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2021版高考生物(北京)一轮复习

第3讲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2021版高考生物(北京)一轮复习
第3讲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2021版高考生物(北京)一轮复习

第3讲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新课程标准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内容要求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

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

功能有重要作用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4)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

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名师解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明确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功能,从分子层面上认识细胞的组成,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了解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社会责任观。明确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备考指南:①建立元素化合物结构功能的思维链学习有机物;②结合表格和概念图,学习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

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计算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元素、结构与种类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功能的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 脱水缩合,物质b: 二肽,结构c: 肽键。

O中H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来源于羧基。

②H

2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1.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1)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 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1)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肽链数 ;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归纳如下(不考虑形成二硫键)

肽链 数目 氨基 酸数 肽键 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 多肽链相对 分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1条

m

m-1

m-1 am-18(m-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 条 m m-n m-n am-18(m-n)

至少n 个

至少n 个

注:a 为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与蛋白质中的氮原子数、氧原子数相关的计算

(1)由于R 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故以 氮 原子数或 氧 原子数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2)氮原子数=肽键数+ 肽链 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 (3)氧原子数=肽键数+ 2 ×肽链数+R 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下图表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思考相关问题:

(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中通常含有S,S 元素在b 中存在于哪部分?

(2)①过程形成的化学键的分子式是 ,发生场所是在细胞中的 上。

(3)若该蛋白质是胰岛素,那么②发生的场所是哪里?

(4)图中③和④分别是什么过程?有何区别?

答案(1)存在于b的R基中。

(2)—NH—CO—或—CO—NH—核糖体

(3)由多肽到成熟分泌蛋白的形成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

(4)③是变性的过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但肽键不断裂;④是水解的过程,多肽中肽键断裂。

考向一考查氨基酸种类及结构特点

1.下图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④在一种蛋白质内约有20种

B.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②和③

C.结构④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一般不参与脱水缩合

D.生物体内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需要n种密码子

1.答案 C ①为氨基,③为羧基,④为侧链基团(R基)。构成人体氨基酸的种类约有20种,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但一种蛋白质不一定由20种氨基酸组成,A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氢来自①和③,B错误;生物体内n个氨基酸形成一条多肽链需要n个密码子而不是需要n种密码子,D错误。

2.(2018江苏常州检测)下面是三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下列有关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化合物可以用一个结构通式表示

B.三种化合物的共同点之一是都含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

C.三种化合物都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的游离氨基数相同

2.答案 B 三种物质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可用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表示,A正确;图中三种氨基酸的共同点之一应为“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错误;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产生紫色反应,是由于蛋白质中有肽键,氨基酸中无肽键,故不能与双缩

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正确;三种化合物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中游离的氨基数都是1,D正确。题后悟道·方法

“两看法”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考向二考查对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3.(2019北京五十五中阶段性调研)细胞受到冰冻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当接近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分子中相邻近的巯基(—SH)氧化形成二硫键(—S—S—)。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二硫键仍保留(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巯基位于氨基酸的R基上

B.解冻后蛋白质功能可能异常

C.结冰和解冻过程涉及肽键的变化

D.抗冻植物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

3.答案 C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巯基应位于R基上,A正确;依题意,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所以蛋白质功能可能发生异常,B正确;依题意,冰冻时巯基氧化形成二硫键,解冻时蛋白质氢键断裂,并未涉及肽键的变化,C错误;细胞受到冰冻时,巯基会氧化形成二硫键,根据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可推知抗冻植物具有较强的抗巯基氧化能力,D正确。

4.(2018北京五十五中期中阶段性调研)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4.答案 C 蛋白质的功能主要取决于组成它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A正确;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可以形成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中,抗体将保持其生物活性,C错误;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D正确。

题后悟道·归纳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一、二、三、四、五”

考向三蛋白质的相关计算与分析

5.某化合物为一种分泌蛋白,该蛋白成熟之前由一条多肽组成,且肽链内部无二硫键,成熟后,该多肽被水解成了四条相对较短的肽,且此四条肽链内部及之间共形成了5个二硫键。假设该蛋白成熟过程中氨基酸残基数未变,那么该蛋白由未成熟的一条肽链变成成熟状态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改变为( )

A.增加了44

B.增加了26

C.减少了24

D.减少了54

5.答案 A 该蛋白由一条肽链变成四条相对较短的肽,应有三个肽键被水解,即有三个水分子参与水解,同时形成了5个二硫键,形成一个二硫键,需要失去两个氢原子,因此该蛋白成熟的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了18×3-2×5=44,A正确。

6.如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

C.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 600

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4个游离的羧基

6.答案 C 该蛋白质分子含有2条肽链,且2条肽链之间由2个肽键连接,故该分子一共含有200个肽键,A错误;由图可知,第70位、120位的氨基酸R基上有氨基,故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200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202个氨基,B错误;合成该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与形成的肽键数相等,故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200=3 600,C正确;该蛋白质分子含有2条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D错误。

题后悟道·方法

(1)环状肽的结构与计算

环状肽如图所示:

根据图示可知,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由于环状肽首尾氨基酸彼此相连,故形成一个环状肽时,比形成一条直链肽要多脱去一个水分子)。

(2)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中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的氢的相对分子质量,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

考点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结构层次

2.核酸的功能与分布

(1)

(2)

3.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生物大分子(多聚体) 基本单位(单体)多糖单糖

蛋白质氨基酸

核酸核苷酸

1.比较法区分生物体中核苷酸种类与碱基种类

病毒细胞生物

2.列表法比较核酸、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氧化分解产物

比较项目DNA RNA 蛋白质

初步水

解产物

4种脱氧核苷酸 4种核糖核苷酸多肽

彻底水解产物脱氧核糖、含

氮碱基和磷酸

核糖、含氮碱

基和磷酸

氨基酸

氧化分解产物CO

2

、H

2

O、尿素和磷酸盐等CO

2

、H

2

O和尿素

甲图表示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乙图是甲图中某种物质的单体结构图。试分析:

(1)甲图中X、Y各代表何类元素?

(2)请写出甲图中A、B、C所代表的物质名称,并写出推断依据。

(3)人体细胞中①~④发生的场所分别是什么?

(4)C具有多样性,从c角度分析原因是。A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1)X代表N、P;Y代表N。

(2)A代表DNA、B代表RNA、C代表蛋白质。A为DNA,可自我复制,DNA可转录为RNA进而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①②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其次发生于叶绿体和线粒体,③④只发生于核糖体或细胞质。(4)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a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考向一考查核酸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1.(2019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下列有关细胞中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中都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通常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1.答案 B 叶绿体和线粒体同时含有DNA和RNA,核糖体只含有RNA,无DNA,A错误;翻译时,一条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提高翻译的效率,B正确;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真核细胞中DNA分子中碱基对数大于基因中碱基对数之和,D错误。

2.如图中a、b和c构成了化合物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b和c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

C.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m中的一种

D.禽流感病原体和幽门螺杆菌体内的m都为4种

2.答案 C 腺嘌呤可与脱氧核糖、核糖相连,故若c为腺嘌呤,则m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a磷酸和b五碳糖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B错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形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正确;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只含有RNA),其体内的m(核糖核苷酸)有4种,而幽门螺杆菌是细菌,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体内的基本单位m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D错误。

题后悟道·方法

“三看法”快速确认DNA、RNA

考向二考查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

3.(2020北京西城期末)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

B.生物大分子均由其各自的基本单位缩(聚)合而成

C.核酸的多样性是由碱基的数量、排列顺序决定的

D.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结构的多样性

3.答案 D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这些物质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构成的,A正确;蛋白质、核酸、多糖的单体分别为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这些单体构成各自的生物大分子,B正确;碱基的数量、排列顺序决定了核酸的多样性,C正确;蛋白质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D错误。

4.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小分子物质a只含有C、H、O、N

B.过程④和③都发生于核糖体上

C.遗传信息位于A上,密码子位于D上

D.B折叠成E的过程可能在内质网上完成

4.答案 A 从图中A、D、B的关系及染色体的成分可判断,A是DNA,D是RNA,B是多肽,E是蛋白质,进一步可判断a是脱氧核苷酸,b是氨基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元素是C、H、O、N、P,A错误。

题后悟道·归纳

核酸和蛋白质的联系

考点三糖类、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1.细胞中的糖类

(1)元素:仅由 C、H、O 元素构成。

(2)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2.细胞中的脂质

糖类、脂质的区别与联系

比较糖类脂质

元素组成C、H、O

C、H、O(N、P),其中脂肪、固醇只含C、H、O ,

磷脂含C、H、O、N、P

合成部位葡萄糖、淀粉:叶绿体

糖原: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主要的能源物质

参与细胞( 细胞壁)的构成,核糖、脱

氧核糖参与核酸的组成

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如糖原、

淀粉

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如脂肪

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胆固醇

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

联系糖类脂肪

哺乳动物越冬时,褐色脂肪组织在维持体温恒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研究人员以雄性布氏田鼠为实验材料展开相关研究。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对照冷处理1 d 冷处理4周

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

蛋白质总量(mg)

3.5 5.3 10.4

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

激素含量(ng/mL血清)

0.57 1.00 1.48

(1)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生理意义?

(2)根据表中的数据,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

答案(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过程中,随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总量逐渐增多,生理意义是: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的酶数量增多,促使其产热增多。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推测雄性布氏田鼠在寒冷条件下褐色脂肪组织产热的调节机理是:田鼠处于寒冷环境中,在神经调节下,由下丘脑释放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进而导致垂体分泌的TSH(促甲状腺激素)增多,TSH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于脂肪组织细胞,促进细胞代谢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多,最终产热增多。

考向一考查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脱氧核糖参与DNA和ATP的组成

B.麦芽糖和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还原性糖

C.糖参与形成的糖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

D.肌糖原通过水解为葡萄糖直接补充人体降低的血糖

1.答案 C 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构成ATP的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麦芽糖是植物细胞内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还原性糖,B错误;糖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通常以此作为判断细胞膜内外的标志,C正确;肝糖原通过水解为葡萄糖直接补充人体降低的血糖,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D错误。

2.如图为糖的分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淀粉和纤维素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C.动物中的糖原都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

2.答案 D 纤维素是结构物质,不储能;细胞识别主要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糖蛋白是由

多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肌糖原不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相互转换,所以A、B、C都错误。纤维素的单体为葡萄糖,D正确。

题后悟道·归纳

高考常考的“糖”

(1)还原糖与非还原糖:还原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非还原糖包括

蔗糖、多糖等。

(2)RNA、DNA、ATP中的糖依次为核糖、脱氧核糖、核糖。

(3)植物细胞壁中的糖:纤维素。

(4)细胞膜中的糖:糖蛋白、糖脂。

(5)病毒中的糖:RNA病毒含核糖,DNA病毒含脱氧核糖。

考向二考查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3.(2019山东济南济钢中学期末考试)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

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

3.答案 A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A正确;维生素D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物质,B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中因含有较大比例的H,故彻底氧化后比糖类产能多,C错误;脂质在内质网上合成,D错误。

4.据表中分析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各元素比例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释放能量产生的水

脂肪75% 13% 较多较多X

糖类44% 50% 较少较少Y

A.相同质量条件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的H元素的比例是12%

C.相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量X

D.脂肪中H元素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的能量较多

4.答案 C 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脂肪的H含量多,氧化分解产生的还原氢多,所以耗氧量多,产生的水也多,释放的能量也多,A、D正确,C错误;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故H元素的比例为1-75%-13%=12%,B正确。

题后悟道·归纳

澄清脂肪、磷脂、固醇与脂质

脂肪是脂质中的一类物质,脂质除包括脂肪外,还包括磷脂和固醇等。脂肪、固醇的元素组成只有C、H、O三种,磷脂的元素组成除C、H、O外,还含有N、P。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的一种。固醇则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

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流程

3.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注意问题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的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 ②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③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4)DNA 和RNA 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1.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再用吡罗红染液

B.用8%的盐酸的目的之一是使DNA与蛋白质分离,使DNA水解

C.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

D.用高倍显微镜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呈绿色的细胞质和呈红色的细胞核

1.答案 C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加入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即两种试剂是同时加入的,A错误;加入盐酸的目的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使蛋白质和DNA分离便于染色,但不能使DNA水解,B错误;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对核酸的破坏,C正确;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D错误。

2.下图表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B.②表示水解,需要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

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

D.④表示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标本先后进行染色

2.答案 D ④表示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标本同时进行染色,D错误。

网络构建要语强记

填充:① C 、H 、O 、N

③ 肽键

④ 功能

⑤ 免疫 ⑥ 种类 ⑦ 排列顺序 ⑧ 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 ⑨ C 、H 、O ⑩ 细胞核 脱氧核苷酸

双螺旋结构 细胞质

核糖核苷酸

C 、H 、O

脂肪、磷脂、固醇

1.一个特点: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一个概念: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 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形成一个肽键的过程。

3.一个过程: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由肽键连接氨基酸分子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分子。

4.多种功能: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调

节等多种功能。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 5.两个原因

(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

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

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2)高温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6.两类核酸

实验二细胞内糖原蛋白质及核酸的显示

实验二细胞内糖原、蛋白质及核酸的显示 [实验目的] 1.熟悉糖原、蛋白质、核酸在细胞内的主要存在部位。 2.了解细胞内糖原、蛋白质、核酸显示的原理和方法。 3.进一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用品] 1.材料:土豆、洋葱、肝糖原切片、蟾蜍。 2.器材:显微镜、载(盖)玻片、刀片、小镊子、解剖剪刀、染色缸、染色架。 3.试剂:革兰氏碘液、5%三氯醋酸、固绿染液、甲基绿·派洛宁染液、carnoy固定液、 酒精、丙酮。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糖原淀粉的显示 (一)原理 糖原和淀粉是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淀粉是一种植物多糖,贮藏于植物的种子、块茎、块根中。淀粉遇碘呈蓝色,这是由于碘被吸附在淀粉上,形成一复合物—碘化淀粉。碘化淀粉是不稳定的,极易被醇、氢氧化钠和热分解,因而使颜色褪去。其它多糖大多能与碘呈特异的颜色反应,这些呈色物质不稳定。糖原又称动物淀粉,是动物细胞内贮藏能量的多糖类物质。在肝脏中尤为丰富。可用过碘酸雪夫试剂反应(pe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简称pas反应检测。含乙二醇基的多糖在高碘酸的作用下氧化而产生双醛基,醛基进而与schiff氏液反应,使其中的无色品红变成紫红染料而附于含糖的组织上,着色的部分即为肝糖原。 (二)试剂配制 革兰氏碘液:称碘化钾1g,溶于50ml蒸馏水中,再加0.5g碘使之溶解。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50 ml,盛于棕色瓶内,保存暗冷处。

(三)方法 1. 淀粉 (1)马铃薯徒手切片。 (2)取一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吸管吸取革兰氏碘液一滴于马铃薯薄片上,盖上盖玻片。 (3)置光学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在多角形的薄壁细胞中,有许多椭圆形蓝色的颗粒,即为淀粉粒。 2. 糖原:在光镜下观察肝糖原切片(schiff氏反应肝组织切片),可见肝细胞略呈多角形,中央有1~2个染成蓝色圆形的细胞核。在细胞质中可见许多紫红色的小颗粒,即为肝糖原,如图2-1。 图 2-1 肝细胞的糖原 1.糖原颗粒 2.细胞核 二. 细胞内酸性蛋白质和碱性蛋白质的显示 (一)原理

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3讲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2012高三生物总复习教案第3讲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教学案 【考纲要求】 【考点分析】 【考点预测】 本节是生物学习的一个基础知识,对与本节单独考察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对于氨基 酸的结构特点及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氨基酸数目的计算仍然是考察的主要对象,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知识梳理】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特点 二、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1.元素组成 2. 基本单位 3. 肽链 三、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四、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五、试验探究: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重点解析】 一、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必须确定中心碳原子,然后确定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四部分:氨 基、羧基、R基、H原子。不同的氨基酸就是由它的R基确定的。在书写相关的化学基团时,其一端总是保留半个化学键,如--COOH —NH2、一R、一H= 2.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以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是判断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R基的不确定 性,因此在一个氨基酸中氨基和羧基的总数也就不确定。如天门冬氨酸有两个羧基,赖氨酸有两个氨基。 例1.某氨基酸分子含有 2 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的部位就是() A. 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B. 一定连在羧基上 C .在R基上 D ?与氨基端相连 解析:考察的是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的结构是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共同连在同一个C原子 上,还有一个R 基和一个H。 答案:C 二、蛋白质的结构层 1.元素组成 一定含有 C H、O N,由于R基中组成元素的不同,多数含有P、S,有的还含有Fe、Zn、Cu、B、Mn、I 等元素。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教学设计 阳春市第一中学何方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 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和大致含量 (2)能力: ①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 ②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认真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 2、感兴趣,有实验操作的基础。 3、材料试剂多,任务繁重,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法学法 1、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2、教法:组织者,引导者,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动员,知识准备 教师:介绍有关实验原理和检测方法(见板书) 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学习(讨论题见板书) 2、创设情景,任务驱动 提供一种水果组织(苹果),学生自带一样自己感兴趣的组织进行检测。

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如何准确检测出组织液各含哪种物质? 你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和试剂? 3、作出预测设计实验 (1)先预测,再检测。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和实测结果。 4、分组探究,自主学习 小组长:组织分工,材料仪器的分配和管理。 组员:对提供的一种组织液和自带的组织用相应试剂进行检测。根据特定的颜色反应尝试分析其中有机物的种类,比较各种有机物的含量。 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再探究课题见板书) 教师:不直接解疑,鼓励设计实验进行再探究 5、成果交流,评价反思 实验反思:预测与实测相符? 小组间的异同? 存在问题? 教师公布答案,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1)实验纪录表格的设计、实验结果和推论 (2)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3)创新思维和能力 6、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讨论: 今天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一样吗?对你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 依据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以致用。 五、教学反思 1、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 2、注重培养自疑自析的能力,“教为了不教”。 3、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 4、试剂用量的差异,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推断。 5、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课时的安排矛盾。 板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一、实验原理()+()()

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介绍

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介绍蛋白质和核酸是组成生命的主要生物大分子,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是后基因组时代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目前,研究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很多,今天,小编帮您来梳理下。 一、 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检测(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是一种检测蛋白质和DNA序列相互结合的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目前已用于研究RNA结合蛋白和特定的RNA序列的相互作用,是转录因子研究的经典方法。EMSA可检测DNA结合蛋白、RNA结合蛋白、特定的蛋白质,并可进行未知蛋白的鉴定。 二、 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是将样品中同抗体靶蛋白相互作用的DNA随免疫复合物沉淀,是研究体内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利用该技术不仅可以检测体内反式因子与DNA的动态作用,还可以用来研究组蛋白的各种共价修饰以及转录因子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三、 / DNA Pull Down 蛋白质与RNA的相互作用是许多细胞功能的核心,如蛋白质合成、mRNA组装、病毒复制、细胞发育调控等。使用体外转录法标记生物素RNA探针,然后与胞浆蛋白提取液孵育,形成RNA-蛋白质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与链霉亲和素标记的磁珠结合,从而与孵育液中的其他成分分离。复合物洗脱后,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特定的RNA结合蛋白是否与RNA 相互作用。 四、RIP RIP 技术(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RNA 结合蛋白免疫沉淀)主要是运用针对目标蛋白的抗体把相应的RNA-蛋白复合物沉淀下来,经过分离纯化就可以对结合在复合物上的RNA 进行q-PCR验证或者测序分析。RIP 是研究细胞内RNA 与蛋白结合情况的技术,是了解转录后调控网络动态过程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miRNA 的调节靶点。 五、双 双报告基因用于实验系统中作相关的或成比例的检测,通常一个报告基因作为内对照,使另一个报告基因的检测均一化。理想的双报告基因方法应该使用户能够以萤火虫荧光素酶所具有的速度,灵敏和线性范围对同一样品中的两个报告基因同时测定。 六、酵母单杂交 酵母单最由技术发展而来的,通过对的表型检测,分析DNA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研究真核细胞内的。由于酵母单杂交方法检测特定与专一性相互作用的敏感性和可靠性,现已被广泛用于克隆细胞中含量微弱的、用生化手段难以纯化的特定转录因子。 蛋白-蛋白互作研究 一、酵母双杂交

第2讲糖类、蛋白质、核酸

第2讲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 考点一糖类与脂质的比较分析 名称 项目 糖类脂质 合成部位 细胞器:, 器官:和肌肉 主要是 与能量的 关系 主要的能源物质。 动物细胞中的、植物细胞 中的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与细胞膜 的关系 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糖类功能的全面理解 ①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a.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70%);b.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而纤维素为结构物质,非储能物质。 ②糖类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成分 a.是构成核酸的主要成分;b.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c.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组成。 ③糖类是细胞通讯、识别作用的基础,也是细胞膜的成分,如在细胞膜上糖类常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糖蛋 白。 (2)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的原因:相对于糖类、蛋白质,脂肪中C、H的比例高,而O比例小,故在氧化分解时,单位质量的脂肪较糖类、蛋白质消耗的氧气多,产生的水多,产生的能量也多。 考点二透视核酸的结构层次 1.完善核酸结构层次的相关名称 2.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生物类别核酸核苷酸碱基 遗传 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 含有和 两种核酸 细菌、人等 病毒 只含噬菌体 只含烟草花叶病毒 一、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1、元素组成一定含有 ....。 2、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 直接原因:、 、 <2> 根本原因:。 (3)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提供能量,将氨基酸合成为多肽,加工、合成蛋白质,负责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 二、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实验二-核酸及蛋白质序列的比对

实验二核酸及蛋白质序列的比对 姓名:班级:序号:指导老师: 一、实验内容 利用检索出的蛋白质和核酸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 二、实验步骤 键入上次实验获得的phyA的核酸序列编号(NM_100828),获得核酸及蛋白质序列。利用blastx程序寻找与phyA蛋白质序列相似性的序列→选择下列序列:sorghum propinquum(高粱);zea mays(玉米);水稻;大豆;arabidopsis thaliana (拟南芥);cyrtosia septentrionalis(血红肉果兰)→点击get select sequence按钮显示序列为纯文本格式文件→分别命名为各自的文件名保存在本地电脑上备用。 在数字基因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313009608.html,/找到dnaman及clustalx软件安装并进行多序列比对及分子进化树分析。 利用ebi上提供多序列比对工具再作一次比对https://www.360docs.net/doc/2313009608.html,/clustalw/。 选作核酸序列的比对 5、打开ncbi主页点击BLAST→学习网页左侧的BLAST FAQS及program guide 三、作业 1、绘制分子进化树,并标明各个物种phyA蛋白之间的序列相

似性。 2、根据你所学生物分类的知识,试解释该分子进化树的合理性 ①拟南芥: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目十字花科鼠耳芥属(拟南芥属) ②大豆: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目蝶形花科大豆属 ③血红肉果兰: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百合纲百合目兰科树兰亚科肉果兰属 ④水稻: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稻属 ⑤玉米: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玉米属 ⑥高粱:植物界种子植物门被子植物亚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高粱属 经过对比可得下列同源性关系 高粱 玉米

核酸、糖类和脂质

第4讲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考纲要求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观察DNA 、RNA 考点一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突破 功能(P26):细胞内 的物质。在生物体的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P26】 (1)实验原理(记忆) ① 和 对DNA 、RNA 的亲和力不同。__________使DNA 呈绿色;_____使RNA 呈红色。 ②利用甲基绿、吡罗红 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上的分布。 ③盐酸的作用:能够改变 , 同时使染色体中的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 与染色剂结合。 (2) 结果 结论 【易错警示】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分布实验中的4个注意问题 (1)选材:. 该实验能否选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 不能,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含叶绿体,其中含有的色素会遮盖实验出现的颜色, 能否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法观察DNA 和RNA 的分布。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的NaCl 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的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 进入细胞; b.使染色质中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④吡罗红甲基绿染液: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4)DNA 和RNA 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的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考点突破 (1)比较DNA 和RNA 在组成上的区别: DNA 特有的结构: ;②RNA 特有的结构: (2)如果用A 、T 、U 三种碱基参与构成核苷酸,能构成几种核苷酸? (3).DNA 、RNA 、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代谢产物 (4).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错 【警示】细胞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不同生物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DNA 分子的多样性; 而同一生物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转录形成的mRNA 不同)。上述两种情况下细胞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均是蛋白质分子 的多样性。 【特别提示】要鉴别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需要 试剂 例1、在DNA 分子的一条链中,连接两个相邻碱基A 和T 的化学结构是( ) A 、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B 、核糖—磷酸—核糖 C 、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D 、氢键 例2、(2010·江苏生物,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蛋白质和核酸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蛋白质和核酸 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麦芽糖均能与银氨溶液反应 B.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以形成四种二肽 C.富含蛋白质的豆浆煮沸后即可得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D.油脂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水解可制得汽车洗涤用的液体肥皂 解析:选C葡萄糖、麦芽糖结构中均含有醛基,故均可与银氨溶液反应,A项正确;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形成二肽可为①两甘氨酸缩合、②两丙氨酸缩合、③甘氨酸羧基与丙氨酸氨基缩合、④丙氨酸羧基与甘氨酸氨基缩合,故最多形成四种二肽,B项正确;富含蛋白质的豆浆煮沸后只是蛋白质的变性,并不会水解为氨基酸,C项错误;油脂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水解可得高级脂肪酸钾,为液体肥皂的有效成分,故油脂在氢氧化钾溶液中水解可制得汽车洗涤用的液体肥皂,D项正确。 2.甘氨酸在NaOH溶液中存在的形式是() < 解析:选D在NaOH溶液中甘氨酸分子中的羧基与氢氧根离子发生中和反应。 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 B.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而呈现黄色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析出 D.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植物种子 解析:选A A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是盐析过程,析出的蛋白质性质并无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加水后,析出的蛋白质仍能溶解,A项不是化学变化;B 项皮肤不慎沾上浓硝酸显黄色属于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化学变化;C项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析出沉淀是因为蛋白质变性,是化学变化;D项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杀死种子上的细菌和微生物,即使这些生物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是化学变化。 4.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 B.在豆浆中加少量石膏,能使豆浆凝结为豆腐 |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015年高中化学 4.3 蛋白质和核酸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 2点: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3点: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活动与探究建议②实验:酶的催化作用。 ③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 ④实验:蛋白质的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这节内容从蛋白质在生物界的广泛存在引入,教材先介绍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常识性地介绍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然后重点讨论了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颜色反应等性质。教材最后对酶和核酸作了介绍。 本节教学应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及与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通过这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的教学,应抓住氨基酸是多官能团化合物,在教学中应用迁移、替代、延伸的方法来突破难点。蛋白质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可考虑用边讲边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并注意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加深学生对蛋白质性质的理解。酶和核酸是现代生物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可以结合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在必修2教材中,有“基本营养物质”一节,已经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的性质,学生已经学习羧基的有关性质,在生物课中已学习酶和核酸的知识,本节教学可在这些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生活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 本节的教学设计总的思想是从身边事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然后引导学生在探询相关问题的答案中学习新知识。具体来讲就是将酶与核酸的知识先通过回忆、阅读的方式讲授,然后提出课本P90相类似的问题引入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学习,蛋白质的性质的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酶、核酸、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课时:蛋白质的结构及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3)认识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完成蛋白质性质知识的形成,强化“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

高中生物蛋白质知识点

高中生物蛋白质知识点 高中生物蛋白质基础知识点 一、相关概念: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R-C-COOH 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

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页 1 第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

第3讲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2021版高考生物(北京)一轮复习

第3讲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新课程标准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内容要求内容标准及活动要求 (1)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糖类有多种类型,它们既是细胞的重要 结构成分,又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 (3)举例说出不同种类的脂质对维持细胞结构和 功能有重要作用 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4)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 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名师解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明确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肪的结构和功能,从分子层面上认识细胞的组成,建立生命的物质观;了解这些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社会责任观。明确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备考指南:①建立元素化合物结构功能的思维链学习有机物;②结合表格和概念图,学习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 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计算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元素、结构与种类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功能的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 脱水缩合,物质b: 二肽,结构c: 肽键。 O中H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来源于羧基。 ②H 2 (2)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3.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 1.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的计算 (1)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 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1)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肽链数 ; (2)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归纳如下(不考虑形成二硫键) 肽链 数目 氨基 酸数 肽键 数目 脱去水 分子数 多肽链相对 分子质量 氨基 数目 羧基 数目 1条 m m-1 m-1 am-18(m-1) 至少1个 至少1个 n 条 m m-n m-n am-18(m-n) 至少n 个 至少n 个 注:a 为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3.与蛋白质中的氮原子数、氧原子数相关的计算 (1)由于R 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故以 氮 原子数或 氧 原子数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个数最为简便。 (2)氮原子数=肽键数+ 肽链 数+R 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 (3)氧原子数=肽键数+ 2 ×肽链数+R 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下图表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思考相关问题: (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中通常含有S,S 元素在b 中存在于哪部分? (2)①过程形成的化学键的分子式是 ,发生场所是在细胞中的 上。

选修5化学教案第4章第3节蛋白质和核酸教学设计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一、教材分析: 本节书是在学生对有机物知识有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要认真了解的一部分重要知识。同时,在必修2教材中,有“基本营养物质”一节,已经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物质。所以学生对蛋白 质是既感到熟悉又感到神奇物质。这一节的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知 识,做到乐学和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3)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4)了解酶的作用和用途。 (5)了解核酸的作用。 2.能力和方法目标 通过蛋白质的学习,提高对“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的认识。调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蛋白质、酶等重要物质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加强唯物主义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首先合成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等事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蛋白质的性质。 难点:氨基酸的性质和肽的形成 四、学情分析: 教材中,主要突出蛋白质的性质,还有是氨基酸的性质和成肽反应。本节先从学生已经了解过的蛋白质的性 质入手,必修2讲蛋白质的性质时,简单介绍了灼烧蛋白质的现象和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先让学生回忆总结,引 入蛋白质的变性,盐析,水解。再着重介绍蛋白质水解的产物——氨基酸,羧基的性质学生已熟悉,氨基的性质 是新知识,但氨的性质也是较熟悉的。利用学生已学内容,让学生充分思考探索氨基酸的性质。同时还复习相关 知识。然后简介结构完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引导进行探索。以问题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实验-解决问题这一模式进行螺旋教学,以突破教学重点,并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蛋白质、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

题目:蛋白质、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学科:高中生物 作者:张小娟 单位:康乐县第一中学

目录 一、摘要 二、蛋白质、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 1、蛋白质与健康 2、糖类与健康 3、脂质与健康 三、总结 四、参考文献

【摘要】蛋白质、糖类和脂质以其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而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关注。据估计生物技术可以利用三大物质给人类创造数千亿美元的收入,但比这更重要的是三大物质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人类的生活条件也因生物技术的使用而大有改善。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大国,生物技术对保证国民的身体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三大物质与人体健康又有哪些联系呢 关键词:生物技术、蛋白质、糖类、脂质、人体健康 蛋白质、糖类、脂质与人体健康 1、生物技术中蛋白质与人体健康 (1)蛋白质的定义及概述 蛋白质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旧称“朊”。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蛋白质是由一条或多条多肽链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条多肽链二十~数百个氨基酸残基不等;各种氨基酸残基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对应基因所编码。除了遗传密码所编码的20种“标准”氨基酸,

在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残基还可以被翻译后修饰而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激活或调控。多个蛋白质可以通过结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折叠或螺旋构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从而发挥某一特定功能。产生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蛋白质(protein)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质量的%,即一个60kg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9.8kg。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被食入的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在体内主要用于重新按一定比例组合成人体蛋白质,同时新的蛋白质又在不断代谢与分解,时刻处于动态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质的质和量、各种氨基酸的比例,关系到人体蛋白质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孕产妇的优生优育、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都与膳食中蛋白质的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2)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蛋白质的身体。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肌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毛发、皮肤、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所以说饮食造就人本身。可见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蛋白质与核酸的定性与定量实验方法资料

蛋白质与核酸的定性与定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纯化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蛋白质等电点的测量原 理和方法。 2、进一步掌握使用双缩脲法对蛋白质的定性测定、利用定糖法对 核酸的定性与定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 1、蛋白质的定性测定:双缩脲法,课本P99 2、蛋白质的定量测定:Folin-酚法,实验P19 3、核酸的定性与定量测定:定糖法,课本P131、 4、蛋白质等电点的测量 在IEF的电泳中,具有pH梯度的介质其分布是从阳极到阴极,pH值逐渐增大。如前所述,蛋白质分子具有两性解离及等电点的特征,这样在碱性区域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向阳极移动,直至某一pH位点时失去电荷而停止移动,此处介质的pH恰好等于聚焦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pl)。同理,位于酸性区域的蛋白质分子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直到它们的等电点上聚焦为止。可见在该方法中,等电点是蛋白质组分的特性量度,将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混合物加入有pH梯度的凝胶介质中,在电场内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将分别聚焦在各自等电点相应的pH位置上,形成分离的蛋白质区带 pH梯度的组成 pH梯度的组成方式有二种,一种是人工pH梯度,由于其不稳定,重复性差,现已不再使用。另一种是天然pH梯度。天然pH梯度的建立是在水平板或电泳管正负极间引入等电点彼此接近的一系列两性电解质的混合物,在正极端吸入酸液,如硫酸、磷酸或醋酸等,在负极端引入碱液,如氢氧化钠、氨水等。电泳开始前两性电解质的混合物pH为一均值,即各段介质中的pH相等,用pH0表示。电泳开始后,混合物中pH最低的分子,带负电荷最多,pI1为其等电点,向正极移动速度最快,当移动到正极附近的酸液界面时,pH突然下降,甚至接近或稍低于PI1,这一分子不再向前移动而停留在此区域内。由于两性电解质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使其周围一定的区域内介质的pH保持在它的等电点范围。pH稍高的第二种两性电解

最经典总结-核酸 糖类和脂质

核酸 糖类和脂质 [最新考纲] 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3.实验: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考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组成 (1)组成元素:C 、H 、O 、N 、P 。 (2)基本单位——核苷酸 核苷酸的组成成分:a.磷酸、b.五碳糖、c.含氮碱基,其相关种类:b 是2种,c 是5种。 (3)基本单位的种类?????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组成DNA 核糖核苷酸(4种)――→组成RNA ■助学巧记 巧记DNA 组成结构的“五、四、三、二、一” 2.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1)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三看”法快速确认DNA 、RNA

3.DNA和RNA的比较 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组成单位 成 分 碱基 共有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 特有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磷酸磷酸 功能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携带和 复制遗传信息,并决定蛋白 质的生物合成 (1)针对RNA病毒:是RNA病 毒的遗传物质 (2)mRNA:传递遗传信息 (3)tRNA:运输氨基酸 (4)rRNA:组成核糖体 (5)极少数RNA可作为酶,具有 催化功能 存在 ①真核生物:细胞核(主 要)、线粒体、叶绿体 ②原核生物:拟核、质粒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1.真题重组判断正误 (1)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利用吡罗红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2016·四川,6A)(×) (2)核酸→核苷酸属于水解反应(2016·经典高考)(√) (3)tRNA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2014·江苏卷,1A)(√) (4)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2014·江苏,1D)(×) (5)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2013·重庆高考)(√)

高考生物复习——蛋白质和核酸考点分析及训练

高考生物复习——蛋白质和核酸考点分析及训练 考纲、考情——知考向 核心素养——提考能 最新考纲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 功能(Ⅱ) 2.实验:观察DNA、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生命 观念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 的多样性;核酸种类及功能 全国卷考 情 2018·全国卷Ⅰ(2)、 2018·全国卷Ⅱ(1)、 2018·全国卷Ⅲ(30)、 2018·全国卷Ⅰ(5) 科学 思维 1.蛋白质分子多种多样的功能 归纳 2.蛋白质与核酸的内在关系整 合 考点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 巧记“8种必需氨基酸” 甲(甲硫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功能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脱水缩合,其场所一定(一定,主要)在核糖体中。b:二肽,c:肽键。 ②H2O中H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来源于羧基。 ③多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产物名称为多肽,其不具备(填“具备”或“不具备”)生物活性。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点悟: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或羧基)在R基上。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3.蛋白质的功能(连线) 下图甲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图乙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请分析:

(1)图甲中a的元素一定有哪些?可能还会有哪些? (2)图甲中①过程是指________,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什么? (3)真核细胞中进行图甲中②过程的场所有哪些? (4)图甲中b、c的内容是什么?请写出b、c的化学表达式。 (5)图乙中①②③分别体现了蛋白质怎样的功能? 提示(1)一定有C、H、O、N,可能还会有S等。 (2)脱水缩合核糖体 (3)内质网、高尔基体。 (4)b、c依次为“氨基酸”“肽键”; b的化学表达式为; c的化学表达式为—CO—NH—。 (5)催化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 教材VS 高考 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 (1)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2018·全国卷Ⅱ,1B)() (2)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2018·全国卷Ⅱ,1D)() (3)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2015·全国卷Ⅰ,5C)() (4)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2013·全国卷Ⅰ,1D)() (5)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2017·海南卷,1D)()

3、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

第三讲组成细胞的有机物 一、蛋白质 1、氨基酸 ①结构通式?②结构特点?③种类?④分类、分类依据? 2、多肽的形成 ①方式?②场所?③肽键的结构简式?④H2O中H、O的来源?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4、蛋白质的功能? 5、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但肽键不被破坏;盐析→蛋白质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判断:烟草叶肉细胞的遗传物质含有的碱基种类为5种。( ) 例1:如图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据图作出回答: (1)若m 为鸟嘌呤,则b 表示 。 (2)若ATP 水解可形成b ,则b 表示为 。 (3)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的a 、m 、b 的种类分别是 。 (4)组成核糖体、染色体、线粒体、中心体的b 的种类分别是 。 (5)判断: ①由b 组成的DNA 与ATP 的元素种类相同 ( ) ②T 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储存在b 中 ( ) ③若m 为胞嘧啶,则a 为核糖或脱氧核糖 ( ) ④若m 为尿嘧啶,则DNA 中肯定不含b 这种化合物 ( ) 2、功能 DNA :主要的遗传物质。 RNA :RNA 病毒的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运输氨基酸,催化功能。 3、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生物类别 所含有 的核酸 核苷酸 种类 碱基 种类 遗传物质 举例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细菌、人 病毒 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

4、“A”的不同含义 5、 ①同一个生物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核DNA都相同,而mRNA和蛋白质则不同,这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②不同生物个体DNA、mRNA和蛋白质不同,具有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别不同物种、刑事案件侦破、亲子鉴定的依据。 ③核苷酸、氨基酸、葡萄糖等则不具有物种特异性。 6、多糖、脂肪、蛋白质、核酸(DNA、RNA)的初步水解产物、彻底水解产物、氧化分解产物(代谢终产物)? 7、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骨架?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的基本骨架?DNA的基本骨架? 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实验试剂和原理?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要让学生逐步认识实验在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重视实验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对生物全过程的理解,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重视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2、理论依据: 自然界中很多生物组织都富含有丰富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这些有机物的存在?通过实验发现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通过相应的颜色就可以检测这些有机物的存在。其中斐林试剂能够与糖类中的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的沉淀。双缩脲试剂能够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发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 3、教学特色 传统教学中以往教师的教学策略是讲解该实验的原理与步骤之后,由学生进行操作验证某些生物组织的三类有机物。经过教学实践之后,发现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于实验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弥补这种教学策

略的缺陷,我将这一验证性实验设计成为验证和探究性相结合的实验。设计思路为:在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的基础之上,先用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物材料来做验证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思路为: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作出预测、分组探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针对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既可检测物质的存在,还可探究合适的实验材料,以及不同实验材料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对于脂肪的检测,重点是通过颜色反应定性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成分,学会脂肪鉴定的操作方法。我在教学中对本实验采取验证物质存在和探究最佳实验方法相结合,即对不同的实验材料用不同的实验方法,看哪种效果较好。 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实验,学生所提出的探究问题会很多,很多实验材料做出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老师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所以在给学生上实验课前,老师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上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获得2-3种探究材料,根据所获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二、实验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

第三节 蛋白质和核酸 教案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 2点: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3点: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认识人工合成多肽、蛋白质、核酸等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活动与探究建议②实验:酶的催化作用。 ③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 ④实验:蛋白质的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氮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这节内容从蛋白质在生物界的广泛存在引入,教材先介绍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常识性地介绍了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然后重点讨论了蛋白质的水解、盐析、变性、颜色反应等性质。教材最后对酶和核酸作了介绍。 本节教学应注重学生动手实验及与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通过这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的教学,应抓住氨基酸是多官能团化合物,在教学中应用迁移、替代、延伸的方法来突破难点。蛋白质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可考虑用边讲边学生实验的方法进行,并注意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加深学生对蛋白质性质的理解。酶和核酸是现代生物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可以结合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在必修2教材中,有“基本营养物质”一节,已经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的性质,学生已经学习羧基的有关性质,在生物课中已学习酶和核酸的知识,本节教学可在这些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生活问题进行解释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 本节的教学设计总的思想是从身边事从学生已有知识引入,然后引导学生在探询相关问题的答案中学习新知识。具体来讲就是将酶与核酸的知识先通过回忆、阅读的方式讲授,然后提出课本P90相类似的问题引入对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学习,蛋白质的性质的学习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来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酶、核酸、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课时:蛋白质的结构及性质的学生分组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盐析、变性、水解、颜色反应等)。 (3)认识蛋白质、酶、核酸等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体会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完成蛋白质性质知识的形成,强化“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