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利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应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为将2004年至今央行进行的利率调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从GDP增长率、CPI增长率、股市、房地产市场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综合分析我国2004年至今的多次利率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调整金融危机影响 GDP增长率 CPI增长率股市房地产市场

在我国这样的非利率市场化国家,利率是国家控制经济的一个杠杠。国家可以利用加息降息对国家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控。

当国家经济增长趋缓、国民投资降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时,国家可以降低利息,使储蓄的回报减少。相对而言,投资的回报率将提高。这样,人们将更趋向于将钱投入股市、楼市、基金等市场。另外,在降低储蓄利息的同时,贷款利息也将降低,这样更多的想投资到无奈缺少资金支持的企业和个人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行投资,这对投资也是一种促进。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降低利息可以很好的促进投资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使国家走出经济阴霾,更快的发展起来。

而当经济过热,投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产能过剩、贸易顺差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加剧、货币升值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降息来减缓经济的增长,冷却投资,达到经济合理增长、释放通货膨胀压力等目标。

从2004年起,我国的利率调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004~2007年底、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至今。这三个阶段政府对利率的调整目标不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不同。

在第一个阶段,暨2004年~2007年底,由于中国加入WTO,经济一直处于过度发展状况,包括房地产和股市等方面的经济泡沫不断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急需政府采取手段调控经济,减缓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因此,在2004~2007年底这段过程中,央行加息9次,总加息2.16个百分点。其中在2007年加息最多,力度也最大。在2007年内,央行总共加息6次,总加息1.08个百分点。

在第二个阶段,暨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

机不断恶化,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我国的GDP呈现回落趋势。降息有利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在2008年内,央行总共降息4次,总降息达1.89个百分点。

在第三个阶段,暨2010年至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退去、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不断凸显、CPI持续高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大、投资热不断升温,人民币升值压力猛增。国家急需出台调控经济措施,使经济回到正常轨道,平稳增长。央行在此期间连续加息4次,总加息达1.07个百分点。在今年内,央行以加息2次,加息幅度达0.5个百分点。

数据上调时间调整前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后存款基准利率调整幅度2011年04月06日 3.00% 3.25% 0.25%

2011年02月09日 2.75% 3.00% 0.25%

2010年12月26日 2.50% 2.75% 0.25%

2010年10月20日 2.25% 2.50% 0.25%

2008年12月23日 2.52% 2.25% -0.27% 2008年11月27日 3.60% 2.52% -1.08% 2008年10月30日 3.87% 3.60% -0.27% 2008年10月09日 4.14% 3.87% -0.27% 2007年12月21日 3.87% 4.14% 0.27%

2007年09月15日 3.60% 3.87% 0.27%

2007年08月22日 3.33% 3.60% 0.27%

2007年07月21日 3.06% 3.33% 0.27%

2007年05月19日 2.79% 3.06% 0.27%

2007年03月18日 2.52% 2.79% 0.27%

2006年08月19日 2.25% 2.52% 0.27%

2004年10月29日 1.98% 2.25% 0.27%

下面,我将分阶段论述央行的利率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第一阶段(2004~2007年年底)

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处于转轨和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经济也处于较快的增长阶段。在这个时期,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目标为M2和M1分别控制在17%左右,人民币新增贷款控制在2.6万亿元,预计CPI上涨3%左右。目的是维护经济的平稳增长。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增长受资源制约。根据中央确定的经济增长7%的预期目标,央行进行了9次加息,总加息2.16个百分点。基准利率从2004年10月29日的1.98%上升到了2007年12月21日的3.87%。

在GDP增长率方面,加息并未对GDP增长率造成显著影响,从2004年加息开始,GDP增长率由2003年的9.5%上升至10.1%,并在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保持在10.4%、10.7%、11.4%。加息并未起平稳经济增长的做用,反而促进了了经济增长。

在CPI增长率方面,加息起到了稳定物价,释放通货膨胀压力的作用,2003年我国CPI增长率为1.2%,到了2004年则飙升至4.8%,通货膨胀压力剧增。央行对利率的调整抑制住了通货膨胀的势头,CPI增长率也在2005年、2006年回落至1.8%和1.5%。但在2007年,由于经济的较快增长,商品需求的不断增加,CPI增长率又开始大幅上涨至4.8%。因此在2007年内,央行总共加息6次,总加息1.08个百分点。但对CPI增长率的抑制作用收效甚微,在2008年,CPI增长率又上涨至 5.9%,这次的上涨也有内需增大的因素,但也可见央行大幅提高利率对CPI增长率的抑制作用不太明显。

在股市方面,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十分明显。但在2004年~2007年中,只有2004年10月29日的利率上调使沪深两市股指微降,但余后的8次加息,尽管幅度很大,但沪深两市股指仍然上涨不止。可以说,该阶段中利率的调整并未对投资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

在房地产方面,上调利率对抑制需求,平稳房产价格会起到积极作用。专家认为,央行上调利率的幅度对住房消费者的心理预警作用仍很大。虽然央行每次加息的幅度都不大,但是央行采取这种频繁的利率上调,表明利率再度上调的几率非常大,从而让消费者产生对后期成本明显增加的预期。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是会抑制一部分普通消费者的房产需求,利率的上调肯定会对房产需求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市场将出现短暂的观望态势。由于央行的频繁加息不仅给房产投资者

造成了投资成本的上升和投资风险的增加,更是让投资者产生未来再度上调利率的心理暗示。因此,利率上调对房产投资者特别是对部分持有多套房产进行投资的人群会释放部分手中房产来缓解投资的压力和风险。但在2004年~2007年之间的加息,并未对房地产投资的需求造成显著的影响,房价更是翻了一番。

二、第二阶段(2008年~2009年)

2008年~2009年,暨第二阶段。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各国政府、央行纷纷出手救市,相继采取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流动性,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我国的GDP呈现回落趋势。降息,有利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释放了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因此,在2008年内,央行总共降息4次,总降息达1.89个百分点。

在GDP增长率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GDP增长率应该有较大的回落,但由于央行果断采取大幅的降息,因此,2008年与2009年的GDP增长率还是维持在9.1%和8.7%。此次央行的降息在稳定经济增长,平稳度过危机方面还是有显著的成效。

在CPI增长率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内需的不断减小,物价水平大幅回落,CPI增长率由2008年的5.9%回落至2009年的-0.7%。通通货紧缩出现,但由于降息及时。CPI增长率又由2009年的-0.7%上升至2010年的3.3%。因此,降息对维持适度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的作用在此阶段还是很明显的。

在股市方面,央行大幅的降息对股市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在2008年10月09日央行降息0.27%后,当日的沪深股指分别下跌0.84%和2.4%;在2008年10月30日央行继续降息0.27%后,当日的沪深股指分别上涨2.55%和1.91%;在2008年11月27日央行大幅降息-1.08%后,当日的沪深股指分别上涨1.05%和2.29%;在2008年12月23日央行继续降息0.27%后,当日的沪深股指分别下跌4.55%和4.69%。由此可见,2008年内的大幅利息调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股市的大幅下跌,但也未能起到救市的作用。

在房地产方面,由于央行的大幅降息,房地产市场在2008年~2009年格外

火爆,房价也未见下降趋势,因此才酝酿出了2010年出台的国十条等抑制房价的措施条款。因此,央行本阶段的大幅降息还是对房地产市场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三、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

本阶段由于CPI增长率的不断增加,中央打压房地产市场的的决心愈加牢靠,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断减弱。因此,央行采取了加息的货币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打压房价、稳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本阶段内央行连续加息4次,总加息达1.07个百分点。在今年内,央行以加息2次,加息幅度达0.5个百分点。

在GDP增长率方面,加息并未稳定GDP增长率。在走出经济阴霾后,2010年GDP增长率由2009年的8.7%上升至10.1。GDP继续走向飞速增长的道路。

在CPI增长率方面,加息也并未达到抑制CPI增长率的作用。在加息后,2010年的CPI增长率由2009年的-0.7%上升至3.3%,而且至今未见回落的趋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利率调整并未在此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股市方面,近期的加息对股市的影响不大。在2010年10月20日加息0.25%后,沪深股市股指分别上升0.07%和1.23%;在2010年12月26日加息0.25%后,沪深股市股指分别下降1.90%和2.02%;在2011年02月09日加息0.25%后,沪深股市股指分别下降0.89%1.53%。近期的加息还是对股市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

在房地产方面,由于近期的“国十条”等相关调控房价政策而相继出台,房价增长率有了一定的回落。作为政策中一部分的加息,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息会使投资收益明显下降,促使一部分投资者进行出售,从而大量增加二手商品房的供给量,抑制房价的快速增长。

在分析了三个阶段央行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之后,我认为利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应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央行应抓准调整利率的时机,合理安排调整幅度,使利率调整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稳定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负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负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徐路婷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09财务管理本五) 【摘要】:伴随物价指数的上涨,我国进入了存款负利率时期。较大幅度的存款负利率影响着社会财富在存款者、银行、政府和企业间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了保护存款者利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应适当提高存款利率,逐步消除存款负利率现象。 【关键词】:负利率,利益 一存款负利率对存款者利益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与1月份涨幅持平进一步拉开了与3.25%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间的差距,继续延续着居民储蓄负利率的格局。受持续负利率影响,一些居民的储蓄热情正逐渐降低。央行12日发布的金融数据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5月份银行人民币存款虽增加1.08万亿元,但同比少增2528亿元,增速正在趋缓。与之相伴的是银行存款活期化现象的延续。存款负利率现状直接导致我国居民对自身财富的重新配置行为。在中低收入家庭的财产构成中,银行存款是其财富主要拥有形式,但是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对负利率缺乏应对之策,只能被动的遭受存款负利率的损失。如果持续负利率,无疑将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构成直接威胁。

二存款负利率对银行利益的影响 作为资金供求方的中介,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这也是企业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即企业所支付的利息的一部分,决定了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短期来看不可能是“负利率”的牺牲者。我国利率是政府管制型的,存贷款利差往往是联动的,影响银行利润的关键是利差的大小。尽管我国经济增长与利率走势发生了背离,但存款利差空间任然很大。因而银行利润并未受到存款负利率的侵蚀。并且,在存款负利率下,企业存款的实际利率大为降低,廉价的资金成本也大大刺激了企业的贷款需求,从短期看也拓宽了银行利润面。而且,进入“负利率”时期以来,面对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银行纷纷提高了贷款利率浮动水平,扩大了的存贷款利差。 从另一方面看,存款负利率也会带给银行一些利益损害,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贷款成本的低廉降低了利率这一价格手段的市场约束力和甄别力,有发展潜力和无发展 潜力的企业在贷款市场鱼龙混杂,使得一些生产力低下,盈利水平较差的企业得以继续生存。这就加大了银行未来回收贷款的难度。而且,未来银行一旦提高利率会使得一部分依靠银行贷款生存的行业面临资金断裂的危险,进而影响银行资金安全。如房地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生存的行业,超低率和相对方便的贷款的双重便利刺激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和贷款超速成长,未来一旦这些便利条件消失会引发行业危机。据中国银监会统计:2010年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439.8亿元。 2.存款负利率使一部分社会闲散资金脱离银行进入民间借贷市场,这在银行表现为存款增 幅下降。在贷款增长难以压缩的情况下,存款增长率较大幅度下降,会降低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甚至肯能影响银行运行安全。 三存款负利率对政府利益的影响 1存款负利率对政府利益的影响是多元的、复杂的,但总体来讲政府在存款负利率下会获得较大的利益。在存款利率为负的情况下,贷款成本低廉,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这必然会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企业业绩普遍提升。当然作为国民经济的管理者,政府在享受存款负利率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1992年以来我国利率变动的经济效应

1992年以来我国利率变动的经济效应分析 【摘要】自1992年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率开始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杠杆。从92年至今,利率的变动对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本文从相关宏观指标分析出发,结合实证分析,剖析这一时期利率变动带来的经济效应。 现代市场经济决定了利率是能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效应的经济杠杆,从宏观上它能影响经济的运行,微观层面上则与企业和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国内学者对我国利率变动与经济效应之间做了相关研究,如:张荔(2003)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名义利率每上升1%,GDP增长率下降0.07%;实际利率每上升1%,GDP 增长率将增长0.22%。1这是利用数学工具对两者变动的量化分析,有一定的借鉴。通常从学理上说,利率变动的因变量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储蓄和投资 由于储蓄是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的剩余,因此,利率在此中则起到了调和消费和储蓄的作用。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的总量与存款利率的变动成正比,与此同时,利率变动也调节居民的资产持有结构。 对于企业来说,利率构成了其借款的成本,当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与利率的升降反向变化。这种借款成本的变动通过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从而使得政府可以利用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控。 二、借贷资金供求 以利率决定理论为基础,利率与资金需求存在负相关的关系。高利率使得企业、个人获取资金的成本增加,从而抑制资金需求;低利率会导致借贷资金供给减少,但由于一国借贷资金的供给主要受其本国经济发展规模和货币政策影响,因此借贷资金供给的利率弹性较低。 三、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在未来现金流或收益既定时,资产价格与贴现率的利率水平成反比。因此,在日常投资活动中,加息被视为利空房地产价格和证券行市,降息则是利好因素。 四、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是自负盈亏的行为主体,利息成本支付是其盈利的最低界限,高1许婷:《中国利率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收入-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一直人们的消费欲望. 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要.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 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绿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四)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这里以人民币利率下调为例来说明利率-汇率机制的传导效应:利率下降,国内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也上升,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进口需求上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企业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资金外流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的效果是扩张性的: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在国外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出口扩大,在乘数作用下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扩张,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通过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资产效应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总之,人民币利率下调造成人民币汇率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

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影响

一、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利率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发生变化。通常影响利率的直接因素有: 1.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利率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 2.资金的供求状况。某一时刻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资金的供求状况。市场借贷资金紧张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则下降。 3.借贷资金的风险大小。利率与借贷风险成正比。 4.借贷期限的长短。通常借贷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5.预期的物价水平。利率与物价同方向变动。 此外还有银行费用、国家经济政策、历史因素和世界利率水平等因素也对利率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二、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利率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通常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生活消费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投向股票和债券。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小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长。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量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 利率杠杆的运用通常是政府、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比例状况和物价指数,进行逆风向调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出现通货膨胀时,会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增长;相反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和物价指数过低时,则会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当然,利率的调整和利率的杠杆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恰当适度地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政策效应。 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利率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

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

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 提要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经济;流动性;影响 引言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2010年12月CPI较上年同期上涨4.6%,虽然脱离了11月创下的28个月高位,但仍是居高不下,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调节飙升的物价,稳定经济。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本课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的分类及调整 本文讲的“利率”即“利息率”,是相对数。利息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一)利率的分类。利率按照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在不同国家,该利率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利率标准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基准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种,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可以说,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本文所说的利率指的是官方利率里面的基准利率,且是名义利率,没有把通货膨胀率剔除掉。在我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在西方,一般是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英国是把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是指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二)我国的利率调整。我国从2002年2月21日的1年期存贷款基准金利率调整如图1(图1)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2年2月21日的1.98%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4.14%,所示。 除了2006年4月28日调动幅度为0外,共计8次以0.27%的增幅上调;相应的贷款基准金利率从2002年2月21日的5.31%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7.47%,6次以0.27%的增幅上调,3次以0.18%的增幅上调,此时期内,共计上调利率9次。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7年12月21日的4.14%到2008年12月23日的2.25%,除了2008年9月16日的调息幅度为0和2008年11月27日下调幅度为1.08%外,3次下调幅度为0.27%;相应的贷款基准金

央行利率调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央行利率调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2015为啥要降息? 谈及降息原因,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部需求波动较大,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实际利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为继续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有相关人士称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

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利率的分类及调整 本文讲的“利率”即“利息率”,是相对数。利息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一)利率的分类。利率按照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在不同国家,该利率容不完全相同。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利率标准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基准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种,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可以说,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本文所说的利率指的是官方利率里面的基准利率,且是名义利

大家必须了解清楚实质负利率的意思及成因解读

负利率 大家必须了解清楚实质负利率的意思及成因。 继美国近期减息以防经济陷入衰退,实质负利率成为香港关注的焦点。一般而言,实质负利率并非正常的现象,对经济及金融稳定会造成影响,假如可以选择的话,我们当然不希望出现实质负利率,但现实是我们没有选择。香港属高度外向型经济体系,并以内地及美国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很难期望香港的通胀趋势可以与贸易伙伴有很大的距离。近期内地及美国的通胀率趋升,分别是接近7%及4%。尽管这两个只是整体通胀数字,相应的核心通胀率会较低,但已足以解释香港的通胀率最近为何逐渐上升。 由于次按危机对不同经济体系的影响极不相同,香港在联系汇率制度下输入美国的货币政策,未必完全切合香港目前的经济环境。由于通胀上升及经济持续表现强劲,我们希望见到的是实质正利率而不是负利率。但我们必须明白造成实质负利率现象的原因。美国减息的原因非常明确,是要减低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正当我们第二大贸易伙伴可能步入衰退,香港难免会受到影响──最初可能是透过金融渠道,继而是透过经济及贸易渠道。尽管近日流行所谓「分道扬镳理论」(decoupling theory),但香港作为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系,其实不可能完全摆脱来自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形

势转变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内地方面打算冷却经济,这也会对香港的经济前景构成一些风险。若然经济表现放缓,希望可以有助遏抑本港通胀及减少实质负利率的程度。 我们也应该更多了解实质负利率的实际意思,这个课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第一是存款利率低于消费物价通胀率。这或会鼓励消费,减少储蓄,至少会令非贸易货品方面的通胀进一步上升,进而可能影响经济及金融稳定。但正如我上面提过,本港经济增长在年内稍后时间的表现可能会受主要贸易伙伴影响而放缓,因此大家在消费方面应该有点居安思危的意识。 第二个层面是按揭利率低于住宅物业价格的升幅。以按揭利率为2.75厘计,当住宅物业价格的预期升幅可能远比这个幅度大,自置居所或投资物业自然便变得吸引。但大家在这问题上应该三思,回顾历史。过去30年,实质按揭利率(即按揭利率与未来一年物业价格预期升幅之间的差距)波动极大;在某些时候(例如1997年底至2002年期间),实质按揭利率不但是正数,而且处于相当高的水平。由于香港土地供应有限,往往需要兴建高楼大厦以应付市场需求,而其中涉及的建筑时间较长,以致容易出现供应滞后需求的现象,令物业价格波动极大。中期而言,影响物业价格的主要是供求失衡问题,而非按揭负利率。 无可否认,实质负利率会对经济及金融稳定构成风险,作为银行监管机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山东*** 大学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金融学论文 ACADEMIC THESIS

浅析我国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次利率调整政策,但是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后,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得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作用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利率;储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taken many interest rate adjustm ent policy,but are not attain effect. In China after the particular c ase is particular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savin gs rate is not obvious reason for savings rate, the effect is in cert ain conditions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S 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terest rates; savings. 一、引言 在我国,利率由政府管制。自199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降存款利率,并出台了取消利息税等多种措施,其目的是要分流储蓄、增加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形成经济学所说的乘数效应。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来看,居民储蓄每年都大幅度递增,究其原因,居民储蓄主要受个人可支配收入、预期、利率、通货膨胀率这些因素的影响 关于储蓄方面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早有这方面的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托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等等。在西方经济理论里,利率通常和储蓄成正比,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影响是正向的、单一的:利率提高,人们增加存款;利率降低,人们则会减少存款。因为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所以西方国家能够轻松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居民储蓄。可是,从我国的利率政策可以看的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与利率存在弱化现象。

论利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论利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利率是资金使用的成本,如果一国的经济过热,国家会提高利率,这样的话一方面央行给予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会减少,商业银行放贷的资金量会减少,另一方面资金使用的成本提高,借款者借款所用的资金需要支付的利息会增多,这样会使市场上投资的热度降低,从而抑制投资。 利率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1)利率与资源配置。(2)利率与储蓄,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储蓄量的大小,进而影响消费。(3)利率与投资。利率在宏观经济中分析的意义:利率从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1.利率具有引导储蓄和消费的作用。利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储蓄的总量,而且影响储蓄的结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较高的利率会促进储蓄总量的增加,特别是对储蓄存款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短期来看,利率的提高必然会使消费减少,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消费总量,消费是利率的减函数。从长期来看.利率影响的只是即期消费量,提高利率,则减少即期消费量,但却会使远期消费量增加,即增加社会消费基金总量。2.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作用。投资可分为实质性投资和证券投资。利率对实质性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实质性投资是指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的投资活动。实质性投资与利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理论认为,低利率对实质性投资有刺激作用,高利率则不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在正常的经济情况下,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当市场利率下跌时,资金更多地流向证券,证券价格会上升。市场利率变化是影响证券行情的一个重要因素。

最新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本文分两个阶段研究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1978年-1990年较高的实际存款利率水平降低了当期经济增长,反而推动滞后一期的经济增长;1991年-2005年,实际存款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实际贷款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实际利率水平;经济增长;金融深化 一、引言 实际利率(RealInterestRate)是资金的价格,是借贷的成本,也是经济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变量。对于作为资本市场关键变量的实际利率,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和什么方向上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理论界长期意见不一。传统的以凯恩斯学派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派一直强调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反向变动关系。凯恩斯(1936)认为,实物投资的效益体现为“资本的边际效率”(MarginalEfficiencyofCapital),投资成本为利率水平。资本边际

效率递减的性质决定了利率水平必须相应下调,才能保证实物投资的利润,否则会出现投资需求不足进而导致经济衰退。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采取以降低利率为主的货币政策才能达到扩张需求、刺激产出增加之目的。麦金农(1973)和肖(1973)则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时存在“金融抑制”现象,经济严重分割,不存在发达的资本市场,缺乏金融工具,在不同的资金市场存在不同的利率。大企业较易融资,而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内源融资”为主,融资渠道单一,甚至难以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作为资本价格信号的实际利率被严重低估,储蓄和投资受到抑制。因此,提高实际利率水平有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1978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变动比较频繁并且波动幅度较大:1978-1989年是利率水平逐步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央行先后7次调高了储蓄存款利率,1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了11.34%的历史最高点;1990~1995年是利率适应性调整阶段。在此期间,利率短时间内3次下调又3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差距拉大;1996~2003年利率下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下调存贷款利率,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由1995年的10.98%下调至1.98%,1年期贷款利率由12.06%下调至5.31%,降至改革开放后的最低点;2004年至今是利率上调阶段。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2次上调,表明开始进入一轮新的加息通道。本文所要分析的,是我国利

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实例分析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调整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利率是指金钱的时间价值。利率上升或下降,会改变居民和企业等微观主体行为选择,进而明显地影响经济运行,也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反映到资本市场会直接造成股票和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化。同时,基准利率作为资本市场定价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现代央行所倚重的。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个人而言,储蓄是其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以后的消费部分。利率变动会影响储蓄收益和个人储蓄倾向,从而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重。 (2)居民可用多样化的方式保有其储蓄——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中,又有货币资产和股票、债券等非货币资产。利率变动对通胀率和各种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资产持有结构。 (3)利率作为企业借款的成本,对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总体来说,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会与利率的升降反向变化。因此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进行宏观调控。 (4)利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从而会对投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5)利息成本支付是企业盈利的最低界限,利率水平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提高利率可以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激励,使资源更集中于优质高效的企业,同时督促企业降低资源耗费速度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在宏观经济方面,利率调整可以在不扩大货币供应的条件下,改变社会资金总量和借贷资金的供给,从而影响总供求。其主要体现在短期内对总需求的调节,利率降低一方面增强居民的消费动机,另一方面导致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但是从长期看来,低利率导致的企业投资规模扩张会倾于增加总供给。 (7)由于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在未来现金流或收益既定的情况下,用来代表贴现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该资产的价格也就越高,反之同理。因此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 (8)国内外利率差异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国际利率高于本国利率时能促进本国资金外流,同时防止外国热钱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顺差。

负利率的弊端

谈负利率的弊端及应对措施 阮梦曦 (海南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海南海口) 摘要:阐述了负利率的定义: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负利率形成原因:通货膨胀率(即CPI)过高;我们队负利率并不陌生,在改革开放的很多年份里,居民存款都出现过负值;负利率的弊端:居民财富缩水,过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引发经济过热,引发资产泡沫。以及预防措施:宏观上,如央行加息;微观上个人注意理财的变化,鼓励减少存款,多消费多投资。 关键词:负利率;通货膨胀;加息。 所谓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你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这就是所谓的存款实际收益为“负”的负利率现象。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即CPI),当银行给的利率低于通货膨胀路的时候,就出现了负利率。因此,通货膨胀是负利率的最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出现过3次负利率时期。从历史上看,在1990年9月—2010年8月这240个月中,约有80个月出现了负利率现象,平均持续20个月左右。当前,我国经济又再度进入负利率时期。我国百姓对负利率并不陌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很多年份里,居民存款利率都出现过负值。经济学家认为,当物价水平维持一定程度的温和上涨,只要政府维持低利率政策,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可能性很大。 一、负利率的弊端 负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助推社会通胀预期,鼓励过度投资并令投资行为发生歪曲,以及令财富进入楼市等资产价钱市场的信号得到强化等。对于个人来说,每个人的财富都缩水了。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看,负利率会直接导致银行存款分流下降,并因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降低,导致投资有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扩张而引发经济过热。负利率还会致使资金更多流入资产领域,从而推高资产价格,诱发资产泡沫。有关实证研究发现,正是在上一次持续负利率状态下,资产价格出现了大幅飙升。例如,当2007年出现了物价快速上涨、负利率变得较为严重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恰好迎来价格猛涨时期。而且,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如果央行加息,还有可能进一步损伤经济,同时进一步造成热钱涌入。 二、对负利率的应对措施

我国利率水平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利率水平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一、引言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下面,我将首先对2006年以来央行的利率变动进行回顾,然后分析这些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二、2006年以来的央行利率水平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表1 2006年-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总结 从总体上看,我国存贷款利率自2006年以来,都呈现稳步上调的态势。2006年~2007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无调整(2008年1月1日起,再贴现率上调至4.32,对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上调至4.68)。 自2006年以来,随着包括利率政策在内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的货币政策完成了一个从“稳健”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的嬗变,但是我国仍然是低利率的国家。其主要表现就是所谓“负利率”的存在。 还记得2007年房市股市轮番联动,所引发的“居民储蓄搬家”现象,就很好地说明我们低利率政策的现状 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各国政府、央行纷纷出手救市,相继采取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流动性,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我国的GDP呈现回落趋势。降息,有利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释放了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因此,在2008年内,央行总共降息4次,总降息达1.89个百分点。 在GDP增长率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GDP增长率应该有较大的回落,但由于央行果断采取大幅的降息,因此,2008年与2009年的GDP增长率还是维持在9.1%和8.7%。此次央行的降息在稳定经济增长,平稳度过危机方面还是有显著的成效。 在CPI增长率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内需的不断减小,物价水平大幅回落,CPI增长率由2008年的5.9%回落至2009年的-0.7%。通通货紧缩出现,但由于降息及时。CPI增长率又由2009年的-0.7%上升至2010年的3.3%。因此,降息对维持适度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的作用在此阶段还是很明显的。 从2010年至今,由于CPI增长率的不断增加,中央打压房地产市场的的决心愈加牢靠,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断减弱。因此,央行采取了加息的货币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打压房价、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本阶段内央行连续加息4次,总加息达1.07个百分点。在今年内,央行以加息2次,加息幅度达0.5个百分点。 在GDP增长率方面,加息并未稳定GDP增长率。在走出经济阴霾后,2010年GDP增长率由2009年的8.7%上升至10.1。GDP继续走向飞速增长的道路。 在CPI增长率方面,加息也并未达到抑制CPI增长率的作用。在加息后,2010年的CPI增长率由2009年的-0.7%上升至3.3%,而且至今未见回落的趋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利率调整并未在此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消费、投资和资本市场等方面来看,我国稳步调高利率水平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率调整的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率调整的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对于历年存款利率的分析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调整,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至今已有30个年头了。 下表是1980年以来中央人民银行对存款利率的调整数据。

作散点图如下:(我认为折线图不是很精确,所以选择了散点图,模拟出大致的形状) 背景资料收集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利率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应对通货膨胀一度实行了与货币利率并举的折实存款利率和折实贷款利率,当时对稳定货币、发展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我国对不同的经济成分、不同行业、不同用途、不同期限的存贷款,曾制订多档利率.,并且适时调整灵活运用,利率的经济和杠杆作用比较明显。国家进人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时期,银行根据物价趋向稳定、国民经济全面高涨的新情况,调低了各项存款利率,对贷款实行多档次的差别利率,以较低的贷款利率支持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受到了严重削弱。1958年,受“共产风”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降低了储蓄存款利率,同时大大简化了利率层次,利率积累资金、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受到影响,高利贷活动活跃了起来。在“文革”时期,在利率政策和利率管理上受到了极“左”思潮影响,进一步降低了存货利率水平,归并利率档次,取消了企业贷款过期加息的规定,缩小了利率作用的范围,进一步削弱了利率的杠杆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利率管理的调整和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自觉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工具管理经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要求,在利率政策和利率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利率的经济杠杆作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利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应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为将2004年至今央行进行的利率调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从GDP增长率、CPI增长率、股市、房地产市场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综合分析我国2004年至今的多次利率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调整金融危机影响 GDP增长率 CPI增长率股市房地产市场 在我国这样的非利率市场化国家,利率是国家控制经济的一个杠杠。国家可以利用加息降息对国家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控。 当国家经济增长趋缓、国民投资降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时,国家可以降低利息,使储蓄的回报减少。相对而言,投资的回报率将提高。这样,人们将更趋向于将钱投入股市、楼市、基金等市场。另外,在降低储蓄利息的同时,贷款利息也将降低,这样更多的想投资到无奈缺少资金支持的企业和个人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行投资,这对投资也是一种促进。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降低利息可以很好的促进投资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使国家走出经济阴霾,更快的发展起来。 而当经济过热,投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产能过剩、贸易顺差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加剧、货币升值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降息来减缓经济的增长,冷却投资,达到经济合理增长、释放通货膨胀压力等目标。 从2004年起,我国的利率调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004~2007年底、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至今。这三个阶段政府对利率的调整目标不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不同。 在第一个阶段,暨2004年~2007年底,由于中国加入WTO,经济一直处于过度发展状况,包括房地产和股市等方面的经济泡沫不断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急需政府采取手段调控经济,减缓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因此,在2004~2007年底这段过程中,央行加息9次,总加息2.16个百分点。其中在2007年加息最多,力度也最大。在2007年内,央行总共加息6次,总加息1.08个百分点。 在第二个阶段,暨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

提高利息率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提高利息率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摘要:利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通常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经济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经济过热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热钱、人民币升值、高房价、高股价等一系列不可策因素正日益严重地冲击着我国尚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如何利用利率政策调控经济,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利息率、货币、资金 一、利息率变动对聚集社会资金的影响 随着银行制度的发展,由于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使社会闲散的、小额资金存人银行,形成巨额的资金。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提高了银行聚集借贷资本的能力。银行调整利息率对借贷资本的聚集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在社会可聚集的闲置资金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存款利率就有利于吸收存款,降低存款利率就不利于吸收存款,利息率越高,对社会闲置资金聚集的就越充分。因此,存款利率水平和吸收存款的数量成正方向变化。 二、利息率变动对信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贷款利率的高低与借款者的收益成反方向变化,提高贷款利率,使借款企业利润减少,盈利机会减少,借款行为减少,贷款数量和投资规模随之缩小。当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借款企业不仅会减少新借款,甚至收缩现有生产规模,把资本从再生产过程中抽出,将生产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以获取较高利息;反之,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借款者的借款成本,增加收益,盈利机会增加,借款者就会增加借款,扩大生产规模。因此,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的数量成反方向变化,国家可以通过调整银行贷款利率水平调节信贷规模。 利息率是调节信贷资金结构的工具。信贷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信贷资金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和企业的分布。货币资本是各行业、企业进行生产的共同要素,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所以,哪些行业、企业使用的信贷资金多,其支配的货币资本就多,致使这些行业经营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使用的信贷资金数量不同,其发展速度就不同,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就不同。利率具有调节信贷资金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一般的调节方法:对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短线行业、经济发展重点部门的贷款实行较低的优惠利率,促使这些部门、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快发展速度;反之,对那些需要限制发展的行业、部门、企业实行较高的贷款利率,使其减少信贷资金的借入,缩小生产经营规模。运用利率调节信贷资金结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利率调整对经济生活和发展带来的影响效应

利率调整的经济效应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已经成为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作为资金这种特殊商品的价格,利率不仅调解资金的流动,还是连接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的重要纽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利率调整会影响到经济体中的众多其他变量,进而会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正向或是反向的作用。由于利率调整的重要性,很多的经济学家和学者都对利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有不同的结果,但是普遍的结论是: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利率都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政策选择。 利率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和微观经济目标可以通过利率调整实现。利率调整是在一定的经济运行环境下进行的,它的调整对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居民储蓄、市场投资等都会产生直接或是简洁的影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引导整个经济健康的发展。 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指一定接待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存入或贷出金额的比率。利率也被看作是借贷资金的价格。 利率政策是货币当局为了带到特定的经济目标采取的调整利率的方针和措施,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对利率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基准利率,并通过基准利率影响和

指导市场利率。利率调整的经济效应主要是通过利率从而影响经济体中的众多变量,如经济的增长、消费。储蓄、投资等等,来实现政策制定者预期的目标问题。 存款利率的变化 存款利率的变化主要由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来进行调整。利率在经济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率政策的作用机制 在封闭经济中,货币供给减少是利率上升,导致借贷成本提高,进而影响投资、消费和总需求。因而,当货币紧缩时,利率上升,总支出下降;当货币扩张时,利率下降,总支出上升。 完善的金融市场能够为利率政策的有效发挥提供有利条件。要建立起完善的金融市场,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金融运行机制。 和形成机制。 逐渐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由于受到传统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在经济生活中形成了一种不理性的思想和习惯,即存钱才是硬道理。无论自己的收入状况如何,都尽可能的少消费多储蓄。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逐步建立现代消费观及储蓄观。 以利率为主导的货币政策框架是全球趋势如此。在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