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教材和参考书-推荐下载

数学分析教材和参考书-推荐下载
数学分析教材和参考书-推荐下载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数学分析》(第二版),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4年6月,下册:2004年10月

参考书:

(1)《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陈纪修,徐惠平,周渊,金路,邱维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5年7月,下册:2005年11月

(2)《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华罗庚著

科学出版社(1964)

(3)《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兹编,北京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

(4)《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奇编,李荣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5)《数学分析原理》,卢丁著,赵慈庚,蒋铎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6)《数学分析》,陈传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7)《数学分析》(上、下册),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8)《数学分析》(第一、二、三卷),秦曾复,朱学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数学分析新讲》(第一、二、三册),张竹生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上、下册),邓东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3)《数学分析解题指南》林源渠,方企勤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裴礼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全套视频教程全程录像,ASF播放格式,国家级精品课程,三学期视频全程

教师简介:

陈纪修-基本信息

博士生导师教授

姓名:陈纪修

任教专业:理学-数学类

在职情况:在

性别:男

所在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陈纪修-本人简介

姓名:陈纪修

性别:男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校教龄22年,曾获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获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被评为“九五”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和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

代表性著作: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数学分析》(上,下册)

代表性论文:对《数学分析》教材改革的一些思考、从一个演示课件看“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多媒体教学

所教课程:数学分析

研究方向:复变函数

 

使用教材:

教材:

 

《数学分析》(上、下册,第二版)

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数学分析视频录象内容目录如下:

第一章集合与映射

第一章第一节集合(1)(2)(3)

第一章第二节映射与函数(1)(2)(3)

第二章数列极限

第二章第一节实数系的连续性(1)(2)

第二章第二节数列极限(1)(2)(3)(4)

第二章第三节无穷大量(1)(2)

第二章第四节收敛准则(1)(2)(3)(4)(5)(6)(7)

第三章函数极限与连续函数

第三章第一节函数极限(1)(2)(3)(4)(5)(6)

第三章第二节连续函数(1)(2)(3)(4)(5)

第三章第三节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阶(1)(2)(3)

第三章第四节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1)(2)(3)

第四章微分

第四章第一节微分和导数(1)

第四章第二节导数的意义和性质(1)(2)

第四章第三节导数四则运算和反函数求导法则(1)(2)

第四章第四节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及其应用(1)(2)(3)

第四章第五节高阶导数和高阶微分(1)(2)(3)

第五章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第一节微分中值定理(1)(2)(3)(4)

第五章第二节 L’Hospital 法则(1)(2)

第五章第三节 Taylor 公式和插值多项式(1)(2)(3)

第五章第四节函数的Taylor 公式及其应用(1)(2)(3)

第五章第五节应用举例(1)(2)(3)

第五章第六节方程的近似求解(1)

第六章不定积分

第六章第一节不定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1)

第六章第二节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1)(2)(3)(4)

第六章第三节有理函数的不定积分及其应用(1)(2)(3)(4)

第七章定积分

第七章第一节定积分的概念和可积条件(1)(2)(3)(4)(5)第七章第二节定积分的基本性质(1)(2)

第七章第三节微积分基本定理(1)(2)(3)(4)

第七章第四节定积分在几何计算中的应用(1)(2)(3)(4)(5)第七章第五节微积分实际应用举例(1)(2)

第七章第六节定积分的数值计算(1)

第八章反常积分

第八章第一节反常积分的概念和计算(1)(2)

第八章第二节反常积分的收敛判别法(1)(2)(3)

第九章数项级数

第九章第一节数项级数的收敛性(1)(2)

第九章第二节上极限与下极限(1)(2)

第九章第三节正项级数(1)(2)(3)

第九章第四节任意项级数(1)(2)(3)(4)

第九章第五节无穷乘积(1)(2)

第十章函数项级数

第十章第一节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1)(2)(3)(4)

第十章第二节一致收敛级数的判别与性质(1)(2)(3)(4)(5)第十章第三节幂级数(1)(2)

第十章第四节函数的幂级数展开(1)(2)(3)(4)

第十章第五节用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1)

第十一章 Euclid空间上的极限与连续

第十一章第一节 Euclid空间上的极限和连续(1)(2)(3)(4)

第十一章第二节多元连续函数(1)(2)(3)

第十一章第三节连续函数的性质(1)(2)

第十二章多元函数的微分学

第十二章第一节偏导数与全微分(1)(2)(3)(4)(5)(6)

第十二章第二节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1)(2)

第十二章第三节中值定理与Taylor公式(1)(2)

第十二章第四节隐函数(1)(2)(3)(4)

第十二章第五节偏导数在几何中的应用(1)(2)(3)

第十二章第六节无条件极值(1)(2)(3)

第十二章第七节条件极值问题与Lagrange乘数法(1)(2)(3)

第十三章重积分

第十三章第一节有界闭区域上的重积分(1)(2)(3)

第十三章第二节重积分的性质与计算(1)(2)(3)(4)

第十三章第三节重积分的变量代换(1)(2)(3)(4)(5)(6)第十三章第四节反常重积分(1)(2)(3)

第十三章第五节微分形式(1)(2)

第十四章曲线积分、曲面积分与场论

第十四章第一节第一类曲线积分与第一类曲面积分(1)(2)(3)(4)第十四章第二节第二类曲线积分与第二类曲面积分(1)(2)(3)(4)第十四章第三节 Green公式、Gauss公式和Stokes公式(1)(2)(3)(4)(5)

第十四章第四节微分形式的外微分(1)(2)

第十四章第五节场论初步(1)(2)(3)(4)

第十五章含参变量积分

第十五章第一节含参变量的常义积分(1)(2)

第十五章第二节含参变量的反常积分(1)(2)(3)(4)(5)

第十五章第三节 Euler积分(1)(2)(3)

第十六章 Fourier 级数

第十六章第一节函数的Fourier级数展开(1)(2)

第十六章第二节 Fourier级数的收敛判别法(1)(2)(3)

第十六章第三节 Fourier级数的性质(1)(2)(3)

视频播放截图:

数学专业参考书——学数学的必看

数学专业参考书——学数学的必看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我的数学分析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过我没有看,最近应该出了新版,貌似是第五?版,最初是一本函授教材,写的应该比较详细易懂。不要因为是函授教材就看不起,事实上最初的函授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教授做的。细说就远了,总之可以看看。

数学参考书目

数学分析: 《吉米多维奇习题集题解》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想学好数分不做题是不可能的! 《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裴礼文编这里面的解题方法很有思想和技巧。 《数学分析原理》Rudin著经典!有深度,系统性强,对初学者会有些困难。针对想以数学为事业的同学而非考试想考高分的同学。 高等代数: 《高等代数》北大编高教版经典权威教材。 《高等代数习题集》华中师大钱吉林编众多习题里这本最好——我们过来人的经验。强烈推荐! 《高等代数学》清华版张贤科等编内容比较深比较广的一本,但真的很好!向欲以数学为事业的同学推荐。 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北大丘维生编就国内而言,经典而权威。 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中山大学王高雄等编内容详实明白晓畅,最佳入门教科书。 实变函数: 《实变与泛函定理方法问题》胡适耕编实变初学者的首选参考书!讲述生动,易于理解,使人屡有茅塞顿开之感!强烈推荐!!!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习题集》科学版华东师大编还算可以的习题集。 复变函数: 《复变函数学习指导书》与教材配套的那本。有这本书加上教材就够了。 概率论: 《概率论》北大汪仁官编这本教材讲的很清晰,有一定的深度,比较实用。 《习题集》种类太多了!大家自己按着目录和前言去书店里挑。 近世代数: 《抽象代数学》复旦姚慕生编比较新颖使用的入门教材,课后习题很不错,有答案。我们过来人公认这本教材最好读,最好懂,也最能学到东西。强烈推荐!另外也还可以买一两本习题集来做。 泛函分析: 《实变与泛函定理方法问题》胡适耕编同上实变函数。强烈推荐!!! 偏微分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复旦陈恕行等编这不是教材而是一本学习指导书,很好的学习指导书。偏微分是公认的本科阶段最难学的一门课,所以一定要多花心思。 微分几何: 《微分几何初步》北大陈维桓编最好的入门教材,容易读懂,明明白白。 《微分几何学习指导与习题选解》北师大梅向明编不是说这本书有多好,而是实在找不出第二本可以用的习题集! 拓扑学: 《一般拓扑学》李普舒茨著主要是看中了里头大量的习题。跟微分几何一样,市面上拓扑学也没有合适的习题集。 《一般拓扑学》J.L.Kelly著很好的教科书。真心想学好的同学不妨买一本,只想考试考好点的同学就不必考虑了。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一份不错的参考书目

先转载一个回帖:人是最重要的,书是工具 当年Hua就是那三本破书都把自己训练成那么牛的人……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有太多的书却 没有什么好的钻研精神与学术耐性。...............共勉啊呵呵 全文转载自繁星客栈望月殿: 在网上找书的时候恰好看到这个,看着觉得的确是经典书目大全,贴在这里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其中所谓第几学年云云,各校要求不同,像我所在的学校,一般学生第一年选三到四门基础课(代数、分析、几何三大类中至少各挑一门),学年末进行qualifying笔试。第二年开始选自己喜爱方向的高级课程,并通过qualifying口试。第三年开始做resear ch,并通过第二语言考试(法语或德语或俄语,一般人都选法语,因为代数几何经典大作都是法语的). 而Princeton就没有基础课,只有seminar类型的课…… 第一学年 几何与拓扑: 1、James R. Munkres, Topology:较新的拓扑学的教材适用于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一年级; 2、Basic Topology by Armstrong:本科生拓扑学教材; 3、Kelley, General Topol ogy:一般拓扑学的经典教材,不过观点较老; 4、Willard, General Topology:一般拓 扑学新的经典教材;5、Glen Bredon, Topology and geometry:研究生一年级的拓扑、 几何教材;6、Introduction to Topological Manifolds by John M. Lee:研究生一年 级的拓扑、几何教材,是一本新书;7、From calculus to cohomology by Madsen:很好 的本科生代数拓扑、微分流形教材。 代数: 1、Abstract Algebra Dummit:最好的本科代数学参考书,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代数教材 ;2、Algebra Lang:标准的研究生一、二年级代数教材,难度很高,适合作参考书; 3 、Algebra Hungerford: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代数教材,适合作参考书;4、Algebra M, Artin:标准的本科生代数教材;5、Advanced Modern Algebra by Rotman:较新的研究 生代数教材,很全面;6、Algebra:a graduate course by Isaacs:较新的研究生代数 教材;7、Basic algebra Vol I&II by Jacobson:经典的代数学全面参考书,适合研究 生参考。 分析基础: 1、Walter Rudin,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本科数学分析的标准参考书 ;2、Walter Rudin, Real and complex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分析教材;3、 Lars V. Ahlfors, Complex analysis: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经典的复分析教材; 4、Functions of One Complex Variable I,J.B.Conway: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经 典;5、Lang, Complex analysis: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参考书;6、Complex An alysis by Elias M. Stein:较新的研究生级别的单变量复分析教材;7、Lang, Real a nd Functional analysis:研究生级别的分析参考书;8、Royden, Real analysis:标准 的研究生一年级实分析教材;9、Folland, Real analysis:标准的研究生一年级实分析 教材。 第二学年

数学分析教材和参考书-推荐下载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数学分析》(第二版),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4年6月,下册:2004年10月 参考书: (1)《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陈纪修,徐惠平,周渊,金路,邱维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5年7月,下册:2005年11月 (2)《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华罗庚著 科学出版社(1964) (3)《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兹编,北京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 (4)《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奇编,李荣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5)《数学分析原理》,卢丁著,赵慈庚,蒋铎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6)《数学分析》,陈传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7)《数学分析》(上、下册),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8)《数学分析》(第一、二、三卷),秦曾复,朱学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数学分析新讲》(第一、二、三册),张竹生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上、下册),邓东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3)《数学分析解题指南》林源渠,方企勤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裴礼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全套视频教程全程录像,ASF播放格式,国家级精品课程,三学期视频全程 教师简介: 陈纪修-基本信息 博士生导师教授 姓名:陈纪修

老师推荐数学专业必看的书

[资源]【转帖】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 wuguocheng(金币+5,VIP+0): 很全10-11 09:28 cqsmath:标题高亮2010-11-11 23:24 lovibond:标题高亮2012-01-09 09:46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article.php/706有增删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老师推荐数学专业必看的书

老师推荐数学专业必看的书

[资源]【转帖】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 wuguocheng(金币+5,VIP+0): 很全10-11 09:28 cqsmath:标题高亮2010-11-11 23:24 lovibond:标题高亮2012-01-09 09:46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article.php/706 有增删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

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我的数学分析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过我没有看,最近应该出了新版,貌似是第五?版,最初是一本函授教材,写的应该比较详细易懂。不要

科大数学系学长忠告 我们参考下相关参考书推荐

科大学长对数学系学弟学妹的忠告 <转发> 有些科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抱怨科大教材偏难;而且新生通常缺乏学习方法,对如何在大学中学习还没有清楚的概念。下面是一位科大数学系学长给科大数学专业学生的一些建议。我转发过来,仅供 参考。 1、老老实实把课本上的题目做完。其实说科大的课本难,我以为这话不完整。科大的教材,就数学系而言还是讲得挺清楚的,难的是后面的习题。事实上做1道难题的收获是做10道简单题所不能比的。 2、每门数学必修课至少要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3、数学分析别做吉米,除非你太无聊,推荐北大方企勤的习题集。此外注意一下有套波兰的数学分析 习题集,是不是搞得到中文或英文版。 4、线性代数推荐普罗斯库列科夫的<<线性代数习题集>>和法捷耶夫的<<高等代数习题集>>。莫斯科 大学要求把上面的题全做光。建议大家在搞定亚洲第一难书的同时也把里面的题打通。 5、解析几何不要不重视。现在有种削弱几何课的倾向,甚至有的学校把解析几何课改成只有两课时, 这样一来,几何训练不足,会很吃亏的。 6、常微要看看阿诺尔德的书,打通菲利波夫的习题集。 7、数论课是很重要的,起码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8、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解析几何、泛函、拓扑、抽象代数、实变、微分几何是最重要的课,大家脱 层皮也要学好。要尽量加强这方面的工底,不然的话以后很吃亏。 9、有时间去物理系多听课,千万不要毕业了连量子力学也不懂,这样的数学家注定要被淘汰的。读读费 曼物理讲义和郎道的理论物理教程。 10、华罗庚的<<数论导引>>的前言大家好好看看,多多领会! 11、想读数理统计和计算数学的要注意,统计和计算数学同样是数学类的专业,不要以为加上计算和统 计就可以降低要求。 12、推荐一些参考书: B.A.卓里奇《数学分析》(第一卷有中文版,第二卷未翻译,会俄文的一定要看) S.M.Nikolsky,A course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有中文版) A.I.Kostrikin,Introduction to algebra(有中文版) M.Postnikov,Analytic geometry(有中文版) M.Postnikov,Linear algebra and differential geometry(有中文版) G.H.Hardy,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umbers V.I.Arnold,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有中文版) H.嘉当,解析函数论初步 Kolmogorov,Elements of the Theory of Function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有中文版,亚马逊上出售英文 版,20美元一套)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 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着(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着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着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大学数学系书单推荐

这才是在大学数学系应有的岁月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V3.0版(正在撰写中) 本文是这个文章的第三个版本,也是最后一个版本,由于时间精力,我不会再重新写这篇文章,最多是在原文上修改部分内容。文章会注明修改日期,如有转载请注明这个时间。并且请尽量不要腰斩我的文章,防止读者断章取义。 向指导我大学数学学习的王云峰(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袁进(高等代数),邢志栋(数值代数),温作基(实变函数),曹建荣(微分方程数值解),贾健(数据结构,图形学),方莉(泛函分析,毕业论文),赵宪钟(具体数学),张文鹏(数论),邵勇(泛代数)以及其他没有列出名字的诸位老师致谢。 第0部分:前言 关于数学系专业课参考书的帖子很多。最出名的是复旦大学yjyao(姚一隽?)去巴黎前发表在日月光华BBS站上的 《大学数学学习参考书点评》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bbs/anc?path=/bmt/9/mat/M.984927021.A)(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bbs/viewtopic.php?f=16&t=23) 此外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几位学长的建议: 《科大学长对数学系学弟学妹的忠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bbs/viewtopic.php?f=16&t=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材及参考书目录》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bbs/viewtopic.php?f=16&t=26) 《数学与物理的参考书目》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bbs/viewtopic.php?f=16&t=24) 这几篇文章尤其是前面三篇深深影响了我大学数学的学习,在这里向原作者深深致谢。 另外大家还可以参考 《美国数学本科生,研究生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bbs/viewtopic.php?f=16&t=34) 此外,还有我这篇文章的1.0版:几篇零散的分别介绍数学系参考书的帖子。那样的烂文章居然有人转载,我看了自己都不好意思,故催生出本文章V2.0版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article.php/706 )当然,当时不是这么叫的。 这两篇文章是因为和低年级的学生聊天,他们想让我写成文字,于是就记了下来。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文章没有写完,或者说草草结束。没有想到居然被几个论坛转载,被人叫做大牛。为了防止误人子弟,所以修改这篇文章的同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请看这篇文章的人仔细思考要不要听我所言,防止误入歧途。本人ID如文章前所见,高考以数学不及格成绩进入西北大学数学系(2005-2009),大学时代除复变函数因重修所以在90分左右,其余所有重要的专业课没有一门低

数学分析教材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数学分析教材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 学好数学很重要。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也就是说:在二十一世纪,人人都要学会的数学。 蔡元培先生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因重视数学,列数学系为第一系,这种传统一直保持至今。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人民日报》精彩描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的重要贡献。 海王星的被发现,首先不是通过望远镜,而是利用纸笔,借助于数学公式算出来的,望远镜只不过印证了这个计算结果。由于数学的关键性应用,有人甚至称海湾战争是数学战。数学是学校教育中永恒并且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我国中小学全部开设数学课,并把它当做人一生中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从第二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课题测试结果看,在参加的2l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小学数学成绩名列第一,表明我国小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本功。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也就是说要学好数学就要学会思考,就要善于动脑。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数学是一种科学、一种语言、一种艺术、一种思维方法,它出现于自然、艺术、音乐、建筑、历史、科学、文学,它无比丰富,引人入胜。 数学很美,这就要看谁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发现数学的美!应用数学的美! 在语文课堂上,晓秦给学生读了上面的文章,很无奈,他们并没有几个人听得懂!是理由不够充分吗?不是,前两天,晓秦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感觉写得也很好,于是想到摘下来给学生读一读。读完后,问了一下:你听懂了吗? 他们摇摇头,告诉晓秦没听懂! 下来,晓秦想可能是这篇文章写得太深刻了,学生听不懂。心想抽时间把文章里的语言改动一下,也许他们就可以听得懂了! 但是晓秦没有再改,即使语言变得口语话了,学生就能听得懂了吗?不管你怎么改,他们都是听不懂的。现在的数学离孩子们的生活太遥远。不是计算,就是应用题。 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呢?他们心里没有概念。 语文可以教他们识字,教他们说话,教他们阅读,教他们写作这些会马上应用到生活,他们看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他们太小了,才刚刚上小学三年级。让他们去发现数学的神奇真不是一简单的事。 总之,不管你以后将要从事什么行业,语文是多么重要。而数学呢?是同样的重要。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我的数学分析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过我没有看,最近应该出了新版,貌似是第五?版,最初是一本函授教材,写的应该比较详细易懂。不要因为是函授教材就看不起,事实上最初的函授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教授做的。细说就远了,总之可以看看。 6《数学分析》曹之江等著 内蒙古大学数理基地的教材,偏重于物理的实现,会打一个很好的基础,不会盲目的向n维扩展。适合初学者。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7《数学分析新讲》张筑生 公认是一本新观点的书,课后没有习题。材料的处理相当新颖。作者已经去世。8《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材,课后习题极难。 9《数学分析》徐森林著 与上面一本同出一门,清华大学教材。程度好的同学可以试着看一看。书很厚,看起来很慢。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邓东翱著 也是一本可以经常看到的书,作者已经去世。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11许绍浦《数学分析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数学教材推荐

数学教材推荐 2008-12-4 19:58:43 | 转载| 固定链接| 评论(4) | 浏览(948) 学数学要多看书,但是初学者很难知道那些书好,我从网上收集并结合自己的经 验进行了整理: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 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 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 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 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记住以下几点: 1,对于数学分析的学习,勤奋永远比天分重要。 2,学数学分析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做题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3,别指望第一遍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第阿列夫遍。4,看得懂的仔细看,看不懂的硬着头皮看。 5,课本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完,至少再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6,开始前三遍,一本书看三遍效果好于三本书看一遍;第四遍开始相反。 7,经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 以上几点请在学其他课程时参考。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

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我的数学分析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过我没有看,最近应该出了新版,貌似是第五?版,最初是一本函授教材,写的应该比较详细易懂。不要因为是函授教材就看不起,事实上最初的函授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教授做的。细说就远了,总之可以看看。 6《数学分析》曹之江等著 内蒙古大学数理基地的教材,偏重于物理的实现,会打一个很好的基础,不会盲目的向n维扩展。适合初学者。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关于数学参考书(大学数学系本科所有课程)

关于数学参考书(大学数学系本科所有课程) 来源:复旦BBS数学 一、数学分析 从数学分析的课本讲起吧。复旦自己的课本应该可以从六十年代上海科技出的算起(指正式出版),那本书在香港等地翻印后反应据说非常好,似乎丘成桐先生做学生的时候也曾收益与此。到90年代市面上还能看到的课本里面,有一套陈传璋先生等编的,可能就是上面的书的新版,交大的试点班有几年就拿该书做教材。 另外有上海科技版的欧阳光中(谷先生的连襟),秦曾复,朱学炎三位编的课本,好象后来数学系不用了,计算机系倒还在用。那本书里面据说积分的第二中值定理的陈述有点小错。总的说来,这些书里面都可以看到一本书的影子,就是菲赫今哥尔茨的"数学分析原理",其原因,按照秦老师的说法,是最初在搞教材建设的时候,北大选的"模本"是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而复旦则选了"数学分析原理"。后来自然有欧阳先生和姚允龙老师的那本数学分析。我不否认那是一种尝试,但是感觉上总有点别扭。以比较新的观点来看数学分析这样经典的内容在国际上的确是一种潮流,但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做得并不是非常好。而且从整体的课程体系上说,在后面有实变函数这样一门课的情况下是否有必要引入Lebesgue积分值得商榷。 下面开始讲一些课本,或者说参考书: 1。菲赫今哥尔茨"微积分学教程","数学分析原理"。 前一本书,俄文版共三卷,中译本共8本; 后一本书,俄文版共二卷,中译本共4本。 此书堪称经典。"微积分学教程"其实连作者(莫斯科或者列宁格勒大学的教授,门下弟子无数,包括后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名数学家Kantoro vitch)都承认不太合适作为教材,为此他才给出了能够做教材的后一套书,可以说是一个精简的版本(有所补充的是在最后给出了一个后续课程的简介)。相信直到今天,很多老师在开课的时候还是会去找"微积分学教程",因为里面的各种各样的例题实在太多了。如果想比较扎实的打基础的话,可以考虑把里面的例题当做有答案的习题来做,当然不是每道题都可以这么办的。如果你全部做完了那里的题目然后考试的时候碰到你做过的可别怪我。毫无疑问,这套书代表了以古典的方式处理数学分析内容(指不引入实变,泛函的观念)的最高水平,考虑到在中国的印数就以十万计,可能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Goursat的书可以与之相比了。这两套书在理图里面都有。 2。Apostol "MathematicalAnalysis" 在西方(西欧和美国),这应该算得上是一本相当完整的课本了,在总书库里面有。

天津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参考书及真题资料含教材封面图

天津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参考书及真题资料含教材封面图 天津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参考书是什么呢?天津大学数学分析考研相关的真题资料在哪里找呢?大家都是知道的,教材是复习的根本材料,也是答题的根本依据,考生在选择教材时应参照两个标准:一要准确。这里所说的准确不单指知识点无误,而且还指该教材为报考院校所指定的教材,或是有关导师主编、参与编写的教材,或是该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二要新颖。目前教材更新较快,所以大家要密切关注新版教材的,尽可能以新教材为准。那么你所了解到的参考书是最正确的那本吗?光凭借名字找不到资料的话,封面图是什么样的呢? 天津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参考书是 1、【无大图】《数学分析》(二版),复旦大学数学系陈传璋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二版

大家可以参照这个图去找参考书哦,一般京东啊当当孔夫子会有的,没有的话可以在天津考研网资料赠送的电子版看看。专业课每门的分值在考试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考生能否成功,因此如何复习好专业课就成为考研复习的重中之重。专业课的知识点也是比较多的,考生们必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把重点的书目读的很精很细,吃透了才能在专业课考试中占有优势,尽力考出高分。 关于使用专业课参考书,很多考生一拿到专业课参考书,就开始往死里背诵,希望可以把它们全都背下来,尤其是习惯各种背诵的文科生,觉得这样才有成就感,如果考研只是为了选拔会背书的学生,关注公众号天津考研网那么其实高中生直接考研可能成功率会更高,显然,考研并没有这么简单,除了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更看重的是对于知识运用的能力。 在看天津大学数学分析参考书的时候要对知识点进行逐个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明确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几个考点会在一起出现。对于那些重点内容一定要反复多次的理解揣摩,一定要做到理解透彻,你要进行大量的相关练习,不断强化记忆,理清知识结构。找一本最权威的考研辅导资料,认真研读,就够 了,推荐《2019年天津大学数学专业(602数学分析+836高等代数)考研全套复习资料》。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第0部分:前言 仅以此文纪念我在西北大学数学系的岁月以及在博士数学论坛上的时光。 我2005年进入西北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习。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与数学分享。仅以此文向指导我大学数学学习的王云峰(数学分析,复变函数),袁进(高等代数),杨改联(数值逼近),邢志栋(数值代数),温作基(实变函数),曹建荣(微分方程数值解),贾健(数据结构,图形学),方莉(泛函分析,毕业论文),赵宪钟(具体数学),张文鹏(数论),邵勇(泛代数),孙国华(理论力学),张海(数理统计),夏志明(随机过程)以及其他没有列出名字的诸位老师致谢。 我进入大学不久就加入博士数学论坛。非常遗憾在我刚刚毕业时,论坛频遭事故关闭了一段时间。在关闭前我的这篇没有完成的文章有幸受到大家关注,并一直被催促要求尽快完稿,我深感荣幸并向大家表示歉意,在此将本文完成并将版本改为 3.1。也许这篇文章就算作自己对数学的一个告别。本文中所提到的全部文章,尽量给出出处,原作者以及链接,但这是一

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在好的文章转载也多,相信大家只要知道有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自己找到。基于上述原因,链接个别时候可能给出的是不完全的文章,更详细的文章请读者自行查找。 关于数学系专业课参考书的帖子很多。最著名最权威的是复旦大学yjyao(姚一隽?)去巴黎前发表在日月光华BBS站上的 《大学数学学习参考书点评》(https://www.360docs.net/doc/2316514060.html,/bbs/anc?path=/bmt/9/m at/M.984927021.A) 我建议大家首先阅读此文并以该文章为主要指导。该文作者复旦大学理科基地毕业后前往巴黎学习数学。现在可以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兰西数学精品译丛》好几本书的封面译者一栏看到他的名字。我写这篇文章的最初原因仅仅是因为最近有一些新的书出来。 此外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几位学长的建议:《科大学长对数学系学弟学妹的忠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材及参考书目录》 《数学与物理的参考书目》 这四篇文章尤其是前三篇深深影响了我大学数学的学习,在这里向原作者深深致谢。另外大家还可以参考《美国数学本科生,研究生基础课程参考书目》

数学分析教材和参考书

数学分析教材和参考书 参考书: (1)《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陈纪修,徐惠平,周渊,金路,邱维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5年7月,下册:2005年11月 (2)《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华罗庚著 科学出版社(1964) (3)《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兹编,北京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 (4)《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奇编,李荣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5)《数学分析原理》,卢丁著,赵慈庚,蒋铎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6)《数学分析》,陈传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7)《数学分析》(上、下册),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8)《数学分析》(第一、二、三卷),秦曾复,朱学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数学分析新讲》(第一、二、三册),张竹生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上、下册),邓东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3)《数学分析解题指南》林源渠,方企勤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裴礼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国外教材介绍: (1) Problems and Theorems in Analysis分析中的问题与定理 (2) Advanced Calculus,Second Edition高等微积分(第二版) (3) Mathematical Analysis, Second Edition数学分析(第二版) (4)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Third Edition数学分析原理 (第三版)

数学分析学习指导书

篇一:数学分析学习指导(ⅲ)(未含附录) 数学分析课程简要学习指导书 数学分析(ⅲ) 课程学习简要指导书 (配套教材:《数学分析》华东师大数学系编) 王石安编 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数学系 二○一二年八月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分析是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一系列后继课程如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论以及相关课程如普通物理,理论力学等不可缺少的基础。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学生的基本功与良好素质、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实际工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与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并获得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学习数学分析(ⅲ)的基本知识,包括反常积分、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多元函数微分学、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曲线积分、重积分及曲面积分等基本内容。 在教学上要求学生能掌握四个基本方面,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在教学基本要求上分为三个档次,即熟练掌握、掌握和理解。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明确,能联系几何与物理的直观背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理解;基本理论较扎实,具有较好的推理论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方法较熟练,具备较好的运算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并能较灵活地运用基本技巧。 掌握--对基本概念一般只要求能从正面理解;对基本理论一般要求能应用和了解如何证明;对基本方法一般要求能掌握运用,但不要求很熟练和技巧性。 理解--对基本理论只要求能应用,不要求掌握证明方法;对基本方法一般要求会做,不要求灵活技巧。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熟悉数学分析的研究内容,该学科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计算能力。 □学习材料 1、基本教材 《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辅导教材 (1)《数学分析》(面向课程教材)上、下册,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分析课程简要学习指导书 (2)中国科技大学编《数学分析》(上、中、下册) 3、参考书籍 《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苏)著) 4、授课课件 □学习方法 从课堂启发式教学-> 个人自学,以学生本身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与学时安排 3 学习内容 □数学分析(ⅲ) 第十一章反常积分 □学习目的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