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展历程

深圳发展历程
深圳发展历程

深圳城市发展历程

111001112 隆皓原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富海在大讲堂谈“深圳城市规划30年”,全面回顾了深圳城市规划30年的进程和教训,强调以后必须控制好建设用地。

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处于广东省沿海,南邻香港的新界、北接东莞、东部和惠州隔着大亚湾、西部和珠海澳门隔着珠江口。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深圳特区。深圳具有特区和开放区的区域倾斜政策, 是我国大陆对外开放程度最高, 市场经济休制相对最发育的城市, 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因优惠政策及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 深圳聚集了全国各地来的相当数量的人才群体。深圳属移民城市, 居民的素质较高, 观念开放, 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较强, 城市国际化的软环境条件在我国大陆名列前茅。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在短短的30年里,深圳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至今。深圳已经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旧时的深圳

深圳老城改造

罗湖第一楼“友谊商场” 1982 建成虽然只有七层高,但已是当时深圳的最高记录。

蛇口村貌(1983年)

东湖地段原貌(1984年)

深圳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1983年)

1984年的西丽

上步建设大规模铺开( 1985 )画面左下角为原蔡屋围,图中央三座高层是红岭大厦,深圳大剧院正在建设中,晶都酒店尚在平整地基,而荔枝公园仍是一片黄土。

1985 年的笋岗路

1988 年的翠园住宅区

深圳体育馆落成 93 年

94 年 7 月,广深高速公路全线试通车

1997 年建成的红岭北立交桥

建设中的世纪彩虹大桥

现在的深圳

深圳城市总体规划:

人口:

1980年深圳城市人口约1万人,农村人口约30万人。

1993年,深圳扩大特区范围,开始了第一次城市化进程

2004年全市户籍人口全部改为城市居民,原集体所有土地收归国有,两区所有农村建制的城镇将成为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将改为居委会,现有的27万农民将全部变为城市居民。

200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规模为861.55万人。

2011年深圳市户籍人口274.7万。非户籍人口达到了1280万人,总人口达1550多万。

以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综合考虑其它方面因素,规划到2020 年,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100万人以内。

土地:

建市时期的深圳

现今深圳各行政区位置图

年份非农业用地耕地面积变化

1973 1.15% 30.37%

1983 4.92% 27.55%

1995 34.54% <2%

深圳市土地利用现状(2004):(单位:km2、%)

从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来看,宝安和龙岗分别占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1%和33.8%,特区内建设用地比例最高是南山,占特区内建设用地面积的33.0%。

深圳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2004): (单位:km2)

主要城市职能:

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

城市空间结构: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

城市发展轴带:

西部发展轴:

1.西部发展轴由南山蛇口半岛通过深港西部通道向南联系香港,向北经前海中心、航空城、沙井、松岗,联系东莞西部并通往广州,既是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发展“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度推进深港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性地区。主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功能。

2.将前海中心培育和发展成为新的市级中心,承担城市和区域的高端服务功能。重点开发沙井西部沿江地区和航空城地区,推进沿江高速公路、机场扩建、深港机场连接线、穗深港城际线和珠江口跨江通道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沙井、松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旧区改造。

中部发展轴:

1.中部发展轴由福田中心区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向南联系香港,向北经龙华中心、光明新城中心,联系东莞松山湖高新园区和莞城中心,构成莞—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主要发展综合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2.充分发挥福田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开发龙华新城和光明新城,推进深圳北站、广深港客运专线、深莞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福田保税区、光明高新区、观澜和龙华高新区发展水平。

东部发展轴:

1.东部发展轴由罗湖中心区向南经罗湖口岸联系香港,向北经布吉、横岗,连接龙岗中心和坪山新城中心,通往惠州及粤东地区,是惠—深—港区域性产业聚合发展走廊,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功能。

2.充分发挥罗湖中心区的辐射功能,重点开发大运新城、坪山新城,推进东部通道、莲塘口岸、厦深铁路、深惠城际线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龙岗中心服务功能和坪山新城发展水平。

北部发展带:

依托厦深铁路和机荷高速公路,串联坪山新城、大运新城、龙华新城、航空城等重要节点构筑的产业发展带。向西通过机荷高速公路跨珠江通道和厦深铁路西延线,加强与珠江西岸城市的联系,向东连接惠州和粤东地区,构成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带。

南部发展带:

以原特区带状组团结构为基础,打造与香港全面对接的都市功能带,经蛇口半岛跨珠江向西建立与珠江西岸滨海地区联系,通过盐坝高速公路经大鹏半岛向东连接大亚湾以及稔平半岛等东部滨海地区。全面提升都市服务功能,协调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区域生态环境。

城市分区:

全市地域空间划分为 5 个分区,即中心城区、西部滨海分区、中部分区、东部分区和东部滨海分区。每个分区由1-3个组团组合构成。

中心城区:

1.包括福田、罗湖和南山3个行政区。功能定位为全市的行政、文化、金融、商贸与创意中心。

2.福田区在承担全市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功能的基础上,未来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国际著名的电子产品交易中心和国际知名的会展中心。

3.罗湖区在继续强化金融和商贸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推进商业区及旧工业区的更新,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4.南山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教育科研、文化创意和现代物流等20 业和区域旅游服务功能,并将前海片区建设成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之一。

西部滨海分区:

1.由宝安中心组团、西部工业组团和西部高新组团共3个组团组成。功能定位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2.宝安中心组团包括新安、西乡2个街道和福永街道的航空城地区。结合港口、机场、高速公路、口岸等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密集的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在航空城建设国际供应链基地。

3.西部工业组团包括沙井和松岗2个街道以及福永街道除航空城地区以外的北部地区,是深圳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点建设沙井西部沿江地区,定位为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制造业园区。

4.西部高新组团包括光明新区和石岩街道,重点打造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生态型都市农业基地,建设“绿色新城”。

中部分区:

1.由中部综合组团和中部物流组团共2个组团组成,功能定位为城市综合服务拓展区、全市重要的客运和货运枢纽地区。

2.中部综合组团包括龙华、民治、大浪、坂田和观澜共5个街道,依托深圳北

站提升综合服务功能,构筑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拓展区。

3.中部物流组团包括平湖、布吉和南湾共3个街道,依托平湖货运铁路枢纽发展物流业;布吉和南湾应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功能外溢,通过更新改造升级为环境宜人的现代化城区。

东部分区:

1.由龙岗中心组团和东部工业组团共2个组团组成。功能定位为深圳市辐射粤东地区的门户,全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2.龙岗中心组团包括龙城、龙岗、横岗和坪地共4个街道,重点依托厦深铁路、城际轨道和高速公路等区域性交通设施的建设,将龙岗中心由地区级中心发展成为深圳向粤东北地区辐射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

3.东部工业组团为坪山新区,含坪山、坑梓2个街道,依托珠三角东翼地区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成为自主创新、适度重型化的新型工业基地。

东部滨海分区:

1.由盐田区和东部生态组团组成,功能定位为自然生态保护区,国际性滨海旅游度假区和重要的海港物流基地。

2.盐田区应依托盐田港做强港口物流业;以东部华侨城、大小梅沙为基础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3.东部生态组团包括葵涌、大鹏和南澳共3个街道,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和培育。建设国际性的滨海旅游度假区,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海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区域协作——提升城市的区域和国际地位

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江三角洲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与能源利用、区域经济要素市场培育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合作,联手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开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经济转型——保持经济持续高效增长

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3.社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保障城市公共安全,保持城市人口适度稳定,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基本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弘扬先进文化。4.生态保护——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加强环境保护,保证优良的生态环境。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世界新闻传播发展历程分析 2011-5-29 14:55 提问者: 奔二的胖子 写作要求: 1、以传媒技术发展进程为主线,适当结合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背景,展开论述与分析; 2、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内容充实; 3、内容构思、语言表达、结构格式符合论文写作规范; 我来帮他解答 2011-6-7 11:06 满意回答 信息的传播,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不断延伸着人类的感觉。简单回顾现代新闻传播之前的传播史,对于现代新闻传播业史来说,在历史与观念的衔接上都是必要的。 一,远古时代的信息传播 从猿到人,经历了数百万年。语言仅出现于约10万年前。此前人类的祖先能够用于传播信息的符号,不过以下几种: 1,触觉和嗅觉。2,视觉符号。3,听觉符号。 二,基本的传播媒介----语言 要了解人类信息传播的历史,就要了解语言的发生和发展,语言中所蕴含的声形实体以外的丰富信息。这里有个线索,便是世界语言的谱系。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被编排到十大语系中,“语系”之下是“语族”,语族之下是“语支”,语支下才是具体的语言。从具体的语言往上推,语言→语支→语族→语系,可以看到现在各种具体语言之间在远古时代关系的远近,当然这也相当程度涉及到讲各种语言的民族(种族)之间血缘关系的远近,以及交往的疏密程度。 当今世界上分布的十大语系,实际上表达着人类社会流动和语言传播的轨迹。其中分布较广大的六大语系,反映了公元以来人们传播的信息流动和分布。特别是印欧语系从欧洲向世界的传播,则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 1,分布最广的印欧语系 2,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3,阿尔泰语系。4,闪含语系。5,班图语系。6,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三,传播的文字媒介 文字与语言的不同在于,它基本是一种改变了的语言形式,使听觉符号转变为视觉符号,使语言有形和得以保存。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文字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它的功能体现在历时性上,即使时过境迁,以文字表现的世界可以较长久地明确记录或报道历史上的信息。传播的文字作为一种媒介,由于带有更为明确的传播目的,因而相对语言的使用,要认真和严肃得多。历史上的文字种类很多,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交融、创新和衰退,现在世界上跨国使用的文字体系,只有七种,除汉文外,均是字母文字。 1,遍及全球的拉丁文字体系。2,使用人口最多的汉文字体系。3,阿拉伯文字体系。4,斯拉夫文字体系。5,梵文字体系。6,希腊文字体系。7,回鹘文字体系。

深圳发展历程

深圳发展历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自选你所了解或感兴趣的城市,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城市化的现状及城市的职能、空间体系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处于广东省沿海,南邻香港的新界、北接东莞、东部和惠州隔着大亚湾、西部和珠海澳门隔着珠江口。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深圳特区。深圳具有特区和开放区的区域倾斜政策,是我国大陆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市场经济休制相对最发育的城市,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因优惠政策及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深圳聚集了全国各地来的相当数量的人才群体。深圳属移民城市,居民的素质较高,观念开放,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较强,城市国际化的软环境条件在我国大陆名列前茅。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在短短的30年里,深圳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至今。深圳已经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旧时的深圳 深圳老城改造 罗湖第一楼“友谊商场”1982建成虽然只有七层高,但已是当时深圳的最高记录。 蛇口村貌(1983年) 东湖地段原貌(1984年) 深圳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1983年) 1984年的西丽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意义1500字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意义1500字 “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计划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美国前副国务卿、基辛格咨询公司 副主席罗伯特·霍马茨这样评价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 在霍马茨看来,“一带一路”计划的提出,不仅有中国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还折射出中国对自身与世界其他经济体间相互联系和 相互影响的深刻理解。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教授鲍泰利同样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我认为中国有能力为全球范围提供 公共产品。而‘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已经为促进中亚、西亚发展提 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这是中国为促进亚洲邻国、中东和北非地 区发展的一个倡议,”他说。 3月28日,中国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有了 纲领性文件。 “《愿景与行动》是全面、全方位、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勾勒出的不仅是中国的发展蓝图,更是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方向,”别 尔格尔说,“这份规划如果顺利实施,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完善 全球金融秩序。” “一带一路”战略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来促进资本向沿线区域流动,而联动激活的全球商业活动更将大大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 和推进周边外交的大手笔,“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反响积极。

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尽管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丝绸之路从未完全中断。尽管古代交通和技术条件远逊于今,但商人、智者、学子、使节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和经营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有大有小,但都因丝绸之路受益匪浅。进入21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丝绸之路展现的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今天,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但同时也面临新老挑战和不进则退的压力。如何巩固亚洲和平发展局面,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共识和力量,实现整体振兴,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一带一路”倡议在此背景下提出恰逢其时。 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有力促进了亚洲的和平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亚洲区域合作与欧洲和北美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亚洲各个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不小的阻碍。“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各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当前,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和资金流向正酝酿深刻变化,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挖掘域内和本国的内需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各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内陆国家和各国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各国之间削减贸易投资成本与壁垒。 “一带一路”,新时期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的亮点。繁荣共进的美好未来,值得本地区乃至世界人民共同期待。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丰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

深圳发展历程

自选你所了解或感兴趣的城市,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动力,城市化的现状及城市的职能、空间体系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处于广东省沿海,南邻香港的新界、北接东莞、东部和惠州隔着大亚湾、西部和珠海澳门隔着珠江口。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深圳特区。深圳具有特区和开放区的区域倾斜政策,是我国大陆对外开放程度最高,市场经济休制相对最发育的城市,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因优惠政策及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深圳聚集了全国各地来的相当数量的人才群体。深圳属移民城市,居民的素质较高,观念开放,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较强,城市国际化的软环境条件在我国大陆名列前茅。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在短短的30年里,深圳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至今。深圳已经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旧时的深圳 深圳老城改造 罗湖第一楼“友谊商场”1982建成虽然只有七层高,但已是当时深圳的最高记录。 蛇口村貌(1983年) 东湖地段原貌(1984年) 深圳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1983年) 1984年的西丽 上步建设大规模铺开(1985)画面左下角为原蔡屋围,图中央三座高层是红岭大厦,深圳大剧院正在建设中,晶都酒店尚在平整地基,而荔枝公园仍是一片黄土。 1985年的笋岗路 1988年的翠园住宅区 深圳体育馆落成93年 94年7月,广深高速公路全线试通车

第一篇第四章 信息传递工具的历史

第四章信息传递工具的历史 第一节信息传递历史 信息的传递历史,百度百科这样说的: 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信息传递速度慢、不精确。 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形式单一。 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信息传递速度相对快一些、距离远相对就慢、且费用高。 现代:电报、电话。速度快、信息传递单一,以文字和语言为主。 当代:计算机网络,传递的信息量大、信息多样化,语言、声音、文字、图像都可以传递,传递速度极快、不受地域阻碍。 第二节传递信息的发明 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也是信息传递的发明史,一路走来,人类发明了很多思想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 一、书信 书信是相隔较远,暂时见不到面的人们相互交流情感与思想的 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都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书信的特征: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

古代书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来源,它不仅仅传达着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也传递着人们思想的情怀(对家乡父老、对爱人、对朋友...)。还起到了报平安的深层含义。 在没有邮政以前,长途通讯的主要方法包括有:驿送、信鸽、信狗等。驿送是由专门负责的人员,乘坐马匹,接力将书信送到目的地。建立一个可靠及快速的驿送系统需要十分高昂的成本,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道路网,然后配备合适的驿站设施。在交通不便的地区更是不可行。使用信鸽通讯可靠性甚低,而且受天气、路径所限。 英国于19世纪前期在主要城市设置邮政机构,采用邮票形式作为邮资(寄递费用)已付的凭证,收集大众各种书信及邮件,集中在一起,通过汽车、火车、轮船运输工具运送到其他的邮政机构,并由其派送,这是现代邮政的开始。现代邮政极大提高了书信交往的时间。 二、电报 电报(telegram)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它利用电流(有线)或电磁波(无线)作载体,通过编码和相应的电处理技术实现人类远距离传输与交换信息的通信方式。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 电报大大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二十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

深圳房地产业的发展研究报告

深圳房地产业的发展 □尤福永我国房地产业现状从发展历程上看,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房地产业的状况基本相同,其共性表现主要是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房地产金融体制亦尚处在探索中的不完善阶段。尤其深圳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在阶段上,同美国有特别相似之处。1993年底,深圳因“圈地运动”和“炒地皮过热”出现了商品房价格偏高、空置率上升,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迅速下滑,而且连续4年直至近期仍呈萎缩疲软之态势。无独有偶,美国1929年房地产市场因股市骤然下跌也曾出现过连续4年持续低迷濒临崩溃的形势,两地情况非常相似,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方面商品住房大量积压滞销,而另一方面缺房户无力购买的供求畸型现象。美国当时由于房地产业已开始走向衰落而严重地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状况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在这个时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并通过金融机构的重组和房地产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才使美国房地产业于20世纪30年代

后期开始逐渐复苏,随之社会经济发展也开始逐步有所好转。 实践证明,房地产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房地产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出路,而且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城市国际化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和城市居民的安居乐业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构建新型房地产金融体制的可行性 (一)房地产及房地产金融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和深圳商品房空置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全国6624万平方米,深圳32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的比率都在70%以上,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坦率地讲,由于供过于求,商品房积压严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开发经营性贷款不能如期偿还,造成银行回笼资金困难,周期运转不畅,负担沉重。这种连锁式的不良反应,使得资源和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合理使用,因而严重地阻碍了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是我国现行的房地产金融体制还不够成熟,体系也不完善,甚至可以说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购房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的融资渠道或资金来源受房地产

深圳发展史

深圳发展史 36年,只是历史长河的短暂一瞬,但对于深圳这座城市“36”却有着不一样的代表意义。 从一个边陲小镇变身为屹然矗立在祖国南方的新兴现代都会,深圳的高速成长和迈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 截至2014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GDP、财政收入均居全国大城市首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居全国领先水平。 从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政策开始,就意味着深圳这座中国南部的海滨城市的崛起。根据当年广东省向中央提出的一份报告,中国政府批准在广东和福建省设立四个经济特区。那么为什么深圳会成为作为经济特区发展的对象呢,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深圳相关资料。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经济特区定义: 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实行特殊的管理方法,实施优惠待遇,建立高效能的领导体制,提供良好的、安全的、可靠的贸易与投资环境,以吸引外商投资建厂,兴办各种经济事业,从而达到扩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繁荣本地和附近地区的经济,促进设区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的议案,由此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成立。1988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深圳市在国家计划中包括财政计划实行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随着深圳特区的发展壮大,原先的行政区已渐不适宜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两个市辖区。两个新区于1993年1月正式挂牌办公。目前深圳下设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和宝龙、龙岗六个区,其中宝安、龙岗两区位于特区外,其余四个区在特区内。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1979—1985年的初创阶段、1986—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1993年以后的成熟阶段。 特区建立之初,百业待兴。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深圳,一开始就把法治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来抓。举例来说,1980年,深圳只有3名律师和一个法律顾问处。20多年前,深圳向全国招聘了100名法制干部。如今的深圳有律师事务所514家,执业律师8000多人,法治环境日臻完善。 特区改革发展,有破有立。早期打破传统体制藩篱,解放发展了生产力。而今,深圳更重破立并举,“立”字当先,率先打造“一流法治城市”便是“立”的重要内涵。在深圳,法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答案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总量达()美元。(3.0分) A.11 万亿 B.21 万亿 C.31 万亿 D.41 万亿 我的答案:B √答对 2.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 3.0分) A.1.81 亿吨 B.2.81 亿吨 C.3.81 亿吨 D.4.81 亿吨 我的答案:C √答对 3.当前,我国多少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3.0分) A.190 种 B.200 种 C.210 种 D.220 种 我的答案:C √答对 4.“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在哪一年召开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我的答案:D √答对 5.雄安新区是在哪一年设立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我的答案:D √答对 6.我国经济总量在哪一年超越日本?(3.0分)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2年 我的答案:B √答对 7.2016年,中国()的进口原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3.0分) A.60% B.70% C.80% D.90% 我的答案:C √答对 8.2011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提出设立()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3.0分) A.10 亿 B.20 亿 C.30 亿 D.40 亿 我的答案:C √答对 9.“中国在想着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制定规则,这会不利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我们为什么让这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制定这些规则”,是由()提出的。(3.0分) A. 特 朗 普 B. 奥 巴 马 C. 希 拉 里 D.

深圳发展历程

深圳城市发展历程 111001112 隆皓原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富海在大讲堂谈“深圳城市规划30年”,全面回顾了深圳城市规划30年的进程和教训,强调以后必须控制好建设用地。 深圳市,位于中国南方珠江三角洲东岸,处于广东省沿海,南邻香港的新界、北接东莞、东部和惠州隔着大亚湾、西部和珠海澳门隔着珠江口。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深圳特区。深圳具有特区和开放区的区域倾斜政策, 是我国大陆对外开放程度最高, 市场经济休制相对最发育的城市, 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最为密切。因优惠政策及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 深圳聚集了全国各地来的相当数量的人才群体。深圳属移民城市, 居民的素质较高, 观念开放, 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较强, 城市国际化的软环境条件在我国大陆名列前茅。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在短短的30年里,深圳从一个南疆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惟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与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至今。深圳已经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将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旧时的深圳

深圳老城改造 罗湖第一楼“友谊商场” 1982 建成虽然只有七层高,但已是当时深圳的最高记录。 蛇口村貌(1983年) 东湖地段原貌(1984年)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发展史与未来趋势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发展史与未来趋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 ——“发展史与未来趋势” 组长、组员1、组员2、组员3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B1x0x班 摘要:自人类文明起源以来,对于人们传输信息就有很多种方式、方法。从以语言为主,通过人力、马力、烽火等原始手段传输信息的方式,到以文字、邮政、印刷等方式更广地传输信息的方式,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实现了通过电报、电话、广播等方式传输信息,再到现代的信息时代,除了语言之外,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多媒体等各种信息,传输技术利用电流、电磁波、声波、光波等多种传输介质实现多样化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技术爆炸式的推动了信息交流,同时也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加便捷的“访问世界”。通过数据通信、传真,可视电话、可视图文等服务形式,将大量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课程及其它科学技术、生活、市场、金融、体育、娱乐、医疗等信息以联机方式存放,用户可有选择地获取信息。当这样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同家庭信息系统相连接,就彻底地改变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方式,进而也改变了社会的教育模式。现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对于未来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成为趋势。光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传输介质,光势必会在未来信息传输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硅光子技术超高效率、超低耗能也是看点之一。 关键词:数据通信;发展史;数据传输方式;未来趋势 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史 (一)、原始时代信息传输技术 原始时代没有文字,原始人通过一些辅助的东西或简单的图画来表述信息。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离家狩猎,在屋子旁边钉下几根带有横杆的木橛,一根表示要过一昼夜才回来,两根表示两昼夜。还有“结绳记事”,根据绳子上打结的个数和绳子的颜色来记录容易忘记的事情。 (二)、古代信息传输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认识也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信息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文字的出现时信息传输技术的一大变革。

通信的发展历程.

《通信原理》课程专题报告 题目:通信的发展历程 项目组成员: 任课教师: 成绩:

一、通信的起源 通信一直陪伴着人类的发展。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烽火狼烟,快马加鞭。”生动地描述了中国古代的通信技术,如:烽火,飞鸽传书,邮译通信等。通信在中国的古代也流传出了很多故事如:烽火传军情,烽火戏诸侯,一骑红尘妃子笑等等。在其他国家,通信的方式亦多彩多样,如长跑,灯塔,通信塔,旗语,信猴等等。不能忘记的是马拉松也是由通信的方式转变来的。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 二、通信技术的革新 随着人类生活及社交圈的不断扩大,视觉和听觉上的信息交换以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革新出依赖于其他方式的通信方式成为了人类发展史的重要部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话和电报的发明开启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这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后来人类创造出了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脱离了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与此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1、有线通信的产生与发展(举例)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话和电报的发明开启了人类通信的新纪元,这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 (1)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图2.1 (2)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

(发展战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全版

(发展战略)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二〇壹〇年十二月九日 目录 前言4 壹、总体战略5 (壹)指导思想5 (二)工作方针6 (三)总体目标7 二、发展任务10 (四)高等教育10 (五)职业教育13 (六)高中教育14 (七)义务教育16 (八)学前教育17 (九)特殊教育19 (十)终身教育19

三、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1 (十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21 (十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3 (十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24 (十四)办学体制改革25 (十五)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6 (十六)教育投资体制改革27 (十七)教育开放体制改革28 四、保障措施30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30 (十九)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31 (二十)加大教育投入33 (二十壹)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35 (二十二)增强教育科研创新服务能力36 (二十三)大力推进依法治教38 (二十四)切实保障校园安全38 (二十五)强化教育督导39 五、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40 (二十六)重点工程40 (二十七)改革试验43 实施45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对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具有决定意义,对广东建设南方教育高地,对国家建设教育强国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年来,深圳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实现了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实力日益增强,较好地解决了全国最大移民城市、最大规模非户籍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深圳教育在提高市民素质,支持深圳快速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全国教育现代化作出了积极探索和重要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再创经济特区科学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机遇期,肩负着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的历史使命。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市,从根本上破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全面提升城市文明水平,都凸显了提高市

人类信息传递发展史

人类信息传递发展史 追溯人类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历程,发现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古代,有:驿传、烽火传递、跑步传递、鸿雁传书、漂流瓶、张榜公告等。“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保平安”——《入京逢使》,便是信息驿传的方式真实写照。 到了近代,人类信息传递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电报、电话、救信号SOS等数字媒介成为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就变得多种多样了。以BP机、移动电话、收音机为代表的无线通信,以电脑、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数字通讯传输,以及以书籍、报纸为代表的纸张传媒。 为了满足新新人类更直观,更立体的即时传输信息,出现了直播这种新型的信息传递方式。与以往所有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直播呈现出更强的优势。 优势一,实时性。直播意味着立即、马上,一方发起直播,另一方就能在同一时间接收到,可以说是零延时。 优势二,互动性。直播软件基本上都标配点赞、弹幕、分享等互动功能,实现观看者与之间信息的传递。 优势三,内容可以被快速保留下来。直播软件的录播功能,可以将每一次直播完整的录制下来。而大众所使用的一拍直播能发起直播、分享直播、观看直播,在微信上使用同时,大部分都是在熟人之间的直播行为。如分隔两地的家人、朋友之间可以实时分享各自的近况(旅游、学习、交友),这样即便不能常伴左右,双方也足以得到情感的慰藉。同时将直播分享到朋友圈,远方久未联系的朋友也能看到此时的你在干什么,还能用弹幕、点赞的方式与你互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再则,借助微信熟人社交圈的天然优势,实现私密直播,可以保护直播的内容不被陌生人

观看,录播功能,还可以将每一次直播视频保存下来。

深圳发展史

深圳,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历经20多年改革开放的栉风沐雨,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比较发达、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海滨城市,向世人展示着新世纪的活力和希望,展示着五百余万深圳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 深圳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缩影。 地理位置 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毗邻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 自然资源 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310余条,分属东江、海湾和珠江口水系。现有蓄水工程220宗,其中水库172座,水库总库容5.79亿立方米。位于市区东部的深圳水库,总库容4000多万立方米,是深圳与香港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深圳海岸线全长230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优良的海湾港口,通海条件优越。境内山脉绵延,风景秀丽,最高峰943.7米。天然旅游资源丰富,东部有大小梅沙、大鹏半岛郊野森林等黄金海岸线风光,西部有红树林、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及海上田园风光等景区。 城市简史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深圳又称鹏城。

1979年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成立深圳市。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市设置经济特区。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只有30年,但却曾经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行政区划 深圳是中国广东省省辖市,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和两个新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龙岗区、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延伸到全市。 人口构成 深圳自南宋末年已陆续有移民落脚,建市后人口增长迅速。2009年末常住人口891.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1.4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7.1%;非户籍人口649.78万人,占比重72.9%。 移民文化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加之独特的地缘和人文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创业拓展的活力之都。近年来,深圳相继被有关机构评选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评估报告中,深圳综合竞争力连续四年居内地城市榜首。 语言文字

深圳商业发展历程

深圳商业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末,地处特区西部的南山区,还是一个相当偏僻的行政区域,在深南大道尚未开通之前,仅有今天的国都高尔夫花园和五洲宾馆之间的一条小路通往南山。其时,南山的商业物业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闭合市场状况,居民的消费主要依靠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小商业街和零散网点提供,商业发展处于封闭而又松散的落后状态。 家乐福进驻初步形成辐射力 到了1995年,深圳市中心区西移工程开始 启动,南山的市场前景才得以受到关注。而大 商业的形成,当以1996年4月人人乐南山总店 开业为起点;同年,世界零售业老二“家乐福” 进驻南山常兴路,使这个区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商业辐射力,并吸引了周边居民及部分宝安居民前往购物。 滨海大道通车重组商业格局 1999年10月1日,滨海大道正式通车,南山到罗湖、福田的车程缩短到十多分钟,众多房地产企业纷纷抢滩南山,一个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随着大量新增居民的涌入,南山商业格局开始重新划分,旧的商业街开始改造和没落,新的商业形态和新的商圈

逐步形成,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南山专业市场的火爆以及蛇口沃尔玛、海雅百货等许多大型商业物业的相继开业。 整体性连续性在进一步增强 2002年,南山商圈作为深圳西部的商业中心开始迅速崛起,以人人乐为首的零售商家继续巩固本土市场,并重新开设分店;以铜锣湾、曼哈为代表的域外零售商业也纷纷入主南山。到了2003年,这一势头进一步放大,岁宝、万佳、友谊城、百安居、天虹等分店先后开业;铜锣湾、家乐福等又开始了新一轮扩张。尤其是后海片区,新商业文化中心的加速建设,多达几十个项目的陆续开发带来了强大消费力,海雅、人人乐、岁宝、国美、苏宁、友谊城等相继开业,以及在建的10万平方米的海岸商业项目、五星级的希尔顿酒店、南山书城、南山博物馆、歌剧院、保利文化大厦、新一佳等项目,使南山商圈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进一步增强。 问题 目前南山商圈内的商家密集程度还远远不够,商圈亦未形成确定的功能定位,历史遗留的脏乱差形象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许多商家经营雷同,缺乏特色,加之业态布局不合理导致经营平淡,特别是高容量商业呈现出供过于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商圈的整体辐射力。 百货超市过多饮食休闲不足 南山商圈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百货、超级市场过多,饮食、娱乐、休闲类服务性商业不足。曾经是南山商业策源地的南头商圈除了家乐福、曼哈和天虹等知名商城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答案-2

2020上海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一带一路”与xx发展 答案 一、单选题 1.中国国民储蓄规模是在哪一年超过美国的?(10.0分)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我的答案:A √答对 2.从夏朝开始,中国共经历了()朝代,出现83个王朝。(10.0分)A.18个 B.28个 C.38个 D.48个 我的答案:A √答对 3.“中国在想着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制定规则,这会不利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我们为什么让这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制定这些规则”,是由()提出的。(10.0分) A.xx B.xx C.希拉里

D.xx 我的答案:B √答对 4.2011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中国—东盟领导人峰会上提出设立()人民币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10.0分) A.10亿 B.20亿 C.30亿 D.40亿 我的答案:C √答对 二、多选题 1.“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三去”指的是()。(10.0分))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泡沫 D.去杠杆 我的答案:ABD √答对 2.我国哪些产品属于产能过剩?(10.0分)) A.钢材 B.水泥 C.光伏 D.风电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三、判断题 1.2009年,欧盟提出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全方位联系。(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2010年中国工业资本形成规模第一次超过美国。(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根据张文松教授所讲,日本在1996年曾提出丝绸之路外交战略。 (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4.张文松教授指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

深圳和苏州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 戚晓曜 苏州和深圳,一个是长三角的经济重镇,一个是珠三角的龙头城市之一,两个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典范,其发展模式被国内众多城市所效仿。两地发展模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各有其特点,对两地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使深圳学习苏州更具有针对性。 一、土地与人口比较 苏州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695平方公里1,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虎丘区)7个区和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629.75万人,常住人口1047.12万2,总人口约1232.25万。深圳市土地总面积为1952.84平方公里,其中特区面积395.81平方公里,全市建成区面积7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8.07万人,常住人口876.83万人,总人口约1400万。 二、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2008年,深圳生产总值7806.54亿元,高于苏州1105.5亿元。其他指标各有千秋,苏州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高于深圳,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低于深圳。从投资、消费、出口角度看,两地均对出口有 1苏州下辖5个县市的建成区数据来源: 2资料来源:、

较强的依赖,比较而言,深圳的消费能力强,而苏州的投资能力强。苏州在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方面全方位领先深圳,生产总值增幅高于深圳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深圳6.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深圳6.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高于深圳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深圳3.5个百分点,出口增幅高于深圳3.1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深圳1.9个百分点。 表1:2008年深圳与苏州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三、经济效益比较 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是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深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93万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出苏州40.3%。深圳经济密度是苏州的4.3倍,以相当于苏州23%的面积,创造了高于苏州的生产总值。深圳的单位建成区生产总值、

深圳发展史

深圳发展史 深圳,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历经20多年改革开放的栉风沐雨,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比较发达、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海滨城市,向世人展示着新世纪的活力和希望,展示着五百余万深圳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其人口随着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劳动力的需求而不断增加。在80年代,深圳第二产业,尤其是“三来一补”工业迅猛发展,吸纳了全国各地大量的从业者,人口急剧增加,全市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人增加到1989年的191.60万人,10年间增加了160.19万人,年均增长19.8%。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有关人口政策的实施,人口总量增速降低,这一时期人口年均增长率为7.9%。 200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04.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9.44万人(特区内87.58万人,特区外51.86万人),暂住人口364.80万人(特区内144.62万人,特区外220.18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6.60‰,死亡率1.46‰,自然增长率15.14‰。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12.04万人,农业人口27.40万人。男性人口73.59万人,女性人口65.85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87人。 20多年来,深圳国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先后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四个五年计划。“八五”期间,深圳经济由以往的打基础全面进入经济增长和经济质量同步提高的新阶段,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迅速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九五”时期,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格局,经济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2002年,世界经济发展遭遇近2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而明显放缓。面对不利的外部因素,深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努力扩大投资规模,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了健康平稳的增长态势,为完成“十五”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39.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9年的340倍,平均每年增长28.8%,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四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030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首位,23年增长了21.6倍,平均每年增长14.5%。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79年的37.0∶20.5∶42.5调整为0.8∶55.2∶44.0。 1979年至2002年,深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3.8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6.4%。20多年来,深圳建成了大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交通、通讯、能源、市政设施工程以及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工业项目。深圳城市建设呈现出崭新的风貌,社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 深圳拥有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是地区性的客货运输中心。2002年,全社会货运量达5777.61万吨,客运量10644.00万人。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在深圳交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