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练习题答案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练习题答案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练习题答案

《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练习题答案

1.文章从爱因斯坦回顾往事时的一句话写起,有什么好处?

2、爱因斯坦高度评价作为艺术家的巴赫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原因是什么?

3、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其理由是什么?

4、支撑爱因斯坦一生的三大支柱是什么?由此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5、从最后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

6、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哪些地方?

7、谈谈你对下面四句话的理解。

(1)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残缺的;反之亦然。

(2)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补充的。前者能满足我们的理性追求,后者能满足我们感情的渴望。

9.爱因斯坦的认识和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10、. 本文阐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

1、爱因斯坦的话回顾了自己从小爱好音乐的事情,这与文章论述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写直接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作为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原来还十分热爱音乐艺术。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作了铺垫。

2、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作品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因而大艺术家在这方面的作用往往要超过科学家。(意思对即可)

3、①(从认识上说)二者都是没有终点的世界,都需要不断追求;②(从创造上说)二者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的。(意思对即可)

4、三大支柱是:科学、艺术、哲学。一个人要在科学上取得重大成就,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提示:一是文中读到了什么,作者向告诉我们什么;二是给你什么启示,要联系自己和社会。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呼唤。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文精神正在滑坡,时代需要科学,同样需要人文,需要二者的统一。可以这么说,古往今来任何一位大学者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二者的高度统一。这篇课文的主旨显然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呼唤。

6、他推崇西方古典音乐,达到了如醉如痴的热爱程度。他在研究物理学时每天都拉小提琴。他还能弹一手好钢琴。曾与普朗克合奏。他还推崇文学,文学在他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7、(1)这句话强调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告诉我们,不论缺少其中的哪一方面,美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残缺的。(2)这句话突出了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对于一个健全的人来说,理性的追求与感情的渴望都是必需的,那么科学与艺术正好从这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满足的途径。

9.启发人们,要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和艺术学习,尽量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于没有定向的中学生来说,既要学好数理化等理科课程,也要学好语文、外语、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绝不应存有偏科现象。

10、. 本文作者赵鑫珊从自身经历和学习经历出发,高屋建瓴地看待科学、艺术、哲学三者的关系。他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为例证,说明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两

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这篇文章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

《想北平》

1、“这个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爱”,既是“ 说不出”,作者用了怎样的类比来形容这种“爱”的?老舍先生把对北平的爱比作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母亲身体不佳而欲落泪。母亲牵动他的心神,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了他对故乡北平的爱显得那么不同寻常而又那么的深刻,从而“说也说不出”。

2、老舍对北平有着怎样的情感?明确: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

①“说不出”在二、三两段中4次出现,有何作用?

明确:情到深处反无声——“说不出” 正是爱到极点的表现。反复强调,表明爱得非常深厚,只是“说不出而已” 。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当然这说不出的爱还有他的原因。“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所以,他决定写“我的北平” 。

②作者笔下“我的北平”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明确:“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第二段);“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第三段)

③反复说“说不出”却说了很多,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明确:想说而说不出的爱。

作者是怎样来形容这种“爱”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爱我的母亲……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老舍用对母亲的爱(老舍的孝母之心在文

坛中也是传为佳话的)来形容对北平的爱。他因母亲的欢心而笑,因不放心母亲的健康而欲落泪。对母亲说不出的爱就在这笑、泪之中,作者用这一类比恰当地表达出了他对北平那不同寻常又那么深刻的“说也说不出”的爱。

3、他笔下的北平具有怎样的特点?明确:既复杂又有边际、动中有静、布局合理、人为之中显出自然,贴近自然。

4、作者是怎样写北平的特点的?

① 对比手法。作者将北平和欧洲四大历史的都城进行比较,突出北平的好处。

第四、 五段作者将北平和巴黎进行比较, 巴黎太热闹,而北平动中有静;巴黎的布置比起北 平来还差点,突出北平宁静、布置匀调的特点。

第六段将美国的橘子——北京的玉李进行对比, 表明作者对北平的平民生活的眷恋, 也有 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 第七段:伦敦成天冒烟的工厂——北平接近自然

② 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和画面,来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

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去写北京的物产, 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 一枝一叶总关情, 正是这样

的叙述与描写表明了作者与北京的亲密关系。 如果老舍是个观光客, 可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体验,当然更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③ 细节描写 如:“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

“果子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运来……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细节描写就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景物或

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 可有可无;

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 不能随意取代。 它是最生动、 最有表现力的

手法。

4.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讨论)

想北平是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 如何表现北京, 老舍觉得很为难: “北平 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 ,都写什么呢?他又不愿只“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 知道的”,更怕挂一漏万,埋没了北京的种种好处。如果知识机械地罗列,平铺直叙,写成

篇北京地方风光的指南就更没味道了,因此,老舍决定写“我的北平” 词语,用最通俗质朴的言辞, 用最能引人共鸣的表达方式把对北平的爱上升为对母亲的爱的

地步,并通过与巴黎等城市的比较突出北平的特点,他和北平是“我”中有“你” ,“你”中 有“我”,融为一体的关系。这就超出了一般的客观描写,他不仅要告诉读者北京是什么样 子,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京的爱,他不是在“写”北平,而是在“想”北平。

北京是大都市, 却保持了乡野的幽静,让人快乐而安适, 还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 菜、 水果,使人更接近自然,因此北京虽是有钱人的天堂,但“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照样 可以在北平享受清福。

1、像北平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大都市,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把笔伸向普通北京人 的院子、 墙根, 只选择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果果菜菜来写呢?是不是显得小气了一点? (过渡 到人,通过作者的了解来理解作者倾注在文本中的情感) 明确: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小中见大” 。正因为他对北平的熟悉与热爱,他才写出北平的 与众不同。 如果他只是北京的匆匆过客, 恐怕除了感叹历史的悠久, 建筑的恢宏也就没什么 了。老舍把笔伸向了普通北京人的院子、 墙根, 就因为他是一个平民, 一个普通的老北京人, 他的生活就在这些院落里,墙根边, 他是一个平民艺术家。作者用一些平淡的文字,表达了 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对北平的热烈情怀。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 老舍是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看待 北平,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可归结到他的“平民意识”上。

2、 第四段中“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也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 篮里。”表现了北平生活环境的宁静快乐舒适。

3、 如何理解“虽然,那里也有空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 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明确:摸着老城墙能让人感觉到踏实安全。

只有在踏实安静的环境中, 人才能享受到那份宁

静快乐,实现无欲无求。

即使再喜欢北京, 也不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 信手拈来, 无关紧要, ,抛开一切美好的

4、老舍在文章的四、五段将北平与巴黎、罗马等国外城市进行对比,北平也有高楼大厦、

风景名胜,但作者为什么只拿北平的“动中有静”“环境布置的匀调” “生活接近自然”与它

们相比?难道国外的城市不好吗?

明确:与国外城市相比的这些方面都是作者所亲身经历的事物与生活。老舍的生活是贫寒的。

所以他是以一个贫寒人的眼光来看待北平的,他关注的是和他一样的平民人的生活以及环境。这实际上是他的“平民意识”

5、文章最后,“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这段话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直接抒发对北平的想念之情。本文写于1936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

侵略,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者当时不在北平。但作为一个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他

忧心如焚,对家乡的思念比平时更为强烈,结尾一句,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①作者爱北平,想北平,但“想”北平“想”到“要落泪”,这是因“爱”而生的什么情感?

乡愁。

②触发“乡愁”的原因有很多,飘零在外的游子失意时会有,得意时也会有。“乡愁”的内

涵很丰富,老舍的“乡愁”有没有特另U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品味其具体内涵。

明确:文中相关“落泪”的语句: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

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

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老舍的“乡愁”不是由于自我的失意或得意,

而是发自内心的对北平的关心和爱护,是典型的“舍予”之“爱”,是真爱,是大爱。

6、语言特点:幽默诙谐,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鲜明生动。

①用词口语化。如“差点事儿”,“挤得慌”,“带霜的玉李儿”,“还不愧杀”口语化的词通俗易懂,显示了老舍作为语言大师举重若轻的功力。

②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朴素中蕴含典雅。

“面向着积水潭……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一一这几句话,描绘了环境氛围,自然景物,又写了乐在其中的人,景语、情语融为一体,富有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言浅而旨远,令人回味无穷。

③善用对比

1.对本文第(1) —(3)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2?第(2)段中,作者说“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

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话回答)历史老

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3.第(4)—(7)段中,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特点,请写出其中两个主要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处不超过10 个字)4.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语在文中的含义。

5.第(4)段“摇篮”写出了北平什么特点?第(5)段“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又表现在哪

些方面?(4 分)

6?从第⑥⑦段中,找出与下面句中“感到寂苦”对比着写的一个句子。假使让我“家

住巴黎” 。我—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7 ? 文章以“ 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 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

8?本文第二段中作者说“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这个”指的是什么意思?

9?本文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如住在巴黎会感到“寂苦”,而后面又说巴黎“太热闹”?

10?从文章第七段来看,北平的好处有哪些?请分条陈述。

参考答案

2.(北平)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

3.(1)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2)动中有静使人快乐安适;(3)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4)紧

连园林、菜圃与农村)

4.表明北平“有个边际” ;表现北平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亲切感和依

恋情。(意思对即可)(写出两点即可)

5.. 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写出了北平的安适、温暖。(1)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2)处处设备的完全,又处处有空(3)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6. 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

点清福了;

7 点明题意;照应开头“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指作者对北平的爱是要说而说不出来的。

9?作者要是住在巴黎会因为思乡而感到寂寞孤苦。“太热闹”指的是巴黎不象北平那样动中

有静,有很多地方使人疲乏,需要酒精和咖啡的刺激。

10.书多,古物多,花多,菜多,果子多。

《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

1、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谈“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的?

一、“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二、“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

2、文中作者忆写了哪三件与蔡元培先生交往的故事?

1、初见蔡先生,感受其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

2、请先生开证明,亲见其从容不迫的书生本色和超乎事务、萧然物外的气象。

3、在美聆听先生演讲,再次领受其慈祥诚恳的气象和风趣的言语。

3、作者在写第三件事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蔡先生什么特点?

运用了侧面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蔡先生慈祥诚恳、幽默风趣的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

4、第六段中,“蔡先生一进会场….好像是听到一声口令”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来表现北

大学子对蔡先生发自内心的崇敬。细节

5、作者写这三件事惜墨如金,是否有不够具体生动之嫌?从这三件事中如何理解“春风化雨”?

1、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在回忆本身,而在表现蔡先生的人格风范,故不需要详细的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等,也不需要仔细交代前因后果,只需要勾勒出蔡先生的精神风貌即可。

2、这三件事皆为平凡琐事,文章也无前因后果的交代和渲染烘托的描写,但是多年之后先

生的态度、言辞、教诲憬然在目,足见先生之人格对作者的感化,这就是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是平凡中的伟大。

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阐述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的?

首先阐述了“兼容并包”的内涵,即不问政治派别和意见,不问年龄和资历,唯才是举,学术自由,百家争鸣。

其次论述了“兼容并包”教育思想的影响:1、将北大由“一个官僚养成所”变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 2、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7、春风化雨和兼容并包是怎样的关系?

两者不是并列的,更不是割裂的,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的。

春风化雨是兼容并包的基础,兼容并包是春风化雨的体现;二两者的实质是统一的,那就是真诚。因为只有真诚的人,才有春风化雨的力量,有了春风化雨的力量,才有兼容并包的理想和实践。

8、如何理解“极高明而道中庸”?

“极高明”是指文章的高度,“道中庸”是指为人处世的态度。即具有极高明的理想和境界,却又选择中庸

的处世之道和行为。

9、根据文章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蔡元培是一个怎样的人?

蔡元培先生是具有春风化雨人格魅力和兼容并包教育思想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

10、文章最后再次强调作者心中蔡元培先生的地位: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在本

文至少包括三层含义,请回答有哪三层含义?

1、蔡元培是我所认识的敬爱的师长。

2、蔡元培先生是北大卓越的领导者。

3、蔡元培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和旗手。

12、你认为,文章在写作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1、以小见大

2、叙议结合

3、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开合有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综述:风去变幻的八十年 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⒊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①历史任务:独立解放和富强富裕 ②相互关系:只有争取前者才能为后者实现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客观上:列强的入侵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中国人民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和痛苦,中华民族以百年的耻辱和贫弱为代价换来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而且这一代价的付出是别无选择的,是侵略者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虽然在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产生了资本主义,但其因受到外国侵略的严重制约而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和可能,始终无法获得正常的充分的发展,使近代中国形成了殖民地色彩浓厚的畸形发燕尾服的经济体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庸。 所以从结果来看,西方的侵略并没有将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2范文

分离科学思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截留率:指溶液经超滤处理后被膜截留的溶质量占溶液中该溶质总量的百分率。 水通量:纯水在一定压力温度0.35MPa25℃下试验透过水的速度。 浓差极化: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电极表面附近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变化引起的极化。 分配系数:物质在两种不相混的溶剂中平衡时的浓度比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平衡的定量反映。 萃取因素:影响双水相萃取的因素包括聚合物体系无机盐离子体系PH体系温度及细胞温度的影响。 带溶剂:易溶于溶剂中并能够和溶质形成复合物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容易分解的物质也称为化学萃取剂。 结晶:.物质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晶核:过饱和溶液中形成微小晶体粒子是晶体生长必不可少的核心。 重结晶:利用杂质和洁净物质在不同溶剂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再次结晶以获得高纯度的晶体操作。 双水相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的分离操作。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对物质进行溶解和分离。 离子交换技术: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而达到分离纯化的方法。 膜污染: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凝聚值: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 精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及回流手段来实现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最小回流比:当回流比减小到某一数值后使两操作线的交点d落在平衡曲线上时图解时不论绘多少梯级都不能跨过点d表示所需的理论板数为无穷多相应的回流比即为最小回流比萃取精馏:向原料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萃取剂或溶剂以改变原有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而得到分离。 共沸精馏:体系中加入一个新的组分称为共沸剂共沸剂与待分离的组分形成新的共沸物用精馏的方法使原体系中的组分得到分离。 凝聚:指在投加的化学物质铝、铁的盐类作用下胶体脱稳并使粒子相互聚集成1mm大小块状凝聚体的过程。 絮凝:指使用絮凝剂天然的和合成的大分子量聚电解质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絮凝团的过程。其中絮凝剂主要起架桥作用错流过滤称切向流过滤:在压力推动下悬浮液以高速在管状滤膜的内壁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而附着在滤膜上的滤饼很薄因而能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的过滤速度。 比移值:在薄层色谱中被测物质移动的相对距离。 二、简答题 1.简述进行料液予处理的目的并说明常用的料液预处理方法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方法:凝聚和絮凝加热法调节悬浮液的PH值杂蛋白的去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

食品营养学 填空题10个空,1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选择题20个,20分(全部来自习题册);名词解释5个,10分;问答题5个,30分;综合应用题1个,30分。 一、名词解释 1、营养不良:指由于一种或一种以上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2、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3、抗生酮作用:当碳水化合物不足时,脂肪酸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而产生过多酮体,会产生酮症酸中毒;当碳水化合物充足时,可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这种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4、碱性食品::指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碱性,包括蔬菜、水果、豆类、牛奶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5、血糖生成指数: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GI值越高,说明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效应越强。 6、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7、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或缺乏,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8、营养价值:指食品中所含热能和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包括营养素是否种类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和相互比例是否适宜,并且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 9、营养质量指数: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热能密度(待测食品所含热能占供给量的比)之比,作为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 10、酸性食品:指含硫、磷、氯等矿物质较多的食物,在体内的最终代谢产物常呈酸性,包括肉、鱼、蛋、禽类、谷类及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11、DRIs :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其中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2、蛋白质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如将几种食物进行混合,能起到取长补短,使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更接近人体需要量模式,从而提高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3、节约蛋白作用: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能量为基础,当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时,将由蛋白质、脂肪产能来弥补,即为糖类对蛋白质的保护作用。 14、混溶钙池: 在人体内,99%的钙元素以羟基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其余1%的钙元素大多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血液中,这部分钙统称为混溶钙池。 15、膳食营养状况变迁:从膳食匮乏低劣和体力活动强大为主的状况,向膳食能量、脂肪过多,同时缺少运动占主导的状况转变。 16、反式脂肪酸 : 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 17、n-3PUFA:n-3(或w-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从甲基端数,第一个不饱和键在第三和第四碳原子之间的各种不饱和脂肪酸。 n-6PUFA :n-6(或w-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从甲基端数,第一个双键在第六和第七碳之间。 18、产能营养素: 在人体摄取的营养中,只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能产生能量,营养学上称这三种营养素为“产能营养素”或“热原质”。 19、氨基酸需要量模式: 是蛋白质仲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用来反映人体蛋白质即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上存在的差异。 20、膳食指南: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本国国情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知道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已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 21、营养调查:是通过膳食调查,实验室检测,体格检查,能量消耗观察,了解个体或群体营养状况的方法。营养调查是营养监测的基础。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

《中国市场经济理论》复习思考 题答案要点 第1章 1.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市场经济理论是在一定生产关系基础上以资源配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研究资源配置和公平分配而发生的经济关系,以及市场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规律性。 具体来讲,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含义:(1)研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如何使资源配置趋向合理,以便发挥其更大的效用;(2)研究市场经济的一般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市场经济的内涵、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等;(3)研究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的体制问题,即研究影响市场经济运行的体制要素,包括市场经济的宏观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微观体制;(4)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问题,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规则、市场经济运行的场所和规律、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5)研究市场经济的对外开放,包括市场经济的开放效应、对外开放的方式与途径以及WTO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等;(6)研究市场经济的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2.中国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答: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学术界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解决四个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问题: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要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经过多年的探索基本解决了社会主义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发展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两大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主要是解决社会主义怎样发展市场经济;如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化”。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9-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资料

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 【填空题】 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2.31对脊神经包括8 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 5 对腰神经, 5 对 骶神经和 1 对尾神经。 3.脊神经中含有4种纤维成分,即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 4.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即前支、后支、脊膜支 和交通支。后者又可分为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5.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其余各部脊神经前 支交织成丛,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4个神经丛。 6.颈丛皮支主要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肌支主要有膈神经。 7.臂丛有三个束,分别称为内侧束、后束和外侧束。 8.臂丛在锁骨下部有至上肢的五大分支,即肌皮神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9.支配前锯肌的神经是胸长神经,支配背阔肌的神经是胸背神经, 支配肱桡肌的神经是肌皮神经,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腋神经,支配拇收肌的神经是尺神经。 10.肱骨外科颈骨折时,易损伤腋神经,致方形肩畸形;肱骨中段骨 折,易损伤桡神经,致垂腕畸形;肱骨内上髁骨折,可能损伤尺神经,致爪形手畸形。 11.股神经最长的一个皮神经称隐神经,大腿肌前群由股神经支配, 内收肌群主要由闭孔神经支配,后群肌主要由坐股神经支配。12.臀大肌由臀下神经支配,股二头肌由坐骨神经支配,腓肠肌由 胫神经支配,胫骨前肌由腓深神经支配。 13.腓骨颈骨折常伴随腓总神经损伤,导致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瘫 痪,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14.胫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小腿后群肌无力,出现钩状足畸形。 15.脑神经中含有7种纤维成分,即: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躯体感 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16.脑神经中,属于感觉性的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属于运动性的脑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属于混合性的脑神经有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17.动眼神经分别支配眼球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18.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名称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9.一侧展神经损伤可引起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 20.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有鼓索、岩大神经和镫骨肌神经; 其颅外分支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生物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各章练习题及答案

生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当达到一定的盐饱和度时,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并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____。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__。 3、____RNA 分子指导蛋白质合成,_____RNA 分子用作蛋白质合成中活化氨基酸的载体。 4、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是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方式。 6、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 7、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识别有关,也是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碳骨架的共体。 8、脂肪是动物和许多植物主要的能源贮存形式,是由甘油与3分子_____________酯化而成的。 9、基因有两条链,作为模板指导转录的那条链称 _____________链。 10、以RNA 为模板合成DNA 称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糖的有氧氧化: 3、必需脂肪酸: 4、半保留复制: 三、问答题 1、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2、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3、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4、半保留复制:双链DNA 的复制方式,其中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DNA 分子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三、问答题 2、DNA 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 答:按Watson-Crick 模型,DNA 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 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 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维持DNA 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3、怎样证明酶是蛋白质? 答:(1)酶能被酸、碱及蛋白酶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证明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2)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米伦反应、乙醛酸反应。 (3)一切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热、酸碱、紫外线等,同样可以使酶变性失活。

《食品营养学》习题及答案

1.第1题 下列植物性食物中( )富含优质蛋白质。 A.豆类 2.第2题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元素为()。 A.硒 3.第3题 供给机体能量最迅速经济的来源是( )。 A.碳水化合物 4.第4题 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矿物质是()。 A.钙 5.第5题 ()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A.维生素C 6.第6题 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 A.12% 答案:A 7.第7题 ()在谷类加工中损失最多。 D.B族维生素 8.第8题 对于举重、投掷等项目要求较大的力量,含氮物质代谢强,所以食物中()供给量应提高。 B.蛋白质 9.第9题 下列哪种不是人工合成色素() B.胡萝卜素 10.第10题 婴儿膳食中合理的钙磷比例为( )。 D.2∶1 11.第11题 UL是()的水平。 A.日常摄取高限 12.第19题 下列属于双糖的是( )。 A.蔗糖 13.第20题 下列哪项不是脂类的营养学意义() D.提供必需氨基酸 14.第21题

鱼类食品有一定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作用,是因为含有()。 C.不饱和脂肪酸 15.第22题 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 16.第23题 RDA是为了保障居民()所提出的食物营养素供应标准。 B.保证既不患营养缺乏病又不患营养过剩性疾病 17.第24题 以下属于成碱性食品的是()。 C.茶叶 18.第25题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以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表达正确的是( )。 B.豆类>禽类>奶类 19.第26题 大豆制品与米饭同时食用() A.大豆可弥补米中的赖氨酸不足 20.第27题 下列哪些食品老年人不宜多食,以免引起高胆固醇血症( )。 A.动物脑、鱼子 21.第28题 烟酸即( ),又名维生素PP、抗糙皮病维生素或抗癞皮病维生素。 C.尼克酸 22.第29题 食醋具有袪病保健功能,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堆积,防止( )疾病。 B.心血管 23.第30题 果糖是一种( )。 C.单糖 24.第31题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全日总能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以()为宜。A.10-15%,20-30%,55-65% 25.第32题 粮谷类食物蛋白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 D.赖氨酸 26.第41题 以下食物中生物价最高的是()。 A.鸡蛋 27.第44题 菠菜、苋菜等蔬菜中钙、铁不易吸收是由于含有一定量的( )。 B.草酸

(完整word版)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解析

计量经济学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怎样理解产生于西方国家的计量经济学能够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 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答:计量经济学的产生源于对经济问题的定量研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结合在一起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对各种经济因素和经济活动进行数量分析的客观要求。经济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分析的发展,是经济学逐步向更加精密、更加科学发展的表现。我们只要坚持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就能够使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2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计量经济学不仅要寻求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而且要对实际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个方面。 理论计量经济学是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研究内容,目的在于为应用计量经济学提供方法论。所谓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技术的研究,实质上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改造和发展数理统计方法,使之成为适合测定随机经济关系的特殊方法。 应用计量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经济理论的指导下,以反映经济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计量经济方法技术研究计量经济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分析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行为以及对经济政策作定量评价。 1.3怎样理解计量经济学与理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答: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联系: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数量规律;计量经济学必须以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原则和经济运行规律为依据;经济计量分析的结果:对经济理论确定的原则加以验证、充实、完善。区别:经济理论重在定性分析,并不对经济关系提供数量上的具体度量;计量经济学对经济关系要作出定量的估计,对经济理论提出经验的内容。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联系:经济统计侧重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性计量;经济统计提供的数据是计量经济学据以估计参数、验证经济理论的基本依据;经济现象不能作实验,只能被动地观测客观经济现象变动的既成事实,只能依赖于经济统计数据。区别:经济统计学主要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描述和计量;计量经济学主要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计量。 1.4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在计量经济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变动的原因,被解释变量是变动的结果。被解释变量是模型要分析研究的对象。解释变量是说明被解释变量变动主要原因的变量。 1.5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答:一个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经济变量、参数和随机误差项。例如研究消费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Y=α+βX+u 其中,Y为居民消费支出,X为居民家庭收入,二者是经济变量;α和β为参数;u是随机误差项。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第三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思考题 刚体一般是由n (n 是一个很大得数目)个质点组成。为什么刚体的独立变量却不是3n 而是6或者更少 何谓物体的重心他和重心是不是 总是重合在一起的 试讨论图形的几何中心,质心和重心重合在一起的条件。 简化中心改变时,主矢和主矩是不是也随着改变如果要改变,会不会影响刚体的运动 已知一匀质棒,当它绕过其一端并垂直于棒的轴转动时,转动惯量为23 1 ml ,m 为棒的质量,l 为棒长。 问此棒绕通过离棒端为l 41且与上述轴线平行的另一轴线转动时,转动惯量是不是等于2 24131?? ? ??+l m ml 为什么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没有一条是通过质心的,那么平行轴定理式(3.5.12)能否应用如不能,可否加以修改后再用 在平面平行运动中,基点既然可以任意选择,你觉得选择那些特殊点作为基点比较好好处在哪里又在(3.7.1)及()两式中,哪些量与基点有关哪些量与基点无关 转动瞬心在无穷远处,意味着什么 刚体做平面平行运动时,能否对转动瞬心应用动量矩定理写出它的动力学方程为什么 当圆柱体以匀加速度自斜面滚下时,为什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不能求出圆柱体和斜面之间的反作用力此时摩擦阻力所做的功为什么不列入是不是我们必须假定没有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圆柱体能不能滚 圆柱体沿斜面无滑动滚下时,它的线加速度与圆柱体的转动惯量有关,这是为什么但圆柱体沿斜面既滚且滑向下运动时,它的线加速度则与转动惯量无关这又是为什么 刚体做怎样的运动时,刚体内任一点的线速度才可以写为r ω?这时r 是不是等于该质点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什么 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r ω ?dt d 为什么叫转动加速度而不叫切向加速度又()r ωω??为什么叫向轴加速度而不叫向心加速度 在欧勒动力学方程中,既然坐标轴是固定在刚体上,随着刚体一起转动,为什么我们还可以用这种坐标系来研究刚体的运动 欧勒动力学方程中的第二项()21I I -y x ωω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物理意义又是什么 第三章思考题解答 答:确定一质点在空间中得位置需要3个独立变量,只要确定了不共线三点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故须九个独立变量,但刚体不变形,此三点中人二点的连线长度不变,即有三个约束方程,所以

食品营养学思考题解答

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1)供给能量(2)构成机体成分(3)参与营养素的代谢(4)具有解毒作用 (5)增加肠道功能和胃的充盈感 2.功能性甜味剂的种类和共同特点是什么? (1)功能性单糖,包括结晶果糖、高果糖浆和L-糖等。 (2)功能性低聚糖,包括低聚异麦芽糖、异麦芽酮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乳酮糖、棉子糖、大豆低聚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等。 (3)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氢化淀粉水解物等。 (4)强力甜味剂,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二氢查耳酮、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精、甜蜜素、安赛蜜等。强力甜味剂的甜度很高,通常都在蔗糖的50倍以上。 特点:代谢不受胰岛素的控制,具有生理活性,甜味保留时间长。 3.焦糖化反应美拉德反应淀粉的糊化与老化等概念 糖类尤其是单糖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的高温(一般是140-170℃以上)时,因糖发生脱水与降解,也会发生褐变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焦糖化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的过程。 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但当水温至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生明显变化。淀粉在高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Gelatinization)。 稀淀粉溶液冷却后,线性分子重新排列并通过氢键形成不溶性沉淀。浓的淀粉糊冷却时,在有限的区域内,淀粉分子重新排列较快,线性分子缔合,溶解度减小。淀粉溶解度减小的整个过程称为老化(starch retrogradation)。 4.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有哪些? 淀粉的水解,淀粉的糊化与老化,沥滤损失,焦糖化反应和羰氨反应。 5.脂肪的生理功能? (1)提供能量(2)提供必需脂肪酸(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构成人体组织(5)调节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6)增加饱腹感 6.W-3,W-6系列都包括哪些不饱和脂肪酸? W-3系列:α-亚麻酸(AIpha-linolenic acid,ALA)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DPA) W-6系列:亚油酸,花生四烯酸,γ-亚麻酸。 3.EFA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2)合成体内重要活性物质(3)参与体内脂质的代谢与利用 4.脂类的功能? (1)构成机体成分(2)供能与保护机体(3)提供必需脂肪酸和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4)增加饱腹感和改善食品感官性能 5.精炼的方法? 脱胶,中和,脱色,脱臭 6.水解酸败的定义? 水解型酸败通常是指微生物(如霉菌繁殖生产解脂酶)作用于脂肪,引起简单的水解反应,使之水解为脂肪酸,甘油二酯,甘油一酯和甘油的结果。 7.影响油脂氧化的因素? (1)脂肪酸的组成(2)氧浓度(3)温度(4)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8.氧化酸败的定义?

脊髓灰质炎试题及答案

脊髓灰质炎培训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脊髓灰质炎感染者,依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顿挫型、无瘫痪型和瘫痪型4型,其中以隐性感染或无症状型最多见, 瘫痪型最少见。 2、对人类致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二、选择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 (A )隐型感染B急性感染C慢性感染 D潜伏感染E慢性感染 2、脊髓灰质炎病毒排出体外主要通过 A鼻分泌物B眼分泌物(C )粪便 D小便E飞沫 3、脊髓灰质炎多见于 A (儿童)B青壮年C孕妇D农民E制革工人 4、肠道病毒不会引起的疾病是 A脊髓灰质炎B急性出血性结膜炎C心肌炎 D疱疹性咽峡炎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5、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呼吸道)B消化道C蚊虫叮咬 D血液和血制品E母婴传播 三、简答题 1、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注意事项: ①冬春季服用;②避免开水;③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者,以及有心、 肝、肾脏疾患者,忌服;④疫苗偶有低热、腹泻

2、脊髓灰质炎的传染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人、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其中隐性感染者及轻型无麻痹病人由于数量多且不易被发现,而成为主要传染源。感染者通过粪便排毒,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周至数月。以消化道传播为主要途径,被粪便污染的手、食品等等是主要传播媒介。在卫生状况较差的地区,主要途径是粪- 口传播,在流行期和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咽部排毒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3、那些人容易感染脊髓灰质炎?潜伏期是多长? 多见于 5 岁以内的儿童。感染后可获同型病毒持久的免疫力。脊灰病毒由口进入胃肠道,潜伏期为3-5 天,一般7-14 天。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2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营养:是指人体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是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 2、蛋白质的功效比值:用幼小动物体重的增加与所摄食的蛋白质之比来表示将蛋白质用于生长的效率。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增加体重(g)/摄入的食物蛋白质(g) 3、amino acid score :蛋白质质量的评价指标,氨基酸分=[1g受试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氨基酸的毫克数]×100% 4、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是指摄入的食物经过机体代谢成为体液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来源的过程。 5、膳食指南: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所有居民或特殊人群的总指导原则。是依据营养学理论,结合社区人群实际情况制定的,是教育社区人群采取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指导性意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B)。 A、DRIs B、RDAs C、RNI D、EAR 2、胃酸由(B)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鞣质酸 3、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D)。 A、胃蛋白酶原 B、胃蛋白酶 C、胃酸 D、糖蛋白 4、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D)性液体。 A、酸性 B、弱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5、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C)。 A、消化食物 B、吸收营养素 C、吸收水分 D、消化食物残渣 6、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的(B)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 A、30% B、50% C、60% D、70% 7、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C)。 A、17.15 kJ B、39.54 kJ C、23.64 kJ D、18.61 kJ 8、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

中国经济概论复习题(全)附答案

一、单选题 1. 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经历了:()。 A. 由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演进 B. 由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一次产业占优势的演进 C. 由二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演进 D. 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2. 下列对于国有企业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A. 中国的国有企业既是特殊企业,又是一般企业。 B.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特殊企业。 C.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一般企业。 D.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3. 下列对于“经济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A. 指经济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 B.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C.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 D.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没有很大差异 4. 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A. 主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B. 主要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C. 主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D. 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 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 实行承包制 B. 实行租赁制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建立市场经济 B. 放弃计划经济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7. 公共物品是指()。

A. 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B. 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C. 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D. 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8. 下述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归纳不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国际经验 B. 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高于国际经验 C. 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低于国际经验 D.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高于于国际经验 E.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低于国际经验 9. 下述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正确的说法是:() A. 是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方式 B. 是对人民公社制度的有效替代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 D. 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生产制度 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有企业承包制存在的问题?() A. 承包制不能使企业取得独立经济主体的地位 B. 企业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 C. 企业只能“负盈不负亏 D. 承包基数界定很难合理 E. 承包制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11. 中国现阶段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A. 计划形成价格为主 B. 国家控制价格为主 C. 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 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12. 一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对其就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A.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B. 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C. 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 13.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A. 公司制 B. 合伙制 C. 业主制 D. 承包制 14.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 (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 (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 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 10℃::96.5%,95.8%,97.1%,96.0% 37℃:94.2%,93.0%,95.0%,93.0%,94.5% 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

10营养学作业及解答.doc

09作业(10分/次,2分/题) 思考题(一) 1. 什么是健康? 哪些生活习惯有害健康? 2. 良好的公众营养和健康状况, 与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关系? 3. 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合理与否, 对国家和民族有何重要意义? 4.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主要普查了哪几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5. 在公众营养状况方面, 我国仍面临的双重挑战是什么? 思考题(二) 1、营养的定义是什么?合理营养的核心是什么? 2、营养素的三大主要功能是什么? 3、什么是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的“三原则”是什么? 4、什么是氮平衡?青少年应保持何种氮平衡? 5、如何经济合理地补充每日所需蛋白质? 思考题(三) 1、脂肪有哪些生理功能?每日推荐量是多少? 2、丙烯酰胺主要存在于哪些食品中?一般食品包装上标注的哪些添加剂含有反式脂肪酸? 3、碳水化合物有哪些生理功能?每日推荐量是多少? 4、人体有哪些方面的能量消耗?哪些病属于肥胖并发症?计算你的体重属于哪种类型? 5、产能营养素有哪些?我们应以哪类食物为主要供能食物? 思考题(四) 1、矿物质有何特点?食盐的日推荐限量是多少? 2、维生素有什么特点?哪些是脂溶性维生素?哪些是水溶性维生素? 3、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有何好处? 4、水有哪些生理功能?成人每天至少应喝多少水? 5、常饮碳酸饮料对身体有哪些害处? 思考题(五) 1、什么是食物的营养价值? 2、评定食物的营养价值主要评定什么? 3、评定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何意义? 4、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哪五类? 5、加工、烹调和贮藏对事物的营养价值有何影响? 思考题(六)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07版)包括哪十条? 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07版)的具体内容? 3、零食依据什么进行分级?零食被分为哪三个级别? 4、评价营养食谱的标准是什么(6条)? 5、试用简便方法制定一日食谱。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任何一种经济法律关系都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主体、( )和( )。 2、我国民法将法人分为法人和( )法人两大类。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和( )。 4、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包括( )和( )。 5、作为法律事实中的行为,包括市场经营行为、( )、( )和经济违法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 )、货币与有价证券、( )和管理对象。 7、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和市场之间的经济关系。 8.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所确认的,在国家对市场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和调控过程中,当事人之间所形成的具有( )内容的经济关系。 9、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中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具体包括有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 )、( )和经国家特别授权的经济组织。 10、经济法律事实按其与经济法主体自觉意志的联系可分为( )和( )两大类。 [参考答案] 1、内容客体 2、企业非企业 3、享有的权利承担的义务 4、完成一定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劳务 5、经济管理行为经济仲裁、司法行为 6、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行为 7、国家 8、监督权利与义务 9、职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 10、事件行为 二、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人的论述,第()项是错误的。 A、法人必须依法设立 B、法人必须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C、法人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名称和场所 D、法人可以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承担无限责任 2、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 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A、所有经济法律关系 B、各种经济关系 C、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 D、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4、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 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5、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6、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7、经济法律关系的实体内容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权利义务 8、()是经济法主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内部组织 D、公民个人 9、经济权利是由()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