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课题§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

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过程有(一)情境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课后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环节组成。

(一)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现情境:

一个小探险家在古墓中寻宝,来到宝藏门外,发现门上有四个从0-9的刻度的转盘,要求把四个转盘分别转到指定数字,门才能打开。门上还有四组数字,如下:

1)1,3,5,(7 ),9 2)15,12,(9),6,3

3)48,53,58,(6)3,68 4)8,(8 ),8,8,8

分析情境提问:

问题1:你能帮助小探险家正确找出密码进入宝藏的大门吗?

对于第一问学生很容易回答。

问题2:你能发现这些数字的共同规律吗?

教师分组,让学生观察探讨得出结论。

上述数列的特点教师总结: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

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一个名字——等差数列。

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喜欢的探险内容为引题,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实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新课探究

1、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师板书定义)

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

③公差d一定是由相邻两项中的后一项减前一项所得;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让学生做一组练习,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回答。目的是更好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练习一、由学生判断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如果是,找出公差。

①1,2,4,6,8,10,12,…;②0,1,2,3,4,5,6,…;

③3,3,3,3,3,3,3,…;④2,4,7,11,16,…;

⑤-8,-6,-4,0,2,4,…;⑥3,0,-3,-6,-9,….教师强调:①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②上述第三个数列叫常数列,它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0.

问题3: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此后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算.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那么你能说出第40届奥运会在哪一年举行吗?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问题为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做铺垫。在学生完成反馈练习后,再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后解决此问题。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若一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根据定义可得:

a2 - a1 =d即:a2 =a1 +d

a3–a2 =d即:a3 =a2+d = a1 +2d

a4–a3 =d即:a4 =a3 +d = a1 +3d

猜想: a40 = a1 +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填空,然后猜想a5、a40等于什么。进而归纳a n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三)应用举例

例1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及第20项。

例2 等差数列-5,-9,-13,…的第多少项是-401?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例题解答。使学生通过例题,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通过例1例2向学生表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 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三个变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变量。(四)反馈练习

练习二(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练习三在等差数列{a n}中:(1)1)d=-1,a7=8,求a1;(2)a1= 12,a6= 27,求d.(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开展小组竞答,激励评价,不仅达到检测目的,更使课堂气氛活跃。通过练习,使学生对通项公式能更加熟练地应用,突破重难点。

(五)归纳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a1+(n-1) d会知三求一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1、教材P17,练习B 组第1,2,3题.

选做题:一种车床变速箱的8个齿轮齿数成等差数列,其中首末两个齿轮的齿数分别是24与45,求其余各齿轮的齿数。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通过选做题可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设计

预测评价:整节课教学环节紧扣,能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得出新知,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实例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知识的应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突破了重难点,基本上达到教学目的。我还有许多

不足之处还需批评指正。

2021年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课题 §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欧阳光明(2021.03.0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高中数学 函数的概念 说课稿

高中数学《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函数的概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从这一理念出发,以“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是北师大版必修一第二章2.3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函数概念。函数单调性内容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条主线,它贯穿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又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研究和讨论其他基本初等函数性质的基础。是已经学习过的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又为后面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经历了直观感知、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首先就要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会了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和表示方法,对函数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函数的图像性质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对具体函数指出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集合与对应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doc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 以下是初中数学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4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我从教材分析,学情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四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 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

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不完全归纳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教法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初中时只是简单的接触过等差数列,具体的公式还不会用,因些在公式应用上加强学生的理解 三、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说课稿复习进程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 说课稿

说课稿: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是继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之后的又一重要概念,与前面学习的函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也为以后推导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奠定了基础;同时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熟练的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求和; 能力目标: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通过对公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剖析,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以及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学会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 五、教学方法 利用计算机和实物投影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六、教学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首先讲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姬陵的传说(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 绝,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共有100层(见下图), 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宝石吗?也就是计算1+2+3+ (100) 紧接着讲述高斯算法: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 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教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 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 10岁的高斯却用下面的方法迅速算出了正确答案: (1+100)+(2+99)+……+(50+51)=101×50=5050 【设计说明】了解历史,激发兴趣,提出问题,紧扣核心。 (二)层层铺垫——发现方法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必修一函数的概念。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法与学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六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函数是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且贯穿在中学数学的始终,只有对概念作到深刻理解,才能正确灵活地加以应用。本课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数学其它知识的学习,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函数的第一课应以函数概念的理解为中心进行教学。 2.学情分析 从生源状态分析:学生的基础较差,整体的数学素养是较低的。 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在初中初步探讨了函数的相关知识,通过高一 “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提供了知识保证。 从学生能力层面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 基于教材情况和我校学生的状态,本节课选择“低起点、低坡度、多重复,快反馈” 的教学原则。 二、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函数概念的本质、抽象的函 数符号)(x f 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 流,反馈精讲、当堂训练,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渗透 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体验获得成

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同时也要体现出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难重点】 重点: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函数符号y = f (x)的含义。 [重难点确立的依据]:函数的概念抽象性都比较强,要求学生的理性认识的能力也比较高,对于刚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而且由于函数在高考中可以以低、中、高挡题出现,所以近年来高考有一种“函数热”的趋势,所以本节的重点难点必然落在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符号的理解与运用上。 从多个角度创设多个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自主思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体会函数概念的本质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选择 采用我校“20+20”教学模式,即是学生自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讲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环节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发展数学思维,教师采用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过程设计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阶段: 学习目标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反馈精讲当堂巩固训练

重点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等差数列

重点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等差数列

————————————————————————————————作者:————————————————————————————————日期: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等差数列 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3.2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 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 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第二章等差数列中“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第一节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过程、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展开本节的说课内容。 一、设计思想 在讲授式的教学中,课堂实施过于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抑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当代学生观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认为教育就应看到学生的未完成性,给学生创造发展的环境和机会。 本堂课以个性化的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设计。采用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借助教材或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亲自去探索得出结论或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因此,我在此堂课的教学中借助图形拼接演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帮助理解,启迪思路,更加形象地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也在教学中展示了数学的对称美。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和》是现行教材高一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等差数列前n项和” 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过程和简单应用。 2、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简单应用。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数列求和等内容作好准备。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重点。 与几何、函数等其他数学领域知识结合性强,是方程思想等诸多数学思想的学习载体,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掌握倒序相加法。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优化思维品质,提高代数的推理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关键通过具体的例子发现一般规律。 三、学情分析 1、1 .认知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2、2 .思维特点:正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仍依赖一定的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思维的严密性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3、学生的认知规律角度:本节课采取了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以问题解答的形式,通过探索、讨论、分析、归纳而获得知识,为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搭建了理想的平台,让学生去感悟倒序相加法的和谐对称以及使用范围。 四、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采用变式题组的形式加强公式的掌握运用。整个教学过程分成问题呈现、探索与发现、应用公式三个阶段。 五、学法分析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应该与学生熟悉的背

名师说课-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庆括 邮箱:sunqingkuo126@https://www.360docs.net/doc/235807153.html, QQ:441435300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汇报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5分钟)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设计和教法与学法选择。 1、教材的编写意图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思想方法贯通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它不仅对所学过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学好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以及数列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下面从纵横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横向分析:旧教材在导入新课时基本上采用复习回顾初中函数知识导入新课或直接单刀直入给出新知识点,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而幼师学生往往初中数学基础薄弱,齐加尼克现象突出,面对枯燥乏味理论的数学知识早已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这种导入将是无效的。新教材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选取了丰富的背景实例和应用实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趣味问题导入,最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动,唤起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参与意识。 纵向分析:初中时学生都接触了函数,比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只强调函数是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不涉及抽象符号f(x),不强调定义域和值域,采用的定义是“变量说”,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对“变量”,“变化”,“对应关系”等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要求是初步的。高中阶段要建立函数的“对应说”,突出函数概念的核心与本质是“对应关系”,虽然它比“变量说”更具一般性,但两者的本质一致。不同的是:①表达方式不同,高中用集合与对应语言表达;②明确了定义域和值域;③引入了抽象符号f(x)。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教学重点为通过丰富实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在两个集合之间所存在的 对应关系f ,进而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 自然地,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抽象符号) (x f y 的理解,尤其对f 的意义的理解。 3、教学目标设计 布鲁姆认为,科学的确立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以上分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最新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精品文档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的内容。3.2本节课讲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数学(上)§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 四、学法指导在引导分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举例(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

等差数列概念说课稿

课题§6.2.1 等差数列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等差数列的概念》,本节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数列这一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继续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所以,本节课在知识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b.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a.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

科学精神。 b. 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问题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过程及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本身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前面已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与认识,对数学公式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小组探究法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分析、探索,得到结论。从而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通过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索新知。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设计

6.1函数说课稿

第六章一次函数 6.1函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来源于客观实际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中结合多媒体手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尝试发现,探索讨论”。导入新课时,为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把握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突破难点时,我采用

分组讨论、讲练结合法。 学法:在学法上通过三个问题情境,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让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行驶的汽车、城市某天气温变化图、旋转的摩天轮,让学生观察,引导发现图片情景中的变量(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摩天轮某一座舱的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教师设问:这些问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这些变量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意图:通过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的素材 问题 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课本177页图6-1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此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 问题2.(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课本178页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填写下表: 在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问题3.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2)给定一个v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等差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第一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数学 必修五 一、说教材 本节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并能利用它求和解决数列和的最值问题。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采用了“倒序相加法”,思路的获得得益于等差数列{a n }任意的第k 项与倒数第n-k+1项的和都等于首项a 1与末项a n 的和这一性质的认识和发现,并且通过对等差数列求{a n }和公式的推导,使学生能掌握“倒序相加”数学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育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归纳、探究发现的能力。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4)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激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会应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并且能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深刻理解及其灵活应用。 三、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 (2)体现“对比联系”的思想方法。 (3)借助多媒体演示法。 四、说学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进行了以下学法指导: (1)联系学习法:利用简单的数学问题联系到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求解方法。 (2)探究式学习法:学生通过分析、探索、得出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公式 (3)自主性学习法:通过2 )(1n n a a n S +=推导出d n n na S n 2)1(1-+= (4)联系记忆法:通过等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联系记忆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第2章第3解第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延续和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深化对等差数列本质的理解,又是后继研究数列的基础,。倒序相加法为数列求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等差数列的和与二次函数有密切的关系。此外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堆放物品的总数、剧场座位总数的计算、分期存款一次取出的储蓄利息的计算),这将有益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和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对高斯算法有所了解。这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经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高斯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位配对引出倒序相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目标的制定

和设计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以及数学课程标中的基本理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里特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其获取思路;会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前n项和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和公式的运用,使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初步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通过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灵活性与广阔性的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展现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生动具体的现实问题,令人着迷的数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四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公式的熟练运用。 难点:倒序相加求和法的思路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 第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设计思路。教法分析: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供参考)

1.2.1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下面介绍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和构思,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有以下六个部分: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1第1章第2节的内容,是函数这一章的起始课,它上承集合,下引性质,与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导数等内容联系密切,是学好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所以本节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初步具备了学习函数概念的基本能力,但函数的概念从初中的变量学说到高中阶段的对应说很抽象,不易理解。 另外,通过对集合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函数的概念以及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为:函数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故而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 ①了解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一个对应; ②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③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 ④理解f(x)与f(a)(a为常数)的区别与联系; ⑤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 2.过程与方法(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表达问题的能力,在函数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体会类比、归纳、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参与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以及函数的求值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抽象美与简洁美。 三、课堂结构设计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探究,我使用有效教学的课堂模式,课前学生通过结构化预习,完成问题生成单,课中采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学生展写、展讲例题,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问题解决单,课后完成问题拓展单,课堂结构包含: 复习旧知,引出课题(约2分钟)

等差数列说课稿

等差数列说课稿精选 2014/3/17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分析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差数列”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数列作为特殊的函数与函数的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数列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下铺垫。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过数列的有关概念以后,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研究,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学习对比的依据,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内容分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推理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通过阶梯性练习,提 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 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已确定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探究以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教学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及其运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智力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启以符合这类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讲练结合式等教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让学生经历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动手操作、积极探究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技能的目的。

高中数学 《等差数列》说课稿 新人教A版

等差数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是前一章《函数》内容的延伸,体现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它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官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等差数列作为数列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探究特殊数列的开始,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1)教学参考书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本节的重点是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本节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根据这个公式去进行有关计算。可见本课内容的安排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应用能力。 (2)从学生知识层面看:学生对数列有了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对方程、函数、数学公式的运用具有一定技能,函数、方程思想体会逐渐深刻。 (3)从学生素质层面看:我从高一年新生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思维活跃中,课堂参与意识较浓,且高一年学生具有一定理解、分析、推理的能力。鉴于上述分析原因,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2)从函数、方程的观点看通项公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2)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情感目标:(1)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 二.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本节课特点,我采用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即学生主动观察――分析概括――师生互动,形成概念――启发引导,演绎结论――拓展开放,巩固提高。在学法上,引导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探究。

高中数学 2.2等差数列说课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5(1)

《等差数列》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分析本课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学习了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另一方面,等差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2.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简单运用。 b.在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了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到研究数列上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经比较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学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留出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去联想、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等差数列这个中心各抒己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楚。 四、教学过程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 1.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 0, 5 , 10 , 15 , 20 ,……① 2.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 ,53 ,58 , 63 ② 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最低降至5.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18,15.5,13,10.5,8,5.5 ③ 4.按照我国现行储蓄制度(单利),某人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了数列: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数列,提出问题: 问题1.请说出这四个数列的后面一项是多少? 问题2.说出这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新课探究 [学生活动]对于问题1,学生容易给出答案。而问题2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回答准确。 [教师活动]为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我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得出关键词“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告诉他们把满足这些条件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之后由他们集体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以及其数学表达式。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给出三个数列,由学生进行判断: 判断下面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1 ,2,3,4,5,6,……;(√,d = 1 ) 2. 0.9,0.7,0.5,0.3,0.1……;(√,d = -0.2)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汇报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5分钟)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设计和教法与学法选择。 1、教材的编写意图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思想方法贯通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它不仅对所学过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学好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以及数列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下面从纵横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横向分析:旧教材在导入新课时基本上采用复习回顾初中函数知识导入新课或直接单刀直入给出新知识点,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而幼师学生往往初中数学基础薄弱,齐加尼克现象突出,面对枯燥乏味理论的数学知识早已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这种导入将是无效的。新教材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选取了丰富的背景实例和应用实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趣味问题导入,最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动,唤起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参与意识。 纵向分析:初中时学生都接触了函数,比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只强调函数是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不涉及抽象符号f(x),不强调定义域和值域,采用的定义是“变量说”,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对“变量”,“变化”,“对应关系”等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要求是初步的。 高中阶段要建立函数的“对应说”,突出函数概念的核心与本质是“对应关系”,虽然它比“变量说”更具一般性,但两者的本质一致。不同的是:①表达方式不同,高中用集合与对应语言表达;② 明确了定义域和值域;③引入了抽象符号f(x)。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教学重点为通过丰富实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在两个集合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f ,进而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 自然地,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抽象符号)(x f y 的理解,尤其对f 的意义的理解。 3、教学目标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