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人性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

抑郁:人性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
抑郁:人性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

忧郁其实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性,是一个良知者应有的文化基调。

相对快乐来讲,忧郁是更深刻、更沉重的一种情绪。前者趋向于肤浅和遗忘,而后者趋向于高贵和救赎。

抑郁:人性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

人都有源自于人性的本能需要与要求。如,对水、食物、衣物、安全感、性满足、交流与沟通、爱与被爱等等的需要与要求。

当个人需要不能被满足,这样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不能被满足的心理能量只是暂时被压抑,它还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出来。如,文学、艺术、创作等等,都是心理能量释放的途径。被压抑的心理能量的释放既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的。这与其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有关。

过度压抑而不能够被满足,既与现实条件有关,也与自身较为内向的性格有关。内向的性格与后天教育的影响比较大。现实客观条件是难以为我们所能支配的。但是我们是可以控制与支配自身行为的。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这是一个对待人性态度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对待欲望的态度,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行为取向。你是如何看待人的欲望欲求的?人的合理欲望不需要被满足被实现吗?

压制人欲就是对人性的压制,对人性的压制就是对人本身的压制。你是不是在敌视人的欲望欲求呢?你是不是把人的欲望欲求看做是一种丑陋与邪恶的呢?欲望本身不是罪恶的。只要他是合理适度的。

过度内向的性格不同样是一种压抑吗?压抑自己的情感,压抑自己的需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压抑自己的需要;不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情感与需要看作了是邪恶的了吗?你把自己的情感与需要看作了是邪恶的了,你自己又是什么?你不是也把自己看作是邪恶的了吗?你把自己看做是一个邪恶的人,这样你的思想行为就会被遏制。你就会逃避,逃避现实,逃避社会,逃避他人。

你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你并不能因为自己的本能需要就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恶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自我苛求也是过度压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与失败,以成功者或是接近于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对自我的过高要求,所以会害怕达不到对自己的过高要求而逃避自己的错误与失败。行为本身就包括了错误与失败,为了避免错误与失败,所以选择了逃避。

逃避不就是自我压抑吗?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选择逃避。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自废武功。错误与失败是不被允许的吗?人非完人,人都有犯错与失败的权利。失败并不可怕。

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逃避才是真正可怕的。苛求只是一种谎言,从来都不是现实存在。

如果你能深入观察就不难发现,其实苛求是逃避的另一种形式。苛求与逃避之间的关系,如同自卑与自大之间的关系。一种形式是另一种形式的表现。

因为罪恶感而引起自我表达的障碍。把自己从不必要的罪恶感中解放出来。还要有意识的主动去表达表现自己。表达表现自己是自我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合理适度的爱欲不是很美好的吗?

如果不从人的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而是单纯的从人的心理角度出发,把人的行为合理化是医治神经症的极好方式。能否把人的行为在价值观的层面上合理化呢?不可能的,有人的社会性就有人的价值判断。除非跳出人的是非判断,否则是不可能把人的价值行为合理化的。跳出人的是非判断的限定。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生于人世跳出人的是非判断的限定。这种可行性有多大?具有极大可操作性的是:淡化人的是非判断的限定。

人的需要的实现,是要通过正确方式来获得的。妄想是不会有真正实现的,要通过合理的行动来获得。想法不等于行动,而只有行动才能有真正的实现。想法再好没有行动也等于零。抑郁患者与正常人最大的区别不是认知上的差距,而是行动力的缺失。抑郁患者容易纸上谈兵,说的头头是道,

却不懂得去行动去实践。只知道纸上谈兵却不能够去行动去实践,抑郁不是能够想好的,是要通过行动与实践去实现的。想法能够让你适应现实适应社会吗?你只有让自己到现实中去,社会中去,治愈抑郁才是可能的。沉溺于想法当中你是永远也不可能从抑郁中走出来。

抑郁究竟是想法问题还是对现实的适应问题?当然很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都有。对于长时间严重的抑郁患者来说,主要的问题就不是思想问题了,而是对现实的适应问题。主要问题不是在思想上想不通,而是在行为上不能适应现实【逃避行为】。

----在思想上想不通??

不是在思想上想不通,而是在思想上给自己设置障碍,给自己的逃避行为寻求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罢了!

----你在为自己的逃避行为寻求一种合理的借口,以使自己的逃避行为变得让自己心安理得。

----你的所谓合理的借口都是在为自己的逃避行为作辩解,理由根本就是站不住脚的。

----看一看你的逃避的理由,我估计没有一条是充分的。没有一条是能够站住脚的。

----你在欺骗自己。你在为自己的软弱寻求理由,而这些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

承认自己的软弱是一种坚强。坚强者不会是自欺的,逃避现实的。坚强者是现实的勇敢者。没有欺骗,没有逃避。坚强者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想通了问题就解决了?

想的再清楚再明白,如果不能够面对现实面对社会,抑郁也还是抑郁。不能够适应现实适应社会就是抑郁的主因。想不通只是心理层面的一个问题,从根本上不构成抑郁的主因。

抑郁的主因在于对现实对社会的不适应上。你误以为抑郁的主因是心理层面的问题,实际上抑郁的主因源自于对现实的适应问题。对现实的适应存在问题,构成了抑郁的主因。是适应问题作用于人的心理层面,而不是人的心理层面作用于现实层面。

是对现实的不适应构成了人的心理问题,还是人的心理问题构成了对现实的不适应?是因为不适应现实而抑郁,还是因为抑郁而不适应现实?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就像是在问: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但是问题本身说明,抑郁

不是一个思想问题,而是一个现实问题。

想法并不构成抑郁,抑郁是现实问题。逃避行为不可避免的就构成了抑郁。现实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是抑郁的原因。唯有勇敢面对走出抑郁才是可能的。解决了思想问题就能够解决抑郁问题吗?

----只要问题还存在,抑郁就难以避免。

解决了现实问题,抑郁是不是就能够得到解决呢?

----回答基本上是肯定的。现实问题得到了解决,抑郁问题基本上就得到了解决。

不能够适应现实,你就是想到了天,抑郁也还是抑郁。

适应了现实与社会,抑郁情绪自然烟消云散。

不是思想作用于情绪,而是现实作用于情绪。在现实面前思想是没有办法自欺的。

思想也是没有办法脱离现实而存在的。

现实,在现实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

尊重现实,尊重事实。否则倒霉的是自己。

抑郁症:因为不能有效的适应现实适应社会,而产生的思想与行为障碍的一种表现方式。其深层核心在于缺乏对自我的接纳与认同。逃避是症状的一个显著特征。内在感觉以无价值感,无安全感,无归属感为主要的主观体验。抑郁症的最主要问题还不在于以上这些,而是:爱的能力的缺失。爱的能力需要外在的刺激,更需要内在的唤醒。

浅谈《红楼梦》中的人生和人性

浅谈《红楼梦》中的人生和人性 禄丰一中李国平 【摘要】“文学即人学”,伟大作品对人生和人性的表露总是真实而深刻的,这就是文学经典长盛不衰的原因。读者通过阅读小说,感知小说中主要人物个性特点,从人物个性特点中获得了对小说中人生与人性的统一认识,从而让读者获得最大的阅读效果,同时得到了心灵上的愉悦。 【关键词】小说、红楼梦、人物、人生、人性 “文学即人学”,伟大作品对人生和人性的表露总是真实而深刻的,这就是文学经典长盛不衰的原因,被鲁迅先生定位于“人情小说”的《红楼梦》更是如此。 一、相似的人生感受 虽然红楼儿女所处的时代离我们确实久远了,现代读者有不同于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但红学家吕启祥说:“这并不妨碍人们阅读作品时油然而生的一种亲切感、认同感,就如宝黛初会时感到似曾相识、故友重逢一般。这里不是指对故事的熟悉,而是指透过故事所传达出的人生感受的切己和普泛。”[1] 比如,贾宝玉在精神上的极端孤独感。宝玉是贾府长辈寄予厚望的继承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除了感到家人的约束使自己“一点儿做不得主”之外,并没有感到由此带来的幸福和愉悦。宝玉从小的言行就不被人理解,周岁“抓周”,这个孩子其它东西一概不取,只抓了些脂粉钗环,父亲因此大怒,断言他“将来酒色之徒耳”;母亲称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府中小厮评价他“成天家疯疯癫癫,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是个“外清而内浊”的糊涂虫;宝玉最钟爱的姐妹们,像宝钗、湘云这些人,常嫌他不思进取,劝他要

立身扬名。宝玉在世人眼里,就是个“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异类。在这种极端的孤独中,唯有林黛玉能够理解和包容他,成为他唯一的知己,这也促使他爱情的天平向黛玉倾斜,并且终生不渝。 贾宝玉这种极端孤独感,我们从“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身上,从“世人皆欲杀”的李白身上,从“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岳飞身上,从“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身上,都能发现。观之今人,那些锐意改革但遭遇重重阻力的政治家,那些勇曝行业黑幕但从此难以在圈中立足的良知者,那些青春叛逆常被父母亲朋批评指责的年轻人,甚至于我们自己,在某时或某事上,也都会产生如宝玉般的孤独感。 再如,使宝黛产生心灵共振的青春易逝、生命匆促感。整部《红楼梦》可以说就是一部青春的挽歌,其中尤以心灵敏感的宝黛感受得最为深切。“黛玉葬花”一节,林黛玉流泪咏叹的《葬花吟》表达的就是这一主题:“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当宝玉听到这些伤感的语句,“不觉恸倒在山坡上”,想到“林黛玉的花容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则自己又安在哉?……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这种人生须臾、世事无常的哀感引起了宝黛二人的心灵共振,也引发了我们读者的心灵共鸣,因为这是人类生命中共有的惆怅。这种惆怅我们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喟叹中,从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赋诗中,从莎士比亚那“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的感慨中,都能找到。 还有,贾宝玉所经历的人世沧桑感。宝玉是个博爱多情的人,但他

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第109期PSYCHOLOGI C AL EXP LORATI O N第1期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王中会 (中华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北京100101) 摘 要:通过对北京市某所大学826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和新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约占1/4;2)用贝姆的分 类方法,双性化大学生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情、灵活性人格特征上均高于其他性 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可见,双性化性别角色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人格特征。按照B 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 A.Sa muels的分类方法,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格特征上, 正性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均高于负性双性化大学生和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 关键词:双性化;人格特征;性别角色类型;新性别角色类型;性别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1-0064-05 1 问题提出 1964年,Rossi提出了“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并认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1]。1974年,桑德拉?贝姆(Sandra Be m)根据双性化概念,编制了性别角色量表(Be m’s Sex Role I nvent ory)[2]。贝姆的双性化模型认为,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最强。但有一些研究并没有得出这样的结果[3]。对双性化的争议一直在继续。 国内学者采用贝姆的性别角色量表(BSR I)对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有:张莉和冯江平[4]、王学[5]、杨锦[6]、李少梅[7]。以上采用贝姆的性别角色量表(BSR I)的研究表明,双性化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自信心、情绪方面均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 一些研究者对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 I)提出批评,很难发现一个人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因此,贝姆的BSR I的项目主要是正性形容词,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很大。Spence编制了个人特征问卷扩大版(EP AQ),包括了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负性特征量表,是对贝姆BSR I测量缺陷的完善。但Spence在EP AQ性别角色类型的划分标准上,并没有参照负性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8]。 2003年,B 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 A.Sa m2 uels在应用EP AQ时,在性别类型的划分上以平均数作为划分标准,并将负性的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作为性别类型划分的标准。将性别角色类型划分成7种:男正(正性男性化)、女正(正性女性化)、双正 (正性双性化)、双负(负性双性化)、男负(负性男性化)、女负(负性女性化)、未分化。研究发现正性双性化与负性双性化的人在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说明双性化进行正性和负性区分是有意义的,性别角色类型引入负性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进行划分具有较好的效度[9]。 我国学者钱铭怡(2001)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克服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只有正性量表的局限,加入了两个负性量表,因此能够鉴别出在自评过程中社会赞许性对自评量表的影响[10]。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的编制不仅在测量维度方面有新的贡献,而且编制的过程被试是中国的大学生,因此更适合对中国大学生进行调查。 国内现有的双性化研究中,采用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 I)的较少,而且还没有采用CSR I 关于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的研究。而且国内已有的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中没有采用“大五”模型人格量表(NEO-P I-R)进行调查的。在人格领域的研究中,“大五”人格模型被世界各国学者广泛认同,McCrae和Costa采用NE O-P I-R各种文字的版本,在爱沙尼亚、芬兰、法国、意大利、德国、南非、菲律宾,以及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都得到了相似的五因素人格模型,因此得出结论,认为人格五因素模型具有文化普遍性[11]。但张建新等学者总结了20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 A 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SF M),他们认为“大五”人格模型不能全面解释中国人典型的社会行为模式,CP A I的“人际关系性

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及其养成

第28卷第3期2012年9月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Vol.28,No.3 Sep.2012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及其养成 孙丽丽 (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之一,而作为创造活动动力系统的创造型人格的养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入手,分析其影响因素,探寻创造型人格的养成途径. 关键词:创造型人格;特征;影响因素;养成途径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910(2012)03-0105-04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美国重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始于上世纪50年代,原因是苏联卫星上天,使美国意识到其科技和军事优势受到威胁,应奋起直追,以改变美国当时的科技状态.其途径就是大力开展对创造性问题的研究,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要重视创造性的研究,并把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日本的教育国策确定下来.[1](P2-3) 近年来,我国对创造性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并出现了一大批创造性的成果,如我国航空航天的发展,核能的发展,造船业的进步等.2010年6月通过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良好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创造型人格是创造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创造活动中通过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心理状态和背景,引发、促进、调节和监控创造力而对创造活动发挥作用.因此,创造型人格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有必要关注创造型人格的相关研究.从目前来看,关于创造型人格的研究主要涉及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创造型人格养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创造型人格培养的途径三个方面. 1 创造型人格的特征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在青年时期以后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并且不同领域的创造型人格的特征表现是不同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师、艺术家、科学家以及领导社交类人才. 1.1 建筑师 20世纪中叶,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人格研究所在麦金侬的领导下以全美最富有创造性的40位建筑师为被试,以个人功能一百种心理动力测验为指标,观察发现最具创造性的人才有15种不同于他人的特质.主要包括:有审美性;自我期望高;有高智能;强调自我独立性;有批判性.[2](P95-96) 另外,靳炳勋从四个方面归纳了建筑师的创造型人格特点: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深入观察体验的感受性;将其感受升华为建筑哲学的哲理性;思维的独创性和实践的实验性;综合与重组能力的创新性和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 收稿日期:2012-05-10 作者简介:孙丽丽(1988-),女,山东临沂人,苏州大学教育科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 105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

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分析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王瑶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激烈的竞争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社会压力,导致抑郁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美国有数据显示女性患抑郁症的人数大约是男性的两倍。因此,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性别角色期望、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抑郁症性别差异进行成因分析。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发现即使面对同样的压力源,女性比男性往往更脆弱、更容易抑郁、更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性特有的生物学基础。张丽欣在《抑郁症性别差异的成因及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荷尔蒙的调节作用尤其是肾上腺素对压力的反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通过调节多种荷尔蒙的水平,包括皮质醇的水平,来调节机体对压力的反应。皮质醇的水平影响其他的生物化学物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影响人的情绪。抑郁的人面对压力时皮质醇水平升高了,预示着HPA 的失调。”有研究推断说,由于女性会面对更多的创伤性事件,HPA更容易失调,且女性存在生理期,卵巢激素的变化也可调节HPA。在卵巢激素的变化期,当女性面对压力时,她们更容易抑郁,因为卵巢激素使压力应对失调了。 女性特殊的生物基础为抑郁症的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其成为可能更多的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性别角色期望来看,首先,从出生起,父母针对不同性别的孩子给予不同的性别期望,对于女性来说,她们常被灌输女生是乖巧懂事、文静的、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种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与之会产生矛盾。其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青春期到来的年龄会提前,这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且女性的青春期一般比男性早,会引起女性身心发展更不平衡。但她们要开始适应她们的性别角色,正视身体的变化,变得更女性化,这令她们因不良认知和这种性别角色要求她们扮演的是一种弱者的角色,而变得不自信,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比较低,在遇到不良事件时更容易责怪自己。而男性的性别角色则正好相反。在学校学习期间,有很多的老师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他们认为女生在数理化等方面不如男生,在对其进行这些科目的辅导时不会有过多要求,加之老师认为女生比较懂事,遵守纪律,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对女生的关注度就会减少,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由于老师存在对女生不利的性别刻板印象,将会导致女生自信心的下降。弗洛伊德指出,人在某一时期发展不完善,将会固着在这个时

抑郁:人性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

忧郁其实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性,是一个良知者应有的文化基调。 相对快乐来讲,忧郁是更深刻、更沉重的一种情绪。前者趋向于肤浅和遗忘,而后者趋向于高贵和救赎。 抑郁:人性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 人都有源自于人性的本能需要与要求。如,对水、食物、衣物、安全感、性满足、交流与沟通、爱与被爱等等的需要与要求。 当个人需要不能被满足,这样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不能被满足的心理能量只是暂时被压抑,它还会以某种方式释放出来。如,文学、艺术、创作等等,都是心理能量释放的途径。被压抑的心理能量的释放既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的。这与其自身的文化道德修养有关。 过度压抑而不能够被满足,既与现实条件有关,也与自身较为内向的性格有关。内向的性格与后天教育的影响比较大。现实客观条件是难以为我们所能支配的。但是我们是可以控制与支配自身行为的。本能欲望的过度压抑这是一个对待人性态度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对待欲望的态度,往往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行为取向。你是如何看待人的欲望欲求的?人的合理欲望不需要被满足被实现吗?

压制人欲就是对人性的压制,对人性的压制就是对人本身的压制。你是不是在敌视人的欲望欲求呢?你是不是把人的欲望欲求看做是一种丑陋与邪恶的呢?欲望本身不是罪恶的。只要他是合理适度的。 过度内向的性格不同样是一种压抑吗?压抑自己的情感,压抑自己的需要。压抑自己的情感,压抑自己的需要;不是因为你把自己的情感与需要看作了是邪恶的了吗?你把自己的情感与需要看作了是邪恶的了,你自己又是什么?你不是也把自己看作是邪恶的了吗?你把自己看做是一个邪恶的人,这样你的思想行为就会被遏制。你就会逃避,逃避现实,逃避社会,逃避他人。 你不能接受自己,不能接受自己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你并不能因为自己的本能需要就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恶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自我苛求也是过度压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与失败,以成功者或是接近于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因为对自我的过高要求,所以会害怕达不到对自己的过高要求而逃避自己的错误与失败。行为本身就包括了错误与失败,为了避免错误与失败,所以选择了逃避。 逃避不就是自我压抑吗?因为害怕犯错误而选择逃避。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自废武功。错误与失败是不被允许的吗?人非完人,人都有犯错与失败的权利。失败并不可怕。

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3210225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王登峰,E 2mail :wd feng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1836768.html, ;周帆,E 2mail :zhou fan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1836768.html, 人格特质与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的关系 3 周 帆 王登峰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摘 要 自尊被认为与人格特质存在紧密的联系。近年来社会认知研究领域发现,在“外显自尊”以外,个体还存在一个“内隐自尊”结构。由于中国人格结构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存在系统性的差异,本研究试图考察在中国文化下个体的人格特质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外显自尊主要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自我指向”的人格特点关系紧密;内隐自尊作为一个独立于外显自尊的内隐态度结构,与各个人格特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键词 “大七”人格结构,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内隐/外显自尊。分类号 B848 1 前言 自尊一直以来是人格、社会和临床心理学家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最早对自尊的关注可能是 Freud 提出的“Narcissism ”(自恋)这个概念,虽然心理学家对自尊的界定和测量方法存在一些争议,但一般认为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总体评价,包括自我价值、重要性和能力等几个方面[1]。个体的自尊水平是相对稳定的,这一点与人格特质相似。而且自尊与一些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密切相关。随着“大五”人格理论逐渐在西方人格研究领域得到比较广泛的共识,对自尊和人格特质关系的研究逐渐集中在“大 五”人格模型(Five -Factor M odel ,FFM )下进行。例如R obins 等[2]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发现,自尊水平与情绪稳定性(Em otional stability )高相关,与外向性(Extroversion )和公正严谨性(C onscientiousness )存在 中等程度的相关;与愉悦性(Agreeableness )和开放性(Openness )存在较低的相关。 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格与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由于中西方的人格结构存在系统性的差异[3],本研究将使用完整的测量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工具-—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 )[4,5]来探讨人格特质与自尊水平的关系。王登峰等通过系统的人格结构研究发现,与西方人格理论的研究结果不同,中国人的人格是由七个因素构成的,分别是“外向性”、“善良”、“行 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 度”[5]。由于中国人人格结构和各个因素的内容与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6]及其它西方人格概念[7]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不能根据“大五”人格研究的结果来预测中国文化下个体的人格特质与自尊水平的关系模式。 另外,当前西方自尊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两种自尊结构的假说[8],认为个体的自尊包括外显自尊(explicit self -esteem )和内隐自尊(im plicit self -es 2teem ):前者指通过传统的自陈量表方法测查得到的 个体自尊水平,后者是使用一些间接测量技术得到的“自动激活的”、“意识控制之外”的自我评价倾向[8,9]。内隐的自我偏好效应被证明在多个文化下都是存在的[10],国内学者在实验中也得到相似的 “内隐自尊效应”[11]。对内隐自尊的研究热潮开始 于一系列新的间接测量方法的提出,这些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各种评价启动实验、偏好实验等,其中以内隐联结测验(Im plicit Ass ociation T est ,I AT )的运用最为广泛。内隐联结测验是G reenwald 和Banaji 等[8]提出的、以反应时为指标的词汇分类任务,在实验中被试对呈现的概念类词和属性类词根据要求做出分类反应并被记录下被试的反应时(另外存在I AT 的变式,例如,一种变式是加入反应窗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另一种变式是要求被试仅对呈现的符合分类的词做反应,不符合不做反应,这样根据信  心 理 学 报 2005,37(1):100~105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100

创造性人格特征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吉尔福特(J.P.Guilford)在研究认知特性时,发现发散思维中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与创造性行为有高相关,也发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之间有高相关,从而概括出创造性人格的一些特点;戴维斯(G.Davis)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0条创造性人物共有的人格品质;克尼洛的研究是在对已有关于创造性 人格的元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括12个项目:①智力属中上等;②观察力;③流畅性;④变通性;⑤独创性; ⑥精致性;⑦怀疑;⑧持久性;⑨智力的游戏性;⑩幽默感;(11)独立性;(12)自信心。 创造性人格特征 所谓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D.Wechsler)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青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在国际上较著名的有两家。吉尔福特提出八条: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有旺盛的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动机有深究的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

(6)有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的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 斯腾伯格(R.T.Sternberg,1986)提出创造力的三维模型理论,第三维是人格特征,有七个因素组成: (1)对含糊的容忍; (2)愿意克服障碍; (3)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断的发展; (4)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 (5)有适度的冒险精神; (6)期望被别人认可;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 (8)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 我们则奖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特征及其表现,即(1)健康的感情,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 (2)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 (3)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 (4)刚毅的性格,特别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例如勤

常见的四型人格分析

常见的四型人格分析 活泼型:外向多言乐观 特点:一群人里面说话最多的天生希望成为注意力的中心,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热情热心具有表达能力精力充沛具有干劲(但是却缺乏毅力所以常常这干干那干干)好表现粗线条轻许诺(因为热心所以常常答应别人但是由于记忆差所以常常答应后就忘记了)以自己的快乐为主缺点:以自己为中心独霸主题爱打断别人的谈话不注意记忆变化无常这类人易交朋友但深切的朋友却不多喜好多却不精缺乏毅力 切入点:如果跟这类型的人交往一定要多夸奖他多鼓励他多给他说话的机会 自我规划: 1、管住自己的嘴 2、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望 3、对自己的评价不要过高关心自己的同时也要关心别人 4、培养记忆力 5、不要太善变,要脚踏实地要做就要把一件事作完整 力量型:外向行动者乐观 特点:喜欢作主,行动力强,行动迅速,思考力稍弱,喜欢做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充满自信,意志坚定有活力;做事主动,不易气馁,是推动别人行动的人;粗线条,不容

易适应环境(不过由于行动力很强,所以往往做事会有很大成就)。 缺点:不易看到别人的需求,只看到自己的需求,做错事后很容易原谅自己。固执,易争吵,好斗;说话极易伤害别人,具有强迫性,很容易支配别人,无耐性,专横,经常从人际关系差(这类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不太需要朋友,并且这类人天生行动力强,但是即便是正确的事情,也因性格问题说话伤害到别人而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认同)注意点:这类型严重者会很独断,霸道,容易让别人感到压力,相处很累。 自我规划: 1、减轻对别人的压力,学会放松,要缓和 2、尝试接受别人的号召和意见,尝试耐心和低调 3、停止争吵让别人也感到轻松 4、学习包容,学会道歉,学会坦然接受自己的错误,放开胸怀(当一个力量型的人学会承认错误,那么他便成功了) 完美型:内向思考者悲观 特点:以思考为主,深思熟虑,严肃有目标,并且目标感很强;追求完美,有艺术天分;沉闷,关注细节,完美主义;高标准,想得多,但做得少,做事前一定要先想个计划,有条理,有组织,交友慎重(但一旦交往就会很忠诚的对待朋友)。关心别人,为别人牺牲是自己的意愿(所以这类型的人一生一定有几个特别好的朋友,一辈子的朋友那种)。情感丰富,容易感动,也容易受伤;高标准,对自己要求高,

人性的9个定律(深度好文)

这个社会,微妙又复杂,变化万千。一旦读懂它背后的规律,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这些定律,胜过一切技巧。 1、三忌定律 聪明忌巧。聪明的人一心选择走捷径,那靠运气、偶然、投机“对赌”获得的成功只是一瞬而已。 才华忌傲。越有才华,越需要深入群众,越不能傲慢,否则一定会穷困潦倒。 平庸忌懒。世间的普通人,败就败在一个懒字上。 2、高调定律 越成功的人越需要慎言慎行,如履薄冰;越弱小的人越可以胆大妄为,野蛮生长。 而很多人却搞颠倒了:年轻时做事畏首畏尾,最终一无所成;成功时却胆大妄为,最后终于栽倒。

3、“100-1=0”定律 这在数学上当然是错误的,但在人性上却是成立的。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你对他100次好,他不记得,一次不让他满意,他就会翻脸不认人,抹杀之前你对他所有的好。 人性是经不起纵容的,不是你真心付出,别人就会铭记于心;不是你出手大方,别人就知道感恩。 人心险恶,世道艰难,并非事事都值得你一再伸手相助,也不是人人都配得上你的善良。 你的真诚可能换来的是背叛,宽容或许得到的是反目。 所以,别对一个人太好。我们既要保持善良,又要懂得适度拒绝。 4、知止定律 生活中,我们认为无足轻重的一些小事,或是一句话,一点欲念,些许越轨;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一步步走向不归路。

止语:守住嘴,不该说的话一定不要说,不知道的事,更不要乱说。 止欲:如若贪、懒、名、利等欲望不知止,就像无法控制的毒瘾一样,一旦沾染,就会深陷其中。 止行:不是不行,而是“三思而后行”,不懂思虑如何行事之人,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祸事。 当行则行,当止即止,才能立身长久不败,收获人生最大的逍遥! 5、两分钟定律 如果你想做一件事,一定在2分钟之内去做,否则,这件事你可能就会拖延好久,甚至不去做。 2分钟是个泛指,强调的无非是“立刻去做”的重要性。 拖延和等待,是最容易压垮斗志的东西,它将不断滋养恐惧,唯有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 所以,今天就开始,挥剑斩拖延吧,现在就行动,立刻,马上!

人性的问题

人性的问题,不仅是先秦哲学探讨的重要主题,也是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一个关注点。先秦时期的荀子和生活在17世纪的英国哲学家霍布斯都持有“人性恶”的主张,但二者人性论的根源、表现以及据此所形成的政治哲学等观点却走向分疏。文章以荀子和霍布斯的性恶观为线索,从时代背景、性恶内涵、性恶根源、性恶表现、性恶矫正和政治观等方面阐述。通过二者的人性恶思想,试图揭示出蕴含在二者观点的异同,旨在以更为全面的视角看待人性论。 从时代背景看,由于荀子生活在人心浮乱和传统价值体系岌岌可危的时代下。所以他的性恶观具有现实主义态度和表现出一种悲观主义思想。据此,荀子得出恶不经“伪”则“欲望流弊”的观点。而霍布斯同样处于需要和平,避免战乱的新旧制度交替大变革时代。在当时新兴的社会关系中,人们更加关注个人权利与实际利益。个体、阶级、国家之间此起的纷争成这一时代极为突出的现象。因此,霍布斯反思出人性本恶、自私利己的结论。荀子与霍布斯的性恶观都与其所处的现实社会密不可分。 在人性的内涵上,荀子对性的定义打破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为性的看法。荀子认为天生的属性即为性,也就是说,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包括感官情欲、认知功能等。而霍布斯把人性定义为人的本能与欲望。首先,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看,荀子对人性的定义是将“情、欲、性、伪”等词作诠释。进而运用“制名”让性恶的定义和范围作规定。同样,霍布斯认为性恶的界定与语词密切相关。语言的发明让“兽性”与“人性”有所区别。欲望的不节制会导致人在自然状态下呈现自私、利己的性恶表现。其次,关于性恶的根源,荀子认为其根源是生而有欲与欲望之流弊;霍布斯认为其根源是自然状态下欲望的体现。二者在性恶根源上都认为欲望与人性密切相连,认同性恶来源于欲望、情欲。第三,从性恶的表现上看,荀子与霍布斯都认为性恶的具体表现为“自私、利己”。不同点是荀子的性恶包含恶的客观事实,霍布斯认为性恶不完全表现“自私、利己”,因为存在有个体内心醒悟的“善”。最后,关于人性恶的矫正。荀子认为“顺是”情欲而导生流弊,则将“化性起伪”、重礼法作为矫正性恶的路径;霍布斯认为人性之恶需要通过理性、契约加以匡正。 文章还对荀子与霍布斯人性恶基础上的政治观进行了比较。他们都认同国家(政府)和人们必须摆脱自然状态,才能处于和平、有序的社会中。而在位的君王(统治者)需通过礼法学习、理性遵守契约,从而人格完善的治理国家。荀子与霍布斯的治国策略分别是:前者运用礼法并重与自我道德修养,后者运用社会契约法与实行君主制以治国。通过二者政治哲学比较,可以看出,荀子虽然承认人的本性存有恶,但他认为人的这种本性恶是由于情欲、本能的“顺是”而造成,是可以改变的。而霍布斯却认为恶是不可以改变的,建立的“利维坦”是围绕“性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指以极其顽固地固执己见为典型特征的一类变态人格,表现为对自己的过分关心,自我评价过高,常把挫折的原因归咎于他人或推诱客观。为1980年《诊断统计手册》( DSM-Ⅲ )人格障碍12种类型之一。 概述 据调查资料表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 5.8%,由于这种人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 当他意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时,自己也是很难改变。自己经常难以自拔,陷入难言的痛苦中。 当向外界求助时,别人的指导难以维持太久,继而又陷入从前的状态。自己也经常以多种方式疏通自己让自己走出困境但是很难。 特点 偏执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轻易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这类人总是将周围环境中与己无关的现象或事件都看成与自己关系重大,是冲着他来的,甚至还将报刊、广播、电视中的内容跟自己对号入座。尽管这种多疑与客观事实不符,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虽经他人反复解释也无从改变这种想法,甚至对被怀疑对象有过强烈的冲动和过激的攻击行为,从一般的心理障碍演绎成精神性疾病。 因此,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为精神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损害。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描述

四种典型人格类型的解释

忧郁型或完美型M(Melancholy) ?表现:忧郁一词原指悲伤、阴郁、沮丧,现指“沉思默想”。忧郁类型的人以深思为特点,他们喜欢有自己支配的时间,需要宁静;他们是非常看重感情的人,他们的朋友不多,但非常深入;他们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感受可能达到快乐的顶峰,也可能落到失望的低谷;他们喜欢用大量的时间来思考问题;他们喜欢社交但一般比较被动,不愿引人注意。 ?优势:富有洞察力,敏感而尽责。他们待人忠心并且富有交流技巧,他们有能力建立良好而深厚的友谊;他们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可以被描述为精确、细心、善于分析;他们组织性良好而且非常自律,他们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他们日常安静而谨慎,通常有艺术、诗歌和音乐方面的天赋。 ?弱点:心情容易起伏且变化不定,比较多时间是沮丧和悲观的;他们看问题容易偏向消极面,社交中不愿主动参与,做事追求完美,所以比较容易将自己孤立起来; 他们不愿意也不懂得拒绝他人,容易屈从,从而产生被人驱使的感觉,所以他们有时会变得苛求、敏感或好报复。忧郁型的人对新人或新的处境会害怕或怀疑,特别是,如果他们有过失败的经历,他们可能会害怕社交,而被人误会为不可交往的人。冷静型或平和型P(Phlegmatic) ?表现:冷静类型的人具有镇定、沉着的特点,因而经常被看作没有感情的人;他们理解和处理事情犹如解谜一般,很难被鼓动采取什么行动;他们平时常生活得比较愉快和放松,即使遇到困难,也总是若无其事地坦然一笑。他们所奉行的口头禅是:“不要担心,快乐行事”。 ?优势:他们沉着老练,尤其是遇紧急情况,有他们在身边最好;他们随和而可爱,实际而可靠,组织纪律性良好;他们做事耐心容忍,幽默风趣,别人并不感到有趣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可能会很可笑;他们容易与各种类型的人打交道或建立关系,是非常好的外交家;有矛盾发生时,他们是最好的协调者和解决者。 ?弱点:冷静类型的人具有缺乏动机、有时懒惰和遇事容易表现无动于衷等;他们做事有时犹豫不决,使自己失去一些好的机会;他们常会比较多考虑自己的感受,遇事愿意旁观而不是参与;他们固有的若无其事的特点容易使人们认为他们冷淡或不友善。 乐观型或活泼型S(Sanguine) ?表现:乐观型的人愉快、自信,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他们喜欢在淋浴时唱歌,写字时好用叹号,称呼朋友好用绰号,表达时常用最高级;他们乐群,喜欢与人在一起并主动寻找朋友,在团队中被当作“活宝”或“开心果”。 ?优势:乐观型的人有能力带给人希望与快乐,愿意协助配合别人,使别人显得重要; 他们乐观、积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都很难长时间困扰他们;他们非常有同情心、心地善良;他们充满点子,富有创造性;他们善谈,表达能力较强;他们热情大方,好交朋友,走到那里都有一大堆的朋友;他们是很好的推销员,能够说服任何人干任何事。 ?弱点:乐观型的人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漠,做事计划性和仔细程度不够;他们比较容易冲动,有时描述事情比较夸张;有时说话过多,好打断别人,对什么事好象都有看法,给人高谈阔论的印象,一遇到别人不感兴趣则有些不安;他们常失去重点和原计划要做的事,比较粗心,爱丢三落四。 力量型或急躁型C(Choleric) ?表现:急躁一词来自愤怒,急躁型的人性急易怒,短时间内会很快地由冷淡变得火暴;他们具有很高的动机,做事主动,工作刻苦,无论在平时还是在艰苦条件都能

看透人性,直指人心的人生格言

看透人性,直指人心的人生格言 1、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翻译】山溪里的水随着季节常涨常退,不明事理的小人反复无常、变化不定。 【感悟】这句话比喻反复无常的小人之心,说明品质不好的人表里不一,容易变化,不可与这种人深交。 2、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翻译】人穷了住在闹市也没人愿意去,人富了住得再偏远也会有人去登门。 【感悟】孔方兄不知打碎多少温情脉脉,世态人情莫不如此,只愿人心多一点真情,少一点计较。 3、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翻译】什么人背后不被人说,又有谁在别人面前不去议论人呢?

【感悟】人前人后,说长道短,传人不善,于己何益?天道好还,丝毫不爽! 4、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翻译】世间树有直的,而人却没有直的。 【感悟】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何必吹毛求疵,不如难得糊涂!5、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翻译】四处传播是非的人,便是挑拨是非的人。 【感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是非非,哪管许多。跳出是非局,且做逍遥派。 6、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翻译】酒要与了解自己的人去喝,诗要向懂得的人去说。 【感悟】对牛弹琴,枉费心力。酒逢知己,千杯不醉。 7、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翻译】认识的人很多,可彼此知心的没有几个。 【感悟】知音实难!朋友不在多,知心就好。

8、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翻译】人和人的交往不要太深,免得到老产生怨恨之心。 【感悟】矛盾往往容易发生在最亲密的人之间。 9、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翻译】当有茶有酒招待大家的时候,和你称兄道弟的人很多;而遇到急事或有难时,这些称兄道弟的人都消失不见了,找不到了。【感悟】当富裕的时候,好吃好玩的朋友很多;而这些朋友都靠不住,有麻烦事的时候,都不见了,特别是你受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一个都不会出现来帮你。

人性与制度

人性与制度 贪腐具有三个特征:普遍性、广泛性、不可清除性。第一,普遍性即在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可以说有权力的地方就有贪腐存在;第二,广泛性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贪腐在古今中外都是广泛存在的;第三,在政治清明的时代或者在发达国家贪腐依然存在,只是程度较轻,这说明贪腐是不可能彻底清除的。贪腐的这三个特征说明产生贪腐的原因是有共性的,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人性本身。 人性复杂的,不能简单的以恶或者善来概括。但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并且欲望的驱使力是极大的。我认为人的贪欲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由求生的本能慢慢发展扩大的,因此它已经成为了人性的一部分,并且在不知不觉得支配着人的行为。欲望是很难得到彻底满足的,当你满足了这个欲望你就会产生下一个欲望,当你满足一个小的欲望你就会有一个更大的欲望,并且能力越强人的欲望越大。而当你掌握了权力之后你就能更轻易的利用手上的权力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正如在纪录片中所看到的那样,这些高官贪腐不是因为缺少什么或者生活不好,他们本来就有着优越的生活,但仍然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受贿,是因为欲望是很难抗拒的了的,这也是人性的一个缺点。 新华社评“背弃信仰是最大的悲哀”,许多官员在被捕后也反思自己放弃了曾经的信仰,才会走向贪腐的深渊。一个人的信仰的确能规范他的行为,但这种规范力取决于个人的自觉程度和对信仰的坚定程度,因此它并不强烈。信仰的告诫在欲望的诱惑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由于人性的这种缺点,必须依靠完善的体制来规范权力的使用,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贪污腐败。 张灏提出一个概念——幽暗意识,其内涵是“发自对人性中与宇宙中与史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在书中他对幽暗意识与东西政治传统的渊源做了详细阐述。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直接彰显了人性的黑暗的一面,人具有根深蒂固的堕落性且永远无法变得完美无缺,这种观点使人们认识到了人性是不可靠的并且非常重视客观法律制度。基督教的幽暗意识使得近代欧美国家在确立政治制度时都注重分权与制衡。反观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对人性看法具有两面性,其正面反映的是人性成德的可能,对人性的昏暗仅仅是侧面的影射。儒家相信人是有成贤的可能的,因此政治权利应该交在一个至善的贤人手里。儒家思想中虽然也流露出了幽暗意识,但它并没有使人们足够的重视法律和制度,更没有形成西方的民主宪政。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不仅表现在我们的政治制度上,也体现在每个人的思想中。中国人没有对法律敬而远之的心理,却形成一种人情关系至上的不良风气。我觉得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幽暗意识,需要对人性有清晰地把握,才会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纪录片中有一位官员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到一开始他也不喜欢行贿受贿,但后来发现自己工作干得再好也领导也置之不理,而给领导送红包的却节节高升。确实如此,社会风气是影响一个人行为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因此,更应该大力惩治贪污腐败,净化官场氛围。从改变人们的思想开始,以一种敬畏的心理让法律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让各项制度真正的起作用。以完善的制度弥补人性的缺失,社会才能继续正常运转下去。

九型人格(第一型)

从个性而言,你是在九型人格中是1型性格。 ?行为动机:做事力求完美,有原则,有标准,常有自我批判并要求他人按照自己标准去做事情的倾向,理性正直,刻意求恭,批判,时常压抑自己人性中不理性的一面,怒而不宣. ?潜在恐惧:受自己良心责备或遭他人谴责 ?潜在渴望:事事力求完美 ?安全时,无忧无虑时倾向7型性格 ?压力时,自我防卫时倾向4型性格 你喜欢: ?正直、正确 ?自我批评,自我规范 ?挑剔别人,发现别人问题 ?有规则,自己的东西从来都井井有条 ?注重细节 ?外向,愿意表达 ?做事情有很明确的标准 ?对别人好就是帮助别人发现和改正错误 性格倾向 ●我觉得我凡事必负自己的责任。 ●我注重纪律、守时、守法。 ●我经常压抑自己愤怒的情绪。 ●我打扮整齐干净,并保持环境整洁。 ●我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拖延该办的事情。 ●我很注重人前的形象,端庄,淑女化、绅仕形象是我的本质。 ●我一向自我要求较高。 ●我看到别人没教养就很生气,但我总是不表达我的不满。 ●这种类型的人很善良,是位很努力工作的人。 自我检查 ●你的自我要求很高,因此常常不停地挑剔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常挑剔别人。 ●你的工作态度严谨,因此不喜欢别人工作态度随便、草率。 ●你遇到事情一定全心全力去做,若然做得心力交瘁时,也会不由得心生埋怨。 ●你做任何事,必有自己的计划,不会盲目没主见,而跟随别人的想法。 ●你对自己做事的方法,仍常常检讨改进,并修正再修正。 ●你讨厌每天有那么多做不完的事要做,觉得好累。 ●讨厌凡事只会走快捷方式而不脚踏实地的人。 ●对生活的要求是规律、整齐,尽其力令生活井然有序。 ●对突然发生的事,曾惊慌、失控,并引起心烦、愤怒。 ●发觉自己有不对的地方,立刻会改正,但常常是矫枉过正。

创造性人格特征

创造性人格特征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发散思维中的流畅性、独特性、变通性与创造性行为有高相关,也发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之间有高相关,从而概括出创造性人格的一些特点;戴维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10条创造性人物共有的人格品质;克尼洛的研究是在对已有关于创造性人格的元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创造性人格特征包 括12个项目:①智力属中上等;②观察力;③流畅性;④变通性;⑤独创性;⑥精致性;⑦怀疑;⑧持久性;⑨智力的游戏性;⑩幽默感;(11)独立性;(12)自信心。 创造性人格特征 所谓创造性人格,即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青 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果发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中等或中上等智商。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在国际上较着名的有两家。吉尔福特提出八条: (1)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2)有旺盛的求知欲; (3)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运动动机有深究的动机; (4)知识面广,善于观察; (5)工作中讲求条理性、准确性、严格性; (6)有文艺天赋;

(8)意志品质出众,能排除外界的干扰,长时间地专注于某个感兴趣的问题中。 (1)对含糊的容忍; (2)愿意克服障碍; (3)愿意让自己的观点不断的发展; (4)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动; (5)有适度的冒险精神; (6)期望被别人认可;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与游戏有广泛的兴趣; (7)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 (8)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 我们则奖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人格概括为五个方面的特征及其表现,即(1)健康的感情,包括情感的程度、性质及其理智感;(2)坚强的意志,即意志的目的性、坚持性(毅力)、果断性和自制力; (3)积极的个性意识倾向,特别是兴趣、动机和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