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形秀小、洁白,口感柔嫩,美味爽口,属于变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8~20℃,气温稳定在8℃以上、25℃以下均可栽培。北方秋冬季节利用温室栽培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装袋,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出菇可延长到次年4月。菌袋发满后,在5~8℃的环境中进行低温刺激1~2个小时,可促进原基分化,获得较好的栽培效益。

栽培技术及环境要求

1.菌株选择:目前以采用引自日本的小平菇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栽培品种。

2.培养基配方:秀珍菇是木腐菌,菌丝生活力极强,适宜生长的基质很多,稻草、麦秸、棉籽壳、杂木屑等均可作栽培原料。营养丰富,特别是氮素营养丰富是秀珍菇实现高产的关键。因此,在培养料中可以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有机氮源。培养料的碳氮比应控制在20∶1~-30∶1。高产配方为:棉子壳85%,麸皮10%,糖1%,石膏2%,石灰2%,料水比为1∶1.4。

3.栽培方法:采用熟料袋栽或发酵料袋栽均可。采用熟料袋栽方式,原料经高温灭菌,纤维素、木质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利于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可缩短转潮期;而采用发酵料袋栽能够减少灭菌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和栽培成本。

4.装袋灭菌:采用熟料栽培时,按配方称取原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采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装干料400~500克,当天装袋当天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法,当温度上升到100℃稳定后,继续保温8~10小时,出锅冷却到28℃以下时即可按操作要求进行接菌;采用发酵料栽培时,要采取二次堆积发酵法,即在第一次发酵温度达到70℃左右时保持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至温度达到70℃时再保持之4小时,然后将培养料摊开,温度降至25℃时进行装袋接种,塑料袋为规格45~50厘米×22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20~25℃环境中发菌,同时保持通风和避光条件。

5.出菇管理

原基分化阶段: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每潮菇采后的养菌期,拉大温差,使昼夜形成需8~10℃的温差,同时给予适量的散射光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促进料面菌丝倒伏,刺激菌丝形成较为整齐的原基。

菇蕾形成阶段:子实体原期形成后,栽培场所要尽量减少温、湿度差,气温要尽量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85%~90%,每天向空中或地面喷水3~5次,切忌向子实体原基上喷水。每次喷水后,应加强通风,否则高温高湿极易导致病菌感染,发现料面有积水,要及时用海绵吸干或倒掉。

子实体生长阶段:待大部分原基出现后,可适当减少温差,提高棚内温度,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当棚内温度超过25℃或低于8℃时,应设法降温或增温;空气相对湿度可在80%~95%之间波动,在此范围内湿度越大,子实体长得越肥厚、敦实。

6.采收:菌盖长至2~3厘米、菌盖边缘内卷、孢子尚未弹射采收为宜。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抓住菇体轻轻扭转即可拔下。秀珍菇多为丛生,采收时必须整丛一次性采收完,清理菇脚即可进行小包装上市。秀珍菇采完后,料面、菇脚应用不锈钢工具清理干净,防止腐料感染杂菌。

病虫害的防治

1.菌袋培养阶段:常见的杂菌有木霉、青霉、毛霉和链孢霉等发现上述霉菌浸染时要及时将污染袋清除出培养室,同时加强通风,保持培养室空气新鲜,保持低湿条件;也可以用克霉灵300~500倍液向空中、墙壁、地面喷施灭菌。

2.子实体生长阶段:害虫主要有菇蝇和蚤蝇可用25%杀灭菊酯稀释1000倍或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进行防治。用药物防治害虫,要特别注意不能将农药喷到菇体上,应在未出菇前或采菇后用药。

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

术 罗源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 指导老师兰世步 高级农艺师 秀珍菇是商品名称,因其子实体形态袖珍纤美而得名。在1997年由台湾商人林俊仁先生引入我县,试种获得成功。产品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菇农取得较好效益,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我县于2003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秀珍菇,至今,年栽培规模在1.29亿袋以上,年产值达2.98亿元以上,成为成为我县优质特色主打品种。县党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秀珍菇生产,抽调农技干部加强技术管理和产后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产量和质量,促进菇农增产增收。我们从我县近几年的秀珍菇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秀珍菇栽培关键技术,秀珍菇种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1 品种特点与特性: 1.1品种特点:秀珍菇是菇中极品,具有朵细质白,肉嫩味美,口感香醇、甘甜,食用可口的特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无化肥、农药等污染,是真正的天然食品。其一,秀珍菇具有甜香的海鲜型味,令人感到愉悦;其二,它的菇柄和菇盖同样的好吃,甚至菇柄比菇盖更好吃;其三,秀珍菇不论用何种烹调方法,不会被烧烂,保持着良好的口感,与 吃草菇甚为相似。

1.2 品种特性: 秀珍菇菌盖初期为圆形,伸展后呈心形、扇形或肾形,盖浅灰色至灰黑色。菌盖色泽受菌株特性和温度的控制,气温较高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盖色泽较浅,为灰白色或浅灰色;气温较低时,子实体生长较缓慢,菌盖色泽较深,多为鼠灰色或灰黑色。菌柄多为侧生,少数近中生,菌柄细长,单生或丛生。 秀珍菇属于中高温变温结实性真菌,菌丝体生长温度为5~33℃,适温20~30℃;子实体生长温度12~30℃,低于15℃时,子实体容易畸形;10℃以下生长缓慢,5℃停止生长。夏季出菇,需要10℃以上温差刺激,促进菇蕾的形成,最好在4~5℃低温刺激20至24个小时。 秀珍菇的栽培基质含水量以60~65%为好,太低则子实体质量差、产量低;太高则菌丝生长缓慢,菌包容易感染杂菌。原基分化的适宜空间相对湿度为85~95%,子实体生长的适宜空间的相对湿度为80~90%。 秀珍菇属好氧真菌,一定浓度的CO2能抑制菌盖的迅速伸展,促使菌柄延长生长;但浓度超过1000ppm时将会抑制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因此,控制好必要的CO2浓度是秀珍菇高产优质的关键。 秀珍菇走菌期间可不需要光线,但原基的分化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强度为50~1000LX,子实体生长期适当减弱光线,促使菌盖色泽加深,提高子实体商品品质。 秀珍菇的酸碱度,培养料PH值在5.5-8.0之间,菌丝均能生长,但

最新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概述 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1997)分析,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可与肉类食品相媲美,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据医学界报道,秀珍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有降低血压,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秀珍菇是秋未初春生长的一种低温型、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人工栽培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周期短,生料、发酵料栽培容易成功,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出100%等,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第二章秀珍菇的生产流程与配方 以下是种植秀珍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两种不同的种植配方,供菇农朋友们参考: 生产流程:配料→拌料→发酵→晾料→装袋、接种→发菌→出菇→采收 配方一:玉米芯10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氢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 配方二:玉米芯500斤棉籽皮5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氨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 第三章生物学特性 一、秀珍菇的生活条件 秀珍菇同平菇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要严格要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影响秀珍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和营养。 1、温度 秀珍菇是一种中低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发菌阶段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30℃,以20℃--26℃生长最快,秀珍菇在发菌阶段,抗寒力很强,在零下30℃以上不至于死亡,但培养温度超过33℃时菌丝生长速度缓慢,停止生长,甚至死亡,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菌丝会变黄老化,严重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菌丝生长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比变温环境好,长势均匀。

长根菇栽培技术

长根菇栽培技术 1、配方。母本为PDA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棉籽壳5%,阔叶树木屑60%,麦皮33%,糖和碳酸钙各1%,含水量55%。栽培袋配方为:棉籽壳35%,麦皮25%,阔叶树木屑38%,糖和碳酸钙各1%,含水量68%。 2、季节。长根菇属高温型品种,一般出菇时间在4-11月(在福建三明的气候条件),它的成熟周期一般要求适温下菌龄达60天以上。事实上长根菇接种一般被安排在秋末冬初。如此安排有三个好处:一是可提高单产;二是可提早出菇(在气温更低的条件下出菇);三是因为那时气候更适于菌丝生长,同时,养菌温度适合可大大降低污染率。 3、制袋。先将棉籽壳预湿,至含水量为75%左右,再把蔗糖溶于桶装的水中。在夏季预湿棉籽壳应加放1%的石灰,预湿后的棉籽壳不可堆放,只能摊开,以免发酸,第二天,按照配方,把预湿的棉籽壳、木屑、麦皮、糖水和碳酸钙混合搅拌均匀,把含水量调至68%。制袋时采用17×33聚乙烯塑料袋,装料应压装至料高15厘米,干重约在0.4-0.45公斤。料中间须打一直径约1.5-2厘米的洞,以利接种时菌种块掉进洞中,使菌丝更早吃透料,从而达到缩短培养期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4、栽培管理。在室温22-27℃下培养60天,一般菌袋料面的气生菌丝会转成褐色,此是菌袋生理成熟的标志。若发现菌袋料面有革质菌皮,则是菌丝在培养期遇到高温产生黄水,由黄水长期浸泡料面菌丝形成的。革质菌皮在开袋时应被耙掉。开袋前,应先取透气性良好的菜园土先晒干晒透备用。若遇长期处于潮湿状态的菜园土,则应先晒干,后喷0.5‰的甲醛溶液,拌匀后用塑料布闷一天,然后打开塑料布,将菜园土摊开,消除气味。准备工作做好后,把已生理成熟的长根菇菌袋选出来,拔去棉塞套环,并把袋口拆开,折成边缘比料面高3-4厘米,再把晒好的菜园土略调湿,覆在长根菇菌袋料面厚约1-2厘米,然后把覆土调成含水量约65%左右的湿土。最后在靠近料面的塑料袋在不同侧面割2-3个渗水口,以防积水于袋内。开好的菌袋排放于地板或层架上,由于夏季炎热,袋与袋之间最好有2厘米的距离,在催蕾期,为保持覆土的湿度,应勤喷水,喷轻水,以防泥土太湿或结块。在温度适合时,约15-30天就可现蕾,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喷水应掌握"干干湿湿",因为长期高湿菇蝇和螨虫极易繁殖,容易招虫害,长期干燥自然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另外,喷水还应喷雾装水,以免泥土溅到子实体上影响商品价值。采摘时掌握菌盖6分成熟,不能让菌盖展平只能内卷,这样有利于包装托运。采摘时应注意少让泥土粘上子实体。采摘一两批后袋面菜园土减少后要及时补土。 4栽培 长根菇栽培中比较流行人防地道栽培。这种栽培方式一般无须覆土(其他栽培技术同覆土栽培)。人防地道内通风不好,湿度高,这样长出的长根菇颜色较浅,不易开伞,采摘后稍吹干,既好保鲜、不粘泥土、菌盖不易破碎,又美观,极具商品价值。

蘑菇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技术 我国栽培的蘑菇多是白色双孢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营养成分,被誉为“人类健康食品”、内销、外销量均很大。因此,大力发展蘑菇生产,对发展农村副业,增加收入,有很大的作用。 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菇床可用竹制,木制或铁制,床宽1.2米,横档以毛竹或杂木搭架,摊上芦垫等。床与床间距0.4-0.6米,底层距地面0.3米;层与层间距0.6米左右。床架四周留出走道。参考以上条件,各地可根据情况,利用简易房室加以修理利用,或因地制宜搭盖菇房。 二、培养料的堆制 培养料要经堆制发酵处理,分解为可供蘑菇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过去多采用一次发酵,发酵不甚完全,养分末得到充分分解,杂菌和虫害还有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发展了二次发酵(后发酵)技术。 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家畜、家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约7月上、中旬开始堆制,粪草比例一般为7:3或6:4。稻草类要先晒干切断,粪便要晒干粉碎。其它配料为少量的石膏粉,过磷酸钙等。培养料用清水或尿液浸湿,一层草一层粪堆好,然后可覆盖草帘保温湿。建堆3-4天后可第一次翻堆,水份不够可加

水增温。7-8天以后第二次翻堆,每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千克石膏粉。11-12天后可第三次翻堆,100平方米培养料中加入150克过磷酸钙。堆制后约13天,即完成前发酵。趁热将料搬进菇房,在菇床架上摊开,密闭房内窗户,迅速将室温提高到60℃左右,保持2-3小时,而后可降低到52℃左右,保持4-7天。室内加温可用煤炉或蒸汽管道,并维持室内一定湿度,这就是后发酵。后发酵是蘑菇培养中一项新技术,有杀虫灭杂菌的效果。并使培养料中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氨味完全排除。由于嗜热性微生物的活动,大大地改善了培养料的质地,蘑菇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增加了。 三、播种及覆土 料温下降到28℃以下时,即可开始播种。将培养料整理成平面,厚度12-15厘米,采用穴播,株行距约9×9厘米,每瓶菌种(750毫升)约播1平方米,若要发菌快,可多播一些。播种后需注意保湿,菌丝开始萌发生长时,要逐步加强通风,促使菌丝向料内生长,并控制杂菌生长(发现时可挖去)。菇床上要覆盖细泥团,蘑菇子实体正常形成,生长。可用晒干的菜园土上豆类土等肥土块过筛,大泥团约鸽蛋大小,小泥团约花生仁大小。当菌丝体发满表面,并已深入培养料之大部份时即可进行,先盖粗土,(约2.4厘米厚,含水量20%),后盖细土(约1.2厘米左右,略干)。 四、水份管理 蘑菇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少喷勤喷。培养料和覆土层基本是底湿上干,内湿外干。温度保持在10-18℃,最适宜于实体形成生长。发现粗细土层上有小菌蕾时,要喷施出菇水,当子实体发育到有豆粒大小时,可多喷水,以利发菇。出菇期间,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的环境要求及栽培技术 秀珍菇,形秀小、洁白,口感柔嫩,美味爽口,属于变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育适宜温度为8~20℃,气温稳定在8℃以上、25℃以下均可栽培。北方秋冬季节利用温室栽培一般在9月中旬开始装袋,10月中下旬开始出菇,出菇可延长到次年4月。菌袋发满后,在5~8℃的环境中进行低温刺激1~2个小时,可促进原基分化,获得较好的栽培效益。 栽培技术及环境要求 1.菌株选择:目前以采用引自日本的小平菇品种是较为理想的栽培品种。 2.培养基配方:秀珍菇是木腐菌,菌丝生活力极强,适宜生长的基质很多,稻草、麦秸、棉籽壳、杂木屑等均可作栽培原料。营养丰富,特别是氮素营养丰富是秀珍菇实现高产的关键。因此,在培养料中可以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有机氮源。培养料的碳氮比应控制在20∶1~-30∶1。高产配方为:棉子壳85%,麸皮10%,糖1%,石膏2%,石灰2%,料水比为1∶1.4。 3.栽培方法:采用熟料袋栽或发酵料袋栽均可。采用熟料袋栽方式,原料经高温灭菌,纤维素、木质素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利于菌丝体分解吸收利用,可缩短转潮期;而采用发酵料袋栽能够减少灭菌环节,降低劳动强度和栽培成本。 4.装袋灭菌:采用熟料栽培时,按配方称取原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采用规格为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装干料400~500克,当天装袋当天灭菌。一般采用常压灭菌法,当温度上升到100℃稳定后,继续保温8~10小时,出锅冷却到28℃以下时即可按操作要求进行接菌;采用发酵料栽培时,要采取二次堆积发酵法,即在第一次发酵温度达到70℃左右时保持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进行第二次发酵至温度达到70℃时再保持之4小时,然后将培养料摊开,温度降至25℃时进行装袋接种,塑料袋为规格45~50厘米×22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接种后将栽培袋置于20~25℃环境中发菌,同时保持通风和避光条件。 5.出菇管理 原基分化阶段:在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和每潮菇采后的养菌期,拉大温差,使昼夜形成需8~10℃的温差,同时给予适量的散射光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促进料面菌丝倒伏,刺激菌丝形成较为整齐的原基。 菇蕾形成阶段:子实体原期形成后,栽培场所要尽量减少温、湿度差,气温要尽量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稳定在85%~90%,每天向空中或地面喷水3~5次,切忌向子实体原基上喷水。每次喷水后,应加强通风,否则高温高湿极易导致病菌感染,发现料面有积水,要及时用海绵吸干或倒掉。 子实体生长阶段:待大部分原基出现后,可适当减少温差,提高棚内温度,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当棚内温度超过25℃或低于8℃时,应设法降温或增温;空气相对湿度可在80%~95%之间波动,在此范围内湿度越大,子实体长得越肥厚、敦实。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商品菇要求柄长5~6厘米,盖直径<3厘米。秀珍菇子实体单生或丛生。 一、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 1. 温度:秀珍菇属中温偏高型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湿度范围为10-35℃,适温为20-28℃;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0-30℃条件下能出菇,原基形成和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8-24℃(有的品种最适为15-20℃),低于10℃,很少产生原基;高于25℃,菇蕾生长快,形态差。 秀珍菇属变温结实性菌类,出菇阶段,如果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原基容易产生。 温度适宜的季节用10℃温差处理;冬季气温低于10℃,要适当加温,以达到温差效应;夏季气温持续超过28℃时原基难分化,温差可增加到20℃左右,处理24h左右(可用冷库)。经温差处理后,2天可出现大量原基。 2. 水份与湿度:菌丝体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60%-65%,从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原基产生少,菇朵易干萎。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易变软腐烂。 3. 空气:菌丝体阶段要求空气新鲜,但耐二氧化碳能力强。子实体阶段需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如果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极易形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 4. 光照: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和分化,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产生。子实体在200-2000勒克斯光照之间,生长正常,光线过暗,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特别直射光子实体易干枯。 5. pH值:秀珍菇可在偏碱的环境下生长,因此生产上常加入1%-3%的石灰水调节培养料的pH值,一般调整至7.2-7.5,夏季能抑制霉菌发生。 二、菌种制备 1. 母种培养基配方: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粉20克,水1000毫升。 2. 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5%,麸皮12%,蔗糖1%,石膏2%。含水量60%。 三级菌种的制备采用常规制种技术。 三、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及场地

珍稀食用菌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毕业设计

杏鲍菇栽培技术的方案设计 目录 1、生物学特征………………………………………………………… 2、主要栽培品种………………………………………………………… 3、杏鲍菇栽培技术……………………………………………………… 4、杏鲍菇的加工工艺……………………………………………………… 1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1.1.1菌丝体 菌丝白色,浓密、粗壮,生长快,有锁状联合,具有很强的爬壁现象,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试管斜面培养基的色泽变为淡黄色,有时会出现子实体扭结的现象。 1.1.2子实体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直径2~12cm,初期盖缘内卷呈半球形,后渐平展,中央浅凹至漏斗状、圆形或扁形,成热后菌盖平展,但边缘不会上翘。菌柄长2~8cm,直径0.5~3cm, 偏生,棍棒状或球茎状,表面光滑,近白色至浅黄白色。菌肉白色,菌褶诞生、密集、乳白色。孢子近纺锤形,表面光滑,无色。孢子印白色至浅黄色。 1.2生长发育时期 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分为菇蕾形成期、菌柄生长期、菌盖生长期、菌褶生长期、子实体成型期和成熟期等6个阶段。 1.2.1菇蕾形成期 菌丝体扭结分化,形成许多锥状白色或蓝灰色的小菇蕾,初期豆粒大小,一般多为丛生,少数单生。 1.2.2 菌柄生长期

随着小菇蕾的生长发育,球状物逐渐伸长,在菇蕾的根部逐渐分化出菌柄,上面顶一小球,基部较大,菌柄较粗,形状呈棍棒状或保龄球状。 1.2.3菌盖形成期 菌柄生长变粗,菌盖逐渐成为半球形。随着菌盖的生长,表面逐渐伸平,中间部分稍突起。菌盖与菌柄中生或偏生。 1.2.4 菌褶形成期 随着菌盖和菌柄的生长,在菌盖的下方开始形成菌褶,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 1.2.5子实体成型期 也叫商品期,菌盖即将展开,菌褶初步形成,孢子尚未弹射,菇柄长至保龄球或棍棒状,长13厘米以上。 1.2.6子实体成热期 菌褶由白变黄,开始弹射白色孢子。菌盖的边缘平展。菇质密度开始降低。 1.3生活条件 1.3.1营养 杏鲍菇属于木腐性菌类。其分解纤维素、木质素能力较强,栽培时需要丰富的氮源和碳源,特别是氮源丰富时,菌丝生长旺盛粗壮,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1.3.2温度 杏鲍菇属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为6~32℃,最适温度24~26℃。原基形成的最适温度12~15℃。子实体发育温度因菌株不同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低于8℃不会形成原基,高于20℃时易出现畸形菇,并易遭受病菌侵染,引起菇体变黄枯萎。 1.3.3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菌丝培养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子实体生长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超过95%易引起病虫害和子实体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低于80%,很难形成原基,或原基干裂不分化,已形成的子实体也会萎缩死亡。 1.3.4空气 杏鲍菇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菌丝生长阶段,一定浓度CO2对菌丝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氧气,如通风不良,子实体难以正常生长发育,若遇到高温高湿,则会使子实体腐烂。 1.3.5光照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栽培技术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在分类学秀珍菇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名称来源于台湾,它不同于普通的凤尾菇是因为其较小,柄有5~6厘米,盖直径<3厘米,秀珍菇其实是一个商业味比较浓厚的凤尾菇名称。 生长环境 基本环境 秀珍菇生长发育需要碳素、氮素和各种矿物质养分等。它是腐生性菌类,同其它真菌一样,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完全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质营生活。在它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碳素、氮素、矿物质及生长素等,均从栽培料内获得。 温度 菌丝生长的湿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生升温谟25-27℃。温度低于10℃,菌丝基本停止生长;低于20℃,菌丝生长缓慢。温度高于30℃,菌丝生长、稀疏,色泽变黄,易于老化;温度高于37℃,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0-32℃条件下都能出菇,这是与其它平菇不同的地方。原基形成和菇蕾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低于10℃,很少再产生原基。低于15℃,子实体生长缓慢。温度高于25℃,菇蕾生长快,成熟早,菌盖成熟时多呈漏斗状。出菇阶段,如果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刺激,原基容易产生。 水份与湿度 菌丝体生长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从原基形成至了实体成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原基产生少,菇朵易干萎。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易变软腐烂。 空气与光照 菌丝体阶段,一需要特殊的通气条件,子实体阶段,则需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如果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极易形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需要光照,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和分化。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产生。子实体在200-2000勒克斯光照之间,生长正常,光线过暗,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特别直射光子实体易干枯。 PH值 凤尾菇喜欢在略偏酸性或中性环境中生活,培养料中最适宜的PH值为6.5~7。 菌种制备 生产母种 第一个阶段是生产母种,也就是从子实体中提纯复壮获得母种。人工栽培食用菌成功的关键是菌种,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达到优质高产,这是秀珍菇高产的第一个要素。1、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母种培养基的配置 母种培养基的原料有:马铃薯、葡萄糖、蛋白胨、水、琼脂粉。以配置1000毫升得母种培养基为例,向您介绍一下。将马铃薯去皮后,称重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粉20克、蛋白胨10克。用量杯量取1000毫升的水倒入锅中,用刀将马铃薯切成片加入锅中,用文火煮沸,煮至用筷子轻轻一插,即可插入。这时就可以用四层的纱布过滤煮好的马铃薯液,然后倒在量筒里。看一下,如果

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蔬菜大棚蘑菇栽培技术 利用蔬菜大棚栽培蘑菇操作方便,大棚走道宽,进料便于操作;层数不高,凋水不用爬高爬低,简化了操作工序,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且,大棚保温性籽,秋菇结束迟,冬季可少量出菇,春菇出得早,易获得蘑菇高产,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0公斤以上,亩收入达数万元左右。 一、大棚结构及床架设置栽培蘑菇的蔬菜大棚长以15~20厘米最佳,管棚塑料膜上盖双层草帘遮光,棚内床架可设2床3走道,床宽1.6米,中间走道1米,两边走道0.9米,搭3层,面积在144~192平方米。也可设3床2走道,中间床宽1.8米,可搭3层,两边床宽1.1米,走道1长,可搭2层,面积147~196平方米。 二、生产时间安排因大棚前期温度高,整个栽培期应比常规推迟1~2周,如华北地区以8月底9月初堆料为宜。 三、培养料配方配方一:稻草1800~2000公斤,菜饼120公斤,尿素3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石灰40~50公斤,石膏粉75公斤:配方二:稻草1750~2000公斤,于鸡粪750~900公斤,尿素15公斤,菜饼75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氨水50公斤,石灰30~40公斤,石膏粉75公斤。 四、堆料发酵(1)室外前发酵。建堆前2天,将稻草切成2段,进行预湿,边翻边浇水,稻草堆积不宜太厚,中间、下部要湿透。建堆前3~4天,将配方中的料(除石灰、尿素)进行顶堆,湿度控制在55%左右,中间翻1次堆。建堆前1天,在混合料上喷0.5%敌敌畏液,然后覆膜12~24小时。建堆按常规,翻堆间隔时间按5、4、3天进行,翻堆时加入尿素、石灰。含水量掌握在65%~70%,pH值7.5~8。(2)室内后发酵。把料抖松后,用翻斗车搬运至床架上(架底层不放),用煤炉或柴油桶蒸汽炉加温,当料温升到60~62℃,保持6~8小时;适当通气,待料温降至48~52℃时维持4~5天。后发酵结束,料呈深咖啡色,很柔软,稻草有弹性,手捏不粘手,无氨味,有较浓香味.并有大量放线菌产生,料含水量在65%,pH值7.2~7.5。 五、翻格及播种待料温降至28℃及时翻格,料厚18~20厘米,上层可稍薄些,整平床面。用麦粒种撒播,用种量1瓶/平方米,轻拍让菌种与料充分接触,两边靠门口的地方盖上湿报纸。 六、播后管理及覆土播种后调节好棚内空气与湿度。如棚内温度超过28~30℃,应加强通风换气,白天背风,夜间将门全部打开。7~10天菌丝基本封面,此后可加大通风,昼夜开门。一般播后20天菌丝发到底。覆土材料为砻糠混合土,覆土前10天,每111平方米准备3500~4000公斤泥,泥糠比例1∶24,干砻糠100~170公斤、石灰50公斤。按比例把砻糠、石灰撒在空地上,然后用中型拖拉机打碎,颗粒比大豆大一点,过筛,堆垄后用甲醛消毒。覆土厚3.5~4厘米,覆好后随即喷水调湿至饱和状态。 七、秋菇管理覆土水调好后,关门吊菌丝,菇房温度控制在20~22℃,适当通风换气。覆土后6~7天,部分菌丝开始露出土层,此时覆1层大豆大的土粒,厚1厘米。当土层内菌丝长足长好即可喷结菇重水,每天喷2次,每次约0.9公斤/平方米,连续喷2~3天。当菌丝扭结成原基并长至大豆大小时,喷出菇水,一般喷5.4公斤/平方米,分3~4次喷完。

十四、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十四、秀珍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30.秀珍菇有哪几种栽培方式? 秀珍菇常见的栽培方式为墙式(堆叠)栽培、畦床覆土栽培,也有箱栽和直立袋栽的,但是以墙式栽培为主,其优点是单位面积栽培数量大,便于管理采收。 231.秀珍菇生长发育需要怎样的外界环境条件? (1)营养 栽培秀珍菇的主要原料是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甘蔗渣和农作物秸秆等,辅料是麦麸、米糠、石膏、石灰、过磷酸钙等。 (2)温度 秀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26℃,出菇温度为8~C~20℃,最适温度为12℃~16℃。原基分化需要10℃左右的温差刺激。秀珍菇是引自El本和台湾的菌株,它们的形态特征略有差异,对温度的要求也稍有不同。 (3)水分和湿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 9/6。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65%;出菇及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如果空气干燥,原基会萎缩、死亡,子实体会变小。 (4)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可以在无光的条件下生长。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 (5)空气 秀珍菇属于好气性真菌,在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均需要通风环境,保持新鲜空气。 (6)酸碱度菌丝生长所需pH值以6~6.5为宜。 232.如何安排秀珍菇的生产季节? 秀珍菇有广温型菌株,也有高温型菌株。凡气温稳定在8~C以上、25℃以下范围内均可栽培。各地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进行安排。长江流域地区一般安排在9~10月生产,11月开始出菇,一直延续到翌年4月。上海地区大棚栽培于3~6月份,9~11月份两个时段出菇。高温型菌株则在夏季也能出菇。 233.秀珍菇出菇管理的关键技术如何? (1)制袋及培养培养料配方有以下几种。 棉籽壳96%,石膏2%,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 棉籽壳55%,杂木屑22%,麦麸20%,石灰3%。 棉籽壳40%,甘蔗渣40%,麦麸18%,轻质碳酸钙2%。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原材料条件来选择,进行组合配方。制袋、灭菌、接种和培养按常规操作进行。 (2)栽培场地栽培秀珍菇多选择室外搭遮阳棚栽培。场地应选择地势较高,空气流通,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无污染源的地方。 (3)出菇管理菌丝满袋后,应继续培养8~10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然后运到出菇场所,堆叠成墙式出菇。刺激温度在IO~C以下,维持10小时以上。向地面及四周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加强通风,给予散射光照射,促使菌丝扭结分化为原基。原基形成后,棚内温度稳定在20℃左右,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切忌向菇蕾直接喷水,每次向空间喷水后,应及时通风,否则高温高湿易导致病害发生。秀珍菇商品菇要求有较长的菌柄,因此,须适当减少通风,一般只在早晚进行通风。子实体成熟应及时采收。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章概述 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1997)分析,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可与肉类食品相媲美,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据医学界报道,秀珍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有降低血压,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秀珍菇是秋未初春生长的一种低温型、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人工栽培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周期短,生料、发酵料栽培容易成功,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出100%等,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第二章秀珍菇的生产流程与配方 以下是种植秀珍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两种不同的种植配方,供菇农朋友们参考: 生产流程:配料→拌料→发酵→晾料→装袋、接种→发菌→出菇→采收 配方一:玉米芯 10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 30斤复合肥 20斤 石灰50斤磷酸二氢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 2斤杀虫剂 1斤杀菌剂1斤半 配方二:玉米芯500斤棉籽皮5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 30斤复合肥 20斤石灰 50斤磷酸二氨钾 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 2斤杀虫剂 1斤杀菌剂1斤半 第三章生物学特性 一、秀珍菇的生活条件 秀珍菇同平菇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要严格要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影响秀珍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和营养。 1、温度 秀珍菇是一种中低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发菌阶段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30℃,以20℃--26℃生长最快,秀珍菇在发菌阶段,抗寒力很强,在零下30℃以上不至于死亡,但培养温度超过33℃时菌丝生长速度

长根菇栽培技术

长根菇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安排 南方可采用春秋两季栽培,春栽一般选择在12月至1月份制菌袋,3~5月份出菇;秋季选择在7月上旬制菌袋,9~1l月出菇。 二、原料的配制 参考配方:①杂木屑75%,麦敖(或米糠)15%,玉米粉6%,糖1%,磷酸二氢饵1%,过磷酸钙1%,石膏粉1%;②玉米芯60%,稻草17%,敖皮(或米糠)20%,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③棉子壳80%, 麦款(或米糠)12%,玉米粉5%,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④ 杂木屑60%,玉米;520%,款皮(或米糠)18%,糖1%,石膏粉1%;⑤ 棉子壳50%,木屑35%,米糠12%,石膏’1%,过磷酸钙1%,糖1%。 先将主料干拌均匀,再和其他辅料混合,调节水分至60%~65%, 并用石灰粉调节pH值至7.50 三、装袋灭菌 菌袋多采用规格为17厘米X33厘米X0.05厘米,每袋装干料 300~400克,料袋一般装至袋高的2/3。装袋当天要及时灭菌。灭菌 温度要求在4~6小时内上升到100°C,达到100°C后要保持10~12 小时才完成灭菌。让栽培袋在灶内炯1天或1夜,打开进料门,使 温度自然降到60°C以下时出锅,将栽培袋搬入事先用高髓酸伺加 甲醒熏蒸好的接种室。 四、接种及培菌 接种过程要严格按照元菌操作规程进行,每袋菌种可接40个菌包。发菌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5~30°C,湿度不超过70%。要求通风,适当遮光。经过35天左右,菌丝可以长满菌袋。还要继续20~30天 的培养,当菌丝颜色逐渐变深,可转入出菇管理。 五、覆土及出菇管理

解开绳子并将袋口竖起,直接在袋面上覆2~3厘米厚的土层。在原基形成期间需要昼夜温差在10°C以上。出菇温度最好控 制在26°C左右。覆土后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90%~95%。 六、采收 经过10~15天的生长,便形成原基并长出假根,不断生长突出土面形成菇营。出土的菇营经过7~10天的生长,菌盖开始平展但边缘 仍内卷,菌榴颜色为白色,此时约八分熟为采收适期,应及时采收。采收时抓住菌柄基部,轻轻拔起,并除去菌柄基部的泥土。长根菇 一般可采收3~4潮菇,生物效率达80%左右。 长根菇别名:长根小奥德蘑、大毛草菌、长根金钱菌、露水鸡。 隶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蘑属。长根菇 是食用菌中的上品,内质细嫩、柄脆可口,富含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成份,食用价值高。 1.营养 长根菇对营养要求不苛刻,可以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粉等多种原料上生 长,以此为主料,加入适量麦麸即可满足其营养需要。 2.温度 菌丝生长适温20~25℃,出菇适温也在这一范围,这是与多数 食用菌不同的。 3.温度 菌丝适宜的基质含水量65%~70%。出菇需要85%~95%的大气相 对湿度。 4.光照和通风 出菇期从100~300勒克斯光照为最适,二氧气化碳浓度要控制 在0.3%以下。

露天高效高产蘑菇栽培技术

露天高效高产蘑菇栽培技术 室外露地栽培蘑菇可节省架材,不占房屋,成本低,效益好,管理方便,是农村应该大力发展的一项较好的种植业。现将其栽培操作技术简介如下: 一、材料准备:一般每亩土地栽培蘑菇的有效面积为400平方米,事先应准备新鲜干燥、无霉变、无病虫的稻、麦秸草2.8-3.0万公斤,干细牛粪800-1000公斤,人畜水粪8000-10000公斤,尿素50公斤,磷肥80公斤,石膏粉120-150公斤,石灰50-60公斤,或用300-350公斤菜籽饼代替干牛粪。 架设拱棚用材是2米长的竹片200-250公斤,塑料薄膜60-70公斤,长2米宽1米的草帘400条。 二、整地做床:选择地势高爽,排水通畅,土地稍粘,肥力中等,靠近水源,冬季能避寒风的稻田或其它茬口田为好。8月中旬深翻16-20厘米,整地后用500倍的敌敌畏喷洒床面。杀虫土壤中小动物及有害虫类,床为南北向,宽1.2米,床面中间筑一条宽10厘米左右的小土埂,形成二条窄床面,床两旁也筑成小土埂,宽15-20厘米,高12-15厘米。人行道宽60厘米左右,低于床面,以便排水。然后用竹片拱成小拱棚,竹片间距80厘米左右,拱顶用横枝相连接,棚顶距床面60厘米左右。 三、适时堆料:室外栽培菇类应避开高温气候,故是于7月底至8月初开始堆料发酵,先将各种原料分别浸泡浇湿,稻麦草应吸足水份,混合拌透。料堆宽2.5米,长为6-8米较好,堆高1.5-1.7米。

第一层料30厘米厚,撒一层牛粪(或菜籽饼),浇足人畜水粪后,踩实,面堆第二层料,最后一层草料应浇透水粪,堆料顶呈龟背状,防雨水渗入料堆内,影响发酵。一般要翻堆4-5次,第一次翻堆间隔时间为7天左右,(料堆内温度升到65-70度时翻堆)第二次为4-5天,第三次为2-3天,第四次间隔1-2天,堆期长20-22天。尿素在第一次翻堆时加入,磷肥和石膏粉在第二次翻堆时加入,石灰在第三次翻堆时加入。注意翻堆时草粪应充分拌均抖松,保证料堆发酵均匀,色泽一致。 四、进床播种:将堆制发酵好的培养料乘热进入床内,撒于床面,让料温慢慢下降,直致料温降到28度以下时即开始播种。播种前将床料整平,捡去粪块和杂物,料厚约15厘米左右,然后将蘑菇菌种均匀播于料面上,可以穴播,每隔6-8厘米见方播一穴,或直接撒播料上,最后用塑料盒或木板轻轻拍实菌种与草料接触。每平方米用菌种2瓶(700毫升)或1公斤,用废旧报纸覆盖床面,最后用塑料膜覆盖拱棚并用绳拉紧,防风吹刮,同时盖上草帘等遮阴物。 五、发菌管理:播种后要随时检查拱棚内温度,一般不能超过28度,料温不超过30度为好。否则要及时通风换气,降温,防高温烧菌。夜晚无风时,可将拱棚两头薄膜掀开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 一般待播种后7-10天,菌种已发到料内即可揭掉覆盖表面的投纸让床表层料稍干,促使菌丝向料深层生长。若发现有少量绿霉等杂菌应及时将铲除并上洋灰或喷洒一些杀菌剂,防止杂菌扩散。 六、覆土喷水:磨菇菌丝将要长至料底时即可覆土,一般采用菜

食用菌技术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食用菌基础 1.名词解释 菌丝:在培养基上向各个方向呈辐射状延伸、分支的每一根细线,称为菌丝。 细胞管状,壁薄、透明,细胞内含有一个、两个或多个细胞核。 菌丝体:是由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交织而成的丝状体或网状体。 单核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初生菌丝,然后再形成许多隔膜,使之成为每个细胞仅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称为单核菌丝。 双核菌丝:担子菌类食用菌中,单核菌丝仅占很短时间,两个单核菌丝很快结合,发生质配,但不核配,形成每个细胞内含有二个细胞核的菌丝,称双核菌丝。 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先在双核菌丝的顶端细胞的 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小突起,形似小分枝,分枝向下弯曲,其顶端与细胞的另一处融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形似一把锁,故称为“锁状联合” 菌核:真菌在生活过程中由菌丝密集而形成的块状或颗粒状的休眠体。 菌索:由菌丝密集而成的绳索状的结构。其外貌与根相似,故又称根状菌索。 子座:由菌丝密集而成的容纳子实体的垫状结构。 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菌褶:菌盖下面辐射状生长的薄片叫菌褶。 孢子:是一种有繁殖功能的休眠细胞,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大类。

菌柄:位于菌褶下方,是菌盖的支持物。 菌环:有些食用菌在幼小时,菌柄和菌盖之间有一包膜相连,子实体长大时,该 膜破裂,一部分留在菌盖边缘,一部分留在菌柄上。留在菌柄上的称为菌环。 菌托:有些食用菌幼年时,其菌蕾的外包着一层膜。菌蕾长大,外膜破裂,留在 菌柄基部的残膜称为菌托。 同宗配合:由一个担孢子萌发的两条单核菌丝能进行结合而生育后代者,称为 同宗结合或自交亲和。 初级同宗配合:由同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草菇:细胞内两个核没有遗传性差异。( 次级同宗配合:由异核体产生的同宗结合,如双孢蘑菇:担子上只生两个担孢子,每个担孢子含有一对异核体。 异宗配合:多数食用菌的单核菌丝有性别之分,常用“-”与“+”表示。尽管 不同性别的菌丝在形态上无差异,但同性别的菌丝间永不亲和,只有经过异性菌丝结合才能生育后代者,称为异宗结合。 二极性异宗结合:在异宗配合中,菌丝的性别是由遗传因子“性基因”决定 的。凡是由一对遗传因子Aa所决定,它们产生的孢子或由孢子萌发的单核菌丝,不是A型便是a型,四个担孢子分属两个A型,两个a型,就称为二极性。 二、填空 1、食用菌的形态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前者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并从基质中摄取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后者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 Singer),又名环柄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等,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双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脆嫩。据测定,鲜菇中含蛋白质3.65~3.88%、粗脂肪1.13~1.18%、还原糖0.87~1.80%、糖分23.94~34.87%、木质素2.64%、纤维素12.85%、果胶0.14%等。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含有17 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的是,它富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而日常饮食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并含抗癌活性物质,长期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因此,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鲜美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美其名曰“味精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食品资源开发“天然、营养、保健”的要求,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近年来新兴的菌中新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秀珍菇在夏秋季经过低温冷刺激能成批整齐出菇,可以人工控制出菇时机,具有良好的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特性。福建省罗源县1998年在全国率先从台湾引进试种秀珍菇获得成功,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村有30%的农民从事秀珍菇生产,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年栽培量达到1.6亿袋。我省自2001年从罗源县引进秀珍菇栽培技术以来,武义、江山、常山、缙云、龙泉、桐乡等10多个县市相继建立了规模化、设施化的秀珍菇生产基地,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打印本稿】【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7日 09:12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以及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肉肥厚,质地脆嫩,且具有杏仁香味,是高档食用菌。杏鲍菇的发菌适温为23-25℃;形成原基的温度为10-18℃,最适12-15℃;菇体发育适温范围为10-21℃。日本的工厂化杏鲍菇栽培,其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育菇,挖瓶等工序都采用机械操作,由传感器和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投资大,效益高。许多理念和技术值得借鉴。 1、菇房:分为发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宽3.5M,长9M,高3.5M。各室的门统一开向走廊(图2),廊宽2M。墙体喷涂聚乙烯发泡隔热层。菇架双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间留有过道,便于操作和空气循环。发菌室菇床7层,层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层,层距0.45M,底层菇床距地面为0.25M。 2、设备:有制冷,通风,喷雾(图3)光照四种主要设备。各室配备1台5HP的制冷机和1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或2室配备1台8HP的制冷机组和2台40M2的吊顶冷风机。催蕾室与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纵向二垛墙各安装2盏40W日光灯。各室按装1台45W轴流电风扇,新鲜空气经由缓冲室打入菇房,废气从另一排气口经缓冲室隔层排出。 3、木屑配方(干料100kg中的比例):原料名干重含N%含N%备注杂木屑 39kg 1.00 0.39kg 折干85%玉米芯 39kg 0.48 0.19kg同上麸皮 20kg 2.20 0.44kg同上碳酸钙 2kg 0 0或石灰合计 100kg 0 1.02kg N%=1%木屑先喷水堆积,玉米芯粉碎0.3-0.5cm颗料,含水量62%-65%。(国内配方:棉子壳68%,蔗渣10%,麦麸20%,蔗糖1%,碳酸钙1%。料水比1:1.2)。 4、装瓶:机械装瓶,中心打孔,加滤气瓶盖。采用耐高温塑料筐(16瓶/筐)。(袋式:聚丙料袋,宽17cm,长36cm,厚度0.05mm。装干料500克)。 5、灭菌:高压灭菌,121℃,1.5小时。 6、接种:瓶温30℃以下,无菌室接种。 7、培养:发菌室恒温23-25℃,黑暗。随着菌丝的生长,瓶中CO2浓度由正常空气中的量0.03%逐渐上升0.22%,较高浓度CO2可刺激菌丝生长,所以培养期间少量换气即可。培养30-35天左右菌丝可满瓶。 8、搔菌:菌丝满瓶后再培养7-10天,使其达到生理成熟。此时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 厚老化菌 丝。机械操作,包括开盖→搔菌→冲洗→扣盖→搔菌可使出菇整齐。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doc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 种植蘑菇的技术与方法 一、菇房设置 1、菇房建设 修建菇房,应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房边有堆料场地的地方。竹木结构的菇棚,棚架要牢固,棚周墙体和棚顶要用厚膜覆盖,并挂盖草帘和遮阳网。棚的大小由栽培规模而定,一般以每棚栽培110~330m2的蘑菇为宜。 2、床架排列 菇床与菇房垂直排列。菇床四周不要靠墙,留出0.6米宽的过道,如菇房窄于3米,可只留一条中间过道。床架之间留过道0.6米,床架可搭4~5层,每层菇距0.6米,底层离地面15~30厘米,最上层距棚顶1.3~1.5米,长度据菇房而定。床架一般用竹木搭建,过道两端墙上各开上下窗一对;上窗距棚檐15厘米左右,下窗离地面10厘米左右。窗的大小以40 45厘米为好,每隔2~3条棚道的中间棚顶设一拔风筒,筒高1.3~1.5米,顶端装风帽。 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1、培养料的来源。主要有粪肥、稻草、麦草、饼肥、化肥、石膏,石灰等。 2、培养料的碳氮比。在堆制过程中,如含氮量过低,会造成微生物活动减弱,料温不高,发酵不充分,易染杂苗。如氮过高,又会造成发酵后料中的氨、胺和酰胺含量过高,抑制蘑菇苗丝生长。生产中培养料发酵前的C/N为30~33:1,发酵后C/N为17:1。 3、培养料配方: 干牛粪1000千克,大麦草1000千克,菜饼250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50千克,C/N为32:1。 干牛粪1500千克,稻草、麦草各1000千克,饼45千克,石膏粉40千克,石灰40千克,C/N为2943:1。 在粪肥缺少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无粪栽培。 堆料中大部分粪草配比6:4、5:5、4:6。 4、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堆制时间:在播种前20~25天左右进行。 建堆与发酵:建堆前,将场地打扫干净。一般堆宽2.1米,堆高1.5米,料堆长不限。先铺一层稻草;厚度0.3米左右,四边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