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什么是基尼系数?

说到贫富悬殊,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概念,这就是“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城镇居民基尼系数、

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

专家建议: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

洛伦兹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列,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例如,收入最低的20%人口、40%人口… 等等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分别为3%、7.5%...等等(参见表1)

表1 收入分配资料

最后,将这样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洛伦兹曲线,显而易见,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大意义。一般来说,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里,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积百分比等于收入累及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O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即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即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OL,而是象ODL那样向横轴凸出,尽管凸出的程度有所不同。收入分配越不平等,洛伦兹曲线就越向横轴凸出,从而它与完全平等线OL之间的面积A就越大。因此,可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折线之间的面积+B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使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若设G为基尼系数,则:G=A/A+B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0.“基尼系数”是全世界公认的,衡量贫富差别是否适度的一根标竿,而0.4则是它的“警戒水位”。

政治高考备考: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等解析

政治高考备考: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等解析 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2)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家庭消费总支出金额×100%。 (3)从内涵看: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能将投资支出(如购买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看作消费支出。 (4)从数值看: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量,是一个比例数,不是绝对量。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降低,相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只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食品支出金额增加量小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增加量。 (5)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原因是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6)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食品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比例相对越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基尼系数 在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时,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1912年提出的,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基尼系数是0.3左右。经济学家李实分析说:“接近0.5的基尼系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

2019年厦门中公国考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解剖

2019年厦门中公国考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解剖 一、知识点剖析 1.基尼系数 (1)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该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 (2)基尼系数的数值 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6-1收入差距悬殊;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系数即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 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的数值,而恩格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

二、典型例题: 1. 下列选项中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排序正确的是( )。 甲:0.3,;乙:0.5;丙:0.6;丁:0.8 A.丁乙丙甲 B.丙甲乙丁 C.甲乙丙丁 D.乙丙甲丁 【解析】C。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基尼系数的数值。基尼系数的数值为0—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接近于0收入分配越公平,越接近于1越不公平。故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应该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故本题答案为选C。 2.下面几个家庭中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是( )。 A.0.1 B.0.3 C.0.6 D.0.4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越低下,反之亦然。因此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故本题答案为选A。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右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绝对化。 基尼系数 百科名片 相关漫画 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目录 基尼系数概述 经济含义 基尼系数的计算 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中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中国基尼系数变动分析 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 各国基尼系数比较 展开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之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之基 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部分非常重要的两种系数—基尼系数与恩格系数。这两种系数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高频考点。 一、知识点剖析 1.基尼系数 (1)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该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 (2)基尼系数的数值 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 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6-1收入差距悬殊;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系数即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二、考点分析与例题展示 1.事业单位考试中直接考查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考查两种系数是衡量什么的数值。 【解析】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的数值,而恩格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

2. 下列选项中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排序正确的是( )。 甲:0.3,;乙:0.5;丙:0.6;丁:0.8 A.丁乙丙甲 B.丙甲乙丁 C.甲乙丙丁 D.乙丙甲丁 【解析】C。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基尼系数的数值。基尼系数的数值为0—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接近于0收入分配越公平,越接近于1越不公平。故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应该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故本题答案为选C。 3.下面几个家庭中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是( )。 A.0.1 B.0.3 C.0.6 D.0.4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越低下,反之亦然。因此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故本题答案为选A。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在人均GDP方面的应用 摘要:如何在经济分配上保持一定差异以促进竞争和经济效率,同时又要将经济分配差异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以保证社会分配的公平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一个人口总体中,不同居民住户在收入、消费、财产水平上总是存在差异的,那么如何通过一个统计量来描述收入、消费、财产分布的差异,显示社会分配的状况?我们通过绘制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并利用基尼系数对2011年全国各省市人均GDP的分布问题进行了推广。 关键词: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一、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 测定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阶段的社会收入不平等程度,主要方法是描绘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计算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洛伦茨曲线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或收入分配状况的统计工

具,它表示各阶层人民(从最贫困的开始)收入的累积部分占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百分比。在国民收入分配完全均等情况下,它是一条45度角直线;在国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情况下,则构成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由于任何国家实际收入分配状况都介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故洛伦茨曲线一般为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其偏离45度角直线越小,表明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平等化程度越高,其偏离45度角直线越大,表明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平等化程度越低。 上图即为洛伦兹曲线,其横坐标是相对人口累计百分比,纵坐标是收入累计百分比。 如果收入是绝对均等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每1%的人口都得到1%的收入,累计99%的人口就得到累计99%的收入,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累计收入曲线就是上图中的对角线OL,图中标明是“绝对均等线”。 假如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当然这也是一种设想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口均一无所有,即99%的人完全没有收入,而所有的收入都在1% 的人手中,即1%的人拥有100%的收入,累计分配曲线是由横轴和右边垂线组成的折线OAL。图中标明是“绝对不均等线”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那么相应的洛仑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AL,也不是对角线OL,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间那条向横轴突出的OCL曲线。洛仑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它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公平。 洛伦兹曲线和对角线之间的那块月牙形区域(图中斜线区域)可以看成是贫富之间的那条沟坎。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大小,可以用来表征实际收入分配与理想境界的差距: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越大,洛伦兹曲线弯曲度越大,月牙弯得越大,它和对角线离开得越远,说明收入差距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严重。反之,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越小,洛伦兹曲线越平缓,月牙弯得越小,它和对角线靠得越近,说明社会收入差距越小,贫富两极分化越不明显。

常用经济分析术语解释解读-指数、相对数、不变价、同比与环比、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对外依存度循环经济

常用经济分析术语解释解读-指数、相对数、不变价、同比与环比、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对外依存度、循环经济 53.什么是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速度? 发展速度是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指标发展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指标报告期数值÷指标基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是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指标增长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又称增长率。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指标报告期数值÷指标基期数值-1)×100% 平均速度可以用平均增长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来计算。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即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对比计算的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是反映现象逐年递增的平均速度。 54.指数和相对数、发展速度的区别是什么?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内平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一般以基期为100表示。 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

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 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如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综合指数(如消费品价格指数);按其对比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环比指数。如:在居民消费价格中,2007年11月份以上年同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为107.8,10月份以上年同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为107.4,那么11月份对10月份的环比价格指数为(107.8/107.4)×100=103.3。 而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数根据相互对比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一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比,而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指数与发展速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指数和发展速度的区别在于: 一是从广义上说,凡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动的动态相对数都是指数,因此发展速度也是一种指数;相反,并非所有的指数都是发展速度,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什么是基尼系数? 说到贫富悬殊,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概念,这就是“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区别和联系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区别和联系 图中横轴0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 比,纵轴0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0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0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0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0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 叫做“不平等面积” ,当

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OHL 与45 度线之间的面积A+B 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通过络伦兹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不平等的状况。整个的洛伦兹曲线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底边即横轴代表收入获得者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正方形的左边即纵轴显示的是各个百分比人口所获得的收入的百分比。从坐标原点到正方形相应另一个顶点的对角线为均等线,即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这一般是不存在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都在均等线的右下方(如吉尼系数解释中的图)。洛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科学解读基尼系数 在借鉴和应用基尼系数指标体系时,要注意基尼系数经验数据产生的社会背景。基尼系数产生于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人口比较少,地区经济差异比较小,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消除的西方社会。当将基尼系数运用于中国尤其需要谨慎对待; 应用基尼系数时还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基尼系数水平。基尼系数的高低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密切相关。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的社会条件、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不能照搬,在应用基尼系数分析时,我们特别要防止在不科学地运用基尼系数基础上,将中国当前的社会差距放大,进而推断出现在的社会分配不公是由改革造成的、是实行市场经济造成的。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不免成了“食洋不化”又一个例子。一段时间以来,基尼系数已被广泛引用来反映说明社会的财富差距与收入不公。人们甚至将基尼系数的社会差异指示性无限放大。但事实上,我们在引用基尼系数的同时,要科学认识基尼系数本身的局限性。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社会学教授雷维索莫塔·基尼(1884-1965)在1912年引导出的一种度量收入分配平均与否的尺度。简单讲,基尼系数为0,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一个基于西方社会状况的经验认识是: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社会收入分配平均性“好”,0.3-0.4之间为“正常”,超过0.4为“警戒”。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收入分配过于悬殊,可能导致仇富等社会严重对立,甚至进入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我们应当怎么借鉴和应用这一指标体系呢? 其一,注意基尼系数经验数据产生的社会背景。 首先要有正确的背景分析,基尼系数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产生于市场经济发育比较充分,人口比较少,地区经济差异比较小,城乡二元结构基本消除的西方社会。当将基尼系数运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市场发育仍不完善、人口众多、地域广大且历史差异大、存在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中大国时,尤其需要谨慎对待。 其二,认识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基尼系数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New Approaches to Poverty Analysis andPolicy1995)反映:基尼系数的高低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密切相关。即经济发展水平越低(人均GDP低)的地域,其社会的收入分配也普遍趋于不平均(基尼系数高)。这提示我们,应注意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的社会条件、发展水平的差距,而不能照搬,如果不考虑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加分析将基于发达社会的基尼系数经验数据运用于仍处发展中的中国,就会把原本科学的方法变成有悖科学的。 其三,在二元结构经济中运用基尼系数可靠性更差。 再进一步说,当我们针对类似于中国这样的一个庞大的地域来测算和比较基尼系数时,更要谨慎、要讲求科学运用。因为地域辽阔,经济是呈现城乡二元结构,各地区的基本物价水准和生活费用指数也呈现较大差异。比如在兰州市郊区拥有一套二房一厅的家庭,同在广

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

一、表示贫困程度的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经济学中的恩格尔系数是指人们的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总支出金额中占的比例。一般来讲,该系数越高,表示人们生活的贫困程度越高;反之,则表示人们生活的富裕程度提高。 判断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如下: 恩格尔系数60%以上表示绝对贫困; 恩格尔系数50%——59%表示勉强度日(或温饱); 恩格尔系数40%——49%表示小康; 恩格尔系数30%——39%表示富裕; 恩格尔系数29%以下表示最富裕。 二、表示贫富差异程度的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就是把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的曲线。一般说来,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XL;当收入分配处于平等状态时,洛伦兹曲线成为直线OL。见下图,图中横轴OX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纵轴OY表示收入的累计百分比,曲线ODL为该图的洛伦兹曲线,ODL 曲线与对角线OL 的面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平等面积",OXL与OL的面积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洛伦兹曲线只可以排列曲线不相交的分布,当两条曲线交叉时,我们不能够判断哪条曲线代表的收入分配更加平等。洛伦兹曲线只提供了收入分布的部分排序。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判断标准:基尼系数值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基尼系数值介于0、1之间,0表示绝对平等,1表示绝对不平等。一般认为: 基尼系数0.2时,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基尼系数0.2——0.29时,表示收入比较平均; 基尼系数0.3——0.39时,表示收入相对合理; 基尼系数0.4——0.59时,表示收入差距过大(0.4为警戒线)。

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一、恩格尔系数 基本资料 是根据恩格尔定律而得出的比例数。十九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比利时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原理,由此被命名为恩格尔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对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决定。 计算公式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x100%=食物支出对收入的比率(R2) 注意:R2又称为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恩格尔定律是根据经验数据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才适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动问题时,还应当考虑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恩格尔曲线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x100%=恩格尔系数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含义分析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恩格尔系数统计数据 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

如何认识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如何认识恩格尔系数与基尼系数 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都是用于分析居民家庭富裕程度或收入水平差距的统计指标,是具有很高国际认可度的经济分析工具。鉴于民间经济与公共经济在一定意义上的可比性,而且目前国内外经济学界对地区间公共经济水平差异分析似乎缺少普遍认可的分析工具,在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衡量标准的研究与选择之后,借用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来分析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状况及其水平差异,或许是一种相对便捷的选择。 恩格尔定律表明,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据此,恩格尔系数既可以用来衡量每个家庭的富足程度,也可以用来分析对比不同家庭之间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差别,还可以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整体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发展变化,甚至可以用此指标分析国别的富裕程度差距。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越大;居民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小。 “国”与“家”密切相连,且在很多方面同理。所以,分析居民之家(庭)的一些原理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以分析人民之国(包括国中的地区)。对于公共经济而言,财政是保障整个肌体的血液和心脏系统,其中用以维持公共经济机构存续和运转的基本经费支出就像居民家庭的食物支出一样重要。依此逻辑推理,可以将一个地区财政总支出中用于维持公共经济机构存在和正常运转的基本经费支出所占比率定义为公共经济或财政的恩格尔系数。 在区域财政的横向比较研究中,通过引入或借用恩格尔系数,不仅可以揭示各个地区(包括县级,下同)的财政充裕程度(与恩格尔系数值成反比),还可进而分析各个地区财政的负债能力、偿债能力以及基于政府债务的财政风险水平。这是因为,一个地区的财政总支出中用于维持公共经济机构存续和运行的基本支出部分是最难转用于偿还政府债务的,而其他部分转用于还债的机动性则相对比较大。因此,总体上可以说,一个地区政府的偿债能力与其财政的恩格尔系数成反比例关系。如果这种函数关系成立,那么,在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出适当衡量标准并且合理剔除客观成本差异的情况下,财政的恩格尔系数指标将能够较好地由高层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应用于对所属各地区财政状况单体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各地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分析、负债(偿债)能力分析以及政府债务预警指标设定和发债审批管理等。 再说说借用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分析指标。它是一个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基尼系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将基尼系数应用于财政理论研究和财政管理实践,国内已经有人做过相关尝试。具体而言,基尼系数在财政领域最适宜的应用方向,在于借此分析省区、设区市、县(市)、乡镇等不同层次区域间财力分配的均衡状态,并据此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科学化水平。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通过深入认真的理论论证和数据测算给差距悬殊、差距偏大、

恩格尔系数

摘要:恩格尔系数常常被经济学界引用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它的正确应用却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下的。本文从食品支出的正确涵义、恩格尔系数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阐明思格尔系数在衡量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局限性,提出正确应用该指标的相关建议。 一、恩格尔系数与恩格尔定律的提出 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时任普鲁士统计局局长的恩斯特·恩格尔对153户比利时家庭的家庭预算和支出进行分析后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或者伴随人们富裕程度的上升,其家庭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下降,用于非必需品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会上升。在生活必需品中,食品占据了较大比例。他特别指出:“越是贫穷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比重就越大。”由此,人们把恩格尔关于“越是贫穷的家庭,其消费支出中的食品开支比重就越大”的表述称之为“恩格尔定律”,把家庭食品开支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称为“恩格尔系数”。但在具体数据的应用上,由于较难确定“生活必需品”的概念,人们一般以食品开支代替“生活必需品”。人们普遍认为: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要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而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收入水平高的居民群恩格尔系数相对要低一些。 经济学者奥珊斯基(Orshansky)和钱纳里(H.Chenery)分别从国家宏观层面和家庭微观层面验证了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的普适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富裕程度的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这一举措,使恩格尔系数成为评价国家或地区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我国,恩格尔系数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方法之一就是恩格尔系数法。 二、恩格尔定律的失灵 1984年,苏志平教授曾对河北省的几个县的农民消费作了调查,居然发现农民普遍的食粮费用支出占比全在25%以下,这个数字相当于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比例。但是,苏志平教授同时指出:农民的主要支出并不在文化教育娱乐卫生方面(这些支出仅占总支出的10%不到),而在住房方面(占40%以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农民一直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加之传统消费观念强,习惯于节俭生活,在饮食的方面基本保持着原来的水平。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比较时,人们习惯把恩格尔系数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最低的前5个省份分别是内蒙古(31.35%)、山西(32.51%)、河南(33.68%)、北京(33.76%)、新疆(33.94%),而江苏(40.41%)、上海(39.38%)、浙江(39.88%)、广东(38.5%)的恩格尔系数却分别在第24、21、23、18位。如果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2002年我国31个省份中有23个已达到了富裕水平,其中包括了山西、内蒙古、河南、新疆、贵州、宁夏等西部偏远地区及内陆地区,而富裕的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才刚刚处于富裕的边缘。虽然尚未进行更加严密的分析和论证,但这个结论显然与常理相悖。 俞锡棠(2004)对浙江舟山渔民的生活收入和支出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渔民们的恩格尔系数在1994—2003年总体上趋于下降,但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却处于降低的态势中。指标与实际存在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渔民收入增长缓慢,而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开支明显增加,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是在紧缩食物消费的无奈情况下出现的。事实上,在实际收入趋于下降的条件下以计算恩格尔系数来判断生活水平的变动趋势,已经与恩格尔定律的本意相悖了,因为恩格尔定律阐述的是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实际收入的提升是必备的前提条件。 三、对恩格尔系数和恩格尔定律的正确认识 任何一种经济指标的提出都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它的成立必然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这就决定了它的应用范围也必须受到一定限制。 对食品支出的隐含定义,恩格尔之所以将食品支出在总支出的比重作为衡量标准,是因为他认为食品消费是最基本、最基础的消费,所有个人的学习、创造和社会集体活动,都必须以生命状态及其活动能力的保持为前提。这就意味着这里的食品支出指的是维持生活所需的食物支出,与其他奢侈品相比,其收入弹性是比较低的。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食品支出往往具有“维持生命”和“享受生活”的双重属性,而前者的收入弹性显然大于后者,尽管这其中存在着明显的消费分层,但这两种性质不同的食品支出在实际计算中是合并作为分子的,这样计算出来的恩格尔系数指标意义就相对模糊。这就是为什么高收入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反而大于低收入地区的主要原因。恩格尔系数的计算结果受到商品价格因素、居民消费观

恩格尔系数

经济学名词解释: 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物价指数·对外依存度 蒋科 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里,人们最关心的即与民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除了GDP(国内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物价指数和对外依存度,每个系数的上下浮动,已越来越受到全民的关注。眼下,世界各国都在注重向社会和民众公布经济领域里的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物价指数和对外依存度。 恩格尔系数 所谓恩格尔系数,即是食品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如何求得相对准确的恩格尔系数,是项复杂的调查和统计工程,我国目前各个阶层产生的恩格尔系数就迥然不同。比如一个乞讨者,他获得的食物进了肚,获得的货币也很有可能购买食品去“安抚”辘辘饥肠,他的恩格尔系数至少是90%以上,甚至是100%。即使目前,一些赤贫者的恩格尔系数都在70%以上。而那些拥有巨额资产者,比如我国的亿万富豪,新华社于2011年1月就披露他们年均消费高达250万元,且有与“年”俱增之势。按理说,他们的恩格尔系数应当很低,或许不会超过20%。

但是,又如中新社披露,某省煤老板4人一顿酒菜就吃掉20万元;还有报道称,一富人在杭州一家五星级宾馆一桌年饭消耗19.9万元。所以,反映我国相对准确的恩格尔系数,只能估计加统计。诚然,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将会越来越低。 目前,国际上将恩格尔系数50%视为贫富分水岭,比重越大越贫穷,比重越小越富有,比重低于50%是从温饱线向小康过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基尼系数 所谓基尼系数,就是最富有的20%人口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高于0.405表示贫富财富相当悬殊,低于0.4则表示社会财富分配比较合理。据新华社披露,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5,居全球榜首。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过高的原因,那些见不得人的因素当是“罪魁”,城乡差距、行业差距亦可称“祸首”。造成城乡差距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造成行业差距怕要归咎于监管失控的人为因素了。据人民代表报披露:2006年山东审计报告显示,中国某集团山东分公司职工月人平缴存住房公基金6389元,而济南水箱厂职工月平均缴存只有11元,差距高达600倍,水箱厂工人600年也买不到一套住房。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恩格尔系数是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的一个定律:就是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率。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 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一个国家、地区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 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三创一办主要内容 三创: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一办: 协办好2011年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1.贵阳是我家,三创一办靠大家。

2.三创一办,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有责。 3.共沐蓝天碧水,共享绿树鲜花 4.建生态文明市,创环保模范家园 5.文明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6.文明从脚下起步,创建从你我做起 7.走生态文明之路,创全国文明城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基尼系数概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图1:图中绿线代表绝对平均状态下,低收入人群所占人口百分比和总收入百分比之间的关系,红线代表实际情况,蓝线代表绝对不平均(即所有收入被唯一一个人占有)的情况。图中红线和绿线中间的面积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1 经济含义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知识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常考】 1、基尼系数 (1)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2)基尼系数是一个比值,数值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但并非越低越好。 (3)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间, 2、恩格尔系数 (1)恩格尔系数是由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 (2)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3)主要内容:一个家庭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品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4)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 【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同步练习题】 1、下列经济指标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赤字率——财政风险 B.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 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 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知识,恩格尔系数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生产者物价指数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故BCD三项均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基尼系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A) A.收入分配公平程度 B.城乡发展差距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穷富程度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知识,基尼系数是二十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故本题正确答案A项。 3、当前下列国家中,国民用于购买食物费用占日常支出平均比重最高的是(D) A.美国 B.智利 C.希腊 D.刚果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知识。国民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占日常支出的比重即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大,代表生活水平越低,也就是国家越品秋,四个国家中美国、智利和希腊的经济发展程度均高于非洲国家刚果。故本题答案为D。

恩格尔系数和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或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或国家经济越富裕。当然数据越精确,家庭或国家的经济情况反应也就越精确。

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将基尼系数0.4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应该说,是对许多国家实践经验的一种抽象与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是,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会价值观念都不尽相同,所以这种数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观调控的参照系,而不能成为禁锢和教条。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而今,改革30年以后,中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5,中国创造的这个记录,速度是飞快的。

干货 _ 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 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基尼系数是 0.3左右。经济学家李实分析说:“接近0.5的基尼系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0.24到0.36之间。”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倘若基尼系数大于这一数值,便有出现社会问题的潜在风险。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1912年提出的,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 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 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基尼系数 在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时,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 P I )也称物价指数,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 种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 基本功能:1、度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C P I 是度量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货膨 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C P I 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说明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消费者价格指数 2、国民经济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需要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 P I )、 生产者价格指数(PP I )以及G D P 平减指数,对G D P 进行核算,从而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 3、契约指数化调整。例如在薪资报酬谈判中,因为雇员希望薪资(名义)增长能相等或高于C P I ,希望名义薪资会随C P I 的升高自动调整等。其调整之时机通常于通货膨胀发生之后,幅度较实际通货膨胀率为低。 (2) 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家庭消费总支出金额×100%。 (3) 从内涵看: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能将投资支出(如购买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看作消费支出。 (4) 从数值看: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量,是一个比例数,不是绝对量。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 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降低,相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 的增加,只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食品支出金额增加量小于家庭消费 总支出的增加量。 (5) 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原因是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 高。 (6)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食品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比例相对越低,生活水平越 低,因此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居民 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