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买书课件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买衣服

第二单元购物 第二课时买衣服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2 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 41元。 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 26 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 31 元。 我知道了一条裙子的价钱是 23 元。 笑笑还告诉我们,今年暑假,她的妈妈给她买了 1 件长袖上衣和 1 条裙子。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识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2、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师: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

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抽生答。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三、总结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练习设计: 教材第 13 页。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1张20元,2张5元和2张5角,一共是31元。 3张10元和5张2角,一共是31元。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本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理念,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形式新颖、富有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

《买衣服》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买衣服》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买衣服》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买衣服》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买衣服》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二课。通过本课的教学,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较大面额的人民币,通过购物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非常熟悉,教师把数学学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都注重回归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引入部分并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活动丰富,循序渐进。本节课在一个情境中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由浅入深,先是提出换钱、算钱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体验买一件衣服如何付钱,再是帮老师估算100元买两件衣服是否够,应该找回多少钱,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以这种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调动学习热情,同时不断提高活动的.要求,由独立思考到合作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人民币,同时练习了如何使用人民币。“换钱”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安排在认识人民币之后,再进行这个活动就不会感到困难。总之,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问题:旧版的大面额人民币在教材中出现了,可是这些人民币早已不常用,大多学生从来没见过。课标上要求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这些已经退出人们视线的钱是否有必要再组织学生认识?会否影响学生对新版人民币的认识?另外,从学生作业反馈上看出,有部分学生对文字题的人民币换算和计算还是很有困难,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习题1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买衣服》同步练习 1.50角和5元比, ()。 A.50角多 B.5元多 C.一样多 2.钢笔每支的价格约为()。 A.3元 B.3角 C.3分 3.妈妈给小林9元,爸爸给6元,小林一共有()。 A.3元 B.9元6角 C.15元 4.姐姐有2元,买铅笔用去8角,买橡皮用去5角,还剩多少钱?()。A.3角 B.7角 C.1元3角 5.小东买文具盒用去5元5角,还剩4元5角,他原来有多少钱?()。A.1元 B.9元 C.10元 1.用14元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2.王老师买故事书用去5元钱,买科技书用去3元2角,他付给营业员10元。(1)王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2)应找回多少钱? 3.布娃娃:12元/个;书包:8元/个;铅笔盒:9元/个。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答案与解析 ;B;C C;A;C 1.一个西瓜和一块蛋糕或一盒牛奶和一顶帽子。 2.(1)5元+3元2角=8元2角。 答:王老师一共用去8元2角。 (2)10元—8元2角=1元8角。 答:应找回1元8角。 3.(1)12+8=20(元)。答: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20元。 (2)12—9=3(元)。答: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3元。 (3)问题如下,答案不唯一。 问题1:买两个铅笔盒,要比买一个布娃娃贵多少元? 9+9=18(元),18—12=6(元)。答:两个铅笔盒比买一个布娃娃贵6元。 问题2:小明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售货员又找回他3元,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 8+9=17(元),17+3=20(元)。答: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20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买衣服_北师大版(含答案)

《买衣服》同步练习 1.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口算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18+12= 22-13 = 18-7= 16+15= 22-18= 17+13=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

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32+23= 14-10= 25+13+12= 18-9+7= 15+14-12= 2.列式计算并验算 37+125-98 43-21+57 25-17+39 44-15+38 3.判断 (1)小明买了一件褂子和一双袜子,褂子120,袜子4元五角,一共花了125元 (2)50元可以买两双22元的拖鞋和一个8元的杯子 (3)买一个67元的裤子,付一百元,找回43元 (4)三张二十元加3张十元可以换一张一百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修订稿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买衣服》教学设计 汪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难点: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实物人民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揭示主题 出示《买衣服》课件。 师:同学有没有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呢今天老师也打算带着大家一起去买衣服。 师:哎,老师喜欢这件衣服,我想用1元面额的付钱,用它们来付钱,你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 设计意图:全用小额人民币付钱,故意让学生觉得这样很麻烦,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对大面额人民币认识的必要。 小结: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买衣服来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三、活动学习 活动一:小组学习 (出示一套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跟小伙伴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活动二:请小老师认一认,下面学生评一评。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三:我拿你认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买气球》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买气球》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买气球》,欢迎阅读与借鉴。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一:《买气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二:《买气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一年级购物数学日记

一年级购物数学日记 篇1 201X年X月X日晴天 今天早上妈妈带我去发联超市购物。到了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都不知道该买什 么了。首先我们来到食品区,我选了上好佳天然薯片和蒙牛鲜奶干吃片,妈妈挑了一瓶成 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 接着我们又到了电器区买了一台润信复读机,最后我们来到生活用品区买了一支三笑 牙刷。这时妈妈想起来了,她身上只带来一百元,也不知道够不够。 我把所有的商品价格都看了一下:上好佳天然薯片4.8元、蒙牛鲜奶干吃片13元、 三笑牙刷3.5元、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29.9元、润信复读机62元。接着我估算了一下,差不多要113元。我赶紧告诉妈妈钱不够。我们便把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放回原处。 篇2 201X年X月X日晴天 今天早上妈妈带我去发联超市购物。到了店内,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都不知道该买什 么了。首先我们来到食品区,我选了上好佳天然薯片和蒙牛鲜奶干吃片,妈妈挑了一瓶成 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接着我们又到了电器区买了一台润信复读机,最后我们来到生活用 品区买了一支三笑牙刷。 小学2021年数学日记超市购物:这时妈妈想起来了,她身上只带来一百元,也不知 道够不够。我把所有的商品价格都看了一下:上好佳天然薯片4.8元、蒙牛鲜奶干吃片13元、三笑牙刷3.5元、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29.9元、润信复读机62元。接着我估算了 一下,差不多要113元。我赶紧告诉妈妈钱不够。我们便把成长快乐维生素咀嚼片放回原处。这次多亏我学会了计算,要不然还要出丑呢! 篇3 201X年X月X日晴天 星期日,妈妈说:“我们今天先去买水果,然后去广州玩。”我说“好啊!”说完, 我们就去买水果。来到水水果店,妈妈选了3个苹果、7只香蕉、5个火龙果、3个橙、一串葡萄、一个西瓜和一个蓝子组成了一个水果蓝。结帐时候,老板说:“一个苹果3元, 一个香蕉要角,一个火龙果要是7元,一个橙子要3元,一串葡萄要是7元。小朋友考考你,知道要多少钱吗?”我说:“知道!用3*3=9元7*8=56角5*3=15元3*7=21元21元 +15元+9元=45元45元+56角=50元6角。”妈妈拿出了100元给老板,问我要找回多少钱?我说:“100元-50元6角=49元4角。”买完水果后,我就和妈妈一起坐公共汽车去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有几种付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复习小面额的人民币) 1、“我说你拿”(教师说币值,学生拿相应的小面额的人民币。) 2“我说你摆”(如:摆7角钱、摆9角钱。)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同学们,知道今天咱们要去哪转转吗?今天咱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数学信息真不少.。 要买这些衣服,用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就很不方便了,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张更大面额的人民币。 三、明确目标 (教师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四、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谁能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面额较大的人民币?(指名说)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它们。(出示较大面额的人民币)你们想先了解谁?(指名说) 课件展示,依据学生说的内容点相应的面值,出示人民币10元,50元100元和20元并依次对比。 师:你们是怎样区分和记住这些人民币的呢? 同学们,用你们手中的人民币样张小组互相认一认,并说出他们的区别。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买衣服) (1)、如果笑笑的妈妈买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用你手中的人民币样张摆一摆,然后小组内说一说。 (2)、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样张谈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课间休息: 你们都是善于动脑筋,聪明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们,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小雨沙沙》 五.达标反馈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买衣服》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买衣服》教学设 计 第一课时 知识点: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认识大面额人民币,并会和小面值人民币进行换算,懂得相同单位人民币相加减,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币值。 3、在购物活动中,能灵活地选择不同币值的人民币。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学习识别大面额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付款方式。 教具:投影仪、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学具:货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裙子36元,围巾 31元。) 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你想买哪些衣服呢? 二、活动一:认一认 1、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引出大面额人民币。 2、我们该怎么付钱呢?(用面额比较大的人民币)你见过吗? (教师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数字、颜色、图案,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看图比较新旧版人民币的区别。 (出示新旧不同版的人民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观察数字、颜色、图案等,帮助学生加深感性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册买衣服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册买衣服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并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2.在情境中初步形成合理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通过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 课堂实录 (一)引入:师:夏天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 (学生一听,一下子高兴起来,一个个睁大眼睛,跃跃欲试。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评析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师: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教师的话音刚落,眼前已经是小手林立,几位“小售货员”介绍之后,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开始了。) (二)活动一:认一认 师:我们怎样才能买到这些漂亮衣服呢?生:(异口同声)付钱!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些人民币,用它们来付钱,可以吗?生:行是行,可是太麻烦了! 师:那么,大家还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呢? (几个学生马上回答说:我见过100元的;我见过20元的;我见过50元的……)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人民币。(教师在教具中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模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钱你认识吗?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评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来观察,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学生可以在组内充分地交流自己所看到的,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币打下基础。) (学生各自选一张教具,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时而和组里的伙伴交头接耳,一起分享着他们的发现。)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生1:每张上都有数字,你只要看数字就知道了。(这倒提醒了大家,几个学生马上在纸币上找到了数字。) 生2:这些钱的颜色不一样,100元是红色的,50元是绿色的,20元是棕色的,10元是蓝色的。 师:那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吗?生3:咦,他们都有一个毛主席像。(这时,教师拿出了一张旧版的100元。) 师:我这里有一张人民币,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吗?生:(异口同声)100元!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那有一个数——100。 师:这是旧版的100元,和大家刚才看到的不一样,但它们的面值是一样的。大家还见过其他的50元吗?

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方永进)

《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兰塘小学方永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买衣服》12-1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的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3.在购物情境中,初步培养学生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的“认一认、买一买、问一问、说一说、拿一拿、读一读、测一测”系列活动,学会简单的购物,认识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用口头语言描述付钱、找钱的过程。 教学重点: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情境图口头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模拟人民币、衣服图片。 教学时间:(第二稿2013-8-8)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一认 教学情境:认人民币 问题引领:问题一,你会认人民币吗? 问题二,你会清点人民币吗?(书本作业第2题) 问题三,你会兑换人民币吗?(书本作业第3题) 教学策略: 1.问题一: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学生先独立认识,独立思考后,让学生拿出老师课件上的模拟人民币,同桌说说你认识的人民币。 2.问题二: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教师部分面批,只要学生写出总数就行,如有能力的可以用算式表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以提升学生口表述能力。 3.问题三:同上 设计说明:本活动为什么用“认一认”为主题呢?这是根据教学目标1要求来确定的,又用三个问题来引领学习,这遵循“情境+问题串”引领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时间,我采用直接导入法,让学生认识10、20、50、100元的大面额人民币,以及今天可能要用到的1、2、5元人民币,起了新授与复习作用。根据自己获得知识容易记住的占50%原理,所以,让学生静思内化。根据教别人获得知识容易记住的占80%原理,采用了同桌交流,这两个策略需要教师长期培养,学生才能形成这种学习行为习惯。所以,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影响着课堂教学行为,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练一练,第2题,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清点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优质)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测试题 一、看图填空。(每空3分,共57) 1、 (1)小鸟在小狗的( )面。 (2)小狗在小老鼠的( )面。 (3)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2、 小朋友,我家在 8号门的左边,请 帮我找一找,应 是第( )号 门。 3、 (1)小狗跑在最( )面,小象跑在最( )面。 (2)小象跑在小牛的( )面,小狗跑在小兔的( )面。 (3)小兔跑第( )个,它的后面还有( )个,前面还有( )个。 4、 (1)下楼的小朋友是靠( )走,上楼

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 (2)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应靠( )边走. 、 、 ) 二、按要求填一填。(第1、5小题各3、4分,其他每题6分,共23) (1)、 排在第1排第2个。 (2 )排第( )个。 (3排在第( )排第( )个。 (4排在第( )排第( (5)、在第2排第4个里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三、请你走一走。(每空2.5分,共20分) (1)、 往右走( )格,再往上走( )格到。 (2)、往下走( )格,再往左 走( )格到 。 (3)、 往( )走( )格,再往( )走( )到 。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测试卷 一、细心算,就能算对。(32分) 9+4= 12-8= 6+9= 11-4= 7+7= 12-4= 14-9= 18-9= 13-7= 15-7= 13-9= 12-3= 11-2= 4+9= 16-9= 9+3= 11-7= 12-6= 16-8= 14-8= 8+4-9= 9+9-8= 19-10+8= 16-8-6= 3+8-7= 12-4+5= 二、按要求填一填。(10分) 三、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小明的左边是小军,右边是小青。(6分) ( ) ( ) ( ) 四、连一连。(7分) 8+7 13- 4 7 14- 3 15 - 4 15 15- 8 9+6 9 17- 8 13 — 6 11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六 购物买衣服2课时练习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 发明在于发现,发现在于实践

买衣服 一、换一换。 1张能换()张; 1张能换()张; 1张能换()张; 1张能换()张; 1张能换()张; 1张能换()张; 1张能换()张; 二、算一算。 一共()元。 三、玩具汽车大削价,汽车的价格如下图所示:

小林用20元钱买了几辆汽车,每种汽车只买1辆。他买的是哪几辆?(画“√”,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聪陪同小刚到商店里去买一本7元的书,可小刚手里只有4张5元面值的纸 币,真不巧,售货员那里也只有2元的纸币,无法找钱给小刚。小聪说:“我没带钱,我帮你想办法吧。”后来小聪帮小刚顺利地买回了这本书。请问:小聪用了什么方法? 五、买一个闹钟,用最简便的方法,应该怎样付钱?

()张()张 ()张()张 ()张()张 部分答案: 一、2 5 10 2 5 10,2 二、70

三、提示:有多种答案。 例如:1、买2元、3元、7元和8元的4辆车,算式是:2+3+7+8 = 20(元); 四、提示:小刚要买7元的书,没零钱,小刚只能给两张5元的纸币,那么售货员就 要找10-7 = 3元给小刚,可是售货员只有2元的纸币,无法找出3元钱。 小聪想出的办法可能有两种: 第1种付钱的方法(先换钱再付):因为10元= 2元+2元+2元+2元+2元,那么小刚可以用2张5元的纸币与售货员换成5张2元的纸币,那么他手里就有5元的2张和2元和5张,再取出5元+2元= 7元,即可。 第2种付钱方法(15-8 = 7):用这种方法就要知道7 = 15-8,那么小刚付出3张5元的纸币,售货员再找小刚4张2元的即可。 五、提示:最简便的方法是指所付钱的种类和张数要最少。因此本题最简便的付钱方 法是20元的付2张,5元的付1张和2元的付1张。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用爱心、耐心、恒心挑战问题学生,给他们美丽的童年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修订稿

LOGO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 W UB -W UNN -I NNUL -D QQTY - 册买衣服数学设亍 *≡? ?≡≡? *≡≡? ≡≡"? ■ -?g ■■宦-?g ==≡≡≡≡=≡≡≡≡ ^≡≡ ≡≡ ■■■ ≡≡ OM ^lB OW WB ■° ?" ZZZ = 三三三三三三三 ≡=≡≡≡≡≡

《买衣服》教学设计 汪鹏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买衣服》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体验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购物情景,能正确辨认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难点:探索经历购物的过程,会用大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表格实物人民币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己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 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揭示主题 出示《买衣服》课件。 师:同学有没有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呢今天老师也打算带着大家一起去买衣服。师:哎,老师喜欢这件衣服,我想用1元面额的付钱,用它们来付钱,你有什么感觉(太麻烦了!) 设计意图:全用小额人民币付钱,故意让学生觉得这样很麻烦,由小面额人民币引出对大面额人民币认识的必要。 小结: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买衣服來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三、活动学习 活动一:小组学习 (出示一套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跟小伙伴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活动二:请小老师认一认,下面学生评一评。 师:谁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 小结: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小。我们可以从人民币的数字、字样、图案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活动三:我拿你认 (教师出示大面额的人民币)师: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买到的东西多呢 (使学生体会面额的大小关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 买衣服3教案 北师大版

买衣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有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1元、2元、1分、2分……等这样的小面额的人民币,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二、认识各种版本的大面额的人民币 1.师演示课件“人民币的认识”,展示所有大面额的人民币。 师:我们看到屏幕上有这么多人民币,那么你们会不会区别它们呢?请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区分的。 (分组讨论) 我们来认一认它们。 2.认识两种版本的100元人民币 你们看看这张是多少面值的? (继续演示课件“人民币的认识”,展示1999年版的100元人民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会说出通过颜色、数字、图案、数字、汉字等来进行识别。) 师:那么这张是多少面值呢?你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呢?(继续演示课件“人民币的认识”,展示1990年版的100元人民币) 师:我们一般都是通过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或直接通过图案等来区别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在纸币的左下脚有一些点,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这是专门为盲人朋友设计的,有了这些点,盲人朋友通过摸人民币,就能知道是多少钱了。) (接下来具体数一数100元的盲点数目) 3.让学生认一认1990年版和1999年版的两种50元人民币。 (继续演示课件“人民币的认识”,展示两种版本的50元人民币) 4.同样让学生认识20元和两种版本的10元的人民币。 (继续演示课件“人民币的认识”) 5.师:我们的人民币上通常都有国徽,国徽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样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让学生说一说。 三、各小组清点本组的人民币 1.准备:每小组发一个里面装有一些人民币(附页中的样张)的小信封,里面分别装有10元、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若干张。 2.小组合作:清点一下本组的钱数,看看各种面值的各有几张,并试着算一算本组总共有多少钱。 看看哪个小组能算出本组的钱数。 将清点结果填入下表:

二年级数学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购物” 《买衣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2.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储蓄的功能,养成存钱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学会几种不同的付钱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大面额真币、主题图。 学具:货币学具。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基本功训练 一元=()角一角=()分一元=()分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新学期到了,许多小朋友都要买一些新衣服。今天,我们就到服装商店去看一看。如果我们要买衣服、电器等大件的商品,还用这些1元、1分的钱方便吗?那我们就要用到一些较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来就认识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2.板书课题:买衣服 三、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服装店的场景,画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装和价钱:上衣59元,裤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连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裤32元。(结合实际情况,把活动置于服装店,并且把教材上的内容扩充,使其更加丰富。) 2.瞧,这么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这家商店的售货员,怎样介绍你的商品呢?谁来试一试? 四、自主探究,解疑分享 1.认一认(课件出示“人民币的认识”展示所有大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小结:我们的人民币上通常都有国徽,国徽代表 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 2.妈妈一件短袖的上衣,可以怎样付钱? (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样张谈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指导并组织交流汇报。)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后,当场引到学生回答。) 五、课间放松,游戏活动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案

《买衣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2. 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00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 了解人民币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二.教学重点 1. 创设情境,认识人民币 2. 通过具体情境,学会付钱,找钱,解决简单购物问题 三.教学难点:付钱策略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问 师:同学们,我们都喜欢逛街买东西。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逛街,看看你想买什么呀? 出示几件衣服,学生观察 师:看到这些漂亮的衣服,有强力的购买的想法,这是要准备什么? 预设:钱 师:那用我们上节课的钱来买放方不方便呢? 预设:不方便 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呢? 预设:使用大点的钱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额人民币(板书课题),看见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都有什么?怎么用?要注意什么? 板书:有什么?什么样?怎么用?注意 (二)学 1. 出示自学要求:(5分钟) 自学数学书上第页。完成书上的三个数学问题。 2.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5分钟) 汇报数学书上三个问题。不会的问题有小组长记录并汇报给全班

(三)导 1. 活动一:认识人民币 师:根据刚刚的预习,你都认识大额人民币了吗?师出示真实的钱,学生认读。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吗?他们都有哪些特点? 预设:每张钱上有相应的数字 师:老师来说钱,你们能快速找到相应的钱并举起吗? 师出示破损的钱,教育学生要爱惜人民币 2. 活动二:购物游戏 师:我来当售货员,请小朋友来付钱买走你喜欢的东西。 师引导我喜欢、、、、、需要付钱、、、、、、、我打算用、、、、、、、、、、 预设1:我喜欢长袖的衣服,需要付26元,我打算用一个20元一个5元,一个1元付钱。 预设2:我喜欢短袖的衣服,需要付31元,我打算用一个10元一个20元,一个1元付钱。 预设3:我喜欢裙子,需要付23元,我打算用一个20元,3个1元 预设4:我喜欢背带裤,需要付41元,我打算用2个20元,1个1元 (四)练 师:刚刚的活动中你们付钱的本领掌握的如何?有没有信心来挑战几个问题? 出示:书上13页练一练1 师:一盏台灯需要多少钱?可以怎样付钱?生回答 师:出示练一练2 学生认一认,填一填帮助区分2元。 师指导几个2等于10,(5个)所以几个两元等于10元?(5个) (五)思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一课一得:10,20,50元人民币各有一些,让你正好拿出100元,你可以怎么拿?

最新二年级数学2.2买衣服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2.2买衣服练习题及答案 1、选择 (1)50角和5元比,(). A.50角多 B.5元多C.一样多 (2)钢笔每支的价格约为(). A.3元 B.3角C.3分 (3)妈妈给小林9元,爸爸给6元,小林一共有(). A.3元 B.9元6角 C.15元(4)姐姐有2元,买铅笔用去8角,买橡皮用去5角,还剩多少钱?(). A.3角 B.7角C.1元3角(5)小东买文具盒用去5元5角,还剩4元5角,他原来有多少钱?(). A.1元 B.9元 C.10元 2.用14元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3.王老师买故事书用去5元钱,买科技书用去3元2角,他付给营业员10 元. (1)王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2)应找回多少钱? 4.布娃娃:12元/个;书包:8元/个;铅笔盒:9元/个.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答案: 1.C;A;C;B;C. 2.一个西瓜和一块蛋糕或一盒牛奶和一顶帽子. 3.(1)5元+3元2角=8元2角. 答:王老师一共用去8元2角. (2)10元—8元2角=1元8角. 答:应找回1元8角. 4.(1)12+8=20(元).答: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20元. (2)12—9=3(元).答: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3元. (3)问题如下,答案不唯一. 问题1:买两个铅笔盒,要比买一个布娃娃贵多少元? 9+9=18(元),18—12=6(元).答:两个铅笔盒比买一个布娃娃贵6元. 问题2:小明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售货员又找回他3元,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 8+9=17(元),17+3=20(元).答: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20元.

二年级数学买衣服练习题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买衣服练习题及答案 1、选择 (1)50角和5元比,()。 A.50角多 B.5元多C.一样多 (2)钢笔每支的价格约为()。 A.3元 B.3角C.3分(3)妈妈给小林9元,爸爸给6元,小林一共有()。 A.3元 B.9元6角 C.15元(4)姐姐有2元,买铅笔用去8角,买橡皮用去5角,还剩多少钱?()。 A.3角 B.7角C.1元3角(5)小东买文具盒用去5元5角,还剩4元5角,他原来有多少钱?()。 A.1元 B.9元 C.10元 2.用14元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3.王老师买故事书用去5元钱,买科技书用去3元2角,他付给营业员10 元。 (1)王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2)应找回多少钱? 4.布娃娃:12元/个;书包:8元/个;铅笔盒:9元/个。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答案: 1.C;A;C;B;C。 2.一个西瓜和一块蛋糕或一盒牛奶和一顶帽子。 3.(1)5元+3元2角=8元2角。 答:王老师一共用去8元2角。 (2)10元—8元2角=1元8角。 答:应找回1元8角。 4.(1)12+8=20(元)。答: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20元。 (2)12—9=3(元)。答: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3元。 (3)问题如下,答案不唯一。 问题1:买两个铅笔盒,要比买一个布娃娃贵多少元? 9+9=18(元),18—12=6(元)。答:两个铅笔盒比买一个布娃娃贵6元。 问题2:小明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售货员又找回他3元,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 8+9=17(元),17+3=20(元)。答: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20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2买衣服练习题及答案.doc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买衣服》课时练 1、选择 (1)50角和5元比,()。 A.50角多 B.5元多C.一样多 (2)钢笔每支的价格约为()。 A.3元 B.3角C.3分 (3)妈妈给小林9元,爸爸给6元,小林一共有()。 A.3元 B.9元6角 C.15元 (4)姐姐有2元,买铅笔用去8角,买橡皮用去5角,还剩多少钱?()。 A.3角 B.7角C.1元3角 (5)小东买文具盒用去5元5角,还剩4元5角,他原来有多少钱?()。 A.1元 B.9元 C.10元 2.用14元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3.王老师买故事书用去5元钱,买科技书用去3元2角,他付给营业员10元。 (1)王老师一共用去多少钱? (2)应找回多少钱? 4.布娃娃:12元/个;书包:8元/个;铅笔盒:9元/个。 (1)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多少元? (2)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提出两个问题,并解答)

答案: 1.C;A;C;B;C。 2.一个西瓜和一块蛋糕或一盒牛奶和一顶帽子。 3.(1)5元+3元2角=8元2角。 答:王老师一共用去8元2角。 (2)10元—8元2角=1元8角。 答:应找回1元8角。 4.(1)12+8=20(元)。答: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书包应付20元。 (2)12—9=3(元)。答:一个铅笔盒比一个布娃娃便宜3元。 (3)问题如下,答案不唯一。 问题1:买两个铅笔盒,要比买一个布娃娃贵多少元? 9+9=18(元),18—12=6(元)。答:两个铅笔盒比买一个布娃娃贵6元。 问题2:小明买了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售货员又找回他3元,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多少元? 8+9=17(元),17+3=20(元)。答:小明原来付给售货员20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名师教案

《买衣服》名师教案 课题买衣服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二年级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00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了解人民币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重点1、创设情境,认识大额人民币 2.通过具体情境,学会付钱,找钱,解决简单购物问题 难点付钱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逛街。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买这些衣服用我们上节课认识的钱买方 便不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额人民 币。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讲授新课1、课件出示认识大额人民币。 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2、妈妈要买一件,可以怎样付钱?学生认识大 额人民币,说 说它们的面 值。 先让学生初步 认识人民币,在 学会辨别人民 币,了解面额大 小之后,才能为 下面购物环节 奠下基础。

小组合作:说说你的付钱方式。 根据情境图,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小组合作:说说你的想法。 (1)买一件,可以怎样付钱?一件31 元,可以这样 付钱:1张20 元,1张10 元,1张1元 的。 还可以这样: 1张20元,2 张5元和2 张5角的。 还可以这样 付钱:3张10 元和5张2 角的。 一件26 元,可以这样 付钱:1张20 元1张5元和 1张1元的。 还可以这样 付钱:2张10 元、1张5元 和1张1元 的。 还可以这样 付钱:2张10 人民币的认识 离不开现实的 购物活动,通过 创设模拟购物 活动,使学生在 买衣服的情境 中掌握人民币 的有关知识,提 高社会实践能 力,也使学生体 会人民币在社 会生活中的功 能和作用,感悟 数学知识和现 实生活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