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题材策略:小人物贴近和大题材间离

美国电视剧在题材选取上采取两极化策略:一极是表现日常小人物、最大程度地贴近平民生活;另一极表现非常态环境中的英雄人物、以间离手段营造神秘和刺激。

小题材剧中主人公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讲述的都是些平常碰得到的小事——这种平民化策略生存基点,是题材本身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性。观众在品味这种贴近时,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符合了审美的基本原理,即人类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审的正是体现在审美对象中的人类本质力量和生命形象之美。

另外,美国电视剧的编剧根据时事变动、观众反馈,随时调整剧情,用各种方式将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事糅合到剧情中进行描述、影射和思考,不但为电视剧和现实世界找到一个对应和互动的接口,也使剧集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材料。

叙事策略:剧情为王和“杯中风暴”式冲突

视剧剧情的两翼是悬念和冲突,“剧情为王”正体现在对悬念和冲突的精心设置上:小人物小题材靠提炼大量细节化的悬念和冲突来营造亮点;对于那些能拍成好莱坞大片的大题材,电视剧采取与好莱坞大片完全不同的策略——不刻意强化大场面大动作以营造视觉奇观,而是重点打造剧情的悬念和冲突,以剧情取胜。

“剧情为王”体现在叙事策略上,表现为戏剧性的“杯中风暴”式冲突。如情景喜剧,每集一般有30多个笑点,平均每半分钟到一分钟就有一个。大题材电视剧则往往是给主人公一个目标,如救人,将他置于极度的危急情境之中,然后开始设置重重障碍来阻止主人公达到目的;在这种冲突和悬念的积累和前进中,观众的情绪一直在波浪式上扬;当冲突、悬念和观众的情绪都积累到饱和状态时,一集的高潮到来,本集的冲突和悬念得到解决,但每集结束前都会有下一冲突和悬念的暗示和提示,观众在心理释放过后又欲罢不能——《24小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主题策略:大美国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很少有“宣传”一说,甚至忌讳这样的字眼;但不说“宣传”只为掩人耳目——好莱坞电影如此,美国电视剧也不例外。

《兄弟连》就是典型代表。该剧中虽也有表现人性在战争中的扭曲这样的场面,但更多的笔墨被用来讲述一个战争神话——美国就是这个神话中的救世主,永远代表着正义和胜利。

只有“大美国主义”是无法支撑起一切电视剧的,而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剧的另一大主题策略:在彻底物质化了的美国,英雄主义渐离人们,这时,电视剧成了人们的上帝,它不只是帮你打发了无聊的时间,更在于它重新塑造了英雄。

编剧主导

大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美国电视剧,要便于随时取消或增加“产量”,编剧的地位非常显赫:他们决定故事的走向和细节,拿高报酬,成熟之后还可能成为一部戏的“总指挥”,统管全局。这与导演在中国电视剧中的核心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

20世纪50年代,掌握美国电视剧制作最高权力的,还是剧中的大牌明星或是在演艺界关系广泛的事务性制片人,但从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电视剧始终要靠故事和对白取胜,创作故事和对白的编剧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剧情越来越复杂,人们认识到电视剧拍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好编剧,而这种创作控制权逐渐发展为主宰一切的“总指挥”,导演、演员甚至有时被称为“技术工人”。

“系列为王”

在美国电视剧中成为绝对主角的系列剧一般通过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贯穿联系,每一集(一般30分钟或1小时)按照基本不变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模式讲述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故事,采用“以人带事”的手法,讲述的是“人物的故事”,结构开放:女演员巴巴拉·芭布科克在《山街蓝调》中出色的表演,使一个两集中的临时角色、警察的寡妇格蕾斯不断被添加戏份,不但逐渐成为剧中主角,整整参演了146集,还凭此当上了1981年度“艾美奖”最佳女演员。实际上,标准的美国系列剧是真正意义上的“热播”,它可以根据观众的口味、演员的变更或是其它各种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随时加入新的元素,而不影响其生产的连续性。同样的情况,若发生在连续剧制作流程中,由于故事的改变,整部戏多半得推倒重拍——好的电视连续剧,让你记住的是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而好的电视系列剧,令你印象深刻的是剧中人物的性格。显然,“人物性格”更容易通过不断“讲述”(生产)的新故事来不断丰满。

边拍边播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这种生产基本采用标准流水线来组织,一条经典的流水线一般包括这些“工序”:主笔设计情节——提纲作者编写提纲——对话作者撰写对白——总编剧汇成脚本——制片人和导演作前期筹备——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播出。

编剧根据时事变动、观众反馈,随时调整剧情:圣诞节到了,观众们熟悉的电视剧主人公们同样会在电视上“过节”;发生了大事,白宫里的总统着手处理危机,很快,《白宫群英》里的“总统”也开始解决同样的难题——这是一种故意模糊戏里戏外的策略,目的就是让观众把剧中人当成自己的朋友、甚至家人来关心,由此把观众固定在屏幕前不愿离开。

大市场、普世策略全球倾销与多级售卖模式

这种多级售卖模式支付了大多数美国电视剧极其昂贵的制作费用,著名的《急诊室的故事》每集的制作投入高达1300万美元,超过很多电影的预算;而一般的剧集,成本通常也在每集200万到400万美元左右,情景喜剧的成本约100万美元每集(半小时)。昂贵的制作费,不但保证了节目的品质,无形中也塑起了一道屏障,保护了国内市场——外国低成本的制作,很难在质量上与国产电视剧一较高下;而挟着这样资本优势,美国电视节目采取了普世策略,也就是多采用大家都有共鸣的题材、最大程度上淡化地域色彩,以便利全球销售。打造品牌、长期经营:电视剧陪伴美国人成长

经济学研究表明,在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消费社会,新产品打开市场是最困难的,消耗的费用也非常高。如果好不容易打开市场,却只是短期经营,显然是不经济的。而进行长期品牌运作的好处是:只要有了好口碑,相对少量的品牌维护费就可以使收视率只升不降,片商因此能够用一般的制作成本得到品牌的高额回报。

映季、栏目化播出与约会机制

尽管随着电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联播网”面临着有线电视系统强有力挑战,美国六大联播网的全国性电视节目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加在一起,仍然占到收视率的60%以上。电视网在全国市场范围内竞争,节目必须千姿百态,以吸引、满足各种教育程度、社会各阶层及各种文化背景的观众,因此,节目栏目化,让各类观众很容易在固定时段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节目,对各大电视网就非常重要了;而电视的黄金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几个小时,所以,美国“联播网”电视剧的播出方式,绝少象中国这样一播两三集,一段时间内只推出一部主打电视剧——因为除了少数凤毛麟角的作品外,每部电视剧其实只能满足一部分观众;而如果满足某个观众群的节目占用的黄金时间太多,就会流失其它观众。

电视的黄金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几个小时,所以,美国“联播网”电视剧的播出方式,绝少象中国这样一播两三集,一段时间内只推出一部主打电视剧——因为除了少数凤毛麟角的作品外,每部电视剧其实只能满足一部分观众;而如果满足某个观众群的节目占用的黄金时间太多,就会流失其它观众。

从主题和内容看,美国的电视剧和中国的电视剧有明显的差异。如美国以西部片、医生律师剧、惊险动作剧,代表了美国社会主流价值中的拓荒精神、冒险精神和专业精神。中国目前的则更为流行清宫剧、武侠片、都市言情剧和商场白领剧,这些类型都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现实背景紧密相关的。

在表现形式上,美国的电视连续剧有时被称为系列剧。其连续人物虽然是连贯的,但是,每一集故事都可以单独成篇。每一集中的主要事件和矛盾都在该集的末尾时得到了解决。在这一点上,《24小时》代表可一个新的趋势:它的主要事件和矛盾贯穿二十四集连续剧,并在最后一集得到解决。这和中国现在流行电视连续剧结构相似,但是这种结构在美国的电视剧中不是主流。

日渐肥皂剧上中美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额度电视连续剧很像美国的日渐肥皂剧; 前后连续的剧情,不断发展的人物性格。“且听下回分解’的叙述结构。但是,美国的日渐肥皂剧和中国的电视剧相比,在题材上有明确的限定:主要表现家庭人际关系的互相作用。以致美国人常常用它来形容他们自己生活中的冲突。而且在叙事节奏上较为放松,特写和对话很多,场景相对比较集中,整个剧长度可延续几十年,这些都使它更具有了普通生活的外观。

中国的电视剧中虽然也有许多在主题上的处理家庭伦理和情感问题的连续剧,但是,除了主题,它的镜头调度和叙事的结构形式上和中国的一般的电视连续剧没有什么差别。美国的肥皂剧则已经形成一套和黄金时间电视连续剧不同的语法,和中国的的家庭伦理剧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在镜头结构、叙事语法和电视剧的整体长度上。

在情景喜剧上,中国起步较晚,90年代开始尝试,在形式上和结构上较多的借鉴了西方的情景喜剧。如;较为固定的场景;每集主要讲一个故事,可以单独成篇;使用现场观众的笑声(包括后期的制作)。但在中国的情景喜剧在形式的处理和题材的把握上都不如美国的情景喜剧成熟,也不如自己的电视剧成熟。

中美电视剧叙事模式比较浅析

中美电视剧叙事模式比较浅析 山东有线电视中心李磊内容提要: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在中国及西方的大众传媒中担任着重要的娱乐形式,做为一种与文学戏剧并列叙事艺术,中西方在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及结构元素上有很多共性,做为一种文化产业的核心产品,又因为思想传统及经济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本文试以比较文学的方法从叙事结构、叙事伦理以及新叙事学等多个向度考察当下中美电视剧的各自特点。 关键词:中美电视剧比较叙事分析 电视剧在当今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消费品,要研究电视剧,不得不研究美国电视,因为“纵观当今世界,无论是电视技术,还是节目制作理念,美国都走在前列,有了自己一套比较完备,适合于实践操作的范式。”(1)作为电视艺术门类之一的中美电视剧必定在美学风格上拥有共同之处,同时又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这使得中美电视剧的不同表现在了多个方面,其中叙事风格的差异最为明显,也是我们研究电视文化的基础环节。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的审美口味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反映在传媒上就是电视文化的更加快餐式和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数字化科技革新日新月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电视剧在叙事上做着不断的调整。 一.叙事结构之比: 当代叙事学属于结构主义美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从托多罗夫创立叙事学那天起,叙事分析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对结构的归类与总结。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在视听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独立性的结构特点。而具体到中国和美国的电视剧,在宏观框架的基础上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方向。中美对电视剧都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或按题材分类、或按播出时间分类,本文采取叙事模式上将其分为系列剧和连续剧两种来进行各自的结构分析。 首先是系列剧,美国从二战后电视剧兴盛繁荣起,系列剧一直占踞主导地位,无论是肥皂剧还是室内剧都不周程度地充斥着荧屏。在系列剧的发展过程中美国一直是采取平行叙事的模式,从《六人行》到《欲望城市》,都在展示不同人的生活节奏与情趣。肥皂剧作家把同时叙事的三个故事错综起来,“所以模式上多采取平行叙事,把三个小故事切成三段,大体上以ABC , A'B'C', A”B”C”的格式讲述。” (2)最典型的就是《老友记》,三对年轻人在生活中的摩擦碰撞总是分头展开,在最后又归于一起,每一个分支故事的发展也很规整。 反观中国的系列剧多采取并行叙事,从早期的《编辑部的故事》到近些年的《我爱我家》、《炊事班的故事》,故事的各个主人公都在围绕着一个主题事件在展开,大家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只是或徘徊犹豫,或急功近利,或精诚团结,或各怀心计,在同一个主线之下展开众生相,大体上以ABC,ABC',ABC ”的格式讲述。这种对生活故事的不同讲述方式是与中西观众不同的欣赏习惯分不开的,究其文化根源,和西方叙事诗论从建立在情节结构基础上的叙述角度、修辞、格律等形式功能不同,中国古代叙事诗论集中于对叙述手法的起承转合的章法之上。( 3) 最初的电视连续剧在美国电视产业中始终只能充当小配角,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后, 美国电视业受英国电视的影响,才开始制作一些连续剧,产生了《根》、《兄弟连》这样的叫 好又叫座的大制作,近几年美国电视连续剧越来越重线索的多头发展,有人称之为弹性叙事,“弹性叙事适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比较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对比 我将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对比 1.production 2.broadcast 3.investment & ratings 4.Culture 5.adversting 6.types 一.Production剧集制作 (1)周期circle: 对于美国电视剧而言,“季”(season)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具体来 说,从9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大约30多周的时间就叫“季”。不过一般 在接近年底的时候,有些电视剧会因为圣诞节或者棒球职业联赛等原因停 播一段时间,也可以称作冬歇期。一般来说,美国周播电视剧的制作周 期,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 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则实行的预审备案制度(standards and practices),编剧 写好剧本后,由制片方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表述 剧目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内容的故事大纲,到省 广电局(厅)申报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待取得批文后,才能成立剧组, 开始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和发行。电视剧的主要购买者是各地方电视台, 电视台买到优秀的电视剧后会立刻安排,以争抢收视份额。 (2)编剧Screenwriter 地位: 在美剧中,采取的是“编剧为王”的策略,美国很多编剧兼当制片人或者助理制片人,掌握分配权,如果片子盈利以后,尤其一些很好的片子盈利空间很大,在美国编剧能分享盈利成果,而在中国,中国编剧不掌握分配权。 工作方式:任何一部美剧后面都有一个编剧团队,而在中国编剧基本上是“单干”,这让美国同行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编剧素质:目前,美国编剧一般会先写好剧本的前面部分,然后剧组才开机,后面的部分则是根据拍摄进度边拍边写。而这个过程才是整个制作的最重要环节,编剧们会不断拿出自己已经写好的部分和观众座谈或者发到网上,及时得到改进意见。 而目前中国大陆的编剧一般有两种出身:一种是电影学院或者戏剧学院编剧专业毕业的专业编剧,另一种就是作家。前者因为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生阅历以及艺术磨砺,难以肩负重任。后者,尤其是改编自己文学作品的作家都普遍有着同一种心理,认为文学创作才是自己的最爱,而影视剧的创作只是一个副业,甚至是为了谋生而不得已为之。 剧本创作:美剧通常表达人情美,生活美,英雄美。始终表达着“真善美”。并且非常懂得如何充分的给角色上色,使其性格丰富,有血有肉。剧中没有完全的坏人,也没有完全的好人。 而国内的影视剧,在人物角色塑造上,对于正面的角色性格特点基本是“高、大、全”,反面角色也缺乏设计,不能很好的从观看者的角度入手,只有当我们能够从正面角色中看到缺憾,从反面角色的悲剧命运中看出更深邃的根源时,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够流传久远。二。Broadcast播出方式 美国电视剧一般而言一周播出一集,而且除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一遍之外,近期将不再安排重播,这也就使得观众一旦观看上某个美剧之后,就不愿轻易放弃,所以每“季”一开

中外电视栏目比较《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老友记》VS《爱情公寓》——中美典型情景喜剧比较分析 《爱情公寓》由韦正导演,由一帮年轻演员担纲主演。故事围绕一栋叫做“爱情公寓”的普通出租式青年公寓展开。讲叙了公寓内四男三女之间所发生的形形色色搞笑、离奇、浪漫、感人的故事。本剧在叙事上采用创新的多线并进,试图打破传统中国情景喜剧单线式模式。播出后即以轻松幽默的氛围、时尚潮流的形象、温馨浪漫的基调引发收视热潮,成为当年最关注的电视剧之一。 《老友记》是美国NBC电视台于1994年开始推出的电视情景喜剧,也叫《六人行》,至2004年完结篇止。一共播出十季,共约200集。戏巾的六个“老友”住在纽约市区的公寓中,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事业是整部戏的主线。六个年轻人浓缩了美国青年人的特点,再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巾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行为。接下来我们对两部剧进行比较 1、剧情模式 情景喜剧的共有剧情模式是:每一集自成体系,且波澜都会在结尾归于平淡。《爱情公寓》借鉴《老友记》,每一集的剧情有一定的联系,用主人公的感情线串联,比如《爱情公寓》中曾小贤和胡一菲,展博和林宛瑜的感情。这样使观众既可以抓住剧情主线,又可以观赏每一集主题明确的故事 2、人物设置 《爱情公寓》在人物设置上借鉴了《老友记》,除了关谷神奇以外,其他人物都是照搬自《老友记》,不同的是将人物中国化了,并且夸大了他们的性格特点,有很好的喜剧效果,但却缺少了《老友记》的深度,尤其在人物思想的刻画上。 曾小贤对应《老友记》中的Chandle,继承了Chandle敢说不敢做的懦弱性格。曾小贤软弱,善良,有点自卑却表现得非常自信,这使得这一角色像普通中国人一样有血有肉。相比于chandle,曾小贤这一角色更为成功。 胡一菲对应《老友记》中Monica,继承了Monica的专横霸道。Monica是个完美主义者,有洁癖有强迫症,凡事追求不出差错。不同的是,Monica的性格形成有详细的交代,而《爱情公寓》没有做到这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败笔。故事强行告诉观众胡一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胡一菲的弟弟展博对应《老友记》中的Monica的哥哥Ross,继承了Ross那种高学识的书呆子气质。同样,展博也是Ross的升级版,更加书呆子气,更加不懂

比较研究法分析中美电视剧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当代中美主流电视剧 2016级广播电视艺术方向张子建 2016110795 一、中美电视剧创作比较研究的意义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电视剧引进中国大陆伊始,就造成了“轰动效应”,《加里森敢死队》、《成长的烦恼》等电视剧成为改革开放后的那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些美国电视剧的热播,甚至对某些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互联网文化在中国大陆的流觞,更让《兄弟连》、《越狱》、《人人都爱雷蒙德》等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的年轻一代网民之中掀起了一阵“美剧狂热”,“美剧”,由此正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美剧”不仅成了人们学习英语的“教材”,更成为美国传播其价值观的重要工具,中国出现了一批人,他们从没有去过美国,但是却有着深刻的“崇美”、“崇洋”心理,对美国的“民主生活”心向往之。定期同步观看“美剧”,已经成为了一批人标榜自我、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由于“美剧”要求观看者具有一定的英语听力基础,所以是否“追美剧”,已经有了成为划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界线的趋势。 另外,对于国内专业的电视剧创作者来说,比较研究中美两国电视剧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美国电视剧在制作上投入巨大的科技和资金,引领着世界电视剧制作水准,目前,中国电视剧制作在硬件上已经接近了美国,期待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我们能够将这一差距进一步缩小。 其次,美国电视剧凭借其高水准和发行优势,占据了国际市场,2015年,美国靠出售电视剧获得了50亿美元的利润。相比之下,中国电视剧的海外出口就逊色许多,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繁荣,而是应该多注重国际影响力。 再次,美国电视剧随着深化开放,必定会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起到冲击作用,我们多了解对手一点,就能制定出对策来保护自己的电视剧。 二、当代中美主流电视剧比较研究的范围 剧情剧是当代中美电视剧的主流形态,而“电视剧创作”应该是电视剧比较研究中的核心,所以对于电视剧创作者而言,电视剧的创作环境、创作观念、创作方法的比较显得尤为重要,其他有关电视剧的各种比较又都应该围绕着电视剧

我看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我看中美电视剧的差异(转) 作者:赵宁宇,提交日期:2007-4-26 15:28:00 从《大长今》、《疯狂主妇》到现在大妈大婶都在谈论的《越狱》,回想起来近几年看的电视剧大多都是来自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电视剧精品,而咱们本土电视剧不知啥时候竟悄无声息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这种淡出不是说因为外国影视的冲击使得国产电视剧创作萎靡。而是在我们每年13800集的庞大产出量下,质量却也低的惊人。 投资差异 外国电视剧看多了自然就想比较,当然比较的是咱中国电视剧到底差在哪里?看到韩剧画面精致,就说咱们电视剧不细腻。看到美剧情节紧凑,就是咱们中国编剧不会写故事。我看这都是表面现象,为什么人家画面精良,故事好看。归根结底就是老赵说的两个字:“缺钱!”——咱们中国拍电视剧没钱。 美国电视剧一集的制作费用就能达到千万美元,一般剧集的成本每集也在200万到400万美元间,你看人家一集的制作费用,足够国内拍一部相当好的电视剧了。不是老美钱多的没地方使,也不是说咱们国家经济水平低,而是拍摄电视剧投入产出比的极大不平衡,使得国内的电视剧人想拍精品都拍不成。 可以看出:首先,中国制片方很大程度上难以收回成本,而美国单集就能盈利250%以上。 在中国,电视台与电视剧制作企业之间是不平等的市场关系,电视台花在购买电视剧的价钱实际只有12%不到,80%全部被电视台收入囊中,电视剧生产公司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而在美国,电视剧前的20分钟广告中,有11分钟的广告收入回归制作公司 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道理谁都懂?可咱们中国电视剧拿什么扩大呢? 中国的灰色成本——公关,接待费要占投资的5%。这部分属于打水漂,无法盈利。而美国用于广告宣传的费用就1200~2000万美元。 盗版肆虐

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

毕业论文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Teleplay 中美电视剧比较研究 学院)专业级班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日期

Abstract: As society progresses, people requi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terial goods continuously, and require continuous distillation of spiritual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V,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viewers? spiritual nourishment, to analyze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representative work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merican TV in our country are so favorable and the people on the domestic drama set in cold. From this an cushy perspective of TV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on is a topic combines practical with interesting. This thesis focus on the theme selection, characterization, plot and other differences for a television show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the use of more commonly-used method of analysis which reflects the values and ambition of their culture. Key words: teleplay; compare; cultural differences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中美电视剧的差异 题材策略:小人物贴近和大题材间离 美国电视剧在题材选取上采取两极化策略:一极是表现日常小人物、最大程度地贴近平民生活;另一极表现非常态环境中的英雄人物、以间离手段营造神秘和刺激。 小题材剧中主人公多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讲述的都是些平常碰得到的小事——这种平民化策略生存基点,是题材本身与现实生活的贴近性。观众在品味这种贴近时,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符合了审美的基本原理,即人类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审的正是体现在审美对象中的人类本质力量和生命形象之美。 另外,美国电视剧的编剧根据时事变动、观众反馈,随时调整剧情,用各种方式将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时事糅合到剧情中进行描述、影射和思考,不但为电视剧和现实世界找到一个对应和互动的接口,也使剧集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材料。 叙事策略:剧情为王和“杯中风暴”式冲突 视剧剧情的两翼是悬念和冲突,“剧情为王”正体现在对悬念和冲突的精心设置上:小人物小题材靠提炼大量细节化的悬念和冲突来营造亮点;对于那些能拍成好莱坞大片的大题材,电视剧采取与好莱坞大片完全不同的策略——不刻意强化大场面大动作以营造视觉奇观,而是重点打造剧情的悬念和冲突,以剧情取胜。 “剧情为王”体现在叙事策略上,表现为戏剧性的“杯中风暴”式冲突。如情景喜剧,每集一般有30多个笑点,平均每半分钟到一分钟就有一个。大题材电视剧则往往是给主人公一个目标,如救人,将他置于极度的危急情境之中,然后开始设置重重障碍来阻止主人公达到目的;在这种冲突和悬念的积累和前进中,观众的情绪一直在波浪式上扬;当冲突、悬念和观众的情绪都积累到饱和状态时,一集的高潮到来,本集的冲突和悬念得到解决,但每集结束前都会有下一冲突和悬念的暗示和提示,观众在心理释放过后又欲罢不能——《24小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主题策略:大美国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美国很少有“宣传”一说,甚至忌讳这样的字眼;但不说“宣传”只为掩人耳目——好莱坞电影如此,美国电视剧也不例外。 《兄弟连》就是典型代表。该剧中虽也有表现人性在战争中的扭曲这样的场面,但更多的笔墨被用来讲述一个战争神话——美国就是这个神话中的救世主,永远代表着正义和胜利。 只有“大美国主义”是无法支撑起一切电视剧的,而宣扬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剧的另一大主题策略:在彻底物质化了的美国,英雄主义渐离人们,这时,电视剧成了人们的上帝,它不只是帮你打发了无聊的时间,更在于它重新塑造了英雄。 编剧主导 大工业化生产方式下的美国电视剧,要便于随时取消或增加“产量”,编剧的地位非常显赫:他们决定故事的走向和细节,拿高报酬,成熟之后还可能成为一部戏的“总指挥”,统管全局。这与导演在中国电视剧中的核心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 20世纪50年代,掌握美国电视剧制作最高权力的,还是剧中的大牌明星或是在演艺界关系广泛的事务性制片人,但从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电视剧始终要靠故事和对白取胜,创作故事和对白的编剧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剧情越来越复杂,人们认识到电视剧拍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好编剧,而这种创作控制权逐渐发展为主宰一切的“总指挥”,导演、演员甚至有时被称为“技术工人”。 “系列为王”

浅谈中美电视剧中的差异

网络工程1101 李伶玲201126680111 浅谈中美电视剧之差异 从《大长今》、《疯狂主妇》到前几年连大妈大婶都在谈论的《越狱》,回想起来近几年看的电视剧大多都是来自韩国、日本和美国的电视剧精品,而我们本土电视剧不知时候竟悄无声息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就目前来说中国电视剧每年大约有一万多集的庞大产量,即便如此,但其质量却也低得惊人。看到这里,真心有点为我们国产剧的逐渐淡出感到了些担心,但是,担心之余更多的则是对目前这种现状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 现在外国电视剧看多了自然就想比较,当然比较的是咱中国电视剧到底差在哪里?看到韩剧画面精致,就说咱们电视剧不细腻。看到美剧情节紧凑,就是咱们中国编剧不会写故事。我看这都是表面现象,为什么人家画面精良,故事好看。这里,我们就针对中美电视剧的差异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首先,我觉得应该从两国电视剧的大众文化元素进行比较。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电视起步晚,因此我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因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电视文化不准确的定位而受到影响。恰恰相反的是美国是商业电视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对世界的电视体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世界上许多流行的电视节目

都诞生于美国,如肥皂剧、情景喜剧、谈话节目等等。另外它在电视节目的制作、商业运作、电视体系等方面都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两国电视剧在制作周期,播出方式以及制作与收视要求方面的差异。 (1)制作周期。一般来说,美国周播电视剧的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另外,若果你是经常看美国电视剧的人,你就会发现对美国电视剧而言,“季”或者说是“演季”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大的特点。而且,他们的编剧也是采用边写编拍的方式在进行拍摄的,电视台一般也就预存两三集的电视剧用来播出,因此才会发生像2007年10月份美国编剧大罢工时,各大电视台仅仅坚持了不到三周时间,就纷纷断炊了的现象的。而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则实行的预审备案制度。编剧写好剧本后,由制片方持表述剧目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内容的故事大纲,到省广电局(厅)申报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待取得批文后,才能成立剧组,开始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和发行。两者相比之下,时间上的差距是不言而喻的,一定意义上也会大大降低其时效性。 (2)播出方式。美国电视剧一般而言一周播出一集(有时每一季刚开始播出时会采用特殊的方式播出,比如《24 Hours》一般一上来就用两天的时间连播四集),而且除了晚间黄金时间播出一遍之外,近期将不再安排重播,这也就使得观众一旦观看上某个美剧之后,就不愿轻易放弃,所以每个“演季”一开始,观众都会有造成一种迫不期待的心理期待和强烈的收视愿望:好的电视剧只有今晚播,不看

从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来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来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近些年,美剧在中国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诽闻女孩》《越狱》《绝望主妇》等美剧在土豆、优酷等网站都拥有很的点击率。这些美剧体裁不同,《诽闻女孩》讲述上流社会千金小姐的生活,《越狱》讲述主人翁是如何进监狱来拯救被冤枉入狱的兄长。而《绝望主妇》则反映出了美国不同阶层人民的家庭生活。美剧的故事夸张,情节生动,往王带有悬疑色彩以吸引观众。阴谋,谋杀是这些美剧的主题。《越狱》描述美国司法的腐败,连副总统也牵涉其中,阴谋始终贯穿整剧。即使是《诽闻女孩》《绝望主妇》这些描述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电视剧,阴谋、谋杀也贯穿其中。与美剧不同,目前热播的中国电视剧大多数为家庭伦理片,如《蜗居》《裸婚时代》等,或者是一些改编于名著的历史剧,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或者是一些年代片,如《再说一次我爱你》等。近年很受欢迎的中国电视剧题材还包括军旅题材的《士兵突击》以及讲述经商传奇的《大染坊》、《乔家大院》等。热播中国电视剧虽然体裁多样,却都以爱情、家庭为主题。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的差异是因中美文化的差异而引起的,而电视剧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也体现了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试图分析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从文化角度来看,这些电视剧之所以能受到观众的 喜爱是因为他们反映了当下的文化趋势,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狭义的文化指 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科学、哲学、信仰、风俗、文化艺术、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道德标准等。本 文探讨的是狭义的文化概念,从价值观来探讨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一)教育子女的观念不同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差异在热播美剧和中国电视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美剧中孩子会做各种兼职,比如送报纸,在餐厅做服务员 等等,培养学生自立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是美国家长教育子女的重要目标。在美国,子女满18岁就要开始独立生活。在热播美剧《绝望主妇》中,主妇之一的Lynette在其双胞胎儿子18岁之后,将儿子赶出家门,逼其独立。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子女自立、独立的价值观念,培养子女依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人生 价值获得成功的观念。而在热播中国剧中,“啃老”,依靠父母的社会现实被合理化。在中国热播剧中,子女读大学靠父母,找对象靠乡亲,买房子靠啃老,子女在婚后和父母住一屋檐下,靠父母资助帮忙是中国电视剧所反映的现实。如在《蜗居》中,女主人翁海藻无法忍受贫穷的生活而成为宋思民的情妇。主人翁海藻的选择是子女对于父母依赖心理的移情作用。在没有有钱有势的父母可以依赖的情况下,海藻选择依赖宋思民,这个能提供一个很好的物质生活的已婚男性。在《裸婚时代》中,主人翁的裸婚是他们婚姻破裂的根源所在,在这背后的是男女主人翁对各自父母的依赖。男女主人翁成年后仍

试论中美电视剧制作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1]

试论中美电视剧制作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青鸟飞啊飞的手记: 想拍出好的电视剧,首先要解放思想,然后再解放制度!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从大学毕业以后,我便成为了美剧的忠实拥趸,至今四五年的时间里,看过的各类美剧数十部,平时对于美剧的制作流程和制作方式也很关注,同时,作为北京电视台的广告部工作人员,我对于国产电视剧的制作也曾有过大致的了解,在此不妨做一简单比较,试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一)市场主导与行政主导的制作差异 总体而言,美国电视剧的制作采用的是边拍边播的方式,而中国电视剧的制作则采用的是先备案审查再制作播出的方式,归结为一点,就是市场主导与行政主导的差异。 (1)制作周期 对于美国电视剧而言,“季”或者说是“演季”这个概念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季”实际上就是指商业电视网在它晚间黄金时段的娱乐节目里所实行的一种惯例或者制度,不仅电视剧如此,其他节目也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操作的(新闻节目除外)。具体来说,从9月中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大约30多周的时间就叫“季”(也有一些特定的暑期季),在这期间,各大商业电视网晚间黄金时段播出内容一般都是首播节目或者是电视剧。不过一般在接近年底的时候,有些电视剧会因为圣诞节或者棒球职业联赛等原因停播一段时间,也可以称作冬歇期。 一般来说,美国周播电视剧的制作周期,实拍周期是八天,播出周期是七天。编剧边写编拍,电视台一般也就预存两三集的电视剧用来播出,因此2007年10月份美国编剧大罢工时,各大电视台仅仅坚持了不到三周时间,就纷纷断炊了,很多当季的新剧不得不提前结束播出。 而中国的电视剧拍摄则实行的预审备案制度。编剧写好剧本后,由制片方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表述剧目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内容的故事大纲,到省广电局(厅)申报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待取得批文后,才能成立剧组,开始拍摄,最后进行后期制作和发行。电视剧的主要购买者是各地方电视台,电视台买到优秀的电视剧后会立刻安排,以争抢收视份额。 (2)播出方式

中美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1)

中美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1) 无论是美国还是其它国家,在现代文明的都市社会里,犯罪和破案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警察——这个国家暴力机关的执法者的使命似乎也永无终止之日。虽然犯罪和破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占得很小,警察和罪犯也并不是社会公民成员的主体,他们的分量也许无法与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相比,但它们永远是戏剧化矛盾冲突最外化,最突出的社会行为。犯罪率逐年飙升,各种案件层出不穷,犯罪的手段复杂多样,破案历程千奇百怪——这些都给影视创作带来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经历了日常无聊琐碎的普通观众,很期待在茶余饭后欣赏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反常故事——这就是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经久不衰的诱人之处。题材与主题 国内的公安题材电视剧多涉及犯罪,法律问题,叙事元素彼此混杂,多具备情节剧的叙事结构,这类电视剧往往不能独立成章,多集叙述的是一个大故事。这一类影视剧已经成为国内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题材之一,有相当多的佳作成为收视热点,《大雪无痕》、《永不瞑目》、《生死卧底》、《公安局长》、《重案六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黑冰》、《黑洞》等,这些电视剧的题材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对当下转型期社会重大事件的反映与揭示上,它触动着整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凭借其当下性,敏锐性,重大性的特点牵动着广大观众的注意力。 美国近二十年的警匪片,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梦幻”形式,与国内的公安题材影视作品不同,这种形式下的警匪影视作品经常会部分忽略时代背景和政治元素,部分忽略政府影响和政党政策,而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对事件本身的影响。警匪电视剧也往往像电影一样,可以独立成章,一集一个故事,这种具备“不连续性”的特点,虽然在宏观结构上似乎逊色于国产电视剧,但是其单集的独立性也有效地提高了收视率——毕竟观众可以在任意一集中随意融入情节。 从表现主体来看,普通警察,刑警,巡警,武警,特警,安全人员,谈判专家,特工,甚至交通警,消防警,都一应俱全。从涉及的案件来看,刑事犯罪(《九.一八大案纪实》、《西安十二.一零枪案纪实》),经济犯罪(《冬至》),黑社会犯罪(《绝不放过你》、《黑洞》),跨国经济犯罪《升起的太阳》,恐怖主义犯罪(《爱国者的游戏》),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犯罪(《谍中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艺术形态功能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浅析中美电视剧叙事差异 发表时间:2009-11-16T14:20:44.043Z 来源:《文艺生活》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罗春柳[导读]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 (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刺激下,电视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喜好,即收视率。收视率成为衡量电视剧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以《越狱》、《迷失》、等为代表的美剧的在网上迅速走火;与此同时,《金婚》、《潜伏》等国产电视剧收视率也节节高攀,成为人们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基于两者不同的题材与叙事风格,分析收视率持续创高的原因,两者背后的叙事差异,与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文化差异 叙事风格 审美期待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 一、中式平民情节与美式英雄主义 当前中国的社会构成中,中低文化水平人口仍然占很大比重,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在2006年2月28日宣布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内地城镇人口为5.62亿(占43%),农村人口为 7.45亿(占57%)。平民是构成我国社会结构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优秀的电视作品总是能引起社会绝大多数人群的认可的,而收视率的提高也有赖于这部分人群的努力。07年热播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之后《乡村爱情》、《金婚》无一不是在演绎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算是《士兵突击》等军队题材以及近期火热的《潜伏》为代表的谍战题材电视剧,在故事情节上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都能引起观众情感上和思想上广泛的共鸣。 美国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他的电视作品中也有平民主义的倾向,反映社会中小人物的命运,最大程度的贴近生活。同时,个人英雄主义更是美剧中的一大特色,从早期的电影西部片,惩恶扬善;到之后的警匪片,悬疑片,一切都好像中国戏剧一样有特定的程式。就算是反面人物,也是为了声张正义而生。《越狱》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也反映了观众不同的审美期待。中国观众长期接受正统教育,遵纪守法,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也是中国社会赖以稳定和谐的基础。而《越狱》挑战了国家和法律,这一点不同于国产电视剧,这种审美差异造成了新的期待。 二、不同的叙事题材来源于文化的差异 1958年 6月15日,自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莱饼子》起,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故事的亲和力便深深地根植于电视剧中,强调天、地、人和谐的理想境界,成为中国特定民族审美心理积淀。所以,中国的电视剧中重视情理的统一,因此家庭伦理剧在中国的电视连续剧中占很大的比重。老百姓喜欢看别人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美国是一个强调自由、民主和博爱的社会,少受殖民统治,生性都热情奔放,电视剧内容丰富,少受政治的局限,面临激励的竞争,极度商业化,节目制作日趋精良,内容也非常的丰富。美国电视剧是美国社会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重要表征,透过美国电视剧,我们可以直接地感受到美国社会的情感、想象、价值、身份乃至时代的现状和演变。 因此,在中国流行历史奇幻色彩的清宫戏、武侠片,反映现实社会生活题材的都市言情剧,家庭伦理剧,以及不断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等的反腐倡廉题材电视剧等,这些都和中国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现实背景紧密相关。而美国的西部片、医生律师剧、惊险动作剧等,代表的是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众的拓荒精神、冒险精神和专业精神。 三、叙事手法与结构的差异 中国电视剧遵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经典式叙事结构,并且结局大多为封闭式大团圆结局;美国电视剧喜欢开放式,循环式的结局。每一集的情节没有明确的结束,人物性格也不会随着剧情而变化,而是固执地一成不变,但却成为推动每一集故事发展的动力。 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占电视剧的很大一部分比重,反映社会现实,坚持善恶有终的原则,缓解观众心中的不平之气;美国观众里,中产阶级占很大比重,由于他们的收看电视时间不固定,所以追求完全的娱乐和释放压力的机会,更倾向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多的信息量。中国电视剧的每集的结尾,每每都留有悬念,像中国古代的章回体小说,给观众一种强加的收看愿望:“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叙事手法上:“不平衡-平衡-不平衡”。故事只有一个核心事件,每一集都围绕它展开;而美国电视剧则相反:“平衡-不平衡-平衡”,每个小故事本身有一个核心事件。《越狱》便是这样的电视剧,每集独立成篇,来发展人物和不同的事件,不影响观众的理解和社会构成有很大关系。 美剧在我国播出后,打开了我国观众的视野,同时也给国产电视剧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并且在一些经典剧目上实现了本土的成功改编。比如美剧《欲望都市》的成功改编,成就了国产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成就了《家有儿女》因此,在中美电视剧比较之余,国产电视剧应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我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准,以应对全球化背景下视觉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后必然带来的考验和冲击。 参考文献: [1]苗棣.中美电视艺术比较.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2]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浅析中美电视剧的差异与共性

浅析中美电视剧的差异与共性 浅析中美电视剧文化的共性与差异 ——计算机学院数媒0902 汤浙苗美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中国掀起一股流行风潮。因为美剧与国产剧产生、成长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不乏存在相同的因素。主要从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模式和广告经营三个方面探讨了中美电视剧文化的差异与共性。旨在吸收美剧好的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电视剧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美剧《越狱》在中国受到了空前的追捧。从《六人行》《成长的烦恼》等情景喜剧,到《欲望都市》、《绝望的主妇》等女权主义题材电视剧,《X档案》与《迷失》等科幻题材电视剧,直到警匪题材的《反恐24小时》,历史题材的《罗马》、《都铎王朝》,甚至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实习医生格蕾》,再到如今备受追捧的《越狱》,随着美剧在中国的传播,不难发现,美剧作为一种文化产物,于文化背景、生活背景、语言背景、社会制度以及技术水平等的不同,与中国电视剧既有着突出的共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 中美电视剧制作的差异与共性

首先,中美电视剧制作风格迥然不同。美剧更加注重视觉感受,注重画面的冲击效果。“在制作上,美剧加入了一些电影的元素,无论是故事上还是影像上都几乎达到了电影的制作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鸿沟。”例如《迷失》,不论是丛林的神秘,还是飞机坠毁的惨烈,画面无一不精美逼真,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而国产剧则更注重细节的表现,强调心理活动和表情。《蜗居》,这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电视剧,在拍摄时加入了许多心理旁白,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感受,让观众感同身受。其次,国产剧与美剧在制作成本上有着天壤之别。当然,制作风格的不同是导致成本差别的原因之一。美剧因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从而在演员服装,道具选择和场景布置等方面的投入非常之大。《迷失》曾创下每集500万美元制作成本的记录,而《X档案》即使收视率下滑时的成本仍高达400万美元。这是掺杂水分的小投入额的国产剧无法比拟的。最后,美剧的制作技术也让国产剧望尘莫及。单就棚内合成技术来说,美剧的拍摄几乎何以完全在摄影棚内拍摄完成,之后再技术人员利用电脑合成技术为人物设置背景。而国产剧还停留在一般的室外拍摄工艺上,制作技术明显落后。 就以上内容而言,在制作上面中美电视剧之间差异远大于共性,即便如此,不难发现其制作的根本目的都是要吸引

中美电视剧叙事模式比较浅析

中美电视剧叙事模式比较浅析

中美电视剧叙事模式比较浅析 山东有线电视中心李磊 内容提要:电视剧是一种大众消费文化,在 中国及西方的大众传媒中担任着重要的娱乐形 式,做为一种与文学戏剧并列叙事艺术,中西方 在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及结构元素上有很多共性, 做为一种文化产业的核心产品,又因为思想传统 及经济水平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倾向。本 文试以比较文学的方法从叙事结构、叙事伦理以 及新叙事学等多个向度考察当下中美电视剧的 各自特点。 关键词:中美电视剧比较叙事分析 电视剧在当今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消费 品,要研究电视剧,不得不研究美国电视,因为 “纵观当今世界,无论是电视技术,还是节目制

作理念,美国都走在前列,有了自己一套比较完备,适合于实践操作的范式。”(1)作为电视艺术门类之一的中美电视剧必定在美学风格上拥有共同之处,同时又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这使得中美电视剧的不同表现在了多个方面,其中叙事风格的差异最为明显,也是我们研究电视文化的基础环节。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的审美口味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反映在传媒上就是电视文化的更加快餐式和多样化,尤其是近年,数字化科技革新日新月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电视剧在叙事上做着不断的调整。 一.叙事结构之比: 当代叙事学属于结构主义美学,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从托多罗夫创立叙事学那天起, 叙事分析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对结构的归类与总结。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在视听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独立性的结构特点。而具体到中国和美国的电视剧,在宏观框架的基础上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方向。中美对电视剧都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或按题材分类、或按播出时间分类,本文采取叙事模式上将其分为系列剧和连续剧两 1

中美电视剧比较分析

中美电视剧比较——体制与类型 摘要:“美剧”作为一种与时尚、小资情调等字眼纠结难分的文化娱乐形态,俨然已处于当下中国流行文化的风头浪尖。但仔细审视之下,无论是从机制还是类型来看,中美两国的电视剧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情景喜剧、肥皂剧、电视电影、连续剧与系列剧等类型出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美国电视剧;体制;类型 这几年,打开几个主要的美国电视剧论坛网站,就会发现注册人数已经超乎想象,他们在这里互相提供片源、交流观感,甚至为某个剧情、某一人物而口诛笔伐,热闹异常。美国电视剧已在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忠实的拥趸,“美剧”作为一种与时尚、小资情调等字眼纠结难分的文化娱乐形态,俨然已处于当下中国流行文化的风头浪尖。但仔细审视之下,无论是从电视剧的类型、内容还是播出机制来看,中美两国的电视剧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商业电视与国家电视 由于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商业运作为主流,以追求高收视率为最高原则的美国电视,与作为国家宣传机构,作为党的喉舌,以教育群众同时也为群众提供娱乐为目的的中国电视,组织体系有着明显的差异,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节目制作理念。这种差异必然强烈地影响到两国电视节目的不同特性与不同倾向。 美国是电视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已经开始实验性的无线电视播出。由于成功地采用商业赞助和插播广告的经营方式,美国的广播事业与欧洲的情况不同,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是一项赚钱的生意,因而行业竞争也一直十分激烈。在商业广播公司的压力下,主管广播电视事业的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1941年7月首次批准商业电视台经营。由于有运营多年的全国广播网的经验,美国的商业电视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全国节目网络的概念,各地分属于不同业主的电视台通常加盟于一个全国电视网,在规定时间(主要是开机率高的一些重要时段)播出电视网的节目,由电视网付给加盟台播出费,而电视网则因节目有更多的观众而获取更多的广告收入。在不断的竞争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美国广播公司(ABC)三大电视网统治全美电视的格局。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三大电视网节目的总收视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并且占有着绝大多数电视广告收入。当人们说到美国电视的时候,通常指的其实就是三大电视网。而三大广播公司在电视这个崭新行业里的收获也颇为可观,从1952年到1956年,在电视发展迅速的短短4年间,电视广告收入从45.4万美元增长到120万美元,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成为美国传媒领域中广告收入最多的行业。[1] 从美国电视的早期发展中不难看出,美国的电视事业从一开始就是由垄断性的大型传媒企业,为了赚取商业利益的目的,以播出广告的商业模式运行的。这样的起点决定了美国电视体制始终是以商业电视为主流的体制,也决定了美国电视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电视事业则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指导思想下诞生的。 中国电视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许多,而且是在一种完全不同的环境气氛中开始的。1958年5月1日,

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篇一:电视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美文化存 在很大差异。最直接表现国家间文化的差异就是通过电视剧的形式。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电视剧的差异来研究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今 后电视剧制作以及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4/view-7040986.htm 关键词:电视剧;差异;中国;美国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 15-0110-02 表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的途径, 而电视剧是体现这些途径的最佳方式之一。电视剧在众多大众传播 媒介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它的画面和声音的传播,它的形态更 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而且它兼有娱乐和审美等多种功能,将不同 的艺术形式巧妙地融为一体,取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从而形成了 由多种文化融合的文化魅力,在各类电视节目中,电视剧的收视率 仅次于新闻类节目,在观众的电视消费中有重要的地位。 电视剧的功能和价值是多元的,我们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能够通 过剧中的内容了解时代和历史、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了解 不同制度下人们思想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对中美电视剧的分析, 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我国和美国的热播电视剧来看,剧中的表现和寓意都与国家的价 值观以及现实密不可分:我国的电视剧倾向于借助社会大环境中的 个人命运来展现国家的发展,侧重的是对家庭、亲情等伦理道德的 体现;而美国的电视剧则侧重于典型的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 对自由、自主、自立、自信的美国精神的两种价值观的展现。将从 中美两国的历史、制度差异以及两国对待电视剧的态度和电视剧的 内容等方面对中美电视剧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进行浅议。 一、历史的差异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 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规范和制度,不同的历史朝代有着不同的历史事件,这些特点不仅为中国的电视剧提供了原料和素材,也将历史遗 留下的传统囊括其中。中国目前流行的电视剧题材多为家庭伦理剧、

中美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的对比分析

无论是美国还是其它国家,在现代文明的都市社会里,犯罪和破案都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此,警察——这个国家暴力机关的执法者的使命似乎也永无终止之日。虽然犯罪和破案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占得很小,警察和罪犯也并不是社会公民成员的主体,他们的分量也许无法与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相比,但它们永远是戏剧化矛盾冲突最外化,最突出的社会行为。犯罪率逐年飙升,各种案件层出不穷,犯罪的手段复杂多样,破案历程千奇百怪——这些都给影视创作带来取之不尽的创意源泉。经历了日常无聊琐碎的普通观众,很期待在茶余饭后欣赏到一些与众不同的反常故事——这就是警匪题材影视作品经久不衰的诱人之处。 题材与主题 国内的公安题材电视剧多涉及犯罪,法律问题,叙事元素彼此混杂,多具备情节剧的叙事结构,这类电视剧往往不能独立成章,多集叙述的是一个大故事。这一类影视剧已经成为国内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题材之一,有相当多的佳作成为收视热点,《大雪无痕》、《永不瞑目》、《生死卧底》、《公安局长》、《重案六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黑冰》、《黑洞》等,这些电视剧的题材把关注的重心放在对当下转型期社会重大事件的反映与揭示上,它触动着整个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凭借其当下性,敏锐性,重大性的特点牵动着广大观众的注意力。 美国近二十年的警匪片,则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梦幻”形式,与国内的公安题材影视作品不同,这种形式下的警匪影视作品经常会部分忽略时代背景和政治元素,部分忽略政府影响和政党政策,而过于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对事件本身的影响。警匪电视剧也往往像电影一样,可以独立成章,一集一个故事,这种具备“不连续性”的特点,虽然在宏观结构上似乎逊色于国产电视剧,但是其单集的独立性也有效地提高了收视率——毕竟观众可以在任意一集中随意融入情节。 从表现主体来看,普通警察,刑警,巡警,武警,特警,安全人员,谈判专家,特工,甚至交通警,消防警,都一应俱全。从涉及的案件来看,刑事犯罪(《九.一八大案纪实》、《西安十二.一零枪案纪实》),经济犯罪(《冬至》),黑社会犯罪(《绝不放过你》、《黑洞》),跨国经济犯罪《升起的太阳》,恐怖主义犯罪(《爱国者的游戏》),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犯罪(《谍中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艺术形态功能 在一个生活节奏异常迅速,职业竞争残酷激烈,社会问题五花八门的社会里,人们一些紧张,焦虑,愤怒,不安的情绪会滋生发展,这些都需要一种娱乐途径去进行宣泄。而一个法制社会只允许法律授权的执法人员去处理犯罪问题,所以公众的希望自然要寄托于警察这样的执法人员身上。这种社会需求除了要求在现实中被满足,也像人类的许多其它需求一样,也要求在幻想中被满足。警匪片便是一种典型的具备宣泄功能的娱乐片种,随着影视情节的拓展,观众们或哭或笑,当英雄们披荆斩棘,历经千难万苦最终降妖擒贼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种轻松感油然生起。在这一刻,国家,民族,文化,宗教,法律与情理,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冲突都得到调解或释放。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多文化,多宗教信仰的移民国家,调解这些冲突,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非常重要。 美国警匪片具备调解多元矛盾冲突的功能,许多警察“搭档”往往是肤色不同,年龄差异悬殊,或者性别相反。由于他们性格,背景,经历经验的不同导致出现“人民内部矛盾”,但是这些矛盾会随着剧情的发展得到调解,最终大家成为生死之交。尽管他们存在着差异,但是“战胜邪恶”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从警察的角度上讲,他们彼此认同,是所谓“求同存异”。国产电视剧中,这种情况虽然不会出现种族差异或太过明显的性格差异,但是编剧也试图在角色安置上塑造个性鲜明的不同个体,《重案六组》中,大曾的老成干练与江汉等其它警员的年轻冲动形成鲜明对比。 轴心与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