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分析

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分析
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分析

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

一、案例分析的原则

案例是描述管理决策或者人们试图解决的管理问题(或管理者、执行官、博士、工程师、会计师等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执行决策所依赖的周围的环境、事实、意见、偏见等等。案例通常把决策者的观点写出来,案例方法就是把案例作为教学手段,使学员们有机会处在决策者或解决问题的人的境遇。学生们学习书面案例就是要对所采取的行动进行探讨、分析、讨论、作出决策。通过反复的个人分析、与他人讨论、确定问题、找出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阐明目标和讨论标准、选择行动办法、预见可能出现的结果、实施的计划等,学员们就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方法包括案例材料和使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方法,它还对学员们的答案、分析、建议以及决策提供反馈意见。

二、什么是案例分析

一般来说案例有四种类型(威夫林斯,1968年):(1)单个问题;(2)独立的事件;(3)组织问题;(4)上述问题中的有机结合。案例分析可以集中在一个人、一件事或一种情况。因为案例要用于诊断的目的,所以,书面案例包含有关的数据。案例本身不含规范的数据(解决方案及其效果),因为这是学员们在培训中应该做的。案例介绍了发生在一个组织(商业、医院等)内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层面的实际事件,展示实际生活的复杂性。案例作者把与培训有关的经济、技术、社会以及人为因素等内容都写出来。

马尔科姆·麦克内尔认为案例分析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有特定的时间段,用过去时来写,限定一些事件;

*有故事发展的叙述结构和向学员(公司、行业、技术等)解释上下文及其细节的说明结构;

*有围绕一个问题(应该是什么/应该做了什么?)的情节结构。

威廉斯(1969年)则认为案例分析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一个规定的问题和现有的信息(书面案例)、所需的信息、实际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及效果、最好的措施、处理的结果和防止未来出现类似问题的方法。

好的案例能将事实、人物及贯穿其中的情感都加以详细阐述。它告诉读者形势如何发展,怎样作出决策,从而缩小了有突出特点和行话的商业、职业与学习小组之间的差距。教师为学员提供理论工具,学员的任务就是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的实践中去,判断哪些是有关的内容、找出真正的问题、决定应该做什么、设计出行动计划。

三、开发编写案例

案例分析需要利用讲课、图纸、阅读、讲义、电影或电视以及其它的直接经验、角色扮演、模拟、实践课和实际经验等经验学习来补充。培训课程设计应该包括进展速度的变化、平衡输入与输出的顺序。在设计课程时,必须了解整个培训课程所需的时间和完成案例分析

所需的时间。

四、研究

寻找一个合适的组织来写案例,从组织中的个人、小组和其它资源收集适当与必要的数据,核对事实和获得已发布的信息可能比实际写出一个案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做研究的人就是实际写案例者,就更易于协调。但由于各种原因,情况往往不同。如果案例分析由一个小组共同来写,那么,计划和协调就更重要了。

五、计划

好的计划是案例开发的基本组成部分。首先,研究人员必须考虑案例的需要。要教哪一方面的主题、概念、理论和模式?考虑什么类型的问题?阐明哪-类问题?该组织往哪个领域发展更合适?还有其它需要专门考虑的问题吗?

六、寻找组织和问题

一旦确定需要写案例,下一步就是寻找一个合适的组织及其存在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写出一个能够满足需求的案例。一般很难找到执行官愿意谈论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组织,寻找合适的突破口本身就是一项研究任务。一种可能的方法就是找那些你过去写案例时曾经接触过的人。在同一行业(咨询等)的人可以通过他们的工作与接触寻找突破口,他们会很高兴地告诉你-些可能发生的事情。你可以从同龄人、同事、专业网络和其它行业接触过的人、过去的学生、以及你在会议和研讨会上见过的人寻求线索。你还可以阅读经常刊登某些组织存在或已经解决了有意义问题的专业期刊和商务报纸。

在寻求线索时,重要的是确定你需要与该组织中的谁联系,存在什么问题。即使一条线索可能产生良好的接触,可是,这个人所在的组织可能不适合写案例,或者同意你写一个案例。然而,该联系人可以帮助你在其它组织找到另外的联系人。

七、初次接触

在打电话或写信给联系人之前,检查一下你所掌握的信息。组织中的实际情况适合你写案例吗?对该公司做些研究,你就不至于受到"冷落"。如果你写信,就强调说明案例将用于教学,而且对该领域(如管理、医学、护理、工程)也会有贡献。事先感谢联系人的合作与帮助。你可能还想把案例的样稿和信件一起寄给联系人,在信中说明所有的案例都有差别,简单地说说你希望案例达到什么目的(利德斯和欧斯金,1973年)。

于是、跟联系人约定时间,见面时你有具体的建议,让联系人知道你在寻找什么。提供关于案例分析的情况,你在哪一类培训课程中将使用该案例,课程(你想把什么教给学生)的目的,你如何使用案例等有关信息。强调指出特定组织和事件值得写入案例研究的特殊价值,以及该案例对教学所做的贡献。在某些情况下,案例研究着重强调如何解决问题,有利于为该组织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

先总的看一看所存在的问题,以便检查下一步案例研究的可行性。以后就按时间顺序来预览。

你每次与联系人见面,都要描述你是如何看待案例的进展,说明正在发生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让联系人和该组织的期望与你的期望相同。简述你写案例的方法、时间和你需要得到组织的哪些帮助。强调指出案例的作者必须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参与实际解决与分析问题,如,你将不会作为顾问到该组织去。有时候,案例作者可能就是实际使用案例的人,以后还可能向该组织提供有关学生们是怎样看待和解决问题的信息反馈,但这不常发生。

讨论一下写案例时有多少不真实的内容,可能有必要也可能没必要隐去组织、产品或服务、地理位置、涉及到的人员、具体的措施、以及营业额、生产或销售数量等公司的数据。下文的"写作"部分有助于澄清隐瞒事实的一些问题。

另外的期望就是组织中的执行官和管理人员能否同意案例分析的内容,他们是否愿意合作。此时,你需要协同努力,确定能否得到该组织存在的全部问题。如果联系人处在组织的高层或者能够获得高层人员的正式授权最好,这样,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其他人都知道你的写作和案例研究已经得到"批"。

最后,问一问谁来审查案例研究的初稿,并为公开出版签字。公开发表需得到该组织主管执行官的书面许可,才能把案例(最后批准的初稿)用于教学目的而出版发行。没有书面批准和公开发行的案例研究是无效的。在初次接触时,问一问联系人和其他高层管理者:"你们愿意将这个案例公开出版发行吗?"。如果联系人说:"这个案例需要得到我们法律部门的审核",你就不会投入一个好案例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八、收集数据

案例分析调查的很大一部分是与每一位经理、执行官、涉及到或对案例问题有独到见解的人员进行面谈。这些人员可能处在受影响的组织中的不同岗位或部门,不仅仅限于那些出现问题的部门的人员。与约见面谈的人员定好时间。最初不要集中在"问题"上,而使对方感到为难或退缩。改为问"问题",你可以这样说:"我想听一听你处理这个问题的经验"。对你想得到的信息要表现出诚恳和直接的态度,但要运用机智的手段。现在就该应用以下的面谈技巧:倾听、观察和汇报等。在这个过程中,你经常要有足智多谋,才能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你还必须小心,不要有超越(或屈服于)执行官的名声,或者只是寻找不可外扬的丑事。如果你的出现被看作有分裂或破坏性,那就关起门来交谈。总之,不要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故事。如果你的出现被看作有分裂或破坏性,就会叫你离开。把自己装扮成追踪线索的神秘作家,效果会更好。

当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情况出现时,或者尽快在其出现之后,最好能够与组织中的人员进行交谈。正如神话故事一样,过了时候就很难追踪痕迹。一个事件一旦过时(尤其是不愉快的事件),人们就减少或忘却了疑问和处理事件遇到的问题等。在进行面谈时,你可以做笔记,如果你有超群的记忆力,也可以在面谈之后再立即做记录。有些会见者喜欢用录音带录下会谈的内容。如果你喜欢这种方法,必须保证与你会谈的人没意见;如果他不喜欢,就可能限制了与其交谈的内容。所写的案例除了用于教学目的之外,你必须确保每一位与你面谈

过的人不把案例的信息与外人交谈,或者泄露给组织以外的任何人。你可能想说明隐去事实的程度,以及与联系人共享的信息量(如果有的话)。如果被访问者同意录音,在继续面谈之前,试放一下录音带的内容。

在研究阶段,保持开放很重要,以便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不要太着急限定问题,或者切断探索的途径或信息来源。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际的问题或情况与最初描述的或出现的可能有差异。等待你以前没有预料到的事情的出现,获得所有相关的数据。人们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想保留重要的信息。如果你认为由于某些原因使谈话受到阻碍,可以改述问题,使之变得不那么有威胁或那么直接。你也可以追踪那个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说出来的线索。

做案例研究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对待保密信息,如,与案例相关的信息,而其来源又不让写入报告。一种选择就是寻找其它线索的时候,记住这些秘密的信息;另一种选择就是拒绝接受保密的信息。如果你这样说:"我不会接受不能使用的信息,案例中将隐去所有信息的真实性,而且只用于教学目的",就可以解决公开信息时的尴尬局面。

研究任务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获得按年代排列的历史记录。这件事必须早动手,在面谈和研究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更新。案例作者的职责是报告需要作出决策或问题已经存在时的有关事实。把案例分析用于学习目的的学生们将扮演当时案例中的人物角色,仿佛他们就是处理问题的管理者或专业人员去作决策。因此,你必须了解作为情况的一部分而提供的信息,而实际上后来才得到,或者仅仅是事后的认识。

尽快获得文档数据或书面数据也很重要,这些数据可以为面谈和核查事实及按年代记录的信息提供帮助。面谈、文件和个人的观察都有助于理解事实。不要期望被研究的组织中的人有时间来提供这类数据,确定去哪里寻找这类数据可能需要他们的帮助,但是,许多跑腿工作还需要自己做。寻找和组织数据时,问问自己?quot;案例分析培训小组需要了解什么?"。当然,你可能需要询问组织中的一位专家,让他帮助你查找背景或技术数据,或者向你解释数据、专门的术语、或加工数据等。最后,你可能不想把调查局限在组织内部的数据上,组织外部也有可用的数据。你可以问:"我应该与另外的什么人交谈?" 然后,把故事进行比较,而不要试图得出任何结论。分析数据直到其中出现一种模式。记住你正在寻找数据中的模式,而不是在作解释。坚持汇报胜过批评、分析、判断或评论。总之,核查所有的事实。

最后,记住保护因案例分析而得到的信息的责任。不要与其他人探讨该组织或你已经收集的信息。实际上,你可以答应在得到最终稿件的版本之后销毁案例的全部笔记和数据。九、案例研究人员调查表

计划

1.讲授/考虑什么主题、论点、问题、概念、理论和模式?

寻找

1.你能寻找什么线索追踪线索,你能写出什么文章或出版物?

2.你问过联系人的名字吗?

初次接触

1.你的信息表明该组织值得研究吗?

2.你已经写信,并把样例寄给联系人了吗?你约定见面时间了吗?

3.初次见面,你准备一份研究项目的建议书,说明案例的价值吗?

4.你从联系人那里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吗?

5.你与联系人交换并说明期望值了吗?

6.你与联系人说过运作的方法吗?他能理解吗?

7.联系人已经告诉你谁将批准写案例,谁将为公开出版签字?

收集数据

1.你已经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每一个人面谈了吗?

2.你已经问过"论题",而不仅仅是"问题"吗?

3.你清楚地了解保密性和需要隐去的内容吗?

4.你能避免被操纵吗?

5.你已经迅速地追踪线索了吗?

6.你保持开放,没有试图提前确定问题吗?

7.你已经包括所有相关的详细资料了吗?

8.你已经指出事件的时间顺序了吗?

9.你检查过文档数据和书面数据吗?

10.你已经报告,而没有评估过从数据中出现的模式吗?

十、撰写案例

下一步就是组织数据并撰写案例分析的初稿。首先,有必要对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其次,你必须组织这些材料和笔记。计划演示文稿,准备案例大纲,然后,你可以开始按逻辑顺序把资料放回原处。

撰写案例分析时,需要应用写作和编辑的技巧。你必须应用好语法、正确的标点符号等,最好使用主动语态。有的案例作者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现在时,便于用过去时鼓励学员参与;其他人则说用过去时使人想起案例组织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觉得案例已经过时了。显然,作者必须根据特殊案例的实际情况,作出自己的判断。

以引言开始案例分析,告诉潜在的读者(培训班的成员)需要了解的内容:案例讲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清楚地定义案例的问题,说明为什么介绍此案例,如何使用。你还可能希望说明这个案例是根据一个通力合作的真实组织写成的,不过,该组织的名称已经被隐去,有些事实、姓名等也已经被隐瞒掉。为了得到法律方面的保护,你可以选择不做任何承诺(某些与实际情况相问的地方……)。

狭义或广义的书面案例写的可长可短、简单或复杂,根据潜在读者的用途、知识与经验水平,可以集中在专业技术领域、或者专门领域的一般管理技术。利德斯和欧斯金(1973年)

建议:一个案例最合适的页数为10--15页。潜在的读者可能难以接受和应用包含过多信息的长案例。

有关案例的突出事实,如案例的背景和涉及到的人物等最重要的信息应该在开头的摘要里加以介绍。你可能仅仅提到与案例有关的事实、已经汇报过的问题、公司的历史背景、目前的情况(利润、增长率、市场份额等)、将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的形势对员工的影响、工作或岗位的实质与问题的关系,迄今为止大家为解决问题已经做了哪些事,或者他们如何进展。

案例分析仅利用重要的与相关的信息和描述来再现一个组织的真实情况。书面案例必须介绍许多实际的的情感、相互作用、自然的本质和其它数据(也许含技术数据)。必须呼吁大家使用案例,案例也应该为使用者提供线索,使得大家能够分析情况,提供广泛的建议。

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现有的问题,指出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写入背景材料,使得大家了解该组织及其员工等等。这就要包括正式的组织结构或层次,实际的(非正式的)层次或关系,物理设置及运作的结果。正如一部神秘的书籍,必须有时间结构和事件的顺序。实际上,如果案例写的有点像个故事,尽管更简练、描述的内容更多、对话更少,也可能是最容易阅读和理解的。

事实上,写入没必要的描述与详细内容也达不到预期目标。要让读者找出一个基本的主题,或许是一个或两个副主题。不要修饰,案例分析是以事实为依据,有些事情不"套住真实",读者总是可以感觉到的(威廉斯,1968年)。案例能否吸引读者与他们感到超负荷或厌烦有一条界限。案例中有关人物的传记式数据一般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想什么、怎么想,或者他们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他们对案例中的问题或其他人是怎么考虑的,或者已经说了什么。在案例的大纲中利用主题的内容满足大家的这些要求,但不要做得过分。前后一致,保持想法和主题衔接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十一、隐瞒的要素

案例中的组织和人物总是有必要保持匿名,因此,总要隐瞒他们的身份,只保留与案例有关的事件与事实。其中有许多原因,利德斯和欧斯金(1973年)提出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防止案例组织陷入窘迫和可能损失生意、市场份额或信誉;

2.防止案例涉及到的个人为难和对他们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的影响;

3.防止该组织的竞争对手获得保密的信息和数据;

4.防止案例分析的学员和其他人与该组织联系,了解实际上发生了什么-骚扰源泉。

如果案例中的问题或措施有争议,该报告又可能影响到有关的人员,或者案例的出版会影响到后来的事件,案例组织很可能要求以某种形式加以隐瞒,最明显的隐瞒方式就是改变组织的名称。通常(但不总是)有必要更改案例中的人名。依赖于案例问题及其组织的性质,改变产品或行业的性质可能明智,也可能不可取。许多人认为在没有丧失或隐蔽案例最显著特征的情况下,不能隐去组织的性质。但是,美国的一些公司非常著名,如果没有隐去商业或服务的性质,案例用户马上就可以意识到是哪一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改变产品

或服务的描述(如,酗酒者治疗中心与减肥中心,一类家用电器的厂商与另一类家用电器的厂商)。不同的案例有不同的敏感性。在真正开始撰写案例之前,与案例组织的联系人和高层管理人员讨论需要隐去的数量和种类有助于澄清问题,确定期望值。假如案例不能公开是没有用处的。

如果没有破坏重要的事实,更为敏感的隐瞒是改变日期和地理位置。很难改变组织所在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因为这会影响到就业形势、工资水平、气候、交通、市场、地方法规等等。通常必须隐去使竞争对手受益的库存量、销售数量、营业额统计表以及其它数据。有时可以把所有的数字乘以0.93或1.1来达到目的(利德斯和欧斯金,1973年)。有时只需要隐去部分内容,如,可以显露组织的名称,只是改变人名;或者改变组织的名称,但保留事实和财务数据。改变案例中关键人物的职位描述或岗位,或者隐去一个部门,让人们认为是同一组织的另外一个部门通常是徒劳的。隐去所有显著的事实或完全都不隐瞒是最容易做到的。可以想象,越是复杂的案例就越难隐瞒真相。

十二、请你只写出事实

写案例时,即使你可以改变或巧妙地处理这些事实,还是必须坚持实际的事实。利用你的创造力去隐瞒,而不是去发明。在隐去人物、组织等前后必须一致。引用实际发生的事件,集中描写你已经确定的主题。

在没有获得详细技术资料和直接事实的情况下,试图描写某一个专门的领域(如,化工、法律、工程、出版业、银行业等)不是一个好主意。这些详细的材料包括法律、法规、竞争、定价、市场等等。隐去详细资料你可能无法写下去。使用案例分析的学员将会发现错误,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错误方面,至少使他们偏离了使用案例的目的。教师使用案例时也会产生疑问,即使是细节方面的错误也是这样。

另外不使用详细资料的原因是资料不相干或没必要。为了避免这些错误,请一位专家检查一下草稿,然后再进行修改。

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喜好、评价或解决办法不是案例作者的事情。当然,所有的研究员都有过去的经验、知识、兴趣和理论改变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即使他们小心谨慎,不让这些因素影响案例的报告。同样,所有的案例作者对他们写出来的案例都有自己的看法。然而,有必要了解案例分析法的目的,不让作者个人的理解或喜欢的理论显现在书面案例之中。书面案例的目的就是提供信息,使得案例学员能够解决案例中的人所面临的问题和情况。

论据不应该太难或者太模糊,必须时刻记住案例分析的目的。即使案例很复杂,或者多于一个问题,学员们也能够找到线索,确定哪些是相关的内容。如果存在太多不必要的事实,或者问题不清楚,同学们很容易误入歧途,失去了培训的意义。案例分析法的目的不是提高大家的"侦察"能力,而是提高分析和评价重要信息的能力。

在介绍案例的历史时,作者应该引用非语言的数据,如,组织内部非语言的沟通、途径、方式等,还包括存在于组织内部及其下属单位的运作设想-价值观、道德标准和态度,一些

没有说出来(但可以暗示)的东西,或者不管真实与否都说出来的东西。使用案例分析的学员结合这些信息确定说了什么。把案例中人物的看法仅仅当作看法而不是事实来写也很重要,所有的引用语当作直接引语来写,不用作任何解释,只确定是谁说的话。案例作者还应该注意写作方式,如,人们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与谁在一起做。如果可能的话,写出人们行动的条件,以及他们行动的结果有何意义。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影响事件的全部因素都应该写出来。事件的时间和顺序一定要写清楚,并确定所有数据的来源。

其它的事实包括与组织和工作流程相关的数据,工作的结果、与任务有关的交互作用,小组、部门和执行官的压力、财务数据、库存量和原材料、销售数据、市场计划、以及设备的使用年限和物理设置等自然因素。图表用于说明或阐明重要的观点,提高读者的兴趣。这些再版的数据等说明性材料应该出现在与案例内容相关的地方。

在描述案例的人物时,不要使用陈规老套,以免引起案例使用者产生愤恨或怀疑。可以描述人物典型的行为及其作用,不要描述他们的民族、性别或工作的旧框框。事实上,就是避免写出任何使读者可能会脱离案例的现实,并导致他们不认真对待案例的东西。例如,你隐去了案例组织或人物的身份,而没有使用有幽默感的名称来取代。在直接经验和其它插入中可以被接受,但在案例中却行不通。

撰写案例分析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提供所需要的全部资料而不做得过分,也不会为学员提供多于他们能够吸收和使用的东西。书面案例应该很重要、很有意义,而不是压倒一切。需要充分地唤起学员们的兴趣参与讨论,但他们也必须有机会提问、得出可供选择的办法。案例作者不能指望为学员们提供实际案例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全部信息,也没有必要这么做。太多和太少信息都不好。

案例作者应该在采取措施的地方停止案例描述,让案例中的学员接管过去。不必把他们引向特殊的解决方案或行动的过程。

十三、教师注意事项

许多案例分析,尤其是出版发行的案例书籍都有"教师注意事项"这一部分(在大学课程的案例分析中通常叫做"教学笔记")。其中包括使用案例的建议,学员们有效地使用案例需具备的经验和知识,培训过程中怎样、何时使用案例,其他教师教学的结果(如案例适用或不适用)。作者可以借此机会提出使用案例的其它方法、不同的侧重点、问题、不同的备选或解决方案等。这一部分通常概述了案例组织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但是,不应该提供学员们还不了解关于案例的其它信息。如果教师使用了这些信息,学员们很可能会说"违反规则"。案例作者也反对在最后的机会才分析案例或者指出一种解决方案。事实上,不应该提供限制案例用户的创造性或可能性的任何信息。

每一位教师使用案例时,可以把学员们提供的更深层次的见解或想法,以及他将来还想记住的答案添加到这一部分。如果培训者不止一次使用案例,大家都可以从每次如何使用案例所添加的评论中得到启迪。每位教师必须记住每个培训班都有差异,过去培训班的注意事

项并不能保证适用于新的培训班。这一部分至少可以帮助教员选择案例。

修订

写完案例初稿后,最好就把它搁几天时间,使自己远离案例,以便在检查和准备修订之前了解客观

现实。然而,时间不能太长,要不对详细资料已不再新鲜。作者对初稿不管如何满意,肯定还需要做些修改。

修订过程有许多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仔细观察介绍信息的方法,删除那些不必要的信息,还必须以读者的眼光来看待案例。初稿写入了分析案例所需的全部信息了吗?这些信息有条理吗?适当的时候有助于形象的表现吗?在所有的人物中你"袒护"某人去分析信息,而不仅仅是介绍信息,并倾向于某些事吗?反之,信息太多吗?介绍过不必要的图表和其它数据了吗?

其次,检查一下是否以有意义的顺序介绍信息。不一定按照年代顺序来写,但是,时间顺序必须清。应该记住案例分析是一种培训手段,所以,教师必须时刻记住培训的目的。好案例使得教师更易于开展教学工作。

案例作者调查表

撰写

1.你对材料和笔记进行分类和组织吗?你已经准备案例大纲了吗?

2.你在引言部分告诉读者案例的主要内容及其用途吗?

3.你已经开始预览案例的显著事实吗?该写哪些内容?

4.案例开始时合乎逻辑吗(如综述要讲的问题)?

5.你已经写入所有必要的信息:组织结构、人员、角色、关系、运作设想、财务数据、销售与市场数据、物理设置、运作的性质及其结果、压力、时间与事件的结果等?你坚持事实,没有进行修饰或解释吗?

6.你在适当的地方加入图表、数据等内容吗?

7.你删除了不必要的描述、对话和详细资料吗? :

8.你根据与联系人的讨论,前后一致地隐去组织名称吗?

9.你的技术数据由该领域的专家检查过吗?

10.你写出教师注意事项吗?

修改

1.案例包括读者所需的全部信息吗?按逻辑顺序介绍吗?

2.你已经删除了不必要的信息吗?

3.你检查过措辞、拼写、标点符号、语法、句子和段落结构等?

4.有经验的案例作者或案例组织的专家检查过初稿吗?

5.联系人看过你的初稿吗?

下一个目标是编辑,这一步就是重复阅读,并做进一步的修改。这时检查拼写、词语的含义和句法。解释你说的每一句话是不是你想说的意思,同时检查句子结构和段落结构。有些句子和段落不可能再简洁。一旦修改完全部内容,就最后再读一遍,检查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如果你分别注意这些事项就不会被内容"卡住")。

修改完第一稿之后,让同事或专家审查一遍。在提交给案例组织的联系人之前做些必要的修改。让联系人根据该组织对有可能妨碍出版方面的内容来评估案例。

十四、出版发行

在案例出版发行之前,你必须得到由案例组织授权的代表签字的正式的书面函件。把书面案例提交给其他高层执行官审阅之前,你的联系人应该可以找出潜在的问题。在同意出版发行之前,组织中的其他人(执行官而不是联系人)可能也想看看案例的最后一稿。如果有机会,你不妨让每个人知道其他人已经审阅过该案例,这些人是谁。他们有人可能会建议重新措辞、添加和/或删除部分内容。他们非常注重新产品或计划中的财务数据和直接引语。你可以再次保证:除了案例的写作文本以外,将严格保密有关组织的全部信息(事实上,可能会要求你撕毁笔记和备份材料)。

大多数案例的出版发行只用于教学目的,案例作者及其单位通常拥有案例的版权。书面文件应该声明带标题的案例已经由授权的代表阅读过(案例组织的名称),同时也声明"我(我们)授权拥有版权的案例作者或单位"可以使用这个案例,但"无权更改"用于教学课程或者培训课程(或教学或培训目的)的书面案例的印刷、版权、发行及使用。正式的签署应该有签字人的姓名、头衔、单位和日期等。当然,这些是一般的指导方针,每个案例的专门措辞可能不尽相同。

十五、使用案例分析

选择案例分析

在设计培训课程时,首先,教师要确定培训课程的目标和学员的技术水平,然后,选择可以达到目标和满足培训班需求的理论资料和经验技术。有许多经验技术可供选择,如手段、直接经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模拟和游戏等。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介绍理论、模式、概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双向沟通。考虑到培训目标和讲解概念。

教师必须决定教学应侧重于灌输知识还是学习经验

认识到这一点,他就可以确定怎样才能实现目标。灌输知识包括授课、阅读、讲义和视听教材吗?哪一类经验技术最合适?每一种方法都可能产生多种效果,必须慎重考虑。最重要的是教师不应仅根据个人喜好而选择某种培训手段。案例分析是阐明概念和强化理论学习的有效手段,它介绍并阐明各种各样的观点。如果教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用概念去分析情况,那么,案例分析可能是最佳选择。

使用案例分析的目的

当今世界,大多数专业工作和管理工作在处理变革时都涉及到一系列的决策。年轻的专

业人员一般拥有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不具备管理过程的知识。案例分析法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熟悉那些需要作出决策和采取措施的实际的专业领域或管理领域。

第二个目的就是让大家把这些实际情况与有关的理论模式和知识联系起来。由于老办法已经过时,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吸收新知识和利用新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学习应该是现实而实用的。在这方面,学员们实际上不是从案例中了解信息或学习专门的知识,而是学会如何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下把信息或知识付诸实践。

下面就是案例分析法最重要的目的:提高学员们的思维、决策和采取适当措施的能力。使用案例分析为学员们提供了应用数据、把事实与措施相联系、决定该做什么和有责任采取措施等方面的经验(允许他们开发技术)。提高技术水平比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更多的时间。提高解决问题和决策水平可以帮助学员在需要采取措施和变革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应付各种不同的处境。这种方法告诉大家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如何去执行政策。

最后,案例分析法的目的重在让学员们参与,以便他们能够理解为什么需要介入到过程中去,对成果和自身的学习(如内容与过程)负责。有了参与和经验,他们就增强了使用新技术的自信心。

十六、案例分析与学习目的的关系

如果教师确定要使用案例分析,那么下一步就是找一个包含有教师想要提出问题的案例。教师必须挑选一个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的案例。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许多案例需要3-6小时,有的甚至更长。案例分析贵在参与,而不是"娱乐",能做完就行。这样,学习小组使用的案例应该有意义,以便学员们参与。选择案例的主要问题是案例本身是否有可吸取之处。案例分析中的问题一定要与培训课程的其它内容相关。教师要扪心自问:"案例的目的是什么?学员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十七、案例分析不应该做什么

案例分析不是一个实例、例证或实证。实际上,案例更像一个神奇的故事。案例作者不会写出他个人的意见、分析、评价或答案,这些都是学员自己在小组合作、讨论时应该做的。因此,案例分析不是去证实某种观点,而重要的是提高分析与决策水平。

十八、案例分析与游戏的区别

案例分析与学习游戏是有区别的。游戏都有规则,所以在玩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在游戏过程中,小组成员实际上是通过作决策去体验游戏的结果。而在案例中则需要分析和讨论形势,游戏者变成了游戏的一部分,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面临着作出一系列决策,采取多种行动。因此,竞争更激烈,团队感情更浓厚(通常压力也更大),可能很少情况需要协商,没有什么决策的观点。案例用于交流思想,而不是阐明概念,因而是汲取知识的一种不同方法。十九、应用案例的基本原理

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其他专业人员被邀请去逆境中作决策,而不是按规定的程序办事。在"信息社会",我们没有时间或机会去收集或证明我们所需的信息。因此,我们日益依赖他

人提供的信息。虽然我们不奢望去检验所得到(可能不充分)的信息,但是,我们必须评估其含义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可能获得我们想得到的一切信息。我们有时必须决定哪些是作决策或采取行动的充分信息。遗憾的是因为当今的组织及其组织问题是如此复杂,我们不能?quot;典型的"管理问题给出一套完整的答案。有太多复杂的因素和许多不同的责任。此外,指导作用在大多数组织中已不再普及。因此,新的管理者或专业人员没有受益于经验的捷径。

案例教学法参照过去的经验,让人们从实际情况、措施和结果中学到东西。案例展现了实际情况的各个重要方面,有助于学员找出解决问题的备选方案。案例教学的实质是帮助大家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避免由于纯理论学习而产生空谈。在案例教学中,大家理解该案例之前必须把复杂的情况分开后再合并起来。学员可以进行假设、优先选择、发表意见、说明理论和运作的方法,还可以看看大家的反应情况,并与其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这样,加上小组辅导员的参与,他们可能发现那些还没有想过的方法,或者更为有效的办法。所以,除了新技术之外,他们还获得了新感觉、新见识、新观念并增强对旧观念的理解。

纳撒尼尔,坎特博士(1969年)强烈要求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把"教学"转向培育"学习"环境。哈佛商学院的助理院长伦巴德说:"理论的正确作用是引导调查"。案例分析的教学法正是这样,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活学活用比死记硬背更有用处。

此外,案例教学法可能是现有的几种培训技巧之一,这种技巧能够被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所接受。拥有多年经验的教师、律师、博士、管理者和其他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与大家一起开创解决复杂问题的新思路,相反,他们不愿意回想起坐在传统的教室里听课。

二十、技术方面的注意事项

现在,我们可以在光盘上找到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每位学员(或由学员组成的每个小组)在计算机终端能够获得数据并对它们进行处理。学员们可以更改某些案例的数据(如销售数额、库存量、工资等)以探讨备选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及其技术已经以其它方式改变了案例的使用。这种技术的新问题是如何改变计算机在当前的组织中寻找和分析信息。此外,由于组织结构和经济体制变得更加复杂,案例也随之复杂化了。几年前的案例可能反映不出这些变化,或者由?quot;真实世界"的技术日新月异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有关组织方面的案例分析很难赶上最新的变化潮流,从而产生了案例过时的问题,必须不断寻找最新的案例。有的人只是更新那些好案例和现有的案例,其他人则认为要为学员创造现实感,这样还做得不够,因为案例中的问题已经过时了,而恰恰是问题的关联性非常重要。

二十一、案例分析与学习小组的关系

使用的案例必须与学员的工作类型、经验或知识水平密切相关。虽然大学里的课程柚冒寻咐糜谂嘌滴蠢吹慕巧牵咐治龇ㄖ饕怯糜谀切┰谧橹凶骶霾摺⒒虿扇〈胧⒒蛴涤兄叭ɑ蛟鹑蔚娜恕Qг泵潜匦肷枭泶Φ匕炎约悍旁诎咐械娜宋?管理者、老板、顾问等〉及其

岗位职责上。在他们能够有效地使用案例之前,需要了解案例中的组织背景、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们可能要攘私饽承└拍睢⑸桃凳滴窈途橛胨亩恋陌咐?即使还将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作为分析和讨论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师不应该选择那些超出学员的责任和理解水平的案例。

教师应该非常熟悉学员们的背景,了解他们愿意讨论和分析什么问题。如果学员?quot;理解"案例,他们会认为案例选择不当,而不愿意承认他们自己对案例缺乏认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责任在于教师一方,因为他为小组选择的案例不合适。

教师应该了解学员们在哪种类型的组织中工作,该组织的结构、层次、道德规范、价值观以及办事程序(事情的处理方法和他们的感受)。案例分析与他们的工作关系越密切,学员们就会越认真对待并积极参与。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学员们的主要岗位职责和他们所作的决策类型就更好。这在进行内部培训和咨询工作时可以做到,而在公共培训或大学课程设置时则较难达到。当然,如果所有的学员都来自同一个单位,或者至少拥有相同的教育或专业背景,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案例分析中的组织所处的地理位置类似于学员们所在的地方也会带来益处。

备课

在讲课之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案例的主题(如管理)。即使他曾经使用过该案例,培训前也需要对之再作研究。因为案例分析对每个小组略有差异,教师不仅要对案例十分熟悉,而且还要非常了解其相关内容,例如,什么时候开始讨论,对小组讨论、分析、提问以及建议采取的措施都要准备好备选方案。根据上一个小组的案例分析情况,教师可能会改变案例的讲授方法。他还必须准备好处理在介绍与讨论案例时出现的意外事情。案例讲完后,应及时检查和添加教师笔记。

威廉斯(1968年)建议教师在准备使用案例分析时向自己提出以下问题

1.这个案例可能产生什么作用?

2.提出了什么问题?什么是真正的问题?

3.教师有偏见吗?

4.书面案例中哪一部分有助于确定和理解实际问题?

5.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6.学员很可能提出什么问题?

7.有毫不相干的内容吗?

8.分析过程中不同的步骤需要多少时间?

教师还必须计划何时讲授概念和怎样讲授概念。在讲授案例分析之前,培训小组的学员之间也应有机会互相认识,以便他们自由谈论、共享信息。开展"破冰船"活动或者采用其它的学习技巧可以让小组成员了解案例分析的内容、所涉及到的概念,为他们提供合作的经验。使用案例分析时学员们可能产生一些想法,如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为什么使用案例分析或者

案例本身的作用。最好能在讲授案例分析之前直接解决上述问题。

讲授案例分析

导向

首先介绍课程的目的,讲述如何使用案例。强调案例分析的益处,并在讲课前交代清楚期望值。学员需要明白案例分析不是一项"游戏",而要将自己视为从事案例组织机构中的管理者或专业人员。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鼓励学员承担责任,其过程不太容易;事实上,如果作为娱乐活动对于学习小组来说又太简单了,或者安排的不对。

教师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下该案例是怎样研究和准备出来的。案例陈述了特殊情况的相关事实,但是,正如实际生活一样,有关事件的某些事实鲜为人知,这可能是因为组织或个人去获取这些信息的费用太高,还可能就是目前这种情况,但结果尚未知晓。在大多数案例中,不直接涉及案例的信息已经被有意地省略了。学员的任务就是找出关键论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问题;考虑备选的解决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决定采取的措施,这是一项很复杂的任务。他们还必须检查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试图解决问题、作出决策或者采取行动计划之前,还必须收集数据,决定哪些数据的关联度最强,而且有效。

教师还需要指出:有的案例要求对问题或建议的解决方法进行诊断。案例分析法的突出特点在于要求小组对案例(如,案例实际涉及到的人员、其它部门的人员、整个组织机构、顾客、股东等)提出多种观点,培训小组的全体成员都应该积极参与。这时候强调指出活动的目的不是决定什么是正确的,而是承认和面对存在的多种现实。因为这些情况存在于商业或人际之间,可能会有多种解决办法。那么学员做案例分析的目的不是"做决定",而是去"发现"。

辅导

案例分发下去,学员可以在讲课之前花点时间看一看案例,或者一发下去就给大家提供阅读的时间。每个学员必须独立地看案例,教师可以概述学生们已经看过的内容,然后让大家提问。这时,教师是否熟悉案例就非常关键了。不过,教师应该坚持回答方法或书面案例的问题,还不到阐述细节、事实或开始为大医饩鑫侍獾氖焙颉M墙馐桶咐姆椒赡艽嬖诓畋穑饩褪墙徊教致酆脱暗闹魈狻@鲜Σ挥Ω梦咐鞅缃狻H绻嵌园咐治龅闹魈?管理者或专业人员的人格、态度和做事的方法等有疑问,老师可以指出:正如现实生活一样,个人的性格是组织的变量(汤尔,1969年;威廉斯,1968年)。

教师选择怎样开始案例讨论取决于学员们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他们准备的程度。威廉斯建议案例分析的一种方法是几个人先讨论案例,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开始时要求学员讨论案例组织发生了什么事。同时,让大家区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允许这几个人有一定的讨论时间。

下一步是由组长牵头的整个小组的讨论。先讨论一下几个人所得出的结论,然后考虑大家想的是否与案例有关。教师在纸上列出一些观点,提问为什么与大家所想的特殊事件有关。

查明真实的问题就需要提高技巧。还要提醒学员们思考案例研究中个人或组织的目的、宗旨或目标。好象他们实际上就处在案例之中,鼓励大家思考案例的实际情况,而不要作为外人来看待案例,试着感觉个人处在实际情形的约束和压力。

在这一阶段和往后的讨论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讨论的方向而不是内容本身。在案例教学中,老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要在案例讨论个插入"专家"的建议或事实。重要的是让学员们表达各种观点和想法,而参与程度却不同,有些学员比其他人想法更多。学员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看法、知识和经验来评价案例。为了鼓励大家这么做,教师必须建立公开、询问和试验法的标准。他还必须确保学员们明白没有正确或错误的答案,学习案例是让每位学员都有机会与其他人一起讨论他们是怎么思考问题的,并把其想法与其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所以,有必要谈到所有的观点,讨论的结果才不走偏。

教师也不应该加速这一过程,学员们需要时间去考虑想法、新慨念、联想等(特别是首次做案例分析时)。如果学员们感到"被追赶",他们就没有时间进行分析和评价,而急于得出结论。这时候,可能需要告诉大家-些分析的"原理"。第一,规定或"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可能很少是)实际的问题。第二,征兆不是原因。第二,规定的问题可能是技术方面的,而真实的问题可能是人的因素。学员们常常关注具体的事实(日期、时间表、备忘录等),而没有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必须告诉大家把人和事实结合在一起思考,再看看个人在案例中都做了些什么。通常不太注意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人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可以问大家谁在真正地处理问题,那些人有什么压力(根据上下文),人们对什么事有共同的看法,哪些是激励因素,哪些不是激励因素(威廉斯,1968年)。当然,学员们也有可能被人际关系问题"卡住",而忽视了其它重要的问题。教师还需要帮助学员们区分个人的价值观与案例的理论和事实,区别实际的数据和他们所想象的数据。教师让学员们确定真实的问题时,可以要求他们讨论案例中所采取措施的正反两个方而,并给出支持结论的证据。

认知输入

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以讲课、讲义、电化教学等形式提供认知输入,描述与案例有关的理论和各种模式(如,决策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模式)。例如,教师可以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某一方面的分析,或者集中讲授适合案例的一种专门技巧。认知输入是引导学员们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相关和实际的问题,找出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告诉学员讲授慨念、理论或模式的目的是让大家能够活学活用,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解的表面上。恰当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就是案例分析法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学员们要确定哪些概念或理论最适合于解决实际的问题。

有时候,教师还可以放录像或电影,让大家看看案例中的对话,或案例组织工作(如会议或过程)中的一部分。视听教材应与案例的材料相吻合进行编辑,不重复或令人厌烦。阅读案例的某些重点,然后看看实际的情形有助于提高学员们对案例组织及其实际情况的认识。

在教师把讨论转向让大家做案例之前,学员们必须理解案例中讲述的内容。教师应该在新闻纸上列出作为小组讨论的要点、人物、特点等。他还可以画图表说明人物与事实和相互作用模式之间的关系。这些带有记录的新闻纸有助于集中讨论,提醒大家哪些是已经讨论过的问题。

不应该让学员们过早地讨论解决方案,也不应该让他们过分地"处理"数据。如果学员们偏离了讨论理论的方向,教师可以重新引导他们回到案例的内容上,例如,让大家检查其中的重要关系或外部减轻压力的因素。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评定小组的讨论进行到什么地方,控制讨论的进程。过于注重分析很容易偏离方向,或者在完成分析之前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做出冲动的行为,所以有必要保持两者的平衡。学习小组一旦找到主要的问题,就可以接着找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行动计划

有时候,教师可以从讨论所列出的问题或事实中转向讨论主要问题,并进行评述。重复讨论时有必要提示一下。然后,老师就可以从一般问题转向具体问题,让小组开始做行动计划。教师可以说?quot;是的,你现在做什么?"。老师在新闻纸上列出所有问题时,鼓励大家讨论处理问题时可能采取的方法。教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案例中的一个特殊人物)采取(专门的措施)会发生什么情况?"。教师可能需要引入新概念取代旧概念,或者在小组讨论时对某些想法提出质疑。他可以提出:案例中的人已经做了什么,这个人该怎么做,他现在可以做什么。允许小组成员有几分钟时间考虑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随后他们就可以提出解决被认为是重要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有些学员甚至会引用他们本单位的政策。各种观点为小组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想法。全体成员未必同意采取一种措施,但希望每个人都作出自己的决策。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列出每一种措施可能产生的结果,删除那些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被采纳的方案。考虑其因果关系非常重要。对于每一种提出来的措施,必须确定可能出现的结果。教师提问:"如果你采取(一种专门的措施),还需要做其它事吗?(如促销、扩建厂房或扩大分销系统)";"在产量、资金、人员和其它资源方面有限制吗?";"有时间限制吗?"。可以提醒学员,人们谈论事情的发生比实际做事要迅速的多。小组还应该考虑解决方案的费用(人员、财政、时间等)及其它影响(如,解雇某人有法律依据吗?)(汤尔,1969年)。最后,小组得出了诊断和解决方案的最终结果。

跟踪调查

学生一旦确定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就可以告诉他们在实际组织中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的,结果是什么,隐去那些可能违反案例分析保密性的内容。此时,有些学生可能会为他们的方案辩解,因为他们已经投入时间和精力研究出了解决方案,所以,有必要重申很少只有一种"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培训小组的解决方案比实际的解决方案不好也不坏。

在经验方面,老师可以问一系列问题来突出主要的概念,强化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

些问题应该说出与培训课程的目的密切相关的要点。老师总结讨论的要点,让学生在处理相同的组织问题时加以引用。然后,要求学员描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说出如何根据案例分析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

法学教学案例

韩玉胜教授教学案例 刑法案例分析 第一部分刑事案例分析概述 一、刑事案例分析的方法 1、认真分析所要分析的案例的全部事实 2、从案例的各种事实中确认对构成犯罪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实 3、以犯罪构成的理论为基础对案例进行分析 4、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5、注意区分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6、案例分析后的再思考 二、案例分析中应当注意防止的问题 1、防止以偏盖全 2、防止感情用事 3、防止匆忙定论 4、防止缺乏认真 第二部分刑事案例选辑 一、傅盛萌放火案 【案情介绍】 被告人傅盛萌,男,40岁,工人。 傅盛萌欲与离异之妻宋某复婚,宋不同意,傅便产生放火烧毁房屋之念,以迫使宋无地方居住,达到复婚的目的。2002年8月20日21时许,傅盛萌携带汽油、火柴等作案工具窜至宋某租住的某厂职工宿舍楼507室外。翌日凌晨,傅将汽油由门下方缝隙倒入室内,用火柴点燃后逃离现场。宋某及其女傅某被烟窒息死亡。 【法律问题】 傅盛萌的行为构成什么犯罪?是(间接)故意杀人罪,还是放火罪? 【法理分析】 傅盛萌的行为构成放火罪。 从主观上看,傅盛萌有放火的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火灾,而希望火灾的发生,积极追求房屋的烧毁,同时对宋某及其女傅某的残废也存在放任的心态。客观上,傅盛萌实施了放火行为,并引起火灾。但认定傅盛萌的行为构成放火罪的关键并不在于其实施了放火行为,也不在于其主观动机,而在于傅的放火行为危及了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宋某租住的是某厂职工宿舍,居住在职此的并非只有宋某。虽然傅盛萌其本意只是要烧毁宋所租的宿舍,虽然火灾实际导致的宋、傅二

被害人死亡在傅盛萌的预计之内,但火灾发生后危及的是整栋宿舍楼的安全,傅盛萌对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既不能完全预见,也不能有效控制,即使未造成火灾的进一步蔓延,也不影响其放火罪的成立。火灾造成宋某及其女傅某之死,属放火罪的加重情节。综上,傅盛萌构成放火罪而非(间接)故意杀人罪。 二、卢毅伟、吕杰荣破坏交通工具案 【案情介绍】 被告人卢毅伟,男,42岁,某公司职工。 被告人吕杰荣,男,40岁,某厂工人。 卢毅伟与本公司汽车驾驶员苟某素有矛盾,为报复苟某,卢毅伟伺机破坏苟某驾驶的汽车。1999年10月16日,卢毅伟得知苟某“明天出车”;当晚8时许,卢毅伟约吕杰荣携带白砂糖到其家,然后将自己的“破坏计划”告诉吕杰荣,并希望吕与其“合作”。吕杰荣表示同意。当夜10时许,二被告人来到卢毅伟所在公司,由卢毅伟将停放在公司院内的“长江”牌厢式货车(苟某驾驶)的发动机盖打开,吕杰荣随后把白砂糖倒入发动机气门弹簧内。二被告人又各拌断一根雨剧器,接着卢毅伟弯腰找刹车油管,并向吕杰荣索取钢丝钳,吕从车中工具箱内取出钢丝钳递给卢,卢毅伟剪断刹车油管后二被告人逃离现场。次日,苟某在出车前检查时发现汽车已遭破坏,幸免遇险。后经技术鉴定,该车制动系统完全失效。 【法律问题】 对本案的认定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卢、吕二人明知苟某第二天要出车,故意破坏其驾驶的汽车,是蓄意加害,但被苟某及时发现,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另一种意见认为,卢、吕二人破坏使用中的汽车,已危及公共安全,二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哪一意见正确? 【法理分析】 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 卢毅伟、吕杰荣二被告人为泄私愤不计后果,故意破坏苟某第二将要驾驶的“长江”厢式货车,造成该车行车制动系统失效,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已对交通运输安全造成现实危险,符合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构成要件。从犯罪对象来看,卢、吕二被告人破坏的“长江”厢式货车用于货物运输,属现代化大型交通工具,机动性强,价值高,速度快;而且该车处运营间歇期间,属于“正在使用中”,如果破坏情况不被及时发现,该货车第二日将继续运营,一旦因遭破坏发生倾覆、毁损,就可能危害到不特定多人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从破坏程度来看,卢、吕二被告人向汽车发动机内倒白砂糖,剪断杀车油管,已使该“长江”车制动系统失效,这种破坏已不是表面的损坏,而是达到了足以使该车发生倾覆或毁坏危险的程度,即足以危及交通运输安全的程度。因而,虽然卢、吕二被告人的行为主要针对苟某,但其行为所危害的客体已不只是苟某一人的生命、健康,而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从主观上看,卢、吕二被告人明知破坏该“长江”汽车的发动机或刹车油管,可能使该车在次日的运输中发生交通事故,但为了达到报复苟某的目的,其主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属间接故意;这种间接故意针对的是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后果而言的,二被告报人复苟某的意图仅是犯罪动机,不能因此认定其犯罪的故意仅限于追求苟某的伤亡,更不能以此认定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虽然苟某及时发现汽车被破坏,没有实际发生严重后果,但破坏交通工具罪属“危险犯”,

如何撰写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是教师不断反思、改进自己教学的一种方法,能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个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和成长的过程。 2.教师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是将来自外部的教育理论与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内在教学理论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为新教师和在职教师的教学提供比较丰富的实际情境,有利于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真实、典型记录,也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真实体现,因此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宝贵资源,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么是教学案例? 四种说法: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可以说,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三、教学案例的特点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从写作的思路和思维方式来看,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案例与教学实录的体例比较接近,它们都是对教学情景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而案例则是有所选择的。 四、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谓背景,即是向读者交待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绍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和条件。背景是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导学案例——《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高中政治导学案例---李月奎 (一)导入(2分钟)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 (二)自学与讨论结合(15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2、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 1、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观念。 (三)议(6分钟)

案例分析与实践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践较强的科学之一法学,其与一般社会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其不但以现行法,同时以构成对人类社会生活有效的规范体系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法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实现这一目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1829年,英国学者贝雷斯首先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1871年,美国学者朗代尔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将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推广使用。 近代一百多年来,案例教学法成为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各法律院系开始引进国外案例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国的案例教学分析专于本学科问题,比如说再民事诉讼法课堂上的教学中,介绍一个案件,然后让学生分析该案件的管辖法学如何确定,或分析该案件中当事人各处于何种诉讼地位,分析如何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由于我国法律院系案例教学起步较晚,加之缺乏具有案例教学经验的师资力量,目前我国尚没有带有丰富的司法案例资源的案例教学教材。此前,也没有专门用于教学的法学教学案例汇编。 目前国内唯一的专门用于法学院系案例教学的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系统为中国法学多用途教学案例库,该库是专为高校法学院系及其他院校法学案例教学编纂的法学教学案例数据库,全库含二万余个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等权威部门发布的现行有效的指导案例,内容涵盖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合同法学、侵权法总论、刑法总则、行政法学等38个法学课程学科。各教学案例均由法学专家进行详细评析,案例由“知识点”“教学目标”“基本案情”“裁判结果”“裁判要旨”“争议焦点”“法理评析”“适用法律”“专著与论文”“授课教案”“笔记评语”“思考题和试题”“司法考试真题”“同类案例”“裁判文书”等内容构成。此库案例在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律文书、律师实务、司法考试、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活动中均可直接应用。 案例分析的基本功在于弄清其中所包含的一层层的法律关系,正确认定这些法律关系的性质,因而搞清各方当事人究竟享有哪些权利,同时又承担哪些义务。故法律被正确适用的过程,肯定就是以一个具体案件得以正确分析的过程。案例分析在实践中如此重要的意义,决定了其在理论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在大陆法系国家,尽管不承认法官的造法作用,但在成文法之外,事实上,依然不能完全否定判例的参考作用。可以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判例对任何一个法系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陆法系的理论抽象,讲究围绕法律关系进行法学理论研究和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法甚至被称之为了“法律关系学”,但案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重要性在我国法学过去教育的过程中多数是采取讲授式的策略,在这样的教学影响下,学生可以获得一个较高的学术造诣,但是存在的不足就是学生的法学专业实践能力不强。为了提高法学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西方的苏格拉底问答教学策略受到了高校师生的关注,既实际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该教学理念的引进运用,很好的提高了我国法学专业的教育水平。 一、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地位案例教学法在上世纪就引入到我国,在清华大学、XX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法学专业课程中得到了应用,但是案例教学法在全国范围内的法学教育中没有发挥出更多的价值。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中法学院在开展法学专业课的时候仍旧是采取讲授式的教学策略,在具体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的法学教授与讲师只是将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学的补充,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应试教育体系中将学生的法学考试成绩作为了考核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还有就是随着我国学生报考高校法学专业的人数不断攀升,而可以进行高质量案例教学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且典型的指导性案例较少。法学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对案例教学法起到足够重视,由于以上多种原因,因此目前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法学专业教学中没有突显出特别的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情况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形式呈现多样化,在法律教育学者的创新与批评中完成了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与本土化。其一就是案例教学说明法,在传统的法学教育基础之上,根据法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其中的案例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相关

的法学内容。其二就是法学的案例讨论法,在教学大纲的教材指导下,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完成具体法学内容的讲解,在讲解之后让 学生们对有关的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保障学生对有关的法学 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掌握。其三就是案例课程教学法,老师根据对 应法学专业中的理论体系结合有关的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编制,然后在根据法学课程的教学进度进行案例分析讲解,通过剖析 案例让学生理解相关的法学内容。在以上的三则案例教学策略中都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了案例教学法的某些特点,但是都有同样的缺点,就是没有脱离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体系与范围。案例的教学方式通过 理论知识点进行编制,因此所有的案例分析都是集中到一个教学章 节中,仍旧存在于讲授式教学的影子当中。高校中法学专业开展案 例教学应当以具体的社会案例为教学材料,让学生们通过对案例的 分析,从而产生具体的法学问题。然后在相互讨论和师生问答的过 程中学习理解有关的法学内容,并且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以上的三则案例中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法学案例教学的真正形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即使对有关的法学内容进行了深刻的了解 掌握,但是当出现综合性更加复杂的实际事件时学生仍旧不能采取 正确的专业知识进行解决。因此说我国目前的法学案例教学策略拆 解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含义,从而也背离了案例教学的思维逻辑指 导初衷。 (三)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学术界的 有关专家学者对案例教学法的适当引导,对我国高校的法学专业教 学起到了很好的改革推动。让法学教学的相关工作人员深刻的认知 到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尽管一些高校的法学讲师 对案例教学法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但是老师已经开始逐步的加强

教学案例: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

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 1.教师备课 1.1按课程标准备好要点 备课要把握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教材只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资料参考,所以可根据课标要求进行有效处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难易结合,繁简相适,这样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并熟悉相关要点。 1.2按课程标准备好案例 作为当代高中生,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了,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运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硬道理。所以要按照课程知识点标准,备好社会生活现象、时事政治等相关案例,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涵盖点进行讨论分析,起到促进和强化学习一门学科的作用。所谓,知国事、知时事,政治知识可以分析时事,理论可以指导处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这才是目的,所以,准备案例的标准在于把握好知识的涉及点。 1.3了解学生,深化教学 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学生才是核心环节,求学需要方法,授道更需要技巧,“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盛举。因此,备课除了受纳的准备,更要了

解学生的情况,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课堂资源,整合进行教学活动,使课堂收益更高效,只是吸纳更精进。 2.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关键 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忽略了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硬性的灌输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学生是发展的未来,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如果把未来变成“容器”,那么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还从何而来,创新能力和水平就更不可能有所突破了。正如,一个人的思想始终属于单一的思想,而一个人的思想加上一个人的思想那就是无穷个思想。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讨论方式,这才是富有成效的教学利器,才会成为取得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是思想的保障,师生的角色意识决定了师生的课堂行为,进而决定了课堂中师生的交流模式。传道、授业、解惑固然重要,教学相长更是现在教学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的角色是探究者、对话者和构建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的说教灌输中走出来,从而走进创新的海洋。其次,注重讨论问题的方法和发言模式,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讨论,会使一些思想活跃的学生掩盖了沉默少言学生的发言,所以以少汇编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主动的主体比成为被动的客体更有实效。 3.对于案例教学的分析

应用泛函分析相关习题.doc

泛函分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范数与线性赋范空间 2.无处稠密子集与第一纲集 3.紧集与相对紧集 4.开映射 5.共貌算子 6.内点、内部: 7.线性算子、线性范函: 8.自然嵌入算子 9.共貌算子 10.内积与内积空间: 11.弱有界集: 12.紧算子: 13.凸集 14.有界集 15.距离 16.可分 17.Cauchy 列 18.自反空间 二、定理叙述 1、压缩映射原理 2.共鸣定理 3.逆算子定理 4.闭图像定理 5.实空间上的Hahn-Banach延拓定理 6、Bai re纲定理 7、开映射定理 8、Riesz表现定理 三证明题: 1.若(x,p)是度量空间,则d = d也使X成为度量空间。 1 + Q 证明:Vx,y,zcX 显然有(1)d(x, y) > 0 ,日3,),)= 0当且仅当x = (2) d(x9y) = d(y,x) (3)由/(/) = — = !一一, (/>0)关于,单调递增,得 1+,1+r d(x, z) = PE < Q(x,.y)+Q(y,z)

' 1 + Q(x, z) 一1 + p(x, y) + Q(y, z) 匕Q(x,)') | Q()',z) 一1 + Q(3)1+ /?(),, z) = d(x,y) + d(y,z) 故』也是X上的度量。 2,设H是内积空间,天则当尤〃—尤,乂T y时"(七,月)t (寻),),即内积关于两变元连续。 证明:| (% X,)一(x, y) I2 =| (x/t - x, >; - y)\2<\\x n-x\\-\\y tt-y\\ 己知即II七一尤II—0,|| 乂一>||—0。 故有I ,以)一(x, y)『—。 即Cw〃)T(x,y)。 5.设7x(r) = 若T是从心[0,1]-匕[0,1]的算子,计算||T||;若T是从 ZJ0,1]T ZJ0,1]的算子再求1171。 解:(1)当T是从ZJ0,l]—匕[0,1]的算子。 取x&)=同,贝j]||x()||2=1>||片)川=[后广出=*. 所以||T||>-^e 故有11『11=±? (2)当T是从ZJ0,1]T ZJ0,1]的算子时 ||八||2=(。誓⑴力度严=nxii2 Vn,(!--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七个案例)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七个案例) 案例一教师能否让学生“牢记”答案 【案情】河北省某县小学期末统考前,该校三年级某教师竟设法弄到了试卷,并做出答案后,让学生“牢记”,此举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大不满。 据某家长反映,2月2日下午,已到放学时间了,而孩子们却都没有回家,家长们都十分着急。直到晚上7时30分许,孩子们才回到家,并告诉家长,因为“老师搞到了卷子”,并做出答案后,让他们抄下来“牢记”。次日早上临考前,这位老师竟然又“加班”,给学生们又抄了一道“写作题”。 家长们说,这位老师是公办教师,去年10月份才来该校执教。由于会驾驶,他经常晚上加班开车“挣外快”,甚至有时白天也不能正常为孩子们上课。因他如此不负责任,使得孩子们的成绩急剧下降,原来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在大型抽考中竟然不及格。 为了让学生们“考个好成绩”,这位老师竟然采用了“偷考题”的手段。家长们认为,教师除了教书之外,还要育人,而这位老师却如此“做手脚”,只会教给孩子们学会“不劳而获”,又谈何很好地“育人”呢? 这位老师的作法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并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后果。据了解,某县教育局已委派专人去调查此事。 试分析:1. 本案的涉案主体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

律?应当承担什么责任?3.本案对你有哪些启示? 答:1. 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该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学校。 2. 本案是一起由教师漏题而造成的考试舞弊案,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1)《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本案中,该教师身为公办教师,却违反未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义务,其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晚间开车,致使白天不能正常上课,学生成绩急剧下降,未能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是一种失职和违法违纪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应“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而本案中,该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竟采用偷考题、让学生背答案的手段,一方面,说明他对工作和学生不负责任,敷衍了事;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未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而是引导学生弄虚作假,因而,其缺乏作为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违反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滥用了自身的教育权。 (3)考试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也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为此,教育部特意颁布了《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国家考试行为。而各个学校也都制定了相应的考试工作规程,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而该教师的做法则属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在法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刘远熙 (商丘师范学院政法系,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但是传统学院式法学课堂教学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主动学习等问题。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只有把握案例前置性、创新性、互动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教学基本原则,才能避免法学课堂教学中错误地应用案例教学法。 关键词:法学;案例教学法;原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XX)12-0043-02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学必须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应当把培养学生法律职业的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法律职业技能放在法学课堂教学的第一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法学课程的教学一般都采用学院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其实就是一种“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法,它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上述问题。这就需要在法学课堂运用案例法教学过程中,认真遵循如下五项基本教育教学原则。 一、案例前置性原则 所谓案例前置性原则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就要接触和了解案例以及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前对案例的事实、证据和法律的初步接触,在学生心目中已形成了对所授知识的大致轮廓。案例前置性原则,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真实案例,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和法律等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后,教师再运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先提出一系列有关案例的问题,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和辩论、然后再改变问题的假设条件,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思考,再讨论。因此,遵循案例前置性原则实际上是坚持从实践到理论的思维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判例或理论教学法虽然也运用案例,但是由于采用的是“后置式”即先讲理论、然后以案例来证实理论,不仅无法克服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矛盾,而且也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案例教

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如何进行案例教学? 王名 随着公共管理学科的引进,案例教学近年来成为备受师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从2001年开始,尝试在教学中引进案例方法,先后在“非营利组织概论”、“非政府管理概论”、“公共管理”等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案例大部分为我们自主调研和编写的实践案例,多数课程中案例教学部分所占比重超过40%,有的达50%以上,期末考试也常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出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里,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就如何做好公共管理案例的教学和组织工作,谈如下九个问题。 一.何谓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也不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的具有实例性的课程实习,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最早用于医学教学中,为启发学生掌握对病症的诊断及治疗,医学院的教授将不同病症的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做成案例,用于课堂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后来,法学院的教授将各种不同的判例记录整理成为法学案例,包括其中的辩护和裁决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出现了工商管理案例,教授们将包括各种不确定信息、相关意见和实施过程的商业管理及其决策过程记录下来,编写成为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管理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后来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出现,教授们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背景、问题、选项、相关意见和选择过程的公共管理和决策记录,形成公共管理案例并用之于教学过程,基以培养学生的决策推理能力。因此,公共管理案例实际上是借鉴其他领域案例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和医学案例、法学案例、工商管理案例一样,目的都是通过将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再现出来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教学计划 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这里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特定的教学对象、明确的教学目的、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和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对象应当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公共管理学科而言,适用的对象应当是MPA。[1]这是因为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动员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其能力,从而开展讨论,通过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的互相交锋和彼此互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实践经验的多少是和课堂参与程度及其通过案例讨论得到的收获启发,通常是成正比的;在MPA教学以及在职研究生班的教学中使用案例通常效果最佳;选择那些和学生的工作及其经验背景有关的案例则会形成较好的课堂反响。 案例教学要尽量避免以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为对象,同时也要注意所选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实践经验的关联性,要尽量将有着多元背景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为案例讨论中不同的经验、信息、知识、观点的交流和互动奠定基础。 案例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传授知识,也不应是进行理论诠释或政策解释,不应将教学目的简单地放在老师对学生的“教”上,而应该着眼于老师和学生、特别是学生和学生相互之间彼此互动的“学”上。着眼于“学”,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构成,考虑“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及其可能采取的行动,考虑对“学”的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不仅要考虑每一次案例课的过程控制,还要考虑整个教学计划的进度特别是其中案例部分的安排及其效果,要注意案例部分和理论部分、实践部分的必要的平衡。 三.选案例

法源法学案例教学分析软件

法源法学案例教学分析软件 系统简介 法学案例教学分析软件围绕法学16门核心课程以及其他非法学核心课程的设置中的经典案例在远程教学环境下组织实施教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案例特点 系统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案例,覆盖16门核心课程案例典型且覆盖所有法学课程的知识点,共计2000个案例以上。其中主观题提供智能考核(后台可提供参考答案比对)的1000例,非智能考核的1000例(软件的案例类型有综合案例、教学案例、英文案例) 1、综合案例

综合典型案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实务案例与课本法律理论案例的不同,让学生理解前者更注重实务、更注重为当事人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在实际工 作中的能力. 2、教学案例 题型紧紧围绕16门核心课程以及非核心课程的教材来设置,授课、实验指导更专业、更系统。 4、英文案例 针对国WTO以及国际经济法等专业推出的相关的经典的英文案例,为一 些英语基础非常好的同学提供新类型的案例。 教学特点 自动评分:软件有智能评分功能,所有学生的作答,无需教师手动评分,并具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功能多样:软件功能多样,有课堂实验,课后作业,其他实验,快速训练,智 能学科训练,完整的案例分析知识,能力报告,练习记录及我的收藏。全面满 足老师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内容。 学习自由:软件不仅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学生自主训练。软件采用 B/S架构网络版,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系统优势: 1、案例覆盖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 2、系统内置案例总数2000以上,其中主观题提供智能考核(后台有答案比对)的需1000例,非智能考核的1000例。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2)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四年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孛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下面,结合对几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我校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案例分析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一)案例: 教学流程:消费心理——心理篇;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 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 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 攀比心理 D 求实心理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内容(略) 如何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师: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略) 问题一: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略) 3、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现在国家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那是因为在实际消费中浪费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请看这下列图片:大家看见过这样的画面吗?是发生在哪里的呢? 生:(略) 师,对,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同学也许还曾经经历过,下面老师想和大家做一道计算题,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全国13亿人,一年会浪费多少吨粮食? 生:65万吨。 数据展示:我国13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1/4。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元,一年全国就浪费了4745亿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费500克粮食,一年全国就浪费了65万吨粮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费1吨水,一年全国就浪费了156亿吨水! 问题二: 师:(1)上面的图片和材料启示我们在消费过程中应践行什么样的原则? 生(略)。 师(2)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生: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度分析(略) 4、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对我们的消费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生(略)。 问题三: 师: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是什么) 热点分析:国务办公厅08年1月8日发出《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做出了回应: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生:(略)。 师:为什么我国要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为什么) 生:(略)。 师: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怎么做) 生: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回答。 国家: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监管 企业:执行国家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感、废弃产品的处理、循环经济 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节约消费、循环利用 板书设计:学生进行板书设计(略) 课堂小结:(略)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师: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

法学教学案例的一般解析规则

2007年6月, 总第四卷, 第6期(总第31期)美中法律评论 US-China Law Review, ISSN1548-6605, USA 44 法学教学案例的一般解析规则 ——司法官析案前的温故而知新 范剑虹 (澳门大学法学院,澳门 999078) 摘 要:本文在界定教学案例的同时,详细论述了案例的阅读、分析与推理的一般规则与方法。为中 国的法学教学与法官提供一定的参考视角。 关键词:案例解析;案例分析;推理 一、导言 一国中不同法域的司法界面临的法律问题都是相同的,但是解决的方法或思路因不同法系或不同规则的价值理念而有所不同,这里包括不同的推理方式1。区际法律问题最终是为了适用一个约定的或经过识别的规则,从而公正或合理地、可持续地去解决区际法律冲突所产生的问题。假设两岸四地能够达成各种约定与识别的规则,其中包括判决与仲裁等等法律上的问题,那么在律师参与的法官的判决实践中,仍然会涉及到如同我们教学所涉及到的法律思维能力的融合或者另类的演绎。为了能保持两岸四地生态式的司法实践的更好发展,或者说能够借此推动不同法律思维解析的发展与融合,笔者通过尝试对法学教学案例一般解析规则的介绍,给法官在判案前的思路整理,提供一个大家在大学时就已知的、简单的概况,但是有时却有温故而知新的、需要实践与时间的另类参考价值。 作为法官、律师、法律顾问,其工作的重点就是做出一个法律上能够成立的决定。他们必须有能力将已存在的,而通常又是抽象的法条,适用到几乎每天都会以新的面目出现的案情之中去,并进行来回验证,必要时有所续造或者重构,而在香港可能还会更进一步地出现展示法官个人法律政策的倾向。法官一直在创设判例的平台,而律师也一直在努力地预见法律的后果(也即创设可能的判决)。大家在判决前就已努力地去得到一个预设的判决内容。这种在抽象与具体之间互相阐明的思考与推理能力的训练,在许多国家大学的法学院(比如德国)已极为普及,并已在法学方法教育史上具备重要的意义2。 二、教学案例、案例报告以及判例的异同 (一)案例构造 就案情而言,经调查定下的案情,应该对案例鉴定解析者有一定的拘束力,教学案例与案例报告可视为已定论的案情,但必须注意这儿指的是教学案例,而不是在法院的争诉之中的案例。在法院的争诉中的 【作者简介】范剑虹(1958-),男,浙江宁波人,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博士,基尔大学硕士,现任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律师高等委员会候补委员、世贸中心仲裁员、《法学论丛》等编委,浙江大学经济法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研究方向:投资法、解雇法、竞争法、公司法、合同法、仲裁法、区际民商法、德国法与比较法。 1 Vgl. Koetz, Rechtsvergleichung und Rechtsdogmatik, Rabels Zeitschrift fuer auslaendisches und internationales Privatrecht 54, 1990, 203, 204. 2Larenz/Ganaris: Methode 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 6.Aufl.1991; Ruethers, Rechtstheorie, Verlag.C.H.Beck OHG, Muenchen 2002; Schneider, Logik fuer Jueristen, 2.Aufl.,Muenchen 1972.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 叙永县教研室吴红卫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四年了。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作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如何转变观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应该如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孛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下面,结合对几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谈一谈我县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案例分析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 (一)案例: 教学流程:消费心理——心理篇;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实践篇 教学过程 消费心理——心理篇 导入:消费心理测试: 师:假如你将来工作之后需要购买手机,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 A、无所谓,用什么样的都可以 B、外观精美,款式独特,与众不同的 C、只挑贵的,可以拿来攀比的 D、功能齐全,质量有保证,价格适宜的

测试结果:A、从众心理 B 、求异心理 C、攀比心理 D、求实心理 消费心理调查:统计学生选择的结果(略)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在学案上面迅速归纳出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评价(利弊两方面)、态度(时间为两分钟。 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的内容(略) 师:点评(略) 师:下面我们一同来分析这四种消费心理的特点、我们对它们的评价如何?以及如何去对待?(略) 做理智的消费者——评析篇 师:“月光族”大家听说过吗?(略) 探究活动:消费理财

法学案例分析系统 (1)

法学案例分析系统 系统简介 法学案例教学分析系统围绕法学14门核心课程以及其他非法学核心课程的设置中的经典案例在远程教学环境下组织实施教学,有利于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辨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案例特点 系统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案例,覆盖14门核心课程以及非法学核心课程的300多个知识点,共计800个案例。软件覆盖的案例类型有综合案例、教学案例、英文案例 1、综合案例 综合典型案例,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实务案例与课本法律理论案例的不同,让学生理解前者更注重实务、更注重为当事人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2、教学案例 题型紧紧围绕14门核心课程以及非核心课程的教材来设置,授课、实验指导更专业、更系统。 4、英文案例 针对国WTO以及国际经济法等专业推出的相关的经典的英文案例,为一些英语基础非常好的同学提供新类型的案例。 分析特点 系统提供完整的分析思路与结构,引导学生更快速准确的剖析案情解决争议问题。 1、案例名称 2、案例背景资料 3、涉及知识点 4、涉及法律法规 5、预设问题 6、案情焦点 7、法理分析 8、参考答案 9、成绩评定 教学特点 1、启发性 教师通过挑选软件中固有的案例或自行添加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某类案例形成正确的分析思路及思考方向,锻炼学生准确快速思考分析案件的技能。 2、参与性

通过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与更多的学生很好的参与到某个案件的讨论与分析中来,自由发挥,集思广益,总结问题,收获知识。 3、互动性 软件内置的评论系统,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评论、辩论,充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自由性 系统内置不同类型的案件和不同类型的问题预设,可以让教师自由得选择案件和搭配不同的问题,多种角度,多种思维上来进行实验教学指导。 系统功能 (一)管理员端 1、教师管理 2、案例管理 3、案例分类 4、问题预设 5、评论管理 6、个人信息 (二)教师端 1、公告管理 2、班级管理 3、学生管理 4、实验管理 5、成绩管理 6、我的评论 7、个人信息 (三)学生端 1、公告 2、案例学习 3、我的实验 4、成绩查看 5、我的评论 6、个人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