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检验相关知识

中性检验相关知识
中性检验相关知识

(六)检验分子水平自然选择的方法

在选择主义与中性主义的争论中,中性理论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其中的许多涉及到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及种内-种间遗传变异的关系。因此,可以利用统计学模型来验证中性学说的正确性,即把中性理论作为统计学检验的零假设(null hypothesis),非中性选择作为选择性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如果这个零假设被显著地拒绝(significantly rejected),那么中性假设将被认为是不合适的(Kimura and Ohta 1971)。

关于在分子水平验证选择的方法,Garrigan和Hedrick(2003)认为可以按照种群的当前世代,种群的短期历史和物种的长期演化历史三种时间尺度来划分为三类。然而,选择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种群的当前世代体现出来的临时状态无法真实反映选择的作用;并且这种时间尺度的划分也不利于寻找种内-种间遗传变异所反映的选择信号。Nielsen(2005)则把选择检验分为群体遗传学检验(population genetic approaches)和比较数据检验(comparative data approaches)。Biswas和Akey(2006)从基因组学的角度出发,将选择检验的方法分为种内多态性,种内多态性与种间分歧,和种间检验三类。事实上,不论如何划分,不同的检验方法都有不同的数据类型作为检验对象。因此,在这篇综述里我将按照数据类型的不同对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

(1)基于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中性检验

在核酸的碱基测序时代之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主要是对遗传标记的电泳图谱进行分析,其中等位基因的杂合度(allele heterozygosity)曾经是一个普遍用于描述遗传多样性的指标。以某单一等位基因位点为例,在一个个体数为1000的群体里,如果其中50个个体在该位点是杂合子,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把(Ho)=50/1000=0.05作为该位点的表观杂合度;说明该种群在以这个位点为遗传标记时得到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即仍有95%的个体是纯合子。这种评估方式适用于小片段的蛋白质或核酸序列(如几十或者几百个氨基酸或碱基),但不适用于较长片段的研究。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核酸水平上的变异是比较丰富的,尤其从大片段的尺度来看。例如比较两条长度为10,000 bp的等位基因,如此长度的序列几乎可以肯定他们是杂合的,因为序列越长,里面的变异越丰富,那么可以想象该位点在群体里杂合度Ho接近1。因此,在对核酸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时,考虑两条序列间存在多少差异所获得的遗传多样性信息要远远大于判断他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Li 1997)。

在后来发展起来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三个重要指标被运用于评估核酸遗传多样性(Nei 1987; Li 1997)。第一个是∏,即将所研究群体的所有核酸序列中任意两条不同序列的碱基差异数取平均值;这个指标对等位基因频率依赖很大。第二个是K,即分离位点数(number of segregating sites),现在也被称为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是指所有序列排列比对后存在变异的碱基位点数目;这个指标依赖于等位基因数目而与等位基因频率无关。第三个是Na,即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此外,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反映种群动态的参数θ将以上三个指标在数学上联系起来;这里θ=4N eμ,其中N e为有效种群大小,μ为每一代的序列突变率(Watterson 1975; Tajima 1983)。有两种公认的θ估值,一个

是Watterson估值(Watterson’s estimator, θW),把θ与K联系起来,即θW=K/a,其中a=[1+1/2+1/3+ ??? +1/(n–1)](Watterson 1975);另一个是Tajima估值(Tajima’s estimator, θT),即θT=∏(Tajima 1983)。从理论上说,在中性条件下,应当有θT=θW=4N eμ的平衡状态。因此,Tajima(1989)设计了D值检验(Tajima’s D),即D=*(θT–θW)/Var(θT–θW)],通过统计学模型来验证中性突变假说。Tajima’s D值检验的作用原理是(Tajima 1989):在原有的平衡状态中

(θT=θW=4N eμ),所以D=0。但是,如果群体中存在许多低频率的等位基因(稀有等位基因),可以期望K/a不断增大而∏并未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后者主要是由高频率等位基因决定的。于是有θT<θW,则D<0。相反,当群体中是中等频率的等位基因占主导时,可以期望∏增大而K/a不受影响;这时θT>θW,D>0。Tajima (1989)把过多低频率等位基因的存在归咎为定向选择时,选择性清除下选择性清除会削弱原有等位基因的在群体中的频率,而使新等位基因以低频率补充进来成为稀有等位基因。相反,如果是中等频率的等位基因占主导,则可能是平衡选择的结果,或者是种群大小在经历瓶颈时使稀有等位基因丢失。因此,当Tajima’s D显著大于0时,可用于推断瓶颈效应和平衡选择;当Tajima’s D显著小于0时,可用于推断群体规模放大和定向选择。由于平衡选择与定向选择都属于正选择的范畴,因此,只要D值显著背离0,就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当D值不显著背离0时,则中性零假说则不能被排除。

之后,Fu和Li(1993)提出了与Tajima’s D略为不同的方法来检验中性进化,即Fu and Li’s D & F test。他们考虑的是可以获得外类群的情况,因而对一组给定的等位基因序列可以构建一颗有根树。在这棵树上,总突变数为y,内部分枝突变数为y i,外部分枝的突变数目为y e,则y=y i+y e。这里y和y e的数学期望值分别为E(y)=a*θ,E(y e)= θ,其中a=[1+1/2+1/3+ ??? +1/(n–1)]。如果发生了选择作用,那么外部分枝突变数将会偏离期望值,而内部分枝突变数并未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可根据与Tajima’s D类似的策略,构建统计模型来验证中性零假说。此外,Fay和Wu(2000)构建了H检验(Fay and Wu’s H test),用以测试高频率变异与中等频率变异的差异。他们认为在中性占主流的状态下,并不期望会出现很多高频率的变异,因而仅仅根据少数存在的高频率的变异就可以推断“搭车效应”。在果蝇的一些低频重组的区域中,H检验观察到了许多高频率变异,因此,Fay 和Wu(2000)推断果蝇中的这些高频变异可能是由于“搭车效应”时正选择保留了有利变异并使其以高频率在群体中存在。

到目前为止,Tajima’s D,Fu and Li’s D & F test和Fay and Wu’s H test,可能是针对群体内的等位基因频率被运用得最广泛的中性检验模型(Nielsen 2005)。

D> 0 suggests either a recent population bottleneck or some form of balancing selection.

D< 0 suggests either population expansion or purifying selection. A quick check in Web of

Science reveals that the paper in which Tajima described this approach [4] has been cited

over 3100 times since 1994|900 times since I last taught this course two years ago. Clearly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interpreting patterns of nucleotide sequence variation. Although

it is a very useful statistic, Zeng et al. [5] point out that there ar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data that Tajima's D does not consider. As a result, it may be less powerful, i.e., less able

to detect departures from neutrality, than some alternatives.

(2)基于连锁不平衡的中性检验

这里面首先涉及的参数是等位基因频率(allele frequency),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和单倍型频率(haplotype frequency)。在无视连锁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单一位点模型是“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模式。假设在单一位点上有两种等位基因A和a,那么该群体存在三种基因型:AA,Aa 和aa。如果用p表示A的等位基因频率,q表示a的等位基因频率,那么在经典的Mendel的基因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下,p2为AA的基因型频率,2pq为Aa的基因型频率,q2为aa的基因型频率,则有p2+2pq + q2=1。哈迪–温伯格平衡模式认为(Hardy 1908; Weinberg 1908),对于一个理想群体,即无穷大的随机交配且没有任何进化压力的群体,基因型频率将以p2,2pq和q2的比例存在于随机交配后的各代中,等位基因频率不会逐代发生改变,故而这个基因座位的基因库不会发生进化。

事实上,当两对性状或者考虑两个等位基因座位时,我们必须考虑有可能的连锁和重组现象。假设研究对象为两个基因座位A和B,每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1和A2,B1和B2,那么用x来表示四种单倍型的频率:

A1B1:x11

A1B2:x12

A2B1:x21

A2B2:x22

而每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表示为:

A1:p1 = x11 + x12

A2 :p2 = x21 + x22

B1:q1 = x11 + x21

B2:q2 = x12 + x22

假设两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是自由地独立地分配到后代中去,那么以A1B1为例,我们可以期望x11 (e)= p1q1。这时单倍型频率的观察值x11 (o)与期望值x11 (e)

之间的差异,就可以用来反映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 LD):D= x11 (o) – p1q1。

连锁平衡(linkage equilibrium, LE)指的就是这种两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是自由地独立地分配到后代中去的现象,A与B的组合是完全随机的,因此有D=0,即LD为零的状态。我们其实可以把LE看作是双位点版本的“哈迪–温伯格平衡”,只不过这里是单倍型频率而不是基因型频率。当D≠0时,观察值与期望值不符,我们就说这两个等位基因处于连锁不平衡状态。

事实上,重组能打断连锁关系而使在很多代以后LD趋向于0。假设c(0

x'11=(1–c)x11+c p1q1,也可以写成x'11–p1q1=(1–c) (x11–p1q1),即D1=(1–c)D0。扩展到第n代时,有Dn=(1–c)nD0。如果n趋向于+∞,则(1–c)n趋向于0,这时Dn=0。如果两位点在物理距离上越接近,连锁越紧密,被重组的可能性就越低,则Dn→0的速率就越慢。

在前面提到的“搭车效应”中,当一个有利突变开始产生时,它是处于完全LD状态的,即可视为与其构成单倍型的所有基因完全连锁,而其他单倍型因为不存在这个突变而被选择性清除所消灭(Ennis 2007)。因此,搭车效应,正选择,选择性清除,连锁不平衡,基因重组以及群体结构相联系组成了一种情况极为复杂的局面,使得基于LD检验统计模型的设计成为一个难度极高的挑战。尽管如此,近几年,已经发展出了一些检验方法用于检测与LD相关联的自然选择,包括LRH test(Sabeti et al. 2002),iHS test (Voight et al. 2006),LDD test (Wang et al. 2006)等。然而,这些检验效力如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结果来提供证据。

(3)基于种群分化的检验

Wright(1931)首先给出了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的计算公式,用以评估亚群体的分化程度。Cavalli-Sforza(1966)认为自然选择可能会对群体亚分化形成贡献,因此首次建议用群体间的分化程度来推断自然选择的作用。随后,基于这一想法,大致有两种类型的方法被用于自然选择的测试。一种是Lewontin-Krakauer test (Lewontin and Krakauer 1973),其作用原理是:群体间的基因流(gene flow)会使大多数位点形成较为平均的遗传分化程度,除了一些明显的异常值(outliers)。大体上,这些异常值可以反映两个方向上的选择:适应性选择能在某些位点上产生异常的高水平遗传分化,而平衡选择则有可能产生低于平均水平的遗传分化。因此,从异常位点与正常位点的遗传分化程度的比较可以推断自然

选择。然而,最初的这种Lewontin-Krakauer test被Nei和Maruyama(1975)以及Robertson(1975)所批评,认为在许多群体模型中,该检验中Fst的期望方差无效。尽管如此,这种思想近年来有逐渐抬头的势态,尤其在运用到基因组大尺度数据的时候。例如Akey等(2002)在基因组尺度对人类不同群体的Fst进行了测算推断其中的选择作用;Beaumont与他的同事(Beaumont and Nichols 1996; Beaumont and Balding 2004)则设计了更为复杂的统计学模型来检测群体亚分化水平上的异常基因位点。另一种方法是检测不同位点在不同种群中的杂合度水平。例如Schlotterer等(1997)和Schlotterer(2002)认为在不同种群中通过比较多位点的杂合度,可以把选择的作用和种群统计学效应区分开来。两个不同群体大小的种群,小种群在基因组上的期望变异水平都应低于大种群。但是受到选择的单位点的变异程度则可能会比基因组水平的差异更低。因此,把群体结构与多个单位点变异联合考虑,则可能推断出基因组上的哪些区域有可能受到了选择。以上的基于种群分化的检验尽管还没有得到非常普及地应用,但事实上,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Nielsen 2005),“选择性清除”会强烈地影响群体的亚分化水平,尤其是当“选择性清除”没有来得及涉及到所有研究群体的时候,这种作用更明显。因此,基于群体分化程度来寻找自然选择的信号,仍然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4)基于种内多态性和种间分歧度之间数据比较的检验

中性理论预言,在中性状态下,种内多态性(intraspecific polymorphism)与种间分歧度(interspecific divergence)之间呈正相关。基于这种预测,有两种检验方法先后被提出,分别是Hudson–Kreitman–Aguade (HKA) test和McDonald-Kreitman (MK) test。

HKA检验认为(Hudson et al. 1987),在中性状态下,对于不同的基因或者基因位点而言,即使他们之间的变异程度不同,但他们各自的种内多态性与种间分歧度之间的比率将是相同的。例如,组蛋白基因(histone)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基因,突变率很低,因此组蛋白基因种内多态性程度很低,其种间变异度也很低。而对于某些非编码序列来说,其突变率很高,不论在种内种间都体现了很高的变异水平。但是,在中性条件下,不论对于组蛋白基因还是非编码序列,他们的种内多态性与种间分歧度之间的比率将是相当的。如果自然选择发生了作用,那么受选择的基因,其种内多态性与种间分歧度之间的比率将偏离中性状态下的期望值。因此,通过同时比较两个或者多个基因各自的种内多态性与种间分歧度之比,HKA检验可以检测到自然选择的作用。

但是,HKA的一个很大的限制就是所研究的基因或者基因位点之间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不存在连锁关系。因为一些研究发现,连锁位点所受到的选择作用,影

响的是种内多态性而不是种间的分歧度水平(Maynard-Smith and Haigh 1974; Birky and Walsh 1988),因此,除了选择作用之外,任何非中性的影响(如搭车效应或选择性清除)都会使种内多态性偏离期望值。也就是说,HKA所检测到的自然选择信号,有可能是所研究位点受到了选择,也有可能是与其连锁的位点受到了选择而通过某些非中性效应使所研究位点多态性发生了变化,尽管所研究位点仍然是遵循中性进化的。

随后发展起来的MK检验则避免了多基因或者多位点有可能存在的连锁效应所

带来的假阳性信号。MK检验的基本原理是(McDonald and Kreitman 1991):仅仅考查某一基因分别在种内和种间的非同义(nonsynonymous)与同义突变(synonymous)的比值。具体而言,针对A与B这两个近缘物种,我们把基因G 在这两个物种里能发现的所有等位基因进行汇总和排列比对后,关注其中存在变异的核苷酸替换位点而忽略无变异位点,即关注分离位点(segregating sites)或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在这些所有的变异位点中,假设某一位点如果在来自物种A的所有等位基因里都是碱基C,而在来自物种B的所有等位基因里都是碱基T,那么针对A与B这两个近缘物种而言,这个变异位点我们定义为被固定的替换位点(fixed substitution site);其余的变异位点称为多态性位点(polymorphic site)。如果用Sf,Nf,Sp和Np分别表示固定同义位点数,固定非同义位点数,多态同义位点数和多态非同义位点数(其中S代表synonymous,N代表nonsynonymous,f代表fixed,p代表polymorphic),那么在中性状态下,应当有Nf:Sf = Np:Sp。对应这四个参数的2×2列联表可以用χ2

分布或者Fisher精准检验来验证零假设。一个显著高于Np:Sp的Nf :Sf比率意味着两个物种之间的某些非同义替换是由正选择引起的;如果Nf:Sf显著地低于Np:Sp,就意味着负选择降低了两个物种间的非同义替换数目。

(5)基于编码序列的比对中非同义与同义突变的比值

Kimura(1977)最先提出,在蛋白质编码基因中,每非同义位点的非同义替换数(dN)小于每同义位点的同义替换数(dS)。因为中性主义预言,在蛋白质编码区,大多数非同义突变造成的氨基酸变异会破坏蛋白质原有功能,因此发生在蛋白质编码区的大多数非同义突变都被视为有害突变而在固定过程中被净化选择所消灭;而同义突变由于不造成氨基酸改变,因此被认为是中性或近中性的而被随机遗传漂变所固定。所以,在固定后体现出来的替换数的差异上,将会有dN < dS。同理,如果没有任何选择作用,即所有突变都是中性或者近中性的,则会有dN = dS。所以,中性主义并没有排斥负选择(净化选择),当dN ≤ dS时,可以认为大多数“被固定下来的突变”是中性或近中性的。相反,如果观察到dN >

dS,则认为非同义突变是有利突变而被正选择所固定。因此,考察比值dN:dS(也写为KA:KS)是否大于、小于或者等于1,成为了检测编码序列自然选择作用的有力工具。

以上五类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在分子水平检测自然选择作用的方法,其统计学原理均以中性假设作为检验的零假设,当中性零假设被显著地拒绝时,则认为检测到了自然选择的信号。近年也发展了一些新的检验方法,但大多都是基于以上五类方法的改进或修正。当然,过去也曾有一些较为独立的其它方法,但是现在已经用得不多(Kreitman 2000)。

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知识试题

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知识试题 相关专业知识 E、免疫学法 一、A1【正确答案】 E 1、分离霍乱弧菌应选择的培养基是 A、血清肉汤6、临床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中未、碱性蛋白胨水B涉及的是 C、葡萄糖蛋白胨水A、注重质量策划和整体优化 D、肉浸液B、强调预防为主和过程概念 、疱肉培养基EC、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为中心 B【正确答案】D、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E、实现自动化控制程序 2、尿胆原呈强阳性尿胆红素呈阴性的是【正确答案】 E A、溶血性贫血【答案解析】临床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B要点包括注重质量策划恩赫整体优化、强调预防、胰头癌C为主和过程概念以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胆石症D要求为中心、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未涉及实、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E现自动化控制程序。 【正确答案】 A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释【答案解析】 7、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提供有益及科学的信放出大量间接胆红素超出了肝脏的加工能力息以下对象最为贴切的是肠道吸收的尿胆原增间接胆红素滞留在血液中A、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状况评估

多虽然尿胆红素呈阴性但尿胆原呈强阳性。B、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医疗保险评估 C、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教学评估 贫血而常需输血的患者应输用 3、D、疾病的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评估 、全血AE、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医疗保险评估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B【正确答案】 A C、白细胞【答案解析】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提供疾病的、新鲜血浆D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状况评估的有益及科、免疫球蛋白E学的信息。 【正确答案】 B 8、常规细胞培养较难分离的病毒是 A、HAV 、评价方法的精密度时常用的统计学指标是4B、柯萨奇病毒 A、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冠状病毒 B、偏倚D、汉坦病毒 C、平均数E、风疹病毒 D、相关系数【正确答案】 C E、标准误【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冠状病毒的培养特性。 【正确答案】 A冠状病毒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方法较难分离出病毒但用人胚器官等器官培养可分离出病毒。 5、常用的鉴定酶纯度的方法包括 A、溶解度法9、在肉汤中培养24小时后培养液变清的是

中性检验相关知识

(六)检验分子水平自然选择的方法 在选择主义与中性主义的争论中,中性理论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其中的许多涉及到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以及种内-种间遗传变异的关系。因此,可以利用统计学模型来验证中性学说的正确性,即把中性理论作为统计学检验的零假设(null hypothesis),非中性选择作为选择性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如果这个零假设被显著地拒绝(significantly rejected),那么中性假设将被认为是不合适的(Kimura and Ohta 1971)。 关于在分子水平验证选择的方法,Garrigan和Hedrick(2003)认为可以按照种群的当前世代,种群的短期历史和物种的长期演化历史三种时间尺度来划分为三类。然而,选择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种群的当前世代体现出来的临时状态无法真实反映选择的作用;并且这种时间尺度的划分也不利于寻找种内-种间遗传变异所反映的选择信号。Nielsen(2005)则把选择检验分为群体遗传学检验(population genetic approaches)和比较数据检验(comparative data approaches)。Biswas和Akey(2006)从基因组学的角度出发,将选择检验的方法分为种内多态性,种内多态性与种间分歧,和种间检验三类。事实上,不论如何划分,不同的检验方法都有不同的数据类型作为检验对象。因此,在这篇综述里我将按照数据类型的不同对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 (1)基于群体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中性检验 在核酸的碱基测序时代之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手段主要是对遗传标记的电泳图谱进行分析,其中等位基因的杂合度(allele heterozygosity)曾经是一个普遍用于描述遗传多样性的指标。以某单一等位基因位点为例,在一个个体数为1000的群体里,如果其中50个个体在该位点是杂合子,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把(Ho)=50/1000=0.05作为该位点的表观杂合度;说明该种群在以这个位点为遗传标记时得到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即仍有95%的个体是纯合子。这种评估方式适用于小片段的蛋白质或核酸序列(如几十或者几百个氨基酸或碱基),但不适用于较长片段的研究。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核酸水平上的变异是比较丰富的,尤其从大片段的尺度来看。例如比较两条长度为10,000 bp的等位基因,如此长度的序列几乎可以肯定他们是杂合的,因为序列越长,里面的变异越丰富,那么可以想象该位点在群体里杂合度Ho接近1。因此,在对核酸序列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时,考虑两条序列间存在多少差异所获得的遗传多样性信息要远远大于判断他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Li 1997)。 在后来发展起来的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有三个重要指标被运用于评估核酸遗传多样性(Nei 1987; Li 1997)。第一个是∏,即将所研究群体的所有核酸序列中任意两条不同序列的碱基差异数取平均值;这个指标对等位基因频率依赖很大。第二个是K,即分离位点数(number of segregating sites),现在也被称为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是指所有序列排列比对后存在变异的碱基位点数目;这个指标依赖于等位基因数目而与等位基因频率无关。第三个是Na,即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此外,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反映种群动态的参数θ将以上三个指标在数学上联系起来;这里θ=4N eμ,其中N e为有效种群大小,μ为每一代的序列突变率(Watterson 1975; Tajima 1983)。有两种公认的θ估值,一个

检验的基本知识培训

一、检验基础知识 1、什么是检验(QC)? 定义:检验是指依照检验标准对产品进行测量、观察或试验,将其检查结果与检验标准进行比较,最终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 2、检验三要素 1) 产品--- 检验的对象。品管人员应当了解产品的用途、关键特性、在你负责的区域内的质量特性对后工序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一个称职QC你还应当了解生产流程; 2) 检验方法---既检验手段,包括检验工具、仪器、目力等。你要了解产品特性的重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仪器工具; 3) 检验标准---检验的生命线。假设一个企业,没有检验标准,仅凭个人经验操作,或标准制定描述失当、不充分或者模糊,它能够作出优质产品来,是难想象的。所以,在二方验厂时,有经验的稽核人员会首先考察你工厂的控制标准和实验室,然后在去勘察你的控制现场 3、检验职能(作用) 1. 把关:放行合格的产品,卡住不合格的产品。这是检验的根本命脉。 2. 报告:将产品检验的结果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报告的目的是建立和收集数据,记录报表是为运用而生的,其作用是为评估过程业绩和下一步的质量改进提供原始数据。所以,作为一名质量经理,在设置记录的种类、数量、格式内容,你首先应当考虑质量诉求,既客户的期望和要求,当然你还要考虑公司需求和现有资源状况。 报告包括两种形式: l 例行报告如检验记录、返工返修记录、质量报表等; l 异常报告如品质异常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退货报告等 3. 反馈将产品不合格信息及时反映给产品制造部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 以上是品管人员的基本职责,你应当根据公司的情况和需求,赋予QC更多的功能与职责,譬如监督(工艺监督与确认)、指导(给操作者纠错和辅导)、改进等。 二、检验标准的有关知识 1. 检验标准的要素构成 1) 检验项目:即产品特性(检验的指标和内容)。这是检验标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 l 外观:脏污、肥油、破损、弯曲、色泽、图案的正确性; l 尺寸:板厚、线宽、线径、管脚长度等; l 产品功能如通断(开路和短路)、钻孔检查(菲林)、发光颜色 l 产品性能如阻燃性、耐热性、绝缘阻抗、安全耐压、寿命等; l 包装:内外包装、说明书落地试验 2) 检验方式:采取全检还是抽检 3) 检验手段:使用什么工具和仪器 4) 判断准则:经过检查后,如何判定该项目是否合格(分为单件质量和批质量) 5)试验环境: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 5) 引用的文件信息:如AQL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等 2. 适用的检验标准有哪些? 1) 产品检验规范(检验标准书) 2) 产品图纸、技术规格书 3) 生产指令说明 4) 客户订单 5) 产品样板/图片/菲林等,建议尽可能多采用实物标准,作为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 6) 色板(偏通卡) 7) 抽样标准(GB2828.1-2003) 三、产品检验的分类 1. 按产品形成的阶段分类: l 来料检验包括采购物料和委外加工产品的检验。 l 过程检验包括首件检查、中间检查和完工检查。

检验基本知识

质量检验基础知识 第一章质量检验发展简史及检验的基本思想 1.1 质量检验的发展简史 从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到二十世纪初以前,虽然工厂法的实施加快了工场手工业向大工业的过渡,出现了社会化的大生产,但由于手工业生产方式的习惯势力还相当顽固,加之当时商品市场的急速扩大,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论产量、质量如何,都有销路,因而经营管理矛盾并不突出,管理的科学化问题并没有引起企业决策者的重视。企业基本上仍实行“因袭管理法”,即单凭企业管理者个人积累的经验进行管理,这时,管理还没有形成理论和科学。 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垄断资本的发展,出现了企业规模扩大,市场进一步扩充和垄断组织之间激烈竞争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再用“因袭管理法”来管理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产生了“科学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首创者是美国的工程师泰罗(F.W.Taylor 1856--1915)。泰罗等人1903年至1930年间,倡导科学管理,主张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以往的经验法则。他在美国米德瓦乐钢铁公司推行了一种能够最巧妙和最大限度挖掘劳力潜力的劳动组织和工资制度,即“泰罗制”他通过分析把高等数学用于管理,创造了一套科学管理办法。泰罗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为科学管理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因此,他被企业界奉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主张计划必须与执行分开,执行当中要有检验和监督,使产品的检验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道独立的工序。这是对于工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工业企业普遍设置了集中管理的技术检查机构,在企业管理中出现了一批专职检验人员和专门的检验机构,并有了一套相应的检验制度。 1.2 质量检验的基本思想 1.2.1 在现阶段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质量检验是一种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设计、制造、检验及服务四个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放松和削弱质量工作,相反,还应当十分重视质量检验工作。例如:在ISO9000的系列标准中,就强调了检验的重要性,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其检验都被列为质量体系的关键要素,是质量审核或认证的重点。其中条文或要素4.10、4.11、4.12强调的不是检验就是与检验密切相关,条文或要素4.9、4.13、4.14、4.16、4.20的实现必须以检验为基础或与检验间接相关。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企业的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也不确保每一工序都不出现不合格品。为了避免或尽量减少将不合格品交给用户或下道工序,需要进行检验,以剔除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通过检验,还可以对加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和监督。此外,还可以通过检验,了解生产过程的情况,获得各种有关的质量信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或改善工序质量。因此,尽管检验工作本身在质量管理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现阶段,特别是目前我们的检验机构不够健全,检验手段赶不上公司发展的要求、检验文件与标准化工作尚不完善、检验力量薄弱等,因此质量检验工作还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 1.2.2 未来质量检验的发展 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自动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检验环节的集成

医学检验相关专业知识

P10 先关专业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SDS法测定血红蛋白的最大优点是 A.操作简便 B.试剂价廉 C.呈色稳定 D.没有公害 E.准确度高 2.尿三杯试验结果为第1杯和第2杯均为清晰,第3杯有弥漫的脓液,可初步诊断为 A.急性肾盂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前列腺炎 D.急性肾炎 E.急性膀胱炎 3.中性粒细胞减低见于 A.急性化脓性感染 B.急性心肌梗死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宫外孕 E.再生障碍性贫血 4.漏出性胸腔积液主要见于 A.肺结核 B.SLE C.肺脓肿 D.充血性心力衰竭 E.风湿热 5.ICSH规定的Ret分型不包括 A.O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 B.I型(丝球形) C.II型(网型) D.Ⅲ型(破网型) E.Ⅳ型(点粒型) 6.关于网织红细胞(Ret)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一般比成熟红细胞小 B.仅存在于外周血 C.网织结构越多细胞越成熟 D.可用瑞氏染色后进行计数 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7.目前推荐BT测定的方法是 A.Duke B.IVY法 C.TBT法 D.Pandy法 E.Rivalta法 8.下列对尿液分析质控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质控物成分稳定 B.屏间差异大 C.易保存运输 D.复溶后成分无变化、使用方便 E.价格低廉 9.尿胆原检测多采用 A.Harrison法 B.Schleisinger法 C.Ehrlich法 D.Livenson法 E.碘环法 10.通过粪便检查可确诊的疾病 A.消化道炎症 B.消化道梗阻 C.消化道肿瘤 D.肝脏疾病 E.肠道寄生虫感染 11.可能患有胃癌的胃液是 A.黄色 B.黄绿色 C.含鲜红血丝 D.棕褐色 E.浑浊灰白色 12.空腹12h后胃液中有大量食物残渣,少见于 A.胃扩张 B.胃轻瘫 C.胃下垂 D.胃溃疡 E..幽门梗阻 13.下列哪种疾病,痰液中出现干酪样小块 A.肺结核 B.肺结核 C.肺癌 D.过敏性支气管炎 E.肺脓肿

产品检验基础知识(检验员培训资料含试题及标准答案)

产品检验基本知识 一、检验基础知识 1、什么是检验(QC)? 定义:检验是指依照检验标准对产品进行测量、观察或试验,将其检查结果与检验标准进行比较,最终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 2、检验三要素 1) 产品--- 检验的对象。品管人员应当了解产品的用途、关键特性、在你负责的区域内的质量特性对后工序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一个称职QC你还应当了解生产流程; 2) 检验方法---既检验手段,包括检验工具、仪器、目力等。你要了解产品特性的重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仪器工具; 3) 检验标准---检验的生命线。假设一个企业,没有检验标准,仅凭个人经验操作,或标准制定描述失当、不充分或者模糊,它能够作出优质产品来,是难想象的。所以,在二方验厂时,有经验的稽核人员会首先考察你工厂的控制标准和实验室,然后在去勘察你的控制现场 3、检验职能(作用) 1. 把关: 放行合格的产品,卡住不合格的产品。这是检验的根本命脉。 2. 报告:将产品检验的结果报告给质量管理部门。报告的目的是建立和收集数据,记录报表是为运用而生的,其作用是为评估过程业绩和下一步的质量改进提供原始数据。所以,作为一名质量相关人员,在设置记录的种类、数量、格式内容,你首先应当考虑质量诉求,既客户的期望和要求,当然你还要考虑公司需求和现有资源状况。 报告包括两种形式: 1)例行报告如检验记录、返工返修记录、质量报表等; 2)异常报告如品质异常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退货报告等 3. 反馈将产品不合格信息及时反映给产品制造部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 以上是品管人员的基本职责,你应当根据公司的情况和需求,赋予QC更多的功能与职责,譬如监督(工艺监督与确认)、指导(给操作者纠错和辅导)、改进等。 二、检验标准的有关知识 1. 检验标准的要素构成 1.1检验项目:即产品特性(检验的指标和内容)。这是检验标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 1.1.1 外观:脏污、肥油、破损、弯曲、色泽、图案的正确性; 1.1.2 尺寸: 板厚、线宽、线径、管脚长度等; 1.1.3产品功能如通断(开路和短路)、升降压、发光颜色; 1.1.4 产品性能如阻燃性、耐热性、绝缘阻抗、安全耐压、寿命等; 1.1.5 包装:内外包装、说明书落地试验 1.2检验方式: 采取全检还是抽检 1.3 检验手段:使用什么工具和仪器 1.4 判断准则:经过检查后,如何判定该项目是否合格(分为单件质量和批质量) 1.5试验环境: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 1.6 引用的文件信息:如AQL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等 2.适用的检验标准有哪些? 1) 产品检验规范(检验标准书) 2) 产品图纸、技术规格书 3) 生产指令说明 4) 客户订单 5) 产品样板/图片/菲林等,建议尽可能多采用实物标准,作为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 6) 色板(偏通卡) 7)抽样标准(GB2828.1-2003)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一、检验的定义检验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质量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的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检验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轧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和实施 ISO90001 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的结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个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是重新进行检验和筛选 四、完善质量检验系统具备的条件 (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团队; (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三)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 (四)要有一套科学的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五、质是检验的基本职能 1.把关职能把关是质量检验的最基本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料、环、法(4M1E )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检验,实行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2.预防职能现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的重要之处,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 a)通过原材料检验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起预防作用 b)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c)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3.报告职能报告的职能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职能。使领导者与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检验情况和合格率指标 2)成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的损失金额 3)按车间和分小组的平均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相应的损失金额及排列图分析 4)产品报废原因排列图分析 5)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报告 6)重大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报告 4.改进职能 质量检验参与质量改进工作,是充分发挥质量检验搞好质量把关的预防作用的关键,也是检验部门参与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体现

检验员理论知识培训

检验员理论知识培训资料 质量检验的基础知识 品质管理的历史经历了检验负责阶段(二战前,由专门设立的检验员负责产品质量检验而操作人员则全力负责生产工作,属事后把关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将统计学方法应用到产品质量控制上,及时发现过程质量问题的苗子并查出原因予以改进。此时已属事前的积极预防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将质量管理理论扩展至包括市场调查、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进料管理、制造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售后服务、顾客投诉处理等全过程管理,同时要求公司各部门人员共同关心和参与质量管理工作所谓的“三全一多”全过程、全员、全企业、多方法),但是,无论在那一个阶段检验都是必不可少的,从检验的基本职能(后面会再讲)就可以知道,检验不但可以起到把关、预防而且还有报告的作用,通过检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的产品实物质量处于什么样的状况,通过检验可以收集大量的质量信息,应用统计技术进行分析后,可以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对过程的分析和控制,同时,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改善。可见,检验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1.质量检验的定义: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 评价。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验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得到的特性值和规定值作比较,判断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 测量、试验, 并将结 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 术性检查活动。 简单地说 :检验就是对实体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诸如测量、 检查、试验、 度量,并将结果与测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个特性的符合性的活动。也 就是说,检验是“测——比——评”的过程。 2、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定货合 同的规 定,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定 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把关”功能 - 质量“把关”是质量检验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 预防功能 -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事后“把关” ,还同时起到预防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序或入库前的检验,即起把关作用,又起预防作用。 4)、报告功能 :为了使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 行质量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3、质量检验的步骤: 2)、 3)、 ① 通过过程(工序) 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到预防作用; ② 通过过程(工序) 作业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③ 广义的预防作用。 实际上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进货检验, 对中间产品转 状况,评价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把检验获得的数据和信息, 经汇总、 整理、分析后写成报告,为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质量考核以及管理层进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检验】医学检验基础知识100个基本概念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

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 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检验科基础知识培训

检验科基础知识培训 一,检验科室组成 生化室、临床检验室、免疫室、细菌室(微生物室) 二,生化室仪器与试剂 生化室就是检验科开展生化检验得实验室。其设备主要有721/722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凝分析仪、血气分析仪、水浴锅、离心机。 耗材主要有试管、注射器、真空采血管、采血针、样品杯、试剂。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测定速度分小型、中型、大型、超大型四种,这就是我们自己划分得,以方便记忆与区别。 测试速度就是以单位时间生化分析仪能够完成测试得生化项目数 以200左右测试速度为小型机 小型机适用县级中医院、妇保院、乡镇卫生院 以400左右测试速度为中型机 中型机适用县医院、地市级中医院妇保院 以800左右测试速度为大型机 大型机适用县医院、地市级医院中医院妇保院 800以上至翻倍速度为超大型机 超大型机适用地市级以上医院中医院妇保院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国产与进口之分,多数医院喜欢进口仪器。进口仪器品牌有: 罗氏、日立、奥林巴斯、贝克曼、东芝、雅培、西门子、日本电子(BM6010)、希森美康,其中奥林巴斯生化仪被贝克曼收购,成为一个公司两个品牌,西门子生化仪就是贴牌日本电子。 国产仪器品牌主要有: 上海科华、南京英诺华、深圳迈瑞、长春迪瑞(四川新成)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又有湿化学与干化学两类机器。 上面讲得进口与国产都就是湿化学生化分析仪。 湿化学与干化学得本质区别就是试剂得物理性状。 湿化学得试剂就是液体得,干化学得试剂就是以干片形式存在。两种试剂价格比较,干片试剂价格较高, 目前市场上以强生得干片机为主,其它品牌有希森美康、罗氏等,较少见。还没有国产干片生化仪。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耗材有: 试剂、标准品、质控品、清洗液、样品杯、采血管等。 标本类型:血清、血浆、尿液、胸腹水等。 生化分析仪测定项目: 生化分析仪得测定项目与人体脏器功能、人体内环境、营养状况等密切相关。 AST——谷草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人体广泛存在,在心肌、肝脏活性

基本检验知识

一:血糖在正常范围时:尿糖阳性的原因 1、生理性糖尿情绪激动、紧张、剧烈运动等。 2、肾性糖尿血糖、糖耐量均正常,由于肾小管先天性缺陷或后天受损,回收血糖功能障碍而致肾性糖尿。可见于范可尼综合征、家族性糖尿、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当肾性糖尿合并糖尿病时,虽然血糖控制正常但仍有尿糖排出。有的肾性糖尿多年后可发展为真性糖尿病。新生儿因为肾小管功能还不完善,也可出现肾性糖尿。 3、妊娠糖尿有的孕妇肾糖阈在短时间内降低,出现糖尿,分娩后可恢复正常。但有的患者是糖尿病妊娠或妊娠合并糖尿病,故应同时测定血糖、尿糖,以区别对待。 4、非葡萄糖糖尿如乳糖尿。妊娠或哺乳期可同时出现乳糖和葡糖糖尿。半乳糖尿,可见于先天性半乳糖血症患者。 5、药物性假糖尿服用维生素C、阿司匹林、安替比林、非那西丁等可出现假性糖尿。 6、检查时间不同步糖尿病检查时,抽血与留尿时间不同步,如餐前测血糖正常而餐后查尿糖可能阳性。

二: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参数设置 自动生化分析仪是一种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恒温反应、自动监测、数据处理以及实验后清洗等步骤进行自动化操作的仪器,它完全模仿并代替了手工操作,目前已经成为医疗机构进行临床诊断所必可不少的仪器之一。它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化检验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工作效率,适应了临床医学发展对检验医学的要求,然而这一切不仅需要生化分析仪的技术基础,也需要仪器内每个项目都有一组最优化的分析参数。并且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封闭式的仪器一般也会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生化分析仪各个分析参数的基本含义以及设置方法。 1.试验名称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设置,如总蛋白设置为TP,白蛋白设置为ALB等。 2.方法类型生化分析仪常用的方法有终点法、连续监测法、比浊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原理等选择其中一种分析方法。 2.1终点法又称为平衡法,是基于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征及其对光吸收强度的大小对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方法,有一点终点法和两点终点法两类。

交叉检验基础知识

交叉检验基础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交叉验证交叉检验主要是为了解决信贷 业务流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或者说不透明的问题,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所有信贷业务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交叉检查就是有效破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手段。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信息不对称在小额信贷业务流程中 有三个层级:1、一个是客户信息与调查人员之间的不对称。 2、第二是调查人员与审批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3、第三个是管理人员与小额信贷业务流程参与人员之间的信息不 对称。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前提条件——了解你的客户1、了解客户的经营模式2、了解客户的销售模式 什么是交叉检验交叉检验是通过不同途径确认信息正确性 的方法。贷款调查交叉检查技术就是在贷款调查前、调查中和调查报告制作和贷后检查管理过程中,通过不同信息来源途径、同一信息来源途径的勾稽关系,对客户信息进行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确定的过程。 二、交叉检验的内容 软信息1、客户的特征和背景:客户年龄(经验,死亡的风险)客户的教育水平(通常:教育水平越高,经营业务越成熟) 别人对客户的评价如何(他或她值得信赖吗)

客户是否是单身/结婚/离婚有多少人经济上依附于该客户他们都住在那里家里有多少孩子 客户还有别的收入吗(如配偶)/或其它和家庭相关的费用支 出客户或其家庭都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在当地的社会关系,必要的家庭费用及近期可能的支出,生意产生利润用于何处的证据) 2、客户作为生意人:客户有哪些经验对目前所经营的业务有多少经验从哪里获得这些经验或诀窍的为什么经营当前 的生意未来的经营计划是什么(了解客户是否是个“企业家”,了解他对于现在经营业务的专门知识和从事该业务的动机) 客户有经营记录吗如果有,可以获得哪些记录(经营方法的复杂程度) 贷款用途:客户为什么贷款以及用途他要贷多少他需要多少资金来实现其商业计划他/她自己能出多少(理解我们应发放贷款的金额间接的,业主申请贷款的态度,以及他/她对其经营业务的认真程度和现实程度) 营业背景:这项业务经营多长时间了是客户所有或管理的吗同整个市场情况相比目前经营的状况如何(鉴别案例的典型 情况,确定潜在风险) 业务是如何组织的谁在干什么哪些是主要雇员雇员们都有 多长时间的经验每个雇员的营业额是多少(理解专业技能水平,对某些核心雇员的可能的依赖程度;间接判断企业氛围及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质检员检验基础知识 一、检验的定义 检验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测量、检查、试验、计量,并将这些特性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其符合性的活动。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对“质量检验”一词作了更简明的定义:所谓质量检验,就是这样的业务活动,决定产品是否在下道工序使用时适合要求,或是在出厂检验场合,决定能否向消费者提供。 二、关于检验的理解 在工业生产的早期,生产和检验是合二为一的,生产者也是检验者。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劳动专业分工的细化,检验才从生产加工的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种,但检验仍然是加工制造的补充。生产和检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检验是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和自动生产中,检验本身就是工艺链中一个组成工序,没有检验,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 从质量检验管理发展过程来看,最早的阶段就是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检验曾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主要手段,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检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认为,质量检验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果这个“根”不轧实,全面质量管理这棵树的基础就不会巩固。在我国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和实施ISO90001系列国际标准时,特别是进行企业机构改革时,决不能削弱质量检验工作和取消质量检验机构。相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要更有效地发挥检验工作的作用。 三、质量检验的基本内容 (1)度量;包括测量与测试,可借助一般量具,或使用机械、电子测量仪器。 (2)比较;把度量的结与质量标准进行对比,确定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3)判断;根据比较的结果,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或一批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4)处理;对单件产品决定是否可以转到下个工序或产品是否准予出厂;对批量产品决定是接收还是拒收,或是重新进行检验和筛选 四、完善质量检验系统具备的条件 (一)要有一支足够数量的合乎要求的检验人员团队; (二)要有可靠和完善的检测手段; (三)要有一套作为依据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 (四)要有一套科学的而严格的检验管理制度; 五、质是检验的基本职能 1.把关职能 把关是质量检验的最基本职能,也可称为质量保证职能。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机、料、环、法(4M1E)等诸要素,都可能使生产状态发生变化,质量特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通过检验,实行通过检验,实行严格把关,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不合格的零部件不组装,不合格的成品不冒充合格品而出厂,才能真正保证产品的质量。 2.预防职能 现质量检验区别于传统检验的重要之处,现代质量检验不单纯是起把关作用,同时还要起预防的作用 a)通过原材料检验和外购件的入厂检验,前工序的把关检验起预防作用 b)通过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c)通过工序生产时的首检与巡检起预防作用 3.报告职能 报告的职能也就是信息反馈的职能。使领导者与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评价和分析质量体系的有效性,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采取有效的决策措施 1)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检验情况和合格率指标 2)成品出厂检验的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以及相应的损失金额 3)按车间和分小组的平均合格率、反修率、报废率、相应的损失金额及排列图分析

检验师相关专业知识真题部分

【相关专业知识】 1、对胰岛素的描述,最恰当的是 A胰岛素原从胰岛β细胞分泌出来后,再转变为胰岛素 B胰岛素原有生物活性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代谢中有拮抗作用 D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合成代谢 E胰岛素是由AB两条肽链通过盐键相连而构成的蛋白质 2、最常引起临床感染的酵母菌是 A热带假丝酵母菌 B白假丝酵母菌 C克柔假丝酵母菌 D光滑假丝酵母菌E近平滑假丝酵母菌 3、网织红细胞测定参数不包括 A、Ret% B、LFR C、MCV D、MFR E、HFR 4、属于肾小球滤过功能试验的是A尿钠 B内生肌酐清除率 C浓缩稀释试验 D尿渗量 E自由水清除率

5、正常男性染色体核型为 A、46,XY B、46,XX C、23,XX D、44,XX E、44,XY 6、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病原体是A普式立克次体 B梅毒螺旋体 C沙眼衣原体 D肺炎支原体 E解脲脲原体 7、随年龄变化最明显的酶是 A、ALT B、GGT C、AST D、ALP E、LDH 8、少尿是指24h尿量少于 A、 B、 C、 D、 E、 9、漂浮法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提高痰标本检出阳性率的方法是 A、8小时痰 B、10小时痰 C、12-24小时痰

D、随机痰 E、2小时痰 10、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首选的检测是 A血涂片 B骨髓涂片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冷热溶血试验 E冷凝集素试验 11、1970年,WHO建议将高脂蛋白血症共分为几型 A、6 B、5 C、4 D、3 E、2 ? 12、目前临床上检测抗核抗体主要采用 A酶联免疫法 B间接免疫荧光法 C直接免疫荧光法 D放射免疫法 E免疫印迹法 ? 13、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检测hCG,主要是针对hCG的 A、α多肽链 B、β多肽链 C、γ多肽链 D、δ多肽链 E、ε多肽链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必看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必看 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前突破试题附答案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用Ficon分层液分离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其分布由上到下依次为(C) A.血浆、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 B.血浆、单个核细胞、红细胞、粒细胞 C.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粒细胞、单个核细胞、血浆 E.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红细胞、血浆 第2题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在哪个部位进行(C) A.核糖体 B.粗面内质网 C.滑面内质网 D.胞浆 E.高尔基复合体 第3题关于细菌L型,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A.细菌L型是遗传性变异的细菌 B.细菌L型是细菌失去细胞壁所形成的细胞壁缺陷型 C.细胞壁的缺陷主要是肽聚糖的缺陷 D.细菌L型在脱离诱导剂后可恢复为原来的细菌 E.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损伤细菌细胞壁而形成细菌L型 第4题多发性骨髓瘤血液生化最主要的特征是(B) A.γ-球蛋白增高 B.M蛋白的出现 C.尿凝溶蛋白阴性 D.白蛋白降低 E.尿酸正常 第5题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颗粒在6个以上,呈环核分布,称为(D) A.细胞外铁 B.铁粒幼细胞 C.铁粒红细胞 D.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E.转铁蛋白

第6题实验动物新生期摘除胸腺(B) A.脾脏红髓区T细胞缺乏 B.淋巴结副皮质区T细胞缺乏 C.脾脏白髓区B细胞缺乏 D.淋巴结浅皮质区T细胞缺乏 E.以上均错误 第7题脾脏的功能不包括(D) A.贮存和调节血量 B.全身血液的滤过器 C.合成吞噬细胞 D.合成干扰素、补体、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E.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地 第8题从因子Ⅲ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是指(C) A.外源凝血途径 B.内源凝血途径 C.外源凝血系统 D.内源凝血系统 E.共同凝血途径 第9题成人CSF葡萄糖含量的参考值为(B) A.1.5~2.5mmol/L B.2.5~4.5mmol/L

最新化验室检验相关知识培训资料

化验室检验相关知识培训 每题5分,共100分。 1、?烘干和灼烧的目的是除去洗涤后沉淀中的( )和( )?,使沉淀具有一定组成,这个组成经过烘干和灼烧后成为( )的称量式. 2、碘量法是利用( )的氧化性和( )的还原性进行物质含量的分析. 3、络合滴定方式有( )滴定法,( )滴定法,( )滴定法( )滴定法四种. 4、电位滴定法是在用标准溶液滴定待测离子过程中,用( )代替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5、在光的吸收定律中,K是比例常数,它与( )和( )有关,K称为吸光系数. 6、当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比色测定时,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必须从( )与( )两方面考虑. 7、空白溶液又称参比溶液,一般来说,当显色剂及其它试剂及其它试剂均无色,?被测溶液中又无其它有色离子时,可用( )作空白溶液. 8、酸碱滴定中二氧化碳的影响与( )时的PH有关, PH值( )影响越( ) 9、?碘量法误差来源有两个,一个( )二是( ) 10、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与溶液的( )有关,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 )有关. 11、铬酸洗液的主要成分是( )( )和( ),用于去除器壁残留( ),洗液可重复使用. 12、洗液用到出现( )时就失去了去污能力,不能继续使用. 13、比色皿等光学仪器不能使用( ),以免损伤光学表面. 14、干燥器底部最常用的是( )和无水( )硅胶可以烘干重复使用. 15、?对于因结晶或碱金属盐沉积及强碱粘住的瓶塞,可把瓶口泡在( )中或( )中,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打开. 16、天平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内,湿度应保持在( ) 17、化验室内有危险性的试剂可分为( )( )和( )三类. 18、准确度的大小用( )来表示,精密度的大小用( )来表示. 19、滤纸分为( )滤纸和( )滤纸两种,重量分析中常用 ( ). 20、使用液体试剂时,不要用吸管伸入( )试剂中吸取液体,取出的试剂不可倒回( )

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

1、 1.1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1)检验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的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对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做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产品相应的质量特征。 (2)产品质量特征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和其他相关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试验、测量,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从而对单件产品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1.2质量检验的必要性和基本任务 (1)产品生产者的责任就是向社会、市场提供满足使用要求和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规定的产品。但交付的产品是否满足这些要求,需要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证据证实,而质量检验就是在产品完成、交付使用前对产品进行的技术认定,并提供证据证实上述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确认产品能交付使用所必要的过程。 (2)在产品形成的复杂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生产者必须对产品从投入到实现的每一过程的产品进行检验,严格把关。 (3)产品质量对人身健康、安全,对环境污染,对企业生存、消费者利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十分重大。 (1)按程序和相关文件规定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进货、作业过程、产品实现的各阶段、各过程的产品质量,依据技术标准、图样、作业文件的技术要求进行质量符合性检验,以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对检验确认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给予接受、放行、交付,并出具检验合格凭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