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检查制度

、输血前检查制度
、输血前检查制度

沙坪坝某医院输血前检查制度

1 目的

为保证输血安全,保障医院和病人双方利益,必须在输血前进行相关检验,严格执行各环节的核对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全院各科室。

3内容

3.1各临床科室必须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在输血治疗前对输血患者进行ABO血型检查、Rh血型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输血前五项检查(谷丙转氨酶、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梅毒筛查、艾滋筛查)。

3.2凡遇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临床科室必须告知患者,并建议筛选不规则抗体。

3.3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介质或实验方法;

4相关文件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检验科血型登记表

最新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 1、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2、临床输血的核对: (1)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输血安全。 (2)输血前要严格刻对,由两名医护人员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血标签上的内容逐一仔细核对;检查血袋有无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3)确认受血者:输血实施前,由两名医护人员面对受血者,核查受血者姓名、病案号(住院号)等资料,询问并让受血者或家属回答相关问题,以确认受血者并记录在案。 3、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 4、严格执行输血的无菌操作程序。 5、从输血科取走的血液,因强烈震荡、破损、污染、放置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应由用血科室负责。 6、输血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卡》,并与血袋、输血器具于24小时内一并送回输血科,以便进行输血疗效观察和登记。

7、为了保证输血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血液从输血科取走后,一律不 能再退回输血科。 8、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放在 规定的试管架上,置4℃——2℃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交叉配血及输血记录单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 ABO血型: Rh(D)血型:血液成分:血量: 输血性质:备用□常规□紧急□需血时间:年月日 时 申请医生:主治医师:标本收到时间:月日

输血质量过程监控制度及流程

输血质量过程管理制度 1、血液必须保存在指定的血库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4℃.保存温 度不当可能导致血细胞破坏或细菌感染。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应在30分钟内输入,若输血延迟,必须将血液归还血库保存。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 3、严格执行插队制度。 4、根据医嘱进行输血,应向患者解释输血的过程,要求患者及时 报告不良反应。 5、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少量等渗盐水,避 免产生免疫反应。 6、输入血液中不可加入其他药品或高渗性或低渗性溶液,以防血 液凝集或溶血。 7、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尤其是输血开始15分钟,护士 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皮肤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先兆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及时处理。若出现严重的输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输入生理盐水,余血和输血器送血库,分析原因并通知医生。 医院输血质量过程监控流程 1 输血申请单由经治医生填写,主治医师核准后签字。交护士站由护士采集受血者血样。 2 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填写的资料对受血者采集血样,采集前核对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后采集血液3毫升放入紫色冒管内上下混均并表明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抽血时间等,采血护士《临床输血申请单》中抽血人一栏签名。采血管条码粘在输血申请单上。送交到输血科。 4 在输血科接受标本处填写送达时间、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输血前检查等内容,与输血科接收标本者两人共同核对后,双签名确认。 5 拿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血型、病区,交叉配血结果双方签字方可发出。 6护士取回血后: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输血科管理制度汇编

输血科管理制度 目录 1-2页 1、输血科工作制度3页 2、临床输血全过程管理制度 4页 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5页 4、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制度 13页 5、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5页 6、输血科交接班及值班制度 17页 7、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19页 8、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20页 9、Rh(D)阴性输血管理制度 22页 10、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24页 11、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5页 12、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26页 13、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制度 29页 14、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30页 15、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33页 16、信息反馈制度 35页 17、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36页 18、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40页 19、配血管理制度 42页 20、交叉配血复核制度 43页 21、标本接收制度 45页 22、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46页 23、标本管理制度 47-51页 24、输血科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制度 52页 25、实习生、进修生管理制度 53页 2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4页 27、输血科试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 55页 28、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 57页 29、消毒工作制度 58页 30、档案管理制度 59页 31、输血科垃圾管理制度 60页 32、输血科考勤制度 63页 33、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64页

34、输血科临床输血全程监控工作制度 67页 35、临床输血会诊制度 71页 一. 输血科工作制度 1、接受标本做到二不收(血样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科别、、年龄、床号不清不收)。

输血前核对制度

输血前核对制度 核对核查是保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于输血相关的各个环节。为了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文件精神,现制定我院输血前核对制度,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 一、输血申请经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第几孕第几产,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标记好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和验收。 三、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环节 1、输血科人员按照试管上扫码信息对血样标本进行认真核对。 2、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正反定型,一人当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血型定型结果准确无误,正确率100%,误差率0%。 3、交叉配血时,输血科人员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 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4、两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 57 操作完毕后自

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四、血液入库核对 1、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等。 2、输血科人员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做好储血冰箱等的温度观察和记录。 五、发血环节 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六、输血环节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输血过程中应先

输血前核对制度(20200515184216)

输血前核对制度 1.配血合格后,由护理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并严格核对以下项目: ①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 的血型无误: ②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③血液发出时核对输血记录单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④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 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⑤核对血液的采血日期及有效期。 以上内容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核对,准确无误后在《输血记录单》及血液出库本上签名; 2.输血前患者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记录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编号、血型与患者的相容性检测结果、血液的采血日期及有效期。核对血袋上标签的编号、血型与输血纪录单 上是否相符。 3.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 否在有效期内。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 腕带信息,并按反问式要求由患者(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及血型,以 确认受血者。 5.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待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 血继续输注: 6.输血时应坚持先慢后快的输血原则,输血过程前15分钟及每小时进行相关体征的观察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7.输血完毕,填写《护理输血安全记录本》,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南血记录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输血全过程信息及时记录于病历中,血袋及输血不良反应单送输血科。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20200515184212)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 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 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的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 血者不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的核对: 一、输血申请 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 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的血液化验指 标,准备输入的血液成分和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 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的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 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 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 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的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

血申请单》的相关信息与受血者的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 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的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抽血护士 在输血申请单的抽血人处签字。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的,要同时抽 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 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的献血者标本与受血 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的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三、实验室核对 1、所有试验操作前必须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检查标本外观正 常后方可开始试验操作。 2、试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 3、出检验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管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4、对患者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一人值班的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 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结果双签字,确保正确率100%,误差率0%。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 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 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 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 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 十年。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邢台县中心医院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一、受血者在输血申请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ALT、乙肝五项、Anti-TP、Anti-HCV、Anti-HIV1/2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近亲属; 2、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D)血型检测; 3、血常规的检测;将以上检测结果在“临床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急救用血时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上述检测项目的标本并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备注“已抽血送检,结果未回”。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血液标本的核对 1、检查送检血液标本标签受血者信息是否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信息是否完全符合,否则应拒收标本,要求重新抽取血液标本送检; 2、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是否符合相关输血指征; 3、检查输血申请量是否符合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要求,是否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审批。 4、不允许接收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试验前后必须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三、交叉配血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复检受血者的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申请单血型一致; 2、复检供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血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可除外) 3、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受血者,应在交叉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结果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也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检; 四、交叉配血试验 1、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在交叉配血前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3、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科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即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如盐水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盐水配血法+微柱凝胶法等; 5、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操作相符时,方可报告;详细填写好“输血记录单”,“输血记录单”必须内容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 (一)输血安全制度 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 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接到血库通知可以取血后,先测量患者体温,体温正常者通知血库送血;高热 者通知医生。 4.运送中心送血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三查后签收。 5.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①血 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 ③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 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 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 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不得自行储血。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9.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 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血库值班人员。 10.输血的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储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输血安全制度及流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查血制品有效期、血 制品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整;八对: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制品种类、剂量)。对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者要认真确认患者身份。查对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块、溶血、血袋有无破损等。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 2.2.取血后在30分钟内输入;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 报告单及血袋再次核对,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3. 4.3.输血应遵照医嘱,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 进行输注。 5. 6.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强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5.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将输 血器管道冲洗干净,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 6.输血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输血开始, 应观察患者5-10分钟,无异常方可离开。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7.输血后,认真检查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空血袋保留24小时,交叉配 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保存。

8.血液送达病房后应在2-4小时之内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9.如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送至输血科查明原因。输血流程 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无菌操作建立静脉通道)→输血前核对病历、输血记录单、血袋(核对方式:一人持病历、输血记录单,另一人持血袋,逐项核对,另交叉重复一遍核对内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包括Rh血型)、血液品种、剂量、血袋编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有效期)→洗手,至患者床边→输血时核对:患者、床号、住院号、腕带、输血单、病历、血袋(两人携带病历、输血单、输血用具和血液制品﹝推治疗车﹞)→接血袋:确认通畅、消毒(严格执行两人核对)→调节滴数,<20滴/min(确认患者静脉通路完好、用安尔碘消毒血袋出口,将输血器针头拔出,插入血袋入口,血袋挂于输液架上)→输血后核对输血单、输液单、患者、腕带、床头卡(输血单必须双签名)→签名:输血单、输液单、临时医嘱(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内容同输血前核对)→15min再次调节滴数(成人40~60滴/min,休克患者适当加快,儿童、老年、体弱、心肺疾病患者速度宜慢)→输血结束冲洗(输血结束后,继续滴入注射用生理盐水把输血管内血液全部输完;血袋按要求处理)→观察与记录(记录输血起始与结束时间、速度、输注量、输注是否通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主诉等,将输血记录单放入病历) 临床输血护理管理制度 为保障我院血液质量,确保临床用血安全,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输血前检测及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与核对制度 为加强输血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得《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与《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制定输血前检验与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 一、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包括血型(正反定型、RH血型)血 常规(血色素)转氨酶、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家属、 二.为了充分落实输血相容检测得管理制度,做好相容性检测试验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安全。血库每周做室内质控一次,输血前必须复查血型,检测受血者不 完全抗体情况,进行交叉配血后,都符合要求后方可发血。 临床输血得核对: 一、输血申请 主治医师应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病室、床号等患者识别信息,准确填写患者血型,认真填写临床诊 断、输血指征,准确填写既往输血史,就是否孕产妇,患者主要得血液化验指标, 准备输入得血液成分与输入量等。 二、输血标本采集与送检核对? 1、护士核对医生医嘱,根据《输血申请单》得信息准备标本采集试管,到床边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送检项目等,贴上标签,标签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2、血标本采集前应征得受血者知情同意,若患者就是清醒得,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得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询问患者得亲属核对患者身份。《临床输血申请单》得相关信息与受血者得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二者不一致时不得采集血标本。 3、用贴有正确无误标签得试管抽静脉血2—4ml血(用EDTAK抗凝),不准

离开床边后再贴标签。采集血标本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正确穿刺。抽血护士在输血申请单得抽血人处签字。未查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检验得,要同时抽一管不抗凝血,填写输血前检查申请单送检验科。 4、血标本送交人员与输血科人员交接血标本时应对血标本进行检查并仔细核对血标本信息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就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接收。 5、检验科要及时清理已溶血标本并将当天已发出血液得献血者标本与受血者检测标本,放在规定得试管架上,置2℃-6℃冰箱保留7天以便查对。 三、实验室核对 1、所有试验操作前必须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检查标本外观正常后方可开始试验操作。 2、试验操作结束后,必须再次核对标本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一致。 3、出检验报告前,必须核对申请单及标本管上得信息就是否一致、 4、对患者得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时,一人值班得时候自己进行复查,两人当班时,由第二人进行复查、确保结果准确无误,对结果双签字,确保正确率100%,误差率0%。 四、血液入库核对 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就是否合格,标签填写就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与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得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2、输血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得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五、取、发血核对 1、血液发出前发血人必须核对以下内容: (1)核对取血单、输血申请单及交叉配血原始记录、发血记录单得患者基本

输血全过程血液管理制度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三、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四、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与血库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护士收到血型鉴定单时,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无误后通知患者或家属,并将血型鉴定单粘贴于检查报告粘贴纸右上角,两人在血型鉴定单右上角上签名。 六、取血时必须携带病历和《病人专用领血单》、《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

成分、血量;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的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

医院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 输血前检测管理制度 一、受血者在输血申请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ALT、乙肝五项、 Anti-TP、Anti-HCV、Anti-HIV1/2检测,阳性结果必须记录并告知患者或近亲属; 2、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D)血型检测; 3、血常规的检测; 将以上检测结果在“临床输血申请单”逐项填写;急救用血时需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之前或同时抽取上述检测项目的标本并送检,并于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备注“已抽血送检,结果未回”。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与血液标本的核对 1、检查送检血液标本标签受血者信息是否与“临床输血申请单” 受血者信息是否完全符合,否则应拒收标本,要求重新抽取血液标本送检; 2、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是否符合相关输血指征; 3、检查输血申请量是否符合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要求,是否经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医务科审批。 4、不允许接收溶血标本,对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烧伤病人的溶血标本,在试验前 后必须作溶血程度的比较; 三、交叉配血前应完成以下检测

1、复检受血者的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申请单血型一致; 2、复检供血者ABO血型及Rh(D)血型是否与血袋一致(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可除外) 3、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受血者,应在交叉配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结果应进行抗体鉴定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也应做不规则抗体筛检; 四、交叉配血试验 1、受血者交叉配血时所用的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2、输血科在交叉配血前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正确无误后再进行交叉配血; 3、凡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白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等患者,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4、输血科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做好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必须采用能检查不完全抗体的实验方法,即盐水相与非盐水相两种方法配血, 如盐水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盐水配血法+微柱凝胶法等; 5、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操作相符时,方可报告;详细填写好“输血记录单”,“输血记录单” 必须内容完整、准确,双人签名,时间精确到分;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输血记录单”; 6、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试剂应符合相应标准,同时做好试剂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 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患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 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 并打印采血条码。 三、采集血标本时 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然后在《输血申请单》上采血者处签名。 四、采集血标本时 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采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采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五、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六、取血时,取血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血型包括Rh、血液成分、血量;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 包括Rh、血液的有效期等;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共同签字。 七、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 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 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

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 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 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相同,无误后输血记录单上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九、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注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荡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 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 包括Rh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 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 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 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十二、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 两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十三、输血过程中应掌握先慢后快原则 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 观察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流程

精心整理 襄汾县中医医院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管理制度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 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 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医务科或业 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七、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八、血液领回病房后,有两名医护人员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是的信息、无误后登 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输血申请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

总核对,然后在一袋一核对签名。 九、血液从输血科中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 震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 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十、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 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效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 三查即对采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 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血器进行输血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1. 2. 3. 4. 氏滴管,而产生大量的混入液体内的气泡。应排尽输血器内的空气,莫菲氏滴管内的液面高度应以2/3为宜,最低不可低于1/2高度。 5.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中间应用生理盐水冲洗 输血管道后再继续输注。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不良 反应(包括溶血反应、发热反应、避免引发各种传染病等),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7.输血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感受,注意观察输血过程中常见问题(如

输血科管理制度、岗位职责

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在院长或分管院长领导下,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负责对全院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杜绝临床输血事故发生。 2.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执行。 3.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监督运行,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4.制订本院输血计划,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认真组织实施。 5.制订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6.提倡成分输血,科学合理用血,提高临床输血疗效。 7.加强职工责任心教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严防责任事故发生。 8.执行用血审批制度及统计上报制度。 9.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会议,及时通报输血管理工作动态,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方案,及时整改。 10.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医院输血管理工作总结会,对输血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临床输血制度 为了使临床输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临床输血必须在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 2.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 3.临床输血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 4.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5.输血科应有专人负责血液的入库、储存、发放工作,并作好相应记录。 6.执业医师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使用血液,提倡成分输血。 7.受血者或家属必须知情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输血。 8.执业医师认真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并由主治执业医师审核签字后,向输血科申请备血。 9.输血科应有专人负责标本收集、处理、检测及输血前检查工作。 10.输血科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适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1.认真做好血液收领、发放、质量检查和发放前核对工作。 12.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七查”指:①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②献血者条形码号;③献血者血型;④血液品种;⑤采血日期及效期;⑥储存条件;⑦输血器材质量。“八对”指:①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②病案号、住院号;③病室、床号;④病人血型;⑤配血结果;⑥献血者血袋号;⑦血液品种;⑧血量。“九不用”指:①标签有破损的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

输血管理制度及流程规范 输血全过程的血液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主治医师填写好的《输血申请单》,填写好病人的信息并将粘贴于配血管上。 3、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输血申请单》及贴有病人信息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准确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输血申请单》下面签字。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4、采集血液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配血和抗体筛查结果。 5、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6、取血时,取血护士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6.1、受血者的姓名、床号、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血液成分、血量;

6.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员条码编码、血型、血液的有效期; 6.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配血报告单上和血液入、出库流程记录上签字。 7、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7.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7.2、血袋有破损,漏血; 7.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7.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7.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7.8、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8、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配血报告单上签名,不允许代签。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 9、血液从血库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震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10、各种血液制剂从输血科发出后,均应在30分钟内进行输注,输注时限规定如下:

【实用】医院制度-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生效日期:2015年12月31日修订日期: 2018年10月1日 一、为保证输血安全,保障医院和患者双方利益,必须在输血前进行相关检验,严格执行各环节的核对程序,特制定本制度。 二、输血前血型检验主要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 三、血库对每份受血者标本均须进行ABO血型正反鉴定和Rh(D)鉴定,交叉配血时须复查献血者和受血者血型,并用卡式法进行正反配血。 四、临床须在输血文书中填写和核对受血者血型。首次入院申请输血患者《临床输血申请单》可不填写血型项。但已经检验血型或输血者,必须将血型填写于住院病历首页,并须在每次输血申请时写明血型。以便互相核实。按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检查指标包括ALT、两对半、Anti—HCV、Anti—HⅠV Ⅰ/2和梅毒等9项。它们是预防医院感染、判断输血感染疾病的重要依据。文书程序分三步: (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同时告知输血前9项检查的重要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不同意作输血前检查,应嘱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备注后写明“本人拒绝做输血前检查,由此而引起的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并签字。已作输血前检查的请填写结果。

(二)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增加输血前检查“病人签字拒查、已检查待报告和已检查”等选项,请医生填写。已检查结果逐项填写。 (三)输血后三天或出院前,由医护人员根据病历合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前检查回报单》,请逐项填写,并返还输血科存档备查。《输血治疗同意书》、检验报告单、配血报告单等原始医学文书保留在病历中。 六、临床医护人员在采血做血型或配血时、在填写输血相关文书时、以及在取血和输血时,输血科人员在血制品出入库登记时、接收标本时、检验操作中、发出检验报告时、发血时,即在输血相关每一环节,均应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谨操作,作好核对,防止差错。相关文件和医学文书: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临床输血操作规范》、《输血治疗同意书》、《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前检查回报单》。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

富顺新区医院 输血前和输血期间血液管理制度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时,两人认真核对医师填写好的《交叉配血单》的正副联,并将填写完整的《交叉配血单》的副联粘贴于配血管上。 3、采集血标本时,护士持《交叉配血单》及贴有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和诊断,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后两人在《交叉配血单》下面签名。操作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4、采集血标本时,不得在输入大分子溶液通道中取血,应在另侧肢体血管取血,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5、采血后由医护人员或专人将血样和《交叉配血单》、《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逐项核对。 6、取血时必须携带取血专用运输箱和《血型鉴定报告单》。取血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门急诊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2、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的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液,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双方核对无误后,在《配发血记录单》上共同签字。 7、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一律拒领: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8、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医护人员共同负责核对,核对的信息同取血时的信息,无误后登记在输血登记本上,并在《配发血记录单》反面签名。如有两袋及以上的血液,先进行总核对,然后一袋一核对一签名。为患者输血的护理人员须经输血过程的全方位培训。 9、血液从输血科取出后30min内进行输血,不得加温,输血前将血袋内成分轻轻摇匀,避免剧烈振动,输血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输入的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酸性或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只有法规明确可以加到血液中的药物或已有证据表明加入血液中是安全的、不会对血液成分造成不良影响的某种药物才可以加到血中,否则,一般只有0.9%的氯化钠可以加到血液或血液成分中。 10、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十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液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对受血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液成分、血量、血袋编号。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11、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牌识别外,清醒患者另外使用“反问式”的识别方法,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另外使用“腕带”识别。 12、输血前、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