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调查与分析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调查与分析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调查与分析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十二五”以来,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已迎来新常态。甘肃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化的趋势,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开始逐渐摆脱过重依赖资源禀赋的发展传统;而战略型新兴产业开始不断挖掘技术优势、能源优势等。面对新形势,综合考虑甘肃省的发展现状,有必要对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甘肃省支柱产业的形成

(一)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最初形成

在我国“一五时期”至“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向促成了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形成。例如,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甘肃省投建了七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这一基础上,甘肃省后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重化工业。随着“三五”时期大环境的变化,我国将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这就使得甘肃省支柱产业再次实现重化集聚。总体来看,甘肃省的支柱产业形成基本是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备战策略的需要,在发展路径上采取了嵌入式的方式展开。这种方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商品供需规律的影响。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整和提升

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新建、迁建和重点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对支柱产业进行了调整,涉及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的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提升,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激活了甘肃省的经济活力,但大企业过大,直到现在,该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是其支柱产业。

(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

甘肃省在对传统的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时,也开始了对新兴产业的重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为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对其予以扶持,如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相关的科技普及和技术

支持以及产业配套和园区建设等。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基于新常态的诠释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承接两个百年目标的,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落实“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五年,是实现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五年,也是推动“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只有对新形势准确把握和认知,才能在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促进甘肃地区的大发展。

(一)外部环境

1.在全球经济层面,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脆弱,新兴经济体增速减缓,大国经济自平衡和世界经济再平衡同步推进

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动荡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美国的产业复兴计划、德国工业4.0战略计划、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而新兴经济体面临大国追求自身经济的自平衡,经济增长开始减缓。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减缓方面还面临着资源价格、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的明显增加。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挑战和全球经济发展态势的机遇,甘肃省要从战略层面统筹安排,在应将经济周期性波动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统一起来,共同为重点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把握国际经济新趋势带来的机遇。

2.在经济政策层面,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电子商务以及对甘肃省的扶持政策有利于支柱产业的升级驱动

在甘肃省,要想实现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调整,需要国家积极的战略制定和政策扶持。“一带一路”战略涉及65个国家,陆地面积约占全球的一半,人口约占全球的62.5%,GDP仅占全球的1/4。与沿线国家合作,将提高甘肃省相关区域的业务对接速度和效率,实现各方资源的快速集聚,也有利于支柱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另外,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助于甘肃省发挥后发优势和资源比较优势,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3.在区域经济层面,东部地区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规模持续扩张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受到人口结构变动、融

资成本提升及全球经济复苏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被倒逼加速产业升级与调整结构,工业发展压力较大。虽然东部地区的工业增速递减,但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此外,伴随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及其经验推广,东部沿海地区将再创新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和“一带一路”战略稳步实施的大背景下,经济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一区域发展的机遇中,从深层次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度过了规模快速扩张阶段,因而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必须摆脱传统依赖路径,实现经济结构调整,走“四化同步”的道路,通过创新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二)内部条件

1.在资源禀赋层面,甘肃省自然资源相对丰裕,但是经过多年的大规模开发,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已不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充足,其中,煤炭储量位居全国第7,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10。但经过多年大规模的粗放开发,甘肃省能源消耗量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紧缺问题凸显。尽管甘肃省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方面优势依然很大,但是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等,要求我们积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都需要减少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

2.在传统产业层面,国有企业过大、利润率水平低的格局尚未改变

在企业经营层面,突出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有企业过大,从2010年到2014年,甘肃省的重工业比重一直在83.65%-87.43%之间,而轻工业所占比重不到20%。由于倚重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特征,使甘肃省在扩张型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加剧了产能的过剩。二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并不高。石化产业、食品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利润水平较高,利润空间大致在10%-20%,而有色冶金产业的利润已经开始明显较低。这种产业格局整体不适宜甘肃省产业格局的快速提升。

3.在技术创新层面,甘肃省科技投入明显加大,但须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工作

科技资源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从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经验来看,发展科技服务业,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就全国及甘肃省而言,普遍存在着科研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破解,科技贡献对经济的贡献率不足50%。这需要未来进一步加强科技转化方面的服务工作。同时,可利用甘肃省技术后发优势,通过引进、学习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增加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实现产业发展的后发效应。

三、八大支柱产业及重点发展方向

1、石油化工产业

重点方向: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向石化产业集群、精细化工材料、化工与精细化工、石油储备基地等4个方向发展。形成原油、石油炼制、清洁油品、润滑油产业链;有机原料、合成材料产业链;特种纤维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2、有色冶金产业

重点方向:有色冶金产业重点向铝冶炼及加工产业、碳素及加工产业、铁合金及加工产业、钢及钢材产业等4个方向发展。形成煤炭开采、发电、电解铝产业链;炼铁、炼钢、钢材、钢板产业链;电解铝、铝合金板带箔材、汽车轮毂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3、装备制造产业

重点方向:装备制造业重点向风电装备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石化装备集群、自动化信息产业集群、专用设备产业集群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风力电机、塔架、风电叶片、风电零部件生产及成套设备产业链;零部件配套、整车研发、生产、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4、能源和新能源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生物能源、水电产业、火电及煤综合利用、热电联产、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核电等6个方向发展。形成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产业链;水电开发、电网建设、热电联产、智能电网产业链;核能供热技术推广、成套设备制造和配套产品生产一体化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5、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网络设备、系统集成等信息网络产业链;人用疫苗、治疗用生物制品产业链;航空航天技术研究中心、研发、设计、飞控仪器航空航天产业链等一批产业链。

6、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创意农业、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5个方向发展。形成玫瑰、百合种植、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休闲、观光等现代创意农业产业链;红鳟鱼、奶牛养殖、初加工、深加工等一批产业链。

7、现代服务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新型服务业、面向民生的公用服务业、大众服务业等6个方向发展。通过加快改造和提升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宾馆业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仓储、配送业等工作重点,形成现代服务业的各个产业链。

8、文化旅游产业

重点方向:重点向打造标志性旅游节会品牌、黄河文化旅游、丝路文化、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等6个方向发展。通过整合全市旅游节会资源,打造闻名全国的黄河文化旅游品牌和沿黄经济带;大力发展传媒、出版、演艺、策划等文化产业,形成文化旅游业的各个产业链。

四、甘肃省饲料工业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

经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和20多年的努力,我省饲料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已形成包括饲料加工业、饲料质量监测、饲料行业管理、饲料科研和饲料法规标准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饲料工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在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各类饲料生产企业72家,年生产能力达到300多万吨,全省饲料工业总产量105万吨,转化粮食和农副产品40

多亿斤,产值42亿元,相当于牧业总产值的19%,5100多名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30%,为饲料工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使配合饲料的转化率明显提高,对养殖业发展的贡献率已超过80%以上,肉鸡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1.8∶1,猪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3∶1,水产配合饲料转化率达到2∶1,养殖效益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了以浓缩饲料和全价配合饲料为主体的生产格局。按照“大型企业做强、中型企业做大、小型企业做专做精”的思路,各类饲料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研发了能满足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开发出了8大类200多个饲料品种,为推广精细高效节约养殖模式提供了物质保障。2014年,饲料生产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合格率和“瘦肉精”违禁药物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

同时,我省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北农、希望、铁骑力士、禾丰、天康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到甘肃投资建厂。不仅丰富了饲料品种、增加养殖效益,而且培养了我省饲料技术人才,带动了省内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据悉,今后一段时期,全省饲料工业发展将按照“抓监管、保安全、促发展”的总思路,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着力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加强饲料工业支持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饲料产业结构布局,大力促进饲料工业科技进步,为发展节粮型农业、推进现代养殖业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五、甘肃省支柱产业的战略调整:打造两大经济引擎

就支柱产业面临的新形势而言,需要甘肃省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用改革创新的方法破解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难题,引导支柱产业结构朝着“高度化与合理化”的方向演进。

(一)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按照“横向重组、纵向延伸”的思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挥本土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效应,加快甘肃地区支柱产业的战略调整。比如,在装备制造业方面,依托现有制造业基础,以关键地区为重点,

推进通用设备基地建设,加快优势石油钻采、汽车及零配件、高效节能电机与风力发电机组、核电装备等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提升石化通用设备制造基地和汽车及专用设备的竞争优势。

(二)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针对甘肃省新兴产业潜力大、实力弱和比重小的特点,应按照“挖潜、做强、做大”的思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谓“挖潜”,就是要按照“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的思路,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发掘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选择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作为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的主攻方向。所谓“做大”,就是要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形成规模化、集聚化和特色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所谓“做强”,就是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以科技进步带动支柱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投入,增强甘肃省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战略性调整。具体而言,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应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在有色冶金新材料产业方面,依托于各地区的资源和能源的比较优势,与企业和高校强强联合。

六、政策建议

适应新常态,需要我们通过对高效益的、能使资源有效使用、合理配置的支柱产业进行选择和优化,使供求总量的矛盾得以协调,实现产业组织合理化和高级化。面临未来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的问题,甘肃省需要进一步发动产业发展的双引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引擎。

首先,要改变支柱产业组织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按照有资源、有市场、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一批重大改造扩能和深加工项目,在扩大规模中实现改造提升,在产业延伸中实现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合作力度,加快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改造提升步伐。

其次,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落后的生产方式一直是制约甘肃省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要加大对支柱产业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在科技创新和研发之中实现传统支柱产业的高新化和战略调整。

再次,要坚持开放开发、合作创新的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品,实现甘肃省的高水平发展。加强传统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土地、环保、安全等政策的衔接,积极引导入驻基地的项目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支持项目尽快落地。加强项目管理和环评工作,严格行业准入,入驻基地的项目须符合相关政策和要求,并综合考虑基地环境承载能力,重大项目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统一组织进行环评。

浙江省主要行业分析报告

浙江省主要行业分析报告 浙江省五金行业概况: 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五金(金属制品)企业有3252家,销售额达到1722.92亿元。其中,炊具、吸油烟机、手工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锁具、阀门、拉链、不锈钢保温杯(壶)等主要五金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电动剃须刀、打火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防盗安全门、不锈钢保温杯(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炊具、吸油烟机、手工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锁具、阀门、拉链、不锈钢保温杯(壶)等主要五金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电动剃须刀、打火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防盗安全门、不锈钢保温杯(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主要产业基地 金华市永康——中国五金制品基地 永康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最大的保温杯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永康浙江省简介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 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 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 苏接壤。2009年出口额为1877亿 美元。

有五金机械企业10000余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百余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浙江省余姚市——中国五金制品生产基地 余姚市五金制品行业及其相关企业超过5000家,而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600家,形成了以厨卫及水暖器材、电动工具、不锈钢管带及制品等3个五金产业的产业集群。其中,水暖器材行业产出企业有500余家,主要集中在陆埠镇,产品涉及80多个系列280余个种类,陆埠镇已成为全国水暖器材最大的集散地和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水暖器材之乡”。另外,全市拥有电动工具及配件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关联企业700余家,主要产品有电钻、电刨、电锯、电锤、电磨、切割机、园林工具、木工工具等八大系列,约800余个品种,产量超过2000万台,产品85%以上出口,销售约占全国同行的六分之一,配件产量约占全国配套件的50%左右,已成为全国电动工具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07年被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基地”称号。 玉环——中国阀门生产基地、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 玉环是全国最大的中低压铜制阀门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重要的水龙头生产和出口基地。低压阀门占国内出口市场50%左右,内销市场占

大连房地产市场概况

新区大窑湾港项目机会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1、项目来源 近年来,港发展相对较为缓慢,发展速度落后于省的港。在此背景下,省和市要求港集团加快发展,加强港口建设,重点建设大窑湾港、太平湾港两大港区。目前,大窑湾港南岸港区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北岸则专门成立大窑湾北岸建设负责北岸港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前期工作已于年启动,大窑湾北岸公司前期已投入40亿元用于填海造田等工程,目前资金紧,欲与我局在航道建设、防波堤建设、港口建设以及北岸后备用地二级开发等方面寻求合作。 大窑湾北岸后备用地共约亩,规划为用地,全部为填海造田土地。目前亩已具有海域使用权证。海域使用权规大窑湾北岸建设。如转变为国有建设用地,还需省里报批。 2、合作方介绍 港集团于2003年正式组建成立,注册资本40亿元,隶属于市国资委。2005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港股份,并于翌年4月28日在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后,又于2010年12月6日在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系国首家以A+H股为双融资平台的港口类上市公司。 港股份公司2011年末资产总额271.7亿元,净资产136.3亿元,资产负债率64.6%,同比大幅增加174.9%。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8.2亿元,同比下滑17.4%。净利润的減少,主要是受油品吞吐量同比大幅下降,油品装卸毛利大幅減少,

另外大幅举债投资,致使财务费用增加而影响利润。港2011年在中国港口吞吐量排名中位列第7位。 二、地理位置 大窑湾位于新区东部,小窑湾南侧,西侧紧邻经济开发区,距离老城区1小时车程。由于是半岛城市,陆路交通主要通过海高速、丹大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对外连接,新区正位于市对外通道的咽喉,因此大窑湾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便利。与老城区交通连接除几条城市干道外,还有已运行的轻轨3号线(区域中心距最近站点双D港站3.2公里),以及计划建设的跨海大桥连接。跨海大桥对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拉升作用,建成开工后大窑湾至老城区车程将缩短至15分钟。(图) 三、宗地状况 1.2素质及现状:含地理位置、四至围、土地面积、地面现 状、宗地形状、地势地貌、地质水文状况、景观资源、地 下情况、规划控制条件等。

甘肃省教育厅参与支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具体措施

甘肃农业2010年第02期(总283期) 甘肃省教育厅根据《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2009-2012年)》(甘新领发〔2009〕1号,以下简称《试点意见》)要求,为了更好的参与支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 甘肃省教育厅在认真总结、推广“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经验的基础上,从全省中小学发展与布局现状、适龄人口变化等实际情况出发,紧密结合全省教育系统灾后重建规划,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为巩固与提高“两基”攻坚成果、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培育新型农民准备有利条件。 二、全力推进“两基”工作,巩固与提高“两基”攻坚成果 截止2008年,我省完成“两基”攻坚任务的共有82个县(市、区),还有宕昌、东乡、积石山、碌曲、玛曲、等5个县没有完成“两基”工作。省教育厅把“两基”工作作为全省基础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制定计划,到2012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迎接国家对我省“两基”工作的总体验收。同时,实施“扫盲教育工程”,把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作为全省教育工作的战略任务。同时,建设农村继续教育中心或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大面积开展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建立起扫盲教育长效机制,确保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将全省青壮年文盲率从2005年的11.41%下降到4%以内。 三、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 从2009年起,省教育厅将全面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紧密结合国家实施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和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以及我省的灾后重建规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大布局结构调整力度,编制、实施布局结构调整和危房改造规划,力争3年内全面排除中小学现有危房。根据省政府《关于分解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的通知》(甘政发〔2009〕7号)精神,2009年,解决44个受灾县约11万名寄宿生生活用房问 题,43个非灾区县解决约3万名寄宿生住宿问题;44个受灾县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改造中小学危房85万平方米,43个非灾区县改造中小学危房2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省教育厅将继续实施“教师素质工程”,并根据省政府《关于分解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的通知》(甘政发〔2009〕7号)精神,2009年将在全省范围内选拔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同时,省教育厅将以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为工作重点,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远程网络培训和校本全员培训为基础,以省、市、县级骨干培训和构建优质高效的教师培训网络为主要抓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 四、强化农村教育保障机制,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继续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保障机制,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等因素,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确保农村中小学“能上学、上好学”。同时,积极实施落实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国家奖学金、甘肃省国家励志奖学金、甘肃省国家助学金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为农村和家庭贫困学生提供资助,解决这些学生的后顾之忧。 根据省政府《关于分解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的通知》(甘政发〔2009〕7号)精神,省教育厅将贯彻落实省政府“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对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一年级学生每人一次性减学费500元,对贫困地区的3万名‘两后生’利用扶贫资金和资助金实行学费全免”的决定,对省内所有在中等职业学校接受学历教育的2009年春季和秋季入学注册的在校生一律减收学费500元。国扶贫困县、移民区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凡纳入“两后生”培养计划并进行电子注册者,均享受免学费政策。减免资金由省财政和省扶贫办分别承担。 (甘肃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王斌) 甘肃省教育厅参与支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 试点工作具体措施 新农村建设 4 GansuNongye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大连市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分析

大连市房地产市场投资环境分析 北京中铁华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投资发展部 日期:2013年11月8日

目录 前言 (2) 一、大连市房地产政策回顾 (3) 1. 国家2013年调控政策 (3) 2. 大连2013年调控政策 (4) 二、大连市土地市场近四年运行情况分析 (6) 1. 全市整体经营性用地供应及成交价格分析 (6) 2. 全市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及成交分析 (7) 3. 全市商办用地供应及成交分析 (10) 4. 大连市土地市场分析小结 (12) (1)住宅用地层面 (12) (2)商业办公用地层面 (12) 三、新建商品房销售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13) 1. 大连市内四区新建商品住宅供应及 (13) 2. 大连市内各区商品住宅供应及成交特点 (15) 3. 未来大连市商品住宅的供应及成交趋势 (18) 4. 大连市商业办公类产品成交情况 (19) 四、结论 (21)

前言 大连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沿海,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全国5个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简称:计划单列市)之一,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金融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 全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全市现辖6个市辖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和金州区)、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海县)。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大连市常住人口为6690432人。 大连市近年来社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持续引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002.8亿,人均生产总值(GDP)101844元,折合16203美元,所有区市县人均生产总值(GD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565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104亿元,占比达19.52%。2012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0元,同比增长13%。 自2008年起,伴随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大连市房地产市场迎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根据中房指数系统的数据计算,2008年至2012年,全市商品房新增供应面积年均增幅达17.6%,在我公司投资发展部编制的《2013年全国4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投资价值研究》中,大连市在全国40个主要大中城市中,房地产投资价值排名第19位。目前区域内已有亿达、中海、大华等诸多实力品牌开发商进驻。 2010年至2013年10月,大连市内四区和高新区总的商品住宅供应面积达2702万㎡,特别是2010年,新增土地的建筑面积近1000万㎡,而近四年来总销售面积仅为987万㎡,库存值较大,大部分在售项目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致使全市商品住宅销售均价持续走低。另一方面,全市商品住宅供给连年缩减,截止至2013年1-10月,商品住宅销供比已经恢复正常水平,预计未来1-2年,大连市将逐步摆脱消化“库存”的局面,房地产重新回归健康平稳发展,城市核心几个区域的土地相比较而言更具投资价值。

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名单

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名单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名单: 河北省藁城市南孟村 天津市宁河县盆罐村 北京市大兴区北浦洲村 山西省太谷县郝村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巴音图嘎嘎查 辽宁省灯塔市新生村 吉林省农安县东白鸰村 黑龙江省双城市新兴满族村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八五七农场(农垦)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大西江农场(农垦) 上海市嘉定区毛桥村 江苏省姜堰市河横村 浙江省德清县杨墩村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岗村 福建省永安市八一村 江西省高安市卢家村 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 河南省延津县集南村 湖北省仙桃市栗林嘴村 湖南省韶山市韶山村

广东省惠阳区阳光村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大皇后村 海南省琼海市中洞村 海南省农垦总局南田农场(农垦) 重庆市九龙坡区高峰寺村 四川省仪陇县九岭场村 贵州省余庆县光明村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村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才纳村 陕西省礼泉县白村 甘肃省榆中县猪嘴岭村 青海省湟中县班仲营村 宁夏吴忠市北门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努尔巴格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农垦) 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永定区沙堤乡郝坪村 武陵源区索溪峪土家族乡河口村 桃江县马迹桥镇三里村

赫山区泥江口镇塘湾村 北湖区保和乡小埠村 宜章县城南乡寿福村 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 零陵区黄田铺镇鹧鸪岭村 芷江县禾梨坳乡古冲村 鹤城区石门乡双村村 娄底经济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中阳村冷水江市铎山镇眉山村 吉首市河溪镇马鞍村 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 望城县白箬铺镇光明村

浏阳市沿溪镇沙龙村 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 株洲云龙示范区云田乡云田村株洲县渌口镇杨梅村 昭山示范区昭山乡马鞍村 韶山市韶山乡竹鸡村 蒸湘区雨母山乡雨母村 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 邵东县石株桥乡公田村 洞口县石江镇江潭村 华容县万庾镇黄山村 湘阴县新泉镇王家寨村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年均近10%的持续高增长,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呈现逐级放缓的态势,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增长7.8%,2013年增长7.7%,2014年增长7.4%,今年上半年增长7%。。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即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整体疲弱,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复杂。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呢? 一、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四个“没有变”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总书记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四个“没有变”的科学归纳。这四个“没有变”是: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那么,四个“没有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1、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适度较快的发展区间,同时也是根据我国经济新常态特征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在目前世界上仍属较高增长水平。伴随着7%经济增长率的是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缓解资源环境和物价上涨压力,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保持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由此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大格局。 从国内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来的增长史中不是最低,而属于“中高速”,虽然与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比只有“周期性调整”而无“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重叠”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个百分点。尤其是,在经济规模按不变价格计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扩大了60倍左右的基础上,实现一个百分点增速的经济内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 从国际看,7%增速虽然略逊于处于规模小、基数低发展阶段的印度经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为中国的1/5)的增速,但是远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

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

对XX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与思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对于XX市而言,与过去高速增长“常态”相比,新常态下XX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有望保持引领态势,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主要动力转向主要依靠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经济结构正发生新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作用更加凸显。 一、因势而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XX市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逐步显现。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处于平稳合理区间,主要指标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新的发展动力不断集聚,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发展势头向好,转型创新成为新常态下最大亮点。 (一)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新常态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X-XX月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0.9亿元,同比增长4.0%,增幅提升2.1个百分点。传统农业平稳较快增长。粮食生产平稳增长,产量达248.5万吨,增长1.8%,扭转去年下降局面;主要经济作物较快增长,油菜籽产量7.6万吨,增长4.7%;蔬菜产量573.6万吨,增长7.1%。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今年全市开工现代农业产业项目162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4000家,农产品加工业总销售收入突破1300亿元,休闲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达41.6亿元,接待人数达2300多万人次。

(二)工业发展活力增强。新常态下,虽然传统工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新兴产业支撑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面对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9月以来工业增速持续回升,X-XX月全市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28.77亿元,同比增长12.0%。多数行业增长较快。37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多数行业快速发展,其中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增长30.0%,汽车制造业增长27.7%,医药制造业增长26.4%。工业结构继续优化。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全市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7.1%,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过渡依赖烟草和工程机械的状况有所改善。产业集聚水平提高。园区工业增长较快,发挥了工业经济主战场的引领作用。X-XX月,全市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613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市水平1个百分点,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1百分点,改变了去年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状况。 (三)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新常态下,房地产投资逐步回归理性,实体经济投资加快,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企业更加注重转型创新。X-XX 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66.30亿元,同比增长18.3%。主要领域投资较快增长。随着城市建设以及工业项目落地推进,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8%,工业投资增长21.6%。房地产投资稳步回升。受国家和全省出台房地产政策利好,10月以来降幅收窄,X-XX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275.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8%;X-XX月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34.61亿元,同比增长17.4%,5月以来增速稳步回升,显示房地产市场在低迷中有所回暖。民间投资增长加快。X-

某地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西安住宅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 1、西安的自然历史情况 2、宏观政治、经济情况 3、西安市房地产投资状况 4、西安市的商品房住宅市场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 1、总量的变化情况 2、人口的区域分布 3、人口的年龄情况 4、人口的受教育情况(知识文化水平) 5、从业人口的职业划分及收入支出情况 6、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7、消费者喜好的户型及面积 8、消费者支付能力 9、消费者的消费水平 第三部分: 1、各个区域(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的文化氛围 2、各个区域的城市规划情况 3、各个区域的支柱产业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开发前景 分析(区域土地价值评价各个区域的土地价值评价。要从:

政治、经济、环境、交通、生活配套、市政配套、人文历史、 现在发展程度、科学教育、居民消费层次等方面进行评价。)(附第四部分):西安几家实力比较大的开发商评价 正文: 第一部分: 1、西安的自然历史情况: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内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水利资源相当丰富。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温暖带半温暖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最低温度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在27度左右。 2000年底全市总人口688.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2.22万人。市区人口以碑林区的密度为最高27744人/平方公里,其次为新城区15147人/平方公里,莲湖为15127人/平方公里,郊区人口以雁塔区密度最高3669人/平方公里,其次为未央区,1455人/平方公里,再次霸桥区,1298人/平方公里。大连市总人口数为545万,而大连市人口最密集的西岗区人口密度也只有16414人/平方公里。可见,不论从总人口还是从人口密度上相比较,西安市的人口统计数字都远远大于大连市。 2、宏观政治、经济情况: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调查与分析

新常态下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查与分析“十二五”以来,在国际竞争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已迎来新常态。甘肃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化的趋势,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开始逐渐摆脱过重依赖资源禀赋的发展传统;而战略型新兴产业开始不断挖掘技术优势、能源优势等。面对新形势,综合考虑甘肃省的发展现状,有必要对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 一、甘肃省支柱产业的形成 (一)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最初形成 在我国“一五时期”至“三五时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导向促成了甘肃省传统支柱产业的形成。例如,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对甘肃省投建了七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这一基础上,甘肃省后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为支柱产业的重化工业。随着“三五”时期大环境的变化,我国将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这就使得甘肃省支柱产业再次实现重化集聚。总体来看,甘肃省的支柱产业形成基本是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家备战策略的需要,在发展路径上采取了嵌入式的方式展开。这种方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商品供需规律的影响。 (二)甘肃省支柱产业的调整和提升 在改革开放初期,甘肃省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新建、迁建和重点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甘肃省对支柱产业进行了调整,涉及有色冶金、石油化工、能源等支柱产业的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提升,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实现了扭亏为盈。总体而言,在改革开放初期,虽然激活了甘肃省的经济活力,但大企业过大,直到现在,该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有色冶金等重化工业是其支柱产业。 (三)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进 甘肃省在对传统的支柱产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时,也开始了对新兴产业的重视,主要集中在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为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措施对其予以扶持,如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相关的科技普及和技术

2008年大连市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2008年大连市房地产月报(1月) 市场营销部 2008年3月

目录 1、宏观政策及规划信息 (1) 2、土地供应量 (1) 2.1本月土地挂牌明细表 (1) 2.2本月土地成交明细表 (2) 3、商品房市场状况 (3) 3.1 成交状况 (3) 3.2 供应状况 (5) 3.3成交比例 (9) 3.4热点分析 (9) 4、结语 (10)

2008年1月大连市房地产报告1、宏观政策及规划信息 2、土地供应量 2.1本月土地挂牌明细表 (仅指住宅、公建)

数据来源:大连市国土资源局 新年伊始的土地供应较为稀缺,08年1月份共挂牌商住土地7宗,总占地面积为29872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24593.52平方米。主要集中在新城区,其中旅顺口区一幅地块总建筑面积达205916平方米,约占挂牌总量的48.5%;开发区也放量不小,共挂牌115768.8平方米,约占总挂牌量的27.3%;另外,金州区和普兰店也分别有77074.72和25834平方米的商住用地入市。 2.2本月土地成交明细表 (仅指住宅、公建)

去年岁尾的挂牌土地有1162597.09平方米在今年得到成交,其中市内四区239100平方米,约占总体土地成交面积的20.6%;其余923497.09平方米位于旅顺口区,占比达79.4%。2007年的大连市内四区挂牌出让土地中,位于甘井子区光明路西侧的编号2007-41地块遭遇流拍,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受周边限价房的影响,相对较高的土地成本造成了开发商摘牌该地块的心理阻碍。截至月末,该地块依然无人问津,这同时也为模糊不清的08年地产市场蒙上了一团迷雾。 3、商品房市场状况 3.1 成交状况 3.1.1 成交量 数据来源:大连市房地产市场 本月市内四区共成交2266套,环比下降29.42%,其中甘井子区本月成交1677套;沙河口区成交量为307套;中山区成交217套;西岗区成交量严重萎缩仅为65套。整体来看,在政策、市场的双重作用下,1月份的商品房成交量有所萎缩,市场有所降温。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许多特征,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表现为增长动力的转换、经济结构的再平衡,面临着复杂的系统转型,也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在这样的重大关口,如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积极抓住新机遇,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牢牢把握主动权,实现“新常态”下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尤为重要。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 2003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年至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至2013年都是7.7%,2014上半年是7.4%,从中可以清楚看到经济由高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并且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工资成本上升,储蓄率、投资率下降,潜在增长率下降是个不争的事实。从历史上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高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当前,世界经济长期结构性调整、新一轮产业变革融合与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转换相互叠加,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甚至不惜用政策“推高”,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造成经济的进一步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以新常态来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对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认识不到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新特征、新动力,不仅难以适应新常态,更难以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二、新常态经济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 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2014年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4、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由于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增长60%以上。 三.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当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对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从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

金笃荣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 新农村建设 调 查 报 告 学院:数统学院 班级:信计06一班 姓名:金笃荣 学号:261020128

摘要: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次团代会上的讲话,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的座谈会上提出的“四点希望”,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锻炼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参加了由天水师范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中,我走访了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及其乡镇部门,对本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及访谈文稿分组讨论调查报告 样本概况:榆中县金崖镇位于榆中县北部、宛川河中下游。东邻夏官营,南接连搭,西靠来紫堡,北与哈岘接壤。全镇辖14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有5888户,24755人。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8万亩。年均降水量350毫升,蒸发量1450毫米,年均气温7.8℃,平均海拔1550米,无霜期140天左右。宛川河由东向西横贯境内,河南土地相对较为宽广,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区;河北土地较少,但工业企业较多,是省内重要的塑编加工基地。经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2000年底金崖镇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镇。 本次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占100%,问卷主要是以笔试或交谈的形式进行填写。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体会小康社会新生活,我们于2008年7月20日,参加了由天水师范学院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奔赴甘肃省各地对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我对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部分群众进行了抽样调查,然后对已建设的新农村进行参观,还对建设中的新农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之后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负责人还对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阐述,以下从五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报告。 一、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中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有利于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建设现代化新金崖镇的重要举措,对改变金崖镇镇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在金崖镇新农村建设的图片: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常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飞速前进,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但确实进入了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再追求高速度、依赖强刺激,显然不合时宜,还会耽误未来发展机遇。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解析,得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明确判断。 经济新常态的具体特征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权威阐释: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到新常态,就不会因为当前经济增速回落、风险抬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惊慌失措乃至丧失信心,从而能够积极调整心态、采取措施,逐步适应新常态。然而,仅仅适应新常态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领新常态。 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战略性。新常态是个动态过程,我们不仅要认识、适应,而且最终要引领。也就是说,要在注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夯实中长期发展基础、增添未来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

内生动力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等突出问题。在采取措施稳增长、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挖掘新的潜力,增添新的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二是创新要实,三是政策要宽。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阐述经济发展新常态后提出八个“更加注重”中,有三个更加注重与创新驱动有关,分别是: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创新驱动能为中国这样的大国发展,提供新的源源不断动力。放眼环球,美国正在积极推动再工业化,欧洲正在大力推进“工业4.0”,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中国如果再走过去发展的老路,不仅无法走出产能严重过剩的制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但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与旧有发展模式告别,要求我们要加快打造新的驱动力量。以创新驱动推动结构调整,才能引领新常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渐回落,中国经济开始由常态转变为新常态,作为一个热门的经济术语,新常态包含着更多的新的思维。习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就为中国经济定下了新常态的基调。这都标志着中国经济的丐哥勃兴之路再次启程。因此,如何理解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分析新常态的特征,谋求如何适应新常态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获得质的转变。 关键词:世界经济新常态影响 2015年世界经济运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015年,世界工业生产低速增长,贸易持续低迷,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增速进一步回落,世界经济整体复苏疲弱乏力,增长速度放缓。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年GDP增长6.9%,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2016年,世界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继续低速运行的可能性较大,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更为严峻,须认真对待。 世界经济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证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经济运行受到明显影响。下半年国内外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都有所减弱,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国内需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上半年有所减弱, 我国进口下降幅度较大且明显高于出口,导致外贸顺差较上年同期扩大1. 5倍。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加大,企业运营较为困难。财政收入增长低于预算目标,财政政策空间受到限制。 中国经济走势四个突出亮点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概括来讲,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如下四个亮点。 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经济增长正在降低对投资的依赖。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扩大。包括信息服务、快递物流在内的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将会为第三产业提供新的支撑。这些结构性变化意味着我国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趋势还在延续。4.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且城乡差距缩小。 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取得的积极进展成为我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主要表现在:1.能源、运输指标增速偏低,与工业结构调整关系密切。我国一些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强度低的产业的增速明显提高。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相关政策的影响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引导下,我国工业生产结构正在朝着降低能源消耗、提质增效的方向调整。 2.经济增长得到了需求方面的支撑。从消费需求来看,服务消费呈现较快增长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只对应于商品消费的一部分,服务消费也是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从投资需求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确实有所下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有所下降。从外需来看,尽管我国出口确实出现了下降,但受国内需求不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口的下降幅度更大,使得我国的贸易顺差明显扩大,较上年大幅增长。2015年我国贸易顺差为3. 6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56.7%,这也意味着净出口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升。

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 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的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经济新常态下明显特征是“增长动力实现转换”、“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 政策: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党的十九大也将于明年召开。辛鸣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确立,对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也属于政策。 事例:京津冀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西安浐灞创新发展生态区 (参照:开放战略篇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未来构想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协同发展 长江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实践 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制度创新打造中国改革开放升级版 深化改革篇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民间投资创业 安徽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重庆实施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 成都创新基层治理能力培训新载体 黑龙江泰来县养老事业探索与实践 创新驱动篇 天津滨海高新区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