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村并点推进城镇化

撤村并点推进城镇化
撤村并点推进城镇化

统筹镇村迁村并点推进城镇化

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我们高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统筹镇村,走上了一条以“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生活城镇化、就业乡土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之路。

工作中我们坚持“抓党建保和谐、抓经济促发展、抓投入保民生、抓创建树形象”的总体思路,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我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居第33位,是郑州市10个发展速度快乡镇之一。2006年我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进入二十强,居第18位。2007年我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再次前移,居第12位。四年来,我们从03年郑州市的第76位前进64 位。多年来,我镇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未发生过一起到荥阳市及以上集体信访事件,连年被表彰为郑州市平安建设及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以来,我们积极争取,以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环境优美小城镇、省级文明镇以及郑州市级生态镇”为载体,着力为群众创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明晰思路

我镇位于荥阳市西部,距市中心16.5公里,总面积 61.5 平

方公里,辖 19 个村,113 个自然村,195 个村民组,总人口2.9万人。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距离市区远,没有交通区位优势。二是地下无矿产储藏,没有资源优势。三是地处丘陵山地,境内沟壑纵横,群众几乎全部依山就势,居住在“沟、坎、岭”上,特别分散。全镇19个行政村,有1个以“山”命名(高山村),6个以“沟”命名(冯沟、吴沟、庙沟、乔沟、穆沟、石洞沟),2个以“顶”命名(余顶、苗顶),2个以“岗”命名(冢岗、苌岗)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诸如“杨树沟”、“秦岭”等闻其名即可知其形的自然村名更是不胜枚举。四是天气十年九旱,粮食生产望天收,一亩麦田,风调雨顺的情况下产量平均可达500斤左右,如果遇到干旱天气产量就要减半,有些甚至可能绝收,一年下来,群众种粮所得寥寥无几。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现有的生产方式使得群众大多外出打工、经商,谋求出路。赚到钱的纷纷外迁,人口大量流失。原本3.4万人的乡镇,目前人口仅剩2.9万,常驻人口不足2万人,而且留在家中的大多是“老、幼、妇、乳”。有些100多口人的村民组,只剩下几十人,居住更加分散。

针对这样的现状,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课题,“因村制宜,一村一模式”常规思路肯定行不通,而且势必造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浪费,形成投入大使用效率低的怪圈。为此,我们高山镇党委政府经过多方研究,毅然决定打破常规、超前思维,为最大限度的发挥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从而制定了“统筹镇村,迁村并点推进城镇化;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的高山镇新农村建设思路,提出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生活城镇化、就业乡土化”的“四化”工作目标。

“工业园区化”,是为集约使用建设用地和公共基础设施,实现企业积聚发展,实现产业配套,从而达到壮大镇域经济,开辟就业岗位,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

“农业产业化”,是结合我镇旱地多以及天气十年九旱的镇情,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农民生活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

“生活城镇化”,是针对我镇群众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现状,节约新农村建设资金,集约使用公用设施的应对之举;同时也为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奠定基础。

“就业乡土化”,是为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后,家中老幼照顾难的问题,让农民在家乡就能找到就业门路,实现守土致富“生活宽裕”的目的。

二、统筹镇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既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我们聘请专家对全镇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生态规划、环境规划等多个方面。

(一)强力推进生产工业化、工业园区化,为新农村建设提

供经济支撑

生产工业化是指把发展工业作为强镇富民的主要途径,在全镇上下树立工业强镇富民的理念,树立招商引资以及亲商、富商的理念,突出经济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先地位,把新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

要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实现生产工业化,首先必须优化工业经济布局,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化,以期最大限度的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

我们高山镇是“阀门之乡”,阀门生产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之一。05年以来,我们投入资金在中铝公司矿渣排放场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山镇镇区阀门工业园区。该园区先后被授予“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等荣誉称号。下一步,我们在利用园区优势进一步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也将逐步把全镇的阀门企业全部集中到园区统一管理。

炭素生产是我们新兴的另一大支柱产业。落实国家政策我们对所有炭素企业进行了节能环保改造,同时引进了扬子炭素、方圆炭素等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的新项目。按照规划,我们已将炭素企业相对集中的庙沟村列为炭素集群区,逐步实现炭素行业的集中生产、集中管理。

为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和发展与阀门、炭素行业相关的包装、物流等产业。同时也为促进阀门、炭素之外的其它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在竹川村规划建设了综合型的工业集群区。

其次,我们还必须抓好支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坚持实施培优扶强工程,不断加快阀门产业技术创新步伐,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和向外引进并重的方针,力争从改造传统的阀门铸造工艺着手,逐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管理创新,引导同行企业抱团发展,在成功组建河南高山阀门集团的基础上,组建郑州高压阀门集团。同时,鼓励企业走现代化的经营发展之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筹资,迅速作大做强。目前,郑州高压阀门集团上市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针对国家对炭素行业的新要求,我们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制定了高山镇环保规划,确保炭素产业健康发展。

(二)奋力实现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为城镇化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按照既定的发展思路建设高山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势必对现有的农业生产进行改造,从而造就根据季节变换工厂务工、田间收获两不误的新型农民,形成高山特色的新农业。我镇农业产业化规划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结合高山镇土地贫瘠而且旱地多,粮食生产望天收的特点,我们制定了高山镇生态规划和农业产业化规划。除了在许村村、穆沟村留出一些土地,建设高产田外,计划在全镇范围内种植文冠果等耐旱经济作物。联合附近几个乡镇建设占地30万亩的生物能源林,已筹备建设生物柴油炼油厂,作为生物能源林的

龙头企业。文冠果是一种抗旱、抗寒、耐瘠薄、移栽成活率高的“能源”树种,具有极强生命力,移栽成活率高,适应性强且无病虫害,可粗放管理,挂果早、见效快、产量高、产品销路好、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成果期亩产可达3000斤左右。按照每斤1元计算,农民种植1亩文冠果,收益即可达到3000元左右,远远超过种粮所得。

二是结合我镇竹川村风景秀美,拥有逍遥观古迹、“竹林活水”(太溪池、百亩竹林)等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建设郑州竹文化苑进行生态观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依托竹川优美的自然环境,建设老年公寓,确保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三是新型农民的培育。以组建文体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为载体,陶冶群众的精神生活;以建设群众健身场所为平台,强健群众体魄;以鼓励群众读书看报,开设农民夜校为抓手,提高群众素质;以搞好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为起点,提高群众的就业能力。

(三)全力实现农民生活城镇化,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城镇化是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城镇化过程是农民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依据中央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可知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是发展生产,主要解决农村增效、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问题。而城镇化必然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现代化,吸纳和转移更多农村人口,使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待遇,提

升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所以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二者,目标同向、目的相同,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对照我镇工业发展规划,本着生活离生产就近的原则,我们依托镇阀门工业园区,规划了高山镇新镇区。结合目前大多数村群众居住分散、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的特点,出台了《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实施方案》。按照“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水通则鱼聚,木茂则鸟集”的思路优先做好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制定优惠条件引导群众向镇区集中,逐步撤村并点,腾出的土地为耕或为林。经统计,此项可节约建设用地219公顷。

(四)大力促进就业乡土化,打造和谐幸福家园

多年来,我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主要是为落后的生产方式所迫。相信只要严格按照我们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逐步实现工业生产园区化、农业生产产业化、农民生活城镇化,就一定能在本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安臵转移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从而实现农民就业的乡土化,改变外出务工群众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外出务工的历史。

三、上下联动、分类指导、成效初显

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总体思路、目标以及规划出台以来,我镇党委政府严密组织实施,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工业强镇步伐。我们在持之以恒的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同时,全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近年来共开发新产品

85项,新获得国家专利28项,河南高山阀门集团的“高山”牌阀门、郑州高压阀门厂的“GP”牌阀门荣获河南省免检产品。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园区经济的效用,推动了我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阀门、炭素两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我镇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目前我镇阀门产业总产值达到36.7亿元,占总产值的65.7%,炭素产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占总产值的20.0%。

二是切实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投入资金完成了镇区“五纵四横”街道的总体框架,实现了包括镇区迎宾大道、政通路、人和路、朝阳路的绿化、亮化及供排水工程,全镇共完成道路绿化11.5公里,栽植各类绿化树木70000余棵、花草40000平方米,建设游园6个,安装路灯522盏,安装环保垃圾箱192个,新建和改造镇区公厕6个、垃圾中转站3个,完成排水管网铺设4.6公里。对所有线路进行了改造,其中通讯线路采用了地埋式改造。投入资金修建了集聚会、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高品位的高山镇群众文化广场及综合文化站。投入资金对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新建了镇寄宿制中心小学、寄宿制中心幼儿园,成立了镇便民服务中心,新建了镇派出所、司法所、邮政局办公大楼,成立了镇区环卫队,镇区功能日益完善。

三是切实加大了镇财政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环境方面的资金投入。建立了老龄津贴制度,对全镇70岁以上老年人

进行生活补助,70岁至89岁老年人每人每月20元,90岁至99岁老年人每人每月30元,10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加大财政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补助,参合费农民负担部分,政府补贴50%,五保户、低保户、伤残军人、军烈属、计生户、70岁以上老党员参合费个人负担部分,政府补贴100%。全面开展洁净家园行动,对改厕建设沼气的农户进行补助,对于建成沼气池并改建厕所符合工作标准的农户,奖补1300元;对于只改建厕所,且改建后厕所符合工作标准的农户,奖补300元,目前全镇建设并使用沼气农户达到1227户,占全镇总户数的13.5%。大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全镇19个村全部全部建成了村级文化站、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伍,逢年过节或利用农闲时机积极开展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在政策、资金上给与镇区附近村更多的优惠倾斜。我们优先把镇区所在地的高山村、冢岗村以及毗邻的竹川村、吴沟村列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集中人力、财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的提高,其他各村只是全部列为环境整治村对待,只享受镇财政关于垃圾清运费的补助,从而避免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浪费,增强了公益设施的利用效率。目前,高山村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集灯光球场、群众健身娱乐、村民超市为一体的群众文化广场,安装了村组路灯,对村卫生所进行了改造,高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亮点,高

山村的典型做法被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吴沟村建成了占地11亩、住户21户,每户建筑面积177.5平方米的村民别墅“新康大院”,同时对一般住宅进行了庭院改造;竹川村投资为群众安装了路灯、对村垃圾场进行了集中整治,亮化美化了街道,同时投资6万元对村卫生所进行了改造,达到了省级卫生所的标准;我们还采用了鼓励联建新农村的办法,制定了《鼓励外来单位联建新农村的优惠政策》,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冢岗村依照优惠办法,找到了合作伙伴,在镇区建设村民楼4栋,逐步将把居住在“山沟”里交通不便的村民搬迁出来实现城市化居住。

以上是我们高山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总体规划和做法。在2008年,我们顺利通过了河南省级卫生镇的创建验收,被命名为河南省卫生镇。总体上来看,我们高山镇以“四化”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取得了一点微薄的成绩,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只是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还不成熟,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为之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相信,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善于团结群众、动员群众和依靠群众,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新农村建设“四化”的目标,把高山镇建设的更加靓丽富强,让全体高山人都过上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

村社合一改革状况调研报告

村社合一改革状况调研报告 支部引领谋新路,凝心聚力齐致富——XXX“村社合一”改革状况的调研报告XXX位于XXX北部,距XX政府所在地约为X公里,全X面积XXX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XX%以上,适合于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经济林木栽培等项目的发展。下辖XXX户XXX 人,长期存在“山好水好风光好,人穷村穷产业穷”的矛盾局面。 近年来,为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抢抓发展机遇,整合各方资源,XXX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特色民俗文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力推进“村社合一”工作模式,强化产业发展导向,按照县委“七个XX”发展战略和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度假的发展构想,充分发挥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组织引领、合力发展等作用,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探索打造“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特色产业运作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与全面脱贫同轨共进的新道路。 一、“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初探索(一)坚持党建引领与股份合作相结合。XXX党支部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按照“支部引领、部门帮扶、资源整合、能人带动、整体脱贫”的基本思路,秉持“抱团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于XXXX年XX月组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式走上股份经济合作的新道路。村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管理村级集体资产,专门成立了党小组,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二)坚持政策规矩与机制体制相结合。一是清产核资。对集体资

源资产,集体投资兴办企业的建筑物、设施设备等经营性资产,公共服务的集体非经营性资产以及村级现有资金等开展核查,共计理清集体“三资”XXXX万元。二是成员界定。综合考虑户籍关系、土地承包关系、农户与村集体间的关系,进行身份确认,分层级界定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782户3684人。三是股份量化。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形式量化到每个集体成员,作为其参加集体经济管理和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据,共计量化股份3684股。推选股东代表53名,选举产生董事会9人,监事会3人。四是统规合营。坚持“村社合一”“政经分离”,健全合作社运营管理机制,发挥纽带作用,让公司与农户抱团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贏。 (三)坚持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一是发展好乡村旅游。统一规划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业态,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特色产业,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投入75万元升级改造原村委会闲置办公楼为人民公社客栈,目前长期居住120余位客人,可同时容纳300多人就餐。并按照“六统一”(统一客源调配、价格指导、住宿餐饮、生活服务、医疗保险、矛盾调处)模式牵头发展民宿42余家,新增农家乐7家。二是发展好特色产业。2021 年发展有机红粮1896亩、生态烤烟621亩、肉牛养殖980头(存栏)、黔北麻羊1800只(存栏)、生猪养殖5000头、林下生态养鸡2万羽、有机蔬菜种植600亩、中药材油厚朴2100亩,输出剩余劳动力1896人。累计带动贫困户277户1368 人。三是发展好生态养鸡。依托传统养鸡优势和丰富的林草资源,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优先保障

贫困村脱贫工作总结

贫困村脱贫工作总结 贫困村脱贫工作总结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市政协负责凌源市四官营子镇大老爷庙村驻村帮扶任务,时间为期三年。为更好地完成帮扶任务,机关党委分期分批地安排政协机关干部到定点扶贫村工作。在四官营子镇和大老爷庙村的协调下,租用一户当地村民的房子作为驻村干部宿舍,从XX年9月22日正式驻村,至今年11月末,我们驻村工作队实际驻村时间达165天,全体队员精诚团结、扎实工作,严格执行政协制定的各项工作纪律,勤俭节约、高效务实,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驻村帮扶工作任务。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充分利用政协组织优势,发挥个人潜能,积极争取协调资金,截至目前,共争取项目资金万元,体育健身器材一套(14件),价值约5万元。实施工程项目4个,开工建设1个,另3个项目在做开工准备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市政协高度重视驻村扶贫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重要任务来完成。一是大力宣传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把扶贫工作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紧密结合,把扶贫村打造成政协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联系点,机关干部的教育基地,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舞台。二是在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人员上下功

夫,超规格安排实职副县级领导干部任扶贫村第一书记,为完成扶贫帮困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三是为驻村工作队配备一台专车,购置日常生活用品和用具,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二、围绕帮扶任务,扎实做好调查摸底。 围绕驻村工作队的职责任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大老爷庙村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等展开调查摸底。利用20天的时间,通过下棚入户,走访部分村民,多次与四官营子镇主要领导和大老爷庙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深度交流沟通,XX年10月10日召开了党小组长和村民组长会议,听取了村干部和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对老爷庙村今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大老爷庙村人口情况、土地情况、设施农业大棚发展情况、养殖业发展情况、村两委班子人员构成情况、党组织建设情况、村债权债务情况、村部建设情况、困难群体情况、村村通自来水情况、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农合)和养老保险(新农保)情况。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又多次组织召开支委会和村干部会议,分析研究致贫致困的原因,提出下一步帮扶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为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研究发展思路,制定帮扶规划。 (一)、认真谋划发展思路。经过反复研究讨论,一致认为:要想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一是村必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情况汇报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全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的工作情况,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意见》(浙委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城区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的意见》(甬党办号)文件精神,自去年月开始,我区开始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工作。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区推进撤村建并居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仑委办号)和《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仑委办号)两个文件。成立了以俞雷区长为组长,王银泽、汪友诚、刘新华、叶双猛、李跃明、孙黎明等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村改居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及撤村建社区工作动员大会。按照计划,东部乡镇实施行政村规模调整为主,西部街道以撤村建(并)社区为主,通过一年多时间扎实有效的工作,积极稳步地推进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了城市管理更加有序,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区东部三个乡镇已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 梅山乡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新设立了梅东、梅中、梅西、梅港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春晓镇撤销了个村民委员会,并以三个自然岙为基础,新设立昆亭、三山、慈岙个村民委员

会,村民委员会由个调整为个;白峰镇撤销了原白峰片和上阳片个村民委员会(郭巨片保持原状),新设立了白峰、新峰、司沿、港口、勤山、上阳、下阳、阳东个村民委员会,由个村民委员会调整为个。西部三个街道分别进行了撤村建(并)社区工作: 新碶街道撤销了五星、镇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整体划归百合社区居委会管理;大碶街道撤销了漕头、河南、干家、方夏、沿陈、扎马等个村民委员会,居民按居住状况并入相应的灵岩、高田王、学苑、金泉、坝头等个社区居委会;小港街道撤销陈山、渡头个村民委员会和桥东社区居委会,新设立陈山和渡头个社区居委会。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撤销村民委员会个,新设立村民委员会个、社区居委会个,减少村民委员会个、增加社区居委会个,撤并后全区村民委员会总数为个,社区居委会总数为个。 二、主要做法行政村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并)社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难度大、政策性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城市化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突破二元结构,整体推动城乡改革,加快建设一批规划起点高、发展空间大、综合实力强和领导班子优的现代化农村新社区,加快了农村向城市转型、农民向市民转变步伐。 (一)深入调研,听取意见从去年月底开始,我区从区委组织部、农林局、民政局、区委政研室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在王银泽副书记的带领下,到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历时半年,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期间还组织各街道、乡镇主要领导和区有关部门到江东、鄞州等地参观考察学

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汇报材料

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开展以来,我镇顺利完成11个贫困村的识别、申报工作,积极与各挂包单位取得联系。截止12月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完成规模确定、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填写《扶贫手册》、数据录入8项内容,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完成规模确定、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登记表、数据录入8项内容,为下一步逐户制定落实帮扶措施,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成效 各帮扶单位部门多次下村走家入户,实地查看,并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指导各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村脱贫规划,各驻村工作组通过详细调查,根据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制定与之相符的脱贫规划。 至目前,1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通过参加巴山妹家政培训、畜牧养殖业技术培训等各类培训实现减贫728人,引进各类帮扶信息31条,落实帮扶项目20个。 三、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落实好各自职责,督促落实到村到户情况和相关机制建设。积级争取各单位和部门的支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履行职责,将精准帮扶工作列入年度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目标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二)强化方案细化。按照区有关文件的要求,将因村施策、因人施计制订帮扶计划,帮扶计划与扶贫政策、与“两项制度”有效衔接。 (三)强化管理服务。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四)强化资源整合。整合各部门人才、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扶贫资源到村到户。对具备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贫困人口,实施转移培训和产业扶贫;对生产生活条件差的贫困人口,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强化基层组织。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建设好村两委、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增强干部执行力,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六)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广大干部群众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挑战贫困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驻村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弘扬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激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与活力。 四、问题建议 虽然我镇贫困村驻村干部的工作总体表现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驻村干部缺乏农村工作经验,

2018年村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2018年村脱贫攻坚工作报告 镇村是XX年全县16个重点示范脱贫村之一,村内大部分地势平坦开阔,小清流河贯穿全村,农田水利灌溉方便。距县城66公里,距镇政府6公里,与李家镇嘉庆村、和平乡龙王村、本镇村、村相邻。全村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1690亩(其中田1020亩、土670亩),全村共有11个社,居民386户1437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5名(女性党员1名)。 二、目标完成情况 村是XX年的提前启动贫困村, XX年底,全村贫困人口中已有166人通过省级脱贫验收实现减贫,剩余80人贫困人口将分批在6月底实现全部脱贫。全村贫困户中低保兜底13人,残疾人扶贫生活补助15人,纳入医疗救助扶持30人;XX年完成贫困户D级危房改造项目14户、XX年完成C级危房改造10户、D级危房改造6户。通过农网改造、红层找水工程,贫困人口生活用电、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贫困人口中无因贫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三、XX年工作打算 今年我镇将按照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的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贫困户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贫困户返贫预防机制建设上。重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抓落实。 (一)以贫困户脱贫成效巩固提升为抓手,着力形成长效增收机制。

一是积极与县就业局衔接,加大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门技能,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外出务工以增加其家庭收入;二是充分发挥驻村农技员的作用,指导在家的贫困户经营好基本的种植业及养殖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挖掘镇域优势,大力发展一些特色农业,如:稻田养鱼、蔬菜大棚、南瓜种植等。 (二)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着力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 一是在政策范围内支持好村现有的几个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通过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产业扶持资金及周转金投资等形式参与专业合作社经营获得分红福利以实现增收。其中县顺金兴粮油专业合作社租地468亩,受益贫困户33户132人;县银盘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地38亩,受益贫困户4户15人;县良晨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地45亩,受益贫困户4户14人;安肺县薄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租地48亩,受益贫困户5户21人。二是鼓励我镇现有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在用工方面向贫困人口倾斜,通过就近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以C、D级危房改造为抓手,着力贫困户好房子建设。 今年村计划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16户,其中C级危房10户,D 级危房6户。现除田定国户外,其余已全部动工。村美丽新村聚居点建设项目正在努力协调中。 (四)以用好、用活几大基金为抓手,着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一是我镇16年提前启动的村,现已将连片产业发展示范基金14.1万元,投入我镇柠檬园,预计每年将至少产生7%的收益;二是向种植

贫困村扶贫迎检工作汇报

贫困村扶贫迎检工作汇报 ****村村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村书记***,我们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苦户****户、*****人。****年,我们村先后接受市、县各级相关扶贫检查5次,在镇党委、政府和镇扶贫办的指导下,我村在迎检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严抓扶贫档案及相关扶贫资料的管理工作 为了更好地迎接各级检查,我村有目的的加强相关扶贫信息的管理工作,提高扶贫信息的准确性和逻辑性。由于我村贫困人口较多、工作量较大,村文书****经常起早贪黑整理相关扶贫资料,在付出极大的辛苦的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在今年各级检查中,我村的扶贫档案得到了各级检查部门的好评与认可。 驻村工作队经常入户走访、摸底调查,协助村两委整理相关扶贫资料、打印存档,为提高我村扶贫资料的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认真调研扶贫产业,努力让贫困户增收 我村扶贫产业以食用菌为主,经过近10年的平菇种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进一步巩固壮大食用菌产业规模,起到脱贫致富示范引领作用,我村今年以种植***为主,冬蘑的特点是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成品可鲜食也可晒干。包保单位

******今年投入扶贫资金****购买*****,预计年底销售收入可达*****左右,纯收入可达*****元左右。 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今年的扶贫产业还包括***、***和甜 ****。现在****销售已经接近尾声,下周****便可成熟,包保单位******将高于市场价收购,相信今年我村贫困户年底分红能够完成年初设定的任务。 第三、狠抓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我村环境基础较差,一年来经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我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一系列不懈的努力,初步做到了*“只要有人家,房前屋后都是花,大道埋汰就得扫,路边无杂草,不留一处死角”。 我村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在家有劳动能力的有****户,经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研究,决定在全村范围内进行设岗分段,责任到人,狠抓环境治理,通过努力,我村道面卫生有了明显改善。 以上是我村在迎检方面总结出的一点经验,跟其他兄弟村屯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不足,很多地方做的不到位,很多方面还差的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请镇领导更多的指导我村工作,其他兄弟村屯更多的支持我村工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镇党委、镇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做到各类检查合格,卫生达标,在***年年底向镇党委、镇政府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 谢谢大家!

西城街道合村并居工作情况汇报

西城街道合村建区工作情况汇报首先感谢各位领导来到西城街道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西城街道合村建区的工作情况。 我们西城街道成立于2006年9月,下辖20个自然村,总人口8409人。2009年7月份,按照上级要求,我们把20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安居社区,同年11月,我们完成了社区居委会选举,成为全市第一个100%完成选举工作的街道,并荣获“全市村庄合并社区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为彻底实现由合村到并居的目标任务,办事处于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了安居社区建设项目,该项目位于建设路以北、四号路以东、枣园一路以西,占地232亩,总建筑面积29万㎡。我们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期完成”的总体思路,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完成了社区总体规划。项目由德州嘉诚置业有限公司承建,总投资4亿元,分三期建成,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居民安置楼12栋5万㎡,主体于2011年5月份完工,2011年10月实现510户1600余居民入住。二期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12万㎡,可实现1100户3300余居民入住;三期投资1.5亿元,建筑面积12万㎡,可实现1250户3700居民入住。新社区建成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可全方位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快街道的城市化进程。目前,社区一期12栋住宅楼已建设至2层,另有4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我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一个团结奋进的干部队伍。办事处成立了由工委书记任总指挥,工委副书记任副总指挥15人的“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发扬白加黑、5+2的工作精神,一天24小时吃住在现场,工委书记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调度,分管副书记深入现场、靠上抓落实。从思想上把社区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责任、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来抓。 二是得益于一个良好的补偿政策。我们通过借鉴外地经验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改变过去旧房拆迁补偿政策,探索出了“以宅基地换楼房”政策。规定:农户不管房屋质量好坏,不管是平房还是二屋楼,一律以实际测量宅基地面积进行拆迁补偿,农户获得补偿后,再以人均30平米的居住标准按成本价选购安置楼。此项政策的实施,一是农户不用自己掏钱就能住上楼房,而且还有5至10万元的拆迁补偿余款,用于发展二三产业;二是有效地遏制住了城中村的乱搭乱建行为,得到了大多数农户的认同。 三是得益于一个规范的推进机制。在农村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城中村改造拆迁协会”,对宅基地测量、补偿、户型选定、楼房安置、工程质量等全程监督,并实行公示,做到阳光操作、公开透明;同时对那些经三番五次做工作无效,肆意阻挠城中村改造的“难缠户”、“钉子户”,由司法部门依法强制执行,确保城中村改造的高效顺利推进。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贫困村扶贫工作汇报

贫困村扶贫工作汇报(一) 自扶贫开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我乡严格按照省“多点多极支撑”的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县委关于干部驻村帮扶的工作要求,以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总目标,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推进乐英灾后全面发展,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现将20xx年度我乡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严格按“一高一低一无”标准识别,确定贫困户275户,989人。通过省级审定并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共计 四个,分别为群山村、爱国村、幸福村和王家营村。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和动员全体乡、村、组干部献计献策,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成立了以刘建伟同志任组长,张兴富同志为副组长,各贫困村包村干部和上级部门帮扶人员为成员的乐英乡驻村帮扶工作组。 2.确立工作目标。 首先紧紧围绕全乡灾后产业发展,立足贫困村实际,动员群众自力更生,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资金,争取帮扶项目,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其次通过组织动员群众参与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劳务输出,

拓展群众经济收入渠道,帮助培育致富带头人。再者通过帮扶,配合乡党委、政府协助解决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改变等工作,使村民的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如期实现同步小康。 3.严格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摸底调查(20xx年11月至12月)。通过召开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会议,村民座谈讨论、入户走访等形式,全面收集掌握社情民意,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找准致贫原因。 第二阶段:氛围营造(20xx年12月至2016年1月)。完成“文明村道”建设,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及时传达党的声音,营造起浓厚的感恩氛围,增强群众的感恩意识,形成积极向上、懂恩感恩、崇德有爱的乡村舆论氛围,为扶贫工作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第三阶段:扶贫帮扶(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建设村文化队伍,提升全村村民文化素养,丰富群众精神食粮。结合上级党委政府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等,积极做好产业发展及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群众农业知识、就业技能等培训。协助建强村班子建设,继续深化感恩氛围营造,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探索总结驻村帮扶方法举措,建立长效机制。 三、主要成效 1.提高了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帮助了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加快发展,

城中村改造申请报告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1.1 申报单位 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 1.1.2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新泰市青云街道办事处南关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处新泰市城区中部,向阳路与新甫路交汇处,东至龙池路,西至向阳路,南至赵家栗行社区、田家栗行社区,北至瑞山路。地理位置优越。社区面积605.91亩,人口2650人,892户。居民人均纯收入6050元。 多年来,南关居委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办理本社区成员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调解民间纠纷以促进居民之间的和睦团结,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协助政府做好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殡葬管理等工作。 南关居委会本着“以人为本”的理论,以“爱民、为民、富民、安民”为宗旨,积极开展“民心工程”,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居委会以带领居民奔小康为目标,立足实际,发展集体经济、

个体经济,实施工业兴村。如今,南关社区群众精神面貌、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受到广泛好评。 在未来的发展中,南关居委会将不断完善委员会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村民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路子,为南关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1.2 项目概况 1.2.1 项目名称 青云街道办事处南关社区居委会“城中村”改造城阳铭座项目1.2.2 建设背景 南关社区位于新泰城区东部,处在“城中村”改造位置。随着新泰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南关社区从2000年就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按照城市规划实施了“城中村”改造工程,配合了市政府城市建设的实施。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使部分居民住上了宽敞、舒适住宅。目前,“城中村”改造基本处在后期。按照总体规划,村委场所在改造范围之内,由于居民结婚的青年人较多需要安置,部分老年人也需要安置及部分居民的需求,根据以上情况,经居委会研究、居民要求、办事处同意,按照总体规划,拟利用现村委旧址新建城阳铭座小区。 新泰市委市政府为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社区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改善城乡整体形

贫困村脱贫帮扶工作汇报

****脱贫帮扶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情况:****位于****县西北部,辖区耕地面积8665亩,共有9个自然屯,12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680人,450户,其中现有低保户29户,低保边缘户30户,五保户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5%。 2、经济发展现状:农业种植主要以玉米主,养殖业发展势态良好,全村肉牛年存栏650头,年存栏百头以上有2户,蛋鸡年存栏千只以上有15户,肉鸡年出栏35万只以上的有25户,全村生猪年存栏1500头,年存栏百头以上的有3户;有4家民营企业,可安排5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社会生产总值和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属于贫困村。 二、具体包扶措施 县包扶单位和****镇党委主要领导及驻村干部深入到 ****进行调查研究,并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查看实际情况,查找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并针对该村的具体实际情况研究制订了初步帮扶计划,提出了“五个一”工程。 一是建一个棚菜示范基地。通过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等方式,积极帮助****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争2010年完成设施农业小区2个,扣标准蔬菜大棚50栋,占地150亩,现已完成16栋,预计总投资175万元,其中镇村补

助1万元/栋,可协调贷款1.5万元/栋,群众自筹1万元/栋,镇村需投入资金共50万元。目前急需解决补助资金50万元和棚菜生产技术指导。 二是建一个养殖小区。2101年底将完成一个占地3500平方米的标准户外养殖小区,建肉蛋鸡禽舍10栋,饲养量可达4万只,预计总投资60万元,其中镇村补助3万元/栋,群众自筹3万元/栋. 三是建一支以修路、建房及手工针织为主的劳务输出队。目前已有120人,计划明年发展到200人,预计年人均可增收2万元。 四是建一批苹果生产示范区。现已落实地块650亩、落实寒富苹果苗木5万株,计划2010年建设15个果园,占地达1000亩,预计总投资80万元,其中群众可自筹资金20万元,每亩地镇补助280元,村补助200元,需帮扶解决缺口资金12万元。 五是修一条环村砂石路。全长5公里,预计总投资35万元,群众可自筹15万元,需帮扶解决资金20万元。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落实责任,各包扶单位要落实具体人员定期到****走访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协调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帮扶工作扎实开展;二是继续协调县级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扶贫项目方案,上报有关部门争取资金或物资帮助。三是采取有效形式推进各项工作,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

工作报告之村改居调研报告

村改居调研报告 【篇一:“村改居”社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以山东省 烟台市八角社区为例】 目录 “村改居”社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以山东省烟台市八角社区为例 (2) 摘要 (2) 1.引言 (2) 2.文献评论 (2) 3.研究设计 (4) 4调查现状概述 (4) 4.1社区管理体制 (4) 4.2.社区生活 (5) 4.3社区文化 (6) 5存在问题及分析 (7) 5.1缺乏健全的法律规范 (7) 5.2社区管理体系落后 (7) 5.2.1社区管理主体单一 (7) 5.2.2社区管理行政色彩浓厚 (7) 5.2.3“权贵阶层”垄断选举 (8) 5.2.4群众参与意识不强 (8) 5.3公共物品供给不足 (9) 5.4“文化失范”与精神空虚 (9) 6.对策及建议 (10) 6.1.完善“村改居”配套的法律、法规 (10) 6.2.完善社区管理体系 (10) 6.2.1完善机构设置 (10) 6.2.2提高群众参与度 (10) 6.3增加公共物品供给 (11) 6.4促进文化融入 (11) 7.参考文献 (11) 8.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村改居”社区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以山东省烟台市八角社区为例摘要

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扩张,造成城市郊区农民的农用地、建设 用地被征收,一些村庄集体被拆迁,后集中搬迁到新建社区,由村 民转变为居民的过程被称为“村改居”。文章以山东省最大的失地农 民安置社区---烟台市八角街道办事处“海韵小区”为例,探讨其由村 庄转向社区过程中的管理特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村改居”;社区管理;社区自治;社区文化 1.引言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随 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扩张式发展对建设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 郊区农民的农用地、建设用地被征收,产生了一大批的失地农民, 政府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安置失地农民,往往采取“村改居”,建设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失地农民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居民户口。 “村改居”是失地农民从农民转向城市居民的过程,社区管理过程中 管理体制、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社区自治等与城市社区存在区别, 同时,失地农民的经济来源、政治参与、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融入等 方面都会产生一些过渡阶段特有问题,为了调查分析这些问题,我 们以社区为分析单位,选取了山东省烟台市八角街道办事处的海韵 小区,深入地了解社区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为问题的解决寻找对策。 2.文献评论 首先,理清社区相关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村改居”目的,有助于广大社区基层干部在社区改制工作中明确目标、提高自觉性,因此,需要对有关概念进行梳理。 社区内涵。“社区”这个概念是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首次提 出来的。此后,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普遍认为社 区主要指由居住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 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以及由居住家庭建立 的一种社会文化体系。目前,我国的社区在农村指的是行政村或自 然村;在城市指的是街道办事处辖区或居委会辖区以及目前一些城 市新划分的社区委员会辖区,“村改居”社区是由农村社区转变 为城市社区的一种过渡阶段,农民失去耕地,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居 民户口,社区管理模式逐步向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转变。 目前,学术界对于“村改居”社区的研究各有侧重。学术界一些学者 侧重于研究“村改居”社区的特征,杨贵华(2011)认为“村改居”社 区具有“亦城亦村”的过渡性。“村改居”社区的前身为农村社区,通

合村并居调查报告

山东省德州市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走进薛庄村 姓名:孟令帅_ 所在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__徐玉娟______ 所在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__丁贵云________ 所在院系: 化学化工学院 姓名:______________ 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

目录 摘要 (1) 调查背景 (1) 调查目的 (1) 调查方式及方法 (1) 调查结果 (2) (一)调查问卷结果 (2) (二)村民访谈结果 (5) (三)村委会成员访谈结果 (5) 建议与献策 (6) 体验与心得 (7)

附件一 (9)

关于合村并居后社区建设问题的调查 摘要:当前,我国逐渐进入了一个城镇化的时期,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城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了更好的了解合村并居带来的影响,我们德州学院的老师带领我们调研小组对薛庄村进行了一次深入彻底的调查。 关键词:新社区建设农民利益合村并居 正文 一、背景: 1、合村并居是我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就解决农民新居建设的重大举措,它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但是合村并居涉及到的范围特别广,主要有生产结构、空间布局、管理体制的调整,又关系到人文关系、生产要素等,十分复杂。所以,合村并居后的社区建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由于长时间的村居劳作方式,农民们很难适应新农村的改造,住房、农作的改变对他们来说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加之有些文化程度低、思想顽固的人来说让他们从宽敞的平房搬进整齐的楼房确实比较困难,我们在关注合村并居进行程度的同时也要关注社区建设对人们的影响。 二、调查目的: 合村并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探索,近几年,我省各市都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与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了解、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特做此调查。主要是走访、了解农民们搬进新社区后有哪些困难和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分析原因并且吸取改革的经验。 三、调查方式及方法: 1、调查方法:①访谈和填写调查问卷。 ②拍摄照片

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2篇

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2篇 按照全市脱贫攻坚行动统一部署,xxx村抢抓机遇、迅速行动、群策群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点军区土城乡xxx村距城区35公里,由原和平、xxx、彭家坡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版图面积15.66平方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470户,1498人,耕地面积1980亩,人均耕地1.32亩,山林面积20542.5亩。基础设施落后。村内公路里程58.5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14.5公里,余下44公里全为土石公路。农民居住条件差。全村现有砖混楼房户168户,土坯房户302户。村民饮水困难。属半高山区,原村民吃水全靠修建天河水窖收集雨水饮用。2011年白云山建饮水工程项目,五村联动,2012年村内管网部分安装完成,但未常年供水,遇大范围干旱高温天气,造成村民、牲畜饮水困难。产业基础薄弱。彭家坡、xxx片区以柑桔、茶叶为主,但近些年由于病虫危害和效益下滑,部分农户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景观苗木;和平片区现仍然以粮油种植为主,部分农户进行少量的山羊、生猪养殖。2013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6845余元,远远低于全市9121元的平均水平。 二、20xx年工作进展 1、公路建设进展顺利。20xx年度计划硬化公路6.5公里。目前村委会到一组仓库2.2公里、花乌路3.3公里按标准完成硬化任务(硬

化标准3.5米);由于公墓的建设,余下花乌路1公里由于路基标准的提高,现正在进行新的方案设计。新修土石公路1.5公里,正在进行招投标工程。 2、集中建房、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本村19个户无能力建房的农户按照集中统建的方式,采取农户申请、集体承建、政府兜底的办法,予以建设,项目预计投资105万。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11月下旬全面竣工。危房改造已按标准、按要求改造到位92户(20xx年度改造指标65户)。 3、集中供水有序铺开。供水设计方案已由区农林水局出面聘请长阳清江设计院完成了规划设计任务(一处从落步淌龙洞引水,一处从三涧溪河提水),土建工程9月25日开标,10月22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阴历年前完成。 4、电力保障基本到位。目前以增容变压器1台(由100千伏增至200千伏),增设台区(青龙峡)1个点,还需增容变压器8台、增设台区2处。目前部分设备已经到位,预计20xx年全部完成。 5、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一是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柑桔、茶叶、花卉苗木和蔬菜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市工商局牵头组织部分成员到五峰、夷陵区进行了学习考察,促进了产业发展。同时帮扶资金5万元用于合作社成员产业提档升级。二是企业帮扶力度较大,“三宁”化工帮扶10个困难户:(1)送资金(每户600);(2)帮扶3名大学生圆了大学梦(每人3000元);(3)为10个困难户送柑桔、茶叶专用肥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情况汇报

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情况汇报 为加快我县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步伐,在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中,依托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结合实际,把土地整理项目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工程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以做到有利生产、有利生活保持生态、改变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合理规划了柳溪、彭河、李营三个农民集中居住区。现将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是通过对项目区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该项目涉及xx乡复兴、广东、彭河、李营、鸳鸯等五个行政村和40个村民小组,1560户、5096人,总面积23535亩。 该项目作为xx市城市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是全省有史以来投入强度最高、投资密度最大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也是实施“金土地”工程和利用政府特许资源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土地整理的尝试项目。于2016年7月14日经xx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2016年10月2日正式动工建设。复兴村、广东村项目区由蒲江县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经费由xx市国土资源局安排国家投入:彭河村、李营村、鸳鸯

村项目由xx土地整理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经费由公司自筹资金进行运作,全部工程2016年3月底竣工,共规划建设了柳溪、彭河、李营三个全民集中居住区。 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情况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貌、统一建房补助(每人2500-3000元),农户自愿和自建的原则,对项目区散居农户进行搬迁,高起点规划了柳溪小区和李营、彭河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并投入1200多万元集中配套水、电、路、沼气池、绿化等。为解决小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新修两口深井,建无塔高压供水设施,对小区居民进行集中供水;为解决小区居民养猪问题,集中建设46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区,实现了人居和畜牧养殖功能的分区;为解决小区能源和生产、生活污水问题,集中修建了1000余立方米的沼气池,对人畜排泄物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产生的沼气又集中供气;同时抓好垃圾处理、路灯、体育设施、闭路电视、电话和邮箱以及卫生医疗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对紧邻小区的xx场镇和周边自然村落的621户农房进行以“一池(沼气池)五改(改水、改房、改厕、改厨、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和川西民居特色的风貌整治,村容镇貌焕然一新。目前已聚集农户412户1522人,占项目区总户数%。得到实惠的农民骄傲地说:祖辈们日思梦想的“沟端路直树成行,条田机耕新农庄”现在真正实现了,生

2016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3篇

2016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3篇 2016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相关要求,抓实脱贫攻坚工作,现就2016年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中和镇位于岳池县东南边陲,距县城约5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共有20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6000余户,20000多人,贫困户共456户,1473人,其中14年脱贫176户468人,15年无脱贫人口,16 年预计脱贫82户303人,摘帽贫困村金顶山村,金顶山村是2015年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17、18年预计全面脱贫。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和闲时务工为主。辖区属丘陵地带,无优势自然资源。中和镇党委政府全面创新脱贫攻坚机制体制,巩固提升扶贫攻坚成效。建立完善帮扶责任“一对一”,帮扶措施“3+N”,帮扶成效“四个好”,帮扶资金“五条腿”(基础建设财政兜、环境改善个人筹、产业发展企业帮、公益事业集体补、爱心帮扶社会捐)等工作机制,强化攻坚保障,提升脱贫实效,形成全员参与脱贫攻坚,共同奔康圆梦的生动画卷。 (一)贫困户危房改造情况 全镇2016年计划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0户,目前正在筹备,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全镇规划异地扶贫搬迁户36户、71人,

2016年计划实施5户、22人,目前已搞好规划选址和户型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始开工建设,预计12月底前完成。 (二)“五个一”驻村帮扶情况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县级联系干部、各村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及农技员,切实履职尽责,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坚持到岗到位,和村两委成员一道,研究制定完善全村发展规划,协调解决全村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村选派的第一书记,结合岗位实际,建立了工作台帐和民情日志,制定了工作日程和计划。坚守工作岗位,坚持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切实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全力谋划全村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主动协调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对第一书记的到岗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各村第一书记下村时间每个月到达了2/3以上,较好的履行了工作职责。 (三)贫困村规划情况 一是对今年摘帽的贫困村进行了项目规划,编制了贫困村十三五规划方案,重点围绕道路建设、农网改造、水利设施、通讯设施、电子商务、种养业、农户环境建设、农户能力提升、社会事业等,规划投资1100万元左右。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达到项目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民主管理不断完善,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发展,使全村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力争达到5000元。非贫困人口实现年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力争达到8000元。二是按照贫困村摘帽要求,按照“一低七有”

贫困村党组第一书记个人工作总结

贫困村党组第一书记2013年个人工作总结 2013年11月18日 2013年以来,本人在XXXXX的正确领导下,在本单位主要领导的关心及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村党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挂职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村工作的好坏,首先在于党支部的坚强与否,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加强村党支部及广大党员的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十七届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及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全体党员及村干部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实践出发,以更大的决心、足够的精力和得力的措施推动理论学习,在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上有了新的提高。 (二)深入基层,为民解难,当好贫困村党组第一书记 2012年4月份被XXXX选派担任XXXXX党组第一书记兼新农村指导员,上任后,首先与"两委"村干部召开座谈会,认真研究讨论,从村情实际出发,从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出发。为了做到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工作环境,我坚持做到"三勤":一是勤于学习,增进沟通。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身边同志学,做到多交流、勤沟通。二是勤于调研,熟悉村情。入村伊始,我始终坚持做到深入田间地头、深入

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农村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不断的熟悉乡村工作情况。三是勤于锻炼,积累经验。为尽快任职、熟悉和掌握农村基层工作经验,我积极参与镇党委、政府及村里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通过一年来潜心调研和悉心收集、归纳和总结,我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制定了XX村两年度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主要成绩有:一是XX自然村道路硬化0.6公里,XX道路硬化0.3公里,XX道路硬化0.45公里;二是村部二楼办公室,150平方米,主体已在今年9月底完工;三是协调帮助完成危房改造14户;四是为民办实事3件,解决村民生活困难3个;五是召开全体党员座谈会1次;六是2013年11月后盾单位给2万元村部建设;七是今年2月份,发动群众连片种植油茶50多亩,山楂50多亩,其他果树50亩;八是积极参与"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活动,并制定本村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 坚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把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自己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养成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积极参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学习教育活动,深刻领会这些学习教育活动的重点就是突出"实践"这一特点,在学习活动时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就是把活动与常规工作很好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实际工作的弱点作为踏实做事的重点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