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定稿版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定稿版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定稿版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它储存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和块根中。植物所含淀粉的多少与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植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降水量、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稻、麦、玉米、高粱的种子颗粒中含有70%左右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18%左右的淀粉,在木薯的块根中含有25%左右的淀粉。我们就是利用这些含淀粉高的种子、块茎、块根作为原料来生产淀粉。

淀粉是可再生资源,也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

为区别淀粉品种,一般加用原料名称,如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小麦淀粉等等。

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等一样,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极其广泛。

一、木薯淀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淀粉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淀粉是在水介质中光合作用合成,即植物的绿叶以叶绿素为催化剂,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其反应式为:

日光

6CO2+6H2O ─→ C6H12O6+6O2

叶绿素

葡萄糖又经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后生成淀粉、纤维素等多聚糖。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光合作用分子量是n(162.14)。n是一个不定数,表示淀粉分子是由许多个葡萄糖单位组成。组成淀粉分子的葡萄糖单位数量称为聚合度,聚合度乘以葡萄糖单位分子量162.14便得淀粉分子量〔为了与游离葡萄糖(C6H12O6)区别,通常称

(C6H10O5)为葡萄糖单位〕。在组成淀粉的元素中,碳占44.5%,氢占6.2%,氧占

49.3%。干淀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式为:

燃烧

(C6H10O5)n+6nO2 ─→ 5nH2O+6nCO2+Q(热)

木薯淀粉为多聚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类。多糖类又叫高聚糖,是许多单糖的聚合物,即许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成为淀粉分子。工业生产葡萄糖就是以淀粉作原料,将聚合状态的葡萄糖经水解转变成为游离状态的葡萄糖。这个反应过程称为“糖化”,其反应式如下:

酸或酶

(C6H10O5)n+nH2O ─→ n(C6H12O6)

在水解过程中,淀粉先生成中间产物,如糊精、低聚麦芽糖,最后生成葡萄糖。

在淀粉中,除含有水分外,还含有脂肪、蛋白质、灰分等杂质。蛋白质实际上包括全部含氮物,其中有真正蛋白质及肽、氨基酸、核苷酸等。灰分主要为钠、钾、镁、钙等无机化合物。

木薯淀粉的化学组成如下:

淀粉 85%

水分 14%

蛋白质 0.2%

灰分 0.3%

其它 0.5%

淀粉的生产是将原料中的非淀粉物质分离出去,但由于用途不同,产品使用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其目的是达到用户要求为准。故尚有理化指标的要求,如水分、灰分、酸度、蛋白质、粘度等。淀粉中杂质含量的多少,是决定其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但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对一般食品和其它工业使用已无妨碍。

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高分子化合物,有直链状和支叉状二种分子,分别称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天然淀粉一般都有这两种结构,大都为这两种淀粉混合而成,二者混合组成的量因淀粉的种类和品种的不同而各异(见下表)。

不同种类淀粉的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

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位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接成直链状分子,可被淀粉酶水

解为麦芽糖。它没有一定的分子大小,差别很大,用不同的方法测得直链淀粉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04-1.6×105。此值相当于分子中有200-980个葡萄糖单位。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其含量(干基)为17%,平均聚合度为2600,平均聚合度质量为6700,表现的聚合度分布为580-2200。

支链淀粉具有高度分支结构,由线型直链淀粉短链组成,其分子较直链淀粉大,相对分子质量在1×105-1×106之间,相当于聚合度为600-6000个葡萄糖单位。其结构除了在直链结构部分以1、4糖苷键连接,而在支叉结构部分则以1、6糖苷连接,它含有1000-3000个葡萄糖单位,大约每20-30个葡萄糖单位上就有一个分支。用淀粉酶水解支链淀粉时,只有外围的支链可被水解为麦芽糖。木薯淀粉的支链淀粉,其含量(干基)为83%,聚合度范围为3×105-3×106。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若干性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别。

直链淀粉遇碘液变成为蓝色;支链淀粉遇碘液则变成为紫红色。因此,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对其鉴别。

经糊化的直链淀粉很不稳定,在贮存过程中会发生凝沉现象,使糊化物质逐渐变成混浊,胶粘性降低,最后出现白色沉淀。支链淀粉经糊化易溶于水,生成稳定的溶液,具有高粘度,凝沉性微弱。

直链淀粉能制成强度高、柔软性高的纤维和薄膜,具有纤维素制品的性质;支链淀粉却不能。

在淀粉颗粒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淀粉分子组成的复杂结构,至今还未能了解清楚。在实验室中常用戊醇、丁醇分离法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在工业上采用分级

沉淀法、纤维素吸附法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

二、木薯淀粉的物理性质

1、颜色与形状

木薯淀粉呈白色粉末状,无嗅无味。在显微镜下观察,淀粉颗粒为圆形或卵形,还可见到清楚的轮纹。块根淀粉由于在生长期间所受的压力较小,而且块根组织又比较松软,所以容易解体。木薯淀粉颗粒的直径为5-35微米,平均为20微米。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木薯淀粉颗粒中心具有相当明显的黑色十字,将颗粒分成四个白色的区域。成熟的淀粉颗粒为洁净的圆型和卵形物质,且有清楚轮纹,易受污染。未成熟的淀粉或在生长期受害的木薯淀粉颗粒不饱满,且轮纹更为明显,更易受到污染。故在木薯的清洗、碎解、浸渍、筛分、分离、脱水、干燥、冷却等过程中,要讲究卫生,包括设备卫生、周围环境卫生以及操作人员卫生。

各种淀粉颗粒大小及形状

从上表可见,不同品种淀粉的颗粒大小存在差别,而且同一种淀粉的颗粒也不均匀,象木薯淀粉的最小颗粒为5微米,最大则达到35微米。

淀粉颗粒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

2、比重

木薯淀粉颗粒的比重大于水,约为1.6,因而淀粉颗粒在水中容易沉淀,但淀粉颗粒的大小不同,沉淀的速度也不同。过去,在木薯淀粉生产中使用2.5‰坡度的流槽,进行放流,一般的流速应控制在8-10米/分(浆水浓度为3波美度时)。流槽回收湿淀粉,是根据淀粉、水、黄桨、泥沙等比重不同的原理,以水为介质进行分离的。碟式分离机、沉降分离机同样也是根据这个原理进行分离的。在淀粉生产过程中,为防止淀粉在浆池中沉淀,应不停的搅拌,使乳浆浓度保持一致,以便于抽浆、筛分、分离。

3、吸湿性

木薯淀粉能够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又能在干燥空气中失去水分,这是淀粉在自然界中的特性,我们称之为吸湿性。淀粉吸湿性很强,它的颗粒具有渗透性,水和水渗液能自由渗入颗粒内部。通常在含水分13-14%时也不显得潮湿,却呈干燥粉末状,这是因为淀粉分子中的羟基(—OH)和水分子相互生成氢键的缘故。淀粉的水分含量受周围环境空气湿度的影响,在阴雨天湿度高时,淀粉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含水量提高;在干燥天气湿度低时,淀粉含有的水分则向周围空气中逸散,从而使淀粉含水量降低。因温度会影响空

气湿度,故也间接影响淀粉的水分含量。温度增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使淀粉散失水分;温度降低,则相对湿度增高,使淀粉吸收水分。由于淀粉具有吸湿性强的特点,因而淀粉的仓库应该通风干燥。刚生产出来的淀粉,使用塑料编织袋包装时,必须经过冷却处理后方能装袋包装,否则会因热气未能散出而导致淀粉发霉变质。

4、淀粉的糊化

将淀粉置于冷水中搅拌,可形成乳状悬浮液(淀粉乳浆),若停止搅拌,则淀粉颗粒慢慢下沉,上部则为清水。这是因为淀粉不溶于冷水和其颗粒比重大于水的缘故。在生产过程中,可利用淀粉这一特性,以水为分离介质生产淀粉,并利用淀粉的糊化加工成为各种变性淀粉产品。

如将淀粉放入水中搅拌均匀成为淀粉乳后,再将淀粉乳加热,随着温度上升,则淀粉颗粒逐渐吸收水分,体积膨胀,达到一定温度,高度膨胀的淀粉颗粒间互相接触,变成半透明的粘稠糊状,称为淀粉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浆糊。此时,即使停止搅拌,淀粉颗粒也不会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发生糊化现象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不同淀粉的糊化温度是不同的。即使同样一种淀粉,由于颗粒大小不同,糊化温度也不一样,相差约10℃。较大的颗粒能在较低的温度下糊化,否则反之。木薯淀粉的糊化温度为59-69C,前面为糊化开始温度,后面糊化完成温度。由于木薯淀粉颗粒较大,体积膨胀大,与水接触好,容易糊化,糊化温度也较低,因此木薯淀粉在淀粉糖和发酵生产的液化过程中,可使用较高浓度的淀粉乳,这样可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热能消耗,增加经济效益。

不同品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存在差别,这是因为颗粒结构强度不同,吸水膨胀难易也不同。即使同一品种淀粉的不同颗粒的糊化难易也存在差别。

各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单位:℃

木薯淀粉颗粒在水中加热膨胀、糊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加热在糊化温度以下,淀粉颗粒吸收少量的水分,体积膨胀也很小,淀粉乳的粘度增加不大,此时即使其冷却、干燥,所得淀粉颗粒的性质尚无改变;第二阶段,加热达到糊化温度后,淀粉颗粒吸收大量水分,淀粉颗粒急剧膨胀,体积增加数倍,同时偏光十字消失,淀粉乳的粘度急增,透明度也增高,而且有一部分淀粉溶于水中,淀粉乳逐渐变成淀粉糊;第三阶段,是继续加热到糊化完成温度,此时淀粉颗粒已膨胀成无定形的袋状,变成淀粉糊。

淀粉糊并不是真正的溶液,为高度膨胀颗粒呈不溶的胶体存在。如欲获得淀粉溶液,需在高压釜中用喷射器,因淀粉品种不同,加热温度也不同,木薯淀粉约为100℃。

由于淀粉几乎都是经过糊化成淀粉糊后应用的,因此淀粉糊的热粘度及其稳定性,胶粘性、透明度等等性质都与淀粉的用途密切相关。

木薯淀粉糊化后,粘度增高,并且随温度的上升粘度继续增高,当粘度达到最高值(最高粘度)以后,继续加热,并保持一定的温度,则粘度下降。再继续加热期间下降程度为粘度的稳定性,下降幅度小,则热稳定性高。若停止加热,使淀粉糊冷却,则粘度会上升。淀粉糊在高速搅拌的情况下,粘度也会降低,搅拌速度愈快,则粘度降低愈大。在工业生产中,淀粉如果保持较长时间的搅拌,及使用泵的机械冲击,也会使生产的淀粉糊的粘度有所降低。

淀粉在水中加热易糊化,而干加热却不糊化,干淀粉加热到130℃成为无水物,再加热至150-160℃就变成黄色可溶液性物质,继续加热则碳化。

淀粉糊的清澄或浑浊的程度,也因淀粉品种不同而异,马铃薯淀粉糊最透明,木薯淀粉糊次之,玉米淀粉糊不透明。影响淀粉糊透明的因素比较复杂,除淀粉本身的支链淀粉含量、凝沉性质外,还有糊的浓度、酸碱性、添加物料的种类、加热情况及放置时间等。

稀淀粉糊很不稳定,放置一定时间后,粘度降低,由透明变成浑浊,有白色沉淀下沉,水分析出,胶体结构破坏,这是由于溶解状态的淀粉又重新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凝沉”。淀粉凝沉的原因是由于淀粉糊在冷却过程中分子运动减弱,相互靠拢,彼此平行,分子的羟基相互作用形成氢键,结成束状结构,使溶解度降低而凝沉。凝沉是一个结晶的过程,凝沉的淀粉为结晶结构,不溶于水,具有β—型的X-光衍射图像。

各种淀粉的凝沉存在着差别,玉米、高粱淀粉凝沉力强;马铃薯、甘薯、木薯淀粉凝沉力弱;糯米、粘高粱淀粉则没有凝沉力。这是因为各种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各不相同的缘故。一般来讲,直链淀粉含量高则易凝沉;反之,支链淀粉含量高则不易凝沉。此外,温度、水分、浓度、PH值、盐类以及冷却时间对凝沉速度都有影响。

淀粉凝沉的最佳温度是2-4℃,大于60℃或低于-20℃都不易凝沉。淀粉水分含量在30-60%时容易凝沉,而含有大量的水分时则又不易凝沉。淀粉溶液PH值在7时凝沉速度最快,而PH值在2以下和10以上时则凝沉速度很慢。淀粉溶液浓度高时容易凝沉,浓度低时则凝沉速度慢。不同的无机盐类对淀粉的凝沉影响也不一样,有的能促进,有的则起抑制作用。

将淀粉糊在光滑平面上涂薄层,干燥,而形成薄膜。膜的强度、柔软性、透明度、光泽、水溶性、重湿性等则因不同的淀粉而存在差别。木薯和马铃薯淀粉糊的成膜性较玉米、小麦淀粉好,膜的强度、柔软性、透明性和光泽都好,并能长期保持其水溶性,重湿

性好,粘合力强。淀粉糊为重要的胶粘剂,用于胶纸带、信封、邮票、标签等等方面,要求重湿性好,使用时与水接触,溶解快,粘合力强。

淀粉在工业上的应用,几乎都是加热使淀粉乳糊化,应用所得到的淀粉糊,起到增稠、凝胶、粘合、成膜和其它功用。不同品种淀粉的淀粉糊性质存在差别(见下表),这些性质都影响应用。

淀粉糊的性质

抗剪力稳定

淀粉品种粘度粘韧性透明度

凝沉性

玉米淀粉中短不透明高强

粘玉米淀粉中高长透明低很弱

小麦淀粉中低短不透明中强

高粱淀粉中短不透明中强

大米淀粉中低短不透明中强

马铃薯淀粉很高长透明低中

甘薯淀粉高长半透明低中

木薯淀粉高长透明低弱

淀粉糊主要含膨胀的淀粉颗粒,但因颗粒糊化不均匀,还含有未充分膨胀的颗粒,甚至还有少量未膨胀的颗粒以及碎裂的膨胀颗粒、溶解淀粉和凝沉淀粉等。

三、木薯淀粉的化学性质

淀粉属于碳水化合物,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葡萄糖的缩聚物,是由α-D葡萄糖通过

α-1,4和α-1,6-苷健连接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的主要结构特征是葡萄糖单位之间具有1.4-苷健,几乎每一个葡萄糖单位都有C6伯羟基和C2、C3两个仲羟基。木薯淀粉分子含有大量的羟基,其化学性质活泼,可以交联、酯化、醚化,生成具有各种特殊用途的变性淀粉,如交联淀粉、醋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羧甲基淀粉、羟乙基淀粉、羟丙基淀粉等等,此外淀粉还能与许多单体接枝共聚生成接枝化合物。这些都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淀粉性质发生改变,故称为淀粉衍生物,也属于变性淀粉。

淀粉的另一主要化学反应是水解反应,淀粉通过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故亦称糖化反应,工业上用来生产各种淀粉糖。

木薯淀粉由于具有非淀粉杂质含量低、粘度高、糊化温度低、糊液透明稳定、成膜性好、渗透性强等良好的理化特性,是加工变性淀粉、淀粉糖的上好原料。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生化 1.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两 性解离等电点紫外吸收 核酸的紫外吸收最大值 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级顺序肽键二硫键 二级主链氢键三级全部疏水作用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四级亚基氢键离子键3. 蛋白质的变性 空间构象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 4. DNA 双螺旋结构 反向平行互补双链 = = 手螺旋 横纵 5. 转运 RNA 结构 稀有碱基 茎环结构二级 三级 6. DNA 变性 氢键断裂只改变二级不改变核苷酸排列 增色效应解链吸光值增加 融解温度 Tm 紫外吸收值达最大的 %时的温度 7. 酶结构

结合酶酶蛋白 辅助因子辅酶 辅基 必需集团活性中心结合集团 催化集团 8. 值等于 2005Y25,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 Km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太 慢难以测出 C,反应速度与底物浓 度成正比 D,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 1 度不变 E,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 降低时 9. 可逆性抑制 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 Km 丙二酸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 磺胺二氢叶酸合成酶对氨基苯甲酸 2 10. 变构酶 速度方程式米氏方程,呈型曲线 多为 多亚基构成, 亚基, 亚基: 中心, 中心:

11. 同工酶 催化化学反应 ,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免疫学性质乳酸脱氢 LDH1 LDH2 LDH3 LDH5 酶 肌酸激酶 CK1 CK2 CK3 12. 糖酵解的调节 6-磷酸果糖激酶-1 激活 AMP、ADP 1,6-双磷酸果糖: :、2,6-双磷酸果糖: : 抑制 ATP、柠檬酸 丙酮酸激酶激活 1,6-双磷酸果糖 抑制 ATP、丙氨酸 己糖激酶抑制长链脂酰 CoA 13. 底物水平磷酸化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丙酮酸激酶 琥珀酰 CoA 琥珀酸琥珀酰 CoA 合成酶脱氢 琥珀酸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 14. 糖异生 己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 6-磷酸果糖激酶-1 果糖双磷酸酶-1 丙酮酸激酶丙酮酸羧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乙酰 CoA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脱氢酶 15. 脂酸氧化

木薯淀粉生产工艺及其特性

木薯淀粉主要用作食品、制糖、医药、饲料、纺织、造纸、化工等工业部门的原料。 木薯淀粉生产过程,是物理分离过程,即是将木薯原料中的淀粉与纤维素、白、无机等其它物质分开。在生产过程中,根椐淀粉不溶于冷水和比重大于水的性质,用水及专用机械设备,将淀粉从水的悬浮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回收淀粉的目的。其生产工艺流程分为输送、清洗、碎解、浸渍、筛分、漂白、除砂、分离、脱水、干澡、风冷、包装等工序。 2 原料 木薯淀粉的原料包括鲜木薯和木薯干片,它们是生产的主要物质,必须确保质量,要求鲜木薯新鲜,当天采购,当天进厂,当天加工,无泥、沙、根、须、木质部分及其它杂质混入;木薯干片要求干爽、不霉、不变质、无虫蛀。 鲜木薯的平均成分如下: 淀粉 27% 纤维素 4% 蛋白质 1% 其它 3% 水分 65% 木薯干片的平均成分为: 淀粉 68% 纤维素 8% 蛋白质 3%

水分 13% 由于木薯品种、采收时间、自然条件、生产水来不同,原料的淀粉含量有所差异。 3 辅料(加工木薯干片淀粉用) 硫酸 2KG/T淀粉 漂白粉 0.5kg/t淀粉 高锰酸钾 0.1kg/t淀粉 4 工艺路线 木薯淀粉的湿法加工工艺,包括滚筒清洗、二次碎解、浓浆筛分、逆流洗涤、氧化还原法漂白 (以新鲜木薯为原料才需漂白)、旋流除砂、浓浆分离、溢浆法脱水、一级负压脉冲气流干燥。 5 工艺流程 6 主要工艺过程 (1)原料准备 原料是生产的物质基础,原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木薯淀粉厂的原料有鲜木薯和木薯 干片两种。 鲜木薯采收后,应及时除去泥土、根、须及木质部分、堆放在干净的地面,避免混入铁块、铁钉、石头、木头等杂物,要求当天采收,当天进厂、当天加工,以保证原料的新鲜度,从而提高抽提 率及产品的质量。 木薯干片应干爽,不霉,不变质,无虫蛀,以保证产品质量。

变性淀粉理化性质

变性淀粉的理化性质 淀粉的可利用性取决于淀粉颗粒的结构和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不同种类的淀 粉其分子结构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不相同。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若干性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直链淀粉与碘能形成螺旋络合结构,呈现深蓝色,支链淀粉与碘液呈现紫红色,故常用碘液鉴定淀粉。因此,不同来源的淀粉原料具有不同的可利用性。如薯类淀粉,颗粒大而松,易让水分子进去,糊化温度低,峰黏高,分子量大且直链淀粉少,不易分子重排,另外含有0·07% ~0·09%的磷,析水性强,不易回生。谷类淀粉,颗粒小而紧,水分子难进入,糊化温度高,峰黏低,分子小且直链淀粉多,易重排;另外还含有脂肪,直链淀粉与脂肪结合不易吸收,故易胶凝回生,透明性差。天然淀粉在广泛采用新工艺、新设备的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是有限的,大多数的天然淀粉都不具备能被有效的、很好的利用性能,因此在保持原淀粉基本性质的基 础上,变性淀粉具有了以下性质:如1)具有了耐酸性;2)耐热性;3)抗剪切等性能。这些性能都使得变性淀粉更适应现代生产工艺的要求。淀粉糊化后具有增稠、凝胶、粘合、成膜及其它功能,不同品种淀粉的特性存在着差别。表1列出各类淀粉的性能,并对其进行比较。这些都是影响淀粉应用的特性。

马铃薯、木薯淀粉、玉米和小麦淀粉糊化后,其黏度存在很大差别(如图1所示)。马铃薯、木薯淀粉较玉米、小麦淀粉易糊化,在较低温度开始糊化,黏度上升快,达到最高值,继续搅拌受热,黏度快速降低,在95℃继续保温1 h,黏度缓慢降低,继续降温至50℃,黏度有所回升;相反玉米、小麦淀粉较难糊化,在降温过程中黏度出现最大峰值,这也说明玉米、小麦淀粉的凝沉性要强于马铃薯和木薯淀粉[2]。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它储存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和块根中。植物所含淀粉的多少与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植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降水量、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稻、麦、玉米、高粱的种子颗粒中含有70%左右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18%左右的淀粉,在木薯的块根中含有25%左右的淀粉。我们就是利用这些含淀粉高的种子、块茎、块根作为原料来生产淀粉。 淀粉是可再生资源,也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 为区别淀粉品种,一般加用原料名称,如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小麦淀粉等等。 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等一样,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极其广泛。 一、木薯淀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淀粉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淀粉是在水介质中光合作用合成,即植物的绿叶以叶绿素为催化剂,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其反应式为: 日光 ↓ 6CO2+6H2O ─→ C6H12O6+6O2 ↑ 叶绿素 燃烧 ↓ (C6H10O5)n+6nO2 ─→ 5nH2O+6nCO2+Q(热) ↑ △ 木薯淀粉为多聚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类。多糖类又叫高聚糖,是许多单糖的聚合物,即许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成为淀粉分子。工业生产葡萄糖就是以淀粉作原料,将聚合状态的葡萄糖经水解转变成为游离状态的葡萄糖。这个反应过程称为“糖化”,其反应式如下: 酸或酶

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单位通过α××105。此值相当于分子中有200-980个葡萄糖单位。木薯淀粉的直链淀粉,其含量(干基)为17%,平均聚合度为2600,平均聚合度质量为6700,表现的聚合度分布为580-2200。 支链淀粉具有高度分支结构,由线型直链淀粉短链组成,其分子较直链淀粉大,相对分子

20种氨基酸理化性质分组

20种氨基酸记忆口诀 六伴穷光蛋:硫、半、光、蛋→半胱、光、蛋(甲硫)氨酸→含硫氨基酸 酸谷天出门:酸、谷、天→谷氨酸、天门冬氨酸→酸性氨基酸 死猪肝色脸:丝、组、甘、色→丝、组、甘、色氨酸→一碳单位来源的氨基酸 只携一两钱:支、缬、异亮、亮→缬、异亮、亮氨酸→支链氨基酸 一本落色书:异、苯、酪、色、苏→异亮、苯丙、酪、色、苏氨酸→生糖兼生酮 拣来精读之:碱、赖、精、组→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碱性氨基酸 芳香老本色:芳香、酪、苯、色→酪、苯丙、色氨酸→芳香族氨基酸 不抢甘肃来:脯、羟、甘、苏、赖→脯、羟脯、甘、苏、赖氨酸→不参与转氨基的氨基酸 二十种氨基酸的英文名称速记用词根词缀记,凭借读音也很容易。 luna和月光相关,l的就是亮氨酸,加上iso-的前缀就是异亮氨酸了;芦笋是asparagus(G的单词),天门冬属的,所以天冬氨酸是asparagine 就是asp了; his- 作词很是组织的意思,histamine-组胺,thus,histidine-组氨酸:His;苯,Phe,苯丙氨酸就是Phe了。 甘氨酸-----Gly-----G 干gan了le的叶ye子 丙氨酸-----Ala-----A 一个夹心饼干(把A想成一片饼干,两面都是A,中间加点东西) 缬氨酸-----Val-----V 缬读xie,和腹泻的泻同音!四川人管上厕所叫窝(Val)屎 亮氨酸-----Leu-----L 亮的英语单词是light 异亮氨酸---Ile----I 把I想成一 苯丙氨酸---Phe----F 他(he)人又苯,又爱放屁(P),我真的服(F)了他了 脯氨酸-----Pro----P 胸脯(p)肉(ro) 色氨酸-----Trp----W 我w喜欢看三three个人renXXXXp,我太色了 丝氨酸-----Ser----S S的读音 酪氨酸-----Tyr----Y 踢T你的your鸭儿r,让你变成懦夫 半胱氨酸---Cys----C 这个来自一个单词Cyst,是膀胱的意思。读音和妹妹差不多。妹妹的膀胱 蛋氨酸-----Met----M 小的时候,妈妈M老是叫我吃eat鸡蛋 天冬氨酸---Asp----D 把As想成天冬。医生D说AS的尿是酸性的 天冬酰胺---Asn----N 不能在冬天制造血案 谷氨酰胺----Gln---Q 谷物没多少了,最大的问题在于可能发生血案 谷氨酸------Glu---E 谷物的益处E在于可以变成葡萄糖 苏氨酸------Thr---T 他TA喝he了瓶苏打水,终于不热re了 赖氨酸------Lys---K 美国的国务卿耐丝LYS说她可以让台湾占山为王KING,老胡说,你简(碱性氨基酸)直是在放屁 精氨酸------Arg---R 大家都看过周星驰的电影,有一次,他喝了杯精液,观众就在争论argue他喝的是不是热RE的精液 组氨酸------His---H H想成医院,医院切掉了他的his病变组织 8种必需氨基酸——携一两本色书来家(呵呵,自创的,别想歪了!) 非极性氨基酸:仆笨些,梁刚(主人)亦笨-------脯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 外一篇 苏缬亮异亮,苯丙属芳香。 还有色赖蛋,缺一人遭殃。(必需) 丙组丝甘半,天谷建酸胺。 精酪加一脯,20氨基酸。(非必需) 氨基酸记忆口诀 1、必须氨基酸:携一本蛋色书来[缬氨酸,异亮(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2、半必须氨基酸:半斤组[精(斤)氨酸,组氨酸] 3、含硫氨基酸:硫甲硫,胱半胱[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 4、芳香族氨基酸:老芳本色[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5、支链氨基酸:支姐,亮一亮[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6、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非姐,脯亮一亮,(给你)本饼干[缬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 7、酸性氨基酸:酸谷天(三伏天)[谷氨酸,天冬氨酸] 8、碱性氨基酸:碱组精赖[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 9、生糖氨基酸:姐,天天,哭哭(谷谷),脯(羟)脯,(要吃)半斤组蛋饼(和)钢丝[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氨,谷氨酸,谷氨酰氨,脯(羟)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定稿版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它储存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和块根中。植物所含淀粉的多少与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植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降水量、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稻、麦、玉米、高粱的种子颗粒中含有70%左右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18%左右的淀粉,在木薯的块根中含有25%左右的淀粉。我们就是利用这些含淀粉高的种子、块茎、块根作为原料来生产淀粉。 淀粉是可再生资源,也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 为区别淀粉品种,一般加用原料名称,如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小麦淀粉等等。 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等一样,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极其广泛。 一、木薯淀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淀粉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淀粉是在水介质中光合作用合成,即植物的绿叶以叶绿素为催化剂,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其反应式为: 日光 ↓ 6CO2+6H2O ─→ C6H12O6+6O2

↑ 叶绿素 葡萄糖又经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后生成淀粉、纤维素等多聚糖。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光合作用分子量是n(162.14)。n是一个不定数,表示淀粉分子是由许多个葡萄糖单位组成。组成淀粉分子的葡萄糖单位数量称为聚合度,聚合度乘以葡萄糖单位分子量162.14便得淀粉分子量〔为了与游离葡萄糖(C6H12O6)区别,通常称 (C6H10O5)为葡萄糖单位〕。在组成淀粉的元素中,碳占44.5%,氢占6.2%,氧占 49.3%。干淀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式为: 燃烧 ↓ (C6H10O5)n+6nO2 ─→ 5nH2O+6nCO2+Q(热) ↑ △ 木薯淀粉为多聚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类。多糖类又叫高聚糖,是许多单糖的聚合物,即许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成为淀粉分子。工业生产葡萄糖就是以淀粉作原料,将聚合状态的葡萄糖经水解转变成为游离状态的葡萄糖。这个反应过程称为“糖化”,其反应式如下: 酸或酶

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糖类、蛋白质均为食物中重要的营养素,是维持人体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要 素,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们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如下: 一、糖类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糖类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多数糖类可用通式Cm(H 2O)n 来表示(m 和n 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同);从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水解后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一般为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二糖和多糖均可水解,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它们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二、糖类的化学性质: 糖类物质主要含羟基和羰基两种官能团,可发生以下几种反应。 1、氧化反应 ①与氧气反应 如C 6H 12O 6 (s)+ 6O 2(g) →6CO 2(g) + 6H 2O(l) △H =-2804kJ/ mol ②被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氧化:分子中含醛基的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有还原性,均可发生此反应。 如 CH 2OH(CHOH)4CHO + 2Cu(OH)2 →CH 2OH(CHOH)4COOH + Cu 2O ↓ +2 H 2O CH 2OH(CHOH)4CHO + 2[Ag(NH 3)2]OH →CH 2OH(CHOH)4COO NH 4 +2Ag ↓+H 2O +3NH 3 2、酯化反应:糖类分子中含羟基,故可发生酯化反应,如葡萄糖与乙酸作用生成葡萄糖 五乙酸酯、纤维素与硝酸作用生成纤维素硝酸酯。 3、加成反应:糖中含羰基,能与氢氰酸、氨及氨的衍生物、醇等发生加成反应。 4、水解反应:二糖和多糖均可水解。 (C 6H 10O 5)n + nH 2O → n C 6H 12O 6 (催化剂:硫酸) 淀粉 (葡萄糖) 5、淀粉的特性:遇碘单质变蓝色。 三、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1、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是羧酸分子中H 原子被—NH 2取代得到的衍生物,分子中含 有氨基—NH 2和羧基—COOH 两种官能团。天然蛋白质水解的产物均为α-氨基酸,α-氨基酸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2、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氨基酸的两性 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和羧基,通常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 如:与酸反应 NH 2CH 2COOH+NaOH →NH 2CH 2COO-Na++H 2O 与碱反应 NH 2CH 2COOH+HCl →Cl -+NH 3CH 2COOH ②氨基酸的成肽反应 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加热,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缩合形成含有肽键 的化合物,称为成肽反应。 四、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① 蛋白质的成分里含C 、H 、O 、N 、S 等元素。 ② 不同氨基酸按不同排列顺序相互结合构成的多肽,多肽与蛋白质没有本质区别,一般将 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的称为蛋白质,它是高分子化合物。10000以下的为多肽。 R –CH –COOH NH 2 O —C —NH — ‖

20种氨基酸缩写,结构,特性,记忆口诀

20种氨基酸缩写,结构,特性,记忆口诀

速记氨基酸英文缩写 2008-08-20 14:27 氨基酸记忆口诀 1、必须氨基酸:携一本蛋色书来[缬氨酸,异亮(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2、半必须氨基酸:半斤组[精(斤)氨酸,组氨酸] 3、含硫氨基酸:硫甲硫,胱半胱[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 4、芳香族氨基酸:老芳本色[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5、支链氨基酸:支姐,亮一亮[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6、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非姐,脯亮一亮,(给你)本饼干[缬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

7、酸性氨基酸:酸谷天(三伏天)[谷氨酸,天冬氨酸] 8、碱性氨基酸:碱组精赖[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 9、生糖氨基酸:姐,天天,哭哭(谷谷),脯(羟)脯,(要吃)半斤组蛋饼(和)钢丝[缬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氨,谷氨酸,谷氨酰氨,脯(羟)脯氨酸,半胱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蛋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 10、生酮氨基酸:酮赖亮[赖氨酸,亮氨酸] 11、生糖兼生酮氨基酸:一本老色书[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12、生成一碳单位氨基酸:一组色钢丝[组氨酸,色氨酸,甘氨酸,丝氨酸] 生物化学 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第一种较为顺口) 1.“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2.“写一本胆量色素来”(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3.鸡旦酥,晾(亮)一晾(异亮),本色赖。 生糖、生酮、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生酮+生糖兼生酮=“一两色素本来老”(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其中生酮氨基酸为“亮赖”;除了这7个氨基酸外,其余均为生糖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天谷酸——天上的谷子很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 赖精组——没什么好解释的,(Lys、Arg、His)。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色老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顺序一定要记清,色>酪>苯丙

食品中的氨基酸、多肽及蛋白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食品中的氨基酸、多肽及蛋白类物质 主要内容 1概述 2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3蛋白质的食品加工学特性 4食品中常见的蛋白质 1概述 1.1氨基酸基本的理化性质 一、基本物理学性质 包括基本组成和结构、溶解性、酸碱性质、立体化学、熔点、沸点、光学行为、旋光性、疏水性等。 (一)溶解性质 根据氨基酸侧链与水相互作用的程度可将氨基酸分作几类。含有脂肪族和芳香族侧链的氨基酸,如Ala、Ile、Leu、Met、Pro、Val及Phe、Tyr,由于侧链的疏水性,这些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均较小;侧链带有电荷或极性集团的氨基酸,如Arg、Asp、Glu、His、Lys和Ser、Thr、Asn在水中均有比较大的溶解度;但根据电荷及极性分析也有一些例外,如脯氨酸属于带疏水基团的氨基酸,但在水中却有异常高的溶解度。

(二)氨基酸的疏水性 氨基酸的疏水性,是影响氨基酸溶解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蛋白质和肽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结构、溶解度、结合脂肪的能力等)的重要因素。 按照物理化学的原理,疏水性可被定义为:在相同的条件下,一种溶于水中的溶质的自由能与溶于有机溶剂的相同溶质的自由能 相比所超过的数值。估计氨基酸侧链的相对疏水性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实验测定氨基酸溶于水和溶于一种有机溶剂的自由能变化。 一般用水和乙醇之间自由能变化表示氨基酸侧链的疏水性,将此变化值标作△G′。 (三)氨基酸的光学性质 氨基酸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分子中由于有共轭体系,因此可以吸收近紫外光。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分别为260nm、275nm、278nm;在吸收最大波长光线的时候还会发出荧光。 二、基本化学性质 关于氨基酸基本的化学性质,在生物化学中已经进行了介绍。下面再根据Owen R. Fennema, Food Chemistry, 作简要系统介绍;其主要的线索还是氨基酸分子中所带的官能团。 三、重要的分析鉴定反应 (一)与茚三酮的反应(略)

20种氨基酸记忆口诀

多肽基础知识之20中常见氨基酸的记忆口诀 20种氨基酸缩写及记忆口诀 体内20种氨基酸按理化性质可分为4组: ①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 ②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和苏氨酸。 ③酸性的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④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 20种氨基酸缩写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三字母缩写单字母符号 甘氨酸 Glycine Gly G 丙氨酸 Alanine Ala A 缬氨酸 Valine Val V 亮氨酸 Leucine Leu L 异亮氨酸 Isoleucine Ile I 脯氨酸 Proline Pro P 苯丙氨酸 Phenylalanine Phe F 酪氨酸 Tyrosine Tyr Y 色氨酸 Tryptophan Trp W 丝氨酸 Serine Ser S 苏氨酸 Threonine Thr T 半胱氨酸 Cystine Cys C 蛋氨酸 Methionine Met M 天冬酰胺 Asparagine Asn N 谷氨酰胺 Glutarnine Gln Q 天冬氨酸 Asparticacid Asp D 谷氨酸 Glutamicacid Glu E 赖氨酸 Lysine Lys K 精氨酸 Arginine Arg R 组氨酸 Histidine His H 氨基酸记忆口诀 1、必须氨基酸:携一本蛋色书来[缬氨酸,异亮(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2、半必须氨基酸:半斤组[精(斤)氨酸,组氨酸] 3、含硫氨基酸:硫甲硫,胱半胱[甲硫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 4、芳香族氨基酸:老芳本色[酪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 5、支链氨基酸:支姐,亮一亮[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 6、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非姐,脯亮一亮,(给你)本饼干[缬氨酸,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甘氨酸] 7、酸性氨基酸:酸谷天(三伏天)[谷氨酸,天冬氨酸]

20种氨基酸的缩写

20种氨基酸缩写,结构,特性,记忆口诀体内20种氨基酸按理化性质可分为4组: ①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 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 ②极性、中性氨基酸: 色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和苏氨酸。 ③酸性的氨基酸: 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④碱性氨基酸: 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 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三字母缩写单字母符号甘氨酸Glycine Gly G 丙氨酸Alanine Ala A 缬氨酸Valine Val V 亮氨酸Leucine Leu L 异亮氨酸Isoleucine Ile I 脯氨酸Proline Pro P 苯丙氨酸Phenylanine Phe F 酪氨酸Tyrosine Tyr Y 色氨酸Tryptophan Trp W 丝氨酸Serine Ser S

苏氨酸Threonine Thr T 半胱氨酸Cystine Cys C 蛋氨酸Methionine Met M 天冬酰胺Asparagine Asn N 谷氨酰胺Glutarnine Gln Q 天冬氨酸Asparticacid Asp D 谷氨酸Glutamicacid Glu E 赖氨酸Lysine Lys K 精氨酸Argine Arg R 组氨酸Histidine His H 结构 丙氨酸AlanineA 或Ala89.079CH 3 -脂肪族类精氨酸ArgineHN=C(NH 2)-NH-(CHR 或Arg174.188碱性氨基酸类2 ) 3 - N 或Asn132.104H 2 N-CO-CH 2 -酰胺类酸性氨基酸类含硫类天冬酰胺Asparagine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D 或Asp133.089HOOC-CH 2 - 半胱氨酸CysteineC 或Cys121.145HS-CH 2 - H 2 N-CO-(CH 2 ) 2谷氨酰胺GlutamineQ 或Gln146.131-谷氨酸Glutamic acidE 或Glu147.116HOOC-(CH 2 ) 2 -酸性氨基酸类甘氨酸GlycineG 或 Gly75.052H-脂肪族类酰胺类N=CH-NH-CH=C-CH 2组氨酸HistidineH 或 His155.141- |_____| CH 3 -CH 2 -CH(CH 异亮氨酸IsoleucineI 或Ile131.160

淀粉种类

淀粉用于以谷类、薯类、豆类及各种植物为原料,不经过化学方法处理而生产的原淀粉,以及经过某种方法处理,改变其原来的物理或化学特性的变性淀粉。 1 原淀粉是不经过任何化学方法处理,也不改变淀粉内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而生产的各类淀粉。原淀粉可分为四大类:谷类淀粉、薯类淀粉、豆类淀粉和其他类淀粉等。原淀粉可作为各种浆料、添加剂、施胶剂、填充剂、粘胶剂等,也可作为各种变性淀粉、淀粉糖以及淀粉衍生物的原料。 1.1 谷类淀粉以大米、玉米、高粱、小麦等粮食原料加工成的淀粉。在食品中可作为增稠剂胶体生成剂、保潮剂、乳化剂、粘合剂;在纺织中可作浆料;在造纸中可作上胶料和涂料等。 1.1.1 米淀粉 1.1.1.1 糯米淀粉 1.1.1.2 粳米淀粉 1.1.1.3 籼米淀粉1.1.2 玉米淀粉 1.1.2.1 白玉米淀粉 1.1.2.2 黄玉米淀粉 1.1.2.3 黄玉米湿淀粉 1.1.3 高粱淀粉 1.1.4 麦淀粉 1.1.4.1 小麦淀粉 1.1.4.2 小麦湿淀粉 1.1.4.3 大麦淀粉 1.1.4.4 黑麦淀粉 1.2 薯类淀粉以木薯、甘薯、马铃薯、豆薯、竹芋、山药、蕉芋等薯类为原料加工成的淀粉,可作为食品的添加剂、填充剂、粘胶剂等。 1.2.1 木薯淀粉 1.2.2 甘薯淀粉 1.2.3 马铃薯淀粉1.2.4 豆薯淀粉 1.2.5 竹芋淀粉 1.2.6 山药淀粉 1.2.7 蕉芋淀粉 1.3 豆类淀粉以绿豆、蚕豆、豌豆、豇豆、混合豆等豆类为原料加工成的淀粉,可制作粉丝、粉条等。 1.3.1 绿豆淀粉 1.3.2 蚕豆淀粉 1.3.3 豌豆淀粉 1.3.4 豇豆淀粉 1.3.5 混合豆淀粉 1.4 其他类淀粉以菱粉、藕粉、荸荠、橡子、百合、慈菇、西米等为原料加工成的淀粉,多用于食品工业;橡子淀粉主要在纺织业中作浆料使用。 1.4.1 菱粉 1.4.2 藕粉 1.4.3 荸荠淀粉 1.4.4 橡子淀粉1.4.5 百合淀粉 1.4.6 慈姑淀粉 1.4.7 西米淀粉 2 副产品各类淀粉原料在加工过程中除取得原淀粉以外的主要副产品。 2.1 小麦湿面筋 2.2 活性小

十种基本氨基酸简写符号

二十种基本氨基酸简写符号 丙氨酸Ala 精氨酸Arg 天冬氨酸Asp 半胱氨酸Cys 谷氨酰胺Gln 谷氨酸Glu 组氨酸His 异亮氨酸Ile 甘氨酸Gly 天冬酰胺Asn 亮氨酸Leu 赖氨酸Lys 甲硫氨酸Met 苯丙氨酸Phe 脯氨酸Pro 丝氨酸Ser 苏氨酸Thr 色氨酸Trp 酪氨酸Tyr 缬氨酸Val 1.等电点:在某一特定pH值溶液时,氨基酸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向电场的正极或负极移动,这时的溶液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杂多糖: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的单糖或和单糖衍生物,例如果胶物质、半纤维素、肽聚糖和糖胺聚糖等 3.复合糖:糖类的还原端和蛋白质或脂质结合的产物。 4.蛋白多糖:又称黏多糖,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分子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 5.糖蛋白:糖蛋白是一类复合糖或一类缀合蛋白质,糖链作为缀合蛋白质的辅基,一般少于是15个单糖单位,也称寡糖链或聚糖链。 6.糖胺聚糖:曾称粘多糖,氨基多糖和酸性多糖。糖胺聚糖是一类由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杂多糖,其通式为:【己糖醛酸-己糖胺】n,n随种类而异,一般在20到60之间。 7.复合脂:除含脂肪酸和醇外,尚有所谓非脂分子成分(磷酸、糖和含氮碱等),如甘油磷脂、鞘磷脂、甘油糖脂和鞘糖脂,其中鞘磷脂和鞘糖脂又合称为鞘脂。 8.必需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9.脂蛋白:是由脂质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结合的复合体。 10.活化能:指在一定温度下,1mol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

11.过渡态:在酶催化反应中,酶与底物或底物类似物间瞬时生成的复合物,是具有高自由能的不稳定状态。 12.全酶:(1)由蛋白质组分(即酶蛋白)和非蛋白质组分(一般为辅酶或激活物)组成的一种结合酶。(2)含有表达全部酶活性和调节活性所需的所有亚基的一种全寡聚酶。 13.反馈抑制: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 14.多酶复合体:多种酶靠非共价键相互嵌合催化连续反应的体系,称为多酶复合体15.酶的专一性:指酶对底物的选择性,也称特异性。 16.诱导契合学说:当底物和酶接触时,可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变化,使酶活性中心的各种基团处于和底物互补契合的正确空间位置,有利于催化。 17.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大多数毒物)和酶的结合是共价的,不能用一般的物理方法解除抑制而使酶“复活”,必须通过特殊的化学处理才可能将抑制剂从酶分子上移去。18.可逆性抑制: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非共价的、可逆的,可以用透析或超过滤等方法除去抑制剂,使酶活性恢复。 19.竞争性抑制:I和S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如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 20.非竞争性抑制:I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地方结合,既能与游离酶E结合,也能与ES 结合,并且底物和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严格地互不干扰,有人称之为纯非竞争性抑制。21.反竞争性抑制:I只能和ES结合,形成IES三元复合体。I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但它阻止IES生成产物。I倾向于使ES复合体更加稳定。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精编WORD版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它储存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和块根中。植物所含淀粉的多少与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植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降水量、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稻、麦、玉米、高粱的种子颗粒中含有70%左右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18%左右的淀粉,在木薯的块根中含有25%左右的淀粉。我们就是利用这些含淀粉高的种子、块茎、块根作为原料来生产淀粉。 淀粉是可再生资源,也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 为区别淀粉品种,一般加用原料名称,如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小麦淀粉等等。 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等一样,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极其广泛。 一、木薯淀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淀粉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淀粉是在水介质中光合作用合成,即植物的绿叶以叶绿素为催化剂,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其反应式为: 日光 ↓

6CO2+6H2O ─→ C6H12O6+6O2 ↑ 叶绿素 葡萄糖又经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后生成淀粉、纤维素等多聚糖。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光合作用分子量是n(162.14)。n是一个不定数,表示淀粉分子是由许多个葡萄糖单位组成。组成淀粉分子的葡萄糖单位数量称为聚合度,聚合度乘以葡萄糖单位分子量162.14便得淀粉分子量〔为了与游离葡萄糖(C6H12O6)区别,通常称 (C6H10O5)为葡萄糖单位〕。在组成淀粉的元素中,碳占44.5%,氢占6.2%,氧占49.3%。干淀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式为: 燃烧 ↓ (C6H10O5)n+6nO2 ─→ 5nH2O+6nCO2+Q(热) ↑ △ 木薯淀粉为多聚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中的多糖类。多糖类又叫高聚糖,是许多单糖的聚合物,即许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起来成为淀粉分子。工业生产葡萄糖就是以淀粉作原料,将聚合状态的葡萄糖经水解转变成为游离状态的葡萄糖。这个反应过程称为“糖化”,其反应式如下:

氨基酸蛋白质性质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11化学班yingshou 【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存在于细胞中的一种含氮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在酸、碱存在下,或受酶的作用,水解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月示、胨、多肽和二羧胡椒嗪,而水解的最终产物为各种氨基酸,其中以α-氨基酸为主。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我们只做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解等性质实验,这些性质有助于认识或鉴定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原理: 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当其稳定因素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性盐类后,即自溶液中沉淀析出 二、颜色反应原理: 蛋白质的呈色反应是指蛋白质所含的某些氨基酸及其特殊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试剂发生了生成有色的物质的反应。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残基也是不完全相同,因此所发生的成色反应也不完全一样。另外呈色反应并不是蛋白质的专一反应,某些非蛋白质类物质(含有-CS-NH、-CH2-NH2、-CRH-NH2、-CHOH-CH2NH2等基团的物质)也能发生类似的颜色反应。因此,不能仅仅根据呈色反应的结果为阳性就来判断被测物质一定是蛋白质。三、用碱分解蛋白质原理 蛋白质因受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分子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量筒、滴管、 药品:清蛋白溶液、硫酸铜、碱性醋酸铅、氯化汞、饱和硫酸铵、5%醋酸、饱和苦味酸、饱和鞣酸、1%甘氨酸、络氨酸、色氨酸、茚三酮试剂、浓硝酸、20%氢氧化钠、硝酸汞、30&碱液、10%硝酸铅 【实验过程和步骤】 1.蛋白质的沉淀 (1)用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取3支试管,标明号码,各盛1mL清蛋白溶液,分别加入饱和硫酸铜、碱性醋酸铅、氯化汞2-3滴(小心有毒),观察有无蛋白质沉淀析出? (2)蛋白质的可逆沉淀取2mL清蛋白溶液,放在试管里,加入同体积的饱和硫酸铵溶液,将混合物稍加振荡,析出蛋白质沉淀使溶液变浑或呈絮状沉淀。将1mL浑浊的液体倾入;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3mL水,振荡时,蛋白质沉淀是否溶解? (3)蛋白质与生物碱试剂反应取2支试管,各加0.5mL蛋白质溶液,并滴加5%的醋酸使之呈酸性。然后分别滴加饱和的苦味酸溶液和饱和的鞣酸溶液,直到沉淀发生为止。 2.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与茚三酮反应在4支试管里,分别加入1%的甘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鸡蛋白溶液各1mL,再分别滴加茚三酮试剂2-3滴,在沸水浴中加热10-15min观察有什么现象? (2)黄蛋白反应于试管中加入1-2mL清蛋白溶液和1mL农硝酸,此时呈现白色沉淀或浑浊。在灯焰上加热煮沸,此时溶液和沉淀是否都呈黄色?有时由于煮沸使析出的沉淀水解,而使沉淀全部或部分溶解,溶液的黄色是否变化?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作者: ————————————————————————————————日期: ?

木薯淀粉的理化性质 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它储存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和块根中。植物所含淀粉的多少与品种、生长周期、繁殖与种植方法、收获方法、抗病抗灾性能、日照的时间与强度、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降水量、地形和土壤条件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在稻、麦、玉米、高粱的种子颗粒中含有70%左右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18%左右的淀粉,在木薯的块根中含有25%左右的淀粉。我们就是利用这些含淀粉高的种子、块茎、块根作为原料来生产淀粉。 淀粉是可再生资源,也是产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 为区别淀粉品种,一般加用原料名称,如玉米淀粉、木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小麦淀粉等等。 木薯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等一样,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极其广泛。 一、木薯淀粉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淀粉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淀粉是在水介质中光合作用合成,即植物的绿叶以叶绿素为催化剂,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其反应式为: 日光 ↓ 6CO2+6H2O─→ C6H12O6+6O2 ↑ 叶绿素 葡萄糖又经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最后生成淀粉、纤维素等多聚糖。淀粉的分子式为(C6H10O5)n,光合作用分子量是n(162.14)。n是一个不定数,表示淀粉分子是由许多个葡萄糖单位组成。组成淀粉分子的葡萄糖单位数量称为聚合度,聚合度乘以葡萄糖单位分子量162.14便得淀粉分子量〔为了与游离葡萄糖(C6H12O6)区别,通常称(C6H10O5)为葡萄糖单位〕。在组成淀粉的元素中,碳占44.5%,氢占6.2%,氧占49.3%。干淀粉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