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毕业论文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班别: 10级经济创新实验班

学生姓名: 于璠

指导教师: 二〇一四年四月至二〇一四年六月

摘要

实际利率的变动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具体影响、我们应如何利用这一有效手段调节与控制经济发展的态势与方向,也成为了人们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对近年来受关注的利率市场化的举措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实际利率,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

Abstract

There is a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interest rates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we have to fac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at what effect could real interest rates changes bring, and how could we take advantage of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djust and contro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rection. The result of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real interest rate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We will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interest rat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article, offer a brief analysi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which is popular here and now, and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Key words: Real interest rates, Economic growth,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

一、引言 (1)

二、实际利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2)

三、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

(一)模型、变量和数据 (4)

(二)数据分析 (5)

四、现有政策分析 (7)

五、政策建议 (9)

(一)对我国的政策建议 (9)

(二)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障碍与其解决 (10)

参考文献 (1)

致谢 (2)

II

实际利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引言

利率,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国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货币政策在实际实施中的主要措施之一,中国人民银行适时地根据货币政策实际实施中的具体需要灵活运用其利率工具,对当时的利率水平和结构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从而对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进行作用并产生相关影响,最终达到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所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是对当前一定货物比对未来同样的货物多支付的百分比溢价。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同期通货膨胀率,因而关注实际利率的变动,就离不开对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同时期、不同状况下,根据实际发展的状况与目标,对存贷款利率进行适当调整,我国的利率水平变动较为频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9年,存款利率逐连续上调,使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达到11.34%的最高水平;1990年至1995年,利率在短时间内的多次调整,使存贷款利率间的差距拉大;1996年至2003年,是利率的下调阶段,经过连续的多次下调使利率水平最终达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低至1.98%;2004年至2007年,是利率的又一上调阶段,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回升至4.14%;2008年至今,我国的存款利率经历多次小幅度的上调或下调,使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保持在3.0%左右。我国的利率变动十分频繁,利率的频繁变动势必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探究与了解。本文所要探究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利率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切的说,是抛开通货膨胀率干扰后的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的分析,这对我们实现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在阅读与分析大量对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的有关文献后进行的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相关数据的选取与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分析,第五部分是针对我国现状所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

1

二、实际利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们对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热情从未消减,而作为经济与金融的重要核心变量,利率到底在以怎样的力度、怎样的作用机制对现实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造成着重要影响,至今都无法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我们认为其主要分为两大观点。

主流经济学派以凯恩斯学派为主要代表,他们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的增长存在着背向变动的关系:利率越低,投资的需求就越增加,而增加的投资经过投资乘数的作用,最终使得国民生产总值实现增长。凯恩斯(1936)认为,在这种需求不足、经济萧条的特殊背景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的作用使采取降低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来增加社会总需求成为必然选择。“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市场参与者对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即使一段时间内利率降到很低的水平,他们对利率调整也不再作出反应,致使货币政策的失效)的心理作用因素,决定了政府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必须以降低利率为主,才能够使扩大需求、增加产出的政策目标真正得以实现。凯恩斯的论断,实际上包含了市场机制完善、公司或企业的资本运营很有效率这样的一些先决条件,因而得出了利率越低越能刺激经济发展的论点。但是,把凯恩斯的理论运用到发展中国家,实践得出的结果却往往与凯恩斯论断不完全一致。

金融深化学派以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为主要代表,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的问题,经济呈现着严重分割的局面,且存在着利率管制,在不同的资金市场执行着不同的利率水平。利率管制使得实际利率低于资金供求均衡所决定的利率,低水平的利率使投资效率降低,抑制了储蓄,因此主张通过深化金融改革来消除金融压抑、提高实际利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麦金农和肖(1973)认为,市场利率由于金融抑制的影响而被严重低估的现象在经济短缺的背景下似乎顺理成章,面对这种状况,想要增加客户的储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除了提高利率水平外几乎别无选择。

两大流派的观点显然都符合经济学规律,但却又针锋相对,通过对其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他们的主要差异和分歧所在:一是进行分析的背景不同。凯恩斯主义观点的研究背景是经济大衰退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需求相对于

2

产出水平而言严重不足,从而使得产品的相对过剩、企业大量停产、人民失业严重,这一系列状况又反回来导致了资金借贷市场上的过剩状态。这种状况下的市场利率显然是高于市场出清状态下的均衡利率水平的,因此政府为了达到刺激投资、减少储蓄的目的,将利率降低无疑是不二选择。而金融深化理论的研究背景事实上是短缺经济(经济发展中资源、产品、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一种经济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生产能力相对于旺盛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明显不足的,这样的产品市场格局无疑最终会导致的结果是资金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与此同时,存在着利率管制的国家政府出于对其金融资源的垄断考虑,毫无例外会选择压低其市场利率。这种状况下的市场利率相对于市场出清时的均衡状态下显然是低出许多的水平,从而抑制了居民的储蓄意愿,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资源,就必然要采取提高市场利率的措施,引导居民增加储蓄。二是进行分析的对象不同。凯恩斯经济学发际于市场机制相对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时代,在这种环境下的常态是买方市场,而在这种市场的条件下,生产过剩而需求不足的现象是再常见不过的,但短缺现象在此时却很少出现,可见凯恩斯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宏观经济的短期失衡。金融深化理论形成于六七十年代,其研究对象是还未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他们的主要着眼点在于经济长期的增长。三是进行分析的手段不同。凯恩斯学派的所运用的分析工具主要是“三大心理定律”(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在很好地继承了新古典主义的边际分析法的同时结合运用规范和逻辑实证方法,从总量的角度研究宏观经济问题。金融深化理论则更偏好于使用实证的手法,从企业的微观角度对现实的经济格局进行分析与研究,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方法与思路。

把眼光放到我国,九十年代初可以作为我国市场类型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一时期,我国逐渐告别卖方市场为主的状态向买方市场转变,同时在相关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真正由曾经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适应时代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增长方式也开始由长期以来只看增长速度单纯追求数字的粗放型增长向重视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了研究实际利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将以1992年至2012年间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3

三、实际利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变量和数据

商业银行对市场主体的存贷款利率,能够对宏观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选此作为分析数据。我们以年利率为分析对象,对一年期存贷款利率水平按照执行时间,进行月度加权平均而得到,实际存贷款利率由年名义存贷款利率减去同期的通货膨胀率得到。选取GDP增长率为指标,反应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因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中包含着服务价格,对中国物价的变化程度反应得更加全面和完整,与GDP的联系更紧密,所以我们选取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而非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作为通货膨胀率的指标,。

名义和实际存贷款利率参见表1:

表1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经济增长率

单位:%

年份名义存款利

率名义贷款利

通货膨胀

实际存款利

实际贷款利

GDP增长

1992 7.56 8.64 6.4 1.16 2.24 14.2 1993 9.54 9.93 14.7 -5.16 -4.77 14 1994 10.98 10.98 24.1 -13.12 -13.12 13.1 1995 10.98 11.52 17.1 -6.12 -5.58 10.9 1996 9.21 11.04 8.3 0.91 2.74 10 1997 7.17 9.84 2.8 4.37 7.04 9.3 1998 5.03 7.56 -0.8 5.83 8.36 7.8 1999 2.89 6.08 -1.4 4.29 7.48 7.6 2000 2.25 5.85 0.4 1.85 5.45 8.4 2001 2.25 5.85 0.7 1.55 5.15 8.3 2002 2.03 5.4 -0.8 2.83 6.2 9.1 2003 1.98 5.31 1.2 0.78 4.11 10 2004 2 5.36 3.9 -1.9 1.46 10.1 2005 2.25 5.58 1.8 0.45 3.78 11.3 2006 2.34 5.85 1.5 0.84 4.35 12.7 2007 3.15 6.67 4.8 -1.65 1.87 14.2

4

5 2008 3.94

7.23 5.9 -1.96 1.33 9.6 2009 2.25

5.31 -0.7 2.95

6.01 9.2 2010 2.29

5.35 3.3 -1.01 2.05 10.4 2011 3.29

6.36 5.4 -2.11 0.96 9.3 2012 3.23 6.26 2.6 0.63 3.66

7.8

注:1.名义存款利率由一年期存款利率按照实行时间作加权平均得到,名义贷款利率由一年期贷款利率按照实行时间作加权平均得到;2.实际存款利率由名义存款利率减去当年通货膨胀率得到,实际贷款利率由名义贷款利率减去当年通货膨胀率得到;3.通货膨胀率由当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减去1得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金融年鉴》相关年份数据

(二)数据分析

1.单位根检验

由于使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首先需要对各变量的平稳性作出检验。本文采用ADF 检测法,对各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水平及其—阶差分形式分别进行相关检验,过程中遵循AIC 准则对滞后项进行确定。对变量Y t 的单位根检验

模型为

t i t n

i i t Y Y t Y μβραα+?+++=?-=-∑1121t

并做假设检验:H 0:0=ρ;H 1:0 ρ

若接受原假设H 0,则说明序列Y t 存在单位根,因而数列是非平稳的;若拒

绝H 0,则说明该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即数列是平稳的。对于非平稳的变量,还

需要对其—阶差分形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我们对变量实际存款利率、实际贷款利率、GDP 增长率进行ADF 检验,结果如下:

表1 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类型(c ,t ,p ) ADF 检验值 5%临界值 结论 实际存款利率

(c ,t ,3) -2.739 -3.632 不平稳 D 实际存款利率

(c ,0,1) -3.278 -2.998 平稳 实际贷款利率

(c ,t ,1) -2.753 -3.612 不平稳 D 实际贷款利率

(c ,0,0) -3.325 -2.992 平稳 GDP 增长率

(c ,t ,0) -1.947 -3.603 不平稳 DGDP 增长率 (c ,0,0)

-4.943

-2.992 平稳

注:c、t、p分别表示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D表示—阶差分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变量实际存款利率、实际贷款利率、GDP增长率都是非平稳的,而它们的—阶差分形式都是平稳的,我们可以以此作为依据得出结论,它们都是—阶单整序列,即I(1)。

2.协整检验

根据EG两步检验法,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判断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是否存在。

表2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协整方程数r 特征值特征值迹统计量5%临界值p值r=0*0.959546 158.846 76.97278 0.0000

r≦1*0.785235 85.07082 54.07903 0.0000

r≦2*0.642987 49.69188 35.19276 0.0007

r≦3*0.538917 26.00216 20.26183 0.0072

r≦4 0.299776 8.196132 9.164547 0.0761 注:*表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本文对所需变量的协整分析,借助了Johansen检验的特征值轨迹检验方法,由以上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迹检验的结果拒绝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协整个数r=0的原假设,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判断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至少有—个协整向量。这说明,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由这些变量所组成的系统中是存在的。

由以上检测可得:在5%的显著水平下,实际存款利率(S)、实际贷款利率(L)、GDP增长率(Y)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0.88385) (1.20251)

[1.3471] [10.6548]

协整系数下小括号内数字为渐进标准误,中括号内为t统计量,表明各变量在协整关系中显著,且方程具有良好的性质。这说明,在长期内,实际存款利率与我国GDP增长率存在正向关系,实际贷款利率与我国GDP增长率存在负向关系。本文认为,当存款利率上升,居民储蓄增加,银行保留准备金之后的

剩余存款通过货币创造乘数衍生货币,相当于增加了投资,因此对经济的增长

具有促进作用;而当贷款利率上升,企业的贷款意愿降低,贷款数量减少,使

6

得其投资减少,生产放缓,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在了解了实际存款利率、实际贷款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后,我们就可以利用对三者间关系的认识对我国当前相关政策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四、现有政策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利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见成效,但是与同时期的其他经济因素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相比,利率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低于其应有的程度,当前我国的利率政策依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我国现下的利率管理体制是由中央银行确定的,换言之,是由政府进行控制的。我国的中央银行在众多方面都缺乏其所需的独立性,缺乏操作利率杠杆的自主性,比如在职能、组织、人事方面等,因此,我国的利率政策往往难以由其自主进行决定,与此相反,我国的利率政策通常由中央银行、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及商业银行等众多的利益集团之间经过多方谈判与博弈而最终达到的利益均衡的结果,在这样的体制下制定出来的利率政策,必然是无法完全准确地反映市场的现实变化的。

2. 我国当前的利率政策还存在着两大问题:信息时滞和决策时滞。我国在制定利率政策时,会考量多种相关的经济变量,比如社会资金总供求、市场价格、银行利率和企业成本水平等,这里面就会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时滞,在前文提到的各种经济变量中,有一些变量是很容易及时获得的,然而有些就很难做到及时地获取,比如企业成本等,这样的状况就会导致信息失真的问题出现,影响制定出的政策的准确性;另一个是决策时滞,如前所述,我国政策的制定过程,实际上是多方利益主体为争取自身利益而不断进行博弈直至最终得出定论的过程,这种程序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增加了过程的复杂程度、延长了决策所需的时间,而其制定出来的利率水平也往往滞后于实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很难做到准确地估计到每次进行利率调整后所能够产生的效果,因而无法真正做到使我们的政策调整具有其应有的前瞻性。

3. 我国目前的利率水平的合理性仍有待进一步增强。缺乏合理性的主要表现为:首先,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存款利率水平与贷款利率水平间的差距数小,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我们发现,自1983年至今,我国的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在0.7

7

到3.2个百分点的范围内变动,在这其中,一年期银行存贷款利差小于等于0的情况共出现了7次,而存贷款利率差恰恰是商业银行获得其利润的主要来源。这种明显偏低的存贷款利差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难以根据各个企业资信状况、风险状况来自主地进行相应的利率浮动,这样的缺陷不但抑制了商业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而且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盈利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大大增加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所要面临的利率风险。其次,我国的利率结构仍存在许多合理性有待商榷的内容,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层面,众多不同的利率之间的难以实现预期的协调,因而难以避免其诱发套利行为,从而扰乱市场秩序。

4. 实行利率管制严重违背了市场公平的原则,这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非国有企业的利益。在当前情况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还远远没有实现在融资方面的真正的完全对等。很久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一直享受着国有银行为其提供的优惠的官方利率,而非国有企业要面对的则是水平较高的市场利率,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非国有企业不断地贡献他们的巨大力量。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所谓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共同存在的局面,正是由利率管制的措施造成的,这就使得非国有企业不得不面临着在融资方面的各种不平等待遇,即歧视。这种歧视严重违背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公平原则,毫无疑问也严重损害了众多非国有企业的利益,使非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遭遇许多阻碍,进而影响了我国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5. 利率政策所真正发挥的作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我国自1996年来先后连续多次降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但是事实证明该手段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结果,与我国的利率没有真正完全放开是存在着必然联系的。利率水平完全由市场自身的变化发展来决定,才是理想状态下的利率变化机制,也只有使这种情况真正实现,才能够让利率真正起到对经济进行调节的重要作用。而我们目前的情况却是,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变化并未像我们预期的那样相应地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动,进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投放进行一定的导向与影响。不仅如此,这种不尽合理的利率政策还致使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这势必会削弱商业银行对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的贷款积极性,而这又进一步弱化了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

8

五、政策建议

(一)对我国的政策建议

1. 加速推进利率体制改革,促成利率市场化。我国的经济目前处于平稳且较快增长的阶段,通货膨胀在各种措施与政策的积极配合下得以有效控制,金融体制改革也逐渐摸清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再加上不断出台的各项措施和政策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企业和居民对利率水平与变动越加敏感,这些因素都为我国大力实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我们可以辩证地学习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全面分析与考察逐步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利率市场化的方针与措施,并一步步有条理地加以实施,而与此相配合地,中央银行也要加强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调控,对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事先控制与准备,并做到在进程中出现种种问题时能够及时正确应对。

2. 真正实现我国的金融结构改革。企业申请贷款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率水平,尤其是对于众多的中小型企业来说,由于他们并不具备大型企业那样广泛的多方面的资金来源,使得他们对贷款的依赖性明显要更高一些。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更要尽可能地使大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扩大,尽可能地让大企业参与到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融资当中去,与此同时,还要逐步改变银行当前的贷款结构,根据实际情况与各种不同的需求,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地简化贷款流程与审批手续,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而优质的贷款服务。通过合理地经济政策与金融结构,使中小型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得以提高,从而使他们的融资比重得以加大,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更便捷合理的资金支持。

3. 简化利率结构,使利率实现并保持更加合理的水平。我国当前的现状是众多不同的利率层面同时存在,这实际上为套利问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要想在源头上加以避免,就要考虑对当前的利率结构进行精简,其目的是使这些不同利率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对市场上的各种情况要定期地适时地进行深入有效地分析,通过经济理论与实际的实践相结合来判断目前的利率水平合理与否,并及时准确地修正那些不合理的、不利于实际经济发展的部分,使利率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4. 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切实加强中央银行应有的独立性。首先要对中央银

9

行在决策上所拥有的自主权提供保障,要从人事、职能、组织等多方面制定出相应的改革政策对其进行完善。其次应该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央银行应该定期地适时地对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专业的分析和预测,并及时合理地调整基准利率,作为调节利率水平、引导资金流向的有效手段。

5. 加强对利率政策执行的金融监管,在这一点上,应该统筹安排多方面的措施:第一,要着力完善中央银行的利率管理职能,使其对商业银行基准利率的调节与控制力得到切实加强,并使其能够自主地根据经济周期与市场动向来决定和变更基准利率;第二,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或建立各种适用的经济模型,及时且尽量准确地预测出可能出现的利率风险,并及时采取各种有效的应对措施将相关风险降至最低;第三,中央银行要合理加强其监管权力的使用,与此同时还要尽可能地正确引导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有利的良性竞争;第四,在目前已经具备的金融法律法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与需要制定相应的利率政策方面的法规与其相配套,使它们联合发挥更大的对市场运作的指导作用,起到更好的效果。

(二)推行利率市场化的障碍与其解决

利率的变化对居民的收入、储蓄及消费都具有深切影响,利率的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消费,而其实施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加以概括来说,有以下两点:

1. 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成效不显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对于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减少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担忧,担心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必将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而对其整个行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的银行系统的盈利水平在当下世界各国银行系统中最高的,其平均年资产收益率高于世界水平的1%以上。相关资料提供的信息显示,在2012年,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总额为1.2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GDP比重的2%,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我国银行业完全具有化解由于实行利率市场化而产生的利润冲击的能力。

2.来自各种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压力也成为阻碍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力量。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曾有资料提供过一个估算,估算显示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股债总量略高于我国的GDP总额,这就意味着,我国的非金融企业部门面临的不仅是偿还其银行贷款压力,同时

10

还负担着偿还其他的非银行借款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利率水平上升,企业所面临的负债成本也毫无疑问地会随着利率的升高而升高,致使他们无力偿还各项贷款借款,并最终造成破产。这背后的逻辑直观而容易理解,如果银行实行的存款利率不能够为企业的存款提供由市场所决定的利息回报,那么企业必将难以负担由市场所决定形成的利息负担。

如上所述,利率市场化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人民银行也积极地为此做了许多努力,采取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措施,这些措施在使银行利率所拥有的自由度有所扩大的同时,也为银行对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对新的利率环境逐渐适应等过程争取了必要的时间。人民银行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状况,结合经济发展目标做出了扩大利率浮动范围的正确政策调整,这一政策调整与其他相关措施有机结合,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11

参考文献

[1]宾国强.实际利率、金融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1999,(3).

[2]徐沛.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反思[J].金融论坛,2002,(7).

[3]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4]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5]王忠.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 (8)

[6]米什金[美].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沈坤荣,汪建.实际利率水平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00,(8).

[8]徐春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利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解释[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5, (14).

[9] 张荔.金融自由化效应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0] 李建军.利率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J].商业文化, 2010 (8).

[11]杨惠.利率政策对我国居民经济活动决策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0.

[12] Robert G. King and Ross Levine (1993):”Finance and Growth; 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

Quart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8(3, August).

[13] Maxwell J. Fry. Financial Deepening in Asia: Some Analytical Issues [J]. 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 1995, (02).

[14]Morgan JP. Risk Metrics Technical Document [M], New York, 1996.

[15]Gellb,A,Financial Policies,Growth and Efficiency,World Bank Working Paper,WPS

(202),1989.

[16]McCulloch JH (1971):Measuring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Journal of

Business.44pp.19-31.

1

致谢

衷心感谢李平老师对本文的精心指导,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论文的有关写作知识,同时深深体会到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值得我学习。

此论文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汇报总结,在此,向大学四年里曾教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2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收入-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一直人们的消费欲望. 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要.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 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绿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四)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这里以人民币利率下调为例来说明利率-汇率机制的传导效应:利率下降,国内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也上升,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进口需求上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企业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资金外流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的效果是扩张性的: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在国外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出口扩大,在乘数作用下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扩张,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通过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资产效应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总之,人民币利率下调造成人民币汇率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

负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负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徐路婷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09财务管理本五) 【摘要】:伴随物价指数的上涨,我国进入了存款负利率时期。较大幅度的存款负利率影响着社会财富在存款者、银行、政府和企业间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了保护存款者利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应适当提高存款利率,逐步消除存款负利率现象。 【关键词】:负利率,利益 一存款负利率对存款者利益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9%,与1月份涨幅持平进一步拉开了与3.25%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间的差距,继续延续着居民储蓄负利率的格局。受持续负利率影响,一些居民的储蓄热情正逐渐降低。央行12日发布的金融数据从一个侧面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5月份银行人民币存款虽增加1.08万亿元,但同比少增2528亿元,增速正在趋缓。与之相伴的是银行存款活期化现象的延续。存款负利率现状直接导致我国居民对自身财富的重新配置行为。在中低收入家庭的财产构成中,银行存款是其财富主要拥有形式,但是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对负利率缺乏应对之策,只能被动的遭受存款负利率的损失。如果持续负利率,无疑将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利益构成直接威胁。

二存款负利率对银行利益的影响 作为资金供求方的中介,银行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这也是企业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即企业所支付的利息的一部分,决定了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短期来看不可能是“负利率”的牺牲者。我国利率是政府管制型的,存贷款利差往往是联动的,影响银行利润的关键是利差的大小。尽管我国经济增长与利率走势发生了背离,但存款利差空间任然很大。因而银行利润并未受到存款负利率的侵蚀。并且,在存款负利率下,企业存款的实际利率大为降低,廉价的资金成本也大大刺激了企业的贷款需求,从短期看也拓宽了银行利润面。而且,进入“负利率”时期以来,面对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银行纷纷提高了贷款利率浮动水平,扩大了的存贷款利差。 从另一方面看,存款负利率也会带给银行一些利益损害,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贷款成本的低廉降低了利率这一价格手段的市场约束力和甄别力,有发展潜力和无发展 潜力的企业在贷款市场鱼龙混杂,使得一些生产力低下,盈利水平较差的企业得以继续生存。这就加大了银行未来回收贷款的难度。而且,未来银行一旦提高利率会使得一部分依靠银行贷款生存的行业面临资金断裂的危险,进而影响银行资金安全。如房地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银行贷款生存的行业,超低率和相对方便的贷款的双重便利刺激了中国房地产行业投资和贷款超速成长,未来一旦这些便利条件消失会引发行业危机。据中国银监会统计:2010年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439.8亿元。 2.存款负利率使一部分社会闲散资金脱离银行进入民间借贷市场,这在银行表现为存款增 幅下降。在贷款增长难以压缩的情况下,存款增长率较大幅度下降,会降低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甚至肯能影响银行运行安全。 三存款负利率对政府利益的影响 1存款负利率对政府利益的影响是多元的、复杂的,但总体来讲政府在存款负利率下会获得较大的利益。在存款利率为负的情况下,贷款成本低廉,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这必然会促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和企业业绩普遍提升。当然作为国民经济的管理者,政府在享受存款负利率带来的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利率变化的因素及影响

一、影响利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利率水平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发生变化。通常影响利率的直接因素有: 1.平均利润率的水平。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不能超过平均利润率。利率与平均利润率成正比。 2.资金的供求状况。某一时刻利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资金的供求状况。市场借贷资金紧张时,利率就上升,反之则下降。 3.借贷资金的风险大小。利率与借贷风险成正比。 4.借贷期限的长短。通常借贷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5.预期的物价水平。利率与物价同方向变动。 此外还有银行费用、国家经济政策、历史因素和世界利率水平等因素也对利率的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二、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利率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通常利率上调会吸引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生活消费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使储蓄下降,流通中货币量增大,从而使生活消费增加,同时还会改变居民的投资方向,如转投向股票和债券。可见,存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存款量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社会对生活资料的需求量。 2.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贷款利率上调会加大借款成本,抑制借款者积极性,从而抑制银行贷款规模,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并使生产性需求相对下降;利率下调会减小借款成本,刺激借款,使银行贷款规模扩大、流通中货币量增加,并使生产性需求增长。可见,贷款利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节贷款量来控制货币量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 利率杠杆的运用通常是政府、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总供给与总需求比例状况和物价指数,进行逆风向调节。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出现通货膨胀时,会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量,抑制总需求和物价增长;相反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和物价指数过低时,则会降低利率,以增加货币量,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当然,利率的调整和利率的杠杆作用是有条件的,只有恰当适度地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政策效应。 利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作用 利率是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是货币供给量的重要控制手段。利率的变动对经济的

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

浅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 提要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经济;流动性;影响 引言 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萧条时期,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合理的利率,对发挥社会信用和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在2010年12月CPI较上年同期上涨4.6%,虽然脱离了11月创下的28个月高位,但仍是居高不下,2011年2月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以调节飙升的物价,稳定经济。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本课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的分类及调整 本文讲的“利率”即“利息率”,是相对数。利息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一)利率的分类。利率按照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在不同国家,该利率内容不完全相同。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利率标准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张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基准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种,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可以说,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本文所说的利率指的是官方利率里面的基准利率,且是名义利率,没有把通货膨胀率剔除掉。在我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在西方,一般是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英国是把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是指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二)我国的利率调整。我国从2002年2月21日的1年期存贷款基准金利率调整如图1(图1)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2年2月21日的1.98%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4.14%,所示。 除了2006年4月28日调动幅度为0外,共计8次以0.27%的增幅上调;相应的贷款基准金利率从2002年2月21日的5.31%上调到2007年12月21日的7.47%,6次以0.27%的增幅上调,3次以0.18%的增幅上调,此时期内,共计上调利率9次。存款基准金利率从2007年12月21日的4.14%到2008年12月23日的2.25%,除了2008年9月16日的调息幅度为0和2008年11月27日下调幅度为1.08%外,3次下调幅度为0.27%;相应的贷款基准金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山东*** 大学 SHAN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金融学论文 ACADEMIC THESIS

浅析我国利率变动对储蓄的影响 摘要: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次利率调整政策,但是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之后,文章探讨了我国利率的变动对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得出利率对居民储蓄的作用是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条件上,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利率;储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taken many interest rate adjustm ent policy,but are not attain effect. In China after the particular c ase is particular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savin gs rate is not obvious reason for savings rate, the effect is in cert ain conditions must be established, and advances some corresponding S 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interest rates; savings. 一、引言 在我国,利率由政府管制。自199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降存款利率,并出台了取消利息税等多种措施,其目的是要分流储蓄、增加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形成经济学所说的乘数效应。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及发展趋势来看,居民储蓄每年都大幅度递增,究其原因,居民储蓄主要受个人可支配收入、预期、利率、通货膨胀率这些因素的影响 关于储蓄方面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早有这方面的论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托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等等。在西方经济理论里,利率通常和储蓄成正比,利率的变动对储蓄的影响是正向的、单一的:利率提高,人们增加存款;利率降低,人们则会减少存款。因为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所以西方国家能够轻松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居民储蓄。可是,从我国的利率政策可以看的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与利率存在弱化现象。

论利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论利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利率是资金使用的成本,如果一国的经济过热,国家会提高利率,这样的话一方面央行给予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会减少,商业银行放贷的资金量会减少,另一方面资金使用的成本提高,借款者借款所用的资金需要支付的利息会增多,这样会使市场上投资的热度降低,从而抑制投资。 利率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1)利率与资源配置。(2)利率与储蓄,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储蓄量的大小,进而影响消费。(3)利率与投资。利率在宏观经济中分析的意义:利率从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在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利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1.利率具有引导储蓄和消费的作用。利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储蓄的总量,而且影响储蓄的结构。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较高的利率会促进储蓄总量的增加,特别是对储蓄存款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短期来看,利率的提高必然会使消费减少,利率的变化会影响消费总量,消费是利率的减函数。从长期来看.利率影响的只是即期消费量,提高利率,则减少即期消费量,但却会使远期消费量增加,即增加社会消费基金总量。2.利率对投资的影响作用。投资可分为实质性投资和证券投资。利率对实质性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实质性投资是指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的投资活动。实质性投资与利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理论认为,低利率对实质性投资有刺激作用,高利率则不利于投资规模的扩大。在正常的经济情况下,利率与证券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当市场利率下跌时,资金更多地流向证券,证券价格会上升。市场利率变化是影响证券行情的一个重要因素。

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实例分析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一、利率调整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利率是指金钱的时间价值。利率上升或下降,会改变居民和企业等微观主体行为选择,进而明显地影响经济运行,也会直接影响资本市场的表现,反映到资本市场会直接造成股票和债券市场价格的变化。同时,基准利率作为资本市场定价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也是现代央行所倚重的。利率作为“经济杠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个人而言,储蓄是其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以后的消费部分。利率变动会影响储蓄收益和个人储蓄倾向,从而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的相对比重。 (2)居民可用多样化的方式保有其储蓄——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中,又有货币资产和股票、债券等非货币资产。利率变动对通胀率和各种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资产持有结构。 (3)利率作为企业借款的成本,对投资的规模和结构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总体来说,投资项目收益既定时,社会投资规模会与利率的升降反向变化。因此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基准利率进行宏观调控。 (4)利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与规模,从而会对投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差别化的利率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 (5)利息成本支付是企业盈利的最低界限,利率水平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提高利率可以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激励,使资源更集中于优质高效的企业,同时督促企业降低资源耗费速度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6)在宏观经济方面,利率调整可以在不扩大货币供应的条件下,改变社会资金总量和借贷资金的供给,从而影响总供求。其主要体现在短期内对总需求的调节,利率降低一方面增强居民的消费动机,另一方面导致企业投资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但是从长期看来,低利率导致的企业投资规模扩张会倾于增加总供给。 (7)由于资产价格等于该资产未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贴现,在未来现金流或收益既定的情况下,用来代表贴现率的利率水平越低,该资产的价格也就越高,反之同理。因此利率变动对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 (8)国内外利率差异会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国际利率高于本国利率时能促进本国资金外流,同时防止外国热钱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顺差。

我国利率水平的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利率水平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一、引言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1.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2.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3.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4.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下面,我将首先对2006年以来央行的利率变动进行回顾,然后分析这些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二、2006年以来的央行利率水平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表1 2006年-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表总结 从总体上看,我国存贷款利率自2006年以来,都呈现稳步上调的态势。2006年~2007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无调整(2008年1月1日起,再贴现率上调至4.32,对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上调至4.68)。 自2006年以来,随着包括利率政策在内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调整,央行的货币政策完成了一个从“稳健”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的嬗变,但是我国仍然是低利率的国家。其主要表现就是所谓“负利率”的存在。 还记得2007年房市股市轮番联动,所引发的“居民储蓄搬家”现象,就很好地说明我们低利率政策的现状 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影响日益加深,对世界金融市场形成强烈冲击,国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各国政府、央行纷纷出手救市,相继采取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流动性,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我国的GDP呈现回落趋势。降息,有利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释放了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因此,在2008年内,央行总共降息4次,总降息达1.89个百分点。 在GDP增长率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GDP增长率应该有较大的回落,但由于央行果断采取大幅的降息,因此,2008年与2009年的GDP增长率还是维持在9.1%和8.7%。此次央行的降息在稳定经济增长,平稳度过危机方面还是有显著的成效。 在CPI增长率方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内需的不断减小,物价水平大幅回落,CPI增长率由2008年的5.9%回落至2009年的-0.7%。通通货紧缩出现,但由于降息及时。CPI增长率又由2009年的-0.7%上升至2010年的3.3%。因此,降息对维持适度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的作用在此阶段还是很明显的。 从2010年至今,由于CPI增长率的不断增加,中央打压房地产市场的的决心愈加牢靠,金融风暴的影响不断减弱。因此,央行采取了加息的货币政策以缓解通胀压力、打压房价、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本阶段内央行连续加息4次,总加息达1.07个百分点。在今年内,央行以加息2次,加息幅度达0.5个百分点。 在GDP增长率方面,加息并未稳定GDP增长率。在走出经济阴霾后,2010年GDP增长率由2009年的8.7%上升至10.1。GDP继续走向飞速增长的道路。 在CPI增长率方面,加息也并未达到抑制CPI增长率的作用。在加息后,2010年的CPI增长率由2009年的-0.7%上升至3.3%,而且至今未见回落的趋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利率调整并未在此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消费、投资和资本市场等方面来看,我国稳步调高利率水平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

央行利率调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

央行利率调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2015为啥要降息? 谈及降息原因,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部需求波动较大,我国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同时,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实际利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为继续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作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控者,要靠货币政策,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一般情况下,不管哪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指标。但是,中国的利率机制并没有放开,完全是由央行的基准利率执行的。所以,研究货币政策对于经济各项指标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为了防止经济过热,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可以通过上调存贷款基准金利率来收缩流动性;反之亦然。本文从利率与汇率、消费、投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有相关人士称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调控机制日趋完善。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

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利率的分类及调整 本文讲的“利率”即“利息率”,是相对数。利息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 (一)利率的分类。利率按照确定方式不同,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和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又称法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在不同国家,该利率容不完全相同。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机构或银行业协会按照协商办法确定的利率,这种利率标准只适合于参加该协会的金融机构,利率标准通常介于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之间。市场利率是指根据市场资金借贷关系紧程度所确定的利率。 官方利率往往在利率体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基准利率是法定利率的一种,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融资者衡量融资成本,投资者计算投资收益,以及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客观上都要求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基准利率水平作参考。可以说,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机制形成的核心。 本文所说的利率指的是官方利率里面的基准利率,且是名义利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论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调整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利率调整作为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应该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为将2004年至今央行进行的利率调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从GDP增长率、CPI增长率、股市、房地产市场四个方面展开讨论,旨在综合分析我国2004年至今的多次利率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调整金融危机影响 GDP增长率 CPI增长率股市房地产市场 在我国这样的非利率市场化国家,利率是国家控制经济的一个杠杠。国家可以利用加息降息对国家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控。 当国家经济增长趋缓、国民投资降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时,国家可以降低利息,使储蓄的回报减少。相对而言,投资的回报率将提高。这样,人们将更趋向于将钱投入股市、楼市、基金等市场。另外,在降低储蓄利息的同时,贷款利息也将降低,这样更多的想投资到无奈缺少资金支持的企业和个人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进行投资,这对投资也是一种促进。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降低利息可以很好的促进投资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使国家走出经济阴霾,更快的发展起来。 而当经济过热,投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产能过剩、贸易顺差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加剧、货币升值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降息来减缓经济的增长,冷却投资,达到经济合理增长、释放通货膨胀压力等目标。 从2004年起,我国的利率调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004~2007年底、2008年~2009年以及2010年至今。这三个阶段政府对利率的调整目标不同,因此采取的方法不同。 在第一个阶段,暨2004年~2007年底,由于中国加入WTO,经济一直处于过度发展状况,包括房地产和股市等方面的经济泡沫不断增大,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急需政府采取手段调控经济,减缓经济增长,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因此,在2004~2007年底这段过程中,央行加息9次,总加息2.16个百分点。其中在2007年加息最多,力度也最大。在2007年内,央行总共加息6次,总加息1.08个百分点。 在第二个阶段,暨2008年~2009年,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美国次贷危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一)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高低的最基本因素。 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利率仍取决于利润率,并受平均利率的制约。 一般情况下,利率以平均利润率为最高界限,且利率最低也不会等于零,否则就不会有借贷行为。 即利率总是在零到平均利润率之间摆动。 并且利率水平的变化与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变化成正比。 当平均利润率提高,利率一般也相应提高,平均利润率降低,利率也相应降低。 (二)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的高低决定于金融市场上借贷资金的供求情况。 这是因为,借贷资金同其他资金一样,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运动,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由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当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当资金供过于求时,利率下降;同时,利率也反作用资金供求,利率上升对资金的需求起抑制作用,有利于资金来源的增加;利率下降,会使资金需求增加。 所以,资金供求关系是确定利率水平的一个基本因素。

(三)国家经济政策利率对社会再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因此,国家把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工具。 利率不能完全随借贷资金的供应状况自由波动,而必须受到国家的调节,因此而产生的一些代表国家意向的经济政策就对利率产生直接的干预和影响。 世界各国政府都根据本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制定的金融政策影响市场利率,进而达到调节经济、实现其经济发展目标的目的。 (四)物价水平利率的变动与物价的变化有密切有关系,一方面,物价的高低影响着银行吸收社会资金的成本大小,从而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物价上涨往往同货币贬值互为因果,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就必须考虑保持货币的实际价值。 同样,在信用关系的另一方也有一个货币保值的问题。 所以,为保证信用双方都不因物价变化而受到损失必须合理调整利率水平。 (五)国际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为国内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本国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进而对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产生影响。 当国际利率水平较低而国内利率水平较高时,会使外国货币资本流入国内,从而有利于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反之,当国际利率水平较高,而国内利率水平较低时,会使本国的资金外流,不利于本国的国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金融保险)货币银行学讲义利率的变动

第二节利率的变动 一、影响利率的因素:一般性的描述 1、从货币的供求看 1)收入。 从流动性偏好角度看,收入的增加意味着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因而会引起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移。因此,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上升。 从可贷资金的角度看,收入的提高意味着储蓄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供给;另一方面又意味着货币需求的增加,从而增大可贷资金的需求,因此导致收入对利率的影响难以最终确定。 2)价格水平。 价格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在没有货币幻觉的情况下,人们要完成相应的交易量所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就会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的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因此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导致利率上升。 2、从可贷资金的供求看 1)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意味着在人们的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将会减少,从而可贷资金供给减少,结果使均衡利率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2)投资的预期报酬率。 投资预期报酬率的上升会使投资需求增加,从而使可贷资金需求曲线右移,因此会引起利率的上升。 3)政府的预算赤字。 预算赤字往往是用发行政府债券向公众借贷的方式加以弥补,这种政府的借贷造成可贷资金需求增大,从而意味着利率的上升。 4)预期利率。 当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时,会使当前的利率上升。相反,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时,将使当前利率下降。 预期利率就像是一种能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其实,这一有趣的现象在金融市场上是非常普遍的。 5)预期通货膨胀率。 说明:在前面曾经讲过,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那么利率也会上升。但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前者是与人们预计的未来价格水平波动相联系的,后者则是指已经发生的价格水平变动。

提高利息率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提高利息率对经济带来的影响 摘要:利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通常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经济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经济过热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热钱、人民币升值、高房价、高股价等一系列不可策因素正日益严重地冲击着我国尚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如何利用利率政策调控经济,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利息率、货币、资金 一、利息率变动对聚集社会资金的影响 随着银行制度的发展,由于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使社会闲散的、小额资金存人银行,形成巨额的资金。银行对存款支付利息,提高了银行聚集借贷资本的能力。银行调整利息率对借贷资本的聚集规模有很大的影响,在社会可聚集的闲置资金一定的条件下,提高存款利率就有利于吸收存款,降低存款利率就不利于吸收存款,利息率越高,对社会闲置资金聚集的就越充分。因此,存款利率水平和吸收存款的数量成正方向变化。 二、利息率变动对信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贷款利率的高低与借款者的收益成反方向变化,提高贷款利率,使借款企业利润减少,盈利机会减少,借款行为减少,贷款数量和投资规模随之缩小。当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借款企业不仅会减少新借款,甚至收缩现有生产规模,把资本从再生产过程中抽出,将生产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以获取较高利息;反之,降低贷款利率,降低借款者的借款成本,增加收益,盈利机会增加,借款者就会增加借款,扩大生产规模。因此,贷款利率水平和贷款的数量成反方向变化,国家可以通过调整银行贷款利率水平调节信贷规模。 利息率是调节信贷资金结构的工具。信贷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信贷资金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和企业的分布。货币资本是各行业、企业进行生产的共同要素,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所以,哪些行业、企业使用的信贷资金多,其支配的货币资本就多,致使这些行业经营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使用的信贷资金数量不同,其发展速度就不同,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就不同。利率具有调节信贷资金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一般的调节方法:对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短线行业、经济发展重点部门的贷款实行较低的优惠利率,促使这些部门、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加快发展速度;反之,对那些需要限制发展的行业、部门、企业实行较高的贷款利率,使其减少信贷资金的借入,缩小生产经营规模。运用利率调节信贷资金结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影响银行利率的因素

影响银行利率的因素 利率指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是决定利息多少的因素与衡量标准。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决定和影响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利率水平最终是由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首先,利率分别受到产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货币的供给与需求状况、经济发展的状况的决定因素的影响,其次,又受到物价水平、利率管制、国际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根据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换形态,所以利息首先要受平均利润的制约。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是利息的最高限。 利率影响股市 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与普通商品一样,货币的供求状况决定和影响其价格的高低。 一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了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和人们收入的多少,决定和影响了储蓄供给与投资需求,也影响了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实际利率是随价格水平预期变化而调整的,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实际利率计算公式 实际利率=(1+名义利率)/(1+物价变动率)-1 由于利率变动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各国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对利率实施不同程度的管理。国家往往根据其经济政策来干预利率水平,同时又通过调节利率来影响经济。 总之,决定利率及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其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一国经济活动的状况。因此,要分析一国利率现状及变动,必须结合该国国情,充分考虑到该国的具体情况,区分不同的特点分别对待。 中央银行在制定存款利率水平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物价变动率。在制定存款利率时,考虑物价变动因素,是为了保障存款人不致因物价上涨而使存款的实际货币金额减少。 证券收益率。确定存款利率时要考虑证券收益率,因为人们对闲置的货币资本的支配方式有多种选择,可以保留在手边;可以存到银行;可以购买国券或企业股票、债券。 综合之,可得出理想状态为: 物价上涨率<银行存款利率<有价证券收益率 银行合理利率的计算模型及其分析 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值=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V*物价总指数P 根据数据,首先构造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值V与固定资本K及劳动L之间的生产函数关系: V=AKaL1-a 上式中V为国内生产总值,K为全社会固定资本存量,L为全社会从业人员,A,a为参数。在不考虑技术进步时,可以认为a,A为正常数。应当指出,一个效用函数在某一特定时刻只有一种,而且很难用数学式子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 而利率的变动是由哪一些因素引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我国利率变动的因素利率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资金供求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 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 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 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物价变动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

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 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国际经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中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中国的利率水平;②中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③中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政策因素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建国后至十年动乱期间,中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 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 可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①平均利润率。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之欧阳歌谷创作

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欧阳歌谷(2021.02.01) (一)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这种杠杆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上.利率水平的变动对资金盈余者的让渡行为有重要影响,它对资金盈余者持有资金的机会成本大小起决定性作用.当利率提高时,意味着人们借款的成本增大,资金短缺者的负担也越重,他们的借款需要就会受到制约. (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宏观看,居民的全部收入可分为消费和储蓄两个部分.储蓄=收入-消费.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一直人们的消费欲望. 再从厂商投资来看,投资代表着社会资金需要.提高利率则使厂商投资成本增加. 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 (三)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

当发生严重的逆差时,可将本国短期利率提高,以吸引外国的短期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逆差;当发生过大的顺差时,可将本国绿水平调低,以限制外国资本流入,减少或消除顺差. (四)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这里以人民币利率下调为例来说明利率-汇率机制的传导效应:利率下降,国内需求上升,进口需求也上升,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进口需求上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使得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加,企业进口增加而出口减少,资金外流增加,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下降的效果是扩张性的: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在国外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下,由于出口扩大,在乘数作用下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扩张,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下降通过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资产效应导致国内需求下降;与此同时,出口企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总之,人民币利率下调造成人民币汇率下降,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率调整的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率调整的状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对于历年存款利率的分析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调整,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至今已有30个年头了。 下表是1980年以来中央人民银行对存款利率的调整数据。

作散点图如下:(我认为折线图不是很精确,所以选择了散点图,模拟出大致的形状) 背景资料收集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利率管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应对通货膨胀一度实行了与货币利率并举的折实存款利率和折实贷款利率,当时对稳定货币、发展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为了恢复国民经济,我国对不同的经济成分、不同行业、不同用途、不同期限的存贷款,曾制订多档利率.,并且适时调整灵活运用,利率的经济和杠杆作用比较明显。国家进人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时期,银行根据物价趋向稳定、国民经济全面高涨的新情况,调低了各项存款利率,对贷款实行多档次的差别利率,以较低的贷款利率支持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受到了严重削弱。1958年,受“共产风”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大幅度降低了储蓄存款利率,同时大大简化了利率层次,利率积累资金、引导资金流向的作用受到影响,高利贷活动活跃了起来。在“文革”时期,在利率政策和利率管理上受到了极“左”思潮影响,进一步降低了存货利率水平,归并利率档次,取消了企业贷款过期加息的规定,缩小了利率作用的范围,进一步削弱了利率的杠杆作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利率管理的调整和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强调要自觉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工具管理经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要求,在利率政策和利率管理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利率的经济杠杆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