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新时代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新时代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新时代如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文_刘彦宁

【期刊名称】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年(卷),期】2018(000)009

【总页数】4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同时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全面部署。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实行法治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这是新时代对立法工作的纲领性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地方立法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自觉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贯穿于立法全过程和各方面,全面推进良法善治。

一、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认识

立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强调科学性,又要强调民主性,更要强调合法性,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科学立法要求立法过程中尊重和体现规律,既要体现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规范权力与责任,界定权利与义务,使立法符合实际,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又要体现立法工作本身的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切实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协调性。民主立法要求立法过程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立法

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司考真题答案解析(2015-1-3)

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司考真题答案解析(2015-1-3)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求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下列哪一做法没有体现这一要求?() A.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中,立法部门就处罚幅度听取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 B.在《种子法》修改中,全国人大农委调研组赴基层调研,征求果农、种子企业的意见 C.甲市人大常委会在某社区建立了立法联系点,推进立法精细化 D.乙市人大常委会在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表决通过后直接由其公布施行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选项A体现了要求。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数,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法律作用。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 选项B体现了要求。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选项C体现了要求。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 选项D未体现推进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要求,人大不能直接公布施行。 欢迎考生关注法律教育网司法考试官方微信(chinalawedu_com)、手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310047.html,/)随时关注司考信息!

高一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统编版)9.1 科学立法(导学案)

9.1 《科学立法》导学案 【预习案】 一、科学立法 (一)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 ),不断提高法律的()。 (二)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 1.():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3.():制定行政法规 4.():制定部门规章 5.():制定地方性法规 6.():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7.():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坚持科学立法的标准 1.科学立法体现(),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 具体要求: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 )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 2.科学立法符合()。 具体要求:要立(),立(),完善(),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3.立法必须遭循(),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 具体要求:要明确划分(),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 (四)怎么样坚持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要做到()。 在我国,()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2.科学立法要()。 要健全(),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3.科学立法要()。 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 ()。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讲授案】 总议题: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 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 议题二:严格执法建设法治政府 议题三:公正司法守卫公平正义 议题四:全民守法倡导社会新风 议题一:科学立法巩固法治根基 基础过关:科学立法知多少? 结合预习,快速浏览教材,自行梳理: Ⅰ科学立法的内涵? Ⅱ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哪些? (提示:本问题比较简单,请同学们提前在教材上圈画知识点。) 材料: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这一变化被形象地称为依法治国“升级”到了2.0版。 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莫于川表示,在“依法治国1.0”时代,中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现在,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中国的立法工作进入精细化阶段,从“增量”转向“提质”。 材料: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草案。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新学案 (二十) 严格执法

课后层级训练(二十)严格执法 1.有专家提出,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应该是“婴儿车能在街头任意出现”的城市。媒体将这概括为“婴儿车指标”。有同学据此推测,达到这一指标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环境优美等条件。创造这些条件,政府须切实() ①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②坚持依法行政,带头严格执法③履行科学立法职责④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B创造这些条件,政府应依法行政,需要带头严格执法,全面履行职能,②④正确;政府没有立法和司法的职能,排除①③。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严格执法。各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 ①提高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效 ②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③彰显公平,伸张正义 ④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严格执法。各级政府只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才能提高法治中国建设的成效,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和目标,①④正确;②③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3.我国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不是管死;“服”是落实服务不是流于形式。为此政府要() ①严格执法,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②积极作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③弱化管理,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④公正司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解析:选A把握题干“为此政府要”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④混淆了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 4.党中央对建设法治政府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

治政府的新征程。下列做法中,符合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的是() ①坚持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②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③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D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③④符合题意;坚持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①与题意不符;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②错误。 5.漫画《待“客”》警示各级政府应该() A.加快立法,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和公正执法 C.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D.进行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解析:选B漫画反映的是某地政府拿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开发商做交易,违背政府的宗旨和原则,启示政府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执法,严惩腐败行为,B项正确;加快立法,是对立法机关的要求,不是对政府的要求,A项错误;执政为民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政府坚持的是依法行政,C项错误;漫画是对政府官员行为的要求和监管,D项与题意不符。 6.《城市管理执法办法》要求,城市管理执法主管部门应当运用执法记录仪、视频监控等技术,实现执法活动全过程记录。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 ①是对执法主体公正执法的一种限制②有利于制约和监督执法主体的权力③是执法部门创新民主管理方式的体现④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中国》 热点材料一: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实施。2017年12月22日,《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公布,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热点材料二: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再细密的“笼子”,弃之不用也无异于纸上谈兵。新环保法实施后,环保部依法行使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公开约谈等多种执法权力。铁腕执法,令人振奋。 热点材料三:公正司法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全球聚焦的全国“两会”上,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在全世界媒体面前,两高报告毫不掩饰地谈及聂树斌案,并且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省。这不但不是“家丑外扬”,反而让人们对法治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运行、国家长治久安,正系于此。 热点材料四: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扩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拥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热点材料五:《法治中国》一部以法治为主题的政论片《法治中国》在央视播放。政论片《法治中国》全景式展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法治进程,弘扬法治精神,凝聚社会法治共识,为更深层依法治国的实现创造舆论条件。 热点材料六:《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 (一)列举、分析、说明、启示类 1.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修改法律,通过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决议,这说明什么? ①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③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一系列新的法律颁布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我国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如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立法;③科学立法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法可依; ④科学立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有利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严格执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科学立法课堂精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3

科学立法 1、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 ) ①尊重客观规律 ②体现客观规律 ③为了人民 ④依靠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看,这体现了(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 ) ①科学立法 ②严格执法 ③公正司法 ④模范守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依法治国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我们要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公民树立法治观念,就是要( ) A.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B.严格守法,用法维权 C.依法行政,规范有序 D.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5、在我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下列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决策程序是( ) A.人大提出建议一政府起草方案一党代会审议通过 B.政府提出建议一中国共产党调研一人大审议通过 C.人大提出建议一党代会讨论通过一政府审议通过 D.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议一政府制定草案一人大审议通过 6、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多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

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依法治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C.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D.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7、以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为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共有111208人提出440491条意见, 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共有67 291人提出131207条意见。上述材料说明( ) A.可以保证公民行使立法权 B.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具有一致性 C.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 D.科学立法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 8、近年来,“开门立法”、民主立法已成为立法工作的“新常态”,无论是新立法的法律案还是修订的法律案,都要向全社会公开并征求意见。立法工作的“新常态”( ) ①奠定了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②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民性、真实性 ③能够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法律实施 ④能够拓宽政治参与渠道,保障人民民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开门立法”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的亮点。如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等,这些做法( ) ①有利于公民有序参与立法过程,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②有利于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③是行使监督权促进政府改进工作、对人民负责的体现 ④是保障公民行使立法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草案)》2019年2月5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般法律必须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表明( )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2017中考政治模拟题: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键入文字] 2017 中考政治模拟题: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中考政治模拟题是有关依法治国科学立法题,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 2017 中考政治模拟题: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材料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材料二:民意、民智、民主——科学立法的地方实践刚刚走过的9 月,中国人大制度历经60 载,一个甲子的沧桑,成效斐然,特别是在立法方面。为了立“良法”,行“善治”,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积极探索,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材料三:科学立法,为改革保驾护航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如今,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社会救助法……一件件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审议通过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 材料四:科学立法,关乎民生时至今日,我国出台的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40 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 主题。旅游法实施整整一年,游客用“恼人的购物少了”直观评价这部法律的实施效 1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1框《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1框《科学立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九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重在从微观上说明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主要探究了人大科学立法的内涵、要求,政府严格执法的内涵、要求,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内涵、要求,公民全民守法的要求。 第一框“科学立法”,阐述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系统阐释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与前两框一起构成了法治中国的体系,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 必备知识: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基本标准;理解科学立法的要求。 2.关键能力: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通过学习,明确科学立法是依法

治国的前提和基础。 二、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可科学立法的标准,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及其做法的科学、严谨性。增强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信心。 2.科学精神。通过案例和老师讲授、学习,明白法律制定的流程,知道立法的科学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建设法治社会。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判断标准;理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立法的判断标准;理解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总体要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建设法治中国是系统性工程,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本节课我们学习科学立法的相关知识。 【进行新课】 一、科学立法的内涵

怎样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走进法律体系“2.0时代”——怎样推进科学民主立法 2015年02月09日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4年8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随后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12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这是立法法实施14年后的首次修改。人们普遍期待,对这部规范立法工作的基本法的修改,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入“2.0时代”。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这是中国立法工作的一个新跨越,标志着立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一为何说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国家若善治,须先有良法。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龙头昂起来,龙才可能腾飞起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立法为“开路先锋”,发挥好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30多年前,历经十年浩劫的中国,法律园地一片荒芜,只有宪法和婚姻法等寥寥几部法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中国立法进程不断加快。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10年年底这一历史任务如期完成,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这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随着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总体解决了。那是不是立法工作的使命就结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立法进程没有终点。社会实践是法律的基础,社会实践永无止境,立法也永无止境。即使是一些法律比较完备的国家,每年也都会新制定或修改一批法律。我们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它不是静止的、封闭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目前,仍存在一些

做到严格执法

做到严格执法 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题,是执法的主力军,要带头遵守纪律,严格依法办事,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 孟子说,“徒法不能以自行”。有了法律、规则和制度,不去实施执行,等于没有法律,结果可能比没有法律更糟。科学立法只解决了规则和制度供给问题,纸面上的法律转化成实践爱你,需要执法来完成和支撑。在我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是执法的主力军,大量的立法需要行政机关去执行和实施。当前,行政机关严格执法,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带头遵守法律。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自己必须到头遵守法律。行政机关如果经常出现执法犯法,以执法为手段牟取私利,甚至出现执法护违法、违法养执法,行政机关执法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将会受到怀疑。2009年9月8日,上海一名白领在搭载了一名表情痛苦、自称胃痛的男子后,不料男子上车后突然拔走车钥匙,随后冲出多名交管执法人员,交通执法大队认定其为载客“黑车”,进行“非法营运”,处1万元罚款。类似地,上海某公司司机孙中界搭载了一名因“天冷没有车坐”的人后,也被认定为开“黑车”,不久孙中界断指以示清白。这类被称为“钓鱼执法”的事件,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执法形象。 第二,严格依法办事。在具体的行政执法中,行政机关应严格依法办事,合乎执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职权。对普通公民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对政府来说,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执法的前提是有权执

法,“法无授权不可为”,既是对行政执法有职权的基本表述。这至少包含两项内容:行政机关的执法需要事先明定,没有明定就意味着无相应的职权;行政机关的职权由“法”明定。这里的“法”指前面提及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部署这些“法”授予的,而自己制定规定或者上级的指示、规定授予的职权,都不能算数。例如,鉴于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缺乏规定,2011年某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台文件,对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实施加工许可管理。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监管没有问题,但通过此等级别的文件要求办理许可证就违背了行政许可法和食品安全法,因此在这一事件中不仅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的文件违法,而且它授给下级机关的职权也不能算数。 二要依程序。行政执法的合法不仅包括结果合法,而且包括程序合法。但常被人们忽视的,正是程序合法。行政机关不计后果的执法,固然不可取;但行政机关执法只问结果不管过程、形式,或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同样不可取。依程序要求行政执法按照法定的方式、方法和流程进行。例如,要处罚违法者,处罚前要听取违法者的意见,重大处罚要举行听证会,处罚作出后,要给被处罚人书面的处罚决定书等,都是程序要求,不能小视。 三是讲文明。文明执法是指在执法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当事人,不能野蛮执法,以暴制暴。比如个别城管执法人员打人、粗暴对待当事人,即是不文明执法的典型表现。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不矛盾,严格要求执法人员应当依照法律行事,不能把“严格”理解为“严苛”,更不能理解为“严酷”,更不是不择

2015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2015年政治中考时政热点专题: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一、热点聚焦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如今,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社会救助法……一件件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审议通过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 至今,我国出台的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4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主题。旅游法实施整整一年,游客用“恼人的购物少了”直观评价这部法律的实施效果。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总则第一条,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用最严格的法律责任保卫广大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无论是新制定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显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反腐法治化与国家法治化的路径基本一致。国家法治化,即国家权力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长期看,要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制度限制,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也不愿意去腐败。“吃空饷”“裸官”“红包”“奢靡”“官赌”……在不久的将来,涉及这些问题的领导干部,或许受到的不仅仅是党内处分,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最终走向都是法治反腐。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科学立法

科学立法 二、科学立法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中提出了“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标,可视为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施政理念的具体写照。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科学立法具有先决性的作用,它是我国法治体系是否完善的重要价值判断标准,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现实依据。 (一)科学立法的科学性内涵 立法应具有科学性。科学立法是指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必须符合法律所调整事务的客观规律,法律的制定过程应尽可能满足法律赖以存在的内在与外在条件,使法律规范与客观现实之间保持最大限度的和谐。科学立法既要注重立法过程,使立法具有形式或程序方面的科学性,也要注重立法结果,使立法具有内容或实质方面的科学性。科学立法的科学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经验立法的否定 科学性意味着客观性与规律性,它否定主观性与随意性。法律既是一种人文现象,又要符合自然世界的客观规律。如果立法仅仅考虑前者,便局限于经验意义上的主观性,从而立法便有可能陷入随意性。科学立法是对经验立法的否定,实现人文意义上的主观性与自然世界的客观性的统一。 2.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工程立法的否定 工程立法是一种机械性的观点与主张,它将法律尤其是立法视为一种社会工程,认为可以在特定时间内通过这种集中行为使一国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法律

的格局,甚至通过一次立法行为形成一个法律。科学立法否定这种看法,而是主张立法要根据事态的需要和对事态与法之关系的认识进路系统渐进地进行。 3.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政绩立法的否定 政绩立法在法律制定中所考虑的是立法事件和立法行为本身,而不是立法与社会进程的关系、立法与其所调整之社会现实的关系。它的目的、过程等都不是从法治本身产生法律,故而其必然是科学立法的对立物。科学立法否定这种观点,主张尊重立法的客观规律,不应受政绩观的影响。 4.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封闭立法的否定 封闭立法是指将立法过程封闭在某种较小的政治团体之中,由它们确定立法的基本问题和基本事项。科学立法否定这一看法,主张立法是人民主权的体现,应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立法过程的人民性只有在开放立法的技术操作中才能完成。 5.科学立法的科学性是对主观立法的否定 主观立法是指立法过程和立法行为出自于立法者单方面的主观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立法不可能做到充分论证。科学立法否定这种观点,主张立法应具有客观性,做到客观认识、客观分析、客观论证。 (二)科学立法的具体内容 1.确定立法的范围,即认清法律的调整对象,只有在调整对象确定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立法 这就要求破除“法律万能”的观念,秉持法律的克制与谦抑精神,科学地划分法律与道德、风俗习惯、民间规范等各自的调整范围。 2.立法要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时代关切,做到与时俱进 这就要求:(1)立法要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做到因应人性、扬善抑恶,发挥立法的导向作用;(2)保障公民权利、规制公共

加强地方科学立法的对策思考

加强地方科学立法的对策思考 加强地方科学立法的对策思考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形成,规范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一大批地方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无法可依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当前地方立法工作的主要问题已经由法律、法规数量的不足转移到如何提高立法质量上。笔者在文中剖析了当前地方立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加强地方科学立法的建议,期许能对推动地方立法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地方;科学立法;对策思考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这段话,指明了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两个重点,一是要科学民主立法,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二是要加强法律的实施。其中前提就是要科学民主立法,没有完善的法律,没有科学的立法工作,依法治国的方略就失去了实施基础。 一、当前地方立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地方立法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立法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各地方的立法工作发展并不均衡,特别是在立法工作队伍建设、立法理论素养和立法技术水平等方面表现尤其明显,随之产生的一些立法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在一些地方立法中比较明显和普遍。主要是:对地方立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立法观念相对滞后;立法工作的地方特色不够明显;在法规的体例和内容上,照抄上位法规定或照搬外地做法仍比较普遍;法规清理工作滞后;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一)立法项目的选题和立项还不够科学。在立法项目的确定上,哪些项目要立法,哪些项目可以不立或者缓立,目前仍缺少统一的可操作的立项标准,实践中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约束。存在

民主立法与立法民主

民主立法与立法民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建设呈现出愈以完善的势头。在立法的过程中,民主立法的原则备受重视,与此同时,立法民主也越来越体现在立法的过程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立法工作中,民主立法、立法民主化、坚持人民民主、发扬立法民主等理念早已有所体现,但“民主立法”这个词是在进入21世纪后才正式使用的。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有关民主立法的提法大致是这样演进的: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力争做到立法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十届全国人大以来,第二次会议上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坚持立法为民,以人为本”;第四次会议上的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表述是“立法质量不断提高,立法民主化迈出新步伐”;第五次会议上的常委会工作报告使用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继续推进,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 的提法。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民主立法,就是在整个立法过程中,国家坚持民主立法的价值取向,使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立法的全过程,建立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立法机制,推进法制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使法律真正体现和表达公民的意志,真正成为保护人民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的良法。 民主立法,从本质上来说,要求法的内容贯注民主精神,体现保护人民权利的基本目的。我国国家的民主性质,要求我们在立法过程

中,必须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只有建立在广泛的人民认同基础之上的立法才是正当、合理的立法。对这种立法的民主思想品质和内在价值,人们目前已达成普遍共识。但是,在具体的立法过程中如何体现和把握这一价值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厘清我们的立法理念。 民主立法的本质,是保障和实现人民民主,把人民的利益诉求和意志主张在民主法治的框架下充分表达出来,有效汇集起来,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人民最大限度地有序参与立法过程,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充分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从宏观上来看,这是民主立法的内在要求,是立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确保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重要体现;从微观上来看,这是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代表、不同意志诉求、不同期望值表达的各种声音,需要在立法过程中加以汇集,成为立法决策者做出决断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讲,如果民众通过法律制度和程序使自己的意志在立法上表达得越充分、汇集得越完整,立法就越能够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价值,那么,民众也越愿意选择通过法律制度和程序的方式来表达意志、追求利益,而更少地采用非法的、有可能付出极大代价的极端方式来寻求自己利益的实现。对于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立法信息不对称的群体、缺乏立法资源的群体、缺乏立法参与专门知识等群体的意志表达和利益诉求问题,要特别注意从制度上、机制上加以解决。由政党、社团、工会、律师、专家、学者等接受有关群体的委托,作为他们的利益代表和立法代言人参与立法过程,就是现代民主立法解决上述问题的重

中考政治 复习热点专题 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

依法治国科学立法 热点聚焦 材料一: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材料二:民意、民智、民主——科学立法的地方实践刚刚走过的9月,中国人大制度历经60载,一个甲子的沧桑,成效斐然,特别是在 立法方面。为了立“良法”,行“善治”,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积极探索,突破“闭门造车”樊篱,全面倾听民意,充分吸纳民智,力促民主立法,确保立出的法管用好用。 材料三:科学立法,为改革保驾护航改革要依法而行,改革成果更要用法律制度加以巩固。如今,修改预算法、行政诉讼法,制定基本医疗卫生法、社会救助法……一件件事关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立法项目,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审议通过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系列决定、决议的及时通过,保证了重大改革的有序进行。 材料四:科学立法,关乎民生时至今日,我国出台的现行有效法律已有24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其中“立法为民”是立法工作的鲜明特点、永恒主题。旅游法实施整整一年,游客用“恼人的购物少了”直观评价这部法律的实施效果。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将“保障公众健康”写入总则第一条,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草案用最严格的法律责任保卫广大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无论是新制定的法律,还是修改后的法律,都明显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客观实际需要。 考点链接 ①人民当家作主②依法治国③公民的政治权利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1)有法可依,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 (4)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热点专题聚焦坚持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热点专题聚焦:坚持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热点材料一:科学立法科学立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2016年1月1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热点材料二: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再细密的“笼子”,弃之不用也无异于纸上谈兵。新环保法实施后,环保部依法行使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公开约谈等多种执法权力。铁腕执法,令人振奋。 热点材料三:公正司法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全球聚焦的全国“两会”上,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在全世界媒体面前,两高报告毫不掩饰地谈及聂树斌案,并且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省。这不但不是“家丑外扬”,反而让人们对法治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有序运行、国家长治久安,正系于此。 热点材料四: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拥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热点材料五:义务教育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初中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囊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整体建构教材的内容体系。编写法治教育专册,供六年级和八年级使用,满足不同学段集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需要。同时,在其他册次教材中分散融入,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 (一)列举、分析、说明、启示类 1.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8部法律,修改27部法律,通过7个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决议……这说明什么? ①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③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一系列新的法律颁布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我国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行科学立法;③科学立法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有法可依;④科学立法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严格执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2017年3月全国两会两高报告毫不掩饰地谈及聂树斌案,并且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自省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②司法公正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③司法公正有利于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5.“人民权益需要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拥护。”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新学案 (十九) 科学立法

课后层级训练(十九)科学立法 1.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下列符合科学立法要求的是() A.建立体现人民意志、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要求人人学法、懂法、守法、护法,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C.要求依纪依规严厉“打虎”,追究其法律责任 D.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严肃执法、严格执法,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解析:选A A项符合科学立法要求;B、C、D三项不是立法领域的要求。 2.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多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 600多部,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表明() A.我国公民享有立法权,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健全,依法治国取得了重大成就 C.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已得到全面贯彻实施 D.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解析:选B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可以看出我国对法律的不断完善,使法律不断健全,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国方略取得重大成就,B项正确;“享有立法权”的是全国人大,排除A项;C项说法太绝对;有法可依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不是根本目的,D项错误。 3.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全体代表经过认真审议和讨论,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看,这体现了()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 解析:选A全国人大表决通过法律,是一个立法过程,因此体现的是科学立法,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依法治国的要求,不符合题意。 4.2019年5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关于科学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学立法要求构建科学的立法体制②立法有赖于科学的立法程序实现过程科学③让人民享有立法权参与立法工作④立法尊重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就能科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案:9.1科学立法

材料补充: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了我国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 (1)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涉及国家主权、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 经济制度、民事基本制度等方面的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专属立法权。(2)行政法规可以对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作出规定。 (3)地方性法规可以对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根 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作出规定。除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根据本地方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制定地方性法规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4)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

使立法权,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要继续做好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健全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机制;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一步发挥各联系点在听取基层意见、解决立法问题等方面的作用;健全立法论证、听证机制,做好法律案通过前评估和立法后评估工作;开展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工作,对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人第三方评估等,使立法更加科学缜密,更好地体现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教师讲解: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科学立法首先要做到依法立法,也就是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问题:那么在我国,依据什么来定制法律呢? 讲解: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 材料一: 看图说明,科学立法还应该如何做?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相关链接:广东省在立法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尝试,1999年9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就广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修正草案举行了国内首次立法听证会,再次被称为我国立法民主化公开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经过不断探索,广东省的立法听证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可以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听证建议,发起立法听证。除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