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最终版

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最终版
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最终版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2 – 2013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可再生能源学院

班级:风能xxxxx班

学号: 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xx

指导教师:田德、王永

设计周数: 2

成绩:

日期:20xx年 x月x日

目录

任务书 (4)

一设计内容 (4)

二目的与任务 (4)

三主要内容 (4)

四进度计划 (7)

五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7)

六考核方式 (8)

总体参数设计 (8)

一额定功率 (8)

二设计寿命 (8)

三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除风速 (8)

四重要几何尺寸 (8)

1风轮直径和扫掠面积 (8)

2轮毂高度 (8)

五总质量 (9)

六发电机额定转速和转速范围 (9)

七叶片数B (9)

八功率曲线和C T曲线 (9)

1功率曲线 (9)

2C T曲线 (10)

九确定攻角Α,升力系数C L,叶尖速比Λ,风能利用系数C P (10)

十风轮转速 (12)

十一其他 (12)

十二风电机组等级选取 (12)

叶片气动优化设计 (13)

一优化过程 (13)

二叶片优化结果 (14)

主要部件载荷计算 (14)

一叶片载荷计算 (15)

1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F C (15)

2作用在叶片上的风压力F V (15)

3作用在叶片上的气动力矩 (16)

4作用在叶片上的陀螺力矩M K (16)

二主轴载荷计算 (16)

三塔架载荷计算 (17)

1暴风工况风轮气动推力计算 (17)

2塔架的强度设计(考虑塔架高度折减系数的强度计算) (18)

主要部件功率 (20)

一发电机 (20)

二变流器 (21)

三齿轮箱 (21)

四联轴器 (21)

五偏航 (22)

风电机组布局 (22)

设计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25)

任务书

一设计内容

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

二目的与任务

主要目的:

1. 以大型水平轴风力机为研究对象,掌握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

2. 熟悉相关的工程设计软件;

3. 掌握科研报告的撰写方法。

主要任务: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风电机组总体技术设计,包括:

1. 确定风电机组的总体技术参数;

2. 关键零部件(齿轮箱、发电机和变流器)技术参数;

3. 计算关键零部件(叶片、风轮、主轴、连轴器和塔架等)载荷和技术参数;

4. 完成叶片设计任务;

5. 确定塔架的设计方案。

6. 每人撰写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三主要内容

每人选择功率范围在2MW至6MW之间的风电机组进行设计。

1.原始参数:风力机的安装场地5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0m/s,60米

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3m/s,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6 m/s,当地历

史最大风速为49m/s,用户希望安装1.5 MW至6MW之间的风力机。采

用63418翼型,63418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数据如表1所示。

空气密度设定为1.225kg/m3。

表1-63418翼型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数据

2.设计内容

(1)确定整机设计的技术参数。设定几种风力机的C

p 曲线和C

t

曲线,风力

机基本参数包括叶片数、风轮直径、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出风速、功率控制方式、传动系统、电气系统、制动系统形式和塔架高度等,根据标准确定风力机等级;

(2)关键部件气动载荷的计算。设定几种风轮的C

p 曲线和C

t

曲线,计算几

种关键零部件的载荷(叶片载荷、风轮载荷、主轴载荷、连轴器载荷和塔架载荷等);根据载荷和功率确定所选定机型主要部件的技术参数(齿轮箱、发电机、变流器、连轴器、偏航和变桨距电机等)和型式。以上内容建议用计算机编程实现,确定整机和各部件(系统)的主要技术参数。

(3)塔架根部截面应力计算。计算暴风工况下风轮的气动推力,参考风电机组的整体设计参数,计算塔架根部截面的应力。最后提交有关的分析计算报告。四进度计划

五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提供设计的风电机组的性能计算结果;

绘制整机总体布局工程图。

六考核方式

每人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准备课程设计PPT,答辩。

总体参数设计

一额定功率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选择3.5MW进行设计。

二设计寿命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等级Ⅰ~Ⅲ的设计寿命至少为20年。故设计寿命为20年。三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除风速

=3m/s;

切入风速V

in

=13m/s;

额定风速V

r

=25m/s。

切除风速V

out

四重要几何尺寸

1风轮直径和扫掠面积

风轮直径决定机组在多大的范围内获取风中蕴含的能量。直径应根据不同风况与额定功率匹配,以获得最大的年发电量和最低的发电成本。风轮直径有下述简单计算公式:

式中

——额定输出功率,取3.5MW;

——主传动系统的总效率,取0.92;

——发电系统效率,发电机效率取0.95,变流器效率取0.95;

——风能利用系数,取0.42 ;

ρ——空气密度,取1.225kg/m3;

——额定风速,13m/s。

扫掠面积。

2轮毂高度

塔架高度取70m。

轮毂高度。

式中

——塔顶平面到风轮扫掠面中心的距离,取2.25m;

——塔架高度。

五总质量

=174t,塔架质量取160t。

机舱和风轮等总质量为m

1

六发电机额定转速和转速范围

采用双馈异步发电机,极对数p=2,额定转速由下式求出

双馈异步机转速范围。

七叶片数B

叶片数B取3,三叶片风电机组有其显著的优势,是目前风电市场主流。八功率曲线和Ct曲线

1功率曲线

由于风速具有波动的特征,所以功率曲线也会有细微波动,此处采取平均风速绘制功率曲线。风速未达到切入风速的时候,P=0;风速达到切入风速之后,

捕捉风能;达到额定风速后,采取控制策略,限制功率在机组启动,以最大C

p

额定功率附近。

式中C为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常数。

曲线绘制见图2。

图2

2Ct曲线

通过C

p

求出轴向气流诱导因子a,再由a求出C t,但是考虑到其他因素和实

际情况,和某风电机组C

t

的试验结果相比,趋势相同,数值不一样。

图3-推力系数-风速曲线图

九确定攻角α,升力系数C

L ,叶尖速比λ,风能利用系数C

p

根据已知翼型数据,求出升阻比,绘制升阻比曲线见图4,发现α为5°时,

C L /C

D

取到最大值,此处选取α为10°,升阻比C

L

/C

D

为72.6;叶尖速比λ大概为

7,风能利用系数C

p

风速的关系,由于假设是变速风机,额定值前捕捉最大风能,

C p 保持0.42,当达到额定以后,C

p

下降,见图5,实际上,双馈异步机转速范围

为,额定值前有一段C

p 是上升过程,图6为某风电机组C

p

的试验结

果,对比发现,趋势是相同的。

图4

图5

图6

十风轮转速

风轮转速17.7r/min,双馈异步发电机,极对数p=2,额定转速有上面计算知:

所以齿轮箱传动比约为84。

十一其他

上风向主动偏航,偏航变桨均采用电动机驱动,制动方式第一制动为气动制动,第二制动为高速轴机械制动。

十二风电机组等级选取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等级基本参数

=7.6m/s,选取Ⅲ级,但是没有湍流数据,因此由于已知条件,年均风速v

ave

无从在A、B、C之间做出判别。

阶段性总结

叶片气动优化设计

一优化过程

给出r,攻角α已知,C L也已知;

记λ0=Ωr/v1;

由下式求出

由下式求出

由下式求出

由下式求出

叶素桨距角β=;

弦长。

叶片气动特性通过excel计算,得到表9:

表9-叶片气动特性数据

二叶片优化结果

现选取叶片5%~100%长度,步长5%展示优化结果,0~5%叶片形状为圆筒形,

根部采用钻孔组装方式。计算内容见表7,弦长和桨距角β随半径变化见图10。

10

图11

主要部件载荷计算

一 叶片载荷计算

1

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Fc

叶片离心力

式中

——叶片的密度,取540kg/m 3;

——风轮转速,计算得1.85rad/s ;

弦长C

半径r

——半径r处对应叶素面积;

r——叶素所在半径。

翼型63418几何参数见上图图1,翼型几何形状见图11,可近似求出单位弦

长叶素对应的面积;与弦长平方成正比,所以可以用数值积分的方法近似求出上式。

=0.112m2;大致求出F c=1118kN。

求出单位弦长叶素面积A

r

图12

2作用在叶片上的风压力Fv

作用在叶片上的风压力F v由下式给出

近似计算得出F v=349786N;

等效作用点可由下式求出

经计算得出r m=37m。

3作用在叶片上的气动力矩

M

是一个叶片产生的转动力矩,可由下式求出

b

近似计算得M b=54528 N·m。

4作用在叶片上的陀螺力矩M k

叶片的转动惯量由下式求出

陀螺力矩M k由下式求出

式中

——偏航转速,取1m/s,即0.0175rad/s;

——叶尖速比,取7;

R——风轮半径,49 m;

——风速,取额定值13m/s;

——与的夹角,当叶片铅垂位置时,度,达到最大。

经计算,,308400N m。

二主轴载荷计算

低速轴转速

高速轴转速

高速轴功率

低速轴功率

高速轴转矩

低速轴转矩

高速轴直径

低速轴直径

式中

——实心钢轴最大应力,取55MPa。

三塔架载荷计算

1暴风工况风轮气动推力计算

当时,;当时,;当时,。本设计年均风速,所以。

暴风条件的风轮气动推力目前有几种计算方式,结果相差较大。以下分别计算几种常用的方法。

前苏联法捷耶夫公式

式中

——叶片的投影面积;

——叶片数。

叶片投影面积可根据风轮扫掠面积与风轮实度求出,风轮实度σ取0.05,则叶片面积为

荷兰ECN的公式

式中

——推力系数,取1.5;

——动态风压,与轮毂高度有对应关系,取1330N/m2;

——动态系数,取1.2;

——安全系数,取1.5。

计算得

德国DFVLR公式

式中,取2.2,计算

丹麦RIS公式

2塔架的强度设计(考虑塔架高度折减系数的强度计算)

塔架高度70m,采用锥形钢筒结构,分段加工,顶部直径4m,壁厚20mm,底部直径5m,壁厚30mm。

塔架受力分析见图13

根部截面应力可表示为下式

式中

——塔架根部抗弯截面系数,单位cm3;

——塔架根部截面积,单位cm2;

——塔架本身所受重力,单位N;

从表9查出。

2

式中

——与塔架截面变化有关的这算长度修正系数,可根据差表(见表)

国内风电机组的技术来源

国内风电机组的技术来源 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228560384.html,/tech/22894.html 国内风电机组的技术来源 根据对国内正在制造和生产的风电机组的调查分析,其主要技术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引进国外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或者是与国外设计技术公司联合设计, 在国内进行制造和生产。象金风科技引进的1.2MW. 1.5MW直驱风电机组,现在已在国内大批量生产和供货。还有浙江华仪、广东明阳、国电联合动力的1.5MW双馈风电机组,重庆海装、上海电气的2MW双馈风电机组等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现在这些公司的产品有的已经批量生产,有的样机已经下线。 第二类: 购买国外成熟的风电技术,在国内进行许可生产。象金风科技和浙江运达的754kW定桨距风电机组,华锐风电、东方汽轮机的1.5MW的双馈风电机组,都在国内成功大批量生产并实现产业化,这些机组是国内的主力机型。还有重庆海装的850kW,保定惠德、武汉国测、吴忠仪表的1MW,上海电气的1.25MW,北重的2MW等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现在这些公司的产品已经批量生产。 第三类: 与国外公司合资,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象航天安迅能、恩德风电的1500kW双馈风电机组,在国内已成功生产并实现产业化。还有湘电风能、瑞能北方的2000kW等公司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引进的,现在这些公司的产品有的已经批量生产,有的样机已投入试运行。 第四类: 国外的风电机组制造公司在国内建立独资企业,将其成熟的设计制造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象歌美飒风电的850kW 、苏司兰的1250kW、通用电气的1500kW、维斯塔斯的2000kW机组都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的,目前已经投入大批量生产。 第五类: 采用国内大学和科技公司自行开发的设计制造技术,在国内进行生产的风电机组。例如:沈阳华创、江苏新誉、浙江运达、三一重工开发的1.5MW机组,上海万德的1.5MW机组都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生产的。目前,沈阳华创、江苏新誉、浙江运达开发的1.5MW双馈风电机组都已经投入批量生产,并在风电场进行运行。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28560384.html,/tech/22894.html 页面 1 / 1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模拟电路课程设计 题目:OCL功率放大器 学院:信息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目的 ①学习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②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内部电路工作原理 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OCL功率放大器的设计,进一步加强对模拟电子技术的了解 ④采用集成运放与晶体管原件设计OCL功率放大器 ⑤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指标 ①频率响应:50Hz≤f≤20KHz ②额定输出功率:P o=8W ③负载电阻:R L=8Ω ④非线性失真尽量小 ⑤输入信号:U i<=100mv

3、设计要求 (1)进行方案论证及方案比较 (2)分析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进行单元电路设计计算 (4)画整机电路图 (5)写出元件明细表 (6)小结和讨论 (7)写出对本设计的心得体会 分析设计要求,明确性能指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分析对比。 4、制作要求 论证并确定合理的总体设计方案,绘制结构框图。 5、OCL功率放大器各单元具体电路设计。 总体方案分解成若干子系统或单元电路,逐个设计,计算电路元件参数;分析工作性能。

6、完成整体电路设计及论证。 7、编写设计报告 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二、总体方案设计 1、设计思路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给负载R l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R I一定时,希望输出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且效率尽可能高。放大电路实质上都是能量转换电路。从能量控制的观点来看,功率放大电路和电压放大电路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功率放大电路和电压放大电路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不同的。对电压放大电路的主要要求是使其输出端得到不失真的电压信号,讨论的主要指标是电压增益,输入和输出阻抗等,输出的功率并不一定大。而功率放大电路则不同,它主要要求获得一定的不失真(或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技术发展情况

截至2013年底,国内约30家大型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已向国内外风电市场提供了合格的大型风电机组整机产品。2013年在我国风电场建设中,国产风电机组的市场占有率达到94%,大幅超过外资企业。其中,在国内新增总装机占比中,金风科技的份额最大,占23.31%;联合动力第二,占9.25%;广东明阳第三,占7.99%。通过对我国大型风电机组发展情况的分析,归纳出我国大型风电机组技术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 水平轴风电机组是主流 水平轴风电机组的应用已近100年。由于水平轴风电机组的风轮具有风能转换效率高、传动轴较短、控制和制动技术成熟、制造成本较低、并网技术可靠等优点,近年来大型并网水平轴风电机组得到快速发展,使大型双馈式和直驱永磁式等水平轴风电机组成为国内大型风电场建设所需的主流机型,并在国内风电场建设中占到100%的市场份额。 2 垂直轴风电机组有所发展 大型垂直轴风电机组因具有全风向对风、变速装置及发电机可置于风轮下方或地面等优点。近年来相关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进行并取得一定进展,单机试验示范正在进行,在美国已有大型垂直轴风电机组在风电场运行,但在我国还无垂直轴风电机组产品在风电场成功应用的先例。 3 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持续增大 近年来,国内风电市场中风电机组的单机容 我国大型风电机组技术发展情况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 沈德昌 量持续增大,2012年新安装机组的平均单机容量达1.65 MW , 2013年为1.73 MW 。2013年我国风电场安装的最大风电机组为6 MW 。 随着单机容量不断增大和利用效率的提高,国内主流机型已从2005年的750~850 kW 增加到2014年的1.5~2.5 MW 。 近年来,海上风电场的开发进一步加快了大容量风电机组的发展。我国华锐风电的3 MW 海上风电机组已在海上风电场批量应用。3.6、4、5、5.5、6和6.5 MW 的海上风电机组已陆续下线或投入试运行。目前,华锐、金风、联合动力、湖南湘电、重庆海装、东方汽轮机、广东明阳和太原重工等公司都已研制出5~6.5 MW 的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产品。 4 变桨变速功率调节技术得到全面应用 由于变桨距功率调节方式具有载荷控制平稳、安全高效等优点,近年在大型风电机组上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变桨距技术的应用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风电机组制造厂商采用了变速恒频技术,并开发出变桨变速风电机组,在风能转换效率上有了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从2012年起,国内定桨距并网风电机组已停止生产,在全国安装的风电机组全部采用了变桨变速恒频技术。2 MW 以上的风电机组大多采用3个独立的电控调桨机构,通过3组变速电机和减速箱对桨叶分别进行闭环控制。 5 双馈异步发电技术仍占主导地位 外资企业如丹麦V estas 公司、西班牙Gamesa 收稿日期:2014-11-27 通信作者:沈德昌 ,男,研究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shendc06@https://www.360docs.net/doc/228560384.html,

模电课程设计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自1041班 姓名: 学号:号 指导教师:刘强 2011年11月26日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功率放大电路 (3) 2.1.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及主要研究对象 2.1.2功率放大电路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 2.1.3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音频功率放大系统 (5) 2.2.1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2.2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2.2.3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的方案 第三章元器件的介绍 3.1LM386 (7) 3.2电容 (9) 3.3BJT9013 (10) 3.4扬声器 (10) 第四章PCB板的布局 4.1PCB布局 (12) 第五章硬件焊接技术及产品调试 5.1硬件的焊接 (14) 5.2产品的调试 (15) 第六章总结与心得 第七章致谢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原理图

第一章绪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商贸金融,社会管理及至人们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电子技术。机械,材料,信息,微电子,生物,能源,测控,仪器仪表,航天,海洋等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与电子技术密切相关。 功率放大器实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其最基本的部分。功率放大器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其最基本的部分。功率放大器发展至今,有许多种类和应用,在工业方面,有数控机床的电机驱动,有应用于新型磁轴承开关,也有在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种的应用。在通讯方面,有几百毫瓦的蜂窝电话发射机、有基站几十瓦的功率放大器、也有上千瓦的电视信号发射机。但所有的功率放大器,其设计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几乎是相同的。而它的设计包含了电子电路技术、模拟控制理论、测试技术以及实现智能化的单片机控制技术等。 经过对电路和模电知识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电路的组成,及基本电路元件的功能,设计和工作原理,使自己具有基本的电路设计技能,设计并制作一个音频放大器。本次音频放大器设计制作的核心原件使芯片LM386。LM386放大器是一种很流行的固定增益的功率放大器,它能提供大多3W的交流信号功率输出,具有自身功耗低、更新内链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的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说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交流永磁同步电机理论》课程报告题目: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设计 院 (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科电气工程 授课教师 学号 研究生 二〇一四年六月

第1章小型永磁发电机的基本结构 小型风力发电机因其功率低,体积小,一般没有减速机构,多为直驱型。发电机型式多种多样,有直流发电机、电励磁交流发电机、永磁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其中永磁电机因其诸多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1.1小型永磁风力发电机的基本结构 按照永磁体磁化方向与转子旋转方向的相互关系,永磁发电机可分为径向式、切向式和轴向式。 (1)径向式永磁发电机径向式转子磁路结构中永磁体磁化方向与气隙磁通轴线一致且离气隙较近,漏磁系数较切向结构小,径向磁化结构中的永磁体工作于串联状态,只有一块永磁体的面积提供发电机每极气隙磁通,因此气隙磁密相对较低。这种结构具有简单、制造方便、漏磁小等优点。 径向磁场永磁发电机可分为两种:永磁体表贴式和永磁体内置式。表贴式转子结构简单、极数增加容易、永磁体都粘在转子表面上,但是,这需要高磁积能的永磁体(如钕铁硼等)来提供足够的气隙磁密。考虑到永磁体的机械强度,此种结构永磁电机高转速运行时还需转子护套。内置式转子机械强度较高,但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制造费用较高。 径向磁场电机用作直驱风力发电机,大多为传统的内转子设计。风力机和永磁体内转子同轴安装,这种结构的发电机定子绕组和铁心通风散热好,温度低,定子外形尺寸小;也有一些外转子设计。风力机与发电机的永磁体外转子直接耦合,定子电枢安装在静止轴上,这种结构有永磁体安装固定、转子可靠性好和转动惯量大的优点,缺点是对电枢铁心和绕组通风冷却不利,永磁体转子直径大,不易密封防护、安装和运输[1]。表贴式和径向式的结构如图1-1 a)所示。 a)径向式结构 b)切向式结构

模电课程设计范本

模电课程设计

1 绪论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的作用是给音频放大器的负载RL(扬声器)提供一定的输出功率。当负载一定时,希望输出的功率尽可能大,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地小,效率尽可能高。音频放大器的目的是以要求的音量和功率水平在发声输出元件上重新产生真实、高效和低失真的输入音频信号。音频频率范围约为20 Hz~20 kHz,因此放大器必须在此频率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本设计中要求设计一个实用的音频功率放大器。在输入电压=50mV,负载电阻等于8Ω的条件下最大输出不失真功率P o≥5W,功率放大器的频带宽度BW≥50Hz~15KHz。 一、设计目的 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进一步加强对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对Protel软件的应用。 了解集成功率放大器内部电路工作原理,掌握其外围电路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 学习音频功率放大器的设计方法与小型电子线路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法。 二、设计要求 内容:设计并制作一OCL音频功率放大器和与之匹配的直流

稳压电源。 指标:P oM≥5W; fL≤50Hz,fH≥15KHz; 中点电位≤100mV; 负载:8Ω; 输入电压50mV。 三、方案选择 音频功率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向负载提供功率,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大效率尽可能高、非线性失真尽可能小。 输出功率指的是功放提供给负载级的功率,为达到这一要求,功放管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范围应尽可能大。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指的是负载上得到的功率与电源提供的直流电源的功率之比,为达到这一要求必须选择合适的电路,下文中会有描述。 非线性失真要小:功率放大器是在大信号状态下工作的,电压、电流摆动幅度交大,很容易超出管子特性曲线的线性变化范围而进入非线性区,造成输出信号波形的非线性失真。因此,功率放大器比小信号的电压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严重。为了减小这种失真,本设计选择下文所述方案。 功率放大器的常见电路形式有单电源供电的OTL电路和正负双电源供电的OCL电路。有集成运放和晶体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也有专用集成电路功率放大器芯片。根据设计指标及要求,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

1 范围 1.0.1 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风电机组塔架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涉及地基基础的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荷载、结构设计、地基处理、检验与监测等内容。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陆上风电场风电机组塔架的地基基础设计。工程竣工验收和已建工程的改(扩建)、安全定检,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1.0.3 风电场风电机组塔架的地基基础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对于湿陷性土、多年冻土、膨胀土和处于侵蚀环境、受温度影响的地基等,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 18451.1 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153 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6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87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J 146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FD 002—2007 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DL/T 5082 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JB/T10300 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JGJ 24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TJ 275 海港工程混凝土防腐蚀技术规范

风力发电机设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设计(论文) 风力发电机设计题目 级机电一体化工程09专业班级 姓名高级工程师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所属助学单位 2011年 4月1 日 目录 1 绪论………………………………………………………………………………… 1 1.1 风力发电机简介 (1) 1.2 风力发电机的发展史简介 (1) 1.3 我国现阶段风电技术发展状况 (2) 1.4 我国现阶段风电技术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 (2) 2 风力发电机结构设计……………………………………………………………… 3 2.1 单一风力发电机组成 (3) 2.2 叶片数目 (3) 2.3 机舱 (4) 2.4 转子叶片 (5) 3 风力发电机的回转体结构设计和参数计算 (5) 3.1联轴器的型号及主要参数 (5) 3.2 初步估计回转体危险轴颈的大小 (5) 3.3 叶片扫描半径单元叶尖速比 (6) 4 风轮桨叶的结构设计……………………………………………………………… 6 4.1桨叶轴复位斜板设计 (6) 4.2托架的基本结构设计 (6) 5 风力发电机的其他元件的设计 (6) 5.1 刹车装置的设计 (6) 6 风力发电机在设计中的3个关键技术问题 (7) 6.1空气动力学问题 (7) 6.2结构动力学问题 (7) 6.3控制技术问题 (7)

7 风力发电机的分类………………………………………………………………… 7 8 风力发电机的选取标准 (8) 9 风力发电机对风能以及其它的技术要求………………………………………… 8 9.1风力发电机对风能技术要求 (8) 9.2风力发电机建模的技术是暂态稳定系统 (9) 9.3风力电动机技术之间的能量转换 (10) 10 风力发电机在现实中的使用范例 (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摘要 随着世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全球工业有害物质排放量与日俱增,造成了能源短缺和恶性疾病的多发,致使能源和环境成为当今世界两大问题。因此,风力发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风电场内无功补偿的方式是在风电场汇集站内装设集中无功补偿装置,这造成风电场无功补偿的投资很大。文章结合实例,通过对不同发电量下风电场的无功损耗和电压波动情况进行计算,提出利用风力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可基本实现风电场的无功平衡,风电场母线电压的变化是无功补偿设备选型的依据,对于发电量变化引起的母线电压变化不超出电网要求的风电场,应利用风力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减小汇集站内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降低无功补偿的投资。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电场、无功补偿、电压波动

模电课程设计题目范例

以下课程设计题目仅供参考,不供选择,请同学们按照感兴趣的方向自己拟定题目及要求,不得与以下题目完全相同。 一、音频功率放大器 1、指标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OCL音频功率放大器并设计制作与之匹配的直流稳压电源。指标:PoM≥5W,fL≤50Hz,fH≥15KHz,中点电位≤100mV。负载:8Ω。以上指标“=”者为及格。输入电压50mV。 2、约束:不能采用音频功放集成电路(扬声器可用8.2Ω电阻代替) 二、串联型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在输入电压220V 50HZ电压变化范围±10%条件下: ①输出电压可调范围:+9 ~ +12V; ②最大输出电流:300mA; ③测出设计电路的输出电阻(输入电压变化范围±10%下,满载)。 ④测出设计电路的稳压系数( 最低输入电压下,满载),并将稳压系数减到最小。 ⑤学习Mutisim的电路仿真过程,绘制电路图,进行基本的仿真实验对设计的电路进行性能分析 三、温度测量电路 (1) 温度测量范围:-40oC~+125oC.(2) 灵敏度:1mV/ oC(3) 测量精度: ±1oC(4) 工作电压:±5V(5) 测量某处的温度值并转换为0~5V的电压 四、双工对讲机的设计与制作 采用集成运放和集成功放及阻容元件构成对讲电路,实现甲乙双方异地有线通话对讲;用扬声器兼作话筒和喇叭,双向对讲,互不影响;电源电压+5V,功率〈=0.5W,工作可靠,效果良好! 五、声光控制灯感应系统 输入:光强信号、声音信号 输出:开关信号 逻辑:在满足光强(不足)条件下,输入声音信号时,输出“开”信号并延时,自动关断;光强足够时,封锁输出或封锁声音检测电路 要点:光强信号检测要考虑排除脉冲信号干扰,如雷电、爆竹、拍照等闪光,可以通过对光强检测信号的简单滤波达到目的,滤波时间常数为秒级即可 构成:光强检测可以用光电三极管、光电二极管或光敏电阻,电阻成本最低 声音检测用驻极体拾音器,最好设音频选择元件,LC滤波 信号放大、处理,可以用集成运放或比较器,简单的用555电路 驱动可以是三极管驱动小型直流继电器 工作电源,用小型电源变压器+整流+滤波+三段稳压器

风力发电基础桩基施工方案

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四期工程 桩基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天津大港沙井子四期风电工程风机桩基工程的沉桩施工。2.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04G361)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强制性条文》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DLT 5210.1-2012)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3.工程概况 国电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场位于大港区南部,大港区位于天津东南部,系天津市东南部滨海行政区,现辖原北大港区及南郊部分地区,大港区南面与河北省的黄骅市接壤,周边分别与塘沽、津南、西青和静海毗临。大港地区是退海之地,以后逐渐形成现在的滨海平原。天津大港沙井子风电四期工程机位位于北排河排、沧浪渠河滩(堤)上,共安装21台风机,其中1#-19#风机布置在翟庄子周围,20#、21#风机机位布置在窦庄子村东侧。 本期工程共安装21台联合动力UP115/2000MW级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叶轮直径115米,轮毂高度100米。 本场区内无活动断裂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大,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通过上述报告分析,场区内不存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陷、地裂等灾害的地段。场区内地层从上而下呈层状分布,除个别地层

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及基础设计解析

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及基础设计 摘要:风能资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资源,风力发电是新能源中技术最成熟、开发条件最具规模和商业化发展前景最好的发电方式之一。塔筒和基础构成风力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将风力发电机支撑在60—100m的高空,从而使其获得充足、稳定的风力来发电。塔筒是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承载结构,大型水平轴风力机塔筒多为细长的圆锥状结构。一个优良的塔筒设计,可以保证整机的动力稳定性,故塔筒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其空气动力学上得要求,还要在结构、工艺、成本、使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基础设计与基础所处的地质条件密不可分,良好的地质条件可以为基础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从风机塔筒基础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风机塔筒基础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确定安全合理的基础方案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基础;设计 1、我国风机基础设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风机基础设计总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3年以前小机组基础的自主设计阶段,2003— 2007年MW机组基础设计的引进和消化阶段,2007年以后MW机组基础的自主设计阶段, 在2003年以前,由于当时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大,风电发展缓慢,2002年末累计装机容量仅为46.8万k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仅为6.8万kw,项目规模小、单机容量小,国外风机厂商涉足也较少,风机基础主要由国内业主或厂商委托勘测设计单位完成,设计主要依据建筑类的地基规范。 从2003年开始,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形成的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我国开始实施风电特许权项目,尤其是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生效以后,国外风机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且有单机容量600kw、750kw很快发展到850kw、1.0MW、1.2MW、1.5MW 和2.0MW,国外厂商对风机基础设计也非常重视,鉴于国内在MW风机基础设计方面的经验又不够丰富,不少情况下基础设计都是按照厂商提供的标准图、国内设计院

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最终版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2 – 2013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可再生能源学院 班级:风能xxxxx班 学号: 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xxx 指导教师:田德、王永 设计周数: 2 成绩: 日期:20xx年 x月x日

目录 任务书 (4) 一设计内容 (4) 二目的与任务 (4) 三主要内容 (4) 四进度计划 (7) 五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7) 六考核方式 (8) 总体参数设计 (8) 一额定功率 (8) 二设计寿命 (8) 三额定风速、切入风速、切除风速 (8) 四重要几何尺寸 (8) 1风轮直径和扫掠面积 (8) 2轮毂高度 (8) 五总质量 (9) 六发电机额定转速和转速范围 (9) 七叶片数B (9) 八功率曲线和C T曲线 (9) 1功率曲线 (9) 2C T曲线 (10) 九确定攻角Α,升力系数C L,叶尖速比Λ,风能利用系数C P (10) 十风轮转速 (12) 十一其他 (12) 十二风电机组等级选取 (12) 叶片气动优化设计 (13) 一优化过程 (13) 二叶片优化结果 (14) 主要部件载荷计算 (14) 一叶片载荷计算 (15) 1作用在叶片上的离心力F C (15) 2作用在叶片上的风压力F V (15)

3作用在叶片上的气动力矩 (16) 4作用在叶片上的陀螺力矩M K (16) 二主轴载荷计算 (16) 三塔架载荷计算 (17) 1暴风工况风轮气动推力计算 (17) 2塔架的强度设计(考虑塔架高度折减系数的强度计算) (18) 主要部件功率 (20) 一发电机 (20) 二变流器 (21) 三齿轮箱 (21) 四联轴器 (21) 五偏航 (22) 风电机组布局 (22) 设计总结 (24) 参考文献 (25) (25)

风电机组的技术发展趋势

风电机组的技术发展趋势 1、单机容量持续增大,单位成本迅速下降。 风电机组的技术发展趋势 2、风机类型越来越多,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 1.1风电场及变电站主要设备 由风轮、传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制动系统、发电机、 控制与安全系统、机舱、塔架和基础等组成。 (1) 风轮:由叶片和轮毂组成,是风力发电机组获取风能的关键部件。 (2) 传动系统:由主轴、齿轮箱和联轴节组成(直驱式除外)。 (3) 偏航系统:由风向标传感器、偏航电动机或液压马达、偏航轴承和齿轮等组成。 (4) 液压系统:由电动机、油泵、油箱、过滤器、管路和液压阀等组成。 (5) 制动系统:分为空气动力制动和机械制动两部分。 (6) 发电机:分为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双馈异步发电机和低速永磁发电机。 (7) 控制与安全系统: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安全可靠运行,获取最大能量,提供良好的电 力质量。 (8) 机舱:由底盘和机舱罩组成。 (9) 塔架和基础:塔架有筒形和桁架两种结构形式,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将某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能转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能。 (1)断路器: 作用:控制和保护,断路器除长期承受分断、关合负荷电流外,还可分断或关合短路电流;并具有一定的动、热稳定性。 分类:按其灭弧介质,可分油断路器、空气断路器、六氟化硫(SF6)断路器、真空断路器等。 (2)负荷开关: 作用:控制电路,用来承受和分断、关合负荷电流,具有一定的动、热稳定性,但不能分断短路电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关合短路电流。 分类:按其灭弧介质,可分产气式负荷开关、压气式负荷开关、六氟化硫(SF6)负荷开关和真空负荷开关。负荷开关与熔断器组合使用,还可使其具有过电流 保护功能。 (3)熔断器: 作用:电路的过电流保护。 分类:分为户外式和户内式两种,户 外式为跌落式熔断器,户内式 为限流型熔断器。 (4)隔离开关: 作用:隔离电源的安全作用。隔离开关具有一定的动、热稳定性,但不可带负荷电流开断电路。隔离开关一般均配合断路器使用,隔离开关也可作接地开关用。 箱式变电所是一种将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低压配电设备、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及电度计量装置等变电站设备组合成一体的快装型成套配电设备。 1、结构紧凑,占地少; 1、箱式变安装周期短,可比老式 2、安装方便,建造快速;土建配电室缩短一倍的时间; 3、投资省,效益高; 2、占地面积小,如一台老式变压 4、组合方式灵活;器的配电室占地在100m2以上,而 5、通用性互换性强;箱式变则仅需约30m2;

模电课程设计报告

南京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2009 —2010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线路设计 班级:通信0802 学号:07 姓名:俞燕 指导教师:李鑫 2010年1 月

一.课程设计题目 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二.目的与任务 1、目的: ①.学会知识的综合运用,将离散知识点组合,将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课程综合。 ②.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基础设计电路,在实践中检验修正。 ③.能熟练运用multisim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并比较仿真和实际电路结果差异。 ④.重点训练器件的选择与匹配,调试的方法和技巧。 ⑤.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2.任务: 增益可自动变化的放大器(a),(b,(c),(d),(e)。分值系数分别为0.9,1.0,1.1不等,任选一题进行设计制作。 三.内容和要求 1. 内容: 设计制作一个增益可自动变化的交流放大器(e) ①.放大器增益可在1倍,2倍,3倍,4倍四档间巡回切换,切换频率为1Hz。 ②.电源采用±5V供电。 ③.通过数码管显示当前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用0,1,2,3表示1倍,2倍,3倍,4倍 即可。 ④.对指定的任意一种增益进行选择和保持,保持后可返回巡回状态。 2.要求 设计方案原则:功能完整,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个人特色。 布线原则:逻辑清晰,接线牢固,测试方便,美观大方。 ①.放大器的的电压增益由反馈电阻控制,因此只要改变反馈电阻就能切换不同的增益范围。 ②.增益的自动切换,可通过译码器输出信号,控制模拟开关来实现不同的反馈电阻的接入。 ③.对某一种增益的选择,保持通常由芯片的地址输入和使能端控制。 ④.在进行巡回检测时,其增益的切换频率由时钟脉冲决定。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基础设计

摘要 这篇文章介绍了海上风电场建设概况、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的组成、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的形式、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的设计。 关键词电力系统;海上风电场;海上风电机组基础;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overview of offshore wind farm construction, the composition ofthe offshore wind turbine, offshore wind turbines based on the form-based design ofoffshore wind turbines.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system;Offshore wind farm; Offshore wind turbine foundation; design

1前言 1.1全球海上风电场建设概况 截止到2012年2月7日,全球海上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38,000MW,比上年增加了21%。 1.2 中国 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7GW,首次居世界首位,亚洲的另外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也首次跻身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世界前五位。 1.3海上风力发电机组通常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部分: (1)塔头(风轮与机舱) (2)塔架 (3)基础(水下结构与地基) ?与场址条件密切相关的特定设计;?约占整个工程成本的20%-30%; ?对整机安全至关重要。支撑结构

2 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的形式 2.1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的形式 目前经常被讨论的基础形式主要涵盖参考海洋平台的固定式基础,和处于概念阶段的漂浮式基础,具体包括: ?单桩基础; ?重力式基础; ?吸力式基础; ?多桩基础; ?漂浮式基础 2.1.1单桩基础:(如图1所示) 采用直径3~5m 的大直径钢管桩,在沉好桩后,桩顶固定好过渡段,将塔架安装其上。单桩基础一般安装至海床下10-20m,深度取决于海床基类型。此种方式受海底地质条件和水深约束较大,需要防止海流对海床的冲刷,不适合于25m 以上的海域。 2.1.2重力式基础:(如图2所示) 图1 单桩基础示意图

风力发电机组总体设计

1.总体设计 一、气动布局方案 包括对各类构形、型式和气动布局方案的比较和选择、模型吹风,性能及其他气动特性的初步计算,确定整机和各部件(系统)主要参数,各部件相对位置等。最后,绘制整机三面图,并提交有关的分析计算报告。 二、整机总体布置方案 包括整机各部件、各系统、附件和设备等布置。此时要求考虑布置得合理、协调、紧凑,保证正常工作和便于维护等要求,并考虑有效合理的重心位置。最后绘制整机总体布置图,并编写有关报告和说明书。 三、整机总体结构方案 包括对整机结构承力件的布置,传力路线的分析,主要承力构件的承力型式分析,设计分离面和对接型式的选择,和各种结构材料的选择等。整机总体结构方案可结合总体布置一起进行,并在整机总体布置图上加以反映,也可绘制一些附加的图纸。需要有相应的报告和技术说明。 四、各部件和系统的方案 应包括对各部件和系统的要求、组成、原理分析、结构型式、参数及附件的选择等工作。最后,应绘制有关部件的理论图和有关系统的原理图,并编写有关的报告和技术说明。五、整机重量计算、重量分配和重心定位 包括整机总重量的确定、各部分重量的确定、重心和惯量计算等工作。最后应提交有关重量和重心等计算报告,并绘制重心定位图。 六、配套附件 整机配套附件和备件等设备的选择和确定,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选择,对新研制的部件要确定技术要求和协作关系。最后提交协作及采购清单等有关文件。总体设计阶段将解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必须精心和慎重地进行,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以求总体设计阶段中的重大决策建立在可靠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基础上,避免以后出现不应有重大反复。阶段的结果是应给出风力发电机组整机三面图,整机总体布置图,重心定位图,整机重量和重心计算报告,性能计算报告,初步的外负载计算报告,整机结构承力初步分析报告,各部件和系统的初步技术要求,部件理论图,系统原理图,新工艺、新材料等协作要求和采购清单等,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性和使用性能等应有明确文件。 2.总体参数 在风轮气动设计前必须先确定下列总体参数。 一、风轮叶片数B 一般风轮叶片数取决于风轮的尖速比λ。目前用于风力发电一般属于高速风力发电机组,即λ=4-7 左右,叶片数一般取2—3。用于风力提水的风力机一般属于低速风力机,叶片数较多。叶片数多的风力机在低尖速比运行时有较低的风能利用系数,即有较大的转矩,而且起动风速亦低,因此适用于提水。而叶片数少的风力发电机组的高尖速比运行时有较高的风能利用系数,且起动风速较高。另外,叶片数目确定应与实度一起考虑,既要考虑风能

模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模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 【模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一】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经过一周的课程设计的学习,我已经自己能制作一个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这其中的兴奋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学习模电这段时间也是我们一学期最忙的日子,不仅面临着期末考试,而且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科目的实验,更为紧急的是,之前刚做完protel99的课程设计,本周必须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任务对我们来说,显得很重。昨天刚考完复变,为了尽快完成模电的课程设计,我一天也没歇息。相关知识缺乏给学习它带来很大困难,为了尽快掌握它的用法,我照着原理图学习视频一步一步做,终于知道了如何操作。 刚开始我借来了一份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但离实际应用差距较大,有些器件很难找到,后来到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内容,顺便到学校图书馆借相关书籍,经过不断比较与讨论,最终敲定了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图,并且询问了兄弟班关于元器件的参数情况。为下步实物连接打好基础。在做电路仿真时,我画好了电路原理图,修改好参数后,创建网络列表时系统总是报错,无论我怎样修改都不行,后来请教同学,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开始是创建网络表时出现问题,后来是没有差错但出来的仿真波形不是预计中的,这确实很难修改。输出时仿真波形总是一条直线,我弄了一晚上也找不出原因,整个人也显得焦躁不已。 接下来,开始了我们的实物焊接阶段。之前的电工实习让我简单的接触到了焊

接实物,以为会比较轻松,但实际焊接起来才发现此次与电工实习中的焊接实物有很大的不同,要自己对焊板上元件进行布置和焊接电路元件连线,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由于采用了电路板,为了使步线美观、简洁,还真是费了我们不少精力,经过不断的修改与讨论,最终结果还比较另人满意。 经过这段课程设计的日子,我发现从刚开始的matlab到现在的pspice,不管是学习哪种软件,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于没有接触,开始学得很费力,但到后来就好了。在每次的课程设计中,遇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别人,因为每个人掌握情况不一样,不可能做到处处都懂,发挥群众的力量,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很简单。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在很多时候,我遇到的困难或许别人之前就已遇到,向他们请教远比自己在那冥思苦想来得快。 虽然最终实物做出来了,但这并不是我一个人做出来的。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一个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因为从头到尾,都是大家集体出主意,来解决中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原理图的最终敲定,到波形的仿真,到元器件的选择与购买,到最后实物的焊接与调试,这都是大家分工合作的结果,正是因为大家配合得默契,每项工作都完成得很棒,衔接得很好,才使我们很快的完成了任务。尽管现在只是初步学会了高保真音频功率放大器设计,离真正掌握还有一定距离,但学习的这段日子确实令我收益匪浅,不仅因为它发生在特别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我又多掌握了一门新的技术,收获总是令人快乐,不是吗? 【模电课程设计心得体会范文二】 在这次的模电课程设计中,我们对模电数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是在一开始看见题目的时候,还是比较头疼的,不知道如何下手,但是随着慢慢的摸索,思路慢慢的出现了。这之间变化还是蛮大的,从最开始的不愿意动手到后来的因为

风力发电机设计

摘要 自然风的速度和方向是随机变化的,风能具有不确定特点,如何使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稳定,是风力发电技术的一个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已提出了多种改善风力品质的方法,例如采用变转速控制技术,可以利用风轮的转动惯量平滑输出功率。由于变转速风力发电组采用的是电力电子装置,当它将电能输出输送给电网时,会产生变化的电力协波,并使功率因素恶化。 风能利用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风能技术是一项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技术。而且,风力机具有不同于通常机械系统的特性:动力源是具有很强随机性和不连续性的自然风,叶片经常运行在失速工况,传动系统的动力输入异常不规则,疲劳负载高于通常旋转机械几十倍。 本文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的总体设计,叶片、轮毂机构的设计,水平回转机构的设计,齿轮箱系统的设计,以达到利用风能发电的目的,有效利用风能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风能;风力发电机;叶片;轮毂;齿轮箱

Abstract Natural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of change is random, wind characteristics of uncertainty, how to make wind turbine output power stability, wind power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So far, have raised a variety of way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wind, such as the use of variable speed control technology, can make use of wind round the moment of inertia smooth power output. Because variable speed wind power group using a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when it will transfer to the output of electric power grids, will change in the wave's power, and power factor deterioration. Use of wind ener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key technical issues involved in wind energy technology is one of a number of integrated technical disciplines. Moreover, the wind turbine is usually different from the mechanical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 strong power source is not random and continuity of the natural wind, the leaves often run in the stall condition, the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very irregular importation, fatigue load than Rotating Machinery usually several times. Based on the wind turbine design, leaves, the wheel design, level of rotating the design, gear box system design, use of wind pow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effective use of wind energy resources, reduce non-renewable resources Consumption,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Key words: wind power;wind power generators;blade;wheel;Gearbox

[模电课程设计]模电有哪些课程设计

[模电课程设计]模电有哪些课程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多功能三角波产生器 院系: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 摘要 信号发生器根据用途不同,有产生三种或多种波形的信号发生器,其电路中使用的器件可以是分离器件,也可以是集成器件,产生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的方案也有多种 本系统以ICL8038集成块为核心器件,制作一种函数信号发生器,制作成本较低。适合学生学习电子技术测量使用。ICL8038是一种 具有多种波形输出的精密振荡集成电路,只需要个别的外部元件就 能产生从0.001Hz~30KHz的低失真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等脉冲 信号。输出波形的频率和占空比还可以由电流或电阻控制。 关键词:ICL8038方波正弦波三角波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项目概况......................................................... . (1) 1.2项目的意义......................................................... (1) 1.3设计要求......................................................... . (2) 第2章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 (3) 2.1设计方案......................................................... . (3) 2.1.1方案 一......................................................... (3) 2.1.2方案 二......................................................... (3) 2.2方案选取及论证......................................................... . (4) 第三章电路的设计过程.........................................................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