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幼儿科学学习是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方主要途径的。幼儿天生好奇好问、乐于探究,对大自然有亲近感,但幼儿特别需要成长为其创造安全的心理氛围,选择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动有趣、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

一、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提问,支持幼儿探究。

幼儿在探究时,首先教师或其他成人也要积极的参与,当幼儿有疑问时要积极对待并和幼儿一起讨论,并要认真、热情地倾听幼儿的表达和分享交流适时的给予适当的回应。其次教师要有榜样示范,即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的教师也能够感染和带动幼儿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要重视并认真对待幼儿的提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各观点,支持各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猜想和假设,创造条件支持幼儿通过观察、调查或有趣的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允许幼儿出错、弄脏甚至是弄坏。

二、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要贴近生活。

1、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识方式以直接经验为主,他们能够获得的科学和经验还处在具体概念各前概念的水平,因此,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贴近生活经验的探究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生动鲜活的、

具体的,也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因此,要将幼儿身连年事物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探究和学习还能够让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三、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都必不可少。

1、教师要关注和研究材料的结构,具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如:让幼儿探究各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就需要为幼儿选择几种特点各差别明显的纸;让幼儿儿发现磁铁的特性则需要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能实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东西。

2、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如:放大镜、小铲、小容器等。这些工具能使幼儿了解到工具可以帮助我收集更精确的信息,更精确地观察细节,更精确地测量等。

四、灵活多样的活动。幼儿的科学探究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但探究的完整性和浓度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五、注意并保证安全。对幼儿来说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也要具有安全意识各相应的保证幼儿安全的措施。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浅谈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在当今的科技时代里,人们随着科技意识的提高,逐步认识到早期儿童科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培养儿童爱科学、科学良好习惯的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索精神,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教师是幼儿科学活动的促进者,要尊重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尊重儿童的爱好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让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也已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应注重增强探究的目的性、系统观察、比较探究和记录等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在探究中不断尝试并获得切身的体验,既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能够很大程度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 一、选材与幼儿兴趣、需要、接受能力相吻合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要创造条件引领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科学探究活动的选择常常由教师精选日常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的,且又是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概念或经验,还应注重幼儿对所要探究事物与问题的前经验和认知水平。本学期开展的中班科学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把塑料袋当玩具,他们有的把质地比较硬的塑料袋放在头上当帽子;有的拿着塑料袋压平当手帕在折,有的拿塑料袋跑来跑去。这个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料袋却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捕捉到孩子的这个兴趣点后,我们开始有目的的观察孩子的反应,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塑料袋的玩法显得比较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当孩子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或困难时,教师的帮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进其发展。可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时科学探究活动生成的重要依据。我们中二班的男孩占全班人数的三份之二,他们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对于动动,玩玩、做做,非常感兴趣,在平时的“动手做游戏”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剪、折、贴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而科学探究活动《会飞的塑料袋》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也符合本班幼儿的基本能力和发展水平。 二、目标制定与年龄特点、活动内容相符合 《指南》中4—5岁科学领域提出以下发展目标:能对事物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究结果进行推理、记录。因此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我在开展中班科学活动《玩纸船》将目标定为:1、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2、尝试用符号或数字记录实验结果,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以上活动目标更注重能力、情感、态度的培养,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活动准备与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相适应 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活动准备至关重要。对于幼儿,活动准备是他们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对于教师,活动准备则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

幼儿园教案:《科学探究》

下载后可编辑可打印 Kb023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科学领域中班科学探究教案 学习方向: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科学的学习中,尝试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认识和发现周围事物。 教育建议: 1.这个阶段的孩子看起来对很多事情、事物、现象感兴趣,但是有些时候,他 们的关注点又很难捕捉,老师该怎样观察儿童的“观察”呢? ●了解孩子观察的目标性和无意义性的两种情况,这样才能准确引导。 ●孩子对新环境总是好奇,老师可以在活动开始前先让他们充分熟悉环境。 ●孩子对老师的引导的回应,老师应该捕捉,然后再进一步引导。 2.中班的孩子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有哪些典型的现象呢,你知道你的孩子们属于哪一种吗? ●投入型——专心致志地观察,沉浸其中。 ●犹疑型——不停的问老师,期待共同关注。 ●合作型——关注同伴所关注的,与同伴共同“探讨”。 ●游离型——心不在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3. 孩子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经常会通过自己的幻想改变一些有逻辑的传统科学常识,这个时候,老师该怎么回应呢? 尊重孩子的想象,引导他们探索更多的未知,短期内“不求甚解”。但是要给孩子预备相关领域的必备的认知材料,给他们探索的空间,在他们反复观察之后,引导孩子发现、了解合理的科学常识。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知。幼儿在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近年来,我们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入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 首先,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例如,金秋时节,向日葵成熟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田间观察向日葵,让他们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提问:“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盘总朝着太阳?”让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对向日葵的果实进行观察,幼儿会发现原来向日葵的果实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进一步了解向日葵的欲望。 其次,我们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春天来了,我便带孩子们去寻找春天,这时候,有几个孩子发现了蜗牛,他们高声地喊了起来:“我找到了蜗牛!我找到了蜗牛!”其他孩子立刻一窝蜂地围了过去,于是,我把蜗牛请到了班里,先请幼儿观察蜗牛的样子,并让幼儿说一说它的眼睛在哪里、嘴巴在哪里等等,然后建议把它养起来,紧接着又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蜗牛喜欢生活

在哪里?它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蜗牛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等等问题,先让幼儿自己观察、猜测,再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然后带到幼儿园分享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蜗牛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最后,我们要迅速作出反应,调整教育策略。如夏天雨过天晴,有时小朋友会高兴地叫起来:“快看,天上有座彩色的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课”才是学习的时间,以前教师会忽略幼儿偶发事件中提出的问题和想法,现在教师能及时抓住偶发性活动的契机,不嫌麻烦,立足幼儿的日常生活,重视随机引导,及时果断地处理偶发事件,告诉小朋友:“那不是桥,是彩虹。因为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组成的,太阳光照到这些水雾里,小水滴会把太阳光的七种颜色折射出来。”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 我们的幼儿园种了很多的花和树,我经常带幼儿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当幼儿投身于大自然怀抱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启发他们提出问题。秋去冬来时,我引导幼儿进行常青树与落叶树的比较观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答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测试题 一、填空。 1、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2、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 3、数学认识的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4、5—6岁的幼儿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 问题)的乐趣。 5、3—4岁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 6、在科学领域“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二、判断。 1、5-6岁幼儿可以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错)(10以内) 2、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对) 3、指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对) 4、3—4岁的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错)(4—5岁)

三、选择: 1、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ABCD),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A归类、 B排序、 C判断、 D推理 2、以下选项中不能体现事物的顺序和规律的是(B) A、从周一到周日 B、商品的价签 C、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 D、一年四季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应鼓励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B、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应支持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 C、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 察与分类能力。 D、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应让幼儿独立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 4、关于“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教育建议有(ABD ) A.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B.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 C、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 D、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 四、简答题: 1、幼儿科学教育包含哪几方面的目标? 答:(一)科学探究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 (二)数学认知 1.初步感知在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2、简述你所在班级年龄段的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3—4岁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是:1、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4—5岁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是:1.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 造型。2.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3.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5—6岁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是: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幼儿科学学习是否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方主要途径的。幼儿天生好奇好问、乐于探究,对大自然有亲近感,但幼儿特别需要成长为其创造安全的心理氛围,选择贴近生活的探究内容,提供适宜的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动有趣、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 一、幼儿的科学探究需要安全的、具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幼儿提问,支持幼儿探究。 幼儿在探究时,首先教师或其他成人也要积极的参与,当幼儿有疑问时要积极对待并和幼儿一起讨论,并要认真、热情地倾听幼儿的表达和分享交流适时的给予适当的回应。其次教师要有榜样示范,即具有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的教师也能够感染和带动幼儿的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要重视并认真对待幼儿的提问,尊重他们的想法各观点,支持各引导他们积极进行猜想和假设,创造条件支持幼儿通过观察、调查或有趣的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允许幼儿出错、弄脏甚至是弄坏。 二、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要贴近生活。 1、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识方式以直接经验为主,他们能够获得的科学和经验还处在具体概念各前概念的水平,因此,幼儿科学探究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2、贴近生活经验的探究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生动鲜活的、

具体的,也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容易学习的。因此,要将幼儿身连年事物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对这些内容的探究和学习还能够让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三、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因此,适宜的材料和工具的支持都必不可少。 1、教师要关注和研究材料的结构,具有适宜结构的材料能够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如:让幼儿探究各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就需要为幼儿选择几种特点各差别明显的纸;让幼儿儿发现磁铁的特性则需要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能实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东西。 2、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如:放大镜、小铲、小容器等。这些工具能使幼儿了解到工具可以帮助我收集更精确的信息,更精确地观察细节,更精确地测量等。 四、灵活多样的活动。幼儿的科学探究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但探究的完整性和浓度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五、注意并保证安全。对幼儿来说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也要具有安全意识各相应的保证幼儿安全的措施。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土壤的秘密.doc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土壤的秘密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团结版教材(中班下)科学活动《土壤的秘密》。进行该活动时,我班科学课题“神奇的土地”系列活动的开展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即“土壤与动植物的关系”。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阶段一:土壤的种类”的活动,孩子们通过采集、观察、分类等活动,已对土壤的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而本活动的探索对象:土壤,对孩子们来说,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他们眼里,随处可见的土壤对是那么地神奇又是那么地神秘。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为什么植物和动物都可以在其中生存?因此我们结合“小工具、大妙用”的主题,针对我班幼儿年龄特点与知识经验积累,设计并开展该活动,旨在通过观察、比较及操作活动,带领幼儿探寻土壤的秘密,走入神奇的土壤世界。同时,通过对土壤的探索,引导幼儿建构延续的、系统的、自主的知识学习体系,为其今后的经验获得和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土壤的乐趣,养成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探究精神。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探究土壤里的成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比较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利用各种工具分离土壤中的不同颗粒,寻找

土壤中的水与空气等成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通过游戏、操作、实验等掌握了分离不同物质的方法及感受空气存在的经验。 2、教师准备:干燥的土壤、小勺、一次性纸杯制成的筛子(洞眼大小不同)、搅拌棍、纸碟(标明大、中、小)、量杯、卫生纸、透明水杯。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谈话:我见过的土壤。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曾经在各种不同的地方采集过各种土壤,你们都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干燥的土壤,发现土壤中颗粒大小不同 (1)教师提问: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土壤里的颗粒大小一样吗?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将这些大小不同的颗粒分离开?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离土壤中大小不同的颗粒。 (1)看一看:桌上有些什么工具? (2)想一想:可以怎么用? (3)做一做: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分成三组,分别用小勺、筛子和水来分离土壤的大小颗粒。 (4)说一说: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5)比一比: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幼儿从操作完成速度及质量方面进行比较。

【9A文】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3.活动中教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观察认识活动应如何设计? 一观察认识活动概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它是从一定的任务出发,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某种对象的过程。观察也是科学教育中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在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其变化时,观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 观察对幼儿学习科学的意义表现在: 科学观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直接与周围世界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科学经验,把幼儿引入科学之门。 科学观察也是一项基本的科学技能,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提高感觉器官,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还可以锻炼大脑的信息加工,幼儿通过观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学提纲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 探究能力

浅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宜兴张泽幼儿园彭凤珍王叶芬 《纲要》中提出:“在活动中教师应更多的培养幼儿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不应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幼儿是天生的探究者,从一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探究周围世界,建构自己的知识,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体验活动的乐趣,从而满足自己内在成长的需要。将孩子看看、听听、玩玩、想想、做做的活动中,变成他们活跃思维,学会思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此,我们作了一些尝试。 一、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没有活动,也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幼儿需要活动,对科学活动尤感兴趣,乐于在科学活动中学习和探究。幼儿科学教育重视幼儿自身的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发现、学会发展,这是现代科学教育的基本观点。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唤起孩子的兴趣,不能简单地教孩子怎么做,而应多让孩子自己思考怎么做,以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在“沉与浮”科学活动中,教师把几盆水放在室内地板上各个地方,让孩子自由地把木块、小石块、皮条、纸片、海绵、泡沫、树叶、吹塑玩具、有盖无

盖得玻璃瓶等有沉、有浮的各种物体等放入水中,观察、探索、操作,发现哪些是沉,哪些是浮。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块橡皮泥,让他们试试怎样使橡皮泥稳稳当当地浮在水面上。幼儿在反复的“玩”中,学会了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借助木头、小石碗、塑料袋使它浮起来。孩子们个个找到了不同的方法,由于提供了丰富的操作原材料,充分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经验,有了收获。 在主题活动《秋天的变化》中“有趣的叶子”科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显然是一个富有魅力的课题。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的秋叶,为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幼儿观赏、分类、探究、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幼儿、家长全体总动员先采集树叶,然后幼儿用自己不同的情趣来观赏叶子,以不同的方法(如厚薄、形状、颜色)进行分类,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大胆地表达,如,银杏树叶像扇子、梧桐树叶像手掌······,还把树叶“变变变”制作了一幅幅漂亮的树叶贴画,供幼儿观赏,活跃了思维,促进了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结合季节我们引导幼儿自主动手,照料观察种子发芽实验,帮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与水、温度、阳光、空气有关,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探究兴趣。我们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应特别注意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放在首位,鼓励幼儿全身心地参与活动。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经常表现出积极主动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强烈动机和愿望。作为教师,应接纳、重视和鼓励幼儿,要看到幼儿乐于探究的良好动机和通过探究所获得的有益经验,教师要寻求幼儿真实的动机,不要

幼儿园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幼儿园科学新课程标准教材科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科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科学探究以及实验活动,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大胆猜想并实践检验,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大班科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科学探索区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 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 南昌市铁路艺术幼儿园李雪芬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二、引导示范积极鼓励,教会幼儿探究问题的方法。三、制定目标循序渐进,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激发探究兴趣教会探究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如何抓住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特点,让幼儿积极参加探究型科学活动, 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幼儿优秀的探究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认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活动情境,通过生活素材、做实验、讲故事、情景剧等趣味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萌发主动探索的强烈愿望。 1.情境创设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科学始于好奇”,情境创设关

键要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兴致,从而使他们去学科学,爱科学。为实现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前除了做些物质上的准备,还必须动脑筋想一想:如何使孩子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增长科学知识。在活动《可爱的小脚丫》中,我在教室里放了许多海绵垫子,木板,还有纸和一大盆的颜料,小朋友进教室后脱下鞋袜露出小脚丫,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小脚丫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还懂得了如何保护小脚丫以及养成良好的用脚习惯。 2.情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活动《认识水》中,幼儿先是在我的指导下进行了试验,认识了水的特性,然后我发现许多孩子长时间滞留在水池前,玩玩弄弄舍不得离开。于是,我结合当时盛夏的天气情况,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又设计了一系列“水”的活动:水池里放了一些充气的小鸭、木板、青蛙玩具等,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玩一玩、试一试、想一想。此外,我还准备了盆、桶、小渔网,让幼儿根据需要自由地运水、灌水玩,也可以洗玩具。结果,这节课相当成功,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幼儿合作学习。由于幼儿思维还不成熟,幼儿的探索学习通常难以独立完成,往往需要两人或更多的人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在活动《认识洗涤用品》中,我提供相同的材料,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验,然后记录各种洗涤用品的颜色、气味、手感、作用。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首先分好工,有作记录的,有试验洗洁精的,有试验洗衣粉的,还有试验肥皂的等等。试验结束,我安排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由于是合作完成的活动,我要求上来介绍

科学探究活动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研究日益活跃,教师的探究热情日益高涨,从目标、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多样性和创造性,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误区。关注、识别和纠正这些误区,有助于我们在幼儿园阶段开展高质量的科学教育。 一、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要合适 确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和内容,是提供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没有规定幼儿园科学教育具体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对中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又缺乏了解,所以,教师在确定幼儿科学活动目标和内容时往往凭自己的经验或想象。另一方面,教师求新求异,急于开辟“新主题和新内容”,而不想重复别人做过的活动,导致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偏、难、深”。 从“乒乓球有弹性吗”这个话题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问题。我国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的具体内容标准”部分“运动与力”这个条目写道: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1〕而学习和研究“弹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弹性、形变等概念,了解“弹力”的影响因素与“弹力”大小,则是高中一年级的课程内容。就实践经验而言,我曾经看到小学生探究哪些东西有弹性,哪些东西没有弹性。有的幼儿园组织孩子们探究“怎样让小球跳得高(实际上是“弹”得高,但教师没用“弹”这个词),怎样又让小球跳得低”。孩子们所用的球可以是乒乓球,也可以是弹力球。这个活动以探究有趣的现象和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主要目标和内容。如要究其原因,那就太复杂了,比如球的材质、硬度、重量,击球时的用力程度和不同的击球点、落点,空气湿度与空气流动的速度,等等。而从国外幼儿园科学教育实践来看,无论是法国、美国还是加拿大,至今我还没有看到有关乒乓球弹性的探究活动。 因此,教师在确定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时一定要有理论研究或实践经验的依据,不是任何科学概念都可以分解到幼儿园阶段进行教学的。 二、不能给幼儿错误的概念 教师进行科学教育需要必要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虽然在近几年的一些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中有这样的观点:教师可以说“不知道”,可以以同伴的身份与儿童一起探究,但这种观点不等于说教师可以因此放弃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法国倡导“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计划的科学家在2005年桂林中法“做中学”科学教育会议上也告诫我们:给孩子错误的概念是非常危险的。法国同行曾说:教师在面对一个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时,除了轻松地说“我不知道”外,还应该再加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教师对未知领域不必惶惶不安,可抓住机会引导被好奇心激发的儿童一起研究,共享发现的快乐,而不要让他们盲目摸索,〔2〕更不能给儿童错误的概念。乒乓球当然是有弹性的,如果教师在活动现场把握不准这一知识点,就可以如实地说自己不知道,然后查找相关资料或咨询有关人士,也可以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获得正确的信息。 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与能力,可以自学,也可以和同伴结成小组一起学习。有些教师会结合幼儿的科学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积累相关的科学知识。例如,在春天,幼儿园组织“谁先发芽,芽苞里面是什么”“有趣的蚂蚁”“风的探究”等各种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班开展的科学活动,与开展相近主题的同伴组成小组,在活动前查阅相关资料,积累有关该活动主题的比较全面的背景知识,然后小组之间互相分享这些知识与经验。总之,教师应该对将要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在组织活动时要重视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前提。无论是生成的活动还是预设的活动,教师都要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就生成的科学活动而言,由于这类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往往具有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而在预设的科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其中最重要的是动机的激发与调动,一般

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大班科学:科学探索区; 科学探索区 磁铁可以吸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了解区分磁铁可以吸的物质,感知磁铁特性。 2、了解磁化现象。 活动过程: 1、课前让幼儿了解磁铁可以吸什么,再让幼儿相互自己已知的哪些物体可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行。引导幼儿进行分类。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不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能被磁铁吸的是什么材料的? 3、让幼儿在活动室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哪些不能?

4、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了解磁化现象。 磁力可以穿过什么 活动目标: 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磁力具有穿透性的现象。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猜想磁力可以穿过什么,并在活动室里寻找磁力可以穿过的物品。 2、幼儿分类验证材料:纸、木头、玻璃、布、瓷、植物叶子、橡胶等。 3、教师小结:磁力具有穿透性。

磁力的大小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让幼儿感知磁力的大小。 活动过程: 1、准备布、被子带领幼儿观察实验:磁铁能穿过布,但不能穿过被子。 2、引发brp/p幼儿讨论:为什么磁力可以穿过布穿那不过被子? 3、师生再次实验:用磁铁透过木盒盖使别针动起来,引导幼儿认识到,随木盒盖的加厚,磁力最终动不了别针。 4、幼儿自己做实验并记录: 为幼儿提供大小不同的磁铁和别针,让幼儿记录大小磁铁一次分别可吸多少别针。

好玩的电动玩具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电动玩具,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2、让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会影响玩具的启动或静止。 活动过程: 1、准备一些电动玩具先让幼儿玩,并让幼儿思考:电动玩具为什么会动起来? 2、师幼共同探索。装反电池的正负极,启发:“老师这里的玩具也有电池,谁来试试电动玩具能动起来吗?” 3、教师总结:电池的正负极的不同,会影响玩具的动或静。 4、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玩具里面装的节数也不一样。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二节幼儿科学教育得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科学教育得目标结构 1、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得层次结构 幼儿科学教育得目标按其层次,可以分解为幼儿科学教育得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与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1)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 《幼儿圆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得科学领域得目标就是:①对周围得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与求知欲;②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③能用适当得方式表达、交流探索得过程与结果;能从生活与游戏中感受事物得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得重要与有趣;⑤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得环保意识。 (2)幼儿科学教育得年龄阶段目标 (3)幼儿科学教育单元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得单元目标一般有“时间单元”与“主题活动单元”两种。 ①“时间单元”,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或一周内要达到得目标,相当于“月计划”或“周计划”中得科学教育目标。例如:幼儿园中班九月份得科学教育目标。 ②“主题活动单元”,就是在一组有关联得科学教育活动全部结束后所要达到得目标。例如,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有趣得气味”。 (4)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得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一般就是指一次具体得科学教育活动所要达到得目标,例如:幼儿园小班“可爱得蚕豆荚”科学教育活动目标。 以上四个层次,构成了一个金字塔式得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得层次结构。各阶段性目标之间就是相互衔接得,体现了幼儿心理发展得渐进性。 2、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得分类结构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例如,“知道生物得生长、人类得生活离不开水”。用词“知道”、“了解”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例如,“能够根据豆荚得大小进行简单得比较与分类”。用词“能够” (3)科学情感与态度教育目标。 例如,“喜欢探究周围得自然现象”。用词“喜欢”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得内容 1、关爱、探究身边得有生命物质,探索无生命物质及其环境与人们生活得关系。 (1)动植物与环境及人们生活得关系。 能说出常见动植物得名称。 (2)无生命物质与人、自然环境得关系。 ①水;②沙、石、土;③空气 (3)人体及人与自然环境得关系 2、关注、感受、探究身边得自然科学现象 (1)多种多样得光 (2)美妙得声音 (3)冷、热现象 (4)力。有推力、拉力、浮力、重力、摩擦力、弹力、吸引力、电力、风力等 (5)电 (6)奇妙得化学现象

最新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

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抓住幼儿这一特点,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生动活泼的科学探索, 让幼儿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呢?现结合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注重探索内容的的选择,把握探索时机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因此,我们应当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活动内容,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同时,学习的内容应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激发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如“水”的系列活动,小班可让幼儿玩水,感知水的一般特性;中班可通过让幼儿亲自操作,知道物体的沉浮现象;大班则让幼儿做实验,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等。总之,探索的内容要贴近幼儿认知和生活实际,便于幼儿探索并能从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 把握探索时机,要着重做好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引导。观察的着眼点应放在幼儿是否大胆动手操作上,教师要善于用语言来激发幼儿,如:“你来试一试”,“你一定能成功的”等。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幼儿,应该耐心启发,循循善诱,用“你再来试试”等亲切的话语,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环境中参与探索。第二,组织幼儿讨论交流。每次科学活动后,要让幼儿充分讨论、交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科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因此,科学素养是这一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不少国家都把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支持幼儿科学探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儿童创造条件、提供物质材料,或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课题以不同方法、不同程度指导幼儿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园科学教育正是通过给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他们进行探索的各种材料、环境与时间,与之互动。也就是让幼儿通自身的操作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对世界的认识、态度、情感等,培养其完善的科学素质。幼儿园科学教育只是一个启蒙阶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儿童的科学的特点。我们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科学活动目标的定位 在设计教学活动是最让老师难以把握的就是目标的定位,目标不清楚,活动就是去了灵魂。如果让教师说说科学活动的目标,多数都能套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说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术语。但是,仔细分析我们教育实践活动中目标的描述,我们会发现,教师对此可能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活动目标定位时,仍旧显得相当地困惑和迷茫,存在不少问题。 1、目标定位包含多个核心概念且空乏 《有趣的磁铁》其一目标是:让孩子探索发现磁铁的基本性质,激发幼儿的科学活动兴趣,磁铁的性质有很多,如“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磁铁的穿透力”、“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等等,在本活动中到底要探究磁铁的什么特性呢?在目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

在科学活动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让孩子乐于探究”、“培养孩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等等,像这样的的目标太高位、太空泛,说了等于没有说,没有对孩子在活动中能够获得的收获进行具体阐述。 2、重知识,轻能力、态度、情感及价值观 如《颜色变变变》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操作,知道三颜色中的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能产生一种新颜色;培养幼儿辨别颜色的能力与判断能力。”从目标我们不难看出本活动的知识目标是让幼儿知道任何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能产生一种新的颜色,但在发展幼儿能力方面描述的并不清晰,究竟能培养幼儿哪一方面的能力教师也不太明确,因此目标中也不能描述出来。 二、科学活动要讲究“科学” 科学活动必须是符合科学的,不像语言、音乐活动可以夸大、大胆想象。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宗旨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科学知识,知道简单的科学道理。幼儿正处于萌芽阶段,对自己通过操作、探索出的科学现象是记忆深刻的,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而老师的责任重大,我们不只是设计一个科学的科学活动那么简单,老师的语言、材料的提供都要讲究科学性。 1、忽略了专业术语 教师为了方便幼儿听懂、了解,经常会用一些形象、简单的词语来代替较难的一些专业术语。如在《有趣的磁铁》活动中,老师为了让幼儿知道“异极相吸、同级相斥”的现象就在磁铁的两端分别贴上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 摘要:为了使幼儿园活动真正成为对幼儿的启蒙教育,进行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的探索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力图在对我市幼儿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幼儿教育科研应注意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 一引言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就是对幼儿园科学活动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幼儿对现实世界充满着好奇,又善于想象,他们好动、好探索。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即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探索内容,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从而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帮助幼儿获取广泛的有关自然科学的信息,丰富幼儿的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二幼儿园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现状 近年来我市大部分的幼儿园有教育科研课题,特别是在创优质幼儿园的过程中,大家能根据幼儿园的教育实践需要、经营与发展需要来思考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由幼儿园内部需要而产生动因,对幼教科研投入了极大的热忱。“以科研促保教质量”、“科研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以科研兴园”、“以科研为幼儿园教育的龙头”等被逐步提到幼儿园的工作重点中来。有三分之一的幼儿园为开展课题研究,专门组织了科研部门(科研领导小组、研组等),并由专职的领导或教师来组织科研工作。有近三分之一的幼儿园能主动争取相关的教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起稳定的、长期的科研业务联系,以得到理论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 现今幼儿园所申报了立项并全部承担研究任务的课题,有的是各级政府的立项课题,有的是各级学会的立项课题。不管是参加哪一级别或哪一类型的课题研究,大部分的幼儿园在人力、物力与财力方面都进行了投入。特别是许多课题是由幼儿园的领导负责牵头和组织,进一步提出有针对性的科研工作措施;由教育教学能力、有科研工作责任心的教师组成科研小组,开展相应的研究;绝大多数的幼儿园能自筹经费,配备一定的科研物资;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使幼儿园的课题能按时、保质地完成研究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