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年路网建设项目盘龙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盘龙区2010年路网建设项目—盘龙176号路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单位:昆明市盘龙区建设局

二00九年十二月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盘龙176号路位于昆明市盘龙区辖区范围内,支176 号路为城市城市Ⅰ级支路,,全长1.029km,红线宽20m。道路至西向东布线,西起于穿金路,东止于白龙路,主要服务于北市区中小坝分区居民的日常交通出行需求,同时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城中村改造实施的目的。该道路设计服务年限为15年。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改善现状道路网交通状况、优化主城道路出口、促进北市区中小坝分区开发建设及推动城中村改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因整个北市区正在开发建设当中,片区内未形成路网,现阶段片区内道路以土路和简易的沥青道路为主,道路之间也尚未形成便捷的网络,片区居民出行不便,道路网的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片区土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该道路作为片区与主干路匹配的重要次干道,对于片区经济发展、土地开发和解决居民出行具有现实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同时,通过盘龙176号路,进而推动城中村改造实施,实施雨污分流,可进一步保护和美化当地环境。

该道路已经纳入《2010年昆明市交通设施建设白皮书》,道路修建对区域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及出行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盘龙区道路规划。同时该道路与规划道路及现有道路有4处平面交叉,将极大改善该区域的交通环境和扩大区域对外交流,提升区域的基础设施环境,极大的促进了沿线的土地房屋的开发和节约利用,带动整个片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极大地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各行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盘龙区2010年路网建设项目—盘龙176号路对于改善现状道路网交通状况、优化主城道路出口、促进北市区中小坝分区开发建设都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1.2项目基本概况

1.2.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盘龙区2010年路网建设项目—盘龙176号路

建设单位:昆明市盘龙区建设局

1.2.2地理位置

本工程位于昆明市北市区中小坝分区,拟建的支176 号路,起于穿金路,止于白龙路。

1.2.3项目性质

建设性质:改扩建

1.2.4工程规模及技术标准

盘龙区2010年路网建设项目—盘龙176号路全长1.029km,道路等级为城市Ⅰ级支路,道路标准横断面为双向4车道,两侧设人行道,红线宽为20 m。工程设计范围内共有4个道路交叉口,该道路工程内容主要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的建设,并配套建设电力、电信、煤气、给水等地下管线系统。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表:

拟建道路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2.5征地及拆迁工程量

房屋拆迁及征地数量如表1。

表1 征地拆迁工程量表

1.2.6工程投资

支176号路总投资为:16053.26万元。

本次道路改扩建工程资金来源为盘龙区政府投资。

1.2.7建设周期

2009年8月~2010年2月前期可研、项目立项和评审及设计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2月施工建设期

2评价区环境现状

2.1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2.1.1环境现状

地表水:评价区内地表水体主要有金汁河。根据监测结果金汁河羊肠大村断面水质已不能满足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

声环境:项目区目前主要的噪声源为居民生活噪声。根据西山区环境监测站对道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周围关心点昼、夜噪声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要求。

大气环境:根据昆明市空气环境功能区划,本评价区区域空气质量为二类区。根据西山区环境监测站对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区域环境空气

质量良好,监测项目NO

2、CO小时均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NO

2

CO、TSP、PM

10

日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生态环境:根据现场调查,拟建道路周边植被较少,目前已无原生植被存在,项目区周边植被为小区内景观绿化和部分路段两侧行道树。绿化树种主要有银杏、滇润楠、小叶榕、小叶朴、杜鹃等。由于人类对本项目区域开发时间早、持续时间较长的缘故,评价区域内已无野生动植物存在,无需要保护的动植物分布。

2.1.2主要环境问题

评价区主要环境问题为水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地表水环境现状不能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区域植被覆盖率较低,道路沿线电力线路、民宅等杂乱无章。

2.2环境敏感目标

道路推荐方案沿线两侧受影响的环境空气和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刘家营村、佳园小区和金丰园小区等。水环境保护目标为道路金汁河。

3工程分析

3.1工程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本项目位于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根据《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年)》昆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路,优化交通系统结构,在城市不同空间区域,实施相应的交通策略。目前,支176号路所处片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现状道路断头路多,区域内缺乏完整、合理的道路系统,路窄,路面状况差,道路通行能力差,本项目作为白龙路与穿金路的连接线,项目的实施有效的减轻片区交通对周边穿金路、东二环路、白龙路及东三环路的交通压力,是完善片区路网的重要举措,本道路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对盘龙区乃至昆明市的交通环境的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周边自然资源开发及居民生活、出行均有着积极的作用。

该片区位于昆明市小坝分区,小坝分区位于昆明主城东北部,东与世博、昙华分区相接,西接三竹营,北接北仓、金殿分区,南接新迎、金星分区。小坝分区范围:东至世博路、白龙路,南以东二环为界,西以昆曲公路为界,北以北三环为界,面积约4.67平方公里。小坝分区功能定位为:利用小坝片区所具有优越的土地和区位条件,形成以区级行政办公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生活设施为主的综合片区。该道路的建设改善区域周边环境,完善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道路的建设符合片区功能定位的要求。道路的建设,将给沿线区域内其它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将带动沿线土地增值,促进沿线各集团的经济发展,并对加强各集团之间的联系以及各集团与市中心的联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2010年昆明市交通设施建设白皮书(盘龙区)》,本道路工程是2010年必须完成的建设任务之一。

3.2主要环境问题识别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并结合项目地区的环境特征,对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其结果见表3-1。

表3-1 主要环境问题识别结果

4主要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4.1施工期环境影响

4.1.1社会环境影响

该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者,可吸收当地城中村富裕劳动力,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带动当地工业发展。但是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布设、施工材料堆放等会对沿线居民出行造成不便;施工人员可能因为对沿线管网布置的不了解而对其造成破坏,给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4.1.2声环境影响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支176号路在施工过程中将有大量的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施工机械的运作产生的机械噪声将对道路两侧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据实际调查和类比分析,对环境影响

较大的是推土机、装载机、压路机、挖掘机、自卸卡车和摊铺机等施工机械。4.1.3大气环境影响

道路施工期废气主要包括粉尘,机械、运输车辆的尾气以及沥青烟等。

施工期粉尘主要来源于路基开挖、填筑、压实;砂石、水泥等运输,扬尘产生量较大,属于短时间、不连续、无组织排放,刮风时施工现场及周围,尤其是下风向扬尘污染严重。施工现场及周围、下风向区域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有所升高。

施工过程中各类然有动力机械在挖方、填筑、清理、平整、车辆运输等过程

和烟尘。由于燃油平均使用量较小,排会排放燃油废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

X

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尾气不会导致施工点周围环境空气中CO、NO

和烟尘浓度明显升高。

X

在道路的路面施工过程中铺摊路面有沥青烟产生,属于短时间、无组织排放。

4.1.4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施工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施工机械油污、生活污水、水土流失等都将对水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4.1.5固体废物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物(包括前期的拆迁建筑垃圾)产生及组成情况如表4-1。

表4-1 项目施工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及组成情况一览表

施工过程中房屋拆迁、路面的开挖扰动容易产生扬尘,会对评价区的零星人工植被及植物个体产生影响,但影响非常小,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结束,这些影响也会消失。施工期材料堆放、机械器具等都将对区域原有景观组成造成破坏,但是这种破坏是短暂的,随着施工结束而消失。

4.1.7水土流失影响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造成对地表的扰动面积为2.59hm2;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247.22t,由于工程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量为量240.33t。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行政管理措施等)加以缓解,把工程水土流失影响降低到最小。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看,只要认真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工程本身的建设不会对当地水土资源造成大的不利影响。

4.2施工期主要防治措施

4.2.1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施工监理,严格按施工计划施工,不得随意延误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的避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作息产生影响。在进行围挡封闭施工时,尽可能考虑周围市民的出现需求。

4.2.2声环境保护措施

(1)严格遵守昆明市人民政府第72号令(《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

(2)使用成品混凝土以避免搅拌机使用产生的噪声,对于一些制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强噪声的建筑构件,应预制好再运往现场进行装配。

(3)在邻近居民区、企事业单位的区域进行施工时,道路施工工地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1.8m。减小施工噪声对关心点的影响。

4.2.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配备专用洒水车洒水降尘。拆迁、开挖、回填土方时及临时堆场在晴天严格执行洒水抑尘措施,防止扬尘飞扬。

(2)拆迁及施工工地实行围挡封闭施工。围挡高度不低于1.8m,防止粉尘飞扬。

(3)专人负责施工场地和车辆的清洁打扫,保证施工场地和道路的清洁。

(4)水泥、砂和石灰等易洒落的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等过程应加强管理,实行袋装运输或者加盖蓬布,使用预拌混凝土。

(4)为施工人员配备防尘劳保用品,如口罩、风镜等。

4.2.4水环境保护措施

(1)对于施工机械产生的含油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2)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与现有居民的生活污水一起排放。但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防止施工人员的不文明行为对周边水体造成影响。

(3)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落实防护措施,对临时施工场地采取先拦后堆,并用土工布覆盖,避免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该项目不能利用的建筑垃圾及土石方,建设单位应进行内部协调,可运到该建设单位同时开工建设的其他需要填方的道路工地或运至可消纳该部分建筑垃圾的工地进行处置。对不能利用的将全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昆明市城市垃圾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清运、处置。

4.2.6水土流失保护措施

为了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在拟建道路主体工程设计中及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主要防治措施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及管理措施。本项目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临时措施,路基在开挖前,先建截、排水措施;该道路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为:编织土袋拦挡110m,土工布1000m2。临时沉沙池6个,彩钢板2100m2。该项目新增临时水保措施工程量汇总见表4-2。

表4-2 新增水保措施工程量汇总表

4.3运营期环境影响

4.3.1社会环境影响

盘龙区2010年路网建设项目—盘龙176号路的建设,对于改善现状道路网交通状况、优化主城道路出口、促进北市区中小坝分区的开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道路沿线社会经济及居民生活质量产生有利影响,将方便居民的出行,改变现有的投资环境,对该片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3.2生态景观影响

道路运营后,由于种树、植草等绿化措施的实施,改善了原有道路景观,美化了环境。

4.3.3声环境影响

在根据可研通过的车流量、利用现行有效的导则、规范推荐的模式对营运期噪声环境影响程度及范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按4a类标准,盘龙支176号路:营运近、中期昼、夜达标距离均小于20m;营运远期昼间达标距离为小于10m,夜间达标距离为22m。

按2类标准,盘龙支176号路:营运近期昼间达标距离为15m,夜间达标为30m;营运中期昼间达标距离为20m,夜间达标为40 m;营运远期昼间达标距离为28m,夜间达标为50m。

关心点预测结果表明:在道路运行的近期(2011年)所有的敏感点昼间均未出现超标;夜间刘家营村和金丰园小区均出现超标,最大超标达到1.8dB(A)。

在道路运行的中期(2017年),所有的敏感点昼间均未出现超标;夜间刘家营村和金丰园小区均出现超标,最大超标达到3.1dB(A)。

在道路运行的远期(2025年),所有的敏感点昼间均未出现超标;夜间刘家营村和金丰园小区均出现超标,最大超标达到4.6dB(A)。

报告书根据预测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

4.3.4大气环境影响

通过预测,盘龙176号路建成后,在道路两侧距路肩200范围内不会出现超标。盘龙176号路建成后,叠加影响不会导致评价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盘龙176号路建设对沿线关心点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没有突破标准限值要求。

4.3.5水环境影响

拟建支176号路周围现状无水体,在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径流直接进入雨水管网及金汁河水体带来一定的影响。

4.4运营期主要防治措施

4.4.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对道路绿化的管理与养护,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使绿化植被起到美化、绿化的作用。

4.4.2声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营运期间,为保障道路两侧良好的声环境质量,采取下列措施:

(1)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办〔2008〕70号相关要求,拟建道路属于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城市道路交通项目、且涉及一定数量搬迁,根据报告预测结果,在道路红线外目前还没有建筑物的地带应设置20m的噪声防护距离。盘龙176号路两侧在未来的规划中,在距道路中心线20m内避免规划建设医院、学校、敬老院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物。

(2)由于该道路沿线均分布有居民区,公交车站台距离居民楼较近,站台在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考虑,不能直接设置在居民楼楼下,同时公交车应严格执行30km/h的速度,严禁超速及鸣喇叭。

(3)在穿金路及白龙交叉口设置减速及禁止机动车鸣喇叭的标牌,减缓对车辆噪声居民区的影响。

(4)昆明煤矿机械总厂职工宿舍、金丰园小区及刘家营村夜间噪声预测结果超标,由于声环境具有发散性,主要影响紧邻道路第一排建筑。可采取受道路

交通噪声影响的住户与业主之间通过协商采用更换隔声窗或其他的减缓噪声影响的措施,但是住户与业主之间的协商应进行双方签字确认。昆明煤矿机械总厂职工宿舍、金丰园小区及刘家营村临路第一排建筑安装隔声窗,该部分投资列入项目经费中予以实施;

4.4.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加强路面养护和清洁,维护良好的路况,保证汽车在良好的路况下行驶,减少扬尘和尾气污染。加强对道路沿线绿化的养护,维护绿化的减污功能。

4.4.4水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营运期道路设施维护与修理,保持路面清洁,保证道路排水系统以及绿化工程的正常功能,强化路堤的稳定和保护。

(2)加强道路两侧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维护和修缮。将项目产生的路面污水、居民生活污水分别通过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排入城市雨、污水管网,避免地面径流在路面及路边积存。

5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公众参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67%的受调查对象赞成本项目建设,不赞成的有四例,理由分别是(1)这条路不重要,交通不拥挤,(2)个人损失大,(3)花钱,(4)这条路不是主干道,不在二环内;有条件赞成的占20%,条件一部分未填,一部分是经济补偿;团体所调查的单位6家赞成该道路的项目建设,希望早日建设,尽快完工;两家单位没有明确回答;四家单位不赞成,主要理由是铺面难找,影响生意,另外对于云内动力坚决反对道路的建设,环评单位已将意见反馈给建设单位,同时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也将这一问题反映到昆明市住房和

城乡建设局,该问题得到了昆明市政府及盘龙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纳该公司的意见,在报告书报批阶段昆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昆建函[2010]1号《关于调整盘龙区支176号路建设工程的函》,对该路段进行了明确的回复,提出暂缓对该路段的实施,待该公司搬迁完全后再实施。

6环境监测计划

本工程属于市政道路工程,因工程涉及范围小,环境影响问题简单,不必设置专门的环境监测机构,可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但应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负责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项目施工期及竣工环境监测计划如表6-1和6-2。

表6-1 环境监测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