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人格教育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2034764.html,

有效实施人格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作者:黄莹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第11期

摘要:健全的人格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中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的永恒

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阐述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人格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格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27-01

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在思想上,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上,会有较高的智力水平;在人际交往上,会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能够与人愉快相处。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发现问题,并善于客观地分析问题,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育的永恒主题是不断完善人格,这既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一、人格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人格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学生非常容易受一些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学习,要对学生“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察”,“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一切都说明,语文课程改革重点定位在怎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功能,更是实现语文教育“元”的价值。

2、人格教育是体现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有效方式

从高中语文教学功能的角度出发,它的全面性、深入性以及发展性,需要人格教育来体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多地向学生传授统一的理论和经验,很少因材施教,虽然也一直强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在很多方面绩效不高。同时,还存在着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问题,使得学生的人格心理特征与现代教育理论相悖,不能够成长为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

3、人格教育有利于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