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NVH实验室的声学设计和工程应用(客户版)

02 NVH实验室的声学设计和工程应用(客户版)
02 NVH实验室的声学设计和工程应用(客户版)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汽车NVH声学测试室技术

消声室的声学设计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

引言—消声室的基本概念

1. 一般定义:消声室是在其中得到自由场的房间

2. 理想条件:均匀的自由场,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无边

界的(不受边界影响)声场

? 消声室的定义[ISO 3745]:

3. 现实条件:边界的反射声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一般定义为截止频率)可以忽略的声学空间

? 消声室的关键性能参数:

1. 截止频率:100Hz (50Hz, 63Hz, 80Hz)

2. 自由场范围(自由场精度)

——两个相互关联的参数

3. 本底噪声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2‐3? 早期的消声室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1. 贝尔实验室消声室[1936]

1. E.H. Bedell[1936]. Some data on a room designed for free field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8(1936)118–125.

2.Meyer, Buchmann & Schoch. Akustische Zeits . 5(1940):352

吸声结构:

10层平纹细布6层法兰绒9cm 空气层

2. 柏林工业大学消声室[1938]

吸声结构:

金字塔式

尾部长度的影响

1940年在Murray Hill 建成尖劈消声室,尖劈长度4.5ft(~137cm)曾进入吉尼斯最安静房间记录。

房间:16x11x9 m 3,尖劈15x15x100cm

尾部曲线:1. 指数曲线

2. 直线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 早期的消声室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3. 哈佛大学消声室[1943]

尖劈长度145cm ,玻璃棉

1.H.F.Olson. Acoustic properties of anechoic chamber,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5(1943)96–150.

2.L.L. Beranek, H.P.Sleeper J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echoic sound chamber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8(1946)140–150.4. 哈佛大学新消声室[1946]

Beranek 比较了5种不同的吸声结构,认为:尖劈结构是最有效的消声室内部吸声结构。奠定了尖劈结构消声室的基础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2‐5

? 多样化的消声室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海尔空调

G.R.A.S

日本东北大学中国国家计量院

BMW ,Dingolfing

■尖劈结构是消声室

结构型式的一种;■消声室更应关注的

是自由声场条件。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6

吸声结构:

平面型吸声构造

总厚度45cm (膜吸声器10cm)

技术参数:截止频率: 50Hz

自由声场: 7.5m

第一间无纤维材料

无纤维平板型吸声结构的产生与发展–膜吸声器组合的宽频带吸声构造——德国斯图加特大学FKFS 声学风洞驻室1993年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7

空间利用率:V 0= 339 m 3V i = 276m 3V i /V 0= 81%

800Hz

50Hz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无纤维平板型吸声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宽频复合吸声构造

——BMW 发动机测试全消声室1997年

自由声场: R 80= 1.06 m

R ≥125 = 1.45 m

吸声结构:

25cm 厚宽频带复合吸声构造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8

结合室内声场分布理论BCA 吸声构造布局设计获得甲方赞赏。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无纤维平板型吸声结构的产生与发展–宽频复合吸声构造BCA

——奔驰-梅赛德斯测试中心6 间2000年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9

全新设计和要求的测试中心–声场高精度要求下的非对称吸声构造ASA

——大众声学测试中心2001年

3 间大的半消声室对声场的要求:≥100Hz ,精度±1.0dB 特点:

1. 声学从规划建设之初参与;

(泛亚实验室)2. 高于ISO3745的标准的精度;即:100Hz 以上,半消达到全消的精度要求;3.开发新型非对称吸声结构ASA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0

全新设计和要求的测试中心

——大众声学测试中心2001年

ASA

CPA

10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1

全新设计和要求的测试中心

——大众声学测试中心2001

11f g ≤ 50Hz ; ≥ 100Hz ±1dB

CPA

CPA CPA

BCA

ASA

ASA

3种替代型吸声构造建设的先进消声室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房间类型1/3倍频带频率/Hz

允许偏差/dB

消声室

≤630800~5000≥6300±1.5±1.0±1.5半消声室

≤630800~5000≥6300±2.5±2.0±3.0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21.Cunefare, K. A. and Badertscher, J. (2006). On the qualification of anechoic chambers; Issues related to signals and bandwidth. J Acoust. Soc. of Am .120(2):820-829

【例1】美国George Tech 消声室

房间尺寸:L ×W ×H= 5.1×5.1×3.5m 3截止频率:f 0= 80 Hz,吸声构件:1/4 尖劈

测量信号:纯音; 1/12~1/3Oct 带宽测量结果:

1.用纯音和较窄的信号带宽测试时,自由场出现较大偏差;

?房间尺寸优化设计问题

2. 消声室存在回声调制问题,越靠近墙壁这种影响越严重。

?房间模态抑制;测点位置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消声室设计技术和关键

消声室设计不单纯是在一个(满足本底噪声要求的)房间

布置满足要求的吸声构造!1000 Hz

2000 Hz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3

与文献中尺寸接近房间,但经过:1. 尺寸优化;

2. 采用BCA 吸声,并进行模态抑制自由场衰减特性的对比

1.010.0

Entfernung Schallquelle - Mikrofon [m]

P e g e l a b n a h m e [d B ]

10d B

1k Hz (with BCA,V =103m3)

1k Hz ( with weges in paper)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消声室设计技术和关键

□实测结果对比

□案例2:

XXX 研究院消声室吸声结构:

德国XXX 企业的尖劈结构

? ?消声室设计不单纯是在一个(满足本底

噪声要求的)房间布置满足要求的吸声构造!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4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在音乐厅、剧场等厅堂设计中,除了从技术指标上控制,还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缩尺模型试验等手段验证。声学实验室的设计也需要借助计算机仿真手段来辅助设计、房间尺寸优化、吸声结构布局优化,音乐厅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5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Q

(0,0,0)

Q1

Q3

Q4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6

计算实测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2‐17

房间尺寸:6 x 6 x 6 m 吸声性能:α= 0.99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 室内声场模拟和优化

□房间体型的影响:房间尺寸:7 x 6 x 5 m 吸声性能:α= 0.99

避免房间尺寸不合理引起的先天不足;

通过尺寸优化获得最佳尺寸。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8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 室内声场模拟和优化

□信号带宽的影响:模拟不同信号带宽要求下自由场特征

正弦信号1/3倍频程带宽信号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19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 吸声材料加护面板对吸声性能的影响

0.00

0.20

0.40

0.60

0.80

1.00

1.20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吸声系数a s

频率f ,Hz 32k50mmGlasswool-No Facing

32kg50mmGlasswool+25%perforation Panel Suggest Low Limit Facing 23%P-Al

(金属)穿孔板护面在1kHz 以上出现对材料高频吸声的阻挡/ 高频反射。

?一般要求穿孔金属板的孔径>4mm ,穿孔率

>40%时,影响相对较小。

高频单频测量误差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0

供电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 嵌入式照明、电缆线等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2‐21

消声室的设计技术

? 房间模态节点处应布置充足的吸声构造

消声室顶角、棱边是房间模态的节点,通风管路设置在角落是不合理的!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2

ISO 3745‐2012[表A.2] / ISO 26101‐2017 [表A.1] :

测量值与按平方反比律计算值之间的允许最大偏差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测试室类型1/3倍频带频率/Hz

允许偏差/dB

消声室

≤630800~5000≥6300±1.5±1.0±1.5半消声室

≤630800~5000≥6300

±2.5±2.0±3.0

1.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差满足表A.2要求的频率范围为消声室的测试频率范

围。

2.在100Hz~10kHz 范围内满足A.2允许偏差要求的实验室为“完全满足ISO3745”

的实验室。消声室的截止频率:满足A.2偏差要求的最低频率!应称为:测试频率范围

不能简单理解为吸声结构的截止频率。

消声室精确测量的核心:接近理想条件的自由衰减、均匀声场

消声室内声场受吸声结构及其布局、房间体型、影响声场的反射物等多因素影响。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3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 消声室自由场性能鉴定的技术标准

ISO 26101‐2017 Acoustics —Test methods for the qualification of free‐field environments ISO 3745‐2012 附录A General procedures for qualification of anechoic and hemi‐anechoic rooms

GB/T 6882‐2016 附录A 鉴定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的一般方法(等同采用ISO 3745‐2012)

GB/T 34828‐2017 自由场环境评定测试方法(等同采用ISO 26101‐2012)

JJF 1147‐2006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声学特性校准规范

注: 本附录将在以后的版本引用ISO26101.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4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 测量声源和位置的规定

消声室:

声源声中心尽可能与测量球面中心重合,最好位于房间中心。半消声室:

1. 声源声中心尽可能与测量半球面中心重合,最好位于房间地面中心。

2. 声中心位于反射面(地板)上,与地板的距离<150mm(最好是< /10)。建议声源安装在反射面的空穴中。

测量声源:

ISO 26101‐2017;GB/T 34828‐2017 ISO 3745‐2012;GB/T 6882‐2016要求基本相同1. 无指向性 2. 点声源3. 声源辐射偏差指标满足要求

4. 稳定性:≦0.5dB(ISO3745);≦0.2dB(ISO26101)声源位置: (ISO 3745)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5

规范推荐方法检定中解决方案

11020

m 10 dB

2S c h a l l d r u c k p e g e l

Entfernung Schallquelle - Mikrofon 声压级

传声器与声源的距离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 测量声源位置的影响

半消声室建成后一般不留地坑供检测声源放置用,地面反射会影响声场测量结果。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6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 测量声源位置的影响

2500

Frequenz [Hz]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7

离开地面的声源将引起地面反射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 测量声源的高度影响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8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测量范围: (ISO 3745)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9

正弦信号

1/3倍频程带宽信号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 测量信号带宽的影响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01.Cunefare, K. A. and Badertscher, J. (2006). On the qualification of anechoic chambers; Issues related to signals and bandwidth. J Acoust. Soc. of Am .120(2):820-829

房间尺寸:L ×W ×H= 5.1×5.1×3.5m 3截止频率:f 0= 80 Hz 吸声构件:1/4λ尖劈

测试信号带宽的比较结果表明:

1. 单频(纯音)信号的测量偏差比带宽信号大;

2.回声信号的调制

?房间模态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尺寸/模态频率吸声)

3. 自由场内信号是相干的,不能用能量叠加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 测量信号带宽的影响

1000Hz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1

消声室声学性能的检定

? 自由场范围的表述

自由场半径的概念:

采用ISO3745和ISO26101方法测量,获得的能在消声室内处处符合自由场条件的最小的空间范围。

测量声源:

点声源—球面声辐射/平方反比律测量路径定义的测量面:

消声室:测量球面。半消声室:测量半球面

对于长宽有显著差异的(半)消声室—椭球面由长度方向/宽度方向自由场半径分别定义。ISO 26101‐2017;GB/T 34828‐2017 ISO 3745‐2012;GB/T 6882‐2016

自由场半径r

1. 自由场半径并不表示在球面以外的空间不符合自由场衰减规律,而是无法简单划定边界,并在布置噪声测点时便于使用者控制。

2. 长方体空间更加易于定义和使用,但检定方法中不能给出长方体空间范围。

3. 距离壁面一定距离是标准中规定的测量范围(λ/4和0.75m 之间的较大者),自由场范围必须在这个范围以内。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2

汽车NVH声学测试室技术

混响室、隔声室、听音室

的声学设计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3

混响室—吸声性能测量

GB/T 20247—2006 声学混响室吸声测量(ISO 354, ASTM C423)

)

(4113.551212

m m V T T S

c V s --???? ??-=

α赛宾公式(Sabines’s Formula)

同济大学混响室/重庆福特混响室

德国FhG 建筑物理所IBM 大和研发中心

南京大学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4

混响室—声功率和隔声测量测量

建筑和建筑构件隔声测量(ISO 140 /ISO 10140)由两间相邻的混响室组成,混响时间、声场均匀度等要求与

用于吸声测量的混响室不完全相同。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5

混响室—声功率和隔声测量测量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6

隔声实验室(隔声套组)

混响室的特性

加CPA 后

有石膏板附加层

防火板打开

德国大众隔声套组

混响室

混响室

消声室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7

频带噪声

频带噪声测量,标准偏差的最大允许值允许最大标准偏差

向低频扩展

声场均匀度(ISO3741‐2010)

离散频率测量,标准偏差的最大允许值1/3倍频程中心频率

1/3倍频程中心频率

允许最大标准偏差

3.0

离散频率

向低频扩展

混响室的技术要求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8

吸声构件与试件的距离≮ 1.5m

?如要适应离散频率?

混响室的技术要求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39

测试室内允许绝对最大本底噪声级

1/3倍频程中心频率Hz

最大频带声压级dB

1000 Hz ﹤,大体相当于25dB(A) !

倍频带,频段的各倍频带,应至混响室的技术要求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0

系列)隔声室的技术要求

,楼板:≥ 10~20m 2,两个房间的容积和形状不应简正频率的分布尽量均匀,且两间有差异;改善声场均匀性;声源室和接收室采取有效隔振、抑制侧向传声措施;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1

用扬声器听音的标准审听室规范

ITU –R BS. 1116‐1 ,1994‐1997包括做主观评价的诸多内容,其中有关声学要求包括:1. 听音室的声学特性;

2. 扬声器系统的布局;

3. 听音区的位置

体积,形状和尺寸:

地面积:单声道:20 ~60m 2;多声道:30~80 m 2形状:以立体声中垂面对称,矩形或梯形;

尺寸比应使简正振动频率均匀分布;

早期反射声:直达声之后15ms 内的反射声级应至少低10dB 本底噪声:地面上1.2 m 高处,最好不超过NR 10 〖21dB(A) 〗,绝对不要超过NR15 〖25dB(A) 〗

混响时间:见下页图传输响应:

见下页图

审听室规范是为扬声器听音的,用耳机听音,应该至少满足本底噪声要求

听音室的技术要求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2

63 Hz

IIS 听音室

听音室的混响时间特性

听音室的传输特性3dB

1.5dB/Oct

+0.3s

听音室的传输特性要求

听音室的混响时间特性要求

ITU –R BS. 1116‐1 (1994‐1997)的要求

听音室的技术要求

+0.05s ‐0.05s

+0.1s ‐0.1s

3dB 2dB/Oct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3

混响时间特性

传输特性

改建前

改建后

改建前

改建后

听音室的技术要求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4

汽车NVH声学测试室技术

风洞的声学设计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5

慕尼黑宝马研发工程中心(FIZ)空气动力声学测试中心

汽车风洞的声学设计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6

公司名称

建成年代喷射口面积/m 2风机功率

MW 气流流量m 3/s 最大风速km/h m/s Nissan尼桑,日本1986<28 2.20147819053BMW宝马,德国慕尼黑198710 1.9066724067Honda本田,日本199128?155020055FKFS,斯图加特199322 3.00160325771Ford福特,科隆199820<2.00106019053Audi奥迪,德国

199811 2.600918<300<83GM,通用Detroit 底特律2001(56) 2.30(3640)23365DC 戴姆勒-克莱斯勒,美国200228 4.70187624067PSAPeugot/Citroen,法国2003<25<3.80<1630<240<67DLR,Braunschweig

20070.960.235821560BMW,宝马München 慕尼黑200925/18 4.101735250/30069/83同济大学,上海2009

27.6193425070Honda,本田Sakura

2010

24/17

3.7

13.33

200/288

55/80建成部分声学风洞一览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7

几个先进空气动力-声学风洞的本底噪声

声学风洞噪声指标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8

声压级

风速

FKFS

DC‐Detroit AUDI‐Ingolstadt

通常空气动力学风洞

几个空气动力学声学风洞的实测噪声级

声学风洞噪声指标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9

汽车风洞的声学设计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0

声学风洞的声学设计

驻室大厅完成图

奔驰,Sinderfingen 2013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1

声学风洞的声学设计

转角消声完成图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2

声学风洞的声学设计

风机消声器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3

声学风洞的声学设计

集气口和喷射口完成图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4

54戴姆勒克莱斯勒2002

7收集口内视

喷射口

声学风洞的声学设计

集气口和喷射口完成图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5

声学风洞的声学设计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6

声学风洞的声学设计

收集口及其下游风道的墙及顶上敷有长毛状的面料;

扩散器界面装约300m 2,吸声材料,Basotect 外包结实的面料。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7

声学风洞的声学设计

测试大厅(驻室)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58

检验科实验室布局要求

1、室内布置:为方便工作和仪器维修,在大型实验室中,采取房屋 中间摆设大型和主要仪器设备的办法,这不仅便于仪器工作时散热、 故障维修,而且便于清洁卫生。标本处理、分配、加样和一些不需要 上机操作小实验,则在墙边工作台上进行。这样布置对工作人员流动和样本的转运也十分方便。小型实验室因空间受限,工作台一般设在墙边。 2 、水源设计:所有的实验室都安装了清洁池(独立专用洗手池 )和污染池 (洗涤与染色用 ),下水道均直接接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洗 手池用脚踏式控制,不仅符合实验室卫生要求,也比较耐用。污染池 用于洗涤实验污物,为防溅做成深水池。 3、电源设计:实验用仪器及辅助用电设备事先进行定位,装配好电源插座,且和照明电源分开接线,互不干扰。重要仪器设备均配备不间断电源 (UPS 电源 )和专用接地线,并考虑预留了不少今后实验室发展可能会购置的仪器及临时用电源插座。 4、照明设计:实验室内照明设备以荧光灯为主,与工作台面平行半隐形安装在抛光天花板内;走廊上采用白炽灯,不同照明光源相结合,使实验室内产生舒适、美感的视觉享受。检验科大门、急诊窗口、值班室配置醒目灯箱 ,方便群众夜间查找。为有效地保护工作人 员和避免标本污染。细菌室按有关要求安装 4 支 30W 紫外线灯,作为常用的消毒设备,也半隐形在天花板内。 5、窗户置厚布窗帘以防太阳暴晒实验室设备。检验科大门及各

室门为要考虑大型仪器进入,宽度为,最好是推拉门。室内光源均使用荧光灯,照明设备的开关安装在每个工作室的出口或入口处。照明设备安装成与工作台面呈垂直或对角线,这既统一布局又可消除物体遮挡产生的阴影。 6、天花板统一使用防火板吊顶装修,内藏通风排气管道和消防 喷水管道。 7、科室集中使用大型UPS 电源,放于仪器设备集中的实验室角落,单独用一可散热的不锈刚制百叶窗隔离。 8、承受力、对热、酸碱、染液、有机溶剂和冲击的抵抗力是选 用工作台材料的重要因素,实验工作台使用精加工的黒色表面,能有效地减少反射光和眩光,以减轻眼睛的疲劳。供坐着操作的工作台般高度为 76cm ,供站着操作的工作台高度为91cm 。椅子选用高度可调节、可旋转、坐垫和背部靠垫舒适的。 9、各实验室下水管道统一将工作废液引至污水处理设备,医院 院感控制科专人处理后排放。 10、血样检验是工作中最大部分的标本。分离血清时,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常常对电子设备产生干扰,故在仪器设备集中的工作区隔壁单独设立一标本准备区。 11、考虑微生物的安全防范,将微生物检验室单独设立在人员较少流动的科室里头。严格实行生物安全管理。 12、洗涤室,由科室卫生工人全面进行实验用具的洗涤,废液的处理,污染物的隔离,消毒液的使用。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 维也纳声学郎宇福 一、设计依据: 《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 二、主要声学技术指标: 会议室根据用途,需要满足一定的语言清晰度,要采用短混响声学设计;同时无明显回声和颤动回声等的声学缺陷;因此,需要用强吸声措施,降低室内混响时间,保证厅内语言清晰度。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不同体积会议厅、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最佳混响时间如图1。中频(500Hz)混响时间0.8±0.1秒,可允许低频稍长,高频稍短;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 图1 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

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厅内噪声限值,采用自然声时,会议室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NR-35. 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规定,办公建筑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如表1,一般会议室隔墙应满足隔声≥35dB。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会议室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穿绳源部件才去防止结构生传播的措施。 表1 会议室隔声标准 三、声学设计: 会议室根据参会人数需要可分为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其中,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 为了保证会议室的室内良好音质要求,要控制室内为短混响时间,保证语言的清晰度,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声学缺陷,可采用以下声学处理措施: 1、墙面在会议室四周墙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不仅可以将室内混响时间控制在会议室容积所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内,而且能够消除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对于较大会议室,在混响时间在规定范围的前提下,若出现回声或颤动回声或声场不均匀,可在墙面合理设计扩散体(扩散体表面也可设置吸声材料),以使声场尽可能均匀。

录音室建筑声学设计

录音室建筑声学设计 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声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普及到基层广播电视媒体,改善技术用房的声学环境已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语言录音室是制作节目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设施之一,对音质要求更为严格,进行声学设计尤显必要。 录音室的声学环境要求达到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录音室内的音响效果、混响系数、本底噪音、声响均匀度进行综合设计,以求达到一个具有专业化的多功能数字录音室。整体设计中,既要考虑节目制作中的各种专业要求,也要考虑令人舒适的视觉效果,尽可能地提供最佳的音乐录制作条件,此外还要兼顾制作场地有效使用面积、合理的工艺流程以及工作的安全性,从而保证节目制作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参与的观众在安全、宜人的环境中得到精神享受。 分类 按性质可分:个人录音室、商业录音室、行业录音室。 技术指标 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录音棚的音质主要是"语言清晰、可懂度高,其次是良好的丰满度",在主要使用条件下,具有相应于拾音要求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抑制影响拾音音质的声缺陷,如回声、颤动回声、低频嗡声等。录音棚宜用短混响,根据室内容积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要求平直。 声学技术指标 房间名称混响时间 T60(秒)噪声评价 曲线(NR)隔声门隔声量(插入损失dB)隔声窗隔声量(传声损失dB)快速语言传递

指数(RASTI) 录音室0.4+0.1SNR-30 35 50 0.65 噪声源 录音室的噪声来自多方面。既有来自录音室外的噪声,主要可分为二类,一类来自录音室建筑之外,例如过往车辆、飞机等所产生的交通噪声;另一类来自建筑物之内,但又在录音室之外的噪声,例如大声交谈声、上下班时的喧哗声;也有来自录音室的内部噪声主要来自空调系统,灯光控制系统和录音室工作时,摄像机的移动噪声和工作人员的走动噪声等。 噪声的传播: 噪声传入录音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噪声作用于墙壁、地板、天花板而产生振动,把声能辐射进录音室;二是通过施工时留下的缝隙、没有密封的洞孔等经过空气传声传入录音室;三是通过录音室的墙面、顶面、或地面与外界的钢性联接通过固体传声而进入录音室。 声学设计 混响时间:我们有大量建筑材料的吸声系数数据,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基础和较大的选择空间,这样既能保证满足混响时间要求,又能在样式上有较多的选择,在声学和视觉上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背景噪声:无论是听音环境还是录音环境都需要静,保证静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不要让外面的噪声进来;第二是室内不能有噪声源。这就要求既要保证隔声量又要对空凋系统进行全方面的处理。我们有大量的空调噪声治理经验也有众多的录音棚空调施工经验,完全可以应对这类的问题。 隔声问题:上面讲到了要保证一个比较好的听音环境,首先要求较低的背景噪声,这就要求尽量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不受干扰就要做好隔声。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空气声通俗地讲就是整个墙体的隔声问题,我们有大量的轻质板材组合墙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 通用要求》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通用要求》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 2013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计划《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计划编号20130851-T-604),归口单位为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二、协作单位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3年7月公布的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通用要求》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三、编制背景、目的和意义 实验室作为从事科研、计量、检测等科学研究与实验的场所,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重要场所。一个国家的实验室水平标志着科技与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科研成就,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多次提出关于实验室建设的问题,支出要“不断提高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重点学科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新建若干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实验室建设在国内尚属新兴产业,目前实验室建设缺乏分门别类的、专业化、针对性设计,导致部分实验室设计建设不科学,资金使用不合理,甚至建好的实验室因存在安全隐患无法使用,教训惨重。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是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突飞猛进的实验室建设工作。 本项目拟综合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流程和软硬件等多种不同因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的布局、设计和运行典范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从实验室的规划设计、总体设计、细节设计等方面入手,研究实验室建设及规划布局的最佳方案,从而创造安全、健康、节能、环保、人性化、智能化的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形成实验室综合设计规范,不断提高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指导 四、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原则是借鉴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现有成果,结合我国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设计的具体情况,本着科学、开放、适用和促进国内我国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原则,对我国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技术要求进行深入研究,以环保可持续与智能化为切入点,涵盖实验室规划设计、总体设计和细节设计,制定出适合我国实际并且反应国内外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设计领域最新成果的标准。 五、编制过程 1、2013年4月8日,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标准启动会,明确了标准研究任务与分工; 2、2013年4月17日,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召开了标

大会议室音频系统设计方案要点

第一章系统综述 1.1编制依据: 新世界武汉培训部多媒体教学及会议系统的技术水平和性能参数,应能够达到“国际水平”,具备国内一流水平。主要设备配置方案,充分考虑工程的特点,做到:功能齐全、配置合理、技术先进、操作方便,设计人须负责音箱吊架的设计制造及安装。 语言会议模式:要求有很高的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语言清晰度。 1.2设计依据 本设计方案按照业主要求和国家相关视音频标准作为设计依据: JGJ/T16-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GB/T15381-94 《会议系统的电及其音频性能要求》 IEC914 《Electrical and audio requirements of the conference system》 GB 14948-94 《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电缆分配系统》 《PHILIPS LTD. Digital Congress Network Installation and Operating manual》 GB/T 50314-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WH01-93 《会议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GYJ25-86 《厅堂会议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BJ118-8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232-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14197-93 《声系统设备互联优选配接值》 GB/T14197-94 《声系统设备互联用连接器应用》 GB/T14197-95 《视听系统设备互联用连接器应用》 GB/T15859-1995 《视听、视频和电视系统中设备互联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GB4959-95 《厅堂扩音特性测量方法》 WH01-93 《歌舞厅扩音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GB12060-89 《声系统设备一般数语解释和计算方法》 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多功能厅建筑声学设计方案

多功能厅建声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及设计思路 一、工程建声要素概况 大厅有效容积为1020m3,有效表面积为523m2。满场观众数为200人,每人所占的有效容积为5.1㎡; 二、建声方案构思要述 建声方案设计是在理解和把握该会议室的功能定位和建声设 计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进行方案设计的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 到各种建声要素,利用有效表面和空间,合理选择、优化设计和 配置吸声材料,对必要和适当的部位进行恰当的声学装修处理, 以此来调控混响时间,消除音质缺陷,使本会议室获得高性价比 的理想音质效果。 第二部分设计依据 一、标准规范及其他依据 1、《厅堂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 2、《场馆建筑设计规范》 3、甲方的要求。 二、建声设计指标的选择 1、厅堂功能:本会议室的主要功能就是开会或者进行文艺演出, 因此,会议室对声环境的要求主要就是要有足够清晰度和可懂

度,同时也应有一定的丰满度。所以室内的混响时间长短要适 度。 2、混响时间设计值选择:会议室大厅满场与舞台的全频混响时 间设计标准值T60确定如下: 第三部分建声方案设计 一、体形分析 本会议室的平面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比较规则的矩形。这种体形的多功能厅的最突出声学缺陷就是有回声产生;观众在大厅内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回声。 所以必须进行一系列声学处理来使会议室达到良好的建筑声学 效果。 二、声学处理概要 1、多功能厅恻墙与后墙2.8米以下墙面处理意见: (1)多功能大厅恻墙与后墙2.8米以下区域:建议使用木质穿孔板59-5型后空腔50毫米、木质穿孔板后紧贴50毫米厚、32K玻璃棉安装,共需要安装100㎡(按照装饰单位的设计位置安装); (2)说明:材料施工技术参数经过计算得出,未经声学设计与工程师同

02 NVH实验室的声学设计和工程应用(客户版)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汽车NVH声学测试室技术 消声室的声学设计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2 引言—消声室的基本概念 1. 一般定义:消声室是在其中得到自由场的房间 2. 理想条件:均匀的自由场,各向同性的介质中无边 界的(不受边界影响)声场 ? 消声室的定义[ISO 3745]: 3. 现实条件:边界的反射声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一般定义为截止频率)可以忽略的声学空间 ? 消声室的关键性能参数: 1. 截止频率:100Hz (50Hz, 63Hz, 80Hz) 2. 自由场范围(自由场精度) ——两个相互关联的参数 3. 本底噪声 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2‐3? 早期的消声室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1. 贝尔实验室消声室[1936] 1. E.H. Bedell[1936]. Some data on a room designed for free field measurement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8(1936)118–125. 2.Meyer, Buchmann & Schoch. Akustische Zeits . 5(1940):352 吸声结构: 10层平纹细布6层法兰绒9cm 空气层 2. 柏林工业大学消声室[1938] 吸声结构: 金字塔式 尾部长度的影响 1940年在Murray Hill 建成尖劈消声室,尖劈长度4.5ft(~137cm)曾进入吉尼斯最安静房间记录。 房间:16x11x9 m 3,尖劈15x15x100cm 尾部曲线:1. 指数曲线 2. 直线朗德声学与振动测试技术交流 Institute of Acoustics,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 2‐4? 早期的消声室 消声室声学设计的发展 3. 哈佛大学消声室[1943] 尖劈长度145cm ,玻璃棉 1.H.F.Olson. Acoustic properties of anechoic chamber,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5(1943)96–150. 2.L.L. Beranek, H.P.Sleeper J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nechoic sound chambers,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8(1946)140–150.4. 哈佛大学新消声室[1946] Beranek 比较了5种不同的吸声结构,认为:尖劈结构是最有效的消声室内部吸声结构。奠定了尖劈结构消声室的基础

会议室方案及图示及扩声系统的吸顶扬声器设计

目前很多的会议扩声系统使用了吸顶扬声器设计,尤其是办公场所的圆桌型的会议室。在这种应用下采用吸顶式设计显然对声场的均匀度指标贡献是最大的。但很多工程上所设计的吸顶扬声器系统还是沿用背景音乐扩声方式的连接与控制,这样做不但没有发挥顶置扩声系统的强项,反而给人一种“廉价工程”的感觉。在本文的稍后,我们以国务院某会议室的实际工程为例,向读者介绍一下顶置扩声系统的种种优势。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会议扩声到底怎样才算好呢?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讲功能,也就是先进性和灵活性的问题,还要操作简单,这个问题不是本文的讨论重点;第二个就是声场的效果,对于会议扩声系统我们最关心什么?答案是首先要听的见,其次是听的清。那么它对应技术问题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声压级和足够的清晰度,我们在这里就是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的。 一、会议室的声场声像问题 国内的会议室格局大抵分为主席台式的“报告会议厅”和圆桌式会议厅两大类。前者通常室内空间较大,分为主席台和听众两个部分。目前很多的工程设计都是采用前置主音箱,并在侧墙处悬挂补声音箱的做法,如图一: 图一大报告会议厅的主音箱+多补声音箱的设计 这种扬声器设计似乎是可以“万能”的,因为它不考虑房间的长宽比、不考虑房间高度、不考虑纵向深度、不考虑会议室有没有圆柱等遮挡物等等,统统可以使用。而对于纵深尺寸过大的场合,只需要在后场增加延时即可。这样设计的最大问题就是声场的均匀度很差,也就是越大的房间均匀度越不好,靠近扬声器的听众声压过大。而且由于不均匀的扬声器布局将大大限制传声增益,同样这样的布局对于声像的定位也不是十分准确。 这里我们认真讨论一下声音的声像定位。开篇的时候我们已经确认会议系统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就是声压级和清晰度的问题,并没有提到声像的问题。这点是和演出系统完全不同的,对于演出系统来说,声像定位甚至比清晰度更加重要,所以几乎全部的大型演出系统,只要有办法通过主扩声系统能均匀覆盖全场的设计,就绝对不能使用补声扬声器,因为任何的侧补声、顶补声都会对声像的正确还原有影响。但是在会议系统中,我们扩声的主要任务是让听众最清楚的听到发言者的讲话内容,而不是关心这个声音是从哪个方向发过来的(在,他们也不会认为讲话者是凑在他耳边发言的)听众们都是带着耳机开会的,联合国大会上, 也就是说能听清楚,就达到目的了。所以我们在会议扩声的设计中,应该把声像的问题放在最后。 对于一些改造的系统、临时搭建的场地或者不具备吊顶安装扬声器的场合,我也建议大家尽量采用图二所示的音箱布局。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 1、剧场的xx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4、规划布局不合理,离主要街道过近,未利用走道等过渡降噪。 这些是老问题了,但国内的大量多功能剧场就是很难达标,这应该引起设计者、业主等的共同重视。 当然,建声设计离不开工艺设计,工艺设计的达标合理与否也可以影响到剧场的声学环境,作为声学专家,应该熟读标准,多跟装修设计其他工种的设计人员多沟通,选取最合理的方式,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剧场的建声设计中,舞台的声学处理往往被忽略,结果舞台上的混响时间太长,大大超过观众厅而影响到观众席的听音效果。舞台上的布景等装置并非固定,设计者就要对舞台空间及固定装置(如大幕、侧幕、天幕、等)作一估计,根据选取的材质,确保不要比观众厅的混响时间更长,标准中只提供舞台中频混响时间是因为低频部分较难达到,而高频部分往往影响不大。关于乐池的声学设计主要为乐队人员提供良好听闻条件作考虑,不要有强反射声存在即可。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有关音箱的摆位,看似是电声系统的问题,其实与建声设计的声场分布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音箱的位置、投射角度、音箱外的装修网罩等,都要与电声系统技术人员沟通才能合理解决,获得满意的声场分布效果,这也是目前建声设计中的普遍未予重视的方面。 GB/T50356—2005的提出,为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提出了明确可行的依据,问题是如何逐条的加以落实,这是对声学设计者理论、实际、沟通能力的考验。

检验实验室建设规划

宇美检验实验室建设规划 实验室的筹建总规划原则应以自身检验需求为根本,附带厂区环境为参考,结合外部获得推广评审标准为主要,而拟定实验室总建设规划原则。 一、建设依据、目的。 1、为了满足自身生产检验及产品改良需求以及依据安徽省外墙建筑材料推广要求,“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对于评定推广新型外墙墙体建筑材料评审要求,主要依据《安徽省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证书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外墙墙体建筑材料生产厂家需要获得推广,需要保证所生产的墙体材料质量达标,必须拥有自检相应实验室。所以需要建设相应标准的检验实验室。 2、在评定方面具体要求为:检测设备:配有恒温干燥箱、万能试验机(10-100kN)、养护箱、试模的出厂检测仪器。附有相关设备功能清单、购置发票和有效检定、校准证书。所以以上设备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配备。 二、建设期限 公司设定的试生产期限为5月20日,自试生产至投产阶段应至少有2个月时间,故而从总体估算实验室的的预期建设期限应为三个月。 三、硬件规划 根据“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安徽省建设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证书管理办法》所要求的检验设备硬件标准,所实行的检验实验项目必须按此标准建设,且结合公司自身对产品及原材料的检验需求以及未来的开发改良需求,具体的建设节点应该按照“投产前”“评审前”两个节点步骤实行,具体如下: 1、投产前 投产前的主要目标是为满足公司生产过程里原材料检验、成品检验的基本需求。所添置的实验设备应能满足以上两点的要求。 2、评审前 评审前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评审时“安徽省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所规定必须要有的检验项目能够得到满足,确保评审时能够顺利通过。进而对公司的内部检验也是一个提升。 四、场地规划 1、公司现有实验室场地位于一号生产车间内,内部尺寸为7500mm*6000mm,共计45m2。南侧有窗,出入门位于北侧厂房内。 2、按实验室基本建设规范,应将操作台布置于南侧有窗位置,小型称量设备及实验易损器具摆放于操作台上,水路管线分布于南侧。 3、东侧有良好的电力分部且背阴靠近工作台应摆放中、大型实验设备。 4、而北侧完全背阴,靠近出入门及厂区又不能在开门时及外部一眼望尽,是良好的摆放试件及实验完成件的位置,应当在此位置划定相应区域。 5、西侧背阴,又靠近出入门,开门及进入时可以被及时看见,应当相应的整洁于实验台相交互,而实验柜应整齐的码放于此位置,用于存放一些留存的标准样本。 6、应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批设施、器具、设备进入后,拟定完成实验室相应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相应的设备操作手册,人员结构,并及时上墙公示警示。 7、实验室地面应采用地板砖,可以有效的清理及防止实验中有腐蚀性液体滴落在地面上对地面造成损害。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工单

专业选修服务软件外包模块任务单 项目名称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学时 6 班级 省中职师资计 算机应用与技 术培训班 学员姓名所在组号项目成绩 实训设备电脑实训场地实验楼308 日期 员工任务会使用phpmyadmin管理mysql数据库 任务目的会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一、任务: 1、请创建zzzy_forum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edu_sel_course`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 COLLATE utf8_bin; 2、创建forum_user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类型备注 userId Int 主键 username Varchar(12) 用户名 Password Varchar(12) 密码 sex Char(1) 性别 Email Varchar(30) QQ Varchar(15) 3、向"forum_user"表写入一条数据 4、使用sql语句创建forum_article表。结构如下: 字段名类型备注 articleId Int 主键 publicer Varchar(12) 发帖人

title Varchar(20) 标题 Content Varchar(200) 内容 Article_date datetime 发表时间 5、向forum_user表中写入一条记录,id的值为2,username值为admin,password 值为123,sex值为女,email值为test@https://www.360docs.net/doc/218027487.html,,QQ值为321456. 6、修改forum_user表中id为1的username的值为'superman'。 7、删除forum_user表中id为2的记录 8、查询forum_user表中的所有记录 9、查询forum_user表中id为3的记录 10、查询forum_user表中所有username包含’a’的记录 二、检查与评估 1.各小组评选出最佳作品参加展示、汇报。 2.教师对小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点评。(具体评价表参见附件3) 3.学员成绩(参见附件4:学员成绩表) 所在小组的成绩(一、二、三等):; 本人在组内成绩(甲、乙、丙等):; 本次任务的成绩:。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演播室建筑声学设计 目录 1简介 2类型 3技术要求 4声学设计 1简介 在电视台中,除了在声音制作环节需要提高技术之外,作为制作声音节目源的硬件环境,演播室的声学条件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演播室 一个具有良好声环境的演播室,完善的设计不只是几个专业用房的处理,而应从设计一开始就要为满足使用功能创造一定的声学条件。实践证明:室混响是容易实现其预期效果的,而室的频率传递特性和噪声控制因受先天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现。为此,平面布局应首先考虑:选择安静建造地址,地址无条件选择,就得利用群体本身,避闹求静;为了排除噪声的干扰,小型演播室、录音室及其辅助用房,最好与建筑群体相分离,若受条件限制要求置于群体中时,应布置在楼群的端头、底层或顶层;平面布局时应按功能归类划区,专业用房集中,相对独立,并人流分道,形成群体安静的演播区;风机、水泵,空气调节机等设备均属噪声源,布置时应置于楼群外。若受条件限制而进楼,也应集中控制,专业技术用具远离噪声源;声学设计要与结构。暧通密切配合,相互依托,平面布局要有利于送回风时消声降噪,构造节点要有利于控制固体传声。 2类型 ⒈按面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型:800~1000平米中型:150~600平米小型:30~150平米

⒉按类型可分综合文艺演播室、新闻演播室、电视剧演播室及电教中心教学用演播室。 3技术要求 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辐射以后声能下降60dB所需要的时间为混响时间。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界面的吸声系数有关,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设计在0.6秒左右,电视台建造的中小型演播室为了减少混响时间只有加强吸声措施入手。通常的做法是:室墙壁和顶棚全部用吸音材料,装饰无需华丽,注意各个频段的吸声要均匀,颜色也以灰暗色无反光为宜。常用的材料有空心砖、岩棉板、岩面袋、穿孔石膏板、钙塑板和防火绝缘板等。按照声学要求,除了吸声外,还要有反射,扩散声场和利用腔体共振吸收相关的低频声能的装置。为达到防火性能的要求,制作上述装饰体时,选材一定要符合防火规。 混响时间测量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执行。隔声 建筑隔声包括空气声和撞击声两种。空气声是指建筑物中经过空气传播的噪声。如门缝、穿线孔和通风管道等透过的声音。由环境噪声构成的背景噪声称为底噪声。隔声性能差,本底噪声必然高。正常情况下,演播室本底噪声应该低于40dB。撞击声是指在固体上撞击而引起的噪声。尤其是楼板下的室噪声、脚步声是最常听到的撞击声。需采取措施以减少以上声音。

数据库设计及应用

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其种类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其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结构:逻辑结构:级2数据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如表、树、图、数组… 物理结构:数据在计算机内的存储方式,如顺序方式、链接方式… 数据库:人们收集并抽取出一个应用所需要的大量数据之后,应将其保存起来以供进一步加工处理,进一步抽取有用信息。数据库的特征: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网状,层次,关系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可为各种用户共享;冗余度较小(便于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独立性较高;易扩展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由一个互相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和一组用以访问这些数据的程序组成。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DBMS的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主要功能:数据定义功能,即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数据操纵功能(DML):如插入删除等;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数据库的建立维护功能。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及其开发工具)、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库的特点:面向全组织的复杂的数据结构;具有较高的数据和程序的独立性;数据的冗余度小,易扩充;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共享程度高 型是对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模式 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实例 数据库三级模式 外模式(Sub-Schema 子模式):用户的数据视图,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模式的子集可以有多个 模式(Schema):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是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只有一个 内模式(Storage Schema 存储模式):是数据的物理结构及存储方式,只有一个 数据抽象:物理层:最低层次的抽象,描述数据如何存储 逻辑层:描述数据及数据间的关系 视图层: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一部分,使用户与系统交互更简单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的集合

会议厅设计特点

会议厅声学设计的特点是由会议本身的规模、使用范围和要求所决定的。其特点有如下几方面:1.会议厅规模(容积和容量)的差异比所有会堂都大。小至十几人,能容纳100m3左右;大的可容纳万名听众,容积为100000m3用乃至更大规模的会议厅,差距达千倍。因而相应的混响时间差别也很大,必须根据容积确定混凝土响时间值,通常在0.5-1.8s范围内;2.会议厅的等级、用途和标准的差异很大,如有本部门或本系统的会议厅,也有供国际会议使用的各类会议厅、室。由于等级、用途和标准不同,所用扔设备、内装修和声学处理,显然也有较大的差别。3.由于会议厅均采用强吸声、短混响的声学处理方式,因此,体形在声学上作用不大,选择比较自由。4.会议厅根据容量和用途可采用扩声系统,也可用自然声,这在建筑设计和声学处理上也将区别对待。由于会议厅以上的特点,相应地在声学设计上引出有别于其它会堂的特点。会议厅最佳混响时间的选择根据语言清晰度的要求和扩声系统设计的需要,应尽可能采用短混响。但在大容积的会议厅内选用短混响,特别是控制低频混响,就会增加投资,同时也难以实施。因此,确定既能满足语言的良好听闻,又能节约投资的合理的最佳的混响时间值,应根据容积大小而定。有关会议厅的最佳混响时间,很多文献内有介绍,但有较大的出入,特别在大容积会议厅内,国内外提出的推荐值,差距较大。对此,我们通过对国内42个大小会议厅(或以会议为主的会堂)的声学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随容积变化的混响时间建议值。建议值允许有±0.1s 的变动范围.此外,当容积小于30m3时,不必低于0.4s,当容积大于40000m3时,不应大于1.9s。根据调查,当大容积会议厅,混响大于1.9s时,语言清晰度都较差. 必须通过分散式扩声系统,即每个座位的椅背上配置小功率扬声器,满足其听闻效果,这时还须设置声延迟系统.这无论在增加投资和日常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吸声结构的选择和音质缺陷的控制在会议厅内吸声材料和结构具有控制混响时间和音质缺陷的双重功能。由于会议厅采用短混响,因此,必须选用强吸声的结构。又因强吸声处理,因此建筑师经常采用各种容易引起声学缺陷的体形,如圆形、椭圆形、卵形平面、穹形屋顶等。而控制音质缺陷的措施,除了配置扩散结构外,通常用强吸声方法,因为它同时起到控制混响时间的作用。会议厅吸声结构的配置和选择要根据它的容积标准(即装修要求)而定:在100m3左右的特小型会议室内(一般的圆桌会议),如果室内陈设有地毯、窗帘和沙发座,通常不需另作吸声处理,即可达到预计的混响时间值。在200m3以上的会议厅,一般都应配置吸声料或结构。吸声材料(或结构)的类别很多,形式也有多种多样。但从内装修的形式上可归纳为下述三类: 1.暴露型:即吸声材料直接配置在会议室内表面。如在墙体或吊顶的龙骨下设置矿棉吸声板、织物毯、玻璃棉板(有薄膜贴面)和钻孔声结构等。2.装饰型:即在吸声材料的表面作各种满足装修要求的饰面材料和结构,如在吸声泡沫塑料外蒙阻燃织物、锦缎、喇叭布或设置木条、金属管等。3.隐蔽型:在透声的屏障后配置各种吸声材料或结构。上述几种形式的选用,要根据吸声和装修要求,投资,以用建筑师的爱好而定。在大、中型会议厅内控制混响的难点是低频混响时间。由于厅内的观众、座椅、地毯、门窗帘幕和多数建筑材料,都在中、高频范围内显示其较好的吸声性能。因此,如不对低频作有效的吸声处理,势必造成低频混响过长而影响语言清晰度。目前,适合于会议厅用的低频吸声结构有如下三类:1.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用胶合板(5-7mm 厚)作木护墙,离刚性墙面100-200mm的结构是控制低频混响有效措施,同时,也有很好的装修效果,最适合于会议厅内使用。但需做防火处理。2.共振吸声器,即亥氏共振器,这类结构可将其共振频率设计在欲控制的范围内,会获得显著的效果。它的表面形式可以是穿孔板,也可做成共振吸声砌体。3.大空腔吸声结构,即在厚度较大的多孔性吸声材料后面设置符合控制低频所需的空腔。在会议厅的控制中、高频混响时间,除了主人依靠听众本身和座椅的吸声外,应根据混响计算,确实在墙面配置强吸声材料,这对平行侧墙和凹弧形墙面来说,还可消除颤动回声和声聚焦等缺陷。作为墙面控制中、高频的吸声材料,通常有

食品行业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案

食品行业检测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食品安全实验室选址要求 1. 实验室应选择在清洁安静的场所,远离生活区,锅炉房与交通要道; 2. 实验室应选择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场所,要与生产加工车间有一定距离; 3. 实验室应选择在方便扦样与检验,距离车间较近的工作场所。 二、实验室结构和布局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一般工厂应设置细菌与理化检验兼有的综合实验室,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细菌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办公室。 办公室:工作人员行政办公区域。 理化分析实验室:(或者和细菌检验操作室合并) ①理化分析室(兼作感观检验室) ②仪器室(兼放细菌室显微镜等少量仪器) 细菌实验室: ①细菌检验操作室; ②无菌室; ③培养基制作室; ④洗涤消毒室; 三、食品安全实验室整体布局要求 1. 办公室:办公室是化验人员进行原始记录等各项工作的场所,是与非化验室人员交往较多的场所,因此,应设在整体综合化验室的最外层,只需有桌、椅等简单设施即可。 2. 细菌检验操作室(常规操作)细菌检验操作室是细菌培养与检验主要操作室,主要设施是实验台。 对实验台的要求: a.实验台面积一般不小于×; b.实验台位置应在实验室中心位置,要有充足光线;也可以做边台。 c.实验台两侧安装小盆与水龙头; d.实验台中间设置试剂架,架上装有日光灯与插座; e.实验台材料要以耐热、耐酸碱为宜。 3. 无菌室:无菌室通过空气的净化和空间的消毒为微生物实验提供一个相对无菌的工作环境,无菌室是处理样品和接种培养的主要工作间,应与细菌检验操作室紧密相连。为满足无菌室无菌要求,无菌间应满足以下布局: a.入口避开走廊,设在细菌检验操作室内; b.与操作室用两道缓冲间隔开; c.无菌室与缓冲间均装有紫外灯,要求每3平米安装30w紫外灯一盏; d.无菌室内设有实验台中央(实验台与边台皆可),紫外灯距实验台面要小于; e.无菌室与操作室之间设有双层窗构成小通道。 4. 培养基制作室:培养基室是制作、配制微生物培养所需培养基及检验用试剂的场所,其主要设备应为边台与药品柜。 a.边台上要放置电炉,以满足熔化煮沸培养基时用; b.边台材料要耐高热、耐酸碱; c.药品柜分门别类存放一些一般药品及试剂;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

标题:[]《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系列国 《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系列标准目前已完成向社会征求意见,形成 了标准送审稿,年内可望通过审定后报批。该系列标准的提出,填补了我国检验检测 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规范的空白。 201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重点推进包括检验检测服务在内的的八个领域的高技术服务加快发展。检验检测实验 室是检验检测服务的工作载体。实验室作为从事科研、计量、检测等科学研究与实验 的场所,是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重要场所。一个国家的实验室 水平标志着科技与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科研成就,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和国民 经济的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指出要“加强基础领域研究,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提出要“研究制定实验 室建设规范等技术标准”。 为加强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切实解决缺少实验室规划、建设 技术规范的问题,自2013年起,由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中国计量学院等 单位承担了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检验检测实验室分类方法及典型设计研究 与示范》的研究任务。该课题综合考虑检验检测实验室的实验对象、流程和软硬件等 多种不同因素,对实验室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并针对食品实验室、电气实验室展开 进一步研究,从实验室的工程设计、系统设计、功能布局、安全消防、环境保护、实 验流程及特殊实验要求等方面入手,研究实验室建设及规划布局的最佳方案,从而创 造安全、健康、节能、环保的实验室软硬件环境,形成实验室的设计、建设技术规范,不断提高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的整体水平,为实验室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指导。 作为该课题主要输出成果的《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要求》系列国家标准于2013年7月取得立项。该系列标准包括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的通用要求及在电气、食品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日前,在深圳召开的课题组及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上获悉,该系列标准已完成向社会 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年内可望通过审定后报批。该系列标准的提出,填补 了我国检验检测实验室设计、建设技术规范的空白,着力解决了实验室规划、设计、 施工等基础建设环节缺少技术标准的问题,对于规范实验室建设要求、提高建设资金 利用效率、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将发挥积极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的 快速、健康发展。

【VIP专享】会议室声学设计方案

保密会议室声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概述 保密会议室作为相对封闭的场所,根据声学设计要求,并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应用中科院声学 所自主知识产权低频宽带吸声结构等噪声控制技术,结合所建保密会议室系统运行特点进行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方案必须安全可靠,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保密会议室室内人员的身心健康,延长隔音室系统的使用寿命。以及给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工作场地。 二、保密会议室设计施工依据 国家标准GB/T 19886-2005 声学隔声罩和隔声间噪声控制指南 国家标准GB/T 19885-2005声学隔声间的隔声性 能测定实验室和现 场测量 三、保密会议室声学性能指标 1.保密会议室室内平均本底噪声低于25dBA; 保密会议室室内平均噪声声压级105dBA时,外界环境平均噪声声压级低于50dBA;

保密会议室内外平均声级差达到55dBA以上2.实现对125Hz-8000Hz范围声音,房间混响时间小于0.3s; 3.实现对125Hz-8000Hz范围声音,吸声结构平均吸声系数大于0.70; 四、保密会议室声学设计方案 向 轴流风机消声器 消声器 消声通风管道 房樑 向旋转 详见强吸声间地板示意图 图1 保密会议室总体示例

钢 钢 钢 图2 保密会议室隔振块布置示例图3 保密会议室墙壁结构布置示例

图4 保密会议室墙壁剖面图

图5 保密会议室外侧复合岩棉板结构示例图6 保密会议室地板结构示例

1.为了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保密会议室隔声墙采 用双层钢板,内加阻尼板,板间填充吸音棉防止 共振; 2.保密会议室隔声墙结构剖面如图4所示:双层钢 板厚度约1-1.5mm;钢板后贴阻尼板,厚度约1- 1.5mm。钢板间距为100mm,两层钢板中间填充 吸音超细玻璃棉,起到吸声、防止共振的作用;3.隔声墙内侧是吸声结构,为了达到较好的控制室 内声学特性,选用了3种吸声结构:穿孔吸声板 其内填充吸声材料(超细玻璃棉,厚度为300mm)、微缝吸声板、管束吸声板; 4.吸声材料表面覆盖3种吸声板(穿孔吸声板、微 缝吸声板、管束吸声板),构成不同吸声结构,可 以调整室内吸声特性,满足工程造价限制和声学 特性控制的要求; 5.保密会议室天花板采用束腔共振吸声结构,厚度 控制在300mm; 6.保密会议室通过工字钢下垫减振块实现整体浮 筑在楼板或地板上,保密会议室地板采用钢板阻 尼加减振装置,上面铺设穿孔吸声板,中间填充 超细玻璃棉,最后铺一层阻燃透声地毯; 7.信号电缆线通道内需要包裹吸声棉,入口和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