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9年。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的成功,开辟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它的问世,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此,电子计算机在解放人类智力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ENIAC问世以来的短短的四十多年中,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速。迄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已经了下列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一)电子管(1883年到1904年电子管问世)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定义不同,它是由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衍生出来的,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其特点会有所差异。

与“嵌入性”的相关特点:由于是嵌入到对象系统中,必须满足对象系统的环境要求,如物理环境(小型)、电气/气氛环境(可靠)、成本(价廉)等要求。

与“专用性”的相关特点:软、硬件的裁剪性;满足对象要求的最小软、硬件配置等。与“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特点:嵌入式系统必须是能满足对象系统控制要求的计算机系统。与上两个特点相呼应,这样的计算机必须配置有与对象系统相适应的接口电路。

按照上述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只要满足定义中三要素的计算机系统,都可称为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按形态可分为设备级(工控机)、板级(单板、模块)、芯片级(MCU、SoC)技术发展方向是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不断扩展对象系统要求的外围电路(如ADC、DAC、PWM、日历时钟、电源监测、程序运行监测电路等),形成满足对象系统要求的应用系统。

(三)EDA技术

技术是在电子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工作平台,融合了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及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进行电子产品的自动设计。

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很宽。包括在机械、电子、通信、航空航天、化工、矿产、生物、医学、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 的应用,EDA设计可分为系统级、电路级和物理实现级。回顾近30年电子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可将EDA技术分为三个阶段。

(1) 七十年代为CAD阶段,这一阶段人们开始用计算机辅助进行IC版图编辑和PCB布局布线,取代了手工操作,产生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概念。

2八十年代为CAE阶段,与CAD相比,除了纯粹的图形绘制功能外,又增加了电路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并且通过电气连接网络表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以实现工程设计,这就是计算机辅助工程的概念。CAE的主要功能是:原理图输入,逻辑仿真,电路分析,自动布局布线,PCB后分析。

(3)九十年代为ESDA阶段。尽管CAD/CAE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并没有把人从繁重的设计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还不高,各种EDA软件界面千差万别,学习使用困难,并且互不兼容,直接影响到设计环节间的衔接。基于以上不足,人们开始追求贯彻整个设计过程的自动化,这就是ESDA即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

可编程逻辑器件自七十年代以来,经历了PAL、GAL、CPLD、FPGA几个发展阶段,其中CPLD/FPGA属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目前集成度已高达200万门/片,它将掩膜ASIC集成度高的优点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生产方便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特别适合于样品研制或小批量产品开发,使产品能以最快的速度上市,而当市场扩大时,它可以很容易的转由掩膜ASIC 实现,因此开发风险也大为降低。ASIC设计---- 现代电子产品的复杂度日益加深,一个电子

系统可能由数万个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构成,这就带来了体积大、功耗大、可靠性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ASIC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芯片进行设计。ASIC按照设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全定制ASIC,半定制ASIC,可编程ASIC(也称为可编程逻辑器件)。硬件描述语言---- 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是一种用于设计硬件电子系统的计算机语言,它用软件编程的方式来描述电子系统的逻辑功能、电路结构和连接形式,与传统的门级描述方式相比,它更适合大规模系统的设计。三、未来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2050)

(一)、微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在上个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去探讨的问题.SOC正在逐步的发展,EMS和微电子的技术也在逐步的融合,相信微电子工艺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人说过,过去的30年和未的30年都将是微电子的时代

(二)、纳米电子技术

纳米电子学主要在纳米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和特性,研究纳米尺度空间内的纳米膜、纳米线。纳米点和纳米点阵构成的基于量子特性的纳米电子器件的电子学功能、特性以及加工组装技术。其性能涉及放大、振荡、脉冲技术、运算处理和读写等基本问题。其新原理主要基于电子的波动性、电子的量子隧道效应、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量子尺寸效应和统计涨落特性等。

从微电子技术到纳米电子器件将是电子器件发展的第二次变革,与从真空管到晶体管的第一次变革相比,它含有更深刻的理论意义和丰富的科技内容。在这次变革中,传统理论将不再适用,需要发展新的理论,并探索出相应的材料和技术

总结:在现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最能体现出时代特征的莫过于持续不断的技术革命以及由它引起的各种社会反应。层出不穷的技术变迁总会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很多时候当我们还来不及仔细体验一项新技术,又一项更新的技术已经扑面而来。那种无所适从的感受不仅困扰着普通人,也困扰着些专业人士。电子网络作为现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之一,其潜在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因此,我们需要以“学者式的冷静”,来正确积极地看待和推动电子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建筑结构选型总复习-张建荣教材配套..

《建筑结构选型(第2版)》课外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梁 1.梁按支座约束分为: 静定梁和超静定梁,根据梁跨数的不同,有单跨静定梁或单跨超静定梁、多跨静定梁或多跨连续梁。 2.简述简支梁和多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答:简支梁的缺点是内力和挠度较大,常用于中小跨度的建筑物。简支梁是静定结构,当两端支座有不均匀沉降时,不会引起附加内力。因此,当建筑物的地基较差时采用简支梁结构较为有利。简支梁也常被用来作为沉降缝之间的连接构件。 多跨连续梁为超静定结构,其优点是内力小,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安全储备高,其缺点是对支座变形敏感,当支座产生不均匀沉降时,会引起附加内力。(图见5页) 第二章桁架结构 1.桁架结构的组成: 上弦杆、下弦杆、斜腹杆、竖腹杆 2.桁架结构受力计算采用的基本假设: (1)组成桁架的所有各杆都是直杆,所有各柱的中心线(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平面称为桁架的中心平面。 (2)桁架的杆件与杆件相连接的节点均为铰接节点。(铰接只限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没有限制转动。) (3)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及支座反力)都作用在桁架的中心平面内,并集中作用于节点上(节点只受集中力作用) 3.桁架斜腹杆的布置方向对腹杆受力的符号(拉或压)有何关系 答:斜腹杆的布置方向对腹杆受力的符号(拉或压)有直接的关系。对于矩形桁架,斜腹杆外倾受拉,内倾受压,竖腹杆受力方向与斜腹杆相反,对于三角形桁架,斜腹杆外倾受压,内倾受拉,而竖腹杆则总是受拉。(图见11页) 4.按屋架外形的不同,屋架结构形式有几种 答:三角形屋架,梯形屋架,抛物线屋架,折线型屋架,平行弦屋架等。 5.屋架结构的选型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1)屋架结构的受力;(2)屋面防水构造;(3)材料的耐久性及使用环境;(4)屋架结构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 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著《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 1785 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

1820 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 1826 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 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是以后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在电磁现象的理论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上,楞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1833 年建立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则(楞次定则)。其后,他致力于电机理论的研究,并阐明了电机可逆性的原理。楞次在 1844 年还与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分别独立的确定了电流热效应定律(焦耳 - 楞次定律)。与楞次一道从事电磁现象研究工作的雅可比在 1834 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从而证明了实际应用电能的可能性。电机工程得以飞跃的发展是与多里沃 - 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工作分不开的。这位杰出的俄罗斯工程师是三相系统的创始者,他发明和制造出三相异步电机和三相变压器,并首先采用了三相输电线。在法拉第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麦克斯韦在 1864 年至 1873 年提出了电磁波理论。他从理论上推测到电磁波的存在,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88 年,赫兹通过实验获得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但实际利用电磁波为人类服务的还应归功于马克尼和波波夫。大约在赫兹实验成功七年之后,他们彼此独立的分别在意大利和俄国进行通信试验,为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人类在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电子科学技术就是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 1883 年美国发明

JGJ规范大全

JGJ1-91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 JGJ1-79 2 JGJ2-79 工业厂房墙板设计与施工规程 13.00 3 JGJ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JGJ3-91 36.00 4 JGJ4-80 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 5 JGJ5-80 中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 11.00 6 JGJ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80 14.00 7 JGJ7-91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7-80 8 JGJ/T8-97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15.00 9 JGJ/T10-9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7.50 10 JGJ11-82 住宅隔声标准 11 JGJ12-89 钢筋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JGJ12-82 22.00 12 JGJ/T13-94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 JGJ13-82 3.00 13 JGJ/T14-95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 JGJ14-82 6.00 14 JGJ15-83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15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1 2 3 JGJ16-83 33.00 16 JGJ17-84 蒸压加气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17 JGJ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条文说明 JGJ18-96 12.00 18 JGJ19-92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19-84 6.00 19 JGJ20-84 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5.00 20 JGJ/T21-93 V型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 JGJ21-84 7.00 21 JGJ/T22-98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1 2 3 4 5 JGJ21-84 47.00 22 JGJ/T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92 7.00 23 JGJ24-8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试行) 24 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25-86 6.00 25 JGJ26-95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86 6.00 26 JGJ/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27-86 8.00 27 JGJ28-86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4.00 28 JGJ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5.00 29 JGJ/T30-2003 房地产业基本术语标准条文说明 8.00 30 JGJ31-2003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19.00 31 JGJ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JGJ33-86 30.00 32 JGJ34-86 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 15.00 33 JGJ35-87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试行) 34 JGJ36-87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2.00 35 JGJ37-87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试行) 4.50 36 JGJ38-9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JGJ38-87 12.00 37 JGJ39-87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38 JGJ40-87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3.00 39 JGJ41-87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40 JGJ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5.50 41 JGJ47-88 住宅建筑技术经济评价标准 42 JGJ48-88 商店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5.50 43 JGJ49-88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试行) 44 JGJ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88 18.00

《土木工程概论》综合复习

《土木工程概论》综合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绿色建材 2.单向板、双向板 3.胶凝材料 4.虎克定律 5..建筑工程 6.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 7.荷载、荷载效应 8.建设监理 9.人防工程 10.先张法 11.可变荷载 12.钢材的疲劳及疲劳强度 13.特种结构 14.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 15.荷载、荷载效应 16.定位轴线 二、简答题

1.高层与超高层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哪些? 2.简述钢筋和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的原因? 3.简述桥梁技术的发展方向? 4.简述工程荷载一般分为哪几类? 5.简述一般建筑用的钢筋混凝土的优点和缺点? 6、简述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有哪些? 7、基础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8、简述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 9、简述土木工程结构失效的几种形式? 10、简述我国土木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阶段。 11、大跨度建筑主要有哪些结构形式? 12、桥梁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13、水利工程的特点? 14、什么是房屋建筑中的围护结构和受力结构,请举例说明? 15、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有什么异同? 16、简述工程建设监理的特点有哪些? 17、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18、房屋建筑的层高与净高的区别?

三、综合分析题 1、谈谈对未来从事土木工程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你对未来职业规划的设想。相关要求如下: (1)字数原则上要求800字以上。 (2)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土木工程概论》综合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绿色建材是指在原料采取、生产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环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 2、单向板指板上的荷载沿一个方向传递到支撑构建的板上;双向板指板上的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到支撑构建的板上 3、凡能在物理化学作用下,从浆体变为坚固的石状体,并能交接其他物料而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统称为胶凝材料 4、虎克定律:固体材料受力之后,材料中的应力与应变(单位变形量)之间成线性关系。许多材料在不超过它的弹性极限时,服从虎克定律。 5、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所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也是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 6、柔性路面指的是刚度较小、抗弯拉强度较低,主要靠抗压、抗剪强度来承受车辆荷载作用的路面。刚性路面指的是刚度较大、抗弯拉强度较高的路面。一般指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首次

电子技术发展史概述电子技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二十世纪发展最为迅速,应用最为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器件出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随着微电子和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集成度不断提高。CPLD/FPGA、ARM、DSP、A/D、D/A、RAM和ROM等器件之间的物理和功能界限正日趋模糊,嵌入式系统和片上系统(SOC)得已实现。以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为物质基础的EDA技术打破了软硬件之间的设计界限,使硬件系统软件化。这已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电子技术方面的知识,而且电子技术还在不断的发展着。这些知识是人们长期劳动的结晶。 我国很早就已经发现电和磁的现象,在古籍中曾有“磁石召铁”和“琥珀拾芥”的记载。磁石首先应用于指示方向和校正时间,在《韩非子》和东汉王充着《论衡》两书中提到的“司南”就是指此。以后由于航海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在十一世纪就发明了指南针。在宋代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中有“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记载。这不仅说明了指南针的制造,而且已经发现了磁偏角。直到十二世纪,指南针才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的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电磁现象方面的研究工作发展的很快。库仑在1785年首先从实验室确定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电荷的概念开始有了定量的意义。1820年,奥斯特从实验时发现了电流对磁针有力的作用,揭开了电学理论的新的一页。同年,安培确定了通有电流的线圈的作用与磁铁相似,这就指出了此现象的本质问题。有名的欧姆定律是欧姆在1826年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法拉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有特殊贡献,他在1831年发现的电磁感应现

结构选型试卷1-6

试题一 1、混合结构房屋在结构布置时,应优先选用横墙承重方案或纵横墙承重方案。 2、根据拉索布置的不同,悬索屋盖结构有三种体系,即双层悬索体系、单层悬索体系、交叉索网体系。 3、薄膜结构可分为充气薄膜结构、悬挂薄膜结构、骨架支撑薄膜结构。 4、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传递路线为:板→次梁→主梁→墙或柱→基础→地基。 5、沉降缝两侧结构的连接处理方式有简支板、简支梁、悬挑板、悬挑梁 等四种。 6、折板结构一般由折板、边梁、横隔三部分组成。 7、三铰拱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合理拱轴线为圆弧线。 8、从截面形式看,钢刚架结构有实腹式、格构式两种类型。 9、按照杆件的布置规律不同,平板网架结构分为交叉桁架体系、角锥体系两类。 10、双曲抛物面扭壳的形式有双倾单块扭壳、单倾单块扭、组合型扭壳。 1、横墙承重的砌体房屋,适合下列哪几种建筑:(C) A.多层商场 B.医院 C.多层住宅 D.教学楼 2、气压式薄膜结构的工作原理相当于:(BC) A.热气球 B.轮胎 C.游泳救生圈 D.降落伞 3、网架的高度主要取决于(A) A.网架的跨度 B.荷载的大小 C.支承条件 D.起拱程度 4、根据拉索布置方式的不同,悬索屋盖的结构类型有:(ABD) A.单层悬索体系 B.双层悬索体系 C.平行悬索体系 D.交叉悬网体系 5、根据剪力墙开洞大小以及受力性能的不同,可将剪力墙结构分为哪几种:(ABCD) A.整截面剪力墙 B.小开口剪力墙 C.双肢剪力墙 D.壁式框架 6、高层建筑框架结构体系在非地震区的建设高度不宜超过(B)米。 A.50 B.60 C.55 D.65 7、对于边梁下无中间支承且L1/L2≥3的长折板,可沿纵横方向分别按(A)计算。 A.梁理论 B.拱理论 C.薄膜理论 D.半弯矩理论 8、钢筋混凝土刚架在构件转角处为避免受力过大,可采取(ABC)措施。 A.加腋 B.圆弧过渡 C.采用空腹刚架 D.减小截面 9、对称性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非常重要,对称性包括:(BCD) A.建筑体型的对称 B.质量分布的对称 C.结构抗侧刚度的对称 D.建筑平面的对称 10、平板网架结构中的角锥体有哪几种:(ABD) A.三角锥 B.四角锥 C.五角锥 D.六角锥 三、名词解释。(4×5=20分) 1、无梁楼盖:指楼盖平面直接支撑在柱子上,而不设主梁和次梁,楼面荷载直接通过柱子 传到基础。 2、组合砌体:可以在砌体构件的受拉和受压区用钢筋混凝土和配筋石浆代替一部分砌体原 有面积并与原砌体共同工作。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9年。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的成功,开辟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它的问世,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此,电子计算机在解放人类智力的道路上,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ENIAC问世以来的短短的四十多年中,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异常迅速。迄今为止,它的发展大致已经了下列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是电子计算机,它的基本电子元件是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磁带等。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限制,运算速度只是每秒几千次~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仅几千个字。程序语言处于最低阶段,主要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编程,后阶段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因此,第一代计算机体积大,耗电多,速度低,造价高,使用不便;主要局限于一些军事和科研部门进行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70年)是晶体管计算机。194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10年后晶体管取代了计算机中的电子管,诞生了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晶体管,内存储器大量使用磁性材料制成的磁芯存储器。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相比,晶体管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成本低,逻辑功能强,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第三代(1963~1970年)是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1958年夏,美国德克萨斯公司制成了第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集中了几十个或上百个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基本电子元件是小规模集成电路和中规模集成电路,磁芯存储器进一步发展,并开始采用性能更好的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几十万次基本运算。由于采用了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各方面性能都有了极大提高:体积缩小,价格降低,功能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 第四代(1971年~日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集成了上千甚至上万个电子元件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发展进入了第四代。第四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替代了磁芯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基本运算。 (一)电子管(1883年到1904年电子管问世)

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

及在中国旅行社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在英国的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从此,为方便旅游者并服务于旅游者的旅行社诞生了,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开启了新篇章。中国近代旅游业发源于上海。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社是爱国人士陈光蒲先生与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的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我国与1949年在厦门成立了华侨旅行社,现为中国旅行社;于1954年再北京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79年再北京创建了中国青年旅行社。从而,建成了我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旅行社。从旅行社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旅行社业发展起步较晚。并且虽然我国旅行社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行业。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过程可将其话费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旅行社业发展的前期(1978年以前)。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前,我国仅有中国国旅和中国旅行社及其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此阶段,旅行社数量少,从业人员少,旅游活动少,不具备行业规模,但却累积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今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年)。这一阶段我国旅行社形成国旅、中旅、和青旅三足鼎立的行业垄断的局面。在1985年,为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 3、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年)。1989年国际国内形式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我国旅行社遇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在旅行社经营者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国际入境旅游得到恢复和更大的发展。 4、旅行社的调整时期(1995年至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规定,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显示,到2000年,我国旅行社总数为8993家。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普及,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已经来到。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内容摘要 本文叙述了中国旅游业从入境旅游到国内旅游直至现如今可以出境旅游,之间一次次的跨越,一次次的改革。最后说明只有发展好科技才能使旅游业继续兴旺发达。本论文主要从网络上和各大报纸上调查,从中了解到了我国旅游业一次次大的跨越,科技的提高对旅游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旅游业的提高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想持续发展旅游业,必须不断完善和提高科学技术。 关键词:旅游业、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科技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一、简述旅游业 旅游是在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后的一种新的消费行为,一种带有浓厚文化内涵的群体活动。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的旅行和暂时停留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业是以旅游市场为对象,有偿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行业和部门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即旅行社、交通客运部门和以旅馆为代表的住宿业部门。居于这三个部门的企业因而也构成为三种类型的旅游企业,即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者构成了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古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还是一个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情。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的人口众多,国土辽阔、风景秀美,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旅游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了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我国却先发展了入境旅游,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发展了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 (一)入境旅游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国家旅游局设立在外交部下,当时完全是出于外交的需要,旅游接待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友好国家的团体和友好人士,为其提供民间交往的便利方式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入境旅游。 1978年,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中国旅游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在这个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经济产业高度提出要积极发展我国旅游业.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尤其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时小平同志非常重视旅游业,他指出:“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中国旅游业从70年代末开始崛起。

SAP2000 PKPM 结构软件比较

一个比较不错的文章,很多刚开始接触软件的同学不知道学什么软件,这个文章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导向。 (1)在国内PKPM可以将是葵花宝典级别的。对于多高层常规结构很好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傻瓜化,很多参数都是暗箱操作,还有就是可以生成施工图,虽然图面挺烂。 PKPM现在也可以实现一些空间结构的建模与分析,但是使用起来还是有些不方便 PKPM不同版本算的结果有区别、不规则结构建模不方便,尤其是08版推出以后更是bug不断,每个月都要修正补丁,给人的感觉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稍有编程经验的人都能想到,他们没经过认真的测试。 (2)ETABS、 SAP2000等CSI系列是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的Wilson教授开发的。其中ETABS 是针对多高层建筑结构开发的。ETABS对国内的软件行业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ETABS的出现让人们看到在计算中我们原来可以做到更多。也是ETABS让人们对结构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弹塑性分析等。目前ETABS可以做到多高层结构的快速建模、静动力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中国规范校核等。几乎涵盖了结构工程师的所有要求。 Etabs在工程实践方面有些优势,全球排名前20位的超高层建筑基本都是Etabs进行设计或者校核的,而且有美国工程院院士Wilson教授做技术顾问,计算精度上还是经得起考验的。(3)SAP2000 则专注与空间结构,比如网壳类、桁架类、不规则结构等,一句话,开发者希望不能用ETABS实现的就可以SAP2000来实现。和ETABS一样,SAP2000对中国建筑结构领域软件的冲击也很大,因为在SAP2000进入中国的时候业内没有类似可以进行空间结构建模与分析的软件。在当时 SAP2000算是填补了一个空白。现在SAP2000更新了很多版本(目前是12.0),增加了很多功能,比如中国规范校核等。 (4)Midas 是中国留学生在韩国主持开发的,为日韩2002年世界杯场馆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分Civil(桥梁)、Gen(高层)、GTS(岩土)等几个版本,修建韩日世界杯场馆时,Midas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软件公司,为了借助世界杯扩大其影响力,Midas为日韩世界杯所有场馆进行了免费的复核技术,并提供了很多技术支持,就和鸟巢一样,很多钢结构公司都是免费做设计的,为得是扩大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呵呵,迪拜塔的主要设计工作基本是Etabs和 Sap2000完成的,Midas 参与了最后的施工阶段加载设计过程。Midas由于是中国留学生主持开发的,所以其汉化程度绝对是Etabs现阶段无法比的,作为一个开发不到20年的有限元软件,其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而且Midas公司每年也会派技术人员去CSI等公司进行互访和技术交流,所以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广阔的。两个软件应当说都是很优秀的软件,有条件的话可以都接触接触。 midas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法和SAP2000 ETABS 是相比的,MIDAS只是在中国的市场做得稍微好点,在其他的发达国家用得很少的。其实迪拜塔在方案阶段都是使用SAP 和ETABS ,至于为什么使用MIDAS,是因为迪拜塔的总承包是韩国的三星公司,顺其自然就会使用韩国的软件了。 从界面上来看,Midas是树形结构,所有功能都展示出来,界面比较人性化,上手相对容易些。相比ETABS是图形界面,各种功能的菜单并不直接显示,有些功能的菜单隐藏的比较深,需要使用者对ETABS比较熟悉才能灵活使用,所以上手会慢一些。 (5)ANSYS 应该是在业内拥有最多用户的一款了,它不但拥有比较丰富的单元库,而且提供了APDL编程平台,使用户可以很好的进行复杂工程计算,这也是参数化建模与分析的平台。目前业内使用ANSYS计算的内容包括:多高层结构、空间结构、索膜结构、玻璃结构等等;特殊问题有节点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等等。一个字,ANSYS太强大了,不过,ANSYS对于剪力墙的弹塑性分析方面还有一些不足。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电子技术发展历程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产品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产品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电子计算机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恰好能够充分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性,所以下面就从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四个时代来说明电子技术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取名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这台计算机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140千瓦,价格40多万美元,是一个昂贵耗电的"庞然大物"。由于它采用了电子线路来执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存储信息,从而就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ENIAC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法和减法运算,把计算一条弹道的时间短为30秒。它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运算,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服役长达9年。尽管ENIAC还有许多弱点,但是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史上,它仍然是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的成功,开辟了提高运算速度的极其广阔的可能性。

第三章-国内外奖励旅游发展历程

第八讲课程教案

第三章国内外奖励旅游发展历程 20世纪伊始,奖励旅游从销售业中孕育、诞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己经成长为现代旅游业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第一节国外奖励旅游发展历程 一、国外奖励旅游的起源 20世纪初,北美和欧洲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方,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了奖励旅游萌生的沃土。早在1906年,美国“全国现金注册公司”就向客户提供了一次免费参观其代顿(Dayto的总部的活动。 二、三十年代在美国芝加哥的汽车销售业中,有的公司管理者为了提高销售额而在开展销售竞赛活动时,为销售人员规定了定额指标,只要超额完成销售指标,销售人员就有资格参加免费的旅游活动。在当时,活动的组织者潜意识中把这样的免费旅游活动归纳为促销手段的一种,认为可以“生利还本”,也就是说这种活动可以给公司带来足够的利润来支付免费旅游的费用,其结果也证明了活动组织者预想的正确性。 于是作为促销手段而产生的免费旅游活动逐渐演变成了奖励旅游活动,并首先受到了销售企业的认可,成为销售企业中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方法。在当时,奖励旅游的最终使用者主要是汽车经销商、电器分销商和保险公司推销员等销售业精英,而这种奖励旅游活动包括全部免费和部分免费两种。 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的欧洲,前苏联采取了全面规划以加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从1928年开始实施了第一个5年计划,斯大林为了激励那些完成政府5年计划的人,曾把他们送到黑海度假两周,形成了最早由政府实施的奖励旅游方式。但是这种奖励旅游活动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并且阶段性明显,对国际奖励旅游的影响不大,所以在文章中没有重点考虑。 俄罗斯休假期 8月是俄罗斯人休假的季节。莫斯科大有“人去楼空”之感,市内以往堵车的路段如今基本畅通无阻,因为大家都出城休假去了。而这时候如果想找谁采访就难了,办公室和家里都没人,手机八成也关机。好不容易打通了,对方回答“我正在某地休假,一切事儿等我休假后再说”。休假是俄罗斯人每年的头等大事,从领导人到黎民百姓,这都是雷打不动的。一位俄罗斯朋友十分认真地对《青年参考》报记者说,“休假是我们的权利,我们必须要用好这一权利。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我们认真休假就是为了更认真地工作。”苏联时期,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甚至集体农庄的工会都给本单位职工发放免费暑期疗养证,提供优惠甚至是全免费的休假疗养条件。如今,除了少数单位和大公司还延续这一惯例之外,绝大多数人休假就只能靠自掏腰包了。俄罗斯人夏天休假不是去旅游观光或参观名胜古迹,而是清一色地奔着阳光、海水和沙滩去的。俄罗斯的冬季漫长,一年中

应用电子技术发展史

《应用电子技术导论》 第1篇应用电子技术发展史 主讲教师:王震宇 联系方式:wzy2000@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421152.html, 教学单位: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 引子: 欲了解一门学科,最好的办法是先读读它 的历史。 发展史的主要内容 〓1.1经典理论的主要成果 〓1.2重要发明及其应用 〓1.3历史的启示 1.1重要的经典理论发现 1、早期的磁学研究 〓我国古代早就发现了磁现象。公元前 2637年,黄帝利用磁制成了罗盘针,罗 盘的发现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据司马 迁记载,公元前9世纪,航海家已使用 指南针导航了。 〓1600年,(相差4227年)英国物理学家吉尔伯特经过自己实验得到了大量磁力现象,建立了重 要的理论体系。他还证明了诺曼发现的磁倾角

的存在。他曾预言在地球的北极,磁针将会变 成竖直的,后来被赫德森在1609年所证实。他 发现过两极装有铁帽的磁石,磁力大大增加, 并且发现磁石与铁块越靠近,吸引力越大,同 时证明了磁石越大对铁块的吸引也越大。他还 发现吸引是相互作用的。 〓吉尔伯特被世人称之为磁学之父。 2、早期的电学研究 〓1600年,德国科学家库里克制成了第一台产生静电的装臵。 〓1749年,(相差145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他在电的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实验,他借用了数学上 正负数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 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 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 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 富兰克林简介 〓他出身贫寒,10岁便辍学做工,12岁起 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 因而,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 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

建筑结构选型总复习、作业及(附答案)

第一章梁 1.梁按支座约束分为: 静定梁和超静定梁,根据梁跨数的不同,有单跨静定梁或单跨超静定梁、多跨静定梁或多跨连续梁。 2.简述简支梁和多跨连续梁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答:简支梁的缺点是内力和挠度较大,常用于中小跨度的建筑物。简支梁是静定结构,当两端支座有不均匀沉降时,不会引起附加内力。因此,当建筑物的地基较差时采用简支梁结构较为有利。简支梁也常被用来作为沉降缝之间的连接构件。 多跨连续梁为超静定结构,其优点是内力小,刚度大,抗震性能好,安全储备高,其缺点是对支座变形敏感,当支座产生不均匀沉降时,会引起附加内力。(图见5页) 3.悬挑结构的特点:悬挑结构无端部支撑构件、视野开阔、空间布置灵活。 悬挑结构首要关注的安全性是:倾覆、承载力、变形等。 第二章桁架结构 1.桁架结构的组成: 上弦杆、下弦杆、斜腹杆、竖腹杆 2.桁架结构受力计算采用的基本假设: (1)组成桁架的所有各杆都是直杆,所有各杆的中心线(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平面称为桁架的中心平面。 (2)桁架的杆件与杆件相连接的节点均为铰接节点。(铰接只限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没有限制转动。) (3)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及支座反力)都作用在桁架的中心平面内,并集中作用于节点上(节点只受集中力作用) 3.桁架斜腹杆的布置方向对腹杆受力的符号(拉或压)有何关系? 答:斜腹杆的布置方向对腹杆受力的符号(拉或压)有直接的关系。对于矩形桁架,斜腹杆外倾受拉,内倾受压,竖腹杆受力方向与斜腹杆相反,对于三角形桁架,斜腹杆外倾受压,内倾受拉,而竖腹杆则总是受拉。(图见11页) 4.按屋架外形的不同,屋架结构形式有几种? 答:三角形屋架,梯形屋架,抛物线屋架,折线型屋架,平行弦屋架等。 屋架结构的选型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答:(1)屋架结构的受力;(2)屋面防水构造;(3)材料的耐久性及使用环境;(4)屋架结构的跨度。 屋架结构的布置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1)屋架的跨度:一般以3m为模数; (2)屋架的间距:宜等间距平行排列,与房屋纵向柱列的间距一致,屋架直接搁置在柱顶; (3)屋架的支座:当跨度较小时,一般把屋架直接搁置在墙、垛、柱或圈梁上。当跨度较大时,则应采取专门的构造措施,以满足屋架端部发生转动的要求。 5.屋架结构的支撑有哪几种? 答:屋架支撑包括设置在屋架之间的垂直支撑,水平系杆以及设置在上、下弦平面内的横向支撑和通常设置在下弦平面内的纵向水平支撑。 第三章单层刚架结构 1.刚架结构:是指梁、柱之间为刚性连接的结构。 2.排架结构:是梁和柱之间为铰接的单层刚架。 3.在单层单跨刚架结构中约束条件对结构内力有何影响? 答:约束越多,内力越分散,内力值越小,变形越小,即刚度越大。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微 电子技术的发展 摘要:微电子技术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代产物,是对当今社会经济最具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之一。本文主要对微电子技术的概念、发展及其在社会各大产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的探讨。 【关键词】微电子技术发展应用 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技术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影响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促使经济发展,人类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微电子技术的需求,实现社会经济在技术支持下快捷稳定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对微电子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积极地探索更深层次的微电子技术知识,使微电子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相信微电子技术不仅是在当今,乃至未来社会发展中微电子技术必将是促使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产业。 1微电子技术的概念 微电子技术是信息化时代最具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核心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技,术由电路设计、工艺技术、检测技术、材料配置以及物理组装等购置技术体系。微电子技术基于自身集成化程度高,反应敏捷、占用空间较小等优势特点目前在有关涉及电子产业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2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 国外微电子的发展 自1965年发明第一块集成电路以来,特别是过去的十年中,全球微电子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推动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及其产品是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集成电路已发展到超大规模和甚大规模、深亚微米μ

m)精度和可集成数百万晶体管的水平,现在已把整个电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人们认为: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全球发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1965年,Intel 公司创始人之一的董事长Gorden Moore在研究存贮器芯片上晶体管增长数的时间关系时发现,每过18~24个月,芯片集成度提高一倍。这一关系被称为穆尔定律(Moores Law),一直沿用至今。自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集成电路问世以来, 就一直追求在芯片上有更多的晶体管, 能够完成更多的功能, 从一代到下一代芯片的基本价格变化却很小, 这是由于较高的集成度导致完成每项功能的价格降低。这是驱动芯片发展的最基本动力。现在还在向更小的工艺发展。技术飞速的进步, 促使人们不断探究现代半导体器件最终的物理极限。 国内微电子发展 早在1965年,我国的集成电路就开始起步,而此时世界上最著名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还没有成立。由于体制等众多的原因,我国在这一领域与国外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形成了从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电路封装三业并举,与集成电路有关的主要材料、测试设备、仪器等支持业也相继配套发展,在地域上呈现相对集中的格局,京津、苏浙沪、粤闽地区成为集成电路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了长足的进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单位越来越多。然而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规模,设计人员的平均数量还未达到国际同类公司的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电子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在信息时代中扮演中重要角色,是影响时代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上世纪五十年代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晶体管的面世标志着微电子技术的诞生。在随后的几年内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又发明了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发明为后来的微型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集成电路在微型计算机中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经过科学家的优化和改进,较上世界刚诞生的微电子技术集成化程度足足提高了近500 万倍,另外在微电子技术产品体积方面也大大地缩小。一个微小的单独的集成片就能集成几千万个集体管。自改革开发以来,国家对微电

技术规范(钢网架工程)

第七章技术规范

第一节钢网架工程技术要求 1.1总则 1.1.1概述: 本次招标为全线收费棚、加油站大棚网架采购与安装工程及缺陷责任期阶段的全部相关工作,包括深化设计、材料供应、制作(包括预埋件的制作,配合土建工程预埋等)、运输、安装、油漆、试验检测、竣工验收、保修。 1.1.2设计 1.1. 2.1设计规范和标准 所有设计图纸及本技术要求均根据以下规范和标准: (1)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 (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3) 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132-90 (4)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 GB50009-2001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 GB50011-2001 (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98 (9)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JGJ 61-2003 (10)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CECS 28:90 (1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1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 (13)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GJ78-91 (14)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 CECS 24:90 (1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1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00版) (17) 压型金属板设计与施工规程 YBJ216-88 1.1. 2.2规范标准版本

不同房屋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不同房屋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在房屋建筑物评估中确定成新率时,往往出现下列情况:两幢不同结构的房屋,墙体都出现了裂缝,一幢可评为危房,而另一幢则认为是局部问题,不影响房屋整体使用。这是因为不同结构房屋的承重系统不一样,前者墙体为承重,墙体裂缝很可能导致整个房屋的倒塌。而后者则是其他结构承重,墙体仅起围护作用,裂缝仅造成了使用功能的减迟。因此,了解不同房屋结构的类型和特征对正确评估房屋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一、砖混结构房屋 砖混结构房屋是砖墙承重结构,现以多层砖混结构楼房为例予以介绍。 1.砖混结构楼房的构造砖混结构楼房主要有屋盖(屋顶)、砖墙、钢筋混凝土楼盖扳、楼梯、砖基础及窗台、台阶、散水等部分构成。 2.砖混结构的结构特征砖混结构是墙承重结构,是由屋盖、墙体、楼板、过梁、砖基础构成的结构体系。主要特征是:结构荷载是通过屋盖、楼板传到承重墙上,再由承重墙传到基础。其传力方向为板一墙一基础,或为板一梁一墙一基础。因此,承重墙砌筑质量的好坏、砌体强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砖混结构的质量和寿命。基础不均匀下沉,承重墙体出现裂缝,将意味着砖混结构的整体破坏。砖混结

构建筑层数-般只有五、六层。 二、排架结构房屋 单层工业厂房、仓库与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展览馆、火车站的大厅,要求室内有一个完整的大空间来满足功能上的需要,常采用柱和屋架构成的排架作为其承重骨架,这类建筑称之为排架结构建筑。 1.排架的构成。排架建筑主要由屋盖结构、吊车梁、柱子、基础、支撑、围护结构构件组成。 2.单层排架结构的结构特征。单层排架结构所承受的各种荷栽,基本上都是通过柱子再传递到基础、地基的,所以柱子是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它的强度与稳定性是决定寿命的重要因素,而其外墙墙体,仅起围护作用。 三、框架结构房屋 框架结构房屋是以柱、梁、板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作为丹架的建筑,如图1所示。 1.框架结构房屋的构成。框架结构房屋由下列部位构成:(1)屋盖与楼板屋盖在建筑物顶部,既起承受屋面荷裁作用,又起防雨雪、保温的围护作用。楼板承担着楼层荷载,并向下传递。(2)框架梁框架结构的梁,分主梁与次梁,承受楼板、屋面板传来的荷载。(3)框架柱梁和柱是刚性连接在一起的,梁上荷载由柱传到基础。(4)柱基础框架结构柱基础多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5)框架墙框架结构的外墙及内墙是用普通砖或轻质砖在校间砌筑的墙体,这些墙只起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