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炎症

实验四炎症
实验四炎症

实验四炎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变质性炎、出血性炎的病变特征。

2.掌握化脓性炎、纤维素性炎、炎性息肉的大体变化。

3.认识炎细胞和脓细胞。

二、实验内容

【病理组织观察】

(一)观察方法

1.肉眼观察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1)变质性炎:器官体积增大或缩小(大片细胞坏死),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2)渗出性炎:①浆液性炎:局部形成炎性水肿,或体腔积液。②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渗出部位不同,形态不一。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在粘膜形成假膜,在心包形成绒毛状物,称绒毛心。③化脓性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不同程度组织坏死,有黄绿色、浑浊、粘稠的脓液形成,可表现为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等,如阑尾蜂窝织炎。(3)增生性炎:①非特异性增生性炎常表现为器官体积增大或管腔壁增厚,组织变硬韧;粘膜可形成炎性息肉,突出于粘膜表面;在疏松组织可形成炎性假瘤。②肉芽肿性炎常有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形成。

2.镜下观察①各种炎细胞的大小、形状、核的分叶数量以及胞浆、胞核的染色情况。

②阑尾壁血管有何变化,各层结构是否完整,有无破坏和微脓肿形成,以何种炎细胞浸润为主要,阑尾腔内有无脓液存在。③组织有无增生、水肿,血管是否扩张,可见哪些炎细胞浸润。

(二)观察内容

肉眼观察

1.肾脓肿肾表面或切面可见一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圆形、灰黄色质化脓病灶。

2.细菌性痢疾结肠粘膜表面附有一层灰白色膜状物,有的标本呈糠皮样,粘膜充血、水肿、增厚。

3.绒毛心心包膜不光滑,失去正常光泽,表面有灰白色绒毛状渗出物附着,故名绒毛心。

4.慢性阑尾炎阑尾肿胀变粗,浆膜表面失去光泽,切面见见阑尾壁厚薄不一,局部有出血呈黑褐色,部分区域附有黄白色脓性渗出物。

5.炎性息肉皮肤或粘膜表面可见短小带蒂的凸起状肿物,即为息肉。

镜下观察

1.各种炎细胞观察各种炎细胞的大小、形状、核的分叶数量以及胞浆、胞核的染色情况。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壁充血、水肿、粘膜坏死,有脓性渗出物,病灶有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三)思考题

1.炎症的局部组织有哪些基本的病理变化?

2.按照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将炎症分为几大类,各有哪些主要的病理变化?

3.何为假膜性炎?是如何形成的?

4.脓肿与蜂窝织炎如何区别?

5.血道播散可导致哪几种后果?

(四)病案讨论

患者男性,32岁,臀部长“疮”,伴肿、痛及发热就诊。查体:局部红肿、隆起,大小约5cm×5cm,有波动感,体温38.9℃,Bp100/65mmHg,肝脾肿大,心肺(-)。血常规:WBC 21.0×109/L,N90%。局部手术切开,引流出大量黄白色浓稠液体。

讨论:

1.做出诊断,写出诊断依据。

2.简述其病理变化。

3.用病理知识解释临床表现。

第四章 炎症

第四章炎症 一、名词解释 1.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主 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见于皮肤、肌肉、阑尾等部位。 3.脓肿(abscess)是指局限性化脓性炎,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由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4.炎性息肉(inflammatory polyp):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 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突出粘膜表面的肿块,如子宫颈息肉。 5.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由于组织的炎性增生而形成的增界清楚的 肿瘤样团块,常见于肺和眼眶。 6.肉芽肿:是在增生性炎症有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二、选择题 【A型题】 1.病毒感染时,病灶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为 A. 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浆细胞 2.“绒毛心”的病变属于 A.浆液性炎B.蜂窝织炎 C.脓肿 D.纤维素性炎E.出血性炎3.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流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从而导致全身中毒症状,称为 A. 菌血症 B. 败血症 C. 脓毒血症 D. 毒血症 E. 以上都不是 4.过敏性疾病病灶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5.引起发热的炎症介质是 A.组胺 B.缓激肽 C.前列腺素 D.补体C3a E.阳离子蛋白 6.寄生虫感染病灶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7.气管白喉的病变属于 A.浆液性炎 B.蜂窝织炎 C.脓肿 D.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 E.出血性炎 8.调理素是指下列哪种物质 A.C3a B. C5a C. TNF D.IL-1 E. C3b 9.蜂窝织炎常见于 A.脑 B.肝脏 C.肾脏 D.阑尾 E.脾脏 10.下列哪一项的病变不属于纤维素性炎 A.大叶性肺炎 B.绒毛心 C.气管白喉 D.细菌性痢疾 E.疖、痈

第四章+炎症

第四章炎症 一、A型选择题 1 下列哪一类炎症的红、肿、痛、热、功能障碍都表现得较明显 A.体表的急性炎症 B.体表的慢性炎症 C.内脏的急性炎症 D.内脏的慢性炎症 E.体表及内脏的急性炎症 2 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肿胀,主要原因是 A.动脉充血 B.静脉阻塞 C.富于蛋白的液体渗出 D.组织增生 E.以上都不是 3 腹腔积液患者腹水检查比重1.018、利凡他试验(+)、红细胞200/ml、淋巴细胞82%、细菌(—),首先应考虑 A.肝硬化腹水 B.血性腹水 C.渗出性腹腔积液 D.乳糜性腹水 E.化脓性腹膜积液 4 关于浆液性炎症哪一项是错误的 A.皮肤二度烧伤时出现的水疱 B.结核性胸膜炎时的胸腔积液 C.风湿性心包炎时心包积液 D.高热时口唇附近出现的疱疹 E.亚急性重症肝炎时腹腔积液 5 在慢性炎症组织中,哪种细胞最多见 A.中性白细胞 B.嗜酸性白细胞 C.淋巴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性白细胞 6 在急性炎症早期哪种细胞多见 A.中性白细胞 B.嗜酸性白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7 在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组织内哪种细胞多见 A.中性白细胞 B.嗜酸性白细胞

C.单核巨噬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8 急性炎症疼痛是由于 A.液体渗出压力作用 B.组织胺的作用 C.5-羟色胺的作用 D.激肽类的作用 E.以上都有 9 细菌性痢疾属于下列哪一种炎症 A.纤维素性炎 C.浆液性炎 C.化脓性炎 D.出血性炎 E.卡他性炎 10 下列哪一种疾病是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肾小球肾炎 D.结核性胸膜炎 E.病毒性肝炎 11 以大量中性白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是 A.假膜性炎 B.浆液性炎 C.化脓性炎 D.卡他性炎 E.出血性炎 12 炎症时中性白细胞游出是由于 A.血管壁通透性增强 B.血管内皮破坏 C.毛细血管基底膜破坏 D.血管内静水压增高 E.以上都不是 13 假膜性炎症是指 A.浆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 B.浆膜发生的化脓性炎症 C.粘膜发生的纤维素性炎 D.粘膜发生的化脓性炎 E.粘膜发生的坏死性炎 14 下列哪项与炎症时的渗出无关? A.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B.组织内渗透压增加 C.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

炎症的常见类型有哪几种

90、炎症的常见类型有哪几种?并对每种类型作以简要描述。 答:按经过炎症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二:从炎症的性质可分类如下:(1)变质性炎症:主要特征是组织细胞内发生严重的变性,坏死,而渗出和增生过程则较轻微,如发生中毒性心肌炎时,心肌明显地变行、坏死。(2)渗出性炎症:主要特征是渗出性变化明显,变质与增生性轻微。根据渗出形式分如下几种:粘液性炎症、浆液性炎症、纤维素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和腐败性炎症。(3)增生性炎症:是以细胞或结缔组织大量增生为特征的一种炎症。其变质、渗出性变化表现轻微,增生性炎症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 91、简述注射前和注射时必须注意哪些事项? 答:注射前:○1应检查针头与基部的连接是否牢靠,针筒与活塞是否严密,针头有无弯曲、折列痕迹,是否锋利。○2所有注射用具使用前必须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煮沸或高温消毒)备用。使用后,应立即清洗、擦干,置干燥处保存。○3注射前先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同时要认真检查药品的质量,有无变质、浑浊、沉淀。如果混注两种以上药液时,应注意有无配伍禁忌。注射时:○1一定要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2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92、使用抗生素药物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⑴对病用药:首先应弄清疾病的种类、性质、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再选择病原微生物最敏感、疗效确实,无副作用或副作用小,经济便宜的药品。⑵不要滥用抗微生物药:目前在人医和兽医实践中,滥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现象都比较普遍。一但发生疾病,就马上应用现成的或容易购买到的药物,一种不行,再换一种。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危害,一是造成耐药细菌的产生,使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完全无效;二是破坏动物体内正常菌群间的平衡,敏感菌被抑制,耐药菌株则大量繁殖,出现二重感染。⑶联合应用要恰当:发生严重的、病因不明的疾病时,应科学地选用2种或3种抗微生物药合并使用,使其产生协同作用,扩大抗菌范围,提高治疗效果。但要注意避免配伍禁忌和重复用药。⑷减少不良反应:抗菌药物有时对动物机体会产生副作用,应用中不能把治疗剂量当作预防剂量或促生长添加剂长期应用。 94、什么叫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二者有什么不同?各在什么情况下进行? 答:○1预防接种是指在健康畜禽中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有计划的对畜禽定期施行预防注射。紧急接种是指在在发生动物传染病时,为迅速扑灭传染病而对威胁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应急性的接种。 ○2二者不同点时一者是健康可全群畜禽都可实施的预防性接种,二者是对健康的注射疫苗而对不健康的不能接种,其目的是建立免疫带包围疫区以防蔓延采取的紧急性接种。 ○3一者是未发生传染病,平时为保护畜禽不发生传染病,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抵抗力而进行。二者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尚未发病的畜禽保护和增加抗体的情况下进行。 95、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有哪几种形式?并作以简要叙述。 答:⑴机械性损害:寄生虫侵入宿主机体之后,在移行过程中和到达特定寄生部位的机械性刺激,可使宿主的组织、脏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创伤、发炎出血。⑵掠夺营养物质:造成宿主的营养不良、消瘦、贫血和抵抗力降低等。⑶毒素的作用:寄生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有毒的分泌物和代谢产物,易被宿主吸收,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毒害作用较为严重。⑷引入病原性寄生物:寄生虫侵害宿主的同时,可能将某些病原性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带入宿主体内,使宿主遭受感染而发病。 96、手术前就做哪些准备和手术后护理?

实验四炎症

实验四炎症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变质性炎、出血性炎的病变特征。 2.掌握化脓性炎、纤维素性炎、炎性息肉的大体变化。 3.认识炎细胞和脓细胞。 二、实验内容 【病理组织观察】 (一)观察方法 1.肉眼观察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1)变质性炎:器官体积增大或缩小(大片细胞坏死),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2)渗出性炎:①浆液性炎:局部形成炎性水肿,或体腔积液。②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渗出部位不同,形态不一。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在粘膜形成假膜,在心包形成绒毛状物,称绒毛心。③化脓性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伴不同程度组织坏死,有黄绿色、浑浊、粘稠的脓液形成,可表现为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等,如阑尾蜂窝织炎。(3)增生性炎:①非特异性增生性炎常表现为器官体积增大或管腔壁增厚,组织变硬韧;粘膜可形成炎性息肉,突出于粘膜表面;在疏松组织可形成炎性假瘤。②肉芽肿性炎常有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形成。 2.镜下观察①各种炎细胞的大小、形状、核的分叶数量以及胞浆、胞核的染色情况。 ②阑尾壁血管有何变化,各层结构是否完整,有无破坏和微脓肿形成,以何种炎细胞浸润为主要,阑尾腔内有无脓液存在。③组织有无增生、水肿,血管是否扩张,可见哪些炎细胞浸润。 (二)观察内容 肉眼观察 1.肾脓肿肾表面或切面可见一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圆形、灰黄色质化脓病灶。 2.细菌性痢疾结肠粘膜表面附有一层灰白色膜状物,有的标本呈糠皮样,粘膜充血、水肿、增厚。

3.绒毛心心包膜不光滑,失去正常光泽,表面有灰白色绒毛状渗出物附着,故名绒毛心。 4.慢性阑尾炎阑尾肿胀变粗,浆膜表面失去光泽,切面见见阑尾壁厚薄不一,局部有出血呈黑褐色,部分区域附有黄白色脓性渗出物。 5.炎性息肉皮肤或粘膜表面可见短小带蒂的凸起状肿物,即为息肉。 镜下观察 1.各种炎细胞观察各种炎细胞的大小、形状、核的分叶数量以及胞浆、胞核的染色情况。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壁充血、水肿、粘膜坏死,有脓性渗出物,病灶有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三)思考题 1.炎症的局部组织有哪些基本的病理变化? 2.按照病理变化的不同,可将炎症分为几大类,各有哪些主要的病理变化? 3.何为假膜性炎?是如何形成的? 4.脓肿与蜂窝织炎如何区别? 5.血道播散可导致哪几种后果? (四)病案讨论 患者男性,32岁,臀部长“疮”,伴肿、痛及发热就诊。查体:局部红肿、隆起,大小约5cm×5cm,有波动感,体温38.9℃,Bp100/65mmHg,肝脾肿大,心肺(-)。血常规:WBC 21.0×109/L,N90%。局部手术切开,引流出大量黄白色浓稠液体。 讨论: 1.做出诊断,写出诊断依据。 2.简述其病理变化。 3.用病理知识解释临床表现。

病理学之炎症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之炎症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 A .嗜酸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 C.嗜中性粒 细胞D.肥大细胞E.巨噬细胞 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 A .肾盂肾炎B.菌痢C.大叶性肺炎D .阿米巴肝脓肿E.阑尾 炎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 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形和坏死 化脓性炎症的特点: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 A .卡他性炎症B.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膜炎D .肾盂肾炎E.脓 肿 1?卡他的含义是渗出物沿粘膜表面顺势而下。粘膜的浆液性炎也称卡他性炎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 nal menin gitis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 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 A .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嗜 中性粒细胞 细菌感染时,化脓性炎多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急性炎症、细菌感染,化脓性炎多以中性粒

细胞渗出为主。葡萄球菌是化脓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淋巴细胞多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提示为寄生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炎症;慢性炎症 内浸润的细胞成分主要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 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 A .血液动力学改变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C.小静脉血栓形成D.循 环血量增加E.组织间液比重降低 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 .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化脓性炎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E.出 血性炎 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 坏死组织和嗜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又称假膜性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 .假膜性炎症 B .大叶性肺炎 C .卡他性炎症 D .阿米巴肝脓肿 E.流脑 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 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从肠道病变处经血流进入 肝脏,使肝发生坏死而形成,实为阿米巴结肠炎的并发症。以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 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回盲部和升结肠为阿米巴结肠炎的好发部位,该处原虫可随肠系膜上静脉回到肝右叶,加以肝右叶比左叶大,回血也多,因此,临床上看到的病人,脓肿90%多在右叶,而且多在顶部。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 A .蜂窝织炎B.假膜性炎C.坏死性炎D.脓肿E.出血性炎 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通常是急性炎症的标志 B.慢性炎症细胞主要

第四章 炎症

一选择题A型题 1.炎症的本质是 A.以损伤为主的反应 B.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C.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D.局部组织发生变质、渗出、增生 E.以上都不是 2.炎症过程中最早发生的血管变化是 A.小动脉缓慢 B.xx扩张血流加快 C.血管通透性增加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 E.小动脉短暂痉挛血流减少 3.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 A.局部氢离子浓度升高 B.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C.细胞酶系统障碍 D.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组织间液渗透压增高 4.炎症灶内的哪一种炎细胞不是来自血液

A.中性白细胞 B.巨噬细胞 C.浆细胞 D.嗜酸性白细胞 E.淋巴细胞 5.下述炎症改变中最有防御意义的是 A.白细胞渗出 B.分解代谢增强 C.局部酸中毒 D.分子浓度增高 E.炎症介质形成 6.炎症灶中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 B.释放血管活性胺 C.形成浆细胞 D.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E.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和组织碎片 7.炎症时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 A.细胞增生压迫神经末梢 B.渗出物压迫及炎性介质的刺激 C.局部充血及血流量增多

D.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E.局部组织变性、坏死 8.从腹腔取出的液体具有如下特征: 高比重,静置时凝固,混浊呈黄色,含纤维蛋白原,是下列哪中原因引起 A.xx高压 B.右心衰竭 C.腹膜炎 D.饥饿或蛋白丧失 E.以上都不是 9.急性炎症反应中出血的机制是 A.血管通透性化学介质的释放 B.白细胞释放溶酶体成分 C.纤维蛋白溶解 D.血管壁的损害 E.淋巴因子的产生 10.肉芽肿性炎的主要炎症细胞是 A.中性白细胞 B.巨噬细胞 C.嗜酸性白细胞 D.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E.肉芽组织中的纤维母细胞

第四章炎症教学总结

第四章炎症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的损伤发生的防御性炎症反应。基本病理变化是组织的变质、渗出、增生。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并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改变。 炎症产生的原因:1生物因子。2物理因子。3化学因子。4异常免疫。 感染:由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形和坏死。既可以发生在实质细胞也可以发生在间质。 形态变化:实质细胞常见的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凋亡及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 间质结缔组织可发生粘液性变样、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性坏死。 2渗出:是指炎症的局部血管内的液体、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以及体表的过程。 渗出的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 液体渗出: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的过程。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渗出积液存于组织间隙称为炎性水肿,若聚集于浆膜腔称为浆膜腔积液。 液体渗出的意义:1稀释毒素及有害物质,以减轻对疾病的作用。 2.炎症病灶带来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氧等),带走炎症病灶的代谢 产物;3渗出物含有抗体、补体,可消灭病原体

4所含的蛋白原,在坏死组织释放出的组织凝血酶作用下, 变成纤维素互相交织成网,可防止细菌扩散,使炎症灶局限 并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 5渗出物中原微生物及毒素随淋巴液被携带至局部淋巴结, 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 渗出物与漏出液的比较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1白细胞的边集和附壁,2白细胞粘附,3白细胞游出,4趋化作用,5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细胞的渗出。 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 炎细胞聚集在炎症区域的现象称为炎细胞的浸润。 致炎因子的不同,白细胞渗出的种类也不相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在一些过敏性因子中则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白细胞种类不同,其游走能力也不同: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游走能力最强,淋巴细胞最弱。由于中性粒细胞的游走能力最强,其在血液中的数量最

病理学第四章炎症

第四章炎症 一、炎症的概念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并非所有活体动物都能发生炎症反应 ·炎症是损伤、抗损伤和修复三位一体的综合过程。 二、炎症的原因——1物理性因子2化学性因子3生物性因子4坏死组织5变态反应6异物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病变的早期以变质或渗出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细胞经血管壁进入到血管外 组织、体腔、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也是炎症的中心环节。 3.增生:间质细胞、实质细胞在炎症时会增生,与细胞生长因子有关。 ·增生主要在炎症后期或慢性炎症表现最明显。 ·炎症增生具有限制炎症扩散和修复损伤组织的作用。 四、炎症的局部与全身反应 1.局部表现红:局部充血,最初动脉性充血,鲜红(氧合血红蛋白多)以后血流变慢淤血暗红色(脱氧血红蛋白多)。 肿:局部肿胀,充血和炎性渗出物。 热:动脉性充血,血流量多,流速快,代谢增强,产热增多。 痛:渗出物压迫神经末梢(如指头炎),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PG缓激肽)。 功能障碍:实质细胞变性坏死,渗出物压迫阻塞,痛本身也影响功能。 2.全身反应——发热、末梢血白细胞数目改变、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寒战、厌食。 (1)发热:外源性和内源性致热原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外源性致热原: 2内源性致热原:主要由白细胞产生的IL-1和TNF。能作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局部产生PGE2引起发热。 ·一定程度发热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好处,不可一发热就退烧。 (2)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核左移。 机理:①骨髓中动员出来的白细胞进入血循环。 ②集落刺激因子(CSF,主要来自淋巴细胞、巨噬C)能促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增殖。IL-1,TNF能促进CSF产生。 ·反映机体的抵抗力和感染的严重程度。 ·增多的白细胞,种类与病原体有关。 (3)血沉加快:Rbc沉降速度加快。 因为Rbc在血浆中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出现凹面相贴(叠连现象)—与血浆接触外表面↓↓与血浆摩擦力↓—沉降的快。 一、急性炎症过程中的血管反应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1.细动脉短暂收缩 2.细动脉扩张、血流加速 3.血管进一步扩张、血流速度减慢ps.白细胞边集游出、红细胞漏出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1.内皮细胞收缩 2.内皮细胞损伤 3.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4.新生毛细血管高通透性

病理学 炎症(1)

一、单选题 1.炎症过程中,组织损伤的主要表现是C A.渗出 B.充血 C.变质 D.间质增生 E.实质增生 2.不符合炎症性增生的是E A.实质细胞增生 B.纤维组织增生 C.淋巴组织增生 D.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E.不典型增生 3.急性炎症反应中,不符合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因素是D A. 致炎因子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 B. 炎细胞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C. 内皮细胞吞饮小泡增多 D. 小静脉的高通透性 E. 内皮细胞间隙增大 4.符合炎性渗出液的描述是E A.液体比重低 B.外观清亮 C.细胞含量少 D.蛋白含量低 E.液体静置后可凝固 5.影响白细胞吞噬与脱颗粒的疾病是C A.NAPDH氧化酶缺乏 B.糖尿病 C. Chediak-Higashi综合征 D. 慢性肉芽肿病 E. 丙种球蛋白缺乏 6.脓细胞是D A. 转化的淋巴细胞 B. 含Russel小体的浆细胞 C. 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D. 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E. 变性坏死的嗜酸粒细胞

7.可形成多核巨细胞的细胞是B A. 浆细胞 B. 巨噬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粒细胞 E. 肥大细胞 8.引起发热的炎症介质是E A. 组胺 B. 溶酶体酶 C. 缓激肽 D. 5-HT E. TNF 9.不符合炎症介质的描述是E A.可由体液释放 B.可由细胞释放 C.可具有趋化作用 D.可引起发热和疼痛 E.不引起组织损伤 10.不符合炎症的描述是D A. 血管反应是中心环节 B. 有利于清除致病因子 C. 有利于修复损伤 D. 有利于维持器官功能 E. 有利于组织再生 11.不符合败血症的描述是E A.可出现高热、寒战 B.可出现脾脏及淋巴结肿大 C.可出现皮肤粘膜点状出血 D.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E.血培养无致病菌 12.不符合化脓性炎症结局的描述是B A. 吸收消散 B. 出血 C. 纤维组织增生修复 D. 转为慢性

4章炎症

1 炎症的概念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血管渗出为中心的防御反应为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 2绒毛心 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时,由于心脏的搏动,心包的脏层与壁层相互摩擦,使渗出在心包腔内的纤维蛋白呈绒毛状,覆盖于心脏表面,称为绒毛心 3炎症介质 许多致炎因子并不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而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化学因子的作用而导致炎症,这些化学因子被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 4蜂窝织炎 皮肤、肌肉、阑尾等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主要由溶血型链球菌引起。 5脓肿 局限性化脓性炎,局部组织溶解坏死形成含脓液的腔。常见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其产生血浆凝固酶使病变局限。 6 炎性息肉 是发生于黏膜的增生性炎,在致炎因子的长期作用下,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突出于黏膜表面、常常有蒂的息肉样肿块。 7变质 是炎症局部组织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8肉芽肿 是炎症局部主要吞噬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1试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局部组织细胞的变性和坏死局部形态学变化 实质细胞: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细胞: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等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炎症的重要标志 增生成分: 间质细胞如: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 实质细胞意义:防御修复——损伤 2 渗出性炎症可分为那几种?各自特点 1.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 特点:以浆液(血浆成分)渗出为主 部位:粘膜、浆膜、疏松结缔组织 表现:炎性水肿、体腔积液、浆液性卡他性炎等。 举例:皮肤烫伤→水泡、带状疱疹、急性鼻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结局:(1)大多数病因去除后,渗出的浆液吸收,局部不留痕迹;(2)大量积液,影响器官功能。如心包腔和胸膜腔积液。 2.纤维素性炎

第四章炎症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的损伤发生的防御性炎症反应。基本病理变化是组织的变质、渗出、增生。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并有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改变。 炎症产生的原因:1生物因子。2物理因子。3化学因子。4异常免疫。 感染:由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变形和坏死。既可以发生在实质细胞也可以发生在间质。 形态变化:实质细胞常见的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凋亡及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结缔组织可发生粘液性变样、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性坏死。 2渗出:是指炎症的局部血管内的液体、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以及体表的过程。 渗出的表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炎症介质在炎症中的作用。 液体渗出: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中的液体成分通过细静脉和毛细血管壁到达血 管外的过程。渗出的液体称为渗出液,渗出积液存于组织间隙称为炎性水肿,若聚集于浆膜腔称为浆膜腔积液。 液体渗出的意义:1稀释毒素及有害物质,以减轻对疾病的作用。 2.炎症病灶带来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氧等),带走炎症病灶的代谢产物; 3渗出物含有抗体、补体,可消灭病原体 4所含的蛋白原,在坏死组织释放出的组织凝血酶作用下,变成纤维素 互相交织成网,可防止细菌扩散,使炎症灶局限并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 噬作用。 5渗出物中原微生物及毒素随淋巴液被携带至局部淋巴结,可刺激机体 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 渗出物与漏出液的比较

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1白细胞的边集和附壁,2白细胞粘附,3白细胞游 出,4趋化作用,5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白细胞通过血管壁游出到血管外的过程,称为细胞的渗出。 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细胞 炎细胞聚集在炎症区域的现象称为炎细胞的浸润。 致炎因子的不同,白细胞渗出的种类也不相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感染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在一些过敏性因子中则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白细胞种类不同,其游走能力也不同: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游走能力最强,淋巴细胞最弱。由于中性粒细胞的游走能力最强,其在血液中的数量最多,在急性炎症时,出现于炎症区的时间最早。这是急性炎症的重要形态学标志。 趋化作用:白细胞游出后,沿着组织间隙,以阿米巴样运动的方式,向炎症灶 集,由于这种定向游动是某些化学物质的影响或者吸引,故称为趋化性或者趋化作用。 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1白细胞的吞噬作用:⑴识别和黏着⑵包围吞入⑶杀灭与降解 2免疫反应 3组织损伤 炎症介质在炎症过程中的作用 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①血管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炎症充血和渗出② 通过对炎细胞的趋化作用,吸引炎细胞到达炎症部位③某些炎症介质还具有致痛和引起组织损伤 增生 增生:炎症时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和某些理化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的细胞成分中以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兼职细胞最为常见。 综上所述,任何炎症都具有变质、渗出、增生三种基本病变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Ⅰ变质性炎症Ⅱ渗出性炎症Ⅲ增性炎症 变质性炎症:是指以变质性改变为主,而渗出与增生性变化比较轻微的炎症。 渗出性炎症:在炎症病灶内形成大量渗出物为特征,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变质,而增生性改变比较比较轻微。根据渗出性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1浆液性炎:以浆液性渗出为主要特征,浆液性炎症好发于皮肤、疏松的结缔组织、粘膜、浆膜等处。发生于皮肤容易形成 水疱,疏松的结缔组织的浆液性炎见于被毒蛇咬伤时,渗出的讲野积聚在组织间隙,形成炎

病理学 炎症

一、单选题 1.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C A.物理性因子心 B.化学性因子 C.生物性因子 D.机械性因子 E.免疫性因子 2.急性重型肝炎引起肝功能衰竭是由于D A.肝出血 B.肝充血 C.肝内炎细胞浸润 D.肝细胞大片坏死 E.小胆管增生 3.过敏性鼻炎属哪种变态反应C A. V型 B. II型 C. I型 D. III型 E. IV型 4.病毒性肝炎时,属于渗出病变是A

A.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 B.肝细胞嗜酸性小体形成 C.肝细胞灶状坏死 D.肝细胞水肿 E.肝细胞嗜酸性变 5.不符合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C A. 中性粒细胞进入边流附壁 B. 附壁是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因子互相识别的结果 C. 游出是指红细胞进入血管外 D. 在趋化因子作用下,到达炎症部位 E. 白细胞三烯具有趋化作用 6.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灶内主要的炎症细胞是E A. 单核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嗜酸粒细胞 D. 浆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7.出现在新鲜梗死灶边缘的细胞是C A. 浆细胞

B. 单核细胞 C. 中性粒细胞 D. 嗜酸粒细胞 E. 肥大细胞 8.具有化学趋化作用的炎性介质是B A. 组胺 B. C3、C5 C. 5-HT D. 缓激肽 E. 活性氧代谢产物 9.不符合炎症介质的描述是E A.引起血管扩张 B.导致组织损伤 C.具有趋化作用 D.引起发热和疼痛 E.引起组织增生 10. 炎症局部肿胀的原因是E A. 淤血 B. 纤维增生

C. 毛细血管增生 D. 淋巴液淤积 E. 炎症性充血、渗出 11.符合毒血症的描述是A A. 白喉风患者出现中毒性心肌炎 B. 血培养细菌阳性,无全身中毒症状 C. 血液中病毒检查阳性 D. 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细菌阳性 E. 全身器官有多发性脓肿,血培养细菌阳性 12.不符合化脓性炎症结局的描述是B A. 吸收消散 B. 出血 C. 纤维组织增生修复 D. 转为慢性 E. 引起菌血症 13.属于出血性炎的疾病是D A. 细菌性痢疾 B. 肠阿米巴病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理学(3.3)--实习四炎症

实习四 炎症 一、实习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认识炎症是这三种基本病变的综合表现。 2、掌握化脓性炎症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其意义。 3、掌握化脓性炎症细胞的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 4、熟悉非化脓性炎症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 二、实习内容及时间分配(45分钟X4) 1、多媒体(25分钟) 2、大标本(45分钟):急性阑尾炎、化脓性脑膜炎、肺脓肿、脑脓肿、阿米巴肝“脓肿”、绒毛心、喉、气管白喉和菌痢、肠血吸虫病(息肉状增生)心包粘连、慢性胆裹炎 3、切片(80分钟):各类炎性细胞(21#)、急性蜂窝织急性阑尾炎(25-2#)、化脓性脑膜炎(26#)、肺脓肿(138# )、慢性胆囊炎(111#) 异物肉芽肿(135# ) 4、病案讨论(45分钟) 5、总结复习(5分钟) 三、实习重点 1、炎症的基本病变。 2、炎症细胞的形态特点及意义。 3、炎症的病理学分型及各型的特点。 四、实习难点

1、在镜下正确辩认各种炎症细胞的形态特点; 2、化脓性炎症的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意义。 五、实习观察要点 [一]、多媒体(multimendia) [二] 切片观察 1、各种炎症细胞[21#]:低倍镜下认清肾脏组织,病变主要位于肾皮质,炎症细胞弥漫浸润于肾小球、肾小管之间。高倍镜下:观察各种炎症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①、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小的细胞,胞核圆形,着色深,胞质最少。 ②、浆细胞:胞核位于细胞一侧,染色质排成车辐状,核周围有空晕,胞浆略嗜碱性。 ③、嗜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特点为核呈分叶状,多为3-5叶,胞浆呈淡红色。 ④、嗜酸性粒细胞(在25#切片中观察):核呈分叶状,胞浆呈橘红色,内充满粗大均匀略带有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 ⑤、巨噬细胞: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核呈肾形或马蹄形,着色较浅,胞浆呈弱嗜碱性。 2、 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25#]: 镜下部分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形成缺损 。阑尾腔内有变形、坏死的组织和渗出物。阑尾粘膜层,粘膜下层及肌层中均有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引出蜂窝织炎的概念。

病理学炎症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变质(alteration) 2. 渗出液(exudate) 3. 炎细胞浸润(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4. 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5. 卡他性炎症(catarrhal inflammation) 6. 纤维素性炎症(fibrinous inflammation) 7. 绒毛心(shaggy heart) 8. 脓细胞(pus cell) 9. 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 10. 毒血症(toxemia) 11. 脓毒血症(pyemia) 12. 化脓(suppuration) 13. 炎症(inflammation ) 14. 渗出(exudation) 15. 趋化作用(chemotaxis) 16. 趋化因子(chemotactic factor) 17.浆液性炎症(serous inflammation) 18. 假膜性炎症(pseudomembranous inflammation) 19. 化脓性炎症(purulent inflammation) 20. 表面化脓和积脓(surface suppuration and empyema) 21. 脓肿(abscess) 22. 菌血症(bacteremia) 23. 败血症(septicemia) 24. 肉芽肿(granuloma) 25. 类上皮细胞(epithelioid cell) 二、A型题 1.炎症的概念下列哪项更符合: A.是致炎因子引起的血管反应 B.是组织对损伤的防反应 C.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D.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的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 E.是机体血管系统的致炎因子所产生的反应 2.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任何有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C.炎症是一种防反应 D.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E.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3.急性炎症早期发生的血管变化是: A.小动脉短暂痉挛,血流减少 B.小静脉扩张,血流变慢 C.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 E.小动脉扩张,血流加快 4.炎性渗出时,下列哪种血管改变最早发生: A.静脉性充血 B.动脉性充血 C.血流停滞 D.血栓形成 E.局部贫血 5.下列哪一种疾病的病变是以变质性炎为主? A.卡他性阑尾炎 B.胸膜炎 C.肝炎 D.大叶性肺炎

第四章 炎症答案

第四章炎症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B 4.C 5.D 6.C 7.A 8.C 9.B 10.C 11.D 12.C 13.B 14.D 15.B 16.D 17.B 18.C 二、多选题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ABCD 6.ACD 7.ABCD 8.ABCD 9.AB 10.ABCD 三、填空题 1.变质、渗出、增生 2.变性、坏死 3.细胞源性、血浆源性 4.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5.肝、脾、淋巴结 6.变质、渗出 7.增生、变质、渗出 8.变性、坏死、渗出、增生 9.渗出、变性、坏死 10.窦道、瘘管 11.感染性肉芽肿、异物性肉芽肿、感染性肉芽肿 四、名词解释 1.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的损害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其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组织的变质、渗出、增生。 2.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和功能障碍。 3.渗出是指在炎症时血管内的液体和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黏膜表面、体腔或体表的过程。 4.炎细胞聚集在炎症区域的现象称为炎细胞浸润,是判断炎症的重要依据。 5.脓肿为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隙。 五、问答题

1.简述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答:炎症局部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表现为变质、渗出、增生,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转化。①变质:包括组织的变性、坏死和代谢紊乱、功能障碍。②渗出:包括血管反应和渗出两方面,渗出包括血液液体成分的渗出和白细胞的渗出,液体渗出形成渗出液,白细胞渗出成为炎细胞。③增生: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一般出现在炎症后期。变质是损伤性过程,而渗出和增生是抗损伤和修复过程。 2.试述化脓性炎的病理类型。 答:化脓性炎根据病理变化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脓肿:为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其主要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隙,常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2)蜂窝织炎:为发生在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中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并有脓细胞形成,。 (3)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是指发生在浆膜或黏膜表面的化脓性炎症,病变特点是组织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主要发生在表面,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和输卵管时,脓液可积聚于浆膜腔、胆囊和输卵管,称为积脓。 六、病例分析 1.答:(1)该阑尾发生了化脓性炎症(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2)镜下的病理变化是:阑尾壁各层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并有炎性充血、水肿及纤维素渗出。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覆盖,即有阑尾周围炎和局限性腹膜炎。阑尾腔内见脓性渗出。此外,该阑尾亦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 2.答:(1)死者生前患有的疾病有: 病理解剖诊断: (一)脓毒血症 1.左拇趾急性化脓性炎(外伤创口长1.5cm)。 2.左小腿急性蜂窝织炎,左踝内下手术切口。 3.双肺多数出血性梗死,细菌性栓塞伴脓肿形成(败血性梗死)。 4.躯干、双膝多数性瘀斑。

第四章 炎症

一选择题 A型题 1. 炎症的本质是 A. 以损伤为主的反应 B. 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C. 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 D. 局部组织发生变质、渗出、增生 E. 以上都不是 2. 炎症过程中最早发生的血管变化是 A. 小动脉缓慢 B. 小静脉扩张血流加快 C. 血管通透性增加 D. 毛细血管扩张血流淤滞 E. 小动脉短暂痉挛血流减少 3. 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 A. 局部氢离子浓度升高 B. 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C. 细胞酶系统障碍 D.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 组织间液渗透压增高 4. 炎症灶内的哪一种炎细胞不是来自血液 A. 中性白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浆细胞 D. 嗜酸性白细胞 E. 淋巴细胞 5. 下述炎症改变中最有防御意义的是 A. 白细胞渗出 B. 分解代谢增强 C. 局部酸中毒 D. 分子浓度增高 E. 炎症介质形成 6. 炎症灶中巨噬细胞的主要作用是 A.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 B. 释放血管活性胺 C. 形成浆细胞 D.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E. 吞噬较大的病原体和组织碎片 7. 炎症时局部疼痛的主要因素是 A. 细胞增生压迫神经末梢 B. 渗出物压迫及炎性介质的刺激 C. 局部充血及血流量增多 D. 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E. 局部组织变性、坏死 8. 从腹腔取出的液体具有如下特征:高比重,静置时凝固,混浊呈黄色,含纤维蛋白原,是下列哪中原因引起 A. 门静脉高压 B. 右心衰竭 C. 腹膜炎 D. 饥饿或蛋白丧失 E. 以上都不是 9. 急性炎症反应中出血的机制是

A. 血管通透性化学介质的释放 B. 白细胞释放溶酶体成分 C. 纤维蛋白溶解 D. 血管壁的损害 E. 淋巴因子的产生 10. 肉芽肿性炎的主要炎症细胞是 A. 中性白细胞 B. 巨噬细胞 C. 嗜酸性白细胞 D.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E. 肉芽组织中的纤维母细胞 11. 炎症的基本病变是: A. 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B. 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C. 变质、渗出、增生D. 红、肿、热、痛、功能障碍E. 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体温升高 12.下列有关炎症的理解,哪项不正确? A. 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 B. 对机体损伤的任何因素均可作为致炎因子 C. 炎症对机体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 D. 凡是炎症都运用抗菌素抗炎 E. 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有全身反应 13. 炎症内白细胞游出的主要部位是: A. 细静脉B. 毛细血管 C. 细动脉D. 淋巴管 E. 细动脉及小动脉 14.急性炎症早期组织中最多的是哪种炎细胞浸润? A浆细胞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白细胞D中性白细胞 E巨噬细胞 15.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B.脓肿 C.纤维素性炎D.假膜性炎 E. 出血性炎 16. 病毒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细胞是: A中性白细胞B嗜酸性白细胞 C淋巴细胞D浆细胞 E肥大细胞 17. 调理素的作用主要是: A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B使白细胞具有表面吞噬能力C调理炎症介质间相互作用D诱导白细胞作定向游走 E调和细胞免疫方面的物理学作用 18. 下列哪种因素与炎症渗出液无关? A血管通透性增高B液体比重高 C液体静置时凝固D液体内含纤维蛋白原 E液体内含细胞数少 19. 下列变化在炎症发生发展中,最早发生的是: A纤维素渗出B浆液渗出 C白细胞游出D血管充血

病理学 炎症(2)

一、单选题 1.不感染脊髓灰质炎的人群是D A.体弱的儿童 B.体健的儿童 C.不去公共场所的儿童 D.接受过计划免疫的儿童 E.消化道疾患的儿童 2.属于炎症性增生的病变是C A.风湿性动脉炎血管壁粘液变性 B.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胀 C.结核病时结核结节形成 D.风湿性心内膜炎疣状赘生物形成 E.风湿性心外膜炎纤维素渗出 3.炎症的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D A. 血管扩张 B. 血流缓慢 C. 血流加快 D. 血管收缩 E. 血流停滞 4.不符合炎症渗出液的描述是E A. 液体浑浊 B. 液体比重高 C. 液体静置后凝固 D. 液体内蛋白含量高 E. 液体内不含细胞 5.与白细胞杀菌能力无关的过程是E A. 识别和粘着 B. 包围吞入 C. 杀伤降解 D. 吞噬溶酶体的形成 E. 趋化作用 6.不符合巨噬细胞作用的描述是D A. 参与免疫反应 B. 具有吞噬细菌的作用

C. C3b增强其吞噬作用 D. 常见于炎症早期 E. 可转化为类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 7.不符合中性粒细胞的描述是C A. 又称小吞噬细胞 B. 有活跃的运动能力 C. 常出现于炎症晚期 D. 吞噬细菌和坏死组织 E. 有丰富的中性颗粒 8.急性炎症中,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的速发反应的炎症介质是D A. 补体 B. 细菌毒素 C. 过敏毒素 D. 组胺 E. 坏死分解产物 9.引起发热的炎症介质是E A.组胺 B. 溶酶体酶 C. 缓激肽 D.5-HT E.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TNF 10.炎症局部发红的原因是B A. 发热 B. 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C. 毛细血管增生 D. 静脉淤血 E. 淋巴液淤积 11.符合败血症的描述是D A. 白喉风患者出现中毒性心肌炎 B. 血培养细菌阳性,无全身中毒症状 C. 血液中病毒检查阳性 D. 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细菌阳性 E. 全身器官有多发性脓肿,血培养细菌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