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性试验大纲

密性试验大纲

Page 1 of 1 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HUARUN DADONG DOCKYARD CO. , LTD.

驳船密性试验大纲

一、概述

本船密性试验按《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land Navigation Vessels》1984(3-6)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二、试验要求

1、由于本船特殊性,密性试验分两步进行: 封盖内底板之前,外板对接焊缝、水密肋板角焊缝进行煤油涂检试验;内底板封盖后,根据船检及船东要求,船体首尾尖舱进行压水试验,其余舱室进行气压试验。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密性试验前,船体各部位应清洁,焊缝应清除氧化皮和焊渣,不得对水密焊缝涂刷油漆。

1、煤油试验

1.1试验部位焊缝的检查面上,先涂上薄层白垩粉水溶液,其宽度不小于40~50mm。检漏工作应在白垩粉干燥后进行;

1.2 煤油试验持续时间,水平焊缝30min,垂直焊缝45min。

2、充气试验

2.1试验时,每个试验舱室安装压力表两只,表要经过检验。

2.2试验时,先将试验舱室内空气压力加到0.2bar,关闭进气阀保

持大约10到15分钟,经船东、船检检验后再将压力减到0.15

bar,关闭阀门开始用肥皂水做密性试验。

3、压水试验

3.1试验压力:水柱至空气管顶,至少高出舱壁甲板0.5m。

四、试验顺序

全船共分13个舱室,其中1、13号舱室为压水试验,

充气试验顺序为:

第一批:3、5、7、9、11号舱室;

第二批:2、4、6、8、10、12号舱室。

舱室编号如附图所示。

CTI华测检测可靠性实验室介绍

CTI Reliability Laboratory CTI Reliability Laboratory Introduction

Reliability Laboratory Machinery Surface Analysis Climate y C H L Mechani Mechan A Constant Te Humidity Dam Speedy Ther Solar Rad Gas Corr IP HA Cross Coating Tin Whiske Sold Cros Comp C Low / High cal Vibrati ical Shock Bump Drop Abrasion emperature mp Heat Temperat mal Shock diation \UV rosion\Sal ALT&HASS s Section g Thicknes er Observa derability ss-cut Tap ponent Ana Code h Temperat on k e and ture k V t Fog S ss ation e alysis ure

Speedy Temperature Change Test Model:ESPEC QW0470W10 Temperature Scope: -70℃-150℃ Change Speed:20℃/min Change Speed Humidity:25%RH~98%RH Equipment Size:700*750*700mm

Thermal Shock Test Model:ESPEC TSG0765W Temperature Scope: -65℃-150℃ T t S65150 Temperature Resume Time≤5min Equipment Size:410*460*370mm g g Bracket Max. Loading:30kg

船体密性试验图设计规范

船体密性试验图设计规范 前言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密性试验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民用船舶的船体密性试验的设计。水面舰艇和修船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CCS《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版(第1分册) 3 定义和符号 下列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规范。 3.1定义 3.1.1充气试验 向密闭舱柜内注入压缩空气,并达到规定的压力和持续的时间后,通过向被检验的焊缝表面喷涂检验液(如用肥皂溶液时,在00C以下应加热),检查焊缝渗透情况。 相邻舱室不得同时作充气试验。 3.1.2压水试验 向密闭舱柜内注入淡水,达到规定的水位和持续的时间后,检查焊缝渗漏和结构变形情况。 3.1.3压水强度试验 向货舱、压载舱、深油舱等大型舱室注入淡水或海水,达到规定的水位,检查舱室结构的变形情况。该试验一般在下水后进行。 3.1.4灌水试验 向敞开的舱室区域灌水至门槛高度,检查焊缝渗透情况。 3.1.5压水、充气混合试验 向密闭的舱柜内灌水至人孔盖下缘,然后再注入压缩空气,检查焊缝渗透情况。

3.1.6冲水试验 用规定尺寸的喷嘴和一定压力的清洁水,按要求喷射被检验的焊缝,在另一侧检查焊缝的渗透情况。 3.1.7抽真空试验 在被检验的焊缝上喷涂检验液(如用肥皂溶液时,00C以下应加热),将真空盒覆盖在焊缝上,通过高速气流形成真空,检验焊缝渗透情况。 3.1.8涂煤油试验 在被检验的焊缝上先涂上白垩粉溶液,干燥后,在焊缝背面涂上适量的煤油。利用煤油的渗透力,通过观察白垩粉上是否产生煤油斑迹,检查焊缝的渗漏情况。 该试验方法一般适用于5000吨级以下中小型船舶。 3.2试验符号 A——充气试验 W——压水试验 S——压水强度试验 F——灌水试验 W+A——压水、充气混合试验 H——冲水试验 V——抽真空试验 K——涂煤油试验 4 设计依据 a)总布置图; b)船体分段划分图; c)船舶建造说明书; d)舱容图; e)有关国际公约、规则及船级社规范。 5 设计准则 5.1对所有有密性要求的船体舱室和舱柜结构都应设计经济、有效的试验方法。 5.2采用的试验方法应满足有关公约、规则、船级社规范的要求,并符合公司的施工工艺。

最新LE090车型零部件试验大纲悬置分组

L E090车型零部件试验大纲悬置分组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JAC LE090车型零部件可靠性试验 试验大纲 产品名称: LE090悬置软垫 产品图号:1001025-551-JH40/1001030E5QZ-yas 试验类型:可靠性检验 试验日期: 编制:审核:批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1.试验依据: 发动机悬置图纸对可靠性的要求 2.试验目的: 1.验证产品可靠性是否与图纸一致; 2.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各种路况的使用要求。 3.试验对象: 1.发动机悬置软垫:1001025-551-JH40(发动机自带) 2.变速箱悬置软垫:1001030E5QZ-yas 4 可靠性要求 4.1 1001025-551-JH40应满足下列试验要求: 可靠性要求:1G=4263N, 载荷范围1G±2G,正弦波,频率5Hz±1Hz,空气冷却, 进行5.0×105次后,不允许出现橡胶剥离及龟裂 4.2 1001030E5QZ-yas应满足下列试验要求: 可靠性要求:1G=1862N, 载荷范围1G±2G,正弦波,频率5Hz±1Hz,空气冷却, 进行5.0×105次后,不允许出现橡胶剥离及龟裂 5 试验方法 5.1 1001025-551-JH40按图示状态设计夹具装夹悬置软垫(具体接口间悬置图纸),其中两 件为一组,如图对称布置; 试验条件:1G=4263N, 载荷范围1G±2G(沿Z向加载),正弦波,频率5Hz±1Hz,空气冷却

5.2 1001030E5QZ-yas按图示状态设计夹具装夹悬置软垫(具体接口间悬置图纸),如图布 置; 试验条件:1G=1862N, 载荷范围1G±2G(沿Z向加载),正弦波,频率5Hz±1Hz,空气冷却 6.试验需求 6.1 试验安排 该试验由试验部完成,设计人员及试验人员跟踪。 序号图号名称数量报告提供方责任人提供时间 1 1001025-551-JH40发动机前悬置胶垫 2 试验部2010.7.31 2 1001030E5QZ-yas发动机后悬挂胶垫总成 1 试验部2010.7.31 6.3 试验要求 要求试验在2010年7月31日之前完成; 大纲确认 试验准备 试验完成 报告评审

浅谈新工法在大型散货船建造中应用

浅谈新工法在大型散货船建造中应用 发表时间:2019-12-16T15:18:55.8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6期作者:潘荣瑜1 冯国杰2 [导读] 我国的船舶产品目前己经在世界船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怎样扩大船舶市场的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带动整个重工业的发展,我们就要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造船模式,迎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潘荣瑜1 冯国杰2 1.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107; 2.南通象屿海洋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通 226368 摘要:我国的船舶产品目前己经在世界船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怎样扩大船舶市场的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带动整个重工业的发展,我们就要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造船模式,迎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船舶建造;新工法;应用分析现在世界各国的船舶工业都面临着挑战,由于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造船业已经逐步的萎缩,日韩的造船业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我国尚处在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期,转变传统的造船模式,为船舶企业注入高科技元素,尽快建立现代的造船模式使我们面临的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只有我们抓住了这个机遇,我们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引领世界的船舶产业的发展。我国的船舶产品目前己经在世界船舶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怎样扩大船舶市场的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带动整个重工业的发展,我们就要加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造船模式,迎接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1船舶建造新工法概念工法,即船舶建造技术和工艺方法的简称。工法的概念由韩国兴起,目前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平地造船、巨型总段建造法、大型总段移位、总段镗孔和坞内投油等一系列提高造船效率的工法均始于韩国。工法在船舶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负责策划船厂的整体生产流程与布局,同时策划船舶主要建造流程,其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生产的连续均衡与安全。它贯穿于整个船舶设计及建造全过程,不仅包括传统的建造工艺技术研究及推广,还包括船舶整体建造流程优化、建造策划。同时也是推进现代造船模式的有效保证,是实现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的有效的推助器。 2实施新工法造船的意义工法研究,作为企业的顶层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与期待。尽管日韩已经有了成熟的工法研究定位和体系,国内各大船厂仍然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应中国造船水平的工法研究体系。以工程为对象、工艺为核心、设计为依据工法研究方法逐步得到认同,并在不断的调整机构设置,以便高效开展工法研究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工法研究的结果最终应对企业的营业支持、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有所帮助。工法能够对船舶建造整体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对船舶建造进行整体策划、对新工艺新技术进行研究与推广应用,极大的改善整体建造的合理性,对充分发挥工厂设备设施能力以及作业量前移、涂装保留、精度造船、安全造船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浅谈新工法在大型散货船建造中应用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等船舶制造方面关键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地发展。现代化造船不单单是应用单一先进科学技术,而是在新的高效率生产模式下,把船舶设计、生产、精度、管理成功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既已形成的先进造船工法的优势。可以说,工法是船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船舶建造工法不仅可以缩短船坞周期、提高船舶出坞完整性,而且可以提升船厂核心资源利用率,降低造船综合成本。 3.1双面肋板拉入法 双面肋板拉入法已全面应用在万吨油船上,缩短了分段的建造周期,减少了大量的补板,节约了大量的钢材、焊材。目前船舶平直分段制造过程中常用的肋板安装方法主要有两种肋板插入法和单面肋板拉入法。肋板插入法是在肋板上首先开设贯通式型切口,需要其尺寸大于纵骨面板尺寸,然后将肋板插入到纵骨片段,最后装焊补板。这种方法的不足是仍采用传统的装配方法,需要大量的补板,浪费大量的钢材、焊材以及劳动力,而且装配效率低,降低船体结构的疲劳强度。单面肋板拉入法是靠内壳板一面的肋板上开设贯通孔,需要设计成与纵骨外形一致,将肋板从纵骨端头拉入到相应的肋位上,这种方法是双面肋板拉入法的基础,不足之处是,外板面仍然采用肋板插入法,仍然需要大量的补板。本论文研究的双面肋板拉入法,可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高船舶分段的精确建造和实现高效建造。 3.2舟合体预密性试验 船体舱室的密性试验传统的方式是在形成密闭舱室后再进行密性试验。本研究的预密性试验是把密性试验提前到小组立、中组立阶段完成。预密性试验分为角焊缝密性试验和真空试验。角焊缝充气试验的优点是从现代造船模式理念来说,可进行工序阶段前移,降低船坞密性工作量,缩短船坞周期。经过角焊缝充气试验检测过的焊缝,在液舱气压试验中无需再检测。是船厂实施标准的需要。进行预密性试验需要优化密性作业环境即进行真空试验。凡是可以进行气压试验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真空试验,组成液舱边界所有的角焊缝都可以用真空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经过真空试验检测过的焊缝,在液舱气压试验中无需再检测。通过观察被涂的肥皂水,可以检测焊缝的任何渗漏。经过真空试验检测过的焊缝,无需再进行冲水试验检测。 3.3舟合舶串联建造工法 目前超大型油轮的建造采用船坞内半串联建造法,即在同一坞内建造一艘船体的同时,在一端空余的位置上建造第二艘船的舵段,当第一艘船出坞后,第二艘船的艇段原位落墩或移至第一艘船的位置上进行整船的建造,并在第二艘船的艇段位置上继续建造第三艘船的航段,并依次类推进行坞内建造。这样,不但提高了船坞的利用率,也加快了船舶批量建造的速度。 整船搭建好后,并且半船搭建到规定长度时,需进行出坞作业。半船在坞内的起浮、移位、坐墩定位,整船的起浮、移位出坞、靠码头系泊都是保证船舶后续顺利建造的关键。船舶移位是指通过坞内放水,用坞旁牵引小车及拖轮将某一位置的半船或整船拖到另一位置船舶落墩是指坞内某一位置的半船,通过移位,起浮在原坞墩或另一坞墩位置上坐墩。 3.4舱口围总组工法

第六节 船舶密性试验

第六节船体密性试验 一、密性试验要求 (一)概述 检查船体外板及有密性要求的舱室的焊缝是否存在泄漏、渗漏情况的试验称为船体密性试验。 密性试验的传统方法是用灌水法。根据不同的部位,造船规范要求将水灌至规定的高度,使船体结构和焊缝处于一定的受压状态,然后,检查有关结构和焊缝,不应有变形和渗漏现象。由于它是属于实效性试验,且检查渗漏效应一目了然,在对舱室作密性试验的同时,又起到了强度试验的效果,因此历来为船检部门所接受。但是水压试验虽然可靠,验收又方便,但船厂在执行中困难不少,首先,舱室注水后,船体负荷增加,需要增加墩木的数量,尤其是油轮,舱容大,更难实施;第二,相领舱室要交叉注水,而每次注满舱与排水要化很的时间,增加船台建造周期;第三,江湖或海水排水后,清扫积存淤泥的人工多,而改用自来水成本又太高,舱室骨架经注水后,在死角与间隙中留有难以揩干的积水,会增加锈蚀;其次,舱室注水后若发现严重的渗漏缺陷,按补焊要求必须排水修补,重复注水致使试验时间更长。 为此,造船规范允许水压试验可以用充气试验代替,但由于充气试验无法兼作强度试验,故规范规定:“对于全部液舱均采用充气试验的船舶,在完成充气试验后,至少应对每种结构型式的液舱中的一个作水压试验。但对干货船中标准高度的双层底舱和液货船中远离货舱区域的液舱,如验船师对充气试验结果感到满意,可免作水压试验”。“当在船台上或干坞内进行水压试验有困难时,水压试验可在船舶下水后进行,但对船体的水下部分以及下水后无法检查的部位,应在下水前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检查,并使验船师满意”。船厂在建造批量船舶的首制船时,应执行此规定。然而,多年来的造船实践表明,对于按规范进行结构设计的船体强度是足够的,技术部门应征得验船师同意,可减少液舱水压试验的数量。 (二)船检规范的密性试验要求 按中国船级社的《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规定的船体密性试验部位和试验压头要求,见表3-31。 表3-31 船体密性试验部位与试验压头要求

汽车前组合灯、后组合灯环境可靠性试验试验大纲设计参考

汽车前组合灯、后组合灯环境可靠性试验试验大纲参考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机动车零部件检测试验室是CNAS认可实验室,福特、大众、标致雪铁龙(神龙)、日产、本田等国际著名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奇瑞、吉利、广汽、比亚迪、福田、江淮等民族自主品牌车企的认可实验室,可以为汽车灯具企业提供从产品研发验证到ccc/e-mark/dot认证到一致性生产控制的全程技术服务。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卓越的质量保证服务,协助通用、福特、大众、法雷奥等知名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质量技术不断进步。 汽车是由多达几千个电子零部件组成的复杂产品,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控制电子部分、娱乐多媒体电子部分、导航及车载通信等等越来越多,使车辆复杂程度不断加大。而这些电子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及运行可靠性。特别是严苛的环境(运输过程、存放、工作中、气候等等),都在考验着汽车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本文简单整理出汽车前组合灯、后组合灯环境可靠性试验试验条件,以提供给广大客户参考。(本文只例举介绍部分测试项目条件参考,具体测试要求由各大车厂提供) 3 试验项目 3.1外观试验 3.2分界面试验 3.3工作湿度试验 3.4存放湿度范围试验 3.5加热老化试验 3.6防尘试验 3.7浸没试验 3.8配光性能试验 3.9振动试验

3.10腐蚀试验 3.11接触力试验 3.12表面涂层相容性试验 3.13耐温性试验 3.14灯泡试验 3.15盐雾试验 3.16防水试验 4 试验设备和试样 如果没有另外说明,所要求的各种试验装置可按照所指定的试验方法,试验技术条件、标准和法定技术要求来执行。 4.1试验设备 各种试验设施和设备应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应具有可靠的核校验标签。 4.1.1总则:用于安装试样的支架和夹具 电源:直流30V/10A,电压和电流是可调节的 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为直流0.2V,2V,20V,和200V,最低精度等级为0.5。 4.1.2耐热性加热老化 冷热交变温热试验箱 在室温230C±50C相对温度80%的条件试验室中进行试验 湿度范围:-400C~900C 温度的允许精度:±30C 4.1.3振动试验,采用符合GB2423、10试验要求振动试验机上进行。 4.1.4配光性能试验,测量装置应符合GB4599-94中第8条要求,试验暗室,装置及设备 4.1.4.1试验暗室四周无漏光,具有常温常湿及不影响灯光透射性和仪器精度的环境条件。 4.1.4.2配光屏幕颜色应便于照准,配光测试时应消除杂光,仅使灯具的直射光进入探测器。 4.1.4.3配光测试应采用直流稳压电源。 4.1.4.4配光测试用的电器仪表精度不低于0.2级。照度计的探测器应使用光电器件,其示值误差不超过满量程的±40C(国家检定规程中的一级照度计) 4.1.5替换的试验装置

气密性试验规范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气密性试验规范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密封箱 气密性试验规范 一、试验概述 密封箱要求具有密闭性,能有效的阻隔舱外有毒气体进入救生舱内,确保避难人员的安全。 二、试验目的 通过有效的检测方法,检测密封箱整体结构及各法兰连接处的气密性。阻隔密封箱外有毒气体进入密封箱内,确保避难人员的安全。 三、试验方案 1、密封箱内正压气密性,如图1所示: 图1 舱内正压气密性试验 通过给舱内充入低压气,使舱内气压达到1000Pa,观察压力仪下降数值在每小时内是否大于对舱内充气使舱内压力到+1000Pa,泄压速率应不大于350±20帕/小时;舱内气压应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500帕,各法兰连接处和门框处是否漏气,验证救生舱整体的密封性。 四、试验设备 1、低压气 2、压力表(规格为0~2000Pa) 3、1′球阀 4、胶管 五、试验步骤

1、密封箱正压气密性试验,按图1将低压气、球阀、压力表和救生舱体预留进气管道接口连接; 2、打开低压气和球阀给密封箱内施放低压气,使舱内气压达到+1000Pa,关闭球阀; 3、保压5分钟后开始记录压力表数值,2小时内观察压力表读数,每隔10分钟记录压力表的数值,共记录六次压力值。数据记录表格见附表1。 六、泄漏检测方法 1、取皂粉水在正压试验时涂在救生舱法兰连接处,观察是否有气泡,有气泡可判断连接处泄漏。 2、用毛刷刷酒精在各连接处,若酒精立刻挥发或听到气流声,则可认定此处泄漏; 3、取火香一支点燃后在救生舱法兰连接处,如果火香发亮或燃烧,即可认定此处泄漏。 七、注意事项 1、记录数据要准确、清晰、认真; 2、记录时间间隔为每10分钟记录一次。 3、在试验中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试验,并查找异常原因。

可靠性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可靠性实验室工作规划 一、可靠性实验室的目的 1、通过对产品的可靠性试验,能准确定位和量化我司产品适应使用环境的能力及衡量产品质量等 级。 2、评估我司产品的可靠性并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隐患。 3、通过可靠性试验,能为产品的设计或升级、改良提供客观的证据和建议。 4、为产品的失效分析、可靠性测试及新产品定型试验提供测试平台. 二、试验项目及内容 1、EMS (电磁抗扰度)相关试验项目及内容 ⑴ 群脉冲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电源端2KV ,信号和控制端1KV的电快速群脉冲干扰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诸如来自切换瞬态过程切断感性负载、继电器触点弹跳等的各种类型瞬态骚扰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fT 17626.4-199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标准(EFT)的要求。 ⑵ 静电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空气放电8KV 及接触放电6KV 的静电放电试验. 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 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来自外界的各种类型的静电放电(可能由人体或其它物体产生)的抗扰度。具体试验标准参考GB/T 17626.2-1998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ESD)的要求。 ⑶1。2/5OUS及8/20US组合波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根据GB/T 3797—2005电气控制设备第4。13。3条规定,电气控制设备应通过线对线1KV ,线对地2KV 的组合波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此项试验属于常规EMS 项目之一,通过此项试验验证产品对抗击如开关切换、雷

密性试验大纲

Page 1 of 1 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HUARUN DADONG DOCKYARD CO. , LTD. 驳船密性试验大纲 一、概述 本船密性试验按《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Inland Navigation Vessels》1984(3-6)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二、试验要求 1、由于本船特殊性,密性试验分两步进行: 封盖内底板之前,外板对接焊缝、水密肋板角焊缝进行煤油涂检试验;内底板封盖后,根据船检及船东要求,船体首尾尖舱进行压水试验,其余舱室进行气压试验。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密性试验前,船体各部位应清洁,焊缝应清除氧化皮和焊渣,不得对水密焊缝涂刷油漆。 1、煤油试验 1.1试验部位焊缝的检查面上,先涂上薄层白垩粉水溶液,其宽度不小于40~50mm。检漏工作应在白垩粉干燥后进行; 1.2 煤油试验持续时间,水平焊缝30min,垂直焊缝45min。 2、充气试验 2.1试验时,每个试验舱室安装压力表两只,表要经过检验。 2.2试验时,先将试验舱室内空气压力加到0.2bar,关闭进气阀保 持大约10到15分钟,经船东、船检检验后再将压力减到0.15 bar,关闭阀门开始用肥皂水做密性试验。 3、压水试验 3.1试验压力:水柱至空气管顶,至少高出舱壁甲板0.5m。 四、试验顺序 全船共分13个舱室,其中1、13号舱室为压水试验, 充气试验顺序为: 第一批:3、5、7、9、11号舱室; 第二批:2、4、6、8、10、12号舱室。 舱室编号如附图所示。

船体密性试验图设计规范

船体密性试验图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体密性试验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新建民用船舶的船体密性试验的设计。水面舰艇和修船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CCS《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2001版(第1分册) 3 定义和符号 下列定义和符号适用于本规范。 3.1定义 3.1.1充气试验 向密闭舱柜内注入压缩空气,并达到规定的压力和持续的时间后,通过向被检验的焊缝表面喷涂检验液(如用肥皂溶液时,在00C以下应加热),检查焊缝渗透情况。 相邻舱室不得同时作充气试验。 3.1.2压水试验 向密闭舱柜内注入淡水,达到规定的水位和持续的时间后,检查焊缝渗漏和结构变形情况。 3.1.3压水强度试验 向货舱、压载舱、深油舱等大型舱室注入淡水或海水,达到规定的水位,检查舱室结构的变形情况。该试验一般在下水后进行。 3.1.4灌水试验 向敞开的舱室区域灌水至门槛高度,检查焊缝渗透情况。 3.1.5压水、充气混合试验 向密闭的舱柜内灌水至人孔盖下缘,然后再注入压缩空气,检查焊缝渗透情况。 3.1.6冲水试验

用规定尺寸的喷嘴和一定压力的清洁水,按要求喷射被检验的焊缝,在另一侧检查焊缝的渗透情况。 3.1.7抽真空试验 在被检验的焊缝上喷涂检验液(如用肥皂溶液时,00C以下应加热),将真空盒覆盖在焊缝上,通过高速气流形成真空,检验焊缝渗透情况。 3.1.8涂煤油试验 在被检验的焊缝上先涂上白垩粉溶液,干燥后,在焊缝背面涂上适量的煤油。利用煤油的渗透力,通过观察白垩粉上是否产生煤油斑迹,检查焊缝的渗漏情况。 该试验方法一般适用于5000吨级以下中小型船舶。 3.2试验符号 A——充气试验 W——压水试验 S——压水强度试验 F——灌水试验 W+A——压水、充气混合试验 H——冲水试验 V——抽真空试验 K——涂煤油试验 4 设计依据 a)总布置图; b)船体分段划分图; c)船舶建造说明书; d)舱容图; e)有关国际公约、规则及船级社规范。 5 设计准则 5.1对所有有密性要求的船体舱室和舱柜结构都应设计经济、有效的试验方法。 5.2采用的试验方法应满足有关公约、规则、船级社规范的要求,并符合公司的施工工艺。 5.3采用的试验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

导管水密性试验

中国水电路桥郑州市陇海路快速通道工程BT项目水下混凝土浇筑导管水密试压记录 编号: 标段名称中国水电路桥郑州市陇海 路快速通道工程第十标 单位工程 郑州市陇海路快速通道 工程 施工单位工程部位钻孔灌注桩 节段编号 节数、长度 试压压力 (MPa) 持荷时间(min) 试压结果 (有无渗漏) 试压时间旁站监理备注节数×节长度累计长度 质检工程师: 日期: 监理工程师: 日期:

导管试验方法及步骤 导管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 1、检查每节导管有无明显孔洞,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为3m,检查每节导管的密封圈情况。如缺少或破旧不能使用,要及时拆除更换或添加。 2、选择场地,使导管在地面上平整对接。 3、对导管两端安装封闭装置,封闭装置采用既有试压套。在试压封闭两端安装进水孔。安装时使两孔位于管道的正上方,以使注水时空气从孔中溢出。 4、安装水管向导管内注水,注水至管道另一端出水时停止,并应保证导管内充水达70%以上,方可停止。 5、将一端注水孔密封,另一端与空气压力机连接,检查导管连接处封闭端安装情况,检查合格后压风机充压0.6MPa时,保持压力15分钟。检查导管接头处溢水情况,对溢水处做好记录,试压将导管翻滚180o,再次加压,保持压力15分钟,检查情况做好记录。 6、导管水密试验时的水压应不小于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进行承压试验时的水压不应大于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Pmax,Pmax可按下式计算: Pmax=1.5(ㄚcHcmax-ㄚwHw) 式中:Pmax——导管壁可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KPa; ㄚc——混凝土容重(用24KN/m3),KN/m3; Hcmax——导管内混凝土柱最大高度,采用导管全长,m; ㄚw——钻孔内水或泥浆容重,泥浆容重大于12KN/m3时不宜灌注水下混凝土,KN/m3; Hw——钻孔内水或泥浆深度m。

船舶密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严格控制影响船体密性试验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安全因素,保证船体密性试验质量。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船体主要用作船体舱室密性试验的工艺指导。 3术语 -------- 4职责 严格按工艺要求对船体舱室进行密性试验及做好试验记录,对舱室的水密性负责。 5实施 5.1密性前必须熟悉图纸及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及参数,检查仪表是否正常,带齐必备的工具。 5.2密试前应了解密试舱及其相邻舱室的结构特点,有无油水污物,有关工序施工是否结束报验合格,对复杂、狭小舱室或局部区域应分阶段做密试。 5.3试验前应先检查受试的舱室的完工程度,完工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 5.3.1结构的装配和焊接工作全部完成,焊缝已经检查合格,不合格的焊缝已经返修符合要求。 5.3.2舱内人孔盖座的安装完毕。 5.3.3舱内钢质直梯的安装完毕。 5.3.4舱口围板、支柱及水密舱口盖的安装完毕。 5.3.5伸入舱内的通风管主体的安装完毕。 5.3.6位于舱室密性构件上的属具、座架、管子法兰等的安装完毕。 5.3.7平台、甲板和舱壁上覆盖层紧固螺丝的安装完毕。 5.3.8火工矫正完毕。 5.3.9装配“马脚”的清除、焊补及打磨已完毕。 5.3.10若以上某项工作必须在密试后才能完成,则位于该部分的船体应按规定标准作补充试验。 5.4密试封舱前应了解舱内是否有人或火种,确保安全。 5.5密试部位的焊缝,应清除焊渣、油污、锈蚀等,并保持清洁。 5.6检漏必须仔细,用锤击法暴露泄漏点,注意堵漏孔有否遗漏。 5.7对压水试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5.7.1灌水的舱室部位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墩们和支撑,以防船体变形。

可靠性验收试验

可靠性验证试验 1 概述 1.1 试验目的与分类 可靠性验证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可靠性验证试验根据产品的性质分为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 可靠性鉴定试验是为了验证新开发产品的设计是否达到规定的最低可接收的可靠性定量要求。 验收试验是对正式转入批生产产品是否达到可靠性定量要求的试验。 1.2 统计概念 可靠性指标是产品性能的时间表征,是随机变量,无法用仪表检测,只有通过抽样试验或全寿命统计才能检验。 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指标,也是可靠性目标值,在合同中又称规定值,试验方案中可为θ0。 产品必须达到的可靠性使用指标称可靠性门限值,在合同中叫最低可接受值,试验方案中为θ1。 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案建立在统计数学基础上,与“个体”、“总体”、“批”、“样本”、“样本量”、“随机抽取”、“分布”等等统计学概念有关。 电子产品在寿命的随机失效期的故障率为常数,符合指数分布。 1.3 一般要求 试验大纲必须经过有关方面讨论批准。 统计试验方案由订购方在合同中规定,从有关标准中选定。 试验样品的技术状态应是经过批准的。 试验剖面应代表实际使用环境条件。 试验应在授权的实验室在用户代表监督下进行。 2 可靠性验证试验大纲 2.1 试验大纲内容 试验对象和数量; 试验目的、进度; 试验方案; 试验条件:试验设备提供的应力及其容差、检测设备及其精度要求; 试验场所,经订购方认可按以下顺序选定:独立实验室,合同乙方以外的实验室,合同乙方的实验室; 设置评审点、开展FRACAS要求。 2.2 试验方案 A 根据大纲要求制定试验方案,内容包括: 试验项目; 选定统计试验方案:号码、鉴别比D、风险α和β、试验时间T、样品数量、是否可替换; 试验剖面; 故障判据及分类; 有关试验方职责分工; 计划进度、经费、人员、维修器材等资源保证条件; 其它可靠性活动信息。 B 试验方案选定因素 定时截尾试验,累积试验时间是确定的,便于试验计划安排和管理,但不一定是最经济的; 定数截尾试验,累计相关故障数是确定的,在采取不可替换的试验时,样品数量是也确定的,也不一定是最经济的。 等概率比序贯试验,做出判据所需的故障数和累计试验时间比定时截尾和定数截尾试验的少,事前只能确定它们的最大值,但样品数量和试验时间难以确定,不便于试验计划安排和管理,最大累积试验时间和累计故障数有可能超过定时截尾或定数截尾的试验。 2.3 试验条件 可靠性验证试验剖面应典型代表产品的使用条件: 功能模式,当产品有超过1种使用模式时,应分析各自所占时间的百分比,确定模式转换的方

试验大纲

1. 总则 2. 系泊试验 2.1 试验的目的及要求 2.2 燃油系统试验 2.3 滑油系统 2.4 冷却水系统 2.5 压缩空气系统 2.6 舱底水系统 2.7 压载水系统 2.8 水消防系统 2.9 固定灭火系统 2.10 生活和疏排水系统试验 2.11 通风系统试验 2.12 其他辅机 2.13 柴油发电机组试验 1.总则 1. 本船轮机部分的试验分为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两部分。本大纲作为船舶建造完 毕,轮机部分交船和验收的指导性文件。 2. 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本船的建造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主要是机舱设备、管路系统 和甲板机械的安装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3. 与航行无直接关系的机械设备应在系泊试验完善后签字验收,航行试验中不作试验和交。 4. 试验时使用的各种测量仪器、仪表、量具等(随机附带的除外)应有计量部门的合格证件。 5. 试验应由船厂会同船东、验船部门进行。 2.系泊试验 2.1 试验的目的及要求 1. 检查、轴系、各种辅机、全船管路系统的安装质量与使用情况及设计的正确性。 2. 检查设备系统是否与图纸相符。 3. 决定本船是否能进行航行试验。 4. 向航行系统注入足够的燃油、滑油和淡水。 5. 低油位报警试验:通过放油的方式观察液位继电器是否能产生低油位(约 200mm 高度)报警信号。 6. 滤器压差报警试验:调整滤器压差0.4MPa 的报警试验。 7. 失压试验:试验当工作压力低于0.5MPa 时,报警和主辅泵切换运行情况。 8. 油温高报警试验:模拟油温80℃时报警信号。 9. 电动或电动液压舵机应在驾驶室和舵机室分别作操舵效用试验。 2.2 燃油系统试验 1.检查燃油系统的安装质量、使用方便性、可靠性。 2.各燃油低压输送泵、驳运泵及燃油管系在最大设计参数下进行效用试验30min,试验 时检查泵及电动机的运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发热、泄漏、敲击等现象。检查主、备 用泵的转换灵活性。并测定各泵排量和压力。 3. 舱室外的燃油泵应急关闭装置应进行效用试验(电气),燃油柜上的速闭阀,应在 舱室外进行应急关闭效用试验. 4. 备用燃油泵进行转换效用试验。

可靠性试验方法与标准

目录 1.目的 2.范围 3.样品要求 4.试验项目和方法 1)高温动作 2)低温动作 3)高温贮藏 4)低温贮藏 5)常温(3- 5 PCS)老化 6)高温高湿试验 7)高低温循环冲击试验 8)跌落试验 9)振动试验 10)高压测试 11)静电测试 12)过压、欠压测试 13)内部检查 14)机械操作试验 15)涂膜试验 16)CD门、卡门耐强度试验 17)按钮、CD门、面壳压力试验 18)移行试验 19)撞击试验 20)盐雾试验 21)电池寿命试验 22)温升试验 23)手挽强度试验

1. 目的 为了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质量,规范可靠性试验的方法和标准。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产品,若客户有指定规格,将以指定规格为根据。 3. 样品要求 3.1 产品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 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指示正确,各种功能应 正常工作,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表符号标准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 3.2 样品应检查OK后才可以进行可靠性试验。如果存在不良,在该不良对所做试验无影响 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相关试验,但试验前必须详细地记录不良现象。 4. 试验项目和方法 4.1 高温动作(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应在不包装,将处于温度40℃或45℃湿度60%的恒温槽中工作8H以后,在当时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检查,所设置的动作状态是指CD+REC/MP3+REC/TAPE+REC/RADIO+REC状态,VR开到最大,电压设定为规格加10% 。 b.产品备注条件: 出口产品: 45℃/4小时/湿度60%/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OEM产品: 40℃/8小时/湿度60%/音量开70%/电压提高10% 内销产品: 40℃/4小时/湿度60%/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c.标准 样品在温度为40℃±2℃湿度60% RH(手板机和PP机为45℃±2℃)湿度60% RH时应能持续工作8H,并符合“3”的规定。 4.2 低温动作(3-5 PCS) a.试验方法: 样品在不包装,试验机将处于温度-10℃的恒温箱槽内工作8小时以后,在当时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检验,所设置的动作状态要求同4.1相同。 b. 产品备注条件: 出口产品: 0℃/4小时/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OEM/内销产品: -5℃/4小时/音量开100%/电压提高10% c. 标准: 样品在温度为-10℃±2℃(带有CD功能为0℃±2℃)时持续工作8H,样品应符合“3” 的规定。 [注:低温情况下无须湿度否则会结冰 OEM定义: 代工,帮代其他厂商做的产品]

气密性试验完全版

一、工程概况 (一)简介 循环系统位于熄焦炉与余热锅炉之间,它是熄焦炉与余热锅炉之间惰性气体循环装置。主要由循环风机、一次除尘器械、二次除尘器、热管换热器等设备以及与这些设备连接的管道、补偿器和阀门等组成的密闭系统,是熄焦炉用的惰性气体全部通道,其作用是降低惰性气体中的含尘量,提高熄焦装置热交换效应,以实现节约能源,消除环境污染,提高焦炭质量和产量。 (二)循环系统主要设备 循环系统主要设备有循环风机、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及热管换热器等组成。 1、循环风机 型式:双吸入涡轮型 风量:233000m3/h 风压:14000Pa 2、一次除尘器 型式:重力除尘式(1DC) 处理风量:233000m3/h 3、二次除尘器 型式:立式多管旋风分离式(2DC) 处理风量:233000m3/h 4、热管换热器 型号:PD145 冷却能力:89t/h 二、试验的目的 熄焦用的惰性气体在经过循环系统设备和管道时,系统中所有的法兰连接面、人孔门密封面和壳体焊缝等在运行中是不允许泄漏。因此,在干熄焦装置安装完毕后,需进行全体气密性试验,以保证装置安全稳定地运行。气密性试验是干熄焦装置的一种严密性试验,它是循环系统安装完毕后和烘炉前的一种重要工序,其目的是在冷态下检查设备管道制造质量和系统是否严密,以便对气密性试验检查出的缺陷及时消除,,同时为系统烘炉创造先决条件。气密性试验是保证干熄焦装置日后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气密性试验是检查,处理所有法兰连接面的泄漏,而那些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必须进行连续抽吸,排出或允许少量泄漏的部位不在检查,处理之列。

1、漏风检验法 鉴于装置各系统构成诺大的封闭空间而又有些部位是开放的,在构造上就不可能绝对的密封的,如干熄炉炉口、一次除尘器放散装置、预存室放散装置、炉口水封槽和耐火砖砌体之间空隙(填塞松软耐热纤维)等。这就不可能向管道、容器那样用“压力降”的方法来判定“装置气体气密性试验”合格与否,鉴于装置在正常运行时,设计是按零压处理的,因此只能采用漏风试验方法来检测严密性。即在指定位置保持试验压力并利用循环风机向系统鼓风,使系统形成压力。通过循环风机电机变频调速使系统内静压力上升并保持在5000Pa,在此压力下,利用喷涂或刷涂肥皂水方法,对系统中各结合面和焊缝处进行漏风检查,若各系统无漏风现象或者漏风鼓泡为螃蟹泡状,即可认为气密性试验合格。 2、试验设备 试验风机:利用本装置所设置的循环风机自身送风,通过循环风机电动机变频调节压力。 试验仪表:倾斜式微压计、U形水柱气压计。压力表设置见图一 四、干熄焦全体气密试验流程:见下图所示。

新规范气密性试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新规范气密性试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前言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中为确保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提高了管网严密性试验的要 求(要求压力降为133Pa,根据其条文解释基本为无压力降, 133Pa为人的视觉误差),这对提高城市管网投入运行前的门 槛,确保城市管网的安全运行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规范颁布后,我市天然气管网在验收过程中执行该规范时,采用加头部装置管道温度计的办法来测定管内温 度,但在实际使用中多次出现问题。经与西安、咸阳、铜川等 地同行了解,均使用此种方法,这种取样办法存在的问题在实 际中使施工部门、运行部门存在较多的漏判和误判,给工作带 来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安全隐患。 由于对管道内介质温度的采集手段相对贫乏,采用头部装置测管内温度相对于外界温度来计算,虽然较以允许微漏 为理论基础的旧规范前进了一步,但其在现实工程验收中存在 较大的方法问题。主要由于头部装置外露,受外界温度变化影 响较大,即使安装在埋地部分,也因绝大多数管道均有埋地和 架空两部分而无法准确测定,由此收集到的温度数据失真,使 管道验收存在误判和漏判的重大问题。解决该方法问题对提高 新规范的适应性、提高其权威性有重要作用。 对全架空及全埋地管道因不存在该问题,因此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2 存在问题及其表现特征 规范12.4.5中的气密性试验公式:

式中△Pˊ——修正压力降(Pa); H1、H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压力计读数(Pa); B1、B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气压计读数(Pa); T1、T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管内介质温度(℃)。 该公式中的理论基础为理想气体定律:即存封闭条件下,一定量的气体在温度、压力、体积3位参数中PV/T为一定值。 2.1 问题表现 (1)在管道验收中,管道系统的体积为一定值,即变量只有P、T两个变量。据此,在假设管道系统气密性试验合格的前提下,则有P1/T1=P2/T2,即P2/T1—P1/T2=0,即△P=0,但在实践应用中我们发现在管道气密性试验合格的前提下,△P绝大多数为负值,我们为此曾在新建管网中加入乙醚进行气密性试验,证明管网无泄漏后,其理论计算△P仍为负值。这就说明我们对P、T的数据的采集存在较大问题。 (2)多例受外界影响判断结果反复的事实,说明P、T 的数据采集有问题: 原因:为什么会产生此种现象呢,经过我们理论分析认为:气体中分子运动相当活跃,而压力就是单位时间内分子运动撞击所表现出现的物理特性。即在一段管网内,即使管道长度较大,但因分子运动的特性,其压力表现是相当一致的,空气因其导热系数小(273K即0℃时空气的导热系数?=0.0243w /m·k根据现行国家标准CB4272—92规定,平均温度在350℃以下时导热系数低于O.12w/m·k的材料为保温材料),是良好的绝热层,其温度传递相当慢。同样一段管网,因为我们采集数据的位置特征不一,就有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判断结果,即合格的变为不合格,不合格的变为合格,从而使我们的管网安全最重要检测手段一气密性试验流于形式,甚至靠天吃饭(主要受T1、T2的差异影响)。我们所在城市就此出现过多例,管网验收不合格但未查出任何漏点,连续验收时又为合格的情况。

IGBT可靠性测试方法

I G B T可靠性测试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I G B T可靠性测试方法 IGBT的寿命通常长达数十年,因此倘若不采取特殊的测试手段而使器件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直至失效是不现实的,寻求一种有效地测试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通常的测试手段有加速寿命测试(HALT,HighLyAcceLeratedLifeTest),HASS(HighLyAcceLeratedStressScreen)、功率循环、温度循环几种。本文着重介绍功率循环和温度循环测试方法。 功率循环测试 在给定的温度和循环次数条件下,收集工作中器件的相关参数。在测试前,器件的工作温度已经被调节到合适的点并且器件已经上电。功率循环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7]; a)恒功率:对于任何单个器件,功率在加热期间置为预先设定的值,在关断 期间要么不加功率负载。这通常涉及开环控制,预先设定的值也会因散热区别而异; b)变功率:为了使散热达到最快的速率,在加热或散热期间功率出于变化状 态,此模式下闭环控制很受人们亲睐; c)恒散热:同恒功率相匹配,散热要么控制在预先设定的值(散热期间或整 个测试期间),要么关断(加热期间),此模式为开环控制; d)变散热:在加热或散热期间,散热的速率是变化的。此模式可增加循环速 率。 图1是恒功率/恒散热和变功率/恒散热测试的对比。 图1功率循环方式 温度循环测试 将器件放在温度控制箱中,不断调节温度箱内的温度如图2所示。通常情况下,实验将高温条件设为150℃,放置20分钟,低温设为-40℃,放置20分钟,常温25℃,放置10分钟。温度变化的步长大约10℃每分钟[10]。 图2温度循环测试方式 IGBT失效判定标准[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