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研究法——答案

植物病害研究法——答案
植物病害研究法——答案

植物病害研究法

1.列举五个你熟悉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数据库。

中文:维普、万方、CNKI三大期刊知识库,超星、书生之家书籍库。

英文:Pubmed、SD、EBSCO、Springer、NPG、Ei Village、CAS、Kluwer、ProQuest、Ovid。

2.谈谈如何做好文献检索工作。

(1)根据题目确定关键词,随着对题目的深入了解,增加关键词,保证文章的查全率。

(2)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常用的中文数据库有……英文数据库有……

(3)使用相应的检索技术,如布尔逻辑算符、位臵检索、截词、优先算符等,来提高检索的效率,另外,需要注意of、the、in、she、he、to be、as、because、if、when等为禁用词,在检索时自动忽略。

(4)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归类:分精读与速读两类;只保留重要的资料;精细分类,并录入数据库。

(5)科学合理使用文件管理软件,如Endnote和Reference Manage。

(6)学会走进文献、走出文献,从文献中发现Idea。

3.谈谈文献检索工作对科研工作者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利用和掌握文献资料,缩短查找文献资料所花费的时间。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搜集、掌握足够的文献资料是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而文献数量的成倍增长,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导致的文献交叉与分散化,使查找所需文献更加固难。在这种情况下,文献检索的功能和作用,恰恰能解决众多繁杂的文献与研究者特定需要之间的矛盾,能帮助研究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专用文献,达到节省时间和精力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获取最新知识,及时了解研究课题内容所涉及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指导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三,有助于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借鉴他人之法,指引治学门径,解决研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通过文献检索,不仅能够较快地获得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获得大量的情报信息,而且还能够比较有关文献的异同优劣,明确学术源流,达到正确鉴别、准确选择所需文献资料的目的。

第四,科学研究是文献检索的主要动机和目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探求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科学研究一开始就包括了文献检索的环节在内,就要求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手段获取所需的情报信息。从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讲,要使研究工作取得有创造性价值的成果和有突破性的重大进展,就不能不通过文献检索,了解、掌握前人和今人在某一领域内所进行的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发生的失误。

4.谈谈你对科技论文写作的认识。

科技论文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

在进行植物病毒提纯中,作为病毒繁殖寄主应具备哪些条件条件?

(1)能产生较高浓度的病毒;(2)不含有大量的抑制病毒或不可逆的沉淀病毒的物质,如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粘液和胶质等;(3)各种寄主成分的大小和物理性质与病毒粒体显著不同,不影响病毒的分离与提纯,也不吸附在病毒粒体表面;(4)易培养,生长迅速;(5)在温室条件下不感染其他病害,对杀虫剂等不敏感;(6)系统发病;(7)病毒易接种与感染。

5.列出植物病毒提纯的一般程序?

(1)病毒繁殖。作为病毒繁殖寄主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②③④⑤⑥⑦

(2)病毒汁液的抽提。选择合适的提取缓冲液:缓冲液是一种含有一种弱酸和它的盐,或是一种弱碱和它的盐溶液,能强烈抵抗周围环境中pH值的改变,而且缓冲液之间成分和溶液中的化学成分不起化学反应。添加合适的保护剂:防止病毒被一些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氧化而钝化,保护病毒粒子的完整性和侵染性;常用的保护剂有亚硫酸钠、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巯基乙酸等还原剂,还有二乙氨二硫代氨基甲酸等多酚氧化酶抑制剂。

(3)提取液的澄清。从感病组织中获得粗汁液后,提纯过程中第一步是澄清提取液,在整个提纯过程中是最重要的步骤。澄清的目的是为了使病毒粒体和细胞组分分开而获得尽可能少含杂质的病毒沉淀。澄清汁液的有机溶剂,有些是水溶性的,如乙醇和正丁醇;另一类是水溶性很低的,如乙醚、四氯化碳、乙醚和四氯化碳的等量混合液(20-50%)和氯仿(10%-50%)等。针对具体的病毒可选择TritonX-100作为澄清剂。

(4)浓缩及精提纯。病毒的浓缩:当稳定的病毒达到最大限度澄清后,病毒浓缩过程可以进一步除去上清液中大量非专一的寄主材料;一种方法可用20-55%蔗糖垫沉淀病毒,能保护病毒粒体完整;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病毒沉淀到含有聚乙二醇(PEG)溶液中。病毒的精提纯:粗提纯的病毒样品中仍有少量的寄主球蛋白粒子,和一些与病毒粒子大小相似的寄主细胞内含物;要获得高纯度的病毒制品,则需要在粗提纯样品的基础上,进行植物病毒的精提纯;病毒精提纯最常用的是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差速离心法。

(5)产量和质量的测定。

影响植物病毒提纯的因素:内在因素(病毒在植物体内的浓度、病毒形态和大小、株系、稳定性)、外在因素(缓冲液种类、浓度及PH、附加成分、澄清剂、离心力和密度梯度离心方式的选择等)。

6.植物病毒提纯的原理?

在研究植物病毒时,往往需要把病毒从寄主组织内提取出来加以纯化以用于研究病毒的理化性质、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制备抗血清等。

由于病毒既不能像其他微生物那样用培养基来培养,更不能像细菌那样在培养基上测定他们的生理生化特性。因此,必须将病毒组分从寄主组织中分离纯化出来。

植物病毒的提纯主要指理化提纯,即利用各种理化方法,根据病毒和寄主细胞组分的理化特性差异使病毒与植物中的其他组分分开,得到具有侵染力的浓度和纯度较高的病毒。

简述ELISA检测植物病毒的基本原理。

①酶联板表面具有吸附大分子的能力;②抗原和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③酶标抗体(A蛋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体和酶催化作用; ④在酶放大的作用下, 使不可见的分子识别反应变为可见的颜色变化;⑤抗原的数量正比于酶的数量即颜色的深浅,从而进行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7.ELISA检测植物病毒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以其中的一种方法为例,列出其具体步骤。

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

双抗体夹心法:(1)首先以已知抗原包被酶标板,吸附一定时间后,洗涤未结合的可溶性抗原成分。(2)在吸附有抗原的酶标板中,加入待测血清,孵育一定时间,使待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与包被抗原充分反应、结合,之后充分洗涤未与抗原结合的游离抗体成分。(3)在吸附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酶标板中,加入针对待测抗体来源种属的酶标二抗。(4)酶标二抗吸附一定时间后,充分洗涤,去除未结合成分。(5)加入标记酶的相应底物,孵育一定时间后显色。

8.ELISA检测植物病毒有哪些突出优点?

(1)灵敏度高,检测浓度可达1-10ng/ml;

(2)快速,结果可在几个小时内得到;

(3)专化性强,重复性好;

(4)检测对象广,可用于粗汁液或提纯液,一般不受抗原形态的影响;

(5)适用于处理大批样品,所用基本仪器简单,试剂价格较低,且可较长期保存。

9.请列出琼脂免疫双扩散实验检测植物病毒的步骤?

(1)取1g琼脂糖假如100mL磷酸缓冲液(PB)至琼脂完全融化,加蒸馏水至100mL,放在热水浴中待

用。

(2)将融化的琼脂倒入玻璃培养皿约2mm厚,室温下防止30min使凝固。

(3)制备病毒样品,如为球形病毒,1g新鲜叶组织加10mL缓冲液研磨;如为长条病毒,1g新鲜叶组织加10mL缓冲液再加1mL3%SDS研磨。将职业放入微量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2min备用,根据需要,办提纯样品液也可作为样品。

(4)用生理盐水稀释抗血清为三个浓度1:2,1:4,1:16。

(5)用打孔器在凝固的琼脂板上打孔,课有各种大小及排列形式,常用为1~5mm直径和梅花状排列,用镊子、针头或抽吸器去掉孔中凝胶。

(6)加样时因实验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常用的为中心孔加抗血清,周围孔加抗原及键株对照,加样量以满面而不溢出为度。

(7)25℃下保存孵育24~48h,观察沉淀线的形成,记录结果。

10.假如你在田间发现一感染白菜病毒病的植株,请设计一实验方案检测该病株的病原物。

(1)观察病害的症状,对病原病毒的种类做出初步判断

(2)植物病毒的提纯:①白菜病原病毒的毒源繁殖②病毒汁液的抽提,注意添加合适的保护剂,选择合适的提取缓冲液③提取液的澄清④病毒浓缩和精提纯⑤产量和质量的测定

(3)植物病毒的鉴定:①生物学实验②电子显微镜技术③血清学技术④分子生物学方法

11.简述病原真菌的单孢分离常用的方法。

(1)琼胶平板稀释纯化法;(2)稀释纯化法;(3)琼胶平板表面单孢子挑取法;(4)玻璃毛细管分离法;(5)干孢子分离法;(6)显微操作器分离法。

12.简述文献检索中的5S检索新理念。

Select---选择合适的数据库

Search---如何精确查找文献

Sort---文献的筛选与归类

Systematize---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

Strategy---如何从文献中发现idea?

13.怎样运用柯赫氏法则对某一植物病害进行诊断?

(1)在病植物上检测到一种病原微生物存在;

(2)将该微生物在离体的或人工培养基上分离纯化而得到纯培养;

(3)将纯培养接种到相同品种的健株上,出现症状相同的病害;

(4)从接种发病的植物上再分离到其纯培养,性状与接种物相同。

14.植物病毒的检测与鉴定方法主要有哪些?

(1)生物学实验。鉴别寄主谱

(2)电子显微镜技术

(3)血清学技术。①琼脂免疫双扩散②点免疫印迹分析(DIBA)③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4)分子生物学方法。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逆转绿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②核酸杂交:斑点杂交(spot blot hybridization)、凝胶电泳印迹转移杂交(Southern blot hybridization)、原位杂交(in-situ hybridization)。③核酸定量分析。

15.在植物病毒提纯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6.列举五种以上常用的培养基。

LB培养基、White培养基、MS培养基、PDA培养基、N6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NA培养基)。

17.制备好的培养基保藏时的注意事项。

(1)防尘

已经灭好菌的培养基要注意防尘。如果培养基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贮存,依附在尘埃中的细菌、真菌等会落在培养瓶表面,使用前若不进行表面灭菌处理,在接种时就容易随着气流进入容器,使其受到污染,影响组织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培养基必须放在干净、卫生的接种室内。

(2)避光

用培养基应贮于光线较暗的房子里面,因为吲哚乙酸等某些物质易见光分解。在光照下,一些培养基添加物的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接种室里挂上较厚的窗帘或在培养基的箱子上加盖厚的黑布,这样可以使培养基免受光线的影响。

(3)恒温

培养基冷却后,可以将其放在10℃左右的冰箱中贮藏3~5周;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以放在装有空调的接种室内,摆放2周左右,温度控制在20℃以内;若摆放时间为2~5d,温度不超过28℃即可。但是在培养基摆放过程中温度不应过高,同时还应避免温度有较大幅度的变化,随着贮藏室气温的升高或降低,装有培养基容器内的空气会跟着膨胀或缩小,带来菌类进入培养基,造成贮藏期间培养基的大量污染。

(4)定期更新

培养基不宜长期贮存,特别是固体培养基。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基里的水分以气态选出,培养基的含水量便逐渐降低,使培养基的浓度和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对以后的外植体培养或植株的继代转接及生根培养均不利;培养基贮存过长,空气中夹杂的细菌、真菌也可能降落到培养基表面引起污染;当贮藏含有吲哚乙酸、椰乳等物质的培养基时,环境中的光线会使吲哚乙酸发生光解,也会使椰乳所含的一些成分发生变化。因此结合生产任务做好培养基的配制和使用计划十分必要,一般情况下培养基贮存时间不应超过1周。

18.以一种植物真菌病害为例,叙述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保存的方法。

(1)分离前的准备工作

①工作环境的分离和消毒

分离培养一般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使用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灭菌,用70%酒精擦手消毒。

②分离用具的消毒

凡是和分离材料接触的器皿(刀、剪、镊、针等)都要随时(至少在使用时)保持无菌,将这些用具浸于70%酒精中,使用时在灯焰上灭菌烧去酒精,如此2-3次(刀、剪、镊等不宜在灯焰上烧时过长,以防退火)。再次使用时必须重复灭菌。培养皿、试验等要经过干热灭菌。培养基及洗涤或稀释用蒸馏水都需要事先经过高压蒸气灭菌。

③分离材料的选择

用新发病的玉米大斑病植株叶片做为分离材料,可以减少腐生菌的污染。任何植物坏死部分的内部或表面,都可能有腐生微生物的孽生,所以一般斑点病害应从邻近健全组织,即从病、健组织交界处获得分离材料。

(2)植物病原菌的分离

将病斑部分剪成边长2 ~ 3 mm 的正方形小块,如病斑过大,则可以只剪下部分病健交接处。然后在超净台内,将病斑小块用75%乙醇消毒30 s 后,用无菌水清洗3 次。之后用镊子夹起病斑小块,臵于灭菌后的滤纸上吸干其多余水分,然后平臵于PDA 培养基平板中,放于25℃的培养箱中黑暗培养。

(3)制备适宜浓度的孢悬液

已培养5 d 左右并已充分产孢的玉米大斑病菌从培养箱中取出,在超净工作台上用接种铲划取一小块培养基,臵于灭菌后的空试管中,加入3 ~ 4 ml 的无菌水,并盖上棉塞,用手振荡数次后制成孢悬液。在此步骤中,要避免振荡力度过大造成菌丝从培养基上脱落以及培养基解体,从而造成孢悬液杂质过多。用灭菌的玻棒蘸取一滴制备好的孢子悬浮液于载玻片,并在显微镜下镜检计数,将孢子浓度调节到4 × 10 倍下每视野1 个孢子左右,以备平板涂布用。

(4)平板涂布

将上述制备好的孢悬液涂布在WA 平板上。在此步骤中,因为孢悬液中还含有断裂的菌丝和培养基中其

他杂质,所以在涂布前应将孢悬液静臵1 ~ 2 min,尽量只使用试管上半部分的孢悬液进行涂布。同时,在涂布时为防止污染以及简化操作,可以直接将孢悬液倒于WA 平板上,稍后再将培养基中多余孢悬液倒出,在超净工作台上开盖,并用无菌风吹干。之后臵于25 ℃培养箱中培养10 h 左右,待其萌发后用于单孢的分离。

(5)单孢分离

经孢悬液涂布后并在28 ℃黑暗培养条件下的WA 培养基上,玉米小斑病菌孢子已经萌发,但未形成大面积菌丝以及孢子与孢子间菌丝交叠的情况,此时便可以进行单孢分离。首先用解剖刀将(4)中制备的涂布有玉米大斑病孢悬液的WA平板切成1.5cm × 5.0 cm 左右的方块,然后将整块转移至已灭菌的载玻片上,并臵于4 × 10倍显微镜下观察并调节视野,保证已经萌发的玉米大小斑病孢子位于视野中央,而未有其他孢子出现在此视野中。之后用解剖刀在WA平板上切块,此时不需移动载玻片以及显微镜,使解剖刀直接在载物台上进行操作。最后用接种针挑取切得的琼脂块,转移至PDA 试管中保存备用。

(6)再纯化

重复步骤(3)(4)(5)

(7)斜面低温保存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PDA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封口膜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19.在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1)症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同症——不同病原物在同一寄主上表现相同的症状。如由缺素引起的黄化、根部线虫的危害和病毒侵染引起的症状很难区分。属同症。

异症——在不同寄主上、或同一寄主的不同部位、不同生育期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症状表现不同。如苹果锈果病(国光、青香蕉上为锈果型,祝光、花红上为花脸型,元帅、倭锦为混合型)、小麦—小檗锈病(小麦上夏孢子堆——黄粉,和冬孢子堆——铁锈状粉)、苹果腐烂病(小枝干腐,大枝湿腐)、白粉病(生育前期白粉,后期黑色小颗粒状物)等。

复合症状(复合侵染)——两种以上病原所致,可各自表现,也可只表现一种。如白粉病和锈病复合侵染,各自表现;病毒和线虫危害只表现黄化等。

潜伏侵染——侵染了但未表现症状,带毒现象;隐症现象(高温隐症)。

(2)病害与虫害的区分

虫害有虫孔、取食后的伤痕、缺刻,排泄物,隧道等。

(3)病原物与腐生物的区分

腐生物大量存在,多易生在死亡组织和腐烂、水分多的部位。这就要一方面分离培养鉴定,另外作病征观察时,注意病征出现的(普遍性、一致性和大量性)特点。但有时仍很难判断,就需要柯赫氏法则进一步验证。

(4)并发性病害和续发性病害

并发性病害:一种病害发生的同时,伴随着另一种病害的发生。例如,柑橘线虫病发生同时,常伴随着衰退病发生。

续发性病害:当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可继而发生另一种病害,后者称续发性病害。例如,梨裂果病,常续发霉心病、青霉病等。

20.假如你在田间发现一株表现明显某一病害症状的水稻,请你设计一实验方案以明确该病株的病原。

(1)对田间病害症状进行观察及样本采集

(2)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和形态观察:按照常规的方法对采集的水稻叶片和茎杆、谷粒

样本进行分离和培养:分别切取约5 mm×5 mm 的小块病组织,经过70%乙醇和0.1%升汞消毒、灭菌水

漂洗3 次后,将小块病组织转移至含PDA 培养基的平板上培养,观察菌落形态。制备孢子悬浮液后接种到健康植株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病情况,定期取叶片观察病斑大小,用显微镜观察病菌在叶片上的生长情况。

(3)病原菌rDNA-ITS 序列分析进行PCR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PCR 产物回收和连接载体。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蓝白斑筛选挑取白斑,经菌落PCR 鉴定获得正确的转化子。每个菌株随机挑选3 个阳性克隆,送北京三博远志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序列测定,后对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1.灭菌对培养基的影响。

(1)浓度增大

高温灭菌会使培养基内部份水分丢失,造成浓度增大。

(2)PH变化

一般灭菌后培养基的PH值都会呈下降趋势。

(3)成分变化

高温高压可能会使培养基中一些不稳定的物质活性发生变化。

22.常用的灭菌方法及其使用范围。

(1)化学试剂灭菌

①气体灭菌法剂(如臭氧、环氧乙烷、甲醛、丙二醇、甘油和过氧乙酸蒸汽等)进行灭菌的方法。该法特别适合环境消毒以及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用器具、设备和设施的消毒。

②液体灭菌法 (有75%乙醇、1%聚维酮碘溶液、0.1%~0.2%苯扎溴铵(新洁尔灭)、2%左右的酚或煤酚皂溶液等) 常作为其他灭菌法的辅助措施,适合于皮肤、无菌器具和设备的消毒。

(2)电磁波、辐射灭菌:紫外线、阴极射线、X射线、γ射线

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

(3)加热灭菌(包括常压和蒸汽高压加热法)

①火焰灭菌:一般适用于金属器材的灭菌

②干热灭菌:一般适用于玻璃和金属仪器,或需要保持干燥的物体,如滤纸

③湿热灭菌适用于玻璃和金属仪器、液体的试剂(如培养基)塑料仪器(如枪头)等

23.在植物病原菌分离鉴定过程中,常用的组织表面消毒剂有哪些和常用的热力灭菌的方法?

(1)表面消毒剂

①0.1%升汞:杀腐生菌,如果有气泡,在70%酒精中浸2-3秒钟。

②漂白粉:组织表面消毒,种子处理,漂白粉新鲜,杀菌力强,有挥发性,成分不固定

③次氯酸钠:稳定,3%-5%,消毒3-15min。

④酒精和其他表面消毒剂:70%消毒,消毒几秒到1分钟。

(2)热力灭菌方法

火焰灭菌、湿热灭菌、干热灭菌

24.列举植物病原真菌的保存方法。

(1)室温保存

容易干燥,丧失生活力;每隔3-6个月移植一次。培养基中最好不加糖,或降低浓度。16 ℃~17℃,相对湿度60%。植物组织作培养基保存菌种。

(2)低温保存

4-8℃冰箱中,存活时期长,6-8个月移植一次;有些生活力差的真菌,-20 ℃冰箱中保存;超低温保存法。

(3)矿物油保存

使用最广的方法,有的可达10年。真菌生长没有停止,受到抑制,培养基不易干燥;定期检查活性。

(4)土壤中保存

适用于产生孢子的真菌。一般放在冰箱中保存。

(5)干燥保存

菌的孢子和菌丝体用适当的方法干燥,长期存活。干燥以后的真菌孢子或菌丝体,可以与干燥的砂,土壤或硅胶等混合,抽真空后密封保存。

(6)冷冻干燥保存

能够保持原来的结构而不受损害,保存大部分产生孢子的真菌,效果很好。

(7)灭菌蒸馏水中保存

室温下保存,可以存活多年,并且不会退化和发生变异。

25.谈谈你对RNA沉默的理解?

基因沉默是指在真核生物(植物、动物、真菌)中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导的鉴定和破坏其细胞质中异常变异或过表达的RNA的一种机制。外源RNA超过一定量时RNA复制酶被激活,这些外源RNA被转化成dsRNA (双链RNA);这些dsRNA在Dicer酶或其同系物的作用下,被切割成小的21~23bp的核苷酸片段,并被修饰成siRNA(小的干扰性RNA)。siRNA与RISC(沉默复合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在siRNA的反义链的指导下,降解外源RNA的同源mRNA,从而抑制外源基因的表达

RNA 沉默(RNA silencing)或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是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线虫和真菌等真核生中的一种高度保守的、序列特异的 RNA 降解机制。RNA 沉默对于调控发育、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以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具有重要作用。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被发现以来,RNA 沉默已迅速成为生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植物中的RNA沉默根据作用靶标可以分为两类:以RNA为靶标,使其降解或抑制白翻译,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 PTGS);以染色质为靶标。使其基因启子或组蛋白甲基化从而抑制 RNA 转录的起始。称为转录基因沉默(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TGS). 植物可利用PTGS和TGS来抵抗病毒侵染,病毒侵染植物后会产生大量病毒来源的小RNA (virus-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 vsiRNA),介导对病毒RNA的降解或抑制病毒基因的转录;而在与植物长期共进化过程中,病毒编码一个或多个RNA沉默抑制子(viral suppressor of RNA silencing,VSR)来抑制植物的基因沉默,从而逃脱植物的这种防卫反应。近年来,针对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病毒编码的基因沉默抑制子通过与植物基因沉默通路中的RNA或者关键蛋白分子相互作用,抑制植物对病毒的抵抗,干扰植物正常的基因表达调控。深入了解vsiRNAs的起源与组成、调控基因表达的潜力,以及病毒编码的基因沉默抑制子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与病毒之间是通过怎样复杂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共同进化的,进而为植物病毒控制提供新的策略。

随着对RNA沉默机制的了解,RNA沉默已被广泛用于植物基因功能鉴定及抗性植物培育。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指携带植物某个功能基因cDNA的重组病毒在侵染植物体后可诱导植物发生基因沉默,并介导植物对该内源基因的特异性降解,从而可以通过植物表型或生理指标上的变化反映该基因的功能。VIGS已在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上被广泛用于功能基因的发掘和鉴定。对基因沉默机制的进一步了解和VIGS 载体的不断发展将会在更多的寄主植物上建立VIGS 体系,特别是使用常规方法较难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植物, VIGS 将有效地用于这些植物的功能基因研究。此外,RNA 沉默技术也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由RNA 沉默介导的抗病毒基因工程已成为该领域最热门的技术,由该技术介导的抗性具有抗性水平高、环境风险低等特点, 并且可以培育同时对多种病毒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植物;由RNA 沉默介导的抗真菌、抗线虫及抗害虫基因工程也已取得进展。利用RNA沉默技术将有望创制出更多的抗病虫转基因新种质,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基因调控体系。

26.从RNA沉默的角度分析植物与病毒的互作关系?

植物抗病毒过程是RNA 沉默介导的病毒RNA 与所转病毒基因的mRNA 均被降解的过程。

RNA 沉默的本质是将RNA 沉默诱导因子dsRNA 投递至生物体的组织或细胞引起生物体中同源目标

RNA 的降解。RNA 沉默介导的抗病毒策略是将病原dsRNA 投递至植物叶片引起病原dsRNA 和同源病毒

mRNA 的降解。(1)转基因植物中转基因转录产生的病原dsRNA 分子抗病毒

dsRNA 能被表达自我互补发夹RNA 的转基因传递, 其原因是由于反向重复结构的转录产物自交形成

发夹结构, 该发夹结构含有单链环区( 通常是内含子) 和与诱导RNA 沉默的dsRNA 结构极其相似的碱基

互补臂。研究表明, 内含子被剪切掉的发夹结构转基因抗病毒能引起转基因植物几乎100% 发生沉默。(2)非转基因植物中体外转录出的病原dsRNA 分子抗病毒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同时接种体外转录出的病原dsRNA 和目标病毒能引发RNA 沉默, 进而导致植物对病毒侵染产生干涉作用,转基因RNA 沉默扩增是由于沉默诱导因子dsRNA 产生的初级siRNAs 与目标RNA 退

火, 通过寄主编码的RNA 依赖的RNA 聚合酶( RdRp) 引发类似PCR 的酶促反应形成新dsRNA 所致。(3)非转基因植物中瞬时表达的病原dsRNA 分子抗病毒用农杆菌培养液浸润接种植物组织来瞬时表达基因已成为向植物投递RNA 沉默诱导因子、目标和抑制子的一种方法。研究表明用含有能转录产生dsRNA 结构的农杆菌浸润接种非转基因植物叶片, 所得病原dsRNA 对植物病毒侵染具有干涉作用

27.在植物病理学研究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和设备都有哪些?(10个以上)

分光光度计、摇床、恒温培养箱、离心机、显微镜、超警工作台、PCR仪、电泳仪、高压灭菌锅、冰箱、水浴锅、超纯水机、PH计、天平、凝胶成像仪

28.植物病原真菌分离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材料是否新鲜,标本的病菌是否存活

(2)表面消毒所用的药剂和处理方法是否适宜

(3)培养基是否适当

(4)培养条件是否适宜

(5)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对于腐生条件的适应能力

29.简述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的方法。

(1)组织分离法

适用于分离细菌和酵母,一般很少用于分离真菌,但大量产孢的病原真菌和霉菌也用该方法。将孢子悬浮液与熔化并冷却到45℃的培养基混匀,倒平板,但难于掌握温度,也可平板涂布。

(2)稀释分离法

切取小块病健交界处的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以后,移在琼胶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待真菌长出后挑取菌丝进行纯化,得到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囊菌和半知菌等大多数真菌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

30.叙述PDA培养基的成分、制作过程,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成分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糖20g,蒸馏水1000mL,pH值自然。

(2)制作过程

称取200g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加水煮烂(煮沸20~30分钟,能被玻璃棒戳破即可),用四层纱布过滤,再加葡萄糖20g和琼脂糖20g,继续加热至葡萄糖和琼脂完全融化,搅拌混匀,稍冷却后再补足水分至1000mL,分装,(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冷却后贮存备用。

(3)注意事项

①培养基经灭菌后,必须放在37C温箱培养24h,无菌生长者方可使用。

②PDA培养基一般不需要调pH。对于要调节pH的培养基,一般用pH试纸测定其pH。如果培养基偏酸或偏碱时,可用lmol/LNaOH或lmol/LHCL溶液进行调节。调节时应逐滴加入NaOH或HCl溶液,防止局部

过酸或过碱破坏培养基成分。

③培养基在使用时也可以做成不含琼脂的液体培养基,用于菌类的震荡培养。

④培养基也可以加入氯霉素或土霉素,加入量为0.1g/L培养基,主要是为了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干扰性。

31.叙述NA培养基的成分、制作过程,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成分(g/L)

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琼脂15g,pH7.3±0.1

(2)制作过程

称取蛋白胨10g,牛肉粉3g,氯化钠5g,琼脂15g,加1000mL蒸馏水,加热至各成分全部融化,调节pH至7.3±0.1,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趁热分装,(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左右后取出冷却后贮存备用。

32.植物病原细菌的分类依据主要有哪些?

(1)形态学特征:形状、大小、排列、结构、染色特性、培养特性等;

(2)生态特性:需氧要求、自主生活、共生、寄生、致病性等;

(3)生理生化特性:化学组成、营养类型、营养需要、繁殖方式、生长条件、代谢途径、代谢产物、对PH与渗透压的适应性,对抗生素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敏感性等;

(4)血清学试验:不同的抗原结构等;

(5)噬菌体分型:噬菌体对不同细菌及不同细菌亚型有专一性特点;

(6)核酸的碱基组成与核酸分子杂交

33.植物病原细菌的诊断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①植物受原核生物侵害以后,在外表显示出许多特征性症状,根据症状的表现即可初步做出诊断

②有的要作显微镜检查观察到菌体形态,还要经过分离培养,进行接种实验才能肯定。

③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了根据核糖体rRNA序列进行比较,而进行分类和鉴定。

34.现给你一大白菜软腐病病组织,请你设计一实验方案获得纯的软腐病菌。

35.植物病原细菌常规接种方法有哪些?

(1)叶斑病和叶枯病的接种:针刺接种、喷雾接种、高压喷雾接种、摩擦接种

(2)肿瘤和茎杆枝条病害的接种:针刺或注射

(3)腐烂病的接种:针刺或注射

(4)萎焉病的接种:针刺、注射、蘸或灌注土壤

36.植物病原细菌的计数方法有哪些?

直接计数法:涂布染色法、计数器(血球计数板)测定法、比例计数法、比浊计数法

间接技术法:平板计数法

植物病害概述案例

《植物病害概述》教学案例 一、概述 1.课程及教材分析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具备从事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让学生科学地开展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本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精神。 在《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所讲述的生物灾害最主要是病害和虫害,所以《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是《植物保护技术》教材中最重要的一章内容之一。而《植物病害概述》是本教材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中的第一节内容,对本章的后两节内容起总领和启下作用。只有学会了本节知识,掌握了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才能更好学习本章第二节《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的知识,进而有利于学会本章第三节《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的内容,才能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所以对于农职专种植专业学生来说,学好《植物病害概述》本节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情分析 首先,本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好观察,热爱实践,对学习《植物保护技术》兴趣浓厚。其次,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之后开设的,由于学生对学习昆虫学的教学方法有所了解和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基本和昆虫学相似,都是多实践、多观察、多识记、多巩固,这些都给学习《植物病害概述》本节内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同时学完本节内容后,为以后的实验实训和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不利的一方面是:本节课的概念多、概念的定义长、概念容易混淆,再加上“病状和病征的类型”这部分内容讲得比较细致,举例较多,由于学生基础差,识记起来就比较困难,必须在教学中加以注意。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植物病害、病理程序、症状等概念。②会区分病状和病征及掌握其类型。③掌握病原、病原类型及其引起病害类型。 (2 )能力目标①通过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情境,结合展示清晰的多媒体图片和实物标本观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①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互动,使学生增强学习

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

假单胞菌的防治植物真菌性病害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假单胞菌种类多、繁殖快。它们能通过产生多种抗生素及有效的根际定殖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长成为植物生防控制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主要论述了假单胞菌对植物真菌性病害生物防治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假单胞菌;PGRR;生防应用;植物病害 Abstract Pseudomonas spp. is abundant and have a rapid reproduction, It can produce many kinds of antibiotics , rhizosphere colonization efficiently , promote the plant growth,in this way ,it become an important object in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ontro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 the biological control of Pseudomonas spp. in plant fungal disease. Key words Pseudomonad , PGPR , Biocontrol function;plant disease 1 假单胞菌概况 假单胞菌是一类直或微弯的杆菌,不呈螺旋状,没有菌柄也没有鞘,不产芽孢,需氧型,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是植物根际较普遍的微生物类群之一,此类细菌的多数种类能产生株系具有拮抗或促生作用[1]。现已证实假单胞菌能产生有效铁载体、抗生素、胞外水解酶和HCN等抑菌代谢产物,有效地保护植物根系免受病原微生物侵害[2]。 目前关于假单胞菌属的分类应用广泛的是pallernoi根据DNA-rRNA同源性研究提出的组群[3]。其将假单胞菌分为20个种59个致病变种。分为rRNAⅠ、Ⅱ、Ⅲ、Ⅳ、Ⅴ五个同源群。在rRNAⅠ群中主要包含4个DNA同源群,本文主要研究rRNAⅠ群中荧光假单胞菌DNA同源群,荧光假单胞菌DNA同源群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3个种[4]。 假单胞菌的生防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其生防作用机制包括抗生作用、嗜铁素对铁的营养竞争、生态位竞争、诱导植物抗性和分泌降解病原微生物的酶等。 2 假单胞菌对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 2.1 抗生素介导的抑制

植物营养研究法 复习

第一章植物营养的培养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模拟培养试验:又叫培养试验,它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用特制的容器(如盆钵、玻璃缸、塑料桶、水泥池等…)栽培农作物,并进行各种科学试验的方法。 2.溶液培养试验:植物生长介质为含有营养成分的水溶液的盆栽试验(有水培和砂培) 3.隔离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将植物培养在被隔离的不同营养环境中进行栽培试验的方法。【特点:根据试验要求把植物分成多个部分进行试验,中间用隔板分隔营养环境。 P29】 4.流动培养及更换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是在营养液经常流动并保持农作物生长整个时期内固定不变的营养水平或环境pH条件下所设置的培养试验。【因此流动培养是有特定目的和要求所布置的试验。】 5.灭菌培养试验【生物研究方法】:又称无菌培养,即在没有微生物的情况下来设置试验。 6.渗漏水研究方法【生物研究方法】:用特制的“渗漏计”装置,即在容器或框体中安放土柱采集不同深度渗漏水进行水量和水质测定的研究方法。 7.幼苗法:利用作物幼苗期对营养的敏感性来指示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这种培养试验法可以用来测定土壤供应有效养分的情况,特别是供应有效磷、钾的情况。】 8.耗竭试验:是通过植物在容器中强烈消耗土壤养分用以评定潜在养分库的试验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土壤中磷、钾潜在养分的释放速率和数量,耗竭试验消耗土壤养分的强度主要决定于供试作物种类,连续种植时间及供试土壤。】 二、简答题 1.培养试验的特点 答:(1)土壤一般取自土壤的耕作层,作物只能从耕作层的土壤中吸收养分。 (2)由于人为控制了盆钵中土壤的水分和温度,所以土壤中养分的释放过程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情况,均与田间条件有所不同。 (3)培养试验所用的土壤结构与自然土壤结构不同。 (4)培养试验的施肥量大于田间一倍至数倍。 (5)人为供水对土壤结构的影响与田间不同 (6)培养试验几乎没有氮肥的淋失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_许彦君

■ No.5.2011 摘要:细菌作为重要的生防因子在植物病害防治上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生防细菌研究进展,包括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细菌对植物病害的作用机制、生防细菌定殖、生防细菌鉴定、影响生防细菌效果的环境因素、重要的生防细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应用研究及生防细菌菌剂开发,并对未来生防细菌的遗传改造等生物工程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细菌;生物防治;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鉴定Abstract:Bacteria plays a important action as biological control factor on plant diseases.Advance in the bacteria biological con ?trol for plant diseas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with particu ?lar reference to the advantage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s,mecha ?nism,colonization,identification,environment factors,applica ?tion of Pseudomonas spp.and Bacillus spp.and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agent,with expectation in the future studies on the gene engineering of bacteria.Key words:Bacterial;Biological control;Pseudomonas spp.; Bacillus spp.;Identification 利用生防细菌来防治植物病害成为国内外在生物防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利用生防细菌或其代谢产物调控寄主植物根际周围益害微生物的平衡从而达到控病保产的目的,这也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途径(郭荣君等,1998)。大量的研究表明,生防细菌不仅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多种拮抗性或竞争性的代谢产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达到阻碍或杀死病原菌的效果,而且 细菌大多对植物具有较好的亲合性,易于定殖(R.Grosch,1999)。 1细菌作为生防因子的优势 生防细菌主要优势有:(1)生防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众多,在植物根际和地上部大量存在;(2)生防细菌对病原菌的作用方式较广,可以通过竞争、拮抗和寄生、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方式对病原菌产生影响;(3)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4)多数生防细菌可从植物根际和叶部分离得到,接种后易于在植物上定植,生防效果持久稳定;(5)细菌大多可以人工培养,便于控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程亮等,2003);(6)其遗传和生化分析简单,容易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物;(7)有些细菌不仅能防治病害而且可以增加作物产量。2生防细菌作用机制 目前认为生防细菌主要是通过对营养和位点的竞争以及产生抗生素的拮抗作用来达到生防效果。主要的作用模式包括:抗生物质的产生;通过产生噬铁素对铁原子的竞争(L.Cindy 等,2002);对位点和营养的竞争(O.G.G.Knox 等,2000);诱导植物抗性机制的表达(L.C.Van Loon 等,1998;杨海莲等,2000);降解病原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如毒素等;分泌细胞壁降解酶,如几丁质酶和?-1,3葡聚糖酶等(J.M.Whipps,2001)。有的拮抗菌株以一种机制为主,有的同时依赖多种机制,但是对不同的病害又可能表现出不同的 收稿日期:2011-10-0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GA06B101-1-5);黑龙江省“十一五”重点项目(GB06B105) **通讯作者:许艳丽,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线虫病害、作物病虫害生物生态控制。E-mail:xyll@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471010.html, 细菌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许彦君1,刘海龙2,刘新晶3,许艳丽4** (1.黑龙江省双城市朝阳乡农业服务中心,黑龙江双城150134;2.黑龙江倍丰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20; 3.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4.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哈尔滨150081) 中图分类号:S47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47(2011)05-0018-06 病虫防治 18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化学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杀菌谱广、成本低、使用简便等优点[1],但化学杀菌剂的长期大量使用会造成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随着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一些化学杀菌剂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被严格限制使用[2]。人们开始寻找一种对人类和环境无害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新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生物防治高效且无毒、无害、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不仅符合人们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1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及作用机理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微生物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防治的技 术与方法[3], 其实质就是利用微生物种间或种内的抗生、竞争、重寄生、溶菌作用,或者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物诱导植物抗病性等,来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动。我国植物病理学家陈延熙根据多年实践和国际上生物防治的方向,提出了比较符合自然情况的生防概念[4]。他指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或者使其对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发生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这些生防微生物控制植物病害的机制主要有:(1)通过占领病原菌在植物上的侵染位点,与病原物竞争水分、营养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2)通过产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和代谢;(3)通过寄生在病原菌上,利用病原菌获得营养,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4)诱导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 李 凯,袁鹤 (山西舜天农业微生物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阳泉045000) 摘 要:使用化学杀菌剂是控制植物病害的有效方法,但化学杀菌剂存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药物残 留等问题,因此,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简要介绍了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概念、作用机制,概述了生防细菌、生防真菌、生防放线菌的种类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并且介绍了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上的开发应用;探讨了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内生菌中图分类号:S4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12)07-0807-04 Review 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LI Kai ,YUAN He (Shanxi Shunt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 icrobiology ,Yangquan 045000,China ) Abstract :Though chemical bactericide/fungici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plant disease,in chemical bacterial and fungicidal agent application there exis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ecological balance deseruction and chemical residues,and biology control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paper,it introduced principles of plant disease biological control,func-tion mechanism,varieties of biocontrol bacterial,fungus,and actinomyces,and biocontrol application of plant endophytes.Besides,existing problems of biocontrol microbe in plant disease control were discussed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proposed. Key words :plant disease;biological control;bacteria;fungus;actinomyces;endophyte 收稿日期:2012-03-16作者简介:李 凯(1983-),男,内蒙古包头人,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利用研究工作。袁鹤为通讯作者。 doi:10.3969/j.issn.1002-2481.2012.07.30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7):807-810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 807 ··植物病毒检测仪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471010.html,/product/954.html

海南大学2013年《植物营养研究法》复习资料

2013年1月植物营养研究法复习资料农学院2010 级农业资源与环境林罗添骥 《植物营养研究法》复习资料 1.植物营养田间研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植物营养及其行为规律、供应状况和调控方法。特点: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总体:总体指的是同质事物的全体。 3.样本: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这部分个体的总和叫做样本或抽样总体。 4.试验因素:指在试验中必须加以考察的因。。 5.水平:试验因素在试验中的不同数量水平或质量水平。 6.处理:因素的每一个水平或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称为处理。 7.重复: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 8.区组:将整个试验空间分成若干个各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一个局部叫做区组。 9.误差:观察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10.随机误差:由试验单元、管理方法、测试仪器、操作方法等方面不可识别的、大小方向不同的微小差异所造成的观察值和真值间的差异,具有随机性,所以称为随机误差。

11.系统误差:指由于管理方法、测试仪器等方面有可辨别的差异,从而使观察值与真值间发生一定方向的系统偏离称为系统误差。 12.错误误差:试验中由于试验人员粗心大意所发生的差错,如记录、测量错误等。真值:在一条件下,事物所具有的真实数值。由于偶然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影响,真值是无法测得。 13.平均值:用无数个数据平均后求得得近于真值的平均。。 14.方差:观察值与平均值之间的离均差平方的平均数。 15.均方:总体方差一般不易求得,通常用样本进行估计。样本方差称为均方。 16.标准差:方差的正平方根。 17.科学试验的主要步骤:试验设计阶段:包括选题、设计试验方案、准备试验材料和环境。试验实施阶段:正确进行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的一致性,观察试验结果,收集数据。试验分析阶段:检查核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解释试验结果,作出科学结论、总结试验为今后的研究及生产提供。 18.科学试验的实施内容:据试验目的和任务、试验方案和试验方法作好试验场所、器材、工具的准备工作。认真布置试验。作好试验的管理工作。完成计划观察记载项目和各项目测定工作。 19.试验研究的基本要求:代表性、准确性、重现性。 20.试验方案设计的原则: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严密的可比性:要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底肥,对照);要提高试验效率;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统一性。 21.肥料试验方案制定的要点:试验题目力求探索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试验因素力求精练、水平设置合理;试验处理力求简明可比;试验方案中设置对照。

植保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 一.填空题 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 (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C.无法比较 (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 (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 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 (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土传病害是以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的植物病害的统称。本文从植物土传病害主要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制约土传病害生防因子发挥作用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土传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对土传病害生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生物防治 前言 土传病害主要是指那些初次侵染来源来自土壤,其传播体一般可以长时间存活的病原物所致的病害,通常侵染根部引起作物的根病乃至全株性病害。土壤中,特别是植物根际栖息着许多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资源,虽然它们的作用发挥受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很大,但利用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等特点,可以调节根部微生态环境、参与生态位的竞争并限制土传病原真菌的繁殖和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土传病害的基本特征有:同属于积年流行病、年度间波动大,一般发展成灾需要多年时间。病害易受土壤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影响。 1、土传病害生防因子的种类及应用 1.1、真菌 许多真菌资源对土传病害具有很好的生防作用。可利用的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生防因子包括:木霉(Tichoderma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寡雄腐霉(Pythm oligandrum)、非病原性菌尖胞镰刀霉Fo47菌株(Fusarium oxysporum Fo47)、非病原性双核丝核菌Rhizoctonia(BNR)等真菌因子[1]。 1.1.1、木霉(Tichoderma spp)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成员,是一类分布广、繁殖快、具有较高生防价值且对一些广谱性杀菌不敏感的生防有益真菌,具有适应性强、抗菌谱广的

植物病害分类

植物病害分类 一、致病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 真菌是一种低等生物,个体大小差别很大,小的要用显微镜观察。真菌是多细胞体,有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真菌不能自已制造养分。真菌的繁殖和高等植物近似,每种孢子折生成和形态均具特征,是分类鉴定的主要根据。在条件适合时,产生的孢子,借风、雨、虫等扩大再传染,往往造成病害的流行。 鞭毛菌亚门 卵菌纲水霉目 绵霉属稻绵霉稻苗绵腐病 水霉属腐生水霉、寄生水霉水稻烂秧 丝囊霉属萝卜丝囊霉萝卜根腐 霜霉目 腐霉科 腐霉属 能引起各种针、阔叶树及花卉幼苗 的猝倒、茎基腐、根腐和果腐等病 害:猝倒病、根腐、瓜果腐、果蔬 软腐、茄瓜绵腐等 疫霉属 为害植物的根、茎基部,少数为 害地上部分,引起芽腐、叶枯等 病害。如山楂根腐病、牡丹疫病、 烟草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菠 萝心腐病、番茄晚疫病、柑桔褐腐 疫病、辣椒疫病、草莓红心病、瓜 类疫病等 指疫霉属 霜疫霉科霜疫霉属 芽腐、叶枯、山楂根腐病、百合基 腐病、荔枝霜疫(霉)病、 马铃薯疫病等 白锈科白锈属如:苋菜、白菜等的白锈病 霜霉科 霜霉属 葡萄、菊花、月季霜霉病、十字花 科植物、瓜类、烟草霜霉病、白菜 霜霉病、大豆霜霉病 假霜霉属瓜类霜霉病 单轴霉属葡萄霜霉病 盘梗霉属莴苣霜霉病、菊科霜霉病 指梗霉属谷子白发病

根肿菌纲根肿菌属十字花科根肿病、白菜类根肿病粉痂菌属马铃薯粉痂病、疮痂病 多粘霉属无明显症状,但传播病毒病 壶菌纲节壶属玉蜀黍节壶菌玉米褐斑病丝壶菌纲 担子菌亚门 锈菌目柄锈菌属麦秆锈病、草坪草锈病等胶锈菌属梨锈病 多孢锈菌属玫瑰锈病 单孢锈菌属菜豆锈病 层锈菌属枣树锈病 栅锈菌属亚麻锈病 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小麦散黑粉病条黑粉菌属小麦秆黑粉病叶黑粉菌属水稻叶黑粉病腥黑粉菌属小麦腥黑粉病轴黑粉菌属高梁散黑粉穗病尾孢黑粉菌属水稻粒黑粉病实球黑粉菌属慈菇黑粉病 隔断菌目隔断菌属(大多是介壳虫的共 生物) 果树膏药病 银耳目银耳属 木耳属 卷担子菌属花生紫纹羽病 外担子菌目外担子菌属引起茶科、杜鹃科植物的叶果幼梢变形肿胀,如杜鹃和山茶的饼病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畸形外囊菌桃树缩叶病 梅外囊菌梅、可缩叶病、膨叶病李囊菌李囊果病(李袋果病)樱桃外囊菌樱桃丛枝病 酵母属

植物病害简介汇总

植物病害简介 1.枣疯病,枣疯病俗称“公枣树”,是枣树的毁灭性病害。严重时能造成枣树大量死亡甚至毁园。症状:(1)初始症状出现在开花后,表现为花器退化和芽不正常萌发,长出的叶片狭小,形成枝叶丛生,嫩叶表现明脉、黄化和卷曲呈匙状。(2)病树叶片于花后有明显病变,先是叶肉变黄,逐渐整个叶片黄化,边缘上卷,后期变硬且脆,暗淡无光。(3)病株1年生发育枝上的正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大部分萌发生成发育枝,病花一般不能结果;即使结果也无经济价值。病根后期皮层变褐色并腐烂,病树果实无收,直至全株枯 2.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3.玉米大斑病,症状:该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4.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长蠕孢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为我国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之一,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温暖潮湿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在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玉米产区发生严重。一般造成减产15-20%,减产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无收。 症状: 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

植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植物病害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根据植物病害检测仪多年对植物病害种类的观察分析及统计,园艺植物病害可以被分为两大类,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这两种植物病害都是什么特征呢?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进行防治,下面详细进行介绍: 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特征: (1)非传染性病害的识别。此类病害在田间发生一般为较大面积的均匀发生,没有由点到面逐步扩展的过程。通常有病植株均表现为全株发病。此类病害不是由病原生物引起的,因此发病植物表现出的症状只有病状没有病征。这类病害的发生往往与土质、气象条件的特殊变化、栽培管理(施肥、排灌和喷洒化学农药是否适当)以及与某些工厂相邻而接触废水、废气、烟尘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诊断这类病害除观察田间发病情况和病害症状外,还必须对发病植物所在的环境条件等有关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最后确定致病原因。非传染性病害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更密切、发生面积更大、无明显的发病中心和中心病株,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恢复(环境条件改变)。 (2)传染性病害的识别。传染性病害分为真菌类、细菌类和病毒类。真菌类病害的识别。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统称真菌病害。诊断这类病害主要根据症状观察和病原检查来进行。真菌病害的症状以坏死和腐烂居多,而且大多数真菌病害均具有明显的病征,环境条件适合时可在病部看到明显的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等特定结构。诊断真菌病害时,除仔细观察症状外还应对病原进行鉴定。做病原检查时根据不同的病征采取不同的鉴定方法。当病征为霉状物或粉状物时,可用解剖针或解剖刀直接从病组织上挑取子实体制片;当病征为颗粒状物或点状物时,采用徒手切片法制作临时切片;当病原物十分稀疏时,可采用粘贴制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根据子实体的形态、孢子的形态、大小、颜色及着生情况等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即可确定。细菌类病害的识别。由病原细菌引起的病害称为细菌性病害。细菌病害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害的症状和病原细菌的种类来进行。细菌性病害在潮湿条件下一般在病部可见一层黄色或乳白色的脓状物,干燥后形成发亮的薄膜即菌膜或颗粒状的菌胶粒。菌膜和菌胶粒都是细菌的溢脓,是细菌病害的病征。如果怀疑某种病害是细菌性病害。但在田间病征又不明显,可将该病株带回室内进行保湿培养,待病征充分表现后再进行鉴定。病毒类病害的识别。识别病毒病害主要依据症状特点、病害田间分布、病毒的传播方式、寄主范围以及病毒对环境影响的稳定性等来进行。病毒和类病毒引起的病害都没有病征,但它们的病状具有显着特点,如变色(黄化、花叶)、畸形(小叶、丛枝)等全株性病状。这些病状表现首先从分枝顶端开始,然后在其它部位陆续出现。除此之外还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体的形态和用血清学方法等进行鉴定。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

xx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 题(试卷) 一.填空题 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C.无法比较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 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A.温度 B.湿度 C.风雨 D.光照 ()10.________是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 A.田间病株 B.土壤 C.病株残体 D.肥料 三.多项选择题 ()1.______引起的病害在植物外部没有病征表现的。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类病毒 ()2.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_______。A.菌丝体B.繁殖体C.分泌物D.孢子 ()3.能引发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是_______。

除草剂对植物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1):153~156 Journal of Shandong A gr i cultural U niversity(N a t ura l Sc i ence)昆虫检疫工具箱:http://www.bcbox.cn/ .文#献#综#述 除草剂对植物病害影响的研究进展 杨广玲,王金信*,刘伟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K ey W ords:herb ici d es,plant disease,effectm echanis m of e ffect 摘要:本文综述了除草剂对植物病害影响及其机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除草剂对植物病害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以及对植物病原菌、根际拮抗菌和对植物本身抗病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除草剂;植物病害;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S4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324(2005)01-0153-04 ADVANCES IN EFFECT OF HERBI C I DES ON PLANT D IS EASES YANG Guang-li n g,WANG Ji n-x i n*,LI U W ei (C ollege of p l an t protecti on,Shandong Agri cu lturalUn ivers it y,T ai an271018,Ch i n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草剂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由于使用不当,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污染环境、引起杂草群落发生异发演替、导致杂草抗药性的发生、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功能活性、甚至产生药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环保意识的加强,必然导致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关注。除草剂对非靶标生物尤其是由真菌、细菌、线虫和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植物保护界和环境保护界的关心和重视[2]。本文综述了除草剂对非靶标生物)))植物病害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除草剂对植物病害发生的影响 除草剂对植物病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一些除草剂可促进某些植物病害的发生,而有些除草剂则可抑制一些植物病害的发生。 1.1除草剂促进植物病害的发生 一些除草剂可以促进植物病害的发生,国外有许多这方面的报道。如Su mner等(1983)报道,在温室条件下,二甲戊乐灵和异丙甲草胺能提高立枯丝核菌根腐病的严重度,并使植物株高降低[11]。Ben-y ephet(1991)报道,田间条件下,乙丁烯氟灵和灭草猛的施用能明显提高花生荚果网斑病的发病程度[12]。R ov ira等(1995)报道,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氟乐灵的施用能明显提高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小麦和大麦的根腐病[13]。R e ichard(1997)等研究表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溴苯腈和稀禾定能提高苜蓿冠腐病和茎腐病的病情指数[16]。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比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如宋凤明、郑重等(1992)在温室条件下,测定了氟乐灵、除草醚、丁草胺、扑草净和草甘膦5种除草剂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 m oxys-p oru m f.sp.vasinfectu m)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氟乐灵外,其他四种除草剂播前土壤处理对感病和抗病棉花品种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苗期枯萎病的发生[5]。陈立杰等(1999)报道了地乐胺、乙草胺则可以加重大豆苗期根腐病的发生[6]。 除草剂不仅可促进一些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发生,而且对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也有促进作用。如2,4-D、西玛津和草乃敌等能促进烟草和黄瓜TMV引起的病毒病以及甘蔗花叶病毒、菜豆花叶病毒和玉米皱缩花叶病毒病的发生[1]。 1.2除草剂抑制植物病害的发生 一些除草剂能促进植物病害的发生,而另一些除草剂施用后却可以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生。Back m an等(1976)报道在田间条件下,恶草酮和地乐酚能明显地降低由齐整小核菌(S cleretiu m rol f sii)引起的花生茎腐病的发生[30]。H ag edorn (1982)等报道,在田间条件下,地乐酚在移植前以0.7kg/ha施用能明显降低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且能明显提高大豆的产量,同样,地乐酚以10.1kg/ha和氟乐灵(0.6k g/ha)混合施用对大豆根腐病有很好的抑制效果[14]。Cohen等(1995)报道,乙草胺以0.1-1L g/g土壤处理能减轻由镰刀菌引起的甜瓜苗期萎蔫病的发生[20]。R e i chard(1997)等研究表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戊炔草胺和2,4)D降低了由小核菌属真菌引起的苜蓿冠腐病和茎腐病的病情指数,而在田间条件下,所有的除草剂对此病害的影响与对照相比没有差别[16]。陈立杰等(1999)报道了地乐胺能降低大豆秧苗由Pythiu m SP.引起的根腐 收稿日期:2003-09-23 作者简介:杨广玲(1978-),女,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系在读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A ut hor f o r co rrespondence.E-m a i:l w ang j x@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471010.html,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实习指导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实习的准备工作 第二章土壤培养试验 第三章溶液培养试验 第四章沙砾培养试验 第五章田间试验 第六章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第七章数据分析及实习报告的撰写 附录一国际原子量表 附录二常用化肥供给的主要元素、百分含量及换算系数附录三一些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 附录四作物种子发芽试验技术规定 附录五试验结果统计表

前言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的重点课程。该课程全面的介绍了植物营养研究的生物、化学、物理、数学的研究方法。由于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是植物营养科学的方法论,是一门操作技术很严格,规范化很强的技术性课程。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弄通理论,更要掌握操作、运算,达到具备一定动手能力。通过课程实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土壤培养、沙砾培养、溶液培养这三种试验的训练,是学生掌握植物营养模拟研究方法技术。二是通过在学校农业试验站或附近团场进行的肥料田间试验地参观或小区划分,使学生了解田间试验小区设置方法,自己昂我植物营养田间试验研究方案设计、方法设计的基本内容。三是掌握生物学指标的测定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植物营养研究方法课程有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因此为了便于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该门课的实习内容,便于教学实习的顺利开展,本学科教师结合我校的实习条件,编写了这本实习指导书。该试验指导书中包括七章内容。参编人员及分工如下:莫治新(内容的编写),支金虎(文字的校对)。在指导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翟云龙、王冀萍老师的帮助,再次表示感谢。 书中如有错误,敬请各位老师、学生不吝指导,以便于今后修订时予以完善。 莫治新2009.12

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471010.html, 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易龙等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第03期 摘要:链霉菌是一种生防菌,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本文介绍了链霉菌分类、对植物病害的生防机制,重点讨论了链霉菌提高防治植物病害的途径,提出了链霉菌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链霉菌;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生防机制;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47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091-0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化学农药在粮食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破坏生态平衡及病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这促使各国政府、企业从过去单一开发化学农药,转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开发生物农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农药商品化,开发对人类以及环境友好的、防治效果良好的、新的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门领域[1]。链霉菌(Streptomyces)是高等放线菌,可产生多种抗生素、植物激素等活性物质,对提高植物的抗病、抗逆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开发生物农药的潜力[2-3]。国内外对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鲜见综述报道,本文对国内外的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进一步发挥链霉菌的生防作用,实现其代谢活性物质的高产量、工业化及开发低毒、高活性的新型物质,使其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1 链霉菌的分类 长期以来,链霉菌缺少统一的分类标准,直到1943年Waksman等才首次建立了链霉菌属[4]。1962年,链霉菌数值分类方法得到应用,Kmpfer等用数值分类法测定了链霉菌属和链轮丝菌属821个菌株的329个特征[5]。但后来发现链霉菌种的数量太大,而化学分类比数值分类更适合分析大量菌株,并有极高的可重复性。Manchester等通过全细胞蛋白SDS-PAGE图谱分析,快速、准确地对大量链霉菌菌株进行了分类[6]。20世纪80年代,随着核酸测序技术的发展,系统发育树成为研究链霉菌分类地位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报道的链霉菌新种多是由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的。Slim等基于16S rRN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将TN17的放线菌确定为 典型的链霉菌[7]。目前,链霉菌分类学研究发展为多相分类,即综合考虑传统的表型分类 (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数值分类、化学分类和分子分类等各种信息,以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文才艺等通过确定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细胞壁组分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序列综合分析,将分离的放线菌SCY311确定为圆突起链霉菌[8]。但我国国内与国际研究仍存在差距,不仅使发表的新种得不到国际承认,而且加大了开发以及利用链霉菌资源的难度。链霉菌是一个高度分化的菌属,不同菌种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研究链霉菌的分类,建立快速、准

植物病理学

第一章什么是植物病害? 1.病害的概念:植物在自然界中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伤害叫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经济学及社会学的后果: (1)造成生产者的受益下降 (2)消费者在食品方面的投入增加 (3)对人和动物的直接毒害 (4)限制了某些作物在特定区域的生产 (5)导致自然资源的损失 (6)对社会、政治、乃至文化都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 3.植物病理学:研究植物病害的发病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有害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预测及其防治的学科。 4德巴利是植物病理学德奠基人,被尊称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5.植物病害是三种因素作用德一种结果:寄主、病原体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1)寄主:在植物病理学中,寄住是指发病的植物。 (2)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寄主与病原物生存的物理环境,它可能促进或抑制病害。(3)病原(因):病原(因)是引起植物发病的原因。病原菌、病原物、病原都是指引发植物发病的原因。 病原可分为两类:非生物性的或是生物性的病原。 a.生物性的病原物是指引起植物发病的活的生命体。其种类包括:菌物界、原核生物、病 毒界、动物界、植物界 b.非生物性病原是指非生命体,是任意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与损伤的区别:损伤发生后一般就能产生可见的症状,而病害则需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展才会有可见的症状。 6.症状:是指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1)病状:是发病植物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反常现象。 (2)症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病害症状归纳起来有五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1)变色是指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本质是叶绿素受到破坏,细胞并未死亡。 a.整株植株、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变色,主要表现为褪色、黄化、红化或白化等。 b.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均匀变色。如明脉、斑驳、花叶、线纹、饰纹。 (2)坏死:是发病植物的细胞或组织坏死。 (3)腐烂:植物幼嫩多汁组织较大面积坏死,组织或细胞破坏消解。 腐烂和坏死的区别:一般来说,腐烂是整个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而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的轮廓。 (4)萎蔫: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完好。 (5)畸形:植株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可分为增生、增大、减生和变态。 a.增生:是病组织的薄壁细胞分裂加快,数量迅速增多,使局部组织出现肿瘤或癌肿 b.增大:是病组织的局部细胞体积增大。 (6)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的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