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问答题1

地貌问答题1
地貌问答题1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地形线、地形面、地形点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方面

高度(绝对和相对)、坡度、地面破坏程度等

3.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高出周围地貌的地形称为顺构造地形,也称正形态:阶地、垅、丘

低于周围地貌的地形称为逆构造地形,也称负形态:谷地、洼地、坑、穴

4.什么是地貌的年代?地貌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的确定

(1)地貌的年代:主要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

(2)相对年代:根据地貌单元间的切割关系,、过渡关系、掩埋关系等确定地貌形态的先后时间顺序

(3)绝对年代:利用古生物法、年间法、同位素测定等方法确定各地貌形成的年代

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和地貌的发展

(1)侵蚀旋回理论:即指定有一块地,原始面非常平缓,在某一地质时期突然抬升,抬升后遭受河流的侵蚀和流水剥蚀,;根据侵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幼年期(地块循地表较快深切)、壮年期(地形逐渐复杂多样化)、老年期(漫长的准平原化)

(2)a.幼年期:时间短暂,起伏迅速增加,峡谷V字型,高差大

b.壮年期:起伏最强烈,地形变化最大,河谷侵蚀,斜坡大量发育,峡谷变宽谷

c.老年期:起伏微弱,时间无限延长;山坡消失,分水岭之间残存有小小的残丘,形成老年期需要的时间很长

6.试述残积物与坡积物的特征

残积物---①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切的联系

②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

③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石英砂的表面

④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

⑤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

坡积物---坡积物的结构构造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减慢,坡积物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

平面上:近坡以粗粒为主,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中部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和厚度最大近谷底部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

垂直坡面上: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表面常发育古土壤,坡积物层理与坡面倾向、倾角大体一致,岩屑扁平面多顺坡向排列,长轴与坡向近垂直

7.简述斜坡重力作用的分类

8.简述滑坡要素和主要的滑坡地貌

滑坡要素---滑坡体、滑坡面与滑坡带、滑坡床

主要滑坡地貌---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舌与滑坡鼓丘、滑坡湖与滑坡洼地、滑坡裂隙9.简述滑坡形成条件

A岩性条件:易滑地层

B地质构造条件:滑动面

C地貌条件:临空面

D气候和水分条件:降雨

E地震

F人工活动

10.古滑坡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滑坡壁遗迹

?反坡台阶

?坡脚出现渗泉、孤石或弧形突出的堆积体

?岩层倾向异常及埋藏高度的变化

?滑坡泥、擦痕、滑动面和被填塞的裂缝

11.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哪些主要的地貌形态

(1)侵蚀谷

(2)河床侵蚀地貌:岩槛、壶穴、深槽

(3)侵蚀阶地

12.坡积物与洪积物的主要地貌标志、沉积特征有何区别

洪积物

(1)有明显的相变,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2)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3)分选性差

(4)磨圆度较低

(5)层理不发育

(6)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坡积物

(1)不具分带现象

(2)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物砾石丰富

(3)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4)比洪积物磨圆度低

(5)坡积物略显层状

(6)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扇,厚度较大

13.从图中判别图示岩溶地貌的名称

1峰林、2岩溶洼地、3岩溶盆地、4岩溶平原、5孤峰、6岩溶漏斗、7岩溶塌陷、8溶洞、9地下河、a石钟乳、b石笋、c石柱

14.怎样确定冰碛物的存在(试述冰碛物的特征)

(1)缺乏分选(不等于没有分选),在各种较细的基质中,常含有大小不等的岩屑

(包括卵石);

(2)结构趋向于块体状,没有平整的纹理或均匀的层理;(3)成分为各种矿物

和岩石的混合物,其中有些曾经长途搬运而成多面体岩块,亦有未经长途搬运而

成磨圆卵石(冰下冰碛物中);

(4)冰碛物中有擦痕石和具有微弱擦痕的颗粒;

(5)长条形碎屑物可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

(6)由于沉积期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可能比周围其他沉积物更为坚实;

(7)由于搬运期间的频频破裂和局部磨蚀,岩屑形状以次棱角占优势;

(8)冰碛层可能位于具有擦痕的基岩或沉积底床上。

以上特征仅系一般情况而言,而各个地区或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冰碛物的构成细节又各具特色

15.冻土的地貌类型

(1)石海、石川、岩“雪”坡

(2)冻融泥流阶地和堆积物

(3)冻胀丘、冰核丘

(4)热融地形

16.对比题:峰丛与峰林

17.试从风蚀作用的特点解释风蚀蘑菇石的形成

18.简述荒漠的定义及其分类

(1)定义--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

(2)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质组成,可将荒漠分成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种类型(3)分布:干旱荒漠面积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4左右,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南北纬15~35度之间的亚热带,二是温带的内陆地区。

19.简述风成沙的特点

A粒度特征--粒度成分主要集中在0.25-0.1mm的细沙部分。滚动和跃移组分占90%以上,悬移组分<10%。

B形态特征--磨圆度一般较高,沙粒表面常呈毛玻璃状

C矿物特征--风成沙的矿物成分90%以上是石英和长石等轻矿物组成

20.简述黄土的特征及其分布

(1)特征:呈浅灰色或棕黄色,主要有粉沙组成,富含钙质,疏松多孔,不显宏观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很强的湿陷性。

(2)分布:

A.从全球范围看,集中分布与温带和沙漠前缘的半干旱地带;即北纬30-55度和南纬30-40度左右范围内

B..从生成环境看,分布于a古冰盖外缘,b荒漠或半荒漠区的边缘

21.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的类型

风蚀地貌----(1)风蚀小形态:风蚀壁龛和风蚀蘑菇石、(2)风蚀垅漕、

(3)风蚀洼地(4)风蚀谷和风城

风积地貌----

(1)信风型风积地貌:沙堆、新月型沙丘、纵向沙垄、抛物线沙丘

(2)季风-软风型:新月型沙丘链、横向沙垅、梁窝状沙地

(3)对流型风积地貌:蜂窝状沙地

(4)干扰型风积地貌:金字塔型沙丘

22.各列举至少5种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类型

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阶地

海积地貌:

(1)横向流堆积地形:海滩、水下沙堤、离岸沙堤、水下堆积阶地

(2)沿岸流堆积地形:沙嘴、连岛沙坝

23.试述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

-岩性松散(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甚至固结的)

-成因多样

-岩性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厚度小而多变(山顶到山脚),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

-厚度差异大

-不同程度地风化

-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

24.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判断标志有哪些,如何运用

?沉积学标志(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

?地貌标志

?环境标志

25.简述砾石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内容:A砾性 B砾径 C砾向 D砾态 E砾石表面特征 F风化程度

(2)研究方法:

?选择层位或地点

?研究区:1m2为宜

?分区分块(10×10cm)统计砾向、砾径、表面特征,然后(打碎砾石),研究其岩性和风化程度

?记录并制图

26.熟记360万年以来的古地磁年代表

27.简述热释光年代学的基本原理

?一般非金属破碎绝缘矿物(如石英)具有受激发光现象,其发光强度与矿物以前吸收的辐射能量成正比,而辐射量的积累是时间的函数,因此通过测量材料的发光强度可以推算其年龄

?年龄:A=P/D(A:年龄;P:样品吸收的古剂量;D:环境辐射提供给样品的年剂量)

28.简述C十四测年的基本原理

-14C 属低能量的放射性元素。

–在约12-18Km高空中的14N受宇宙射线的轰击,从14N中打出一个质子,使14N变成14C

–在大气环境中新生14C很快与氧结合成14CO2 ,并与原来大气中 CO2混合,参加自然界碳的交换循环。凡是和大气中进行过直接、间接交换的含碳物质都含14C

–14C又以5730年的半衰期衰变减小;

–碳在自然界的循环交换中相当快,使得14C在世界各地的水平值基本一致

-生物体一旦死亡,14C得不到补充,其中的14C含量就按放射性衰变规律减少,经过5730 年减少为原来的一半

-因此可以计算出生物与大气停止交换的年代t ,即推算出生物死亡的年代

29.第四纪气候研究的主要标志和研究方法

(1)主要标志

宏观:岩石学、地貌、生物化石

微观:氧同位素、粘粒分子率、碳酸钙、微量元素、粘土矿物、沉积物粒度参数、磁化率(2)研究方法

30.简述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1)晚更新世:l30ka BP - 75ka BP,是一个温暖气候阶段,其最温暖期比现在约高2-3℃,以后气温波动下降,在75 ka BP进入末次冰期

末次冰期始于75 ka BP,终止于11 Ka BP,一般分为两寒夹一暖3个阶段

(2)全新世气候变化按其特征可分为A、B、C、D 4个阶段:

a. 全新世早期升温阶段

b. 全新世中期高温阶段(又称气候适宜期),此时全球气候湿暖,年均温比现在高3℃

c. 全新世晚期降温阶段

d. 20世纪升温阶段

31.熟记阿尔卑斯地区4次冰期的名称与中国的对应冰期

阿尔卑斯中国

冰期武木大理

冰期里斯庐山

冰期民德大姑

冰期贡兹鄱阳

32.试述植被的分带与各带特征

(1)水平分带:

A纬度分带(由北向南)

–苔原植被带:低等植物、地衣、苔藓、少量矮小的灌木,无乔木;反映冰缘气候。

–北方针叶林:针叶乔木、云杉、冷杉落叶松;反映寒冷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种属多,大部分为落叶阔叶,栎、山毛榉、榆、椴;反映气候特征为冬

冷夏暖。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的阔叶树,樟树、茶树、木兰科;反映的气候为温暖、潮湿、降雨充沛。

–热带雨林:树木种类多,阔叶常绿,叶片厚,棕榈树等;反映气候为常年高温多雨

B经度分带

大陆性气候显著的欧亚大陆中部和受东北信风影响的西部,分布着草原和荒漠

(2)垂直分带:

–在任何一个纬度带,第一带与地面相同,往上分别相当于此带以北的带。

–分带在山的两坡高度不同,南高、北低。

33.试述中国北方和南方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特征

(1)北方型

(2)南方型

秦岭-大别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特点:经常含有灵长类、猩猩、巨猿、小猕猴;

变化不大,保守,反映气候循序渐进。

元谋动物群—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含真人化石动物群

34.人类的发展划分哪几个主要阶段

(1)早期猿人阶段(1-3Ma BP):元谋人

(2)晚期猿人阶段(1-3Ma BP):直立猿人、周口店、爪洼

(3)智人阶段(300-10Ka BP)

a.早期智人(古人)50-300 Ka BP 古人的类猿特征已不显著,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

b.晚期智人(新人)50-10 Ka BP人类的地区差异显现出来:克鲁玛农人、山顶洞人

(4)中石器时代(10-8Ka BP):扎来诺尔文化

(5)新石器时代(8-3Ka BP):出现陶器和原始农业,种植谷物和养家畜

(6)历史时期(3Ka BP以后)

35.试述新构造运动的标志

36.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1)定性法(基本方法):地质法、地貌法、历史考古法

(2)定量法(采用仪器测量的方法):地震学方法、大地测量法(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测量、形变测量)

37.论述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1)生物地层学原则

(2)气候地层学原则

(3)地貌学方法

(4)岩石学方法

(5)年代学方法

(6)古人类及历史考古法

38.简述我国黄土-古土壤划分方案

(1)早更新世午城黄土 Q1

(2)中更新世离石黄土 Q2

(3)上更新世马兰黄土 Q4

(4)全新世黄土(黑垆土,S0)Q4

灰黄色粉砂质黄土,含有一层灰黑色古土壤层。

39.简述我国第四纪划分方案

(1)华北区:生物地层、黄土-古土壤地层

(2)东北区

(3)西北-青藏区

(4)西南区:元谋组

(5)华南-东南区

(6)东部平原区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中国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可分为西北部高寒干旱山地型丹霞,西南部湿润―高原―山地―峡谷型丹霞以及东南部湿润低海拔峰丛―峰林型丹霞。中国丹霞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名称来源)、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重庆綦江的老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北京时间2010年8月2日05:03分,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18:03分)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是一个系列提名的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包括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省的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此次全部被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介绍】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

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中国丹霞地貌以赤壁丹崖著称于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自然遗产之一。这个新增自然遗产拥有包括天然柱、塔、溪谷、峡谷和瀑布在内的一系列侵蚀地貌。世界遗产网站表示,这里的常绿森林生活着很多动植物,其中有400种被列为珍 稀或濒危物种。 【地貌特点】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形成原因】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心理学考试:三级案例问答题

三级案例问答题 案例一:求助者,男性,汉族,22岁,大学毕业生。 主诉:焦虑、烦躁,入眠困难,经常做噩梦等一个多月。 求助者自述:马上就要毕业了,去了几家大企业、大公司,均未被录用。我每天晚上总在想:王顺民找不着好工作?是不是因为我的学校不起眼,不是,名牌大学?这时父母亲的话就有会在我耳边响起:只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越想越觉得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就是这个原因。现在真后悔,悔当初没有考上名牌 大学。心情也烦燥、焦虑;看书没有以前专心,有时走神,食欲也下降了,我总是担心今后今后找不着好工作。找工作也是竞争,也不好意思问其他同学,有时上 网聊天,心情稍微好点。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时,眉头紧锁,来回搓手。出生在中等城市,从小性格内向,不爱交朋友,父母亲在学习方面的要求特别高,小学、初中的 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排第一名。高中时偶尔一次排在第二名,在下一次的考试中非争取第一名不可。平常父母总是教育他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因为只有名牌大学 生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高考时由于紧张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大学。本来想重新再考,却因当年父亲生病去世了,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紧张起来,只好上了这 所普通大学。大学期间与同学交往少,业余时间大部分用在学习上。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SDS:40;SAS:60;EPQ:N:65、E、30、P:40、L:30. 根据求助者的测验结果,考虑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一下问题: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焦虑、烦躁、后悔,注意力不集中,入睡困难,噩梦多、食欲下降。 1、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一般心理问题。依据如下: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病变的基础。(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直,人格相对 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 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训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但是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刺激比较强列,应该引起注意,避免快速泛化,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 3、对该求助者需要做的鉴别诊断如下:(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2)与精 神病性问题相鉴别: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 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 排除神经症性问题。(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在找工作上,没有出现泛化,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因素:该求助者为23岁,男性,工作问题是该年龄段的主要问题。(2)社会因素:a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没有被大企业、大公司录用。b、家庭教育中, 父母对他的要求高,对他的教育也不准确、客观,如名牌大学毕业生才能分配好工作。c该求助者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3)心理因素:a、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不是名牌的大学毕业生,就找不到好的工作”。认为只有到大公司才算是好的工作。b缺乏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自己没有被录用,就不知道怎样去解决。C、被焦虑情况所困扰,不能自己解决。D、人际关系方面与同学交往少,缺乏沟通与交流。E、人格特征:较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案例二: 求助者,女性,26岁,离异,国家公务员。 主诉:心情紧张,烦躁、爱发脾气,睡眠差等三个月。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是独生女,相貌一般,衣着整洁,精神紧张,身体不放松,咨询过程合作。父母均是国家干部,母亲要求很严。自幼性格活泼、 外向,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史。大学期间与同班同学确立恋爱关系,大学毕业后结婚,婚后一年离异,无生育史,现于父母同住。求助者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 自尊心很强,人际关系良好,能胜任工作,业绩优秀。三个月前,一位男士向求助者示爱,她不知道如何对待,一想起此事就紧张,听别人谈婚姻问题也心烦,对婚姻担心、畏惧,不想吃东西,工作中也出差错,被领导批评。求助者感到痛苦,曾和家人及朋友诉说自己的苦闷,但仍然无法解决问题,希望咨询师能给于帮助。 求助者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检正常。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在心理、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有内心的冲突、焦虑、紧张、烦躁、痛苦、情绪不稳定。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睡眠差、食欲下降。 2、对该求助者做出诊断的程序是如下:(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具有器质性病变基础。(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 相鉴别。(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性症性问题相鉴别。(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 功能影响程度。(6)形成初步诊断。 3、对该求助者需需选用的心理测验如下:(1)、可选用MMPI测验,用来探寻求助者的病理人格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2)可选用SAS测验,以评估求助者 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3)可选用SCL-90测验,以了解求助者对自身症状的评估程度。 4、可以从五个维度评估咨询效果:(1)、该求助者的主观体验:其对焦虑、烦躁等症状改变方面的主观体验是评估咨询效果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指标。(2)该求助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的区别

概念区别: 1.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 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 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 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图1 2.雅丹地貌:(Yadang Landform)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 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 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 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 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广义雅丹地貌是指发育在时代不同的各种岩性 上!由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垄岗状风蚀地貌,雅丹地貌已等同于风蚀地貌!成为 风蚀 地貌的别称或代名词。[7] 图2 一、形成条件上的区别 1.雅丹地貌:①岩性条件: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 夏训诚认为具有泥岩和砂岩互层的河湖相沉积物,泥岩层内发育有便于侵蚀的 水平与垂直节理。 ②环境条件: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 mm, 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或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 水作用强烈的地区。

③动力条件:雅丹分布于极端干旱区,风力作用是其主要外动力。大多数学者认为单一风向的强风是雅丹形成的主要外营力,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部分雅丹的形成是由2组风向相反的风况所致。[1] 2.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由砂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经侵蚀作用所形成的赤壁丹崖群地貌。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红色砂岩(含砂砾岩)、砾岩为主的沉积岩。红色是沉积岩形成丹崖的前提之一。所谓红色,一是指岩石本身的颜色,不只是其风化壳的颜色。二是指含有红色色调的颜色都称为红色,包括红、褐、紫、橙、褐黄、灰紫,等。三是指宏观颜色,不管红层盆地中的岩石是否含有白、灰、绿、黄、黑,等其他颜色,只要仍以红色为主,人们视觉感观上是红色就可以了。 [3] 二、地貌上的区别 1.雅丹地貌:雅丹地貌作为干旱区特有的地貌类型之一雅丹地貌通常被认为是风蚀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有人提出是干旱区特有的风水复合侵蚀地貌类型但归根结底是侵蚀性地貌类型。[4] 2.丹霞地貌:在红层盆地构造抬升的基础上,在风化、流水、地下水、重力、风、冰川和波浪等外力侵蚀作用下,丹霞地貌形成。丹霞地貌的基本地貌特征是赤壁丹崖群。[3] 丹霞地貌发育的构造基础表现在区域构造控制沉积盆地;盆地内部构造控制丹霞山块格局乃至山块形态;岩层产状对丹霞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是对于山块顶面和构造坡面的控制;而地壳升降则控制地貌发育的进程。[2] 三、分布上的区别 1.雅丹地貌:主要分布于降雨稀少、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的干旱区和极端干旱区的沙漠边缘,如西亚(特别是阿拉伯半岛)和中亚,非洲撒哈拉沙漠和纳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

试述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形成条件、形成机理、形成结果及典型形 态特征的区别与联系 2011-04-22 19:37:38| 分类:存文库 | 标签:溶蚀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石芽 |字号大中小订阅 1. 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酸盐类等)地区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一系列地 貌。 2. 形成条件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归纳起来是“四性”:岩石可溶性和透水性,水的流动性和溶蚀 性。 (一)岩石可溶性:取决于岩石成分、结构、裂(二)岩石透水性:岩石透水性影响着水向地下的渗流,并关 系到地下喀斯特作用的进行。 (三)水的溶蚀力:水的溶蚀力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影响因素有 水温、气压、co2 。 (四)水的流动性——可增大溶蚀力 (五)其它方面: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动物等 3. 形成机理成因原理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 此外,由硫化铁氧化时产生的硫酸,生物活动或死亡后分解而产生的有机酸,闪电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入水后形成的硝酸等强酸类,对石灰岩都会产生强烈的溶蚀,如式: ①CaCO3+H2SO4→CaS4+CO2↑+H2O ②CaCO3+2HNO3→Ca(NO3)2+CO2↑+H2O ③CaCO3+CH3—COOH→(CH3—COO)2Ca+CO2↑+H2O 4. 形成结果 一、地表喀斯特地貌 (一)石芽与溶沟 1、溶沟。地表流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时所溶解的石质 小沟称溶沟。 2、石芽。石芽是突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地上、地下皆有。 3、石芽地。当石芽与溶沟连成一片,构成广阔的地面时, 就称石芽地。

必备地理知识: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

必备地理知识: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区别 你知道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一、丹霞地貌澳大利亚的丹霞地貌以一种更为震撼、简洁的方式凸显在大地上---艾尔斯巨石。我们可能都熟悉这个巨大而神秘的岩石,但是你知道它的的确确属于丹霞地貌吗?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广东韶关丹霞地貌,被大多数地理学者接受的丹霞地貌的定义。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丹霞地貌的成因:丹霞地貌先是沉积形成的红色砂岩或砾岩,后来随着地壳的抬升,岩层断裂,裸露出地表,长年受流水、风、生物等的侵蚀,崩塌后形成了丹霞地貌。(流水、侵蚀、重力共同作用) 全球的丹霞地貌中,中国分布的范围最广,除我国外,世界上还有美国、中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有比较著名或较有特点的丹霞地貌,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羚羊峡谷,还有西部犹他州境内的锡安、犹他州峡谷等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二、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的成因: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其实是不同的。雅丹地貌是干燥环境下,湖积或平原干燥龟裂,定向风沿着龟裂面不断吹蚀,裂隙扩大形成沟槽。一般形成峰林、峰从孤峰城堡等景观。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统称为风蚀垄槽)的地貌组合。三、喀斯特地貌 ③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喀斯特地貌是发育在可溶性岩石(主要包括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等)上,以水蚀作用为主的地貌。经过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堆积形成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可细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从、孤峰平原(桂林)、坡立谷、天坑等 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暗河等区别: 一、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的主要区别: ①气候背景不同:丹霞地貌多分布在湿热的环境下,雅丹地貌多分布在干燥环境下。 ②所受主要的外力作用不同:丹霞地貌受流水侵蚀作用,主要靠垂直节理发育和外力侵蚀、风化作用形成。雅丹地貌主要受风蚀作用。 二、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区别: ①基岩不同:丹霞地貌主要基岩为红色碎屑岩(砾岩、砂岩等),喀斯特地貌主要基岩为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 ②所受主要的外力作用不同:丹霞地貌受流水侵蚀作用,主要靠

心理学考试问答题

主观题 71、简述霍兰德兴趣理论的中的六种职业人格类型和六种工作环境。 参考答案: 答:①实际型:这类人喜欢技术性和体力性工作。喜欢与机械打交道以及各种修理工作。(2分) ②研究型:有明显科学倾向,喜欢收集信息,发现新的事实或提出新理论,分析和解释资料,倾向于独立工作。(2 ③艺术型:重视审美品质,自我表现欲强,参与性强,在活动中表现出艺术兴趣。具有藉文字、动作、音乐、色彩来 ④社会型: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讨论问题和社会交际,具有人际交往技巧,善解人意,友善合作。典型职业为教师 ⑤企业型:追求领导地位和权力,乐于为组织目标或经济成功而工作,喜欢冒人际风险和经济风险以及竞争。典型职 ⑥事务型:喜欢具体、实际、精确的工作,与企业型同样在大公司或政府机关工作,但处于执行地位而不是策划地位 72、简述皮亚杰关于适应、同化、顺应的关系。 参考答案: 答:皮亚杰认为智力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这种适应是心理形成的适应,有其内在的内容和功图式),功能是指认知结构的反映抽象化和平衡作用。智力的发展过程乃是同化和顺应之间平衡不断打破不断地重建同化是指主体利用已有的心理结构——图式,将外界刺激吸收到原有结构中,引起图示量变的过程。(4分) 顺应是指主体为适应新的环境,改变原有的图式,以创立新图式的过程。在认识过程中,面对新刺激,主体首先倾向不能同化新客体时,主体将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新环境(顺应)。在顺应的过程中,图式发生了质的变化。(4分) 73、简述影响创造力的个体心理因素。 参考答案: 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动机、知识、思维、人格,都对创造过程和创造性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动机与创造性(3分) (2)知识与创造性(3分) (3)思维与创造性(3分) (4)人格与创造性(3分) 7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参考答案: 答:相同点:①感觉和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其它心理活动的基础。②都是人分) 不同点:①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②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分) 75、什么是记忆术?常用的记忆术有哪些? 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观察法 实验法 条件反射 二、选择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5、()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789 B、1879 C、1798 D、1897 6、()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7、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B 能力、气质、性格 C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D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8.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条件反射 9.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0.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11.()是关于心理实质的唯一正确的观点。 A.唯心主义心理观 B.唯物主义心理观 C.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 D.灵魂论 12.()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A.自然环境 B.客观现实 C.人际关系 D.社会生活条件 三、填空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2、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和-——三个方面,简称知、情、意。 3、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等。 4、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核心。 5、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和————。6.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和()两种。7.心理实验法包括()和()两种基本形式。 8.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9.反射活动分为( ) 和( ) 。 10 .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一种是( )过程,另一种是( )过程。 四、判断正误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4、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5、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貌特征。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的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直径在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整体为临水型峰丛-峰林景观,被天然森林广泛覆盖。构成丹山-碧水-绿树-白云的最佳景观组合,是中国和世界上最美丽的丹霞景观的例证。中国丹霞的盆地演化清楚地记载了白垩纪以来中国南方区域地壳演化的历史,发育了一种具有全球性突出普遍价值的特殊地貌景观,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独特的自然区域。中国丹霞突出而完整地代表了最具世界特色的由东南季风驱动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生理生态过程,是冰后期生态演替的典型区域。中国丹霞是Udvardy (1975) 世界生物地理系统中2个生物省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代表。位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全球200个生物区的“中国东南部-海南潮湿林生态区”,具有区系的古老性和群落的原始性,栖息着近400种各级珍稀濒危生物物种,具有区域特有的生物物种40多种,有突出的保护价值。 中国目前已知的1 003处丹霞地貌分布在28个省区,东北至黑龙江省宁安市的牡丹江凹岸的红石砬子,南至海南省琼海市白石岭,西至新疆乌恰县的柯孜勒苏河两岸,东到浙江象山沿海。从4 500 m左右的青藏高原面到海平面,涉及青藏高原半旱区、半湿润区,中温带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暖温带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北亚热带湿润区,中亚热带湿润区、半湿润区,南亚热带湿润区,北热带湿润区,14个气候区内都有丹霞地貌的分布,且均以丹崖赤壁为其基本特征。 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具体分布如下: 福建泰宁、武夷山、连城、永安;甘肃张掖(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江苏新沂马陵山;湖南怀化溆浦县思蒙(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部万佛山、邵阳新宁县崀山(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青、壮、晚年期丹霞地貌均有发育);四川江油的窦圌山、成都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重庆酉阳桃坡一品丹霞,綦江的老瀛山;云南丽江老君山;贵州赤水(约有1300平方千米);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雨石山、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坪石镇金鸡岭、南雄县苍石寨、平远县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衢州江郎山(2010年8月2日凌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巴西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衢州江郎山“捆绑”申报的“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梧州的太平狮山;陕西凤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例如: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药衣服的人时,我人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是位女子,她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等。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我们先判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的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焉,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听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加快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执行控制”即已民用工业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 把它分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要使他们具有一种奔向某个动力。要把学习者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头脑中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

喀斯特、丹霞、雅丹地貌区别与分析

读书笔记 ---关于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比较与总结暑假在阅读《中国国家地理》时,在该杂志期刊简要的介绍了这三种地貌,在这本书的介绍上主要是以图片的形式体现,没有能够系统的对这三种地貌进行比较,以及对这三种地貌的形成过程进行阐述。加之自己在对这三种地貌的了解甚少,同时看到这本杂志上的唯美图片,于是想深入了解一下这三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形成的时间等方面的知识。虽然这三种地貌在大一的《自然地理学》上就有过介绍,但是自己觉得还是不够深入,在自然地理学上主要是对喀斯特地貌作了详细的介绍,但是对另外两种地貌就没有详细的阐述,在这我想通过自己的仅有的知识和能力以及自己的其的理解进行区分。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这三地貌的特点。 一.喀斯特地貌 1.1喀斯特地貌的定义: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1.2喀斯特地貌的起源: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一个地区。(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这里在中生代形成了分布广泛的厚实的石灰岩层。经过长时间的水流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故而地质学家们将这种石灰岩层所特有的地形冠名以“喀斯特”。 1.3化学原理 : 喀斯特地形的形成通常是温带气候地区pH值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岩层所造成的。随着地表下的岩石不断与水反应,将不溶的碳酸盐在与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不断生成可溶但不稳定的碳酸氢盐,在排水较好的地下岩层就能形成一个大的溶洞。溶洞中的水在流动时,其溶解的碳酸氢盐就可能分解,再度形成不溶的碳酸盐沉降在地面。溶洞中从高处落下这样的水滴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碳酸盐沉降在溶洞顶部,而另一部分则会在地面沉降。上部的碳酸盐沉降往往形成一 1.4喀斯特地形分类 : (1) 按其发育演化 1.4.1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成溶沟(或溶槽), 原先成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成石柱或石笋。 1.4.2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1.4.3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1.4.4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坍陷漏斗, 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塘。 1.4.5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长期相结合地作用,形成坡立谷和天生桥。 1.4.6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 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 (2)按出露条件 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 (3)按气候带 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 (4)按岩性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教育心理学》问答题汇总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考试大纲》P1) 答: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 答: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P5) 答:(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7)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P9) 答: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 年代以后)。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P13)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 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4)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 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 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 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 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 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 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 片面性和主观性。 8、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P15) 答: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 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 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 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9、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P15) 答:(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 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 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 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 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 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 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 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 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 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 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 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16) 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 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 -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 -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 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 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 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 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 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 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 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 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 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 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本阶段的儿童不仅 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 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 题。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 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 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 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 维。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 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P18) 答:(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 区。 12、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P19) 答: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 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 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 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 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 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 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 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 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13、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P20) 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 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

张掖丹霞地貌简介

张掖丹霞地貌简介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境内,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张掖丹霞地貌主要分为遥相呼应的南北两大群块。北群位于张掖市北侧合黎山脉,距市区约25公里。北群山势低且平缓,主要以红白和赭红色为主色调。南群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距市区约有40~50公里。南群丹霞地貌地势相对险峻,以层理延绵,纹理清晰,色彩斑斓而称奇。 张掖丹霞地貌划分为窗棂状宫殿式、柱状式和巷谷式三类不同的地貌景观群,并分别描述了各类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景观特征;从景观的典型性、美学价值、科考价值、观赏价值四个方面评价了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的科教旅游价值;认为张掖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之秀美、又有北方雅丹之雄浑,彩色丘陵色彩斑斓、绚丽多姿、气势宏大,这两种奇特的地貌景观相互衬托,成为国内独特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是旅游观光、绘画摄影、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和考察的最佳场所。..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摘要: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经过雨水洗润,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色彩斑斓的戈壁丹霞地貌令游客流连忘返。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位于临泽县倪家营乡和肃南县白银乡交界处,总面积约510多平方公里。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这里的丹霞色彩艳丽,气势磅礴,造型奇特,深邃辽远,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均把该景区作为外景拍摄地。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雄奇壮美,鬼斧神工,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面前,这些形容词都如此黯然失色,这个与九寨沟、黄龙、野柳、澎湖列岛、天山托木尔冰川一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的张掖丹霞地貌,色彩之绚丽、风情之粗犷、气势之磅礴、造型之奇特、场面之壮观,让其PK掉西部 张掖丹霞地貌分布广阔,主要分布在临泽、肃南两县,是中国丹霞地貌发

心理学选择题精选(含答案)

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C ) A.华生 B.马斯洛 C.霍尔 D.杜威 2.心理学属于( C )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4.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D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6.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 B )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7.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B )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8.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C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9.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 C)了。 A.大 B.多 C.小 D.增加 10.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C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B )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心理学试题-问答题

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①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阶段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②在常规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4.怎样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3)寻去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3.什么是教学监控能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是: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迁移性逐渐提高。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①有关的知识经验②定势与功能固着③问题情境④酝酿效应⑤原型启发。⑥情绪与动机状态。 3.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师的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4.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是什么?①帮助学生了解自我,②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③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④求职机巧指导。 3.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哪些表现形式?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4.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哪些特点? 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3.教师威信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高尚的思想品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4.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有哪些?①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②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③独立和依赖的矛盾,④理想和现实的矛盾,⑤富于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3.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P90 (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4.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P208 ①能够从心里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②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③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④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⑤合理的行为,⑥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3.简述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P107 (一)配合运用正(肯定)理与反(否定)例;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辨别的信息;(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三)科学的进行比较,(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模式的方法有哪些?p212 ①提高生活自理能力。②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③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④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