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智慧

243.子》的十大主张中只有上篇的是哪个?( C ) A.兼爱 B.非攻 C.非乐 D.尚贤 244.“士”在春秋尤其是什么之后不再是一个阶层,而变成了一个广义的称呼?( A ) A.《葵丘之盟》 B.商鞅变法 C.纵横离说 D.儒家仁政 245.用来证明现实世界科学性和非科学性的问题非常准确的逻辑方式是什么?( B ) A.因明学 B.形式逻辑 C.墨变逻辑 D.都严密 246.墨家的思想中与“天志”对应的是什么?( D ) A.兼爱 B.非攻 C.非乐 D.明鬼 247.中国在60、70年代改造农村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B ) A.文化大革命 B.知青下乡 C.大跃进 D.学习马列主义 248.《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D ) A.4 B.5 C.6 D.7 249.做商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C ) A.法商 B.儒商 C.佛商 D.道商 250.荀子的学生李斯最后成了哪一学派的学者?( D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251.商鞅给秦孝公讲了三种治国方式,最后秦孝公选择了哪个?( B ) A.帝道 B.霸道 C.王道 D.帝王并用 252.“礼”的治理过程中谁是起到主导作用的?( C ) A.庶民 B.大夫 C.国君 D.孺子 253.秦国灭亡除了它的严酷刑法之外,最主要的是谁反对秦国?( C ) A.儒家 B.道家 C.东方贵族 D.大夫 254.春秋战国时期最后通过变法取得成功的是哪一个国家?( D ) A.卫国 B.齐国 C.晋国 D.秦国 255.李悝的《法经》包含了几方面的基本内容?( D ) A.3 B.4 C.5 D.6 256.决定并影响中国地质建构的基础性的学术是什么?( A ) A.法家学说 B.儒家学说 C.道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57.商鞅变法主要的策略是什么?( C ) A.立法,职分,定一 B.职分,定一,守法 C.正名,职分,定一 D.正名,执法,守法 258.秦朝的苛法其实是说的什么?( C ) A.刑法严峻 B.刑法不公 C.刑法细密 D.刑法无道 259.法律中“势”的问题是由谁提出的?( B ) A.商鞅 B.慎到 C.韩非子 D.李斯 260.中国最早的县叫做什么?( A ) A.甘谷县 B.蓝田县 C.嘉裕县 D.雁门县 261.中国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 A ) A.《法经》 B.《说难》 C.《孤愤》 D.《过秦论》222.中国集权政治其实是什么和中国传统官僚系统中行政资源的控制结合起来而形成的?( B ) A.道家无为而治 B.法家君权一统 C.儒家仁爱 D.墨家兼爱 223.当天下大乱的时候,往往先出来做事的人会得到怎么样的结果?(

A ) A.烈士,先驱 B.称王 C.控制天下 D.被人唾弃 224.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学说是什么?( A ) A.经学 B.子学 C.佛学 D.心理学 225.黑格尔辩论法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什么?( C ) A.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B.客观辩证法 C.朴素辩证法 D.德礼辩证法 226.中国社会的动乱发生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什么?( D ) A.政治制度不合理 B.政治残暴 C.文化矛盾激化 D.贫富不均 227.道家所思考的问题是由什么形成的?( D ) A.政治制度 B.哲学观念 C.礼学传统 D.历史智慧积淀 228.运用大量物象、神话故事等,不在于说理的诸子典籍是哪一部?( A ) A.《庄子》 B.《道德经》 C.《韩非子》 D.《墨子》 229.我们之所以没有达到逍遥,其原因是什么?( C ) A.有所恨 B.有所得 C.有所待 D.有所为 230.使社会安定,但是扭曲了人的自由自在的天性的是什么?( D ) A.幻想 B.仁爱 C.慈悲 D.理和法 231.在汉朝之后就流传很少的学说是哪一派?( B ) A.法家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232.庄子《大宗师》里讲人类最好的老师是谁?( C ) A.圣人 B.神人 C.大自然 D.贤人 233.儒家对于人的分类最高的等级是哪一类人?( D ) A.神人 B.仙人 C.贤人 D.圣人 234.庄子《齐物论》的理论推导是什么?( D ) A.师法自然 B.道法自然 C.大道无形 D.道生万物 235.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特点,即在教义上都认为人是怎样的?( A ) A.平等的 B.高尚的 C.恶劣的 D.卑微的 236.墨家学说源自哪里?( D ) A.自然 B.丧葬之礼 C.匠心 D.清庙之守 237.治理天下的两个原则中除了顺应民心之外另一个是什么?( C ) A.顺应法律 B.顺应哲学 C.顺应传统 D.顺应自然 238.接受并追随墨家思想的人主要是哪些人?( A ) A.侠客和工匠 B.侠客和庶人 C.工匠和商人 D.商人和侠客 239.在战国中期以前影响最大的是哪两家?( B ) A.儒、道 B.儒、墨 C.道、法 D.法、儒 240.墨家“尚同、非乐、节葬”等思想和哪一学派的观点相同?( C ) A.儒家 B.纵横家 C.法家 D.道家 241.墨家“大同社会”的思想被哪个学派吸收了?( A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纵横家 242.《墨子》这本书主要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 D ) A.2 B.3 C.4 D.5 205.儒家经典著作中保存相对完整,在先秦时期流传相对较广的是哪一部?( B ) A.《诗经》 B.《周易》 C.《春秋》 D.《论语》 206.

人做事分为哪三个层面?( D ) A.勉而行之,能而行之,得而行之 B.利而行之,勉而行之,能而行之 C.利而行之,安而行之,能而行之 D.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而行之 207.读《周易》的最高的层面是什么?( D ) A.原道之书 B.休养之书 C.易变之书 D.占卜之书 208.《中庸》里讲到的心性修炼有哪些方法?( A ) A.安命修道,慎独自省,明心见性,勤学笃行 B. 慎独自省,明心见性,勤学笃行,师法自然 C. 慎独自省,明心见性,好学力行,师法自然 D. 明心见性,好学力行,师法自然,安命修道 209.中国古人在思考宇宙运动的时候认为宇宙产生这种运动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A ) A.宇宙是由阴和阳两种物质组成 B. 宇宙星系之间有引力 C. 宇宙形体爆炸的结果 D .宇宙是一个生命体 210.我国古代能找到的最能表现沟通天地万物的工具是什么?( C ) A.瓦片 B.龟甲 C.蓍草 D.铜钱 211.八卦中的“兑”位是与什么相对应的?( C ) A. kp B.风 C.泽 D.雷 212.商朝能够统一中原全国除了会使用铜器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C ) A.骑兵强大 B.发明了连弩 C.发明了车 D.发明了弓箭 213.按照对人的分类,我们大部分的人是属于哪一类的?( C ) A.生而知之 B.学而知之 C.困而知之 D.迫而知之 214.中国哲学注重的是哪种变化?( B ) A.质变 B.量变 C.突变 D.易变 215.诸子之说形成一方面来源王官之学的下行,另一个方面是什么?( C ) A.政府的政策 B.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C.读书的普及 D.礼制的发展 216.古代的史官主要是服务谁的?( B ) A.庶民 B.王室 C.士大夫 D.商人 217.按照章学诚《文史通义》的说法史官官职都有哪些?( D ) A.府史,内史 B.外史,太史 C.小史,御史 D.以上都是 218.德经相对于道经来说更多地体现在什么方面?( A ) A.不同属性 B.不同礼 C.不同哲学 D.不同政治 219.五行之中代表“智”的是什么?( C ) A.金 B.木 C.水 D.kp 220.《国语》、《左传》中引用的史官的话不是史官脱口而出的,而是什么?( C ) A.《诗经》里的话 B.国家的政策 C.是代代相传总结出来的名言 D.是自己学识的升华 221.宇宙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B ) A.太阳 B.道 C.地球 D.空18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出自?( A ) A.《论语》 B.《诗经》 C.《道德经》 D.《中庸》 188.中国古代继承大禹勤俭学说的是哪一

派别?( A )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纵横家 189.“用人之为人,不用人之为我”这是哪一家学派的观点?( D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90.“以身观身,以家观家”这句话出自于?( C ) A.《论语》 B.《诗经》 C.《道德经》 D.《中庸》 191.《尚书》所记录的内容包括哪三方面?( A ) A.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一个大臣,怎么认识老百姓 B. 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 做好一个大臣,怎么做好礼仪教化 C.怎么做好一个国君,怎么做好礼仪教化,怎么治理百姓 D.怎么做好礼仪教化,怎么治理百姓,怎么巩固政权 192.《毛诗》的特点是什么?( B ) A.严谨朴素 B.强调诗的政治功能 C.重讲阴阳 D.强调诗的文学形式 193.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哪两个学派注重培养弟子?( A ) A.墨家,儒家 B.道家,法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墨家 194.汉朝时期诗经变成了四个流派,其中比较重讲阴阳的是哪一流派?( D ) A.毛 B.韩 C.鲁 D.齐 195.《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C ) A.采诗说,增诗说,写诗说 B.写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C.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D.增诗说,献诗说,采诗说 196.《道德经》的作者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197.在儒家学说体系里边什么是人所有道德的来源?( D ) A.信 B.勇 C.顺 D.孝 198.要想成为君子从气度上讲需要做到什么?( D ) A.海纳百川 B.有容乃大 C.包容万物 D.仁爱天下 199.我们怎么样做才能从心态上积极?( A ) A.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B.大爱无疆,仁者无敌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见贤思齐 200.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中总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 C ) A.3000 B.1000 C.305 D.75 201.以郑樵为代表的学者是从什么方面来解释诗经的三种文体的?( A ) A.性质 B.功能 C.文本 D.语言结构 202.《诗经》主要由哪三种文体组成?( C ) A.风歌谣 B.风雅谣 C.风雅颂 D.诗词曲 203.孔子最提倡用哪种方法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B ) A.地位和财产 B.格局的大小,气象的有无,眼界的高低,胸怀的宽狭 C.道德 D.三个都是 204.我们学习《周易》的目的是什么?( C ) A.学会占卜 B.避免灾祸 C.提高自己的视野,品味,扩大自己的格局 D.通晓鬼神167.成熟的两个标准是什么?( C ) A.做自己想做的,广开言路 B.做自己该做的

,广开言路 C.做自己该做的,少说废话 D.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 168.五经里最难读的是哪一部?( B ) A.《诗经》 B.《尚书》 C.《乐》 D.《春秋》 169.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成为群体的标准是什么?( A ) A.仁和性善 B.礼和智 C.信和义 D.勇和信 170.“亲民”与哪两个字是通假字?( C ) A.爱民 B.悦民 C.新民 D.乐民 171.领导干部需要具备的素养不包括?( D ) A.知识 B.创新能力 C.组织能力 D.形象气质 172.《论语》中“小人”和“君子”分别出现了多少次?( D ) A.107、24 B.107、107 C.24、24 D.24、107 173.汉朝时期的尚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B ) A.29篇今文《尚书》和16篇古文《尚书》 B. 29篇今文《尚书》和16篇古文《尚书》以及孔安国的序 C. 29篇今文《尚书》和孔安国的序 D. 16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的序 174.今文经的缺点是什么?( C ) A.无实际用处 B.不知变通 C.失去本意 D.太繁琐,古板 175.最正统,最正宗的文献记载是什么?( D ) A.谟 B.训 C.诰 D.典 176.现在流传下来的古文《尚书》其实是什么时候“伪造”的?( A ) A.晋朝 B.唐朝 C.汉朝 D.宋朝 177.“读书的目的是改变气质”这句话出自?( C ) A.《中庸》 B.《论语》 C.《经学理窟》 D.《周易》 178.羲和之官在古代是掌管什么的?( B ) A.教化 B.天文 C.礼仪 D.历史 179.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二个明是什么词性?( A ) A.形容词 B.名词 C.动词 D.助词 180.真正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到了初秋时期是哪一个国家?( B ) A.齐国 B.鲁国 C.秦国 D.晋国 181.“境界”这个词来源于哪里?( C ) A.《论语》 B.《道德经》 C.佛教 D.基督教 182.尧舜时期朝代的更替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的?( C ) A.政治谈判 B.暴力革命 C.禅让 D.农民起义 183.在周朝的官僚体制中,在国家做事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D ) A.克己复礼 B.克己奉公 C.克俭于家 D.克勤于邦 184.中国文化中用人有几个策略?( B ) A.1 B.2 C.3 D.4 185.哪一年以后,国学在我国再次掀起学习浪潮?( C ) A.1990 B.1998 C.2005 D.2010 186.修养在小时候是?( B ) A.家教 B.习惯 C.教养 D.智慧146.《周易》中是“传”有多少篇?( C ) A.23 B.14 C.10 D.28 147.“辨而裁,其失也俗”是评论的哪一部作品?( A

) A.《公羊传》 B.《谷梁传》 C.《左传》 D.《邹氏传》 148.“六经”不包括?( C ) A.易 B.诗 C.义 D.礼 149.郑玄分析《春秋》三传中善于“礼”的是哪一个?( C ) A.《谷梁传》 B.《邹氏传》 C.《左传》 D.《公羊传》 150.成为影响汉朝经学发展走向的是哪一部著作?( B ) A.《谷梁传》 B.《公羊传》 C.《邹氏传》 D.《左传》 151.《春秋》在汉代之后遗失的是哪两传?( A ) A.《邹氏传》,《夹氏传》 B.《公羊传》,《夹氏传》 C.《本纪传》,《左传》 D.《左传》,《邹氏传》 152.易学界普遍认为以下形成最早的是?( C ) A.《周易》 B.《归藏易》 C.《连山易》 D.《尚书》 153.《周易》中“易”的解释不包括?( D ) A.变化 B.不易 C.简易 D.法则 154.四书的第一篇是?( C ) A.《中庸》 B.《论语》 C.《大学》 D.《尚书》 155.周朝用什么来治国?( C ) A.法律 B.圣贤 C.礼乐 D.家法 156.孔子最推崇的弟子是谁?( B ) A.子贡 B.彦回 C.子夏 D.张仪 157.使孔子成为一个教育家的是什么?( A ) A.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B.提出用道德区分君子和小人 C.指出了中华民族的努力方向 D.初步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158.《经学理窟》的作者是谁?( D ) A.朱熹 B.程颐 C.商鞅 D.张载 159.在《周易》中,乾卦与坤卦代表着?( C ) A.天地 B.男女 C.刚柔 D.吉凶 160.舞蹈在古代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 C ) A.享乐 B.发泄 C.祭天 D.骗人 161.要想成为君子从立心上讲需要什么?( A ) A.务本 B.务实 C.务真 D.务业 162.率性权的基本一个参考是什么?( B ) A.《左传》 B.《公羊传》 C.《谷梁传》 D.《夹氏传》 16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第一个明是什么词性?( C ) A.形容词 B.名词 C.动词 D.助词 164.在后来的传播过程中用隶书书写的《尚书》称为什么?( B ) A.古文尚书 B.今文尚书 C.秦文尚书 D.汉文尚书 165.不属于古时占卜用书的是?( D ) A.《太乙神数》 B.《周易》 C.《占梦》 D.《孔门易》 166.“《大学》是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这句话出自?( D ) A.商鞅 B.朱元璋 C.朱熹 D.程颐 125.做到“内圣”的原则是什么?( A ) A.存心,反身,寡欲,养气 B.存义,反身,纵欲,养神 C. 存心,反身,纵欲,

养气 D. 存心,躬身,寡欲,养神 126.孟子认为“义”用来干处理哪方面关系的?( C ) A.亲情关系 B.自然关系 C.社会关系 D.尊卑关系 127.五经中成书比较早的,保存比较完整的是?( A ) A.《周易》 B.《诗经 》 C.《尚书》 D.《礼义》 128.率性之谓道出自于哪里?( C ) A.《论语》 B.《大学 》 C.《中庸》 D.《孟子》 129.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阐释了人的归宿是什么?( D ) A.达到礼让 B.达到孝悌 C.达到有为 D.达到性善 130.在道家思想中,“道”指的是?( A ) A.天道 B.正道 C.本道 D.法道 131.“道”在儒家思想中所体现为?( D ) A.天道 B.正道 C.本道 D.法道 132.“慎独”是哪家的思想?( A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33.阐述了人的来源和人的归宿的是?( C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134.《春秋》一书中总共记载了多少位国君的历史?( C ) A.10 B.11 C.12 D.13 135.《周易》概括的中国人思考的内容不包括?( D ) A.宇宙 B.人生 C.社会 D.礼节 136.以下形成时间最长的是?( A )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137.现在流传下来的《春秋》时哪一国的史书?( B ) A.晋国 B.鲁国 C.齐国 D.楚国 138.《周易》在什么时期被誉为六经之首?( B ) A.秦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39.《左传》里的“行人辞令”从史学意义上讲其作用是什么?( D ) A.是后期策论早期的影子 B.提供经济发展规律 C.为后代史官树立里程碑 D.为后来中国的政治史,外交史保存了宝贵的材料 140.老子的智慧其实是源于什么的智慧?( A ) A.史官 B.宗教 C.儒家 D.道家 141.从《尧典》开始记录的是?( C ) A.《周易》 B.《诗经》 C.《尚书》 D.《礼义》 142.孟子认为什么是智慧的来源?( B ) A.辞让之心 B.是非之心 C.羞恶之心 D.廉耻之心 143.儒家经典中,排在第一位的是?( B ) A.《大学》 B.《周易》 C.《诗经》 D.《尚书》 144.《公羊传》和《谷梁传》里的义例往往是现在什么学家们的话题?( A ) A.经济学家 B.法学家 C.文学家 D.史学家 145.“天时地利人和”出自于?( B ) A.《太乙神数》 B.《周易》 C.《占梦》 D.《孔门易》103.人在做事的时候其实起决定因素的是什么?( D ) A.智慧 B.勇气

C.文化 D.德行 104.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属性的是?(B ) A.告子 B.荀子 C.庄子 D.老子 105.乐在中国古代有多少方面的含义?( D ) A.音乐 B.舞蹈 C.按照音乐来行走 D.以上都是 106.当今世界国内外很多官员其实不是毁在能力方面,毁掉他们的其实是什么?( D ) A.知识 B.价值观 C.权谋 D.修养 107.不属于《孟子》的篇章是?(D) A.《梁惠王》 B.《滕文公》 C.《尽心》 D.《子告》 108.《孟子》共有多少篇?(B) A.5 B.14 C.20 D.24 109.处理好哪些关系之后我们就能得到社会的承认?(D ) A.父子,君臣 B.夫妇,兄弟 C.朋友关系 D.以上都是 110.一个人能够交到多少朋友,在多大程度上被大家认可主要取决于什么?( A ) A.人本身 B.家庭背景 C.财富多少 D.知识多少 111.《诗经》中的类比法中常用什么来比喻君子?( C ) A.鹦鹉 B.梅花 C.香草 D.松柏 112.汉朝时期的汉儒们是把《诗经》当成什么来研究的?( B ) A.诗 B.经 C.书 D.词 113.以下相信有天但反对有命的是?( A ) A.墨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 114.四书中,侧重于修身养性的是?( C )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115.在孟子看来什么是人类道德感的来源?( C ) A.精神 B.文化 C.心 D.自然 116.为而不恃出自于?( D ) A.《梁惠王》 B.《滕文公》 C.《尽心》 D.《道德经》 117.关于性善论中,主张“天性”的是哪一位学者?( D ) A.告子 B.荀子 C.老子 D.庄子 118.《周易》中的分类不包括?( D ) A.天 B.地 C.人 D.鬼 119.当一个人所发出的都是恶念的时候需要用哪位学者的学说进行教育?( A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120.孟子关于“性善论”的理解是?( A )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精神属性 D.客观肉体 121.谁在心学中放大了孟子的性善论?( C ) A.朱熹 B.欧阳修 C.王阳明 D.陶渊明 122.谁确立的“四书”?( C ) A.朱元璋 B.齐宣公 C.朱熹 D.商鞅 123.从伏羲画八卦开始,《周易》经过了几个关键的历史阶段才形成的?( B ) A.4 B.3 C.2 D.5 124.《诗经》中赋比兴三种手法哪种运用的最少?( D ) A.赋 B.比 C.比兴一样少 D.兴 82.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进取,,很大程度上他是在为谁工作?( C ) A.政府 B.朋友 C.自己 D.单位 83.真正

意义上记载下《诗经》的时间是在?( D ) A.鲁襄公30年 B. 鲁襄公23年 C. 鲁襄公19年 D. 鲁襄公29年 84.儒家和法家对于用人方面分别是怎么样的学说?( A ) A.化性说,因性说 B.化性说,天性说 C.天性说,化性说 D.因性说,化性说 85.基本是由贵族所创作出来的是?( B ) A. “风” B. “雅” C. “颂” D. “序” 86.春秋战国时期讲“法”的是哪位大家?( B )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D.荀子 87.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法”中的“义”代表什么?( A ) A.责任 B.情义 C.礼仪 D.仁义 88.《说苑》的作者是?( B ) A.季札 B.刘向 C.陆游 D.路下 8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是谁评价诗经的话?( C ) A.老子 B.鬼谷子 C.孔子 D.墨子 90.《毛诗序》是从哪个角度对“风雅颂”进行解释的?( C ) A.性质 B.来源 C.功能 D.类别 91.周文王是被囚禁哪里演绎《周易》的?( C ) A.牧野 B.长勺 C.羑里 D.咸阳 92.哪本书详细记载了儒生在战国时的遭遇?( D )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93.最晚列入到儒家经典中的是?( D ) A.《论语》 B.《大学》 C.《中庸》 D.《孟子》 94.张载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 A.改变命运 B.做官 C.改变气质 D.赚钱 95.《周易》只有哪两个卦是讲天地的?( B ) A.震卦和离卦 B.乾卦和坤卦 C.坤卦和困卦 D.离卦和兑卦 96.儒家的学说在古代是立足于哪类人的?( A ) A.贵族 B.大夫 C.士 D.庶民 97.儒家所讲的道不包括?( B ) A.义 B.孝 C.仁 D.礼 98.改变自己包括很多方面,从儒家思想角度看主要是什么?( B ) A.智慧 B.德行 C.礼仪 D.哲学观 99.从正面,发展的角度来说人的快乐就是什么?( C ) A.财富的获得 B.色欲 C.自我价值的一种实现 D.成家立业 100.不属于孟子游说过的王是?( D ) A.滕文公 B.梁惠王 C.齐宣王 D.鲁襄公 101.成功的人除了善于改变自己之外还会怎么样?( D ) A.善于观察 B.自省 C.乐于助人 D.坚持 102.孟子所生活的“定而不安”的时代是?( B ) A.战国前期 B.战国中期 C.战国晚期 D.三国时期61.古今中外最有效率的组织是什么?( D ) A.政治组织 B.民间团体 C.经济组织 D.军事组织 62.法家的制度讲的包含了几个方面?( C ) A.理、术、势 B.法、礼、势 C.法、术、势

D.法、势、理 63.对经文所蕴含的哲理进行阐述的是?( B ) A.汉学 B.宋学 C.古学 D.今学 64.“三礼”中形成最晚的是哪一部?( A ) A.《礼记》 B.《仪礼》 C.《周礼》 D.同时期形成 65.正心有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A ) A.忠正,端正 B.更正,端正 C.周正,忠正 D.忠正,更正 66.我们中学时候的言行称为什么?( B ) A.习惯 B.教养 C.修养 D.涵养 67.有曲调也有节奏的韵律,在古代叫做?( B ) A.诗 B.歌 C.谣 D.调 68.起点很低,但是经过世代流传下来的是?( C ) A.《毛诗序》 B.《大雅》 C.《国风》 D.《小雅》 69.“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出自于?( A ) A.《毛诗序》 B.《中庸》 C.《周礼》 D.《尚书》 70.对于领导干部来讲谣具备哪三方面的素养?( A ) A.知识,能力,修养 B.知识,能力,权谋 C.权谋,知识,修养 D.权谋,知识,人生观 7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句话出自于?( D ) A.《论语》 B.《春秋》 C.《尚书》 D.《史记》 72.中国人的“平天下”其实是指什么?( D ) A.征服全世界 B.统治全球 C.剿灭所有异己 D.得到四海的拥护 73.我国古代儒家是治国的,道家是养生的,那佛教是做什么的?( B ) A.养神 B.养心 C.养气 D.养元 74.“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予礼仪三百五篇”出自于?( D ) A.《诗经》 B.《中庸》 C.《周礼》 D.《史记》 75.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哪个保存至今?( C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中华文明 D.古印度文明 76.孔子对诗经的改革是在哪个层面进行的?( D ) A.类别 B.内容 C.顺序 D.篇章 77.道教的五门学问中除去宗教成分最有意思的是哪一个?( D ) A.山 B.卜 C.命 D.医 78.周诗有几种指向?( C ) A.3 B.4 C.2 D.1 79.《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谁?( D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80.唐代有哪位大诗人是真正的出身布衣?( C ) 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白居易 81.季札观乐记录的是季札出使哪个国家?( C ) A.魏国 B.宋国 C.鲁国 D.秦国40.“洁静精微”这是哪一部典籍教给我们的?( C ) A.《诗经》 B.《尚书》 C.《周易》 D.《春秋》 41.《尚书》的内容不包

括?( C ) A.治国经验 B.管理经验 C.情感表达经验 D.政治实践经验 42.我国古代管理学上道家的学说主张什么?( D ) A.人往高处走 B.逆水行舟 C.随波逐流 D.人往低处走 43.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 B ) A.《春秋》 B.《尚书》 C.《史记》 D.《左传》 44.决定人们头发黑白,耳朵听觉好坏的是哪一个器官?( A ) A.肾 B.肝 C.胃 D.脾 45.管理大的国家和地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 C ) A.事无巨细 B.事必躬亲 C.无为而无不为 D.放任自流 46.汉初伏生将《尚书》传给的人家不包括?( B ) A.欧阳高 B.夏侯渊 C.夏侯胜 D.夏侯建 47.关于《诗经》的内容不包括?( D ) A.人文 B.艺术 C.情感 D.政治 48.“今文尚书”是用哪种字体传播下来的?( C ) A.楷书 B.小篆 C.隶书 D.草书 49.法家的用人之术都有哪些?( A ) A.顺上,实能,专任,易制 B. 顺下,实能,专任,易制 C.实能,专任,顺下,慎独 D. 专任,顺下,慎独,实能 50.政府机关其实都是什么的产物?( A ) A.妥协,折中,权衡 B.妥协,利益,权衡 C.利益,权力,妥协 D.权力,责任,妥协 51.礼在中国文化里边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B ) A.规则 B.宪章 C.参考 D.警示 52.先秦五经中最复杂的是?( D ) A.《大学》 B.《中庸》 C.《周礼》 D.《尚书》 53.唱歌时没有伴奏,即清唱,叫做?( B ) A.静歌 B.徒歌 C.邵歌 D.默歌 54.礼本身起源于哪里?( D ) A.道德 B.道 C.政治学 D.祭祀 55.礼的第一个功能起源于哪里?( C ) A.战争 B.官府制度 C.民俗的分配关系 D.道家精神 56.伏生在墙壁里保存下来的“尚书”有多少篇?( C ) A.40 B.32 C.28 D.18 57.《仪礼》这本书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历史文献,从而削弱了其历史意义?( C ) A.秦朝 B.汉朝 C.魏晋 D.宋朝 58.秦时焚书,将《尚书》藏于壁中的是?( C ) A.颜回 B.孙斌 C.伏生 D.伏羲 59.《周易》是从谁开始的?( C ) A.老子 B.鬼谷子 C.伏羲 D.姜子牙 60.灾异学说是在哪个朝代形成的?( C ) A.秦朝 B.周朝 C.汉朝 D.五代十国20.《论语》中,君子这个词出现过多少次?( D ) A.45 B.209 C.90 D.107 21.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是

什么?( D ) A.智慧 B.哲学 C.道德 D.心性 22.我们大部分的人没有能够成为能治国的人,原因是什么?( C ) A.不知道怎么去做 B.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C.我们不去做,不愿意改变自己 D.没有目标 23.孔子所推崇的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不包括?( C ) A.格局的大小 B.气相的有无 C.地位的高低 D.胸怀的宽狭 24.在《中庸》里的“中”是什么意思?( A ) A.一种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 B.时空关心 C.中听,契合事理 D.人的内心 25.把握了中国文化史中哪一阶层的变迁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握政治思想文化的演进(C) A.庶民 B.圣人 C.士 D.王 26.中国礼制里延续比较久远而且保持最完整的是哪种礼?( B ) A.婚礼 B.丧礼 C.君臣之礼 D.朋友之礼 27.礼在其前两个功能形成之后就会担负起的第三个功能是什么?( C ) A.司法 B.哲学 C.教化 D.伦理 28.《明鬼篇》是谁的著作?( D ) A.老子 B.鬼谷子 C.孔子 D.墨子 29.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 C ) A.《大学》 B.《论语》 C.《春秋》 D.《尚书》 30.《春秋》这本书的名字来源是?( A ) A.在古代春天与秋天是朝聘的重要季节 B.春秋是古代农业耕种与收获的重要季节 C.周朝皇帝格外偏好这两个季节 D.古代战争多发生于春天与秋天 31.礼的“禁乱”的作用再往前走一步,礼就变成了什么?( B ) A.乐 B.法 C.德 D.道 32.礼的空间感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D ) A.乐 B.主持人 C.所处时间段 D.规矩和制度 33.史官在古代担任几种使命?( B ) A.1 B.2 C.3 D.4 34.“吾见百家春秋”是谁的话?( B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35.礼的第四个作用是什么?( A ) A.禁乱 B.形成哲学观 C.形成价值观 D.刑罚 36.《汉记》的作者是?( C ) A.鬼谷子 B.孔子 C.旬悦 D.司马迁 37.君子阶层最主要的特质是什么?( D ) A.做官 B.做学问 C.普及文化 D.修身养性 38.什么是礼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调整?( A ) A.礼度 B.礼仪 C.礼义 D.礼制 39.吾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亡也。这句话出自?( D ) A.《春秋》 B.《尚书》 C.《史记》 D.《左传》 国学智慧 一.选择题 1.“尚贤”思想的提出本来就带有人人平等的意味,它是用来打破什么的?( A ) A.贵族专制 B. 皇权专制

C. 奴隶主专制 D.暴政统治 2.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制度其实从政治体制内部来讲应该是什么?( C )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C.贵族共和 D.君主立宪 3.孔子出生于哪一年?(B) A.公元前342年 B.公元前551年 C.公元前782年 D.公元前598年 4.不属于曹胜高老师的作品是?( C ) A.《国学通论》 B.《从汉风到唐音》 C.《唐朝简史》 D.《汉赋与汉代文明》 5.孔子去世于哪一年?( D ) A.公元前342年 B.公元前551年 C.公元前782年 D.公元前479年 6.孟子将“民本”的思想发展到了什么?( D ) A.民心 B.民生 C.民权 D.民主 7.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安定?( B ) A.资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共产阶级 8.古时对天的看法都有哪些?( B ) A.自然之天,道德之天,文化之天 B.自然之天,主宰之天,道德之天 C.自然之天,主宰之天,文化之天 D.主宰之天,道德之天,文化之天 9.按照儒家文化的理解我们的“本性”是什么?( C ) A.要有智慧 B.要有精神 C.要有善念 D.要有内涵 10.不属于周朝的文献是? ( C ) A.《诗经》 B.《尚书》 C.《大学》 D.《周易》 11.《春秋》是根据哪国历史改编的?( B ) A.齐国 B.鲁国 C.秦国 D.赵国 12.谁第一次用道德来区分君子与小人?( A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13.对于人类来讲,合乎正道实际上是合乎了什么?( B ) A.文化发展规律 B.人类发展的规律 C.哲学发展规律 D.道德发展规律 14.首先摒弃了鬼神观念,开创了人文理性时代的是?( C ) A.老子 B.鬼谷子 C.孔子 D.墨子 15.谁把教育从上层阶级特有扩展到平民百姓之中?( C ) A.老子 B.鬼谷子 C.孔子 D.墨子 16.《中庸》讲的道是什么?( A ) A.儒家之道 B.道家之道 C.法家之道 D.墨家之道 17.孔子区分人的一个基本的着眼点是?( D ) A.君臣 B.父子 C.礼义廉耻 D.君子小人 18.先让国家富强,再让老百姓富裕,这是哪个学派的观点?( D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9.《论语》有多少篇组成?( B ) A.三十 B.二十 C.十五 D.二十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