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从传统的养殖误区中迅速转变过来,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并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品系繁育,最大可能挖掘母猪的生产潜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一品种为先,选优淘劣选择高产品种与个体如太湖猪,平均窝产15.83头,最高窝产42头;外来品种中的大白猪产仔数在11~12头。这是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途径。在个体选择中,研究表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产子率成正比。选好种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体形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流齐、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母猪作为种猪。再次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子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以选择台湾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不低于800克/天,饲料报酬高,达2.8~3.0∶1,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90千克的目标得以实现,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二.营养合理,控制膘情,短期优饲,增加排卵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母猪的空怀期、怀孕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当喂给青料;怀孕期要足量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但不能喂给过多的能量,否则将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而使哺乳能力下降。同时要给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减少转群、驱赶、打架等外界刺激。母猪过肥:产子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如何来控制这个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从而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母猪妊娠(114)期包括:妊娠前期(配种~第一个月),中期(怀孕2个月~3个月),后期(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在母猪配种前10 –15天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短期优饲可以增加排卵)。妊娠前期即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1.8千克~2.2千克。但蛋白不低于13%/日/头~14%/日/

头。但如膘差,仍应给予高营养。在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天)的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14%~15%的蛋白,2.5千克/日/头。进入妊娠后期(妊娠后80天~107天)后,这时的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初生重的2/3。这时要给母猪营养水平略高的饲料3千克/日/头。粗蛋白16%~18%。采用这一方法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仔数,促进保胎及提高初生子猪体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母猪发情开始时,经其肌肉或皮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1000国际单位,可增加其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三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1.母猪初配年龄:过早配恶果多:产仔数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体质弱、生长慢;母猪本身也生长发育不良,未老先衰,种用期缩短。过晚配又减少产仔胎数。本地母猪:6~8月龄,体重70kg以上配;我国培育猪种及其杂种在7月龄左右。杂种体重不低于80~100kg;国外中型猪:如中约克夏,8~10月龄,体重100kg以上配;国外大型猪如大约克夏:体重120kg

配。初次配种年龄也可根据情期来决定:最好经过初情期、第二情期后,在第三个情期配。

2.如何掌握适时配种的时机成为关键问题。首先在管理上要作好母猪发情鉴定。母猪发情时,行为不安,爬跨其他母猪或被其他母猪爬跨,频频排尿,外阴红肿,此时并不是配种的最好时机。当母猪外阴红肿消退,黏液拉丝,压背反射明显,或有耳动反射或尾根颤动,四肢挺直,摆出待配的姿势,此时为配种的最佳时机。成年母猪的排卵时间则为发情开始后的24小时~36小时,高峰在31小时左右,排卵的持续时间为8小时~10小时。卵子在体内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是8小时~12小时,精子进入母猪体内授精能力一般可以维持10小时~15小时,输精后精子的前进速度大约为2小时~3小时到达输卵管的受精部位。所以,我们可以采取①重复配种:用同一头公猪,发情开始后8~12小时配种或输精一次,隔12~18小时再配一次。②双重交配:在一个发情期内,用两头公猪(同品种或不同品种的公猪但育种场不能采用该法)先后间隔5~10分钟各配一次。也可采用混合精液输精。③多次配种:一般为三次。四.对乏情母猪施以摧情:母猪第一胎断奶3个月了,还不发情,其原因如:年龄较老了;夏季气候太热了;母猪膘情与营养欠佳(可增喂豆粕和青绿料);母猪太胖:对太胖的母猪要加强运动和减料,甚至停料停水一天促进发情;生殖器官有病:对生殖器官有病又不易治好和繁殖低下的老

龄母猪应及时淘汰。对长期不发情母猪可采取:(一)诱导发情: 1.公猪诱导法:用公猪与母猪持续接触以刺激母猪性欲;播放公猪求偶声的录音磁带,然后连日试情; 2.合群并圈法:将不发情母猪放入发情母猪圈内,通过发情母猪的爬跨刺激发情; 3.按摩乳房法:每天早晨喂食后,用手掌按摩每个乳房表层10分钟,经过几天母猪有了发情征状后,再每天进行表层及深层按摩(是用指尖端放在乳房周围的皮肤上,不要触到乳头,做园周运动,按摩乳房的乳腺层)各5分钟。配种当天再深层按摩10分钟。表层按摩的作用是加强脑垂体前叶机能,使卵泡成熟,促进发情。深层按摩是加强对垂体的刺激,促使分泌黄体生成素,促进排卵。 4.并窝法:把产仔少和泌乳力差的母猪所生的仔猪待吃完三天初乳后,全部寄养给同期产仔的其它母猪哺育,使产仔少的母猪提前回奶,提早发情配种,增加年产胎次和产仔数。(二)同期发情:使整批母猪同期发情排卵、同期配种、同期产仔的技术。也是诱导发情的一种。又叫人工催情。 1.每天给母猪喂20~40mg 名字叫allyl十renbolone(RU-2267)的一种新的类孕酮物质,共18天,処理后4~6天便出现犮情,很有效,但价格较贵。适合集约化程度高的养猪场采用。 2..利用激素催情:①肌肉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合剂5~7ml/头后,到第三天肌肉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或PMSG-C1000IU/头(PMSG不可超量。否则将引起卵巢囊肿),到第六天再肌肉注射HCG500~1000 IU/头,诱导发情率可达100%,情期受胎率75%。②单独注射1000IU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附:孕马血清的制备:在灭菌的烧瓶里放入硼砂4g,次亚硫酸钠2g,蒸馏水12ml,溶解后进行蒸气消毒20分钟,取出冷却到370C,再采取妊娠2~3个月的健康母马颈静脉血液180~200ml,直接注入瓶内,然后紧塞瓶口,立即振荡15分钟,放在冷暗处备用。③皮下埋植500mg乙基去甲睾酮20天,或每日注射30mg,连注18天,停药后2~7干内犮情率可达80%以上。④注射脑垂体前叶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五. 加强保胎措施母猪配种后9天-13天和分娩前21天易流产,应特别加强保胎措施,尽量供给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丰富的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切忌饲喂冰冻霉烂变质的饲料。怀孕母猪尽量避免机械性刺激,如拥挤、咬架、滑倒、鞭打、惊吓等。六.猪场配种要详细的记录,避免近亲繁殖。七.实行早期断奶,提高年产仔窝数平均在28天~30天断奶,这样可以保证一头母猪年产2窝,或2.5窝,而且早期断奶后的母猪5天~7天绝大多数可以发情配种,受胎率在90%~95%

之间。一般情况下,在仔猪断奶后3天-5天给母猪喂催情药。母猪发情后,可进行哺乳期配种,也可提高年胎产数。八.淘汰更新,优化猪群结构对老、弱、病、残、低产母猪应及时淘汰更新,一般年淘汰率,母猪群为25%~30%,并且及时补充后备母猪,保证猪群中:老20%、中60%、青20%的合理母猪比例。九.加强防疫与药物保健,减少影响繁殖疾病的发生困扰和造成母猪流产、早产、死产、弱产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疾病,要严加预防:特别是乙型脑炎、流行性感昌、布氏杆菌病、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等疾病的预防,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有流产先兆者,要立即注射黄体酮15毫克-25毫克,并内服镇静剂来安胎。

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母猪繁殖性能现状 一、母猪问题根源 近几年,由于饲养管理不善、营养不平衡、滥用性激素和繁殖障碍性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日本乙脑炎、黄曲霉素中毒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母猪整体机能下降,影响繁殖机能障碍,引起母猪不发情、发情不明显、发情不排卵、配不上种、子宫内膜炎等。子宫内膜炎是母猪繁殖障碍最主要原因。 1、母猪妊娠是一种生殖激素,会出现一系列的繁殖生理问题 母猪从怀孕开始因体内激素发生改变,可以引起乳房水肿、便秘等,特别是母猪分娩时生理变化最为明显,非常容易出现由于分娩过度疲劳,机体功能恢复过慢或不能恢复后造成产后疼痛应激等导致产后高热、产后厌食和产后“三联症”(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等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生。 母猪从怀孕开始,体内激素发生急剧变化,迅速使全身血容量扩张、血液中的白蛋白和血红蛋白骤降,或者母猪泌乳时大量白蛋白随乳汁排出等,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和乳房水肿等。 怀孕开始时由于血液中孕酮的增加使平滑肌收缩减慢,怀孕后期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大量水分进入组织引起水肿,肠内粪便水分被大量吸收而使粪便变硬,或者由于怀孕后期胎儿的快速生长压迫肠道,引起肠道蠕动减弱而使粪便变硬,或者产后过度疲劳和过度疼痛应激等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出现便秘,或者由于大量使用劣质麦麸和统糠等粗纤维(非膳食纤维)引起大便秘结,或者妊娠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药源性便秘,或者天气炎热造成热应激引起胃肠蠕动减弱而便秘,诸如以上众多因素均可引起母猪便秘、高热和厌食。 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食欲下降、营养失调;便秘的坚实粪球直接压迫子宫和阴道,引起流产、弱胎、死胎和子宫炎;便秘造成大量毒素被吸收造成乳腺组织破坏引起乳腺炎,造成胚胎发育受阻或死亡,损伤肝肾、心肺、破坏免疫功能,导致母猪食欲差、营养失衡、难产死产、弱胎死胎、母乳不足、仔猪黄白痢、生长缓慢,母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等。 母猪怀孕开始时由于全身血容量的增加,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引起贫血;怀孕后期由于胎儿的快速生长,对血红蛋白的需求大增,以及后期易出现高热便秘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加重了贫血过程。由于氧气供应不足导致分娩无力,由于怀孕时营养失调,缺乏额外的补充钙剂、铁剂和硒等,而热应激有会引起钙、碘的需求增加而导致血钙、血碘下降,继而导致母猪分娩无力和产程过长。 2、后备母猪不发情及第一胎母猪断奶后不发情 后备母猪在70kg以后的营养需要就已经不同于一般商品猪,最快的生长速度和最佳的料肉比并不是后备母猪所需要的。后备母猪的未来是为了繁殖小猪,但通常发现不少猪场存在后备母猪由于不发情、发情不正常不能怀孕被淘汰,淘汰率可达30%左右,严重的达50%

谈谈母猪配种与繁殖问题

谈谈母猪配种与繁殖问题 一、母猪配种 母猪配种,应有专人负责,对于母猪饲养管理,亦应加强,配种后应做好配种记录,以利预产,便于接产、护理。关于母猪配种,分以下三方面来说: 1、母猪初配年龄:掌握母猪初配年龄,是养好母猪的一个重要方面,配早了,影响母猪本身的发育,还能使后代体质衰弱,以致猪种退化,有时造成难产。配晚了,则增加饲养成本,减少了经济收入。决定母猪初配年龄的条件,有以下两点:A、品种:本地品种,性成熟较早,三个月后开始发情;引进品种,性成熟较晚,五个月后开始发情。B、饲养水平:营养充足,个体发育较快的猪,可以提早配种,否则就要推迟。本地品种母猪,初配年龄应8个月大,体重达到60公斤;外地品种母猪应10个月大,体得达到80-90公斤,较为合适。 2、母猪发情规律:母猪性成熟后,是常年发情动物。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每隔14~28天发情一次,这叫发情周期。一般21天左右发情一次。母猪的发情,也与品种,年龄、个体的不同而有差异,年幼的母猪发情持续期长,老年的短,如长白猪的持续期达5~6天,一般在3~4天。要使母猪产仔多,应做到适期配种,即在发情开始后18~30小时(第二天到第三天)配种,通过生产实践总结为“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的经验。 3、母猪配种方法:母猪配种方法有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两种。人工授精法是用于有条件的大型猪场,自然交配法适用于小型猪场,或集体养猪场。现谈谈实用的是自然交配法。其方法有单配、复配、双重配、多重配四种,一般采用复配与双重配两种,单配与多重配,一般不应用;因产仔少,经济效益不佳;血统混杂,不宜留种。复配法:复配也叫重复配种,方法是在第一次交配后12~18小时,再用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措施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母猪的繁殖性能,是提高养猪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从传统的养殖误区中迅速转变过来,对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初生仔猪的初生重和断奶重,并对母猪进行科学的品系繁育,最大可能挖掘母猪的生产潜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难题。一品种为先,选优淘劣选择高产品种与个体如太湖猪,平均窝产15.83头,最高窝产42头;外来品种中的大白猪产仔数在11~12头。这是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有效途径。在个体选择中,研究表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产子率成正比。选好种母猪要从高产的公、母猪后代中选择符合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壮、体形匀称、性情温顺,奶头排列整流齐、背腰平直、腹大而不拖地的母猪作为种猪。再次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比其双亲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是杂交优势。我们可以选用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长白公猪和大约克母猪杂交,生产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母性好、繁殖力强,窝产子12头左右,泌乳性能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瘦肉率65%以上,是生产商品猪的优良母本。公猪可以选择台湾杜洛克,来生产纯正的洋三元(杜长大),这样的三元猪增重快,不低于800克/天,饲料报酬高,达2.8~3.0∶1,从而大大缩短了育肥期,5个月出栏上市90千克的目标得以实现,降低了养猪成本,效益明显提高。二.营养合理,控制膘情,短期优饲,增加排卵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母猪的空怀期、怀孕中期和哺乳后期多喂粗料,适当喂给青料;怀孕期要足量供给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丰富的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但不能喂给过多的能量,否则将影响哺乳期的采食量,而使哺乳能力下降。同时要给母猪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地减少转群、驱赶、打架等外界刺激。母猪过肥:产子数少,成活少,体重小,不均匀,而且拉稀严重,奶水差。母猪过瘦:胎儿发育不好,母猪产后很快消瘦,严重者发生产后瘫痪。如何来控制这个膘情?可以采用分阶段饲养的方式,从而为母猪的高产创造条件。母猪妊娠(114)期包括:妊娠前期(配种~第一个月),中期(怀孕2个月~3个月),后期(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在母猪配种前10 –15天给予母猪全价优质饲料,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短期优饲可以增加排卵)。妊娠前期即妊娠后的第一个月给予低营养水平的饲料,每日1.8千克~2.2千克。但蛋白不低于13%/日/头~14%/日/ 头。但如膘差,仍应给予高营养。在妊娠中期(妊娠第二个月到产前80天)的这一时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旺盛,饲料利用率提高,可以给营养水平中等的饲料,14%~15%的蛋白,2.5千克/日/头。进入妊娠后期(妊娠后80天~107天)后,这时的胎儿体重、体长增长极为迅速,约占初生重的2/3。这时要给母猪营养水平略高的饲料3千克/日/头。粗蛋白16%~18%。采用这一方法对控制母猪膘情,增加产仔数,促进保胎及提高初生子猪体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母猪发情开始时,经其肌肉或皮下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 –1000国际单位,可增加其排卵数,提高受胎率,增加产子数。三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1.母猪初配年龄:过早配恶果多:产仔数少、死胎多、仔猪初生重小、体质弱、生长慢;母猪本身也生长发育不良,未老先衰,种用期缩短。过晚配又减少产仔胎数。本地母猪:6~8月龄,体重70kg以上配;我国培育猪种及其杂种在7月龄左右。杂种体重不低于80~100kg;国外中型猪:如中约克夏,8~10月龄,体重100kg以上配;国外大型猪如大约克夏:体重120kg

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一)

论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一) 作者:杨学昌刘文瑜罗庭沙黄元鸿 摘要介绍了提高后备母猪生产效率的技术措施,包括后备母猪的培育、繁殖母猪选择和精细化饲养管理、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母猪繁殖周期,以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技术措施 母猪年生产力是指繁殖母猪头均每年提供出栏肉猪数,或头均每年提供育成仔猪数。母猪繁殖力是繁殖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这是一项综合性指标,需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母猪群体质量、配种受胎率、产仔数、育成率、仔猪断奶重、育肥日增重等一系列指标来实现1-3]。繁殖母猪生产效率是决定养猪场(户)经济效益的基础,培育后备母猪、选择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繁殖母猪、饲养哺乳仔猪、建立高产母猪群和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 1后备母猪培育 断奶时选留下来的后备母猪,可按生长育肥猪进行饲养管理,不需要专用后备母猪饲料,不限制饲养,让其自由采食至180日龄,体重80kg左右。180日龄以上,体重80kg以上的后备母猪可适当限制饲养和补充一部分青绿饲料,以锻炼猪的胃肠消化功能,防止母猪过肥而引起不发情、不孕症。饲养方式采用群体饲养,每群4~6头,平均每头猪有2m2的活动面积,可以进行诱情刺激。210~240日龄,体重在100kg以上的后备母猪,经鉴定符合种用者可在第2次发情时配种。 2繁殖母猪选择 已配种受孕的后备母猪在1岁龄左右产第1胎,根据第1胎的产仔性能初步选出种用的繁殖母猪,到产第2胎后,再依据母猪年繁殖力选出生产力高的繁殖母猪作种用,淘汰生产力低的繁殖母猪4]。 3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管理 繁殖母猪的饲养水平和哺乳期对仔猪的初生重、断奶窝重、成活率、肥育日增重以及母猪连续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母猪的繁殖周期分空怀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断奶至发情配种间隔期四部分,其中妊娠期时间最长,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75%左右,哺乳期次之,约占母猪繁殖周期的15%左右。因此,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的精细化饲养管理,对提高繁殖母猪年生产效率尤为重要。 3.1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妊娠期标准日粮供给量只占哺乳期的1/2,要遵循“低妊娠、高泌乳”的饲养原则。 3.1.1妊娠前期。配种后1~30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胎。要供给妊娠前期母猪专用饲料,日粮饲喂量控制在1.8~2.0kg之间,每天适当喂给优质青绿饲料,以增加母猪的饱腹感,补充部分维生素。 3.1.2妊娠中期。配种后31~90d要调整好母猪的体况,饲料继续供给妊娠前期母猪饲料,日粮喂给量控制在2.0kg左右,但可以多饲喂一些优质青绿饲料,除增加母猪饱腹感外,还可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防止便秘、无乳症。有条件的可每日安排母猪自由运动1h,达到增强体质、减少难产的目的,对母猪不要大声吆喊、鞭打、追赶等。 3.1.3妊娠后期。配种后91d到产前3d,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减少母猪产后体失重。饲料由妊娠前期调换成妊娠后期饲料,日粮可根据母猪体况每日增0.5~1.0kg饲喂量或每日补喂200~250g动物脂肪,可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乳脂率和仔猪的成活率。母猪应单圈饲养,防止因机械挤压引起流产,但可以适当驱赶运动,减少难产5]。粪便干燥的母猪可在饮水中或日粮中加适量的轻泻剂。 3.2临产母猪饲养管理

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

夏季高温对母猪繁殖生产性能的影响 之前有问过很多养猪户哪阶段猪群在夏季是最好养,养猪户表示夏季产房仔猪是比较好养,基本很少出现黄白痢。主要把母猪养好,基本就没问题。然而,夏季养母猪却不得不面临以下众多难题: 1.母猪受胎率低,在热应激条件下,母猪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妊娠末期死胎数增加、窝重减少,甚至流产。 2.猪难产或分娩延迟产导致死胎发生,有的分娩时间延长(6小时以上);母猪分娩无力,胎盘或羊水滞留在子宫内使母猪分娩或流产后的易患子宫炎; 3.母猪采食量下降,怀孕母猪易发生便秘;分娩后泌乳量低,断奶后母猪瘦弱,断奶后不发情甚至持久不发情。 4. 产后容易感染传播病原,有的母猪甚至子宫炎症加剧。 综上所述表明夏天炎热天气对母猪的不良影响是导致猪场生产管理 恶性循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做好以下几方面措施十分必要: 1、做好母猪的防暑降温工作,预防发生热应激 可采取通风、喷雾、水帘等降温措施,加强猪舍的通风对流,以促进蒸发和散热,传统式饲养的猪场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 2、调整饲料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炎热天气,易导致母猪食欲下降,采食量不足,营养成分跟不上,

无法正常满足母猪机体繁殖生产需求。而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夏季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浓度,使母猪在采食量减少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营养需要。建议在怀孕母猪后期80-114天日粮中添加1.5%牲命一号,此阶段是胎儿体重及免疫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添加牲命一号,可有效提高仔猪初生重及防止母猪产前产后瘫痪。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2%牲命一号,可有效改善母猪奶水质与量,缩短子宫复旧时间。有条件的猪场还可喂些青绿多汁饲料,可增强母猪的抗热应激能力。 3、供应充足的清凉饮水,抑制母猪体温上升 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清凉饮水在消化道内升温也可使母猪机体降温,夏季母猪饮水需求量加大,饮水不足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因此每天必须供给母猪足够的清凉饮水,使用饮水器的猪场,每天应检查饮水器是否能正常供水;使用食槽供水的猪场应勤换水。 4、调整饲喂时间,提高母猪采食量 夏季母猪白天采食量减少,应调整母猪喂料时间,充分利用每天天气较为凉爽、母猪食欲良好的时段喂料。应避开炎热的中午,饲喂时间上午调整为早上7时,下午调整为晚上6点,以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午餐需投料时可把饲料拌湿,提高适口性,提高泌乳母猪的食欲。 5、减少各类应激,降低对母猪的影响 母猪应尽量少受应激和刺激,尽量减少母猪转栏和怀孕母猪并栏次数,避免因混群打架导致流产和死胎的增加。尽量保持猪舍内外周

1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母猪叶酸营养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Krider等(1946)、Ensminger等(1951)、Otel 等(1972)研究表明,叶酸具有改进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大量研究表明,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叶酸的吸收与转运 绝大多数饲料中都存在叶酸,谷物饲料中叶酸盐含量变化很大。在谷物饲料中主要以四氢叶酸形式存在,在小肠吸收之前必须降解转化为一氢或二氢叶酸形式。饲粮叶酸(四氢叶酸)和分解的四氢叶酸在由钠泵介导的活性叶酸结合蛋白运输系统作用下经小肠黏膜吸收,在各种体组织(包括胎盘、脉络丛和乳腺)存在3种类型叶酸盐结合蛋白受体(Combs,1992)。 叶酸衍生物在体内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中作单碳单位的受体或供体。DNA合成的限速步骤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需要叶酸盐,在胚胎发育早期,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高时,对叶酸的需要也较其它时期多。叶酸在胚胎、胎盘中的活性转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叶酸对母猪体内叶酸盐状况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Matte等(1984a)对大约克夏和长白母猪研究表明;母猪体内血清叶酸盐浓度出现2个下降峰值,第1个是配种期间,从断奶时的99.5ng/mL骤降到68.5ng/mL下降率为30%以上,这可能与排卵时的生理活动有关。另一个在妊娠第60d,由59.4ng/mL下降到39.6ng /mL,由此推断母猪怀孕中期叶酸可能缺乏。Trembley等(1986)用大约克夏、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进行4种补饲水平(0、3、9和27mg/kg)和1种肌注水平(15mg/头)的试验,结果发现,注射叶酸组母猪血清叶酸水平高于补饲叶酸组,补饲叶酸组母猪断奶和妊娠第56d的血清叶酸浓度又较未补饲组提高许多。Matte和Girard(1989)从分娩后第2天到断奶给母猪每周肌注15mg叶酸,发现母猪血清、乳汁和仔猪血清叶酸盐含量增加。Birgit等(1988)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导致叶酸经过胎盘转运至卵泡的量以及初乳和乳中叶酸含量均增加。 Gannon等(1988)报道,在怀孕母猪饲粮中补加1mg/kg叶酸后,发现其仔猪血细胞比容值提高5.5个百分点。Tremblay等(1989)研究发现在母猪饲粮中添加叶酸对血清铜、铁含量的影响不太明显,但对血清锌含量影响显著。 3叶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状态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从已有的资料可见添加叶酸盐似乎能改善胚胎存活率,补充的最关键时期是妊娠60d。Matte等(1984b)认为在母猪妊娠期间注射叶酸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Tremblay等(1989)报道,添加叶酸可增加妊娠34d 母猪胎儿的成活率和蛋白质浓度,当排卵率高时(如用PMSG处理),叶酸减少胚胎死亡率的效果更明显。Stancic等(1993、1994)。Hsu等(1994)、Fuchs等(1995、1996)的研究也表明,日粮添加叶酸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或降低死胎猪数。Matte等(1993)研究了长期添加叶酸对小母猪叶酸盐状况。生长性能、发情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叶酸添加水平为0.5mg/kg和15mg/kg饲粮,试验从9周龄开始至妊娠7周结束。结果表明,添加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文献检索综述 题目: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院系: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13动科2班 姓名:张智安 学号:2013061089

文献检索综述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张智安730070) 摘要:提高母猪的繁殖力选母猪,母猪营养,产仔猪数,人工授精和工厂化养猪从建立和保持合理结构的母猪群体,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的母猪,加强母猪各饲养阶段的管理,严格控制繁殖障碍性疫病等方面,总结了提高母猪繁殖利用率的相关技术措施,并提出了有效增加母猪窝产仔数的技术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母猪;窝产仔数;生产性能;繁殖率;繁殖性能;营养平衡 母猪繁殖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猪是多胎高产繁殖潜力很大的家畜,它一般每次发情平均能排卵20个左右,但只有60%~70%的卵子能够受精并正常发育,这主要与遗传和营养有着重要的关系,因此科学饲养管理和严格规范技术操作,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猪繁殖利用率是指每头母猪一年能够提供的合格断奶仔猪数,它是将母猪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规模养猪场综合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对指导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1选择优良种母猪 从仔猪开始,要求乳头间隔均匀,无瞎乳头,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母猪在6~8月龄时体重达50~60kg,培育品种、引入品种和杂种母猪应在8~9月龄,体重达80~90kg开始配种为宜。一般避开头两个发情期,到第3个发情时期再配种。要选生长快、瘦肉率高,身体各部器官都健全,在配种季节里,发情年龄较早的母猪影响初产母猪断奶发情和2 胎产仔的诸因素中, 主要是营养和生殖激素分泌失调。大多数初产母猪尚未完成自身的生长, 加之妊娠中、后期胎儿迅速发育和产后哺乳的大量消耗极易造成营养负平衡[1]。 2 合理安排母猪的营养 初产母猪日粮中应含消化能12.55MJ/kg,蛋白质15%。日采食量不少于2~3kg/d,日喂3次,饮足新鲜清洁的水,猪舍每天要清洗粪尿。妊娠母猪的营养妊娠期应控制采食量,前低后高。采食量过高,会造成胚胎早期死亡,产活仔数降低,而且会增加难产及仔猪被压发生率。配种后一周,根据不同母猪体况,日采食量控制在1.7~2kg;7~75d,日采食量1.8~2.2kg;95~110d,采食量增加到2.5~3.5kg;110~114d,采食量降低到2.0~2.5kg。妊娠母猪舍温度要保持在20℃左右。哺乳母猪的营养为使母猪获得最大限度的泌乳量,从而保证仔猪最大的日增重及减少母猪的失重,要适时提高母猪的采食量。其方法:增加饲喂次数;保证充足饮水;降低分娩舍温度;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可向日粮中添加脂肪,脂肪添加量不超过5%。否则会影响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母猪妊娠前期、中期必须保证饲料的品质优良,不喂发霉、腐败、变质、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

母猪繁殖性病(胡)

母猪繁殖性病 母猪繁殖性病主要有乙型脑炎,细小病毒,伪狂犬和蓝耳病;其次有衣原体和钩端螺旋体。弓形体、气喘病、猪瘟也可引起繁殖失败。这些病已给种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甚至威胁着种猪场的存在。现将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确诊和预防简介如下,供综合防制参考: 乙型脑炎病 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原体是乙型脑炎病毒。最早在日本流行,又称日本乙型脑炎。主要危害:妊娠母猪造成流产、早产或晚产、产出死胎、木乃伊、弱仔。公猪造成睾丸炎。 流行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于夏季和初秋季。通过蚊子叮咬传染,蚊子感染乙脑后可终生带毒,并在蚊子体内繁殖和越冬,成为下一年的传染源。本病呈散发。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的猪很多。感染初期有传染性,发病年龄多在6月龄左右,规模化猪场,由于不断地培育新种猪,这对传播本病有很大潜在根源。 临床症状 仔猪: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盲目冲撞、口流白沫、磨牙、虚呷、严重地倒地不起而死亡。 生长猪和肥猪:体温41℃左右,能持续数天。抑郁型猪:精神不振、昏睡、食欲不振、口渴、眼结膜潮红、心跳加快、呼吸正常、有时流鼻液,粪干结有粘膜,尿深黄色,个别猪后肢关节肿大发生跛行。狂暴型猪:精神异常,狂躁不安,盲目冲撞。 妊娠母猪:无明显症状,发生流产、早产或晚产,胎儿多数死胎、木乃伊、弱仔。如果活仔,有的出生后几天内痉挛死亡;有的却生长发育良好。同一窝猪生后大小相差很大。母猪流产后症状很快解除,体温正常,食欲恢复,不影响以后繁殖。但有少数母猪症状加重,流产后胎衣不下,流红褐色或灰褐色的粘液。 公猪:主要表现睾丸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为正常的大的0.5---1.0倍,以后炎症消散,发生萎缩,硬变,精子数量和活力均下降,同时带毒,约1---2个月恢复正常,可正常使用。 病理变化:流产胎儿皮下水肿,脑积水,脑膜和脊髓充血,胸膜和腹腔积液,淋巴结充血肿胀,肝和脾有坏死灶,肌肉退色像煮熟样,部份胎儿可见脑部发育不完全。

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

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 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效率,而母猪的繁殖效率受遗传、环境、猪群健康、营养及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遗传育种工作使得现代母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成年体重的变化、体组成的变化、泌乳能力的提高等,对有关营养、环境等的要求更高,同时母猪不同繁殖周期(胎次)之间以及同一繁殖周期内的不同阶段之间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应采用精细的阶段饲养方案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 1、后备母猪(3月龄―初次配种)的饲养 要使母猪群具有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的饲养极其关键,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应使后备母猪在220~240日龄体重达到130~140kg,P2点膘厚达18~20mm,有过2次正常的发情,从而在第3个发情期配种。 要实现此目标,建议采用如下的饲养方案: 45~75kg体重阶段饲喂生长育成猪饲粮,自由采食。

75~100kg体重阶段饲喂小母猪育成期饲粮,适当限制饲喂。小母猪育成期专用饲粮的营养水平不同于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饲粮,其含有的适宜水平的钙、磷、氨基酸、生物素、叶酸等,对小母猪骨骼及生殖系统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胎的繁殖成绩,同时可延长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 100 kg―配种前2周继续饲喂小母猪专用饲粮,限制饲养,控制日喂量在2.5~3.0kg,防止后备母猪过肥,过度肥胖的母猪激素分泌出现失衡,卵巢会有较多的脂肪蓄积,影响后备母猪的发情和排卵数。 配种准备期(配种前2周)催情补饲可提高后备母猪的排卵数。即在配种前10~14 d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或提高日饲喂量,有助于雌激素、促卵泡素的分泌,从而提高排卵数。建议此阶段的日饲喂量为3.0~3.5kg 或自由采食。 妊娠期母猪饲养的目标是产出一窝数量多、初生重大且均匀、活力强的仔猪,同时母猪健康且具有充分发育的乳腺和良好的机体养分储备。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胚胎着床、胎儿发育直至分娩,这一时期对母猪称之为妊娠期,对新形成的生命个体来说称之为胚胎期。为实现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目标,应根据胚胎分生长发育规律、母猪乳腺发育和养分储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限制饲养,建议将妊娠期分为妊娠初期、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地控制母猪的体增重并保证胎儿的生长发育,这样既可节约生产成本,又不影响母猪**繁殖效率的实现。

《母猪养殖技术》(怎样养殖母猪)

母猪的养殖技术 母猪综合保健养殖是指通过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保持和提高母猪机体本身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达到防病、治病和增加效益的养猪新方法。做好母猪的综合保健工作,是保证猪群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扶正祛邪,是母猪保健养殖的基本原则。扶正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保持和增强动物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祛邪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下面简要介绍母猪综合保健养殖技术,供养猪业户。 1综合保健措施 1.1搞好环境消毒 消毒是净化养殖环境,预防控制疫病的常用措施,包括生产前的消毒、生产过程中的消毒和生产后的消毒。凡进入猪场的人员,一律先经过猪场大门口进行脚踏池(垫)、消毒液洗手、紫外线照射5min后方可入内。对每批母猪转走后要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消毒,空栏5~7d后再转入下一批母猪。全场大消毒每周进行1次,遇到疫情时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母猪生产期间应坚持每周带猪消毒2次。带猪喷雾消毒要选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如百毒杀、碘制剂),并轮换交替使用消毒药,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应选择在傍晚,光线较暗时,喷雾时喷头向上,雾粒在80~120μm之间,过大下落太快起不到消毒作用,过小容易吸入肺部,引起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喷雾量按15mL/立方米,在发生呼吸道病或免疫前后3d暂停消毒。 1.2做好免疫注射 在仔猪生后20日龄前进行猪瘟疫苗首免,28日龄注射口蹄疫疫苗,30日龄副伤寒免疫,60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对母猪在产前60天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产前30d 注射伪狂犬病疫苗,产前20d注射大肠杆菌多价疫苗,产后20d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产后30d注射口蹄疫苗。并根据当地疫情动态适时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1.3及时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寄生虫损害机体免疫系统,不仅造成营养的浪费,而且使猪只免疫应答迟钝,抗病力下降。因此,确定猪群科学合理的驱虫程序,定期驱虫对猪群的健康生产十分重要。一般认为:母猪在产前2~3周内,公猪每年春秋各驱1次,断奶仔猪在转入保育舍后驱1次,间隔1周再重复1次。驱虫应选用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

母猪的繁殖指标

母猪的繁殖指标 (1)衡量母猪的繁殖力的主要指标是一头母猪一年生产了多少头断奶仔猪数,目标是25头。涉及到分娩率。分娩率以一年计,≤82%不能接受,目标值为85%,那末还有15%哪里去了?流产1-2%属正常;假妊娠<1%;规则返情10%:是造成分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一般不是疾病的原因;不规则返情2-3%,疾病是考虑的主要原因:PRRS-AD-PPV-HC等。在分娩率低时,首先应区分是规则返情,还是非规则返情;其次是尽快找出返情的母猪。妊娠检查最好的工具是:公猪+仪器。 非生产天数:影响每头母猪年供断奶仔猪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非生产天数,其次是活产仔数和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非生产天数是存栏母猪,既未怀孕,又未泌乳的天数。公式为非生产天数=365-(泌乳天数十妊娠天数)x年产胎次。平均非生产天数是60天,变化范围是36-85天。影响非生产天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分娩率。分娩率%=分娩母猪数/配种母猪数:在最好的10%猪群中为89%;低分娩率是因受胎失败或妊娠失败造成的。 (3)断奶至发情配种的间隔:母猪断奶后体况良好,断奶后第一轮发情就可以配种。膘情适宜的猪群,目标值是7天内的发情配种率为90%以上。17-28天断奶的母猪,需要5-10天才能发情;头胎母猪和体况差的经产母猪需更长的时间才发情;哺乳期体重损失过多的母猪,提高断奶到发情期间的采食量是有好处的,会增加体况差的母猪的排卵数。配种后(24-72小时)进食能量过多,会增加体产热,使受精卵的死亡率升高。 (4)活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又一个指标,死胎、木乃伊胎表明繁殖力可能有问题。 (5)每窝断奶仔猪数是衡量分娩管理的指标。断奶前死亡率反映了母猪母性能力或分娩管理水平或环境控制能力。挤压致死和饥饿致死是断奶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11、管理对淘汰的影响 (1)增加母猪群的大小,会使群内的个体失去其个性。管理人员只能化较少的时间对猪逐头观察,因而无法及早发现病猪、受伤的猪、或体重减轻的猪。导致母猪淘汰并不因为繁殖障碍(不发情、反复返情、窝产仔猪少、母性差、泌乳障碍),而是母猪存栏过量,导致栏位紧张,无法向受伤的母猪(肢蹄疾患),或患病的母猪或瘦弱的(极端体况)母猪提供充足的良好的环境。母猪体况过差,反映了猪场管理问题和营养问题。 (2)缺乏劳力,尤其是缺乏熟练的、有知识、有经验的工人,会导致猪群饲养管理不良,并导致母猪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增高。(3)选择后备母猪时不仔细和缺乏经验;后备母猪初配的提早;药物应用的减少,也是造成淘汰率增高的因素之一。 五、疾病预防 1、不同的猪场可能实施不同的疾病预防策略。补铁-注射抗菌素-口服百球清,是初生仔猪最普遍的保健措施;产前驱虫-进入产房前全身清洗-阶段饲料用药,是分娩母猪的常规预防措施;对断奶仔猪,转入前保育舍预先加热和饮水加药,也是常规措施。 2、生产母猪预防的重点是PRRS、寄生虫(线虫和疥癣)、胃溃疡、PR、JE、PPV。 3、对于PRRS-PR阳性的猪场:PRRS阳性场,引入的后备母猪应是PRRS阴性,而且一次性引入足量的后备种猪,后备母猪在配种前适应为PRRS阳性,在以后的6个月内不再引种,通过封闭生产而成为PRRS稳定场或转为PRRS阴性场,当然还依赖于其他高健康技术;PR阳性场:引入后备母猪也是PR阴性,通过淘汰老龄母猪、疫苗免疫、和淘汰通过检测的阳性猪而达到全场PR阴性。 4、高健康技术在集约化猪场的应用:生物安全措施、多点式生产、按批次生产、按日龄断奶、全进全出、保育舍部分清群和阶段全场保健用药等。 六、关于员工

猪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测定

猪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测定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畜牧兽医站吴志峰 摘要:从猪的生长发育,以及体重和体长测量,阐述猪各阶段的生长指标和种猪选择的技术标准。 关键词:猪;生长发育;繁殖;测定 猪主要生长发育阶段有三个时期,哺乳阶段、保育阶段、生长肥育阶段。了解各阶段的特点对饲养管理和选种繁育有很大作用。 哺乳阶段:指仔猪出生至断乳阶段,一般为3~5周。哺乳期仔猪处于生命早期,容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而生病,饲养管理不善还会导致仔猪死亡,因此,加强哺乳期仔猪的饲养管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效益的关键环节。 保育阶段:指仔猪断奶至保育结束这一阶段,通常为5周。仔猪断奶后失去与母猪共同生活的环境,加上饲料类型和环境发生改变,对其生长发育是很大的应激,这一阶段的猪容易掉膘,体质虚弱,发病率增加,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因此,搞好断乳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十分关键。 生长肥育阶段:指仔猪保育结束进入生长舍饲养,直至出栏这一阶段,一般为16.5周(约70~180日龄)。此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养猪经营者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时期。饲养管理中应加强营养供给,提供充足洁净的饮水,搞好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和疫病防治工作,以保证猪只充分的生长发育。 我国长江流域的地方猪种,成年母猪活重90 kg的品种与成年母猪活重150kg的品种比较,它们的肥猪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达到经济成熟的生长发育的速度似乎并无多大差别,6月龄大致都为75 kg左右、而且成年母猪活重在90kg以上的地方品种,其肥猪在合理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速度甚至也并不比种猪成年活重在200 kg左右的中白猪、巴克夏猪和华北改良品种猪等中型品种的肥猪的生长速度低。 猪的生长发育是猪最主要的直接生产指标,在选种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鉴定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测量体

营养因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精)

营养因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日粮中能量、蛋白质、矿物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营养水平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当猪的日粮营养水平长期不足或过低时,就能使青年猪的生殖器官正常发育受阻,导致初情期和性成熟延迟。营养水平过低,不仅对青年猪有影响,而且可使成年公猪所产精液的品质明显降低。营养水平过高,对猪的繁殖力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当日粮中能量水平过高时,可导致母猪体内脂肪沉积过多,卵巢周围脂浸润,阻碍卵泡的正常发育,影响受精和着床。因此,必须合理饲养,给种猪提供适宜的营养,使种猪保持健康和良好体况,并且有较高的繁殖力。母猪繁殖性能决定了种猪生产效益的高低。 1、能量 能量是机体的第一营养需要,其对繁殖的影响可发生在任何阶段,在生长阶段低能量水平将推迟性成熟,母猪在妊娠后期低能量将延迟产后发情,产后低能量则影响受胎率,其影响的阶段和损伤程度取决于能量的缺乏程度。研究表明,能量水平长期不足不仅会推迟后备母猪的初情期,而且还会导致成年母畜产后乏情或产后乏情期延长,使母猪的平均产仔间隔延长,繁殖率降低。 2、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是种猪繁殖的必须营养物质。蛋白质不足,青年猪生殖器官生长发育受阻,青年母猪的卵巢和子宫幼稚型,初情期和性成熟推迟。成年公猪则精液品质降低,精子活力差,密度稀,配种能力下降。母猪则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 哺乳期母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摄入量对母猪体况和泌乳量尤为重要,而瘦肉型母猪在哺乳期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以满足母猪自身和泌乳的需要。Matubsi(1998)报道,妊娠和哺乳期母猪饲喂高蛋白质和高赖氨酸含量日粮能提高乳中雌激素含量。而Bate和Hacker (1982)试验表明,母乳中的雌激素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比较初产母猪哺乳期饲喂低赖氨酸日粮(赖氨酸含量0.34%)与高赖氨酸日粮(赖氨酸含量1.2%)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低赖氨酸日粮组母猪哺乳期15?20天体内LH的含量降低,母猪返情期延长。对于现代瘦肉型猪妊娠期间限饲或过量饲喂后再减少采食量均会影响妊娠期母猪繁殖性能,尤其是初产母猪。King(1993)研究认为,哺乳母猪每千克日粮需要含202g蛋白质或12.8g赖氨酸以满足母猪最大氮平衡。确定哺乳母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应该综合考虑母猪泌乳量、日粮能量水平和体蛋白沉积等因素。 确定哺乳母猪营养需要量有多种方法。传统方法是比较不同营养水平下母猪的繁殖性能。Trottier(1997)采用静脉瘘管技术测定动静脉血液氨基酸浓度差方法确定哺乳母猪氨基酸需要量,并且测定了血液流经乳腺时氨基酸的吸收。结果表明,血液流经乳腺时,188.5g 氨基酸被吸收,49g氨基酸存留在乳腺内。赖氨酸利用率比亮氨酸和精氨酸高23.9g/天。Easter和Kim(1998)提出了估测哺乳母猪氨基酸流的模型。NRC(1998)提出了根据仔猪日增重估测母猪氨基酸需要量方程:赖氨酸需要量(g/天)=-6.39+[0.033×仔猪增重(g /天)] Knabe(1999)报道,高产母猪需要供给含赖氨酸0.9%的日粮以达到最大出生活仔数。根据理想蛋白质理论,日粮其他氨基酸需要量与赖氨酸需要量相关。NRC(1998)根据母猪体重变化和仔猪生长速度确定哺乳母猪总赖氨酸需要量为0.82-1.03%。 3、矿物质元素 钙和磷为子宫内胎儿发育和母猪骨骼坚固性所必需,妊娠后期钙摄入量较低是造成下一个泌乳期泌乳量减少的因素之一。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失调可造成哺乳母猪吸收钙、磷不足而发生后肢瘫痪甚至影响生殖机能。有实验证明,日粮中钙、磷比例小于1.5:1时,可致母猪受胎率下降或诱发流产、胎衣不下、子宫和输卵管炎症等;而当日粮中钙、磷比例大于4:1时,母猪的生殖机能也明显降低及发生阴道和子宫脱出、乳房炎等疾病。因此,在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027978.html,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 作者:侯兴文周兵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20期 种猪的繁殖能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养殖场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种猪繁殖性能旺盛,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饲养规模,帮助饲养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畜牧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种猪繁殖能力下降,则会增加饲养成本,饲料回报下降,不利于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品种改良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等,科学饲养是发挥种猪繁殖潜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实际生产过程中保证种猪繁殖性能正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我们控制好各方面制约因素,确保种猪健康生长。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近几年,苍溪县积极发展猪养殖产业,扎实做好生猪价格监测预警工作,准确掌握生猪生产动态,及时对生猪市场行情分析和猪价走势做出科学预测。组织畜牧科技干部,进村入户为生猪配种、繁殖、养殖、养殖场建设开展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全面提升科学养猪水平。不断完善生猪保险政策措施的落实,有效缩短赔付周期,逐步提高养猪户入保的积极性,做到能繁母猪保险全覆盖,育肥猪参保率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引导专合社发挥好生猪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扶持养殖场与屠宰加工企业、超市、批发市场等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发展订单生产,切实降低养殖成本和养殖风险。 1 品种改良不当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目前,生猪品种改良依然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饲养户的饲养观念还比较落后,生猪养殖规模尽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农村散养依然占据着很大比例,饲养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生猪品种改良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其次,地区间种公猪存栏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引种手续不完善,常常导致新疫病被引入到养殖场中,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后,生猪品种改良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不顺畅,人工授精站精液生产不标准,精液被污染现象比较严重,输精人员操作技术不过关,输精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检测设备也比较落后。总之很多地区人工授精站的建设没有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种猪质量和健康无法得到切实保障,严重影响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对地区猪品种改良覆盖面的扩大,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疫病防控,增产增效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做到科学饲养,规范人工授精技术,才能保证种猪的繁殖能力,才能确保生猪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配种控制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首先,初次配种年龄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母猪在配种过程中如果年龄过小,会影响到母猪后期的生长发育,并且所产仔猪的出生体重较小,成活率低,母猪容易出现难产问题。而如果母猪初次配种时年龄过大,则会直接增加饲养成本。后备母猪初次配种年龄要结合母猪品

种猪母猪繁殖力检测的新技术

种猪母猪繁殖力检测的新技术 本文为大家分享种猪和母猪繁殖力检测的新技术,供养殖户学习,详情如下。 高繁殖力在养猪生产中对获得较高利润多年来一直起到重要作用。这主要由于公母猪在猪场中是生物学上的基本单位。生产实践和电脑模型都表明:每次配种获得的活产仔数越多,经济回报也越高。这是基于配种和妊娠相关的生产成本与窝产仔数无关的事实,换言之,无论母猪窝产8头或12头仔猪,母猪配种和妊娠所需的劳动力、饲料和其它成本是相似的。总之,有理由相信在以后一段时间内,提高公母猪繁殖力在世界范围内仍是养猪生产者优先考虑的内容。 本文主要对公母猪繁殖力**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对提高繁殖力的充分认识是很重要的。因此,一些讨论内容是早期研究结果,可能已应用多年。相反,另一些内容则准备在商品生产中开展试验。希望本文能为生产者、学者和兽医工作者对繁殖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猪群繁殖力的组成 猪群的繁殖力简单地说受三个相互独立的因素影响,它们是母猪繁殖力、公猪繁殖力、饲养员的技术水平。三个因素通常对繁殖效率的作用是等同的。对于单个配种结果来看,每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是等同的,但是对于一个猪群或一个生产场来说,某个因素可能相对重要些。公猪和配种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对分娩胎数的影响显然大于母猪。 例如,如果1000头母猪的生产线每年分娩2200胎,那么每头母猪平均只产2胎多。相反,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每头公猪理论上每年

可配500-700胎次,而饲养员的影响却不仅仅500-700胎次。因此,公猪繁殖力和饲养员的技术水平对整个猪群的繁殖力的影响要比母猪繁 殖力大得多。 需要记住的另外一重要方面是繁殖力是累计过程,而不是加性过程。解释这个问题的**好方法是将分娩率或其他测定繁殖力的指标作为以上述及的公猪繁殖力、母猪繁殖力和饲养员技术水平三个因素的结果。理论上,如果一个猪场的三个因素都在同行排位中居上5%,那么,分娩率将期望接近86%(0.95公猪繁殖力×0.95母猪繁殖力×0.95技术水平=0.86)。这个数字表明,猪群的分娩率大于85%,公猪和母猪繁殖力可能已经很好,只需细微的改变,在标准生产流程中不需根本调整,但它们都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这是需认清的关键概念,因为公猪或母猪繁殖力的提高并不表现在整个猪群繁殖力的提高。一个因素的提高被另一个因素同等的减少所遮盖的现象经常发生。 例如,母猪繁殖力提高5%,可能被伴随之出现的公猪繁殖力5%减少所抵消,反之结果也一样。这种关系暗示在养猪生产中有相对高的劳动效果消长的现象。人们经常为提高公母猪繁殖力而努力时,可能被新饲养员在熟悉他们的职责时所犯的错误抵消。需牢记的是若以提高公母猪繁殖力来提高整个猪群的繁殖力的话,其它方面水平一定不能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