遗传学第七章

遗传学第七章
遗传学第七章

第九章数量性状遗传

本章重点:

1. 数量性状的特征及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2. 遗传率和在育种上的应用;

3. 近亲繁殖和回交的遗传效应;

4. 纯系学说和意义;

5. 杂种优势。

前述的遗传现象是基于一个共同的遗传本质,即生物体的遗传表现直接由其基因型所决定→可根据遗传群体的表现变异推测群体的基因型变异或基因的差异。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的特点: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变异不连续(discontinuous),在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可以采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其遗传动态。

生物界中还存在另一类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continuous)→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例如,人高、动物体重、植株生育期、果实大小,产量高低等。表现型变异分析→推断群体的遗传变异→借助数量统计的分析方法→分析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数量性状的类别:

①严格的连续变异(Continuous variation):如人身高;株高、粒重、产量;棉花纤维长度、细度、强度等;

②准连续变异(Quasi continuous variation):如分蘖数(穗数)、产蛋量、每穗粒数等,但测量其值时,每个数值均可能出现,不出现有小数点数字。

但有的性状即有质量亦有数量性状的特点质量-数量性状。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数量遗传学是在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门学科,但与孟德尔遗传学有明显的区别。

1918年,费希尔(Fisher R.A.)发表“根据孟德尔遗传假设对亲子间相关性

的研究”论文→统计方法与遗传分析方法结合→创立数量遗传学。

1925年著《研究工作者统计方法》一书(Statistical Methods for Research Workers),为数量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

首次提出方差分析(ANOV A)方法, 为数量遗传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

根据多基因假说(multiple factor hypothesis),每一个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一个基因的单独作用较小,与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表型差异差不多大小,因此,各种基因型所表现的表型差异就成为连续的数量了

(一)多基因假说的实验依据

A P 红粒×白粒

F1 红粒

F2 3/4红粒:1/4白粒

B P 红粒×白粒

F1 粉红粒

F2 15/16红粒:1/16白粒

C P 红粒×白粒

F1 粉红粒

F2 63/64红粒:1/64白粒

在A中,1/4红粒:2/4中等红:1/4白粒

在B中,1/16深红:4/16次深红:6/16中等红:4/16淡红:1/16白色

在C中,1/64极深红:4/64深红:15/64次深红:20/64中等红:15/64中淡红:6/64淡红:1/64白色

种皮颜色深浅程度与基因数目有关。

AABB ×aabb

F1 AaBb

F2分为5类:

(1)一个大写字母也没有,占1/16,其表型应该与玉米短穗的亲代植株一样;

(2)一个大写字母,占4/16;

(3)两个大写字母,占6/16,其表型应与子一代植株一样,即两个亲本的平均;

(4)三个大写字母,占4/16;

(5)四个大写字母,占1/16,其表型应与玉米穗较长的亲本一样。

表型分布比例为1:4:6:4:1

得出(1:2:1)n或(1/4+2/4+1/4)n,n为基因对数。

子一代植株虽然基因型彼此全都相同,但由于环境的影响,也呈表型差异,玉米穗的长度也是连续的,也是两头多少,中间多。

子一代与子二代不同,除了环境差异之外,还有基因型差异;所以虽然子二代的平均数与子一代一样,并且也是两头少,中间多,但总的变异范围要比子一代大。

玉米短穗品系,穗长5~8厘米,长穗品系,穗长13~21厘米,它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证实了:两个亲本品系和子一代的变异范围都比较小,子一代的平均数在两个亲本平均数的中间,;子二代的平均数差不多与子一代的平均数一样,但变异范围大得多,最短的与短穗玉米亲本近似,最长的与长穗玉米亲本相近。

许多数量性状是由很多基因控制的,每个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在数量方面的表现,可以是相加的,可以是相乘的,也可能有更复杂的相互作用形式。

(二)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1、数量性状是许多对微效基因或多基因的联合效应所造成的。

2、多基因中的每一对基因对性状表型的表现所产生的效应是微小的。多基因不能予以个别辨认,只能按性状的表现一道研究。

3、微效基因的效应是相等而且相加的,故又可称多基因为累加基因。

(三)研究方法的特点

1、因为在杂交后代中,性状的数量差异并不显示孟德尔比例,所以个别或少数后裔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很少,研究的单位必须从个体或个别世系扩大到群体和许多世系才可能获得对其遗传规律和动态的认识。

2、研究的性状差异不能仅仅用分组的方法将各个体按类别分组,而必须对个体的性状进行测量或称重,在阈性状方面则予以计数。

3、必须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计算性状的表型参数:平均、方差、协方差、相关、

回归等。在此基础上进而计算遗传参数:遗传率、遗传相关等。

4、微效基因之间往往缺乏显性。有时用大写字母表示增效,小写字母表示减效。

5、微效基因对环境敏感,因而数量性状的表现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微效基因的作用常常被整个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所遮盖,难以识别个别基因的作用。

6、多基因往往有多效性,多基因一方面对于某一个数量起微效基因的作用,同时在其他性状上可以作为修饰基因而起作用,使之成为其他基因表现的遗传背景。

7、多基因与主效基因一样都处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并且具有分离、重组、连锁等性质。

二、影响数量性状的多基因也在染色体上

多基因也和其它基因一样,是在染色体上的,它们的传递法则(如分离、连锁等)也与一般基因大致一样的。

菜豆种皮紫色的种子较大,种皮白色的种子较小。杂交后,在子二代中,紫色:白色=3:1,子三代中1/3不分离,2/3作3:1的分离。白色和紫色是一对基因控制的,PP(紫色):Pp(紫色杂合体):pp(白色)=1;2:1。

但种子大小呈连续变化,其中PP、Pp、pp三类中,每一类种子的平均大小是不同的。

可见控制种子重量的多基因中,有一部分与P和p基因连锁。

三、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遗传性状的分布有连续的和不连续的:表现不连续分布的性状称为质量性状;表现连续分布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1、由于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

在区分性状时,采用非红即白的方法,就表现为质量性状,如测定性状时采用定量的方法,就表现为数量性状。

2、由于用于杂交的亲本间相差基因对数的不同

虽然性状本身由多对基因决定的,应表现为数量性状,但如果用于交配的两亲本就这一性状而言只有一对基因的差别,这样就表现为质量性状了。

3、由于观察的层次不同

虽然基本物质的含量呈连续分布,是由多基因控制的,但性状的改变仅发生于基本物质达到或超过某一阈值时,所以多基因控制的性状,外观上也可以表现为非此即彼,全或无的性状。

四、数量性状和选择

性状的连续变异是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一个自花授粉植物的单粒种子后代——纯系——内,基因型是一致的,是高度纯合的,变异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是不遗传的,所以在纯系内进行选择是无效的。

不过,即使是自交植物,在基因型完全一致还是少有的,因而进行选择,除能品种的原有优良特性外,有时可有所改进。

如果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基因的差异所造成,那么选择肯定是有效的。

一般讲,两个品系杂交,子二代中出现的不同基因型种类是极为众多的,所以,在杂种后代中进行选择是很有效的。

第二节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

数量遗传学→研究数量性状在群体内的遗传传递规律→将总表现型变异分解为遗传和非遗传部分→提供相关信息。

∴在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时,需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统计参数(Parameter):

1、平均数(mean):表示一组资料的集中性,是某一性状全部观察数(表现型值)的平均。

μ?表示平均数、x 表示资料中各个观察数、n 为观察的总个数、k 为组数、f 为频率,表示从1至n的累加。

2、方差(variance,V)和标准差(standard devation,S):表示资料的分散程度,是全部观察数偏离平均数的重要参数。

V 和S 越大,该资料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分母用n只限于平均数是由理论假定的时候。假使平均数是从实际观察数计算出来的,那么就要除以(n-1)了。

方差一定是正的。如果观察数与平均数的偏差大,方差就大;如果观察数与平均数的偏差小,方差就小。

方差是就样本中个体的观察数来说的,是表明各个观察数与平均数的偏差程度,方差大,表明分布范围广,方差小,表示各观察值比较接近。平均数也可看作是从很多平均数中取得的一个样本,所以也有它自己的方差,平均数的方差要比个体观察数的方差小。

一般:育种上要求标准差大,则差异大,有利于单株的选择;

良种繁育场则标准差小,则差异小,可保持品种稳定。

在统计分析中,群体平均数→度量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表现;群体方差→度量群体中个体的变异程度。

∴对数量性状方差的估算和分析是进行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础。

3、协方差(covariance,C)和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r):由于存在基因连锁或基因一因多效,同一遗传群体的不同数量性状之间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可用协方差度量这种共同变异的程度。

如两个相互关联的数量性状(性状X和性状Y),这两个性状的协方差CXY可用样本协方差来估算:

其中xi和yi分别是性状X和性状Y的第i项观测值,

和则分别是两个性状的样本均值。

协方差值受成对性状度量单位的影响。

∴相关性遗传分析常采用不受度量单位影响的

相关系数

第三节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遗传变异来自分离中的基因以及它们跟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遗传变异是总的表型变异的一部分,表型变异的其余部分是环境变异。环境变异是由环境对基因型的作用造成的。

一、遗传率

方差可用来测量变异的程度,表型变异用表型方差VP来表示,遗传变异用遗传方差VG来表示,环境变异用环境方差VE来表示。表型方差可以分为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两部分。

V P=V G+V E

遗传率(heritability,以h2表示):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h2 =V G/V P=V G/(V G+V E)

遗传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如果环境方差小,遗传率就高,表示表型变异大都是可遗传的。当环境方差较大的时候,遗传率就低,表示表型变异大都是不遗传的。

二、遗传率的公式和运算

一对基因A、a,它们的3个基因型的平均效应是AA,a;Aa,d;aa,-a。

用图表示:

aa Aa AA

a O a

偏差从O点算起,aa在O的左方,偏差为-a,AA在O点的右方,偏差为a,两个纯合亲本的中点是0,它们的距离为2a。

杂合体Aa在O点的右方,靠近AA一边,表示更象AA一些。Aa离开两亲中点的显性偏差用d表示,如d=0,没有显性,遗传变异完全由于相加的效应;如d=a,显性完全。

在F2中?是出现的频率,出现频率的总和是n=1,x是观察值,在这是各基因型的平均效应。

F2的平均值是:x=1/4a+1/2d+1/4(-a)=1/2d

F2的遗传方差是:∑x2- (∑x)2 /n= 1/2a2+1/2d2-1/4d2 =1/2(5)2+1/4(2)2=13.5

如果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A,a;B,b…;N,n等n对,这些基因不相互连锁,而且一对基因与另一对基因间没有相互作用,则F2的遗传方差为:1/2aa2+1/2ab2+…+1/2an2+1/4da2+1/4db2+…+1/4dn2

设aa2+ab2+…+an2=V A

da2+db2+…+dn2=VD

V A是由基因的相加效应所产生的方差,VD是由基因在杂合态时的显性效应所产生的方差。如果同时考虑到由环境影响所产生的环境方差VE,则F2的表型方差是VF2=1/2VA+1/4VD+VE

假定每个亲本的基因型都是一样的,遗传变异等于0,所以表型变异完全来自环境变异。因为两个亲本都是纯种,所得的F1杂合体的基因型也是一致的,所以同样地,F1的表型变异完全来自环境变异。所以F1的计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从两个亲本的表型方差,或从两个亲本的表型方差和F1的表型方差计算,即VE=1/2(VP1+VP2)或VE=1/3(VP1+VP2+VF1)

hB2=(VF2-VE)/VF2=(1/2V A+1/4VD)/(1/2V A+1/4VD+VE)=(5.07-2.18)/5.07=57% 广义遗传率(heritability in the broad sense ):在遗传方差中,包括了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V A和基因的非相加效应或显性效应等的方差VD。

基因在杂合态时所表现的变异,只有一部分能遗传,那就是V A部分,另一部分在纯合态时就要消失,那就是VD部分,所以由基因的显性效应所表现的变异在选择上是不可能有什么效应的,只有相加效应那部分才是可靠的。

狭义遗传率(heritability in the narrow sense):如果只计算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V A 部分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叫~。

要计算狭义遗传率,先要分别求出F1个体回交两个亲本后得到的子代个体的遗传方

差。

Aa回交AA,B1中存在1/2AA,1/2Aa,合计是n=1。B1的平均值是1/2(a+d)。B1的遗传方差是1/2(a2+d2)-1/4(a+d)2 =1/4(a-d)2

Aa回交aa,B2中存在1/2Aa,1/2aa,合计是n=1。B2的平均值是1/2(d-a)。B2的遗传方差是1/2(a2+d2)-1/4(d-a)2 =1/4(a+d)2

假设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有很多对,这些基因不是相互连锁,而且一对基因与另一对基因间没有相互作用,再考虑到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则回交一代的平均表型方差可以写成:1/2(VB1+VB2)=1/4V A+1/4VD+VE

小麦抽穗期的遗传学分析

相加的遗传方差的求法

hN2=1/2V A/(1/2V A+1/4VD+VE)=2×14.53/40.35=72%

平均显性程度=d/a

三、人和几种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性能的遗传率

高遗传率>50%

中遗传率=20~50%

低遗传率<20%

四、对遗传率的几点说明

一般地说,遗传率高的性状,选择较易,遗传率低的性状,选择难些,所以进行育种时,知道遗传率的大小是有帮助的。

第四节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近亲繁殖或近交(inbreeding)可以使原来杂交的生物增加纯合性(homozygosity),从而提高基因型的稳定性,但往往会带来严重的衰退现象(depression)。杂交可以使自交的动植物增加杂合性(heterozygosity),出现杂种优势(heterosis),但杂种优势不能用有性繁殖的方法固定下来。

一、近交和近交系数

近交(inbreeding):有亲源关系的个体相互交配,繁殖后代。

自交(selfing):同一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相互结合,增殖下一代的新个体。

近交系数(coeffcient of inbreeding):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而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用F表示。

同一座位的两个基因如果分别来自无亲源关系的两个祖先,尽管这两个基因的结构相同,不是遗传上等同的,只有同一祖先的特定基因的两个拷贝,才可称为遗传上等同的。

一个杂合体Aa自交时,下一代基因型出现1:2:1分离,其中一半是杂合体,一半是纯合体。所以自交第一代个体中,纯合体比例1/2,也就是遗传上等同基因的个体比例,即近交系数F。

纯合体杂交,只产生纯合体后代,这些纯合体的一对等位基因是遗传上等同的。自交第一代得到的1/2纯合体将这样保持下去。此后每代从剩下的杂合体中再分离出1/2纯合体来,这些纯合体的两个基因自然也是遗传上等同的。所以自交第二代,F=1/2+1/2×1/2=3/4

在以后的每一代中,F值将以上一代杂合体频率的1/2的数值增加,经过n代自交后,杂合体的比例为(1/2)n,因而纯合个体比例为1- (1/2)n ,而且遗传上是等同的,所以在自交第n代,F= 1- (1/2)n 。

二、近交系数的计算

P1基因型为a1a2,P2基因型为a3a4,F1基因型为1/4a1a3 ,1/4a1a4 ,1/4a2a3 ,1/4a2a4 。求F2中任何一个等位基因是纯合体的概率是多少?

F=(1/4)2(4×1)=1/4

人类的表兄妹结婚,计算他们所生子女的近交系数。

仍设P1基因型为a1a2,P2基因型为a3a4,因为共通祖先P1的等位基因a1必须传递6步才能使近交后裔基因型为a1a1,所以传递概率为(1/2)6。这个概率也适用于a2a2、a3a3、a4a4,所以表亲结婚所生子女的近交系数是4 ×(1/2)6。

近交系数的高低既可表示群体中某一基因座位上的纯合体频率的增减,也可表示某一个体中全部基因座位上纯合座位比例的升降。

三、近交的影响

在自然界进行异体受精的生物,进行自体受精或近交时,会带来下列后果:

1、强健性降低(体弱)

2、体重减轻(发育不良)

3、繁殖力低

4、对疾病的抵抗力低

5、出现畸形

如能进行严格的选择,淘汰分离出来的有害基因,近交还可育成优良的品系。

在动物中天然近交是很少的,而在植物中,天然近交是比较普遍的。

自交可以增进遗传的稳定性,杂交可以提高遗传的变异性,大多数自交植物保持一定比例的杂交,就能两蒙其益,在生存上是很有好处的。

四、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hybrid vigor,heterosis):杂种的活力超过双亲的中间值就是~。优势程度通常以超过两亲平均的百分数来表示。

杂种优势可见于种间杂种,但更多是在同一种中的不同品种间的杂种。

五、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

1、显性说(dominance hypothesis)

近亲繁殖带来的不良效应和衰退是由于杂合状态的基因发生分离的结果。近交系或自交系间进行杂交,从一亲本来的隐性有害基因与另一亲来的显性有利基因组合,成为杂合态,隐性有害基因的效应被显性有利基因的效应所遮盖,所以杂种显出优势来。隐性有害基因被遮盖的越多,杂种优势越明显。

2、超显性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

基因处于杂合态时比两个纯合态都好。而且这样的基因座位越多,杂种的优势越大。所以如两个自交系对很多座位上的不同等位基因是纯合体,子一代的生活力或生产性能自然都显得优越了。

六、杂种优势的利用

植物中玉米双杂交

动物中家蚕单杂交

杂种优势的强弱与两亲体遗传差异的大小成正比。可是有时差异太大,特别是在种间杂交时,虽有强大的杂种优势,有时会同时出现杂种弱势。

分子遗传学名词解释

2014分子遗传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进而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2、调节基因(Regulatory gene):指某些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合成阻遏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其突变可影响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的功能,或导致一个或多个蛋白质(或酶)量的改变。 3、基因组(genome):基因组(应该)是整套染色体所包含的DNA分子以及DNA 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指令。或单倍体细胞核、细胞器或病毒粒子所含的全部DNA或RNA。 4、C值悖理(C-v a l u e p a r a d o x):生物基因组的大小同生物在进化上所处的地位及复杂性之间无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C——value paradox)。 N值悖理(N-v a l u e p a r a d o x):物种的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复杂性的不对应性,这被称之为N(number of genes)值悖理(N value paradox)或G(number of genes)值悖理。 5、基因家族(gene family):由同一个祖先基因经过重复(duplication)与变异进化而形成结构与功能相似的一组基因,组成了一个基因家族。 6、孤独基因(orphon):成簇的多基因家族的偶尔分散的成员称为孤独基因(orphon) 。 7、假基因(pseudogene): 多基因家族经常包含结构保守的基因,它们是通过积累突变产生,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在一些例子中,突变使基因功能完全丧失,这样的无功能的基因拷贝称为假基因,经常用希腊字母表示 8、①卫星DNA(Satellite DNA):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重复程度最高的成分,由非常短的串联多次重复DNA序列组成。 ②小卫星DNA(Minisatellite DNA) :一般位于端粒处,由几百个核苷酸对的单元重复组成。 ③微卫星DNA (Microsatellite DNA):由2-20个左右的核苷酸对的单元重复成百上千次组成。 ④隐蔽卫星DNA(cryptic satellite DNA):用密度梯度离心分不出一条卫星带,但仍然存在于DNA主带中的高度重复序列 9、DNA指纹(DNA fingerprints):小卫星DNA是高度多态性的,不同个体,各自不同。但其中有一段序列则在所有个体中都一样,称为“核心序列”,如果把核心序列串联起来作为探针,与不同个体的DNA进行分子杂交,就会呈现出各自特有的杂交图谱,它们和人的手纹一样,具有专一性和特征性,因个体而异,因而称为“DNA指纹”。 10、超基因(super gene) :是指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紧密连锁的若干个基因座,它们作用于同一性状或一系列相关性状。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1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主要是指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顺序多态性。它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已知多态性的90%以上。 12、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可示踪染色体、染色体片段、基因等传递轨

《家畜遗传学》练习题12页word

《动物遗传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遗传、变异 二、简答题 1、遗传与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2、遗传与变异关系是怎样的? 第二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 转化、DNA的一级结构、DNA的高级结构、基因、外显子、内含子、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终止子、基因组、小卫星DNA、微卫星DNA、基因家族、基因簇、染色体、着丝粒、次缢痕、随体、核仁组织区、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细胞周期、臂比、四合体、联会、姐妹染色单体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核酸是遗传物质?有哪些证据? 2、DNA中A-T和G-C碱基对,哪个更容易打开?为什么? 3、什么是Z-DNA?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4、DNA的一级结构与高级结构的关系如何? 5、什么叫C值矛盾?您如何解释C值矛盾? 6、一个含有转录位点上游3.8kbDNA的基因,其mRNA直接转录活性比仅含有上游3.8kbDNA的基因的转录活性大50倍,这说明什么? 7、染色体是一类什么物质?

8、按什么方法将染色体的形态区分为哪几种? 9、简述染色体的四级结构 10、简述有丝分裂过程 11、简述减数分裂前期Ⅰ细胞内的变化 1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减半行为有何意义? 13、简述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4、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15、为什么说在畜群内种公畜更具有遗传影响?在实践中如何运用?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 一、名词解释 复制、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前导链、滞后链、冈崎片段、转录、翻译、遗传密码、有义密码子、无义密码子、同义密码子、密码的简并、反密码子、正调控、负调控、衰减子、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元件、RNA 编辑、mRNA的拼接、反义RNA 二、简答题 1、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哪几种RNA参与?各有何种功能 2、用图示说明修正的中心法则 3、何谓乳糖操纵子,它包含哪几个基因? 4、比较复制与转录的区别。 第四章遗传信息的改变 一、名词解释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自然突变,自发突变、诱发突变、显性突变、隐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库是: A.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B.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E.一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2. 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 A.基因组B.基因文库C.基因库D.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 *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代B.2代C.2代以上D.无数代E.以上都不对 4. 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M型血有3600人,N型血有l600人.MN型血有4800人,该群体是: A.非遗传平衡群体B.遗传平衡群体C.χ2检验后,才能判定 D.无法判定 E. 以上都不对 *5.遗传平衡定律适合: A.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X-连锁基因D.A+B E.A+B+C *6.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 A.群体的大小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 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Bb和bb的频率分别为40%,50%和10%,b基因的频率为:A.0.65 B.0.45 C.0.35 D.0.30 E.0.25 8.先天性聋哑(AR)的群体发病率为0.0004,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 A.0.01 B.0.02 C.0.0002 D.0.04 E.0.1 9. 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中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 A.0.09 B.0.49 C.0.42 D.0.7 E.0.3 *10.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A.群体变为很小B.群体内随机交配C.选择放松 D.选择系数增加E.突变率的降低 11. 最终决定一个体适合度的是: A.健康状况B.寿命C.性别D.生殖能力E.生存能力 12.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某种遗传病患者经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存活并生育子女,若干年后,该疾病的变化是: A.无变化 B.发病率降低 C.发病率升高D.突变率升高E.发病率下降到零 13. 选择放松使显性致病基因和隐性致病基因频率: A.同样的速度增加 B. 同样的速度降低 C. 显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快,隐性致病基因频率增加慢D.显性致病基因频率降低快,隐性基因频率降低慢 E. 二者那不变 14. 近亲婚配后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提高的倍数与致病基因频率q的关系是: A. q越大,提高的倍数越多 B. q越小,提高的倍数越多C.提高的倍数与q无关D.无论q的大小,提高的倍数都一样E.以上都不对 *15.遗传平衡群体保持不变的是: A.基因频率B.基因型频率C.群体的大小D.群体的适合范围E.A十B *16.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白化病(AR)患者。假定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这对夫妇生下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 A.1/4 B.1/100 C.1/200 D.1/300 E.1/400 17.下列处于遗传平衡状态的群体是: A.AA:0.20;Aa:0.60;aa:0.20 B.AA:0.25;Aa:0.50;aa:0.25 C.AA:0.30;Aa:0.50;aa:0.20 D.AA:0.50;Aa:0;aa:0.50 E.AA:0.75;Aa:0.25;aa:0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 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刀n i = N,刀n i & i = U ,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C 3. 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2 £和3 &,简并度分别为1、1、2、3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A 5. 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 =(N/q) ? g i ? exp( - £ i/kT)的说法:(1) n i是第i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 i 增大,n 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 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 i上的粒子数n 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n i 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 i 值越小,n i 值就越大 C. n i 称为一种分布 D. 任何分布的n 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 j = 2 £ i,简并度g i = 2g j,则「和£ i上 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 j/2£kT) B. 2exp(- £j/2kT) C. 0.5exp( -£j/kT) D. 2exp( 2 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 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 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v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 v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 ?v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C 11. 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

分子遗传学

第一章
公元前4000年,伊拉克 的古代巴比伦石刻上记 载了马头部性状在5个 世代的遗传。
浙江大学


第一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和任务
遗传学第一章
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2
1.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1.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1).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有关。 (2).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 解决问题:物种 代代相传; 性状 遗传。 (3).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遗传物质是什么? 遗传物质 性状?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3
∴ 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直接指导 医学研究和植物、动物、微生物育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4
2.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遗传(heredity):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variation):个体之间的差异。 “母生九子,九子各别” (3).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 (4).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 三大因素: 遗传 + 变异 + 自然选择 遗传 + 变异 + 人工选择 形成物种 动、植物品种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5).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5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6

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植物和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其 遗传变异规律。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表现规律; 物质基础 内在规律;
提高医学水平。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7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8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
一、现代遗传学发展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9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0
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
人类 生产实践 遗传和变异 选择
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期间,拉马克和达尔文对
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拉马克(Lamarck J. B., 1744~1829): 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②.用进废退学说和 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如长颈鹿、家鸡翅膀。
育成优良品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2

数量遗传学

质量性状:指由一对或对基因控制,在个体间能够明显区分,呈不连续性变异的性状。 数量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在群体中不能明显区分,呈连续性变异的性状。 门阈性状: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在群体中呈不连续分布的性状,一般能够明显地区分其表现形式。 数量遗传学: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数学分析方法研究数量性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选择:在人类和自然干预下,某一群体的基因在世代传递的过程中,某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所发生的变化现象,称作选择。 适应度:比较群体中各种基因型(以个体平均留种子女数为标准)生存适应力的相对指标。适应度就是特定基因型的留种率和群体最佳基因型留种率之比值。 选择系数:1减去适应度就是该基因型的选择系数。留种率+淘汰率=1 遗传漂变:如果群体规模较小,下一代的实际基因频率都可能由于抽样误差而偏离理论上应有的频率。 始祖效应:当来自大群体的一个小样本在特定环境中成为一个新的封闭群体,其基因库仅包括亲本群体中遗传变异的一小部分,并在新环境中承受新进化压力的作用,因而最终可能与亲本群分体。这种过程在体现的般规律,称为始祖效应。 瓶颈效应:当大群体经历一个规模缩小阶段之后,以及在漂变中改变了基因库(通常是变异性减少)又重新扩大时,基因频率发生的变化。 同型交配:如果把同型交配严格地定义为同基因型交配,那么近交和同质选配都只有部分的同型交配,只有极端的近交方式——自交才是完全同型交配。 群体遗传学:专门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群体:是指一个种、一个变种、一个品种或一个其它类群所有成员的总和。 孟德尔群体:在个体间有相系交配的可能性,并随着世代进行基因交流的有性繁殖群体。基因库:以各种基因型携带着各种基因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亚群:由于各种原因的交配限制,可能导致基因频率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形成若干遗传特性有一定差异的群落通常称为亚群。 随机资本:在一个有性系列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式雄性的个体与其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机率是相同的。 基因频率:指一个群体中,二倍体染色体特定基因位点某种等位基因所占比例。 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相对发送的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就是基因型频率。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统计热力学基础 题 择 一、选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在研究N、V、U 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n iεi = U, 3.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C 4.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ε、2ε和3ε,简并度分别为1、1、2、3 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ε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 A. 40 B. 24 C. 20 D. 28 A 5.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 6.时:( ) .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 A 7.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 =(N/q) ·g i·exp( -εi/kT)的说法:(1) n i 是第i 能级上的 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εi 增大,n 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 8.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9.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εi 上的粒子数n i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10.A. n i 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εi 值越小,n i 值就越大 C. n i 称为一种分布 D.任何分布的n 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 B 11. 15.在已知温度T 时,某种粒子的能级εj = 2εi,简并度g i = 2g j,则εj 和εi 上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 j/2εk T) B. 2exp(- εj/2kT) C. 0.5exp( -εj/kT) D. 2exp( 2 j/kεT) C 12. I2 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 的温度 13.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14.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5.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Θv 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Θv 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Θv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Θv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C 16.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 与A 贡献是不同的:( ) A. 转动运动 B. 电子运动 C. 振动运动 D. 平动运动 D 17.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为εt = 7h 2 /(4mV2/ 3 ),能级的简并度为:( )

8.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一)选择题(A型选择题) 1.群体中尿黑酸尿症(AR)的杂合子频率为0.004,那么______。 A.随机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002 B.随机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004 C.姑表兄妹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8 D.姑表兄妹婚配后代患尿黑酸尿症的风险是0.004 E.舅甥女之间的近婚系数是1/8 2.孟德尔群体是指。 A.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相互交配的同种个体 B.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生物个体 C.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能相互交配的所有生物个体 D.生活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所有同种生物个体 E.以上都不对 3.基因库是指。 A.一个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一个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D.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E.一个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4.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即交配多少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1代 B.2代 C.2代以上 D.无数代 E.以上都不对 5.一个947人的群体,M血型348人,N血型103人,MN血型496人,则。 A.M血型者占36.7% B.M基因的频率为0.66 C.N基因的频率为0.63 D.MN血型者占55.4% E.N血型者占36.7% 6.______不是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A.群体的大小 B.群体中个体的寿命 C.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群体中选择性交配 E.选择 7.Hardy-Weinberg平衡律不含______。 A.在一个大群体中 B.选型婚配 C.没有突变发生 D.没有大规模迁移 E.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8.在一个100人的群体中,AA为60%,Aa为20%,aa为20%,那么该群体中______。 A.A基因的频率为0.3 B.a基因的频率为0.7 C.是一个遗传平衡群体 D.是一遗传不平衡群体 E.经过一代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会发生变化 9.对于一种相对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其男性发病率为q, ______ 。 A.人群中杂合子频率为2pq B.女性发病率是p2 C.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两倍 D.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两倍 E.女性发病率为q2 10.在遗传平衡的基础上,下列数据不对的是______。 A.对于一种罕见的AD病,几乎所有的受累者均为杂合子 B.对于一种罕见的AR病,杂合携带者的频率约为致病基因频率的2倍 C.对于一种罕见的XD病,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1/2 D.对于一种罕见的XR病,男性患者为女性患者的1/q E.对于一种罕见的Y伴性遗传病,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2倍 11.以AR为例,亲属之间的亲缘系数不对的是______。 A.姨表兄妹为1/8 B.祖孙为1/4 C.舅甥为1/2 D.同胞兄妹为1/2 E.同卵双生子兄妹为1 12.能影响遗传负荷的因素是______。

分子遗传学考博试题

分子遗传学试题(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持家基因:在哺乳动物各类不同的细胞中均有相同的一组基因在表达,这组基因数目在10000左右,它们的功能对于每个细胞都是必需的,这组基因叫做持家基因。 2.DNA指纹: 3.剪接体: 4.操纵子:又称操纵元,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作子和启动子。 5.S-D序列: 6.内含子:在原初转录物中通过RNA拼接反应而被去除的RNA序列或基因中与这段序列相应的DNA序列。有些基因的内含子可以编码蛋白质(RNA成熟酶或转座酶)。 7.AP位点: 8.基因簇: 9.冈崎片段: 10.Alu序列:Alu族序列大约有300000个,平均每6kbDNA就有一个。每个长度约300bp,在其第170位置附近都有AGCT这样的序列,可被限制性内切酶AluⅠ所切割(AG↓CT)。11.核酶: 12.琥珀突变: 13.弱化子: 14.同功tRNA:携带氨基酸相同而反密码子不同的一族tRNA称为同功tRNA。 15.颠换:由一个嘌呤碱基变为一个嘧啶碱基或由一个嘧啶碱基变为一个嘌呤碱基的突变,就做颠换。 16.核小体: 17.拟基因: 18.增变基因:研究发现有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基因组其它基因的突变率,这些基因被称为增变基因。 19.异源双链体:是指重组DNA分子两条链不完全互补的区域。 二、问答题: 1.简述snRNA的生物学功能 2.真核mRNA和原核mRNA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真核生物体内的重复序列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生物学意义?在分子研究中有何应用?4.病毒8s(+)RNA复制的表达特点 5.以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正调控和负调控的作用 分子遗传学试题(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催化DNA拓扑异构体相互转化的酶,有Ⅰ、Ⅱ两类,Ⅰ类使一条链产生切口,Ⅱ类使两条链都产生缺口,Ⅱ使DNA超螺旋化,Ⅰ使DNA松驰化。2.同裂酶(Isoschizomer):能识别和切割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的不同内切酶。 3.卫星DNA(Satellite-DNA):DNA碱基的高度重复序列,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时,在高峰外有几个小峰处于不同密度位置,长度为2~10bp,可 4.接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如L19,有些只作用于,有些可作用于。5.同功tRNA(isoacceptor):由于简并性原理,一个aa可有不同的密码子,也就不同的6.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后随链方向的3-5端DNA合成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第八章群体遗传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基因库是: A ?一个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B ?一孟德尔群体的全部遗传信息 C ?所有生物个体的全部遗 传信息 D ?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全部遗传信 息E. —细胞内的全部遗传信息 2. 一个有性生殖群体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 A ?基因组 B ?基因文库C.基因库D ?基因频率 E.基因型频率 *3. 一个遗传不平衡的群体随机交配()代后可达到遗传平衡。 A . 1代B. 2代C. 2代以上D ?无数代E .以上都不对 4.在10000人组成的群体中,M型血有3600人,N 型血有1600人.MN型血有4800人,该群体是:

A ?非遗传平衡群体 B ?遗传平衡群体 C?x2检验后,才能判定 D ?无法判定 E.以上都不对 *5 ?遗传平衡定律适合: A ?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常染色 体上的复等位基因C. X-连锁基因 D. A+B E. A+B+C *6 ?不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是: A ?群体的大小 B ?群体中个体的寿命 C ?群体中个体的大规模迁移 D ?群体中选择性交配E.选择 7.已知群体中基因型BB、Bb和bb的频率分别为40%, 50%和10%, b基因的频率为: A . 0.65 B . 0.45 C ?0.35 D ?0.30 E. 0.25 8先天性聋哑(AR)的群体发病率为0.0004,该群体中携带者的频率是: A.0.01 B.0.02 C.0.0002 D.0.04 E.0.1 9. PTC味盲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我国汉族人群 中PTC味盲者占9%,相对味盲基因的显性基因频率是: A.0.09 B.0.49 C.0.42 D.0.7 E.0.3 *10 ?下列哪项不会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 A ?群体变为很小 B ?群体内随机交配 C ?选择放松

分子遗传学

1.分子遗传学含义:是研究遗传信息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 机制及遗传物质对代谢过程的调控。 2.0 3.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注重的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一 些特征和现象 分子遗传学:侧重从分子水平对生物遗传规律和遗传现象的研究。 4.遗传物质特征:①在体细胞中含量稳定,贮存并表达遗传信息;②在生殖细胞中含量减 半,能把遗传信息传给子代;③能精确地自我复制,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④有遗传变异的能力。 5.双螺旋模型double helix model特点:①DNA分子由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组成,形 成右手双螺旋;②两条链反相平行,即两条链方向相反;③糖-磷酸键是在双螺旋的外侧,碱基对与轴线垂直;④糖与附着在糖上的碱基近于垂直;⑤碱基配对时,必须一个是嘌呤,另一个是嘧啶;⑥DNA双螺旋有大沟major or wide groove和小沟minor or narrow groove;⑦这个模型合理地解释了DNA自我复制和转录问题,巩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地位。 6.模型中的碱基配对重要性:①AT,GC配对可形成良好的线性氢键;②AT对和GC对的 几何形状一样,使双链距离相近,使双螺旋保持均一;③碱基对处于同一平面。不论核苷酸顺序如何,都不影响双螺旋结构;④为DNA半保留复制奠定了基础。 7.阮病毒:是一种能够决定细胞性状的非孟德尔遗传因子,具有传染能力的蛋白质病毒。 8.顺反效应:在顺反两种排列情况下所表现的遗传效应统称为顺反效应。 9.ORF开放读框:一个开放读框是被起始密码与终止密码所界定的一串密码子。 10.密码子偏爱:在基因组中经常为某种氨基酸编码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密码子,这种现象。 11.高度保守:不同类型生物中广泛存在非常相似的DNA序列。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了这些 序列,是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很少突变。其突变常常导致死亡,表现为高度保守。12.表观遗传学:对基因的功能变化的研究,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体细胞有丝分裂或生殖细胞 成熟分裂二遗传并不需要DNA序列发生变化。 13.基因组印记:就是由于一些可遗传的修饰作用(甲基化),控制着亲本中某一等位印记 基因的活性,从而导致它们在发育中的功能上的差异,使个体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14.组蛋白密码:组蛋白的共价键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在组蛋白上是以组合 形式进行的,Allis把这种组合形式称为“组蛋白密码”。 15.物种的C值:一个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含量是恒定的,这是物种的一个特征,通 常称为该物种的C值。 16.C值佯谬:在遗传学上最高级最复杂的一群性状的表现与DNA的C值大相径庭。这种 现象称为C值佯谬/C值矛盾/C值悖理。 17.N值佯谬:把这种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生物复杂性的不对称性,称之为N值佯谬 (N表示基因数目)。 18.唯蛋白质假说:阮病毒PrPSc是一种蛋白质病毒,它的自我繁殖是以其本身为模板对其 同一基因所编码的正常蛋白PrPc进行翻译后修饰作用,使后者转变为与其同一构想。 19.重复序列及重复基因的起源:①滚环模型;②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假说:Smith 提出可以产生并维持重复序列。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合,相同部分可发生交换。如果发生不等交换,可导致一条染色单体重复,另一条染色单体缺失。-在果蝇中发现;③突然复制假说:高度重复DNA的产生,是由于某一特异的DNA序列突然间产生数千拷贝结果。重复序列主要存在于异染色质区。 20.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在同一段DNA序列上,忧郁阅读框架不同或终止位点不同,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 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 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 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从改变某个感兴趣的基因或蛋白质入手,然后去寻找相关的表型变化。 反转座子(retroposon)或“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先转录为RNA再反转录成DNA 而进行转座的遗传元件。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即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 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核酶的作用底物可以是不同的分子, 有些作用底物就是同一RNA分子中的某些部位。 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是指在体外测定到的由RNA polⅡ进行精确转录起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一套DNA序列元件。 化学基因组学(chemogenomics):它是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技术,是联系基因组和新药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它指的是使用对确定的靶标蛋白高度专一的小分子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 (A) 平衡体系(B)单个粒子的行为案(C) 非平衡体系(D) 耗散结构 2、能量零点的不同选择,在下面诸结论中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影响配分函数的计算数值(B) 影响U,H,F,G 的数值 (C) 影响Boltzmann分布数N 的数值(D) 影响能级能量εi的计算数值 3、最低能量零点选择不同,对哪些热力学函数值无影响:( ) (A) U (B) S (C) G (D) H 4、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 (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5、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D) 统计学原理 6、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7、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 (A) t > r > v > e(B) t < r < v < e (C) e > v > t > r(D) v > e > t > r 8、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 (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 (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 (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9、对于定域子体系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 (A) (B)

第九章-数量遗传学基础

第九章数量遗传学基础 概述 一、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 动物的遗传性状,按其表现特征和遗传机制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一类叫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 ), 一类叫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 ), 再一类叫门阈性状(Threshold trait)。动物的经济性状(Economic trait)大多是数量性状。因此,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方式及其机制,对于指导动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性状:是指那些在类型间有明显界限,变异呈不连续的性状。例如,牛的无角与有角,鸡的芦花毛色与非芦花毛色,等等。这些性状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控制,它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相对性状间大多有显隐性的区别,它的遗传表现完全服从于三大遗传定律。 数量性状:是指那些在类型间没有明显界限,具有连续性变异的性状,如产奶量、产卵量、产毛量、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 门阈性状:是指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呈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这类性状具有潜在的连续分布遗传基础,但其表型特征却能够明显的区分,例如,产子数,成活或死亡,精子形态正常或畸形,这类性状的基因效应是累积的,只有达到阈值水平才能表现出来。 二、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数量性状表现特点表明,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大,因此其表型变异是连续的,一般呈现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很难分划成少数几个界限明显的类型。例如,乳牛的产奶量性状,在群体中往往从3000kg至7000kg范围内,各种产量的个体都有。由于数量性状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对其遗传变异的研究,首要的任务是对性状的变异进行剖分,估计出数量性状变异的遗传作用和环境的影响程度。具体地说,对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第二,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研究过程要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