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4_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NIM4_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NIM4_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收稿日期:2002-08-20

作者简介:李天初,男,研究员。

2004年2月宇航计测技术

Feb.,2004第24卷 第1期

Journal of Astronautic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Vol.24,No.1文章编号:1000-7202(2004)01-0020-06 中图分类号:TM93511

文献标识码:A

NIM 4#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李天初 李明寿 林平卫 黄秉英 钱进 王平 干云清

辛明德 陈伟亮 石春英 赵晓惠 刘年丰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文 摘 回顾了NIM4#钟实现5L K 冷原子云,74cm 原子喷泉和0195Hz 线宽Ramsey 跃迁实验,报道了9119

GHz 微波锁定到铯原子秒定义跃迁,频率稳定性达到(5-7)@10-15(15000s)。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可望不确定度进入10-15量级,建立我国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装置。

主题词 时间频率基准 原子钟

+

冷原子喷泉钟

NIM 4#Cold Cesium Atomic Fountain Clock a Time and Frequency Primary Standard of New Generation

LI Tian-chu LI Ming-shou LIN Ping-wei HUANG Bing-ying QIAN Jin W ANG Ping

GAN Yun-qing XIN Ming-de CHEN Wei-liang SHI Chun-ying

ZHAO Xiao-hui LI U Nian-fe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Beijing 100013)

Abstract We in this paper review realizations of the 5L K cold atom cloud,74c m atomic fountain,and Ramsey transition with 0.95Hz linewidth;and report the locking of th 9.19GHz microwa ve to the time unit,sec ond,definition transition of the Cesium atom with a stability of (5-7)@10

-15

(15000s)on the NI M4#

cold atomic fountain clock.Now we are evaluating the uncertainties with the target to establish the ne w genera -tion time and frequency primary standard,with uncertainty in the order of 10-15,of this nation. Key words Time and frequency standard Atomic clock

+

Cold atomic fountain clock

1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型原子钟

由于时间频率基准关系国家核心利益,自1967年基于铯原子跃迁定义原子秒以来[1],发达国家计量院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研制实验室型铯原子钟作为国家时间频率基准复现秒定义。实验室型铯原子钟经历了磁选态、光抽运两代热铯束原子钟发展到铯冷原子喷泉。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先后研制了三台磁选态铯钟,1986年NI M3#钟达到相对不确定度3@10-13[2]。

1995年法国计量局时间频率研究所(LP TF)Cla-iron小组首次报导了激光冷却-铯冷原子喷泉钟[3]。冷原子喷泉钟利用六束正交激光在一个超高真空腔中捕获并冷却原子。然后通过竖直两束激光频率失谐,推动冷原子云上抛,继而在重力场作用下自由回落,形成原子喷泉。原子云在上抛回落过程中两次与同一微波腔中的微波场作用,发生秒定义钟跃迁。原子云继续下落与探测激光作用产生荧光。携带微波误差信息的荧光信号被探测器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反馈锁定微波频率,从而产生标准频率。冷原子喷泉钟利用当代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成果,从原理上克服了传统铯原子束钟的几项重要误差源,同时有利于改善乘余的系统误差评估的不确定度,从而将时间频率基准的不确定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中国计量院从1997年开始研制NI M4#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不久将提交成果鉴定,目标是建立我国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2NIM4#冷原子喷泉钟实现频率锁定稳定度7@10-15(15000s)

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描述NI M4#钟的设计,各部分作用和运行[4~9,11],这里不再重复。本文只报道NI M4#冷原子喷泉的主要实验和实验结果,并给以初步讨论。

NI M4#钟的目标是建立时间频率基准,它的优先技术目标是长期频率稳定性和频率准确度。

p原子云制备和Doppler冷却

激光-光学系统提供的装载光和重泵浦光,与反亥姆赫兹梯度磁场共同作用组成磁光阱(magnetic optical trap),磁光阱对与光波谐振的原子形成一个深势阱。NIM4#钟利用磁光阱在016s时间捕获约2@108个原子,并在Doppler机制下冷却,形成原子密度达1010原子/c m3,原子温度~150L K的高密度冷原子云[4,5]。表1列出NI M4#钟激光-光学系统达到的指标。

表1NIM4#钟装载-冷却激光-光学系统指标

波长复现性:

光功率密度(mW/cm)水平光:

竖直光

功率波动:

光斑均匀,准直良好。

<1@10-9

3.2

316

(1~2)%

p原子云上抛和激光后冷却-原子喷泉

磁光阱形成冷原子云后,关闭反亥姆赫兹磁场转换到纯光场的光学黏胶(optical molasess)。计算机控制声光调制器驱动器改变频率,使上下两束激光分别失谐:向上激光向原子谐振频率转移,失谐至v0+D v;同时向下激光转移至v0+D v,两束相向激光的反向失谐形成行波光学粘胶。行波的移动速度

v0=K D v(1)式中:K)))谐振波长,对铯为852nm;D v)))失谐频率。

行波光学粘胶带动冷原子向上加速,对NI M4#钟,原子在3ms内达到行波光学粘胶的速度v0,实现原子云上抛。

时序软硬件控制竖直光失谐实施原子抛射时,保持两束竖直光平均频率严格等于水平光的频率,相位抖动均小于5b,即

[(v0u+D v)+(v0d-D v)]/2=v h(2)式中:v0u和v0d分别代表向上向下光频率;v h表示水平光频率。

式(2)的物理意义是竖直光失谐形成的行波光学粘胶作无拌动均速运动,带动冷原子云向上运动,

#

21

#

第1期NIM4#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保证原子云在抛射时不被加热,也不被打散[6]。

Doppler 冷却理论极限温度为T D =h #/2kB,(h 是普朗克常数;#为相应自然线宽;k B 玻尔兹曼常数)。对铯原子T D ~125L K 。为了进一步冷却原子,在原子云完成上抛,向上运动,但还处在六束激光交叉的光场之内时,增大激光失谐,同时控制声光调制器,减小六束冷却光的强度,对原子云实施梯度冷却机制的后冷却,原子温度达到~5L K 的超低温

[6,7]

。此时,关闭四束水平和二束竖直激光,超冷

原子云做自由上抛运动。上抛原子云在重力场作用下达到顶点,回落形成原子喷泉,并继续下落通过磁光阱区(此时磁光阱的光场和磁场均关闭),到达探测区。原子在探测光作用下发出荧光,被探测系统接收,经计算机处理,形成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曲线

[7]

。表2给出NI M4#钟喷泉实验参数。

表2 NIM4#钟喷泉实验参数

MOT-OM 原子数:上抛原子数:

56cm 喷泉回落原子数:选态原子数:探测原子数:

2E88E78E68E55E4

p

原子与微波作用和Ramsey 跃迁

经过后冷却的超冷原子云中的绝大多数原子处

在|F =4>态。屏蔽层内的C-场线圈沿竖直方向形成约5@10-7T 的均匀弱磁场,使原子能级产生塞曼分裂。遵循Boltzmann 分布,|F =4>态原子在C -场作用下在-4到+4的9个塞曼子能级上等几率分布。用H-maser 输出同步的铯钟频率合成器产生的高质量9192631770Hz 微波,分别馈入选态腔和激励腔,微波腔的模式为TE 011,品质因数约6000

[8]

。原子云在上抛时首先与选态微波场作用,

实现冷原子|F =4,m F =0>]|F =3,m F =0>]的P 跃迁。原子云继续向上运动到选态腔与激励之间时,计算机控制开启向下光脉冲,去除|F =4,m F X 0>态原子。剩余的|F =3,m F =0>原子在上抛-回落的喷泉运动中两次与激励微波P /2脉冲场作用,

实现|F =3,m F =0>]|F =4,m F =0>的Ramsey

跃迁。

原子云继续回落到达探测区。原子云中发生钟跃迁的|4,0>态原子,与上探测光谐振,发出荧光,被上探测器接收,产生代表|4,0>态原子数N 4的飞行下落TOF 信号。原子云中没有发生钟跃迁的|3,0>原子由下探测器接收,产生代表|3,0>态原子数N 3的荧光TOF 信号。计算机软件计算钟跃迁几率

N 4/(N 3+N 4)

即将钟跃迁原子数对总原子数归一化。由于喷泉钟以间断脉冲方式工作,归一化排除了每一发喷泉装载原子数不同导致的钟跃迁信号起伏。

控制系统按设定的步长扫描微波频率,计算机采集每个频率点的跃迁几率N 4/(N 3+N 4),得到Ra msey 条纹曲线。Ramsey 中心条纹FW HM 理论线宽[9]

$f 1=1/(2T )

(3)

式中:T )))原子两次与激励微波场作用之间的漂移时间。

图1显示NI M4#钟的Ra msey 跃迁实验曲线。从磁光阱中心上抛74cm(腔上方34c m),微波频率步长011Hz,每点6次喷泉循环平均,Ramsey 中心条纹的FWHM 宽度$f 1~0.95Hz [10]。

图1 NIM4#钟的Ramsey 跃迁实验曲线:上抛高度74cm(腔上方34cm),微波频率步长011Hz,每点6次喷泉循环平均,Ramsey 中心条纹的FWHM 宽度$f 1~0.95Hz.

Ramsey 跃迁曲线的质量是原子钟实验水平的一个重要表征。图1示出NI M4#的Ramsey 谐振线性,其质量已经达到实用水平。

#22

# 宇航计测技术 2004年

p

9119GHz 微波频率的伺服锁定

我们用俄罗斯Vremya VC H1003A 商品氢钟(H

-maser)作为飞轮钟,其频率稳定度优于2@10-15/d 。氢钟输出频率经锁相倍频,与一个高性能数字频率合成器的输出频率合成,生成高稳定高谱纯度可调谐的9119GHz 微波,作为本振。采用方波调制-数字伺服控制频率合成器的频率,将本振频率锁定到铯原子的秒定义原子谐振特征曲线的中心频率。计算机控制频率合成器,使本振频率从设定的钟跃迁名义中心频率9192631770Hz,负失谐特征曲线全宽半高(FW HM)线宽的半宽度频率,也就是调谐到特征曲线的低频端侧的中间频率,计算机读取原子云在这个频率点的跃迁几率;然后本振频率正失谐半宽度频率,读取原子云在特征曲线高频侧对应频率点的跃迁几率,两跃迁几率之差作为误差信号

伺服调谐频率合成器,使得两跃迁几率之差减小,完成一个闭环周期。如此循环,实现频率锁定。频率合成器的锁定频率与预设频率之差,就代表了铯冷原子喷泉钟钟跃迁谐振频率(未经修正系统频偏)与氢钟频率的频率偏差。

冷原子喷泉钟的频率稳定性阿仑方差理论预期为

[11]

R y (S )=(D

v /P v 0)(1/2N det )1/2(T cyc /S )1/2(4)式中:D v )))Ramsey 线宽;v 0)))跃迁频率;N det )))一个测量周期的时间;S )))阿仑方差的取样时间。

图2显示NI M4#钟频率锁定计算机界面。上行左右图分别表示左右跳频的归一化几率;中间行为伺服锁定9119GHz 微波频率的实验结果,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为取样点数;

下行是频率锁定稳定

图2 NIM4#钟频率锁定计算机界面。上行左右图分别表示左右跳频的的归一化几率;中间行为9119GHz 微波频率伺服锁定实验结果,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为取样点数;下行是频率锁定稳定性阿仑方差。

#23

#第1期 NIM4#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性的阿仑方差,已经得到阿仑方差(5-7)@10-15

(15000s)。

按式(4)代入NI M4#钟的相应参数D v =1.4Hz (上抛56cm),N det ~5@104,T cyc =3s,得到预期稳定性约为4@10-13S -1/2

,

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图3 NIM4#NIM 守时钟组对同一氢钟的频率比对实验结果。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为时间(d)。图中系列1为NIM4#-H 钟,数据点取样时间为(015-1)d;系列2为NIMCS2守时钟-H 钟,数据点取样时间为5d 。

图3表示NI M4#和NI MCs2守时钟频率对飞轮氢钟的频率比对实验结果。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为时间。图中系列1和2数据分别为NI M4#和NI M 守时钟组相对于同一氢钟的频率比对,直线表示各自的最小二乘拟合直线。实验时间为自2003年3月6日到4月4日,跨越29天。系列2的NI M 守时钟组数据已经按照国际计量局国际原子时(TAI)修正。对图3的分析表明:

(1)图中两条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斜率相当一致,显示一个约2@10-15/d 的频率漂移,这个频率漂移是氢钟的频率漂移;

(2)图上部NIM4#钟数据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残差约(8-9)@10-15(标准偏差),表明NI M4#钟的频率锁定复现性(开环,重新闭环锁定)已经进入10-15;

(3)NI MC s2守时钟5d 数据的拟合残差约5@10-14(标准偏差),与NI MCs2钟的误差分析相符;

(4)所用NI M4#的数据未经处理,图中两条拟合直线的纵坐标频率差应该是通过不确定度评估将

要加以修正的NI M4#钟系统误差。

在研制激光冷原子钟的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理论、技术和多方面的困难,其中(1)捕获足够数量的原子并冷却到超低温;(2)上抛冷原子云并获取信噪比良好的回落信号和(3)实现微波与上抛-回落原子云作用获得良好的原子跃迁信号是三个关键技术台阶。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三项关键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目前正在开展频率不确定度评估以确定和修正系统误差,使NI M4#钟不确定度进入10-15

,建

成我国新一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时间频率基准装

置。

3 NIM4#钟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简介

理论分析和实验指出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

有14项误差

[12]

,针对NI M4#钟预期的指标,14项

中的5项需要通过实验加以修正。它们是二阶塞曼频移,自旋交换频移(冷碰撞频移),微波功率频移,黑体辐射频移和重力频移。关于NI M4#的不确定度评估,我们将有专文详述,这里只简述NI M4#钟5项主要不确定度评估的方法。311 二阶塞曼频移

由于NI M4#钟磁屏蔽筒端盖开口较大,C 场不够均匀,以致难以使用微波场敏跃迁方法测量C 场。我们围绕喷泉区设置了专用低频电磁场线圈。当原子达到喷泉顶点时开启低频电磁场脉冲,在这个位置C 场作用下激励原子发生|3,0>]|3,?1>塞曼跃迁。扫描低频电磁场频率,找到与C 场成正比的塞曼跃迁谐振频率。改变原子喷泉高度,逐点测量C 场,得到C 场分布。

二阶塞曼频移

$f =[427.45@108(Hz/T 2)]#(B 2(t ))

(5)

式中:(B 2(t))表示磁场强度平方的时间平均。

从上式利用C 场分布计算出二阶塞曼频移。312 自旋交换频移

改变冷原子云原子密度,得到原子密度-碰撞频移曲线,外推到零原子密度,得到实验碰撞频移。

#24

# 宇航计测技术 2004年

313 微波功率频移

与碰撞频移实验相似,改变微波功率,从微波功率-碰撞频移曲线外推得到实验微波功率频移。314 黑体辐射频移

$f =-1.573#10

-14

(Hz)#[T /300(K)]4

#

[1+0.014(T /300(K)2

]

(6)

式中:T )))温度。315 重力频移

$f =1.09@10

-16

(m -1

)H (7)

式中:H 为海拔高度。

4 NIM5#可搬运铯冷原子喷泉钟

中国计量院在科技部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从2003年开始研制NI M5#可搬运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时间频率基准。NI M5#钟总结NI M4#钟的成功经验和缺陷不足,借鉴国际原子钟新发展,改善可靠性,提高准确度。预计NIM5#钟稳定性3@10-15(10000s),不确定度5@10-15。为中国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服务。

5 感 谢

本课题是科技部基础研究项目,在此对科技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作者诚挚感谢法国计量局时间频率研究所Dr A.Clairon,德国物理技术院(P TB)Dr S.Weyers,北京大学王义遒教授,中国计量院张首钢,马明德,高小王旬,张爱敏,瞿清昌,吴凡,

高秋来等的有益讨论和无私帮助!

参 考 文 献

[1] Resolution 1:SI unit of time(second).13th CGPM [J].1967

~1968.[J].1984,14:43.

[2] 李明寿等1铯原子束频率基准Cs-111的研制[J].计

量学报,1987,8:259.

[3] A.Clairon,https://www.360docs.net/doc/2217437894.html,uren t,G.Santarelli et al,A Cesium foun -tain frequency standard:preli minary results[J].IEEE Trans.

1995,IM44:128.

[4] 王立吉,吴长华,黄秉英等1NIM 铯原子喷泉频率基准

的设计与初步结果[J].计量学报,2000,21(1):11[5] T.Li,M.Li,B.Huang et al.Progres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atomic cesium fountain at NIM [J].Proc.of 2001IEEE international frequency control symposium (Seattle ).2001:101.

[6] 李天初1NIM 铯原子喷泉实现磁光阱-光学粘胶原子

云并冷却到10L K[J].计量学报,2001,22(3):239.[7] 李天初,李明寿,林平卫等1实现74cm 铯冷原子喷泉

的实验和讨论.计量学报,2003,24(3):254.

[8] 黄秉英,吴长华,干云清等1用于铯原子喷泉频率基

准的TE 011微波谐振腔[J].计量学报,2002,23(2):157.[9] J.Vanier and C.Audoin.The quantum physics of atomic fre -quency standards.Bri stol UK:IOP Publishing Ltd 1989.[10] 李天初,李明寿,林平卫等1NIM4#铯冷原子喷泉钟

Ramsey 跃迁和9119GHz 微波锁定[J].计量学报.[11] S.Jefferts, D.Meekhof,L.Hollberg et al,NIST Cesium

fountain frequency standard:preliminary results,Proc.1998IEEE IFCS,1998:2.

[12] S.Jefferts,J.Shirley,T.Parker et al.Accuracy evaluation of

NIST-F1,,2002,(39):321.

入 网 声 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5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6和/中国期刊网0,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连同稿费一起一次性给付作者。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5宇航计测技术6编辑部

#25

#第1期 NIM4#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从访谈看我国原子钟研制水平

从访谈看我国原子钟研制水平 弄虚作假,夸大其词——真TM恶心! 编者按:十年前,国家为落实“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启动了在中国教育和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211工程”。工程的实施,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为北京大学这样一所百年名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撑。在短短的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全体师生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丰硕的学术科研成果,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不断作出着新的贡献。我们将陆续推出——回眸北大“211工程”的系列报道,让大家在了解和思考中,进一步增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豪情壮志,在新阶段的历史征程中,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2006年4 月17,18号北京大学将接受“211”工程二期项目的验收。“构建新一代原子钟研究平台”正是“211工程”中重要的一个项目。在迎接验收前夕,记者特地采访了该项目的带头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量子电子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量子信息与测量实验室主任陈徐宗教授。 记者:陈教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采访!您知道再过10天我们北京大学就要接受“211”工程二期项目的验收,您可以谈一下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这个项目获得“211”工程资助的资金数额以及在这些资金的资助下推动了哪些研究项目,进展如何呢? 陈教授(以下简称陈):好的,我也正想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在过去几年中我们这个项目获得了“211工程”二期资金300百万,利用这批资金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第一,研制成功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长期连续运转的光轴运铯原子钟(至今已连续运转2年多),长期稳定度达:10-10,准确度到达10-11打破了美国等的禁运,满足国内地面高精度小型化原子钟的需求;第二,研制出高性能的铷原子钟,使铷原子钟稳定度从目前的1×10-13/日提高到2-3×10-14/日的国际先进水平,该原子钟已被选为我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部分; 第三,我们建立了新型原子钟的基础研究平台,该平台可以开展以超冷原子与超高精度光学梳状发生器为基础的新型原子钟研究,取得的成果为: (1)实现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获得了中国稳定最低的物质材料,温度为50纳开尔文,而绝对零度是0开尔文,我们知道绝对零度是无法实现只能靠近。 (2)实现了多种原子激光(包括:脉冲原子激光、连续原子激光、准联系原子激光、磁场加速原子激光等)。国际上共有43个实验室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其中只有8个获得了脉冲原子激光,我们北大量子电子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而连续原子激光世界上只有2个实验室获得,一个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l量子光学研究所所长Theodor.W.Hansch教授领导的小组,另一个就是我们北大的实验室。 (3)建立了高精度飞秒锁相光梳与半导体激光频率标准测量系统。利用此平台,我们获得了国际973项目:“超冷原子光晶格微波原子钟”、“主动式钙原子光钟”、“主动式钙原子光钟”与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光学频率向微波频率精密传递”等项目的支持。 记者:听了陈教授的介绍,真是欢欣鼓舞!陈教授,我对您刚才提到的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比如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一些数据的实际概念都不是完全了解。另外我也想问一下原子钟的工作原理。 陈:首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爱因斯坦在70年前提出的,我们知道在常温下原子是很活跃的,很难控制,而到达一定低温后所有的原子会表现出同一个状态形成一种“凝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本来操场上有很多穿着各种衣服在锻炼的同学,他们打球、踢球、跑步等等,而现在让他们都穿上统一服装做广播体操,并且假设每个人都是一模一样的。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下的原子就类似这个情形。至于上面所说的一些数据,10-12也就是说原子钟30万年差一秒,我们现在研制成功的10-15也就是说3000万年差一秒。 而天稳定度我们这样说吧,卫星在运转过程会出现偏差,每天都要调整,如果卫星携带的原子钟天稳定度高,那么调整幅度就比较小,调整起来就比较方便。至于原子钟的工作原理嘛,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内进

铯的基本常识.

铯的基本常识 铯是低熔点金属,纯净的金属铯呈金黄色,密度1.878,熔点28.4℃,沸点669.3℃。在碱金属中,铯的熔点和沸点最低,蒸气压最高,正电性最强,电离势和电子逸出功最小。在室温下,金属铯在空气中猛烈燃烧,在纯氧中则会发生爆炸,生成超氧化铯。铯与水剧烈作用,甚至与-116℃的冰也能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铯和氢气。因此,铯必须在严密隔绝空气的情况下保存在液体石蜡中。铯与有限量氧气作用,可生成氧化铯,还能与卤素发生反应。铯和其他碱金属可形成低熔点合金,如含钠12%、钾47%、铯41%的合金,熔点为-78℃;含铷13%、铯87%的合金,熔点为-39℃;含钠5.5%、铯94.5%的合金,熔点为-29℃。 铯在地壳中含量比较少, 主要分散在锂辉石、锂云母、铁锂云母中,在钾长石、天河石、钾盐和光卤石等矿物中与钾、钠、锂呈类质同像存在。主要的铯矿物是铯榴石(2Cs2O•2Al2O3•9SiO2•H2O),含Cs2O 34.6%。还有硼铯铷矿,含Cs2O 3.5%;铯绿柱石,含Cs2O1.72~3.6%,但较稀少。 铯化合物的提取:从铯榴石中提取铯化合物的方法有盐酸法,还有氯化焙烧法、盐熔法和硫酸法。盐酸法是将经过拣选或浮选的铯榴石的精矿(含Cs2O 20~30%)磨细后,以浓盐酸搅拌浸出,精矿中的铯转化成氯化铯,以水稀释,并加入三氯化锑盐酸溶液,析出氯化锑铯复盐(3CsCl•2SbCl3)。由于锑铯复盐在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比铷、钾复盐小,铷、钾大部分留在母液中而与铯分离。锑铯复盐加入10倍重量的水,煮沸,水解生成白色的碱式氯化锑沉淀,反应式为:3CsCl•2SbCl3+2H2O→3CsCl+2SbOCl↓+4HCl,氯化铯重新进入溶液。溶液中通入H2S气体,除去残余的锑及其他重金属。将精制液煮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经干燥得到氯化铯。 氯化焙烧法是将铯榴石同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在800~900℃焙烧后以水浸出。盐熔法是将铯榴石与氯化纳和碳酸钠混合,于800~850℃熔融,再以水浸出。两种方法的浸出液经过净化均可以用4-仲丁基-2(α-甲苄基)苯酚(简称BAMBP)-脂肪烃煤油萃取,以盐酸或二氧化碳加水反萃,得氯化铯或碳酸铯产品。 金属铯的制取:常用金属热还原法以钙还原氯化铯。此法在小于10-3托真空下,温度700~900℃进行还原反应,产生的铯蒸气,经冷凝后成液态收集。熔盐电解法制取金属铯是以液态铅作阴极,石墨作阳极,于700℃电解氯化铯,由阴极得到含铯8.5%的铅铯合金。合金于600~700℃真空蒸馏,除去铅等杂质,制得纯铯。 铯的主要工业用途是制造光电池、光电倍增管和电视摄象管以及用作真空管的吸气剂。由钠和铊激活的碘化铯可制作工业和医疗用的X射线图象放大板或荧光屏。用铯形成的人工铯离子云,可以进行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铯在多种有机、无机合成中用作助催化剂或催化剂。铯盐还用于生产激光用的玻璃、低熔点玻璃和纤维透镜玻璃。铯还可用于制作铯原子钟。在铯离子热电转换器、铯离子发动机、磁流体发电系统以及超临界蒸气发电系统等新能源研究中均用到铯。多种铯盐用于微量分析和用作药物。 金属铯的活性很强,在空气中燃烧会喷溅,产生浓密的碱性烟雾,伤害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因此在生产、贮存及运输时必须严格防止金属铯同空气或水接触。金属铯转移时,

NIM4_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收稿日期:2002-08-20 作者简介:李天初,男,研究员。 2004年2月宇航计测技术 Feb.,2004第24卷 第1期 Journal of Astronautic Metrology and Measurement Vol.24,No.1文章编号:1000-7202(2004)01-0020-06 中图分类号:TM93511 文献标识码:A NIM 4#铯冷原子喷泉钟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 李天初 李明寿 林平卫 黄秉英 钱进 王平 干云清 辛明德 陈伟亮 石春英 赵晓惠 刘年丰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文 摘 回顾了NIM4#钟实现5L K 冷原子云,74cm 原子喷泉和0195Hz 线宽Ramsey 跃迁实验,报道了9119 GHz 微波锁定到铯原子秒定义跃迁,频率稳定性达到(5-7)@10-15(15000s)。目前我们正在进行不确定度评估,可望不确定度进入10-15量级,建立我国新一代时间频率基准装置。 主题词 时间频率基准 原子钟 + 冷原子喷泉钟 NIM 4#Cold Cesium Atomic Fountain Clock a Time and Frequency Primary Standard of New Generation LI Tian-chu LI Ming-shou LIN Ping-wei HUANG Bing-ying QIAN Jin W ANG Ping GAN Yun-qing XIN Ming-de CHEN Wei-liang SHI Chun-ying ZHAO Xiao-hui LI U Nian-feng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Beijing 100013) Abstract We in this paper review realizations of the 5L K cold atom cloud,74c m atomic fountain,and Ramsey transition with 0.95Hz linewidth;and report the locking of th 9.19GHz microwa ve to the time unit,sec ond,definition transition of the Cesium atom with a stability of (5-7)@10 -15 (15000s)on the NI M4# cold atomic fountain clock.Now we are evaluating the uncertainties with the target to establish the ne w genera -tion time and frequency primary standard,with uncertainty in the order of 10-15,of this nation. Key words Time and frequency standard Atomic clock + Cold atomic fountain clock

原子钟

https://www.360docs.net/doc/2217437894.html,/AMuseum/time/index.html NPL:铯:计时技术小史 文/Justin Rowlatt 铯中心:位于科罗拉多州的信号中继站,原子钟时间信号从这里传到美国的千家万户。 作为一个化学元素,铯实际上已经重新对时间进行了定义。 自小时候到现在,在各种场合你都被告知准时很重要。现在,有了铯原子,全世界各个地方的时间都能保持准确,准确到让我们感到需要重新思考时间是什么。而且我们发现计时技术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缺陷。事实上是在近些年来人们才意识到准确及时的重要性。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不需要知道时间,他们当然需要。几千年来,人类制造出多种多样精致的仪器来衡量时间的流逝。但事实是直到175年前,在那之前的几千年里,人们对于时间的定义来源都是太阳。不管走到哪里,你总能认出什么时候是正午。晴天里只要看一眼天空或者看一下日晷,你就能知道时间。这一切随着世界上第一条铁路线的开通而改变了,这第一条铁路就在这里,在我们英国。在那之后人们都知道伦敦的正午比布里斯托(Bristol)的正午早10分钟,这是一个精确的值,它是阳光走过两座城市之间的经度差所需要的时间。计时系统出现错误导致的将不只是乘客会误车。由于计时偏差导致的危险事件甚至火车事故越来越多。 1840年11月,英国西部铁路公司(Great Western Railway)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使用了一个叫“铁路时间”(Railway Time)的计时系统。系统内所有城市的时间都是伦敦时间,这是第一次人们根据一个标准将不同地点的时间同步起来。此举引起了很大争议。突然间,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Royal Observatory)就可以从遥远的格林尼治控制你的时间系统。埃克赛特大学的校长拒绝将学校大教堂的时钟调整至英国西部铁路公司所要求的时间。布里斯托采用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时钟上有两个分针,一个显示当地时间,一个显示“铁路时间”。

原子钟的几种常见类型

原子钟的几种常见类型 摘要本文按出现的时间顺序介绍几种常用原子钟(光谱灯抽运铷原子钟、光谱灯抽运铯原子钟、磁选态铯原子束钟、激光抽运铯原子束钟、激光冷却冷原子喷泉钟、积分球冷却原子钟)的基本原理。 原子钟是利用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的辐射频率来锁定外接振荡器频率的频率测量标准装置的俗称,通称为量子频率标准或原子频标。其工作原理可用图1来描述: 图1 一个受控的标准频率发生器产生的信号经过倍频和频率合成转换成为频率接近于原子跃迁频率的信号,激励原子产生吸收或受激发射的频率响应信号,呈共振曲线形状,称为原子谱线,其中心频率即原子跃迁频率为,线宽为Δν。若经过转换的受控振荡器频率与原子跃迁频率不符,原子做出的响应信号通过伺服反馈系统来矫正振荡频率,直到使其与原子频率符合为止。这样就使受控振荡器频率始终稳定在原子跃迁频率上,从而实现使其振荡频率锁定于原子跃迁频率的目的。 光谱灯抽运铷原子钟光抽运汽室频标用碱金属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频率作为标准频率,它处在微波波段。在磁场中,这两个能级都有塞曼分裂,作为标准频率的跃迁是其中两个磁子能级=0之间的跃迁,它受磁场影响最小。若用合适频率单色光照射原子系统,使基态一个超精细能级

上的原子被共振激发,而自发辐射回到基态时可能落到所有能级,原子就会集中到一个基态能级,极大地偏离玻尔兹曼分布,这就是光抽运效应。这里选择抽运光起着关键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器刚发明尚无法利用,唯一可用的共振光源是光谱灯。一般光谱灯是由同类原子发光,它的光谱成分能使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上的原子都被激发,因而不能有效地实现选择吸收,起到光抽运作用。幸好对铷原子,可以有一个巧妙的办法。铷原子有两种稳定同位素:和,其丰度分别为72. 2%和27. 8%。它们各有能级间距为3036MHz和6835MHz的两个超精细能级,其共振光的频率分布如图2所示。这里A,B线为所产生,a,b线属于原子。从它们的位置可见,A,a两线有较多的重合,而B,b线则重合较少。因此,若原子发出的光透过一个充以原子的滤光泡,a线就会被较多地吸收,而剩下较强的b线。原子在这种光作用下,就会有较多的下能级原子被激发,从而使更多原子聚集在超精细结构的上能级上,这就实现了光抽运效应。 图2 光谱灯抽运铯原子钟20世纪60年代初期铯原子没有简单的抽运光源可用,只能利用无极放电光谱灯。这种灯能发出强度大致相等的两条超精细结构谱线,分别可对铯原子基态F=3和F=4两个超精细能级发生作用,引起原子激发。

GPS卫星原子钟和原子频标介绍

GPS卫星原子钟和原子频标介绍 原子钟最早是用来探索宇宙本质的,并不是用来计时的,直到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和原子核基本特性过程时,才发明了磁共振的技术,这项技术可以测量出原子的自然共振频率,而自然共振频率的准确性非常高,特别适合制作高精度时钟,这样原子钟成为了研制高精度时钟的基础。 在时间计时领域,钟表是人们日常使用的计时工具,精度每天每年都存在有误差,这对于人们日常使用已经足够了,但在时间精度要求更高的生产和科研领域就不能满足了。为了解决对精度要求很高的领域人们制造了原子钟,之后根据原子钟原理相继发明了铯原子钟、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其中铯原子钟精度最高常应用于GPS北斗等卫星系统中。 铯原子钟运用内部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辐射出的电磁波为标准,从而控制校准电子振荡器和钟的计时。铯原子钟稳定程度为2000万年相差1 秒。氢原子钟运用原子能级跳跃时辐射出的电磁波来控

制校准石英钟,其稳定度每天变化为十亿分之一秒。铷原子钟相对其他原子更为简便紧凑,铷原子钟能使铷振荡器输出频和卫星的铯原子钟信号同步,能提供稳定的频率信号。 原子钟可以应用于守时方面,也可以应用于频率标准方面。在守时方面比如设备SYN2136型北斗NTP网络时间服务器,里面都内置了守时的铷原子钟、驯服铷钟,当设备没有实时的卫星时间信号时,设备内部用铷原子钟进行守时。SYN3204型GPS北斗驯服铷原子频率标准是由西安同步研制的高精度频率标准设备,能溯源同步到GPS卫星铯原子钟上,输出频率信号准确度高并能长期稳定输出,该设备可以提供铯钟级的频率标准,并能代替价格较高的铯钟,是一款高性价比的时频设备。 SYN3204型GPS北斗驯服铷原子频率标准,以卫星信号为基准提供铯钟级的稳定频率标准。该设备有10MHz正弦信号输出、1PPS 脉冲信号和RS232时间信号,其中10MHz正弦信号输出,也可选择为5MHz和1MHz,频率准确度≤1E-12。SYN3204型GPS北斗驯服铷原子频率标准能快速锁定信号,并提供稳定可靠的信号,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卫星、航海、时频计量、同步广播、测控、通信、天文、气象等行业。 本文章版权归西安同步所有,尊重原创,严禁洗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原子钟概述

第2章原子钟概述 2.1原子钟的定义 原子钟,是一种利用原子、分子能级差为基准信号来校准晶体振荡器或激光器频率,以使其输出标准频率信号的一种装置。它利用原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光电转化、信号处理后获得用来修正晶振或激光器频率的负反馈纠偏信号,使其输出稳恒振荡频率,这种输出频率可以用来精确计量时间。根据采用的原子种类和技术手段的不同,原子钟可以分为很多种。因为特定原子能级之间的能极差是很稳定的,所以原子钟的准确度很高,可以达到千万年仅差一秒或者更高的水平。 2.2原子钟的发展历程 在原子钟出现以前,最准确的计时工具是以晶体振荡器为代表的电子钟表和挂钟为代表的机械力学钟表,它们几乎可以满足人们的如常生活需要,但是在对计时准确度要求较高的科研或生产领域还是不能满足要求。 原子钟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拉比(Rabi)和他的学生发明了分子束磁共振技术。他们用磁共振技术观察到了原子超精细能级间的跃迁,指出当一束原子通过一个振动的电磁场时,电磁场的振动频率越接近超精细能级间的跃迁频率,原子从电磁场吸收的能量就会越多,从而使更多原子跃迁。他们由此提出应用反馈回路可以调节电磁场的振动频率,直到所有原子都可以跃迁。这就是实现原子钟的基本理论基础。通过使电磁场振动频率与原子精细能级跃迁频率共振,用电磁场的共振频率调节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就能使晶振频率严格跟随电磁场振动频率,实现频率输出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再通过相应的控制、调节系统,就能使晶振输出准确、稳恒的振动频率,用这个频率为基准,就可以实现精确时。 1949年,在美国诞生了以氨分子为样品的世界上第一台原子钟,其输出频率为23.8GHz。与当时最精确的石英钟相比,它已经相当精确了。但是它由众多器件构成,体型巨大,对于大应用领域来说,实用性不强。1955年,在英国国

【CN110018631A】应用法拉第激光抽运探测的铯原子微波频率标准及其实现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84871.3 (22)申请日 2019.04.10 (71)申请人 温州激光与光电子协同创新中心 地址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蒲州街 道兴区路55号北航大厦5层 (72)发明人 陈景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君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305 代理人 黄绿雯 (51)Int.Cl. G04F 5/14(2006.01) (54)发明名称 应用法拉第激光抽运探测的铯原子微波频 率标准及其实现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法拉第激光抽运的铯 原子钟,包括法拉第激光器(1)真空腔体(2),所 述真空腔体(2)内设置铯原子炉与其下游设置微 波腔(3)和光电探测器(6),法拉第激光器包括镀 增透膜的半导体激光管(9)、准直透镜(10)、法拉 第原子滤光器、耦合镜(14)等。本发明采用基于 铯原子气体法拉第滤光器实现的法拉第激光来 抽运和探测,确保了铯原子钟的所用激光光源的 频率绝对稳定性和稳频的简单化,不必对激光的 波长或频率进行过于复杂的控制就可以长期连 续工作,克服了国际性难题,在不同的温度和电 流条件下都能确保输出激光频率的绝对长期稳 定性和原子钟系统的长期稳定性。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CN 110018631 A 2019.07.16 C N 110018631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18631 A 1.应用法拉第激光抽运的铯原子钟,所述铯原子钟包括法拉第激光器(1)真空腔体 (2),所述真空腔体(2)内设置铯原子炉与其下游设置微波腔(3)和光电探测器(6),微波频率产生和控制电路(5)通过光电探测器(6)的信号对微波源(4)实现控制; 其特征在于所述法拉第激光器包括沿光路方向依序设置的镀增透膜的半导体激光管(9)、准直透镜(10)、法拉第原子滤光器、耦合镜(14)和压电陶瓷(15);所述法拉第原子滤光器包括置于永久磁铁组(13)形成的磁场中铯气室(12)和设置在永久磁铁组(13)两侧的一对偏振方向呈90度互相垂直的正交格兰泰勒棱镜(11),所述铯气室(12)内充有铯原子蒸汽,以及调整法拉第激光光路的激光反射镜(7)、铯原子精密谱信号及其探测器(8); 所述法拉第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被铯原子精密谱信号及其探测器(8)稳频,然后经激光反射镜(7)反射,对铯原子炉(2)发出的准直铯原子束进行激光抽运,将铯原子抽运到F=3态;铯原子经过微波腔(3)后,所述法拉第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被铯原子精密谱信号及其探测器(8)稳频后经激光反射镜(7)反射对铯原子进行检测,通过光电探测器(6)获得铯原子发出的荧光以测量铯原子在不同频率微波场作用下发生跃迁的几率,再通过微波频率产生和控制电路(5)控制微波源(4)输出,将微波的频率锁定在铯原子在F=4、m F=0和F=3、m F=0两个能级之间产生钟跃迁的频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铯原子钟,其特征在于法拉第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是铯原子D1谱线的894nm法拉第激光、铯原子D2谱线的852nm法拉第激光或铯原子第二激发态D1和D2谱线的459nm和455nm法拉第激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铯原子钟,其特征在于所述铯气室(12)的两侧玻璃端面镀增透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铯原子钟,其特征在于所述法拉第激光器包括第一法拉第激光器和第二法拉第激光器,所述第一法拉第激光器发出经激光反射镜(7)反射,对铯原子炉(2)发出的准直铯原子束进行激光抽运,将铯原子抽运到F=3态;所述第二法拉第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被铯原子精密谱信号及其探测器(8)稳频后经激光反射镜(7)反射对铯原子进行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铯原子钟,其特征在于第一法拉第激光器和第二法拉第激光器的激光频率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铯原子钟,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的激光经过移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铯原子钟,其特征在于以铷原子炉替代铯原子炉(2),且以铷其实替代铯气室(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铯原子钟,其特征在于以一对起偏检偏镜替代一对偏振方向呈90度互相垂直的正交格兰泰勒棱镜(11)。 9.一种实现铯原子微波频率标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在真空腔体内设置铯原子炉,通过铯原子炉获得准直铯原子束; (2)通过法拉第激光器产生激光,通过反射使法拉第激光经过真空腔体的玻璃窗口入射至真空腔体内对铯原子束进行抽运,将铯原子抽运到量子数F=4或F=3能级上; (3)经过法拉第激光抽运的铯原子在真空腔体内进入带C场和磁屏蔽的拉姆塞微波谐振腔,在受调制的微波作用下,铯原子在F=4、m F=0和F=3、m F=0两个能级之间产生跃迁; (4)产生了跃迁的铯原子通过微波谐振腔后再次与法拉第激光相互作而发出荧光,所 2

芯片级铯原子钟关键技术研究

芯片级铯原子钟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技术的进步,高端电子设备对时间和频率参考的精度和稳定性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由于准确度高,长期稳定性好,传统原子钟被广泛应用于GPS 授时、导航定位、导弹及卫星定位、天文观测、精密仪器仪表校准,通信、高速交通管理、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 但是,传统原子钟体积大,功耗高,价格昂贵,使之在手持电子设备和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芯片级原子钟(CSAC,Chip-scale Atomic Clock)的出现,为上述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芯片级原子钟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物理封装、微波射频模块和微处理器伺服环路控制模块。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物理封装部分,该部分由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微光学透镜组、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铯蒸汽泡、铟锡氧化物 (ITO,Indium Tin Oxide)加热器和光电探测器组成。 微波射频模块利用一个高品质因数的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Film Bulk Acoustic wave Resonator)构建的压控振荡器(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实现。伺服环路控制模块由低功耗的单片机进行控制,主要包括温度控制伺服环路、垂直腔表面发射激光器的电流控制伺服环路、射频功率和频率伺服环路四个部分。 与传统的小型原子钟相比,芯片级原子钟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一是用微型的VCSEL激光器代替了铷灯(或铯灯);二是用稳定的微波信号源直接调制VCSEL激光器替代体积庞大的微波谐振腔;三是用微小的MEMS铯蒸汽泡代替大的含有铯(或铷)蒸汽的玻璃泡。这些改进在频率精度和稳定性相同的情况下,大幅

相对论铯原子钟实验

相对论铯原子钟实验 实验问题: 运动的时钟一定变慢吗, 东西两向飞行的原子钟指示是否一致, 地面上的钟为什么比空中的慢, 实验背景: 钟表的航行实验室对时钟延缓效应可以直接检验,上世纪出现的原子钟时的这种检验成为可能。1970年,Hafele设计了一个检验时间膨胀效应的环球航行实验(即两只在地球上同步的原子钟,一只留在地球上,另一只放到飞机上绕地球航行,飞机飞行一周后降落到地面,然后将这两只原子钟的读数进行比较)。在实际实验中,飞机是在地球的引力场中在不同高度上绕地球飞行的,因此,院子中速率的变化不仅受狭义相对论的运动学效应影响,也将受到引力场的影响,在理论上处理这一问题就必将涉及广义相对论。 实验原理: 假定地球是在一个非转动参考系K中以等角速度Ω旋转(自转),如下图所示,

在非转动参考系K中有引力场存在,这个引力场与地球引力场相同。下面我们再这个参考系中计算环球航行原子钟飞行一周后与地面上的原子钟读数之差。由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可以知道, 其中dτ是在K系中以速度u移动的原子钟的时间间隔(固有间隔),dt是静止在K系中的原子中的相应读数(坐标时间隔)。 考虑一只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原子钟(τ0),它在K系中运动的速度u0就是地球赤道上的切向速度,即u0=ΩR(R是地球半径,Ω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因此,这只原子中的固有时间隔dτ0 与坐标时间隔dt之间的关系如下:

其中,由于ΩR《c,所以略去了高于(ΩR/c)^2的小项,以速度v相对于地面向东运动的另一只原子钟,它在K系中的速度u由狭义相对论的速度相加定理(考虑地球自西向东转动)给出: 其中,由于v/c《1,ΩR/c《1,所以略去了二阶以上的小项,这只飞行的原子钟的固有时间隔dτ与坐标时间隔dt之间的关系如下: 将上述方程中的坐标时间隔dt消去,就得到地球赤道平面内距地面为h的空中,以速度v向东绕地球飞行的原子钟的固有时间隔dτ,与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原子钟的固有时间隔dτ0之间的关系为: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效应所欲言的运动学效应。 另一方面,这两只原子钟都处在地球的引力场中,因此必须考虑所谓的“引力红移”有关的贡献。在广义相对论中,对于弱引力场最低次近似的情况,两只钟的速度之差正比于他们所在地点的引力势之差,因此,距地面为h的原子钟,与地面原子钟速度之差应该是:

全球定位系统与原子钟

全球定位系统与原子钟 《科学》杂志韦禾 此著作是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CA ST)与美国国家科学院(NA S)一项协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 (Beyond discovery: The Path From Research T o Human Benefit)编译 1995年6月6日凌晨,一位驾驶着F-16战斗机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在穿越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塞尔维亚控制区领空时,他的无线电里传来美国空军上尉奥格雷迪(S.F.O’Grady)的呼叫。奥格雷迪驾驶的F-16战斗机4天前在该地区被塞尔维亚部队地对空导弹击中,奥格雷迪安全弹射出机舱后,降落在敌后的草丛之中。他最终确定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冒险用无线电与飞行员联络。此后4小时之内,搜寻和营救组传奇般地救出了奥格雷迪。 这项营救任务得以准确完成,有着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奥格雷迪降落以后,他的救生衣内有一个便携式无线电接受机,该接受机与24颗卫星网,即全球定位系统(GPS)相连,奥格雷迪因此能够在敌后确定自己所处位置的经度、纬度及高度,误差仅在几十米内,然后他能够向空中的飞行员及派来营救他的人员发出信号。而GPS中的某项技术,出自60年前有关原子及核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研究。时间和位置的精确定位GPS几乎能够立刻并极其准确地回答“我在哪里?”这个简单问题。这项新技术利用了能使时间精确至一亿分之一秒的原子钟。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部队利用GPS在地面、海洋及空中导航,受到舆论热烈好评。自此,该技术开始进入民用部门。如今,GPS在营救及许多其他方面为社提供帮助,并在新的数十亿美元规模的企业中,创造了工作机会。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的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不久将会使GPS接受机和发射机的尺寸变得像信用卡那样大小,使得任何交通工具均可安装,任何个人都可携带。 在短短几年内,GPS几乎变得无所不能。这仅仅是开始,目前世界市场GPS接收机及其技术销量估计超过20亿美元,并有望在下一个10年超过300亿美元。 从基础研究开始 GPS的历史是基础研究及其应用的一个实例,它首先使极其重要的防御技术成为可能,而后又形成一系列有效的商业应用。许多其他技术的进展也推进了GPS的发展,其中有卫星发射和控制技术、固态器件、集成电路芯片、相关电路、新兴的时差技术、微波通讯以及无线电导航。GPS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探求对原子世界本质的理解;尤其是作为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及引力论的原子钟构想的产生,如何导致了高精度计时钟的出现;以及原子钟如何与卫星跟踪技术相结合,满足人类期望知道自己在哪里及要去哪里的需求。 几个世纪以来,导航的唯一方法是观察太阳和恒星的位置,然后死算。即使现代时钟已经得到发展,并有可能计算出某人所在位置的经度时,最精确的仪器定出的位置误差也要达几公里。然而,当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人们立即意识到这颗人造卫星可用来作为导航工具。卫星发射后的第二天深夜,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就能通过观察卫星无线电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卫星靠近与远离时其无线电信号的表观频率的增加和减少)来精确测定这颗人造卫星的轨道。能够从地面精确测定卫星轨道,是在地面通过自动导向卫星传送信号来确立位置的第一步。 接下来的几年,美国海军做了一系列有关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验,开始是1965年的海军导航卫星系统,该系统是为了迎合潜水艇运载北极星核导弹的需要。这些潜水艇有时必须在水下隐匿数月,但是,陀螺仪导航,即惯性导航不可能在这么长时间内保持其精确性。海军导航卫星系统由6颗卫星构成,这些卫星在两极轨道围绕地球连续运转。通过分析由这些卫星传送的无线电信号,即测量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潜水艇可以在10~15分钟内精确确定自身的位置。 1973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寻求一种简便的卫星导航方法。劳动节过后的第一个周末,在五角大楼的一次各抒己见的献策会议上,萌生了GPS的概念,这一概念建立在该部门原先所有有关卫星的实验基础之上。GPS的基本组成是由罗克韦尔国际集团建造的24颗导航卫星,每颗卫星都有一辆大汽车那么大,重约860

铷原子钟

铷原子钟 铷原子钟 概述 铷原子钟是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制的一款高精度、高可靠性同步时钟产品。该时钟将高稳定性铷振荡器与GPS高精度授时、测频及时间同步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铷振荡器输出频率驯服同步于GPS卫星铯原子钟信号上,提高了频率信号的长期稳定性和准确度,能够提供铯钟量级的高精度时间频率标准,是通信广电等部门替代铯钟的高性价比产品。 铷原子钟输出的1pps信号,是由铷振荡器频率信号分频得到的,并且同步于GPS输出的UTC时间,同时能够克服GPS接收机秒脉冲信号跳变带来的影响,是真正复现的“UTC时间基准”。当GPS失锁或出现异常不可用时,系统能够智能判别,切换到铷钟进行守时,继续提供高可靠性的时间频率信号。 铷原子钟溯源同步到GPS卫星铯原子钟上,输出频率几乎没有漂移,所以不需送上级计量部门进行周期校准,性能接近铯钟,但却远远低于铯钟的价格,而且不存在铯钟那样铯束管寿命短需要高成本更换的问题。铷原子钟非常适合应用于SDH数字同步网的1,2级节点时钟,为电力、电信、广电、时统、计量校准、雷达设备等提供高精度的时间和频率基准。 主要特点 l 内置铷振荡器(由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科时润频标技术公司自主研发) l 日平均频率准确度<2×10P-12P l 时间实时显示 l 驯服、保持自动切换 l GPS失锁后依靠铷钟高精度守时 l 低相噪频率信号输出 l 测频精度<2×10P-12P/天 l 具备TRAIM算法的GPS接收机 输出信息 l 10MHz 1路,BNC接口,50Ω正弦波, 输出幅度:12dBm±1dB

准确度:≤2E-12(开机48小时以后,GPS锁定状态,24小时平均准确度) 开机特性:加电5分钟:≤5E-10 加电4小时:≤1E-11 加电12小时后:≤5E-12 稳定度:<6 E -10/1ms <1 E -10/10ms <6 E -11/100ms <1 E-11/1s <5 E-12/10s <3 E-12/100s <1 E-12/日(GPS锁定) 相位噪声:≤ -90dBc/Hz @10Hz ≤-130dBc/Hz @100Hz ≤-140dBc/Hz @1kHz ≤-160dBc/Hz ≥10kHz 失真:谐波:≤-50dBc 非谐波:≤-100dBc l 5MHz、1MHz各1路,指标同10MHz l GPS秒脉冲 1路,BNC,TTL电平,输出阻抗50Ω 授时精度:<50ns 脉冲宽度:20ms 上升沿: <10ns l 分频秒脉冲 1路,BNC,TTL电平,输出阻抗50Ω 同步精度:<100ns 脉冲宽度:500ms 上升沿: <10ns 抖动: <1ns 当GPS锁定时,秒脉冲与GPS同步 当GPS失锁时,由内置铷原子频标保持 l RS232接口 MOTOROLA二进制GPS信息 @@Ha 波特率:9600,数据位:8,奇偶校验:NULL,停止位:1

铯原子钟

铯原子钟 所有时钟的构造都包括两大部分:能够按照固定周期走动的装置,如钟摆;还有一些计算、累加和显示时间流失的装置,如驱动时钟指针的齿轮。大约50年前首次研制出的原子钟增加了第三部分,即以特定的频率对光和电磁辐射作出反应的原子,这些原子用来控制“钟摆”。目前最高级的原子钟,就是利用106个液态金属铯原子对微波辐射产生共振效应来控制时针的走动。这样的时针每秒约走动1011次,时钟指针走动得越快,时钟计算的时间也就越精确。 每一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振动频率。人们最熟悉的振动频率现象,就是当食盐被喷洒到火焰上时,食盐中的元素钠所发出的橘红色的光。一个原子可以具有多种特征振动频率,可能位于无线电波波段、可见光波段,或介于其中。铯-133则被普遍地选用作原子钟。 将铯原子共振子置于原子钟内,需要测量其中一种的跃迁频率。通常是采用锁定晶体震荡器到铯原子的主要微波谐振来实现。这一信号处于无线电的微波频谱范围内,并恰巧与广播卫星的发射频率相似,因此工程师们对制造这一频谱的仪器十分在行。 秒的定义 随着精确测量时间的工具不断改进推出,人们自然会怀疑时间单位本身的精确性。时间量测单位在数学方面定义的很清楚,一秒是1/60分钟,一分钟是1/60小时,亦即一小时是1/24天,一秒等于一天的1/86400。但事实上,因为地球在运行之速度及距离太阳的改变,一个太阳日—由正午至正午的一段时间,并非都一样长。公元1960年以前,CIPM (世界度量衡标准会议)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之86400分之一作为秒定义。即1秒=1/86400平均太阳日。然而地球自转并不稳定,会因其它星体引力的牵引而改变。公元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定义公元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秒定义更改为:一秒为平均太阳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公元1967年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 (General Conference on Weights and Measures) 选择以铯原子的跃迁做为秒的新定义,即铯原子同位素Cs133基态超精细能阶跃迁9,192,631,770个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定为1秒(称作「原子秒」),秒的新定义使计时方式进入了原子的时代,此定义一直维持至今。 1秒=铯原子单摆摆动9192631次所持续的时间 铯原子钟 利用铯-133原子的某一固定振荡,所做成的国际标准定时器。由于所有的铯原子都是一样的,因此利用铯原子的特性所制成的定时器,也就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与复制性。目前最先进的铯原子钟技术,例如美国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署(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 NIST-F1 铯原子钟,已经可以做到2×10-15的精准度,也就是说,大约二千万年才有一秒的误差。 铯-133 原子基态的两个精细分裂能阶 铯-133 原子的原子核是由 55 个质子,和 78 个中子结合而成,外围则有 55 个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根据量子力学原理,铯原子只能有分立、不连续的能量状态,而这些能阶则是由原子核外围电子的运行轨域所决定。由于铯-133 原子的所有电子,除了最外围的电子之外,都被原子核的电磁力所束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原子最外围的电子的运动处于基态(ground state)时,并不易受到原子内其它电子的干扰,只受到除了原子核的电磁库仑力和微弱的原子核自旋的影响。然而这些微弱的原子核自旋作用,能把基态的能量再细细地分裂成两个几乎拥有相同能量的能阶,称之为超精细能阶(hyper-fine energy levels)。当电子吸收或放出的光子能量符合这两个精细能阶的能量差时,电子就可以在这两个超精细能阶跃迁,进而改变了整个原子的自旋状态。

光学波长标准-飞秒光梳频率列-铯原子微波频率基准-光钟

从光学波长到微波频率基准: 光学波长标准 - 飞秒光梳频率列 - 铯原子微波频率基准 - 光钟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 量子处 李天初, 方占军 电话: (10) 6429 5811, e-mail: litch@https://www.360docs.net/doc/2217437894.html, 摘要: 迄今, 光学波长依赖于传统的光学谐波波长链溯源到铯钟微波频率基准。本文简略介绍中国计量院量子处保存和在研的激光波长标准, 报导我们研制新一代NIM4#"激光冷却-原子喷泉"微波频率基准铯钟和"飞秒脉冲激光-光学梳状频率"的原理和进展。冷原子喷泉钟将使我国频率基准不确定度进入10-15。飞秒梳状频率使光学波长和微波频率直接准确地联系起来。上述两项课题将改变我国光学波长标准和溯源系统的基本格局, 使得光学波长计量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同时, "飞秒梳状频率"与"原子/离子存储光学频率标准"的结合, 将推动"光钟"的发展. 关键词:冷原子喷泉钟; 飞秒光梳; 微波频率基准; 光学波长标准. 1, 稳频激光光学波长标准 -实际复现米定义 1983年, 国际计量大会(CGPM)颁布了新的米定义,将长度单位米定义为光波在一定时间间隔传播的真空距离[1], 并陆续推荐了十二条光辐射波长, 作为光学波长标准[2]。 在CGPM推荐的标准波长中, 利用饱和吸收技术将He-Ne激光频率锁定到127I2的115-5, R(127) 跃迁a i峰的633nm波长[3], 由于其结构简单、使用广泛、准确可靠而成为最常用、最常规的光学波长标准。 中国计量院(NIM)自70年代就开始了激光稳频的研究。目前NIM保存着碘稳频633nm He-Ne激光波长标准, 不确定度为5x10-11(2σ)。我们正在改造更新He-Ne激光543nm 波长标准, 开展碘稳频Nd:YAG激光倍频532nm波长和乙炔稳频半导体激光1542nm 波长标准的研究。通过定期参加国际比对, 检验波长标准准确性, 我们保持着中国光学波长与国际量值一致。 2, 时间/微波频率基准 - NIM4# 铯冷原子喷泉钟 1983年米定义意味着在计量的意义上米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定义量, 而是溯源到时间单位--秒。随之, 光学波长也溯源到微波频率基准-铯原子钟。依照1967年CGPM通过的定义, 秒是铯133同位素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4]。秒由于复现准确度高, 传递使用方便而成为国际单位制(SI)七个基本单位中使用最广, 计量意义最重要的基准量. NIM在八十年代建成磁选态铯束时间频率基准-NIM3#铯钟, 不确定度3x10-13[5]。目前, 我们正按照当今国际最先进的原理, 研制NIM4# "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钟。

铯原子钟调查报告

铯原子钟调查报告 1.铯原子钟简介 一种精密的计时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时间精准到1分钟也就够了,但在近代的社会生产、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等部门,对时间的要求就高得多。它们要求时间要准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为了适应这些高精度的要求,人们制造出了一系列精密的计时器具,铯钟就是其中的一种。铯钟又叫“铯原子钟”。它利用铯原子内部的电子在两个能级间跳跃时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作为标准,去控制校准电子振荡器,进而控制钟的走动。这种钟的稳定程度很高,中国最新研制的铯原子喷泉钟NIM5,精度达到了连续走时1500万年,累积误差小于1秒【1】。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铯原子钟的跃迁频率作为时间频率的标准,广泛使用在天文、大地测量和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中。 2.铯原子钟历史 二十世纪3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的拉比和他的学生在研究原子及其原子核的基本性质时所获得的成果,使基于上述原子计时器的时钟研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二战后,美国国家标准局和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都宣布,要以原子共振研究为基础来确定原子时间的标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钟是由美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埃森和帕里合作建造完成的,当时这个钟需要一个房间的设备,另一名科学家扎卡来亚斯使得原子钟成为一个更为实用的仪器。1954年,他与麻省的摩尔登公司一起建造了以他的便携式仪器为基础的商用原子钟。两年后该公司生产出了第一个原子钟,并在四年内售出50个,如今用于GPS的铯原子钟都是这种原子钟的后代。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度量衡会议采用铯-133原子钟所发出特定波长的频率,作为秒的基准依据。当此原子钟某特定波长所发出的光振动9,192,631,770 次所经过的时间,定义为一秒。1995年在法国研制成功的冷原子钟(铯原子喷泉),利用了“激光冷却和囚禁原子原理和技术”,使原子钟的水平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目前,世界上只有法国、美国、中国、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研制成功。 今天,名为NIST F-1的原子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铯原子钟,但它并不能直接显示钟点,它的任务是提供“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准确计量。这架昂贵的时钟既没有指针也没有齿轮,只有激光束、镜子和铯原子气。 3.铯原子钟工作原理 处于某一特定的超精细态的一束原子穿过一个振动电磁场,场的振动频率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