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消失12年后,官方版重出江湖基尼系数混战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冯禹丁

发自:北京2013-02-02 08:45:32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改革

贫富分化

收入差距

统计局

中国基尼系数“打架”。(CFP/图)

衡量社会收入差距的风向标——基尼系数突然重新出现,很可能是为收入分配改革“铺路”。在没有官方版本的12年里,民间版本层出不穷,但注定都充满争议。

久违的官方基尼系数

12年了,官方版基尼系数终于再现。

2013年1月18日下午,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当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召开记者招待会。被问到“基尼系数”发布计划时,马建堂出人意料地公布了2003-2012年十年间的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此后波动向上,于2008年达到峰值0.491,2012年回落至0.474。

统计局基尼数据一经公布,引来一片争议。经济学家许小年质疑该数据过低,“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而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等学者则认为统计局的数据相对可信。

但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这次官方基尼系数发布的时机——国家统计局上次公布基尼系数

还是在12年之前,因而此次公布该数据,被普遍解读为是在为即将启动的收入分配改革

“铺路”。

“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若想兑现它的目标,就必须在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方面做出一些调整,这可能是一个契机。”李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外,他认为统计局也受到一定的压力,一是社会公众希望知道收入差距的现状,二是一些民间研究机构发布的基尼系数越来越高,“统计局再沉默下去,就不好交待了”。

在许多国家,政府均每年发布基尼系数。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局曾公布2000年中国基尼系数是0.412。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统计局曾在2001年第一期《中国国情国力》的期刊上,发布过1978年至1999年间历年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1978年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2124,城市为0.16;1995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389,1999年为0.397。但为何2001年至2012年十一年间,统计局未再公布基尼系数呢?

名词解释

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均,数据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按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达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达0.6时表示差距悬殊。

1月18日的记者会上,马建堂提到之前国家统计局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住户调查体系,因此基尼系数的计算经历了从城乡分开走向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过程。统计局进行了近两年的准备,对全国40万户居民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进行了整

理、计算,才得出2003年到2012年的居民基尼系数。

但一位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据他所知,前些年统计局也都会按老口径统计基尼系数,之所以没有公布,“可能是怕数字比较敏感”。

基尼系数的高低与社会稳定指数呈反比,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即基尼系数

超过0.4时,贫富差距将使社会不稳定。因此,当13年前中国居民基尼系数超过0.4时,统计局不再公布,或许是出于此种考虑。

上述2001年第一期《中国国情国力》中,国家统计局在“从基尼系数看贫富差距”一文里

指出,1978至1999年21年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增长了84%,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增长

了58%,“如果这种势头不适当加以遏制,那么,就可能快速地达到甚至超越警戒线,

从而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剧烈的社会动荡,对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文章判断,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而非国际警戒线0.4,“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

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各国国情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也确实有一些国家基尼系数超过0.4却并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比如南非、美国、菲律宾、巴西、墨西哥等。

来自民间的“超级替补”

与官方基尼系数的长期失语相对应的,则是民间或国际组织对基尼系数和贫富差距的长期和持续的关注。

1985年第3期《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平均主义背后的收入不公平现象的文章《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若干变化趋势》,作者是时任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人伟,因为那篇文章的巨大反响,他获得了1986年的“孙冶方经济学奖”。从此赵人伟开始了对中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长达二十多年的研究生涯。

1980年代,赵人伟专门研究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虽然当时城市和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属于平均主义范畴,但新中国成立后的“工农业剪刀差”的工业化战略,使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1(世界银行的数据),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没

有超过1.5倍。同时,二次分配的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进一步对城乡进行了“抽瘦补肥”

的逆向再分配——仅城市居民享受住房、养老、教育和医疗等补贴。

不过,1980年代城乡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并不十分尖锐和激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对人口流动的限制较死,使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对比不强。另一方面,1970年代末实行农

村联产承包制之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升,一度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城市中,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同期也在发生巨变。一些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海”经商的

人迅速富裕起来,1990年北京亚运会召开时,相声节目里调侃的是“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赵人伟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收入分配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85年以前,基本是平均主义下的不公平,农村承包责任制使城乡差距缩小;1985年-1990年代中期,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拉大两种现象并存,体制内平均主义,体制外收入差距拉大;1990年代中期至今,则基本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阶段。

1988年,赵人伟领衔的社科院经济所居民收入分配研究课题组正式成立。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了该课题组20万美元,赵人伟和他的学生李实等人,用这笔钱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居民收入付费入户调查。

历时4年,在调查了19000户农村和城市居民后,1993年课题组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1980年代初期有所缩小,但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呈扩大的趋势。城乡之间居民人均实际收入的比率1985年为1.86∶1,到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反弹至2.9∶1。1988年中国农村的基尼系数达到0.325,城市为0.233,全国基尼系数为0.382。

1995年,赵人伟带领课题组做了第二次居民收入差距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和城镇的基尼系数在上升,农村的基尼系数上升到0.429,城镇则上升到0.286,全国的基尼系数上升到0.445。这一结果与世界银行的报告相符,世行报告估计,1995年我国城乡收入的比率应为4.3∶1。

赵人伟退休之后,2002年李实在福特基金和瑞典国际开发署的赞助下主持完成了第三次

大规模居民收入调查。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到约2.44倍,全国收入分配的基尼系

数达到0.454,超过了国际警戒线。2007年,李实组织的第四次居民收入调查发现基尼

系数已介于0.48-0.49之间,城乡收入差距则接近3.3倍。

赵人伟和李实等人主持的几次基尼系数调查结果在国际、国内都赢得了广泛认可,并被权威学术杂志多次引用。

与他们发布的基尼系数相映照的,还有世界银行、国际经合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

等国际组织,以及众多民间学术机构组织的口径各异的收入差距调查。据《瞭望东方周刊》统计,近十余年来,市场上相继出现了不少于十种版本的中国基尼系数。这些数据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显示中国的收入差距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基尼系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3年李实和同事会再进行一次基尼系数调查。他估计,自2009年起城乡之间和农村

内部的收入差距可能会缩小,原因是农产品涨价,经济刺激计划拉高了农民工工资,以及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补贴。“但这三个因素只有最后一个有可能是持续的,还不好判断差距缩小是否是一种趋势。”李实说。

值得一提的是,赵人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主持基尼系数调查的后期,他明显感觉到从统计局查询数据变得越来越难,“以前跟局长打个招呼就能查数据,后来数据保密,给钱也不行了”。

1月18日记者会上,马建堂评价民间基尼系数调查时说,“规范的民间调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

最雾里看花的数据

就在统计局的官方版本公布之前一个月,2012年12月,西南财经大学与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共同成立的学术调查研究机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发布报告称,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61。这一数字不仅大大高于0.44的全球平均水平,也远超过统计局后来公布的0.481。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南方周末记者所能查到的世界银行及OECD各国数据库中,仅有2009年的南非基尼系数达到0.631超过了此数。

该数据公布后,众多学者表示了怀疑或质疑。比如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对媒体表示:“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水平处于…高位运行?阶段,现在肯定过

了0.4,只是西南财大说的0.61有点儿太吓人了。”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岳希明和李实随后也撰文指出,如果在两个机构公布的基尼系数之间加以选择的话,更加相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结果,西南财大的基尼系数被高估。他们认为,在抽样覆盖率和样本量上,国家统计局的住户调查都占有比较优势,且其日记账方式样本信息也比西南财大的一次性回忆的数据收集方法更为准确。

不过,针对这些质疑,西南财经大学CHFS中心主任甘犁撰文从技术角度进行反驳。目前这场论战还没有结束。

由于涉及大规模的居民收入调查和专业性极强的数理统计工具,学者或机构对收入差距的调查测算结果,往往会引来无尽的争议。

比如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2010年发布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研究报告认为,2008年,中国居民的“隐性收入”为9.3万亿元,其中“灰色收入”为5.4万亿元,约占当年国民收入的17%,且收入最高的10%家庭与收入最低的10%家庭的人均收入相差65倍。这一组数字不仅受到国家统计局人士的公开质疑,也被包括李实、岳希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罗楚亮在内的多名学者质疑。

事实上,中国基尼系数和收入差距问题中最富有难度的调查,正在于对高收入人群收入水平的调查,尤其是其中的非法收入部分。岳希明和李实曾在一次研讨会上向统计部门建议应该解决非法收入的统计问题。一位长年从事统计工作的参会者半开玩笑地说:“统计贪官收入可不是统计局的事,那是中纪委的事。”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08级预防医学李琪学号:08550410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 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基尼系数,研究者一直持不同观点。 一方面,乐观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城乡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而且,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由于我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上升,并都在警戒线以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差距较大,因此提醒说,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浙江的老百姓创业多,民营企业多,中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少。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都高。”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居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基本思路是加快将农民从农业领域中转移出来,发展中小企业,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让更多人充分就业,这样基尼系数才可能降下来。”周天勇

政治高考备考: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等解析

政治高考备考: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等解析 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2)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家庭消费总支出金额×100%。 (3)从内涵看: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能将投资支出(如购买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看作消费支出。 (4)从数值看: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量,是一个比例数,不是绝对量。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降低,相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只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食品支出金额增加量小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增加量。 (5)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原因是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6)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食品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比例相对越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基尼系数 在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时,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1912年提出的,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基尼系数是0.3左右。经济学家李实分析说:“接近0.5的基尼系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

2010年中国基尼系数

牛刀:2010年~中国中国的基尼系数恩格尔时间:2010-09-23 18:24来源:NBA中文网作者:NBA 中文网 中国2010年基尼系数 牛刀:2010年神州恩格尔系数从头上升 勾当预报:地区范围经济,是将来神州经济新的增加点,将影响很多上市公司,那末,中小投资人将如安在地区范围经济中寻觅最具投资潜在力量的财产以及公司呢?8月1日下战书,牛刀在上海向投资人周全解读神州地区范围经济的成长以及标的目的,评估地区范围经济中的龙头黑马详细情形请见:神州地区范围经济的龙头黑马 因为本年食物消费类价格大幅上升,神州恩格尔系数在颠簸式降落了30年后,正在从头上升神州社会形态应该紧密感情好存眷这一数值的变化,想法提凹凸收益群体的收益程度,或成立食物类消费价格的监视机制,以避免社会形态发生大的震动 按照结合国粮农社团的规范区分清楚: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敷裕,30%以下为最敷裕应该说,神州恩格尔系数群体降落的格式今朝正在转变神州城镇住平易近糊口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底期降落到50%以下的,1999年接续降落到41.9%,2000年降落到40%,2001年城镇住平易近人均采办食物支出2014元,在支出比1993年增加1.90倍的同时,恩格尔系数从1993年的50.13%降到了37.9%,也就是到达了敷裕程度 2002年至2009年7年代里,降落幅度起头削减,2008年为37.11%,基本维持在37摆布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均等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均等为24.12%由此可以瞥见,神州城镇住平易近总体是远远谈不上敷裕的关于专业人士预先推测,2012年神州恩格尔系数冲破40%已不需要想象空间,也就是由敷裕重中国基尼系数2010回小康程度这是汗青的倒退 思量到神州的基尼系数2009年已冲破0.49,贫富差距跃居亚洲熬头全世界前25位,现实上神州城镇住平易近贫困群体骤然扩展,敷裕群体越发敷裕这是一种不没事了社会形态的极度形态,极易激发社会形态动荡可是,从经济布局、消费布局以及价格总体程度的变化来讲,这类形态还将进一步加重以是,很多富有的群体不懂患上神州将会发生啥子,起头大肆移平易近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判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 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 计算基尼系数,可以用收入分组数据计算,将总户数按人均收入等分成若干组,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然后计算出每组的人口数和收入,以及每组的人口和收入占总人口和总收入的比重。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Y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W 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根据人口比重和收入比重计算出基尼系数。 附: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

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横轴P代表人口累计比重,纵轴I代表收入累计比重(比重常用百分数表达)。一般可把人口按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分成5等份,即低收入组、中下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上收入组和高收入组。计算每组(20%)人口占有社会总收入的比重。

2019年厦门中公国考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解剖

2019年厦门中公国考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解剖 一、知识点剖析 1.基尼系数 (1)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该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 (2)基尼系数的数值 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6-1收入差距悬殊;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系数即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 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的数值,而恩格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

二、典型例题: 1. 下列选项中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排序正确的是( )。 甲:0.3,;乙:0.5;丙:0.6;丁:0.8 A.丁乙丙甲 B.丙甲乙丁 C.甲乙丙丁 D.乙丙甲丁 【解析】C。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基尼系数的数值。基尼系数的数值为0—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接近于0收入分配越公平,越接近于1越不公平。故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应该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故本题答案为选C。 2.下面几个家庭中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是( )。 A.0.1 B.0.3 C.0.6 D.0.4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越低下,反之亦然。因此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故本题答案为选A。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原因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 化及原因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 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 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 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 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 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5 。中 国国家统计局基尼公布基尼系数2013年为0.473,2012年为0.474,2010年为0.481。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主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研中心发布统计报告称2010年为0.61,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但这个数据存在争论,被很多业内学者质疑。学者岳希明和李实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甘犁主持的报告称其 统计样本过小和住户收入所需信息上存在问题,所以统计值过大。甘犁随后在2013年1月24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回应相应问题。2013年2月5日岳希明和李实再次在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甘犁的回应没有很好地回答大部分的质疑,他们对西南 财经大学公开的项目数据进行再次计算,进行再质疑。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认为,西财的基尼系数更像是银行金融资产的基尼系数,而不是收入的基尼系数。 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9。 瑞士:0.25–0.29 美国:0.45 中国:0.473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之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之基 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部分非常重要的两种系数—基尼系数与恩格系数。这两种系数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高频考点。 一、知识点剖析 1.基尼系数 (1)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该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 (2)基尼系数的数值 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 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6-1收入差距悬殊;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系数即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二、考点分析与例题展示 1.事业单位考试中直接考查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考查两种系数是衡量什么的数值。 【解析】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的数值,而恩格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

2. 下列选项中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排序正确的是( )。 甲:0.3,;乙:0.5;丙:0.6;丁:0.8 A.丁乙丙甲 B.丙甲乙丁 C.甲乙丙丁 D.乙丙甲丁 【解析】C。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基尼系数的数值。基尼系数的数值为0—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接近于0收入分配越公平,越接近于1越不公平。故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应该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故本题答案为选C。 3.下面几个家庭中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是( )。 A.0.1 B.0.3 C.0.6 D.0.4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越低下,反之亦然。因此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故本题答案为选A。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2009-03-14 07:56:56| 分类:理财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基尼系数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 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 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 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0M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M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1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O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OP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 额的比重;是从i=1到i的累计数,如, =Y1+Y2+Y3….+Yi。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重点

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ECONOMIC REVIEW No.32009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王祖祥张奎孟勇* 摘要: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公开出版物上的收入分配数据 都是分组形式的,这给收入不平等的测算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城乡收入分配统计分布的 构造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5)的收入分配数据估算了我国的基尼系数。 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都没有超过0.34,但从 2003年开始,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4,远远越过了警戒水平0.4。实际上, 基尼系数的分解公式说明,影响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目前巨大的城乡收入 差距,是这一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必然很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密度函数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尼系数估计值。我国每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都发布收入分配数据,但一般认为利用该数据难以估算基尼系数(王学力,2000),一是因为这种数据是分组形式的,城镇收入分配数据中只列出了从低到高若干个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与人口份额,农村收入分配中只给出了各个收入区间及各个区间内的家庭百分数,二是城乡数据分列。实际上,寻求收入分配的统计分布是现代收入分配分析活跃的研究领域,洛伦兹曲线正是从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出发而定义的,又按定义,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平等收入线之间面积的2倍,可见基尼系数的估算应建立在收入分配统计分布或洛伦兹曲线的准确测算的基础上。实际工作中,在只有分组数据可用的条件下,可以先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或直接估算洛伦兹曲线,最后再估计基尼系数。国外经济理论文献中基尼系数的估算一般遵循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分户数据直接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估算基尼系数,二是利用分组数据估计洛伦兹曲线,然后再估算基尼系数。我国统计部门的城乡收入分配调查的分户数据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考虑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分组数据。实际上,使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时,城镇基尼系数的估算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而对于农村收入分配数据,由于缺少各个收入区间内的平均收入信息使得不能利用第二种方法。王祖祥(2006)提出了根据我国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构造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方法,估算了我国中部六省的基尼系数。使用这种方法,只要相关部门提供信息量不高的分组数据,就可以计

常用经济分析术语解释解读-指数、相对数、不变价、同比与环比、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对外依存度循环经济

常用经济分析术语解释解读-指数、相对数、不变价、同比与环比、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对外依存度、循环经济 53.什么是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速度? 发展速度是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指标发展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指标报告期数值÷指标基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是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指标增长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又称增长率。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指标报告期数值÷指标基期数值-1)×100% 平均速度可以用平均增长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来计算。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即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对比计算的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是反映现象逐年递增的平均速度。 54.指数和相对数、发展速度的区别是什么?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内平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一般以基期为100表示。 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

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 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如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综合指数(如消费品价格指数);按其对比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环比指数。如:在居民消费价格中,2007年11月份以上年同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为107.8,10月份以上年同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为107.4,那么11月份对10月份的环比价格指数为(107.8/107.4)×100=103.3。 而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数根据相互对比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一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比,而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指数与发展速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指数和发展速度的区别在于: 一是从广义上说,凡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动的动态相对数都是指数,因此发展速度也是一种指数;相反,并非所有的指数都是发展速度,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0M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M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1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O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OP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是从i=1到i的累计数,如,=Y1+Y2+Y3….+Yi。

计算基尼系数,可以用收入分组数据计算,也可用分户数据计算。但要注意的是,无论分组还是分户计算,均应先对数据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序,分组计算时,一般应使分组的组距相等。用分组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要明显小于分户数据的计算值,特别是当分组的组数不多时,差距更大。用分户数据计算基尼系数时,采用的计算指标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方法是按户总收入排序,按户计算基尼系数,此时,为每户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调查户数的倒数;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按每户家庭的人均收入排序,此时,为每户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本户人均收入占人均收入之和的比例。这两种计算方法,结果是有差异的,按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要大于按户收入计算的基尼数据。在用基尼系数时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收入差距比较时,应注意计算方法的一致性,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基尼系数是没有可比性的。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判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基尼系数是界于0-1之间的数值,当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不均等程度越高;当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 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例如:依据全国城市住户调查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出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88年为0.23,2000年为0.32,说明1978年我国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大,比较平均;1988年以后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已经开始拉开,到2000年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用基尼系数分析居民收入的差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其特点:一是方法本身具有科学性,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将社会经济现象数学化了的办法,能从整体上反映居民集团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二是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精确、灵敏,可以反映差异程度细微的和连续的变化。三是在经济工作中可以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参数纳入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之中。四是基尼系数在国际上应用广泛,便于在实际工作加强横向联系比较,学习和借鉴外地区和国外的经验。 推介一个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在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个人之间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尼系数也随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最流行的经济学语词之一。 但是,对于如何计算基尼系数,目前国内经济学教科书鲜有介绍。就笔者手头所有的十几种经济学教科书来讲,绝大多数都只限于介绍定义,而没有具体计算公式。只有臧日宏编者《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和王健、修长柏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这两种教科书给出了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但该公式推导过程相当复杂,理解记忆比较困难,实际计算烦琐。为此,笔者经反复思索,找到了一种简便易用的计算方法,并于笔者所著《经济学——入门与创新》(中国农业出版

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什么是基尼系数? 说到贫富悬殊,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概念,这就是“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ecel计算基尼系数法简单实用

E X C E L计算基尼系数法 简单实用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的EXCEL算法 一、理论背景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或说奥地利统计学家).洛伦兹(Max Otto Lorenz,1903- )1907年(或说1905年)提出的了着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一个国家在不同时代或者不同国家在同一时代的财富不平等,该曲线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图1中横轴OH表示人口(按收 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比, 纵轴O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 线O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 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 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 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 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1人 图1 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 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O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

中国农村、城镇以及全国居民历年来的基尼系数 农村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46、0.2417、0.2416、0.2439、0.2267、0.3042、03045、0.3026、0.3099、0.3099、0.3072、0.3072、0.3134、0.3292、0.3210、0.3415、0.3210、0.3415、0.3299、0.3285、0.3369、0.3361 城镇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15、0.15、0.15、0.16、0.19、0.19、0.20、0.23、0.23、0.23、0.24、0.25、0.27、0.30、0.28、0.28、0.29、0.295、 中国居民1981-1999的基尼系数:0.288、0.2496、0.2461、0.297、0.2656、0.2968、0.3052、0.382、0.349、0.343、0.324、0.376、0.33592、0.436、0.445、0.458、0.403、0.403、0.397 差异:一,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基尼系数最大为0.458,表示收入差距较大;最小的为0.2496,表示比较平均,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相对合理。 二,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1981-1999年基本上是呈上升趋势的饿,最小为0.15,最大为0.3,表示比较平均,说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较高的。 三,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于前两者来说是较差的,由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 各自反映的问题:一,中国居民收入整体上来说还是很乐观的,但贫富差距在扩大。二,城镇居民收入整体上水平较高,但基尼系数在逐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 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Ξ 程永宏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农村和城镇基尼系数基本上都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这一阶段性特征与改革的阶段性高度吻合;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自1992年以来一 直大于或等于014;城镇基尼系数及其贡献率增长最快,目前是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首要影响因 素;城乡差距及其贡献率波动性较大。 关键词 中国总体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城乡分解 主观差距和客观差距 作者程永宏,1970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副教授(北京 100872)。 一、引 言 对改革以来全国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影响因素和现状的判断,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央政府也一再强调调节收入差距的紧迫性。目前关于中国收入差距的学术争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收入差距水平究竟有多大,二是中国目前收入差距水平究竟是否合理。前者是一个实证问题,需要通过对经验数据的研究得出客观结论,后者是一个规范问题,需要在准确的实证研究结果和正确的收入分配理论基础上,给出合乎逻辑的证明。本文拟从实证和规范两个角度探讨这两个问题。 要想客观地判断收入差距水平、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必须对某些关键性收入差距指标进行定量的测度。众所周知,度量收入差距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这是由基尼系数相对于其他不平等指标所具有的一系列优点所决定的①。改革以来,对中国基尼系数的经验研究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②,但同时也存在重要的缺憾,主要是:第一,目前大部分文献都只关注农村或城镇内部基尼系数,对全国总体基尼系数③的定量研究极为有限;第二,对全国总体基 Ξ 本文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政策研究”部分资助,项目编号05&ZD049。 ① A.Sen,On Economic I nequalit y.Oxford:Clarendon Press.Oxford,1997,pp.139—148. ② 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经济学季刊》2003年第2卷第2期。 ③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overall G ini coefficient)是指,把全国所有居民看作一个整体,按全部国民收入在 这一整体中的分配状况所计算的基尼系数,程永宏2006年论文称之为“城乡混合基尼系数”;考虑到基尼系数的分解不仅限于城乡,还有行业、地区等方面的分解,本文称之为“全国总体基尼系数”,这样可能更全面。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中国基尼指数超过警戒线 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8,已超过了0.4的警戒线。 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数据,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援引新华社和中国经济网2010年5月10日的文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

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及数学推导 2001金融三班袁源 摘要:本文归纳了基尼系数的四种计算方法: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 解法,并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证明。在此基 础上,文章比较了各种算法优缺点,分析 了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 关键词: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1905年,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了洛伦茨曲线,如图一。将社会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平均分为10个等级组,每个等级组均占10%的人口,再计算每个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然后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轴,以收入累计百分比为纵轴,绘出一条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曲线,即为洛伦茨曲线。

为了用指数来更好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等状况,191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计算出一个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称为基尼系数(G )。在上图中,基尼系数定义为: G= S A S A+B 式(1) 当A 为0时,基尼系数为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B 为0时,基尼系数为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在0~1之间,系数越大,表示越不均等,系数越小,表示越均等。 二、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式(1)虽然是一个极为简明的数学表达式,但它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为了寻求具有可操作性的估算方法,自基尼提出基尼比率以来,图

许多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主要有四种有代表性的估算方法,结合自己的计算,笔者将它们归纳为直接计算法、拟合曲线法、分组计算法和分解法。 1、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在基尼提出收入不平等的一种度量时,就已经给出了具体算法,而且这种算法并不依赖于洛伦茨曲线,它直接度量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定义 Y j-Y i∣/n2, 0≤△≤2u △=n n∑∑ ∣ j=1 i=1 式(2) 式中,△是基尼平均差,∣Y j-Y i∣是任何一对收入样本差的绝对值,n是样本容量,u是收入均值。定义 G=△/2u, 0≤G≤ 1 式(3) 可以证明:G=△/2u=2S A(证明过程见附录一),而由式(1)G= S A/ S A+B,S A+B=1/2,G=2S A,因此,式(2)中定义的G即为基尼系数,综合式(2)、(3),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为:

中国官方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数

中国官方首次公布2003至2012年基尼系数 中新网1月18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马建堂表示,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12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74,2008年基尼系数曾达到0.491,此后逐步回落。这说明我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马建堂表示,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发布需要城乡住户调查从城乡分开的、城乡收入概念不一致的调查制度,走向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住户调查制度。也就是说,基尼系数是反映全国居民的收入差异情况,要计算它,就需要全国居民的收入是多少,分等份的收入是多少。过去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大家也注意到了,只有分城乡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没有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可比的同样指标的城乡居民的收入。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统计局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记帐。根据这个新的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统计标准分类口径,我们对历史的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特别是收入资料,进行了整理、计算,然后得出2003年到2011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马建堂介绍称,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0.491。然后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据悉,马建堂分析称,第一,这些数据、这个曲线说明了我们国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因为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不算低。第二,说明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随着我国各级政府采取了惠民生的若干强有力的措施,中国的基尼系数从2008年最高的0.491逐步地有所回落。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的基尼系数 中国2012年基尼系数为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了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2012全年GDP首次突破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此外,马建堂还公布了2003年-2012年的基尼系数,其中,2012年基尼系数为,该系数自2008年起逐年回落。详细数字见后面表1和图1。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西南财经世界银行阿根廷大学巴西俄罗斯墨西哥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Gini 2003年到2011年基尼系数,是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计算出来的,不排除2013年会按照新标准取得的新数据,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适当修订。西南财经大学近日公布的一份中国家庭金

融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大大高于的全球平均水平。报告最后指出,“当前中国的家庭收入差距巨大,世所少见。” 关于两个数据为何存在差异的问题,马建堂解释,无论官方统计还是民间调查,都应该是统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需要建立科学的统计制度,规范的抽样方法,适量的、妥当的样本数目,以及严谨的发布态度。规范的民间调查,应该是官方统计的重要的、有益的补充。马建堂列举了几个国家的基尼系数。2009年,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墨西哥2008年的基尼系数是、印度2005年的基尼系数是。他表示,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基尼系数2008年是。马建堂称,世界银行计算的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与统计局的数据接近,后者数据还略高一些。他指出,经过近两年的准备,我们对原有的城乡分开的住户调查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去年12月1日开始,全国40万户居民已经按照全国统一的城乡可比

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

一、表示贫困程度的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经济学中的恩格尔系数是指人们的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总支出金额中占的比例。一般来讲,该系数越高,表示人们生活的贫困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提高。 判断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如下: 恩格尔系数60%以上表示绝对贫困; 恩格尔系数50%——59%表示勉强度日(或温饱); 恩格尔系数40%——49%表示小康; 恩格尔系数30%——39%表示富裕; 恩格尔系数29%以下表示最富裕。 二、表示贫富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就是把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的曲线。一般说来,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XL;当收入分配处于平等状态时,洛伦兹曲线成为直线OL。见下图,图中横轴OX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OY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曲线ODL为该图的洛伦兹曲线,ODL 曲线与对角线OL 的面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平等面积",OXL与OL的面积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洛伦兹曲线只可以排列曲线不相交的分布,当两条曲线交叉时,我们不能够判断哪条曲线代表的收入分配更加平等。洛伦兹曲线只提供了收入分布的部分排序。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判断标准:基尼系数值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基尼系数值介于0、1之间,0表示绝对平等,1表示绝对不平等。一般认为: 基尼系数0.2时,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基尼系数0.2——0.29时,表示收入比较平均; 基尼系数0.3——0.39时,表示收入相对合理; 基尼系数0.4——0.59时,表示收入差距过大(0.4为警戒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