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12-29

最新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12-29
最新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12-29

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试卷数量:两套任选一

试卷分布情况:

单选、判断、填空各10题各10分总的是30分

1、简答题5题50分

2、论述题1题20分,要联系实际作答

可能是1月3号考试

第一章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科学。个体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与伦理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的有两个:1、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 2、格式塔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格式塔学派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魏特墨首创,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现代心理学发展表现为三个特点:

1、派系融合,兼收并蓄。

2、学科融合,促进发展。

3、注重应用,日益广泛。

第二章不考在此略去!!!!!!!!

第三章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直接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感觉。

2、什么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什么是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可分为:绝对

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5、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具有选择性、礼节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6、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它有两种基本特征:一、选择性二、集中性

注意的分类:

a、不随意注意,即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决定的。如在嘈杂的背景中听到有人小声叫自己的名字。

b、随意注意,即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如一个人经常思考如何减肥以及减肥的方式。c、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

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因此,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注意的品质有四个方面:

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

7、什么是思维?

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8、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

感受性与阈限之间的关系:成反比关系。

也就是说,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绝对感受性越高,感觉越灵敏;绝对感觉阈限越高,绝对感受性越低,感觉越迟钝。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1840年,德国:韦伯重量差别阈限:k=△i/i

9、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大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保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连结着人们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记忆由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构成。

编码、保存和提取(提取的方式有两种:回忆和再认)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记忆的分类:

按时间长短分: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按内容分:记忆按其内容可以分为5类:

形象记忆、情境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

A、记忆的三次加工模型:

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是阿特杰森和希福林首先提出的,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他具有各感觉通道的某些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等,但很快就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语言的,短时记忆的信息也会很快消失。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在这里

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或视觉的编码方式。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但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

B、三种记忆的保存时间和容量以及单位:

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保存时间为:几十到几百毫秒,容量很大,单位内容为9~20

比特。

2、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或是几分钟的的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 ± 2,即5 ~ 9个项目,单位为块。

3、长时记忆:时间一分钟以上甚至是永远,内容在种类或是数量上是无限的,单位:编码记忆。

10、遗忘规律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系统地对长时记忆和遗忘进行了研究。

从遗忘曲线中我们必须要看到,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

在一个小时内,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会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在艾宾浩斯的研究中,甚至在距初学31天以后,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节省,对所记忆的信息仍然有所保存。艾宾浩斯的开创性研究引发了两个重要的发现。一个是描述遗忘进程的遗忘曲线。另一个是揭示了在长时记忆中的保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可以保留数十年。

遗忘的原因:

一、衰退理论二、干扰理论三、提取失败论四、动机性遗忘理论

相对而言,我们就要提高记忆能力了,其方法是:

一、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

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忆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四、合理地安排记忆材料

五、适当运用记忆

第四章

1、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可观察行为的获得,代表性的观点有斯金纳和班杜拉的学习观。

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获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代表性观点有布鲁纳、奥苏伯尔和加涅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其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是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2、什么是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用以调节个人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的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

目前学习策略主要分为瑟洛的二分法、迈克卡的三分法和温斯坦的四分法。

3、什么是认知策略?

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

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含的范围更广。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核心的作用,认知策略的改进是学习策略改进的原因。

认知策略有三种:

一、复述策略(对信息进行反复认识记忆)

二、精制策略(对正在学习的东西做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发生)

三、组织策略(建构新知识点之间的内存联系,将分散、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而

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4、什么是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所具有或偏爱的学习方式以及表现出来的相应的学习特征。

学习风格的分类主要有邓恩夫妇、凯夫和奈欣斯的观点。研究最多的是场依存型—场独立型、沉思型—冲动型、齐平化型—尖锐化型、整体型—序列型和聚合型—发散型五种。

5、什么是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个体组织和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它通常与五种学习风格一起研究的。

五种认知风格:提出者特征

场依存型—场独立型威特金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是依赖于环境信息还是自身内部信息沉思型—冲动型卡根个体在信息加工时是迅速反应,还是深思熟虑之后反应齐平化型—尖锐化型豪迈斯与加德纳个体在“吸收”信息时迅速同化并忽略细节差异,

还是强调细节与变化。

整体型—序列型帕斯克个体在知觉功能上是全局整体的方式,还是序列细节的方式聚合型—发散型吉尔福特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是精细、集中、逻辑及归纳,还是

广阔、开放、联想

第五章以简答题为主

1、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和各个环节,预先规划和安排,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2、什么是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指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一切处理方式,包括消极地避免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与积极地培养学生遵守团体规范的习惯,借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3、什么是课堂行为?

课堂行为是指在课堂中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和复杂,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行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简答题

1、课堂问题行为处理的方法。

A、行为矫正

a、确定需要矫正的目标行为

b、制定目标行为的基线。

c、选择适当的强化物。有精神强化和物质强化、例如积极鼓励他等等。但是不建议使

用体罚或是变相体罚。因为这能使学生产生焦虑或是恐惧的情绪。

d、按基线比较目标行为改进状况。如果一段时间后,发现目标行为仍未改善,可以考

虑改用其他强化物或其他处理方式。

B、人本主义处理方法。

a、确定问题的不同性质。

b、采用积极聆听策略处理学生问题。

c、采用“听我说”策略处理教师问题。

d、采用双赢策略处理师生共有问题。例如,黎明因为校篮球队的比赛而迟到了,这时

老师应该先弄清情况,积极鼓励黎明为校增光,但是以后再时间安排上还是要有一

个更加科学、人性的计划的,这样才能学习、学校两不误。

2、教师威信的形成和影响。

教师威信是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教师威信的形成:

一、良好道德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如,教师爱好教育事业,对自己严格要求,言行一致,不计名利。相反教师对教学无热情,敷衍了事,就会失去学生的尊敬。

二、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须的心理品质。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等等。

三、教师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对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如教师仪表端正朴实整洁等

四、教师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助于威信的树立。教师第一次与学生见面就应该给学生留下特别深刻的良好印象。

五、师生良好的交往对教师威信的获得也有重要影响。教师威信是与学生长期互动交往中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平等、民主,要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同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要使自己的道德、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始终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特别是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或是表现:

A、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教师要维护自己的威信,

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注意自己的教师身份和自我形象。等等。

B、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教师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诲的重要基础和前

提,但是也容易使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迷信教师,对教师言听计从。一方面要用教师威信的力量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批判性。当然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威信做出一些有损学生自尊心的事情,不然必然使教师威信下降。

C、教师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不断提高的业务水平。教师要根据社会和教育的发

展,学生的变化,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以及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等等。

D、教师要始终做到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则既是教师获得威信

的重要品质,更是维护教师威信的重要品质。

第五章以论述题为主

1、什么是智力?科学界没有定论

2、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

3、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一、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

托兰斯提出了九点创造力培养的建议:

1、为创造力提供大量机会:安排新颖性工作,提出要求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问题,采用专门用以改善创造力的策略。

2、重视独特的问题、想法和解决办法:创造性的学生会觉察教师所忽视的关系,教师应该予以重视,而不是轻率的忽略。

3、向学生证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倾听、考虑、验证等

4、营造一种非评价、安全的气氛:教师经常性的评价使得学生害怕冒险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会阻碍创造性的发挥。

5、避免同伴的评头论足(评价性评论):让学生提出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是缺点,鼓励创造性或丰富于建设性的同伴评价。

6、提供感受环境刺激的经验:让学生描述通过视、闻、触摸、尝、嗅获得的感觉经验。

7、避免提供限制思维的例子或模式:给定学生例子或模式,会让学生有一种难以打破的心理定式思维。

8、偶尔根据能力分组:与混合能力水平小组比,能力水平均一的小组表现出更少的混乱和更多的合作行为。

9、允许实践和课程安排的灵活性:过分迷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内容,将会妨碍教师利用学生们自然而然的想法。

创造力培养的内容:

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a、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国内外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最常用方法。

b、培养直觉思维。方法:一、教师进行直觉思维师范,提高学生对直觉的敏感性二、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猜测三、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提倡大步骤思维四、加大思维“联想跨度”,培养学生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特别是看上去不相关事物的联系

五、教给学生捕捉直觉的方法,善于抓住“一闪之念”

c、发展形象思维。

3、创造个性培养。因为创造性不仅与智力有关,而且和人的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

二、实用创造技法以及训练

创造技法是人们通过长期研究与总结得出的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经过提炼而成的程序化的创造技巧和科学方法。

创造技法有哪些?

1、缺点列举法。例如,列举圆珠笔的缺点,写字容易消失,有时候漏墨水等等

2、希望点列举法。对圆珠笔的希望:出水流畅,绝对不会漏水,不划破纸张等等

3、特征点列举法。例如要革新一辆汽车,因为构成复杂,很难一下子把握。如果把汽车分成各个部分讨论,就相对来说容易很多。

4、头脑风暴法。由奥斯本于1939年创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创造技法。就是成员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补充,产生“共振效应”,最终获得创造性设想。

5、移植法。将某一个概念、科学理论或是某一领域的技术发明应用于其他科学领域。

6、类比法。有因果类比、直接类比、仿生类比、对称类比、综合类比五种

7、组合法。有主体附加、异类组合、同物自组、重组组合。例如瑞士军刀的制造过程。

8、分解法。讲一个事物分解出新的部分,再将其改善、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新事物。

9、检查单法。由奥斯本发明使用的。是指对照检查单的每项内容逐个进行思考,以期获得新设想和新发明的方法。

第七章以简答题为主

1、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唤起与维持个体的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特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推动个人的内在动力。

2、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什么是内驱力?

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 1.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2.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 3.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4.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5.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学科性质: 医学心理学一方面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一门交叉学科;另一方面,从基础和应用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临床应用学科。 1.交叉学科 2.基础学科 3.应用学科 医学模式转变的动因 1.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死亡等已取代传染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2.证明心理、社会、行为因素与目前导致人类主要死亡的疾病有关。 3.对心理社会因素与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激烈,压力对人健康的影响越趋明显。 5.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医学心理学的量化方法 1.描述 2.序量化 3.间接定量 4.直接定量 观察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探讨心理行为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体验。 情绪的功能 1.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2.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 4.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2.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3.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4.情绪的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表情: 人的外显行为主要指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和手势,以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等,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与共同性 2.社会性与生物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4.整体性 人格心理结构 1.人格倾向性 2.人格心理特征 3.自我调节系统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一般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小学教学心理学期末考 试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 2、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特点如何? 答:我国到达入学年龄的儿童,一般都有认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他们每天怀着自豪而又好奇的心情,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他们上课认真听讲,按照老师的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如果偶尔因病不能上学,许多小学生是很难过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学习以外的一些活动所吸引。一些小学生还保留着学前儿童的特点,把游戏和学习混在一起,对学习仍然抱着游戏的态度。一些小学生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不愿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听课时三心二意,不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或应付了事。这些儿童还没有形成对待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 3、简述皮格马利翁效应 答: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主人公的名字,相传他是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少女产生了爱恋之情,由于他热诚的期望竟使这座少女雕像变成了真人而与他结为伴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试验研究,于1968年发表了研究成果《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他们在奥克学校(OakSchool)所作的一个实验中,先对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一次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然后,在

第一二章心理学考试试题 -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8级幼儿心理学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人的大脑可以划分为()个机能分工的叶。 A.3 B.2 C.4 D.5 2.儿童出生时,皮层的结构分化水平,特别是对()的分化水平已发展得相当高。 A.感觉信息 B.触觉信息 C.知觉信息 D.体觉信息 3.儿童到()岁时,大脑皮层已变得相当成熟,大脑皮层区表面的大小占成人皮层区表面大小的80%-90%。 A.10 B.8 C.5 D.7 4.比较而言,()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A.物质环境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家庭环境 5.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主观能动的 B.消极被动的 C.客观主动的 D,积极主观的6.幼儿园里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谈话法 7.梦是()的一种极端形式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8、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9、下列不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A、感知觉 B、记忆 C、能力 D、想象 10、心理过程不包括() A、气质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1.现代儿童心理学证明,儿童早在()就已经具备人类基本的感觉和知觉。 A、新生儿期 B、婴儿晚期 C、幼儿初期 D、先学前期

12.人们常说:“入芝兰之室,就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指的是感觉的() A.感觉的互相作用 B.感觉的对比性 C.感觉的适应性 D.感觉的敏感化 13.在检查色盲时,能够区分图中的数字,这体现视觉的哪一功能()A.差异功能 B.背景辨别 C.视觉填充 D.对象再认功能 14.人类最古老的感觉是() A嗅觉 B痛觉 C 味觉 D视觉 15.视觉悬崖实验说明6个月大的婴儿就明确具有() A、深度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可见度 16.最新研究表明,()个月和9个月是婴儿自我效能感发展的两个高峰。 A 1 B 2 C 3 D 8 17. 下列关于感知觉说法正确的是() A、儿童出生后最先产生的是视觉 B、研究发现胎儿已有听觉 C、儿童年龄越小,视敏度越高 D、婴儿没有痛觉 18.冬季人们刚穿上棉衣时,感到身上负担很重,行动不方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没有这种负担重的感觉了、行动如初,这是()现象。 A.感觉对比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敏感化 19.实证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20、()不仅保证了婴儿正确处理自己的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也是儿童日后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A.多通道感知 B.可知度 C.知觉 D.自我效能感 21、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能够正确辨别上下。 A、3岁 B、4岁 C、5岁 D、6岁 22、儿童知觉行为的可知度既依赖于环境的直接提供,也依赖于具体情境中() A、成人的指导 B、对象的特点 C、儿童的目标 D、儿童的身体条件 23、“视觉悬崖”实验是用来测试幼儿的__知觉。() A、感知觉 B、深度知觉 C、视知觉 D、方位知觉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含义: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三.心理学流派: 1.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构造主义:构造主义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冯特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意识,即人对直接经验的觉知。 3机能主义: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在20世纪初创立,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 4格式塔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认为人的知觉经验虽然起源与分离零散的外在刺激,但人所得到的知觉却是有组织的。 5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将当时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出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6.行为主义: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详见书P11\12\14) 7.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 8.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 第三章 行为动力 一.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详见书P68) 三.动机的含义: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四.动机冲突的主要种类(详见书P78) 五.动机与行为效果(详见书P78) 六.归因理论主要内容(P83) 第四章 认知过程 一.注意的特征:稳定性(时间特征)、广度(注意范围)、分配(指向不同对象)、转移(根据新的任务转移注意) 二感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后像: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而是逐渐减弱,这种感觉残留的现象叫做感觉的后像。 三.知觉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四.记忆的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前提、输入)、保持(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提取、恢复)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五.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详见书P126) 环境→感觉记忆(输入、暂时存储)→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 ↓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复述 提取

医学心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A) (课程名称:医学心理学) 姓名学号队别专业层次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总分30分)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1分 1.人们进入百货公司,每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E.补偿性 2.以下现象中,哪个涉及到了感觉适应现象。(A) A.游泳池的水刚开始显得很凉 B.吃完冰激凌之后觉得辣椒酱很辣 C.你更喜欢丝绸而非天鹅绒的感觉 D.刺激屏幕上呈现10毫秒以至你感觉不到 E.视觉丧失后听觉能力有很大提高 3.体液学说认为,多血质的气质特征是(A) A.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喜交际,缺乏毅力和耐心

B.直率、热情、易感情用事、喜冒险、易冲动 C.冷静、踏实、善于忍耐、稳定、情感不外露 D.想象丰富,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观察细节,遇事缺乏果断 E.活泼,精力旺盛,心境变换剧烈,脾气暴躁 试卷第1页(共8页) 4.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智商在70-79之间表示(A)。 A.智力临界状态 B.智力超常 C.智力优秀 D.智力中等 E.智力低下 5.所谓“潜移默化”是通过(B)。 A.机械识记而接受的 B.无意识记而接受的 C.有意识记而接受的 D.无意回忆而接受的 E.有意回忆而接受的 6.考试时想不起题目的答案,一出教室则想起。这种现象叫(E)。 A.完全遗忘 B.永久遗忘 C.部分遗忘 D.暂时回忆 E.暂时遗忘 7.标准化考试中常用选择题方式测验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巩固程度,这是利用记忆中的(D)。

A.联想 B.有意识记 C.无意识记 D.再认 E.回忆 8.现代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D) A.1913年华生提出行为主义学说 B.1883年魏特曼建立第一个儿童心理实验室 C.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 D.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E.希波克拉底提出气质的体液学说 9.下面哪一个动机冲突属于趋避冲突?(C) A.前怕狼,后怕虎 B.与人交往可以结识许多朋友,自己一人独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C.干部既想严格管理,又怕得罪人 D.宝宝生病了,既不想吃药,也不要打针 E.放假了既想回家与家人团聚,又想留在学校学习 10.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B) A.韦氏智力测验可以用于团体测试 B.韦氏智力测验既包括文字测验也包括非文字测验 C.16PF是一种临床症状自评量表 D.TAT是认知方式测验 E.EPQ是美国心理学家编制的 (二)X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01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01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题(精)

2012年肇庆学院现代心理学试题 、填空题(一个空格1分,共20个空,合计20分。 1.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2.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 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的。 3.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6. 心理学研究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四项。 7.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这六种。 8.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9.记忆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再现三个阶段或三个环节,再 现又包括再现和

回忆两种形式。

10.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状态,主要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这三种主要功能 11.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二、单项选择(一小题1分,共20小题,合计20分。 1.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编码、(D、提取。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贮存 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A个组块。 A.7 ± B.5 ± C.8 ± D.9 ± 3.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B。 A.爬山法 B.逆向搜索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幼儿心理学第一章第二章-练习题

2013年第一学期幼儿心理学练习题 (1) 一填空题(22`) 1心理现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过程。 2 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心理是______的机能,是对_________的反映。 4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 生理成熟时指儿童身体___________和_______。 6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会______,然后会_____,再会______ ,最后才会______。 7幼儿的认识活动为__________开始向_________发展。 8 幼儿的心理活动以_________为主,开始向_________发展二选择题(24`) 1 在下面的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 需要B信念 C 理想 D 情感 2 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发育最早。 A 躯干B头部C上肢D下肢 3 儿童生长发育速度的规律是在出生头几年生长发育()。 A 很快B减慢 C 不快不慢D 很慢 4 教育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中起着()作用。 A 决定 B 可能性C自然的物质前提D主导

5环境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作用。 A 制约B决定C自然的物质前提D 现实 6()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 5-6岁 B 4-5岁 C 3-4岁 D 2-3岁 7认识依靠行动是()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A 1-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8 好学好问是()的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之一。 A 1-3岁 B 3-4岁C4-5岁D 5-6岁 9 4-5岁幼儿最主要的心理特征是()。 A 活泼好动 B 好学好问 C 爱模仿 D 独立性强 10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儿童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 个别心理特征 B 所有的心理特征 C 典型的心理特征 D 笼统的心理特征 11 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 A 学习 B 游戏 C 劳动 D 音乐 12 爱模仿是()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1-3岁 三判断题(10`) 1 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所以脑会自发的产生心理。() 3 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

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医学心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在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3、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交叉学科 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 ?研究范围 ? 1 研究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 2 研究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 3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 4 研究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 5 研究医患关系 ? 6 研究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健康促进及疾病防治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恩格尔(Engel EL) ?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 ?1977年《科学》发表 《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医学模式转变的背景 疾病谱的改变 心理社会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

心身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 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所有疾病都具有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成分. 每个个体都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构成. 4、健康与疾病的理论新观点(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①系统整体观 ②心身统一观 ③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观 ④主动调节和适应观 三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神灵主义时期(10000BC-1100BC) 神灵主宰万物的一切 2、自然哲学时期(1100BC-1879AD) 心身统一治病先治人天人合一 3、科学心理学时期(1879AD之后) 1879年冯特(Wundt W)在德国莱比锡大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作为标志 医学心理学的诞生 (1)1852年德国的洛采(Lotze BH)出版了第一本《医学心理学》著作 (2) 1896年冯特的学生魏特曼(Witmer L)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门诊 情绪与情感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的反映。 一、情绪和情感概述(掌握) 2、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情绪 ①原始的与生理需要满足相联系 ②发展在先 ③短暂、冲动、不稳定 ④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 ①高级的心理活动、与社会和精神需要相联系 ②体验在后 ③稳定、深刻、持久 ④内在体验、含蓄情绪的表达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用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人们解释和定义表情是类似的. 4、情绪状态的分类(强度时间) ①心境:一种比较微弱、平静、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 ②激情:是一种迅速、时间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个体生活中受到意想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三章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在教室里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2.幼儿园老师上音乐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的品质是(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幼儿开始学跳舞时,注意了脚的动作,手就一动不动;注意了手的动作,脚步又乱了,这说明儿童注意的() A.稳定性比较差 B.范围比较小 C.转移能力有限 D.分配能力较差 4.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 ( )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选择性注意D.定向性注意 5.以下对婴儿注意偏好描述错误 ..的是( ) A.偏好简单的刺激物B.偏好曲线 C.偏好对称的刺激物D.偏好集中的刺激物 6.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 A. 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B. 有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逐渐发展 C.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没什么发展 D.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同步发展 7.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能逐渐与别人联系、合作活动,这说明他们的注意的( ) A.选择性增强 B.范围扩大 C.稳定性提高 D.分配提高 8.幼儿正在教室里画画,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散 9.研究表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一般情况3岁幼儿能集中注意( ) A.3~5分钟 B.5~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10.儿童最早出现的注意属于() A.选择性注意 B.定向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1.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在同一个短时间内不能要求幼儿注意事物的更多方面,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注意的( ) A.选择性 B.稳定性 C.范围 D.分散 12.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多,而在同样的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这是( ) A.定向性注意 B.选择性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3.教师组织幼儿排练文艺节目时,既要求幼儿边唱边跳,同时,还要求幼儿具有丰富的表情。在此,幼儿所表现出的注意品质属于()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 14.1岁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注意() A.选择性的发展B.稳定性的发展 C.集中性的发展D.分配能力的发展 二、解释概念或术语题 15.选择性注意 16.注意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2012-12-13

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第一章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科学。个体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与伦理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的有两个:1、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 2、格式塔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 其中行为主义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格式塔学派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魏特墨首创,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现代心理学发展表现为三个特点: 1、派系融合,兼收并蓄。 2、学科融合,促进发展。 3、注重应用,日益广泛。 第三章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直接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感觉。 2、什么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什么是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可分为:绝对 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5、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具有选择性、礼节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6、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和集中。 它有两种基本特征:一、选择性二、集中性 注意的分类: a、不随意注意,即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决定的。如在嘈杂的背景中听到有人小声叫自己的名字。 b、随意注意,即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如一个人经常思考如何减肥以及减肥的方式。c、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它 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努力,因此,有利于完成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

幼儿心理学各章测试题

文档幼儿心理学(针对亳州学院考试)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 2.关键期 3. 生理成熟 二、填空题 1.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3.动机的基础是人的__________。 4.这种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就是人的活动__________。 5.人的个性特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方面。 6.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 7. __________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8. __________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 9.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 __________的作用。 三、选择题 1.幼儿心理学中的“幼儿”,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_______。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2.一个小黑点,有的孩子看后说像蚂蚁,而有的孩子则说 像芝麻,但在成人看来那只是一个小黑点。上述这段话说 明________。 A.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带有主观色彩的。 B.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被动的。 C.小孩子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不准确的。 D.成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准备的。 四、简答 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二、填空题 1. 1-3岁是儿童_______、_______的一个重要时期。 2. 幼儿前期出现的新的心理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 3~4岁是学前时期,也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 期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 A.生活范围扩大 B.认识依靠行动 C.情 绪作用大 D.爱模仿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_______。 A.感觉和知觉 B.感觉和记忆 C.知觉和记忆 D.记忆和想象 3.下列关于婴儿动作发展规律不正确的是_______。 A.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B.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C.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D.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4.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_______。 A.认识依靠行动 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C.开始接受任务 D.最初步生活自理 5. 开始使用工具的年龄是_______。 A.0—1岁 B.1—3岁 C.3—6岁 D. 6岁后 6.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_______。 A.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 B.是先做再想 C.抽象逻辑性萌芽 D.是非常具体的 7. 婴幼儿大肌肉运动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的发展_______。 A.要晚些 B.要早些 C.要不明显些 D.时间差不多 四、判断题 1.认生是婴儿认识能力发展的重要变化.() 2.婴儿期的特点之一是婴儿会说话了。() 3.婴儿已有了对物体大小、形状的知觉。() 4.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现代管理心理学_(word版)

. 一、教材框架 程正方先生主编的《现代管理心理学》,包括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及发展简史、个体行为与管理、团体行为与管理、组织行为与管理、领导行为与管理、职工心理卫生与保健等内容,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具有较强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书籍。 全书共分十一章,第一至第三章为总论部分,主要介绍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学术界的不同观点。第四章至第七章,主要讲述个体心理与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阐述团体、组织、领导行为与管理的关联性;第十一章着重讲员工心理卫生与健康。全书的核心部分在第四至第十章。二、学习要求、重点、难点学习要求: 在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体系、理论构架的基础上,理解在一个企业中个体、团体、组织和领导等要素在其人际关系系统中的联系与相互作用,深刻认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意义,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技能,分析与处理企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 1、理解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核心是认识需要、动机和激励的关系,掌握重要的激励理论和在管理中的运用; 2、理解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与运用; 3、理解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掌握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和组织变

革等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学习难点: 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其首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学习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真正运用到不同岗位的管理实践中,提高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是学习本课程的最终目标,也是难点所在。三、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一)基本概念1、管理心理学: 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2、知觉: 是人们很熟悉的心理活动,它比感觉要复杂,并常和感觉交织在一起,被称为感知活动。3、角色知觉:是对某个人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和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4、社会知觉: 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5、自我知觉: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 6、定势现象: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就叫做定势现象,也叫社会刻板印象。 7

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2019-12-29

现代心理学期末考试主要内容 试卷数量:两套任选一 试卷分布情况: 单选、判断、填空各10题各10分总的是30分 1、简答题5题50分 2、论述题1题20分,要联系实际作答 可能是1月3号考试 第一章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心理规律的科学。个体的心理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而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 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与伦理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总的有两个:1、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2、心理学的描述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格式塔学派3、精神分析学派其中行为主义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

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格式塔学派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魏特墨首创,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人。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 现代心理学发展表现为三个特点: 1、派系融合,兼收并蓄。 2、学科融合,促进发展。 3、注重应用,日益广泛。 第二章不考在此略去!!!!!!!! 第三章 1、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直接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感觉。 2、什么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什么是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5、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知觉具有选择性、礼节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征。

现代心理学八大主题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 1、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这一主题由心身关系问题演变而来。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个体生命起源与遗传机制、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等,从而了解心理与行为和生理功能的关系。 2、感觉、知觉与意识 这一主题是对心身关系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借由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工具,研究个体如何经感官获得感觉,继而经大脑组织选择选择形成知觉后,进而对其周围环境有所了解与认识。 3、学习、记忆与思维 有知识来源问题演变而来,探讨动物如何学习坚定动作,进而研究人类对外在讯息如何学习、记忆、思维,从而获得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4、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 由天性——教养问题演变而来;其目的在探讨自生命开始,个体在身体、行为、心理三方面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历程,并研究在发展历程中的一切身心变化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5、动机与情绪 由自由意志对决定论问题演变而来;目的在研究个体行为发生的原因,并探讨个体行为的自主性与选择性,从而解答个体在决定其行为表现时,究竟处于被动,抑或出于自主的问题。 6、个别差异 由天性——教养问题演变而来;目的在探讨个体在团体共性之外个别差异的问题。心理学研究个别差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为能力差异,另一为人格差异。研究个别差异的目的,除探讨形成差异原因与其理论之外,兼有便于学校因材施教与社会适才适用的目的。 7、社会心理 根据人类个别行为之外的团体性特征,探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团体间如何彼此影响,借以发现维护社会互动的原则与规范,从而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形成团体力量裨使有益于社会进步。 8、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由人类个别差异中演变出来的心理异常现象。主要探讨心理异常的症状与原因,进而针对原因实施心理治疗,借以维护心理健康。

完整word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 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

现代心理学复习重点

1879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教育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包括,自然实验2实验室实验。三调查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三作品分析法。是心理测验法。五,个案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感觉在人的心里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感觉是对内外刺激的反应。第三感觉反映的是个别属性。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依赖于感觉是感觉的深入,感觉是对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刺激物的整体反应,要形成知觉还必须依赖于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 运动知觉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和诱动直觉,社会知觉效应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刻版效应4近因效应 感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要进行教材认知,知识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迁移,和应用等诸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感知教材是起点,获得丰富,全面,正确和生动的感性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因此,教学中可以运用直观的方式,根据感受性及自学的相关规律,提高教材感知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领会和运用以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遵循感觉规律,提高教学效果1根据感觉阙限与刺激强度的关系组织教学,2运用对象和背景差别的知觉规律组织教学3运用差别感受性规律组织教学4运用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组织教学.二采用直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三遵循知觉规律,提高教学质量1利用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组织教学2运用知觉的选择性规律组织教学3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组织教学。四、让学生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促进教学和学习1让学生多钟感知觉协同活动加深对形的概念的认识2让学生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弄清不同几何概念的内在联系和区别,3让学生多种感知觉协同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知觉的特性,一选择性,二整体性,三理解性,是恒常性。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基本特征,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的内容划分为1动作记忆2形象记忆3语词-逻辑记忆4情绪记忆5情节记忆。根据记忆的理解情况划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根据材料组织的性质分类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根据记忆的意识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有意回忆是指有预订的回忆目的和任务自觉主动的进行的回忆,无意回忆是指没有明确的回应目的和意图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然而然发生的回忆如浮想联翩触景生情, 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因素1,对信息的组织2时间间隔3思维活动的积极性4情趣兴趣,记忆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再线三个阶段或三个环节。 复习策略:一、复习的时间安排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计划复习4变化复习二,复习的次数安排,三,复习的具体方法。1尝试复习法2整记与分记相结合3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5联想法6谐音法7归类法8纲要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性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特征是概括性,间接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发散思维的特点: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可以将其 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根 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 维3根据思维过程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规 则,分为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4根据思维探 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 和发散思维5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可把思维 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动机和情绪2 知识经验3原型启发4定势5功能固着6个 性特征 想象的内涵:是一种高级的负责。想象也是一 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是大脑对已有表象 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的基础材料是记忆表象,想象的过程1 黏合2夸张3拟人化4典型化想象的种类1 无意想象,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 象,创造想象,幻想。 想象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培养创造 想象能力应该结合这些因素。社会实践要求 与人的创造性需要。知识经验与表象的储备。 思维的积极活动。原型启发。灵感的作用。 意志的概念: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有 意识的支配,调节个人的行为以及克服困难 的心理过程。意志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受意志 支配的行为称为意志行动 失控是指人在面里有危险性的情况而自己又 无力应付时就会觉得对事件失去控制力。失 控是意志行为遭受挫折的表现 失控的原因:外部因素。自然法环境和社会 环境对人的生命安全所造成的威胁。人世间 的生老病死以及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引起的失 败等。内部原因。指由人自身因素所造成的 困扰。失控后的反应1寻找信息2对困境反 应加剧3抗争4象征性复控失控后的应对1 合理认知,2改善情境3总结经验,4调节抱 负水平5寻求帮助。 意志品质的含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 坚韧性。意志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 措施。明确目的增强责任感。参加实践获得 经验。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锻炼。融入集体 获得归属感。 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的相互影 响上一方面情绪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 而产产生的所以认识是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 感的发展。另一方面情绪反过来对认识过程 有着很大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了我 们的认识活动从而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绩 效,消极的情绪情感妨碍了我们的认识活动 从而降低了活动效率。 情绪的种类1快乐2愤怒3恐惧4悲哀。 情绪状态的种类1心境,2激情,3应激。 工作效率与动机强度有密切联系,动机强度 的不断增加有机体的活动,就会更加高涨活 动效率也就越高。从业克斯多德森定律可以 发现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学习任务的复杂程 度之间的关系 克服不良情绪的具体方法1宣泄法2转移法 3幽默法4放松法 5暗示自我法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理论需要的层次:按照其强弱和出现 的次序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 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人生和审美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的种类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把动机区 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 根据动机内容的性质,可把动机区分为高尚 的和卑劣的动机。3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 持续作用时间,可把动机区分为长远的、概 括的动机和短暂的、具体的动机。4、根据引 起动机的原因,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 动机。内在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同样也可以转 化为外在动机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最佳水平因任务的 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 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而在比 较困难的任务中,动机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 的趋势 从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来看,兴趣、信念、理 想等都可以说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势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 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中具有核心意 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结构的心理学分析,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 理智特征,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一,设置具体目标 及达到的方法。第二,设置榜样。第三,培 养对学习的兴趣。第四,利用原有动机的迁 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第五,注意学 生的归因倾向第六,坚持以内部动机为主, 外部动机为辅。第七,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 作用。第八,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在培养学习兴趣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以生 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 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 知需要。2使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学习活动。 3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学 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 性格的形成个体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 的,它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通过自身的实践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 般认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遗传、家庭、 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1遗传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 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但是性格作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 系统,主要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是遗传对 性格的形成有某些影响但他不起主要作用2 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社会 生活中各种道德观念的集合点,也是儿童出 生后最先接触并长期生活的场所,因此家庭 被称为“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的教 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家庭生活气氛和谐父 母的性格特征的儿童的性格也有明显的影 响,另外儿童在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处在什 么地位也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3学校教 育作用。学校教育的适龄儿童性格形成具有 重要作用。学校的生活扩大了学生的生活范 围,丰富了他们的活动内容,对他们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与更为实际的学习任务。教师 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学生性格形成中起着积 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中的集体组织集体活 动特别是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和评价 的对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具体影响。4 社会文化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应用,社会文 化因素包括文化背景经济地位等,他对儿童 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会产生深刻的影 响。就一般的文化背景而言,世界上有两百 多个国家,我国有50多个民族,这些国家和 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 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从小就影响,儿童的行 为举止与道德规范自然会影响儿童性格的形 成与发展。5社会实践活动与对性格的作用. 人的社会实践是指社会活动、生产劳动、科 学实验、文化艺术等活动。社会实践最终决 定人的性格的形成。人在社会实践中会根据 客观现实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性格并且会形成 心的性格特征。6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 作用。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明显地 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他们把自己从客观环境 中区分出来的是性格形成的开始。可见,儿 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性格的形成几乎是同步 的。 性格的培养与塑造性格培养与塑造的天地是 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学校大课堂,家庭小 天地,无处不是培养学生性格的场所,青少 年正处于一生中性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应重 视对他们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塑造1重视早期 性格习惯培养2充分发挥榜样作用3及时进 行个别指导4鼓励学生自我教育。 沃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成两类的共同特质和 个人特质 气质和性格的区别1.气质是先天的,性格则 受,生活环境的制约。气质没有好坏之分,2 性格有积极的性格特征和消极的性格特征, 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动力特征与行 为内容无关而性格具有社会性反映的是个体 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有好坏善恶之分。3气质 表现的范围较窄性格的表现范围较广。4气 质和性格都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特点,气 质的变化慢,分性格的可塑性相对性大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1胆汁质。胆汁质的人 以急躁、直率、热情、易于冲动、精力旺盛、 反应迅速为特征。整个心理过程带有突发性 和外向性特点。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以活 泼好动、行动敏捷、善于交际、灵活多变为 特征。3粘液质。粘液质的人以安静稳重、 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为特征, 具有内倾性。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感情 深刻稳定、细致敏感、缄默迟缓、善于忍耐 为特征,具有内倾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