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仿真模型的研究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仿真模型的研究

引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配电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出现故障将给生产造成巨

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西方各国逐渐在配电网中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以发挥其独有的环保性、经济性,全球电力工业出现由传统的

集中供电模式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供电模式过渡的趋势。

1背景介绍

智能配电指的是通过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对先进的测量与传感技术、控

制技术、信息以及通信等技术等进行综合应用与融合,同时,将智能化的开关技术、配电终端技术等应用其中,最终实现配电网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得到更

加完善的监测、保护与控制和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保证非正常运行状态

下电网的自愈控制。作为电力系统到用户的最后一环,配电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关

系是最为紧密的,系统效率的高低将会对用户产生直接的影响。运用数学分析工

具与高端的预测技术,基于配电网物理结构与电网运行情况,最终实现配电网的

精确状态估计于实时优化工作,然后预测配电网潜在发生事件,并且为系统运行

工作人员带来更好的辅助决策建议与便捷决策服务,从而达到配电网自愈的目的。

2配电网综合建模方法

配电网综合仿真是需要具有支持所有配电系统稳态分析和支持以满足未来电

网需求的新类型分析功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配电网综合建模一般将所有元件

分为四大类:功率转换元件(Power Conversion Elements,简称PC元件)、功

率传输元件(Power Delivery Elements,简称PD元件)、控制元件(Controls)、测量元件(Meters)。

功率转换元件包括:电压源、负荷、电流源、发电机、光伏系统(PV System)和储能装置等等;功率传输元件包括:线路、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

等等;控制元件包括:发电机有功调度、电压无功控制、调压器、电容组控制、

开关控制、储能装置控制、保护、重合闸与熔断器等等;测量元件包括:传感器、监视器与智能表计等等。利用这些模型元件,可以构建不同的的系统结构,实现

各种各样的控制策略。

2.1 线路

配电网线路长度比输电线路要短,线路分支比较多,电压等级一般较低,而

且配电线的线路直径比输电网的细,这些因素导致了配电网的电阻与电抗的比值

R/X 比较大(一般 R、X 的比值介于 1~3 之间)。由于配电网中线路电阻与电

抗相差不大或大于电抗,在配电网计算中必须计及线路电阻的影响。由于配电线

路一般比较短,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忽略配电线路的对地并联导纳,但是对于一

次配电系统中的地下电缆和较长的辐射型线路,对地并联导纳不能忽略。

2.2 变压器

变压器在配电系统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由于配电系统固有的三相不平衡性,传统输电网采用的单相模型已经不再适用于配电系统中。建立详细的变压器三相

模型,对于三相不平衡的潮流计算和短路电流计算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

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三角/星接地型降压变压器电压、电流关系图如下:

图 2-1 降压变压器电压关系图

图2-2 降压变压器电流关系图

2.3 负荷

配电负荷可以接成接地星形或不接地角形的三相平衡或不平衡负荷。在稳态仿真中,负荷作为一端口的电能转换元件可化为诺顿等效电路处理,包含具有线

性特性的导纳和一个理想电流源,如图2-3所示。I

inj 与流入导纳的电流I

Y

的差值,

如下面公式所示。针对不同的负荷类型,需要根据负荷的节点电压以及给定功率

等参数计算等效模型中的导纳和理想电流源的注入电流值。

图2-3 负荷等效模型结构图

其他一些常规元件,如电抗器、电容器等,可采用与线路类似的方法进行建模,其等效电路可根据自身参数直接计算得到。

2.4 功率转换元件建模

功率转换元件(power conversion elements.PC元件)包括电压源、负荷、

发电机、分布式电源与储能系统等.实现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转换,采用

诺顿等效模型与电网进行接口相建模时,需要考虑元件的连接方式(星接或角接),模型结构如图2-4所示:

图 2-4 PC元件建模方法

通常情况下.风力发电系统可以采用发电机模型描述.而光伏发电单元和储

能单元需要重新建模.光伏发电单元结构分为光伏电池板、逆变器两大部分.如

图2-5所示:

图2-5 光伏发电单元模型结构

功率传输(DoWer delivery,PD)元件包括线路和变压器等.用于构成配电网

系统架构和电能的传输.可以采用导纳的形式表示。

图2-6 PD元件建模方法

2.5 控制测量元件建模

控制元件的功率包括发电机有功调度.电压无功控制,调压器及电容器控制、开关控制、储能装置控制、保护、重合闸与熔断器控制等,主要用于对系统的PC

和PD元件进行调节和控制.该类元件并不直接参与系统的潮流求解。

测量元件包括传感器、监视器与智能表计等.主要用于对系统运行状况的检

测和系统物理量的测量.不直接参与系统的潮流求解。

2.6 风力发电模型

风力资源来源于太阳辐射不均匀照成地表产生温度差和气压差。风力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是可再生能源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之一。

风力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是:

图2-7 风力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图

由于风速具有明显的随机性和间歇性,风速分布曲线是风能资源计算的基础,风力发电的并网对电力系统潮流的分布影响,根据统计规律分析,风电场风速符合威布尔Weibull分布;

其中,v为风速(m/s),为威布尔函数,k和c分别为威布尔形状系数和尺度系数。这样,通过得到的风频特性的数学模型,从而可以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分析。风力发电机组的选型及是否并网的理论根据风能的功率与风速大小,叶片受风面积等因素有关,其功率表达式为:

2.7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的主流发展趋势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它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发电阶段,成为电力工业组成部分之一的重要方向,该系统在国内已步入大规模发电阶段,是当今光伏发电的发展潮流。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通过与电力网并联运行,由于该系统所发电直接进入电网,省掉了储能的蓄电池组,因而可使其成本下降18%左右,意图如图所示。

图2-8 光伏发电系统示意图

2.8 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

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是在系统中增加一台备用发电机组,当光伏阵列发电不足或蓄电池容量不足时启用备用发电机组,它既能直接给交流负载供电,又可以经整流后给蓄电池,补充充电,混合型系统也可以由两种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混合,最常见的是风光互补系统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2-9 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

3 配电网仿真方法

3.1 仿真计算

3.1.1 仿真计算功能

配电网的电气元件主要包括线路、变压器等一次设备以及控制、测量、保护等二次设备,考虑到分布式电源接人后.配电网还需要对光伏、风机、储能装置等新型设备进行建模。

3.1.2 其他仿真分析功能

基于快速潮流计算功能.

(1)运行潮流分析。电力系统负荷的随机性很大,各种发电装置的发电功率以及储能装置的充放电功率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和随机性.

(2)随机潮流分析。采用了蒙特卡洛模拟法,给出系统运行电压、支路潮流的概率分布情况,可以更深刻地揭示系统运行状况、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为规划与运行决策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3)短路计算。进行短路计算时.将短路故障等效元件用1个导纳矩阵来表示.其处理方法与PD元件类似。

3.2 快速潮流计算

目前常用的为2种迭代算法:一般迭代算法和牛顿迭代算法。一般迭代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特性.对于常规系统均能可靠求解.而在系统网络异常(如系统负荷较重、非线性元件较多)时,可以采用牛顿迭代法来确保系统潮流的可靠求解。

3.2.1 一般迭代算法

如图3-1所示.系统元件的线性部分以导纳的形式表示.非线性部分以注入电流的形式表示.在系统的迭代求解过程中根据不断修正的节点电压来重新计算各个元件的注入电流.直到迭代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或迭代次数超过最大允许迭代次数为止。

图3-1 一般迭代算法求解过程

3.2.2 牛顿迭代算法

牛顿迭代算法采用电流表达形式.其雅克比矩阵与节点导纳矩阵相同.省去了功率表达形式下雅克比矩阵的复杂计算。

牛顿迭代算法实现流程:

S1:确定各个元件的节点电压初值;

S2:形成系统导纳矩阵,分为PC和PD元件两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牛顿法

所需要的雅克比矩阵J(此时与Y相同);

S3:根据流入系统各个元件的端子电流,计算各个节点的注入电流差值(潮

流解应该使系统所有节点都满足KCL定律,因此与同一个节点相连的所有元件的

端子电流之和应该为零,在迭代过程中,该值会有偏差,这里称为节点的注入电

流差值);

S4:求解矩阵方程,电压差值,并修正系统节点电压;

S5:判断是否迭代收敛,如果收敛则停止迭代输出计算结果,否则回到S3,

直到达到系统设定的最大允许迭代次数为止,输出显示系统求解失败。

牛顿法的突出优点是收敛速度快,若算法收敛,牛顿潮流具有平方收敛特性,即迭代误差按平方的速率减小,一般迭代4~6次便可得到很精确的解,且迭代次

数与电网规模的大小基本无关。牛顿法的缺点是每次迭代需要重新计算雅克比矩阵,计算量较大法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计算不收敛或实际上不能运行解的情况,

例如,节点电压过低、网络负荷过重或局部区域无功不足等。

图3-2 牛顿算法迭代原理图

3 总结与展望

随着现代电力系统由大机组集中发电的模式向集中发电与分布式发电相结合

的模式转变,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影响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先介绍了配电网建模的模型结构、模型处理方式以及基本功能。然后介

绍了配电网元件模型。最后介绍了仿真计算方法。得出如下结论:

(1)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系统的随机特性更加明显,为了实时地对电网进行检测,面向不同的仿真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考虑不同的潮流计算模式。

(2)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使节点电压提升,此时传统的调压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需要储能装备去平滑功率进而改变了节点电压,使节点电压恢复到合理范围内。

(3)与传统配电网相比,新能源的接入,使得故障发生时的网络状态更加复杂。

分布式电源现在仍旧处于初期阶段,随着我们的研究与创新,相信它一定会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保障与方便。

参考文献

[1]王成山,王守相,郭力.我国智能配电技术展望[J].南方电网技术,2010(1):18-22.

[2]杜伟,朱尤智,曹辉.智能配电、用电远程通信技术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1(7):27-20.

[3]张巍,孙云莲,胡雯.智能配电网自愈相关技术及其框架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 29(4):17-22.

[4]徐丙垠,李天友,薛永端.智能配电网与配电自动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 (17):38-41.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研究及仿真分析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研究及仿真分析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分布式电源规划成为了配电网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将着重介绍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方法及仿真分析的应用。 一、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 配电网作为向终端用户提供电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对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而分布式电源作为一种分散的、可再生的、高效的能源形式,其上网性能、调度能力在逐年得到提高,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配电网中。 分布式电源规划的目的在于将分布式电源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同时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及优质供电。在实际应用中,分布式电源规划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确定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容量,如太阳能、风能、储能、微型燃气轮机等。 (2)确定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点和拓扑结构,包括电源到负荷 的电缆、开关、保护等装置。 (3)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活跃度,保证分布式电源的分布均匀、调度灵活,并能够为电网提供应急支持。 (4)评估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制定合理的收益机制和补贴 政策。

二、分布式电源规划的方法 分布式电源规划有多种方法,这里仅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即基于负荷的方法和基于图论的方法。 基于负荷的方法是指根据负荷需求、电网接入点和电缆容量等因素,计算得出最优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和位置。该方法偏重于负荷侧的规划,但往往无法考虑分布式电源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 基于图论的方法则是利用图论原理,将电网抽象成节点和边的组合,以此寻找最优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点和容量。该方法注重电网全局的联动性和系统整体性,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仿真分析的应用 在分布式电源规划中,仿真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仿真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模拟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前后的情况,并通过分析结果,优化分布式电源接入策略。 仿真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和软件工具不断发展和提高。如今,配电网仿真软件已经成熟,能够实现配电网建模、负荷预测、风、光、电存储仿真等多项功能。更为重要的是,仿真分析还能够对分布式电源接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故障模拟和应急响应,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仿真模型的研究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仿真模型的研究 引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配电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出现故障将给生产造成巨 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西方各国逐渐在配电网中发展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以发挥其独有的环保性、经济性,全球电力工业出现由传统的 集中供电模式向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供电模式过渡的趋势。 1背景介绍 智能配电指的是通过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对先进的测量与传感技术、控 制技术、信息以及通信等技术等进行综合应用与融合,同时,将智能化的开关技术、配电终端技术等应用其中,最终实现配电网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能够得到更 加完善的监测、保护与控制和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保证非正常运行状态 下电网的自愈控制。作为电力系统到用户的最后一环,配电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关 系是最为紧密的,系统效率的高低将会对用户产生直接的影响。运用数学分析工 具与高端的预测技术,基于配电网物理结构与电网运行情况,最终实现配电网的 精确状态估计于实时优化工作,然后预测配电网潜在发生事件,并且为系统运行 工作人员带来更好的辅助决策建议与便捷决策服务,从而达到配电网自愈的目的。 2配电网综合建模方法 配电网综合仿真是需要具有支持所有配电系统稳态分析和支持以满足未来电 网需求的新类型分析功能。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配电网综合建模一般将所有元件 分为四大类:功率转换元件(Power Conversion Elements,简称PC元件)、功 率传输元件(Power Delivery Elements,简称PD元件)、控制元件(Controls)、测量元件(Meters)。 功率转换元件包括:电压源、负荷、电流源、发电机、光伏系统(PV System)和储能装置等等;功率传输元件包括:线路、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器

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研究

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研究成为电力领域研究的热点。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机、变电站、电缆、输电线路、变配电设备、配电线路、用电设备等电力设施、设备构成的系统,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则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结构、运行和控制等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优化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保护性。 在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研究中,电力系统的结构建模是第一步。电力系统的结构包括发电机、变电站、电缆、输电线路、变配电设备、配电线路等构成,而电力系统的结构建模则是对这些构成部分进行建模。电力系统的结构建模可以使用几何模型或图论模型进行。几何模型是指对电力系统构成部分进行空间几何描述的模型,这种模型不适用于分析和计算。因此,在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中,图论模型是更为常用的一种建模方法。 图论模型是一种描述电力系统结构和状态的图形表示法。在电力系统的图论模型中,节点表示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例如发电机、输电线路、变电站和负载等。而连线则表示电力系统元件之间的电气联系,例如电缆和输电线路两端的节点,或者变电站和负载之间的节点互联等。基于电力系统的图论模型,可以通过网

络仿真器对电力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以发现系统可能存在的故障 和问题。 电力系统网络仿真技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分析和设计工具,其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规划和优化、电 力系统运行调度等。电力系统网络仿真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 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此外,电力系统网络仿真技术还能提供大量的历史数据、可视化工具和 优化算法等,以帮助电力系统的规划和优化。 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的研究与应用离不开大数据和云计算 技术的支持。随着数据采集和数据存储成本的降低,大数据技术 可以提供给电力系统大量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经验数据等资源。而云计算技术则可以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电力系 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的高效实现提供基础支持。 总之,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研究从电力系统结构建模出发,通过图论模型的建立和网络仿真技术的应用,为电力系统规划、 设计、运行、控制和优化等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随着电力系统 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电力系统网络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和应用将 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是指与传统的大型集中式发电方式相对应 的小型、分散式的电源,通常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以及燃气发电、燃油发电等非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置。分布式电源具有接近负荷、生成清 洁电能以及为用户提供电力品质的优势,因此在当前的能源领域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 究。 配电网是指从变电站到终端用户的电力系统,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线路、开关设备 以及终端用户等。传统的配电网主要由大型的发电厂通过输电线路送至变电站,再由变电 站通过配电线路供电给用户。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传统配电网面临着许多新的 挑战和机遇。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是对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相互影响和协调运行进行深入 研究的工作。目前的研究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互动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电压、频率等参数产 生了影响,而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也会对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提出要求。研究人员通过建 立分布式电源模型以及配电网模型,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影响,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提供 技术支持。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电力质量问题。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会引起电力质量的变化, 例如电压波动、谐波等问题。研究人员通过对电力质量的监测和分析,以及优化配电网的 运行状态,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质量。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问题。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增加了配电网的复杂性,可 能导致配电网的可靠性下降。研究人员通过优化配电网的拓扑结构、完善保护措施等手段,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管理问题。分布式电源与传统发电方式不同,其运行管 理需要考虑到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和多样性。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合理的运行管理策略,提 高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研究涉及到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是一个 复杂而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深入研究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互动影响、电力质量问题、可靠性问题和运行管理问题,可以为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总结, 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配电网的优化升级。

柔性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架构分析与仿真研究 史敏杰

柔性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架构分析与仿真研究史敏杰 摘要:近年来,分布式发电技术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种分布式电源(DG)的并网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 大量接入是未来配电网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信息技术的融入使之逐渐成为 智能配电网的预期架构。智能配电网具有多样化特征,表现为分布式电源(DG)的 形式多样、拓扑结构的形式多样和运行模式的形式多样。未来将大量出现各式各 样的复杂配电网结构,因此要解决这些新型复杂配电系统中隐藏的问题,正确可 行的建模分析方法是当前主要的手段。本文就柔性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的架构 分析与仿真展开探讨。 关键词:柔性配电网;分布式发电;仿真研究;运行控制 当传统中、低压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容量达到较高的比例(即高渗透率)时,要实现配电网的功率平衡与安全运行,并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存 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配电网如何消纳DG成为了热点研究课题。 1分布式电源概述特点 分布式电源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分布式电源因为安装比较简便,因此常 常会被安装在靠近用电户的位置,离用电户比较近,这样可以避免长距离的输电 线路,有效降低输配电线路中的电能损耗,节约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分布式电源可有使用天然气、煤层气等燃料,也可以利用沼气、焦炉煤气 等废弃资源,甚至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因此具有经济性、环保性、能源利用多样性等特点。 2柔性配电网架构分析 (1)架构特点。柔性配电网的架构特点表现为其拓扑结构和运行模式的灵活性。包含高、中压配电层及微网层的按电压等级分层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结构 由美国大学学者率先提出。链式结构的AC/DC配电网分别接于电源的两端,然后 通过换流器来实现层级之间的互联。本文在CPES中心提出的总体架构基础上, 结合智能配电网技术趋势和南方电网示范工程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典型网架结构。该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交直流混合配电模式,直流母线和交流母线均可接入分 布式电源和负荷;②引入多个柔性配电开关(SOP),有利于闭环解耦结构在交流馈 线之间形成,进而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及潮流调节的灵活性得到提高。(2)DG 接入模式。例如,在南方电网示范工程中接入了风、光、储等形式的分布式电源,这些分布式电源可交流接入或者直流接入。示范工程的光伏电池分别安装在3栋 教学楼楼顶,占地总面积约1500m2。光伏系统并入中低压直流配电网是通过 DC/DC变流器来实现的。本文将150kW和90kW的光伏发电系统分别接于节点 B15(中压层)和节点3(低压层),此外储能系统接于节点B12。在柔性配电网SOP 的直流母线上接入永磁直驱式风机。为了简化其他电力电子装置的复杂控制系统,可将中压直流配电网与直驱式同步电机网侧的接口换流器换为模块化多电平变流 器(MMC)。 3接入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1)对配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在配电网中,电压会随着接入的分布式电源功率、电源运行产生一定的波动。首先,当接入的分布式电源输出量随着当地负 荷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时候,分布式电源会抑制电力系统电压的波动;第二,当 接入的分布式电源不能随着当地负荷的变化而相应变化的时候,分布式电源的发 电功率随机变化或者突然骤停都会影响当地负荷的协调运行,引起供电系统电压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仿真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仿真 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广泛应用,微电网系统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仿真,以便更好地了解微电网的运行特性和优化策略。 在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中,不同类型的电源具有不同的运行特性和控制策略。因此,为了准确模拟微网的动态行为,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电源的特性。本文介绍了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基本原理和模型,包括光伏电池、风力发电、燃料电池等。然后,基于这些模型,本文构建了一个微网动态仿真平台,该平台可以模拟不同分布式电源的动态响应特性和交互作用,以及微网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状态。 在仿真过程中,本文采用了基于能量的仿真方法,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微网的能量流动和功率平衡。同时,本文还详细阐述了微网中各种设备的控制策略,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等。通过这些控制策略的实施,可以保证微网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运行。 为了验证仿真平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进行了一系列仿真实验。本文模拟了一个包含光伏电池、风力发电和燃料电池的微网系统,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微网系统在不同的天气和时间条件下,能够实现能量的自给自足,并且在需

要时可以向大电网提供辅助服务。本文还模拟了微网系统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运行情况。通过对比实验,本文发现,优化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策略可以提高微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通过对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仿真的研究,为微电网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然而,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未考虑到微网中的所有可能的设备及其控制策略等。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仿真平台,考虑更多种类的设备及其控制策略,以便更准确地模拟微网的动态行为。还可以研究微网中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如能源价格波动、碳排放等对微网运行的影响。另外,对于微网的保护与控制策略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微网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网动态仿真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布式电源和储能技术是低压微网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常见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光伏发电、风电、燃料电池等,这些技术具有降低能源损耗、减少对环境影响等优点。常见的储能技术包括蓄电池、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等,这些技术可以满足系统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用电需求。

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模型的研究建立及仿真分析

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模型的研究建立及 仿真分析 近年来,国家能源战略的转变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使得储能电站逐渐成为了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储能电站的发展,建立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模型的研究成为了必要且紧迫的任务。本文旨在探讨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模型的建立及仿真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电站的发展和应用日益广泛。国家储能电站的建设是推动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目前关于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建立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模型,对于实现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精准运行和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模型建立 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模型包含多个子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储能系统、逆变系统、电网系统和控制系统。储能系统实现了储能、排放、充电和放电等主要功能;逆变系统则是将电池储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变压器升压输出到电网中;电网系统和控制系统则负责平衡电网负荷、协调储能电站与电网之间的能量互换等复杂的运行和控制任务。 为了建立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模型,需要准确获取电站主要子系统的参数和特性,并以此搭建系统模型。模型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和相互作用,保证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具体建模方法包括基于物理方程的建模、基于经验参数的建模和基于仿真模型的建模等。 三、模型仿真分析

模型建立之后,进行仿真分析可直观地反映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模拟各种负载变化、电压波动等情况,进一步优化储能电站的控制策略和运行方案,提高电站在电网中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仿真分析中,可以对国家级储能电站的能量输出、储能效率、充放电能力等 多个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模型的优化改进其性能和运行效率。同时,仿真分析还可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发现并排除电站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四、结论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转变,储能电站在促进电力系统清洁能源占比、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国家级储能电站配电系统模型的研究成为了实现储能电站稳定运行和迅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可以不断优化电站的性能和运行效率,为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近年来,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分布式电源是指小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或传统能源(如燃气、发电机等)接入城市或区域电网中,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减少电网的负荷压力。本文将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研究现状 分布式电源是指小规模的可再生能源或传统能源接入城市或区域电网中。随着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分布式电源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分布式电源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技术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技术是分布式电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接入方法,如微网接入、分布式电源并网、孤网接入等。这些接入方法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接入方式,旨在提高接入效率和电网的可靠性。 电网控制技术是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必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电网控制策略,如电网逆变控制、电网无功补偿等。这些控制策略旨在实现电网的平稳运行和分布式电源的高效利用。 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配置技术是指通过对分布式电源的选择、布置、型号等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该技术为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微网接入是一种小规模的配电网系统,通过微网控制器(Microgrid Controller)实现电网的监测、调度和能量管理。该技术是实现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一种重要方法。 分布式电源并网是将分布式电源通过电网逆变器并入到配电网中,实现小功率电源接入电网。该技术是提高电网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一种有效途径。 电网逆变控制是将分布式电源的能量转化为电网所需的额定电能,实现小功率电源接入电网,并使分布式电源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该技术是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一种重要工具。 3. 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 三、结论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分布式电源并网成为了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模式。分布式电源是指具有独立发电能力的能源设备,可以直接接入配电网并进行电能互换,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气发电等。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 分布式电源并网提供了更可靠的能源供应。传统的中央电站供电模式存在输电损耗和 电网故障等问题,而分布式电源并网可以将能源产生地点更加接近于用电地点,减少输电 损耗。并且,分布式电源可以灵活调整发电量,当局部电网出现故障时,分布式电源可以 自动切断,并提供局部的应急供电。分布式电源并网可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分布式电源并网改善了电力质量。传统的中央电站供电模式容易产生电压波动和谐波 扰动等问题,而分布式电源并网可以在用电负荷较大时向配电网供电,降低了供电压降; 在用电负荷较小时将多余的电能反馈到配电网,提高了电压稳定性。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还 可以消除电力系统中的谐波扰动,提高电力质量。 第四,分布式电源并网促进了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传统的中央电站供电模式主要 依靠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存在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浪费问题。而分布式电源 并网主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分布式电源并 网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反馈到配电网,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提供了更可靠的能源供应,改善了电 力质量,增加了配电网的容量和承载能力,并促进了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进一步研究 和推广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对于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具有重要 意义。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指将分布式电源与传统的配电网进行连接和运行,为电力用 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分布式电源是指分布在用户侧的小型发电设备,比如太阳能、风能、燃气发电机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是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 势进行综合性的总结和分析。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研究主要包括技术研究和经济研究两个方面。技术研究主要 关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和控制策略,包括电压控制、功率平衡控制、微网控制等。还研究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电网的影响,如电网稳定性、电压质量等方面的问题。经济研究则主要关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经济效益和运用模式,包括分布式电源 的发电成本、与传统电力系统的协调与融合等。 在技术研究方面,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控制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分布式电源 接入配电网的性能。采用智能感知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可以有效 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研究者们还对微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 力系统架构,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之间的高效协同运行。 在经济研究方面,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们通 过对不同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模式进行经济评估,发现分布式电源可以降低电力系统 的运行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研究者们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电力市场模型,可以促进分布 式电源的发展和利用。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技术和经济研究方面,研究者们正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和利用提供支持和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利益的逐步显现,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将逐渐成为电力系统 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一、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1. 增加配电网的稳定性:分布式电源通过将电能直接接入配电网,使得配电网的能源分散化,降低了对中心化能源的依赖,进而提高了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降低配电网的传输损耗:与传统的中心化发电方式相比,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够将清洁能源近距离地接入到用电端,避免了长距离输电导致的能量损耗,进而降低了配电网的传输损耗。 3. 提高供电质量:分布式电源具有分散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度,从而提高了供电质量,减少了停电等问题的发生。 4. 增加配电网的容量: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够有效地增加配电网的容量,进一步提高了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5. 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由于分布式电源可以实现集中监控和调度,因此可以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运行效率。 二、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1. 对配电网结构的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对配电网的结构产生影响,需要研究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形式以及如何与传统的电网结构相适应。 三、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的意义 1. 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够有效地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2. 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分布式电源并网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增加了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分布式电源并网的研究将能够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提高了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为新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撑: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将为新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支撑,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在总体上看,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但能够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优化配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进一步为新能源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中央化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成为了解决电力供应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指将分布式电源直接接入到低压配电网中,以满足特定区域的电力需求。本文将对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我们将从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接入技术入手。目前常见的分布式电源类型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微型水电发电等。这些分布式电源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并通过电网进行输电。为了实现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需要解决电力输入输出的问题。目前有三种常见的接入技术,包括并网逆变技术、孤岛保护技术和电力质量问题。 我们将介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优点和挑战。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具有多种优点,例如能够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减少电力线路损耗、降低电力传输成本等。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机电耦合问题、电网安全问题和电力质量问题等。 接着,我们将探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问题。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是保证电力供应可靠性和电网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有很多研究工作集中在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调度和运行问题上,例如功率分配、电压控制、电网稳定等。 我们将介绍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之一。未来,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将更加智能化和可靠化,同时也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例如电力输入输出平衡、电力储存和能量管理等。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是解决电力供应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相关研究,包括分布式电源的类型和接入技术、优点和挑战、调度和运行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和前景。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和电力系统管理者有所帮助。

考虑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

考虑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 考虑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的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随着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电源逐渐成为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可能会对配电网的电压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和配电网电压关系的风险评估,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来评估和管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1.引言 随着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布式电源的接入量越来越大,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虽然分布式电源具有许多优点,例如节约传输损耗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但随之而来的电压波动和电压质量问题给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2.风险评估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配电网拓扑结构、负荷数据和分布式电源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2)电压稳定性分析:使用潮流计算方法,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后的电压稳定性情况。 (3)风险评估模型建立:基于电压稳定性分析结果,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考虑电压波动和电压变化范围等因素。 (4)风险评估与管理:对配电网中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风险评估结果 基于风险评估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

的电压稳定性确实产生了影响。具体而言,当分布式电源接入量较大时,配电网中的电压波动较大,电压超出合理范围的概率也会增加。这需要配电网的运行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 同时,我们还发现电压稳定性与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和接入位置密切相关。接入容量的过大或过小都会增加配电网的电压波动风险,而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的选择也会对电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4.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的风险,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对策: (1)合理规划分布式电源接入容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接入容量。 (2)优化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选择那些对配电网电压影响较小的位置。 (3)加强配电网监测与控制,提高对电压波动的实时监测能力。 (4)改进配电网调度策略,根据实际情况对分布式电源进行灵活控制。 5.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压影响的风险评估,揭示了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这对于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验证这些风险评估模型和管理对策。同时,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的有机融合,实现可持续能源的高效利用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研究综述 随着能源需求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s)逐渐成为了未来能源系统的发展方向。分布式电源可以是太阳能、风能、燃气等多 种形式的发电设备,它们通常分布于用户侧,能够为用户提供可靠、高质量、绿色的能源 供应。为了更好地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有许多关于分布 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研究。 其中,微电网(microgrid)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方案。微电网由不同类型的电源、负载和能量存储设备组成,旨在满足局部负载的需求。微电网不仅可以 为用户提供独立的用电系统,还可以与主电网(grid)实现相互补充和备份。针对微电网 的研究主要包括微电网控制策略、微电网规划与设计、微电网运行模式等方面。例如,有 学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层控制策略,通过层次化的结构,将微电网的控制分为多个层次,有效提高了微电网的控制可靠性和灵活性。 另外,虚拟电源(virtual power plant,VPP)也是一种实现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 的重要方式。虚拟电源是一种由分布式电源组成的虚拟电站,它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将多 个分布式电源组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大型发电站,为主电网提供能源。虚拟电源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电源的运行控制、虚拟电源的规划和设计、虚拟电源的市场机制等方面。例如,有学者提出一种基于电价的虚拟电源调度策略,通过根据电价变化实时调整虚拟电 源中不同类型的发电设备的出力,有效降低了虚拟电源的运行成本,并提升了虚拟电源的 经济效益。 除了微电网和虚拟电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方案也受到了广 泛关注。例如,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方案,该方案采用动态协 同控制策略,通过协同控制多个分布式电源,实现对配电网电压、电流等参数的精准控制。同时,该方案还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对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优化。 总的来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需求不断增长,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研究也日趋 深入和成熟。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和不断优化的方案,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一 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布式电源逐渐融入配电网中,其接入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分布式电源逐渐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保护产生了诸多影响,如何解决这些影响是当前电力系统领域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文旨在研究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及相关对策,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 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包括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短路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2. 探讨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保护产生的问题,包括灵敏度、速度、可靠性等等; 3. 提出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相关保护技术,如采用改进的过电流保护、微网控制策略等; 4. 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保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和流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1. 搜集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研究的文献资料,并做系统分析; 2. 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实验模型; 3. 设计相关保护技术并开展仿真实验,对所提出技术进行验证; 4. 分析实验结果,并对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和讨论。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及相关对策,预期成果包括: 1. 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 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保护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保护技术,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

3. 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电力系统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保护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智能供配电-大作业-----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发电机孤岛运行的仿真研究实验

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发电机孤岛运行的仿 真研究实验

ABSTRACT:The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was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that includes the DG,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was studied and the model of the DG was established. For synchronous generator, its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excitation system was mainly analyzed, combine with the governor and excitation system which widely used in the current, electronic governor and phase compound excitation AC brushless excitation system was choosed as the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excitiation system of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prime mover and its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its excit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its structure and control principle. Thus,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DG was established in MA TLAB/Simulink according to their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was established coordinates its integral control strategy with join the simplified model of load. KEY WORDS:DG;island operation;AND;simulation 摘要:本文以包含有同步发电机形式的分布式电源主动配电网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主动配电网的控制策略并对DG 进行了建模。对同步发电机,主要对其调速系统和励磁系统进行了分析,根据 实际中普遍使用的调速器和励磁系统的类型,选用电子调速器和相复励无刷交流励磁系统作为同步发电机的调速系统和励磁系统,并根据其结构和控制原理建立了同步发电机各部分的数学模型,在MA TLAB/Simulink 中建立了仿真模型,再加上简化的负载模型,建立了整个主动配电网孤岛运行系统的仿真模型 关键词:DG;孤岛运行;主动配电网;仿真 0引言 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工作的积极展开,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分布式电源的发电规模一般不大,在几十千瓦到几十兆瓦之间,它们一般分布在配电网或安置在用户侧,主要包括利用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电机组,如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生物能电源以及潮汐能发电机组等,还包括用户自备的小型发电机组,如自备柴油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储能装置以及小型水利发电机组等。分布式电源可以方便的利用周围的可用能源,经济、高效的发电。 分布式电源不仅能很好的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还能对所接入的配电网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分布式电源规模小,具有投资少、安装灵活和建设快等优点,由于分布式电源靠近负荷,与传统大电网相比,避免了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建设,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投资。DG配置在用户负荷附近,可以有效的保证对用户端的可靠供电,增加电网的稳定性,改善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和经济性,还可以满足大部分新增负荷的需求,对目前电力紧缺的状况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但DG接入系统改变了配电网的结构,传统配电网一般为辐射状无源网络而且只具有分配电能的功能,但接入DG后,配电网中分布有大量电源,其功率传输状态发生了改变,配电网不仅具有分配电能的能力,还要具有接受电能的能力,这对电力系统的保护设计以及潮流计算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由于DG一般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分散、随机变动等特点,配电网与DG之间的协调运行和控制变得更加复杂,配电网自动化和智能电网的建设将面临巨大挑战。 然而,随着更大范围的DG渗透,在与主动电网解列(Loss of Grid,LOG)的情况下,DG的自动切离大大降低了DG的预期效益。它还会导致电网故障中DG不必要的功率损失,同时也增加了保护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在系统发生干扰时保持DG连接得理念以及DG孤岛保护问题在全球研究人员中被广泛讨论[1-5]。 本文给出了主动配电网中对DG孤岛运行的仿真研究,它验证了DG孤岛运行技术的可行性,并以此来发挥其在提供辅助服务以及提高能源供应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 1 主动配电网简介 1.1 主动配电网的概念及意义 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即内部具有分布式或分散式能源且具有控制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配电系统是供电企业的关键部分,对于实现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和可靠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到配电系统中,给传统配电系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增加了配电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会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提高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促进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和应用。 二、研究内容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 1.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通过对配电系统的结构、运行状态以及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2.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模型建立。结合配电系统的特点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特点,构建适合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3.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算法研究。建立了可靠性模型之后,需要研究相应的可靠性分析算法,包括基于状态空间的分析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以及基于失效树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等。 4.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算法的实例分析。通过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实例进行可靠性分析,验证所研究的可靠性分析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取文献资料法、数学建模与分析法、计算机仿真等研究方法,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进行深入研究。 四、预期成果 1.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问题做出深入系统的研究。 2.建立适合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3.研究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算法,并进行实例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研究计划 本文的研究计划如下: 第一年: 1.搜集相关文献,对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技术、可靠性等方面 进行综述。 2.进行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3.研究包括基于状态空间的分析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以及基于 失效树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等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第二年: 1.进行分析方法的实例分析,并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总结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提高含分布式电源的配 电系统可靠性。 3.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 六、参考文献 [1] 林光源,李兵,卢峰.含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电网可靠性分析[J].电 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27(08):12-1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