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论文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论文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陶健

学号 0643041077 年级 2006 指导教师周欣

教务处制表

二Ο年月日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陶健老师周欣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得不断发展,个人身份趋于数字化,隐性化,如何准确的鉴定,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脸识别,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方法,在基于人脸固有的生物特征信息,利用模式识别和图行图像处理技术来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在国家安全,计算机交互,家庭娱乐等其他很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办事效率,防止社会犯罪等,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人脸识别在图像检测识别方面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由于图像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定位和识别的准确率,因此本文对图像的一些识别算法做了着重的介绍,例如基于二维Gabor小波矩阵表征人脸的识别算法,基于模型匹配人脸识别算法等。此外,本文还提及了一般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并着重介绍了图像预处理环节的光线补偿,图像灰度化等技术,使图像预处理模块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能取到良好的作用,提高图像识别和定位的准确率。

[主题词]:人脸识别;特征提取;图像预处理;光线补偿

Face Recognition Overview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TAO Jian Adviser: ZHOU Xin

[Abstract] With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twork was growing, personal identity tends to digital, hidden, how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o ensure that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ace recognition, an application of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more widely, based on biometric facial information inherent in the use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map line of personal identity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mputer interaction, family entertainment and many other areas. Face recognition can improve efficiency, prevent social crime, of course it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tudies aspects of face recognition in image detection and some common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As the image processing directly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o some of image recognition algorithm will be focused presentation, such as Gabor wavelet-based two-dimensional matrix representa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s, model-based matching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mentioned a general recognition system design, and highlight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part of the light compensation, gray image technique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module in the image processing to get to the good , and improve image recognition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Key Words] Face recognition; feature extraction; image preprocessing; light compensation

目录

1前言 (6)

1.1 课题背景 (6)

1.1.1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背景[1] (6)

1.2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意义 (6)

1.3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7)

1.3.1 人脸识别的发展阶段[1] (7)

1.3.2 国内的发展概况 (8)

2人脸识别技术 (9)

2.1 人脸识别概述 (9)

2.1.1 人脸识别的研究范围 (9)

2.2 人脸检测算法 (10)

2.2.1 基于肤色特征的检测方法 (10)

2.2.2 基于启发式模型的方法 (10)

2.2.3 基于特征空间的方法 (10)

2.2.4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 (10)

2.3 人脸识别算法 (11)

2.3.1 基于二维Gabor小波矩阵表征人脸的识别方法 (11)

2.3.2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Boosting RBF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12

2.3.3 基于模型匹配人脸识别方法 (15)

2.3.4 基于分块小波变换与奇异值阈值压缩的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17

3 人脸图像预处理实验 (21)

3.1 需求分析 (21)

3.2 预处理技术 (21)

3.2.1 光线补偿 (21)

3.2.2 灰度变化 (21)

3.2.3 高斯平滑处理 (21)

3.2.4 对比度增强 (22)

3.2.5 直方图均衡 (22)

3.3 概要设计 (22)

3.4 程序设计与实验 (22)

3.4.1 光线补偿 (22)

3.4.2 图像灰度化 (23)

3.4.3 高斯平滑处理 (24)

3.4.4 直方图均衡 (26)

4 总结 (29)

参考文献 (30)

声明 (31)

致谢 (32)

附录(原文及译文) (33)

1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1.1 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背景[1]

现在地球上居住着六七十亿人,其中几乎每一个人的脸都是由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部分组成,这些器官的大体位置基本是固定的,并且每张脸的大小面积也相差不是很大。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事实--这个世界上几乎找不出两张完全相同的人脸!即使是面容极其相似的双胞胎,我们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根据他们脸部的些许细微差异来将他们区分。那么区别这么多的不同人脸的“特征”应该是什么?我们可不可以设计出具有和我们人类一样的具有人脸识别能力的软件或自动机器?这些软件或自动机器的人脸识别能力能不能够超越我们人类本身?毫无疑问,分析和解答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而这一切,正是那么多从事人脸识别研究的人员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但是,回答这些问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虽然很多研究人员从事过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神经计算、生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然而始终有一些很基础的科学问题困惑着他们。比如,我们每天都可以依据人脸区分着亲人、同事、朋友等,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却很难讲出是如何区分他们的更有甚者描述不出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些具体特征。这就得意味着我们要在仿生学人脸识别研究路线以外找到解决方法来回答上述的基本科学问题。

1.2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得不断发展,个人身份趋于数字化,隐性化,如何准确的鉴定,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传统的安全验证手段——比如钥匙,登陆密码与口令等——受到越来越强大的冲击时,生物识别技术与其独有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

近些年来,图形图像,微电子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进展,使得实现高性能自动识别技术的代价越来越低,达到了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人脸识别,作为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基于人脸固有的生物特征信息,利用模式识别和图行图像处理技术来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在国家安全,计算机交互,家庭娱乐等其他很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办事效率,防止社会犯罪等,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1.3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1.3.1 人脸识别的发展阶段[1]

第一阶段(1964年----1990年)

该阶段人脸识别技术还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模式识别问题来研究,基于人脸几何结构特征(Geometric feature based)的方法是该阶段主要的技术方案。在剪影(Profile)方面,人们大量研究了面部剪影曲线的结构特征,提取并分析。布莱索(Bledsoe),戈登斯泰因(Goldstein)、哈蒙(Harmon)以及金出武雄(Kanade Takeo)等是较早从事自动人脸识别AFR研究的研究人员。总的说来,该阶段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没有多少很重要的成果,也基本没有获得什么实际应用。

第二阶段(1991年-----1997年)

该阶段尽管时间比较短暂,但却是人脸识别研究的高峰期,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诞生了一些代表性的人脸识别算法,并出现了一些商业化运作的人脸识别系统(比如较著名的Visionics的FaceIt系统)。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实验室的潘特兰德(Pentland)和特克(Turk)提出的“特征脸”方法,是该时期最负盛名的人脸识别方法。在这之后的很多人脸识别技术或多或少都与特征脸有关系,而如今的特征脸已经和归一化的协相关量(Normalized Correlation)方法一起成为人脸识别的性能测试基准算法。

当然,这个阶段还提出了人脸识别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弹性图匹配技术(Elastic Graph Matching,EGM)。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一个属性图来描述人脸:属性图顶点代表面部关键特征点,相应特征点处的多分辨率、多方向局部特征为属性——称为Jet。对任一输入的人脸图像,弹性图匹配技术是先通过一种优化搜索策略,再来定位预先定义的若干面部关键特征点,与此同时提取它们的Jet特征,从而得到所输入图像的属性图,最后再通过计算该输入人脸与已知人脸属性图的相似程度来完成识别过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对人脸的关键局部特征进行了建模,又保留了面部的全局结构特征。

总体而言,该阶段的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其提出的识别算法在图像采集、对象配合、正面人脸数据库上体现出了非常好的性能,也出现了一些人脸识别的商业公司。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

在这一阶段中,FERET’96人脸识别算法评估指出——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对非理想采集条件下或者对象不配合造成的变化鲁棒性比较差。所以,一些问题比如光照,姿势等逐渐成为热点的研究对象。此外,人脸识别的商业系统也在进一步发展。

基奥盖蒂斯(Georghiades),布兰兹(Blanz)和维特(Vetter),巴斯里(Basri)

和雅各布(Jacobs)等都对人脸识别的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总体而言,在非理想成像条件下(比如说光照和姿态)、对象的不配合、大规模人脸数据库上的人脸识别问题逐渐成为热点研究。其他如、统计学习理论、非线性建模方法、基于3D模型的人脸建模与识别方法等逐渐成为备受重视的技术发展趋势。

1.3.2 国内的发展概况

近些年来,我国在人脸识别方面发展良好,也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作为国家863项目,面像检测与识别核心技术顺利的通过了成果鉴定并得到了初步的应用,这标志着我国在人脸识别领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

2002年,北京科瑞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推出了一种人脸鉴别系统。该系统能对人脸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及对图像进行特征识别和提取。由于人脸识别一般需要使用正面照,而需要识别的人脸图像往往是在不同时间拍摄的,所使用的照相机也不一定一样,所以,该系统对人脸的识别有一定的价值。

2005年1月,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人脸识别系统》,在清华大学电子系人脸识别课题组的负责人苏光大教授主持下,顺利通过了公安部专家的鉴定,按该鉴定委员会的说法,这项技术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甚至是国际先进水平。《人脸识别系统》主要对这个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了模块的划分,详细介绍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并且着重介绍了图像预处理这个模块及其子模块。由于图像处理好坏直接影响了系统后面的定位和识别工作,因此包含图像灰度化、光线补偿、图像对比度增强等在内的图像预处理这个模块在整个系统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2人脸识别技术

2.1 人脸识别概述[2]

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个人习惯(例如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签字)等,相应的识别技术就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用语音识别可以进行身份识别,也可以进行语音内容的识别,只有前者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2.1.1 人脸识别的研究范围

“人脸识别(Face Recognition)”的研究范围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

(1) 人脸的检测(Face Detection):在不同背景条件下检测出人脸存在并且确定其位置.影响这一任务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噪声、面部倾斜度以及各种各样遮挡等。

(2) 人脸的表征(Face Representation):采取某种表示方式表示检测出来的人脸。一般的表示法包含代数特征、几何特征、固定特征模板、特征脸、云纹图等.

(3) 人脸的识别(Face Identification):主要是将需要识别的人脸和所存在的数据库中人脸比较。这一过程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人脸表征方式,以及匹配策略。

(4) 表情/姿态分析(Expression/Gesture Analysis):主要是对需要识别的人脸表情或者姿态信息进行分析,归类。

(5) 生理分类(Physical Classification)主要是指对需要识别的人脸的生理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相关信息,比如性别,年龄等。

2.2.1 基于肤色特征的检测方法

人脸的一些面部细节特征,比如眼睛,鼻子,嘴等,受旋转,表情等变化影响很大,但肤色则不同,它不仅是人脸的重要信息,而且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能和大多数背景物体的颜色区别。一般常用肤色模型来描述肤色特征,比如直方图模型,高斯模型,混合高斯模型等。

其实,肤色模型和其他的数学建模也是一样的,即用一种代数的或查找表等形式来说明哪些像素的色彩属于肤色,或者表征出的某个像素的色彩和肤色的相似程度。在用肤色模型对肤色进行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有两个阶段: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运用。

模型的建立主要是指通过对大量的肤色像素集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确定模型中的一些参数;而模型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已经建立好的肤色模型来判别所输入的像素或区域是否是肤色,或者给出它和肤色的相似程度。

2.2.2 基于启发式模型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过程一般是先抽取图像的几何形状,灰度,纹理等,然后再检验他们是否符合人脸的一些基本条件。由于人脸的各个器官,比如眼睛,鼻子,嘴等具有较为恒定的模式,所以一些方法首先检测出这些器官或者其他局部特征,然后根据这些器官的相对位置关系判别是否该区域是人脸。

2.2.3 基于特征空间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将人脸区域的图像变换到其他某一特征空间,并且根据其分布规律划分为人脸和非人脸两种模式,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主分量分析 (PCA)等。PCA方法是根据人脸图像的统计特征进行正交变换(K-L变换),来消除原有向量各个分量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这样的变换,能够得到特征值依次递减的特征向量,即特征脸。

2.2.4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解决复杂的人脸识别检测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它主要针对正面人脸的检测,并且优点很明显:(1)它不依赖于人脸的参数模型和先验知识。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完整的或者不精确的知识造成的错误;(2)它采用实例学习方法获取模型的参数,在统计意义上可靠性更好;(3)学习实例的学习可以很好的扩充检测模式的范围,提高检测系统的鲁棒性。

2.3.1 基于二维Gabor小波矩阵表征人脸的识别方法[3]

Gabor滤波器(小波)由于其良好的空间局部性和方向选择性,在人脸识别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由于Gaboerface是由几十个Gabor滤波器和人脸图像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的,所以它的特征空间维数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们可以采样或压缩来减少特征空间的维数。

在基于线性相关准则的优化Gabor滤波器集合的方法中,我们通过分析Gabor滤波器的相关矩阵,得出当选取的尺度集合V={V:-2<=V<=5}时,相关矩阵达到最小值,因此可以得到一组优化的滤波器集合,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特征集合的冗余。

2.3.1.1 Gabor滤波器

Gabor核函数的定义:

其中μ和v分别代表滤波器的方向和尺度因子;

滤波器的参数分别是。

2.3.1.2 基于相关准则选取Gabor滤波器集合

以8个方向和8个尺度的图像为例,这样就有64个Gabor滤波器,采用线性相关准则来度量滤波器之间的冗余时,可以先固定方向集合U={μ:0<=μ<=7},然后调整尺度集合从V1={v:-4<=v<=3}到V5={v:0<=v<=7},如图:

由于虚部得到相同的结果,所以与滤波器的实部为例来分析,先将滤波器的实部

按行或列连接成一个矢量,这样2个滤波器和的线性相关定义为:

全部64个滤波器的相关系数就组成了一个64*64的对称矩阵,对角线上的元素为1。由于相关系数的范围为[-1,1],取其绝对值并且将其绝对值区间即[0,1]映射到灰度尺度区间[0,255],这样矩阵的特性就可以用图示的方式来表示了。下图为不同尺度集合下得到的相关矩阵情况:

由滤波器方向和尺度的相关特性,将滤波器进行2种排列组合。在图(1)-(5)中,滤波器的排列规则是先方向后尺度;而(6)-(10)是先尺度后方向的规则排列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高的相关系数主要集中于低的尺度因子区域v={-4,-3}((1)中)和v=-3((2)中),以及高的尺度因子区域v=6((4)中)和v={6,7}((5)中)。相似的,相关系数较高的主要集中在低尺度因子区域中子块的左上角,以及高尺度因子区域中子块的右下角。这和图中(1)-(5)得到的观察结果是完全一致的。此外,由图(3)和(8)可知,当选取v3尺度集合时,全部相关系数达到最小值,因此,选取v3={v:-2<=v<=5}作为Gabor滤波器的尺度集合可以提取尽可能的不相关的特征数据来减少冗余。

2.3.2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Boosting RBF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4]

2.3.2.1人脸特征的提取

2.3.2.1.1人脸的Zernike矩特征

在统计学中,我们常用矩来表征随机量的分布,因此,我们可以把二值图或者灰度图看成是二维密度分布函数,那么矩技术就可以应用于描述一幅图像的特征。Zernike矩方法源于正交矩阵思想,因此能构造出任意的高阶矩,并且具有旋转不变性,有非常强的图

像表示能力。

用f(x,y)表示二维离散图像函数,n+m阶Zernike不变矩阵表示为

实质上,这是一种将图像函数变换到一组正交基函数上的映射。

图像f(x,y)的Zernike矩是其在一组正交多项式上的投影,所谓的正交,就是指在单位圆内满足以下条件:

其中,中n是正整数或零;m是正或负整数,并且满足n-|m|=偶数,是径向多项式,即

假设是图像的极坐标函数表示,那么相应的傅里叶级数形式为:

其中

由上可以得出Zernike矩为:

离散形式为

其中是的共轭,。由于完全正交的基函数集的引入,理论上Zernike矩比原来矩具有更好的数学性质。

2.3.2.2 NMF提取人脸子空间特征

NMF,非负矩阵分解法(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和K-L变换等其他矩阵

分解方法有所不同,主要在于它在分解过程中所受的约束不同,因此它能克服其他分解方法的一些弊端,比如在特征脸空间上投影时得到的投影系数可能出现的正负相互抵消的情况。

对于任一由Num幅图像,可以分解成两个矩阵B,H的乘积:

其中,B是n x m维矩阵,H是m x Num矩阵,代表权重或者系数;若m <= n,则分解达到降维的目的。

2.3.2.3 RBF神经网络

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相比传统的BP神经网络有很多优点:RBF网络收敛速度快,对于每一对输入输出数据,只有少量权值需要进行调整。下图为RBF神经网络结构:

2.3.2.4 基于Boosting RBF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由Zernike矩特征及NMF提取的人脸子空间特征串行组合,可以得到一个31维向量,用此表示的人脸样本来作为神经网络分类器的输入数据,并且用Boosting方法进行分类,如下图:

其中S 是训练成本,Di是第i轮学习样本的权向量,at是第t个网络的权值,X是测试样本的特征向量,Y是该向量的类别。

2.3.2.5基于Boosting RBF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

1初始化化每个样本---相等的权重D1(i)=1/n 。

2For t=1,2,---,T Do

1)在Dt下,用梯度下降法和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学习,得到对应的神经网络Ct;

2)计算该神经网络的错误率Et;

3)选择

3根据错误率更新样本的权重

4 计算网络的权重为

2.3.2.6 人脸识别

由Zernike矩和NMF提取的人脸识别子空间特征得到的31维向量X,将其作为各个RBF 神经网络的输入,得到对应的输出Yt ,集成其输出为

其中的,如果,那么该脸就属于第i类

2.3.3 基于模型匹配人脸识别方法[5]

2.3.3.1 特征定位

人脸内部特征主要有3个部位----眼睛,鼻子,嘴,利用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位置以及其他一些灰度变化明显的特征点(比如嘴角,眼角,鼻子根部等)进行识别。由于这三个部位是关于人脸的中心线左右对称的,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包括这三个部位的模型。由于不同的人脸在模型的特征点上大部分都不同,所以可以利用脸部的特征点与脸部图像的特征

点进行匹配。

以脸部作为背景,眼鼻口为特征识别的部位:将一幅脸部图像经过规范化和灰度处理之后变为X x Y大小的函数I(x ,y),对该图像进行垂直灰度投影计算,函数为:

PV是垂直灰度投影曲线,在公式中当x确定某值时,y为变量从1 到 Y的扫描灰度图像,把扫描出来的灰度值累加起来就可以绘成垂直灰度投影曲线,纵坐标表示不同水平位置的人脸图像的像素灰度值总和。通过观察单个人的图像垂直灰度投影曲线,我们可以得到人脸所在的区域将使该曲线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凸峰。该凸峰的左右边界基本表示了人脸的左右边界。

当确定人脸的左右边界之后,可以取左右之间的人脸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取区域大小为X’ x Y, X’

人眼的水平坐标位于函数的最大值点和次最大值点之间。所以,可以分析该函数平滑曲线图的极大值和极小值,得到人眼大概的水平位置。

2.3.3.2 模型匹配识别

在定位了眼部位置后,建立特征模型框架:将特征部位分成4个部件一一讨论:一个眼睛模型由一个圆和两条抛物线组成,用能量函数表示为:

上式中:j取1,2 分别代表上下眼帘,另一只眼睛可以用同样的能量函数表示。

嘴部模型可以用三条抛物线表示,分别对应上下嘴唇和中缝,而能量函数则同眼帘的。鼻子的模型由于由于受角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可以用鼻尖和两侧鼻翼三个点作为模型特征点。至于脸部模型,由脸部形状定位出脸部位置,特征部位的结构特点在脸部定位出特征部位,为了与特征部位匹配,需要调节模型的大小,匹配的过程为:

选取两眼连线经过嘴部最下端的垂线作为中线,和结构模型中的中线相互重合,脸部水平偏转角度θ定义为:两眼部分连线与水平x方向的夹角。将中心线作为对称轴,使用立体坐标(x,y,z),特征部位左半部的坐标为(x1,y1,z),右半部与此对应的对称点的坐标为(x2,y2,z),由Z轴的转动规律:

调整模型的参数使其识别角度能和观察角度相一致,最后调整模型的系数a,b,使模型与特征部位基本重合,接着通过对特征部位的能量函数与模型的能量函数做差建立函数方程,求其极小值得出a,b,那么这个差值的大小就可以作为识别的一个类依据。

2.3.4 基于分块小波变换与奇异值阈值压缩的人脸特征提取与识别算法[6]

2.3.4.1 二维离散小波变换

选定适当的正交小波基,再对图像进行二维小波变换----这是基于小波图像变换的基本思路。假设I 为原始图像f(x,y)对应的离散信号,D表示图像的高频分量,而A表示图像的低频分量,层数用下表表示,用Mallat金字塔分解算法对该离散图像实行小波变换,就可以得到以下变换系数:

式中LLs表示第s层变换的低频系数,HLs,LHs,HHs分别表示第s层变换的水平,垂直和对角三个方向的高频系数。下图为OPL人脸库中一幅人脸图像在不同层次的小波分解后图像频率分别和过程分解过程图:

2.3.4.2 分块人脸识别变换和特征提取

从上面的分解过程图可以看出:经过一次小波变换后,一幅人脸图像被分解成4幅不同分辨率和不同空间方向的子图,其中反映原始图像平均亮度的低频变换系数LL可以表示原始图像的能量分布,而且可以对这一部分进行多次小波分解。

下图描述了人脸的分割以及分块人脸小波变换的示意图:

算法具体描述为:

(1)根据人脸的形状纹理和边缘轮廓将图像分成m x n 块;

(2)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对分割后的块状图像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并且提取各块的高频和低频分量;

(3)对于包含图像边缘轮廓的图像块,用作为提取人脸边缘的局部特征:

对位于中间区域的图像块,可以直接用其低频分量作为局部特征:

其中s为小波变换的层数,p为包含图像边缘图像块的个数,q为包含图像细节特征图像块的个数。

算法中,人脸鉴别特征的抽取能力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波变换层数和正交小波基的选取,而小波基的不同对特征向量的最优化提取效果及冗余信息的压缩也有较大影响。

2.3.4.3 小波特征的奇异值阈值压缩与特征融合

2.3.4.3.1奇异值分解与阈值压缩

奇异值分解SVD 是一种很好的代数特征提取方法。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可以将任意一个M x N 的矩阵分解成只包含几个非零值的奇异值矩阵,而这种方法在人脸分解中,不仅可以提取人脸图像的奇异值,而且可以有效的压缩或降维图像特征。

引理1( SVD)设矩阵A ∈Rm ×n ,则存在两个正交矩阵U =[ u1 , u2 , ?, um ] ∈Rm ×n , V = [ v1 , v2 , ?, vn ] ∈Rm ×n , 使得A =U ΣAVT。式中ΣA = diag[σ1 ,σ2 , ?,σp ], p =min (m, n) ,其中σ1 ≥σ2 ≥?≥σp ≥0,σi ( i = 1, 2, ?, p)为矩阵A 的全部非零奇异值,是AAH 或AHA的特征值λi 的平方根,即σi = λi。

引理2设矩阵A ∈Rm ×n , A 的SVD分解由引理1给出,且奇异值满足σ1 ≥?≥σr >σr +1 =σr+ 2 = ? =σp = 0, 则σk =minE∈Rm ×nE F ∶rank (A + E) ≤k - 1 ,并且存在一满足E F=σk 的误差矩阵E,使得rank (A + Ek ) = k - 1, k = 1, 2, ?, p。

在图像描述中,奇异值具有旋转不变性,转置不变性,镜像不变性以及平移不变性等

优点,因此在复杂图像特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引理1中,一个m x n维的图像矩阵的所有非零奇异值个数为p=min(m,n),而现在的许多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人脸识别方法,都是以p个奇异值,或者p个奇异值和(n-p)个0元素组合构成的n维向量作为人脸识别特征的。

在引理2中,一个矩阵的奇异值与使得该矩阵秩减1的误差矩阵Ek的Frobenius范数相等,因而在对奇异值进行适当压缩时不会影响图像的原有特性。

基于阈值的人脸奇异值压缩降维方法(TCSVD)是对传统的奇异值压缩方法的一种改进:设σi ( i = 1, 2, ?, r)是人脸矩阵A的所有非零奇异值,T为已知阈值,对此矩阵的奇异值σi处理:

if (σi ≥T)

σi ∈X

else

σi = 0

可以看出该方法对奇异值进行了有效的降维,因为较小的奇异值直接作为零值被忽略掉了,X是由剩下的所有大于阈值T的非零奇异值构成的有效秩集合。

p为图像的奇异值非零奇异值个数,σi ( i = 1, 2, ?, r)为人脸矩阵A的全部非零奇异值。因此阈值T的选取比较适中,既考虑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减小,又能有效的对人脸特征进行鉴别。

2.3.4.3.2小波特征奇异值阈值压缩与特征融合

小波特征奇异值阈值压缩与特征融合的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对所获得的不同图像块的小波特征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与阈值压缩。

表示边缘轮廓特征的局部特征向量,而表示奇异值压缩后的特征向量,对于表示人脸细节特征的低频分量,是其奇异值压缩后的特征向量。

(2) 分别对高低频分量奇异值阈值压缩特征与进行融合:

是利用串行组合形式构造最终的鉴别特征,其中β1 ,β2 为融合系数,且满足β1 +β2 = 1(一般为了消除光照、姿态和表情变化对边缘轮廓的影响,并且突出人脸的形状和纹理细节局部特征,取β1 <β2)

2.3.4.4算法实现步骤

(1) 对原始输入图像进行分块并,对每一块状人脸图像进行三层正交小波变换,提取每个

图像块的组合小波特征;

(2)对所得的组合小波特征进行奇异值分解与阈值压缩,获得每个图像块的压缩奇异值特征;

(3)对每个图像块的压缩奇异值特征进行串行特征融合,得到最终人脸鉴别特征;

(4)利用最近邻分类器对所得融合特征进行分类识别。

NMF综述报告

人脸识别的非负矩阵分解(NMF)方法文献综述 摘要:人类对整体的感知是基于对部分的感知,NMF(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的思想正是源于此。通过对矩阵分解因子加入了非负性约束,使得对高维非负原始数据矩阵的分解结果不存在负值,且具有一定的稀疏性,因而得到了相对低维、纯加性、拥有一定稀疏特性的分解结果。与P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等传统人脸识别方法相比,NMF的基图像就是人脸的各个局部特征,并且通过对经典算法的一系列优化,改进的NMF算法的识别率和鲁棒性较传统方法有着显著优势。此外,NMF在机器学习、语义理解等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 关键词:非负矩阵分解(NMF)稀疏性改进的NMF 语义理解 一、引言 在实际中的许多数据都具有非负性,而现实中对数据的处理又要求数据的低秩性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一般不能够确保非负性的要求,如何找到一个非负的低秩矩阵来近似原数据矩阵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NMF方法应运而生。 NMF方法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由Paatero和Tapper在1994年提出的正矩阵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1];此后1999年,Lee和Seung提出了一个以广义KL散度为优化目标函数的基本NMF模型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人脸图像表示[2];2001年,Lee和Seung通过对基本NMF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又提出了两个经典的NMF算法,即基于欧氏距离测度的乘性迭代算法和基于广义KL散度的乘性迭代算法,并给出了收敛性证明[3],这两种算法称为NMF方法的基准算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经典的基准NMF算法存在收敛速度较慢,未利用统计特征,对光线、遮挡等敏感,以及无法进行增量学习等问题,各种改进的NMF算法被提出。其中包括Lin提出的基于投影梯度(Projected Gradient,PG)的NMF方法[3],该方法有着很高的分解精度;Berry提出的基于投影非负最小二乘(Projected Non-negative Least Square,PNLS)的NMF方法[5],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基矩阵的稀疏性、正交性叫基准NMF方法都更好;此外还有牛顿类方法[6]和基于有效集[7]的NMF方法等。 二、NMF的基准算法 1.NMF模型 给定一个非负矩阵(即),和一个正整数,求未知非负矩阵和,使得 用表示逼近误差矩阵。可以用下图表示该过程: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年第5期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工程技术 — 49 —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 杨万振 (东北大学,沈阳 110819) 摘要:作为多学科领域的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人脸识别技术覆盖了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生理学、计算机视觉、 心理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学等诸多学科的内容。 关键词:人脸识别;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49-01 一、引言 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国内外的人脸识别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且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但是,由于人脸识别问题巨大的复杂性,要建立一个能够完全自动完成人脸识别任务的计算机系统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不仅涉及到数字图像处理,而且还涉及到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的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知识。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广泛用于政府、军队、银行、社会福利保障、电子商务、安全防务等领域等[1,2]。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应用在更多的领域:1.公安、司法和刑侦。2.自助服务。3、.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4.电子护照及身份证。5.信息安全。综上所述,人脸识别技术对于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信人脸识别技术会不断向前发展,应用更加广泛。 二、人脸识别系统的基本框架 人脸识别过程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是人脸的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到人脸及其位置,并将人脸从中分割出来;二是对标准化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基本框架图 如图所示,人脸识别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一)图像获取:用图像获取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摄像机)获取图像,也可以在人脸图像库中获取图像,然后使用相应程序将图像转换成可处理的格式。 (二)检测定位:人脸检测是指在输入图像中确定所有人脸的大小、姿态和位置的过程。近年来,由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发展和人际交互方式的发展,人脸检测定位的发展很迅速,但是其难点是容易受到亮度变化、人的头部姿势及图像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脸图像预处理:对获取的图像进行适当的处理,使其具有的特征能在图像中表现的明显。该模块主要由灰度变化、光线补偿、对比度增强、高斯平滑处理、直方图均衡和图像二值化处理等子模块构成。 (四)特征提取部分:将预处理后得到的正规人脸图像按照相应的算法提取出用来识别的特征向量,将原始的人脸空间中的数据映射到特征空间中去。通常把原始人脸空间叫测量空间,把用以进行分类识别的空间叫特征空间,较高维数的测量空间的模 式表示可以经过变换变为在较低维数的特征空间中模式的表示。 (五)分类器设计:部分分类器的设计是在后台完成的,就是所谓训练过程,该过程结束后可生成分类器用于分类识别。模式识别问题事实上可以看做是一个分类问题,即把待识别的对象归于某一类之中。在人脸识别问题上就是把不同输入的人脸图像归于某个人这一类。其基本的做法就是在样本训练集的基础上确定某种判决规则,然后使按这种判决规则对待识别的对象进行分 类所引起的损失最小或造成的错误识别率最小。 (六)分类决策:就是运用已经设计好的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得出最后的识别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判断。 三、人脸识别的常用方法 1.主分量分析法 2.线性判别分析法 3.独立分量分析法 4.隐马尔可夫模型法 5.弹性束图匹配法 四、人脸识别的技术优势 虽然目前人脸识别系统不是很成熟,但与虹膜识别、指纹 识别等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的技术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非接触式操作,适用于隐蔽监控。由于人脸识别系统不需要接触,可以秘密开展,因此特别适用于网上抓逃、隐蔽监控等应用。这是虹膜、指纹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不具备。 (二)无侵犯性,容易被接受。人脸识别系统一般为远距离 采集数据,减小了对用户造成生理上伤害几率,用户容易接受。 (三)图像采集设备成本低。目前,USBCCD/CMOS 摄像头非常低廉的价格,已成为计算机的标准配置,极大地扩展了人脸识别实用范围;此外,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和照片扫描仪等图像 采集设备在普通家庭的日益普及进一步增加了其可用性。 (四)更符合人类的识别习惯,可交互性强。人脸识别更 符合人识别人的习惯,故若与用户交互配合可以大大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但是指纹、虹膜识别却不具备如此优点。 (五)识别精确度较高、速度快。与其它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的精度处于较高的水平,拒识率、误识率较低。 五、人脸识别研究的难点 人脸识别通常是通过对采集得到的人脸图像的分析计算来确定其身份的。人脸是具有复杂结构的三位可变形生物体,影响人脸识别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姿态:人脸图像的变化,例如在三维人脸到二维人脸的成像过程中,由于相关的照相机-脸姿(正面的、45度、侧面、颠倒的)导致的不同,而一些脸部特征如眼睛或鼻子可能部分地或全部被遮挡。 组件的影响:面部的特征如胡须和眼镜等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这些组件包括形状、颜色和大小。 面部表情:人脸为可变形物体,人脸表情的变化直接影响人脸图像的模式。 图像的方向:照相机光轴的旋转不同可直接引起人脸图像的变化。 图像的条件:当图像产生时,一些因素如光(光谱、光源分布和强度)和照相机的特性(传感器的响应、透镜)影响人脸的外观。 参考文献: [1]Yin L.Basu A.Generating realistic facial expressions with wrinkles for model-based coding [J].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2001,84(2):201-240 [2]李云峰,杨益,田俊香.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科技资讯,2008(5):23-32

人脸识别毕业设计

摘要 人脸识别技术(FRT)是当今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虽然人脸识别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各种人脸识别的技术也很多,但由于人脸属于复杂模式而且容易受表情、肤色和衣着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一种人脸识别技术是公认快速有效的.本文主要讨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一些常用方法,对现有的人脸检测与定位、人脸特征提取、人脸识别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对人脸识别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做了展望。 关键字:人脸识别,特征定位,特征提取

ABSTRACT Nowadays the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RT) is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lthough this research alread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many different recogni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there is still no effective method with low cost an d high precision.Human face is a complex pattern an d is easily affected by the expression,complexion and clothes.In this paper,some general research are discussed,including methods of face detection and location,features abstraction,and face recognition.Then we analyze and forecast the face recognition’s application and its prospects. Keywords: 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Face location,Features abstraction

基于matlab人脸识别技术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5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文后应列出所查阅的文献资料。 基于matlab人脸识别技术的实现 文献综述 一、MATLAB概述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而在本文中主要用到的功能是图像处理功能。 二、BP神经网络概述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 works,简写为ANNs)也简称为神经网络(NNs)或称作连接模型(Connectionist Model),它是一种模范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的主要历程有:20世纪50年代末,Rosenblatt提出的感知器模型和Widrow提出的自适应线性元件,出现了简单的线性分类器;1986年,Rumelhart和Mcllelland 提出了层网络“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使有导师学习多层感知器网络(ML PN)模式分类器走向实用化,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若干前向网络,如径向基函数网络( RBFN)和函数链网络等;1982年,美国加州工学院的物理学家Hopfield提出的一种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的反馈网络模型,由于引进了“能量函数” 的概念,使网络走向具体电路有了保证;20世纪70年代,Watanabe 提出了使用模式子空间的概念来设计不同类别对应的子空间,由不同类别聚类的子空间实现模式识别; Kohonen提出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模型等都为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根据。 构成人工神经网络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神经元、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的训练(学习)方法。神经元(节点)的作用是把若干输入加权求和,并对这种加权和进行非线性处理后输出。神经元的选择一般有以下特点:每个神经元都具有多个输入、个输出,具有闭值,采用非线性函数。 1、神经元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陶健 学号 0643041077 年级 2006 指导教师周欣 教务处制表 二Ο年月日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陶健老师周欣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得不断发展,个人身份趋于数字化,隐性化,如何准确的鉴定,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脸识别,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方法,在基于人脸固有的生物特征信息,利用模式识别和图行图像处理技术来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在国家安全,计算机交互,家庭娱乐等其他很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办事效率,防止社会犯罪等,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人脸识别在图像检测识别方面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由于图像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定位和识别的准确率,因此本文对图像的一些识别算法做了着重的介绍,例如基于二维Gabor小波矩阵表征人脸的识别算法,基于模型匹配人脸识别算法等。此外,本文还提及了一般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并着重介绍了图像预处理环节的光线补偿,图像灰度化等技术,使图像预处理模块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能取到良好的作用,提高图像识别和定位的准确率。 [主题词]:人脸识别;特征提取;图像预处理;光线补偿

Face Recognition Overview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TAO Jian Adviser: ZHOU Xin [Abstract] With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network was growing, personal identity tends to digital, hidden, how to accurately identify, to ensure that information security i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ace recognition, an application of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methods more widely, based on biometric facial information inherent in the use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map line of personal identity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mputer interaction, family entertainment and many other areas. Face recognition can improve efficiency, prevent social crime, of course it has significant economic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tudies aspects of face recognition in image detection and some common methods of identification. As the image processing directly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o some of image recognition algorithm will be focused presentation, such as Gabor wavelet-based two-dimensional matrix representation of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s, model-based matching face recognition algorithm. In addition, the article also mentioned a general recognition system design, and highlight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part of the light compensation, gray image techniques, the image preprocessing module in the image processing to get to the good , and improve image recognition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Key Words] Face recognition; feature extraction; image preprocessing; light compensation

人脸识别系统毕业论文

人脸识别系统毕业论文 第一节课题背景 一课题的来源 随着安全入口控制和金融贸易方面应用需要的快速增长,生物统计识别技术得到了新的重视。目前,微电子和视觉系统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使该领域中高性能自动识别技术的实现代价降低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而人脸识别是所有的生物识别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但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技术。人们更多的是在电影中看到这种技术的神奇应用:警察将偷拍到的嫌疑犯的脸部照片,输入到电脑中,与警方数据库中的资料进行比对,并找出该嫌犯的详细资料和犯罪记录。这并非虚构的情节。在国外,人脸识别技术早已被大量使用在国家重要部门以及军警等安防部门。在国,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主要应用在公安、金融、网络安全、物业管理以及考勤等领域。 二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 1、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2、面部关键特征定位及人脸2D形状检测技术 3、面部感知系统的重要容 基于视觉通道信息的面部感知系统,包括人脸检测和跟踪、面部特征定位、面部识别、人脸归类(年龄、种族、性别等的判别)、表情识别、唇读等分系统,如图1-1所式,可以看出,继人脸检测和跟追之后,面部特征定位通常是面部感知的一个必备环节, 是后续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人脸识别不能说是其他面部感知模块的必备功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利用已知的身份信息,结合特定人的先验知识,可以提高表情分析、唇读和语音识别、手势识别乃至手写体识别的可靠性。而计算机对使用者身份确认的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基于特定使用者的环境设置:如使用者的个性化工作环境,信息的共享和隐私保护等等。

图1-1面部感知系统结构图 第二章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方案选择 人脸识别系统现在应用于许多领域中,但是人脸识别技术也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 且不大为人所知的新技术。在我国以及其他国家都有大量的学者正在研究之中,不断的 更新人脸识别技术,以便系统的识别准确率达到新的高度。 第一节可行性分析 在开发该人脸识别软件之前,我们查询了前人所写过的诸多论文以及源程序,在开 发之时,结合了资料中的算法并揉进了自己的一些思想,使程序可以对人脸图片进行简 易识别。 一技术可行性 图像的处理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各种方法。 在确定脸部区域上,通常使用的方法有肤色提取。肤色提取,则对脸部区域的获取 则比较准确,成功率达到95%以上,并且速度快,减少很多工作。 图像的亮度变化,由于图像的亮度在不同环境的当中,必然受到不同光线的影响, 图像就变得太暗或太亮,我们就要对它的亮度进行调整,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对图像进行 光线补偿。 高斯平滑:在图像的采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图像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规 则的随机噪声,如数据在传输、存储时发生的数据丢失和损坏等,这些都会影响图像的质 量,因此需要将图片进行平滑操作以此来消除噪声。 灰度变换:进行灰度处理,我们要保证图像信息尽可能少的丢失。同样在进行灰度 变视频输入 ㈡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人脸识别研究综述 摘要:论文首先介绍了人脸识别技术概念与发展历史,解释人脸识别技术的过程与优缺点;随后对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情况与一些经典的方法进行详细的阐述,最后提出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展望。 关键词:人脸识别研究现状应用与展望 一、概念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首先判断其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的给出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二、发展历史 人脸识别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高尔顿(Galton)早在1888 年和1910 年就分别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两篇关于利用人脸进行身份识别的文章,对人类自身的人脸识别能力进行了分析。但当时还不可能涉及到人脸的自动识别问题。最早的AFR1的研究论文见于1965 年陈(Chan)和布莱索(Bledsoe)在Panoramic Research Inc.发表的技术报告,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近年来,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诸多研究人员的青睐,涌现出了诸多技术方法。 三、过程与优缺点 人脸的识别过程: (1)首先建立人脸的面像档案。即用摄像机采集单位人员的人脸的面像文件或取他们的照片形成面像文件,并将这些面像文件生成面纹(Faceprint)编码贮存起来。 (2)获取当前的人体面像。即用摄像机捕捉的当前出入人员的面像,或取照片输入,并将当前的面像文件生成面纹编码。 (3)用当前的面纹编码与档案库存的比对。即将当前的面像的面纹编码与档案库

人脸识别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 引言 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简称FRT)是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实际需求的日益增长,它已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人脸识别在许多领域有实际的和潜在的应用,在诸如证件检验、银行系统、军队安全、安全检查等方面都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司法领域,作为辅助手段,进行身份验证,罪犯识别等;用于商业领域,如银行信用卡的身份识别、安全识别系统等等。正是由于人脸识别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它才越来越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虽然人类能够毫不费力的识别出人脸及其表情,但是人脸的机器自动识别仍然是一个高难度的课题。它牵涉到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诸多知识。与指纹、视网膜、虹膜、基因、声音等其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相比,人脸识别系统更加友好、直接,使用者也没有心理障碍。并且通过人脸的表情/姿态分析,还能获得其他识别系统难以获得的一些信息。 自动人脸识别可以表述为:对给定场景的静态或视频序列图像,利用人脸数据库验证、比对或指认校验场景中存在的人像,同时可以利用其他的间接信息,比如人种、年龄、性别、面部表情、语音等,以减小搜索范围提高识别效率。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脸识别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外许多知名的理工大学及TT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人脸识别研究组,相关的研究综述见文献[1-3]。 本文对近年来自动人脸识别研究进行了综述,分别从人脸识别涉及的理论,人脸检测与定位相关算法及人脸识别核心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比。此外,本文还分析介绍了当前人脸识别的优势与困难。 2 人脸识别相关理论 图像是人们出生以来体验最丰富最重要的部分,图像可以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我们只有意识到不同种类图像的区别,才能更好的理解图像。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Face Recognetion System,简称FRS),必然要综合运用以下几大学科领域的知识: 2.1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

人脸识别系统

鉴别人的身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传统的身份鉴别方法把这个问题转化为鉴别一些标识个人身份的事物,这包括两个方面:①身份标识物品,比如钥匙、证件、ATM 卡等; ②身份标识知识,比如用户名和密码。在一些安全性要求严格的系统中,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比如ATM 机要求用户同时提供ATM 卡和密码。这些传统的身份鉴别方法存在明显的缺点:个人拥有的物品容易丢失或被伪造,个人的密码容易遗忘或记错。更为严重的是这些系统无法区分真正的拥有者和取得身份标识物的冒充者,一旦他人获得了这些身份标识事物,就可以拥有相同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措施加以解决。其一,研究新的适用于非完全正立人脸图像的特征检测方法并对人脸特征的提取作相应的调整,这种解决方法在文献[9]已有所尝试;其二,沿用现有的人脸识别系统,但在人脸图像送识别系统进行特征提取和识别之前(即在人脸检测和定位阶段),先进行人脸位置矫正的工作,这种方法在文献[10]中也已有所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手段相比,基于人脸生物特征信息的身份鉴定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用户易接受:简单易用,对用户无特殊要求。● 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 ―随身携带‖:不用担心遗漏或丢失,随时随地可用。除此之外,人脸识别技术还有主动性好,精确性高,性能/成本比高,自学习功能强等优点。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论文鉴于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身份鉴定方面的众多优点,这项技术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 国家安全领域。协助公安,海关等国家安全机构加强对可疑人物、罪犯、恐怖分子的追踪、监控和识别。● 公众安全领域。加强交通管制;确认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真伪;验证各类信用卡的持卡人身份。●计算机交互领域。根据计算机使用者人脸特征确定身份,提供个性化服务。Face Pose Adjustment, Facial Feature Extraction , Human Face Recognition , 人脸识别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充分利用,对于有效地鉴定个人的身份,防止犯罪和诈骗、提高办公效率、节约资源有着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本章针对大部分人脸识别系统建模中存在的不足,将人脸位置矫正问题引入思考,并根据人脸图像特点设计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眼睛定位的人脸位置矫正算法。(为方便叙述起见,我们称人脸在竖直平面内的倾斜角度为平面旋转角度,而称人脸在水平面内的倾斜角度为深度旋转角度。本文中出现的人脸位置矫正说法都是针对平面旋转角度而言的。)Neural Networks , Gray-scale Static Image , Vertical-complexity of Image 作为人类智能的重要体现和个人身份鉴定的重要手段,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一项热门研究课题。人脸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人脸的检测定位。在一个完整的人脸识别系统中,能否对人脸进行正确的检测定位将对整个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优劣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影响人脸检测定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脸在图像中的姿势。实际中,由于受到人的行为习惯,生理特征以及图像采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脸在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中的姿势往往并不是完全正立的,而是在水平和竖直平面内都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即深度旋转角度和平面旋转角度)。但是大部分的人脸识别系统都是针对正立的正面人脸图像而设计的,没有考虑到人脸图像可能存在的倾斜问题,致使这些人脸识别系统从人脸倾斜的图像中提取的特征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失效,并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人脸识别系统在最终识别结果中产生误判。1.2 国内外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现状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人脸识别研究开始于1966 年PRI 的Bledsoe 的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就目前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展述。河北工程大学毕业论文1.2.1 国外的发展概况见诸文献的机器自动人脸识别研究开始于1966年PRI的Bledsoe的工作,1990 年日本研制的人像识别机,可在1秒钟内中从3500人中识别到你要找的人。1993 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和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Army Research Laboratory)成立了Feret(Fa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项目组,建立了feret 人脸数据库,用于评价人脸识别算法的性能。美国陆军实验室也是利用vc++开发,通过软件实现的,并

人脸识别系统的原理与发展

人脸识别系统的原理与发展 一、引言 人脸识别系统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它广泛采用区域特征分析算法,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012年4月,铁路部门宣布车站安检区域将安装用于身份识别的高科技安检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对人脸明暗侦测,自动调整动态曝光补偿,人脸追踪侦测,自动调整影像放大; 二、概述 人脸识别系统概述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个人习惯(例如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签字)等,相应的识别技术就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用语音识别可以进行身份识别,也可以进行语音内容的识别,只有前者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人脸识别系统功能模块 人脸捕获与跟踪功能:人脸捕获是指在一幅图像或视频流的一帧中检测出人像并将人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并自动地将其保存。人像跟踪是指利用人像捕获技术,当指定的人像在摄像头拍摄的范围内移动时自动地对其进行跟踪。 人脸识别比对:人脸识别分核实式和搜索式二种比对模式。核实式是对指将捕获得到的人像或是指定的人像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某一对像作比对核实确定其是否为同一人。搜索式的比对是指,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所有人像中搜索查找是否有指定的人像存在。 人脸的建模与检索:可以将登记入库的人像数据进行建模提取人脸的特征,并将其生成人脸模板(人脸特征文件)保存到数据库中。在进行人脸搜索时(搜索式),将指定的人像进行建模,再将其与数据库中的所有人的模板相比对识别,最终将根据所比对的相似值列出最相似的人员列表。

人脸自动识别方法综述_周杰

人脸自动识别方法综述 周 杰,卢春雨,张长水,李衍达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北京100084) 摘 要: 人脸自动识别是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学科的一大研究热点,近几年来关于人脸识别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重点对近三、四年来人脸识别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各种方法加以评论. 关键词: 人脸自动识别;人脸检测;人脸定位 中图分类号: TP39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112(2000)04-0102-05 A Su rvey of Automa tic Human Face Recognition ZHOU Jie,LU Chun -yu,ZHANG Chang -shui,LI Yan -da (De partment o f Automation ,Tsinghua Unive rsit y ,Be 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Automatic human face recogni tion is attractive in pattern recogniti on and i mage processing.In this paper we gave a survey of automatic human face recogni tion,mainly ai ming at the latest progress. Key words: automatic hu man face recognition;face detection;face localization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方面对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要求日益迫切.由于生物特征是人的内在属性,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因此是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这其中,利用人脸特征进行身份验证又是最自然直接的手段,相比其它人体生物特征它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易于为用户所接受[1]. 人脸识别是人类视觉最杰出的能力之一,它的研究涉及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生理学、心理学、认知科学,与基于其它生物特征的身份鉴别方法以及计算机人机感知交互领域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早在六七十年代即引起了研究者的强烈兴趣.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各方面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迫切需求,人脸识别的研究重新变得非常热门.目前美国等国有许多研究组在从事人脸识别的研究,这些研究受到军方、警方及大公司的高度重视和资助,美国军方每年还专门组织人脸识别比赛以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在国内,也开始有一些学校从事人脸识别相关的研究.近几年来关于人脸识别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国际上发表有关论文的数量大幅增长,IEEE 的PAM I 汇刊还于1997年7月出版了人脸识别专辑,每年的国际会议上关于人脸识别的专题也屡屡可见.而目前人脸识别综述的文章还是截止到1994年,因此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对近几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一下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人脸识别方法进行综述,其中主要介绍近三、四年的研究工作,之前的研究工作请参看文[2,3]. 2 人脸自动识别系统 人脸自动识别系统包括两个主要技术环节(如图1所 示):首先是人脸检测和定位,即从输入图像中找到人脸及人脸存在的位置,并将人脸从背景中分割出来,然后才是对归一化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识别 . 图1 人脸自动识别系统构成 这两个环节的研究独立性很强.由于在很多特定情况下人脸检测与定位的工作比较简单,因此/特征提取与识别0环节得到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而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关心各种复杂情形下的人脸自动识别系统,人脸检测与定位才得到了较多的重视. 评价一个人脸自动识别系统的标准,一个是误识率即将某人错识别为其他人,另一个是虚警率即将其他人识别为这个人.这二者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所以在实际问题中往往需要进行某种折衷.如,在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计算机登录系统中,必须要求虚警率要尽可能低,而误识率则可以高一些,这样只是增加合法用户的等录时间,并不会降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这一点同样适用于特征提取与识别环节,但是对于人脸检测与定位,我们一般则要求误识率要尽可能低,因为这样才可以保证所要识别的人不会在这一步就丢失. 收稿日期:1999-03-15;修订日期:1999-07-06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No.69775009)资助课题 第4期2000年4月电 子 学 报ACTA ELECTRONICA SINICA Vol.28 No.4 April 2000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简介: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同时人脸识别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因此,本技术综述限定于:一,在LFW数据集上(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获得优秀结果的方法; 二,是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 前言 LFW数据集(Labeled Faces in the Wild)是目前用得最多的人脸图像数据库。该数据库共13,233幅图像,其中5749个人,其中1680人有两幅及以上的图像,4069人只有一幅图像。图像为250*250大小的JPEG格式。绝大多数为彩色图,少数为灰度图。该数据库采集的是自然条件下人脸图片,目的是提高自然条件下人脸识别的精度。该数据集有6中评价标准: 一,Unsupervised; 二,Image-restricted with no outside data; 三,Unrestricted with no outside data; 四,Image-restricted with label-free outside data; 五,Unrestricted with label-free outside data; 六,Unrestricted with labeled outside data。 目前,人工在该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在0.9427~0.9920。在该数据集的第六种评价标准下(无限制,可以使用外部标注的数据),许多方法已经赶上(超过)人工识别精度,比

如face++,DeepID3,FaceNet等。 图一/表一:人类在LFW数据集上的识别精度

表二:第六种标准下,部分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详情参见lfw结果) 续上表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毕业论文

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实现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人脸识别系统概述 (2) 第一节人脸识别的研究概况 (2) 第二节人脸识别的发展趋势 (3) 一、多数据融合与方法综合 (4) 二、动态跟踪人脸识别系统 (4) 三、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4) 四、三维人脸识别 (4) 五、适应各种复杂背景的人脸分割技术 (4) 六、全自动人脸识别技术 (4) 第三节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难点 (4) 一、复杂条件下人脸的检测和关键点定位 (5) 二、光照问题 (5) 三、资态问题 (5) 四、表情问题 (5) 五、遮挡问题 (5) 第四节人脸识别流程 (5) 一、人脸图像采集 (6) 二、预处理 (6) 三、特征提取 (6) 第五节本章小结 (7) 第二章人脸图像的获取 (9) 第一节人脸图像获取 (9) 第二节人脸分割 (9) 第三节人脸数据库 (10) 第四节本章小结 (11) 第三章人脸图像的预处理 (12)

第一节人脸图像格式 (12) 一、JPEG格式 (12) 二、JPEG2000格式 (12) 三、BMP格式 (13) 四、GIF格式 (13) 五、PNG格式 (13) 第二节人脸图像常用预处理方法 (14) 一、灰度变化 (14) 二、二值化 (15) 三、直方图均衡 (15) 四、图像滤波 (15) 五、图像锐化 (17) 六、图像归一化 (18) 第三节本章小结 (19) 第四章人脸识别 (20) 第一节主成分分析基本理论 (20) 一、什么是主成分分析? (20) 二、例子 (20) 三、基变换 (21) 四、方差 (23) 五、PCA求解:特征根分解 (27) 六、PCA的假设 (28) 七、总结: (28) 八、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 (30) 第二节基于PCA人脸识别算法的实现 (31) 一、创建数据库 (32) 二、计算特征脸 (32) 三、人脸识别 (34) 第三节本章小结 (36) 结论 (37) 致谢 (38) 参考文献 (39) 附录 (40) 一、英文原文 (40) 二、英文翻译 (53)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及应用分析解读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及应用分析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采集人脸图像,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处理,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记忆存储和比对辨识,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市场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一些商业性的人脸识 别系统逐渐进入市场,但是,这些技术和系统离 实用化都有一定距离,性能和准确率也有待提高。 美国遭遇恐怖袭击后,这一技术引起了广泛关 注。作为非常容易隐蔽使用的识别技术,人脸识 别逐渐成为国际反恐和安全防范重要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人脸识别在中国市场,也经历着迅速的 发展,而且发展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科技的进步 国际上,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举办的Face Recognition Vendor Test 2006,通过大规模的人脸数据测试表明,当今世界上人脸识别方法的识别 精度比2002年的FRVT2002至少提高了一个数量级(10倍),而对于高清晰,高质量人脸图像识别,机器的识别精度几乎达到100%。在我国,近年来科技界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的重要性,国家政策对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给予了很大支持,使得我国人脸识别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应用需求的增加 越来越趋向于高科技的犯罪手段使得人们对各种场合的安全机制要求也近乎 苛刻,各种应用需求不断涌现。人脸识别市场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归功于生物识别需求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进步。从需求上来说,除了传统的考勤、门禁等应用外,视频监控环境下的身份识别正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