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

重点知识精选

掌握知识点,多做练习题,基础知识很重要!华师大初中数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第25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会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简单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懂得用试验的方法分析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讨,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随机事件的特点,会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2.通过试验的方法来判断随机事件发生机会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播放一段天气预报,引出一句古话“天有不测风云”.从这句话引申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具有偶然性.人们不能事先判断这些事情是否会发生,但是随着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许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所以天气预报也只是对未来天气的预测,但并不是一定会如此.

【教学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分析说明下列事件能否一定发生.

(1)今天不上课.

(2)明天要下雨.

(3)煮熟的鸭子飞了.

(4)投一枚硬币,正面向上.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让学生感知事件的发生有多种可能.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掷一枚正方体骰子,请考虑以下问题:

(1)掷得的点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2)掷得的点数会是1吗?

(3)掷得的点数小于7吗?

(4)掷得的点数会是0吗?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动手操作试验,感知事件发生的多种情况,经过操作试验思考问题,让学生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情况类别.

1.从上述探究中可知,有些事件发生与否是可以事先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与否是不能事先确定的.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增强学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

【归纳结论】我们称那些无需通过试验就能够预先确定它们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为必然事件,称那些在每次试验中都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确定事件,无法预先确定在一次试验中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2.请同学们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教学说明】学生结合定义列举,并能稍作阐述,教师讲评、归纳、鼓励.

3.做一做

准备三张大小一样的图片,把每张图片都对折,剪成大小一样的两张.将这六张小图片有图案的一面朝下,然后混合,让你的同伴随机抽出两张小图片.

问题:(1)你认为抽出的两张小图片正好能成功拼成原图的机会大吗?

(2)猜一猜,大概平均几次里会有一次成功呢?并通过试验验证你的猜想.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试验,学生通过试验,观察结果,思考并得出结论,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探究2问题:随机事件是否发生,没人能够预测,这就叫“随机性”,但是在捉摸不透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某种规律?

阅读教材128~129页图表.

思考:(1)通过以上图表,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发现当试验次数比较多的时候,“出现正面”的频率在0.5附近波动.

(2)如果换成其他试验,是否也能发现类似的规律?试验:

与你的同伴合作,做一做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全班同学每人各掷20次,一位同学抛的时候,另一位同学协助记录试验结果,汇集其他同学的记录,完成教材表25.1.3和图25.1.2.

思考:通过试验你发现

1.在试验中,“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稳定在______%附近,“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稳定在______%附近.

2.如果将试验中的硬币换成瓶盖.你觉得频率也会逐渐稳定吗?如果是,那么稳定的数值会和(1)中的一致吗?

用试验验证你的猜想.

【归纳结论】通过前面的试验,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每次试验的结果是随机、无法预测的,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一个数值附近,所以我们可以用频率估计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时发生的机会的大小.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事件中,属必然事件的是()

A.男生的身高一定超过女生

B.方程4x2=0有实数解

C.明天数学考试小明一定得满分

D.两个无理数相加一定是无理数

2.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说说你的理由.

(1)掷一枚骰子,6点朝上.

(2)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日期相同.

(3)小明想用长度为10cm,20cm,30cm的小木条,首尾相接,做一个三角形.

(4)小明买福利彩票,中500万奖金.

3.20张卡片分别写着1,2,3,…,20,从中任意抽取一张,号码是2的倍数的机会有多大?你能预测吗?请用重复试验的方法检验你的猜想.

【教学说明】上述题目较为简单,可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再选派几名学生作出回答即可.

【答案】

1.B

2.(1)随机事件(2)必然事件(3)不可能事件(4)随机事件

3.1/2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有关随机事件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说说看.

【教学说明】在学生回顾与反思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认知,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25.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通过这些生动的、有趣的实例,自然地引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次,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相对于随机事件来说,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容易判断,把它们首先提出来,符合由浅入深的理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掷骰子”、“拼图”、“掷硬币”等活动是学生容易理解或亲身经历的,操作简单省时,又具有很好的经验性,最主要的是活动中含有丰富的随机事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

高考数学(理)总复习讲义: n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

第七节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 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 (1)条件概率的定义: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P (B |A )来表示,其公式为P (B |A )=P (AB ) P (A ) (P (A )>0). (2)条件概率的性质 ①非负性:0≤P (B |A )≤1; ②可加性: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 则P (B ∪C |A )=P (B |A )+P (C |A ). 2.相互独立事件 (1)对于事件A ,B ,若事件A 的发生与事件B 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事件A ,B 是相互独立事件. (2)若P (AB )=P (A )P (B ),则A 与B 相互独立. (3)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都相互独立. (4)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P (B |A )=P (B ), P (AB )=P (B |A )P (A )=P (A )P (B ). (5)一般地,如果事件A 1,A 2,…,A n (n >2,n ∈N *)相互独立,那么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的积,即P (A 1A 2…A n )=P (A 1)P (A 2)·…·P (A n ). 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相同点:二者都是描述两个事件间的关系; (2)不同点:互斥事件强调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即P (AB )=0,相互独立事件则强调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1)独立重复试验: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 次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 独立重复试验的条件:①每次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②各次试验是相互独立的;③每次试验都只有两种结果,即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 (2)二项分布:一般地,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 发生的次数为X ,在每次试验 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则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P (X =k )=C k n p k (1-p ) n - k ,k =0,1,2,…,n ,则称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X ~B (n ,p ),并称p 为成功概率. 判断一个随机变量是否服从二项分布,要看两点:,(1)是否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2)随机变量是否为某事件在这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的次数.

独立重复试验教案

独立重复试验教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实际背景和能利用其法则进行实际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及其公式推导.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独立重复试验的意义 独立重复试验,又叫做贝努里试验,是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地、各次之间相互独立地进行的一种试验,这种试验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只有在大量独立重复试验中才能显示出来. 在这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即某事件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在一定条件下,种子要么发芽;要么不发芽.在产品抽样检查中,要么抽到合格品;要么抽不到合格品.所以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k=0,1,2,…,n)次,另外(n-k)次就是某事件不发生. 2.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公式. 的展开式中x m的系数.因此,我们可将概率P n(m)的分布叫做二项式分布. 3.举例 (1)某批产品中有20%的次品,进行重复抽样检查,共取5个样品,求其中次品数等于0、1、2、3、4、5的概率. 解:已知n=5 P=0.2,

(2)一批产品中有30%的一等品,进行重复抽样检查,共取5个样品,求: (i)取出的5个样品中恰有2个一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ii)取出的5个样品中至少有2个一等品概率是多少? =1-[P5(0)+P5(1)] =1-0.52822 =0.47178≈0.472 (3)某厂大量生产的某种小零件,经抽查检验知道其次品率 为0.3%,现把这种零件每100件装成一盒.试分别计算每盒中不含次品、恰好含1件次品、含2件次品、含3件次品、含4件次品的概率.并求一盒中至少含有3件次品的概率是多少? 解:将100个零件装进盒内,可以看成是进行了100次检验零件的随机试验. 在一盒中不含次品的概率 同理,可算得 P100(1)≈0.2228≈22% P100(2)≈0.0332≈3.3% P100(3)≈0.0033≈0.3%

n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 (1)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叫做______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来表示,其公式为P (B |A )=__________. 在古典概型中,若用n (A )表示事件A 中基本事件的个数,则P (B |A )=n (AB ) n (A ) . (2)条件概率具有的性质: ①____________; ②如果B 和C 是两互斥事件,则P (B ∪C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互独立事件 (1)对于事件A 、B ,若A 的发生与B 的发生互不影响,则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P (B |A )=________, P (AB )=P (B |A )·P (A )=____________. (3)若A 与B 相互独立,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都相互独立. (4)若P (AB )=P (A )P (B ),则________________. 3.二项分布 (1)独立重复试验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进行的,各次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种试验,在这种试验中每一次试验只有______种结果,即要么发生,要么不发生,且任何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都是一样的. (2)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事件A 发生的次数是一个随机变量X ,其分布列为____________,记为____________. 1.“互斥事件”与“相互独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1)“互斥”与“相互独立”都是描述的两个事件间的关系. (2)“互斥”强调不可能同时发生,“相互独立”强调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3)“互斥”的两个事件可以独立,“独立”的两个事件也可以互斥. 2.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通常是指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概率.放在总体情况下看:先求P (A ),P (AB )再 求P (B |A )=P (AB ) P (A ).关键是求P (A )和P (AB ). 1.已知P (AB )=320,P (A )=3 5,则P (B |A )=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电路,有a ,b ,c 三个开关, 每个开关开或关的概率都是,且是 相互独立的,则灯泡甲亮的概率为 . 3.(2010·福建)某次知识竞赛规则如下:在主办方预设的5个问题中,选手若能连续正确回答出两个问题,即停止答题,晋级下一轮.假设某选手正确回答每个问题的概率都是0.8,且每个问题的回答结果相互独立,则该选手恰好回答了4个问题就晋级下一轮的概率为________. 4.在4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概率相同,若事件A 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为65 81 ,则事件A 在1次试验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目录.doc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按年级分目录 七年级上 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七年级下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多边形;轴对称;体验不确定现象; 八年级上 数的开方;整式的乘除;勾股定理;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八年级下 分式;函数及其图像;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数据整理与初步处理 九年级上 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图形的相似;解直角三角形;随机事件的概率; 九年级下 二次函数;圆;几何的回顾;样本与总体; 华东师大版按章节分目录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 数学伴我们成长;2. 人类离不开数学;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少年高斯的速算;§1.2 让我们来做数学;1. 跟我学;2. 试试看;阅读材料幻方. 第2章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 相反意义的量;2. 正数与负数;3. 有理数;§2.2 数轴;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2.6 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阅读材料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2.9 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阅读材料与;§2.12 科学记数法;阅读材料光年和纳米;§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阅读材料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小结;复习题 第3章整式的加减 §3.1 列代数式: 1. 用字母表示数; 2. 代数式; 3.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阅读材料有趣的“3x+1”问题;§3.3 整式;1. 单项式;2. 多项式;3.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3.4 整式的加减;1. 同类项;2. 合并同类项;3. 去括号与添括号; 4. 整式的加减;阅读材料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复习题;课题学习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阅读材料欧拉公式;§4.2 画立体图形;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4.4 平面图形;阅读材料七巧板;§4.5 最基本的图形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 第二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 2.正数和负数 像+,+12,1.3,258等大于0的数(“+”通常不写)叫正数。 像-5,-2.8,-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叫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分类 1)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正整数 整数0 正有理数 有理数负整数有理数正分数 正分数0 负整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负分数 【注】有限循环小数叫做分数。 (3)数集把一些数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有整数集,正数集,负数集,所有的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自然数集或叫做非负整数集,所有负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数集。 4.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几何意义)(3)0的相反数是0。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4)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5)数a的相反数是—a。 (6)多重符号化简 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结果为负;如果是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材料.doc

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 第二章 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 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 2.正数和负数 像+12,1.3,258等大于0的数(“+”通常不写)叫正数。 像-5,-2.8,等在正数前面加“—”(读负)的数叫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分类 1) 按有理数的定义分类 2)按正负分类 正整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有理数 负整数 有理数 正分数 正分数 0 负整数 分数 负有理数 负分数 负分数 【注】有限循环小数叫做分数。 (3)数集 把一些数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有整数集,正数集,负数集,所有的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自然数集或叫做非负整数集,所有负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数集。 4.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2)数轴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5.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 (2)从数轴上看,位于原点两旁,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所表示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几何意义) (3)0的相反数是0。也只有0的相反数是它的本身。 (4)相反数是表示两个数的相互关系,不能单独存在。 (5)数a 的相反数是—a 。 (6)多重符号化简 多重符号化简的结果是由“-”号的个数决定的。如果“-”号是奇数个,则结果为负; 如果是偶数个,则结果为正。可简写为“奇负偶正”。 6.绝对值 (1)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3)绝对值的主要性质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 ≥0,因此,在实数范围内,绝对值最小的数是零. (4)两个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5)运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步骤是: 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 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作出正确的判断. 7.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

数学华东师大版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三)

25.1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三) 一、选择题 1.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A. 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广告 B.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 C. 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奇数号 D. 太阳从东方升起 2.一个口袋中有10个红球和若干个白球,请通过以下实验估计口袋中白球的个数:从口袋中随机摸出一球,记下其颜色,再把它放回口袋中,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实验中总共摸了200次,其中有50次摸到红球.则此口袋中估计白球的个数是() A. 20 B. 30 C. 40 D. 50 3.某小组在“用频率估计概率”的实验中,统计了某种结果出现的频率,绘制了如图的折线图,那么符合这一结果的实验最有可能的是() A. 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中,小明随机出的是“剪刀” B. 袋子中有1个红球和2个黄球,它们只有颜色上的区别,从中随机地取出一个球是黄球 C. 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落地时结果是“正面向上” D. 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六面体骰子,落地时面朝上的点数是6 4.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4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它们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其他区别,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子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次,其中10次摸到黑球,则估计盒子中大约有白球() A. 12个 B. 16个 C. 20个 D. 30个 5.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50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其余都完全相同.小明同学做摸球试验,将球搅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它的颜色后放回袋中,然后再重复进行下一次试验,当摸球次数很大时,摸到白球的频率接近于() A. 1 50 B. 1 26 C. 1 25 D. 1 2 二、填空题 6.某农科所在相同条件下做某种作物种子发芽率的试验,结果如表所示:

n次独立重复试验

n次独立重复试验 独立重复试验: (1)独立重复试验的意义:做n次试验,如果它们是完全同样的一个试验的重复,且它们相互独立,那么这类试验叫做独立重复试验. (2)一般地,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在每件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 的概率为,此时称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并称p为成功概率. (3)独立重复试验:若n次重复试验中,每次试验结果的概率都不依赖于其他各次试验的结果,则称这n次试验是独立的. (4)独立重复试验概率公式的特点:是n次独立 重复试验中某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其中,n是重复试验的次数,p是一次试验中某事件A发生的概率,k是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的次数,需要弄清公式中n,p,k的意义,才能正确运用公式. 求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 (1)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在相同条件下”等价于各次试验的结果不会受其他试验的影响,即 2,…,n)是第i 次试验的结果. (2)独立重复试验是相互独立事件的特例,只要有“恰好”“恰有”字样的用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公式计算更简单,要弄清n,p,k的意义。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相互独立事件的定义: 如果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A)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这样的两个事件叫做相互独立事件。 若A,B是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则A与与,与B都是相互独立事件。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两个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记做A·B,P(A·B)=P(A)·P(B)。 若A 1,A 2 ,…A n 相互独立,则n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的 概率的积,即P(A 1·A 2 ·…·A n )=P(A 1 )·P(A 2 )·…·P(A n )。 求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的方法: (1)利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直接求解; (2)正面计算较繁或难以入手时,可从其对立事件入手计算。 条件概率 条件概率的定义: (1)条件概率的定义: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和B,在已知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叫做条件概率,用符号P(B|A)来表示. (2)条件概率公式:称为事件A与B的交(或积). (3)条件概率的求法: ①利用条件概率公式,分别求出P(A)和P(A∩B),得P(B|A)=。 ②借助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先求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n(A),再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求出事件B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即n(A∩B),得P(B|A)= 。 P(B|A)的性质: (1)非负性:对任意的A∈Ω,; (2)规范性:P(Ω|B)=1; (3)可列可加性:如果是两个互斥事件,则。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学设计)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学设计)

2.2.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模型,会判断一个具体问题是否服从二项分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建摸能力,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合作、相互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数学概念,使学生充分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并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独立重复试验、二项分布的理解及应用二项分布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项分布模型的构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条件概率: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 条件概率:()(|)() P AB P B A P A

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则: P ( AB ) = P ( A ) P ( B ) , 若A 与B 是相互独立事件,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二、创设情景,新课引入: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故事 已知诸葛亮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8,臭皮匠老大解出问题的概率为0.6,老二为0.6,老三为0.6,且每个人必须独立解题,问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与诸葛亮解出的概率比较,谁大? 略解: 三个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为 三、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分析下面的试验,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1)投掷一个骰子投掷5次; (2)某人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0.8,他射击10次; (3)实力相等的甲、乙两队参加乒乓球团体比赛,规定5局3胜制(即5局内谁先赢3局就算胜出并停止比赛); (4)抛硬币实验。 在研究随机现象时,经常需要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 1()10.40.40.40.9360.8 P A B C -??=-??=>

(完整版)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新)

最新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科书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类离不开数学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第2章有理数 § 2.1有理数 1. 正数与负数 2. 有理数 § 2.2数轴 1. 数轴 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 2.3相反数 § 2.4绝对值 § 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 2.6有理数的加法 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 2.7有理数的减法 § 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2.9有理数的乘法 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 2.10有理数的除法 § 2.11有理数的乘方 § 2.12科学记数法 § 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3.1列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 2.代数式 3.列代数式 § 3.2代数式的值 § 3.3整式 1.单项式 2.多项式 3.升幕排列与降幕排列§ 3.4整式的加减 1. 同类项 2. 合并同类项 3. 去括号与添括号 4. 整式的加减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 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 4.2立体图形的视图 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 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 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 4.4平面图形 § 4.5最基本的图形一点和线 1. 点和线 2. 线段的长短比较 § 4.6 角 1. 角 2. 角的比较和运算 3. 余角和补角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 5.1相交线 1. 对顶角 2. 垂线 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2平行线 1. 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 3. 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下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 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 6.2解一元一次方程 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 6.3实践与探索 第7章一次方程组 § 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完整)初中数学目录--华东师大版

华东师大版 初中数学按章节目录 七年级上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第2章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 相反意义的量;2. 正数与负数;3. 有理数; §2.2 数轴;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3 相反数; §2.4 绝对值;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6 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7 有理数的减法; §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2.9 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10 有理数的除法; §2.11 有理数的乘方; §2.12 科学记数法; §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第3章整式的加减 §3.1 列代数式:1. 用字母表示数;2. 代数式; 3. 列代数式; §3.2 代数式的值; §3.3 整式;1. 单项式;2. 多项式;3.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3.4 整式的加减;1. 同类项;2. 合并同类项; 3. 去括号与添括号; 4. 整式的加减;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阅读材料欧拉公式; §4.2 画立体图形;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4.4 平面图形; §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 点和线;2. 线段的长短比较; §4.6 角;1. 角;2. 角的比较和运算;3. 角的特殊关系; §4.7 相交线;1. 垂线;2. 相交线中的角;§4.8 平行线;1. 平行线;2. 平行线的识别; 3. 平行线的特征;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5.1 数据的收集;1. 数据有用吗;2. 数据的收集; §5.2 数据的表示;1.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七年级下: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简单变形;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7.1二元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实践与探索; 阅读材料鸡兔同笼;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8.1认识不等式;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1. 不等式的解集; 2. 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9章多边形 §9.1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2. 三角形的外角和;3.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1. 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2. 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 第10章轴对称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阅读材料剪正五角星; §10.2轴对称的认识;1.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 画图形的对称轴; 3. 设计轴对称图案; §10.3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2. 等腰

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

第八节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 什 么 怎 么 考 1.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 2.理解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互独立事件、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求法是每年高考的热点,特别是相互独立事件、n 次独立重复试验及二项分布的综合更是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如2012年山东T19等. [归纳·知识整合] 1.条件概率及其性质 条件概率的定义 条件概率的性质 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 (A )>0,称P (B |A )= P AB P A 为在事件A 发生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 条件概率 (1)0≤P (B |A )≤1 (2)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P (B ∪ C |A )=P (B |A )+P (C |A ) 2.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定义:设A 、B 为两个事件,如果P (AB )=P (A )·P (B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 (2)性质: ①若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则P (B |A )=P (B ),P (A |B )=P (A ),P (AB )=P (A )P (B ). ②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探究] 1.“相互独立”和“事件互斥”有何不同? 提示:两事件互斥是指两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两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两个事件相互独立不一定互斥. 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独立重复试验 二项分布 定义 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 次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X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次数, 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是p ,此时称随机变 量X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X ~B (n ,p ),并称p 为成功 概率 计算公式 A i (i =1,2,…,n )表示第i 次试验结果,则P (A 1A 2A 3…A n )=P (A 1)P (A 2)…P (A n )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为P (X =k )=C k n p k (1-p ) n -k (k =0,1,2,…,n ) [探究] 2.二项分布的计算公式和二项式定理的公式有何联系? 提示:如果把p 看成a,1-p 看成b ,则C k n p k (1-p ) n -k 就是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 [自测·牛刀小试] 1.若事件E 与F 相互独立,且P (E )=P (F )=1 4,则P (EF )的值等于( ) A .0 B.116 C.14 D.12 解析:选B EF 代表E 与F 同时发生, 故P (EF )=P (E )·P (F )=1 16 . 2.已知P (B |A )=12,P (AB )=3 8,则P (A )等于( ) A.3 16 B.1316 C.34 D.14 解析:选C 由P (AB )=P (A )P (B |A )可得P (A )=3 4 . 3.有甲、乙两批种子,发芽率分别为0.8和0.9,在两批种子中各取一粒,则恰有一粒种子能发芽的概率是( ) A .0.26 B .0.08 C .0.18 D .0.72 解析:选A P =0.8×0.1+0.2×0.9=0.26.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1.n 次独立重复试验 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 次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 2.二项分布 前提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 字母的含义 X 事件A 发生的次数 p 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 分布列 P (X =k )=C k n p k (1-p ) n -k ,k =0,1,2,…,n 结论 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 记法 记作X ~B (n ,p ),并称p 为成功概率 明确该公式中各量表示的意义:n 为重复试验的次数;p 为在一次试验中某事件A 发生的概率;k 是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每次试验结果可以有多种.( ) (2)n 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每次试验的条件可以略有不同.( ) (3)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是同一种分布.( ) (4)两点分布是二项分布的特殊情形.( ) 答案:(1)× (2)× (3)× (4)√ 已知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X ~B ? ?? ??6,13,则P (X =2)等于( ) A.316 B.4243 C.13243 D. 80243 答案:D 任意抛掷三枚均匀硬币,恰有2枚正面朝上的概率为( ) A.34 B.38 C.13 D.14 答案:B

设随机变量X ~B (2,p ),若P (X ≥1)=5 9,则p =________. 答案:13 探究点1 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 甲、乙两人各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分别是23和3 4,假设每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 相互之间没有影响.(结果须用分数作答) (1)求甲射击3次,至少1次未击中目标的概率; (2)求两人各射击2次,甲恰好击中目标2次且乙恰好击中目标1次的概率. 【解】 (1)记“甲射击3次至少有1次未击中目标”为事件A 1,由题意,射击3次,相当于3次独立重复试验,故P (A 1)=1-P (A 1)=1-(23)3=19 27 . (2)记“甲射击2次,恰有2次击中目标”为事件A 2,“乙射击2次,恰有1次击中目标”为事件B 2,则P (A 2)=C 2 2×(23)2=49,P (B 2)=C 12×(34)1×(1-34)=38, 由于甲、乙射击相互独立,故P (A 2B 2)=49×38=1 6. 1.[变问法]在本例(2)的条件下,求甲、乙均击中目标1次的概率? 解:记“甲击中目标1次”为事件A 3,“乙击中目标1次”为事件B 3,则P (A 3)=C 1 2×23×13= 49,P (B 3)=38 , 所以甲、乙均击中目标1次的概率为P (A 3B 3)=49×38=16 . 2.[变问法]在本例(2)的条件下,求甲未击中、乙击中2次的概率? 解:记“甲未击中目标”为事件A 4,“乙击中2次”为事件B 4,则P (A 4)=C 0 2(1-23)2=19,P (B 4) =C 22(34)2 =916,所以甲未击中、乙击中2次的概率为P (A 4B 4)=19×916=116 . 独立重复试验概率求法的三个步骤

n次独立重复实验与二项分布

n 次独立重复实验与二项分布 一、选择题 1.某一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则在n 次这样的试验中,A 发生k 次的概率为( ) A .1-p k B .(1-p )k p n -k C .(1-p )k D .C k n (1-p )k p n -k [答案] D [解析]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发生k 次,符合二项分布,而P (A )=p ,则P (A )=1-p ,故P (X =k )=C k n (1-p )k p n -k ,故答案选D. 2.某一批花生种子,如果每1粒发芽的概率为4 5,那么播下4粒种子恰有2粒发芽的 概率是( ) [答案] B [解析] P =C 24? ????452? ????152 =96625 . 3.某电子管正品率为34,次品率为1 4,现对该批电子管进行测试,设第ξ次首次测到 正品,则P (ξ=3)=( ) A .C 23? ????142 ×34 B . C 23? ????342 ×14 2 ×34 2 ×14 [答案] C 4.某射手射击1次,击中目标的概率是,他连续射击4次,且各次射击是否击中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则他恰好击中目标3次的概率为( ) A .× B . C .C 3 4×× D .1- [答案] C

[解析] 由独立重复试验公式可知选C. 5.每次试验的成功率为(01)p p <<,重复进行10次试验,其中前7次都未成功后3次都成功的概率为(C ) ()A 33710(1)C p p - ()B 333 10(1)C p p - ()C 37(1)p p - ()D 73(1)p p - 6.甲、乙两队参加乒乓球团体比赛,甲队与乙队实力之比为3:2,比赛时均能正常 发挥技术水平,则在5局3胜制中,甲打完4局才胜的概率为( A ) ()A 23332()55C ? ()B 22332()()53C ()C 33432()()55C ()D 33421()() 33C 7. [2013·河池模拟]高一新生军训时,经过两天的打靶训练,甲每射击10次可以击中9次,乙每射击9次可以击中8次.甲、乙两人射击同一目标(甲、乙两人互不影响),现各射击一次,目标被击中的概率为( ) A. 9 10 B. 45 C. 8 9 D. 8990 答案:D 解析:目标被击中的概率为P =1-(1-910)(1-89)=1-190=89 90 . 8. [2013·湖北调研]如图,用K 、A 1、A 2三类不同的元件连接成一个系统.当K 正常工作且A 1、A 2至少有一个正常工作时,系统正常工作,已知K 、A 1、A 2正常工作的概率依次是、、,则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系统正常工作概率为C 1 2×××(1-+××=,所以选B. 9. [2013·大庆模拟]某单位在一次春游踏青中,开展有奖答题活动,从2道文史题和3道理科题中不放回地依次抽2道,在第一次抽到理科题的前提下第二次抽到理科题的概率为( ) A. 9 25 B. 625 C. 3 10 D. 12 答案:D 解析:因为第一次抽到的是理科题,此时剩下2道文史题和2道理科题,故第二次抽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按章节目录(最新整理)

华东师大版 初中数学按章节目录七年级上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1. 数学伴我们成长;2. 人类离不开数学;3. 人人都能学会数学;阅读材料华罗庚的故事;视数学为生命的陈景润;少年高斯的速算; §1.2 让我们来做数学;1. 跟我学;2. 试试看;阅读材料幻方. 第2章有理数 §2.1 正数和负数:1. 相反意义的量;2. 正数与负数;3. 有理数; §2.2 数轴;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3 相反数; §2.4 绝对值;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 数轴;2. 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6 有理数的加法;1.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7 有理数的减法; §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 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阅读材料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 §2.9 有理数的乘法;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10 有理数的除法; §2.11 有理数的乘方; 阅读材料10003与31000; §2.12 科学记数法; 阅读材料光年和纳米; §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 阅读材料从结绳记数到计算器; 小结; 复习题 第3章整式的加减 §3.1 列代数式:1. 用字母表示数;2. 代数式; 3.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 阅读材料有趣的“3x+ 1”问题; §3.3 整式;1. 单项式;2. 多项式;3. 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3.4 整式的加减;1. 同类项;2. 合并同类项; 3. 去括号与添括号; 4. 整式的加减; 阅读材料用分离系数法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供应站的最佳位置在哪里; 复习题; 课题学习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阅读材料欧拉公式; §4.2 画立体图形;1. 由立体图形到视图;2.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 §4.3 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4.4 平面图形; 阅读材料七巧板; §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1. 点和线;2. 线段的长短比较; §4.6 角;1. 角;2. 角的比较和运算;3. 角的特殊关系; §4.7 相交线;1. 垂线;2. 相交线中的角;§4.8 平行线;1. 平行线;2. 平行线的识别; 3. 平行线的特征; 小结; 复习题; 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5.1 数据的收集;1. 数据有用吗;2. 数据的收集; 阅读材料赢在哪里;谁是《红楼梦》的作者;§5.2 数据的表示;1. 利用统计图表传递信息;2. 从统计图表获取信息; 阅读材料计算机帮我们画统计图 小结; 复习题; 课题学习图标的收集与探讨 七年级下: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1. 方程的简单变形; 2. 解一元一次方程; 阅读材料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 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模拟考题模拟考试卷考点.doc

初中数学华师大版在重复试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模拟考题模拟考试卷考点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 附加题总分 得分 一、解答题 25.如图,用红、蓝两种颜色随机地对A,B,C三个区域分别进行涂色,每个区 域必须涂色并且只能涂一种颜色,请用列举法(画树状图或列表)求A,C两个区域所涂颜色不相同的概率. 19.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四个分别标有数字,,,的小球,它们的形状、大小、质 地等完全相同.小强先从盒子里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x;放回盒子摇匀后,再由小华随机取出一个小球,记下数字为y. (1)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表示出(x,y)l0.08 B 35 y C s<80 11 0.22 合计 50 1 请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__,y的值为______________; (2)将本次参赛作品获得A等级的学生依次用表示,现该校决定从本次参赛作品获得A等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两名学生谈谈他们的参赛体会,请用树形图或列表法求恰好抽到学生和的概率. 评卷人得分

23.先抛掷-枚正反而上分别标有数字1和2的硬币,再抛掷第二枚正反面上分别标有数字3和4的硬币,(两枚硬币质量均匀). (1)用列表法求出朝上的面上的数字的积为奇数的概率; (2)记两次朝上的面上的数字分别为p、q,若把p、q分别作为点A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求点A(p,q)在函数y=x+2的图象上的概率。 3.抽奖箱里有6个除颜色外其他都相同的U盘,其中1个红色,2个黄色,3个蓝色,摇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是黄色的概率为() A. B. C. D. 4.从1到9这九个自然数中任取一个,是奇数的概率是()] A. B. C. D. 10.袋子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除了颜色外都相同,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则摸到黑球的概率是 A. B.

5.独立重复试验解析

基础达标 1.若在一次测量中出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概率都是1 2,则在5次测量中恰好出现2次正 误差的概率是( ) A .5 16 B .2 5 C .58 D .132 解析:选 A .P =C 25· ????123×????122 =516 . 2.某电子管正品率为34,次品率为1 4,现对该批电子管进行测试,设第X 次首次测到正 品,则P (X =3)=( ) A .C 23 ????142 ×34 B . C 23 ????342 ×14 C .????142 ×34 D .????342 ×14 解析:选C .X =3表示第3次首次测到正品,而前两次都没有测到正品,故其概率是??? ? 142 ×34 . 3.甲、乙两人进行羽毛球比赛,比赛采取五局三胜制,无论哪一方先胜三局则比赛结 束,假定甲每局比赛获胜的概率均为2 3 ,则甲以3∶1的比分获胜的概率为( ) A .827 B .6481 C .49 D .89 解析:选A .当甲以3∶1的比分获胜时,说明甲乙两人在前三场比赛中,甲只赢了两 局,乙赢了一局,第四局甲赢,所以甲以3∶1的比分获胜的概率为P =C 23(23)2(1-23)×23=3×49 ×13×23=8 27 ,故选A . 4.一个学生通过某种英语听力测试的概率是1 2,他连续测试n 次,要保证他至少有一次 通过的概率大于0.9,那么n 的最小值为( ) A .6 B .5 C .4 D .3 解析:选C .由1-C 0n ????12n >0.9,得??? ?12n <0.1,所以n ≥4.

5.口袋里放有大小相同的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每次有放回地摸取一个球,定义数列 {a n },a n =? ????-1,第n 次摸取红球 1,第n 次摸取白球,如果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那么S 7=3的概率为( ) A .C 57×(13)2×(23)5 B . C 27×(23)2×(13)5 C .C 57×(13)2×(13 )5 D .C 27×(13)2×(23 )2 解析:选B .由S 7=3知,在7次摸球中有2次摸取红球,5次摸取白球,而每次摸取红球的概率为23,摸取白球的概率为13,则S 7=3的概率为C 27×(23)2×(13 )5 ,故选B . 6.下列例子中随机变量ξ服从二项分布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随机变量ξ表示重复抛掷一枚骰子n 次,出现点数是3的倍数的次数; ②某射手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9,从开始射击到击中目标所需的射击次数ξ; ③有一批产品共有N 件,其中M 件为次品,采用有放回抽取方法,ξ表示n 次抽取中出现次品的件数(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