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电源闭环设计详细说明书

开关电源闭环设计详细说明书
开关电源闭环设计详细说明书

6.4 开关电源闭环设计

从反馈基本概念知道:放大器在深度负反馈时,如输入不变,电路参数变化、负载变化或干扰对输出影响减小。反馈越深,干扰引起的输出误差越小。但是,深反馈时,反馈环路在某一频率附加相位移如达到180°,同时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就会产生自激振荡。

开关电源不同于一般放大器,放大器加负反馈是为了有足够的通频带,足够的稳定增益,减少干扰和减少线性和非线性失真。而开关电源,如果要等效为放大器的话,输入信号是基准(参考)电压U ref,一般说来,基准电压是不变的;反馈网络就是取样电路,一般是一个分压器,当输出电压和基准一定时,取样电路分压比(k v)也是固定的(U o=k v U ref)。开关电源不同于放大器,内部(开关频率)和外部干扰(输入电源和负载变化)非常严重,闭环设计目的不仅要求对以上的内部和外部干扰有很强抑制能力,保证静态精度,而且要有良好的动态响应。

对于恒压输出开关电源,就其反馈拓扑而言,输入信号(基准)相当于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分压器是反馈网络,这就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如果恒流输出,就是电流串联负反馈。

如果是恒压输出,对电压取样,闭环稳定输出电压。因此,首先选择稳定的参考电压,通常为5~6V或2.5V,要求极小的动态电阻和温度漂移。其.次要求开环增益高,使得反馈为深度反馈,输出电压才不受电源电压和负载(干扰)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纹波抑制。一般功率电路、滤波和PWM发生电路增益低,只有采用运放(误差放大器)来获得高增益。再有,由于输出滤波器有两个极点,最大相移180°,如果直接加入运放组成反馈,很容易自激振荡,因此需要相位补偿。根据不同的电路条件,可以采用Venable三种补偿放大器。补偿结果既满足稳态要求,又要获得良好的瞬态响应,同时能够抑制低频纹波和对高频分量衰减。

6.4.1 概述

图6.31为一个典型的正激变换器闭环调节的例子。可以看出是一个负反馈系统。PWM 控制芯片中包含了误差放大器和PWM 形成电路。控制芯片也提供许多其他的功能,但了解闭环稳定性问题,仅需考虑误差放大器和PWM 。 对于输出电压U o 缓慢或直流变化,闭环当然是稳定的。例如输入电网或负载变化(干扰),引起U o 的变化,经R 1和R 2取样(反馈网络),送到误差放大器EA 的反相输入端,再与加在EA 同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

(输入电压)U ref 比较。将引起EA 的输出直流电平U ea 变化,再送入到脉冲宽度调制器PWM 的输入端A 。在PWM 中,直流电平U ea 与输入B 端0~3V 三角波U t 比较,产生一个矩形脉冲输出,其宽度t on 等于三角

波开始时间t0到PWM 输入B 三角波与直流电平相交时间t1。此脉冲宽度决定了芯片中输出晶体管导通时间,同时也决定了控制晶体管Q1的导通时间。U dc 的增加引起U y 的增加,因U o =U y t o n /T ,U o 也随之增加。U o 增加引起Us 增加,并因此U ea 的减少。

从三角波开始到t1的t on 相应减少, U o 恢复到它的初始值。当然,反之亦然。 PWM 产生的信号可以从芯片的输出晶体管发射极或集电极输出,经电流放大提供Q1基极驱动。但不管从那一点-发射极还是集电极-输出,必须保证当U o 增加,要引起t on 减少,即负反馈。

应当注意,大多数PWM 芯片的输出晶体管导通时间是t0到t1。对于这样的芯片,U s 送到EA 的反相输入端,PWM 信号如果驱动功率NPN 晶体管基极(N 沟道MOSFET 的栅极),则

芯片输出晶体管应由发射极输出。

然而,在某些PWM 芯片(TL494)中,它们的导通时间是三角波U t 与直流电平(U ea )相交时间到三角波终止时间t2。对于这样的芯片,如果驱动NPN 晶体管,输出晶体管导通(如果从芯片的输出晶体管发射极输出),这样会随晶体管导通时间增加,使得U o 增加,这是正反馈,而不是负反馈。因此,TL494一类芯片,U s 送到EA 的同相输入端,U o 增加使得导通时间减少,就可以采用芯片的输出晶体管的发射极驱动。

图6.31电路是负反馈且低频稳定。但在环路内,存在低电平噪音电压和含有丰富连续频谱的瞬态电压。这些分量通过输出L o ,C o 滤波器、误差放大器和U ea 到U y 的PWM 调节器引起增益改变和相移。

图6.31 典型的正激变换器闭环控制

在谐波分量中的一个分量,增益和相移可能导致正反馈,而不再是负反馈,在6.2.7节我们已讨论过闭环振荡的机理。以下就开关电源作加体分析。

6.4.2 环路增益

还是来研究图6.31正激变换器。假定反馈环在B点-连接到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断开成开环。任何一次谐波分量的噪声从B经过EA放大到U ea,由U ea传递到电压U y的平均值,和从Uy的平均值通过L o,C o返回到B b(正好是先前环路断开点)都有增益变化和相移。这就是6.2.7讨论的环路增益信号通路。

如果假定某个频率f1的信号在B注入到环路中,回到B的信号的幅值和相位被上面提到回路中的元件改变了。如果改变后的返回的信号与注入的信号相位精确相同,而且幅值等于注入信号,即满足GH=-1。要是现在将环闭合(B连接到B b),并且注入信号移开,电路将以频率f1继续振荡。这个引起开始振荡的f1是噪声频谱中的一个分量。

为达到输出电压(或电流)的静态精度,误差放大器必须有高增益。高增益就可能引起振荡。误差放大器以外的传递函数一般无法改变,为避免加入误差放大器以后振荡,一般通过改变误差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校正网络),使得环路频率特性以-20dB/dec穿越,并有45°相位裕度,以达到闭环的稳定。以下我们研究误差放大器以外的电路传递函数的频率特性。

1. 带有LC滤波电路的环路增益G f

除了反激变换器(输出滤波仅为输出电容)外,这里讨论的所有拓扑都有输出滤波器。通常滤波器设计时根据脉动电流为平均值(输出电流)的20%选取滤波电感。根据允许输出电压纹波和脉动电流值以及电容的ESR选取输出滤波电容。如果电解电容没有ESR(最新产品),只按脉动电流和允许纹波电压选取。由此获得输出滤波器的谐振频率,特征阻抗,ESR零点频率。在频率特性一节图6.7示出了LC滤波器在不同负载下的幅频和相频特性。

为简化讨论,假定滤波器为临界阻尼R o=1.0Z o,带有负载电阻的输出LC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如图6.32(a)中12345所示。此特性假定输出电容的ESR为零。在低频时,X c>>X L,输入信号不衰减,增益为1即0dB。在f0以上,每十倍频C o阻抗以20dB减少,而L o阻抗以20dB增加,使得增益变化斜率为-40dB/dec。当然在f0增益不是突然转变为-2斜率的。实际上在f0前增益曲线平滑离开0dB 曲线,并在f0后不久渐近趋向-40dB/dec斜率。这里为讨论方便,增益曲线突然转向-40dB/dec。

如果使相应于R o=1.0Z o条件下稳定,那么在其它负载也将稳定。但应研究电路在轻载(R o>>1.0Z o)时的特性,因为在LC滤波器转折频率f= f0增益谐振提升。

滤波电容有ESR 的LC 滤波器幅频特性如图6.35b 的曲线123456。大多数滤波电容具有ESR 。在

f 0以上的低频段,容抗远远大于ESR ,从U o 看到阻抗仅是容抗起主要作用,斜率仍为-40dB/dec ;在

更高频时,esr

R C <<1

,从输出端看的阻抗只是ESR ,在此频率范围,电路变为LR 滤波,而不是

LC 滤波。即

esr

esr in o f f j R L

j U U G +=

+==1111ω& (6-55) 式中转折频率f esr =R esr /(2πL )。在此频率范围,感抗以20dB/dec 增加,而ESR 保持常数,增益以-20dB/dec 斜率下降。

幅频特性由-40dB/dec 转为-20dB/dec 斜率点为f esr ,这里电容阻抗等于ESR 。ESR 提供一个零点。转变是渐近的,但所示的突然转变也足够精确。 2. PWM 增益

图6.32(a)中由误差放大器输出到电感输入电压U y 的平均值U aU 的增益是PWM 增益,并定义为

G m 。

一般电压型控制芯片中误差放大器的输出U ea 与内部三角波比较产生PWM 信号调整输出电压。三角波的幅值0~3V(实际上是0.5~3V)。如果芯片控制推挽(桥式、半桥)电路,变压器频率是芯片频率的一半,占空比D 随误差放大器输出可以在0~1之间改变。如果是正激,只采用一半脉冲,占空度在0~0.5之间改变。

在图6.34b 中,当U ea =0,D =t on /T =0,在U y 的宽度为零, U aU 也为零。如果U ea 移动到3V ,在三角波的峰值,t on /T =D =0.5,U y 的平均值就是U aU =(U sp -1)D ,其中U sp 是变压器次级电压,1为整流二极管压降。则调制器的直流增益为U aU 与U ea 的比值

3

)

1(5.0-=

=sp ea oU m V U U G (6-56) 此增益与频率无关。

o U o o R o

-60

6 -80

102 103 104 105 f/Hz 102 103 104 105 f/Hz (a) (b)

图6.32 临界阻尼LC 滤波器输出电容无ESR (a )和有ESR(b)幅频特性

3. 取样增益-反馈系数

图6.31中还有一个增益衰减,就是R 1和R 2组成的采样电路。大多数PWM 芯片的误差放大器的参考输入端不可能大于2.5V ,因此如果输出电压一旦决定,此增益即为

2

12

R R R U U G o s s +==

(6-57) 如果输出5V ,采样电阻R 1=R 2,U s (U ref )与U o 之间的增益为-6dB ,即1/2。 4. 输出LC 滤波器加上PWM 和采样网络的总增益

为了得到环路增益波特图,我们先将输出滤波器增益、PWM 增益和采样网络增益

之和G t 如图6.33为零。在f 0转折为esr esr 转折为斜率-20dB/dec 。由这个曲线可以确定误差放大器的幅频和相频特性以满足稳定环路的两个判据。

6.4.3 误差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整形

如果将开关电源的闭环作为一个放大器来研究,放大器输入信号为开关电源的参考电压。从负反馈组态来说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这里误差放大器是一个同相放大器。从误差放大器的同相端到误差放大器输出、PWM 发生、电源输出和取样返回到误差放大是反相输入端,在任何频率在增益下降到0dB 时附加相位移小于135°。以下来讨论误差放大器的补偿。为讨论方便,取样信号加在反相端,放大器输出总是反相,反馈信号返回到反相端附加相移不能超过135°,即45°相位裕度。

第一步首先建立穿越频率f c0,在此频率总增益为0dB 。然后选择误差放大器的增益,迫使总环路增益在f c 0为0dB 。下一步设计误差放大器的增益斜率,以使得总开环增益在f c 0以斜率-20dB/dec 穿越(图6.18)。最后,调整幅频特性达到希望的相位裕度。

采样理论指出,为了闭环的稳定,f c 0必须小于开关频率的一半。但必须远远小于开关频率,否则有较大幅值的开关频率纹波。一般经验取f c 0为开关频率的1/4~1/5。

参考图6.33中除误差放大器以外的环路增益G t 是LC 滤波器增益G f 、调节器增益G m 和检测网络增益G s 之和。假定滤波电容有ESR ,在f esr 由斜率-40dB/dec 转折为-20dB/dec 。假定f c 0=1/5f s ,f s -开关频率。要使f c 0增益为0dB ,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应当等于G t 在此频率读取增益衰减量。

在大多数情况下,滤波电容具有ESR ,且f esr 低于f c 0。因此在f c 0 的G t =G f +G m +G s 的曲线总是斜率为-20dB/dec 。要使得在f c 0的总开环增益为零,误差放大器在f c 0的增益与G t 值相等符号相反。同时

如果误差放大器幅频特性在f c 0为水平线,则合成的总开环幅频特性G t 在f c 0以斜率-20dB/dec 穿越。这就满足了稳定电路的第二个判据。

运算放大器的反相比例运算(图6.34)就可以获得水平的增益曲线,调整G ea =-R 2/R 1的大小获得所需的增益。

环路增益是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和G t 之和。如果运放保持常数增益一直到直流,总的开环增益在100Hz 就比较小,不能有效抑制交流电源纹波。为了在输出端将交流纹波降到很低水平,开环增益在低频时尽可能高,因此在f c0的左边开环增益应当迅速增加。为此,在误差放大器反馈电阻电路R 2串联一个电容C 1(图6.34b )。低频增益如图6.36所示。在高频范围,C 1的大容抗小于R 2,增益是水平线,而在低频范围,C 2容抗大于R 2,增益为

X c /R 2。增益以+20dB/dec 向低频增加,并在

100Hz 处产生较高的增益。向高频方向,斜率-20dB/dec,并在f z =(2πR 2C 1)-1处转向水平。

在f c 0的右端的高频端(图6.33),如果误差放大器保持常数,总开环增益在高频增益相当高。但高频高增益就有可能接收高频尖峰噪声,并以较大的幅值传递到输出端。所以高频时应当降低增益。

这很容易做到,只要在误差放大器的反馈支路(R 2串联C 1)上并联一个C 2。在f c 0,X c 1已经比

R 2小,电路特性与C 1无关。在高频C 1的容抗比R 2小,R 2不影响电路特性,电路增益由X c 2/R 1决定。

在f c0以上,幅频特性是水平的,直到f p =(2πR 2C 2)-1,在这个频率转折,以后以斜率-20dB/dec 衰减(如图6.33)。高频增益低避免高频噪声进入到输出端。

如何选择转折频率f z 和f p ?一般这样选取f c 0/f z =f p / f c 0。f z 与f p 之间分开越大,在f c 0有较大的相位裕度。一般希望较大的相位裕度,但如果f z 选择得太低,在

100Hz 低频增益比选择较高频增益低(图6.35),这样对100Hz 信号衰减很差。如果在f p 选择得太高,高频增益比选择较低频率高,这样高频噪声尖峰可能很高幅值通过。f z 与f p 之间分开距离

在增加相位裕度和减少距离之间折中,以求得100Hz 衰减和低的高频噪声尖峰输出。折中和更加精确地分析,用传递函数、极点和零点概念很容易做到。

6.4.4 误差放大器的传递函数,极点和零点

如果一个反相运算放大器的输入Z 1和反馈Z 2都用复阻抗,电路如图6.36所示。其增益为-Z 2/Z 1。如果Z 1是纯电阻R 1,而Z 2也是纯电阻R 2,如图6.34(a),则增益是-R 2/R 1,并与频率无关。负号说明U o 与U in 之间的相位移是180°,因为输入是反相端。

- - - - 图6.33

R 2 R 1

U in -

EA Uo

+

(a) C2

C1

EA Uo

如果阻抗Z 1,Z 2以复变量s=j (2πf )=j ω表示,电容C 1的阻抗为1/sC 1,而R 1与C 1串联为R 1+1/s C 1。

R 1和C 1串联再一起与电容C 2并联的阻抗为

2

11211/1/1)

/1)(/1(sC sC R sC sC R Z +++=

(6-58)

误差放大器的增益或传递函数写成阻抗Z 1,Z 2,用复变量s 表示,即G (s )=Z 2(s)/Z 1(s)。通过代数处理,将G (s)分子和分母简化成s 的函数:G (s)=N (s)/D (s)。表示为多项式相乘:

)

1)(1)(1()1)(1)(1()()()(3210321sp sp sp sp sz sz sz s D s N s G ++++++==

(6-59) 这些z 和p 值是RC 乘积,并代表频率。令这些项为零,可以求得这些频率。即 021)2(111111=+=+=+C fR j fz j s sz ππ

1

1121

C R f π=

(6-60)

相应于z 值的频率叫做零点频率,而相应于p 值的频率叫做极点频率。在分母中总有一项没有1,如上式中的sp 0。这表示一个重要的极点频率f p 0=(2πR 0C 0)-1。称为原点极点。

由原点极点和极点以及零点频率,可以画出误差放大器的幅频特性。 6.4.5 有零点和极点频率增益斜率变化规律

零点和极点代表了误差放大器的频率变化点。

零点表示增益斜率变化到+20dB/dec 。在图6.37(a)中,如果在一个增益为零点频率点出现零点

+80 o

+60

+40

+20 0

10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f/Hz

图6.36 一般误差放大器 图6.35 f z 和f p 定位

时,将由此斜率转向+20dB/dec 。如果原先增益斜率为-20dB (图6.37(b)),增益斜率将转向为0。如果在相同的频率有两个零点(两个RC 具有相同的乘积),原先斜率为-1-20dB/dec 时,增益斜率第一个转向0,第二个零将转向+20dB/dec (图6.37(c))。

一个极点表示增益按斜率-20dB/dec 变化。如果原先增益斜率为水平线(斜率为零)处出现一个极点,增益斜率转向-20dB/dec (图6.37(d));如果原先+20dB/dec 斜率的相同频率有两个极点,第一个极点转为0,而第二个极点在相同频率转为-20dB/dec (图6.37(e))。

原点极点和任何极点一样,增益斜率为-20dB/dec 。它表示一个增益为1即0dB 的频率。画总误差放大器增益曲线从原点极点开始。从0dB 原点极点频率f p 0=(2πR 0C 0)-1画起,反向画一条直线,斜率为-20dB/dec(图6.38)。如果在这个直线某点,在高频方向-20dB/dec 斜率,传递函数在f z =(2πR 1C 1)-1点为零(零点),在f z 转向增益斜率为水平。将水平增益无限伸展,但在某个较高频率f p =(2πR 2C 2)-1传递函数有一个极点,在f p 将由水平转向斜率-20dB/dec (图6.38)。传递函数水平部分的增益是-R 2/R 1。在f c 0它等于并相反于G t (图6.33)的衰减量。

在原点有一个单极点,一个单零点和另一个单极点的误差放大器增益曲线具有图6.38希望的形状,用图6.34(b)来实现。余下来的事情就是选择零点和极点频率的位置,以产生希望的相位裕度。 6.4.6 从电路图推导单极点和单零点误差放大器的传递函数

上面已经指出如果误差放大器具有单极点、单零点和一个原点极点,它的幅频特性如图6.38所示。现在证明一个误差放大器的传递函数如何推导,以及图6.34(b)电路确实具有一个单极点、一个单零点和一个原点极点。图6.34(b)电路的增益为 )

11()

1)(1(212121212C j C j R R C j C j R Z Z dU dU G i o ωωωω+++-

=-==

(6-61)

(a) (b) (c)

斜率-20dB/dec 斜率-20dB/dec

(d) (e) 图6.37 典型幅频特性

引入复变量s=j ω,于是

)

11()

1)(1(2121212sC sC R R sC sC R G +++-= (6-62)

经过代数处理

))

/(1)((1212122111

2C C C C sR C C sR C sR G ++++-=

同时因为一般C 2<

1)((1222111

2C sR C C sR C sR G +++-

= (6-63)

具有式(6-63)传递函数的图6.38误差放大器在Venable 经典著作中一般称为2型放大器。当输出滤

波电容具有ESR 时,使得f c 0落在斜率-20dB/dec 的增益G 1的曲线(图6.33)上,应用2型误差放大器。研究电路图6.34(b)的传递函数可直接画出它的幅频特性(图6.38)。式(6-63)指出这个电路(图6.34(b))在f p 0=(2πR 0C 0)-1具有一个原点极点。在此频率以-20dB/dec 斜率向低频方向画一直线。

由式(6-63)在频率f z =(2πR 2C 1)-1电路有一个零点。在f z 由斜线转成水平。再由式(6-63)电路在f p =(2πR 2C 2)-1有一个极点,在此频率f p 再由水平转向斜率-20dB/dec 。

Ⅱ型误差放大器的传递函数可由它的极点和零点频率画出来,并将它们定位(选择R 1,R 2,C 1,C 2)以获得希望的相位裕度。

6.4.7 从Ⅱ型误差放大器的零点和极点的位置计算相移

采用Venable 图,选取f c 0 /f z =k = f p / f c 0。像RC 微分电路(图6.28(a))一个零点,引起相位超前。一个极点,像积分电路(图6.27(a))引起相位滞后。由于在f z 的零点在频率f 相位超前是

z

ld f f

1

tan

-=? 但对在f c 0超前的相位感兴趣,大小为

k M 1

tan -=? (6-64)

在f =f c 0因极点f p 引起的相位滞后为 p

L f f 1

tan

-=? 因极点f p 在f =f c 0引起的相位滞后为

k

L 1

tan

1

-=? (6-65) 在 f =f c 0由于极点在f p 滞后和零点在f z 超前的总相位是式(6-64),(6-65)两者之和。

误差放大器是反相运算,在低频时输出与输入相差180°。因为这个相移是固定的,如果从参考电压来研究,相位差是零。以下之只考虑附加相移,不考虑固定相移。在低频原极点相移90°。从图6.34(b)可见,低频时误差放大器是一个电阻输入、电容反馈的积分器,这是因为低频时,电容C 1阻抗远远大于电阻R 2,反馈回路变为C 1与C 2并联。因为原点极点相移90°,加上零点超前和极点滞后总的相位滞

f p

=(2πR 2C 2)-1

f z =(2πR 1C 1)-1 0dB

f p0=(2πR 0C 0)-1

图6.38 直接由传递函数画图6-37的误差放大器的

增益曲线

后为

k

k t 1

tan tan 901

1

--+-=ο

? (6-66)

应当注意到当k 很大(零点和极点分开很大)时,净相位仍然滞后,零点最大超前90°,极点滞后为零。计算结果如表6.1所示。 6.4.8 经过LC 滤波器的相移-输出电容有ESR

总环路相移包括误差放大器和输出滤波电容相移。图6.7(b)中

R o =20Z o 且输出滤波电容没有ESR 时,通过滤波器在1.2f c 0处已经是

175°。如果输出滤波电容有ESR ,如图6.32(b)所示,相位滞后大大

改善。图中在f=f esr =(2πC o ESR )-1时,幅频特性由斜率-40dB/dec 转为-20dB/dec 。在f>f esr 时,C o 的容抗小于ESR ,电路的幅频特性相似于LR 电路,而不是LC 电路。而LR 电路最大相移位90°,不是

LC 电路最大可能的180°。这样ESR 零点产生一个相

位提升,由于f esr 在任一个频率f 的相位滞后为

esr

L f f 1

tan

180--=ο?

因为对f c 0因f esr 零点的相位滞后感兴趣,此点相移 esr

c Lc f f 0

1

tan

180--=ο

? (6-67) 对于不同的f c 0/f esr 值,输出电容具有ESR (图6.33)的LC 滤波器的滞后相位(式(6-67))如表6.2所示。因此,设置误差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水平部分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于G t 在f c 0的损耗。将f c 0定位在希望的位

置。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f c 0位于总相频特性G t 以斜率-20dB/dec 穿越。由表6.1和6.2选取适当地

k (零点和极点的位置)值,产生所希望的相位裕度。

6.4.9 设计举例-稳定一个带Ⅱ型误差放大器的正激变换器反馈环路

通过设计的例子说明所有先前各节讨论的很多资料的相互关系。稳定闭环的正激变换器参数如下:

U o = 5V; I o =10A; I o min =1A;

f s =100kHz -开关频率;

输出最小纹波U p = 50mV 。

假定输出滤波电容具有ESR ,同时f c 0位于LC 滤波的斜率-20dB/dec 处。这可以使用幅频特性如图6.34的Ⅱ型误差放大器。电路如图6.39所示。

首先计算LC 滤波器参数。根据正激变换器原理得到

()min

21o o I D T U L -= 如果D =D max =0.4,I o min =I o /10

()o o o o o o I T U I T U I D T U L 33.021min min =

=-=65

101510

10

53--?=??=(H) 表6.1不同k 值Ⅱ型误差放大器

因为输出纹波主要是输出电容的R esr (ESR )和电感的脉动电流引起的,电感的脉动电流为ΔI = 2I o min 。U p =R esr ×ΔI ,根据经验有R esr C o =65×10-6,所以

F U I C p o o μ2600106505

.02

1065266min =??=

??=-- 输出滤波器的转折频率为 80610

2600101521

216

6=???==

--ππo c LC f Hz

由前面分析可知,ESR 零点频率使得幅频特性由斜率-40dB/dec 突然转到-20dB/dec,此点频率为

2500106521

216

=??==

-ππesr o esr R C f Hz

在调制器中G m =0.5(U sp -1)/3,当占空度D =0.5时,U o =5V,U sp =11V,因为U o =(U sp -1)T on /T ,于是,

G m =0.5(11-1)/3=1.67,即+4.5dB.

T 3V

图 6.39 正激变换器反馈环路设计举例

对于普通SG1524型PWM 芯片,误差放大器的参考输入为2.5V ,当U o =5V 时,R 1=R 2,采样网路增益

G s -6dB,所以

G m +G s =4.5-6=-1.5dB 。

幅频特性G t 是各单元幅频特性相加G L + G m + G s 如图6.40中曲线ABCD 所示。A 到转折频率806Hz (B )为G m +G s =-1.5dB 。在B ,曲线转折为斜率-40dB/dec,并一直继续到ESR 的2500Hz 零点(C )。在C 转折为-20dB/dec 斜率。

现在选择穿越频率为开关频率达1/5,即20kHz 。从幅频特性G t 上,20kHz 处是-40dB (数值为1/100)。因此,为保证环路增益在此频率为零,对应20kHz 穿越频率误差放大器的增益应为+40dB 。误差放大器增益加上曲线ABCD 的总增益必须以斜率-20dB/dec 穿越,误差放大

器的幅频特性如图6.40所示曲线EFGH.曲线上的F 到G 斜率为零,因为在20kHz 处曲线ABCD 斜率已经是-20dB/dec.

用Ⅱ型误差放大器就可以获得相频特性在F 到G 水平增益。Ⅱ型误差放大器水平部分增益是R 2/R 1。如果R 1任意取1k Ω,R 2则为100k Ω.

在f z 有一个零点来增加低频增益,以衰减电网纹波;极点位于G 点,用来降低高频增益,以减少尖峰噪声传到输出。很好分配零点和极点位置,获得希望的相位裕度。

假定相位裕度为45°.环路在20kHz 的总相移位180-45=135°。但LC 滤波器产生滞后相移如式(6-66)。由此式得到对于f c0=20kHz 和f esa =2.5kHz 相位滞后是97°(表6.2)。于是,误差放大器仅允许135-97=38°.表6.1中若误差放大器滞后38°,k 稍大于3即可。

为了保证足够的裕度,假定k =4,产生相移为28°,加上LC 滤波器的97°滞后相移,总的相移滞后125°,因此相位裕度为180-125=55°,即在f c0有55°裕度。

k =4时,零点频率f z =20/4=5kHz ,式(6-59)中f z =(2πR 2C 1)-1.R 2=100k Ω,C 1=(2π×105×

5×103)-1=318×10-12F =318pF 。极点在f p =20×4=80kHz 。由式(6-59)得到f p = (2π×

R 2C 2)-1.R 2=100k Ω,则C 2=(2π×105×8×104)-1=20×10-12=20pF 。设计完成的幅频特性如图6.40

所示。曲线是总环路幅频特性。它是曲线ABCD 和EFGH 之和。

还应当注意到取样电阻是R 1的一部分,实际R 1’= R 1- R s1// R s2。

6.4.10 采用的Ⅲ型误差放大器和传递函数

I E

+60

J

+40 F G

+20 K

L H

0 M A B N

-20

C -40 O -60

102 103 104 105 D f /Hz

图6.40 幅频特性-Ⅱ型误差放大器

当输出滤波电容具有ESR 时,输出纹波为R esr ΔI ,其中R esr =ESR ,而ΔI 是两倍的最小直流电流。大多数铝电解电容具有ESR 。同时大多数电解电容有ESR ×C =65×10-

6。因此减少纹波,减少

ESR ,就是增加电解电容的电容量,

当然增加了电容的体积,可能增加得太大。

近年来,有些厂能生产出基本上没有ESR 的电解电容,以适合要求绝对最小纹波场合。如采用这样零ESR 的电容,大大影响误差放大器反馈环路的设计。在输出电容有ESR 时,通常f c 0在输出滤波的斜率-20dB/dec 上。这需要幅频特性在f c 0处水平的Ⅱ型误差放大器(图6.33)。

如果电容ESR=0,LC 的幅频特性在转折频率f c =(2π

LC )-1 以后,幅频特性以斜率-40dB/dec 继续下降(图

6.41(a))。这样可以将误差放大器幅频特性设计成在希望的f c 0与LC 的损耗数值相等,符号相反。而环路增益以斜率-20dB/dec 穿越f c 0,必须将误差放大器的幅频特性在f c 0

中心区设计成+20dB/dec 斜率(图6.41(b)中曲线EFGHI)。 误差放大器的幅频特性不允许在低频方向下降。如果下降,不能保证对电网低频纹波的抑制能力。在某频率f z (图6.41(a)),幅频特性必须转向在低频方向形成+20dB/dec 斜率。在6.4.5节已经说明,误差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中相同频率f z 提供两个零点得到由-20dB/dec 转向-20dB/dec 。在f z 以下,增益向高频方向以-20dB/dec 下降。因为由假

定的原点极点提供。在f z 第一个零点将增益斜率转为水平。第二个零点转向+20dB/dec 。在远大于f c 0以上的频率不允许增益继续以+20dB/dec 上升。如果这样,增益在高频时很高,并将高频噪声传递到输出端。正如4.5节讨论的,在H 点的频率f p 提供两个极点,第一个极点转向水平,第二个转向-20dB/dec 。具有图6.41(a)幅频特性的的误差放大器叫做Ⅲ型误差放大器(Venable 命名的)。

因为对于Ⅱ型误差放大器,两个零点f z 和两个极点f p 的位置决定了f c 0的相位滞后。在f z 和f p 之间的分开越宽,相位裕度就越大。同时对于Ⅱ型误差放大器,f z 越移向低频,对100Hz 纹波衰减越差。

f p 越移向高频,抑制高频噪声也越差。在通过到输出端高频分量就越大。

系数k 说明f z 和f p 之间的相对位置。这里设定k =f c 0/f z =f p /f c 0。在下一节,将计算由于f z 点双零点在f c 0的相位提升和由于f p 的双极点在f c0的相位滞后。 6.4.11 由于传递函数零点和极点Ⅲ型误差放大器的相位滞后

在6.4.7节指出由于频率f z 零点在f c 0的相位提升为k f f z c zb 1

01tan )/(tan --==?(式(6-64))。

如果在频率f z 有两个零点,提升的相位相加。因此由于两个相同频率f z 的零点在f c0的提升为

k zb 12tan 2-=?。

f/

D (b) 图6.41 输出电容无ESR 和需要误差放大器

校正幅频特性

相似的,因频率f p 的极点在f co 的相位滞后为)/1(tan 1k lp -=?(式(6-65))。由于在频率f p 的两个极点的相位滞后也是相加。在f c0因频率f p 的两个极点的相位滞后为)/1(tan 212k lp -=?。相位提升和相位滞后加上90°滞后,此90°是固有原点极点90°。因此Ⅲ型误差放大器总相位滞后为 k

k tl 1

tan

2tan 2901

1

--+-=ο

? (6-68) 通过Ⅲ型误差放大器的总的相位滞后根据不同的k 值按式(6-68)计算,如表6.3所示。

比较表6.3和表6.1可以看到,带有两个零点和两个极点的Ⅲ型误差放大器远小于Ⅱ型误差放大器的相位滞后。Ⅱ型仅有一个极点和一个零点。然而Ⅲ型误差放大器用于滤波电容无ESR 的 LC 滤波器,以减少相位滞后低于180°。因此低相位滞后的Ⅲ型误差放大器上必

开关电源设计与制作

《自动化专业综合课程设计2》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开关电源设计与制作 院(系):机电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0803 学生姓名:程杰 学号:20081184111 指导教师:雷丹 2011年11月14日至2011年12月2日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制

目录 1.开关电源简介 (2) 1.1开关电源概述 (2) 1.2开关电源的分类 (3) 1.3开关电源特点 (4) 1.4开关电源的条件 (4) 1.5开关电源发展趋势 (4) 2.课程设计目的 (5) 3.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5) 4.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5) 4.1开关电源基本结构 (5) 4.2系统总体电路框架 (6) 4.3变换电路的选择 (6) 4.4控制方案 (7) 4.5控制器的选择 (8) 4.5.1 C8051F020的内核 (8) 4.5.2片内存储器 (8) 4.5.312位模/数转换器 (9) 4.5.4 单片机初始化程序 (9) 4.6 输出采样电路 (10) 4.6.1 信号调节电路 (10) 4.6.2 信号的采样 (11) 4.6.3 ADC 的工作方式 (11) 4.6.4 ADC的程序 (12) 4.7 显示电路 (13) 4.7.1 显示方案 (13) 4.7.2 显示程序 (14) 5.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1.开关电源简介 1.1开关电源概述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它运用功率变换器进行电能变换,经过变换电能,可以满足各种对参数的要求。这些变换包括交流到直流(AC-DC,即整流),直流到交流(DC-AC,即逆变),交流到交流(AC-AC,即变压),直流到直流(DC-DC)。广义地说,利用半导体功率器件作为开关,将一种电源形式转变为另一种电源形式的主电路都叫做开关变换器电路;转变时用自动控制闭环稳定输出并有保护环节则称为开关电源(SwitchingPower Supply)。 将一种直流电压变换成另一种固定的或可调的直流电压的过程称为DC-DC交换完成这一变幻的电路称为DC-DC转换器。根据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的关系,DC-DC 转换器可分为非隔离式DC-DC转换器和隔离式DC-DC转换器。降压型DC-DC 开关电源属于非隔离式的。降压型DC-DC转换器主电路图如1: 图1 降压型DC-DC转换器主电路 其中,功率IGBT为开关调整元件,它的导通与关断由控制电路决定;L和C为滤波元件。驱动VT导通时,负载电压Uo=Uin,负载电流Io按指数上升;控制VT关断时,二极管VD可保持输出电流连续,所以通常称为续流二极管。负载电流经二极管VD续流,负载电压Uo近似为零,负载电流呈指数曲线下降。为了使负载电流连续且脉动小,通常串联L值较大的电感。至一个周期T结束,在驱动VT导通,重复上一周期过程。当电路工作于稳态时,负载电流在一个周期的初值和终值相等。负载电压的平均值为:

开关电源课程设计报告

现代电源技术课程实践报告 院系: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自动化一班 姓名: 李向伟 学号: 111101007 指导老师:苗风东

一、设计要求 (1)输入电压:AC220±10%V (2)输出电压: 12V (3)输出功率:12W (4)开关频率: 80kHz 二、反激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图2-1 反激稳压电源的电路图 三、 反激电路主电路设计 (1)(1)Np Vdc Ton Vo Tr Nsm -=+ (3-1) 1. 反激变压器主电路工作原理 反激式变换器以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深受广大开发工程师的喜爱,它特别适合小功率电源以及各种电源适配器.但是反激式变换器的设计难点是变压器的设计,因为输入电压范围宽,特别是在低输入电压,满负载条件下变压器会工作在连续电流模式(CCM),而在高输入电压,轻负载条件下变压器又会工作在不连续电流模式(DCM);另外关于CCM 模式反激变压器设计的论述文章极少,在大多数开关电源技术书籍的论述中,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均按完全能量传递方式(DCM

模式)或临界模式来计算,但这样的设计并未真实反映反激变压器的实际工作情况,变压器的工作状态可能不是最佳.因此结合本人的实际调试经验和心得,讲述一下不完全能量传递方式(CCM)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 1)工作过程: S 开通后,VD 处于断态,W1绕组的电流线性增长,电感储能增加; S 关断后,W1绕组的电流被切断,变压器中的磁场能量通过W2绕组和VD 向输出端释放。 反激电路的工作模式: 反激电路的理想化波形 S u S i S i V D t o t o ff t t t t U i O O O O 反激电路原理图

开关电源闭环反馈响应及测试

开关电源闭环反馈响应及测试 开关电源依靠反馈控制环路来保证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得到所需的电压和电流。反馈控制环路的设计影响到许多因素,包括电压调整、稳定性和瞬态响应。当某个反馈控制环路在某个频率的环路增益为单位增益或更高且总的相位延迟等于360 时,反馈控制环路将会产生振荡。稳定性通常用下面两个参数来衡量: 相位裕量:当环路增益为单位增益时实际相位延迟与360 间的差值,以度为单位表示。 增益裕量:当总相位延迟为360 时,增益低于单位增益的量,以分贝为单位表示。 对多数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当环路增益大于0dB时,相位裕量都大于45 (小于315 )。当环路相位延迟达到360 时,增益裕量为-20dB或更低。 如果这些条件得到满足,控制环将具有接近最优的响应;它将是无条件稳定的,即不会阻尼过小也不会阻尼过大。通过测量在远远超出控制环通常操作带宽的情况下控制环的频率响应,可以保证能够反映出所有可能的情况。 一个单输出开关电源的控制环增益和相位响应曲线。测量是利用一个GP102增益相位分析仪(一种独立的用来评价控制环增益和相位裕量的仪器)进行的,然后输入到电子表软件中。 在这一例子中,从0dB增益交点到360 测量得到的相位裕量为82 (360 到 278 )。从0dB增益交点到相位达到360 的增益裕量为-35dB。把这些增益和相位裕量值与-20dB增益裕量和60 相位裕量的目标值相比较,可以肯定被测试电源的瞬态响应和调节是过阻尼的,也是不可接受的。 0dB交点对应的频率为160Hz,这导致控制环的响应太慢。理想情况下,在1或2KHz处保持正的环增益是比较合适的,考虑到非常保守的增益和相位裕量,不必接近不稳定区即可改善控制环的动态特性。当然需要对误差放大器补偿器件进行一些小的改动。进行修改后,可以对控制环重新进行测试以保证其无条件稳定性。通常可利用频率响应分析仪(FRA)或增益-相位分析仪进行这种测量。这些仪器采用了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技术,因为被测信号经常很小且被掩盖在噪声和电源开关台阶所产生的失真中。DFT用来从中提取出感兴趣的信号。 测试信号注入 为进行测量,FRA向控制环中注入一个已知频率的误差信号扰动。利用两个FRA通道来判断扰动要多长时间才能从误差放大器输入到达电源输出。 扰动信号应该在控制环反馈信号被限制在单条路径的地方注入,并且来自低阻抗的驱动源。连接到电源输出或误差放大器输出的反馈路径是注入扰动信号的好地方。 通过信号发生器通过一个隔离变压器连接到测试电路,以保证FRA信号发生器和被测试电路间的电气隔离。注入方法将扰动信号注入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入。对于电源输出电压在FRA最大输入电压限制以内的情况,这一方法是合适的。 如果被测量电源的输出电压比FRA最大输入电压还要高,那么第一种注入方法就不适用了。扰动信号被注入到误差放大器的输出,此处的控制环对地电压比较低。如果电源电压超过FRA输入范围则应采用这种注入方法。

开关电源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开关电源设计 英文题目switch source design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美的内部资料-QMN-J33[1].228-2009_电流检测电路设计指引

美的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设计规范规范编号:QMN-J33.228-2009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指引 (发布日期:2009-04-02) 1范围 本设计指引对电流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各器件的参数计算选择,相关技术要求和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本设计指引适用于美的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的电流检测电路的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MN-J52.053 电流互感器(原标准号05.132) 3定义 无 4总述 在空调整机上,常用到电流互感器检测压缩机工作电流,下面根据常用电流检测电路介绍其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1

美的家用空调国内事业部设计规范规范编号:QMN-J33.228-2009 5电路原理 5.1电路原理图 5.2工作原理简介 在了解电路工作原理之前,首先简单介绍电流互感器CT1的工作原理。电流互感器实际是一个线性变压器。其输入电流(被检测电流)与输出电流跟它的内部线圈匝数成正比关系(均为交流电流量)。这样我们开始叙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假如检测压缩机电流值为Ii,根据电流互感器固定的初级/次级线圈匝数比(常量)C,可确定输出电流(为交流)Io=Ii/C;在选取负载电阻R6(通常为1KΩ、1%)时,其阻值远远小于两分压电阻值。这样,R6的阻值约等于实际的负载电阻值。于是,R6两端的电压Uo=R6*Io=R6*Ii/C;(注:此为交流电压值)。 在经过整流二极管D10半波整流后(由于MCU 的A/D口所需输入电流很小,此处按严格的计算关系),二极管D10的负极与地之间的直流电压V1=1.414/2*Uo=0.707*R6*Ii/C;要减掉二极管上的压降约0.5V。 直流电压V1在分压电阻R14和R13上分压,得出该点的电压值V2=R13/(R13+R14)*V1=R13/(R13+R14)*(0.707*R6*Ii/C-0.5),这就是最终输入到芯片检测口的压缩机电流参数模拟量(该值仍需通过实验最终确定。电流互感器0057W对应不同分压电阻R14时输入到芯片检测口的电压参数表见附录)。 直流电压V2必须经过电解电容E6平滑波形,成为较平稳的电压模拟量输入到芯片A/D口。钳位二极管D9目的是确保输入到芯片口的模拟量不大于5V,以保证芯片的工作可靠性;电阻R12和电容C8滤除输入量的高频成分,减小其对MCU的影响。 5.3各元器件作用 电流互感器CT1——将要求检测的交流电流转化成电压信号(交流); 模拟负载电阻R6——主要是为CT1的磁场转化提供一个偏置电阻,保证CT1内部的转化磁场处 于非饱和状态; 2

300w开关电源设计(图纸)

TND313/D Rev 3, Sep-11 High-Efficiency 305 W ATX Reference Design Documentation Package ? 2011 ON Semiconductor.

Disclaimer: ON Semiconductor is providing this reference design documentation package “AS IS” and the recipient assumes all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and/or commercialization of this design package. No licenses to ON Semiconductor’s or any third party’s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conveyed by the transfer of this documentation. This reference design documentation package is provided only to assist the customers in evaluation and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reference design. The design intent is to demonstrate that efficiencies beyond 80% are achievable cost effectively utilizing ON Semiconductor provided ICs and discrete components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inexpensive components. It is expected that users may make further refinements to meet specific performance goals.

LED开关电源设计

《开关电源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熊春宇 姓名:李丽丽 学号:200701071235 电话:136664664296

LED照明驱动开关电源设计 (李丽丽,大庆师范学院物电学院07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摘要:LED照明驱动设计了恒流输出、空载保护、隔离输出及EMC等功能.系应用于LED 照明驱动的开关电源电路。采用PWM自动调节实现恒流输出,稳压管过压锁定实现空载保护,电磁隔离和光隔离实现隔离输出。经过多次的运行与检测,实践证明该电路恒流输出稳定,发热量低。本设计体积小,微调反馈电路可设置作为为LED驱动常用的350mA或700mA恒流输出。可广泛适用于生活照明,商用照明。 关键词:LED驱动电源;发热低恒流;隔离低成本 Abstract:LED lighting design drive the constant-current output, the output and protection, isolation no-load EMC etc. Function. Is applied to the switch power LED lighting driving circuit. Using PWM automatic adjustment output voltage, the constant-current over-voltage protection tube, electromagnetic no-load realize locking and isolation realize isolation output isolation. After many operation and test,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nstant-current circuits, low heat stable output. This design, small size, fine-tuning feedback circuit can be set as the common 350mA LED drive or 700mA constant-current output. Life can be widely used in commercial lighting, lighting. Key words:Leds driving power;Fever is low;Constant flow;Isolation;Low cost 0概述 0.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全球能源紧张,提高电器的效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照明用电占据全球21%的总用电量,如果能提高照明用的的效率,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如何提高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延长照明系统的寿命,并且是绿色无污染的?取代白炽灯,荧光灯,节能灯的第四代照明灯具是什么?业界给出的答案就是LED灯照明。LED照明每W流明数可达到120lm。远高于白炽灯和日光灯,此外LED灯珠寿命可长达十万小时,并且绿色无污染。LED照明具备的这些优点决定了其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LED照明应用上的限制在于LED有固定的正向压降,电流也有上限(工作电流是影响LED寿命的主要因素)。大功率白光LED上的正向压降一般为3-4V,不能直接使用市电驱动。因此一个和LED灯珠匹配的高效,环保,长寿命的电源是必须的,这正是这次选题的意义与目的所在。 0.2研究现状 开关电源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由于LED驱动的降压技术大部分采用开关电源。因此即使是LED驱动电源真正进入研究的时间不算长,却无碍其技术的成熟。LED驱动要求的技术特点是:寿命长,体积小(特别商用照明和家用照明,最好可以内嵌到灯头)。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开关电源都需要一个输出滤波的电解电容,即使高品质的电解电容,工作在100摄氏度左右,寿命也只有1Wh左右。毫无疑问,电解电容正是LED灯整体寿命的瓶颈。而内嵌式驱动板上的电解电容,由于LED的发热以及驱动板本身的发热,长期在

按键和LED复用电路设计指引

电控设计规范按键和LED复用电路设计指引 1总述 在空调整机上,常常用到按键和LED显示电路,但由于芯片口资源有限,需要按键和LED复用芯片口,下面根据常用按键和LED复用电路介绍其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2电路原理 2.1电路原理图 2.2工作原理简介 74LS164芯片(以下简称164芯片):8位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 如图所示,数码管与LED采用共阳极驱动,164芯片Q0-Q7需输出低电平才能点亮与其对应的数码管字段或LED灯;164芯片输出口作为SEG口输出信号,主芯片口作为COM口, 且数码管和LED 的显示采用COM口逐一点亮,SEG口一次全亮的方式;由于数码管个位、十位和LED等的点亮时序不同,所以他们之间不会相互干扰; 由于数码管与LED显示用了3个COM口,建议按键扫描程序每隔8 ms左右进入一次,连续四次检测到按键输入就确定,如此可消除按键抖动,增强抗干扰; 由于按键扫描频率为8ms,远小于人眼能感知的闪烁频率12ms,因此数码管和LED灯看起来都是没有闪烁的。 2.3各元器件作用 第 1 页

在电路中,164芯片输出口Q0-Q7作为SEG口输出信号,包括数码管、LED显示信号及按键扫描信号; Q1、Q2分别控制数码管个位,十位的显示与否,Q3控制LED的显示与否; 电阻R28,R39,R40确保三极管Q1,Q2,Q3可靠导通与截止; 二极管D2-D9,D20-D26利用其单向导通的特性,起隔离作用,确保按键不相互干扰。 2.4各元器件的选型 该电路中各元器件可选择性较大,出于通用性和标准化考虑,经实际应用验证,各元器件选型标准要求如下: 5.4.1选择三极管Q1, Q2, Q3 一般选取三极管KTC9012 5.4.2选择二极管D2-D9,D20-D26 一般选取二极管1N4148 5.4.3选择电阻R8-R10,R38-R40,R11-R12 一般选取电阻2K,5% 5.4.4选择电阻R33,R34 一般选择电阻10K,5% 5.4.5选择电阻R16-R23 一般选择电阻330欧,5%。 5.5 LED或按键驱动电路的扩展 在实际应用中,如须用到更多的LED或者按键,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扩展: 5.5.1 扩展SEG口,可将164芯片换成移位串行输入-输出口更多的芯片,可任意扩展; 5.5.2 扩展COM口,可将主芯片I/O口作为新的COM口成组扩展,但不可任意扩展,否则时序难以错开,最大COM口数量与芯片运算能力有关。 第 2 页

高频开关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高频开关稳压电源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春季学期 起止时间:2016年6月25日至2016年6月27日

设计任务书11 高频开关稳压电源设计√ 一、设计任务 根据电源参数要求设计一个高频直流开关稳压电源。 二、设计条件与指标 1.电源:电压额定值220±10%,频率:50Hz; 2. 输出:稳压电源功率Po=1000W,电压Uo=50V; 开关频率:100KHz 3.电源输出保持时间td=10ms(电压从280V下降到250V); 三、设计要求 1.分析题目要求,提出2~3种电路结构,比较并确定主电路 结构和控制方案; 2.设计主电路原理图、触发电路的原理框图,并设置必要的 保护电路; 3.参数计算,选择主电路及保护电路元件参数; 4.利用PSPICE、PSIM或MATLAB等进行电路仿真优化;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四、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林渭勋等,《电力电子设备设计和应用手册》; 3.张占松、蔡宣三,《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电子工业 出版社。

目录 一、总体设计 (1) 1.主电路的选型(方案设计) (1) 2.控制电路设计 (4) 3.总体实现框架 (4) 二、主要参数及电路设计 (5) 1.主电路参数设计 (5) 2.控制电路参数设计 (7) 3.保护电路的设计以及参数整定 (8) 4.过压和欠压保护 (8) 三、仿真验证(设计测试方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9) 1、主电路测试 (9) 2、驱动电路测试 (10) 3、保护电路测试 (10) 四、小结 (11) 参考文献 (11)

超声波电路设计指导

超声波电路设计指导 1.超声波发射电路 τ 图1 发射电路 T IRFP840 耐压500V以上,额定功率10W以上的场效应管 U1 IR4426 电源电压用12V 注1:若使用IR4427,当注意其输入输出波形不反相,故须正 脉冲输入。 注2:U1极忌长时间导通。在U1与T之间可以插入限流电 阻保护U1,电阻不宜大,否则输出脉冲边沿会变得过缓;在 正常工作状态,U1只在极短时内导通,即使无限流电阻也不 致损坏。 R1 50K~1MΩ电阻取值与两次发射的最小间隔时间有关,间隔越长则回路充 放电时间可越长,R1可以越大。 建议设法取1MΩ,以便减小250V电源的输出电流。 C1 1000pF/1000V 高压瓷片电容 RL 510Ω 简要工作原理如下: 当T截止时,250V电压源通过R1和RL向C1充电。一般认为,持续充电时间大于5倍的回路充放电常数,则C1两端电压能基本达到250V,为驱动超声波发射做好准备。 当T瞬时导通,T、C1和RL构成放电回路。超声波传感器的阻抗约为50Ω,故C1中的电荷被快速释放,在超声波传感器上形成一个负向冲击脉冲,脉冲宽度约为0.5~1.5us。

图2 超声波传感器上信号波形示意2.超声波接收电路 限幅限幅放大检波后级放大比较 或1N60 图3 接收电路 图3中: (1)R1、R2取值一般为100~300Ω,与后级放大器输入阻抗大小有关。 (2)Ci不宜太大,否则超声波发射后电路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正常接收回波信号,故一般可小于0.1uF; 也不宜太小,否则信号损耗会比较大。 (3)通路上放大器的总增益应大于50dB,大于60dB则更佳。 (4)检波电路时间常数的选取要得当,太大则造成包络展宽,太小则单个回波脉冲会被检测成多个脉冲。可根据超声波工作频率确定,并通过观测检波输出波形加以矫正。 3.脉冲间隔测量电路 请参考并分析ultrasonic.ddb中图纸。 4.声波传导耦合剂 实验中,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探头探测实验样块。样块与探头的接触面、多个样块层叠时样块之间的接触面,可能因不平整而有空气间隙,影响声波传导,带来较严重的界面衰耗,故建议实验中使用清水在接触面涂抹填充,作为耦合剂,并压实接触面,减小声波传导损耗。 有些同学选择将样块完全浸没在一个盛水容器中。这种做法当十分小心操作,防止将探头完全浸没造成损毁!探头的前部为密封构造,故可局部浸入水中,但后部并不密封。 医学B超常用凡士林作耦合剂,若有条件使用,则效果或许更理想。

开关电源闭环设计详细说明书

6.4 开关电源闭环设计 从反馈基本概念知道:放大器在深度负反馈时,如输入不变,电路参数变化、负载变化或干扰对输出影响减小。反馈越深,干扰引起的输出误差越小。但是,深反馈时,反馈环路在某一频率附加相位移如达到180°,同时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就会产生自激振荡。 开关电源不同于一般放大器,放大器加负反馈是为了有足够的通频带,足够的稳定增益,减少干扰和减少线性和非线性失真。而开关电源,如果要等效为放大器的话,输入信号是基准(参考)电压U ref,一般说来,基准电压是不变的;反馈网络就是取样电路,一般是一个分压器,当输出电压和基准一定时,取样电路分压比(k v)也是固定的(U o=k v U ref)。开关电源不同于放大器,内部(开关频率)和外部干扰(输入电源和负载变化)非常严重,闭环设计目的不仅要求对以上的内部和外部干扰有很强抑制能力,保证静态精度,而且要有良好的动态响应。 对于恒压输出开关电源,就其反馈拓扑而言,输入信号(基准)相当于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分压器是反馈网络,这就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如果恒流输出,就是电流串联负反馈。 如果是恒压输出,对电压取样,闭环稳定输出电压。因此,首先选择稳定的参考电压,通常为5~6V或2.5V,要求极小的动态电阻和温度漂移。其.次要求开环增益高,使得反馈为深度反馈,输出电压才不受电源电压和负载(干扰)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纹波抑制。一般功率电路、滤波和PWM发生电路增益低,只有采用运放(误差放大器)来获得高增益。再有,由于输出滤波器有两个极点,最大相移180°,如果直接加入运放组成反馈,很容易自激振荡,因此需要相位补偿。根据不同的电路条件,可以采用Venable三种补偿放大器。补偿结果既满足稳态要求,又要获得良好的瞬态响应,同时能够抑制低频纹波和对高频分量衰减。 6.4.1 概述

电气自动化+PWM型开关电源电路设计

1 引言 当今社会,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离不开电力电子产品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当然任何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80年代计算机电源全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率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进入90年代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领域,程控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 1.1 什么是开关电源 电子电源是对公用电网或某种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并向各种用电负载提供优质电能的供电设备。它可分为线性电源和开关电源两种。应用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在一个电路中运行于“开关状态”,按一定规律控制开关,对电能进行处理变换而构成的电源,被称为“开关电源”。在实际应用中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电源可称之为开关电源,这三个条件就是:开关(电路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在开关状态而不是线性状态)、高频(电路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工作在高频而不是接近工频的低频)和直流(电源输出是 直流而不是交流)。广义地说,凡用半导体功率器件作为开关,将一种电源形态转变成另一形态的主电路都叫做开关变换电路;转变时用自动控制闭环稳定输出并有保护环 节的则称开关电源。 1.2 开关电源基本工作原理 开关电源以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启闭为基本原理,即通过控制开关晶体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或者脉冲频率调制方式(PFM)控制IC和外部电路构成。 开关电源有PWM调制、FWM调制和混合调制,这里选用PWM调制。PWM型开关电源的换能电路是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成脉冲电压,再将脉冲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输出。 图1-1 PWM型开关电源原理框图

开关电源设计教学内容

开关电源设计

开关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摘要 直流稳压电源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电器,电力或者电子设备都毫不例外的需要稳定的直流电压(电流)供电,它是电子电路工作的“能源”和“动力”。不同的电路对电源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很多电子设备和电路中需要一种当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电压仍能基本保持不点的电源。电子设备中的电源一般由交流电网提供,如何将交流电压(电流)变为直流电压(电流)供电?又如何使直流电压(电流)稳定?这是电子技术的一个基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很多,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线性电子稳压电源和开关稳压电源两类,他们又各自可以用集成电路或分立元件构成。开关稳压电源具有效率高,输出功率大,输入电压变化范围宽,节约能耗等优点。 一、引言 1.1基本要求 稳压电源。 1.基本要求 ①输出电压UO可调范围:12V~15V; ②最大输出电流IOmax:2A; ③U2从15V变到21V时,电压调整率SU≤2%(IO=2A); ④IO从0变到2A时,负载调整率SI≤5%(U2=18V); ⑤输出噪声纹波电压峰-峰值UOPP≤1V(U2=18V,UO=36V,IO=2A); ⑥DC-DC变换器的效率≥70%(U2=18V,UO=36V,IO=2A); ⑦具有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O(th)=2.5±0.2A; 1.2发挥部分 (1)排除短路故障后,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2)过热保护;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开关式直流稳压电源的控制方式可分为调宽式和调频式两种。实际应用中,调宽式应用较多,在目前开发和使用的开关电源集成电路中,绝大多数为脉宽调制(PWM)型。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改变开关器件的开通时间和工作周期的比值,即占空比来改变输出电压,通常有三种方式:脉冲宽度调制(PWM)、脉冲频率调制(PFM)和混合调制。PWM调制是指开关周期恒定,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占空比的方式。因为周期恒定,滤波电路的设计比较简单,因此本次设计采用PWM调制方式实现电路设计要求。主要框架如图1所示。由变压器降压得到交流电压,再经过整流滤波电路,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然后再经过DC-DC变换,由PWM的驱动电路去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产生一个稳定的电压源。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指导word文档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I) (基础训练部分) 张淑琴编撰 于枫校审 吉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2007年 9月

第一篇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包括选择课题、电子电路设计、组装、调试和编写总结报告等教 学环节。本篇介绍课程设计的有关知识。 l-l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 然后对方案中的各部分进行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部分连接在一 起,画出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一、明确系统的设计任务要求 对系统的设计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统的性 08、指标、内容及要求,以便明确 系统应完成的任务。 二、方案选择

这一步的工作要求是,把系统要完成的任务分配给若干个单元电路,并画出一个能表示各 单元功能的整机原理框图。 方案选择的重要任务是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完 成系统的功能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力争做到设计方案合理、可靠、 经济、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优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 个完整框图。框图必须正确反映系统应完成的任务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清楚表示系统的基 本组成和相互关系。 三、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根据系统的指标和功能框图,明确各部分任务,进行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和器 件选择。 1.单元电路设计 单元电路是整机的一部分,只有把各单元电路设计好才能提高整体设

计水平。

每个单元电路设计前都需明确本单元电路的任务,详细拟定出单元电路的性能指标,与前 后级之间的关系,分析电路的组成形式。具体设计时,可以模仿成熟的先进的电路,也可以 进行创新或改进,但都必须保证性能要求。而且,不仅单元电路本身要设计合理,各单元电 路间也要互相配合,注意各部分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关系。 2.参数计算 (1) 元器件的工作电流、电压、频率和功耗等参数应能满足电路指标的要求; (2) 元器件的极限参数必须留有足够裕量,一般应大于额定值的 1.5倍; (3) 电阻和电容的参数应选计算值附近的标称值。 3.器件选择 (1) 阻容元件的选择:电阻和电容种类很多,正确选择电阻和电容是很重要的。不同 1

开关电源闭环设计详细说明

开关电源闭环设计详细说明

6.4 开关电源闭环设计 从反馈基本概念知道:放大器在深度负反馈时,如输入不变,电路参数变化、负载变化或干扰对输出影响减小。反馈越深,干扰引起的输出误差越小。但是,深反馈时,反馈环路在某一频率附加相位移如达到180°,同时输出信号等于输入信号,就会产生自激振荡。 开关电源不同于一般放大器,放大器加负反馈是为了有足够的通频带,足够的稳定增益,减少干扰和减少线性和非线性失真。而开关电源,如果要等效为放大器的话,输入信号是基准(参考)电压U ref,一般说来,基准电压是不变的;反馈网络就是取样电路,一般是一个分压器,当输出电压和基准一定时,取样电路分压比(k v)也是固定的(U o=k v U ref)。开关电源不同于放大器,内部(开关频率)和外部干扰(输入电源和负载变化)非常严重,闭环设计目的不仅要求对以上的内部和外部干扰有很强抑制能力,保证静态精度,而且要有良好的动态响应。 对于恒压输出开关电源,就其反馈拓扑而言,输入信号(基准)相当于放大器的输入电压,分压器是反馈网络,这就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如果恒流输出,就是电流串联负反馈。 如果是恒压输出,对电压取样,闭环稳定输出电压。因此,首先选择稳定的参考电压,通常为5~6V或2.5V,要求极小的动态电阻和温度漂移。其.次要求开

环增益高,使得反馈为深度反馈,输出电压才不受电源电压和负载(干扰)影响和对开关频率纹波抑制。一般功率电路、滤波和PWM 发生电路增益低,只有采用运放(误差放大器)来获得高增益。再有,由于输出滤波器有两个极点,最大相移180°,如果直接加入运放组成反馈,很容易自激振荡,因此需要相位补偿。根据不同的电路条件,可以采用Venable 三种补偿放大器。补偿结果既满足稳态要求,又要获得良好的瞬态响应,同时能够抑制低频纹波和对高频分量衰减。 6.4.1 概述 图6.31为一个典型的正激变换器闭环调节的例子。 可以看出是一个负反馈系统。PWM 控制芯片中包含了误差放大器和PWM 形成电路。控制芯片也提供许多其他的功能,但了解闭环稳定性问题,仅需考虑误差放大器和PWM 。 对于输出电压U o 缓慢或直流变化,闭环当然是稳定的。例如输入电网或负载变化(干扰),引起U o 的变化,经R 1和R 2取样(反馈网络), 图6.31 典型的正激变换器闭环控制 **PWM 驱动EA R1R2Resr Co Lo Us Ns Nr Np Q1Ub Udc Uref Ut A B 误差放大Uea Uo Us 3V Uea 0Ut t0t1Ub ton ton T Uy B

开关电源防雷电路设计1

防雷电路开关电源防雷电路设计方案上网时间: 2010-08-30防雷电路开关电源防雷电路设计方案 雷击浪涌分析 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VLSI芯片),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浪涌电压可以从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窜入电脑设备,我们就这两方面分别讨论: 1)电源浪涌 电源浪涌并不仅源于雷击,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投切大负荷时都会产生电源浪涌,电网绵延千里,不论是雷击还是线路浪涌发生的几率都很高。当距你几百公里的远方发生了雷击时,雷击浪涌通过电网光速传输,经过变电站等衰减,到你的电脑时可能仍然有上千伏,这个高压很短,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微秒,或者不足以烧毁电脑,但是对于电脑内部的半导体元件却有很大的损害,正象旧音响的杂音比新的要大是因为内部元件受到损害一样,随着这些损害的加深,电脑也逐渐变的越来越不稳定,或有可能造成您重要数据的丢失。 美国GE公司测定一般家庭、饭店、公寓等低压配电线(110V)在10000小时(约一年零两个月)内在线间发生的超出原工作电压一倍以上的浪涌电压次数达到800余次,其中超过1000V 的就有300余次。这样的浪涌电压完全有可能一次性将电子设备损坏。 2)信号系统浪涌 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如电话线)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排除这些干扰将会改善网络的传输状况。 基于以上的技术缺陷和状况,本文根据实际使用设计了一种基于压敏电阻和陶瓷气体放电管的单相并联式抗雷击浪涌的开关电源电路。 防雷击浪涌电路的设计 本文所设计的是一种基于压敏电阻和陶瓷气体放电管的单相并联式抗雷击浪涌电路,并将其应用到仪表的开关电源上。整个电路包括防雷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其中防雷电路采用3个压敏电阻和一个陶瓷气体放电管组成复合式对称电路,共模、差摸全保护。与经典的开关电源电路组成防雷仪表的电源电路,采用压敏电阻并联,延长使用寿命,在压敏电阻短路失效后与开关电源电路分离,不会引起失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设计方案是:将压敏电阻和陶瓷气体放电管的单相并联式抗雷击浪涌电路应用到仪表的电源上。主要分为防雷电路部分和开关电源电路部分,电路简单,采用复合式对称电路,共模、差摸全保护,可以不分L、N端连接。使压敏电阻RV1位于贴片整流模块前端分别与电源L、N并联,主要来钳位L、N线间电压,压敏电阻RV0、RV2与陶瓷气体放电管FD1串联后接地,RV0与FD1串联主要是泄放L线上感应雷击浪涌电流,RV2与FD1串联主要是泄放由信号口串人24V参考电位上的能量,RV0、RV2短路失效后,FD1可将其与电源电路分离,不会导致失火现象。 RV1前端线路上串联了一个线绕电阻,当此RV1短路失效时,线绕电阻可起到保险丝的作用,将短路电路断开,压敏电阻属电压钳位型保护器件,其钳位电压点即压敏电阻参数选择相对比较重要(选压敏电压高一点的,通流量大一些的更安全、耐用,故障率低);根据通流容量要求选择外形尺寸和封装形式,本电路中采用561k-10D的压敏电阻与陶瓷气体放电

开关电源设计

&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开关电源设计 初始条件: 输入交流电源:单相220V,频率50Hz。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输出两路直流电压:12V,5V。 2、直流最大输出电流1A。 3、完成总电路设计和参数设计。 时间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复习有关知识,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搞懂原理,并准备收集设计资料,此阶段约占总时间的20%。 第二阶段:根据设计的技术指标要求选择方案,设计计算。 ) 第三阶段:完成设计和文档整理,约占总时间的40%。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 引言 (1) 1设计意义及要求 (2) 设计意义 (2) 开关电源的组成部分 (2) 开关电源的工作过程 (2) 开关电源的工作方式 (3) 脉宽调制器的基本原理 (3) 2方案设计 (5) ) 设计要求 (5) 方案选择 (5) 整流滤波部分 (6) 降压斩波电路 (7) 脉宽调制电路 (8) MOSFET管的驱动电路 (9) 总电路图 (11) 3主电路参数设定 (12) { 变压器、二极管、MOSFET管选择 (12) 反馈回路的设计 (13) MOSFET的驱动设计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一 (17) ]

引言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80年代计算机电源全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率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进入90年代开关电源相继进入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领域,远程控制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 开关电源高频化是其发展的方向,高频化使开关电源小型化,并使开关电源进入更广泛的应用领域,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推动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GBT和MOSFET构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 开关电源根据输入输出的性质不同可分为AC/DC和DC/DC两大类。AC/DC称为一次电源,也常称为开关整流器。值得指出的是,AC-DC变换不单是整流的意义,而是整流后又做DC-DC变换。所以说,DC-DC变换器是开关电源的核心。DC/DC称为二次电源,其设计技术及生产工艺在国内外均已成熟和标准化,所以学习设计开关电源有重要的意义。

三相检测电路设计指引

电控设计规范三相检测电路设计指引 1.1三相交流电: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120 °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 1.2相电压:火线对零线的电压。 1.3线电压:火线与火线间的电压。 2总述 在三相空调室外机上,常用到三相检测电路来检测三相电的相序和缺相,以达到保护压缩机的目的。下面介绍其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3电路原理 3.1电路原理图 图1 3.2工作原理简介 3.2.1在了解电路工作原理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三相交流电的知识。 所谓三相交流电是指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120 °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其三角函数表示为: 三相交流电有星型(Y)和三角形(Δ)两种接法,如图3所示: a星型接法b三角形接法 图3 星型接法采用三相四线制,有一根公共的零线;线电压是380VAC,相电压是220VAC,因此可以提供380VAC和220VAC电压,适用于三相负载平衡和不平衡的场合。目前市电是采用三相四线制的供电方式,本标准只适用于该接线方式。 三角形接法采用三相三线制,没有公共零线;只能提供380VAC线电压,一般用于三相平衡的场合。有些船舶等环境下使用,本标准不适用于该接线方式。 3.2.2从原理图1可以看到,需检测的电源是采用三相四线制方式,每一相的电压(A、B、C相和零线之间电压,220VAC)通过4007二极管和68K大功率电阻加到PC817光耦上,在正半周期光耦导通,负半周期则光耦截止;由于光耦输出端有上拉电阻,故光耦导通时芯片检测到低电平,光耦截止时芯片检测到高电平。A、B、C三相电的相差是120o,芯片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