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附件5:

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江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以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本考试大纲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信息素养的发展状况。考虑不同地域、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实现考试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效链接,发挥考试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尽量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试题考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考试要求

1.基本要求

(1)知识与技能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如下:

①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②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

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如下:

①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②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③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④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⑤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⑥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下:

①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

态度。

②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③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理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核的学科能力以上述三维目标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观察能力

必修模块:能正确认识有关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设备)的相关部件及结构特点,能正确了解常用软件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2)记忆能力

必修模块:能准确记住并再现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等。

(3)操作能力

必修模块:能运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等。

(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必修模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正确、合理地解决实际

问题,以及能适应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

2.考试要求

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划分为认知性要求、技能性要求、体验性要求,每个领域的要求又由低到高划分为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1)认知性考试要求的水平层次——A

A1了解水平:描述、列举、列出、了解、熟悉

A2理解水平:解释、比较、检索、知道、识别、理解、调查 A3迁移应用水平:分析、设计、制订、评价、探讨、总结、研究、选用、选择、学会、画出、适应、自学、发现、归纳、确定、判断

(2)技能性考试要求的水平层次——B

B1模仿水平:尝试、模仿、访问、解剖、使用、运行、演示、调试

B2独立操作水平: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发布、交流、运用、制作、操作、搭建、安装、开发、实现

B3熟练操作水平:熟练操作、熟练使用、有效使用、合乎规范地使用、创作

(3)体验性考试要求的水平层次——C

C1经历(感受)水平:亲历、体验、感受、交流、讨论、观察、(实地)考察、参观

C2反应(认同)水平:关注、借鉴、欣赏

C3领悟(内化)水平:形成、养成、确立、树立、构建、增强、提升、保持

三、考试范围与模块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知识范围是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有关规定,包括“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选修IA1:网络技术应用”、“选修IA2:数据管理技术”、“选修IB1: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IB2:算法与程序设计”共五个模块,其中必修模块是全体考生必考的模块,选修IA和选修IB两类四个模块由考生选择其中之一。

2010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暂定为必修模块。

四、考试形式

1.统考考试形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采用上机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40分钟。

2.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信息技术科卷面原始分满分为100分,根据考生得分成绩按百分比划分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信息技术科考试成绩分设区市划定等级,考生分数成绩排名前20%者为A级,前60%非A级者为B级,前98%非A、B级或单科成绩60分以上者为C级,其

他为D级。

五、试卷结构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试卷结构如下:

1.考试内容分布

必修:占60%;

选修(含IA和IB):占40%。

2010年,必修占100%。

2.试题类型分布

必修:选择题占20%,操作题占40%。

选修(含IA和IB):选择题占15%,操作题占25%。

2010年全部为必修,选择题约占35%,操作题约占65%。

3.试题难度分布

容易题:70%

稍难题:20%

较难题:10%

201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标准示范卷

精品文档2019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合格考标准示范卷(A)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本卷共4页)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天体M可能是( ) ①水星②火星③天王星④金星⑤木星⑥土星 A.②⑥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2.图中箭头显示了行星运动的( ) A.轨道平面与地球一致 B.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 C.运行轨道与地球一致 D.以上都正确 3.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D 2.B 3.C[第1题,天体M介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故应为水星或金星。第2题,图中两箭头表示天体M和地球的运动方向一致。第3题,天体M距太阳比地球近,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液态水的存在,同时天体M也不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标明的四点中,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 A.a B.B C.c D.d 5.当地球处于a、b之间时,下列有关全球昼夜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 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 C.南半球白昼变长,但昼短于夜 D.南半球黑夜变长,但昼长于夜 4.C 5.B [第4题,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和太阳光照射情况,可以判断a点为冬至日,c点为夏至日,b点为秋分日,d点为春分日。公转速度最慢时为7月初,夏至日(c点)时最接近。第5题,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地球公转处于a、b之间时即北半球由秋分日向冬至日转变,北半球白昼变短,且昼短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 下表为“2016年10月8日北京、拉萨、湛江三地的天气资料表”,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表完成6~8题。

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样卷)

1 2019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样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包括两道大题,33道小题,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 做选择题时,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参考公式: 柱体的体积公式:Sh V =(其中S 为柱体的底面面积,h 为高) 锥体的体积公式:Sh V 3 1= (其中S 为锥体的底面面积,h 为高) 台体的体积公式:h S S S S V )(31''++=(其中'S 、S 分别为台体上、下底面面积,h 为高) 球的体积公式:33 4R V π= (其中R 为球的半径) 球的表面积公式:24R S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1~10题,每题2分,11~30题每题3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 3 2π= ( ) A .21 B .23 C .-2 1 D .-23 2.已知集合A={-2,-1,0,1,2},B={x ︱x (-1)(x +2)< 0 },则A ∩B = ( ) A .{-1,0} B .{0,1} C .{-1,0,1} D .{0,1,2} 3.已知直线l 过点(1,0)和()3,1,则直线l 的斜率为 ( ) A. 0 B. 41 C. 21 D. -4 1 4.已知5(=,-2) b =(-4,-3) c =),(y x ,若a -b 2+c 3=0,则=c ( )

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 考试标准 思想政治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考试成绩是高中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等院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2012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制订而成的。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在本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分析、比较、归纳等基本能力,把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确立现代公民意识和世界意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核渗透在知识和能力的考核之中。 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是: ①记忆能力:再认或再现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能力。 ②理解能力: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国内外一些重大时政热点的能力。 ③比较、归纳能力:比较事物及所学知识的异同,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 ④判断、批判能力:判断政治是非,并对错误现象或观点进行简单批判的能力。 ⑤分析、探究能力:初步运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和技能对一些政治是非和古今中外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和说明的能力。 ⑥表述能力:能恰当运用学科语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观点正确地表述见解的能力。(二)考试要求 高中思想学业水平考试对考试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识记、领会、分析、应用,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其含义如下: a-识记:再认或再现学过的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b-领会: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对一些现象或观点作出初步判断。 c-分析:比较所学知识的异同和内在联系,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解读试题提供的新情景,分析新问题,并能对错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考试大纲

20XX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科考试大纲 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考核报考文科类专业和艺术类专业考生化学科目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共65题,考生作答60题。其中: 单项选择题Ⅰ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单项选择题Ⅱ共25题,每题2分;其中必做题15题,选做题10题;每位考生从选做题中选做5题;每位考生满分40分; 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3分,共30分,全选对给3分,少选且正确给1分,错选给0分。(单项选择题Ⅰ、单项选择题Ⅱ按照不同的能力要求进行区分) 命题思想 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以及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注重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理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以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考试内容 一、必考内容部分 (一)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知道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

2017年中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说明

2017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求说明 语文科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办法》(沪教委职〔2015〕34号)和《关于2016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公共基础课程考试的实施意见》(沪教委职〔2016〕31号)文件的规定,本考试是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5修订稿)》为依据的全市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学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是衡量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在籍学生完成语文课程规定课时后所达到的学业水平的依据。 参加本科目考试的学生为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完成本课程规定课时后的在籍学生。 语文科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为全体学生必考,等级性考试为学生自愿选考。 合格性考试的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形式报告;在合格性考试“合格”并且等级性考试取得有效成绩的前提下,等级性考试的成绩按两者总分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报告。 二、考试能力目标 (一)考试能力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性考试主要考查语文学科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级性考试则在合格性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所需要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凡能力目标条目后注有“★”标识的,为合格性考试的要求;等级性考试则必须达到所有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阅读能力 1.1 记诵和理解常用的名言名句。★ 1.2 获取阅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1.3 理解或解释词、句、段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1.4 概括阅读材料的要点或主旨。★ 1.5 梳理阅读材料的思路与结构。 1.6 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 1.7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1.8 从内容或表达方式上,对阅读材料的主要特点作简要评价。 1.9 根据阅读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10 理解或概括浅显的文言诗文大意。 2.写作能力 2.1 根据设定的情境,选择符合写作要求的内容。★ 2.2 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并改正所提供材料中的错误。 2.3 根据设定的情境,选用合适的文体(文种)进行写作。 (二)说明 1.阅读材料形式:连续性文本(由句子和段落构成、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由列表构成、不以句子为最小单位的文本,如清单、表格、图表等)。 2.写作要求:中心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格式正确,书写规范。 三、考试知识内容 依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15修订稿)》规定的语文学科“学习内容与要求”,确定相关的语文知识内容。凡“分层要求”中注有“★”标识的,为合格性考试的要求;等级性考试则必须达到所有的要求。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通用技术)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核标准 通用技术 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检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技术》(2012版)。通用技术部分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六月开考一次。考试的对象是在浙江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且修完通用技术必修课程的所有在校学生。 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考查, 并且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具体要求如下:

①理解技术的性质,了解技术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及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正确认识技术对人们生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②了解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法和过程作出比较全面地评价。 ③能从技术设计的角度理解结构、系统、流程、控制的一般概念。了解简单的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控制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④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回执和识读一些简单的技术图样,会使用几种常用的规范和技术语言进行交流。 ⑤熟悉一些常见材料的属性及加工方法,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材料和工具,能根据设计方案制作产品或模型。 ⑥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理解技术试验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中的作用形成初步的技术试验能力。 ⑦经历将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初步掌握结构、流程、系统与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⑧理解技术的文化特性和艺术特性,具有认识技术问题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以及一定的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伦理意识。

(详细版)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2018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必修一】 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并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の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の集合,如果遇到重复の只取一次。记作: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の公共元素所组成の集合,如果遇到重复の只取一次记作:A ∩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n a a a ,...,,21の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非空の真子有2n –2个. 2、求)(x f y =の反函数:解出)(1y f x -=,y x ,互换,写出)(1 x f y -=の定义域;函数图象关于y=x 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0≥;③指数の真数属于R 、对数の真数0>. 4、函数の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の某个区间D 内の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函数の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の某个区间上の性质,是函数の局部性质。 5、奇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0x =在其定义域内,则(0)0f =); 偶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6、指数幂の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当01a <<为减函数,当1a >为增函数; ①r s r s a a a +?=;②()r s rs a a =;③()(0,0,,)r r r ab a b a b r s Q =>>∈。 (3)指数函数の图象和性质 7、对数函数の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log (0,1)a y x a a =>≠叫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当01a <<为减函数,当1a >为增函数;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の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真相同の对数等于1:1log =a a , (3)对数の运算性质:如果a > 0 , a ≠ 1 , M > 0 , N > 0,那么: ①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③)(log log R n M n M a n a ∈=。 (4)换底公式:)0,10,10(log log log >≠>≠>= b c c a a a b b c c a 且且

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题(二)

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模拟题(二) (考试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个部分,第II卷(非选择题)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个部分。 2.选修模块的内容请考生按说明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He-4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25.5 Cu-64 Ag-108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14 答案 A.试管B坩埚 C.蒸发皿 D.烧杯 2.在人体所需的16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被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话务分子式为RO 3 ,则R元素的名称 A.硫 B.碘 C.硒 D.硅 3.amolH 2 和2amolHe具有相同的 A.分子数 B.原子数 C.质子数 D.质量 4.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1体积X 2(气)和3体积Y 2 (气)化合生成2体积气体化合物,则该 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Y 3B.XY C.X 3 Y D.X 2 Y 3 5.硝酸跟下列物质反应时,即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Cu+HNO 3B.C+HNO 3 C.Fe(OH) 3 +HNO 3 D.NH 3 +HNO 3 6.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混合物,第二种是盐,第三种是酸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 B.水、空气、纯碱 C.食盐水、硝酸、烧碱 D.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7.氟利昂-12是甲烷的氯、氟卤代物,结构式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B. 它是平面分子 C. 它只有一种结构 D. 它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8.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难以与酸反应,但有一种酸能够和二氧化硅反应,这种酸是: A.浓盐酸 B.氢氟酸 C.硝酸 D.硫酸 9.下列各组离子在水容易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 42- B.Ca2+、HCO 3 -、Cl-、K+ C.Mg2+、Ag+、NO 3-、Cl- D.H+、Cl-、Na+、CO 3 2- 10.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 2-CH=CHCH 3 ,该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水解 B、酯化 C、加成 D、氧化

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精编版

浙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信息技术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考试成绩是高中生毕业的基本依据,也是高校招生录取和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的对象是在浙江省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中注册获得普通高中学籍的所有在校学生,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6月开考1次,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形式。 本标准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部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信息技术部分)(以下简称“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和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多媒体技术应用》(均为浙教版)中的教学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制定而成。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是依据“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中的有关规定,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二个模块。 1.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②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详细版)2018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详细版)2018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2018年高中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必修一】 一、 集合与函数概念 并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の元素合并在一起组成の集合,如 果遇到重复の只取一次。记作: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の公共元素所组成の集合,如果遇 到重复の只取一次记作:A ∩B 补集:就是作差。 1、集合{}n a a a ,...,,2 1 の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个;非空の真子有2n –2个. 2、求)(x f y =の反函数:解出)(1y f x -=,y x ,互换,写出)(1 x f y -=の定义域;图象关于y=x 对称。 3、(1)函数定义域:①分母不为0;②开偶次方被开方数0≥;③指数の真数属于R 、对数の真数0>. 4、函数の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の某个区间D 内の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函数の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の某个区间上の性质,是函数の局部性质。 5、奇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0x =在其定义域内,则(0)0f =); 偶函数:是()()f x f x -=,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6、指数幂の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 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

(2)指数函数(0,1)x y a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 ①r s r s a a a +?=;②()r s rs a a =;③()(0,0,,)r r r ab a b a b r s Q =>>∈。 (3)指数函数の图象和性质 7、对数函数の含义及其运算性质: (1)函数log (0,1)a y x a a =>≠叫对数函数。 (2)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当 01a <<为减函数,当 1a >为增函数; ①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②1の对数等于0 :01log =a ;③底真相同の对数等于1:1log =a a , (3)对数の运算性质:如果a > 0 , a ≠ 1 , M > 0 , N > 0,那么: ①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② 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③ ) (log log R n M n M a n a ∈=。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结构、反应及实验基本操作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胶体 浊液有机化合物 物质化合物 纯净物无机化合物 单质 金属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特征: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三、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示。约为6.02x1023 N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NA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

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 ×v ×M ②.称量③. 溶解 ④.转移 (洗涤2---3次 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定容⑥.摇匀⑦. 装瓶贴签 四、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0-9 10-9 ~10-7 >10-7 2、胶体的性质: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 区分溶液与胶体 3、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4、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碱NaOH KOH Ca (OH )2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酸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碱 水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过滤法: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 冷凝器 4、分液: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溴水 CCl4 分层 上层无色 下层橙红色 不用酒精萃取 六、离子的检验 焰色反应 钠焰色:黄色 钾的焰色:紫色 (透过蓝色钴玻璃) Cl-检验 :加硝酸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SO42-检验: 加Ba(NO3)2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 NH 4+ 检验:加入NaOH 加热产生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Fe 3+检验:加入KSCN 溶液出现红色 Fe3++3SCN-==Fe (SCN )3 Al 3+检验:加入NaOH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七、原子结构 质子 Z 原子核 1、原子 A Z X 中子 N = A-Z

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要求——文科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卷面满分值为100分,成绩公布采用等级分,各科公布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科卷面成绩与等级分关系: 100分-85分为A级, 84分-70分为B级, 69分-50分为C级, 49分-25分为D级, 24分(含)以下不给等级、在成绩单上表达为考试成绩未达等级要求。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的使用如下: (1)具备第一批本科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获得等级成绩,且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2)具备第二批本科院校(含第二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3)具备第三批专科院校(含第三批A类、B类院校)普通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并均获得等级成绩,且考试成绩中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4)各批次艺术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参加高考文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的考试,参加高考理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5)各批次体育类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学科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同一学科两次考试且取得考试等级的,考生可用获得的最高等级成绩报考普通高校。

2017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含答案)

20XX 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Br 80 第一部分 必做题(8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1molO 2含有氧原子数为NA B 、Fe 的摩尔质量是56g/mol C 、常温常压下,1molN 2体积为22.4L D 、1mol/L MgCl 2溶液中Cl —的浓度为 1mol/L. 2、以下是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加油站应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 剧毒品 易燃液体 A 、 B 、 C D 3、配制250mL 0.1mol/L NaCl 溶液,必须用到下列哪种仪器( ) A 、 B 、 C 、 D 、 4、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 3+,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 A 、KSCN 溶液 B 、AgNO 3溶液 C 、酸性KMnO 4溶液 D 、BaCl 2溶液 5、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 100nm 之间的是( ) A 、泥水 B 、油水 C 、Fe(OH)3胶体 D 、CuSO 4溶液 6、利用金属活泼性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工业冶炼铝常采用( ) A 、热分解法 B 、电解法 C 、热还原法 D 、萃取法 7、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A 、MgO B 、Al(OH)3 C 、NH 4Cl D 、FeCl 3 8、我国海水制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所得“盐”的主要成分是( ) A 、Na 2SO 4 B 、NaCl C 、CaCl 2 D 、Na 2CO 3 9、下列有关SO 2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无色、有毒的气体 B 、易溶于水 C 、一定条件下,能被O 23 D 、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0、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核素中“78”是指(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D 、质量数 11、下列物质中,含有离子键的是( )A 、Cl 2 B 、KCl C 、HCl D 、HClO 12、工业是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加快正反应速率( )A 、H 2 B 、NH 3 C 、O 2 D 、CO 2 13、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N 2(g) + 3H 23(g)

2017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

山东省2017年冬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试题 第I 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l. 已知集合{}1,1A =-,全集{}1,0,1U =-,则U C A = A.0 B.{}0 C. {}1,1- D.{}1,0,1- 2. 六位同学参加知识竞赛,将每位同学答对题目的个数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A. 19 B. 20 1 8 9 9 C. 21 D. 22 2 0 1 2 3. 函数ln(1)y x =-的定义域是 A. {|1}x x < B. {|1}x x ≠ C. {|1}x x > D. {|1}x x ≥ 4. 过点(1,0)且与直线y x =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A.1y x =-- B.1y x =-+ C.1y x =- D.1y x =+ 5. 某班有42名同学,其中女生30人,在该班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4名同学,应该取男生的人数为 A. 4 B. 6 C. 8 D. 10 6. 与向量(3,2)=-a 垂直的向量是 A.(3,2)- B. (23)-, C. (2,3) D. (3,2) 7. 0000sin 72cos 48cos72sin 48=+ A. B. C. 12- D. 12 8. 为得到函数3sin()12=- y x π的图象,只需将函数3sin =y x 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1 1

A. 向左平移4π个单位 B. 向右平移4 π 个单位 C. 向左平移12π个单位 D. 向右平移12 π个单位 9. 已知向量a 与b 满足||3a =,||4b =,a 与b 的夹角为23π,则a b = A. 6- B. 6 C. - D. 10. 函数2cos 1([0,2])=+∈y x x π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 [0,2]π B. [0,]π C. [,2]ππ D. 3[,]22ππ 11. 已知,(0,)16∈+∞=,x y xy ,若+x y 的最小值为 A. 4 B. 8 C. 16 D. 32 12. 已知()f x 为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1=+f x x ,则(1)-=f A. 2 B. 1 C. 0 D. 2- 13. 某人连续投篮两次,事件“至少投中一次”的互斥事件是 A. 恰有一次投中 B. 至多投中一次 C. 两次都中 D. 两次都不中 14. 已知tan 2=θ,则tan 2θ的值是 A. 43 B.45 C. 23- D. 43 - 15. 在长度为4米的笔直竹竿上,随机选取一点挂一盏灯笼,该点与竹竿两端的距离都 大于1米的概率 A. 12 B. 13 C. 14 D.16 16.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面积为5,4==c A π ,则b 的值为 A.2 B. C. 4 D.

2019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知识点汇总

山东省高中化学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必考内容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溶液 混合物 胶体 浊液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纯净物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盐 碱 酸 非金属 单质 金属 胶体 溶 液 胶体 浊液 1、分散质大小(nm ) <1nm 1-100nm >100nm 2、胶体的性质: 本质是粒子的直径在1-100nm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 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聚沉:加热、加入电解质 电泳: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的移动 渗析:用于提纯胶体 与胶体性质有关:明矾净水、豆浆、黄河三角洲形成、雾霾、鸡蛋清。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煮沸的沸水中逐滴滴加的FeCl 3溶液,直至产生红褐色胶体 FeCl 3+H 2O ?Fe(OH)3(胶体)+HCl 一、 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 -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 A 表示。 约为6.02x1023 3、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公式:n= NA N 4、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式量 5、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 M m 6、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n=Vm V 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7、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8、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符号C B 单位:mol/l 9、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公式:C B = V nB

10、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步骤:①. 计算 m=c×v×M ②.称量③. 溶解④.转移(洗涤2---3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⑤.洗涤(两到三次)⑥.定容⑦.摇匀⑧装瓶贴签 三、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单质参与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者偏移)表现:化合价的改变(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 记忆口诀,升失还氧,降得氧还 解释概念:升(化合价)---失(电子)---氧(氧化反应)------还(还原剂) 降(化合价)--- 得(电子)---还(氧化反应)------ 氧(还原剂) 如何判断物质氧化性强弱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进行判断 对于反应: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如,Fe+CuSO4====FeSO4 +Cu,则有氧化性: CuS04>FeSO4;还原性:Fe>Cu.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1)氧化性 金属的活动性越弱,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2)还原性 金属元素的活动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表示方法: 单线桥双线桥 2e- 失去2e- -1 0 -1 0 0 -1 2 KBr + Cl2====Br2+2KCl 2 KBr + Cl2 ==== Br2+2KCl 得到2e- 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部分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非金属氧化物、NH3、大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 SO2 CO2 NH3等) 强酸HCl H2SO4 HNO3 HI HBr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强碱NaOH KOH Ca(OH)2 Ba(OH )2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科班物理)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文科 班物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 整理人:阳东广雅中学李海琴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s/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t S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做减速运动。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一般4-6V).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完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1)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已知集合M={0,1},集合N满足M∪N={0,1},则集合N共有()个.A.1 B.2 C.3 D.4 2.直线x+2y+2=0与直线2x+y﹣2=0的交点坐标是() A.(2,﹣2)B.(﹣2,2)C.(﹣2,1)D.(3,﹣4) 3.不等式2x+y﹣3≤0表示的平面区域(用阴影表示)是() A. B. C. D. 4.已知cos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α=() A.﹣ B.C.﹣ D. 5.已知函数f(x)=a x(a>0,a≠1)在[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6,则a=() A.2 B.3 C.4 D.5 6.在△ABC中,a=b,A=120°,则B的大小为() A.30°B.45°C.60°D.90° 7.一支田径队有男运动员49人,女运动员35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体运动员中抽出一个容量为24的样本,则应从男运动员中抽出的人数为()A.10 B.12 C.14 D.16 8.已知tanα=2,则tan(α﹣)=() A.B.C.D.﹣3 9.圆x2+y2=1与圆(x+1)2+(y+4)2=16的位置关系是() A.相外切B.相内切C.相交D.相离 10.如图,圆O内有一个内接三角形ABC,且直径AB=2,∠ABC=45°,在圆O 内随机撒一粒黄豆,则它落在三角形ABC内(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1.不等式x2﹣5x≤0的解集是. 12.把二进制数10011(2)转化为十进制的数为. 13.已知函数f(x)=Asinωx(A>0,ω>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ω的值分别是. 14.已知函数f(x)=4﹣log2x,x∈[2,8],则f(x)的值域是.15.点P是直线x+y﹣2=0上的动点,点Q是圆x2+y2=1上的动点,则线段PQ长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 16.如图,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的季后赛10场得分可用茎叶图表示如图:(1)某同学不小心把茎叶图中的一个数字弄污了,看不清了,在如图所示的茎叶图中用m表示,若甲运动员成绩的中位数是33,求m的值; (2)估计乙运动员在这次季后赛比赛中得分落在[20,40]内的概率.

高中化学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化学试卷 本试卷共5页,65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 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A1 27 C1 35.5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O 168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8 B .质子数为8 C .中子数为16 D .电子数为16 【解析:】明确Z m n 中m 、n 的意义,m 是质量数。n 是质子数,电子数:m-n , 【答案:】B 2.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 .拉瓦锡 B .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 .道尔顿 【解析:】了解科学家的主要成就 【答案:】C 3.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HCl B .O 2 C.Br 2 D.Ar 【解析:】BCD 均为单质,只有HCl 是化合物。 【答案:】A 4.下列物质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正确的是 A.H 2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l B .O 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NaOH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 D .Na 2O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解析:】A 、C 、D 中O 为-2,B 中O 为0。 【答案:】D 5.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u B .N 2 C .KNO 3 D .C 2H 5OH 【解析:】电解质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AB 为单质,D 的水溶液不导电。KNO 3是强电解质。 【答案:】C 6.S 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6号元素,下列正确表示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