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典型经验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典型经验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典型经验

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

试点经验和典型案例汇编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函〔2016〕200 号)规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试点,前两三年重点针对发展短板,采取有效促进措施,形成综合服务能力,后两三年重点完善政策措施,推广成功试点经验,形成规模,扩大服务覆盖面。为落实上述规定,基于实地调研和专家评估,汇编了7方面的试点经验,供全国第五批改革试点地区以及其他各地在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参考借鉴。

经验之一:多措并举,增加服务设施供给

部分试点地区采取新建、改造、整合资源等方式,增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一是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民政部门参与规划、验收、移交和管理,保证设施落地到位。二是整合利用社区各类闲置资源,优先用于改造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三是推动在社区设立嵌入式养老机构,鼓励养老机构向周边社区提供服务,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一体化发展。

案例一:规划先行,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浙江省杭州市注重规划引领,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先后出台并修订《杭州市养老设施布点规划》《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配建规范》及老年人照顾服务文件,明确新建住宅项目和已建居住(小)区按规定配置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二是设施建设分层分类。街道级居家养老设施按“重综合、强辐射”的枢纽作用,重点解决老年人日托、中短期全托以及喘息服务需求;社区级居家养老设施则按“重特色、强覆盖”的要求,推进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兼具日间照料和全托服务功能,包括生活服务、康复护理服务、托养服务、家庭支持服务、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服务等六大功能。

案例二:整合利用闲置资源,改造成为养老服务设施。

江苏省南京市在社区层面实现基层养老服务设施整合,提出“两无偿一优先”发展养老设施:社区40%以上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机构运营,明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用房优先用于养老设施”。各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均设养老服务专区,开展助餐、助浴等服务,在全市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便民圈”。

山东省济南市针对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落实难、主城区老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地难等问题,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在做好规划基础上,多措并举加以解决。一是着力解决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问题。市国有土地招拍挂领导小组制发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监管暂行意见》,市有关部门

联合制发了《关于加强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的通知》,坚持与开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核实、同步验收,做到“五同步”。在项目规划、土地招拍挂、土地熟化、建设施工、预售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设置制度卡口,各相关部门共管共治,形成合力。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列入土地招拍挂条件,由土地竞得者实施同步建设,分期开发项目必须安排在首期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区县政府,交由专业机构运营。对新出让住宅和商住小区地块,未按规定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或配建标准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二是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缺问题。市政府安排规划部门牵头完成了对主城区2009年以来建成小区全部摸排,准确掌握了各区常住人口数据,养老服务设施的用地和建设等基本情况,对已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建立了电子档案。对未建或建设不达标的,明确各类设施配建标准。对各区需增建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规划,提出选址方案,同时提出了三年建设项目库和年度实施计划建议。由区县政府采取追缴、置换和购置等方式,按标准把已建成小区欠账部分配置到位。

案例三:民政部门深度参与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福建省漳州市探索实践“三个一套”模式,即:系统构建了一套联审机制,创新建立了一套补偿标准,率先明确了一套产权归属制度。一是在系统构建联审机制方面,构建了民政部门参与控规、修规、验收全过程的联审联办机制,形

成有效制约的闭环流程。在控规环节,规划部门在提出新建住宅小区项目拟供应地块规划条件时,明确养老用房建筑面积等相关指标,由民政部门联审签字。在修规环节,开发建设单位根据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通知书》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部门召集民政部门参加设计方案联审会议,民政部门签字同意方案后,规划部门才予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在验收环节,由民政部门参与竣工验收联审联办。二是在开发项目无法提供养老服务设施方面,采取货币补偿形式,向民政部门缴纳养老用房配套建设费,按照属地原则,专项用于养老用房的购置、修缮、改(扩)建。三是在明确产权归属方面,明确新建住宅开发建设单位需无偿将配建的养老用房不动产产权移交民政部门,并配合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案例四:打造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出台《关于推进社区长者驿家建设工作的通知》,打造“社区长者驿家”养老服务模式,将小型养老机构移至社区,让社区长者驿家与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整合设置或邻近设置,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助残送餐、短期托养、喘息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

湖南省湘潭市、安徽省合肥市等地,利用社区公共服务用房和设施,盘活资源,推进建设小微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探索“机构居家化”“居家机构化”的服务模式,方便社区老年人就近就亲养老。

经验之二: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养老服务多元供给

部分试点地区优化发展环境,丰富供给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格局。一是给予建设补贴运营,支持社会力量运营居家和养老服务设施。二是提供场地和设施,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三是鼓励龙头型企业、社会组织和机构整合服务力量,实现运营的规模化和连锁化,培育和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机构或社会组织。

案例一:分类实施,给予建设和运营补贴。

河南省郑州市对社会力量建设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按照自建和改建分别给予建设补贴,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居家养老服务站,根据面积及规模大小给予建设补贴。同时,这些养老机构配置电梯等大型设备可申请设备补贴。

案例二:绩效考评,确保购买服务质量。

安徽省铜陵市出台《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项目绩效评估实施暂行办法》,在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实施中严把绩效考核关,将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考评指标,纳入各区对购买服务单位的绩效考评中。

案例三:整合资源,提供场地和设施。

辽宁省辽阳市采取政府整合社区资源,无偿提供场所,社会力量低偿运营的模式,扶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服务发展中心,建立养老服务驿站,实施连锁经营。

案例四:扶持奖励,推动连锁化运营。

天津市河东区帮助引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运营。对在天津市登记注册,连锁经营4家(含)以上日间照料中心的企业予以一次性的连锁经营扶持奖励。对承包运营照料中心的企业,采取“划片分块”承包运营的方式,每个企业承包运营多个照料中心,让每家企业的优势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降低运营成本,以承包的照料中心为基地,向周围社区辐射。支持落地企业“抱团整合”,合作共赢,在保持企业竞争的同时,积极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发挥强强联合的互补作用。

经验之三:有效评估,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

部分试点地区通过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体系,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并在评估基础上,采取绘制养老“关爱地图”、设立“养老顾问”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分类服务。

案例一:依托综合评估,精准聚焦服务对象。

北京市西城区聚焦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形成“需求评估—上门服务—标准指导—市场运行—资金监管”的运行闭环。开展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试点,在试点中全面优化,确保精准实施,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评估需求确保按需服务。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区域老年人身体状况评估,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给予居家照护服务补贴。二是标准化服务确保按质服务。完善上门服务标准化流程,通过签约家庭医生来提供基本生活照

料、膳食营养指导等上门服务。三是智能化平台确保精准服务。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依托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发放、消费,每月以老年人实际消费数据进行结算,补贴实行月结月清,智能化跟踪分析老年人服务消费数据和行为模式。四是第三方监管提升满意服务。统一居家照护服务监督热线,组织专业力量对补贴对象电话回访,集中解答和处理问题,确保老年人使用便捷高效,提高其满意度和获得感。

湖北省武汉市按照“分类施策、精准补助、提升绩效”的思路,集中组织对全市老人进行了摸底调查,出台了《武汉市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办法(试行)》,优化特殊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方式,对老年人的身体、经济、居住状况和服务需求等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开发完成市级养老服务评估系统,网上受理老人评估申请,开设“电子钱包”,按照评估分值补贴,通过电子结算系统,让老人持老年证就可以在全市“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内自由选择服务项目,服务商根据平台统计的补贴总金额,定期结算。

案例二:绘制“关爱地图”,开展精准化社区养老服务。

四川省成都市对全市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摸查工作,绘制集老年人动态管理数据库、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档案、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养老“关爱地图”。一是实现精准快速救助。开展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人能力评估,全面摸清6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空巢(留守)老人、低收入家庭中的残疾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分

布情况及老年人身体状况、经济来源、养老服务需求。为老服务队伍、为老服务机构通过“关爱地图”,及时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切实消除服务获取障碍,做到关爱援助精准快速。二是搭建供需精准对接平台。老年人可以通过“关爱地图”搜索就近的养老服务组织或企业、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大学、就餐服务点、养老机构、医院、超市等分布信息,可以快速查询养老服务设施的收费、服务等情况,结合自身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养老服务。解决了以往养老服务机构布局与老年人实际人数不匹配,服务内容与老年人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案例三:设立“养老顾问”,解决养老供需信息不对称。

上海市虹口区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促进养老服务资源供需对接,增强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设立“养老顾问”。“养老顾问”能有效解决养老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养老资源优化分配和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主要提供服务内容:根据养老服务的性质、对象和特点,为符合政府资助条件的老年人购买助医、助购、助餐、助浴等上门服务;建立“养老顾问”服务清单,引导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鼓励更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成为管家,让老人在家里就能享受“身边人”的上门服务。同时,将社区“养老顾问”设在“养老顾问点”工作。“养老顾问点”分为三类:即街道顾问点、市民驿站(综合为老服务站点)和虹口区居委会顾问点。其中街道顾问点设在8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依托中心现有工作力量以及街道其他养老工作管理人员提供顾问服

务。市民驿站顾问点设置在区35个市民驿站内,依托市民驿站现有工作力量以及其他养老工作人员提供顾问服务。居委会顾问点设在209个居委会办公接待场所内,依托居委会老龄干部和助老志愿者,参照“全岗通”模式提供顾问服务。

案例四: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大配餐服务体系

广东省广州市通过打造布点社区化、筹资多元化、运营社会化、服务个性化的大配餐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困难老年人用餐难问题。已建立1024个长者饭堂,形成“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服务网络,覆盖全市街镇、村居,有效解决包括独居、孤寡、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常住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为确保助餐配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4个一点”的办法,找到企业保本赢利、财政可承受、老人能负担的平衡点。

经验之四:党建统领,互助自助,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部分试点地区从提升农村养老硬件水平入手,建立老年人关爱制度,不断改善农村老年人养老水平。一是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全面推行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二是兴建老年人互助养老幸福院等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三是结合脱贫攻坚,着眼农村老年人特殊困难,建立关爱服务制度,解决其生活和照护难题。四是发挥平台窗口作用,加强养老服务宣传,营造孝老爱亲氛围。

案例一:“党建+颐养之家”,开创农村居家养老新局面。

江西省新余市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实施老人舒心、子女安心、党群连心的幸福工程,全面推行农村颐养之家建设。一是因地制宜建“家园”,采取“1+N”模式,即在老人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建颐养之家,在老人相对分散的自然村设置若干个小型活动点。二是贴心管理立“家规”,坚持入“家”自愿、退出自由,制定出台《颐养之家运行成本管理十条》等。三是多措并举筹“家资”。建设经费以财政投入为主,运行经费以老人“自养”为主,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奉献爱心捐款捐物。四是精细服务保“家安”。挑选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理事会,倡导自主、互助管理。目前,已建成站点736个,服务老年人对象9138人。

案例二:夯实服务载体,打造“互助+自助”服务模式。青海省西宁市建设农村餐室、健身保健室、洗浴理发室等“一场七室”的“老年之家”,解决当地农村老年人长期没有服务场所的现状。同时,出台了《西宁市农村老年之家运营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管理与互助服务、自我服务结合的原则,明确老年之家不设专门的服务人员,实行“村委会+老年协会+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社会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运行方式和“互助+自助”的服务模式。

案例三:结合脱贫攻坚,加强困难老年人关爱和互助服务。

吉林省长春市结合脱贫攻坚,打造农村居家养老邻里互助模式,将贫困村建档立卡的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孤寡失独、高龄特困和留守老人列为结对服务对象,由政府为其

购买养老服务,由村委会负责监督指导、村老年协会组织实施,由贫困老人选择有服务能力的邻里作为服务人员,双方自愿建立邻里结对互助关系。结对服务人员按照“两访、三查、四助”要求提供服务。两访,即每天早晚两次走访受助老人家庭;三查,即查看老人每餐是否有保证,饭菜是否充足,老人穿着是否整洁、季节更换衣物是否及时,老人居住环境是否洁净、是否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四助,即根据老人需要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难等服务。贫困老人不仅明显改善了生活质量,而且在精神上得到了慰藉。

案例四:加强养老服务宣传,营造孝老爱亲氛围。

湖南省益阳市通过在农村建设“益村平台”,发挥平台窗口作用,加强养老服务宣传。利用网上村务信息公开栏,及时发布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法规、惠民举措;刊载群众身边敬老爱老的优秀事迹和反面典型,弘扬孝道文化,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及时发布养老供给、需求和文化活动资讯,使农村老年人享受更便捷的服务;设立“百事通”“串客农庄”等农庄共享平台,整合电商资源,发布招商、用工、销售等资讯信息,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反哺农村养老服务。

经验之五:专业引领,注重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部分试点地区加大专业化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依托院校和专业组织,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人才评价制度。鼓励养老护理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

予相关补贴。三是通过统筹多方力量,推动“三社联动”,着力解决养老服务人力不足问题。

案例一:创新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

北京市石景山区针对护理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养老服务的短板,重点加强养老职业队伍建设,实施养老护理职业队伍培养的“百千万大培训工程”:首先,培训500名左右具有初级以上有职业资格水平的养老护理专业人员。其次,针对1000名左右的养老服务志愿者开展各类养老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报告、论坛。最后,对10000户左右的家庭成员开展失能失智居家养老护理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在此基础上,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出台养老服务人才扶持政策,对北京市户籍养老护理员给予岗位补贴。

河北省唐山市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落实人才保障政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努力提升服务队伍的能力素质。同时,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协议,针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并设立专业奖学金。建立了市、县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组织)三级培训机制。对实现稳定就业的大中专院校养老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或参加短期养老护理培训的人员给予补贴。

案例二: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的支持激励。

江苏省南京市对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一次性给予3—5万元“入职补贴”,对所有工作满1年的养老从业

人员,每月给予100—800元“岗位补贴”,并纳入“积分落户”条件。高校开设养老行业经营管理、老人照护等方面专业班次,民政与相关高校合作开设老年服务专业学历教育,加强养老专业人才储备。建立养老服务褒奖机制,常态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优秀者可获市级劳模、“三八”红旗手、“五四”青年奖章等称号,全市现有10名全国、省级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者。

山东省威海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连续多年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作,对培训初、中级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资格学校,分别按每人1500元和2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鼓励各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对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的高等院校,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制度,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且与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组织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在护理岗位实际工作满3年的养老护理员按职业等级发放5000、7000、1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案例三:统筹多方力量,开展“三社联动”。

重庆市渝中区通过统筹多方力量,着力解决养老服务人力不足问题。一是加强“三社联动”。推进社区自治共治,推动专业社工服务到位,鼓励引导养老机构成立社会组织或引入社工开展服务。各社区养老服务站自建志愿者队伍,开展助行、助洁等为老志愿服务。打造示范社区社工室,通过“社工+义工”联动,充分发挥专业社工的引导作用和志愿

服务作用。二是加强培训整合。整合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职教、养老机构等培训资源开展养老管理及护理人才培训,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开展评选最美护理员等活动。

经验之六:探索“互联网+”,用科技推动养老服务发展

部分试点地区积极探索“互联网+”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管理,运用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一是构建完备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没有围墙的“数字化养老院”。二是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将民政、人社、卫生、公安等多部门信息资源和区域性居家养老信息服务资源进行整合。

案例一:打造数字化养老院。

上海市杨浦区积极推动“数字化养老院”建设,通过评估对老人居家环境进行科技适老化改造,利用物联网和无线传感技术,对老人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和风险防控。当老年人有服务需求或监控中出现老年人需要服务时,信息服务平台会自动采集并识别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调控专业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资源,安排人员上门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实现各环联动。

案例二:通过信息化推动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和共享。

江苏省无锡市建成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网、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物联网、移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成全市智慧养老平台,打造智慧养老服务“五张网”,即精准服务网,精

准掌握老人服务需求,对老人喂药、擦洗、组织活动等需求“随呼随应”;高效管理网,实现养老机构内部管理高效化,民政部门监管和服务高效化;安全保障网,通过定位求助、跌倒自动监测、安全防范报警等智能服务,能够有效防范和规避老人跌倒、走失等各种风险;健康保健网,利用卧床监测设备、可穿戴式设备等技术,实现老人健康体检动态化和智能化;社区餐饮网,支持养老机构、区域性助餐机构的餐饮功能延伸到社区和居家。

经验之七:因地制宜,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部分试点地区因地制宜推动医疗资源向家庭和社区延伸,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体检、上门巡诊、健康管理等服务。

案例一:利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湖北省宜昌市在城市社区推行“三站合一”,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站联合建设。在农村,推行“两室联建”模式,在村卫生室附近建设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人可就近享受日间照料和医疗服务。鼓励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增设老年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

案例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需求。

四川省宜宾市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宜宾市是四川省第二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通过试点,探索建立社会化护理与居家护理协调发展的长期护理服务市场。主要做法:一是逐步扩大参保人员范围。首先在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范围开展试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员、多元筹资、保障基本、适合市情的长护险制度。在试点启动阶段,从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中一次性安排2亿元资金作为长护险启动资金。财政补助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退休人员参保人数,以90元/人/年的标准进行补助。二是加强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从事长期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公司以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申请成为护理服务机构。护理服务机构与长护险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协议管理。三是评估组织实施。市医保局牵头,会同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部门联合成立长护险资格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失能人员资格认定、等级评定标准,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认定评估工作,并在全市统筹建立护理专家队伍。四是明确待遇支付范围。失能人员按长护险护理服务项目,接受清洁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等基本护理服务,所发生的与基本护理服务相关的服务费、设备使用费等费用,按标准纳入长护险基金支付。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需求。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浅谈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内容摘要: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做好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迫在眉睫。中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种种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集传统家庭养老与现代养老之优点而产生的养老模式。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目前我国养老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剖析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探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老龄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超过7%,该国家或地区就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或地区。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①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居世界首位。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居世界首位,到本世纪中叶,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 亿。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加上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不断下降,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老年抚养的比例将从2000 年的10.1%上升到2050 年的33%。②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在这样的形势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养老服务模式的困境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增大。中国的老龄化有其自身特点,其中老年人口规模 ①中国统计年鉴 ②老龄社会应先破解养老难题[N].工人日报.2007-1-8.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为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2018年底前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等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做到老年人满意,社会认可度高。 二、配套设施 (一)场所地址:待定 (二)硬件设施:大型开水机1台、电视机1台,棋牌桌椅4套、书架2组、老年人读物500册、健身设施1套、洗衣机1台、折叠床6张、办公桌椅2套、老年椅50把、电脑1台、打复印一体机1台、大3P空调1台、座机1部、茶水杯50台、办公耗材若干、急救箱及药品1套。 (三)软件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对服务中心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带领服务中心人员开展服务工作至正常运行。 三、服务内容

(一)餐饮服务:公开送餐热线,长期与一家正规餐饮店保持合作管理,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开展送餐服务。 (二)卫生保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健康保健咨询和服务,并定期组织义诊机构到社区开展眼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项目的健康体检。 (三)文体娱乐服务:配备饮水设备、电视、棋牌、老年人读物和健身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固定舒适的文体娱乐场所。 (四)家政服务:长期与老年理发店合作,每周二、四下午14点-18点,在社区开展理发服务;配备洗衣机、洗衣用品,为老年人提供洗衣服务。 (五)日间休息服务:配备6张以上的折叠椅,供老年人临时休息。 (六)老年人社会保障服务:为老年人提高医疗、养老政策宣传服务,协助老人办理医疗报销、养老金年检、80岁高龄津贴申请等服务。 四、运行管理 (一)人员配置:服务中心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人,原则上由社区“两委”干部轮岗,专职服务人员2名,原则上由居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及党员居民代表担任,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须有健康证、服务期间统一着装,并发放一定补贴;因特殊情况产生的临时用工按照80元/人/天发放务工补助。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人口学研究所调研组与机构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最大短板。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是“十三五”期间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社会养老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学研究所对山东省东、中、西部的48个社区及1200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问卷调查,调研组认为,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老年群体作为异质性群体,存在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老年人对体育娱乐、上门看病、文化学习和助餐等服务的需求和利用率较高,需求比分别 为%、%、%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上门看病和助餐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对体育娱乐和学习活动方面的需求不断减少;男性对于上门看病服务需求最高(%),而女性则对体育娱乐活动的需求最高(%)。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供给数量、质量或结构上较为趋同,多以提供日常生活服务为主,缺少专业化的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服务。(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医养资源结合不够。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下降、患病几率的增加,他们对自身健康更为关注,对医疗和日常保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但目前医养结合不足导致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对

医养结合重视不足,%的老年人有1种及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但是只有%的老年人建立了社区健康档案;二是缺少专业人才,目前有九成以上的社区缺乏医疗健康服务人员,包括全科医生和专业护理员;三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执行力度,只能为老年人开展定期体检、举办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无法提供;四是老年人健康意识相对薄弱,社区健康管理滞后,缺乏正确合理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引导。(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近年来政府增加了扶持支持政策,但养老服务政策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老年人基本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目前山东省老年人主要收入来源为退休金(或养老金),平均水平为1863元,城市平均水平为2377元,农村平均水平仅为1343元,购买服务的能力相对不足;二是城乡和地区差异明显,农村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各项补贴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三是服务设施不足,虽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的数量增速明显,但由于运行机制障碍和政府补贴不足导致作用发挥受限;四是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目前只有%的社区拥有养老服务平台,难以实现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服务资源的无缝对接。(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有待完善;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三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监管薄弱。此外,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服务机构以及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目录 (一)

摘要: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以家庭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实行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的传统和国情国力比较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目前,全国各主要城市已经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初步建立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设施、运行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中国己经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十一五”期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持续增长,到2010年将达到亿,约占总人口的%,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达到2132万,占老年口总数的%,[1]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龄化带来的养老服务问题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家庭养老面临一定困境,而我国机构养老设施又严重不足,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所以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当务之急。我国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即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因此,从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看,开展社区居家养老与中国传统国情国力比较符合,是符合我国城市老龄群体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托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养老的经济来源不再依靠家人和子女,而是政府发给退休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部分也来自于社会和社区所提供的种种服务,这种模式既减轻儿女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总的来说,社区居家养老是新型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养老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 (二)中国社区居家养老现状 根据传统的“四世同堂”的观念,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过去的家庭养老。但是,依据现在的经济和社会状况,越来越多的子女对于过去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负担不起,特别是家中老人患有重病的。所以我们急需要探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是2001年6月我国民政部在全国广泛推行“社区老年福利服 [1]关于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全国老龄委发【2006】7号。

(完整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个案管理个案服务指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个案管理个案服务指引 个案管理个案服务流程说明 个案管理是社会工作者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的一个过程。过程中各个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服务,并以扩大服务成效为主要目的。当提供案主所需的服务必须经由不同专业人员、福利机构、卫生保健单位或人力资源来达成时,个案管理即可发挥其协调与监督的功能。 本项目的个案管理个案编号设为CM**(*为数字编号) 1、接案或转入、约见案主收集资料与评估 由于个案管理可以作为一种服务模式,贯穿服务的始终,因此与服务对象接触、建立档案、进行首次探访或作相关评估,以及协助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等,均可作为个案管理个案的接案部分的内容。本项目的个案管理个案,以申请居家养老服务(包括政府资助、自费)的服务对象为主要来源。

除转介类表格归档入个案管理个案外,该部分的资料归入个人档案资料中。对服务对象的评估以照顾需求等级评估为主,若案主未能参与该评估或自费对象选择不参与,则社工可用BADL、MMSE、SSRS等量表为其评估。 2、形成评估报告、制定服务计划、签订服务协议 若案主参与了照顾需求等级评估,则可直接将该评估报告作为档案资料的一部分;若用BADL、MMSE、SSRS等量表进行评估,则形成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评估报告。依据评估报告来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服务计划,最后签订服务协议。 评估报告归档入案主的档案中,服务计划与服务协议归档入个案管理个案。 3、执行服务计划 在服务计划的执行中,助老员的服务记录、案主对接受服务的确认表,以及作为各项服务汇总表的服务对象接受服务情况登记表,均归档入个案管理个案。 该部分有两个注意事项: 一是服务对象接受服务情况登记表,该表是呈现个案管理的重要表格,以汇总的形式简要记录从接案到结案所提供给案主的全部服务,包括对案主开展的探访、评估、服务申请协助、送餐、居家养老服务、咨询、小组、常规服务、社区活动以及辅导个案等。每条服务记录应附相应索引,以便查找到相关资料,如案主参加了某场社区活动,则该条服务记录应附此社区活动的编号,探访与评估的服务记录则备注相关资料可在案主的档案中查阅。 二是在个案管理个案的服务过程中,若案主遇到了特别事件需要社工协助处理或辅导,则所开设的辅导个案服务属于该个案管理个案中的一部分,由于开案时已签订服务协议,因此不需另外签署个案服务同意书,其他如个案服务计划表、个案活动记录表、个案结案报告等照常记录。本着尊重案主隐私的原则,该部分的服务记录以辅导个案的形式独立归档,编号以CM**-C**的形式表示从属关系。若个案管理个案中的辅导个案部分进行了结案之后,又出现了反复或新情况需要重新开案,则重复上述环节,并独立归档,C**的编号则根据上一个编号+1即可。 在一个个案管理个案中,无论开启了多少个辅导个案,均只计一个个案管理个案指标。 4、阶段性检视 每季度应进行一次阶段性检视,并形成阶段性检视报告。此外,视情况进行相应评估,照顾需求等级评估以及BADL、MMSE、SSRS为一年一评,其他评估如基本情况、居家安全等,则根据每一次的评估结果来定。检视与评估之后,视情况制定新服务计划或维持原计划。阶段性检视报告与服务计划归档入个案管理个案,评估量表及评估报告归档入案主的个人档案中。 5、结案回访、重新开案与转介 一般情况下,案主只要还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该个案管理个案便会持续下去。若案主主动提出终止服务,或出现失联、去世、迁出辖区及其他不适宜继续服务的情况,则进行结案。终止服务同意书(如适用)以及结案报告归档入个案管理个案。 结案后视情况进行回访,在案主需要重新申请居家养老服务时再重新开案,编号另起。转介流程同辅导个案。服务记录均归档入个案管理个案。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早已进入多老少子的格局,社区社会养老模式逐步转变为社会焦点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几大方面将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服务 引言 我国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经占总人口的14.9%。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我国家庭的“小型化”和“高龄化”的趋势,家庭养老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社区居家养老呗提上日程,并且越来越被受到重视。目前各地的居家养老的实践层出不穷,并且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如何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我国现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使我们理清目前的研究成果,同时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和建设的不断发展。 正文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的界定 有关社区居家养老的内涵界定,学术界的观点不尽相同。王锦成社区居家养老定义为:由社区提供居住在家的老年人一系列或户内或户外的养老服务。从而构建一个符合老年人自身意愿又切实可行的居家养老体系[1]。而陈赛权给出的定义则是:居家养老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以及国家的基础之上,以家庭为载体,以社区网络为依托,以国家制度、政策和法律为保障,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陈赛权认为居家养老应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为主要服务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服务形式[2]。学者祁峰则认为,居家养老是与我国传统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新型养老方式,指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服务员到家中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的养老方式[3]。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 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5年9月

目录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过程 六、调查对象及地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地点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结果 (二)小组意见措施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摘要 本文主要从目前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生活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与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翻译: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ua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the exist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Wuhua District, Kunming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status were 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needs analysis, and soci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he Jinhua city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s.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五华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何开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该如何开展? 构建中国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模式,找出中国养老行业未来出路,打造全新专业的生活服务、健康管理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让老人能够享受到便捷的全方位养老服务。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人生活与健康服务问题令人瞩目,有关数据指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22亿,空巢老人占比达到59.63%,他们的生活照护、预防保健和健康监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在421人口结构矛盾下,如何缓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压力是摆在国家、社会、家庭面前的首要难题。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孝”的观念使得绝大部分老年人会选择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街区养老。只有少数条件较好或部分失能的老人会选择机构养老。老人无论是选择居家、社区又或是机构养老,对于子女和社会保障体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在当前形势下,中康行健天天养老项目认为社区养老应该顺应数字时代的变迁,有效利用互联网在社会资源分配和优化中的作用,在当前“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社区居家养老将延伸出无限可能。 中康行健天天养老生态圈平台式养老新模式,首先解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问题,老年人不同于其它年龄阶段的人,身体机能逐步老化,常伴有多种老年疾病,家人及普通保姆在照护中专业性不够,必须要用正规培训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来服务,然后再通过打造社区养老O2O,利用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及时服务的优势和链接作用,将社区养老各个分散的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利用大数据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监测,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提醒。这种模式借助于各种智能终端的应用,通过可穿戴智能设备连接老年人与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可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日常生活照护等服务工作,当然社区O2O也方便的把周边的生活服务机构纳入老人整体服务体系,理发店、超市、药店、社区医院、社区维修服务点等。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精)

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居家养老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以社区为依托, 通过建立专业化的服务机构, 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居家养老结合了家庭养老的特点和机构养老的优点,是当前形势下适合城市社区老年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实践、优势、问题、建议 2011年 4月 28日(星期四上午 10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 请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发布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总人口为 1339724852人,其中 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2.93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比 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 1.91个百分点。不可置疑, 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考验, 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区, 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2005到 2030年是中国老龄化的加速时期,总人口预计增长 1.45亿,而老年人口预计增长达 2.02亿。【 1】人口老龄化正在逐渐瓦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红利”,从而将形成“未富先老”的局面,影响并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所以老龄化问题是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和尽早制定相应对策的主要的人口问题之一。如何妥善处理大量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将会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话题。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居家养老所做的研究分析, 重点概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中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 探讨该模式提出的背景、相关的研究综述、个地方的经验以及在当前环境下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 从而试着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完善居家养老模式。根据学者们的学术报告, 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居家养老的涵义

陈桥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陈桥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政府采购 竞争性磋商文件 项目编号: 采购单位: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办事处 代理机构:江苏省建友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八月九日

竞争性磋商文件备案表 编制人:章媛媛 日期:年月日 采购单位(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代理机构(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年月日 南通市港闸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备案)

目录第一章竞争性磋商公告 第二章磋商供应商须知 第三章项目需求 第四章评审方法和程序 第五章合同主要条款 第六章合同授予 第七章质疑提出和处理 第八章响应文件组成及格式

尊敬的磋商供应商: 欢迎参加本采购项目的竞争性磋商。为了保证本次磋商项目顺利进行,请在制作响应文件之前,仔细阅读本竞争性磋商文件的各项条款,并按要求制作和递交响应文件。谢谢合作! 第一章竞争性磋商公告 江苏省建友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称代理机构)受南通市港闸区陈桥街道办事处(以下称采购单位)的委托,就其陈桥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竞争性磋商采购,诚邀符合条件的潜在供应商参加该项目的竞争性磋商。 一、项目名称:陈桥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二、项目编号: 三、项目预算:万元。 四、项目需求:详见竞争性磋商文件第三章 五、潜在的供应商资格要求: 、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两个及两个以上法人,母公司、全资子公司及其控股公司,都不得在同一采购项目相同标段中同时参加投标,一经发现,将视同围标处理。 、投标供应商必须有能力按本招标文件规定的要求提供相关服务,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提供有效的营业执照及税务登记证【或者是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投标供应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须包含养老服务】。 、投标供应商法定代表人参加投标的,必须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法定代表人本人身份证复印件;非法定代表人参加投标的,必须提供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及法定代表人、被授权人的两人身份证的复印件,被授权人为投标供应商正式人员证明材料【提供①与供应商签订的有效劳动合同复印件;②社保机构出具并盖章的供应商为其缴纳的年月年月连续个月的养老保险缴费清单复印件】。(格式参见第八章)、投标供应商须提供参与本次项目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的书面《无重大违法记录声明函》(格式参见第八章)。 、关于资格文件的声明函(格式参见第八章)。

“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022802.html, “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作者:于文霞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2期 摘要:科技时代的到来加大了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体现最为优越的是"互联网+"在各生活领域的智能创新,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捷。其中"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的应用,能够为社区居家养老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帮助解决我国老龄化人口加重所带来的困难。故而,本文讲针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为今后社区居家养老中互联网的应用提供更多参考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一、“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的背景 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长速率逐步加大,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二零一四年,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其中还包括很多完全丧失行为能力的老人,是社会进步的主要负担。 但这个数值仍然以飞快的速度增长,对我国老龄化人口所面临的解决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通过我国的现有国情,结合科技的发展力量,从而逐渐衍生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研究。能够将科技力量与现代老龄化问题完美结合,实现智能优化社区居家服务管理,既能够 节约人力资源和物力投入的同时,也能提高社区居家传统养老的质量,为老龄化人员提供更加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营造爱的感觉家的氛围。互联网+能够凝聚社会的力量,对老人的生活模式可以进行系统的处理,保证人员信息的高效性,实现老年人线上文化交流平台的创建,构建统一完成的老年人保护机制,对老年人能够采取系统性的健康指导、医疗看护、关爱陪同。在独生子女对老人照顾不周的情况下,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缓空巢老人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二、传统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较为落后,在社会的告诉发展中容易与现实生活脱节,受家庭教育观念、社会养老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呆滞,促使无法瞒住老人对社会服务的物质资源需求和情感条件满足,应用互联网+来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刻不容缓,从本质上有针对性的才去科学方案,创新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1]。目前传统的社区居家 养老模式主要有以下弊端: 1、服务管理机制差,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管理系统,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现有的服务管理机制较为松散,很多制度处理有待完善,管理人员自身对养老人员工作的专业素养不到位,造成服务管理的空缺,无法在本质上实现关爱老人的宗旨。服务管理机制的混乱,造成了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技术方案

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方案 一、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建设背景和意义 当前,老年人口迅速增多,高龄比例加大,已经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世界性问题。具最新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数字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今年是我国进入老龄化1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第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 根据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和十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指出“以信息服务网络整合建设为依托,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要求有条件城市和地区建立社区“一键通”呼叫系统,加快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JUST《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解决方案》及系列产品是我公司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和社区服务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民政部门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而开发的一套完整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工程的主要意义为以下几点: 1、这是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 2、是中国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 3、是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 二、需求分析 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居家养老的人员和需要照顾的儿童以及一些特殊的人群,提供紧急的救助、健康管理、生活帮助、日常家庭服务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工程可与三级(区、街道、居委会)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紧密结合,将各种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网络化、日常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创造全新的居家养老、家庭服务新模式。 1、居家养老服务其主要特点: ●一是服务的时间和地点不确定性; ●二是突发事件服务的紧急性;? ●三是生活服务的全面性。? ●?四是健康服务管理的先进性 2、工程特点 ●为政府主管部门或运营单位建立一套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及协调机制;? ●?为辖区内的老龄人群及服务机构建立准确详实的数据库及养老服务电子化档案; ●?以社区为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义工为支撑构建起强大的养老服务供应体系; ●?以老人数据库、呼叫中心及智能终端产品为基础,构建紧急救援、生活服务、主动关怀、健康管理,四大服务方式,丰富为老服务信息化手段。 ●?构建“公益化为前提、社会化为基础、市场化为补充”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虚拟敬老院运营模式,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

东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引言 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加剧和大量“四二一”(一对小夫妻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家庭模式的出现,传统养老方式已不适应现代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加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使退休人员由过去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已是大所趋,未来城市社区将承担着老年人管理和居家养老服务的重任。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路,是摆在社区面前的现实而迫切的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阳光雨家政服务中心对长治市东街社区的居家养老有关调查做以总结和阐述。 二、东街社区老年人口现状 东街社区现有常住居民5487人,社区老年人口有1470多人,60岁-69岁的老人有779人,70岁-79岁老人有452人,80岁-89岁老人有206人,90岁-99岁老人有32人,100岁老人1人,老人人数占社区总人数的%,空巢老人有52人,约占老年总人口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人们择业观念改变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今后,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将越来越重。

三、目前社区老年人居住、养老和居家服务情况 (一)居住方式。一是老人(或与配偶)和儿女住在一起。二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儿女在同一城市。三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打工。四是老人(或与配偶)单独居住,无子女。五是老人(或与配偶)与成年或未成年的孙子孙女住在一起。六是住在养老机构的三无老人。 (二)生活来源。老年人生活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退休金,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子女供养,政府供养,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在以上几种情况中,靠子女接济和吃养老保险金生活的老人数量最宠大。 四、目前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的衰退及晚年的孤独感已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得不依靠他人的帮助才能生活。根据调查了解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日常生活。随着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开始出现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有障碍、手抖、腿脚不方便、咀嚼困难以及其他健康问题。这种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动,且有相当比例的老人存在两种以上的症状,这损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上海市地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标准[详]

上海市地方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来源:中国社会福利网时间:2010-08-31 11:49 上海市地方标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前言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人生活照料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了逐步满足专业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筹)、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淑萍、张凡、朱海燕、李传福、薛春萌、姚爱伦、康琪。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奚士英、史雅民、张大建、黄勇、赵伟丽、荣伟。 本标准的附录为资料性附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提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组织、从业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流程以及服务改进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2.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Elderly Home Care in Community) 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或协助提供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助医等服务。 2.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社区助老服务社)(Elderly Home Care Agency in Community) 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3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Elderly Day Care Center) 日间集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 2.4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Elderly Dining Service Center in Community) 社区中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 3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结合老年人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计划总结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侨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十*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为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和提高他们生活水平与质量,使老年群体能够安度晚年,发挥余热,是我们工作的中心任务。 东侨侨兴社区成立于20XX年4月,由XXX个居民小区组成,总面积1.75平方公里,现入住居民5XXX户,常住人口19XXX人,是一个典型的因购置房产而聚居的居民社区。20XX年8月,成立了侨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通过志愿者上门服务,爱心网点电话上门服务,邻里互助,老人“自雇”等形式,全方位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取得初步的成效。社区内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XXX人,其中60岁至70岁老人有XXX人,71岁至80岁老人有XXX人,80岁以上老人有XXX人,空巢老人XXX人,孤寡老人1人,独居老人9人。 根据对我社区老年人现状及心理需求的调查表明,我社区老年人最希望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占XX%;需要照顾的老年人最好

由配偶 /子女提供帮助,占XX%;居家养老最需要的服务是精神慰藉,占XX%;老人喜欢参加的活动是老 如何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得到精神上的养护?我们应如何开展居家养老的精神慰藉工作,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第二个家,让每个老年人过的更幸福?以下是我们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些做法,我们将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使居家养老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 一、健全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侨兴社区根据省、市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要求,在市老龄委和东侨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的指导下,不断加强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注重建全工作机制。社区专门指定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服务中心日常工作,聘请了一名老党员为日常管理员,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机构,组建了社区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制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申请流程》、《社区居家服务中心工作制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强化服务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监督机制,促进管理规范化。 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养老服务模式,思想汇报专题刚起步阶段,人们对它还是比较陌生,大多数老年人对它持观望态度,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加大了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氛围,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并专门组织几场会议,要求社区“两委”成员认真学习省、

居家养老各项制度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人员管理制度 一、接受服务站的统一管理、指导,及时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认真参加服务站举办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不断提高服务素质和服务技能。 三、严格执行服务站制定的工作流程,不得提高价格和有意延长服务时间。 四、开展承诺服务,坚持12小时服务制度,做到随叫随到,有问题及时解决。 五、接到服务指令后,要认真填写《派工单》,完成服务后,要请住户签署意见及工作时间、付费数额,并将《派工单》送交服务站备案。 六、工作时间不得饮酒,规范作业,注意安全,杜绝安全隐患,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七、热情礼貌的为客户服务,不管在任何情况不得与客户发生争执,严禁偷盗现象发生。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安全制度 1、认真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老人人身和室内财产遭到损失,维护服务站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 2、坚持“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好安全防火工作,所内配备灭火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3、下班前,工作人员应对水、电、门窗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有问题及时处理或报修。 4、做好人员往来的管理工作,严防陌生人进入本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厨房间、休息室等地。 5、经常提醒入托老人注意保管好私人钱物,以防丢失。 6、交接班时要做好交接班登记和交接手续,对不履行手续者如出现问题,当班者自负。 7、每天下班前向工作站汇报一次安全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结果要记录在案。

虹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人员行为规范 1、工作时间一律着工装、佩胸卡,凭《派工单》上门服务,接到服务指令后,在规定时间内提前5分钟到达。 2、开门后主动出示《派工单》亮出胸卡并向老人问好。征得老人允许后先脱鞋穿鞋套进门。 3、家政人员出示服务菜单和价格表供老人选择本次服务内容,并向老人介绍本次服务时间。 4、维修员在查明故障原因后,应先向老人介绍各类配件价格和维修费,征得老人同意后方可操作。 5、服务时间内,服务员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同时不给老人家庭留下安全隐患(关闭煤气阀、水龙头等等),并向老人传授日常安全知识。 6、服务结束后,要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现场真实填写《派工单》的相关内容,并邀请老人在《派工单》上签名确认。 7、整理好自己的工具包,与老人道别;很高兴为您服务,再见!帮老人关好门。 8、完工后及时到服务站出据《派工单》备案。 9、服务人员禁止接受老人任何形式的馈赠。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规范.doc

谢谢聆听 ICS03.080.99 A 12 DB2301 哈尔滨市地方规范 DB 2301/ 0039—2017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规范 2017-08-04发布2017-08-04实施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哈尔滨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哈尔滨市民政局、哈尔滨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志宏、张义利、李景霞、张永辉、张志君、高祥涛。本标准参与起草人:刘菊英、吴中旸、王小溪、杨楠、常明晶。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和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哈尔滨市辖区内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养老机构以及社区公共服务机构等在内的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协助解决其养老需求的社会化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关爱、文化体育、紧急救助等一种或若干种服务的社会养老服务。 3.2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员 经过专业培训,专职或兼职从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人员。 3.3 无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 为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3.4 低偿服务(自己购买服务) 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老年人,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基本养老服务。

XXX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

XXX区X城XXX社区 关于开办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的实施方案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我社区的实际情况,现就推进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工作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方向,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体系建设,将我社区建成“服务优、作风好、效率高”的新型服务型精品社区。 二、目标任务 社区开办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创建居家养老新模式,同时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开发再就业岗位。 三、实施步骤 1、前期宣传 在辖区内开展居家养老理念的宣传活动,将社区开办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的消息广泛告知辖区居民,公布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辖区居民若有此项需求,即可到社区进行登记,申请居家养老的服务。所谓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是指老年人在社区日间照料室生活,通过社区的组织和协调享受类似社会养老机构的服务,而且费用支出比较低廉,老人既享受了养老服务又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得辖区的老人能够享受到居家养老的个性化服务。 2、人员培训 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邀请专业人员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服务培训,统一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做到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 3、过程管理 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对服务实行全程化管理。服

务对象向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对申请人进行详细情况登记,建立申请人员档案,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提供服务过程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与服务对象通过沟通,根据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居家养老的各项服务。服务结束后,请服务对象对服务人员及所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价,参考评价结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对服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专项工作小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由社区书记担任专项负责人,服务人员及工作安排由社区统一组织、管理。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我辖区有部分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平日里子女工作繁忙无暇照顾,类似这样的老人们就可以向社区特设的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中心提出申请,照料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双方签订《XXX社区老人日间照料协议》。 3、严格标准,保证质量 社区除对服务人员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外,还提供志愿者服务,并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创老年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模式。 服务内容包括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精神慰藉等多种项目,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