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历史沿革

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郡地,西汉为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市。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市管辖。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市代管。

2、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

临湘地处省东北边陲,素称“湘北门户”。地理位置为东经113°9′-113°21′,北纬29°12′—29°51′,市境南北纵长72.5 km,东西宽31.6 公里。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江环绕,两省交界,五线穿境”,一江环绕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38.5km,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0 多处渡口。两省交界即地处、两省交界处,与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毗邻。五线穿境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临湖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使临湘历来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辖3个街道(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和桃矿街道办事处)、10个镇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

3、自然条件

3.1地质地貌

临湘市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东南部有药菇山、大云山等28 座海拔800 米以上的山峰,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植被繁茂;北部是江湖平原地区,海拔在40 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中部地表波状起伏,为丘陵区域,海拔一般在50-300 米之间。

3.2水文水系

临湘市水资源充足,长江经临湘市境西北边沿流过,全长38.5公里;境有黄盖湖、冶湖等16 个大小湖泊。北有源潭河,流经长安城区和聂市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3890 公顷;南有桃林河,流经羊楼司镇、五里街道办事处、忠防镇、詹桥镇、桃林镇等,汇入新墙河入洞庭湖,全长74 公里,流域面积7382 公顷;东有新店河,与省赤壁市交界,流经羊楼司、坦渡两个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495公顷。

3.3气候

临湘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秋寒偏早;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 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

3.4 植被

临湘市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树种较多,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红豆杉、莼菜,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香樟、楠木,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松柏、罗汉松、中华猕猴桃、刺揪、水青冈、芡实、睡莲等。

临湘市森林覆盖率约为51.11%,2016年林木蓄积量达到261.3万m3,主要分布在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龙窖山和大云山山区,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3.5主要资源

临湘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木之乡”、“浮标之乡”以及“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矿种较多,尤以稀有金属和非金属为最。地下矿藏30 余种,萤石储量居全国之首;白云矿总储量超过3 亿吨,年产量200多万吨,是钢铁工业、玻璃工业、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钾长石、石灰石、高岭土、水晶、云母蕴藏丰富,品位极高。

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包括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天下第一人工洞”6501,“南方第一漠”银沙滩,省级风景名胜区龙窖山“千家峒”,以及三国古战场遗址黄盖湖等,形成了“山奇、水秀、洞幽”的旅游资源特色。

4、经济社会

4.1 人口与城镇化

2015年,临湘市总人口53.75万人,位居市各区县第七名,常住人口51.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28 万人,城镇化率47.6%。低于市54.01%的平均水平,在各区县排名第五,亦低于省50.89%的平均水平。

4.2 经济产业

2015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57 亿元,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7.33亿元,增长11%。三产业结构比为13:55.5:31 .5。

5、城镇建设

5.1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建设

至2015年末临湘市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建设用地为15.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由1995 年的7.8 平方公里增加到2015年的15.8 平方公里,增加8.0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995 年的7.2 万人增加到2015 年的14.2万人,增加约7.0万人,年均增加0.35万人。

中心城区建设水平较低,居住用房60%以上为低、多层自建房,土地率利用率低,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城市开敞空间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需求。

5.2镇区建设

现状镇区建设主要沿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如107 国道、京广铁路、S201 线等分布,呈明显的“点一轴”分布状态。

因临湘建设条件较好的用地大部分集中在中部区域,且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而南北两端分布了较多基本农田与山林,发展建设受到限制,因此在现阶段,临湘市整体镇区发展呈现出中部较快,南部和北部较慢的态势。镇区之间的现状联系不畅,道路网密度较低,路面质量较差,导致城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难以发挥联动发展的优势。

5.3乡村建设

目前,临湘市共有114个自然村,构成中心村——基层村两个层次的乡村型居民点,其中具有中心村性质的村庄有7 个,分别是:盛塘村、渔潭村、柳厂村、金盆村、龙窖山村、璧山村、长源村,其余为基层村性质。

临湘乡村建设主要存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人均耕地少,人均建设用地大,目前临湘人均耕地约1.12 亩,为全国人均量的70.4%,而人均建设用地207 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偏高导致土地利用率低,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二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种植业比重仍然偏大,畜牧养殖业比重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外向度不高。三是基础设施薄弱,乡村道路的技术等级低,

道路质量较差,农村的水、电、气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尚需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体系尚未建立。四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基础性的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制约村镇现代化发展。

5.4工业园区建设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三湾工业园和滨江产业园为主的“一区二园”空间布局。

1) 三湾工业园区建设

三湾工业园区位于长安镇、城南乡三湾地区,东靠京港澳高速,西依五尖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北抵临湘城区,连接京广铁路、107 国道、S301 省道以及武广高速铁路,以轻工业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建材及文化附加值较高的传统手工加工业为主导产业。于2003年8月开园至今,实际开发面积为3.2 平方公里。已经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5 个,协议利用外资8.4 亿元。

2) 滨江产业园建设情况

滨江产业园北临长江,东临赤壁市,南接冶湖和洋溪湖,西与城陵矶新港区毗邻,连接和,沟通沿江和地。滨江产业园由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与港临湘港区鸭栏码头合并统一管理,且已初步纳入绿色化工产业园规划建设围,列为市沿江经济带、全省36 个重点产业基地之一,重点发展发展炼油化工产业、催化剂及助剂产业、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产业、合成材料深加工产业四个产业。

2007年8月,临湘滨江产业示园开园,已开发建设1.68 平方公里,基本形成生物药业区、轻工纺织区、机械制造区三大主导产业。被省经信委授予“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称号。

2012年省石化行管办会同省农药协会考察了滨江产业园后认为,近几年临湘市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江产业园区,园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招商方面要在延伸产业链方面动脑筋,主动对接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和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产业转移化工农药企业;主动对接石化产业,依托长岭炼化和巴陵石化两大央企,引进一批石化下游产业项目;依托国发绿色化工公司,引进一批光气衍生产品生产企业,要依托园区现有企业,积聚一批产业链延伸和产品互补的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化工农药产业基地。指导了滨江产业园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2013年,园区平台不断优化,完成了三湾工业园和滨江工业园的合并,以“一园两区”的产业规划布局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融入绿色化工园,促进规模效应与错位发展。

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临湘市是连接两省的重要交通走廊,是洞庭湖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利用良好的交通区位及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化工产业。

2015年,临湘市党政主要领导在园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应紧紧把握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省委“一带一部”新定位,及临湘市作为全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全省特色县域经济化工制造类重点县市,以及拥有8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开发的新机遇,奋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

二、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年来,随着临湘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潜在矛盾,主要体现在:

1、土地资源与开发现状矛盾突出。

土地开发的粗放型特征造成了土地资源的相对稀缺。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和城郊结合部的无序发展,导致大量的零散和城乡插花地段的形成,同时,对于应予保护的山、林、湿地、水面也不断被侵蚀,导致成片成规模可供开发的土地不多,且重复拆迁成本高。

土地的粗放型开发导致政府土地收益率低,使政府无从用土地资源作为经济杠杆,通过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在宏观上没有对空间和土地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城市的土地供应盲从局部利益和项目引资,从而导致土地供应的过度自由化,难以达到城市规划要求的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2、城市空间格局不清晰,空间结构亟待完善。

截止到2015年底,临湘市中心城区现状空间布局仍是东西向带状发展为主,向北受京广铁路的限制,向南则受地形条件和工业组团的影响较大,现状城区用地主要集中于京广铁路以南至京港澳高速公路以北的东西向狭长区域,缺乏进一步的发展用地。在“95版”规划中,依托高铁站点规划了城北组团,以期拉开城市的发展架构,但由于高铁站迟迟未建设,导致城北组团至今仍未实施。因此,当前城市空间布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完善。加快三湾工业园“退二进三”建设,突破京广铁路的限制向北寻求城市发展用地,已成为临湘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3、三湾工业园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城区工业用地主要集中于三湾工业园,园区基本形成了以兆邦陶瓷、新美陶瓷为龙头的建材矿产产业片区,由于其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和夏季风向的上风向,对城市的污染影响较大。

4、滨江产业园现状产业基础较薄弱、未形成“产城一体”格局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产业基础薄弱:一是园区产业上下游配套不足。从园区目前的引进产业情况来看,传统的化工农药等制造业占比过高,新兴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云溪化工园、临港新区等产业的对接性不强,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使园区的产业发展具有高增长性和可持续性。二是企业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园区企业以原料粗加工的发展模式为主,亟需转型升级,走精细化发展道路,应打造知识产权优势园区;充分利用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机遇,多引入技术含量高、产值高、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

“产城一体”格局尚未形成:园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生态有待完善。园区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七通一平”,但是路网、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仍需继续不断完善。现有建筑以工业厂房、居住、办公为主,生活娱乐等服务设施缺乏。服务水平还有待提升,与园区产业的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差距。

5、城市交通与过境交通混杂,部交通联系不通畅。

临湘市目前的城市东西向主要交通干道即G107,该路过境交通和城市的人行、车行等各类交通混杂,与城市部其他道路网缺乏便捷联系。北部的临江产业带与中心城区的道路联系也有待加强,而且现状京广铁路和桃矿铁路专用线对城市空间分隔较为严重。

6、城镇等级体系层次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受行政建制和交通地理等条件的影响,临湘市域城镇体系形成相对较晚,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等级体系缺少层次,等级体系不完整;同时等级体系仍以行政体制为层次,形成各自较为封闭、固定的以行政区域为主的服务围。

7、城镇职能有了初步的分工,但产业特色不突出。

临湘市各乡镇的发展与资源条件和各自发展特点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程度较强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如江南镇的化工农药产业、羊楼司镇的楠竹产业、詹桥镇的酿酒产业等,但从总体上分析,大部分乡镇之间存在职能结构雷同、分工不明、产业特色不突出等状况。

第二章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

一、“95版总规”(2012年修改)要点

城市性质:湘北边贸门户,都市区的重要增长极和综合服务中心,以临港产业为先导的生态宜居山水城市。

城市规模:至规划期末(2015年)人口规模为2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20km2,远景(2030年)预计达到30万人,用地规模控制在30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m2以。

用地主要发展方向:北拓南优、西延东控。建设时序为近期建南,适时北拓。

北拓:利用对接滨江产业新区、武广高铁和平缓的用地优势,向北推进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沿长安河两厢向北延伸,通过多条主干道路的联系,实现与南部建成区的快速对接;

南优:优化用地布局及企业构成,进行产业置换,建设为功能齐全的高端城市山水生态组团。

西延:处理与五尖山森林公园用地的关系,控制城市用地继续向景区延伸。同时引导城市产业用地向西适当延伸,依托临湖公路和铁路线的交通优势,加强与云溪的对接。

东控:改造东部老城,考虑城市形态及集中发展的原则,季台坡以东不宜继续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心、三轴、四组团”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两心:北部城市中心和南部城市副中心;三轴:沿107国道、长安河和上港溪的城市发展轴;四组团:根据自然山水和交通线的分隔,形成城北、河西、河东、三湾四个组团。

二、“95版总规”(2012年修改)实施情况—中心城区实施成效

1、正确引导了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强化了城市功能。

通过十多年的建设,城市用地主要向北、向南发展,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长安城区城市建设用地由1995年的7.8km2增加到2015年的15.8km2,增加8.0km2,年均增加0.40km2;城市人口由1995年的7.2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4.2万人,增加7.0万人,年均增加0.35万人。

2、建设了一批区域性重大项目

(1)省化工农药产业基地的设立和启动。

(2)鸭栏长江三千吨级码头的建设。

(3)临湖公路的提质改造,使临湘城区与市区联系更便捷。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促进了中心城区外交通体系和市政公用设施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95”总规实施以来,有效地促进了中心城区主次干路网的形成,城区部交通通行能力极大提高,先后开发建设了福桥路、南太路、北环路、长路和长白路,硬化改造了长五路、南正街、城中南北路、长安河两岸以及40多条背街小巷,拓宽改造了北正街。道路广场用地在1995年0.34 km2的基础上增加到2.1km2,年均增加0.09km2。

对外交通方面,在建和改造完成的公路有杭瑞高速、临湖公路(107国道)、临湘大道连接线、临鸭公路和最江公路。使得中心城区往各个方向的对外交通联系得到极大的改善,同时,临鸭公路的建成对加强市区与滨江产业园便捷的交通联系,对促进临湘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临湘市城市建设在“95版总规”的指导下,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城区商业服务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网点体系不断完善,各类商业网点1.89万个,有各类市场42个,其中批发市场6个,农贸市场20个,综合性市场16个。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8个,其中百货店1个,超市2个,商品交易市场3个,建材市场2个。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商业网点密布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商业设施的日臻完善拉动了临湘市的经济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38亿元,有8个市场成交额过亿元。文化娱乐设施不断完善,临湘市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图书馆蝉联“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全市卫生系统现有卫生医疗机构485家。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6家(县级综合医院一家、县级专科医院三家,二级甲等医院两家),中心卫生院4家,乡镇卫生院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基层血防站3家,村卫生室和城区合法诊所349家。2015年末,全市共拥有病床1993,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7;医疗工作人员1843人,其中主治医生373人,卫生技术人员1545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使用基本药物,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7‰。基本健全了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

至2015年底,临湘市中心城区现有环卫公厕35座,独立式公厕23座,附件式公厕12座;铁质果皮箱285只,胶质垃圾桶3200只;垃圾中转站31座,垃圾屋及垃圾池147个,现有各种机械设备28辆;消防设施现有各类消防车辆6台,其中行政执法车一台,16米高举喷射消防车一台,泡沫消防车一台,抢险救援车一台,水罐消防车两台。另外还新建了二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民生所需的市政建设项目。

5、城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伴随着临湘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大力完善,城市市容市貌不断改善,同时一批高品质的居住小区,如富临家园、吉祥嘉年华、扬德云水湾、盈泰城、锦富豪庭、名流花园等居住区的建设,使得临湘市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

6、城市景观绿化建设加快,城市品质不断提高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先后开工建设了长安河风光带、白云湖

新济宁,看北湖

新济宁,看北湖 济宁城市总体规划图,滨湖城市中心即为北湖新区所处位置。 北湖新区规划效果图 已经建成的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左)、奥体中心(右) 本报记者郭利民于国鹏 刚入秋的天气,热得还像夏天。暑假一开学就要升五年级的马海奇,假期里从鱼台来济宁串亲戚,跟着大人来到北湖景区游玩,湖、岛、花、树,优美的景色让他兴奋不已,尤其可以和小伙伴在湖边嬉水,更让他流连忘返。 正在建设中的北湖景区,计划今年国庆节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个景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其中北湖湖面

就占8.9平方公里,而整个北湖新区规划控制面积则达到了433.8平方公里。浩渺的北湖,广阔的湿地,水色山光,荷塘苇荡,光凭想像也会感觉美不胜收。 北湖景区属济宁市北湖新区打造的生态景观区。“生态宜居新城”,正是北湖新区的城市定位之一,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的城市未来主中心。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振川说:“北湖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问题,更是发展战略问题。” 大气魄的决策,大手笔的布局,济宁市开发建设北湖新区,写下了这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华彩一笔,更承载着城市未来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提升的巨大希望。 顺势布局―― 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尹营村居民尹大妈每天都会看到北湖新区的新变化,通畅宽阔的马路修起来,各种功能先进的设施逐渐成形。“变化太大了,俺这里是越来越漂亮,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受益于北湖新区的开发建设,尹大妈家住进尹营村回迁安置房里,这里有四栋小高层。原来,村边是一条狭窄的土路;现在,扩建延伸成一条大马路,取名济安桥路,平整宽阔、快捷方便,绿化景观也非常漂亮。尹大妈说:“看着就舒心。” 济安桥路是北湖新区“七纵七横”路网中的“七纵”之一。建成后的现代化路网,实现与老城区有机对接的同时,不仅勾连起整座新城,也大致分隔出新城的四大功能片区。根据北湖新区的整体城市规划,围绕新开挖延伸入城的北湖湾,将形成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功能区,各功能区既各有所侧重,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为济宁市的未来发展搭建起一个充满想像力的崭新平台。 前瞻思考、科学谋划,才能保证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为“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的北湖新区这个新平台,不只是城市外延和老城区的简单拓展,它的开发建设着眼于突破资源型城市发展瓶颈,通过“全面转型”赋予城市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它的整体规划建设因地制宜、顺势布局的同时,又开阔视野扩大格局,与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战略发展布局相呼应。 认识的高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新城建设正在扎实快速推进。与已经基本建成的北湖景区相比,文体教育中心区渐具规模,济宁医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新校区都已于去年投入使用。从空间鸟瞰,济宁医学院新校园错落有致的建筑组合起来,轮廓形同一个“细胞核”,形象体现出这所学院的学术特征。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园内,绿树成荫、蝉鸣悦耳,图书馆楼、实训楼时尚大气。市民路春蕾来到这里,禁不住感叹:“耳目一新,这才是大学应有的气质。”同在文教区内的,还有紧张建设中的济宁一中等新校区。济宁一中始建于1902年,曾培养出乔羽等著名校友。“明年,我们将在这里举行110周年校庆。”学校负责人介绍说。 一批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拔地而起,呈现出新城“生态、典雅、现代、大气”的鲜明特点。作为第23届省运会主体育场的“小鸟巢”,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工人们正忙着安装座椅等收尾工作。济宁是2014年省运会承办城市,赛事主要安排在北湖新区举行。开幕式和田径赛事将在“小鸟巢”内将举行。小鸟巢”周围,未来还将镶嵌上三颗“宝石”。综合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射击射箭馆,形似“宝石”,红、橙、蓝三色,将共同烘托起时尚、大气的新城风貌。

2003—2020年菏泽城区规划文档_含图_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2009年09月28日来源:网络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并结合撤地设市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区域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2003年7月份以来,我市委托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编制了《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于2004年2月和10月先后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纲要论证和专家评审,并通过《菏泽日报》、菏泽市城市规划展、市规划局规划网页、规划公示栏等形式进行了批前公示。2004年12月17日,菏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年4月29日,省政府以鲁政字[2005]119号文件,对《规划》进行了批复。按照批复意见,2005年底,市规划局会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组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备案。 为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将规划落到实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全省城市规划行业推行“阳光规划”的意见》(鲁建发 [2002]12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的通知》(菏政发 [2003]26号)等规定,经市政府批准,现将《规划》再一次进行公示,请认真遵守并进行监督。 菏泽市规划局 二〇〇六年三月 第一章 城市现状概况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下辖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总面积为12228平方公里。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期限 一、发展目标 把菏泽建设成为以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合理、商贸旅游繁荣、生活环境宜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即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流通基地。 二、规划期限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总人口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总人口为940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101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城镇人口330万人,城镇化水平35%;2020年城镇人口505万人,城镇化水平50%。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四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城市、重点建制镇、一般城镇。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职能分为四类:综合型、能源工业型、旅游商贸型、工业商贸型。 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以菏泽城区为中心,以定陶、巨野、曹县、郓城、东明、单县、鄄城、成武为二级城市,沿日东高速公路和新石铁路为东西发展轴,沿京九铁路为南北发展轴,辐射带动市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临湘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度)

第一章概述 一、城市概况 1、历史沿革 临湘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地,西汉为长沙国下隽县地,晋属巴陵县地,五代后唐清泰年间(934~936)马殷置王朝场。宋淳化五年(994 年)升为王朝县,至道二年(996 年)更名为临湘县。清代属王禾上、下里,民国6 年(1917)粤汉铁路北段通车,设车站于此,遂逐渐发展为集市。民国19 年(1930)县治由陆城搬迁至长安。1984 年4 月6 日,临湘县的部分地区划归岳阳市。1986 年1 月27 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 号)撤销岳阳地区,将临湘、华容、汨罗、平江4 县划归岳阳市管辖。1992 年9 月1 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 号),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由岳阳市代管。 2、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建制 临湘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素称“湘北门户”。地理位置为东经113°9′-113°21′,北纬29°12′—29°51′,市境南北纵长72.5 km,东西宽31.6 公里。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可以概括为“一江环绕,两省交界,五线穿境”,一江环绕即长江黄金水道依境东流38.5km,沿江有儒溪、新洲脑、叶家墩等10 多处渡口。两省交界即地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与湖北的赤壁、通城、监利、通山、崇阳、洪湖毗邻。五线穿境即京港澳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临湖公路、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使临湘历来为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 现辖3个街道(长安街道办事处、五里街道办事处和桃矿街道办事处)、10个镇及114个行政建制村,市域总国土面积1718km2。 3、自然条件 3.1地质地貌 临湘市地形多样,地势南高北低,东南群峰起伏,中部丘岗连绵,西北平湖广阔,东南部有药菇山、大云山等28 座海拔800 米以上的山峰,构成雄伟的天然屏障,山势陡峭,峰峦叠嶂,植被繁茂;北部是江湖平原地区,海拔在40 米以下,土壤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中部地表波状起伏,为丘陵区域,海拔一般在50-300 米之间。 3.2水文水系 临湘市水资源充足,长江经临湘市境西北边沿流过,全长38.5公里;境内有黄盖湖、冶湖等16 个大小湖泊。北有源潭河,流经长安城区和聂市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3890 公顷;南有桃林河,流经羊楼司镇、五里街道办事处、忠防镇、詹桥镇、桃林镇等,汇入新墙河入洞庭湖,全长74 公里,流域面积7382 公顷;东有新店河,与湖北省赤壁市交界,流经羊楼司、坦渡两个镇,汇入黄盖湖后入长江,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1495公顷。 3.3气候 临湘市处在东亚季风气候区中,气候带上具有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性质,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秋寒偏早;雨季明显,夏秋多旱;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生长季中光热水充足,农业气候条件较好。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59 天,日照率41%,降水量1469.1毫米。 3.4 植被 临湘市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树种较多,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红豆杉、莼菜,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香樟、楠木,以及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松柏、罗汉松、中华猕猴桃、刺揪、水青冈、芡实、睡莲等。 临湘市森林覆盖率约为51.11%,2016年林木蓄积量达到261.3万m3,主要分布在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龙窖山和大云山山区,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3.5主要资源 临湘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茶叶之乡”、“竹木之乡”、“浮标之乡”以及“有色金属之乡”。矿产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矿种较多,尤以稀有金属和非金属为最。地下矿藏30 余种,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说明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中国西北璀璨的明珠。 巍巍贺兰山,漫漫黄河水。秀美富饶的塞上湖城,不仅用千古文明、多元文化,支撑着银川不断发展的辉煌。如今,更因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二五”规划宏图的实施,拉开了更高发展的序幕。 一、规划范围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全长17.5公里,是城市南北向新主干。主轴南段起点在五里台,现状是宁安大街,北段终点在元宝湖,现状位于万寿路。 二、规划依据 《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银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三、规划理念 银川城市中轴线以“多彩银川”作为规划理念,不仅表达了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空间的规划诉求,更加体现出“贺兰岿然、长河不息” 的城市精神之魂。 三、规划结构 “多彩银川”城市中轴的规划结构,分为一轴一心,三廊五段,九大节点。 按照城市人文生命序列中轴线由南向北分为历史银川、风情银川、和谐银川、开放银川和未来银川五段。历史银川是表达银川千年人文的底蕴,风情银川是反映银川民俗民风珍贵遗产,和谐银川是打造银川最靓丽的窗口,开放银川是创新银川城市精神的新亮点,而未来银川,则是进一步展示银川可持续发展的新辉煌。 九个城市节点分别为塞上明珠、银川民风、文化中心、城市中央、市民中心、塞上西湖、中阿论坛、北部新城、月坛金凤。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历史文化公园、英贤祠、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宁夏民风街、银川青少年宫、宝鼎广场、宁夏歌剧院、银川图书馆、宁夏博物馆、三馆两中心、曾杏绯艺术馆、中阿论坛、宁夏移民博物馆、人文亭阁等。 银川市城市中轴线概念规划通过集中考虑设置和完善一批大型文化空间,城市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人文的精神所向,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和开放性城市旅游价值,同时向全中国及世界人民展示着银川城市人文生命序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说明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是新形势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我市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做出的战略性选择;是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的统筹规划确保实现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目标的协调统一,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城市总体规划是调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十一五”时期,山东省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出现新的变化,济宁所依托的发展格局有明显调整,2008年2月省政府出台的《鲁南经济带区域发展规划》,将鲁南经济带作为重点开发区域,以枣庄、济宁为主体建立运河经济区,发挥京杭运河的功能,大力发展运河经济。济宁作为历史上管理运河航运的督府,需要大力弘扬运河文化,依托曲邹济三处历史文化名城实体和对泗水、峄山、九龙山等景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城市发展的文化带动力,打造城市品牌,参与区域竞争。同时,多个重大设施在济宁地域相继落户,包括济宁曲阜机场、济徐高速公路、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京沪高速铁路等,提供了影响济宁市城镇空间布局的新的作用要素,需要重新审视济宁市的区域地位和作用。 人地矛盾突出,城市发展受限。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大大制约了我市的城市化进程,迫切需要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用地规模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城区“东拓西跨南联北延”发展战略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水城风貌、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拉开城市框架,促进城市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按照新的发展战略和城市定位,《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济宁现有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资源粗放消耗型模式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内涵式、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有奖问卷调查 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了解程度及评价 1、您对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2、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的信息(可多选) A、报纸 B、电视 C、网站 D、政府文件 E、会议 F、从别人那里听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近年来菏泽市城市建设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D较差E、很差 4、您对菏泽市的工业布局一一菏泽市城东工业园(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牡丹工业园区)的看法是? A、合理 B、不合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5、在您日常出行、工作、生活中,与哪个城市联系较为紧密? A、济宁 B、济南 C、郑州 D、商丘 E、徐州 F、濮阳 G、开封 H、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 A、工作需要 B、探亲访友 C、购物休闲 D、交通换乘 E、其他 7、您觉得菏泽城区应重点向哪个方向拓展? A、向东 B、向西 C、向北 D、向南 E、主要致力于现有建成区的提升改造 8、您认为菏泽目前旧城改造进行得如何?

9、您认为菏泽目前新区建设进行得如何? A、好 B、不好,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10、您认为目前菏泽市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限选三项) A、大力发展工业 B、加快住宅建设 C、改善城市交通 D、增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E、加快新区建设 F、加快老城区改造 G、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H、保留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I、保护生态环境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菏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 II、您认为近年来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速度怎样? A、最快 B、较快 C、一般 D、较慢 12、您认为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可多选) A、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 B、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向上 C、石油化工基础较好 D、煤炭资源丰富 E、林业资源丰富 F、牡丹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G、农业基础较好 H、生态环境优越 I、城市建设品质较好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有关 政策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4、您对巨野-东明产业长廊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5、您认为巨野-东明产业长廊有哪些优势(可多选): A、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化工 C、交通便捷 D、产业基础较好 E、农林业资源丰富 F、现有城镇发展基础较好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调研报告剖析

岳阳市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规划调研报告 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 强大动力和载体。岳阳市把城镇建设作为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千方百计把城镇的综合竞争力做强,科学合理地把城镇规模做大,坚持不懈地把城镇功能做全,精心细致地把城镇环境做美。为了摸清我县城镇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我局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际调查与查阅文献等调查方式,得出调研报告如下: 一、岳阳市城镇化现状 岳阳目前代管汨罗市、临湘市2个县级市,辖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湘阴县4个县,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3个区,设有国家级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南湖风景区和屈原管理区,总面积15019平方公里。岳阳市现有人口约550万人,城镇人口274万人,经过多年建设的发展岳阳市的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率高达49.7%。城镇的聚集、辐射、带动功能增强,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岳阳是湖南唯一的临江城市。地处一湖(洞庭湖)两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三省(湘、鄂、赣)四水(湘江、资江、沅水、澧水)五线(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 7国道、长江)等多元交汇点上,是长江中游仅次于武汉的又一个“金十字架”,特别是洞庭湖大桥的通车,构成了“承东联西”“南北贯通”的便捷交通网。 1 9 9 2年,岳阳被国

务院确定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城陵矶港早在清朝时 期就是湖南对外开放设立海关的唯一口岸,1996年,长江八 大深水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经全国人大批准,正式对外轮开放。湖南对外开放的唯一国家一类口岸。城镇的功能进一步改善,农副产品加工、建筑业发展迅速;旅游、商贸、服务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区域性物资集散、建材加工业、发展步伐加快。重点城镇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般乡镇建设,全县的城镇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 (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一是交通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二是电力实现了乡乡通、村村通,城镇自来水供应已达98%。三是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三)经济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得到增强。2011 年,全市形成装备制造、煤炭、建材、特色食品、旅游、房地产等产业体系,城镇服务业发展迅速,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强。 (四)城镇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近年来,岳阳市以创新城镇建设体制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大力吸引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完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镇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把产业聚集和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增强经济对城镇发展的支撑力,促进本市城镇体系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大大改善了岳阳市的投资环境。 二、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规模小、辐射作用不明显、经营观念不强。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银川

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摘要: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集中与分散则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本文从集中与分散的角度分析城市空间的演化过程,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银川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建国以来,由民国初期的“哑铃状”发展到“带状组团式”,改革开放后进行了一次大的规划,最终形成银川市“三中心并联式”的格局。在这一系列的变革中,城市空间经历了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集中分散银川市规划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 城市空间结构指的是城市物质要求在特定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以及自然环境资源多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织方式以及背后社会政治、经济、生态、文化等内在机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空间布局特征。集中与分散是城市空间演化中的基本表现,它们贯穿于城市发展运动的全过程,并体现于不同尺度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组织上。因此,集中与分散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一个基本视角。 集中是城市空间的基本特征,它是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集聚与扩散等作用引力聚焦的过 程。集中的相对性决定了集中的复杂性。集中主义的代表是勒柯布西埃,他提出用城市的 三维结构来解决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平行城市”方案。 分散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异化现象,是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种反动,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必然行为。分散的相对性只有与集中空间联系起来考察后才有真实的意义。分散的城市形态所反映的正是空间内人类活动分散化了的表征,同时也是受制于各种自然条件与环境的结果。分散主义的代表是霍华德,为了解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集中与分散作为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状态,所反映的是空间结构内在的相互关系。集中与分散的空间运动总是在一定的人类行为动力的驱使下以或聚或散的空间表现而呈现两相依依的社会与空间关系。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的演化遵循从集中—分散—再集中—再分散的轨迹,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每后一个阶段也不单单是前一个阶段的简单重复。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实例分析----银川 本文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银川作为实例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与分散的探讨、分析。选取该城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以银川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包括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乌海市,陕西北部的榆林市、延安市及甘肃的庆阳地区,它们的经济、文化、商业触角均远离其本省区的核心辐射,而在这10万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区域范围内,只有银川是省会城市,同时又是城市人口超70万的大城市。因此有理由认为,银川的强盛会带动在包头、太原、西安、兰州一带形成新经济三角带,在中国西部城市规划编制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2、作者本人来自宁夏,对银川的城市发展有一定的了解,银川作为我的故乡,借这次机会可以更好的了解银川的历史发展及规划现状。 1.银川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化。 1)银川古代城市空间形态为横向发展、均衡对称的矩形城廓。银川自公元前119年始建,

092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W}

委托 济 项目名称:济宁铁塔寺片区整治改造规划 委托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设 计单位: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 划甲级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号 院 长:史衍智 研 究 员 审 定:郭庭良 研 究 员 工程负责人:王 尧 高级施工全过程管理人员 项目组成员 丁 芝 工 程 师 田冬梅 工 程 师 韩冬梅 工 程 师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汇报框架 一、项目概述 二、规划总则 三、溯源与展望 四、认知与行动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项目概述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线古槐路东侧 区位条件:位于城市历史文化轴 线古槐路东侧,处在济宁历史城区核心 部位,是济宁铁塔寺及太白楼历史文化 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有形制:“铁塔寺”原名 “崇觉寺”,又名“释迦寺”, 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年),后经 历代扩建和重修,至明代形成基本格局, 铁塔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 近十七亩,由左、中、右三路组成,各 类建筑八十多楹。现仅剩铁塔、大雄 宝殿、声远楼、僧王祠、汉碑室等 建筑铁塔寺—太白楼街区保护规划图 楹。 济宁崇觉寺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是中国四大铁塔之一。 始建于北 宋崇宁四年(年)共九层, 为八角形楼阁式建筑,基座为砖砌,塔 身为铁汁铸造而成,通高米。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片区周边重要文物古迹潘家大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潘家大楼创 建于世纪年代,是潘洪均的私邸。 潘家大楼原是一组庞大豪华的近代建筑 群体。现仅存第二进院北厅。利用现有 戏台,将潘家大楼逐步恢复为传统戏院, 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道总督衙门:恢复河道总督衙门,河道总 督衙门是运河、黄河的最高行政管理机 构。河道总督衙门最初建于元代,兴于 明清,多次重修,现已不复存在。规划 拟于原址建设,位于古槐路、云路街、 西门大街、院后街四条街道形成的地块, 规划用地公顷。 吕家宅院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吕德镇字 静之的私人住宅,系清末建筑。现仅 存原建筑的两进院落。整个建筑,民族 特色突出,传统风格浓厚是研究明、清 时期私人宅院的实物教材。 潘家大楼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河道总督衙门规划总平面图吕家宅院保护与利用规划图 运河古都.铁塔清梵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 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区下风向-西北区吴店镇北。市开发区原则上不再上化工项目。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为良达300天以上的优良传统能继续发扬。统筹发展市域内纺织服装项目,能搬则搬,统一规划在开发区纺织服装工业园,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因其劳动力密集特点,提升市开发区人气。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5】

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0517816.html,零售生意人门户-乐商网2009-1-24我要发布 岳阳市政府已经转发《岳阳市2005-2015年商业网点建设指导性意见(草案)》。根据商业网点建设的规划,到2015年,岳阳全市各类商业网点将达到近9万个,从业人员增加56万人,全市市场年成交额达到340亿元。 据悉,从1978年至2004年,岳阳市的商业网点从69个增加到232个,从业人员从5.2万增加到26万。重点发展3个一级商业中心,按照规划,到2015年,岳阳将重点发展一级商业中心3处,二级商业枢纽20个以及三级商业网点和大型批发市场。一级商业中心主要包括:铁路车站广场京珠高速体系。由于城市东移, 铁路车站广场、巴陵中路、京珠高速一带将成为居住最为密集,行政机关办公首选之地。这一区域将重点发展大型综合市场、仓储商场、连锁超市、物流交易市场及租赁业务等网点市场体系。南湖及沿湖旅游网点体系。以“南湖秀水”为主景的南湖旅游走廊,以“岳阳名楼,君山名岛”为主题的沿湖风光带和以“洞庭湖大桥、洞庭大道园林、琵琶王立交桥”为主轴的交通风景线三部分组成。重点发展地方名优和旅游摄影等特色网点为主,逐步发展形成集旅游消费、特产购销、风味饮食于一体的完整商业旅游网点体系。城陵矶物流集散中心。依托港口和外贸码头,结合城陵矶旧城改造,沿通海路、城陵矶路、桂花园路建立以外贸、信息、商务、中转、储运为主的骨干网点,形成规范高效快速的物流商贸中心,争取建设国家级、国际型自由贸易区或外贸保税区仓库。 此外,根据城市东移北靠,南延西展的发展战略需要,在东至京珠高速、南至新开、西至挂口、北至城陵矶区域,将建设和完善以中型综合商场为主的区级商业枢纽。在每个居民小区建设和完善以小型超市、集贸市场和便民商业为主的三级网点网络。在现在基础上,新建岳阳商品展示配送中心、糖酒批发市场、农机市场、粮食和饲料市场、化工原料市场、现代化生猪屠宰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广源物流配送中心。“一核二带三轴四区” 布置商业网点按照规划,岳阳市将以“一核”、“二带”、“三轴”、“四区”的空间格局布置商业网点。一核为一个核心区,即市城区;二带即长江和京珠高速公路;三轴即沿107国道和长江的三条城镇经济发展轴线;四区即四个城镇经济区,包括以市城区为中心,临湘市和岳阳县为副中心的北部城镇经济区;以华容县城为中心,注市和塔市驿镇为副中心的西部城镇经济区;以汨罗市为中心,湘阴县和屈原管理区为副中心的南部城镇经济区;以平江县城为中心,伍市、南江和长寿镇为副中心的东部城镇经济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要求,引导和促进岳阳市商业网点建设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岳阳市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按照《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依据《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所指岳阳市市区商业网点主要包括市、区级商业中心、居住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商品交易市场,大中型商业零售网点,物流基地,宾馆酒店与餐饮业,特种行业共九部分。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与《岳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5)确定的用地范围一致,包括“一中心、四组团”即中心城区、云溪—松阳湖—道仁矶组团、路口—陆城组团、柳林—林阁老—君山组团、筻口机场组团,总用地面积92km2,98万人。其中中心城区北至城陵矶,南至湖滨、奇家岭,西至洞庭湖、长江岸线,东至一零七国道。 第四条规划依据(略)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参考Word)

济规〔2006〕17号 济宁市城市规划管理简明技术规定 (2006年版)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以及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济宁市城市规划区。各县(市)的城镇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城市各项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人均用地指标、用地性质和规模,在已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地段内进行。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的,须先提出调整规划,按程序审批。 第三条建筑容量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按如下指标控制: 居住建筑:多层住宅容积率1.0~1.5,建筑密度不大于28%;高层住宅容积率1.5~3.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办公建筑:多层容积率0.6~2.5,建筑密度不大于38%;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35%。商业建筑:多层容积率0.8~2.5,建筑密

度不大于40%;高层容积率2.5~5.5,建筑密度不大于40%。

1、属于以上建筑类别的单个建筑项目的建筑容量,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周边环境、交通、地价和配套服务设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 2、不属于以上建设类别的其它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另行确定建筑容量指标。 (二)建设用地最小面积小于(表一)规定的建设用地下限指标的,不应单独零星建设永久性建筑。 (表一)建设用地下限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面积小于(表一)的规定,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城市规划的实施,可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1、社区配套用房、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变配电室、泵房、公厕等涉及社会公益性的建设项目。 2、邻近土地为完成规划或建设的河道、道路或其他类似情况,确无法与周边土地整合的建设项目。 3、被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鉴定为危房的拆翻建。 第四条工业项目容积率不得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35%,绿地率不高于15%,厂前区用地比例不高于7%。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济宁2018-2025年全市停车位、停车场规划

目录 1总则 (1) 2停车发展战略 (4) 3停车供给目标 (6) 4建筑配建停车标准优化 (7) 5路外公共停车场规划 (8) 6路内公共停车场规划 (10) 7充电设施布局规划 (12) 8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 (14) 9停车政策研究 (16) 10近期行动计划 (18) I

附表目录 附表1 停车区域划分表 (19) 附表2 停车总量目标 (19) 附表3 供应结构目标 (19) 附表4 停车配建指标 (20) 附表5 一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1) 附表6 二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3) 附表7三类区路外公共停车设施布局一览表 (27) 附表8 路外公共停车场泊位分配 (32) 附表9 路内临时停车设置控制表 (33) 附表10 占用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 V/C比值 (33) 附表11 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2 占用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设置停车泊位的V/C比值 (33) 附表13 任城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4) 附表14 兖州区近期路内停车设置情况一览表 (35) 附表15 各类用地配建充电桩统计一览表 (36) 附表16 充电桩近期主要布点位置统计一览表 (37) 附表17 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布局 (39) 附表18 路内停车泊位充电桩布局数量 (40) 附表19 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宽度要求 (40) 附表20 济宁城区停车收费标准 (40) II

附表21 严格违停执法工作分工表 (41) 附表22 近期公共停车场建设计划一览表 (41) III

1总则 【第01条】规划背景 国家不断出台指导意见,系统的对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 运营提出更高的要求。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建设重点和方向提出了 新的要求,现有停车规划有必要进行优化和调整,满足济宁城市的 发展要求。 【第02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济宁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包括任城区、兖 州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经开区等,规划用地面积385平方公 里,规划人口350万 重点范围:任城老城区和兖州老城区。 【第03条】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第04条】规划目标 1.近期着重解决停车供需矛盾,弥补城区停车缺口,缓解停车压力, 远期建成与济宁城市特征和公交优先交通战略相适应的可持续 停车发展模式; 2.建立以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是公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