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网交换试题(及复习资料)

核心网交换试题(及复习资料)
核心网交换试题(及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28分)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无线基站

子系统( )和移动台()三大部分组成。

2)软交换核心网络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

3)凉山现有(7 )个端局、( 2 )个、(23 )个。

4)出现故障时,我们经常用到的三条与修复有关的指令为:()

对故障诊断、定位;()根据诊断结果准备换板;()修复

故障。

5)数据库的缺省备份目录是(F:\3000 )

6)在8900例行维护中最常用的两种命令包括()和( )。

7)8900中()单板可以提供时钟信号给单板,提供给框内业

务处理单板。

8)8900上检测8900与网络层是否连通,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执行命令()。

9)3000上配置到的信令链路数据时,层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和

()。

10)当系统定时自动备份时,系统数据是自动装入(0)备份文件中。

11)爱立信开启用户3G功能参数为(31)。

12)爱立信开启用户4G功能参数为(0)。

13)华为交换机查看某一局向电路状态的指令是()

14)华为交换机删除A接口电路数据的指令是()

15)华为交换按终端标识查询电路的指令()

16)华为查询信令链路是否正常的指令(3)

17)华为查询A接口电路状态指令()

18)华为口状态检查指令为()

19)爱立信A口信令状态检查指令为(C7;)

20)爱立信口信令状态检查指令为(;)

二、单选题(20分)

1、与之间的接口称为( A )接口

A、A

B、

C、

D、E

2、用户正在通话中,能否接收短信。( A )

A、能

B、不能

3、下列那个参数是呼叫等待的参数( B )

A、B、C、D、

4、中控制用户漫游参数( C )

A、11

B、21

C、

D、

5、中查看用户数据指令( A )

A、B、C、D、C7

6、中查看用户签约信息指令( B )

A、B、C、D、C7

7、人工对2系统备份的指令是:( C )

A、:;

B、:1;

C、:2;

D、:0;

8、参数T3212的作用是:(B)

A、通知移动台多长时间作一次切换。

核心网交换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8分)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NSS)、无线基站子系统 ( BSS )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 2)软交换核心网络分为( CS 电路)域和(PS分组)域。 3)凉山现有(7)个端局MGW、( 2 )个HLR、(23)个BSC。 4)出现CP FAULT故障时,我们经常用到的三条与CP修复有关的指令为: (REMCI)根据诊断结果准备换板;(RECCI)(REPCI)对CP故障诊断、定位; 修复故障。 5)serverBAM数据库的缺省备份目录是(F:\MSOFTX3000 ) 6)在UMG8900例行维护中最常用的两种命令包括( LST )和 (DSP )。 7)UMG8900中(MCLK )单板可以提供时钟信号给MNET单板,提供给框内 TDM业务处理单板。 8)UMG8900上检测UMG8900与MGC网络层是否连通,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 法就是执行MML命令(PING )。 9)MSOFTX3000上配置到HLR的信令链路数据时,SCCP层数据配置需要配置 SCCPGT和(SCCPSSN )。 10)当系统定时自动备份时,系统数据是自动装入(RELFSW0)备份文件中。 11)爱立信HLR开启用户3G功能参数为(BS3G-1)。 12)爱立信HLR开启用户4G功能参数为(OBEPC-0)。 13)华为交换机查看某一局向电路状态的指令是(DSP OFTK) 14)华为交换机删除A接口电路数据的指令是(RMV AIETKC) 15)华为交换按终端标识查询电路的指令(LST TKCBYTID) 16)华为BSC查询信令链路是否正常的指令(DSP MTP3LNK) 17)华为BSC查询A接口电路状态指令(DSP ACIC) 18)华为BSC GB口状态检查指令为(DSP NSVL) 19)爱立信BSC A口信令状态检查指令为(C7LTP:LS=ALL;) 20)爱立信BSC GB口信令状态检查指令为(RRINP:NSEI=ALL;) 二、单选题(20分)

移动核心网发展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29893431.html, 移动核心网发展浅析 作者:胡建村俞一帆 来源:《移动通信》2009年第16期 【摘要】移动通信自从诞生以来已历经了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文章简要阐述了第一代到第三代及至目前正在研究中的新一代移动核心网的特点,在全面分析了移动核心网的发展趋势 后指出:移动核心网在未来将具有全IP化、融合及智能化的主要特征,最终形成一个异构的以用户业务数据为中心的融合网络。 【关键词】移动核心网 3G LTE-SAE 全IP 融合智能 1 前言 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它对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 影响。自从美国贝尔实验室1978年开发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商用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能力的大容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先进移动电话业务(AMPS)系统以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已历经了三十多年。到目前为止,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已发展到了第三代,并且3G未来长 期演进系统(LTE)也逐步进入试商用阶段。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于上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首先进行大规模商用部署,是模拟制式的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系统。第二 代移动通信系统(2G)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其中,由欧洲开发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美国推出的窄带CDMA(IS-95)系统是这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在21世纪初开始逐步进入商用阶段,其典型代表为由欧洲主导的WCDMA系统、美国主导的CDMA2000系统和中国推出的TD-SCDMA系统,其中由中国提出的TD-SCDMA系统已于2008年实现商用。本文将针对移动核心网的发展演进进行全面分析。 2移动核心网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 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 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从此,码分多址这种新的无线接入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些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移动LTE VOLTE案例分析汇总

广东移动4GTD-LTE详细案例分析 案例1:580 Precondition Failure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Precondition Failure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上发或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 Precondition Failure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 Log文件名: MO UE: MT UE: 时间:10:16:

1、呼叫过程中,被叫发送Ringing 180后,收到网络下发的专载去激活命令,QCI 1被 释放,被叫随后上报580 Precondition Failure,主叫同样收到网络侧转发的580消息,呼叫接续中止,导致未接通。 2、从信令中可以看到,被叫回复Ringing 180且主叫也已经收到Ringing 180,被叫随后 收到网络侧下发的RRC重配,携带有QCI 1被释放的信息,被叫去激活专有承载。 由于专载已被释放,业务资源已不存在,所以被叫上发580 Precondition Failure失败消息。主叫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接续被中止,导致了会话未接通。 3、从MME下发到Node B的E-RAB RELEASE COMMAND,原因上看是Nas层 nomal_release,导致专载QCI 1被释放。 4、专载QCI 1被释放,去激活后,被叫发送INVITE 580,主叫收到网络侧转发的INVITE 580,会话流程中断,导致未接通

在正常的会话流程中,由于MME下发E-RAB RELEASE COMMAND,使得QCI 1被释放,导致未接通。 【解决措施】 需要核心网查看MME在什么情况下会下发E-RAB RELEASE COMMAND。 【测试验证】 案例2:Server Internal Error 500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Server Internal Error 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收到网络侧下发的Server Internal Error 500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 Log文件名: MO UE: MT UE: 时间:10:19:

核心网设备篇—TDM交换设备(DOC 43页)

核心网设备篇—TDM交换设备(DOC 43页)

运行维护规程 移动通信网络分册 核心网设备篇——TDM交换设备

中国联通集团网络公司二零一叁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通则 (5)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体系及职责界面 (5) 第一节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5) 第二节维护界面划分 (7) 第三章维护作业计划 (8) 第四章故障管理 (16) 第五章质量管理 (21) 第六章仪器仪表和备品备件管理 (24) 附录1:故障处理流程图 (27) 附录2:故障或安全事件上报的简要书面报告 (28) 附录3:故障上报表 (29) 附表1:故障统计月报表 (31) 附表2:作业计划大纲及执行记录表 (32)

第一章通则 第1条中国联通移动通信TDM交换网是以电路交换技术为核心,以TDM方式承载话音等业务的电信级基础网络。 第2条中国联通移动通信TDM交换网络设备主要包括:MSC/VLR、GMSC/IGW、TMSC、HLR/AUC等。 第3条中国联通移动通信TDM交换网网管系统设备主要包括:TDM交换网网管系统、监控终端、网管接口等设备。 第4条为了规范中国联通移动通信TDM交换网的维护管理工作,提高中国联通移动通信TDM交换网的通信服务质量,保证其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提高维护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特制定本规程,作为组织、管理中国联通移动通信TDM交换网的依据。 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体系及职责界面 第一节维护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5条TDM交换网络的维护管理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总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统一领导下,各省公司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TDM交换网络的维护管理工作。 第6条总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职责: 1. 负责制定TDM交换网的运行维护规程,并组织实施及监督 各省公司落实运行维护规程的执行情况。 2. 负责制定TDM交换网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定期分析 和检查TDM交换网的运行质量,组织考核评比。 3. 负责管理TDM交换网的特别重大故障、重大故障和重大安 全事件。 4. 协调解决TDM交换网设备维护、故障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移动通信核心网的演进 --------------------------------------------------------------------------------摘要:本文介绍了全IP核心网的概念以及无线网、骨干网、信令网的演进。 关键词:全IP核心网公用电话交换网第三代移动通信 1、前言 随着ITU-R TG8/1赫尔辛基会议落下帷幕,第三代通信的接口标准格局已基本形成,产生了五种无线接口技术,其中包括IMT-2000 CDMA DS、IMT-2000 CDMA MC、 IMT-2000 CDMA TDD三种宽带CDMA技术和IMT-2000 TDMA SC、IMT-2000 TDMA TDD两种T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庞大的基础网络与众多客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疑它首先要考虑与第二代系统的互联和兼容问题,以实现在最初阶段两大系统并存时的综合利用,这也是目前GSM和CDMA运营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与第三代无线接口相比较,核心网的演进总趋势要明确的多,即“全IP的核心网络”。 2、全IP核心网络 目前每一个从事电信行业的人士都非常熟悉一句话,那就是“一切基于IP,IP基于一切”,而且国际国内各个电信标准化组织都在探讨“全IP”网络的概念,希望在未来能实现真正全球完全一致的“全IP核心网络”。这里为什么要强调全IP核心网络的概念呢?因为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核心网趋于一致,各式各样的服务器接入统一的核心网来为用户提供越来越完善的服务是大势所趋。而目前对IP核心网的认同基本上是“IP核心骨干网”上,也就是说,只是拿IP取代了传统网络的传输层(如MTP),而控制层(如SCCP)、应用层(如TCAP、MAP、IS-41等)等都还是传统的概念,只不过在不断增加新的功能。但应该看到是全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IP”网络概念。运营业也顺应这种变化趋势,将从现在大而全的方式逐渐走向专业化发展,将出现网络传输提供商(长途的、本地的)、网络运营商、接入提供商(有线、无线)、接入运营商等新的运营形式。 未来无线基站(BTS)也将可以通过IP协议直接接入“全IP核心网络”,原BSC、MSC、HLR、VLR、AC 等涉及的呼叫处理、移动性管理、用户数据、业务生成等功能都将由这一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数据库来实现,不再有目前的GSM-MAP和IS-41等信令方式的区别,差异性越来越向最终接入节点处延伸,共性越来越大,这将带来运营、制造、科研的一场革命,其变化是前所未有的。 3、中国移动现有的网络结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网络是基于中国七叫信令(MTP-SCCP、TACP )的传统电路型网络,高层协议采用

(修订后)中国移动VoLTE核心网通用关键参数配置手册--华为MGCF分册

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设备关键参数配置手册 华为MGCF设备分册 (2014年版)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2014年08月

目录 1概述 (2) 1.1前言 (2) 1.2参与单位 (2) 2MGCF设备通用关键参数配置 (2) 2.1.1配置项序号:MGCF01最大通话时长开关 (2) 2.1.2配置项序号:MGCF02最大通话时长 (3) 2.1.3配置项序号:MGCF03会话刷新开关 (3) 2.1.4配置项序号:MGCF04 IMS默认会话刷新时长 (3) 2.1.5配置项序号:MGCF05 IMS会话刷新最小时长 (4) 2.1.6配置项序号:MGCF06 IMS会话刷新最大时长 (4) 2.1.7配置项序号:MGCF07启用的编解码列表 (4) 2.1.8配置项序号:MGCF08终结GSM编解码 (5) 2.1.9配置项序号:MGCF09 SIP中继是否支持心跳 (5) 2.1.10配置项序号:MGCF10 SIP中继心跳方式 (6) 2.1.11配置项序号:MGCF11 SIP中继心跳T100定时器 (6) 2.1.12配置项序号:MGCF12与IM-MGW的心跳周期和允许心跳丢失次数 (6) 2.1.13配置项序号:MGCF13与CSCF的心跳周期和允许心跳丢失次数 (7) 2.1.14配置项序号:MGCF14 SIP侧DTMF传送方式 (7) 2.1.15配置项序号:MGCF15 BICC侧DTMF传送方式 (7) 2.1.16配置项序号:MGCF16 100rel开关 (8) 2.1.17配置项序号:MGCF17 pre-condition开关 (8) 2.1.18配置项序号:MGCF18 Update支持P-Early-Media头域 (8) 2.1.19配置项序号:MGCF19 MGCF支持视频回落 (9) 2.1.20配置项序号:MGCF20 SIP是否支持3gOoBTC (9) 2.1.21配置项序号:MGCF21是否支持CW业务互通(180是否携带Alert-Info) (9) 2.1.22配置项序号:MGCF22 SIP信令端口 (10) 2.1.23配置项序号:MGCF23 I-CSCF IP地址及端口 (10)

2020年(发展战略)物联网发展对移动核心网的需求

(发展战略)物联网发展对移动核心网的需求

物联网发展对移动核心网的需求 近年来,M2M和物联网成为运营商关注的热点,基于M2M和物联网的各种应用为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本文重点分析了M2M 和物联网对运营商网络尤其是核心网的影响和需求,包括设备管理、网络负荷、计费等方面。 M2M和物联网(IOT)应用正逐渐崛起 M2M是MachinetoMachine的简称,专指机器和机器间通信的业务类型。物联网(IOT:InternetofThings)则是指M2M于广域网、特别是移动运营商网络中的应用,即以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为平台,采用多种传输方式(CDMA/GSM/SMS等),通过特种行业终端,服务于行业用户机器到机器的无线数据传输业务。 M2M/IOT业务具有潜于的市场,地理分布广泛,能够部署于任何网络可达的位置,取代高成本的有人值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对于电力、水利、采油、采矿、环保、气象、烟草、金融等行业的信息采集意义巨大,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对于广泛分布的M2M终端,采用无线网络进行通信是优选方案之壹,现有的壹些行业应用,如远程抄表、水位监控等,均是采用GPRS网络传输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信息。随着M2M应用的发展,对无线网络存于着迫切的需求。 M2M广阔的应用领域 M2M/IOT应用范围广阔,可应用和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监控、智能电网、环境检测、智能家居等多种场景,如图1所示。

图1M2M/IOT的应用领域 以智能交通为例,壹个典型的智能交通系统由GPS/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车载终端、无线网络和ITS控制中心组成(见图2)。图2M2M/IOT的智能交通应用 车载终端通过GPS模块接收导航卫星网络的测距信息,将车辆的经度、纬度、速度、时间等信息传给微控制器;通过视频图像设备采集车辆状态信息;微控制器通过GPRS模块和ITS控制中心进行双向的信息交互,完成车辆监控等功能。 目前M2M应用市场正进入快速增长期,据StrategyAnalytics预测:移动M2M市场规模于2014年将超过570亿美元,这是壹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是无线通信行业应用的壹个蓝海。 M2M/IOT发展情况 自从2002年于美国首次商用以来,M2M便以星火燎原之势于全球迅速蔓延。于国外,Verizon、AT&T、Telenor、NTTdocomo等纷纷推出了M2M和IOT应用。于国内,于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以及寻求市场新增点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这几年也开始了排兵布阵。最近,中国政府将M2M和IOT关联产业正式纳入国家《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壹五规划及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十壹五规划》重点扶持项目。M2M和IOT产业将为社会民生带来的深远影响已经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M2M/IOT对移动核心网的影响 设备标识资源

中国移动核心网NFV试点OMC功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XX - XXX - xxxx 中国移动核心网NFV试点OMC功 能通用技术测试规范 General Test Specification for CMC?MCFunction of Core Network in NFV Exp erime ntal Network 版本号:V1 . 0.0 XXXX - XX - XX 发布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告警信息字段告警状态告警级别告警呈现告警显示过滤活动告警查询显示告警自动同步告警手动同步告警定时同步目次 .............. 范围 ..............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系统管理功能 ...... 4.1 4.2 4.3 4.4 系统管理规模............... 界面友好................... 在线帮助................... 界面锁定和激活............. 4.5OMC系统维护 ................ 4.6OMC/网元稳定性事件列表., 4.7OMC/网元稳定性统计报告., 4.8OMC软件管理 ............... 4.9系统高可用性................ 4.10系统备份................... 4.11系统可扩展性............... 4.12系统架构................... 4.13 OMC操作管理运维方式要求故障管理 .......................... 5.1 5 6 6 6 7 7 8 .9 10 10 11 11 12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历史告警查询显示....... 历史告警存储时间....... 告警前转支持接口 ....... 告警视图告警清除 告警确认和取消告警确认 网元的健康状态检查... 12 13 13 13 15 16 16 17 18 18 19 19 19 20 配置管理.......................... 6.1系统可管理的 OMC网元对象20 21 21 22 22 23 23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与趋势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与趋势 杨帆;徐子婷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主要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了从1G、2G和2.5G、3G到4G各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相关制式、在发展过程所遇到的难题或存在的缺点、以及目前的解决方法。并在最后说明了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字:移动通信技术;1G;2G;3G;4G;5G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Fan Yang; Ziting XU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R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cluding the relevant criterion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1G, 2G and 2.5G, 3G to 4G eac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Have encountered problems or flaw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olution. And in the last illustrates the fifth generation(5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1G; 2G; 3G; 4G; 5G

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大作业 题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姓名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402班 学号

1. 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1.1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中的移动一方通过无线的方式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通信,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借助于有线通信网,通过通信网实现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地方任何人进行通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移动通信是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结合。移动通信的发展先后经历了第一代蜂窝模拟通信,第二代蜂窝数字通信,以及未来的第三代多媒体传输、无线Internet等宽带通信,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与任何人进行信息传输的个人通信。1.2移动通信的发展 目前,移动通信已从模拟通信发展到了数字移动通信阶段,并且正朝着个人通信这一更高级阶段发展。未来移动通信的目标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快速可靠的通信服务。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模拟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与此同时,其它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发出蜂窝式公共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这个系统一般被当作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发展和成熟时期。蜂窝模拟网的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的需求。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随后美国和日本也相继指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Qualcomm 公司推出了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蜂窝移动

核心网交换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28 分) 1)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交换网路子系统( NSS)、无线基站子系统 ( BSS ) 和移动台( MS )三大部分组成。 2)软交换核心网络分为( CS 电路 )域和( PS 分组 )域。 3)凉山现有( 7 ) 个端局MGW、( 2 )个HLR、( 23 )个BSC。 4)出现CP FAULT故障时,我们经常用到的三条与CP修复有关的指 令为: (REPC)I对CP故障诊断、定位;(REMC)I根据诊断结果 准备换板;(RECC)I 修复故障。 5)serverBAM 数据库的缺省备份目录是( F:\MSOFTX3000 ) 6)在UMG8900例行维护中最常用的两种命令包括( LST )和 (DSP )。 7)UMG8900中( MCLK )单板可以提供时钟信号给MNET单板,提供 给框内TDM业务处理单板。 8)UMG8900上检测UMG8900与MGC网络层是否连通,最简单也是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执行MML命令( PING )。 9)MSOFTX300上0 配置到HLR的信令链路数据时,SCCP层数据配 置需要配置SCCPG和T ( SCCPSSN ) 。 10)当系统定时自动备份时,系统数据是自动装入( RELFSW)0备份文件中。 11)爱立信HLR开启用户3G功能参数为( BS3G-1)。 12)爱立信HLR开启用户4G功能参数为( OBEPC-)0。 13)华为交换机查看某一局向电路状态的指令是( DSP OFT)K 14)华为交换机删除A接口电路数据的指令是( RMV AIETKC) 15)华为交换按终端标识查询电路的指令( LST TKCBYTID) 16)华为BSC查询信令链路是否正常的指令( DSP MTP3LN)K 17)华为BSC查询A接口电路状态指令( DSP ACIC) 18)华为BSC GB口状态检查指令为( DSP NSV)L 19)爱立信BSC A口信令状态检查指令为( C7LTP:LS=ALL);

4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演进

4G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及演进 作者:李海东 2006-02-28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逐步实施,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及演进问题成了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性能和系统网络结构及OFDM、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IPv6等关键技术,并分析了4G移动通信系统与3G移动通信的关系,并对通信系统演进做了展望。 关键词4G3G OFDM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IPv6 0、概述 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3G)各种标准和规范已形成协议,从2001年起先后在日本和韩国投入商用,但目前大多数国家运营的仍然是2G或2.5G的移动通信系统。我国运营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2G的GSM/GPRS和CDMA系统。目前用户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而3G系统实际所能提供的最高速率也只有384kbps(虽然标称最高速率为2Mbps),不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在3G系统还没有大规模投入商用的情况下,国内外移动通信领域的专家已经开始进行4G(或B3G)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国际电信联盟(ITU)早在1999年9月把“第三代之后”的移动通信系统下的标准化问题提上了日程,在ITU-R的工作计划中列入了“IMT 2000及其以后的系统”,ITU有关4G的提法是Beyond IMT-2000(3G),并提议各会员国于2010年实现4G的商用。但到现在4G也仅是一个基本框架而已,定义并不明晰。 目前对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建立在新的频段(比如5-8GHz或更高)上的无线通信系统,基于分组数据的高速率传输(50Mbps以上),承载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具有非对称的上下行链路速率、地区的连续覆盖、QoS机制、很低的比特开销等功能;(2)真正的“全球统一”(包括卫星部分)通信系统,基于全新网络体制的系统,或者说其无线部分将是对新网络(智能的、支持多业务的、可进行移动管理)的“无线接入”,能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使得用户能够自由的在各种网络环境间无缝漫游;(3)将不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上的“通信”系统,而是融合了数字通信、数字音/视频接收(点播)/和因特网接入的崭新的系统,用户能够自由的选择协议、应用和网络。让应用业务提供商(ASP)及内容提供商能够提供独立于操作的业务及内容。 1、4G移动通信系统中关键技术简介 1.14G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目前,4G系统仍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相关标准尚未出台,网络结构也没有成型,但网络融合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如图1所示。图中的“全IP核心网”包括从IP骨干传输层到控制层、应用层的一个整体。未来的无线基站将具备通过IP协议直接接入“全IP核心网”的能力,2G移动通信系统原有的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鉴权中心AUC等网元的主要功能都将由4G网络上的服务器或数据库来实现,信令网上的各层协议也将逐渐被IP协议所取代。整个网络将从过去的垂直树型结构演变为分布式的路由结构,业务的差异性也只体现在接入层面。

中国移动LTE VOLTE案例分析汇总

广东移动4G T D-L T E详细案例分析 案例1:580PreconditionFailure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PreconditionFailure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上发或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PreconditionFailure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Log文件名: _UE1.lte _UE2.lte MOUE: MTUE: 时间:10:16:14.320 【问题分析】 1、呼叫过程中,被叫发送Ringing180后,收到网络下发的专载去激活命令,QCI1被释 放,被叫随后上报580PreconditionFailure,主叫同样收到网络侧转发的580消息, 呼叫接续中止,导致未接通。 2、从信令中可以看到,被叫回复Ringing180且主叫也已经收到Ringing180,被叫随后 收到网络侧下发的RRC重配,携带有QCI1被释放的信息,被叫去激活专有承载。 由于专载已被释放,业务资源已不存在,所以被叫上发580PreconditionFailure失败 消息。主叫收到网络侧下发的580,接续被中止,导致了会话未接通。 3、从MME下发到NodeB的E-RABRELEASECOMMAND,原因上看是Nas层 nomal_release,导致专载QCI1被释放。 4、专载QCI1被释放,去激活后,被叫发送INVITE580,主叫收到网络侧转发的 INVITE580,会话流程中断,导致未接通 【问题定位】 在正常的会话流程中,由于MME下发E-RABRELEASECOMMAND,使得QCI1被释放,导致未接通。 【解决措施】 需要核心网查看MME在什么情况下会下发E-RABRELEASECOMMAND。 【测试验证】 案例2:ServerInternalError500导致的未接通 【问题描述】 在集团测试LOG中,存在ServerInternalError导致的失败事件,表现为呼叫过程中,终端主动收到网络侧下发的ServerInternalError500消息,随后呼叫中止,出现未接通事件。 Log文件名: .lte 95000612.lte MOUE: MTUE: 时间:10:19:29.051 【问题分析】

移动核心网基础题库

一、填空题 1、信令网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信令点、信令转接点和信令链路 2、七号信令的三种信号单元分别是:消息信号单元、链路状态信号单元、填充单元 3、信号单元中的F (Flag)字段是一个八位组,码型为01111110,它既表示前一个 单元的结束,也表示后一个单元的开始。 4、信令网功能级MTP3是七号信令系统中的第三级功能,分两大类:信令消息处理 功能和信令网管理功能。 5、信令路由方式可以分为正常路由和迂回路由两类 6、A TM信元由5字节信头和48字节静荷组成 7、G 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 8、G SM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频分多址(FDMA)和时分多址(TDMA)结 合,还加上跳频技术。 9、鉴权密码参数Ki :同时存贮在用户SIM卡和鉴权中心AUC中 10、TCP/IP协议包含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业务。 11、255.255.255.0 & 192.4.10.3 = 192.4.10.0 12、Ipv6能够提供2^128个ip地址 13、信令可以通过IP、ATM和窄带七号三种方式承载 14、信令网的三种工作方式:直联方式、非直联方式和准直联方式 15、我国信令网分三级:高级信令转接点(HSTP)、低级信令转接点(LSTP)和 信令点(SP) 16、拜访位置寄存器(VLR)通常与MSC合设,其中存储MSC所管辖区域中的移 动台的相关用户数据,包括:用户号码、移动台的位置区信息、用户状态和用户可获得的服务等参数 17、为了信号单元能正确定界,必须保证在信号单元的其他部分不出现这种码型。 协议采用“0”比特插入法。 18、SCCP可根据以下两类地址进行寻址: DPC+SSN , GT 19、信令路由是从起源信令点到目的信令点所经过预先确定的信令消息传送路径。 20、ISUP中CIC是指电路识别码,BICC中CIC是指呼叫实例码, 21、媒体网关(MG)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 22、SIGTRAN是在IP网络中传递SS7信令的协议。

移动通信核心网基础知识培训

移动通信核心网基础知识培训

? 核心网概况 ? GSM移动核心网基础 ? TD核心网概况
?网络演进发展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Group Shanghai Co., Ltd
2

核心网概况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率较低 2. 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向公用移动网过渡,容量较小、人工接续 3. 大区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频段,实现了自动选频与自动接 续 4 蜂窝移动通信网 第一代模拟系统F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 4. 通信系统TDMA和以IS-95为标准的CDMA ,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5. 第一、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用户对数 据业务的需求和用户容量的发展需求 6. 另外,随着固定数据业务的发展,也将与移动通信系统接口 在此背景下,移动通信系统正不断发展与演进中。
目前中国移动网络处于2G成熟,3G试商用的阶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Group Shanghai Co., Ltd 3

核心网概况
核心网的基本作用 – 用户数据管理、鉴权 – 用户的移动性管理 – 用户行为(话音、数据)的控制和承 载接续 – 控制管理无线子系统 – 基本业务提供 – 提供计费和网管的原始数据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Group Shanghai Co., Ltd 4

核心网概况
目前核心网的组成(分散的架构)
电路域(控制、承载、业务合一) 分组域(接入网) 信令网(支撑网) HLR(用户数据库) 智能网、彩铃、短信平台等(电路域业务平台) 分组域业务平台(如彩信)
核心网的发展
- 终极目标架构IMS S(统一的目标架构)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China Mobile Group Shanghai Co., Ltd
5

移动通信发展简史

报告内容及标准 1)移动通信发展简述(5分) 蜂窝前: –1921年,底特律警察局开始试验使用“移动”无线通信。单工,用于通知。 –30年代,警察局用的双向系统开通,40年代,以行业应用为主的双向系统在各个行业兴起。但是没有同固定电话网互联。双工,用于专业网 –40年代末,A T&T开始真正的商用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公众系统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改进的移动电话系统(IMTS), 使用450 MHz,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自动选频并能够自动接续到公用电话网。比较成熟的公众系统. 蜂窝后(小区制):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有商用系统,在20年内经历了两代目前正在向第三代系统迅速演进。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语音) –典型系统:TACS、AMPS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语音和数据)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典型系统:GSM、IS-95 CDMA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多媒体) –正在发展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典型系统:WCDMA、CDMA-2000、UWC136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特点: –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语音信号是模拟信号) –采用小区制、蜂窝组网 –多址接入技术:频分多址(FDMA) 发展简况: –美国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第一个蜂窝系统,1983年投入商用。 –英国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1985年投入商业。我国采用这种制式。 –北欧NMT(Nordi Mobile Telephone),丹麦、芬兰、挪威瑞典使用,1981年投入使用,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漫游功能的蜂窝电话。 –日本HCMTS(High Capacity Telephone System),1980年开通。 –德国C网系统,由西门子公司于1983年开发出样机,1985年投入使用。 –中国采用TACS制式,于1987年开始使用 模拟系统的缺点 –不同的标准之间不兼容。 –无法与固定网向数字化推进相适应,主要是无法承载数据业务。

(修订后)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设备关键参数配置手册--华为SBC(SE2600)分册

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关键参数配置手册华为SBC(SE2600)设备分册 (2014年版)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 2014年8月

目录 1概述 (2) 1.1前言 (2) 1.2参与单位 (2) 2SBC设备通用关键参数配置 (2) 2.1.1配置项序号:SBC01缺省注册时长 (3) 2.1.2配置项序号:SBC02终端最短注册时长 (3) 2.1.3配置项序号:SBC03 NAT保活注册时长 (3) 2.1.4配置项序号:SBC04 session Timer缺省值 (3) 2.1.5配置项序号:SBC05缺省传输协议 (4) 2.1.6配置项序号:SBC06无媒体会话检测功能开关 (4) 2.1.7配置项序号:SBC07无媒体面会话持续时长 (4) 2.1.8配置项序号:SBC08单个SIP消息最大长度 (5) 2.1.9配置项序号:SBC09特殊字符转义处理开关 (5) 2.1.10配置项序号:SBC10 QoS映射关系 (5) 2.1.11配置项序号:SBC11媒体释放开关 (6) 2.1.12配置项序号:SBC12策略控制功能开关 (6) 2.1.13配置项序号:SBC13 & SBC14 (6) 2.1.14配置项序号:SBC15黑名单老化时长 (7) 2.1.15配置项序号:SBC16灰名单老化时长 (7) 2.1.16配置项序号:SBC17与P-CSCF的心跳周期和允许心跳丢失次数 (7) 3SBC设备华为特有关键参数配置 (8) 3.1网元属性参数 (8) 3.1.1参数名称:功能实体分发步长 (8) 3.1.2参数名称:接入侧ACL安全规则 (8) 3.2功能开关参数 (9) 3.2.1参数名称:IMS功能开关 (9) 3.2.2参数名称:配置NAT保活开关 (9) 3.3流控参数 (10) 3.3.1参数名称:SIP单用户信令防攻击速率门限 (10) 3.3.2参数名称:信令防攻击使能开关 (11) 3.4容灾配置参数 (11) 3.4.1参数名称: 双归属探测开关 (11) 3.4.2参数名称: 双归属探测使能开关 (12) 3.5信令参数(SIP CONFIG) (12) 3.5.1参数名称:兼容无max-forwards头域开关 (12) 3.5.2参数名称:兼容主动探测相应开关 (12) 3.5.3参数名称:兼容从contact头域获取主叫用户名开关 (13)

移动核心网资料

摘要:本文对某移动运营商交换网络现状及交换系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话务模型对用户数与业务量进行了预测,进而分析了网络性能需求。针对部分交换局域网负荷较高的问题,从向3G网络演进的角度考虑,在现有2G网络上采用移动软交换技术,通过引入软交换设备扩容的方式进行解决。 关键词:分层体系移动核心网设计 1. 前言 信息通信网络发展到今天,已形成固定电话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Internet网等多个相对独立的网络,这些网络由特定的网络资源组成,承载和疏通特定的业务。这种“一种业务,一种网络”的网络格局已逐渐暴露其固有的弊端:多种复杂的协议、复杂的网络共存;网络管理和维护成本很高;不利于网络资源尤其是传输资源的共享不便于跨网络多功能综合业务的提供。目前,在2G移动通信网络中逐步引入分层体系结构的软交换设备组网,可提高传输效率与组网的灵活性,减少设备占地面积,降低运营成本,以实现移动网络向3G网络的平滑演进。 2. 交换网络建设总体原则 结合对某运营商交换网络现状分析的结果,本着“从市场出发,以服务、效益为目标”的前提,遵循以下建设原则。 1. 构建合理网络结构,提升网络安全能力:原则不再对TDM端局进行扩容和新建。从满足业务需求、节省投资和利于网络演进的角度出发,考虑引入软交换设备,传统交换局替换为软交换,提升软交换比重;考虑重要网络容灾,提升网络安全水平。 2. 充分根据MSC, VLR等网络的实际负荷,利用历史发展数据和相关资料合理预测市场话务需求,准确分析网络性能需求,解决现网急迫问题。 3. 对于新建端局,采用软交换设备。要求软交换设备采用和R4软交换同一平台及架构的设备,能够通过简单软件升级和增加硬件板卡支持IP化和R4。并能够平滑升级支持3G。 4. 对于新建软交换设备,须支持2G/3G互操作。 5. MSC Server的设置原则:为“大容量、少局所;集中放置、区域管理”,原则上集中设置在省会城市,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中心城市,也可考虑设置,全网MSC Server的设置要统一规划。对于非省会城市设置的MSC Server,如果同时负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