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分析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反射弧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 【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3130101020]、关锐[3130101028]、覃淑萍[3130101016]、杜亚楠[3130101022]、王晨阳[3130101027])【实验日期】XX/5/9 【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 【实验目的】 (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 【实验步骤】 (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

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及牵刺激较敏感等特性。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本制备流程: ①击昏家兔: 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②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 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置于供氧台氏液中轻轻漂洗,把肠容物基本洗净。 ③制作离体肠标本: 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线,保存于供氧的38℃左右的台氏液中 2、仪器安装与调试实验安装(如图): 恒温水浴锅控制加热,恒温工作点定在38℃。将充满氧气的道氏袋与通气钩相连接,将肠段一端系在通气管钩上,另一端与力换能器相连。控制通气量,使氧气从通气管前端呈单个而不是成串逸出。 仪器调试:BL-410系统的使用,选择“实验项目”中的“消化实验”选中“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相关参数设置的参考值:时间常数t→DC,高频滤波 F→30Hz,显速→4.00s/div,增益→100g。用鼠标左键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按钮,调节参数至波形幅度、密度适当,待收缩曲线稳定后,单击记录按钮。 观察项目现象及解释 1.待标本稳定后,记录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对照曲线。 2.乙酰胆碱的作用用滴管吸入0.01%乙酰胆碱向灌流浴槽滴1~2滴。观察到明显效应后,立即从排水管放出浴槽含乙酰胆碱的台氏液,加入新鲜温台氏液,由此反复3次,以洗涤或稀释残留的乙酰胆碱,使之达到无效浓度,待小肠运动恢复后进行下一项。 3.肾上腺素的作用按上述方法将0.01%肾上腺素加入浴槽1~2滴,观察小肠运动的反应。当效果明显后,立即更换台氏液。 4.氯化钙的作用加2%CaC12溶液2~3滴入灌流浴槽,观察其反应,效果明显后迅速冲洗。5.盐酸的作用加1~2滴1mol/L HCl溶液入浴槽,观察其反应。

光的反射实验报告14.11.3

《光的反射》实验报告 一、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几个名词:法线: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 2、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呢?(角大小怎样?光线位置在哪?可对称等等。) 实验器材:激光笔装置盒、配有镜子的白色卡纸、铅笔、量角器(如上图) 学生活动一: 1.探究目的:探究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做法:再将白色卡纸一半伸出盒外,让法线与底座盒子一边重合,再次贴着MN线竖直放上镜子,选择600入射光线,观察到反射光线后,再将伸出部分纸片向下按,看看纸上能否再次看到反射光线。再将纸片折回再观察。 总结: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平面内。(“几个”or“同一个”) 学生活动二: 1.探究目的:探究两角大小关系以及三线位置关系。 转动卡纸与镜子,让光分别从300 、400、600入射到镜面同一入射点O,在白卡纸上观察反射后光线位置,并画出反射光线所在位置,探究两光线与法线夹角关系,注意观察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至少做3次)将数据记入下表中: 总结:(1)反射角入射角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位居法线。(“同侧”or“两侧”) 综合分析探究活动一、二,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①三线共面②两线分居法线两侧③两角相等 学生活动三:举起镜子,观察后面的同学,后面同学能否从镜子中也看到你? 1.探究目的:探究光路是否可逆? 学生动手:在原卡纸上找到一条反射光线,让激光反过来沿这条反射光线入射,再次观察射出的光线位置,比较与之前光路有什么特点。(此次反射光线与原先入射光线重合)小结:反射时光路是的。 学生活动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画出下列光线的反射光线:(先过O点作与镜面垂直的法线,再量出入射角,在另一侧量出等大的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 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在同一平面内; 2、居法线两侧; 3、——————————————。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 的距离(cm) 像与玻璃的 距离(cm) 物像连线与 镜面的关系 实像或虚像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生理实验报告反射弧分析 篇一:蟾蜍的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表: 蟾蜍的反射弧的分析和反射时测定实验结果及分析表: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实验结果表 图1 刺激:无 现象:正常心搏曲线是否滴加阿托品:否图2 刺激:低频低强现象:迷走效应 是否滴加阿托品:否 图3 刺激:中频中强 现象:先迷走,后交感是否滴加阿托品:否图4 刺激:无 现象:滴加阿托品后的心搏曲线是否滴加阿托品:是 图5 刺激:低频低强现象:交感效应

是否滴加阿托品:是 篇二:反射时的测定--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反射时测定和反射弧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 1.实验的对象和材料 1.1.实验对象:蛙(frog)或蟾酴(toad) 1.2.实验材料: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玻璃分针)、蜡盘、蛙板,玻璃板、固定针、锌铜弓、培养皿或不锈钢盘、污物缸、滴管、纱布、粗棉线、任氏液、2%普鲁卡因、0.5%及1%硫酸溶液、滤纸片支架、蛙嘴夹、小烧杯、秒表、神经屏蔽盒powerLab10T、刺激线、usb线、电脑2.实验方法和步骤2.1.手术 脊蛙(只毁脑),分离右侧股部坐骨神经穿线备用2.2.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分析 2.2.1.将脊蛙的上颌夹在支架上,右后肢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中2~3mm( 2.2.5.麻醉坐骨神经,加药后每隔2min重复步骤(4)(记录加药时间)2.2.6.屈反射什么时候停止?立即重复步骤(4),每隔2min重复一次步骤(4)直到抓反射消失,记录时间。 2.2.7.左侧后肢最长趾反射时有无变化。2.2.8.毁坏脊髓后重复实验2.2.7。2. 3.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2.3.1.洗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2.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张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

及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性。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张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 溶液、2%CaCI2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本制备流程: ①击昏家兔: 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②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 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置于供氧台氏液中轻轻漂洗,把肠内容物基本洗净。 ③制作离体肠标本: 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

线,保存于供氧的38C左右的台氏液中 2、仪器安装与调试实验安装(如图): 恒温水浴锅控制加热,恒温工作点定在38C。 将充满氧气的道氏袋与通气钩相连接,将肠段一端系在通气管钩上,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控制通气量,使氧气从通气管前端呈单个而不是成串逸出。 仪器调试:BL-410系统的使用,选择“实验项目”中的“消化实验”选中“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相关参数设置的参考值:时间常数t -DC 高频滤波 F —30Hz,显速—4.00s/div,增益—100g。用鼠标左键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 按钮,调节参数至波形幅度、密度适当,待收缩曲线稳定后,单击记录按钮。 观察项目现象及解释 1.待标本稳定后,记录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对照曲线。 2?乙酰胆碱的作用用滴管吸入0.01%乙酰胆碱向灌流浴槽内滴1~2滴。观察到明显效应后,立即从排水管放出浴槽内含乙酰胆碱的台氏液,加入新鲜温台氏液,由此反复3次,以洗涤或稀释残留的乙酰胆碱,使之达到无效浓度,待小肠运动恢复后进行

机能实验学离体肠实验

机 能 实 验 学 实 验 报 告 课题名称:传出神经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院(系):韶关学院医学院 专业班级:2011级临床医学本科班 学生姓名:符宏展 学号:112 指导教师:梁俊辉 二○一三年六月五日

机能实验报告 实验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装置和器材 3 实验药物 4 实验动物 5 实验原理 6 实验方法 7 实验注意事项 8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波型及静态测量数据 9 实验结果讨论 10 实验结论 11 实验思考

实验报告 实验次序:九实验项目:传出神经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班级:11临本姓名:符宏展学号:112 实验类型(打√):(基础□综合□设计□) 一、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报告内容原则上应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主要仪器、试剂及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 掌握: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某些因素对它的影响。 2.哺乳动物离体器官灌流法。 实验装置和器材:RM624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离体器官恒温灌流仪、氧气瓶、张力换能器、烧杯、滴管等。 实验药物:蒂罗德溶液、0.01%肾上腺素、0.01% 乙酰胆碱、0.01%阿托品、0.1%普萘洛尔、0.1%酚妥拉明等。 实验动物:家兔 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消化道平滑肌具有收缩性、缓慢而不规则的自动节律性、伸展性和对化学、温度及机械牵张刺激较为敏感等生理特性。 消化道平滑肌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即有一定的紧张性。本实验应用不同的化学刺激、神经递质和药品作用于离体平滑肌,以了解其一般生理特性及药物的影响。 家兔小肠平滑肌上存在α、β、M受体。α、β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抑制而舒张;M受体兴奋可使小肠平滑肌兴奋而收缩。观察乙酰胆碱、阿托品、肾上腺素等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并掌握离体平滑肌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仪器的准备:恒温浴槽的水箱加入适当的水,设置温度为38℃; 2.动物手术:制备离体肠肌标本; 3.安装实验装置:肠段置于恒温灌流仪的内槽,下端系在钩上,上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氧气袋开口的针头插入标本槽下端的橡皮管内,人工加压控制出气量,使气泡呈单个逸出; 4.观察项目: ⑴观察正常小肠平滑肌运动的节律、波形和幅度; ⑵给予0.01%乙酰胆碱2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 ⑶给予0.01%阿托品2~4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1~2min后再加入乙酰胆碱2滴于浴槽内,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 ⑷给予0.01%肾上腺素2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 ⑸给予0.1%普萘洛尔2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2min后加入0.01%肾上腺素2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1min后加入0.1%普萘洛尔2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 ⑹给予0.1%酚妥拉明2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2min后加入0.01%肾上腺素2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1min后加入0.1%酚妥拉明2滴,观察收缩曲线的变化;

青蛙解剖实验报告

2012 级应心班《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内容 一、人体基本组织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观察并掌握人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二)实验材料四大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组织的基本特征。注:实验前请复习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二、人神经系统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脊髓的形态结,了解脊神经的组成。 2. 观察脑干的的形态结构和脑神经进出脑干的部位,了解脑干中的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位置。 3. 观察间脑、小脑和大脑的形态结构,辨认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和分叶。 (二)实验材料脊髓模型;脑干模型;人脑模型;脊髓横切片;显微镜 (三)实验要求观察各模型加深对神经系统的认识;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脊髓横切片。注:实验前请复习神经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三、反射弧的分析和脊髓反射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成为脊蛙)分析屈肌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 观察脊髓的反射活动并研究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若干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三)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青蛙 1.2 器材蛙类手术器械 1 套,铁支架,电刺激器,刺激电极,秒表,棉球,纱布,培 养皿 2 个,烧杯 1.3 药品 0.5% 硫酸, 1%硫酸 2 试验方法与步骤 2.1 制备脊髓动物:取青蛙一只,用剪刀横向插入口腔,从鼓膜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止血钳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 2.2 正常脊髓反射的观察 2.3 搔扒反射:将浸以 0.5%硫酸的小滤纸片一块,贴在青蛙腹部下段的皮肤上,可见四肢向此处搔扒,直到去掉滤纸片为止,之后用清水冲洗皮肤。 2.4 反射时的测定:用培养皿分别盛 0.5%和 1%硫酸溶液,将青蛙左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同时用秒表记录从浸入时起到发生屈腿发射所需的时间,即反射时。观察后立即将该足趾浸入清水中浸洗几次,然后用纱布拭干。按上法重复三次,求其平均值,此值即为反射时。 2.5 将两对电极连接到刺激器 2.6 反射弧的分析 2.6.1 剥去左肢皮肤:在左侧后肢趾关节上方,将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 2.6.2 1% 硫酸刺激左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3 1% 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情况。 2.6.4 1% 硫酸滤纸片贴在左小腿切口上面的皮肤上,观察活动情况。 2.6.5 分离右侧大腿背侧坐骨神经干,两侧结扎,中间剪断,1%硫酸刺激右趾尖,观察腿部活动。 2.6.6 刺激神经两端: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7 破坏脊髓:以探针捣毁青蛙脊髓后,以连续方式分别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和 外周端,观察腿部反应。 2.6.8 刺激腓肠肌: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观察有何反应。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 About light reflection experiment report sheet template document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文档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1、在反射现象中,————————————都在同一平面内; 2、————————————分居法线两侧; 3、——————————————。 篇章2: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一、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能用光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平面镜、两个光源、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机能实验报告文档

机能实验报告文档 Functional experiment report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机能实验报告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Ach对离体家兔小肠运动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对离体家兔小肠肠肌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离体小肠固定在离体小肠灌流装置里,在保证各影响因素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分别给予家兔离体肠肌标本生理盐水(Nacl)、Ach、阿托品、阿托品+乙酰胆碱刺激,完成每次刺激并出现明显现象后用38℃的台氏液冲洗肠肌标本,观察其收缩活动的特点并记录。结果:结果显示当滴加生理盐水(Nacl)刺激离体肠肌时,张力曲线没什么变化;当用乙酰胆碱刺激离体肠肌时,张力曲线则明显上升,且频率加快;当滴加阿托品刺激时,张力曲线明显下降,且频率减慢;当滴加乙酰胆碱加上阿托品刺激时,张力曲线变化较不规则。结论:乙酰胆碱(Ach)对离体家兔肠肌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且作用

于M受体。中文关键词:离体家兔小肠肠肌;乙酰胆碱;张 力曲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etylcholine on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muscle of rabbit small intestine in vitro. Methods: in vitro small intestine in vitro intestinal perfusion device fixed, in guarante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ach influence factor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specimens were given the rabbit saline (Nacl), Ach, atropine, atropine + acetylcholine stimulation, complete with 38 ℃ after each stimulus and a significant phenomenon of Taiwan's fluid colonics muscle specimens and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ontraction activities and recor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add saline (Nacl) stimulation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nothing change tension curve; When using the acetylcholine stimulation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tension curves are obvious rise, and the frequency to speed up; When add atropine stimulation, tension curve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650-39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 模板(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篇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都在同一平面内; 2、————————————分居法线两侧; 3、——————————————。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二、实验目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能用光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三、实验器材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平面镜、两个光源、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缺氧

题目不同类型缺氧成绩 实验者第一作者姓名:xxxxxxx 参与作者姓名:xxxxxxx 年级专业xxxxxxxxxx 一、目的; 1,通过复制不同类型的缺氧模型,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 2,观察缺氧时呼吸和皮肤黏膜颜色的变化规律。 3.了解不同类型缺氧的表现特征; 二、动物与器材: 1.实验动物:小白鼠 2.器材:密封广口瓶、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刻度吸管,酒精灯、注射器与针头、粗剪刀、组织镊、塑料盆、干毛巾、量杯。 3.药品与试剂:钠石灰、甲酸、浓硫酸、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 三、方法与步骤: (一)抓取四只小白鼠,观察其的一般状况,呼吸频率、深度和皮肤、粘膜颜色,将观察结果记录于记录表中。 (二)乏氧性缺氧 1.平放装有钠石灰的广口瓶,让小鼠进入,速直立广口瓶,塞紧瓶塞; 2.每3分钟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变化,随时记录,直至动物死亡,记录动物存活时间。 (三)CO中毒性缺氧 1,准备CO发生装置; 1.平放广口瓶,让小鼠进入,速直立广口瓶; 2.用刻度吸管取3ml甲酸,沿事关壁缓慢加入浓硫酸2ml浓硫酸,密封广口瓶; 3.观察瓶中小鼠的上述指标的变化,直至小鼠死亡,并记录,若反应太慢,加用酒精灯。 (四)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给两只小鼠腹腔注射亚0.3ml硝酸钠; 2.迅速给一只小鼠注射0.3ml亚甲蓝,同时给另一只注射0.3ml生理盐水; 3.观察各项指标,比较2只小白鼠的表现及死亡时间。

四、结果 缺氧类型观察指标状况呼吸频 率 呼吸幅度 皮肤粘膜 肝脏颜色 存活时间 乏氧性缺 氧正常良好108次适中粉红 21分钟缺氧 先平静,然后 狂躁,后抽搐, 最后死亡 加快加深青紫 CO中毒性缺氧正常良好120次适中粉红 43秒缺氧 迅速痉挛抽 搐,剧烈挣扎, 后死亡,大小 便失禁 难以观 察到,但 应为减 慢 变浅樱桃红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 氧 正常良好120次适中粉红 亚甲蓝 一直比较安 静,最后死亡 变化不 明显 变化不明 显 蓝色17分钟生理盐水 先安静后抽 搐,死亡,大 小便失禁 加快 先加深后 变浅 青紫色12分钟 五、讨论 1.实验中亚硝酸钠部分注射了亚甲蓝的小鼠还是死亡,原因可能是我们小组在对小鼠注射 亚硝酸钠后未立即注射亚甲蓝,导致小鼠的缺氧不可逆转,最终还是死亡。 2.各类型缺氧时,动物呼吸变化形式、动物口唇和皮肤黏膜颜色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 乏氧性缺氧中,呼吸加快加深,因为弥散入血的氧气少,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同时皮肤黏膜呈现青紫色。 CO中毒性缺氧中,CO与血红蛋白亲和性强,大量血红蛋白与其结合,碳氧血红蛋白多(HbCO),还原血红蛋白量少,呼吸中枢感受变化抑制呼吸。而HbCO呈樱桃红色,所以皮肤黏膜颜色呈樱桃红。 亚硝酸盐会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氧化(Fe-)成铁(Fe3+),形成大量高铁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血液中氧气含量不足,促进呼吸,形成急促呼吸。而高铁血红蛋白呈青紫色,所以皮肤黏膜颜色呈现青紫色。

机能实验报告 高血钾

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6月10日 带教教师: 小组成员: 专业班级:预防医学一大班 家兔正常心电图及高钾血症的实验治疗Array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家兔正常心电图波形的生理意义 2、掌握家兔高钾血症模型的复制方法 3、观察家兔高钾血症心电图波形变化特征 4、掌握高钾血症治疗的方法(4%碳酸氢钠或极化液) 二、实验原理 血清钾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正常值:3.5~5.5mmol/L)。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心脏,可使心肌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降低,兴奋性则呈双相变化:轻度高钾血症使心肌兴奋性增高,急性重度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降低甚至消失,心脏停搏。高钾血症时的心电图表现为:①P波和QRS 波波幅降低,间期增宽,可出现宽而深的S波;②T波高尖:高钾血症早期即可出现,严重高钾血症时可出现正弦波,此时,已迫近室颤或心室停搏;③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高钾血症的抢救可采用:①注射Na+,Ca2+溶液对抗高血钾的心肌毒性;②注射胰岛素、葡萄糖,以促 进K+移入细胞。本实验通过静脉滴注氯化钾,使血钾浓度短时间内

快速升高造成急性高钾血症,观察心电图变化,测定血钾浓度,了解高钾血症对心脏的毒性作用以及对高钾血症的抢救治疗措施。 三、实验仪器设备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离子分析仪、大动物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动脉套管、注射器、头皮针、取血器、电解质测定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称重、麻醉和固定动物:家兔称重后,用3%注射用戊巴比妥钠, 按1ml/kg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时密切注意兔子的状态,当兔子角膜反射敏感度,肌肉紧张性明显降低,立即停止给药。麻醉后,将动物仰卧位固定在实验台上, 2手术与血管插管:颈部剪毛,在喉头下缘沿颈中线切开皮肤4-5cm,分离颈前肌肉暴露气管,做气管插管,并用丝线固定。在右侧按家兔血管常规分离方法分离颈外静脉,插入连接三通管的颈静脉插管以备输液,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10滴/min)以保持管道通畅。在左侧肌肉深部分离出颈总动脉,插入连接三通管的总动脉插管。 3. 测正常血钾浓度:用EP管通过颈总动脉取血0.5ml,用电解质测量仪测量动物给予钾溶液前的血浆钾度。 4.描记心电图:将针型电极分别插入家兔四肢皮下。导联线按右前肢(红),左前肢(黄),左后肢(绿) ,右后肢(黑)的顺序连接,依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使用方法描记实验前兔子的正常心电图波形。 5.复制高钾血症动物模型:通过输液装置,经颈外动脉从慢到快调滴速滴注3%的KCl溶液6滴/第1min,10滴/第2min,16滴/第3min

机能实验报告,休克

医科大学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6月17日 带教教师: 小组成员: 专业班级:预防医学一大班 失血性休克的实验治疗(多巴胺组) 一、实验目的 1. 复制失血性休克的动物模型 2. 观察失血性休克时和抢救过程中动物的功能代谢变化及微循环改变 3?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及机制 二、实验原理 休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以机体微循环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 身性病理过程。失血导致血容量减少,是休克常见的病因。休克的发生与否取决于失血量和失血速度,当血量锐减,如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超过总血量的25%~30%,超出机体代偿的能力,即可引起心排血量 和平均动脉压下降而发生休克。 根据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微循环的改变,将休克分为三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或微循 环缺血性缺氧期)、休克中期(可逆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瘀血性缺氧期)、休克晚期(不可逆 性失代偿期或微循环衰竭期)。但依失血程度及速度的不同,各期持续时间、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及临床表现均有所不同。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强调的是止血和补充血容量,以提高有效循环血量、心排血量,改善组织灌流;其次根据休克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必要是可予抗炎等治疗。 三、实验仪器设备 兔手术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大动物手术器械,输血输液装置,呼吸血压描记装置, 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呼吸换能器,注射器(5ml,10ml,50ml),多巴胺,间羟胺,生理盐

机能实验报告.doc

机能实验报告 Ach对离体家兔小肠运动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对离体家兔小肠肠肌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离体小肠固定在离体小肠灌流装置里,在保证各影响因素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分别给予家兔离体肠肌标本生理盐水(Nacl)、Ach、阿托品、阿托品+乙酰胆碱刺激,完成每次刺激并出现明显现象后用38℃的台氏液冲洗肠肌标本,观察其收缩活动的特点并记录。结果:结果显示当滴加生理盐水(Nacl)刺激离体肠肌时,张力曲线没什么变化;当用乙酰胆碱刺激离体肠肌时,张力曲线则明显上升,且频率加快;当滴加阿托品刺激时,张力曲线明显下降,且频率减慢;当滴加乙酰胆碱加上阿托品刺激时,张力曲线变化较不规则。结论:乙酰胆碱(Ach)对离体家兔肠肌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且作用于M受体。中文关键词:离体家兔小肠肠肌;乙酰胆碱;张力曲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etylcholine on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muscle of rabbit small intestine in vitro. Methods: in vitro small intestine in vitro intestinal perfusion device fixed, in guarante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ach influence factor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specimens were given the rabbit saline (Nacl), Ach, atropine, atropine + acetylcholine stimulation, complete with 38 ℃ after each

机能实验报告 高血钾

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年6月10日 带教教师: 小组成员: 专业班级:预防医学一大班 家兔正常心电图及高钾血症得实验治疗Array 一、实验目得 1、掌握家兔正常心电图波形得生理意义 2、掌握家兔高钾血症模型得复制方法 3、观察家兔高钾血症心电图波形变化特征 4、掌握高钾血症治疗得方法(4%碳酸氢钠或极化液) 二、实验原理 血清钾高于5、5mmol/L为高钾血症(正常值:3、5~5、5mmol/L)。高钾血症对机体得危害主要表现在心脏,可使心肌动作电位与有效不应期缩短,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降低,兴奋性则呈双相变化:轻度高钾血症使心肌兴奋性增高,急性重度高钾血症可使心肌兴奋性降低甚至消失,心脏停搏。高钾血症时得心电图表现为:①P波与QRS波波幅降低,间期增宽,可出现宽而深得S波;②T波高尖:高钾血症早期即可出现,严重高钾血症时可出现正弦波,此时,已迫近室颤或心室停搏;③多种类型得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得抢救可采用:①注射Na+,Ca2+溶液对抗高血钾得心肌毒性;②注射胰岛素、葡萄糖,以促进K+移入细胞。本实验通过静脉滴注氯化钾,使血钾浓度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急性高钾血症,观察心电图变化,测定血钾浓度,了解高钾血症对心脏得毒性作用以及对高钾血症得抢救治疗措施。三、实验仪器设备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离子分析仪、大动物手术器械、气管插管、动脉套管、注射器、头皮针、取血器、电解质测定仪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称重、麻醉与固定动物:家兔称重后,用3%注射用戊巴比妥钠,按1ml/kg从耳 缘静脉缓慢注入。麻醉时密切注意兔子得状态,当兔子角膜反射敏感度,肌肉紧张性明显降低,立即停止给药。麻醉后,将动物仰卧位固定在实验台上, 2手术与血管插管:颈部剪毛,在喉头下缘沿颈中线切开皮肤4-5cm,分离颈前肌肉暴露气管,做气管插管,并用丝线固定。在右侧按家兔血管常规分离方法分离颈外静脉,插入连接三通管得颈静脉插管以备输液,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10 滴/min)以保持管道通畅。在左侧肌肉深部分离出颈总动脉,插入连接三通管得总动脉插管。 3、测正常血钾浓度:用EP管通过颈总动脉取血0、5ml,用电解质测量仪测量动物给予钾溶液前得血浆钾度。 4、描记心电图:将针型电极分别插入家兔四肢皮下。导联线按右前肢(红),左前肢(黄),左后肢(绿) ,右后肢(黑)得顺序连接,依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使用方法描记实验前兔子得正常心电图波形。 5、复制高钾血症动物模型:通过输液装置,经颈外动脉从慢到快调滴速滴注3%得KCl溶液6滴/第1min,10滴/第2min,16滴/第3min及以后(不超20滴/min),密切观察与记录出现高钾时典型得心电图变化,一旦心电图出现正弦波时或QRS波群与T波发生融合时,立即调慢静脉滴注Kcl得速度,维持在6滴/minde,等待,当心电图出现典型高钾血症表现就是,经颈外动脉取血0、5ml作血钾测定。 6、高钾血症得抢救:在心电图出现典型高钾血症改变时,立即对家兔实施抢救。通过颈外静脉快速滴注极化液(20—30滴/秒)30min,待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时,再次记录心电图改变,并由颈总动脉采血0、5ml,测定救治后得血钾浓度。 五、实验结果 实验中家兔不同时期得心电图(电子版实验结果粘贴) 极化液—实验前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生理学实验报告8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 题目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姓名年11 月05 日 一、实验目的 1、反射弧的结构; 2、反射时测定: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伸反射、屈反射交互抑制、 爬搔反射)。 二、实验原理 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反射时是反射通过反射弧所用的时间,完整的反射弧则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缺失,原有的反射不再出现。由于脊髓的技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一只毁髓的动物(如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蛙类的肠系膜及膀胱壁很薄,在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其血液循环。根据血管口径的粗细,管壁的厚度,分支的情况和血流的方向等可以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三、动物与仪器 1、实验动物:蟾蜍 2、实验试剂:任氏液、0.5%H2SO4,1%H2SO4,2%普鲁卡因 3、实验仪器:含NaCl干燥滤纸,秒表,支架,手术器材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I、准备工作 1、取一只蟾蜍,只毁脑(脊蟾蜍)。 2、剪开右侧股部皮肤,分离出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3、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铁架台架 II、反射时的测定 1、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0.5%硫酸溶液 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 2、记录出现屈反射时所需时间。 3、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 4、重复测定屈反射时3次,求出均值作为右后肢最长趾的反射时。 5、(左侧最长趾的反射时的测定) 对照试验 1、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 皮肤,用硫酸刺激去皮的长趾,记录结果。 2、改换右后肢有皮肤的趾,将其浸入硫酸溶液中,测定反射时。 III、交互抑制现象 1、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2%硫酸溶液中2~3mm。 2、记录出现左侧伸反射时所需时间。 3、立即用清水冲洗受刺激的皮肤并用纱布擦干,重复测定3次。 4、(左侧交互抑制现象的测定) IV、爬蚤反射 1、取一浸有1%硫酸溶液的滤纸片贴于蟾蜍右侧背部。 2、记录擦或抓反射的反射时。 V、普鲁卡因实验

机能实验缺氧实验报告

缺氧的类型及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七一班沈维 201212201501009 摘要: 【目的】:复制小鼠乏氧性缺氧模型,观察温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对小鼠缺氧耐受 性的影响。复制小鼠血液性缺氧模型,观察还原剂对小鼠缺氧耐受性影响. 【方法】:乏氧性缺氧中,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氯丙嗪作为对照,计算耗氧量。亚硝 酸钠中毒中,注射亚硝酸钠溶液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美蓝作为对照,取肝脏和肺脏观察 血液颜色。 【结果】:乏氧性缺氧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耗氧率为26.73;注射氯丙嗪的小鼠耗氧 率为1.56。亚硝酸钠中毒实验中,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在14分36秒死亡,耳尾唇颜色出现 青石板色。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其颜色为深咖啡色,肺脏为咖啡色;注射美兰的小鼠 在32分30秒处死,耳尾唇颜色出现较浅的青石板色。小鼠死亡后解剖观察肝脏的颜色为紫 黑色,肺脏为淡咖啡色。 【结论】:给小鼠注射氯丙嗪、冰浴降温可显著降低总耗氧率,延长其存活时间。亚硝酸 盐可显著缩短小鼠存活时间,降低呼吸频率。美兰可以缓解亚硝酸盐对小鼠的作用,已定程 度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延缓呼吸频率的下降。 关键词:乏氧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死亡时间 引言:当供应组织的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可发生异常变化, 这种病理过程称之为缺氧。缺氧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许多原因都能使机体发生缺氧。 不同类型的缺氧,其机体的代偿适应性反应 [1]和症状有所不同。 1.材料 1.1 实验对象:小鼠4只 1.2 器材:广口瓶(带有橡皮管及橡皮塞)2 个,1ml 注射器,剪刀,镊子; 1.3 实验试剂:0.25%氯丙嗪;生理盐水,5%亚硝酸钠溶液;1%美蓝溶液,冰块,钠石灰。 2.方法 2.1 乏氧性缺氧实验 2.1.1 取两只老鼠先编号,再进行称重,1号小鼠18.7g,2号小鼠16.7g。 2.1.2 对1 号鼠按0.1ml/10g 进行腹腔注射0.187ml的生理盐水,将它放在室温下10 分钟,记录呼吸频率。而对2 号鼠则腹腔注射0.167ml的0.25%氯丙嗪,注射完后冰浴10 分钟,记录呼吸频率。时间到后,将两只老鼠放入广口瓶内,加入钠石灰,塞进瓶塞,并将 移液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计入当时的液面高度数据。 2.1.3 实验观察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至小鼠死亡,记 录其存活时间。并读取液 [2]面变化量即耗氧量。解剖小鼠尸体,记录肝脏、肺血液颜色变化。 2.1.4 总耗氧量计算根据a(ml),存活时间t(min),鼠体量w(g)三项指标,求出 总耗氧量。 2.2 亚硝酸钠中毒实验 2.2.1 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鼠2 只,进行编号3和4,并观察皮肤黏膜色泽。 2.2.2 向两只老鼠均注射5%亚硝酸钠0.2ml,注射完后,立即向4号鼠腹腔内注射美兰溶 液0.2ml,向3 号老鼠注射相同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 2.2.3 实验观察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变化,呼吸频率的快慢,活动强度,3号鼠死亡后, 观察肝、肺的血液颜色;对4号鼠处死,观察肝、肺的血液颜色。 3.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