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一个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一种商品化软件。

●所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都由DBMS来完成的。

●DBMS提供了操作数据库的许多命令(语言),即SQL语言。

DBMS 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的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通过DDL,

可以方便地定义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如定义Students表结构。

●数据操纵的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通过

DML,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如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行数据。

●安全控制和并发控制的功能。如控制非法用户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定义备份,以便数据库遭遇意外时,能恢复。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由若干张相互关联的表格组成。

数据库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

●用户与数据库应用(即应用程序)交互;

●应用程序与DBMS交互;

●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得到的数据。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特点:

●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

●数据重复小。

●数据独立性好。--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数据的结构与访问技术。

●数据结构化,易于按用户的视图表示。

模式:就是数据的一种抽象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1.内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储方法、存取策略等的描述,也称物理模式、存

储模式。

2.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描述,也称模式、概念结构。

3.外模式是单个用户用到的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通常也称视图、子模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一个概念模式,但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实际的物理数据库与内模式对应,用户使用外模式。

二级映射

1)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转换,表示为“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射。

2)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转换,表示为“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射。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不仅提供三级模式的定义语言,而且还提供了三级模式之间相互转换的机制,即二级映射机制。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象的用途:

●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当概念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概念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简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的用途:

●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概念模式保持不变

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的定义与内容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因物理存储的改变而改变。数据独立性包含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逻辑独立性是指概念模式改变时,外模式保持不变,从而使应用程序保持不变。当数据库的概念模式改变时,DBMS只要改变外模式到模式的映射,就可保持外模式不变。从而使应用程序保持不变。

物理独立性是指内模式改变时,概念模式保持不变。因为当内模式改变(如数据库的存储设备或存储结构改变)时,DBMS只要通过改变概念模式到内模式映射,从而使概念模式保持不变,实现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2.1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

?关系:一张满足某些约束条件的二维表,如表2-1 Students关系。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

是关系。

?元组:关系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对应表中的一行,存放的是客观世界的一个实体,

如表Students关系中的一行,存放的是一个学生的数据。

?属性:关系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对应表中的一列。一个属性表示实体的一个特征,

如表Students关系中的Sno属性表示学生实体的学号特征值。

?域:关系中一个属性的取值范围。例如,Ssex的取值范围是{‘M’, ‘F’},代表性

别为男性和女性。。

关系的候选码与主码

·表中某一列(或若干列的最小组合)的值能惟一标识一个行,称该列或列组为候选码。·对于一个表,可能有多个候选码。

·如果一个表有多个候选码,数据库设计者通常选择其中一个候选码作为区分行的惟一性标识符,称为主码(primary key,PK)。

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是关系的形式化描述(没有具体的值)。

·最简单的表示为:关系名(属性名1,属性名2,…,属性名n)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相互关联的表或者说关系的集合(一个DATABASE是Table的集合)

·一个关系用一个关系模式表示,所有关系模式集合构成数据库的模式,它是数据库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2.2 关系的完整性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指的是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

●完整性规则包括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三大类。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两个完整性规则。

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指一个或一组属性)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A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 相对应,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均为空值)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规则:是表格设计者为了保证表中某些行、列的数据满足具体应用要求而自定义的一些规则。

2.3 关系模型的数据操作——关系代数

●关系代数中,运算的对象是关系(表),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新关系(表)。

●关系的运算包含两部分,即传统的集合运算和特殊的关系运算。

●传统的集合运算:∪(并运算),-(差运算),∩(交运算),×(笛卡儿积运算)。

●4个特殊的关系运算:σ(选择),π(投影),∞(连接),÷(除)。

1)传统的关系运算

·两个表的兼容性。所谓兼容,即两个表的表头结构相同,且对应列的数据类型相同。·并、差、交运算都要求有两个表参加运算,并且两个表是兼容的。

2)专门的关系运算

·包含:选择运算、投影运算和连接运算。

·选择运算:从指定的R表中选择某些满足条件的行构成一个新表。记作бF(R)

·投影运算:从指定的表R中选择某些列构成一个新表。记作∏A(R)。

·连接运算:从R与S的笛卡儿积R×S中选择满足连接条件的行。

记作:= σAθB(R×S)

两种特殊的连接:等值连接和自然连接。

·等值连接:连接条件用=,则AθB-> A=B

·自然连接:若等值连接的连接条件中的列名相同,且结果表中消除了重复列,则把此种等值连接称为自然连接,记作R∞S。

?自然连接中不必标注连接条件。

自然运算与等值连接的区别:

·自然连接要求连接的两个表有相同的列(公共列),等值连接则不要求。

·自然连接结果表中去掉了重复的列,等值连接却可能包含重复的列。

笛卡儿积:简称积运算,也是二元运算,即要求有两个表参加运算,但这两个表可以不兼容。笛卡儿积运算定义:给定两个表R和S,R和S的积运算的结果是一个新表,新表中的行由R中的每一行和S中的每一行组合而成。记作R×S。新表可能包含重复的列,因此不一定是一个关系。

用关系代数表示查询。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确定要输出的列以及这些列所在的表,由此确定被操作的表名称,可能有多个。

2)根据题意,确定选择条件以及选择条件中用到的列在哪个表中,这里又确定一些被操作

的表名称。

3)根据1、2两步确定的表名称形成所有要操作的表名集。

4)若表名集中只有一个表,则如果要输出的列是这个表的全部列,就只用选择运算;否则

先用选择,后用投影选取要输出的(属性)列。

5)如表名集中有两个或多个表,则一般用自然连接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发现不存在公共

列,即几个表不能进行自然连接,则要在表名集中加入一个或多个中间表,中间表中含有能进行自然连接的公共列,从而使得表名集中全部表可以进行自然连接;将选择条件作用于自然连接后产生的新表上,之后一般用投影操作选取要输出的列。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SQL语言分为三种子语言,分别是: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表、视图等。主要有CREATE、ALTER、DROP语句。 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插入、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主要有:INSERT、DELETE 、UPDATE 、SELECT语句。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管理数据库用户对数据库中表、视图等的使用权限。主要有GRANT、REVOKE语句。

SQL的数据定义语句

3.1

SELECT <

FROM <

[WHERE <

[HAVING <

3.2

单表查询指的是在一个源表中查找所需的数据。因此,单表查询时,FROM子句中的<数据源表> 只要给出一个源表表名。

WHERE子句

WHERE<查询条件>

<查询条件>中常用的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 比较运算符用于比较两个数值之间的大小是否相等。常用的比较运算符有:=(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或<>(不等于)、!>( (不大于)、!>( (不小于)共9种。

# 逻辑运算符主要有:

·范围比较运算符:BETWEEN …AND…,NOT BETWEEN…AND

·集合比较运算符:IN ,NOT IN

·字符匹配运算符:LIKE,NOT LIKE

·空值比较运算符:IS NULL,IS NOT NULL

·条件连接运算符:AND,OR,NOT

3.3 多表连接查询

多表查询指的是从多个源表中检索数据。因此,多表查询时,FROM子句中的<数据源表>要给出所有源表表名,各个表名之间要用逗号分隔。

⑴多表查询的FROM子句格式

FROM <源表表名集>

例如,若一个查询用到三个表,表名分别为Students、Enrollment,Courses。

则FROM子句为:

FROM Students,Enrollment,Courses

⑵多表查询中的WHERE子句

多表查询中往往要有多表的连接条件,当然还有表的一个或多个行选择条件,两者用AND 操作符组合。

3.4 子查询

·子查询是一个SELECT查询语句,但它嵌套在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语句或其他子查询语句中。

·子查询可分为:非相关子查询和相关子查询。

3.5数据更新

用SQL的插入语句(INSERT语句)、修改语句(UPDATE语句)、删除语句(DELETE语句)来向表中插入、修改、删除数据。

3.6视图

视图的建立、查询、更新

第四章数据库安全性

●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技术和方法

存取控制技术

视图技术

审计技术

●自主存取控制功能

通过SQL 的GRANT语句和REVOKE语句实现

●角色

使用角色来管理数据库权限可以简化授权过程

CREATE ROLE语句创建角色

GRANT 语句给角色授权

第五章数据库完整性

●数据库的完整性

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两个不同概念

数据的完整性

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符合语义的数据,也就是防止数据库中存在不正确的数据

防范对象:不合语义的、不正确的数据

数据的安全性

保护数据库防止恶意的破坏和非法的存取

防范对象:非法用户和非法操作

为维护数据库的完整性,DBMS必须:

1)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

2)提供完整性检查的方法

3)违约处理

第六章规范化

规范化理论正是用来改造关系模式,通过分解关系模式来消除其中不合适的数据依赖,以解决插入异常、删除异常、更新异常和数据冗余问题。

1.函数依赖

·定义6.1:设一个关系模式R(U),R是关系的名称,U是关系R的所有属性的集合,X和Y为属性集U上的子集。若对于任一元组在X上的每一个值,都有Y上的一个惟一值与之对应,则称X函数决定Y,或称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X称为这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因子。

2. 平凡函数依赖与非平凡函数依赖

·定义6.2:设一个关系模式R(U),R是关系的名称,U是关系R的所有属性的集合。

X和Y为属性集U上的子集,如果X→Y,Y是X的子集,则称X→Y是平凡的函数依赖。

如果Y不是X的子集,则称X→Y是非平凡的函数依赖。

3. 完全函数依赖与局部函数依赖

·定义6.3:设一个关系R(U),R是关系的名称,U是关系R的所有属性的集合,X和Y为属性集U上的子集。若X→Y,同时X的一个真子集X’且也能够函数决定Y,即存

在X’→Y,则称X部分函数决定Y,或Y部分函数依赖于X,记作:。

·否则若不存在一个真子集X’,使得X’也能够函数决定Y,则称X完全函数决定Y,

或者Y完全函数依赖于X。记作:。

4. 传递函数依赖

·定义6.4:设一个关系R(U),R是关系的名称,U是关系R的所有属性的集合,X、Y

和Z为属性集U上的子集。若X→Y,Y→Z,且X

Y→/,Z

Y?/则存在称X传递函数决定Z,或者说Z传递函数依赖于X。

例如:

S(Sno,Sname,Ssex,Sage,Dno,Dname)

有Sno-> Dno, Dno ->Dname 则有:

第一范式(1NF)

定义6.5:如果一个关系R的所有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基本数据项,则称关系R属于第一范式,记作R ∈1NF。

最低程度的规范化关系的异常分析

满足1NF的关系是一个规范化的关系,但它是规范化程度最低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仍然存在:

(1)数据冗余与更新异常

(2)插入异常

(3)删除异常

第二范式(2NF)

定义6.6:如果关系R ∈1NF,并且关系R的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 属于第二范式,记作:R∈2NF。

第三范式(3NF)

·定义6.7:关系模式R 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 Y), 使得X→Y,Y→Z成立,Y →X,则称R ∈3NF。

·若R∈3NF,则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于码也不传递依赖于码。

BC范式(BCNF)

·定义6.8 :关系模式R∈1NF,若X→Y且Y ?X时X必含有码,则R ∈BCNF。

·等价于:关系模式R中,如果每一个决定属性因素都包含码,则R ∈BCNF。

·可以证明:若R∈BCNF,则R∈3NF。反过来,若R∈3NF,则R未必属于BCNF。

多值依赖

·定义6.9 :设R(U)是一个属性集U上的一个关系模式,X、Y和Z是U的子集,并且Z=U-X-Y。关系模式R(U)中多值依赖X→→Y成立,当且仅当对R(U)的任一

关系r,给定的一对(x,z)值,有一组Y的值,这组值仅仅决定于x值而与z值无

关。

4NF

·定义6.10:关系模式R∈1NF,如果对于R的每个非平凡多值依赖X→→Y(Y?X),X都含有码,则R∈4NF。

·如果R ∈4NF,则R ∈BCNF

a)不允许有非平凡且非函数依赖的多值依赖

b)允许的非平凡多值依赖是函数依赖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是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工具

●目的:尽量消除插入、删除一场,修改复杂,数据冗余

●基本思想:逐步消除数据依赖中不合适的部分

实质:概念的单一化

●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基本步骤

1NF

↓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

消除决定属性2NF

集非码的非平↓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

凡函数依赖3NF

↓消除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和传递函数依赖

BCNF

↓消除非平凡且非函数依赖的多值依赖

4NF

不能说规范化程度越高的关系模式就越好

在设计数据库模式结构时,必须对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和用户应用需求作进一步分析,确定一个合适的、能够反映现实世界的模式

上面的规范化步骤可以在其中任何一步终止

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

1、逻辑蕴涵

设F是关系模式R的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对R的任一个关系r,若函数依赖X→Y均成立,则称F逻辑蕴涵X→Y。

2、Armstrong公理

A1自反律:若Y?X?U,则X→Y为F所蕴涵。简写:若Y?X,则X→Y

A2增广律:若X→Y为F所蕴涵,且Z?U,则XZ→YZ为F所蕴涵。简写:若X→Y,则XZ→YZ A3传递律:若X→Y和Y→Z为F所蕴涵,则X→Z为F所蕴涵。简写:若X→Y、Y→Z,则X→Z

属性集的闭包

引理6.2:设F为属性集U上的一组函数依赖,X,Y ? U,X→Y能由F根据Armstrong公理导出的充分必要条件是Y? X F+。

于是判定X→Y能否由F根据Armstrong公理导出的问题,就转化为求出X F+,判定Y是否为X F+的子集的问题。

求属性集闭包X F+的算法

分析:由定义,要求出所有这样的属性A:X→A能由F经数次使用Armstrong公理推出。

A应具备何种特征?

由公理的自反律,A可以是X中的属性,根据传递律,A可以是F中某个函数依赖的右部,而该函数依赖的左部属性应属于X的闭包。

算法思想:采用逐步扩张X的策略求X的闭包。方法是:扫描F,找出左部属性属于当前X的闭包的函数依赖,将右部属性加入当前X的闭包。经若干次扩张,直到

当前闭包集不再扩大为止。

极(最)小函数依赖集(覆盖)

满足下列条件的函数依赖集F,称为极小依赖集

(1)F中每个函数依赖的右部仅含有一个属性;【右部都是单属性】

(2)F中不存在这样的函数依赖X→A,使得F与F-{X→A}等价;【不存在多余的函数依赖】(3)F中不存在这样的函数依赖X→A,X有真子集Z使得F与(F-{X→A})? {Z→A}等价。【左部没有多余的属性】

对F极小化处理

1.分解:将右部多属性函数依赖分解成单属性函数依赖。

将F中所有形如X→A1A2…A k(k≥2)的函数依赖用{X→A i | i=1,2,…k }取代。

这样每个函数依赖的右部都为单属性,由合并和分解规则知该函数依赖集与F等价。

2.去多余依赖:

对第一步处理后的F,逐一检查F中各函数依赖X→A,令G=F-{X→A},若A∈ X G+ ,则从F 中去掉X→A。

3.去左部多余属性:

逐一检查第二步处理后的F中各函数依赖X→A,设X=B1B2…B m,逐一考察B i,若A∈(X -B i)F+,则以X-B i取代X。

这样得到的函数依赖集仍与F等价,且去掉了左部多余的属性。

模式的分解

分解准则

分解后的模式应和原来的模式“等价”。

根据以上分析,可提出以下不同标准:

1) 分解具有“无损连接性”

2) 分解要“保持函数依赖”

3) 分解既要“保持函数依赖”,又要具有“无损连接性”

无损连接性定义

设ρ = { R1,R2,…,R k }是R的一个分解。若对R的任何一个关系r都有r= πU1(r) πU2(r) …πUk(r) ,成立,则称ρ具有无损连接性,简称ρ为无损分解。

定理(补充):设ρ = { R1,R2 }是R的一个分解。

那么ρ是无损分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F逻辑蕴涵(U1?U2)→(U1-U2)或(U1?U2)→(U2-U1)。

U1?U2→U1-U2∈ F+ 或U1?U2→U2-U1∈ F+

关系模式为R, U={ A, B, C }, F ={ A→B, C→B },

(1)ρ1 = { R1(A, B), R2(B, C) }

(U1?U2)→(U1-U2)为:B → A

(U1?U2)→(U2-U1)为:B → C

因为不包含A,也不包含C,

所以B→A和B→C不为F所蕴涵ρ1不是无损分解

关系模式为R, U={ A, B, C }, F ={ A→B, C→B },

(2) ρ2 = { R1(A, C), R2(B, C) }

(U1?U2)→(U1-U2)为:C → A

(U1?U2)→(U2-U1)为:C → B

因为C→B ∈ F,所以

?ρ2是无损分解

保持函数依赖定义:

设ρ = { R1, R2, …, R k }是R的一个分解,若F+ =

(F1?F2???F k)+,则称ρ保持函数依赖。

无损连接分解不一定是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

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不一定是无损连接分解

算法6.3:分解关系模式为保持函数依赖的3NF

(1)将F极小化(处理后的函数依赖集仍记为F);

(2)把不在F中出现的属性从U中分离出去,组成一个关系模式(剩余的属性仍记为U);(3)若有X→A∈F,且XA=U,则ρ ={R},算法终止;

(4)按左部相同的原则对F分组, 每组的全部属性形成一个属性集U i。若有U i?U j(i≠j)就去掉U i。设最后保留下来U1,U2,…,U k,则ρ ={R1(U1, F1), R2(U2, F2), … R k(U k, F k)},算法终止。其中F i为F在U i上的投影。

求候选码的方法

1、先找出仅在左边出现,没有在右边出现过的属性(L 类),以及不属于任何一边的属性(N 类),构成一个属性集合

X=(L 类,N 类)。求出X+,若X+=U,则X是唯一候选码,算法终止。

2、如果上述的X不是码,取LR 类(在左右两边都出现过的属性)的每一个属性加入X 集合,求每个闭包,判断其是否为候选码。

3、再取LR 类的每2个属性组合,加入X集合,求每个闭包,判断其是否为候选码。

4、再取LR 类的每3 个属性组合,加入X集合,求每个闭包,判断其是否为候选码。

5、以此类推,直到X 集合包含所有属性,或者已找出所有的候选码。

注意:子集从小到大找,大的子集中不要包含已找出的候选码

转换为3NF既保持函数依赖又具有无损连接性的分解算法

算法思想:在算法6.3分解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模式,该模式以原模式的一个码作为属性组,使该模式起到正确连接其它各模式的作用。

算法6.4:

输入:关系模式R

输出:R的一个分解τ ={R1,R2,…R p},每个R i均为3NF,

且τ既保持函数依赖又具有无损连接性;

(1)用算法6.3将R分解为ρ={R1(U1),R2(U2),…R k(U k)};

(2)求R的一个码X;

(3)若X是某个U i的子集,输出τ = ρ;

否则,输出τ = ρ? { R*(X)} ;算法结束。

例题:设有关系模式R(ABCDEG),F={ A→BC,CD→G,B→DA }

(1)求R 的所有候选码。

(2)R最高属于第几范式。

(3)将R 分解为3NF,且既保持函数依赖又具有无损连接性。

解:

(1)R的所有候选码

L类属性:没有; N类属性:E, (E)+={E}

LR类属性:A,B,C,D

(AE)+={A,B,C,D,E,G}(BE)+={A,B,C,D,E,G}

(CE)+={C,E}(DE)+={D,E}

(CDE)+={C,D,E,G}

R的所有候选码为:AE、BE

(2) R的所有候选码为:AE、BE,非主属性为C、D、G

因为非主属性和候选码之间没有存在函数依赖关系,所以该

关系模式最高属于第一范式。

(3)

(1)做保持函数依赖的3NF的分解:

①求F min:

a.分解右部为单属性:F={A→B,A→C,CD→G,B→D, B→A }

b.去掉多余函数依赖:F={A→B,A→C,CD→G,B→D, B→A }

c.去掉左部多余属性:F={A→B,A→C,CD→G,B→D, B→A }

②分离不在F中出现的属性:E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解:需要

④分解:按左部相同原则,去掉重复子集:{A,B,C},{C,D,G},{A,B,D},{E}

(2)求出R的一个候选码:AE、BE

(3)由于AE不是上述三个关系模式的属性集的子集,所以将AE构成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加入到ρ中,得:

ρ ={R1(A,B,C),R2(C,D,G),R3(A,B,D) ,R4(A,E)}

r既保持函数依赖又具有无损连接性。

或者:ρ ={R1(A,B,C),R2(C,D,G),R3(A,B,D) ,R4(B,E)}

解:

(1)R的所有候选码

L类属性:B; N类属性:E (BE)+={B,D,E,G}

LR类属性:A, C

(ABE)+={A,B,C,D,E,G} (BCE)+={A,B,C,D,E,G}

R的所有候选码为:ABE、BCE

(2)

(AB)+={A,B,C,D,G}

(3)

(1)做保持函数依赖的3NF的分解:

①求F min:

a.分解右部为单属性:F={A→C,C→A,B→D, B→G }

b.去掉多余函数依赖:F={A→C,C→A,B→D, B→G }

c.去掉左部多余属性:F={A→C,C→A,B→D, B→G }

②分离不在F中出现的属性:E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解:需要

④分解:按左部相同原则,去掉重复子集:{A,C},{B,D,G},{E}

(2)求出R的一个候选码:ABE、BCE

(3)由于ABE不是上述三个关系模式的属性集的子集,所以将ABE构成一个新的关系模式,加入到ρ中,得:

ρ ={R1(A,C),R2(B,D,G),R3(A,B,E)}

r既保持函数依赖又具有无损连接性。

或者:ρ ={R1(A,C),R2(B,D,G),R3(B,C,E)}

第七章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包括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逻辑设计: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实体-联系模型(E-R图)。

逻辑结构设计: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

E-R图

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

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

实体的转换原则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关系的属性:实体型的属性

关系的码:实体型的码

联系的转换

实体型间的联系有以下不同情况:

(1)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每个实体的码均是该关系的候选码。

与某一端实体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需要在该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码和联系本身的属性。

(2) 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则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与n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则在n端实体对应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所对应关系模式的码,以及联系本身的属性。而关系的码为n端实体的码。

(3) 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每个实体集各对应一个关系模式;

对于(m:n)的联系,单独对应一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式包括联系的属性、参与联系的各实体集的主码属性,该关系模式的主码由各实体集的主码属性共同组成。

数据库各级模式的形成

数据库的各级模式是在设计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

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

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第十章数据库恢复技术

?如果数据库只包含成功事务提交的结果,就说数据库处于一致性状态。保证数据一致性

是对数据库的最基本的要求。

?事务是数据库的逻辑工作单位

·DBMS保证系统中一切事务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续性

DBMS必须对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和介质故障进行恢复

恢复中最经常使用的技术:数据库转储和登记日志文件

恢复的基本原理:利用存储在后备副本、日志文件和数据库镜像中的冗余数据来重建数据库常用恢复技术

?事务故障的恢复→UNDO

?系统故障的恢复→UNDO + REDO

?介质故障的恢复→重装备份并恢复到一致性状态+ REDO

提高恢复效率的技术

1)检查点技术

可以提高系统故障的恢复效率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利用动态转储备份进行介质故障恢复的效率

2)镜像技术

镜像技术可以改善介质故障的恢复效率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

●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

a)丢失修改(Lost Update)

b)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

c)读“脏”数据(Dirty Read)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以事务为单位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通常使用封锁机制

?两类最常用的封锁

排它锁又称为写锁。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都不能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T释放A上的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在T释放A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A。

共享锁又称为读锁。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这就保证了其他事务可以读A,但在T 释放A上的S锁之前不能对A做任何修改。

●对数据对象施加封锁,带来问题

活锁:先来先服务

死锁:

预防方法

·一次封锁法

·顺序封锁法

死锁的诊断与解除

·超时法

·等待图法

●并发控制机制调度并发事务操作是否正确的判别准则是可串行性

并发操作的正确性则通常由两段锁协议来保证。

两段锁协议是可串行化调度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两段锁协议

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

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

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 (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 (2)数据不一致性 (3)数据联系弱 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 (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 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 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

郑州大学2011年数据库原理

ZZU2011年 数据库原理 课程试题(A 卷) 合分人: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用来描述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的是 ( ) A 、子模式 B 、用户模式 C 、模式 D 、存储模式 2.在关系模型中,实现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元组的约束是通过 ( ) A 、侯选键 B 、主键 C 、外键 D 、超键 3、下列哪种运算不属于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 ) A 、连接 B 、笛卡尔积 C 、差 D 、 投影 4、概念设计结果是 ( ) A 、一个与DBMS 相关的概念模式 B 、一个与DBMS 无关的概念模式 C 、数据库系统的公用视图 D 、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字典 5、在SQL 中,与“IN ”等价的操作符是 ( ) A 、=ALL B 、<>SOME C 、<>ALL D 、=SOME 6、当同一个实体集内部的实体之间存在着一个M :N 联系时,根据ER 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这个ER 结构转换成关系模式个数为 ( ) A 、1个 B 、3个 C 、5个 D 、7个 7、在SELECT 语句中,与关系代数中π运算符对应的是哪个子句。 ( ) A 、SELECT B 、FROM C 、GROUP BY D 、WHERE 8、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不包括 ( ) A 、实体完整性规则 B 、参照完整性规则 C 、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D 、数据操作性规则 9、关系模式学生(学号,课程号,名次),若每一名学生每门课程有一定的名次,每门课程每一名次只有一名学生,则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学号,课程号)和(课程号,名次)都可以作为候选键

数据库原理知识总结和期末试卷

数据库知识要点归纳 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DB)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数据两个特征:1.数据整体性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3.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由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系统、用户组成的。 例如,以数据库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等等。 4.数据库系统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它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 5.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数据和程序之间的依赖程度低,独立程度大的特性称为数据独立性高。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 6.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模式、外模式、内模式。1.模式(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2.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有多个外模式。3.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7.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象技术 第2章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 1.实体联系的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2.E-R图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集、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长方形表示实体集椭圆形表示实体集的属性菱形表示实体集间的联系 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数据结构分为:层状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 常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医学信息检索》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医学信息检索》 真题 [2015版客观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个文献的类型是属于零次文献:() A.书信 B.年鉴 C.期刊论文 D.进展 2.下列属于文献内容特征的是:() A.标题 B.著者 C.页次 D.文献主题 3.下列属于文献的外表特征的选项是:() A.主题 B.关键词 C.学科分类 D.著者 4.某护士检索有关“哮喘患者自理行为”方面的文献,她从现在开始往前逐年进行文献查找,此种检索方法称为:() A.分段法 B.抽查法 C.追溯法D.倒查法 5.字段简称“AB”的意思是以下哪一个:( ) A.作者 B.刊名 C.摘要 D.地址 6.检索文献数据库时,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扩大检索范围() A. 用AND B.用OR C.用相关的主题词 D.采用截词 7.通过哪个检索途径可以检索某个学科有哪些相关的刊物?() A.主题途径 B.期刊检索 C.基本检索 C.作者检索 8.检索式“TA=护理杂志”的含义是:() A.检出刊名为“护理杂志”的所有文献 B.检出作者单位地址中包含“护理杂志”的所有文献 C.检出刊名中包含“护理杂志”的所有文献 D.检出文献题目中包含“护理杂志”的所有文献 9.PubMed数据库是由以下哪个机构开发研制的?() A.Entrez B. NCBI C. NLM D. CBM 10.下列哪一过程是文献检索过程的最后一步:() A.查找文献线索 B.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

C.获取原始文献 D.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哪一种文献属于零次文献:() A.手稿B.专著C.期刊论文D.综述E.书稿12.文献检索工具中的目录主要分为哪几种:() A.分类目录B.索引目录C.著者目录D.主题目录E.书名目录13.文献检索方法中的工具法常用的有:() A.追溯法B.分段法C.顺查法D.抽查法E.倒查法14.选题过程中查阅文献的目的是:() A.充实研究方法B.启发研究思路C.阅读相关理论 D.为收集资料做准备E.避免完全重复他人的工作 15.10.PubMed收录的数据库包括:() A.MEDLINE B.PreMEDLINE C. CBM D.数据库商直接提供的数据E.Books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5分,共 25 分) 1.文献检索2.文献3.信息 4.查全率 5.查准率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简述查阅文献的目的。 3. 简要论述获取全文的主要途径? 4. 检索过程中当检索结果偏少时,简述进行扩检的方法?至少举出4种方法。 5.文献按级别划分可分为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各包括什么? 三、应用题(15分) 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医学信息检索在临床科研中的作用?

大数据库期末重要题型总结材料

题型: 1 E-R图/文字描述/伪代码(实体-属性)/真实代码(create table) 2关系代数表达式书写,画自然连接表格 3 select语句书写(3部分) 题型一 E-R图 问题2[12标记〕:考虑下图描述的发票(发票)数据库的ER图。 (1)给出的从ER图的要求和约束的精确说明。 [5商标〕 (2)转换图转换成关系模式,通过提供相应的CREATE TABLE语句。指定所有键 和外键约束。 Question 2 [12 marks]: Consider the following figure that describes the CM E-R diagram of an invoice(发票) database. (1) Give a precise specifica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and constraints from the E-R diagram. [5 marks] (2) Translate the diagram into relational model by supplying the appropriate CREATE TABLE statements. Specify all the key and foreign key constraints. [7 marks] 矩形:实体。多个实体的集合是实体集。椭圆形:属性(带有下划线是主码)。 菱形:联系集。有箭头的一方是“一”,没有箭头是“多”,从有箭头的开始分析: A(有箭头)对B,一个A对多个B,一个B只有一个A。 联系集有没有属性跟要不要描述联系集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一般没有属性就不写, 有属性就写。联系集有写时,实体集不需要写上对方的主码,有属性的联系集, 多对多或多对一时,两边的实体集的主码都作为外码写进此联系集。一对一时, 任选一个实体集的主码;没写时,实体集多的一方要写上一的一方的主码,如果 联系集有属性,还要把属性写到多的一方。 。 [7商标〕

数据库原理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对象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xml数据库技术,现代信息集成技术) 2.数据描述:概念设计中: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逻辑设计中: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物理设计中:位,字节,字,块,桶,卷; 3.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对象),外部模型,内部模型; 4.三层模式(外模式,逻辑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 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 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 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 主键:用户选作元祖标识的候选键。 外键:是其他模式的主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关系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关系模式,子模式,存储模式 2.关系代数的5个基本操作: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 关系代数的4个组合操作: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关系代数的7个扩充操作:改名,广义投影,赋值,外连接,外部并,半连接,聚集操作3.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尽可能早的执行选择操作; 尽可能早的执行投影操作; 避免直接做笛卡尔积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SQL的组成: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嵌入式,数据控制语言 2.数据定义:数据类型ok,数据库,数据表,索引的创建等ok。 3.数据查询,数据更新ok。 4,视图,嵌入式,动态SQL语句,存储过程。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1.定义1: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U),U为属性集,x、y为U的子集,函数依赖(FD)是形为X→Y的一个命题,只要r是R的当前关系,对r中任意两个元组t和s,都有t[X]=s[X]蕴涵t[Y]=s[Y],那么称FDX→Y在关系模式R(U)中成立。 定义2:如果X→Y和Y→X同时成立,则可记为X←→Y。 定义3:设F是在关系模式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的集合,X→Y 是一个函数依赖。如果对于R 的每个满足F的关系r也满足X→Y ,那么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 ? X→Y。 定义4:设F是函数依赖集,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依赖集F 的闭包(closure),记为F+。即F+ ={X→Y | 记为F ? X→Y }

(完整版)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_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相比较,其缺陷主要表现在数据联系弱、数据冗余和(C ) A、数据存储量低 B、处理速度慢 C、数据不一致 D、操作繁琐 2、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之间的独立性成为数据的(B)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3、在数据库系统中,对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是(B ) A、字节 B、数据项 C、记录 D、字符 4、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用户视图之间的独立性称为数据的(C)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5、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的是(C) A、存储量大 B、存取速度快 C、数据共享 D、操作方便 6、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内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B)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7、在数据库系统中,模式/外模式映像用于解决数据的(C) A、结构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分布独立性 8、数据库结构的描述,称为(D ) A、数据库模式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字典 9、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描述成为(D ) A、存储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概念模式 10、保证数据库中数据及语义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是数据库的(C) A、安全性 B、准确性 C、完整性 D、共享性 11、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独立性是指(C) A、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独立性 B、数据库与计算机的独立性 C、数据与应用程序的独立性 D、用户与数据库的独立性 12、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C) A、数据安全型控制 B、数据一致性规则 C、数据完整性约束 D、数据处理逻辑 13、数据操纵语言(DML)的基本功能中,不包括的是( B ) A、插入新数据B描述数据库结构 C、数据库中数据排序 D、删除数据库中数据 14、控制数据库整体结构、负责数据库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定义与修改人员是( D )

数据库原理模拟试卷

郑州大学软件学院《数据库原理》课程模拟试题 (适用专业:10专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合分人: 一、【填空】:(【每题2分,共 10 分】) (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试卷后面的答题纸上) 1、如果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发生了改变,而最终用户没有受到影响,则称数据有 数据独立性。 2、视图的更新是指通过视图来插入、修改和 数据。 3、在关系T (S ,SN ,D )和R (D ,CN ,NM )中,T 的主码为S ,R 的主码为D ,则D 在T 中称为 。 4、设有以下关系:合同(合同号,用户号,用户名,用户地址,电话),我们知道合同号是唯一的,则这个关系模式最高满足 第 范式。 5、在SQL 语言中,一个 语句称为一个查询块。 二、【单项选择】:(【每题2 分,共 40 分】) (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试卷后面的答题纸上) 1、关于数据的独立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逻辑独立性 B 、采用三级映射机制可以实现 C 、 物理独立性 D 、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可以实现 2、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不包括下面哪些组成部分( )。 A 、数据库(DB )和应用程序 B 、DBMS 和硬件 C 、OS 和存储器 D 、用户 3、在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用来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是( )。 A 、子模式 B 、用户模式 C 、模式 D 、存储模式

4、DML指的是()。 A、数据操纵语言 B、数据查询语言 C、数据定义语言 D、数据控制语言 5、SQL语言中,实现数据查询的语句是()。 A、SELECT B、INSERT C、UPDATE D、DELETE 6、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 A、排序、索引和统计 B、选择、投影和连接 C、关联、更新和排序 D、插入、删除和更新 7、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8、在对数据进行什么操作时,DBMS会检查默认值约束()。 A、以下都检查 B、对数据进行修改 C、对数据进行删除 D、对数据进行插入 9、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特征称为()。 A、联系 B、标识符 C、实体 D、属性 10、master数据库是()。 A、始终不会发生改变 B、所有数据库的模板 C、用户可以随意删除 D、SQL SERVER中最重要的数据库 11、一个供应商可供应多种零件,而一种零件可由多个供应商供应,则实体供应商与零件之间的联系是() A、一对一 B、一对多 C、多对一 D、多对多 12、第2范式存在弊病的原因,是由于关系中存在()造成的。 A、函数依赖 B、平凡依赖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工作汇报/工作计划/教学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ZJ-028400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It closing summary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郭林 作为新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已经有一年了,这一年已来,我通过向优秀老教师学习、向同事交流、向学生授课等多方面逐渐走向成熟,对教师这个光荣的行业以及我所教学的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使用。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掌握信息技术是对人的一种基本要求,人们都知道不懂得信息技术的人必将被现代社会所淘汰。但是,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学期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论文《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讨》荣获市二等奖、辅导初一学生参加《首届全国中学生漫画制作大赛》、《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等。以下就是我这个学期总结: 一、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怎样让一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在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的同时能够完成一些一定质量的信息作品,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 1、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

对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不在陌生,大多学生对电脑的构成、工作原理已不存在神秘感。但是神秘的事情却是电脑怎样才能完成一些信息作品。 首先我帮助学生揭开“信息作品”的神秘面纱。所谓“信息作品”就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和自身的智慧有计划、有动机的制作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的作品。让学生沿着这样一个正确的标准去汲取新鲜的知识。这个学期我们主要学习的是Word文字处理软件和Photoshop图象处理软件,所以我就从信息作品入手来完成这两个软件的学习。第一步就是确定目标信息作品。比如说文字处理软件有许多,为什么我们选择学习Word,这就在于我们的目标信息作品是一个电子板报,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录入,还有排版、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手绘图形的制作等等。 2、登堂入室。 经过上述的教学,让学生从实质上了解了“信息作品”制作当中的一系列问题,基本上打破了对“信息作品”的神秘感,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下一步就要真正接触到怎样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目标信息作品的知识了。 学习一个软件首先是了解这个软件界面框架,所以我就从软件界面框架着手开始授课。在具体的学习制作过程中,我采用了演示——模仿法进行教学。如:在学习在Word中插入图片进行美化文档的时候,我首先展示一张利用Word 制作的关于“神六”的报道板报,对于时事新闻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的讨论怎样才能把这么多漂亮图片放在Word中去,提出了这个问题,这时我就只需要在多媒体投影仪上操作一遍,学生都能很快学会这个知识点。 3、自由探寻、创新。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含试题及其答案

数据库原理综合习题答案 1.1名词解释 (1) 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 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 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5)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6)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7) 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6)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9)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10)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2)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13)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14)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15)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16) 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17)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18)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9)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郑州大学教室管理信息系统

郑州大学教室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说明书 2012年1月06号

目录 需求分析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功能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模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数据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流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字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性能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精确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间特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应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运行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平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人员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时间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实验期末总结以及心得

数据库原理实验学期总结 班级 摘要 学习数据库已经有一个学期的时间,经过一个学期的SQL Server 2000课程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耐心、细致的讲解,以及内容详细、层次鲜明、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教学课件,让我了解了SQL Server 2000的基础知识,学会了创建数据库以及对数据库操作的一些基本应用,现就所学到知识作出以下的学习心得总结: SQL Server 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0 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版本,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可跨越从运行Microsoft Windows 98 的膝上型电脑到运行Microsoft WindowsXP 的大型多处理器的服务器等多种平台使用。 一、数据库实验的主要意义的目的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对数据库各种模型的研究以及理论上的探讨都还在蓬勃开展,其应用也从一般管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以及科技计算等领域。数据库实验有利于同学理解书中复杂抽象的理论,让同学建立直观印象,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二、概述本学期的实验内容和目的 本学期实验内容:1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2 数据表的创建和管理3 表中数据的操作4 视图的创建和使用5索引的创建和使用6 存储过程的创建和使用7 触发器的创建和使用目的:掌握使用SQL Server 2005 开发数据库系统的方法

三、总结 1.我的实验完成的实际情况 数据库实验报告(一) 实验内容: 1.在STUDENT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名为t_course(课程信息)的表,要求如下:c_number char(10) primary key, c_name char(30), hours int ,credit real;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郑州大学数据库原理终极总结版

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一个有结构的、集成的、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用来管理数据库的一种商品化软件。 ●所有访问数据库的请求都由DBMS来完成的。 ●DBMS提供了操作数据库的许多命令(语言),即SQL语言。 DBMS 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的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通过DDL, 可以方便地定义数据库中的各种对象。如定义Students表结构。 ●数据操纵的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通过 DML,实现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如向Students表中插入一行数据。 ●安全控制和并发控制的功能。如控制非法用户访问数据库。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功能。对数据库进行定义备份,以便数据库遭遇意外时,能恢复。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由若干张相互关联的表格组成。 数据库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关系 ●用户与数据库应用(即应用程序)交互; ●应用程序与DBMS交互; ●DBMS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按用户的习惯显示得到的数据。 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特点: ●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数据库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集中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 ●数据重复小。 ●数据独立性好。--应用程序不依赖任何数据的结构与访问技术。 ●数据结构化,易于按用户的视图表示。 模式:就是数据的一种抽象描述。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1.内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储方法、存取策略等的描述,也称物理模式、存 储模式。 2.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的描述,也称模式、概念结构。 3.外模式是单个用户用到的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通常也称视图、子模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一个概念模式,但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实际的物理数据库与内模式对应,用户使用外模式。

数据库知识点总结

期末复习顺便总结下,书本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一章知识点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之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1,数据库数据特点P4 永久存储,有组织,可共享。?2,数据独立性及其如何保证P10,P34 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互相独立。(内模式保证) 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外模式保证) 3,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P13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4,用ER图来表示概念模型P17 实体、联系和属性。联系本身也是一种实体型,也可以有属性。 第二章 1,关系的相关概念(如关系、候选码、主属性、非主属性) P42-P44单一的数据结构----关系。现实世界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来表示。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组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2关系代数运算符P52

自然连接是在广义笛卡尔积R×S中选出同名属性上符合相等条件元组,再进行投影,去掉重复的同名属性,组成新的关系。 给定关系r(R)和s(S), S? R,则r ÷s是最大的关系t(R-S) 满足tx s?r 3,关系代数表达式 第三章

1,SQL的特点P79-P80 1. 综合统一 2. 高度非过程化 3.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 4.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多种使用方式 5.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2,基本表的定义、删除和修改P84-P87 PRIMARY KEY PRIMARYKEY (Sno,Cno) UNIQUE FOREIGN KEY(Cpno) REFERENCES Course(Cno) ALTER TABLE <表名> [ ADD <新列名><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 [ DROP<完整性约束名>] [ALTER COLUMN<列名> <数据类型> ]; DROP TABLE<表名>[RESTRICT|CASCADE]; 3,索引的建立与删除P89-P90 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 唯一索引UNIQUE、非唯一索引或聚簇索引CLUSTER

《数据库原理》期末试卷(A)

班 姓 学 考试时 考场(教室 装 线 一、单项选择题:(将每小题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弧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DBMS 90%以上都是基于( )数据模型的。 A .层次 B .网状 C .关系 D .面向对象 2. 下列各种模型中不是数据模型的是( )。 A .概念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关系模型 3.E-R 图是在数据库设计中用来表示( )的一种常用方法。 A .概念模型 B .逻辑模型 C .物理模型 D .面向对象模型 4.数据库的三级结构之间存在着两极映象,使得DBS 具有较高的( )。 A. 事务并发性 B. 数据独立性 C. 资源共享性 D. 设备独立性 5. 实体集书店与图书之间具有( )联系。 A .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多 D. 多对一 6.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 A .数据存储量太大 B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 .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的控制 D .数据冗余 7.在关系数据库中,实现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 )。 A.实体完整性规则 B.参照完整性规则 C.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D.属性的值域 8. 关系表A 的属性个数为5,元组个数为10;关系表B 的属性个数为6,元组 个数为20,.则A 与B 的笛卡尔积A ×B 的属性有多少个,元组个数有多少个? ( ) A .30;200 B .11;30 C .30;30 D .11;200 9. 在SQL 语言中,为关系模式增加一个属性要用什么动词,以及为关系表增加 一行或多行元组要用什么动词?( ) A .insert ,insert B .add ,insert C .insert ,add D .add ,add 10.参照完整性约束和SQL 语言中的( )相对应。 A .primary key B .foreign key C .check D .都不是 11. 现有关系表:医疗(患者编号,医生编号,医生姓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 恢复情况)的主码是( )。 A .患者编号,医生编号,诊断日期 B. 医生编号 C. 诊断日期 D. 患者编号 12. 假如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应用,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阶段,需将 ( )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A .E-R 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网状模型 13. 用于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文件是( )。 A. 数据库文件 B. 索引文件 C. 日志文件 D. 备注文件 14. 当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保证一个事务的执行结果不受其 他事务的干扰,事务并发执行的结果与这些事务串行执行的结果一样,这一 特性被称为事务的( )。 A .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持久性 D. 隔离性 15. 若事务 T 对数据 D 加上 S 锁,则( )。 A.只允许 T 读取和修改D ,其他事务不能对D 进行访问; B.只允许 T 读取和修改D ,其他事务也能对D 进行访问; C.只允许 T 读取D ,不能修改D ,其他事务也只能读取D ,不能修改D ; D.只允许 T 读取D ,不能修改D ,其他事务不能对D 进行访问;

数据库系统设计期末考总结

数据库系统设计期末考总结 ?什么是数据库? 数据库是被一个系统所使用的所有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帮助存储,管理和使用数据库的程序的集合,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环境组成 硬件,软件,数据,程序(procedures),人 ?数据库系统开发生命周期(database system development lifecycle)

?数据库设计的三个主要步骤: 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 物理设计 ?C/S vs B/S C/S 即Client/Server (客户机/服务器) 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需要安装客户端才可进行管理操作。 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程序不同,用户的程序主要在客户端,服务器端主要提供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数据及系统维护和并发控制等,客户端程序主要完成用户的具体的业务。 开发比较容易,操作简便,但应用程序的升级和客户端程序的维护较为困难。 三层C/S构架 在三层架构中,客户端接受用户的请求,客户端向应用服务提出请求,应用服务从数据库服务中获得数据,应用服务将数据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提交给客户端,客户端将结果呈现给用户。 ?两层和三层的区别? 两层架构 Client side presented two problems preventing true scalability: ‘Fat’ client, requiring considerable resources on client’s computer to run effectively. Significant client side administration overhead. By 1995, three layers proposed, each potentially running on a different platform. 客户端提出的两个问题阻止真正的可伸缩性: 脂肪”客户端,需要相当大的客户端电脑上的资源有效地运行。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Access 桌面DBMS VFP 4 1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 图),E-R 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 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 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 ):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2 ② ① ② ③ ① ②可以处理多对多的实体关系。 ③查找网状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快。 三、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重要术语: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 元组:二维表的一行,即实体; 关系模式:在实体型的基础上,注明主码。 关系模型:指一个数据库中全部二维表结构的集合。 2.特点: ①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

②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③查找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慢。 小结:数据有三种类型,DBMS就有三种类型,DB亦有三种类型。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一、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①单机结构: DBMS、数据库、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 ②C/S结构:局域网结构 客户机:装开发工具、应用系统 ③ 1 ① ② ③ 2 ① ② 3 ① ② 1. ① ② ③数据控制:包括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2.DBMS的组成: DDL语言 DML语言 DCL语言 实用程序 注意: ①SQL集DDL,DML,DCL功能于一体; ②所有应用程序通过SQL语句才能访问数据库 一、基本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