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表形态的变化

4。地表形态的变化
4。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变化

范例剖析

1.下列事物哪些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a.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b.大寨的梯田 c.褶皱山

d.荷兰的围海造田工程 e.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f.岩石断裂、错位

2.写出下列地形形成的主导因素,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为例,说明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台湾海峡(2)喜马拉雅山(3)华北平原(4)长江三角洲

(5)几千年来渤海的形状一直未变(6)塔克拉玛干的沙丘(7)西北地区风蚀蘑菇

[解析]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区别如下表格)。

答案1。a.不是,因为它不发生在地球上。b.不是,因为它不是自然界的原因形成的。c.是,因为它的形成是发生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的变化。d.不是,因为不是自然界原因形成的。e.是,因为它是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变化。 f.是,因为它是发生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壳内部结构的变化。

2.(1)内力作用(2)内力作用(3)外力作用(4)外力作用(5)内外力共同作用(6)外力作用(7)外力作用。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挤压而形成的巨大的褶皱山系,在它受内力不断隆起的过程中,外力也在不断地对它风化、侵蚀、使之不断变低,内、外力作用同时进行。但内力作用很强大,在同一时间内地壳隆起的高度大于风化、侵蚀降低的高度,使得喜马拉雅山形成为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之一。所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而内力起主导作用。

3.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沉积作用

C. 搬运作用

D. 侵蚀作用

[解析] 外力作用主要有五种作用,即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是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是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是风化、侵蚀后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沉积作用是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以导致物质的逐渐沉积的过程。固结成岩作用是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的过程。

[答案] D

能力检测

一、填空题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和作用。 2.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搬运作用很大,在干旱半干旱及滨海地区,的搬运作用强烈。 3.在流水和风力沉积过程中,比重小、颗粒小的沉积,比重大、颗粒大的沉积。

4.风化作用形成的,为进行作用提供了条件。

5.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的流水的和作用形成的。 6.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是。

二、选择题

1.长江口崇明岛的形成原因是( )

A.火山喷发 B.泥沙沉积 C.地壳断裂下陷 D.地壳隆起

2.下列地形中,以内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

A.“u”形谷 B.向斜成谷 C.“v”形谷 D.背斜成谷

3.下列地形的形成与风力作用有关的是( )

A.风化壳 B.溶洞 C.冲积平原 D.黄土高原

4.喀斯特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作用 C侵蚀作用 D.波浪作用

5.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在一起的是( )

A.风力沉积物 B.流水沉积物 C冰川沉积物 D.·海浪沉积物

6.下列地形中,由冰川作用造成的有( )

A.汾渭谷地 B.北美五大湖 C.长江三角洲 n挪威西海岸的峡湾

7.下列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能趋利避害的是( )

A.兴修水库 B.大面积砍伐森林 C.开垦草原 D.围海造田

探究拓展

1.下左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上右图表示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态。读图回答2~4题:

2.该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3.一工程队在A处建桥墩时,挖掘出的剖面物质自下而上可能是( )

A.砾石、粗砂、细砂、粘土 B.粘土、细砂、粗砂、砾石

C、粘土、砾石、细砂、粗砂 D.砾石、细砂、粗砂、粘土

4.关于地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并不是所有河流的人海口处都形成这种地貌 B.B处可能为岩质河岸

C.①②③④四点中,建设港口条件最好的是③处 D.该河所在流域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 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河流量、流速最小的时期是( )

A.I时期 B.Ⅱ时期

C.Ⅲ时期 D.Ⅳ时期

6.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该城被遗弃的原因

可能是( )

A.战争破坏 B.瘟疫流行

C.水源不足 D.水土流失

7.读褶皱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处是比较好的储油构造

B.乙处受张力挤压而成山

C.丙处不容易受外力侵蚀而成山

D.甲处是比较好的储水构造

8.a、b两地距c地分别为200km和300km。当c地地下15km处发生地震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有: A、a、b两地烈度不同 B、a、b两地烈度相同

C、c地居民先感觉到水平摇动,后上下颠簸

D、地震波传播到a地时,方向垂直于地面

丙乙

◆a

◆b

9、图中a、b、c、d四点中,

最容易发育成河流是

( )

A、a

B、b

C、c

D、d

10、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 D.流水沉积作用

四、地表形态的变化

陆地的主要地貌类型划分依据: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

1.主要类型:

台地与平原:相对高差小于50米

丘陵:起伏比较和缓、没有明确的山脉走向、相对高程为50—200米

山地:相对高程大于200米

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演化

流水作用:

主要表现:流水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溶蚀作用等

形成的主要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流水堆积地貌

风力作用:

主要表现:侵蚀、搬运和堆积

形成的主要地貌: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冰川作用

3.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1、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白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解析:(1)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特点就是呈现球状风化地

貌,其形成过程如下:岩块表层风化剥离,棱角最先消失,

以后层层风化剥离,而岩石内部尚未风化,部分便留在地

表形成球状风化。(2)从岩层的画法可知,a图为石灰岩

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形,主要是流水作用形成的。答

案为(1)C,(2)D。

2、

教材活动答案或提示

1.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

2.地壳自形成以来,本身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地壳的结构和表面形态也不断地发生____。

3.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____的结果。

4.在自然界,有些地质作用进行得很快,如____、____、山崩等。有些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踌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抨代,却会使地壳发生显著的变化。

2.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例水平运动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

【解】当地壳岩石相向运动时,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如安第斯山脉;当地壳岩石相背运动时,又会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3.地质构造

(1)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称为____。它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

(2)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叫____。一系列的____即波状弯曲变形,就叫____。

(3)向斜、背斜的判断方法和向斜、背斜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岩石因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断裂构造叫____。

(5)地垒与地堑

例下列地质构造,哪些仅仅属于地壳变形,哪些则不仅是地壳变形,而且又有了位移?

①褶皱②褶曲③向斜④背斜⑤断层⑥地垒⑦地堑

【解】①②③④属于地壳变形而形成的地质构造;⑤⑥⑦则是既有地壳变形,又有了位移而形成的地质构造。

背斜在形成初期,常常形成山岭或高地,但是后来不少的背斜成为谷地;向斜在形成初期常常形成谷地或低地,但是后来不少的向斜成为了山岭。这是什么原因?

【解题思路】此题的推理过程应当是:岩石受力(挤压力、张力)的作用→导致背斜与向斜部位的物质坚硬程度不同→又因外力作用对背斜、向斜侵蚀程度不同→造成地形的不同。

【解】读图4-6回答:

(1)A部位受____力作用,

B部位受____力作用。

(2)A、B二地,何地物质较为坚实?____。

(3)A、B二地,何地物质容易被侵蚀,为什么?____。

(4)造成的结果是:A地原先为山地,现在反而成为____。B地原为谷地,现在反而成为____。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般知识

1.外力作用表现的主要形式有____作用、____作用、搬运作用、____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2.风化作用过程中不溶性物质如____常残留在原地;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如____岩受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形成的。

3.沿斜坡或沟谷,在重力作用下形成的特殊洪流,叫泥石流。

4.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是____,它是在____力搬运、堆积作用下形成的。

5.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由于:(1)黄土土层____,(2)由于____破坏严重,(3)当地夏季多暴雨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6.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是____力和____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概念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____变化、水、____及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____作用。

(2)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风化产物。

(3)风化对地表的作用

①风化对地表有破坏作用和建设作用,从岩石来看,风化对岩石是____作用,从风化产物来看是____作用。

②使岩石只发生机械破坏作用的叫____风化,使岩石或矿物发生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风化;既有机械破坏作用,也有化学风化作用的是____风化。

③化学风化作用常产生哪些新的物质?

【解】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等以及水的作用下,常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新的物质:(1)有些可溶性物质,被水溶解,随水流失,再被搬运到别外,形成新物质。(2)有的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残留在原地,形成____。

2.侵蚀作用

(1)侵蚀作用的概念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____产物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2)侵蚀作用的类型。

(3)沟谷和河流的流水侵蚀,使谷底和河床加深加宽,应如何理解?

【提示】应从流水携带的物质、流水侵蚀的表现来理解。

【解】流水以及携带的砂、砾等对沟谷、河流有侵蚀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对沟谷或河流底部有侵蚀(称为下蚀)作用,使谷底____;②对沟谷和河流两侧也有侵蚀(称为侧蚀、或旁蚀)作用,因而使河床____。

3.搬运作用

(1)搬运作用的概念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____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

(2)搬运作用的类型

(3)为什么有的河流能搬运巨大的岩块在流动?

【解题思路】需要从时空角度,说明搬运力与搬运物质的重量二者之间的关系。

【解】一般情况下,位于山区的河流在洪水期,流水的搬运力与水流速度6次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如果某河流的水流速度是原来的2倍,它推动物体的重量则是原来的64倍,可见,山洪暴发时,水流速度加大,就可以携带许多巨大的砾石一齐滚动。

4.沉积作用

(1)沉积作用的概念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可以导致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2)沉积作用的类型

5.固结成岩作用

(1)固结成岩作用的概念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这种作用叫做固结成岩作用。

(2)固结成岩作用的方式

例松散的沉积物如何变成坚硬岩石的?

【解】松散的沉积物变成岩石:要经过①固结,②胶结,③重结晶(参考拓展篇)等过程

例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过程。岩石经过风化就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这几种作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一、陆地的主要地貌类型

地貌是指千差万别的地球表面形态。对地貌加以分类是认

识不同地貌的主要特征、研究它们发育过程的重要手段。服务

对象不同,地貌类型的划分方案也往往不同。

为农业服务的地貌类型划分方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地图集》中,针对自然地理条件和农业生

产需要,把我国地貌划分为三级。其中第一级4个类型,即湿润季风气候地

貌,温暖湿润一半湿润季风气候地貌,干旱一半干旱内陆气候地貌,高山一

高纬寒冻气候地貌。

在第二级地貌类型的划分中,主要是考虑地貌的形态,分为平原、岗台

地和高平原、丘陵山地共3大类。

第三级地貌类型有11个:河口三角洲,海成平原,冲积湖积平原,冲

积平原,冲洪积波状平原,冲积倾斜平原,岗台地与阶地,山麓平原与高平

原,丘陵地,低山与中山,高原、高山和最高山。

地表形态的主要特征,如海拔、宏观地形间的关系、地势

的起伏变化等,是划分地貌类型的基本依据。

台地与平原指相对高差小于50米的一大类地貌形态。在

我国,台地仅指第四纪玄武岩喷发所形成的熔岩台地,主要分

布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镜泊湖附近地区,以及海南省北部和

广东省雷州半岛。平原则分为堆积平原、剥蚀平原(或高平原)

两大类。

4—16 黑龙江五大连池台地 堆积平原、剥蚀平原与高平原

堆积平原分布在相对下沉的地区。大部分堆积平原分布在海拔200米以 下的区域,并且有深厚的沉积地层。如,在河南西部的一些地区,松散沉 积物厚逾5 000米。湖泊附近的湖积平原、海滨地区的海积平原、干旱地 区的山麓洪积平原等,也属于堆积平原。

在相对隆起的地区分布的剥蚀平原和高平原, 地面虽然也比较平 坦,但与堆积平原相比,起伏程度明显要大,地面覆盖物粗糙,而且 还比较薄。

我国黄土高原是堆积平原中一个特殊的高平原类型。它主要分布在陕 西和山西两省, 以及河南西部、甘肃中部和宁夏的部分地区, 总面积约 30万平方千米。这里的黄土是在地质时期由风力吹送堆积的,平均厚度 50—80米,陇东、陕北可达150米。这些巨厚的黄土层土质疏松,垂直节 理发育,在后期的流水等侵蚀切割下,形成了塬、墚、峁和沟壑组合的地 貌形态。

丘陵 指起伏比较和缓、没有明确的山脉走向、相对高程 为50—200米、缺少孤立突出高峰的地貌形态。海拔高度各不相 同的丘陵地貌,都有着共同的形态特征。

山地 一般指相对高程大于200米的地貌形态:按照山 地海拔, 又分低山和中低山、中山、高山、极高山。海拔小 于1 000米的山地为低山和中低山,海拔1 000~3 500米的为中 山,海拔3 500~5000米的为高山,海拔超过5 000米的称为极 高山。

读下列地表景观图片,并查阅有关资料,分别说出它们的主要特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演化

(一)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是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主要包括流水的侵蚀作

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溶蚀作用等。流水作用塑造的地貌

形态称为流水地貌,如冲沟、河谷、河漫滩、冲积扇等:流水侵蚀地貌多为冲沟、山

谷及河谷。在地质基础稳定上升、

气候湿润的区域,流水的侵蚀切割

作用较为显著。如,我国的横断山

地,由于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

形成了山谷相间、山高谷深的山地

地貌形态。这类区域的山谷和河

谷,多数呈“V”形谷的形态。

在地质时期有过抬升、目前相

对稳定的地区,长期的流水侵蚀作

图4—21 流水侵蚀切割形成的“V”形谷

用,形成了中山和低山的地貌形态。以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花

岗岩中低山地貌为例,这些山地出露的花岗岩,是燕山运动时

期在地表以下深处形成的侵入岩体。其后在地壳

的上升运动中,

岩浆岩体之上的围岩被流水作用侵蚀殆尽,花岗

岩才出露成为

山地。

深谷进行过推论,认为流水要侵蚀切割出如此壮

观的山谷,至少要有3亿

年以上的时间。

今天,人们大都知道,无论是高耸云天的皑

皑雪峰,如珠穆朗玛峰、博

格达峰等,还是纤巧玲珑的秀丽石峰,如黄山的梦笔生花、武陵源的金鞭岩等,无一不是内外力综合作用、大自然反复雕琢的结果。

流水堆积地貌指流水搬运的物质在流水速度减缓等条件

下,发生沉淀、堆积形成的地貌形态。如,在山前地带依次形

成洪积扇裙、冲积一洪积平原、洪积一冲积平原、冲积平原

等。在河流汇人湖泊、海洋等水体的河口地区,则会形成三角

洲地貌。

流水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还包括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

蚀和沉淀等作用。在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类岩石分布的地区,

这种作用塑造了风格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二)风力作用

在广阔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外力作用。与流水作用类似,风力作用分为侵蚀(风力吹蚀、

磨蚀)、搬运和堆积三个基本过程。因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称为风成地貌或风沙地貌,可以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两个

大的类型。

风蚀地貌指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形态。风力的

侵蚀作用主要指风力的吹蚀和磨蚀过程,即气流本身及其夹带

的沙尘对物体产生的冲击破坏过程。其中以风所夹带的沙砾的

冲击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含有沙砾的气流的高度一般距离地面

1.5米以内,所以风力的吹蚀和磨蚀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近地表性

特征。

风蚀地貌主要有:风蚀洼地、风蚀谷、雅丹、蘑菇石、摇

摆石、风蚀残丘、风蚀城堡等。

雅丹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边坡陡峭的小丘”,地貌学上泛指风蚀

垅脊、风蚀土墩、风蚀沟槽和风蚀洼地的地貌组合。这类地貌多发育在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当气候干早时,湖泊中的泥质沉积物因干燥而发生“龟裂”,风沿裂隙吹蚀、磨蚀,天长日久裂隙不断扩大,形成了上述的地貌组合。风蚀沟槽的宽度一般为1-2米,长度则在数十米到数百米之间。风蚀垅脊的相对高度一般在0.5米至数米之间。

图4—23 新疆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指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形态。风积地

貌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沙丘。它们与其他地貌类型的最大差异是

具有“可移动性”。典型的单体沙丘称为“新月形沙丘”,它们

的迎风坡比较和缓,背风坡相对陡峭,呈现为“新月”的形状。

由于风速越大,近地面的风的湍流现象越明显,所以形成的风

积地貌的相对高度也就越大。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广泛分布着风积地貌形态。如,塔

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拥有大面积的流动沙丘,一般

沙丘的相对高度可达30-50米。

世界三大“沙海”

人们常常把完全由流动沙丘组成的、面积辽阔的沙漠称为“沙海”或“瀚海”,它们是最壮观的风积地貌景观。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但它没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海。撒哈拉沙漠中面积居第一、二位的沙海分别为10万和8万平方千米。

世界三大“沙海”都分布在亚洲。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鲁卜哈利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海,面积约65万平方千米;我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沙海;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三大沙海。

(三)冰川作用

在高纬寒冷地区以

及中低纬高山和极高山

地区,冰川对地球表面

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

用,称为冰川作用。冰

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

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

冰川地貌。一般冰川地

貌可以分为冰川侵蚀地

貌和冰川堆积地貌两类。

图4—24 玉龙雪山及山上的冰川

冰川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又称冰蚀地貌,主要有

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刃

脊、角峰、峡湾、羊背石等地貌形态。

在海拔5 000米以上的极高山区,经常可以看到具有陡峭山坡的角峰、形状独特的冰斗、冰川槽谷等地貌形态。如,云南玉龙雪山、新疆天山博格达峰等,都属于典型的冰蚀地貌形态。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濒临大西洋海岸,是由第四纪冰川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湾海岸。

冰川堆积地貌又称冰碛地貌,主要有:分布在冰川谷地两侧的侧碛,分布在冰川末端的终碛垅、冰碛扇和冰碛丘陵等。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等的基础上,由波浪、潮汐、海流、风和海滨生物共同塑造的地貌形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主要由波浪、潮汐和海流塑造的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海蚀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和海蚀柱等。海积地貌主要有海滩、沙坝和沙嘴等。台湾省东海岸是在断层基础上发育的典型侵蚀海岸,海南省三亚一带则发育了典型的堆积海岸,如亚龙湾海滩等。

主要由向岸海风塑造的海岸地貌为海岸沙丘。海岸沙丘不同于干旱地区风沙地貌中的沙丘,它的基本形态呈平行于海岸的垅岗状。在有大量松散沉积物补给的开阔海岸地带,强劲的向岸

海风把大量的海沙吹送到距离海岸不

远的地方堆积下来,最终发育成典型的

海岸沙丘。

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是

典型的生物塑造的海岸,主要

分布在热带地区以及相邻的亚热

带部分地区。红树林海岸分布在

背风、海浪较小的潮间带。珊

瑚礁海岸是由造礁珊瑚的骨骼

和少量石灰质藻类以及贝壳胶

结形成的海岸,按照形态一般

可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

图4—25 广西钦州龙门港红树林

三、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表形态是在复杂的地质基础和长期的内外力交互作用下

形成的,地表形态的巨大差异,是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

共同结果。

山脉是由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构成的。沉积岩和岩浆

岩是构成崇山峻岭的基础。在漫长的地

质岁月中,由于内力作

用,一部分岩石陆续

隆升,在此过程中经

受外力 (比如流水

等)的侵蚀切割作

用,形成了今天高大

的山脉。有些岩浆岩

和沉积岩在压力和温

度等条件发生变化

时,其成分和结构发

生改变,形成变质

岩。变质岩约占地壳

总体积的27%,也是

构成山脉的主体物质

之一。例如,泰山上

的片麻岩就是典型的

变质岩。

图4—26 内力作用使沉积岩地层产生褶皱和断层

观察流水的侵蚀切割和搬运堆积作用

1.在夏秋季大雨初晴时,到野外寻找流水侵蚀的“小模型”,从小冲沟开

始,追踪其侵蚀路径,直到找到堆积区为止。

2.据此观察记录,绘制简单素描图,或拍摄一些特写镜头。

3.观察真实的“大地形”,通过与“小模型”的比较,分析讨论外力作用在

塑造地形中的作用。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填出图中号码代表的水循环名称,回答问题: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上述四个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_________循环。

(2)促使这种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能和_______________能。

(3)根据地质构造,⑦处属于________构造,下列地形区成因与其相同的是( )

A、华北平原

B、渭河平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图中③与⑦处相比,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多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山东新高考地理模拟猜想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详解)

2020年山东新高考地理模拟猜想专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1.某科考队沿图中M、N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1—2题。 观测点海拔(m) 440 471 500 526 500 477 500 A.背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谷 D.向斜山 (2).沿M、N方向作地质剖面图(虚线代表岩层弯曲状况),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 ) A. B. C. D.

2.浮山被称为青岛市的“城市之肺”是青岛市区内海拔最高的山,风景秀丽,地势陡峭,岩石裸露高耸,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巨大花岗岩体就取自浮山。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3题。 (1).浮山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 A.② B.③ C.⑤ D.⑥ (2).浮山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搬运、沉积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C.岩浆喷出——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D.岩浆侵入——固结成岩——风化、侵蚀 (3).浮山合理的开发方向是( ) A.建设生态公园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开发高级住宅区 D.大力发展建材业 3.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道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河谷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河流的流向为自北向南 B.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 C.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 (2).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 ) A.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 B.分布在阶地①,植被丰富 C.分布在阶地②,土壤肥沃 D.分布在阶地③,地势较高 4.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多分布在平坦的地方。但在黄河河口以下的晋陕交界地区,近似环形的河床却深深嵌入岩层之中,如图示意乾坤湾河道及局部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B.断裂下陷,地势低洼,河流堆积 C.地壳上升,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D.断裂下陷,裂隙发育,河流侵蚀 (2).甲岸地带被当地村民称为“风水宝地”的原因是( ) A.三面环水,利于防御,交通便利 B.水流较缓,方便取水,土壤肥沃 C.河谷地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 D.地势较高,利于防洪,光照充足 5.下图为某地河流地貌演变阶段图。读图,完成1—3题。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7-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河流地貌的发育】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河流地貌的发育】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9.D 10.C 11.C

【解析】以黄河中游某段河道为背景,考察水文特征及流水地貌,整体难度相对较高,这也是选择题中难度明显拔高的一组试题,但也依旧是中规中矩的一组试题,仍然是着重于基本原理的考查。 9.由图以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因此含沙量大,该区域是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正确答案选D。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ABC错误。故选D。 10.河水流量可以决定河水对两岸的冲蚀力度,河流流量大导致河道摆动范围大,但黄河小北干河道中段的河水要从上段流入中段,中段的水量比上段的大,所以河水流量不是决定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因素,在中段并没有支流汇入,故①②错;而沿岸地貌及岩性大小会影响河道向两侧侵蚀扩张范围,从区域常识可判断该地位于吕梁山南部,上段及下段均有河流汇入,代表上下段河流入口两处地势较低洼,由于地处黄土高原,河口处淤积物较多,易形成泥沙堆积,导致河水泛滥,河道摆动大,而中段由于没有河道存在,而可能是河道两侧地势较高,为山地的延续,导致中段地势较高,地貌不同,岩性较为坚硬,故河道摆动范围较小黄河小北干流的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故选C。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河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ABD错误。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故选C。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1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9.B 10.C 11.C 【解析】9.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检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题号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2、3、4、5、6、7、9、13、26、27 山地的形成8、10、11、12、14、15、23、26、27、28 河流地貌的发育16、17、18、19、20、21、22、24、25、2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年天津文综,6~7题)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 ) A.岛屿周围的浅海 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 C.温暖清澈的浅海 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 2.图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珊瑚礁(岛)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浅海地区,由此可推断珊瑚适宜生长在温暖清澈的浅海。第

2题,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由此可以判断这些沙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 (2011年北京文综,8~9题)如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 )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4.该聚落( )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例及图示中可以看出,河流下切侵蚀到距今2 300万年前的岩层,说明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以后,A项错误;根据岩层的形态可以判断出①地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B 项错误;从图例中标注的岩层年龄可以看出,②地岩层分布是不连续的,C项错误;③处位于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的左岸

地球表面及变化知识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陆地上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等。 3.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山地;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的是高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是峡谷。 4.我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现在的大陆板块。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大小把土壤的微粒分:沙砾、沙、粉沙、黏土,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6.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土壤上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7.雨水和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8.影响侵蚀的因素:土地的坡度大小、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9.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20.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2.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23.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24、谈谈你对“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的理解 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部分)

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考查点 岩石圈物质循环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 物质循环过程 Ⅱ2018北京文综,4,4分 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 过程及地质作用 ★★☆ 内力作用与地貌说明地貌及其景观的主要 特点;结合实例,解释内力 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 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 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Ⅲ 2017北京文综,36(2),6分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6北京文综,4,4分 考查火山的形成和板 块运动 外力作用与地貌Ⅲ2015北京文综,4,4分考查喀斯特、冲积扇 等地貌特征及成因 ★★★2015北京文综,5,4分 地质灾害Ⅱ2019北京文综,36(1),8分考查地震多发的原因 和主要危害 ★★☆ 分析解读本专题几乎每年都考,考查频率极高,分值约为4~8分。多以具体自然地质、地貌现象为情境,以示意图的形式出现,综合题往往直接呈现实际地貌。预计未来北京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还将加强,重点考查内容依旧集中在内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会给出新的自然地质、地貌情境,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预计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考查会加强,可能与内力作用、地貌的知识点混合考查。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集训】 考点一岩石圈物质循环 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约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图Ⅰ)。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1.(2019北京东城期末,15)马山石林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Ⅱ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2.(2019北京东城期末,16)马山石林在地表易受到的地质作用是图Ⅱ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⑥ 答案C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2019北京房山一模,7)图中() A.甲处为向斜山,乙处为背斜谷 B.图中沟谷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 C.大理岩的形成和岩浆侵入有关 D.黄土层形成的年代晚于花岗岩 答案C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3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我国科学家张兴良、傅东静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公布了该团队在湖北省宜昌长阳地区的地下岩石中,发现了大量的寒武纪古生物化石.该重大发现对解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下图示意岩石圈物质(其中甲为岩浆,丁为变质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富含大量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的应为 A.甲B.乙C.丙D.丁 2.下列地质作用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对应正确的是 A.①—印尼火山喷发B.②—岩浆岩的形成 C.③—煤炭的形成D.④—华山的形成 小明一家暑假去青海旅游,在柴达木盆地吉乃尔湖附近发现了著名的“水上雅丹”地貌群,大片的砂岩地貌“漂浮”在盐湖中,其形态与北侧陆地上的雅丹群一致,水中部分雅丹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现象(下图).小明查阅有关资料得知,因为吉乃尔湖水面抬升,逐渐淹没北侧的雅丹群,才形成了目前这片“水上雅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小明发现雅丹垄脊两端高度差异大,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上覆岩石物质组成差异大B.向阳端植被护坡作用明显 C.迎风端风力侵蚀强度较大D.当地风向风力年际变化大 4.推测水上雅丹出现坍塌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侵蚀B.湖水侵蚀C.雨水冲刷D.游客攀爬 下图示意滨海某花岗岩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岩石朝向海洋的一侧,主要遭受 A.风化作用B.波浪侵蚀C.洋流侵蚀D.化学溶蚀 6.图示花岗岩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B.岩浆喷发——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C.岩浆侵入——外力作用——地壳抬升 D.岩浆喷发——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微专题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微专题4: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高考母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1】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考点难点突破】 【知识链节】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 河谷形成阶段初期中期成熟期 主要侵蚀方式以下蚀和溯源侵蚀 为主 河流下蚀减弱,侧蚀加强以侧蚀为主 河谷形态特征河谷横剖面呈“V” 型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 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河谷横剖面呈“U”型,上游 窄而深,下游宽而浅 2.河流堆积地貌 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 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各个洪积 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平原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 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 粒由粗变细 土壤深厚肥沃, 既不旱也不涝, 是高产田所在地 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凹 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 水季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 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 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 广 土壤肥沃,易旱 易涝.粮食产量不 稳定 三角洲平原河流入的口 外海滨地区 河流到达海岸入时,流速极缓,河流携带的 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潮顶托形成三 角洲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 坦,河网稠密,河道由 分叉顶点向海洋呈放 土壤肥沃,易形 成盐碱化,影响 农业生产

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总结[授课建议]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 4.外力作用能量来源

风化使地表岩石由坚硬变得松动、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散落的碎屑,在搬运过程中不断发生堆积,结果使下层的碎屑物质被压紧、固结形成新的岩石。新的岩石出露地表后再次发生上述过程,如右图所示: 2.外力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分析某一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着。

3.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深度探究] 1.分析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提示:(1)从地表形态上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2.如何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 提示:(1)根据沙丘判断风向。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堆积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即风向,如下图。 风向 3.影响流水侵蚀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河流径流量、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特征、植被覆盖程度等。如积雪融水量或降水强度大、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等会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大。 7.岩石的分类 沉积岩 变质岩 火山岩 8.岩石圈物质的循环 9.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10.褶皱的形成 11.断层的形成 12.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 .地球内部的热能 B .重力能 C .潮汐能 D .太阳辐射能 2.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对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的破坏作用叫( ) A .固结成岩作用 B .搬运作用 C .侵蚀作用 D .风化作用 读 “31.5°N 纬线上某地地形剖面图” (横坐标表示经度)。 3.图中N 湖泊水面与M 山峰的相对高度,较大值多出现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图中X 海域与Y 高原,分别位于( ) A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 .非洲板块亚欧板块 D .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5.下列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 .岩浆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花岗岩 6.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 )

A.a河段以沉积作用为主,b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B.c河段附近地区不易发生洪涝灾害C.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D.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读“地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流水B.冰川 C.海浪D.风力 8.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9.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 A.花岗岩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 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10.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过程 C.“千人石”中一定会有化石 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

4。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变化 范例剖析 1.下列事物哪些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a.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b.大寨的梯田 c.褶皱山 d.荷兰的围海造田工程 e.石灰岩变成大理岩 f.岩石断裂、错位 2.写出下列地形形成的主导因素,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为例,说明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1)台湾海峡(2)喜马拉雅山(3)华北平原(4)长江三角洲 (5)几千年来渤海的形状一直未变(6)塔克拉玛干的沙丘(7)西北地区风蚀蘑菇 [解析]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物质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区别如下表格)。 答案1。a.不是,因为它不发生在地球上。b.不是,因为它不是自然界的原因形成的。c.是,因为它的形成是发生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的变化。d.不是,因为不是自然界原因形成的。e.是,因为它是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变化。 f.是,因为它是发生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的地壳内部结构的变化。 2.(1)内力作用(2)内力作用(3)外力作用(4)外力作用(5)内外力共同作用(6)外力作用(7)外力作用。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挤压而形成的巨大的褶皱山系,在它受内力不断隆起的过程中,外力也在不断地对它风化、侵蚀、使之不断变低,内、外力作用同时进行。但内力作用很强大,在同一时间内地壳隆起的高度大于风化、侵蚀降低的高度,使得喜马拉雅山形成为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之一。所以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既有内力作用,又有外力作用,而内力起主导作用。 3.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是:() A. 风化作用 B. 沉积作用 C. 搬运作用 D. 侵蚀作用 [解析] 外力作用主要有五种作用,即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是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是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2020高考地理专题之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质作用表现: 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右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 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3、地质作用能量来源: ①内力作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产生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产生地壳运动与构造地震等 ②外力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重力能→使大气、水和生物生变化,形成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考点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 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5、地质构造的类型: (1)褶皱(背斜、向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2)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①地垒(地貌上为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 ②地堑--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小结 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 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 褶皱背斜上拱中心老两翼新山岩层上拱而成山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山系)、阿尔卑斯山脉(系) 谷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谷 向斜下弯中心新两翼老谷岩层下弯而成谷 山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 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庐山、泰山

高中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教案

《4.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知识要求: 1、使学生知道内力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内力作用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演化的,重点掌握 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成因和构造特点及其应用。 3、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能力要求: 1、通过对内力作用和山岳地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自学程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 2、使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复杂的、永恒的,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让学生懂得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山岳地貌形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褶皱山、断块山的构造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辅导法、举例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同时播放幻灯片1-7: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和缓起伏的大兴安岭,地势陡峭的华山,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长白山天池。)我们现在看到的

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如:那不勒斯海岸、台湾海峡、喜马拉雅、广州的海陆变迁。)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包括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改变局部地区的地表形态,作用力相当较小,如愚公移山、修筑梯田、填海造陆。) 1、地质作用的概念: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 ①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重力势能及其转化形式,如风能、水能,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现在我们就先来探讨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二、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发生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者地表岩层水平位移,形成断裂带。例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大小兴安岭,东非大裂谷。

塑造地表形态练习题及答案

必修一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图7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有可能是()A.流水沉积作用B.风力沉积作用C.海浪沉积作用D.冰川沉积作用 读图2—5—8,回答2~4题。 2.从地貌上看,①处属于() A.三角洲 B.冲积扇 C.冲积平原 D.冰川沉积物 3.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 ( ) A.背斜 B.向斜 C.断层 D.褶皱 4.我国中西部地区受②构造影响而形成的著名的山峰是 ( ) A.华山 B.泰山 C.天山 D.祁连山 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2—5—10,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5~8题。图2—5—10 5.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 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 ③处是地堑

图 6 b d a c ② ② ③ ③ ④ ① 图5 6.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 海浪作用 7.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种草植树最合适( )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关于下列图6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的地层中,②地层含有石油,开采时应在a 处钻井 B .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 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 C .丙图表示流动沙丘,其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如a 箭头所示 D .丁图所示地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北京时间2006年12月26日20分34秒,在距台湾岛以南约15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造 成海底通讯电缆中断,给网络贸易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震应该属( ) ( ) ①构造地震 ②火山地震 ③破坏性地震 ④微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当此次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 ) A .出国度假的李先生正在洛杉矶海滨享受日光浴 B .英吉利海峡风高浪急 C .悉尼的居民刚刚度过了一个漫天飞雪的圣诞节 D .停泊在开普敦港货船上的某船员看到自己的影子朝向西南 12.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A .背斜构造 B .向斜构造 C .断层构造 D .板块构造

高中地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识要求: 1、使学生知道内力作用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内力作用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演化的,重点掌握褶皱山、断块 山、火山的成因和构造特点及其应用。 3、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能力要求: 1、通过对内力作用和山岳地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自学程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 2、使学生认识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复杂的、永恒的,是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让学生懂得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山岳地貌形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褶皱山、断块山的构造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辅导法、举例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同时播放幻灯片1-7: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和缓起伏的大兴安岭,地势陡峭的华山,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长白山天池。)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如:那不勒斯海岸、台湾海峡、喜马拉雅、广州的海陆变迁。)它们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包括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改变局部地区的地表形态,作用力相当较小,如愚公移山、修筑梯田、填海造陆。) 1、地质作用的概念: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不断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2、地质作用的分类: ①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重力势能及其转化形式,如风能、水能,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现在我们就先来探讨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二、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发生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者地表岩层水平位移,形成断裂带。例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大小兴安岭,东非大裂谷。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发生运动,即上升或下降

第四章_地表形态的塑造(近五年的高考题)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1.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觉察 B. 地壳运动是内外力作用的体现形式 C.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D. 地质作用可引起地形变化,而地壳的内部结构与地质作用无关 2.(2012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均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黄淮海平原B.喜马拉雅山脉C.塔里木盆地D.崇明岛 (2010·吉林模拟)右图为我国西北某局部地貌的等高线 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A. 711米 B. 712米 C. 713米 D. 714米 (2)图示局部地貌可能是() A. 风力侵蚀地貌 B. 风力堆积地貌 C. 流水侵蚀地貌 D. 流水堆积地貌 〔2010·山东文综,5—6〕下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2010·高考广东卷)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 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 是() A.侵蚀——搬运作用B.搬运——堆积作用 C.风化——侵蚀作用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009·广东高考)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 流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 是( ) A. 侵蚀作用 B. 堆积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搬运作用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 流水、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地表形态的塑造 练习题 带答案

地表形态的塑造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1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2题。 1.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2.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以下2题。 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了 (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4.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5.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以下2题。 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A为沉积岩 B.C为岩浆 C.D为岩浆岩 D.E为变质岩

7.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 A.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⑤为外力作用 D.⑥为变质作用 8.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9.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 A.④和⑤ B.①和⑥ C.①和④ D.③和⑥ 10.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回答以下2题: 11.游客在甲景观地可普遍观赏到 A.奇松、云海 B.石林、石芽 C.椰林、孤峰 D.森林、冰川 12..两地地貌形成主导外力作用与岩石组合正确的是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读“l815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13.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 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14.大松巴哇火山频繁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②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③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④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第一章第三节全球气候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作用

第二节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 形态的作用 一、气候的时空变化 地球上的气候一直不停地呈波浪式演变,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从几十年到几亿年不等。目前认为世界科学界所公认的至少有下列时间范围的变化:①大冰期与大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千万年到几亿年,如震旦纪、二叠纪、第四纪的气候变化等。②亚冰期与亚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月几十万年,如第四纪大冰期中仍有几次冰期与间冰期的更替。③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万年,如欧洲第四纪最后一次寒冷期武木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次一级的冰期和间冰期。④寒冷期(或小冰期)与温暖期(或小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百年到几千年,如冰后期出现的几次气候变化。⑤世纪内的气候——时间尺度不到100年,如有人提出60年的气候周期。 根据时间尺度,地球气候变化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的气候变化。 气候带与气候型的划分,关键是确定气候带与气候型的界线。然而迄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是因为在自然界所有的气候带和气候型都是渐变的,不存在明显的分界线,至于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分界线,是认为划分出来的,实际上是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带。当前气候带的划分通常以等温线为指标,而气候带内气候型的划分,通常考虑降水和地形因子等的作用。 (一)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时间跨度最大,从距今22亿年至1万年。在漫长的古气候变化过程中,反复经历过几次冷暖干湿的交替变化。总体来说,寒冷时期比温暖时期短,前者每次不过几百万年至几千万年,后者则可延续几亿年。 随着气候冷暖干湿的交替变化,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已成为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最大特点。自震旦纪以来,全球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即大约7亿年前的震旦纪冰期、2至3亿年前的石炭-二叠纪冰期和第四纪冰期。冰期到来时,地表的平均气温降低5℃左右,冰川的最大范围可达大陆面积的30%。此外,冰期期间也有转暖和变冷的时期,转暖期称为间冰期,变冷期称为亚冰期。 (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在距今1万年左右至19世纪末的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中,世界气候有两次大的波动:

高考地理-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模拟精选题 一、选择题 (2015~2016学年济南市高三质量调研考试)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其实不是大理岩,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 A.甲B.乙C.丙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6·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2月联考)阅读某地区地质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经历过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岩浆侵入-褶皱运动-侵蚀搬运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褶皱运动 C.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 D.褶皱运动-岩浆侵入-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4.图中显示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地层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6·广东湛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我国太行山东侧发育有嶂石岩地貌。图1是某处嶂石岩景观的

素描图,呈现出自上而下呈三级阶梯状的陡崖,其形成过程如图2中的①~④所示(图例Ⅰ~Ⅳ分别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5~7题。 5.图例所示岩层中,岩性最松软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6.该处三级陡崖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地壳抬升D.冰川侵蚀 7.下列地貌的形成过程,与图2类似的是( ) A.华山陡崖 B.海蚀崖C.雅丹地貌 D.峡湾地貌 (2016·四川省邛崃高埂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上海是世界著名的六大“都市经济圈”之一,具有“东方明珠”的美誉。在这片肥沃的三角洲上,环境人口容量很大。读下图,回答8~9题。 8.陕西有“黄帝陵”,河南有“炎帝陵”;但具有“东方明珠”的上海周围却没有留下任何“炎黄足迹”,其原因是( ) A.适逢冰期,冻害严重B.间冰时期,洪灾频繁 C.秦、淮以南,缺少食物 D.江三角洲尚未形成 9.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的增长速度已大大放慢,甚至停止……,其原因不正确的叙述是( ) A.南水北调,导致水流量减少,携带泥沙量也随之减少 B.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海浪侵蚀,海岸线退缩 C.长江三峡水库截留了大部分来自上游的泥沙 D.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工作成绩显著 (2016·陕西西安碑林区一模)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