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

物品简介

三氧化硫是一种硫的氧化物,分子式为SO3,是非极性分子。它的气体形式是一种严重的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或固体(取决于具体晶型),标况为固体,具有强刺激性臭味。相对密度1.97(20℃)。熔点16.83℃(289.8K)。沸点44.8℃(101.3kPa、317.8K)。强氧化剂,能被硫、磷、碳还原。较硫酸、发烟硫酸的脱水作用更强。对金属的腐蚀性比硫酸、发烟硫酸弱。

化学反应

SO3是硫酸(H2SO4)的酸酐。因此,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和水化合成硫酸:SO3(l) + H2O(l) = H2SO4(aq) (△=-88 kJ/mol)

这个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而且是放热反应。在大约340 °C以上时,硫酸、三氧化硫和水才可以在平衡浓度下共存。

三氧化硫也与二氯化硫发生反应来生产很有用的试剂——亚硫酰氯:

SO3 + SCl2 →SOCl2 + SO2

三氧化硫还可以与碱类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及其它物质,如:SO3+2NaOH=Na2SO4+H2O

三氧化硫不可用浓硫酸干燥,因为SO3和浓硫酸会生成焦硫酸:

H2SO4+SO3=H2S2O7

二氧化硫可转为三氧化硫:

制备

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与五氧化二磷共热制取三氧化硫,其中会产生磷酸。在反应中生成的三氧化硫需要用冰水混合物冷却,尾气用浓硫酸(85%)吸收。

工业制法

SO3的工业制法是接触法。二氧化硫通常通过硫的燃烧或黄铁矿矿石(一种含硫铁矿石,主要成分二硫化亚铁FeS2)的煅烧得到的,先通过静电沉淀进行提纯。提纯后的SO2在400至600°C的温度下,用负载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钾或硫酸钾(助催化剂)的五氧化二钒作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硫用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铂同样可以充当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但是价格昂贵,比混合物更容易发生催化剂中毒(导致失效)。以这种方式制得的三氧化硫大部分都被转化为了硫酸,但不能用水进行吸收,否则将形成大量酸雾,但如果采用98.3%硫酸作吸收剂,因其液面上水、三氧化硫和硫酸的总蒸气压最低,故吸收效率最高。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水泥中的三氧化硫是由石膏、熟料(特别是以石膏作矿化剂煅烧的熟料)或混合材料引入,在水泥制造时加入适量石膏可以调节凝结时间,还具有增强、减缩等作用。制造膨胀水泥时,石膏还是一种膨胀组分,赋予水泥以膨胀等性能,但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过多,却会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等问题,因此,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 测定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方法多种,如硫酸钡质量法、磷酸溶样-氯化亚锡还原-碘量法以及离子交换法等。 一、 测定原理 1. 硫酸钡质量法的测定原理 用盐酸分解试样,时试样中不同形态的硫酸全部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盐 ,以氯化钡沉淀剂,使之生成硫酸钡沉淀。该沉淀的溶解度极小,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经灼烧后称重,再换算得出三氧化硫的含量,反应式如下: =↓(白色) 2. 碘量法的测定原理 水泥中的硫主要以硫酸盐硫(石膏)存在,部分硫存在于硫化钙、硫化亚锰、硫化亚铁等硫化物中。用磷酸溶解水泥试样时,水泥中的硫化物与磷酸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磷酸盐和硫化氢气体,其反应式如下: 3CaS +2=+3S ↑ 3MnS+2=+3S ↑ 3FeS+2=+3S ↑ 在有还原剂并加热的条件下,用浓磷酸溶解试样时,不仅硫化物与磷酸发生上述反应,硫酸盐也将与磷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与还原剂氯化亚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硫化氢气体。 43434224 2424223CaSO +2H PO =Ca PO +3H PO 3H SO +12SnCl =6SnCl +6SnO +)3H (S 根据碘酸钾溶液(加有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析出碘的性质,在H2S 的吸收液中加入过量的碘酸钾标准溶液,使在溶液酸化时析出碘,并与硫化氢作用,剩余的碘则用硫代硫酸钠回滴,其反应式如下: --+322222232246 IO +5I +6H =3I +3H O H S+I =2HI+S 2Na S O +I =2NaI+Na S O 利用上述反应,先用磷酸处理试样,使水泥中的硫化物生成硫化氢溢出,然后用氯化亚锡-磷酸溶液处理试样,测定试样中的硫酸盐。

粉煤灰三氧化硫含量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三氧化硫检验作业指导书检测依据: GB/T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硫酸盐三氧化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基准法)。 试样制备: 采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约100g,经150μm方孔筛筛析后,除去杂物,用磁铁吸去筛余物中的金属铁。将筛余物经过研磨后使其全部通过孔径为150μm方孔筛,充分混匀,装入干净、干燥的试样瓶中,密封,进一步混匀供测试用。 提示:尽可能快的进行试样制备,以防吸潮。 试剂制备: ①盐酸1+1:将50mL的水加入洁净的适量容积的烧杯中,然后加入50mL的市售盐酸(浓度36%),边加边搅拌。然后转移入试剂瓶中。 ②氯化钡溶液(100g/L):将100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必要时过滤后使用。 ③硝酸银溶液(5g/L):将5g硝酸银(AgNO3)溶于水中,加入1mL硝酸,加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试验步骤: 1、称取约试样(m1),精确至,置于200mL的烧杯中,加入40mL的水搅拌试样使其完全分散。

2、在搅拌下加入10mL的盐酸(1+1)①,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慢慢的加热溶液直至水泥完全分解。 3、将溶液加热微沸5-1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50mL,玻璃棒底部压一小片定量滤纸,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在微沸下从杯口缓慢逐滴加入10mL热的氯化钡溶液②,继续微沸数分钟使沉淀良好地形成,然后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溶液的体积应保持在约200mL。 4、将静置过的溶液用慢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用胶头擦棒和定量滤纸片擦洗烧杯及玻璃棒,洗涤至检验无氯离子为止(用水冲洗一下漏斗的下端,继续用水洗涤滤纸和沉淀,将滤液收集于试管中,加几滴硝酸银溶液③,观察试管中的溶液是否浑浊。如果浑浊,继续洗涤并检验,直至用硝酸银检验不再浑浊为止)。 5、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完全后,放入800-95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以上。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2)。 6、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ωso3=(m2-m02)×÷m1×100 式中: ωso3— — 硫酸盐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

三氧化硫氧化性

6化学反应 SO3是硫酸(H2SO4)的酸酐。因此,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和水化合成硫酸:SO3(l) + H2O(l) = H2SO4(aq) (△=-88 kJ/mol) 这个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而且是放热反应。在大约340 °C以上时,硫酸、三氧化硫和水才可以在平衡浓度下共存。 三氧化硫也与二氯化硫发生反应来生产很有用的试剂——亚硫酰氯: SO3 + SCl2→SOCl2 + SO2 三氧化硫还可以与碱类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及其它物质,如: SO3+2NaOH=Na2SO4+H2O 三氧化硫不可用浓硫酸干燥,因为SO3和浓硫酸会生成焦硫酸: H2SO4+SO3=H2S2O7 二氧化硫可转为三氧化硫: 7固态结构 天然的SO3固体有一种令人惊讶的、因痕量水导致结构改变的复杂结构。由于气体的液化,极纯的SO3冷凝形成一种通常称作γ-SO3的三聚体。这种分子形式是一种熔点在16.8 °C的无色固体。它形成的环状结构被称为[S(=O)2(μ-O)]3。 γ-SO3分子的结构模型

如果SO3在27 °C以上冷凝,可形成熔点为16.83°C的"α-SO3" . α-SO3外观为类似石棉的纤维状(虽然两者相差甚远)。在结构上来说,它是形如[S(=O)2(μ-O)]n的聚合物。聚合物分子的每个末端都以-OH结束。β-SO3是与α构型相类似、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纤维状聚合物,其分子末端亦皆为羟基,熔点为62.4 °C。γ构型和β构型都是介稳的,在长时间放置后最终会转化为稳定的α构型。这种转化是由痕量水导致的。 在同一温度下固体SO3的相对蒸气压大小为α<β<γ,亦指明它们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液态三氧化硫的蒸气压说明它是γ构型。因此加热α-SO3的晶体至其熔点时会导致蒸气压的突然升高,巨大的压力甚至可以冲破加热它的玻璃管。这个结果被称为"α爆炸"。SO3极易水解。事实上,该水化热足以使混合了SO3的木头或者棉花点燃。在这种情况下,SO3使那些碳水化合物脱水。 SO3中氧硫键的键长并不相同,固态SO3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三聚体的环状形式,另外一种是石棉链状的纤维结构两种结构中,共享的S—O键长和非共享的S—O键长是不同的。 8制备 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与五氧化二磷共热制取三氧化硫,其中会产生磷酸。在反应中生成的三氧化硫需要用冰水混合物冷却,尾气用浓硫酸(85%)吸收。 SO3+NO=SO2+NO2 SO3+2KI=K2SO3+I2

矿粉三氧化硫试验方法及试验用药品

矿粉三氧化硫测定 (硫酸钡重量法-基准法) 试验方法及试验用药品 一.试验用化学试剂 盐酸(1+1)【氯化氢HCL(1:1)注:氯化氢与水质量比为1:1】、氯化钡溶液、销酸银溶液、硝酸【HNO3】。 化学试剂配制方法: 盐酸(1+1)=氯化氢(1:1)注:氯化氢与水质量比为1:1进行稀释。 氯化钡溶液(100g/L)=将100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 销酸银溶液(5g/L)=将0.5g硝酸银(AaNO3)溶于水中,加入1mL 硝酸,加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二.试验用仪器 电子天平(精度:0.1g、0.0001g)、200mL烧杯、400mL烧杯、(平头)玻璃棒、定量滤纸、慢速定量滤纸、表面皿、瓷坩埚、高温炉、干燥器等。 三.三氧化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基准法) 1.方法提要 在酸性溶液中,用氯化钡溶液沉淀硫酸盐,经过滤灼烧后,以硫酸钡形式称重。测定结果以三氧化硫计。 2.分析步骤

称取约0.5g试样(m1),精确至0.001g,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约40mL水,搅拌使试样完全分散,在搅拌下加入10mL盐酸(1+1),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加热煮沸并保持微沸(5〒0.5)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250mL,玻璃棒底部压一小片定量滤纸,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在微沸下从杯口缓慢逐滴加入10mL热的氯化钡溶液,继续微沸3min以上使沉淀良好地形成,然后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或温热处静置至少4h(仲裁分析应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此时溶液体积应保持在约200mL。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以温水洗涤,直至检验无氯离子为止。 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已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完全后,放入800℃~95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m2)。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3.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试样中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w so3按下式计算: w so3=[(m2〓0.343)〔m1]〓100 式中:w so3--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 m2----灼烧后沉淀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0.343--硫酸钡对三氧化硫的换算系数。

三氧化硫实验室制备教案资料

三氧化硫的制备和性质 三氧化硫的制取与保存五氧化二磷具有比浓硫酸更强的脱水能力,它可以跟浓硫酸作用,生成三氧化硫和磷酸。本实验即利用这一性质制取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P2O5+3H2SO4=3SO3+2H3PO4 大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管、试管、铝箔、五氧化二磷(粉末状)、氧化镁、浓硫酸、硼酸、氢氧化钠、氯化钡溶液。 如图所示,在一支干燥的大试管1中加入2~3g 干燥的五氧化二磷粉末,然后加入浓硫酸,将五氧化二磷浸没,用玻璃棒搅匀,此时混合物的温度升高,用手能感觉到试管底部变热。用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把试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导气管应选用直径尽可能大些的玻璃管,它的另一端插入被冷水冷却的试管2中。 将试管1加热至混合物沸腾。在全部反应时间内令其始终保持平稳的沸腾状态。放出的三氧化硫经导管而凝集在试管2内。当在试管底部收集到0.5mL液体时,把导气管取出来,并迅速用事前已准备好的双层铝箔包裹着的橡皮塞或软木塞把试管盖严。在此情况下,三氧化硫能长时间地保存在试管内。导气管则应及时通入第二支试管里,继续收集三氧化硫。每个试管里收集0.5mL三氧化硫即可,量不要太多,以便安全地进行下边的实验。 三氧化硫不能以液体状态长期保存。因为在空气中存在的微量水蒸汽的作用下,三氧化硫会转化为美丽的纤维状晶体。为了使三氧化硫能以液体状态保存,必须把导气管、试管等仪器事先经过干燥处理(用烘干箱或灯焰)。在收集三氧化硫的试管里要放入几粒(为小米粒大小)硼酸晶体。它是三氧化硫的液态稳定剂。 制备三氧化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个实验里要选用较粗的导气管,目的是为了防止三氧化硫在管内形成晶体,堵塞管路,即使采用粗的导气管,也要注意观察导气管中的情况,倘若生成少量晶体,这尚无多大妨碍,但如果生成的晶体较多,则应及时用灯焰加热导管。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得测定 水泥中得三氧化硫就是由石膏、熟料(特别就是以石膏作矿化剂煅烧得熟料)或混合材料引入,在水泥制造时加入适量石膏可以调节凝结时间,还具有增强、减缩等作用。制造膨胀水泥时,石膏还就是一种膨胀组分,赋予水泥以膨胀等性能,但水泥中得三氧化硫含量过多,却会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等问题,因此,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泥中得三氧化硫含量。 测定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得方法多种,如硫酸钡质量法、磷酸溶样-氯化亚锡还原-碘量法以及离子交换法等。 一、 测定原理 1. 硫酸钡质量法得测定原理 用盐酸分解试样,时试样中不同形态得硫酸全部转变成可溶性得硫酸盐 ,以氯化钡沉淀剂,使之生成硫酸钡沉淀。该沉淀得溶解度极小,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经灼烧后称重,再换算得出三氧化硫得含量,反应式如下: =↓(白色) 2. 碘量法得测定原理 水泥中得硫主要以硫酸盐硫(石膏)存在,部分硫存在于硫化钙、硫化亚锰、硫化亚铁等硫化物中。用磷酸溶解水泥试样时,水泥中得硫化物与磷酸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磷酸盐与硫化氢气体,其反应式如下: 3CaS +2=+3S ↑ 3MnS+2=+3S ↑ 3FeS+2=+3S ↑ 在有还原剂并加热得条件下,用浓磷酸溶解试样时,不仅硫化物与磷酸发生上述反应,硫酸盐也将与磷酸反应,生成得硫酸与还原剂氯化亚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硫化氢气体。 根据碘酸钾溶液(加有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析出碘得性质,在H2S 得吸收液中加入过量得碘酸钾标准溶液,使在溶液酸化时析出碘,并与硫化氢作用,剩余得碘则用硫代硫酸钠回滴,其反应式如下: 利用上述反应,先用磷酸处理试样,使水泥中得硫化物生成硫化氢溢出,然后用氯化亚锡-磷酸溶液处理试样,测定试样中得硫酸盐。 3.离子交换法得测定原理 水泥中得三氧化硫主要来自石膏,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R-SO 3·H 得作用下,石膏在水中迅速溶解,离解成Ca 2+与,Ca 2+迅速与树脂酸性基团得H +进行交换,析出H +,它与石膏离解所得生成硫酸,直至石膏全部溶解,其离子交换反应式为: 2+2-44332CaSO Ca +SO +2R-SO H)R-SO )Ca+2H (固体)(( ⑴ ⑵ 在石膏与树脂发生离子交换得同时,水泥中得C 3S 等矿物将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钙与硅酸: ⑶

三氧化硫

三氧化硫 物品简介 三氧化硫是一种硫的氧化物,分子式为SO3,是非极性分子。它的气体形式是一种严重的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或固体(取决于具体晶型),标况为固体,具有强刺激性臭味。相对密度1.97(20℃)。熔点16.83℃(289.8K)。沸点44.8℃(101.3kPa、317.8K)。强氧化剂,能被硫、磷、碳还原。较硫酸、发烟硫酸的脱水作用更强。对金属的腐蚀性比硫酸、发烟硫酸弱。 化学反应 SO3是硫酸(H2SO4)的酸酐。因此,可以发生以下反应: 和水化合成硫酸:SO3(l) + H2O(l) = H2SO4(aq) (△=-88 kJ/mol) 这个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而且是放热反应。在大约340 °C以上时,硫酸、三氧化硫和水才可以在平衡浓度下共存。 三氧化硫也与二氯化硫发生反应来生产很有用的试剂——亚硫酰氯: SO3 + SCl2 →SOCl2 + SO2 三氧化硫还可以与碱类发生反应,生成硫酸盐及其它物质,如:SO3+2NaOH=Na2SO4+H2O 三氧化硫不可用浓硫酸干燥,因为SO3和浓硫酸会生成焦硫酸: H2SO4+SO3=H2S2O7 二氧化硫可转为三氧化硫: 制备 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与五氧化二磷共热制取三氧化硫,其中会产生磷酸。在反应中生成的三氧化硫需要用冰水混合物冷却,尾气用浓硫酸(85%)吸收。 工业制法 SO3的工业制法是接触法。二氧化硫通常通过硫的燃烧或黄铁矿矿石(一种含硫铁矿石,主要成分二硫化亚铁FeS2)的煅烧得到的,先通过静电沉淀进行提纯。提纯后的SO2在400至600°C的温度下,用负载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钾或硫酸钾(助催化剂)的五氧化二钒作为催化剂,将二氧化硫用氧气氧化为三氧化硫。铂同样可以充当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但是价格昂贵,比混合物更容易发生催化剂中毒(导致失效)。以这种方式制得的三氧化硫大部分都被转化为了硫酸,但不能用水进行吸收,否则将形成大量酸雾,但如果采用98.3%硫酸作吸收剂,因其液面上水、三氧化硫和硫酸的总蒸气压最低,故吸收效率最高。

重量法检测三氧化硫应注意的问题

重量法检测三氧化硫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8-6-26 摘要本文探讨了重量法检测普通硅酸水泥产品中三氧化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掌握沉淀硫酸钡的条件;注意过滤、洗涤要求;掌握沉淀的灰化、灼烧及称量要点。 关键词重量法硫酸钡普通硅酸水泥 三氧化硫是判断普通硅酸水泥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理化指标之一。目前用重量法检测普通硅酸水泥产品中三氧化硫含量是最普通的检测方法。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检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掌握沉淀硫酸钡的条件 硫酸钡结晶初生成时比较细小,应严格遵守晶形沉淀的条件,以便获得相对大的晶形沉淀,便于过滤和洗涤。为了得到相对大的颗粒结晶,必须减小沉淀开始时溶液中硫酸钡的相对过饱和度,使沉淀剂与溶液中SO42-相遇的瞬间,生成较少的晶核,才能使较少的晶核渐渐增大成为较大的晶体。如果相对过饱和度大,瞬间生成很多晶核,在此后加入沉淀剂时,各晶体竞相生长,必然得到极多的极细小的晶体,甚至成为无定形沉淀,将很难过滤和洗涤,检验结果会有误差。 要取得理想的晶形沉淀,必须满足以下沉淀条件: 1.在稀溶液中进行沉淀。试验溶液及沉淀剂溶液均应为适当的稀溶液,以减小沉淀反应开始时溶液中硫酸钡的相对过饱和度。在测定水泥试样中三氧化硫时,0.5g试样最后制成约200ml溶液,沉淀剂为10%氯化钡溶液。但溶液也不能过稀,以免BaSO4沉淀溶解损失增大。 2.在热溶液中进行沉淀。试验溶液应在微沸条件下用氯化钡溶液进行沉淀。在热溶液中BaSO4的溶解度略有增大,从而降低了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同时,在热溶液中还可减小BaSO4沉淀对杂质的吸附作用。沉淀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可减少BaSO4沉淀在热溶液中的溶解损失。 3.慢慢滴加沉淀剂。可用滴支吸取后慢慢加入热溶液中,切不可将10mlBaCL2溶液一次性全倒入试验溶液中。 4.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氯化钡溶液,防止因试验溶液中氯化钡局部过浓而生成过多晶核。

细集料三氧化硫含量试验

细集料三氧化硫含量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砂中是否含有有害的硫酸盐、硫化物,按SO计,并3测定其含量。 2仪具与材料 (1)定性试验需用仪具与材料: ①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称量100g,感量不大于0.001g。 ②筛:筛孔0.075㎜。 ③烧杯:容量500mL。 ④其它:纯盐酸、10%氯化钡(BaCl)溶液、滤纸、玻璃2棒及研钵等。 (2)定量试验需用仪具与材料: ①分析天平:感量不大于0.0001g。 ②摇瓶:1000mL。 ④无灰滤纸:要求经灼烧后后无质量。 %酒精0.1份溴甲酚绿的3份甲基红和1④混合指示剂: 溶液。 ⑤纯盐酸。 ⑥10%氯化钡(BaCl)溶液。2⑦其它:普通电炉、高温电炉、振荡器、搅拌器、抽气瓶、烧杯、坩埚及平底瓷漏斗等。

3试验步骤 3.1定性试验 3.1.1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取代表样约1000g,烘干至恒重,称取烘干样约200g,在研钵中研成粉末,通过0.075㎜筛,仔细拌匀粉末并称取100g,放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250mL洁净水,搅拌1min~2min(数次),经一昼夜后用滤纸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2~3滴纯盐酸,注入5mL左右10%氯化钡溶液,加热至50℃,再静置一昼夜。 3.1.2如有白色沉淀物产生,即表示砂中有SO,须进行定3量试验测定其含量。 3.2定量试验 3.2.1称取通过0.075㎜筛孔的烘干试样200g,装入注有经一昼夜后,经常摇动,加塞蜡封,洁净水的烧瓶中,500mL.再把溶液摇浑,用抽气法过滤。 3.2.2将100mL的过滤溶液放在250mL的烧杯中,加入4~5滴混合指示剂,使溶液变色,接着加入纯盐酸至溶液呈红色,再加4~5滴混合指示剂,煮沸后加入10%氯化钡溶液约15mL,然后搅拌均匀。为了得到较大的硫酸钡(BaSO)4结晶,可将溶液在60℃~70℃的温度内加热2h,然后静置数小时。 3.2.3用紧密滤纸将此溶液过滤,过滤前将滤纸微湿,过滤完后,把原装滤液的烧杯甩洁净水洗几次至洁净,再将洗烧

(完整版)3.1硫酸工业制备

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 ●教学目标 1.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原理、原料、生产流程和典型设备。 2.通过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条件的讨论,复习巩固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反应原理 1.S+O2===SO2 3.SO3+H2O===H2SO4 现阶段我国硫酸的生产原料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主,部分工厂用有色金属冶炼厂的烟气、矿产硫黄或从石油、天然气脱硫获得硫黄作原料。 4FeS2+11O2 高温 =====2Fe2O3+8SO2 如以石膏为原料的第一步反应就是:2CaSO4+C ? ====2CaO+2SO2↑+CO2 二、工业制硫酸的生产流程。 工业上制硫酸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途径: 1、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取SO2的设备叫沸腾炉。 沸腾炉示意图 矿石粉碎成细小的矿粒,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入强大的空气流为使矿粒燃烧得更充分,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设问]黄铁矿经过充分燃烧,以燃烧炉里出来的气体叫做“炉气”。但这种炉气往往不能直接用于制取SO3,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炉气中常含有很多杂质,如N2,水蒸气,还有砷、硒的化合物及矿尘等。这些杂质有些是对生产不利的,如砷硒的化合物、矿尘能够使下一步氧化时的催化剂中毒,水蒸气对设备也有不良影响,因此炉气必须经过净化、干燥处理。

问题:1.N2对硫酸生产没有用处,为什么不除去? 2.工业生产上为什么要控制条件使SO2、O2处于上述比例呢? [答案]1.N2对硫酸的生产没有用处,但也没有不利之处,若要除去,势必会增加生产成本,从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没有除去的必要。 2.这样的比例是增大反应物中廉价的氧气的浓度,而提高另一种反应物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从而有利于SO2的进一步氧化。 三、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2.接触室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二氧化硫的氧化是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的,目前工业生产上采用的是钒催化剂。二氧化硫同氧气在钒催化剂表面上与其接触时发生反应,所以,工业上将这种生产硫酸的方法叫做接触法制硫酸。 二氧化硫发生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提问]SO2的接触氧化在什么条件下反应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SO2的氧化为一可逆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加压、降温有利于SO2转化率的提高。 实际生产中反应条件:常压下400℃~500℃。为什么?? 二氧化硫在接触室里是如何氧化成三氧化硫的呢? 经过净化、干燥的炉气,通过接触室中部的热交换器被预热到400℃~500℃,通过上层催化剂被第一次氧化,因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环境的温度会不断升高,这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接触室中部安装的热交换器正是把反应生成的热传递给接触室里需要预热的炉气,同时降低反应后生成气体的温度,使之通过下层催化剂被第二次氧化。这是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3.吸收塔 二氧化硫在接触室里经过催化氧化后得到的气体含三氧化硫一般不超过10%,其余为N2、O2及少量二氧化硫气体。这时进入硫酸生产的第三阶段,即成酸阶段。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O3(g)+H2O(l)===H2SO4(l);ΔH=-130.3 kJ/mol 从反应原理上看,硫酸是由三氧化硫跟水化合制得的。事实上,工业上却是用98.3%的浓H2SO4来吸收SO3的,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水泥厂化验室三氧化硫的测定树脂交换法

水泥厂化验室三氧化硫的测定(树脂交换法) 1、方法提要: 试样中的 Ca-SO4 与阳离子交换树脂在溶液中进行离子交 换,树脂中的H+被交换出来进入溶液中,用氢氧化钠标准溶 液滴定即可得出试样中三氧化硫的含量。 2、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试样 0.5g (精确至 0.0003g ),置于 150ml 烧杯中(预先放入 5g 阳离子交换树脂和一根电磁搅拌棒),然后加 40ml 沸水,立即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 5 分钟,取下以快速定量滤纸过滤,用沸水洗涤树脂及残渣2—3 次(溶 液总体积在 70ml 左右),保存滤纸上的树脂以备再生。 滤液收集于 200ml 烧杯中(预先放入 2g 阳离子交换树脂和一根电磁搅拌棒),将烧杯再置于电磁搅拌器上搅拌 2 分钟,用滤布再次过滤,并洗涤 3~4 次,将滤液收集于 300ml 烧杯中,保存树脂以备再生。 向收集滤液的烧杯中加入 5—6 滴酚酞指示剂( 10g/l ),

以0.05mol/l的NaOH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微红色 (30秒不消失)。 3、结果表示: 三氧化硫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T so/ V SO= x 100 m 式中:T soe------每毫升NaOH标准溶液相当于三氧化硫的克数 ( g/ml ) V——滴定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毫升数(ml) m 试样质量(g)

f-CaO 的测定 方法A:甘油酒精法: 1、方法提要 熟料与甘油混合后,熟料中的游离钙与甘油化合(MgO

不与甘油发生反应),生成弱酸性的甘油酸钙,并溶于溶液中,酚酞指示剂使溶液呈红色,用苯甲酸无水乙醇溶液滴定生成的甘油酸钙至溶液退色,由苯甲酸消耗量可求出游离钙的含量。 2、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熟料试样0.5g,置于150ml洁净干燥锥形瓶中,加15ml无水甘油无水乙醇溶液,摇动使试样分散均匀,装上循环冷凝器,放在有石棉网的低温电炉上加热到微沸,并保持30分钟,加热完毕,关上电炉。取下锥形瓶立即用 0.10mol/l的苯甲酸无水乙醇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 3、结果表示 f-CaO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T cao XV f-CaO = x 100% m 式中:T cao-----每毫升苯甲酸无水乙醇溶液相当于f-CaO的 克数(g/ml ) V ---- 滴定时消耗苯甲酸无水乙醇溶液的总毫升数 ml)

烟气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烟气制酸作业指导书 烟气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硫酸车间烟气管道中SO 3含量的测定。 2.方法提要 硫酸烟气通过润湿的棉花塞时,其中三氧化硫即与水结合成酸雾而被棉花吸收下来,将棉花塞溶于水中,用碘标准溶液将棉花吸附的少量SO 2转为SO 3,以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总酸量,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碘标准溶液的量及通过的气体体积,计算出烟气中三氧化硫的含量。 反应式如下: SO 3+H 2O=H 2SO 4 SO 2+I 2+ 2H 2O =H 2SO 4+2HI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HI+NaOH=NaI+H 2O 3.仪器及试剂 3.1. 采样管(直径6—8mm )硬质玻璃管。 3.2. 六连球管或两个三连球管。 3.3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 (NaOH )=0.0100mol/L 。 3.4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 (Na2S2O3)=0.0100mol/L 。 3.5 碘标准溶液)2 1(2I c =0.0100mol/L 3.6 淀粉(5g/L )。 3.7.甲基红(1g/L ):称取0.1g 甲基红于150ml 烧杯中,加入20%的洒精100ml ,混匀。 3.8.中性脱脂棉。 3.9转子流量计或湿式流量计。 4.测定准备 4.1称取中性脱脂棉3g ,均匀装入六连球管或两个三连球管中,入口表层棉加2ml 水使其均匀润湿。 4.2打开气体管道阀门,在不连接采样管的情况下排气数分钟。 4.3关闭气体管道阀门,将采样管(采样管的旋塞此时关闭)进气孔正对气流方向的部分插入管道1/3处,如图连接好测定装置。打开气体管道阀门,如此时转子流量计(或湿式流量

第五章__三氧化硫的吸收..

第五章 三氧化硫的吸收 吸收即指使用浓硫酸吸收转化气中SO 3的过程该过程是制酸过程中第三个化学变化过程。 5.1 基本原理 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之后,气体进入吸收系统用发烟硫酸或浓硫酸吸收,制成不同规格的产品硫酸。吸收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SO 3(g )+H 2O(l)=H 2SO 4(l) △H 298O =-134.2kJ (1—5—1) 接触法生产的商品酸,通常有大于92.5%浓硫酸,大于98%浓硫酸、含游离SO 3>20%标准发烟硫酸,含游离SO 365%高浓度发烟硫酸(近年来这种发烟硫酸在化学工业等部门应用愈来愈广泛)。 三氧化硫的吸收,实际上是从气相中分离SO 3分子使之尽可能完全地转化为硫酸的过程。该过程与净化系统所述的SO 3去除,在机理上是不同的。采用湿法净化时,炉气中SO 3先形成酸雾,然后再从气相中清除酸雾液滴。而在这里是采用吸收剂——硫酸直接将分子态SO 3吸收。 5.1.1 影响发烟硫酸吸收过程的主要因素 吸收系统生产发烟硫酸时,首先将净转化气送往发烟硫酸吸收塔,用于产品酸浓度相近的发烟硫酸喷淋吸收。 用发烟硫酸吸收SO 3的过程并非单纯的物理过程,属化学吸收过程。一般情况下,该吸收过程属于气膜扩散控制,吸收速率取决于传质推动力、传质系数和传质面积的大小,即: G =kF ?Δp 式中 G —一吸收速率; k ——吸收速率常数; F ——传质面积: Δp ——吸收推动力。 在气液相逆流接触的情况下,吸收过程的平均推动力可用下式表示。 ()() ()()'2"1"2'1 '2"1"2' 1lg 3.2p p p p p p p p p -----=? 式中 p 1’、p 2’——分别为进出口气体中SO 3分压,Pa ; p 1”、p 2”——分别为进出口发烟硫酸液面上SO 3的平衡分压,Pa 。 当气相中SO 3含量及吸收用发烟硫酸含量一定时,吸收报动力与吸收酸的温度密切相关。酸温愈高,酸液面上SO 3平衡分压愈高,推动力相对愈小,吸收过程的速度亦愈小;吸收酸温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推动力接近于零,吸收过程趋于停止.或将达不到所要求的发烟硫酸含量。 当气体中SO 3含量为7%时,不同酸温下所得发烟硫酸的最大含量如表l —5—l 所示。 由表l —5—l 可见,当气体中SO 3含量为7%时,吸收酸温度超过80℃,将不会得到标准发烟硫酸,吸收过程将停止进行。 在某条件下用游离SO 3为20%的发烟硫破吸收SO 3时,气相中SO 3含量及吸收酸温度对吸收率的影响,可用图l —5—1表示。由图可见,吸收酸温度越高,吸收率越低;气相中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实验室制备工艺探究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实验室制备工艺探究 目录 1 引言 (2) 2实验部分 (3) 2.1 实验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3) 2.2实验装置 (3) 2.3 实验方法 (3) 3 结果与讨论 (5)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目前几种十二烷苯磺酸钠(SDBS)的制备方法文献,比较了四种磺化剂,发现其中的氨基磺酸磺化SDBS的方法更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备,该方法具有反应温和安全,小剂量制备简单快速的优点。将各种方法综合对比后,探明了各自的利弊和应用范围。 关键词:十二烷苯磺酸钠、实验室制备工艺、磺化剂

1 引言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是一类应用最广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片状固体。难挥发,易溶于水,溶于水而成半透明溶液。具有去污2、润湿3、发泡4、乳化5、分散6、凝聚、脱脂脱墨等性能,可直接用于配置民用及工业用洗涤用品,已成为合成洗涤剂活性物的主要品种7。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制备实验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实验,目前有很多合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烷基化剂和苯生成烷基苯,再经磺化、中和后制成。经过查阅资料,发现合成方法的不同点主要是其磺化剂的不同。通过探究对比分别以三氧化硫8、浓硫酸9、氯磺酸10和氨基磺酸11为磺化剂合成SDBS 的四种方法,找到了以氨基磺酸为磺化剂,在烷基苯上引入磺基后,再用NaOH将磺基水解的最佳SDBS实验室制备工艺,并对改工艺进行了重复试验,得到了良好结果。

2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产物的物理常数 实验试剂和产物分子量性状d420 n D20 m.p/℃ b.p/℃溶解性 十二烷基苯246.43 无色透明液 体 0.8851g/c m3 1.4824 3℃ 290~410 ℃ 不溶于 水,易 溶于有 2.2实验装置 搅拌器、温度计、四口烧瓶、滴液漏斗、回流冷凝器、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真空泵 2.3 实验方法 2.3.1方法一 室温空气经压缩、干燥、转子流量计计量后, 通入三氧化硫发生器,发烟硫酸经计量后滴入三氧化硫发生器, 控制发生器的温度为180士5℃, 三氧化硫和空气充分混合后, 经缓冲瓶通入磺化反应器中.反应器中预先加入规定量十二烷基苯, 在搅拌下连续通入三氧化硫, 控制磺化温度为50~52℃, 达到规定的分析指标后停止反应磺化过程中排出的尾气, 用的氢氧化钠水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讲课稿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 的测定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水泥中的三氧化硫是由石膏、熟料(特别是以石膏作矿化剂煅烧的熟料)或混合材料引入,在水泥制造时加入适量石膏可以调节凝结时间,还具有增强、减缩等作用。制造膨胀水泥时,石膏还是一种膨胀组分,赋予水泥以膨胀等性能,但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过多,却会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等问题,因此,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 测定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方法多种,如硫酸钡质量法、磷酸溶样-氯化亚锡还原-碘量法以及离子交换法等。 一、 测定原理 1. 硫酸钡质量法的测定原理 用盐酸分解试样,时试样中不同形态的硫酸全部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盐 ,以氯化钡沉淀剂,使之生成硫酸钡沉淀。该沉淀的溶解度极小,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经灼烧后称重,再换算得出三氧化硫的含量,反应式如下: =↓(白色) 2. 碘量法的测定原理 水泥中的硫主要以硫酸盐硫(石膏)存在,部分硫存在于硫化钙、硫化亚锰、硫化亚铁等硫化物中。用磷酸溶解水泥试样时,水泥中的硫化物与磷酸发生下列反应,生成磷酸盐和硫化氢气体,其反应式如下: 3CaS +2 =+3S ↑ 3MnS+2 =+3S ↑ 3FeS+2=+3S ↑ 在有还原剂并加热的条件下,用浓磷酸溶解试样时,不仅硫化物与磷酸发生上述反应,硫酸盐也将与磷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与还原剂氯化亚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硫化氢气体。 43434224 2424223CaSO +2H PO =Ca PO +3H PO 3H SO +12SnCl =6SnCl +6SnO +)3H (S 根据碘酸钾溶液(加有碘化钾)在酸性溶液中析出碘的性质,在H2S 的吸收液中加入过量的碘酸钾标准溶液,使在溶液酸化时析出碘,并与硫化氢作用,剩余的碘则用硫代硫酸钠回滴,其反应式如下:

三氧化硫含量的检验细则

三氧化硫含量的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08)。 二、适用范围:粉煤灰和矿渣粉中的三氧化硫测定。 三、试验用化学试剂 盐酸(1+1)、氯化钡溶液、销酸银溶液、硝酸。 化学试剂配制方法: 盐酸(1+1)=氯化氢(1:1)注:氯化氢与水质量比为1:1进行稀释。 氯化钡溶液(100g/L)=将100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 销酸银溶液(5g/L)=将0.5g硝酸银(AaNO3)溶于水中,加入1mL硝酸,加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四、试验用仪器 电子天平(精度:0.1g、0.0001g)、200mL烧杯、400mL 烧杯、(平头)玻璃棒、定量滤纸、慢速定量滤纸、表面皿、瓷坩埚、高温炉、干燥器等。

五、方法提要:在酸性溶液中,用氯化钡溶液沉淀硫酸盐,经过滤灼烧后,以硫酸钡形式称量。测定结果以三氧化硫计。 六、分析步骤:称取约0.5g试样(m1),精确至0.0001g,置于200mL烧杯中,加入约40mL水,搅拌使试样完全分散,在搅拌下加入10mL盐酸(1+1),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加热煮沸并保持微沸(5±0.5)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涤收集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250mL,玻璃棒底部压一小片定量滤纸,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在微沸下从杯口缓慢逐滴加入10mL热的氯化钡溶液(将100g氯化钡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继续微沸3min以上使沉淀良好地形成,然后再常温下静置12h-24h或温热处静置至少4h(仲裁分析应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此时溶液体积应保持在约200mL。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以温水洗涤,直至检验无氯离子为止。 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完全后,放入800℃-950℃的高温炉中(隔焰加热炉,在炉膛

高中化学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Na2SO3+H2SO4===Na2SO4+SO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和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SO2的________;装置D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溶液褪色 SO2+Cl2+2H2O===4H++2Cl?+溶液紫色褪去(溶液褪色) 还原性有黄色

沉淀生成 2H2S+SO2===3S↓+2H2O (3)将试管E在酒精灯上加热,溶液恢复红色 (4)吸收多余的SO2防止倒吸 【解析】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反应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SO2能使氯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在反应中SO2表现还原性;SO2与装置D中的H2S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从而使溶液变浑浊,该反应中SO2表现氧化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溶液又恢复红色,说明SO2与品红溶液的作用具有可逆性;装置F用于吸收多余的SO2,因为SO2易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采用倒扣漏斗吸收SO2可防止液体倒吸。 解题必备 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H2O H2SO3;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SO2===Na2SO3+H2O。 (2)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新制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H2O+Cl2===H2SO4+2HCl;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 (3)二氧化硫具有弱氧化性:在反应2H2S+SO2===3S↓+2H2O中SO2是氧化剂。 (4)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①漂白原理:SO2能与某些有色物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②漂白效果:不稳定,加热能复原。 ③与有机色质作用实例:品红褪色红色;紫色石蕊红色。 二、三氧化硫的性质 三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能溶于水形成硫酸:SO3+H2O===H2SO4。 (2)能与碱反应:SO3+Ca(OH)2===CaSO4+H2O。 (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3+CaO===CaSO4。

(完整版)3.1硫酸工业制备

第一节接触法制硫酸 ?教学目标 1?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化学原理、原料、生产流程和典型设备。 2?通过二氧化硫接触氧化条件的讨论,复习巩固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反应原理 1.S+ O2===SO2 催化剂 生2S0:十Q 區一ZSO H 3.SO3+ H2O===H2SO4 现阶段我国硫酸的生产原料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主,部分工厂用有色金属冶炼厂的烟气、矿产硫黄或从石油、天然气脱硫获得硫黄作原料。 咼温 4FeS2+ IIO2 2Fe2O3 + 8SO2 如以石膏为原料的第一步反应就是:2CaSO4 + C 2CaO + 2SO2 f + CO2 二、工业制硫酸的生产流程。 工业上制硫酸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途径: -- ”造"壬--- ”罠化 --- *■成燧--- ? 1、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取SO2的设备叫沸腾炉。沸腾炉示意图 潯腭炉 矿石粉碎成细小的矿粒,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通入强大的空气流为使矿粒燃 烧得更充分,从而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设问]黄铁矿经过充分燃烧,以燃烧炉里出来的气体叫做“炉气”。但这种炉气往往 不能直接用于制取SO3,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炉气中常含有很多杂质,如N2,水蒸气,还有砷、硒的化合物及矿尘等。这 些杂质有些是对生产不利的,如砷硒的化合物、矿尘能够使下一步氧化时的催化剂中毒,水蒸气对设备也有不良影响,因此炉气必须经过净化、干燥处理。

问题:1.N 2对硫酸生产没有用处,为什么不除去? 2.工业生产上为什么要控制条件使 S02、02处于上述比例呢? [答案]1.N 2对硫酸的生产没有用处,但也没有不利之处,若要除去,势必会增加生产 成本,从综合 经济效益分析没有除去的必要。 2?这样的比例是增大反应物中廉价的氧气的浓度, 而提高另一种反应物二氧化硫的转化 率,从而有利于 S02的进一步氧化。 三、生产设备及工艺流程 炉气(S0z .0z 及亲质)需净■化、干煥 2?接触室 根据化学反应原理,二氧化硫的氧化是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进行的,目前工业生产上 采用的是钒催化剂。 二氧化硫同氧气在钒催化剂表面上与其接触时发生反应, 所以,工业上 将这种生产硫酸的方法叫做接触法制硫酸。 二氧化硫发生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 繼化剂 [板书]50血)+专0&)= ----- SO 5(g);AH=-98.3kJ/mol [提问]S02的接触氧化在什么条件下反应可提高 S02的转化率? S02的氧化为一可逆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加压、降温有利于 S02转化率的提高。 实际生产中反应条件:常压下 400 C ?500 C 。为什么?? .氧化硫在接触室里是如何氧化成三氧化硫的呢? 经过净化、干燥的炉气,通过接触室中部的热交换器被预热到 400 C ?500C ,通过上层 催化剂被第一次氧化, 因为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环境的 温度会不断升高,这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接触室中部安装的热交换器正是把反应生成的 热传递给接触室里需要预热的炉气, 同时降低反应后生成气体的温度, 使之通过下层催化剂 被第二次氧化。这是提高可逆反应转化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3?吸收塔 二氧化硫在接触室里经过催化氧化后得到的气体含三氧化硫一般不超过 10%,其余为N 2、 02及少量二氧化硫气体。这时进入硫酸生产的第三阶段,即成酸阶段。其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为: S03(g ) + H 2O (I )===H 2S04(I ); △ H= - 130.3 kJ/mol 从反应原理上看,硫酸是由三氧化硫跟水化合制得的。事实上,工业上却是用 浓H 2SO 4来吸收S03的,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呢? 1.沸腾炉 黄铁矿粉碎至细粒 過人强.大空气駅 增大凄触面,提离转化率〉 98.3%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