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实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食用菌实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食用菌实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

2018年4月

一、食用菌国外发展综述

食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植物性营养食品的顶峰”,一直被国际营养学界所推崇。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具有抵抗疾强身健体的作用,因而作为健康食品,食用菌产品市场前景持续看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由于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菌物业三大产业之一,在农业总产值中,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大宗农产品,许多地方甚至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全国食用菌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具达98个,超亿元的县有12个。

据国家农业部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突破了千万吨,在国种植业产值排名中,仅次于粮、棉、油油、菜、果,食用菌产业已跃居第6位,成为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另据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有关专家的预测,今后中国食用菌消费量将保持每年10%的增长,既意味着我国食用菌产量每年至少要增加1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国市场的需要。正如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顾二熊所说,食用菌在全球流行是“势在必行”。

目前,国外食用菌的生产,一方面是在现有品种的生产上不断提高品质,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食用菌发掘利用新的品种进行人工生产,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入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不是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是由于

经济之富有,食物之富裕,体力活动之减少而带来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而具有真核的菌类食品,以其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并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而广受重视,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上升,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产业。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食用菌栽培生产是一项本小利大,无污染、低能耗,市场前景广阔,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其生产原材料主要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变废为宝,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思路,以基地建设和规模发展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十农户”的开发经营模式,,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品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经营,采取“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果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方法,不断开发和延伸产业链。

当前我国菌类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数量制约,转变成品

种、质量、市场制约为主,必须改变长期以来菌类产品的增长方式和租放的生产经营模式,适时地对菌类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突出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竟争力。栽培生产珍稀食用菌,不仅及时占据了了市场,而且会给菇农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因此既充分考虑国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又深入分析了当地的特点和优势把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结合了起来,才会形成米坪特色,创出米坪食用菌品牌。

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一)、食用菌标准化的定义在该规则的约束和指导下,我们在生产之初就要对生产场所及其环境,包括土壤、用水、原辅材料进行监测和选择,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还要对加入促其生长的营养、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药物等进行严格控制,改种控制至少包括四个含义:及浓度问题、用量问题、肥料及药物的转化及其残留问题,使用的时效与实效问题等;在产品收获后,整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中,任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总之,标准化是一个系列,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一辆车的运行,需要合格的机械零部件的合理组合、适宜的燃料、、相相应技术水平的驾驶员以及较好的路况,才能使车子平稳运行,高速前进,这是密不可分的,应当环环相扣,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食用菌标准化是为了适

应市场对食用菌食品的安全性,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促进国食用菌产业化的正常发展而提出的,应是今后各级政府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工作重点。

(二)、食用菌标准化的作用

1、有效实施科学管理,为现代化生产创造条件:

无标准的生产结果,其后果必然是盲目发展,无序竟争。没有标准的产品必然是规格不一,质量不同,价格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样产品因名称不同而使客商和消费者大受迷感。现代的产业要求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离不开标准化的贯彻执行,只有在标准化生产基础上,才有可能组织现代化生产。

2、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只有为市场提供安全的食用菌产品,才能维护消海费着利益,反过来才能促进消费。

3、合理发展生产,有效调整产品结构:

根据当地物质、地理、技术等情况,确定发展的适宜品种必须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4、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劳动效率:

在标准化生产条件下,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避免产品规格不质量不同造成的再加工间题,节约了劳力和时间。

5、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应变能力:

只要我们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就可使产品堂堂正正地进入市场,及时甲市场偶有不测,也完全可以去乙市场获丙市场,甚至在市场相对饱和时可以居货待售,而不必担心质量标准问题。

6、消除贸易障碍,提高竟争能力:

目前,尽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没有了过去那种明显的歧视性壁垒,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为保护其本国农业,大都提高了贸易的门槛,亦即“绿色壁垒”(又称“技术壁全”),例如前几年我国出口口到日本的鲜香菇、出口到欧美的双胞菇罐头等遭受了较大损失。如果我们实行了标准化生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能力自然提高,将不再成为出口口的障碍。

(三)、如何实施标准化:

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标准化的相关容,并严格实施。目前,我国现有食用菌标准主要包括平菇、香菇、双胞菇、黑木耳、金针菇等品种,其它品种可参照这些标准进行制定和组织实施。其次,提高生产技术,改变传统操作,树立全局观念。在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无论作为生产者还是加工者,起初均会有“不习惯”的感觉,这是一个标准化贯彻的“适应期”,要想使食用菌产品长久占领市场,赢得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必须有全局发展、持续发展的新观念,坚持标准化生产,才能使效益逐步提高。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项目

目录 1前言 ---------------------------------------------------------------------------------------------------------------- 2 1.1 项目背景----------------------------------------------------------------------------------------------------- 2 1.2 项目产品概要 ----------------------------------------------------------------------------------------------- 3 2项目优势和难点 -------------------------------------------------------------------------------------------------- 4 2.1 项目优势----------------------------------------------------------------------------------------------------- 4 2.1.1符合国家鼓励类发展产业,是农业产业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4 2.1.2变废为宝,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 4 2.1.3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属高利润大前景的朝阳农业产业。------------------------------- 5 2.1.4全过程无公害栽培,品质优良,是绿色食品。 -------------------------------------------------- 5 2.1.5技术先进,菌种优良,领先于同行业。----------------------------------------------------------- 6 2.2 项目难点----------------------------------------------------------------------------------------------------- 6 3项目目的、内容及目标 ----------------------------------------------------------------------------------------- 6 3.1 项目目的----------------------------------------------------------------------------------------------------- 6 3.2 项目内容----------------------------------------------------------------------------------------------------- 6 3.3 项目目标----------------------------------------------------------------------------------------------------- 6 3.4 项目产品计划 ----------------------------------------------------------------------------------------------- 7 4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 7 4.1 金针菇市场分析 -------------------------------------------------------------------------------------------- 7 4.2 杏鲍菇的市场分析------------------------------------------------------------------------------------------ 7 4.3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市场分析 ------------------------------------------------------------------------------ 8 4.4 工厂化生产食用菌价格走势分析------------------------------------------------------------------------- 8 5国内工厂化生产企业现状--------------------------------------------------------------------------------------- 9 5.1 金针菇工厂 -------------------------------------------------------------------------------------------------- 9 5.2 杏鲍菇工厂 -------------------------------------------------------------------------------------------------- 9 6项目实施 --------------------------------------------------------------------------------------------------------- 10 6.1 项目建设---------------------------------------------------------------------------------------------------- 10 6.2 原料市场简析 ---------------------------------------------------------------------------------------------- 10 6.3 产品技术路线和工艺流程 -------------------------------------------------------------------------------- 10 6.4 其他注意事项 ---------------------------------------------------------------------------------------------- 11 7项目投资与收益 ------------------------------------------------------------------------------------------------- 11 7.1 项目投资分析 ---------------------------------------------------------------------------------------------- 11 7.2 项目收益分析 ---------------------------------------------------------------------------------------------- 12 8项目风险分析---------------------------------------------------------------------------------------------------- 14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

? 1.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新增500个以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 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开展质量及效益评估的比例达到()以上。(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40% o B.50% o C.60% o D.45% ? 2.对于一些门类中类别较多的产品,产品标准还进行分层()。(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如基础规范、总规范、分规范、空白详细规范和详细规范等 o B.抽样 o C.试验方法 o D.检验规则 ? 3.标准体系表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若干标准组成的标准表 o B.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o C.按一定逻辑组成的标准 o D.按标准层级排列有序的表格 ? 4.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符合标准内在逻辑 o B.符合国家要求 o C.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

o D.层次清晰、排列有序、逻辑合理、符合规范 ? 5.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标准化 o B.标志性 o C.标准 o D.文化 ? 6.合格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管理 o B.人和组织 o C.严格的规章制度 o D.高素质的员工 ?7.问题意识和顾客导向是标准化原理的重要原则,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原则。它可以避免“()”的倾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为定标准而定标准 o B.为管理而定标准 o C.为方便而定标准 o D.为上级要求而定标准 ?8.()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定义中的团体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且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标准化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单选题3分)得分:3分

食用菌生产技术名词解释

食用菌:在高等真菌中,能够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真核类组织,并可供人类食用的菌类总称。 恒温结实性:有些食用菌,当菌丝体发育到生理成熟后,只需降温诱导原基形成,不需昼夜温差刺激便可结实。 变温结实性:有的食用菌,当菌丝体发育到生理成熟以后,不仅需要降温诱导原基形成,还需温差刺激才能结实。 生物转化率:每投入1斤干料所获得鲜菇的百分数。 单区制式栽培:发菌与出菇在同一场所进行的栽培方式。 双区制式栽培:发菌、出菇不在同一场所进行的栽培方式。 菌花:是乳白色、光滑的膜状物,是由酒花酵母菌产生的。 生物学效率:每投入1斤干料所获得的鲜菇百分数。 液体菌种:在无菌条件下,把母种接于合适的液体培养基中,给予合适的条件,通过振荡、搅拌等方式培养形成的菌丝球。 醭膜:醭膜是灰白色或乳黄色,具有皱纹的膜状物,浮在盐液面上,是由产膜酵母菌或伪酵母菌在盐液表面生长所产生的。 外菌幕:在子实体幼小时,子实体外包有一层菌膜,这层菌膜叫外菌幕。 内菌幕:有些食用菌在幼龄时,菌柄与菌盖边缘之间有一层包膜,这层包膜叫内菌幕。 菌托:当子实体长大后,外菌幕破裂,残留在菌柄基部的外菌幕就形成了菌托。菌环:当子实体长大后,内菌幕破裂,部分残留在菌盖边缘上,而另一部分残留在菌柄上形成菌环。 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是由分化的菌丝体组成,能产生孢子的菌体或菇体。 食用菌菌种:是以适当的培养基或培养料培养的纯菌丝体。 一级菌种(母种):又称母钟,试管种、斜面种,以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二级菌种(原种):又称原种,由一级菌种扩大繁殖成的纯菌丝体。 三级菌种:又称栽培种,生产种,由二级菌种扩大繁殖成的纯菌丝体。 组织分离法:用食用菌的子实体、菌核、菌索等的一部分组织,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成菌丝体的方法。 孢子分离法:用成熟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获得纯菌种。 基内菌丝分离法:从生长子实体的培养料中分离菌丝体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初生菌丝: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又称一级菌丝或单核菌丝。 次生菌丝:由两条可亲和的初生菌丝经过质配以后形成的菌丝,又名二级菌丝或双核菌丝。 三生菌丝:由二级菌丝进一步发育而形成的已组织化了的双核菌丝 复壮:恢复食用菌原有的生活力和培育发展其优良性状。 菌种分离:就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所需要的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单独分离出来的过程。 退菌:是在菌丝培养期内,当菌丝生长至培养料的中部或中底部时,从料面开始菌丝逐渐变弱,直至消失的现象。 断菌:是菌丝在培养料内生长过程中产生菌丝断层,断裂的现象。 菌丝徒长:培养料表面生长越旺,形成一层粗壮菌束网并且在培养料表面形成菌被。

食用菌实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 2018年4月

一、食用菌国外发展综述 食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植物性营养食品的顶峰”,一直被国际营养学界所推崇。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具有抵抗疾强身健体的作用,因而作为健康食品,食用菌产品市场前景持续看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由于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菌物业三大产业之一,在农业总产值中,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大宗农产品,许多地方甚至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全国食用菌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具达98个,超亿元的县有12个。 据国家农业部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突破了千万吨,在国种植业产值排名中,仅次于粮、棉、油油、菜、果,食用菌产业已跃居第6位,成为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另据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有关专家的预测,今后中国食用菌消费量将保持每年10%的增长,既意味着我国食用菌产量每年至少要增加1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国市场的需要。正如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顾二熊所说,食用菌在全球流行是“势在必行”。 目前,国外食用菌的生产,一方面是在现有品种的生产上不断提高品质,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食用菌发掘利用新的品种进行人工生产,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入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不是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是由于

经济之富有,食物之富裕,体力活动之减少而带来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而具有真核的菌类食品,以其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并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而广受重视,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上升,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产业。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食用菌栽培生产是一项本小利大,无污染、低能耗,市场前景广阔,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其生产原材料主要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变废为宝,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思路,以基地建设和规模发展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十农户”的开发经营模式,,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品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经营,采取“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果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方法,不断开发和延伸产业链。 当前我国菌类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数量制约,转变成品

食用菌复习题及答案

1、菌种:是指能够进一步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2、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又称一级菌丝。 3、代料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中,用农作物秸杆、废料等代替段木进行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形式,如袋 料、畦床栽培。 4、无菌操作: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环境、用具中的杂菌彻底杀灭,使之形成无菌的状态,在这种 无菌的条件下进行食用菌生产操作称无菌操作。 5、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杂菌)的操作。 6、大型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的菌类。 7、杂菌:指含有对真菌生长有害的其他微生物,如(放线菌、细菌等)。 8、发菌期: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或袋的时间。 3、发菌期:从接种到菌丝长满菌袋或菌瓶的时间。 9、排冷气:在利用高压锅灭菌前更将锅内的冷气排出,可以一次性排气,当气压上升至0.5时当排气阀 打开;也可在先打开排气阀,当温度上升至一定时,再关闭排气阀。 10、常压灭菌:即在常压下,利用常压灭菌锅将培养基内部及表面微生物杀死的一种灭菌方法,一般是 100℃蒸汽蒸制8-12小时。 1、锁状联合:在双核菌丝上的横隔膜处产生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侧生突起,它往往发生在菌丝顶部双核细 胞的两核之间。 2、担子果:高等担子菌承载担子及担孢子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3、菌环:内菌幕遗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常在菌柄的上部。 4、初生菌丝: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芽管,继而伸长,生长成为管状的菌丝,并形成隔膜,对于多数食用菌 来说,隔膜使其成为单核的多细胞菌丝,这种单核菌丝就称为初生菌丝。 5、食用菌菌种:在适宜基质上生长良好并已充分蔓延,可用作食用菌生产的种源菌丝体。 6、栽培种:由原种移植到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扩大繁殖的菌丝体。 7、代料栽培:利用木屑以及棉籽壳、甘蔗渣、玉米芯、麦麸等农副产品代替段木,以塑料袋、菌种瓶等为 容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 8、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使之达到无菌状态。 9、食用菌的驯化:野生大型可食用真菌经人类引种栽培并不断选择,逐渐成为人类所需的栽培品种的过程。 10、非病原病害: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刺激而引起的病害。 4.堆料发酵——把料拌好键堆,依靠微生物似的活动发酵,使料堆温度升至60~ 65℃达到杀菌灭虫的目的 5.次生菌丝——由单核菌丝培养转化而成又称双核菌丝 2、母种: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的第一代菌丝体,又称一级种或试管斜面母种。 4、代料栽培:用锯末、棉子壳、秸杆等代替段木栽培的方法。 5、反季节栽培:不按正常季节进行的栽培。 1、按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寄生型、腐生型、共生型,三种类型,大部分食用菌属于腐生型。 2、菌种保藏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低温保藏法,保藏温度为0~ 4 ℃度。 3、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性质可能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对温度要求一般是前__高__后__低_,对湿度、光线、氧气要求一般是前__少___后__多___。 5、在菌种分离过程中多采用__组织分离法___法,对菌肉肥厚的子实体多采用___子实体(菌内)__组织进行分离进行接种; 1、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一般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培养过程。 2、在无菌条件下____,进行的菌种移植操作称为无菌操作。 3、食用菌都是__异养型的生物,绝大数为___腐_生,少数为___寄_生或共_生。 4、平菇栽培不需灭菌,这种栽培方式称生料栽培_ 5、菌盖下面片层状的结构称___菌褶 6、营养液中加入1.5%~2%琼脂制成的培养基称____固体培养基_。 7、能够满足食用菌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称_营养物质。

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可研报告

*********************蔬菜专业合作社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O一一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 1 - 1.1 项目背景 .......................................................................................... - 1 - 1.2 项目概况 .......................................................................................... - 3 -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 .............................................................................. - 6 - 第二章市场预测和产品方案..................................................................... - 7 - 2.1 市场预测 .......................................................................................... - 7 - 2.2 产品方案 ........................................................................................- 12 - 第三章项目选址和主要建设条件...........................................................- 13 - 3.1 选址要求 ........................................................................................- 13 - 3.2 场址现状 ........................................................................................- 13 - 3.3 主要建设条件 ................................................................................- 13 - 第四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16 - 4.1 技术方案 ........................................................................................- 16 - 4.2 设备方案 ........................................................................................- 19 - 4.3 建筑工程方案 ................................................................................- 20 - 第五章原辅材料和燃动供应...................................................................- 22 - 5.1 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 22 - 5.2 燃动供应 ........................................................................................- 22 - 5.3 运输 ................................................................................................- 23 - 第六章总图布臵与公用工程.....................................................................- 24 -

2017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标准化)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惠特尼是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创始者 1906年英国颁布了(国家公差标准)BS27。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现代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 的基础上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简化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型和数目)。 统一化原理是(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通用化原理是(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系列化原理是(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组合化原理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模块化原理是(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和分解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生产出一系列通用模块或标准模块,然后,从这些模块中选取相应的模块并补充新设计的专用模块和零部件一起进行相应的组合,以构成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采标是(将国际标准或国际先进标准的内容,经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度地转化为我国标准并贯彻实施)。 采标的原则是(凡已有国际标准,应当以其为基础制定我国标准。凡尚无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不能适应需要,应当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质量功能展开法是(是把顾客或市场的要求转化为设计要求、零部件特性、工艺要求、生产要求的多层次演绎分析方法和质量工程工具,用来指导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保证)。 正交试验设计法是(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 三次设计法是(包括系统设计(第一次设计)、参数设计(第二次设计)和容差设计(第三次设计)。它是一种优化设计,主要用于质量管理前期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工艺开发,从而可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降低成本,缩短设计开发周期)。 数据统计标准体系主要有(6)个方面的标准。 标准体系表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排列起来的图表)。 标准体系表的编制原则是(目标明确、全面成套、层次适当、划分清楚)。标准体系表包括(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标准统计表和编制说明)。产品标准是(对产品结构、规格、质量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 对于一些门类中类别较多的产品,产品标准还进行分层(如基础规范、总规范、分规范、空白详细规范和详细规范等)。 按照标准趋向的划分,可以分为(规范性标准和引领性标准)。 服务标准是(规定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实用性的标准)。 服务标准的编写(要基于顾客导向的标准化原理进行,可以按服务流程编写,也可以按服务要素编写) 技能标准包括(工作要求和比重表)。 职业资格标准属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属于工作性质的标准,但其作用和功能则覆盖到管理和技术标准) NVQ是(B NVQ是英国国家职业资格(National V ocational Qualification)的英文字母缩写,是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能力倾向是(从业人员在学习和掌握必备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时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潜力)。 合格产品和服务的基础是(人和组织) 有关组织的标准,最基础的就是(企业标准体系了”)。 卓越绩效模式是由国际上著名的三大质量奖((美国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和日本戴明奖)的评奖准则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事项”主要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信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 工作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工作事项”主要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 管理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的保证和联结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纽带,工作标准是实现管理标准的保证和企业标准化的(重点) 国家标准(GB/T19000-2008 idt ISO9000:2005)对质量下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标准是产品生产、(检验)和评定质量的技术依据。 ISO26000的制定促进了(社会责任领域)共识的形成,包括对社会责任定义、理解、原则、核心主题等的理解和认识,并开创了ISO标准制定史上新的篇章,将标准从技术领域扩展到人权、劳动标准等社会领域,为统一全球社会责任的定义及其理解搭建平台,并扩大其在社会责任领域标准制定的影响力。 ISO26000是社会责任领域的一个(自愿性)指南,不是管理体系标准,也不用于认证。 中国以ISO26000为蓝本,着手制定(社会责任国家标准),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统一的指导。2012年,国家标准委正式启动了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制定程序。标准历时三年,经过多次征求意见,终于2015年6月向社会发布 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进一步确定了我国的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框架。2015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

食用菌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 1.食用菌:高等真菌中能形成大型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类组织并能供食用的菌类总称,俗称菇、蕈、耳。 2.菌种:是指以适宜的营养培养基为载体进行纯培养的菌丝体,也就是培养基质和菌丝体的联合体。或者说是指人工培养,并供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3.培养基: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酸碱度的要求,人为配制成的供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质。 4.菌种分离:就是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所需要的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单独分离出来的过程。 5.灭菌:是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物品表面和内部所有的微生物,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 6.消毒:是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使欲消毒的物品表面和孔隙内绝大部分微生物致死,是一种不彻底的灭菌方法。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 1.无论哪一种食用菌,都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 2.伞状子实体的菌肉可分为两类,即(丝状菌肉)和(泡囊状菌肉)。 3.菌环是由(内菌幕)遗留下来的。 4.菌托是由(外菌幕)遗留下来的。 5.食用菌在生长发育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四大类,即(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素)。 6.制种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和(培养)。 7.对一级菌种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所要求的压力为 ( 1.1kg/cm2),温度为(121℃),时间为(20~30min )。 8.菌种分离成功的关键是(无菌操作)。

9.接种的设备有(净化工作台)、(接种箱)和(接种室)。10.菌种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 11.一级菌种的容器为(试管),规格为( 18~20mm×180~200mm)。 12.制作棉塞的棉花应是(普通皮棉)。 13.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灭菌之后一定要(检验灭菌效果)。 15.食用菌在(发菌或菌丝生长)期不需要光照,应避光培养。 16.根据自然状态下食用菌营养物质的来源,一般将食用菌分为三种不同的营养类型,即(腐生性食用菌)、(寄生性食用菌)和(共生性食用菌)。 17.香菇属于(低温变温)结实性菌类。 18.平菇属于(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19.鸡腿菇菌丝体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 20.代料栽培是指(是指利用农业、林业、工业生产的下脚料(如木屑、棉子壳、稻草、废棉、酒糟等)为主要物质,再加入一定的辅助原料配制成培养料,用来代替传统的段木或原木来栽培各种食用菌的方法) 三、单项选择(多选无分)(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食用菌就是蘑菇。 B.食用菌是能供食用的微生物。 C.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D.食用菌是可供食用的大型伞菌的总称。 2.绝大多数食用菌喜欢( C )环境。 A.酸性 B.碱性 C.偏酸性 D.偏碱性 3.制二、三级种时,要将培养料放入常压灭菌灶中蒸8-10小时,其目的是( C )。 A.将培养料蒸熟,便于菌丝体吸收利用。 B.使培养料软化,同时也可改变其PH值。

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可编辑版】

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农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瓜菜果茶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意见》,提高我县食用菌质量水平,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全县食用菌生产现状,本着产业化发展思路,谋划我县食用菌201X—201X年发展规划。 一、食用菌生产现状 XX县从20**年开始,探索发展食用菌产业,尝试香菇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很快大面积推广。到目前,全县食用菌养殖大棚340个,食用菌养殖山洞96个,食用菌规模近50万平方米,主要品种为鸡腿菇、灵芝、黑木耳等,年实现产值近1700万元,收益近900万元,2600余户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元以上。全县14个乡镇中有2个乡镇、近20个行政村从事食用菌生产,每个大棚或土洞可接内10-20人生产。成立了旧县乡食用菌养殖合作社,在技术、管理、资金、销售等方面实行高度统一。合作社与XX省食用菌研究工作站、XX曲阜大学生物系专家、教授常年合作,对食用菌生产进行全程指导,定期前来授课,以先进的实用技术保障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食用菌协会还建立了以旧县乡北吉城村支部书记任德祯养殖基地为纽带,上挂省市专家,负责提供技术,定期到基地培训,下联全乡专业村及周边县市的食用菌养殖专业户,对管理技术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上传下达,保证群众得到最先进的技术,最快的信息,任德祯养殖基地负责收集整理问题,以及专定教授有的放矢,提高效果。在种植养殖中逐步推广了测土配方施服,生物防治病虫害,袋装贮

存,保鲜保湿等先进技术等10多项,保证了鸡腿菇的绿色有机品质,同时,又通过产品认证,旧县乡“日升牌”鸡腿菇畅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旧县乡也因此成为运近闻名的食用菌特色乡镇。食用菌生产逐步由旧县乡辐射到了本县的新湖乡、斑鸠店镇和周边的XX县的孝直镇、洪范池镇等乡村。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民致富主渠道,特色产业明显。 二、食用菌生产制约因素 一是食用菌生产比较分散,对于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造成一定的障碍;二是食用菌深加工量小滞后,菇农销售鲜菇,靠经纪人进入市场,造成销售不稳定,价格忽高忽低,利润降低;三是乡、村食用菌管理组织、技术人员不足,甚至根本没有,一定程度影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四是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菌种、生产资料质量无法保障,容易出现事故,影响食用菌生产;五是技术宣传、信息不够到位,制约食用菌生产和销售,降低菇农的经济效益。 三、食用菌生产发展规划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生产,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我县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已列入“XX县农业发展计划”重点发展,是今后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县食用菌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制定201X年—201X年全县食用菌发展规划。 (一)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稳规模,调结构,抓管理,促增收”为工作主线,以品种结构优化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示范带动为载体,加速标准化、优

2017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答案

2017年专业技术人员标准化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1、标准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共同的语言、文字、历法、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最基本和初级的需求,这些都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特征的事物,而且多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 A:标准化 答案:A 2、惠特尼是实行()生产的创始者。 B:标准化 3、1906年英国颁布了()BS27。此后,螺纹、各种零件和材料等也先后实现了标准化,成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国家公差标准 4、()管理体系建立是以“泰罗制”和“福特制”为标志的。 C:现代标准化 5、由于工业化和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解决同样的零部件在更大的范围 内实现统一和互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性组织来统一这些零部

件的标准,从而推动世界上第一个()——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于1901年诞生,它标志着标准化从此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不久,约有25个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组织。 A:国家标准化组织 6、1928年又创立了国际标准协会国际联合会(ISA),1946年10月14日在ISA的基础上成立(),代表联合国负责国际间标准化工作的协调统一工作。 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7、标准是()。 D:为了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最 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且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8、标准化是()。 B: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潜在问题或现实问题制定重复使用和共 同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9、简化原理是()。 A:在一定范围内缩减标准化对象的类 型和数目

10、统一化原理是()。 D:把同类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 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的标准化形式 11、通用化原理是()。 C: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最大 限度地扩大具有功能互换和尺寸互换的功能单元使用范围的一种标准化形 式 12、系列化原理是() B:根据同一类产品的发展规律和使 用要求,将其性能参数按一定数列作合理安排和规划,并对其形式和结构进行规划或统一,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同类产品发展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13、组合化原理是()。 A: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并制造出一 系列通用性很强且能多次重复应用的单元,根据需要拼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14、模块化原理是()。

食用菌复习题及答案

《食用菌生产技术》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菌种: 2、初生菌丝: 3、代料栽培: 4、无菌操作: 5、灭菌: 二、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按食用菌的生活方式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大部分食用菌属于_____。 2、菌种保藏在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_____保藏法,保藏温度为_____度。 3、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作用和性质可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要求呈现出一定规律性,对温度要求一般是前_____后_____,对湿度、光线、氧气要求一般是前_____后_____。 5、在菌种分离过程中多采用_____法,对菌肉肥厚的子实体多采用_____组织进行分离进行接种; 三、判断题:(每个2分,共16分) 1、一般来说,食用菌是属于耐高温,怕低温的生物。()

2、食用菌菌丝体阶段和子实体阶段适宜温度相同。() 3、人们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就是指经过人工方法培养的纯菌丝体。() 4、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阶段在黑暗或弱光下均可生长良好,而子实体形成阶段必需有散射光的刺激。() 5、利用紫外线杀菌时在黑暗条件下使用比白天使用杀菌效果好。() 6、鸡腿菇菌丝体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点。() 7、在灭菌的时为防止高温季节培养料发酵变酸无论是常压还是高压灭菌在开始烧火时都应旺火猛攻。() 8、食用菌生产中,只有双核菌丝才具有结实性。() 四、问答题:(48分) 1、食用菌菌种保藏原理、目的和方法?(8分) 2、试述金针菇的栽培技术要点?(10分) 3、试述堆料、发酵的机理、方法及注意事项?(10分) 4、香菇袋料栽培的主要步骤?(10分) 5、生料栽培平菇在气温较高季节如何进行发菌管理?以防出现杂菌污染?(10分) 《食用菌生产技术》试卷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菌种:是指能够进一步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2、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又称一级菌丝。 3、代料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中,用农作物秸杆、废料等代替段木进行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栽 培形式,如袋料、畦床栽培。 4、无菌操作: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环境、用具中的杂菌彻底杀灭,使之形成无菌的

食用菌试题【特选内容】

一、名词解释 1、菌种:是指能够进一步繁殖的纯的菌丝体; 2、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又称一级菌丝。 3、代料栽培:在食用菌生产中,用农作物秸杆、废料等代替段木进行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形式,如袋料、畦床栽培。 4、无菌操作: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环境、用具中的杂菌彻底杀灭,使之形成无菌的状态,在这种无菌的条件下进行食用菌生产操作称无菌操作。 5、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杂菌)的操作。 6、大型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器,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的菌类。 7、杂菌:指含有对真菌生长有害的其他微生物,如(放线菌、细菌等)。 8、发菌期:从接种到菌丝长满瓶或袋的时间。 9、排冷气:在利用高压锅灭菌前更将锅内的冷气排出,可以一次性排气,当气压上升至0.5时当排气阀打开;也可在先打开排气阀,当温度上升至一定时,再关闭排气阀。 10、常压灭菌:即在常压下,利用常压灭菌锅将培养基内部及表面微生物杀死的一种灭菌方法,一般是100℃蒸汽蒸制8-12小时。 1、锁状联合:在双核菌丝上的横隔膜处产生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侧生突起,它往往发生在菌丝顶部双核细胞的两核之间。 2、担子果:高等担子菌承载担子及担孢子的一种高度组织化的结构。 3、菌环:内菌幕遗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常在菌柄的上部。 4、初生菌丝: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芽管,继而伸长,生长成为管状的菌丝,并形成隔膜,对于多数食用菌来说,隔膜使其成为单核的多细胞菌丝,这种单核菌丝就称为初生菌丝。 5、食用菌菌种:在适宜基质上生长良好并已充分蔓延,可用作食用菌生产的种源菌丝体。 6、栽培种:由原种移植到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上扩大繁殖的菌丝体。 9、食用菌的驯化:野生大型可食用真菌经人类引种栽培并不断选择,逐渐成为人类所需的栽培品种的过程。 10、非病原病害: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不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刺激而引起的病害。 4.堆料发酵——把料拌好键堆,依靠微生物似的活动发酵,使料堆温度升至60~ 65℃达到杀菌灭虫的目的 5.次生菌丝——由单核菌丝培养转化而成又称双核菌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