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论文


人活着,钱没了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问题凸显出来,亟待我们去解决,其中人口老龄化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套用本山大叔的一句经典台词“人生最最悲哀的是什么?人活着,钱没了。”--未富先老,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大的隐患和挑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准,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国家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7%,那么该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此,我们在本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现在我们正处在“人口红利”的高峰期,所谓的人口红利,就我个人的简单理解就是相当多的年轻一代进入工作年龄,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对于经济发展非常有利的黄金时期。
然而,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甚至出现了许多丁克家庭,使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工作年龄人口无法填补退休人口,造成了工作岗位多,劳动力资源短缺,而需要抚养的退休人口又多的局面,剧权威统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例将达到2.5:1,这大大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和工作压力,从而对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阻碍。
人口红利结束吹响"养老集结号",对"老龄社会危机"需未雨绸缪,及早应对。据此,我们需要延长人口红利来改变这种不良的发展趋势。
如何才能延长人口红利呢?我觉得可以就下面四个方面展开:
一.有效合理的人口移动和流动。简单说就是要更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平衡劳动力,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到西部,充分就业,实现经济共同增长。
二.改革养老保障制度。作为应对人口红利枯竭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人提出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鼓励企业和职工协议弹性退休,开发老龄人口的就业项目,增加老龄人口的收入。以减少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劳动力力短缺。
三.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像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等,都是保持劳动年龄人口稳定的有效途径。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人口生育政策只能缓解人口红利带来的副作用,所以我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才是王道。加大人力资源投资,提高人口素质,做好各类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产业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必然对劳动提出更高的技能和知识要求。
然而,人口红利也只是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而非长远之策。
让我

们看一下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目前中国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涉及各个方面。首先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其次是突出社会保障问题,老龄化使老年社会保障费用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再则是加重家庭赡养负担,给年轻一代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当然还有导致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由此,我们必须寻找长远之策来转危为机。我觉得主要应该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归纳起来主要是“老友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主题思路。
二。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简历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服务为辅,公共福利设施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从而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国家作用有机的结合。
三。积极发展老龄产业。从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保障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具体可以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等。
四。加快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但这一传统一度有所失落,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现在已经到了重拾的时候,国家应该尽快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使老年人的生活得到切实的保障促使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
五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主要加强党中央对老龄工作的重视,对老龄工作进行积极部署,健全政府的老龄事务管理机构。如在一些大学对老龄专业管理人才进行培养,加强老龄科研机构建设,组合各方面专家学者,深入展开老龄问题的科学研究。
当然这也只是大纲的想法而以,要真正地解决老龄化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去具体的去实施一些切实可行的想法,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可别让“人活着,钱没了”这样人生最最悲哀的事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啊!
面对老龄化,你准备好了吗?



到2039年,我国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面,这被称为"老
龄社会危机时点"。
"

老龄社会危机时点"不仅表现在将出现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的局
面,早有资料显示,从32岁起,很多年轻人就开始规划养老问题。一方面他们担心即
便按时缴纳了养老金最终仍可能得不到满意的退休金;另一方面,房子、教育费用、医疗费
用等支出上升都不可小觑。"奔四"计划养老也是中国富人群体对慈善事业信心不足,
参与不够、调门不高的原因之一。
更令人担忧的是,据《新京报》载,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约1.3万亿,中国的养
老金制度并不成功。尽管有关官员说不应该过分担心"空账",如果出现养老金赤字,将会由
国家兜底,但大凡正常心智的人都会想像,"输血"的前提是必须"止血"。要看到,伴随中
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是社会平均工资的高增长率,使得养老金的投资收益率超过工资增
长率,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单靠养老金投资收益来弥补亏空是不现实
的。寻求严格的监管机制,确保养老金安全和社会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行乃当务之
急。
人口红利结束吹响"养老集结号",对"老龄社会危机时点"需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在社会方面,对于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方面存在的不足,我认为一个和谐的老龄化
社会会让社会关系的各方面都达到和谐,让很多社会问题消弭于无形,从而促进国家长治久
安。而要实现和谐的目标,有三方面的问题必须着重注意:
首先是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一些地方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老年人病了甚至过世了
好几天才被人发现,这都是与和谐社会的宗旨相违背的。社会各方应当对广大老年人的人身
安全、身心健康给予高度的关注。

其次,提升老年人的权益和地位。"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但这一传统一度
有所失落,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现在已经到了重拾的时候,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和
法律地位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在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应当发掘老年人这个群体自身的潜力。"随着人口
平均寿命的延长,很多老年人其实还有为社会作贡献的愿望和能力,应当充分满足他们的愿
望,这也能促进老龄化社会的和谐"。
在政策方面,增收既是源源不断补充养老金的迂回救援之策,也是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的必由之路,更是国富民富的"造血之举"。其次,护驾"养老金"离不开公众参与。现行
物权法的赋权中,作为产权人的缴存者,有权利过问其信托财产的用途和去向,并对监管与
保值具有参与权和监督权。更为重要的是,老龄化问题是重要国情,也是重大民生问
题,需要战略规划。要结

合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认
真研究制定和完善老龄事业发展和法规政策体系,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各种合法权益。同时,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养老、医疗、福利、社区服务等老年保障法规、政策的制定、修订和
完善,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宽松的法律政策环境。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想法,如要真正解决老龄话问题,还有很多要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