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11)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西医综合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资料——生理学笔记(11)

第十章、神经系统

NS作用:调节各器官功能及人体与外环境的适应

方式:反射;实现靠反射弧

第一节、神经元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功能是传递信息,主经神经纤维实现 (一)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

1、生理完整性:膜完整

2、双向传导:双向传播信息

3、绝缘性

4、相对不疲劳性,不易疲劳、耗能小

(二)神经纤维的传播速度:

差别大,快慢与神经纤维粗细有关,粗则速度快,也受温度影响 (三)神经纤维分类:

1、据传出、传入神经电学特性分

2、据传入纤维粗细分:

(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以AP(动作电位传导信息)细胞体合成的分泌物运送至轴突处

有两种形式:快速轴浆运输(经微管、分泌物、神经递质)

缓慢轴浆运输(经微管、微丝向周围延伸) 二、神经元间相互联系方式

(一)经典突触(主)以化学递质为媒介

突触是两神经元间发生相互联系的部位叫突触

方式:一轴突与一树突或胞体联系

分类: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

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二)电突触:通过电活动传递(电紧张方式)

结构:神经元接触间隙小,缝隙联结/紧密联结(有小孔道,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特点:传导速度快

意义:保证某些神经元产生同步兴奋

(三)非突触性的化学传递

神经元末梢释放化学递质,不能直接作用于后膜,而是通地扩散的方式作用于周围较广的效应细胞上。常见于:;单胺类神经元(交感神经:NE、DA、5—HT)

特点:有些交感神经末梢形成念珠状曲张体,内含化学递质扩散

1)不形成突触(无前后膜)

2)一对多的关系,

3)递质弥散距离大

4)效应细胞上有受体

意义:扩大信息传递范围

(四)局部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长轴突:从中枢的一处向另一处传递(中枢各不同部位间) 短轴突:中枢的局限范围内传递信息(局部神经元)

联系途径、局部神经元回路,作用:在一个中枢内部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可有突触或电突触等

三、神经递质:定义:神经末梢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

(一)外周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Ach)植物神经系统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一小部分交感神经末梢(支配汗腺舒血管),躯体运动神经末梢

2、去甲肾上腺素(NE)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嘌呤或肽类(ATP和血管活性肠肽等),主要在消化道分布,支配胃肠道平滑肌致舒张 (二)中枢神经递质:

1、Ach,分布广、兴奋性递质,部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丘脑向大脑皮层投射的特异性投射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纹状体

2、单胺类:DA(中脑黑质、纹状体)抑制性递质;

NE分布于低位脑干、中脑网状、延髓网状、脑桥蓝斑

5—HT:低位脑干、中缝核,可能与痛觉有关

3、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属兴奋性,感觉传入,大脑皮层

甘氨酸、GABA:抑制性,分布广、皮层、脊髓

4、肽类:

神经激素肽:如:下丘脑产生的调节性肽,调节不同神经元放电,频率有关,痛觉传入阿片样肽:β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

胃肠肽: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血管活性肽

5、NO:与神经系统学习记忆关系密切

(三)递质和调质的概念:

递质:由经典突触的前膜释放,引起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效应的传递物质,特点是:作用快、持续时间短

调质:由神经元释放后,可扩散至周围效应器,不限于突触,多属于肽类,能影响其它递质的释放,起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慢,持续时间长(作用于受体、通过第二信使,改变细胞功能特点

(四)递质共存:

DALE原则:

1、一个神经元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错)(有递质共存现象,其中常有一种为肽类)

2、一个神经元所有末梢释放的递质相同(对)

(五)递质的合成、释放、失活

合成:胞浆、酶;释放:以钙为媒介(囊泡与质膜融合)

失活:被酶分解(ACH)、NE(重新被突触前膜摄取)、在肝失活

(六)受体学说:递质通过受体起作用

要求掌握受体的种类、亚型、分布部位、阻断剂、效应细胞

胆碱能受体: M(毒蕈碱样受体) 副交感N节后纤维阿托品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

N(烟碱样) 交、副交的N节突后膜N1 箭毒

骨骼肌终板膜N2

肾上腺素能受体

α1

α2

β1

β2

四、神经营养作用:

兴奋性:血管收缩、子宫平滑肌收缩酚妥拉明

抑制性:胃肠平滑肌舒张

突触前膜受体(调节递质释放)

心肌兴奋,促脂肪分解心得安

血管舒张、气管等内脏平滑肌抑制纳络酮

神经纤维支配效应器的双重作用:

1、经AP的信息传递调节效应器的功能

2、营养通过轴浆运输释放营养因子(维持正常代谢,形成正常结构) 切断神经后效应器可萎缩效应器对神经元也有营养作用(产生N生长因子),所以切断后,神经元、细胞体、效应器都萎缩第二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反射的概念:非条件反射为先天具有

在CNS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应答

二、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

三、中枢神经元的联系形式:

神经元在中枢的联系形式: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

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兴奋传布:

传导:一个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部传布

传递: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向另一个神经元或另一个效应器上,即跨细胞传布

(一)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神经冲动经轴突到达突触,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传至后膜,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EPSP)轴突产生

AP

EPSP是慢电位、局部电兴奋,活性取决于兴奋递质

轴突起始部局部电流密集,产生去极化,可达阈刺激,轴突AP EPSP可空间、时间递质总和,以达阈刺激

(三)兴奋性传布特征

1、单向传布:只能由传入神经元传向传出神经元,因为神经递质的释放在轴突末梢

2、中枢延搁: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传递速度快,跨神经元传递则速度慢

经一个突触传导需0.3—0.5ms,因为传递过程复杂,递质释放

3、总和作用:不同神经元空间总和,同一神经元时间总和

EPSP小,不能达到阈兴奋,属阈下兴奋,经空间、时间总和后可以达阈兴奋

阈下兴奋可提高突触后膜神经元的兴奋性,单独不能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易化作用: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增加

4、兴奋节律的改变:传入和传出冲动的频率不一定一致,有些传入冲动不能传出

5、后放现象(后放电)在反射中传入停止,传出反应仍继续,称后放电,系由环状联系所致

6、易疲劳、对代谢变化敏感:神经传递需化学递质,化学递质合成与释放有能量参与

五、中枢抑制:分析、综合时需抑制参与

试述中枢抑制的机制、意义?

据发生机制不同分:突触后抑制和突触前抑制

(一)突触后抑制(超极化抑制:突后细胞)兴奋传布需一个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产生IPSP(超极化)

1、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抑制性神经元,末梢释放抑制递质,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电位(IPSP)—>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抑制) 兴奋性递质:一价阳离子无选择性开放(钠进入细胞内产生去极化)

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氯通道开放,氯进入细胞内产生超极化

2、突后抑制分类:

传入侧支性抑制回返性抑制

(二)突触前抑制(去极化抑制突触前细胞)

六、反射弧的反馈调节:

生理机能保持相对稳定,负反馈调节

排尿、排便等需彻底完成生理功能,正反馈调节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感觉运动

一、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传递通路

传导路径:浅感觉:温痛触觉

深感觉:本身感觉及深部压力感觉

(一)浅感觉:

背根传入:前脊角交换,经中央管前交叉至对侧,向上传导, (二)深感觉:

背根传入:脊髓后索上行,

脊髓半横断:断面以下,对侧浅感觉消失、同侧深感觉消失二、丘脑:为各种感觉传入的?后总换元站(除嗅觉外) (一)三类核群:

1、感觉接替核:所有特定的感觉传入纤维(除嗅觉外)在感觉接替核换元后,上行至皮层特定感觉区

2、联络核:不能直接与特定感觉纤维相联系,可接受由皮层下纤维传入的或感觉接替核纤维发出的至皮层

联系、协调各种特定感觉

3、网状核:髓板内核群: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入纤维相联系:弥散地投射至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以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二)向大脑皮层的两个投射系统

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接替核投射(包括联络核) 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网状核投射

三、感觉投射途径:

(一)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丘脑以下的特定感觉途径)

机体特定的感觉:特定感觉通路,丘脑感觉接替核,投射至皮层

特定的感觉经特定的通路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的感觉代表区,产生特定的感觉 (二)非特定感觉投射途径(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

各种特定感觉向上传时,发出侧枝:进入脑干网状结构(交换、混合后)脑干网状核弥散投射至皮层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是特定性感觉传导的基础

四、大脑皮层感觉分析功能

(一)大脑皮层的柱状结构与分区

六层有规律地纵行联系形成皮层柱状结构,为大脑皮层的基本功能单位,整合作用的基础,(对整个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即是整合)

(二)大脑皮层的体表感觉区:中央后回(3、1、2区)

特点:1、交叉投射(左感受右侧肢体、但头面部投射为双侧)

2、倒立安排,下在顶端

3、代表区大不与感觉精细程度有关,精细度越高,代表区越大

第二感觉区:中央前回与脑岛叶之间,双侧投射,正立安排

(三)中央前回的感觉投射:

1、关节肌肉的本体感觉投射入中央前回的粗感运动区运动区:还可反馈投射以调节运动达精细水平

(四)内脏感觉:

1、相应躯干的感觉区也可感受相应区段的内脏感觉

2、内脏感觉多投射入边缘区

3、第二感觉区域或许与内脏感觉有关

五、痛觉病理生理:

(一)皮肤痛觉类型与传导通路

分为二类:

1、快痛(刺痛):特点是:痛感为尖锐痛、定位清楚、来的快去的也快(无情绪反应)

2、慢痛(烧灼痛):定位不清楚、出现的慢,消失的慢,伴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二)内脏痛特征与牵涉痛

1、特点:慢、持续时间长,定位不清楚,难于分辨

2、引起内脏痛的适宜刺激:牵拉、缺血、炎症、痉挛皮肤对尖锐刺激敏感

3、内脏痛常伴牵涉痛,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牵涉痛的机制是:

1)同节后根支配,兴奋由皮肤传入

2)共同传导通路,误认为皮肤传入

牵涉痛的皮肤区域与内脏感觉通过同一脊髓阶段传入,内脏感觉与相应皮肤区域感觉传至大脑皮层同一区域,误认为是皮肤感觉

第四节、神经系统对躯体的运动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纤维支配骨骼肌纤维

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与其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α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外肌(可产生收缩反应的骨骼肌) 大α支配快肌纤维、小α支配慢肌纤维γ运动神经元,支配骨骼肌中的梭内肌,提高肌梭敏感性

(一)脊休克:脊髓由于受外伤突然横断后,暂时丧失损伤面以下的所有反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与脊髓本身有关的反射功能可恢复,越高等恢复时间越长

机制是丧失了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的控制

(二)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原始的反射、脊髓本身就可完成

(三)牵张反射:定义:在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牵拉时,被牵拉的肌肉就会产生收缩反应称牵张反射。腱反射性牵拉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所至

肌紧张性牵拉反射:缓慢、持续牵拉刺激引起被牵拉肌肉的持续性收缩腱反射:单突触,I类传入、略快

肌紧张:多突触,II类传入、略慢

在伸肌牵张反射表现明显。牵拉肌肉,使肌梭感受器兴奋,I类传入纤维、脊髓前角α神经元,同一块肌肉收缩

肌梭中肌纤维收缩,提高肌梭敏感性

γ神经元持续兴奋可引起的肌肉持续收缩称为γ僵直

α神经元持续兴奋引起的肌肉持续收缩称α僵直

(四)腱器官反射:

腱反射感受器分布于肌梭的腱之间与骨骼肌纤维串联,感受肌张力刺激,可以防止牵张反射过度

二、低位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延脑、桥脑

(一)去大脑僵直:肌紧张加强所致(伸肌表现明显) 中脑上下四叠体之间切断脑干:伸肌紧张性亢进

(二)α僵直和γ僵直

易化区:α运动神经元兴奋,使牵张反射加强

抑制区:α运动神经元增强牵张反射,α僵直

γ运动神经元,梭内肌肌梭敏感性提高,γ僵直

三、姿势反射:脑干对姿势的调节,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和旋转加速度反射状态反射:头颈与躯干间相对关系

翻正反射:保持站立姿势,推倒后可翻正过来

四、小脑:保持左右平衡,调节肌紧张,协调随意运动

(一)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原始小脑

主要接受前庭器官的纤维,与平衡相关,损伤则走路不稳,站立不平衡

(二)脊髓小脑:接收脊髓上传的纤维,相当于小脑前叶及后叶的一小部分,旧小脑调节肌紧张水平,使各部位肌紧张相对平衡

病变则肌紧张亢进或减弱

(三)皮层小脑:相当于小脑后叶,对随意运动命令进行分析,监视

简单随意运动的协调:脊髓后叶旁中央小叶,随意运动力量、方向、幅度损伤则意向性震颤复杂、精巧的随意运动的协调

五、基底神经节:纹状体、中脑黑质、红核、丘脑底核

作用: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控制,本体感觉传入冲动信息的处理损伤则:帕金森氏病(基底神经节DA和ACH不平衡)

中脑黑质病变:DA减少,ACH增多,肌紧张亢进,运动减少,静止性震颤

纹状体病变:胆碱障碍:ACH减少,DA增加,运动过多(手足徐动症)、肌紧张降低六、大脑皮层:

(一)大脑皮层的主要运动区:六层柱状结构

1、特点:交叉支配(左控制右)、倒立安排(中央前回上端调节下边运动)

代表区大小与运动精细程度有关

支配眼球肌、眼外肌—视中枢

内侧面第四区前—>与关节协调,联系有关的运动辅助区

(二)锥体系:由大脑皮层运动区发出的纤维下行,经延髓的锥体交叉到达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真正指经过延髓锥体交叉的皮质脊髓侧束

皮层脑干束未经锥体交叉

特点:1、直达:快速控制运动,

与αγ运动神经元联系,调节牵张反射

经中间神经元与前角运动神经元联系调节拮抗肌作用

(三)锥体外系:

大脑皮层发出的运动:

包括:皮层起源的锥体外系、基底神经节核团起源(皮层下核团)、锥体束发出的侧支进入神经核团

(四)皮层运动区与锥体系功能障碍对运动的影响:

单纯锥体束障碍少,不存在,常与锥体外系损伤同时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中枢性瘫,硬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周围性瘫,软瘫)肌紧张减弱

第五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自主神经系统

1、交感传出纤维(节前纤维短、节后纤维长支配范围广)

副交感传出纤维(节前长、节后纤维短支配范围有限)

作用:配合调节内脏兴奋;紧张性传出(调节内脏机能)

2、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交感神经:应激作用、呼吸道平滑肌抑制、骨骼肌血管扩张,内脏皮肤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修整作用、消化作用、排泄加强

二、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三、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下丘脑:前、内、外、后区

整合作用以完成复杂生理功能

(一)体温调节:与内脏、躯干活动有关

下丘脑前端:体温调定点。下丘脑后端控制产热,散热功能

(二)摄食调节:下丘脑(外:摄食;内:饱食)

(三)调节水平衡:下丘脑外侧区控制摄水,室上核、室旁核控制排水)

(四)对腺垂体分泌调节。控制垂体门脉分泌

(五)对情绪生理反应的调节:

(六)对生物节律的调节:体温、ACTH分泌等周期性调节五、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变异性大)

(一)新皮层:运动区附近也可调节内脏活动

(二)边缘叶

1、调节情绪反应:调节下丘脑功能

2、调节摄食行为:

3、记忆功能

4、调节各种内脏活动

第六节、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一、学习和记忆:

(一)学习改变自身以适应外环境,通过条件反射实现,非条件反射是先天获得的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信息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结合起来反复强化,可用语言的刺激来强化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可在非条件刺激之前提前发生,提高适应性

(二)记忆:信息贮存,两阶段、四过程

短时性记忆: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生理性记忆)

长时性记忆:第二级记忆(生化性记忆)、第三级记忆(固定联系通路、突触性联合) 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一侧优势

(一)两侧大脑皮层功能的相关:两侧联系以协调功能运动

(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听说读写)

(三)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

左侧半球(语言占优势),右侧以非语言性认识功能占优势

三、脑电图和脑诱发电位:

(一)EEG波形

α:8—13次每秒,闭目时易记到;β:14—30次每秒,睡眠时易记到;δ:神经元排布易同步电活动形成波形(慢波),大脑皮层与丘脑间形成回路

刺激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打乱同步,产生去同步化的快波

四、觉醒和睡眠

(一)觉醒状态的维持

觉醒:脑电图出现快波,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激动的结果,若阻断ACH则可破坏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机制:脑电觉醒:去同步化快波,蓝斑上部NE系统

行为觉醒:与黑质DA系统功能相关

(二)睡眠的时相:慢波和快波睡眠

异相睡眠: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肌肉进一步松驰,部分躯体抽动、呼吸

与脑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可使精力恢复,促进学习安眠药:强烈抑制,慢波睡眠多,快波受抑而少

做梦与快波睡眠有关系,脑力恢复。慢波睡眠:体力恢复睡眠的发生机制:脑干上行抑制系统慢波睡眠与中缝核功能有关;快波睡眠与蓝斑功能有关

在紧张的复习中,中公考研提醒您一定要充分利用备考资料和真题,并且持之以恒,最后一定可以赢得胜利。更多西医综合考研复习资料欢迎关注中公考研网。

西医综合-生理学-11

西医综合-生理学-1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16,分数:40.00) 1.下列关于心脏呈周期性变化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分数:2.50) A.将心肌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B.将心肌生物电变化周期称为心肌电周期 C.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D.心动周期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间√ 解析:[解析]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心动周期是心率的倒数。心动周期时间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将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所以心率过快将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不是指心室收缩所经历的时期。 2.心动周期中,下面哪个时相的左心室内压力最高 (分数:2.50) A.心房收缩期末 B.心室收缩期末 C.等容收缩期末 D.快速射血期末√ 解析:[解析] 室内压升高至超过主动脉压时,半月瓣开放,标志进入射血期。射血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液量较多,速度很快,称快速射血期。此期射出的血液约占总射血量的2/3。由于心室强烈收缩,室内压继续上升并达到高峰。随后心室内压下降进入缓慢射血期,此后的心室压力均低于快速射血期。 3.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 (分数:2.50) A.等容舒张期末 B.快速充盈期末 C.快速射血期末 D.心房收缩期末√ 解析:[解析] 心室充盈期分为三部分,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在心窒舒张期的最后0.1秒,心房开始收缩,即进入心房收缩期。此期泵入心室的血量约占整个心室总回流量的10%~30%,左心室容积逐渐增大,心房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达到最大值。 4.下列哪期接受心室额外刺激后,可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分数:2.50) A.收缩期 B.收缩期+舒张期 C.舒张中后期√ D.收缩期+舒张早期 解析:[解析] 只有在舒张后期给予心室一个额外刺激,才能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因为心室正常节律引起的心室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在心室的有效不应期后,心肌受到人为的刺激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病理性刺激时,心室可产生期前收缩,随之产生代偿间歇。 5.房室瓣开放见于 (分数:2.50) A.等容收缩期末 B.心室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舒张期末√

西医综合之考研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西医综合之考研生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体内的控制系统。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7.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血量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输血原则。 (四)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颈动脉突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0.局部血液调节(自身调节)。 1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12.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五)呼吸 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3.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4.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5.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肺牵张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西医综合考研资料-生理学笔记(11)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西医综合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考研西医综合复习资料——生理学笔记(11) 第十章、神经系统 NS作用:调节各器官功能及人体与外环境的适应 方式:反射;实现靠反射弧 第一节、神经元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功能是传递信息,主经神经纤维实现 (一)神经纤维的传导特性: 1、生理完整性:膜完整 2、双向传导:双向传播信息 3、绝缘性 4、相对不疲劳性,不易疲劳、耗能小 (二)神经纤维的传播速度: 差别大,快慢与神经纤维粗细有关,粗则速度快,也受温度影响 (三)神经纤维分类: 1、据传出、传入神经电学特性分 2、据传入纤维粗细分: (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以AP(动作电位传导信息)细胞体合成的分泌物运送至轴突处 有两种形式:快速轴浆运输(经微管、分泌物、神经递质)

缓慢轴浆运输(经微管、微丝向周围延伸) 二、神经元间相互联系方式 (一)经典突触(主)以化学递质为媒介 突触是两神经元间发生相互联系的部位叫突触 方式:一轴突与一树突或胞体联系 分类:轴树突触、轴体突触、轴轴突触 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二)电突触:通过电活动传递(电紧张方式) 结构:神经元接触间隙小,缝隙联结/紧密联结(有小孔道,允许带电离子通过) 特点:传导速度快 意义:保证某些神经元产生同步兴奋 (三)非突触性的化学传递 神经元末梢释放化学递质,不能直接作用于后膜,而是通地扩散的方式作用于周围较广的效应细胞上。常见于:;单胺类神经元(交感神经:NE、DA、5—HT) 特点:有些交感神经末梢形成念珠状曲张体,内含化学递质扩散 1)不形成突触(无前后膜) 2)一对多的关系, 3)递质弥散距离大 4)效应细胞上有受体 意义:扩大信息传递范围 (四)局部神经元和局部神经元回路 长轴突:从中枢的一处向另一处传递(中枢各不同部位间) 短轴突:中枢的局限范围内传递信息(局部神经元) 联系途径、局部神经元回路,作用:在一个中枢内部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处理,可有突触或电突触等 三、神经递质:定义:神经末梢释放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神经递质 (一)外周神经递质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生理学相关数据记忆

西医综合知识考点:生理学相关数据记忆一、生理学 (一)血液系统 1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97-18)配 2血浆总渗透压近似于7个大气压(atm)(96-140) 与0.85NaCl的渗透压相等 3RBC比容男40~50%女37%~48% 4血沉男0~15mm/h女0~20mm/h 5Hb男120~160g/L女110~150g/L 6出血时间1~3分钟 (二)循环系统 1每天生成的淋巴液总量约为2~4L(01-6) 2快速射血期射出血量占收缩期总射出量的70% 3快速充盈期回心血量占舒张期总回血量的2/3 4肺动脉压力仅占主动脉压力的1/6 5射血分数(EF)60% 6CI3~3.5L/min·m2儿童4L80岁以上2L 7收缩压100~120mmHg(13.3~16.0kPa) 60岁为140mmHg 舒张压60~80mmHg(8~10.6kPa) 脉压30~40mmHg 8CVP 4~12cmH2O 9每搏输出量70ml/一侧心室 10冠状血流量225ml/min 占输出量4%~5% 11肺部血容量450ml,占全身血量的9% 12脑血流量750ml/min,占输出量的15% 13脑耗O2量占全身耗O2量20% 14肾血流量1200ml/min(两肾),占输出量~ (三)消化系统 1胰液量1~2L/日胰液pH7.8~8.4(96-10)配 2胃液量1.5~2.5L/日胃液pH0.9~1.5 3混合食物排空时间4~6小时 (四)呼吸系统 1动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97% (91-3)(96-13) 2通气/血流比值0.84 3O2的扩散容量20ml/min·mmHg分压差 CO2的扩散容量 400ml/min·mmHg分压差 4胸廓自然位置时的肺容量占肺总量的67%(五)能量代谢、体温调节 1呼吸商糖 1,脂肪 0.71,蛋白质 0.8 2人体24h的不感蒸发量约1000ml 人体24h皮肤不感蒸发量约600~800ml(六)泌尿系统

西医综合之生理学复习笔记

2017西医综合之生理学复习笔记 一、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是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 ⑴形成条件 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 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⑵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⑶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AP ⑴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电位。 ⑵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⑶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K+外流所致。 ⑷动作电位特征:①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②传播的方式为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③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的电变化;④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的。 局部电位的特点:①等级性;②可以总和;③电紧张扩布。 兴奋的传播 ⑴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⑵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时间转瞬即逝,而此时此刻,2017考研学子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着,无论前面的复习之路有多么艰难,相信他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1、静息电位的原理。 在安静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基础。在细胞外液中Na+、Cl-、Ca2+浓度要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K+、磷酸盐离子浓度比细胞外液要高,这主要是由于质膜对各种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和主动转运儿形成和维持的。此外,安静时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Cl-、Ca2+也有一定的通透性,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性基地,

生理学第十、十一章内分泌生殖(课程中心+西综考研)含答案

十一章内分泌和生殖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能加强和减弱体内原有的生理生化过程 B.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C.某些激素可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 D.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经垂体门脉流向垂体后叶发挥作用 E.激素在局部扩散后,可返回作用于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 2.关于激素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指靶细胞上接受激素信息的装置 B.可分为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C.其合成与降解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D.受体的数量不随生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E.受体与激素的亲和力随生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下丘脑调节肽: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催产素 C.生长抑素 D.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4.不属于生长素作用的是:A.促进蛋白质合成 B.升高血糖 C.促进脂肪分解 D.促进软骨生长发育 E.促进脑细胞生长发育 5.关于催乳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并维持泌乳 B.对卵巢的黄体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C.在妊娠期PRL分泌减少,不具备泌乳能力 D.参与应激反应 E.吮吸乳头可反射性的引起PRL的大量分泌 6.下列关于催产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 B.由神经垂体束释放 C.促进妊娠子宫收缩 D.促进妊娠期乳腺生长发育 E.促进哺乳期乳腺排乳 7.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 B.用药物抑制合成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在1~2天内即下降 C.对婴幼儿脑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D.可增加组织耗氧量,增加产热 E.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其合成分泌增加 8. 生长激素可通过靶细胞生成某种物质间接促进生长发育,这种物质是: 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B.转化生长因子 C.表皮生长因子 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E.NO 9.下列哪个激素不是腺垂体分泌的: A.TSH B.FSH C.ADH D.PRL E.ACTH 10.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发病原因是: A.食物中缺碘 B. C.三碘甲腺原氨酸过多 D.促甲状腺素过少 E.食物中缺盐 11.关于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升血钙,降血磷 B.促进骨钙入血 C. 促进1,25-(OH)2维生素D3生成 D.使尿钙减少 E.升血钙的作用缓慢、短暂 12.降钙素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降血钙和降血磷 B.骨组织释放钙、磷减少 C.抑制肾小管对钙、磷 D.升血钙和降血磷 E.骨钙磷沉积增加 13.可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3 E.维生素B12 14.切除肾上腺引起动物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醛固酮 E.糖皮质激素 15. 下列有关胰高血糖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 B.促进糖原合成 C.促进葡萄糖异生 D.抑制氨基酸转运入肝细胞 E.促进脂肪的合成 16.不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是: A.皮质醇 B.醛固酮 C.性激素 D.肾上腺素 E.盐皮质激素 17.关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受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B.受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C.受醛固酮的负反馈调节 D.在应激状态下分泌增多 E.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其分泌减少 18.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使淋巴细胞减少 B.使红细胞数目增加 C.增加机体抗伤害刺激的能力 D.对正常血压的维持很重要 E.对水盐代谢几乎无作用 19.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抗胰岛素作用,抑制葡萄糖消耗 B.促进蛋白质分解 C.促进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在肝内的氧化过程,有利于糖异生 D.对水的排出有促进作用,有很强的贮钠排钾作用 E.使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加 20. 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 A. 通过易化扩散穿过细胞膜 B.启动DNA转录 C. 促进mRNA形成 D. 诱导新蛋白质生成 E. 某些激素也可直接作用于细胞膜上受体。 21.关于胰岛素对代谢的调节,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B.促进糖原合成 C.促进糖异生 D.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E.促进脂肪合成与贮存 22.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胰岛素 B.糖皮质激素 C.胰高血糖素 D.甲状旁腺激素 E.生长素 23. 机体在发生应激反应时,血中浓度明显升高并起关键作用的激素是 A.ACTH、GC B.GHRH、GH C.TSH、T3、T4 D.FSH、LH E.TRH 24.血中哪一激素出现高峰可作为排卵标志 A.催乳素 B.卵泡刺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催乳素释放因子 E.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25.对抗利尿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含氮激素 B.由垂体后叶合成 C.能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D.在血容量减少时分泌增加 E.在晶体渗透压下降时分泌减少 B型题 A.呆小症 B.侏儒症 C.巨人症 D.肢端肥大症 E.粘液性水肿 1.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导致 2.幼年时生长素缺乏可导致 3.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导致 4.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导致 5.婴幼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导致 A.cAMP B.激素 C.下丘脑 D.腺垂体 E.神经垂体 6.被称为第二信使的是

西医综合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西医综合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几个“最”: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最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最快,房室交接处传导速度最慢。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以左心室为例的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是常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归纳一下“最”:快速射血期末左室压力最高,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容积最小,心房收缩期末左室容积最大,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力最高,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最快。心输出量的调节也是考试重点,但在解题时总会觉得无从下手,主要是要弄清各种调节的大致机制及题目想考查哪方面内容。微循环这部分注意记忆哪些血管在哪部分起什么作用,如:调节器官血流量其主要作用的血管是微动脉,具有体温调节功能的血管是动-静脉短路,其血液贮存库作用的血管是静脉等,大家复习后可以总结一下相关内容。心血管反射近几年常考,主要考三种类型感受器即压力感受器、化学感受器、心肺感受器。同学们可查阅历年相关试题。 第五章呼吸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要点分析:生理学计算部分

西医综合考研大纲要点分析:生理学计算部分 1.潮气量(tidal volume):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余气量(residual volume):在尽量呼气后,肺内仍保留的气量。 3.功能余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余气量+补呼气量。 4.肺总容量(total lung capacity)=潮气量+补吸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 volume)+余气量。 5.肺活量(vital capacity):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时间肺活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正常人头3秒分别为83%、96%、99%的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比肺活量更能反映肺通气状况,时间肺活量反映的为肺通气的动态功能,测定时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呼出气体。 7.每分肺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潮气量×呼吸频率。 8.每分钟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9.生理无效腔(physiological dead space)=肺泡无效腔(alveolar dead space)+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P126-128 10.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及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所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55%~65%.射血分数与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射血分数也越大。

2018西医综合考研专业课生理学知识点: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018西医综合考研专业课生理学知识点: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兴奋性的概念 1)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2)可兴奋细胞:神经、肌肉、腺体三种组织接受刺激后,就能迅速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反应,因此被称作可兴奋细胞或可兴奋组织。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理解为细胞在接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就成为动作电位的同义语。只有那些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才能称为可兴奋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的是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 2、引起兴奋的条件 刺激的概念:刺激是指能引起细胞、组织和生物体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阈强度、阈刺激的概念 当一个刺激的其他参数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衡量兴奋性高低,通常以阈值为指标。阈值的大小与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所需的阈值越高,其兴奋性越低;反之,其兴奋性越高。 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高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组织细胞的兴奋,但不是对组织不产生任何影响。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必须达到的条件刺激除能被机体或组织细胞感受外,还必须是阈刺激。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强度,则这个刺激不论持续多长时间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如果刺激的持续时间小于时间阈值,则不论使用多么大的强度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 3、绝对不应期存在的意义? 绝对不应期的存在的意义:绝对不应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前次兴奋所产生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持续时间,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两次兴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兴奋的次数,亦即它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次数总不会超过绝对不应期所占时间的倒数。 4、试述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静息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又称跨膜静息电位。 2)静息电位产生机制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基础。静息电位也不例外。 A.产生的条件:①细胞内的K+的浓度高于细胞外近30倍。②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很小。 B.产生的过程: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C1-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被阻止在膜内。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便形成一个电位差。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达到平衡时,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即静息电位。这就是说,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 4)动作电位的概念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的倒转,并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 5)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组成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去极相,膜内电位由—90mV上升到+30mV)和下降支(复极

考研西医综合大纲详解:生理学

考研西医综合大纲详解:生理学 一、生理学考查目标 西医综合生理学的考试范围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生理学教材。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生理学考点解析 这节我们来解析一下生理学。今年生理学未发生任何改变。其考察的重点分析如下: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几个“最”: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最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最快,房室交接处传导速度最慢。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以左心室为例的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是常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归纳一下“最”:快速射血期末左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生理学 笔记一:绪论 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 ①肾,脑血流量 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 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 ⑤球管平衡 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 ⑥管球反馈 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 闻到香味,唾液分泌 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 以上,都是前馈调节 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 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 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这题反过来了 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 只要记住一句话: 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 笔记二:细胞 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 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 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 3、Na?-Ca2?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2?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 4、@重吸收是指从小管腔,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所以既有继发性主动转运(小管腔到上皮细胞),也有易化扩散(上皮细胞到血液)。 反正从管腔到细胞要主动转运,从细胞到血液为易化扩散 5、cAMP-PKA通路: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通路名字里两个A,故对应激素也有两个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第一个A。胰高血糖素→胰岛α细胞分泌→第二个A。再?一个肾上腺素 IP3-DAG-PKC通路:「双甲亢」双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去甲肾上腺素,亢=抗利尿激素。 5-HT缩胆囊素?肾上腺素 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通路:「老色骨缺钙」,酪氨酸羟化酶+色氨酸羟化酶+骨骼肌糖原合酶 cGMP-PKC:「尿尿有点淡」,心房钠尿肽+脑钠尿肽+一氧化氮 6、AC-cAMP-PKA、PLC-IP3,DG、钙离子-pkc、GC-cGMP-PKG 7、离子通道型:乙酰胆碱、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 G蛋白:儿茶酚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氨基酸类递质以及几

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解析之生理学

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解析之生理学 2022年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解析之生理学 2022年考研西医综合考试大纲解析之生理学 在之前的综述中,2022年新大纲的一些具体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从宏观上可以看出变化的部分,下面由跨考的专业课老师具体对西医综合中每一学科的每一章节进行进一步分析,希望可以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对同学们有更进一步的帮助。 生理学 生理学大纲基本没有变化。其考察的重点分析如下: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

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大年《生理学》(第8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 解 完整版在线学习:/Ebook/191012.html 本书是朱大年主编的《生理学》(第8版)的学习辅导电子书,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共分为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和典型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近年来考研西医综合的真题,以及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相关考研真题,绝大部分真题均提供详细的解答。这些真题的命题点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本书还精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并提供所有题目的答案,部分疑难试题还附有详细的解析。熟练掌握本书的考题,有助于学员培养敏捷的解题思路,巩固重点难点。 封面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血液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血液循环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呼吸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消化和吸收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内分泌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生殖 11.1 复习笔记 1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一、生理学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1.生理学的定义及其任务 (1)定义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在医学中主要指人体生理学。

西医综合复习资料

【写在前面】这是我2013考研用过的资料!考试前8个月我打印下来了,作为看书的辅助资料!考研西综大纲每年变化不大,你们也可以用,可以用作冲刺阶段或考前的知识梳理,算是查缺补漏吧O(∩_∩)O~ 【强子哥】 一生理学考前盘点 (一)绪论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2010年考过体液)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几乎每年必有一题) 3.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关键是负反馈,主要可能的考点是:前馈的特点和作用)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考到烂的题目,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举例,对比和机制)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第二信使的种类,这几年题目越来越多)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带电位的后缀比较:平衡电位、局部电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阈电位的比较)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考到烂的题目,关键是记住几个阈值的数字是多少~!骨胳肌和心肌的数据都要)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应用题目) 7.骨骼肌的收缩、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要考就是直接考你等长还是等张,更过分就考你肌梭内外肌哪个向外收缩哪个向内收缩) (三)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数据,何时为多,何时为少)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止血栓的溶解。(关键是内外源的关键因子,肝素抗融的原理~!)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控制基因是重要考点) (四)血液循环(重点考点,必须全看,怎么考都有可能) 1.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2.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 3. 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射血与容量的关系是重点之重) 4.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模拟试卷11(题后含

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模拟试卷11(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动脉脉搏图上的降中峡见于 A.等容收缩期末 B.快速射血期末 C.减慢射血期末 D.等容舒张期末E.快速充盈期末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 2.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下列哪一项指标明显增高 A.每搏输出量 B.心输出量 C.心脏做功量 D.心指数E.射血分数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 3.急性失血时,血浆中最先升高的心血管活性物质是 A.血管升压素 B.血管紧张素Ⅱ C.肾上腺素 D.乙酰胆碱E.醛固酮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 4.静息心指数等于 A.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B.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体表面积E.每分功/体表面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 5.肾内合成和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A.肾小囊上皮细胞 B.球旁细胞 C.致密斑细胞

D.球外系膜细胞E.近端小管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 6.下列各项中,与组织液生成无关的因素是 A.毛细血管血压 B.静脉压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E.组织液静水压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 7.下列关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感受器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B.感受器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 C.在心动周期中,传入冲动频率随血压波动发生周期性变化 D.反射中枢是延髓孤束核E.当传入冲动增多时,所有传出神经的冲动都减少 正确答案:C 解析: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器是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感受器不能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在心动周期中,传入冲动频率随血压波动发生周期性变化,反射中枢主要是心迷走中枢、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中枢,当传入冲动增多时,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而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知识模块:血液循环 8.下列哪种情况下,动脉脉搏图上可不出现降中峡 A.每搏输出量减少 B.主动脉弹性减退 C.主动脉血压升高 D.主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 9.小剂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可引起 A.血压降低 B.皮肤、肠道血管舒张 C.骨骼肌、肝脏血管收缩 D.心率加快E.心肌收缩力减弱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 10.心肌细胞在超常期内产生的动作电位,其 A.0期去极化幅度大于正常

西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生理学笔记

西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生理学笔记7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概述 一、胃肠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消化: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1、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有自律性,节律缓慢且不规则 3、有紧张性:使胃肠道保持一定张力、形状、是其它收缩活动的基础 4、易伸展性:扩张,使胃肠保持压力平衡 5、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对牵拉、缺血、温度敏感 (二)电生理特征: 1、RP:取决于钾离子外流,但与钠、钙、氯也有关 2、慢波电位(基本电节律):传播远,达不到AP而不产生肌肉收缩: 是在RP基础上所记录到的一种缓慢的、去极化的波形,但可提高SMC的兴奋性 3、AP:产生于慢波电位之上。机制是由钙内流所形成的 二、消化液的成份和作用: 水:稀释食物以降低渗透压而吸收食物 无机盐:保持一定PH为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 有机物:消化酶—>作用于不同底物而分解不同物质; 粘液—>保护作用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1、外来神经:交感神经:兴奋舒张胃肠道SMC,收缩括约肌 副交感神经:胃肠道平滑肌兴奋,腺括约肌舒张 2、内在神经:粘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传递着饥饿、疼痛等内在信息 四、胃肠激素:胃肠道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 1、胃泌素族(兴奋作用):胃泌素:促运动及胃液分泌、促胰液分泌;促胆汁分泌、促小肠运动;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还可营养胰腺

2、促胰液素族:促胰液素、抑胃肽、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 抑制胃分泌、胃运动、促胰液和HCO3盐分泌,促胆囊和小肠分泌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一、唾液分泌 1、无色、无味、近中性 2、成份:水、无机盐、有机物(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粘蛋白); 3、作用:排泄作用 代谢产物或不需要的物质通过唾液腺排出体外 4、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反射弧) 第三节、胃内消化 一、胃的分泌 贲门区—>贲门腺—>分泌粘液 泌酸腺区: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壁细胞分泌HCL、内因子;粘液细胞分泌粘液胃液的性质是无色、透明、偏酸性 盐酸的作用是: 1)、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2)、使蛋白变性,易被消化和分解 3)、杀菌、灭菌,是第一道防线, 4)进入十二指肠可刺激促胰液素大量分泌,增强后续消化作用 5)有利于铁钙的吸收, 内因子的作用是与维B12结合以保护B12不被分解 粘液:主要成分是粘蛋白,作用是保护胃粘膜不受胃的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的损伤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引起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Ach :迷走神经兴奋,Ach增多,胃酸分泌增加,抗胆碱药物可以抑制胃泌素:由G细胞合成,与B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分泌盐酸 组胺:H2受体,胃粘膜分泌,经旁分泌达壁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